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平稳运行

2024-08-21

生产平稳运行(精选9篇)

篇1:生产平稳运行

自然气公司从完善治理责任制、加强日常监管、强化安全教育等多方面入手;探索建立“六项制度”;不断加强安全治理;实现了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 目前;已累计向市区安全平稳供气500余万立方米;日最高供气5万立方米 •

人力资源

建立安全生产领导责(__jian li an quan sheng chan ling dao ze)任制度 • 该公司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安全生产运营工作;并在内部设置了运营科;成立了专职安全治理队伍;详细负责日常安全生产治理工作 •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实行部门领导安全问责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科室负责人为本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科室人员按照岗位职责明确了相应职责;做到了岗岗有职责、人人有责任 •

人力资源

建立运营安全检查制度 • 实行责任领导24小时轮流带班;运营人员24小时值守;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和交接班;做到不空岗、不脱岗、不误岗 • 实行安全生产定期大检查;对安全生产的重点部位、管线和设施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拉网式排查;不留死角;确保不留安全隐患 • 坚持日常安全巡查制度;每小时一巡查;包括进出站压力、温度、流量以及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等;发现故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 对排查出的问题明确责任科室、责任人和完成时限;限期整改;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杜绝了安全事故发生 •

人力资源

建立气源與抢险应急治理制度 • 为及时有效处理日常生产运营应急事故;积极应对气源紧张情况;该公司结合工作实际;按照操作性强、高效适用的原则;研究制定了《日照市自然气有限公司应急抢险预案》和《日照市自然气有限公司气源应急预案》;严格规定了操作规程;明确了抢险與气源应急处理程序;并加强日常演练;增强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了突发事故处理的及时、迅速、高效 • 人力资源考试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人力资源治理师考试动态最全的人力资源面的备考资料

建立设施设备使用和检测维护保养相结合制度 • 坚持使用和维护相结合原则;操作人员在设备日常使用中做到“三好”(管好、用好、维护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按照使用规程准确使用设施设备;并坚持定期检测;随时维护保养;实现了生产與维护保养两不误;达到了效率的最大化;不但保证了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而且延长了设施设备使用寿命和检休周期;为生产提供了最佳状态的生产设施设备 •

jdm690323@yahoo.com.cn

建(__jian)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通过集中学习、個人自学等多种方式;加强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 • 开办了“职工课堂”;规定每周一晚上为集体学习日;集中

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通过聘请专家授课、集体讨论、职工自学等方式;系统学习各种安全知识 • 目前已开办课堂8期;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安全教育和职工培训制度化、常常化;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不断提高 • 人力资源论坛是是一個为人力资源工作者提供HR工具箱下载、人力(gong1 ju4 xiang1 xia4 zai3 _ren2 li4)资源交流的平台 •

建立场区“门禁”制度 • 严格门卫出入治理;所有工作人员凭工作证并身着工作服进入生产场区;且不得携带火种;外来人员实行严格的登记治理;明确规定进场时间 • 所有车辆日常一律不得驶入厂区;生产车辆确需进入厂区的;则必须加戴防火帽;有效地杜绝了场区安全隐患 •

篇2:生产平稳运行

结合深秋生产实际情况,王南作业区以原油生产为中心,从生产组织、技术挖潜、安全管理等方面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四季度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运行。

该区以现场管理和产量监控为重点,严格落实资料的全准率和各项小型措施,准确掌握生产动态,充分发挥机关组室的监控和生产指挥枢纽作用,进一步强化生产运行过程的管理、监督、指挥、协调环节,确保生产系统平稳、快速、高效运行。在生产组织方面,通过强化执行力,扎实做好憋压、取样、热洗、单量等日常工作。严密组织汛期安全生产,落实信息反馈、管线巡查、干部值班制度,加强雨后抢险自救、隐患排查、道路维修等工作,组织开展防洪防汛应急预案演练25次。扎实做好入冬前各项准备工作,先后对2个拉油点进行扩容,新增及更换井场水套炉49台。同时在深化油藏认识、精细动态分析的基础上,三季度合理实施平面调整23井次、井下分注井2口,保证区块开发动态的稳定。安排调大油井工作参数15口,调小工作参数37口;热洗油井645井次、“八防”配套工艺治理45井次,全区平均泵效上升0.1%。

