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企业环保责任书

2024-06-01

监管企业环保责任书(精选6篇)

篇1:监管企业环保责任书

强化责任意识 狠抓安全监管 全面提升安全环保工作整体上水平

——第四采油厂第四油矿安全经验材料

多年来,第四油矿严格落实集团公司“反违章六条禁令”和油田公司“六要”要求,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严谨细致的态度,敢作敢为的作风,严格落实安全制度,全面提升安全意识,明确安全责任。靠着不等不靠、勇于创新、善于突破的责任意识,靠着不断深化、精益求精的制度措施,靠着爱岗敬业、以岗为家的高素质员工队伍,持续稳定运行上万台生产设备,不断刷新安全生产的新记录。2005年至今,评选油田公司红旗设备7次,黑龙江省安全工作先进工作者1人,油田公司安全先进个人17人,杏北含油污泥处理站被评为集团公司绿色环保先进站,杏九联实现安全生产一万天,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取得了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金牌18连冠的辉煌成绩。

一、营造安全氛围,用安全理念规范员工行为。安全是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氛围,安全管理与文化建设紧密相关。第四油矿18年如一日,始终保持安全生产的平稳态势,关键在于坚持用先进文化、先进的思想来影响人、塑造人,使“安全第一”的意识深入人心。

注重文化引领,强化安全。安全工作关键在人,人的安全素质决定了企业的安全状态。第四油矿结合安全工作实际,时刻关

注员工中出现的“十种人”,干部要增强安全责任意识,时刻消除干部自身存在的“十种心”。如果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责任心,安全工作就不安心。通过对“十种人”、“十种心”的大讨论, 增强了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员工的安全意识,构筑了“人人安全班安全、班班安全队安全、队队安全矿安全”全员安全理念,进而形成一个人人讲安全、重环保的良好环境。

注重宣传教育,营造氛围。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企业的安全理念转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必须扩展宣传教育内涵,才能让安全意识深深扎根于员工心中。深化车厢安全教育,发放《行车安全宣传册》和《安全伴我行》,车内放臵亲人的祝福卡,在关爱驾驶员的同时送上一份平安祝福;打造走廊安全教育,在基层队墙壁粘贴安全寄语,安全管理理念,安全宣传画,图文并茂展示给员工,增强安全文化渗透力;完善亲情安全教育,发挥亲人助安的作用,将安全管理深化到家庭,关注员工安全心态,开展“亲情互助”、家属座谈、车嫂话安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员工真正意识到安全生产是对大家人身安全的真正关怀与体贴。

注重操作技能,提升素质。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人是占主导地位的,提高人安全意识,是真正能够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第四油矿大力倡导“我保安全,因为我技术精;我能安全,因为我更专业” 的技能安全理念,加大员工的安全培训力度,矿领导亲自下基层为员工讲安全,为新分大学生上第一堂安全教育课,开展电动自行车驾驶培训,在基层开通了每日一题“小课堂”,开

办以驾驶员技师孟凡东、杨可武等技术水平高的技能专家“小讲堂”技师为员工答疑解惑,小队安全副队长每天都要对所有生产岗位进行抽考岗位员工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掌握情况,提高学习效果。

二、完善安全机制,用制度保障安全生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的管理在安全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四油矿近年来在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加大制度的执行检查力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动了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一是完善重点环节工作标准。根据生产实际,第四油矿及时编写完善了各岗位操作规程和指导卡,特别是在可视化安全教育方面,制作了11项视频安全操作规程,多次举行观摩会,变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行动自觉”,并把员工的交接班、巡查维护、操作、检修、验收各个工作环节进行重新修订,规范各项标准化操作,同时做到“四个到位”,即:切实保证安全行为到位,安全预案落实到位,技术措施跟踪到位,安全监督指导到位,实现安全工作管理标准化,标准化行为的推广逐步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二是完善HSE安全管理体系。这个矿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将HSE体系中的新理念有机地融入到安全管理中,建立了以安全责任制为基础、以HSE管理标准为主体的安全管理机制,形成了“制度最大”、“制度说话”的良好氛围。同时,全面推行基层队班组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为内容的6S

