当代大学生的压力

2024-08-23

当代大学生的压力(通用9篇)

篇1:当代大学生的压力

当代大学生的压力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由青春后期向成人期的转变阶段。这一阶段标志着他们逐渐走向独立和成熟。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不仅要面对自身的生理发育的变化,而且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其中压力主要包括:

■时代压力

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不论是什么人,稍不留神,就会落后于汹涌澎湃的信息潮流。大学生是处于成熟与不成熟、独立与不独立之间的特殊群体,特定的时代背景使他们承受着更加尖锐的挑战:他们一方面必须努力完成在校学业,同时还要关心所学知识能否适应未来需要;一方面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信息时代获取新知识的基本素质;一方面必须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必须塑造能够融入和谐社会的健全人格。诸如此类的高期望值,必然给他们带来心理的紧张和压力。

■生活压力

所谓生活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经济压力。学生上学的费用一般来自家庭。由于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变化,大学所需费用明显提高。特别是对于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则影响更大。在一些贫困地区甚至出现了“高中生拖累全家,大学生拖垮全家”的现象。这对于尚未自食其力的贫困生会造成更大压力。(2).自理自律压力。目前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高考”指挥棒的无形影响,学习就是一切,长期忽视一般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因而不少人缺乏自理和自律能力,很多人不会或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面对挫折和新的环境,往往缺乏相应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也就形成了这部分大学生的压力源。

■学习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群体最基本的任务,尽管这一压力的强度有张有弛,并非永恒不变,但由于持续时间很长,其影响之大不可低估。尤其是很多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创造条件,还要做出进一步努力。他们或是拼搏于考研、考硕博连读的行列,或是参加各种技能的培训班,为的是努力获取各种“证书”。过多的学习头绪、过重的学习任务,都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就业压力

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竞争加剧:竞争择业,竞争上岗,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整个社会处于激烈竞争之中。在这一背景下,连续多年的扩招本来已经加大了大学生竞争就业的力度,由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特别是城市里大量下岗职工的出现,使得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尤其在大学生、研究生择业相当集中的单位(三资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党政机关),以及择业相当集中的地区(北京、上海、沿海发达地区),已经逐渐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严峻局面。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形成大学生诸多压力中最主要的压力源。

■人际交往压力

现代大学生交往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怎样与人沟通,不懂得基本的交往技巧与原则。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压力还来源于日常生活中与老

师、同学关系的处理上。一些学生对人际交往和自我缺乏正确认识,惟我独尊,不注意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事事处处都希望符合自己的心愿,不顾及他人感受。一些学生又谨小慎微,生怕与同学发生分歧或矛盾,所以一再忍让,宁可自己不舒服也不愿意表达真实感受。而一旦同学之间发生不愉快,就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处理。还有一些学生则封闭自己,心里很想与别人交往,但不知道如何交往,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更有一些学生则完全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意识,远离人群,整日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恋爱压力

大学生处在由青春后期向成人期的转变阶段,对异性有强烈的兴趣、好感是正常的,有恋爱的要求也是自然的。追求爱情的恋爱过程是最让大学生心动,同时也最令大学生心烦的问题。大学生在追求异性的过程中会面临压力,处在这种状态的大学生情绪波动比较明显,时而兴奋不已,时而心情沮丧。处在恋爱阶段中的大学生也会面临压力,主要是如何保持和发展这段感情,如何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恋人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等。而最大的压力是由失恋所带来的。通常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心理状况是十分复杂和敏感的。很容易因失恋而全盘否定自己,如不能及时排除对爱的绝望,则会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造成巨

大的心理压力。

■社会压力

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是一个高变化性的社会,在这里一切具有短暂性,多样性和新奇性,知识迅速产生又迅速老化。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等新概念所倡导的人才模式则是这样一幅前景: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不仅要有解决常规问题的能力,更要有创新能力;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更要有自主、和谐健全的人格特征和素养;不仅要懂专业,而且还要善于人际交往。