此外坚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据统计截止目前,共开展月度安全专项检查9次,共计查出各类问题5634项,检查覆盖面100%,开展交叉作业现场安全专项检查6次,共计查处问题53项,并对全区在用的压力容器、加热炉进行了全面检修,及时整改影响冬季正常运行的安全问题。共校验安全阀201具,增加中途加热炉25个,更换18个积液包。

篇3:二季度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2016年二季度,交通运输系统紧紧围绕“平安交通”建设工作,以推进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实现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平稳运行。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向好

1月至6月,道路运输领域(含城市公交、出租汽车)较大及以上等级行车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0%和24.8%。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向好,但防范重特大事故的任务依然艰巨。二季度,较大及以上等级道路运输行车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7.9%和11.1%,环比上升20.7%和38.6%。

省际班线事故得到有效遏制。针对一季度省际班线事故多发势头,各部门采取了强有力措施,省际班线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二季度,省际客运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5.0%和22.7%,环比下降57.1%和46.9%。

旅游包车事故降幅显著。二季度进入旅游旺季,旅游包车需求旺盛,尽管发生了湖南省宜凤高速公路特别重大事故,但旅游包车事故总体下降,旅游包车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66.7%和24%。

夜间事故下降,但午后事故上升。二季度,道路运输领域夜间(1 8时至次日6时)行车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 0.1%和46.8%,环比下降40.0%和37.9%,降幅明显。随着夏季来临,午后(13时至15时)疲劳导致的事故呈多发趋势,行车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上升100%和66.7%,环比上升900%和1400%。

营运车辆与非营运车辆间事故同比大幅上升,营运车辆单方事故同比明显下降。二季度,营运车辆与非营运车辆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占二季度事故总量的4 2.9%和34.1%,同比上升87.5%和93.5%。营运车辆单方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占二季度事故总量的20%和33%,同比下降46.2%和31.8%。

水上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1月至6月,水上交通领域发生运输船舶事故件数、沉船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上升10.9%和下降8.3%、54.0%。其中,造成人员失踪死亡的事件数量、死亡失踪人数同比分别上升23.4%、20.6%;较大以上事故件数、死亡失踪人数同比分别上升14.3%和12.1%,水上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在二季度发生的运输船舶事故中,造成人员死亡失踪的事故件数、死亡失踪人数同比上升18.2%和12.0%。造成人员死亡失踪的事故中,一般事故件数、死亡失踪人数同比上升28.1%和17.6%。

运输船舶事故4项指标“两升两降”。二季度,运输船舶事故件数、死亡失踪人数、沉船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上升18.2%、12%和下降21.2%、46.5%。

砂石运输船舶事故占事故总量比重大。二季度,砂石运输船舶事故多发的态势仍未得到抑制,发生事故件数、死亡失踪人数占运输船舶事故总量的32.1%和41.1%。

船舶自沉仍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事故类型。我国沿海及内河航行的船舶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应急处置能力欠缺等问题仍然突出,船舶自沉事故多发。二季度,自沉事故件数、死亡失踪人数虽然同比下降52.9%和59.3%,但仍占事故总量的20.5%和23.2%。

乡镇个体船舶事故比重依然居高不下。乡镇个体船舶经营分散、船员安全素质不高、船舶技术状况差的问题仍然突出,造成事故多发。二季度,乡镇个体船舶发生事故件数、死亡失踪人数占二季度事故总量的48.6%和39.2%,同比上升10%和4.8%,环比上升7.8%和下降29.0%。

公路水运工程领域安全形势总体可控

1月至6月,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发生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5%和6.5%。其中,较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增加100%和36.4%,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公路水运工程领域安全形势总体可控,较大事故显著反弹。

二季度,公路水路工程建设领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持平和增加35.7%,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西部地区公路建设事故占比较大。西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施工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居高不下。二季度,西部地区公路工程施工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占事故总量的66.7%和72.2%。

高处坠落和坍塌事故多发且伤亡占比大。二季度,高处坠落和坍塌仍远高于其它事故类型,高处坠落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占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的33.3%和27.8%;坍塌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占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的22.2%和44.4%。