管理,把安全指标和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重视安全,人人维护安全”的良好局面。

三是完善安全管理检查制度。第四油矿以督查为手段,以科学管理为重点,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观念,根据生产实际需要,随季节变化,严格制定春、夏、秋、冬一整套的《季节安全管理检查制度》,先后制定了小型施工现场、生产岗位防火、电解车解堵、油管线堵漏、高压水堵漏、吊装拉运大件等安全管理规定。成立以安全监督员为主的安全监督组织机构,联合站、大型施工现场、外输原油管线就是他们的工作地点,盯现场、抓落实、看标准、查隐患。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一时难以整改的,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实行专项监控。同时,坚持矿多年的“点巡检”制度,坚持矿月检、队周检、班组日检、岗位值检,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三、强化安全监管,用执行力保障安全生产。“严”是大庆管理的本质,体现在安全环保上,做到制度执行要“严”,监督管理要“严”,评价考核要“严”,切实加强对安全环保工作的考核奖惩,真正把严字当头落到实处,确保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抓安全就要突出领导责任。经过多年工作经验,认识到安全工作必须领导抓、抓领导。每年的年初,矿领导都要与所属各单位负责人层层签订《2012安全环保责任书》,明确了责任主体,把指标纳入到所属单位领导班子业绩考核中,实行安全“一

票否决”,形成了矿领导、基层单位领导、员工班组长责任连带,安全责任大家共同分担的良性互动局面。同时,每名领导和机关人员都实行安全挂点制度,挂点人定期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安全工作,并解决实际问题。以“安全挂点”为基点,每月至少现场挂点查隐患及解决问题一次,努力把安全工作做细。实现了安全工作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应付型”向“实干型”转变、“随意型”向“规范型”转变。

抓安全就要突出隐患治理。科学管理是安全之本,运用科学管理方式,才能有效促进本质安全水平提升。首先在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上狠下工夫,根据季节特点,平均每月进行3-4项,分别是:检测报警装臵、消防设施专项检查,工业动火安全检查,防雷防静电设施、装臵检查,特种设备运行情况检查,雨季安全用电检查,食堂配餐点安全用气和防食物中毒专项检查,检维修施工现场专项检查,清罐施工现场检查,大风天高空落物专项检查。其次在应急预案落实及演练上狠下工夫,采取重点突出、集中组织、分散开展的形式开展预案演练工作。矿分别在基层举行消防实战演练,内容包括扑救控制箱火灾、2000立油罐火灾、野外荒火、泵房火灾等,重点指导杏九联、杏十一联等大型联合站进行停电和火灾爆炸事故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应急反应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抓安全就要突出严格考核。考核是制度的生命,能否实现本质安全根本在于严考核。查出的问题不整改要考核,整改不好要

考核,好人主义考核不严同样要考核,以“铁心、铁面、铁手腕”抓考核,动真的,来实的,做到处处有标准,事事严考核。同时,对发生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追究责任,使其丢面子、丢票子、丢位子。具体做法上,采取“领导参加、内行组团、事先不约、多用时间、多查隐患、整改闭环”的方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安全问题。同时,在加强月度安全考核的基础上,每季度组织安全、设备、生产、机动和资产部门联合对施工现场、采油队、站库等单位进行进行考核,按考核打分情况进行排名公布,对现场安全管理不合格的基层队,在月度会进行剖析,查找原因。3年以来,共考核7个单位,21人次。

安全环保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荣誉属于过去,一切将是新的起点。第四油矿将进一步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不断提升员工的安全技能,注重文化引领,加大全员教育培训和奖惩力度,续写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金牌单位的辉煌业绩。

篇2:监管企业环保责任书

欢迎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进入环保智库,该智库收藏了新司法解释等,可以查阅环评分类