面对着如此多的压力有许多大学生由于心理压力而产生各种生理、心理以及行为方面的危害,如精神失常、自杀、心理变态……而且在近几年,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呈上升的趋势,关于大学生承受不住压力自杀、残杀他人、精神失常的事件更是频繁发生。这已引起了政府,学校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所以解决、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的工作已经是迫在眉睫。而大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自我纾解过于繁重的压力,以下是一些比较适合大学生自我缓解压力的方法,可以提供参考。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控制技术

(一)肌体反应控制技术

许多情况下,面对压力,人的肌体就会产生紧张反应。为了控制这种反应,我们需要学会一些有效的、不使用药物的放松技术。

1、体育运动 例如:游泳、打篮球、跳绳、瑜伽或其他各种体育运动,自己外出散步效果特别好。

2、静思 静思可以有不同形式,包括听音乐、自己演奏乐器或静心去做自己爱好的事情。

3、逐步放松 这是一种系统的、全面的和有选择的放松技术,基本方法是让你身体某一部分(如胳膊)的肌肉先绷紧,然后再有意地使它放松。

(二)引导想像

你可以为自己选择几个你觉得安全、宁静和惬意的场景(海滨、湖泊、树林等等),想像自己真的臵身于这些环境中可以使你放松。要达到这样的视觉效

果,首先要把自己的身体放在一个舒服的位臵上,身边没有其他人,想像得尽量真实,试着去感觉、品尝、呼吸或倾听,找到真正处于这个场景中的感觉。每天想想几次,每次大约5分钟,当这些场景对你变得熟悉和具体的时候,就可以达到帮助你减轻焦虑和使你放松的效果。

矫正无效行为

1、放慢节奏 你可以对自己说:“关键是我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一时的进展速度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达到目标,欲速则不达。”

2、计划 计划性是克服压力的有效武器。你可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前面那些要做的事情,重新计划一下,排一个先后顺序。要把精力集中在那些值得做的事情上,学会把那些杂七杂八的琐事撇在一边。更重要的是,每当你感到压力时,要记住三个字:简单化!

3、维持平衡 严重的心理压力常常是由于你让其中某个因素(如工作或学习)占了过大的比重。其实,当你认为自己在“虚度光阴”时,也许正在做着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我们需要尽量在“必要的压力”和“放松”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三)寻求社会支持

当我们把压力问题说给家人和朋友听之后,他们的支持会成为一个阻碍压力事件的缓冲器。压力被表达出来,这会产生令人难以臵信的帮助。

不论我们学习或使用哪一种压力控制技术,其基础理念都是相同的,即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后就会越变越大,因此,你必须控制住压力情景,阻断压力的发展。凡事在自己,只要相信自己能够解决,压力自然而然就会灰溜溜地跑掉!心理压力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是动力,把握不好就是破坏力。没有压力,学生会迷失自己,得什么都无所谓,丧失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压力太大,会导致学生做出异常的举动,甚至是危害国家与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独立体,要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关键还在学生自己,不能自己封闭自己,要主动面对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找富有积极意义的事情来做从而转移和冲淡心理压力,同时在老师和朋友的帮助下,一起度过难关。

篇2:当代大学生的压力

1.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的压力,但如学不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目前,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

2.情感困惑和危机。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量个案表明,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3.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对他们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又一诱因。专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4.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该情况频频出现在大一新生中间,这种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

5.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吱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何事。”“宿舍里面不吭气,互联网上诉衷肠。”这些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6.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

7.就业压力。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篇3:当代大学生的压力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招生并轨后, 国家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但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长, 其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观, 关注解决大学生压力问题, 就要“以学生为本”, 正确把握分析、解决当代大学生压力, 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一、当代大学生压力分析

1. 经济压力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费教育从小学到大学, 这代人无不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在实现父辈的期望和自己人身价值。市场经济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而在大部分人还没有富起来的情况下, 这样的收费教育和自费教育无疑是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的大学学费一般在5000元到1万元不等, 比起1989年增加了25-50倍, 而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4倍。[1]这使学生从一上学就开始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2. 竞争压力

高等教育扩招致使高校人数不断增加, 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每年都有几百万学生进入大学校园, 当这些天之骄子在进入梦想中的象牙塔后发现自己与别人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 他们的心理优势荡然无存。巨大竞争压力从此开始, 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生活适应压力、就业压力等等, 一系列压力便摆在面前。由此而引发了学生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 全国每年因心理问题出现的大学生人身事故的不在少数。