疲劳作业仍是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夏季中午时段(1 1时至1 5时),天气炎热,作业人员易产生疲劳,发生事故。二季度中午时段发生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占事故总量的33.3%和38.9%。

港口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1月至6月,港口生产领域港口作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同比下降40%,港口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季度,港口作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同比下降83.3%,环比均下降80%。

三季度安全生产趋势研判

三季度,暑期客运高峰与夏季工业生产高峰重叠,公路水路工程建设规模持续保持高位,加之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台风、强降雨、雷电、高温等极端天气增多,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保障任务依然繁重。

暑期客运高峰安全保障任务艰巨。三季度,学生离校返校、旅游观光等客流相互交织,形成暑期客运高峰,旅客运输任务繁重;夏季天气炎热,驾驶员易产生疲劳,车辆易发生爆胎、线路短路等故障,事故风险增大,安全保障任务艰巨。

旅游客运安全风险增大。三季度,我国全面进入旅游旺季。由于景区多位于山区、农村,通行条件较差,加上一些旅游客车驾驶员不熟悉行经路线,道路旅游风险增大;环岛、环湖、沿江进行水上游览观光的游客增多,船舶事故风险增大。

夏季生理疲劳易诱发安全事故。伴随气温逐步升高,易加剧人体在午后等时段的生理疲劳,导致驾驶员、施工作业人员出现反应迟缓、操作失误等现象,易诱发安全事故。

恶劣天气和地质灾害影响将更加显著。三季度,我国将全面进入主汛期,热带气旋、强降雨、泥石流等极端恶劣天气增多,严重影响道路、水路运输安全。同时,夏季突发性、难以预报的小尺度强对流天气增多,严重威胁山区公路、水路旅游客运安全。

减少交通安全事故对策与建议:

加快推进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科学研判安全生产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准确识别安全风险,采取针对性措施。

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自查,及时发现、纠正各类安全责任不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各级交通管理部门要对企业安全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抽查,依法严肃查处安全责任不落实的企业。

巩固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成果。督促企业落实《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监控台账;管理部门充分利用卫星定位监控长途和旅游客车。加强“六区一线”重点水域的安全监管,充分利用AIS、VTS等监管手段,强化风险预防预控。

加强砂石船舶安全监管。加强巡航及电子巡航,强化签证,坚决查处砂石运输船舶超载、超航区航行、不按规定配员等违规行为,减少砂石船舶事故发生。

加强安全培训和宣传。督促企业组织从业人员开展交通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操作车辆船舶关键设备的技能,提高消防和组织逃生的能力。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客车、客船安全防范设施的使用方法,向乘客全方位普及安全乘车常识。

篇4:转型升级 运行平稳

产量及库存小幅增长

根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跟踪企业数据显示,1~9月企业累计纱产量同比增长2.3%,累计布产量同比增长1.1%,其中部分分类产品的产量有所下降。

据中棉行协10月下旬对全国纺织企业的实地调研了解,下游市场需求未见好转,订单不旺,开工不足,销售不畅,行业经营困难的局面仍未有改善。其中,纱销售情况不如去年,布销售略好于上年,9~10月份的销售较二季度相比有所下滑。9月纱布产品库存较8月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企业反映经营仍然较为困难,当前企业平均开工率85%左右。开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订单不足,另外部分地区缺工问题也较为突出。

2013年三季度,国内32支纯棉普梳纱线、32支纯棉坯布的价格延续了二季度以来小幅下滑的趋势,三季度均价分别为25831元/吨和6.42元/米,较二季度相比分别下降了0.38%和0.71%。

截至10月下旬,产品价格基本稳定,纱线价格略有小幅反弹。

根据调研了解,国内中小纺织企业原料库存相对少于大型企业。根据中棉行协9月跟踪企业数据显示,纺织企业棉花采购有所下降,库存环比减少。

棉花库存减少主要包括几方面原因:其一,7月底放储结束已有一段时间,部分纺织企业前期购买的储备棉基本用完;其二,棉花收储启动后,港口进口棉销售加快,市场资源紧缺;其三,储备棉投放预期不明确,企业总体采购积极性不高,小企业随买随用为主,库存基本维持在1个月左右,资金相对宽裕的企业以观望为主。