河北55个部门分领248项生态环保责任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印发了《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试行)》,明确了党委及其有关部门、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中直驻冀单位、金融机构等55个部门负有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责任条款共计248项。在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编制了《河北省政府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了省政府26个部门负有151项监管职责,逐项列出了追责、问责情形。党委及其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第六条

各级党委主要履行以下责任:要按照“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坚持抓大事、把方向、促落实,切实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支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

(一)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切实促进环境质量改善、保障生态安全,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并定期召开会议专题听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二)对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负总责,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部署、共同推进。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我省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和各级领导班子的中心组学习内容。

(三)建立健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责任,严格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严格问责,实行“一票否决”制。

(四)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日常监察制度并组织实施,定期组织环境保护督察巡视。

(五)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

(六)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全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意识。第七条

纪检监察机关(一)受理对党委、政府和负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责任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损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职责履行方面的信访举报,以及部门移交的问责事项。(二)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相关业务部门查清事实、区分责任的基础上,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第八条

组织部门

(一)负责将环境保护目标任务考核情况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三)加强环境保护部门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第九条

宣传部门

(一)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二)规划、部署、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计划。

(三)营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舆论和社会氛围,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树立理性、积极的舆论导向,有效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加强各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围绕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和舆情监测。第十条

机构编制部门

(一)牵头完善环境保护管理职能,落实环境保护机构编制有关工作。

(二)会同环境保护部门研究提出并协调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三)配合环境保护等部门加强各级环境执法队伍建设。第十一条

信访部门

(一)把环境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引导群众理性表达环境诉求、依法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二)督促有关单位对涉及环境保护的重大事项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对其评估报告予以备案。

(三)推行环境信访复查复核制度,配合环保部门组织开展及时就地解决环境信访突出问题专项行动和环保局长大接访、环境信访督政约谈、领导包案,建立从现场检查、处理处罚、问题整改、后续督察到信息公开的完整执法链,确保环境信访问题解决到位、案结事了。

(四)依法处理无理缠访闹访问题,配合公安机关依法处理以环境信访为名的违法行为,配合政法部门严打非访、严治闹访、严查幕后,大幅减少重复信访、越级信访、非法信访、无理信访数量。第十二条

各级政府主要履行以下责任:

(一)对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负责。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下级政府及其负责人和负有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政绩考核与评价的重要内容,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依法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及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批准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并公布实施。推进自然生态空间的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利用等。对其组织编制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三)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将有关的生态环境保护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逐步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行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价格、信贷、保险、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组织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四)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完成国家和上级政府下达的环境质量和总量等目标任务,强化对下级政府环境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监督检查和环境监察。严格执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大气、水、土壤、海洋、噪声、固体废物和核与辐射等环境污染防治,优化环境治理体系,统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质量。未达到环境质量标准的,督促相关组织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五)保障生态红线安全。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生态红线管控制度,加大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考核力度。

(六)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环境污染防范公共监测预警机制,组织编制并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组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安全负责。

(七)组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推进环保、国土、城乡建设、交通、水利、农业、卫生、林业、气象等部门(单位)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成共享。

(八)建立健全跨行政区域的协调机制。在重点区域、流域,建立健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协调机制和联防联控的管理机制,协调解决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九)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十)统筹各类空间规划,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明确制度措施,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

(十一)建立本级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衔接和任务部署。

(十二)编制本行政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发布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督促各部门和指导下级政府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专项方案、应急预案,重污染天气期间对各市、企业落实情况督导检查。第十三条

环境保护部门

(一)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开展环境保护政策研究,起草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标准、技术规范草案,拟定有关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

(二)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定期督察和日常监察工作。

(三)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四)牵头编制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拟订并监督实施相关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按权限拟订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参与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规划,会同农牧主管部门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配合有关部门编制空间规划、推进“多规合一”。

(五)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定水体、大气、土壤、噪声、光、恶臭、固体废物、废弃危险化学品、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等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加强污染源治理设施、自动监控设施的监督管理。