3. 就业压力

更大的压力是担心毕业即失业。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 2006年大学毕业生在离校前后的就业率大约为70%左右, 30%没有找到工作, 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再加上2007年毕业大学生495万, 比上年增加了82万, 所以2007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00万人以上。[2]

4. 社会负面影响的压力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 西方思潮的影响下, 市场经济所带了的一系列负面因素和各种诱惑下,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受到了更大的冲击。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大学无用论”的影响, 许多大学生不思进取, 贪图享乐。网络游戏盛行的今天, 有多少天之骄子沉迷其中而荒废了学业。

二、关注当代大学生, 缓解大学生压力

1. 增加奖助学金和勤工俭学机会, 减少经济压力

据笔者所在学校仅采矿工程和地质工程两个国管专业学生奖学金比例可达60%, 而其他专业学生奖学金比例仅为40%。[3]他的社会奖学金是少之又少, 虽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助学金的力度, 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但仍与学生承担的巨额学费相差甚远。因此, 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奖助学金的力度, 鼓励吸引社会奖助学, 增加勤工俭学的岗位, 从而解决大学生的经济压力。

2. 加强师资力量, 提高素质教育, 缓解竞争压力

高校扩招过速致使部分高校师资不足, 加剧了教育资源紧张的状况比如工科大学生的实践教学常常是守着学校的简陋的实验仪器, 无法走出校门, 甚至连参观、考察、调研也常常被搁置。学校教育资源的严重缺乏如何能保证高的教学质量;如何能在打好学生基础的同时进行素质教育。因此, 补充师资力量, 保证教学质量, 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是缓解学生压力的重要手段。

3. 按市场需要招生, 鼓励走向基层、西部就业

据教育部统计, 大学毕业生待业人数呈逐年增长态势, 2001年34万人, 2002年37万人, 2003年52万人, 2004年69万人, 2005年达到了79万人;2006年突破百万大关, 达到124万人。[4]但基层、西部地区仍然人才匮乏, 每年的人才缺口很大。

因此, 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大学生为本”, 统筹兼顾招生、教育和就业问题。一、按市场的需要调整学科结构、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 拓宽大学生的择业面;二、加强就业指导, 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 掌握择业技巧;三、鼓励毕业生走向基层、走向西部就业;四、鼓励、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

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要求, 也是党赢得青年、培养青年的重要途径, 而且也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根本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 使其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使其正确地对待权力、地位、金钱,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减少社会负面影响, 缓解学生压力。

5. 改变传统的对大学生的看法, 减少舆论压力

对普通的家庭来说, 一个大学生肩负着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的重任。家长对大学生的期望值很高是无可厚非的, 自古以来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成龙成凤。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已向大众教育转变, 上大学已不再是望尘莫及的事了。作为社会、家长应认识到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把更多的期望转化为对大学生的理解和关心。使当代大学学生在一个积极、正面的和获得多方理解的大环境中成长成才, 以此缓解大学生的压力。

总之, 解决大学生压力是一个系统工程, 单凭任何一种应对策略, 是无法解决问题, 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大学生为本为核心, 以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集中多种应对资源和应对策略, 才能有效地减少或消除当代大学生的压力

参考文献

[1]中国高校收费高寒门弟子望而却步金羊网2007年5月22日

[2]徐光木正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之说半岛都市报2007年5月22日

[3]《西安科技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实施办法》西安科技大学学生处、教务处编

[4]胡继波叶琼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初探《高教研究》2008年6月

篇4: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释放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

据笔者的观察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压力, 一般地表现为:新生进校后, 对陌生环境产生的适应性压力; 学习、生活环境变化后产生的人际交往恐惧; 高校自费上学产生的经济压力; 应试教育与用人单位能力至上相矛盾产生的学习压力; 上课时因精神恍惚产生精力难以集中现象上升; 因头痛、感冒之类的小病而缺课现象增多; 同学间为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争吵甚至付诸于暴力行为; 因孤独感而诱发的男女学生恋爱现象上升; 毕业前夕, 同学之间的信任危机; 就业预期模糊而产生的择业压力。