国内外棉花价差扩大

内外棉花及棉纱价差仍然较大。2013年三季度,国内棉价继续大幅高于国际棉价,并未延续年初以来小幅收窄的趋势,三季度价差平均为5132元/吨,较二季度相比每吨扩大260元。截至10月22日,国内棉花价格19515元/吨,国际棉花CotLookA指数价格89.4美分/磅。

巨大的国内外棉价差导致了国内棉纱价格同样高于国际棉纱价格。2013年三季度,我国32支纯棉普梳纱价格高于巴基斯坦同类产品约1000元/吨,高于二季度平均价差每吨500元左右;我国10支纯棉转杯纺纱高于印度同类产品1200元/吨,价差较二季度每吨扩大300元左右。

新年度棉花收储启动,储备棉投放预期不明。9月9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于联合发布《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正式启动2013年度收储。收储价为标准级皮棉,到库价格每吨20400元(公重),标准按2013年9月1日起实施的颜色级标准执行。截至10月24日,收储累计成交90.3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45%,其中新疆累计成交66.8万吨,占比74%。

目前市场对于储备棉投放的时间及方案极为关注,投放时间、价格均将影响纺织企业用棉及生产。根据调研中企业所反映棉花市场资源紧张,采购渠道受限的实际情况,中棉行协向有关部门建议尽快向市场投放储备棉。

棉制纺织品进口额增速高于出口

1~8月,我国棉制纺织品出口额为191.3亿美元,同比增长16.74%,进口60.3亿美元,同比增长27.88%。从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增速来看,增速较上半年加快;进口增速继续高于出口增速。

我国棉制纺织品主要贸易市场中,各主要市场表现不一。其中,对东盟市场的进出口贸易增速对棉制纺织品贸易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出口额增速、进口额增速分别为35%和57%;对日本市场的进出口贸易持续低迷,进出口贸易均为同比负增长,降幅均为10%左右;美国、欧盟市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进口棉花同比减少。1~9月累计进口棉花322.6万吨,同比减少19.9%。由于2012年进口棉花数量基数大,加上2013年棉花进口配额数量也少于去年同期,进口棉花数量同比减少。

前8个月我国自印度、美国进口棉花的数量分别同比减少36%和16%,而自澳大利亚进口的棉花数量同比增长23%。近2年以来,澳棉凭借品种、颜色等优势受到国内企业认可,这反映出国内棉纺织企业对高品质棉花的需求正在增加。

棉纱线进口量持续快速增长。今年1~8月我国累计出口棉纱线35.4万吨,同比增长22.9%;1-9月,累计进口量达156.7万吨,同比增长44.2%,我国对进口棉纱线延续了2012年的热度,尤其是中低支纱的进口量占比约70%左右。

棉织物出口量价齐增。1~8月,我国棉织物累计出口棉织物61.2亿米,同比增长20.7%;累计进口棉织物5.4亿米,同比下降2.9%。棉织物出口单价同比增长2.8%,但仍明显低于进口单价。

运行指标前高后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8月棉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13%,较上半年相比收窄0.5个百分点,较2012年同期相比收窄2.1个百分点,其中棉纺纱加工业亏损面高于棉织造加工业。1~8月亏损企业亏损额累计同比减少22.7%,降幅较上半年收窄0.4个百分点。

根据中棉行协跟踪企业数据情况,1~8月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均同比增长,增速在4%至8%之间。大中型企业运行质效好于小微型企业,行业订单向大中型企业集中的趋势逐步明显。从上述各项指标的逐月变化情况看,基本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趋势。

投资总额同比减少

1~8月,我国棉、化纤纺织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1245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较2012年同期增速下滑17个百分点,较2013年上半年增速略回升1.7个百分点,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1~8月我国棉、化纤纺织加工业累计新开工项目1772个,同比减少14%,降幅较上年同期降幅扩大5.6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增速略回升1.2个百分点。由于近3年以来棉纺织行业面临较多困难,下游市场需求不旺,经营者信心略显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开工项目的增加。新增投资额中以设备改造升级为主。

篇5:2013年中国物流运行总体平稳

来源:中国新闻网

3月7日电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3年,中国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物流需求规模保持较高增幅,物流业增加值平稳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2013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增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1季度增长9.4%,上半年增长9.1%,前三季度增长9.5%,呈现由“稳中趋缓”向“趋稳回升”转变的态势。