(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组织指导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七)组织评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并提出政策建议。组织制定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并监督实施,提出实施总量控制的重点污染物控制总量指标和分解方案。

(八)组织实施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污染减排、区域限批、企业环境行为监管、行政约谈等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和措施。

(九)负责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监管,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

(十)负责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优化环境监测点位设置,组织实施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突发事件的应急环境监测,统一发布环境监测信息。

(十一)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加强对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监测。配合农牧主管部门协助地方政府依法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对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拒不关停或搬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并报当地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十二)协助地方政府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依法调查处理环境污染事件和环境污染纠纷。负责环境风险防范和预警体系建设,组织开展环境污染隐患排查工作,对企业事业单位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抽查或者突击检查。会同气象部门开展重污染天气预报信息,对本行政区域内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布重大环境事件处置情况信息。

(十三)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和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自然保护区有专门管理机构的,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机构做好保护区管理工作。

(十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推动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负责环境信息公开,督促重点排污单位依法公开环境信息。

(十五)参与制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经济政策、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环境信用评价的工作。第十四条

发展和改革(物价、能源)部门

(一)负责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牵头组织拟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并开展评价考核。

(二)制定实施主体功能区划,组织编制全省空间规划,牵头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

(三)参与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编制、审批规划时,落实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中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措施。

(四)综合研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生态补偿制度并协同组织实施。

(五)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推进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组织协调钢铁、煤炭去产能,严控“两高一剩”(高污染、高耗能、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推动绿色发展。

(六)组织拟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及发展循环经济、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政策并协调实施。

(七)加强生态环保项目建设,综合协调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和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八)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完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贯彻落实差别电价、差别水价政策,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收费政策。

(九)大力优化能源结构,组织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压减煤炭消费,发展推广清洁能源。会同国土部门编制全省地热利用规划。

(十)组织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能源产业政策、技术法规和标准,负责能源行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第十五条

教育部门

(一)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大学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和方法。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在突发环境事件和重污染天气状态下,按照应急预案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停止户外活动和停课等应急保护措施,保障师生安全。

(三)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学校的环境管理,做好大气、污水、噪声及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特别是做好实验室有毒有害物质的收储和无害化处理,严禁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第十六条

科技部门

(一)将生态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纳入省级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开展环境保护重点领域科技攻关,组织资源环境、新能源、新材料、生态农业以及重污染天气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难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加大对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保障环境保护技术研发经费规模和数量。

第十七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门

(一)制定并组织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参与拟定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并组织实施工业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组织推进工业企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

(二)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牵头推动全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督促各市政府严格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地方主体责任,指导协调相关部门认真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标准,倒逼不达标产能退出市场。

(三)监督工业企业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措施,组织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四)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河北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和环境影响评价等法律规定,办理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备案手续。

(五)会同有关部门对重污染天气重点排污企业限产减排实施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配合环境保护部门建设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构建完成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有效集成、互联共享。第十八条

公安部门

(一)依法侦办涉嫌环境污染刑事犯罪案件和因环境违法应当处以行政拘留的治安行政案件。依法查处以暴力、威胁的方式阻碍环境保护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案件。

(二)会同环保部门牵头负责老旧机动车淘汰工作,依法对达到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牌证公告作废,协助环保部门强化对机动车污染进行监督管理。

(三)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公共安全管理,严格核发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四)负责放射源安全保卫和道路运输安全的监管。负责丢失和被盗放射源的立案、侦查和追缴。参与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应急工作。

(五)制定重污染天气专项实施方案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和城区内烟花爆竹禁限放工作的落实。在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纳入预防诱发环境污染事故相关内容。

(六)会同和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因交通事故、火灾、爆炸和泄露等各类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

(七)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负责对专职消防队、自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进行业务指导,避免次生污染事件。