二、造成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因素分析

心理压力, 一般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 简称为压力。压力会高度调动人体内部潜力, 以应付各种刺激因素, 而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应激变化。现代社会是一个讲速度、讲效益的社会,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变化、社会节奏的加快,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必然加剧。在高等学校, 当代大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在逐渐增强, 如果压力过大, 并且长时间得不到缓冲和释放, 就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危害。因此, 必须对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各种不同类型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以便对症下药, 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具体而言为: ①高等院校与中学在管理方式上的差异中学阶段, 由于绝大多数学校是对学生采取“包”的管理方式, 事无巨细, 往往都由中学老师与家长代劳的, 目的很明确, 就是让学生集中精力, 博取高分, 考取大学。然而,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学生产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使他们身心健康疲惫不堪。一些同学产生厌倦情绪, 他们中的一些人有时干脆逃避学习,或逃课, 或在宿舍睡觉, 或打牌。长此下去, 最终不仅可能因心理障碍而引发生理疾病, 而且也可能最终使学生的个人学业、前途尽废。②人际交往障碍对大学生产生的恐惧感在大学就读期间学生要处理多种人际关系, 如与老师、班主任、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 会使学生感到心情舒畅, 体验到安全感和友谊感, 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 由于彼此缺乏沟通, 相互间缺少信任, 使人心情苦闷、烦恼, 严重时还会出现各种生理机能失调, 产生生理疾病。这一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中出生的, 也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长大的, 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 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尤其是绝大多数的独生子女, 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 其心理素质普遍脆弱, 人生观也不成熟, 遭受挫折之后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很弱。③就读专业与个人兴趣、爱好的差异或背离当代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 能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而正确选择专业者较少, 大部分学生填报志愿受家长意愿、社会热点和未来就业趋向的左右程度较大, 一般要进入大学后方知就读专业的内涵, 但此时再进行调整专业的余地已不大, 这就迫使学生学其所不喜欢的课程, 显然这不是大学生的个人志愿。当然, 本科院校学生毕业后考研仍是学业调整的机会, 但无论如何, 在校期间, 学生的学业压力是勿庸置疑的。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适

大学生是我国各族人民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也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 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来减轻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負担, 调适他们的心理压力。

(1)必须加强心理教育。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大力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和心理素质教育, 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和心理咨询服务机构, 尤其是应逐渐配备专职学生心理教师。事实上, 大学生表现出的许多心理压力, 并非是思想政治问题, 也不能等同于道德品质问题, 对此作简单的说教或严厉的批评是难以奏效的, 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 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知识的教育, 尤其是通过不定期的心理测试, 可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各种心理倾向和心理偏差, 拟定各种有针对性的心理压力调适对策。同时, 通过提高教师的心理教学水平, 鼓励学生在心理压力较大、情绪不平衡或矛盾重重又难以调节时,及时寻求心理教师或其它外界帮助, 以求在最短时间内调整好心态、恢复信心。

(2)必须教育学生增进自我了解、接受自我也就是说, 每一位当代大学生应冷静分析自我, 从而全面地把握自身的各种心理压力。常言道, 人贵有自知之明, 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条件, 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性格、动机和情绪, 就可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心理情绪, 比如有的学生眼高手低,稍不如愿, 就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认为报错了学校, 选错了专业, 造成了不必要的压抑感。因此, 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豁达地为人处事, 懂得知足常乐, 乐观地去想问题, 学会自我平衡、自我解脱。

(3)必须教育学生积极调整态度, 力争用积极的而非消极的态度来看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提高自信心, 增强抗压能力一定量的压力, 会产生适当的紧迫感, 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心理健康, 而持续过重的心理压力, 就会使学生产生压抑感。单调的大学生活, 会导致大学生情绪和身体上的异常反应, 降低学习效率。因此, 可以说压力不是困难本身而是大学生对待困难的一种反应方式, 只要教育学生学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各种压力, 就可以帮助自身排除心理压力的消极影响,从而达到释放来自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之目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大学生们面对的矛盾和冲突也会越来越多,人类已步入了一个“ 高心理负荷时代”。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切实转变教学思想观念, 积极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自己爱护自己, 珍视每一个生命,包括我们自己。