从构成情况看,工业品物流总额181.5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2.1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0%,增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受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快速增长带动,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0.4%,增幅比上年加快

6.9个百分点;受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0.3%,增幅比上年加快10.2个百分点。

篇6: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论文

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克服连续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和外部需求减缓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注增加值同比增长16.3%,增速同比减缓2.2个百分点。前五个月,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44亿元,增加1893亿元,增长20.9%,增幅同比回落21.2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轻重工业增速均有所放缓。轻、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7.3%,增速同比减缓2.6和2.2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增速差距由去年同期的3.1个百分点扩大到3.5个百分点(20全年为3.3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出口增幅回落。工业出口交货值38334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同比减缓4.7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销售率提高。全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7%,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地震灾区工业生产恢复有序进行。初步统计,“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1.8万个工矿企业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049亿元。因灾停工停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度达到6400多户,占全国的2%。四川受灾企业16280户,占全省企业数的24.6%,直接经济损失998亿元。陕西、甘肃也受到较大影响。经过各方面努力,灾区工业生产恢复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6月底,四川、甘肃、陕西三省规模以上受灾工业企业复产率超过90%。

主要工业行业利润回落

煤炭、电力、石油等能源生产较快增长

煤炭生产加快增长,利润大幅提高。上半年,全国原煤产量12.56亿吨,同比增长14.8%,增速同比加快3.4个百分点。据海关统计,煤炭出口2549万吨,增长10.2%;进口2155万吨,下降20.4%;净出口394万吨,去年同期为净进口395万吨。由于需求快速增长等原因,煤炭价格上涨较快,电煤库存偏低。6月末,秦皇岛港5500大卡/千克山西优混煤平仓价890-910元/吨,比年初上涨385元/吨。直供电厂存煤2174万吨,比年初减少96万吨,同比减少667万吨。为防止煤、电价格轮番上涨,国家于6月19日至12月31日对全国发电用煤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前五个月,煤炭行业实现利润648亿元,增长97.8%。

发电量增速减缓,效益明显下降。上半年,全国发电量168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增速同比减缓3.1个百分点;其中,火电、水电分别增长11.7%和18.5%。区域性、季节性电力紧张特征更加明显。今年以来,先后有22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限电,主要集中在1、2月份;南方电网供电持续紧张。预计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缺口1000万千瓦左右,其中南方电网850万千瓦。前五个月,由于煤价上涨较多和因灾损失南京个较重,电力行业实现利润173亿元,下降70.8%,去年同期为增长57.6%。其中,火电行业由去年同期净盈利269亿元转为净亏损22.9亿元;水电、供电行业利润分别下降22.9%和52.6%,去年同期为增长5.8%和86.3%。

石油生产稳定,部分地区成品油供应偏紧。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9433万吨,同比增长1.7%,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进口原油9053万吨(海关统计),增长11%;原油加工量16956万吨,增长5.2%,增速同比减缓1.8个百分点,其中汽油、柴油产量分别增长3.2%和8.6%。天然气产量430.2亿立方米,增长17.3%。主要化工产品中,乙烯产量增长2.1%,烧碱、纯碱产量分别增长12.8%和15%,化肥、农药产量分别增长5.9%和20.8%。国际原油价格屡创历史新高。纽约WTI原油价格先后突破110美元/桶、120美元/桶、130美元/桶、140美元/桶。6月份,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132美元/桶,同比提高61.9美元/桶,涨幅为88.2%。由于成品油价格倒挂,炼油企业亏损严重,地方炼厂停产、减产面扩大,部分地区成品油市场供应较为紧张。为此,国家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前五个月,石化行业实现利润2237亿元,同比下降0.4%,去年同期为增长27.1%。其中,炼油行业由去年同期净盈利310亿元转为净亏损568亿元。

主要原材料产品生产增速减缓,钢材、水泥价格保持涨势

钢材产量增势趋缓,价格持续攀升。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26320万吨,同比增长9.6%,增速同比减缓9.3个百分点;钢材产量29997万吨,增长12.5%,减缓11.4个百分点。钢材出口2694万吨,下降20.2%;进口828万吨,下降4.1%。铁矿砂进口23004万吨,增长22.5%。钢材价格持续上涨。6月末,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综合指数161.47点,为历史最高水平,比年初上涨36.35点,同比上涨50.76点。6.5mm盘条、16mm钢筋价格分别为5777元/吨和5552元/吨,同比分别上涨62.4%和60.6%;10mm中板、0.5mm冷轧薄板价格分别为6793元/吨和7479元/吨,同比上涨53.2%和38.3%。前五个月,冶金行业实现利润1426亿元,增长50.8%。