(八)参与交通运输、商业、家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噪声的管理。第十九条

民政部门

(一)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社会团体登记管理。

(二)依法参与涉及环境公害事件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工作。

第二十条

司法行政部门

(一)组织、指导、监督、考核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督促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落实“七五”普法规划有关要求,做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推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全民教育。

(二)负责对环境污染损害类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的审核登记、监督、管理。对因环境污染损害导致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公民依法实施法律援助。

(三)指导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纠纷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加强对环保纠纷调解工作的指导。

(四)监督、指导律师事务所及律师、公证机构及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所及法律服务工作者做好涉及环境保护的法律事务;监督、指导司法鉴定机构及司法鉴定人做好涉及环境污染损害类的鉴定业务。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门

(一)负责同级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资金预算,统筹安排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支出,加大城乡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财政投入。

(二)将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三)拟制和实施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支持和推进绿色采购。

(四)会同相关部门健全生态补偿制度。

(五)根据国家统一部署,落实环境保护税改革。完善资源环境保护收费制度,依法加强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

(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二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一)将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履行情况作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配合环境保护部门制订环境保护人才引进计划,引进环境保护专业人才,为提高环境保护队伍业务、技术水平创造条件。

(三)会同纪检监察机关和环境保护部门,按照同级政府确定的环境问题责任追究调查结论,对负有管理责任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落实责任追究处理决定。

(四)会同环境保护等部门,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五)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纳入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组织开展环境保护职业技能上岗培训和职业教育。

第二十三条

国土资源(海洋)管理部门

(一)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编制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依法组织开展规划环评工作。

(二)负责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对新设置的采矿权,在审核阶段,应要求采矿权申请人提交经环保部门审批同意的开采矿产资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三)指导和监督管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开展矿山开发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监督企业对因矿山开发造成的土地损毁、地质环境破坏进行治理,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和土地复垦监督管理。

(四)负责采矿许可证的管理工作,依法发放、吊销采矿许可证。负责查处违法违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乱采滥挖露天矿山的行为。对查处无证开采的矿山,提请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关闭。

(五)会同环境保护部门共同管理耕地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配合环境保护、农业等部门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作。

(六)加强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工作。

(七)负责建立规范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长效机制,推进地热资源的科学有序开发利用。监督指导有关单位落实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八)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海洋环境保护与整治规划、标准与规范。

(九)组织海洋水域环境的调查、监测、监视、评价和科学研究,开展国土、海洋生态环境风险监测评估。

(十)负责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和海洋倾倒废弃物及海洋违法行为对海洋生态环境污染损害的保护工作。依法组织开展海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十一)负责海洋倾倒(废弃物)区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十四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城管综合执法)部门

(一)将环境保护列入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

(二)将环境保护要求和环境基础设施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城市蓝线划定工作,加强相关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

(三)与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共同统筹各类规划,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明确管制措施,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

(四)加强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快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排水管网逐步实现雨污分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开展乡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统一管理体制。推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配合发展改革、环境保护部门编制并落实本行政区域内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五)指导城市、县城公共供水建设与管理,负责公共供水厂出水水质。

(六)负责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工作。

(七)编制实施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规划,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组织开展城市绿色交通设施建设。

(八)负责城市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及道路保洁扬尘污染防治。制定本行业扬尘污染防治标准并监督实施。制定实施重污染天气城市扬尘控制方案,组织落实城市扬尘控制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九)编制全省集中供热和清洁取暖规划,加快热力管网建设,推进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加快推动以热电联产和大型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供热为主,燃气、电力、热泵、工业余热等其他能源供热为辅的城市供热体系建设。

篇3:社会的企业环保责任

企业的生存法则便是保持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实现企业的营利目标, 最终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其是否以牺牲环境利益为代价将是承担保护环境的重要社会责任。

所谓企业的社会环保责任, 是指现代社会的企业在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 应当考虑增进企业利益以外的环境公益。企业的社会环保责任源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 而在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增进包括环境公益在内的其他利益正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

1 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

1.1 概念诠释。

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 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表述: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 是指企业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营利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 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企业利益以外的其他所有利益[1]。