作者简介:

篇5:当代大学生的压力

王俊锋左欣

一、引言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经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 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由此可见,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就业”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大的压力来源。绝大多数毕业生存在焦虑、压抑等就业心理压力。压力过大会妨碍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可能会发生抑郁、失眠等症状。可见,积极帮助大学生调节和缓解就业心理压力意义重大。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主要根源

“心理压力”是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或事件而形成的持续紧张的综合心理状态,它的产生取决于压力源及个体意识。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是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困境时产生的持续紧张的心理状态,这种压力的产生既有外在的客观原因,又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

1.大学毕业生人数连年上升。自1999 高校扩招后,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2001 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为114 万,2005 年有338 万,2010 年则达到630 万,10 年增加了516 万。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大量增加,给人才需求市场带来很大的压力。在此过程中,部分高校并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盲目地设置专业及扩大招生规模,致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用人单位具体的要求,既浪费了资源,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供给失衡,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大学生顺利就业。

2.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乐观自信,都历经“十几年寒窗苦”的磨炼,对未来满怀憧憬,都怀有很高的期望。而面对“自主就业、双向选择”的就业现实,大学生的高期望与现实社会的低接纳容易产生矛盾,从而产生心理压力。同时,每个大学生都肩负着家庭的期望。但是,很多家长并不能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的现实,还盲目乐观地希望子女考上公务员、当“高级白领”等。大学生要实现家长的期望显然难度大。父母在生活中的言语行为所表达出来的期盼,与残酷的现实在内心形成强烈的矛盾冲突,造成了毕业生莫名的心理压力。

3.毕业生就业观念过于狭隘,追求的就业目标也过于集中。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使毕业生的就业制度也随之变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机制的转变需要大学生及时调整就业观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但是目前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没有与时俱进,片面追求优厚的物质待遇和城市环境,更多地看好事业单位、公务员等,却不愿到急需人才的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去。这样导致在大城市、大企业的人才过剩,而中小城市和农村基层却人才不足,也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相对加大。

4.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足。现在一些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满意,反映大学生不知道自己能做点什么、能做好什么,有的大学生对工作缺少热情和责任心。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导致各种配套的教学资源相对不充足,造成部分学生素质下降。大学生并没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学生的精力没有完全放在考虑未来职业规划上。其实,提高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需要大学四年的艰辛努力,尤其要参加实践性学习。尽管不少院校都三年尽量完成四年的学习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到大四都忙着找工作,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完成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性技能培养训练,导致实际就业能力培养不足。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策略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起源于各种因素,但是压力的产生关键在于大学生本身如何认知压力来源。加拿大著名的生理学家塞里说,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

么,而在于你如何看待它。大学生想要减轻就业心理压力,就必须靠自身不懈努力改变对当前就业困境的认知评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大学生要充分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抓住机遇。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跨入大众化教育,就业制度由“统招统分”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毕业生的就业实质上就是一场工作岗位的激烈竞争过程。抓住机遇需要把自己摆在恰当的位置,若过高估计自己,会错失良机。大学生要冷静面对现实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就安心踏实工作。同时也要看到地区间经济和文化发展上的差异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当代大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选择未来的就业环境,避免只看眼前利益而产生盲目恐慌心理。调整好就业心态,积极主动争取各种机会,乐观又谨慎地抓住机会,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2.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提升自我。第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大学生个人努力奋斗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勇于担当一定的社会责任,把祖国的需要和个人的追求统一起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培养合理恰当的就业期望值,适当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要将大学生本身的主观需要与客观的社会现实需要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冷静分析就业形势及个人的优势和劣势,转变传统的就业地域化和部门化限制,调整好就业心态到中小城市、农村寻找广阔的发展空间,引导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第三,要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毕业生要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定位就业,从最基本的自己能干点什么来确定自己的选择。将个人就业目标及和市场的需求结合起来,确保提高就业成功几率。

3.切实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帮助大学生很好地了解自己,客观清楚地分析环境,正确选择未来职业,积极采取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困难障碍,最终实现美好的理想。美国职业指导师埃德加·H·施恩认为,职业生涯发展本质上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依据自身的天资、动机、能力、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确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所以,大学四年是学生不断地探索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时机。大一要让学生意识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可以让大一的学生参观实习基地,更加了解今后的工作环境;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寻找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也可以邀请知名专家作关于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的讲座。在大