建材产品生产减速,水泥价格上涨较快。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64805万吨,同比增长8.7%,增速同比减缓7.3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27520万重箱,增长12.2%,减缓5.6个百分点。水泥价格快速上涨,平板玻璃价格高位波动。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平均出厂价6月份为305元/吨,比上月上涨10元/吨,同比上涨21元/吨;平板玻璃出厂价67元/重量箱,比上月上升1元/重量箱,同比上升2元/重量箱。6月末,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库存1015万吨,同比下降3.4%;平板玻璃库存2465万重量箱,上升28.3%。前五个月,建材行业实现利润361亿元,增长43.6%。其中,水泥行业利润84.1亿元,增长65.4%;平板玻璃行业利润5.7亿元,增长25.4%。

有色金属生产增速减缓,价格有所回落。上半年,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251万吨,同比增长13.4%,增速同比减缓10.7个百分点。其中,电解铝产量660万吨,增长14.4%,减缓20.5个百分点;铜、铅产量增长19%和9.3%,加快6.1和2.5个百分点;锌产量增长6.5%,减缓15.9个百分点。氧化铝产量增长19.1%,减缓39个百分点。主要有色金属价格高位回落。6月份,国内市场铜、电解铝、铅、锌现货平均价分别为6.21万元/吨、1.86万元/吨、1.71万元/吨和1.62万元/吨,环比下降1.2%、0.9%、3.5%和9.8%,同比下降1.8%、10.5%、5.3%和44.9%。前五个月,有色行业实现利润586亿元,增长3.5%。

机械、电子行业保持较快增长

机械行业生产较快增长。上半年,机械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6%,增幅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6861亿元,增长26.3%,回落8.7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汽车产量535万辆,增长17.6%;其中,轿车283万辆,增长16.6%。发电设备产量6243万千瓦,增长10.1%,其中汽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产量分别增长4.7%和24.9%。数控锻压设备、冶炼设备、水泥设备、环保设备、混凝土机械、大中型拖拉机产量增长30%-47.5%。前五个月,机械行业实现利润2071亿元,增长36.6%;其中,汽车工业实现利润633亿元,增长36.2%。

电子行业生产、出口加快增长。上半年,电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增幅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13505亿元,增长19.6%,提高4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微波通信设备产量增长23.1%,数字程控交换机产量下降25.1%。大规模集成电路产量80.4万块,增长27.1%。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6649万台,增长23.2%,其中笔记本计算机增长33.3%。前五个月,电子行业实现利润517亿元,增长36.5%。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利润分别增长35.2%、37.3%、42.5%和5%。

纺织、轻工行业生产出口增势减缓

纺织行业出口低速增长。上半年,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增幅同比回落5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3650亿元,增长8.5%,回落7.5个百分点。纱产量1035万吨,布产量269亿米,分别增长11.3%和7.3%。服装产量9.72亿件,增长7.6%。化纤产量1214万吨,增长5.6%。国内棉花价格保持涨势。6月末,国内棉花价格指数为13863元/吨,比上月末上涨17元/吨,比年初上涨2.1%,同比上涨0.6%。前五个月,纺织行业实现利润419亿元,增长9.2%。其中,纺织业、服装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5.1%和13.9%,化纤行业利润下降26.8%。

轻工行业生产、出口较快增长。上半年,轻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增幅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8213亿元,增长12.1%,回落7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乳制品产量增长13.2%;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增长14.5%,其中新闻纸增长5.7%;家具产量增长6.1%;吸排油烟机、电饭锅、家用洗衣机产量分别增长40.8%、19.2%和18.1%,微波炉、家用电冰箱、家用电热烘烤器具产量增长10%左右。前五个月,轻工行业实现利润1676亿元,增长36.9%。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利润分别增长59.2%、35.1%、45.4%、44.1%和24.9%,家用电器制造业利润增长37.1%。