企业在谋取自身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 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 为其他利害关系人履行某方面的社会义务[2]。

现代企业以营利为宗旨, 但是营利与社会责任并非必定发生冲突, 冲突并非必定不可调和, 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 应当考虑增进自身利益以外的其他社会公益。

1.2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般依据。

企业承担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社会责任并非偶然, 而有着深刻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认为:市场竞争会使社会个体有效利用资产以维持自身的存续与发展;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会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人们在利已基础上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自发的促成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

法学领域中个人权利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过渡, 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法学依据。

企业自身的发展, 则从另一角度说明了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是对经济资源予以配置的最主要的社会主体, 企业经济力量逐步加强, 社会财富也越来越向企业集中。现代社会对企业的要求, 已经从单纯的营利性组织发展到具有社会性使命。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可以改善企业所处的环境, 有助于自身形象的提高, 避免政府的管制, 从而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2 企业承担社会环保责任的理论分析

企业承担社会环保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在环保领域的延伸, 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承担社会环保责任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新发展。

2.1 环境意识的变革。

企业是社团法人, 存在的基础在于人的集合。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 公众的环境意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现在,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界生命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需要通过新陈代谢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与自然界保持平衡关系。人类环境系统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活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不超过两个界限:从自然界取出的各种资源, 不应超过自然界的再生增殖能力;向自然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 不应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人类不应以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发展, 当代人不应为了自己的发展而对后代人的发展和需要能力构成危害。必须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新的环境观被社会各界普遍接受, 这必然促使企业经营者们增强环保意识, 转变经营理念, 为企业承担社会环保责任提供了强有力的观念支持。

2.2 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企业是多种社会主体利益的交汇点, 承担社会环保责任必然会涉及到企业治理结构的问题。企业利益的保护、经营者的约束以及环境公益主体的参与, 是企业承担社会环保责任时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经营者利益的保护。经营者合法的财产权益, 是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企业承担社会环保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经营者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 考虑增进企业利益以外的环境公益。经营者利益与环境公益并不对立, 追求环境公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实现经营者利益的最大化。

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企业以营利为目标, 应当考虑经营的风险, 但这并不意味着都要获利。如果企业的目标在于自身的生存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 实现长期的利益最大化, 就应该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义务和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企业从事环境公益事业, 帮助政府实现环境政策还会获得政府的支持以及社会公众的认可, 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会给企业经营者带来长远利益。

2.3 经营者约束企业的义务。

企业是法人, 其行为需要通过企业机关来实现。经营者的职责, 主要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现代社会企业利益与环境公益相辅相成, 追求环境公益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经营者决定把企业的资金用于促进环境公益, 并没有超越企业对其的授权范围, 也没有违反自身的委任义务 (大陆法系) 或信托义务 (英美法系) 。

经营者在谋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承担社会环保责任, 是重视企业利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以适应环保时代的表现, 符合法律对企业法人义务的要求。

3 环境公益主体的参与

企业的行为在涉及债权人、员工、供应商、用户、消费者以及政府利益时, 会有当事人出面主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而企业对环境利益造成影响时, 由于缺乏明确的利益关心者, 往往多数人只会去分享而不会积极的维护;另一方面, 环境利益涉及的人数众多, 具体个体的利益又各不相同, 协调环境公益与股东利益在具体操作上存在着现实的困难。

政府作为环境公益代表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作用是现实的选择。政府的外部控制对环境保护来讲必不可少, 政府法令的一般普适性效力, 会遏制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如低息贷款等经济手段支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严厉处罚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以引导企业的决策, 要比在企业的治理结构中引入环境公益人氏更为有效。

4 企业社会环保责任的实施

4.1 立法依据。

从法律体系系统性的角度出发, 企业承担社会环保责任的立法, 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全部规定在《企业法》中, 只要在整个法律体系中贯穿这一公共政策就能达到同样的法律效果。企业承担社会环保责任的法律依据, 除了此法外, 还应当包括所有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事实上《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原则性规定、《民法通则》中的公序条款、《环境保护法》和诸多环境单行法规中的内容, 组成了有机的体系, 已经为企业承担社会环保责任提供了法律依据。