二、大三阶段,学生关注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可以借助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聆听各个行业成功人士的创业历程等,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要,锁定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对未来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大四时,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引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充分做好各种就业准备,积累实习实践的经验,学习和掌握各种求职技巧。大学生要创造和利用一切机会全面了解社会和未来要从事的职业特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认识自我,明确目标,刻苦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就业的挑战性,认清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正视自己的劳动者身份,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客观辩证地看待当前的就业环境。大学生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平和放松的心态从容面对就业。大学生也要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不断历练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乐观自信地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篇6:当代大学生的压力

王俊锋左欣

[摘要]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上升,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策略。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压力策略

[作者简介]王俊锋(1976-),女,吉林辽源人,长春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吉林长春130022)左欣(1978-),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吉林长春130000)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6-0103-01

一、引言

篇7:大学生缓解压力的方法

2、大学生可以采用放松疗法,有意识的训练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来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我国的经络催眠、印度的瑜珈、日本的做禅、德国的自生训练、美国的渐进松弛训练、超然沉思等,都是积极放松压力的方法。

3、健身运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健身活动后,焦虑、抑郁程度都有明显下降。所以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如:跑步、爬山、游泳、跳舞、打球------经常 参加健身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心、身压力,而且可以强身健体,提高心血管机能和耐受能力,强化免疫系统功能。

4、从长计议,大学生应该学会全面了解自己,客观评价他人。不自大也不自卑。不要因别人优秀而嫉妒,也不要因别人差就冷嘲热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逐渐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理想的正确认知,可以有效地预防压力感的入侵,即使面对压力也能应对。

篇8:当代大学生的压力

一、利用聆听舒缓的音乐打开“自信的阀门”

很多大学生们在面对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压力时,会出现与外部世界沟通的障碍,甚至会出现自卑、丧失自我表达能力的情况。舒缓的音乐,由于音乐节奏缓慢、乐器音色柔和,给人以柔和平静的听觉美的体验,积极地强化对美好人生的热爱。例如选择《身骑白马》、《空白格》、《四季》等流行音乐做为用来化解压力的听觉刺激物(此类音乐是大学生们喜闻乐见,最容易激活心理共鸣,起到情感深化作用的优秀作品)经过十名最近感觉到学习压力、情感压力大的大学生们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十名大学生们都感受到,在倾听此类音乐时,唱这些歌的歌手徐佳莹、杨宗纬、庞龙和吴碧霞在音乐的演唱中表达出自我、热爱、坚韧等积极的品质与个性,极大地鼓舞了音乐倾听者的心理素质,虽然面对压力,但产生了充足的自信感,降低了他们的挫败感等负面心理因素。事实证明,倾听和欣赏音乐是可以帮助自我表达产生障碍的人及时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有效降低了压力给心理造成的后果,这样就将聆听柔和音乐的行为变成了矫治压力心理的有效刺激物。

另外,在倾听舒缓的音乐过程之中,平衡自己的心态,寻找回积极乐观的自己。试着用美好正面的生活态度去面对每一天。

二、利用参与式的音乐活动给内心“注射快乐素”

承受力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对于压力的承受力也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但是,人所处的状态不同,则会导致人的承受力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人对压力的承受力。造成人不同承受力的状态,最主要的就是人的情绪。

例如:当人的状态处于不良情绪状态时,我们一个细小、轻微的疼痛都会无端的放大或加重;但当我们的情绪高涨,心中正体验着愉悦与快乐时,剧痛在感受的世界中甚至会得到淡化。所以,如何优化人的情绪、调整人的状态就成为加强我们承受力的关键所在。事实证明:听音乐时人会引起情绪的变化,那么就证明了用音乐来调整人的情绪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音乐对人的情绪影响是非常有效力的体现在:热情且节奏快的音乐,由于风格活泼,乐音“风味”剧烈、激昂,使得听到这种音乐的人行为节奏、生理节奏也随之加快,情绪低落且缓慢的状态易于被激昂、欢快的韵律所指引,使新陈代谢加快,大脑活跃,心理状态潜移默化地变为积极正面的心态。在这种音乐环境的指引下,如若参与一些社交活动,将会极大程度上地减轻心理压抑的状态,会使得参与者回到自己积极的现实定位,清除混乱消极的感知觉,加强压力承受力。