4.2 实施措施。

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也对企业、公司的生产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 我国实行的“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 造成了资金、能源的巨大浪费, 付出了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高昂代价。现阶段, 为增强环境竞争力, 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公司、企业必须树立承担社会环保责任的理念, 平衡协调经营者利益与环境公益的关系, 在经济发展上转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践中公司、企业实施的经营管理的新措施应当包括:建立和维持适当的环境管理系统;重视成本、商誉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加强与社会的交流;在决策过程中评估并陈述可以预见的企业的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可能对环境、人体健康与安全造成的影响, 其范围应当涉及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从科学和技术的角度来理解对环境或人体健康与安全可能造成的损害并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损失;制定应急计划针对经营行为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业绩;对员工提供教育和培训;促进环境公共政策的发展等[3]。

摘要:企业在社会中的环保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突显出来, 责任的大小、多少将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和谐与否。通过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在环保中的体现与承担, 在理论和实施上对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环保责任

参考文献

[1]刘俊海.商事法论集[C].第二卷, 第59页.[1]刘俊海.商事法论集[C].第二卷, 第59页.

[2]张士元.法商研究[J].2001 (6) :107.[2]张士元.法商研究[J].2001 (6) :107.

篇4:监管企业环保责任书

近日,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的天心种业原种猪场被曝出不达标污水偷排湘江十年黑幕。拔出萝卜带出泥,养猪场排污的曝光,也暴露了环保监管的缺位和无力:投产近十年未进行“三同时”环保验收,排污设备基本形同虚设,企业对政府责令搬迁置若罔闻。

据了解,天心种业原种猪场2001年落户望城,当时是湖南省环保厅批复的环评。在没有进行“三同时”环保验收的情况下,猪场于2004年正式投产至今。而根据规定,只有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经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才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也就是说,从开始投产,环保部门的监管就处于缺位状态。

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事实背后,当地环保部门给出的解释是区一级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有限,无法采取关停等有力措施,“说白了,养猪场身份特殊,我们搞不定” 。据了解,该养猪场“特殊”之处在于其所属的上级公司——湖南省天心实业集团是一家厅级单位。“我们整个区才县级,对方根本不把区环保部门放在眼里。”

这种“县级环保部门管不了厅级企业养猪场”的现象,从本质上讲是“等级”思想作祟,因为被监管者的行政级别高于监管者,以至于让监管制度苍白无力。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说地方环保部门执法力度不够,那么上级环保部门的分级管理体现在哪里?养殖业防疫需要可以成为拒绝环保监管的理由?既然确定了非法排污长达近十年之久,关停整顿等强力措施为何迟迟不出台?

篇5:企业环保责任论文

关键词:生物链;草原企业;环保责任

1 文献综述

篇6:环保企业副总经理安全生产责任书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生产安全,严防各类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落实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特签订责任书。

一、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本公司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

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消除各项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三、及时传达、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部门关于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四、负责组织制定、修订和审核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

五、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落实事故隐患的治理。

六、组织制定、完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演练,一旦发生事故要积极组织救援,防止事故的扩大。同时严格按事故“四不放过”原则,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处理,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责任到人。

七、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组织落实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安全意识和运输法规、业务等知识的培训、考核。

八、加强营运车辆技术管理,建立健全车辆安全技术档案,督促车辆检查制度,定期进行运输车辆的检查、维护、维修和综合性检测。

九、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动态,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问题。

十、定期参加各部门安全会议和班组安全活动,知道各部门安全管理工作。

十一、对以上承诺的内容认真执行,如有违反愿承担相应的责任。

公司总经理:公司副总经理:

上一篇:社会保险接收函的有关下一篇:学校公共卫生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