较为具体的做法是创造大学生们进行集体音乐活动的机会。例如:在大学生社团活动中合唱团、校舞蹈队、校乐器队等通过共同的音乐活动进行社交的都有助于让参与其中的人感觉到良好的人际环境体验。达到有良好的现实感,并较好的与人沟通,达到积极有效地增强大学生们对于压力耐受力的目的。

三、利用音乐进行训练“心灵放松法”

笔者认为:在生活中多元化相互融合的当下,能否把“好心态”与“压力环境”相融合?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是却可以办到,这就如同来源于实际生活的人常常感受到:“勇气”与“恐惧”之间的关系一样。“勇气”与“恐惧”这两者根本就是积极与消极的完全对立式,当紧张的紧急状况发生,它们就会从隐藏的心灵深处同时生长出来,有时“勇气”战胜“恐惧”,有时“恐惧”战胜“勇气”当勇气战胜恐惧,在任何状态都会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最大,都会获得成功,而反之,就会失败。在人的体验过程中“勇气”与“恐惧”就是同时存在且相生相克的。知晓这样的关系,我们同时也可以让“放松”与“压力”同时存在又相生相克,使我们当代大学生们面对压力练就一身淡定、从容的“轻功”。

原理是:创造一个精神上以临时“走神”来脱离现实中所处的紧张压力环境,转而再立刻回到压力环境当中释放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最大潜力来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即便在压力环境下依然可以无惧压力的方法。在处理压力和放松的关系中,我们也可以创造性地把“放松感”和“压力环境”相结合。俗话说“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当下大学生们面对所处的压力环境是改变不了的,但可以改变面对压力时自己的状态。音乐的魅力恰恰在于与人类心灵是一种被需要的关系:在听觉世界当中,作曲家让音乐中的各种声音的表达相互搭配、相互融合,这无不是在满足人听觉与心理的双重需要。借助于音乐的魅力,给面对压力的心灵插上“一双翅膀”,把心灵从压力的“魔爪之中”拯救出来。

具体实施:每天跟随音乐训练心灵放松法。(主旨在于练习将精神与音乐合二为一)让情绪跟随着音乐可以进行自由的转换。

要求:(1)专心倾听音乐每天最少听一个小时,二十天为一个疗程。

(2)听音乐时注意力跟着旋律走。有歌词的,跟唱歌词。听音节时尽最大可能进行音乐回忆、音乐幻想。伴随着音乐的回忆和幻想的体验内容,选择远离压力、紧张、恐惧、压迫、等来自于负面的相关内容。更为倾向于快乐甜美的内容,比如:自己获得的好评,得到认可的场景。音乐幻想可以借助于某些甜美环境下的电影片段,来帮助精神脱离带有压力和紧张情绪的现实。

(3)首先:先听放松性音乐(舒缓的)例如:轻音乐《风的气息》;其次:激情性音乐(训练情绪跟随心情转换的)例如:汪峰的《北京青年》;第三:在回到舒缓音乐;例如:轻音乐:《雪的梦幻》。在这一过程当中看看倾听者能否让自己的情绪跟随音乐情绪的转换而转换。并试着在音乐停止时,在自己的心中仍然“播放”上述音乐。并试着进行音乐片段记忆。

(4)当面对压力时,以“走神”或者是“白日梦”的方式进行回想或者是“想象”平时放松时听的音乐作品(例如:以上训练方式中选用的轻音乐《风的气息》—《北京青年》—《雪的梦幻》)。跟随着“隐形的心里音乐”的节奏完成当时的心理压力的缓冲。

四、结语

篇9:当代经理人压力调查

本人在担任某调查公司总经理期间就曾组织策划了一次网上调查,通过对415位北京的公司经理人(男性45.8%,女性 54.0%)进行的关于工作压力的调研,结果显示41.1%的当代经理人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61.%的当代经理人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Jb理疲劳。由此说明,我国当代经理人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当代经理人群体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大

(圖1当代经理人在各工作压力等级上的人数分布)

当代经理人群体的心理疲劳:精疲力竭

工作压力大小体现着工作带给员工的紧张感大小。一般来讲,过度或长期的紧张感会引起员工的心理疲劳,它是一种包含身体、情绪、人际等多方面的综合反应。本次调研采用专门的心理学测评工具“枯竭量表”,对当代经理人的心理疲劳程度进行评估。疲劳程度共分为5个等级,等级1意味着目前的状态良好,未出现心理疲劳;等级2代表着目前状态还可以,心理疲劳尚不明显等级3说明目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心理疲劳,如果不加注意,很有可能会被工作搞得精疲力竭,等级4为明显地出现了心理疲劳,目前已经被工作搞得精疲力竭:等级5则处于危险等级,它意味着目前心理疲劳非常严重,说明他的身心健康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

(图2 当代经理人在各心理疲劳等级上的人数分布)

从管理学上讲,当一位职员的心理疲劳程度达到等级3的时候,说明这位职员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心理疲劳症状,需要对工作压力的问题予以注意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心理疲劳程度在等级3及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了61.4%,也就是说,近三分之二的当代经理人正在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疲劳的症状,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数字!

你是否容易疲倦,缺乏精力?

(表1 当代经理人群体心理疲劳的主要表现)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认为,目前在当代经理人群体中,心理疲劳主要体现在身体上的缺乏精力,人际上的沟通减少,工作效率上的容易忘事,以及情绪上的忧虑发愁。当你的同事或者你的下属员工出现这些表现时,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心,关注一下他或者她背后所面临的压力。当你自己出现这些表现时,也试着去正视自己面临的压力,试着去放松自己,比如与自己开个玩笑。

压力的主要来源是时间紧迫和职业发展

(图3 群体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

注明:图中横坐标代表出现的频次: 1—没有出现,2—极少出现,3—较少出现, 4—较多出现

调查结果显示,“在太短的时间有太多事情要做”和“不得不迫使自己跟上新科技或本领域的发展”并列位于首要工作压力来源的位置,其出现的频次均值均为 3.93处于第三位的是“担心未来的工作或业绩”,均值为3.83;“要长时间地工作”处于第四位,均值为3.80。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这四方面在平均值上均接近了“较多出现”的水平(4分)。

“在太短的时间有太多事情要做”属于工作负荷方面的压力来源,处于第四位的“要长时间地工作”也属于这方面的压力来源,它一方面说明了残酷的市场竞争对于企业的时间效率要求甚高,一方面也暗示了企业对于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另外,“不得不迫使自己E肚新科技成本领域的发展”、“担心未来的工作或业绩”是职业发展给当代经理人带来的压力。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不进则退。这种无法回避的现实时时刻刻提醒着当代经理人们不能懈怠,然而这种对知识更新的紧迫感也给当代经理人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压力。同样,职业中,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对当代经理人造成压力。

工作负荷、职业危机是人们压力的主要来源,“白天拼命工作,业余拼命培训”的现象就是这种压力下的产物。对于个人而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投资于未来无疑是明智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把握现在,如何从现在的高强度的负荷中获得知识技能,特别是态度和意愿的增强,工作方式的改变,从而使自己不断在工作中获得成长与提高。对于企业而言,更合理地分配工作,教会员工更为有效地管理时间,同时塑造学习型的组织,让员工感觉到在这个组织中可以通过学习来减少刘未来的后顾之忧,这些都是可以帮助企业缓解工作压力问题的可行方式。

压力无处不在,对企业而言,我们的态度不是逃避,而是创造更有利的工作环境来缓解压力,是了解压力的作用方式,改善压力的应对方式,以此来有效地应对压力,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使企业的员工及整个企业保持最佳状态,带着饱满的精力去迎接下作的挑战。这样的理想状态不仅需要个人具有乐观的心态,扎实的功力,成熟的心智,还需要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谐高效的组织架构,良好的支持、培训、沟通平台,成熟的管理队伍。

上一篇:苏教版数学八上易错题下一篇:一年级备课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