篇7:一季度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平稳增长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联合召开××年一季度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向媒体披露××年第一季度,全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在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中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

第一,行业运行整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一是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产销率

为%,同比提高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除化纤产量增长放慢(%)外,纱、布、服装产量增速在~%区间,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加快。受一季度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力拉动,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增长%,超出外销增速个百分点,显示出国内需求是行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二,投资继续回落,效益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增幅同比下降个百分点,比××年四季度回落个百分点,但棉纺织业技改投资增长%,比去年全年提高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受原料价格上涨、煤电运输用工紧张影响,企业生产、销售成本增加,造成行业毛利率和利润率分别下降和个百分点,而企业加强经营管理,两费占用比例同比下降个百分点,确保了行业经济效益水平提高。

第三,出口增长平稳,增幅明显回落。原创: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亿美元,同比增长,比去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国、欧盟等原设限地区出口增长,增幅上升个百分点,占出口比重由上年末的%增至%,而占比重的原非设限地区出口,受征出口税和转口贸易减少等因素影响,仅增长%,增幅下降个百分点,造成一季度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幅呈现较大回落。

第四,对敏感地区出口释放性增长,引起欧美无理设限。一些敏感性产品因配额取消出口释放效应显著,但一季度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总指数平均上升了%,其中对欧盟增长%,对美国下降%,出口价格指数的变化是由于这些产品在美国和欧盟市场的原配额价格结构不同造成的,是配额取消后纺织品服装自由贸易的必然结果,并没有真正对欧美等国市场形成扰乱。以棉针织内衣为例,一季度整体出口仅增长%,对美国出口虽然上升了%美国海关数据,但出口数量只相当于洪都拉斯出口到美国同类产品的%。由此引发的针对中国产品设限,是对世贸规则的无端践踏和历史的倒退。

第五,受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化纤行业运行效率明显下降。一季度国际原油价格和化纤原料价格高位同步上涨,化纤行业难以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产量仅增长%,同比减少个百分点,利润下降%,企业产成品增加%,开工率仅为%。此外,国内棉花价格呈现上涨态势,中国棉花价格指数现已接近元吨,比年初上涨约为%,而同期纱线均价只上涨%。一季度棉、化纤深加工如服装、家纺、针织以及丝绸、毛纺、麻纺等行业利润增长均在%以上,聚集成全行业经济运行效率提升的亮点。

篇8:1~7月份物流平稳运行

下半年, 国际经济形势持续回暖, 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趋于改善;新、旧政策效应叠加, 市场增长的内需基础进一步增强。预计物流运行将延续平稳走势, 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一、1~7月份物流平稳运行

(一) 物流运行规模增速回稳、结构继续优化

1~7月份, 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19.4万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增长8.7%, 增速与上半年持平, 比一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二季度以来, 物流运行整体上呈现趋稳走势, 其中, 二季度好于一季度, 7月份延续了平稳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 物流市场结构继续优化。一方面, 以快递快运为主的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可比增长32.1%, 增速远高于工业品和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增速。1~7月份, 工业品物流总额110.0万亿元, 可比增长8.8%, 增速与上半年持平, 比一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进口物品物流总额7.0万亿元, 可比增长7.7%, 增速比上半年回升0.2个百分点, 比一季度回升0.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 在工业品物流总额中, 产能过剩的大宗商品物流市场较为低迷, 而快速消费品等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物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物流市场规模增速的这种变化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 是经济结构调整效应的显现。农产品物流总额可比增长3.9%, 保持平稳增长;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可比增长12.7%, 保持较快增长。

(二)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 物流效率有所提升

1~7月份, 社会物流总费用5.5万亿元, 同比增长8.8%。每百元社会物流总额所需耗费的物流费用为4.6元, 同比下降0.2元;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9% (因交通部货运量等基础数据调整导致本数据有变化, 说明附后) 。总体上, 经济社会运行的物流成本有所下降、物流运行的效率有所提升。

其中, 运输费用2.7万亿元, 同比增长9.2%。在运输费用中, 铁路运输费用同比增长12.0%;道路运输费用同比增长7.9%;水上运输费用同比增长18.7%。

保管费用2.0万亿元, 同比增长8.4%。其中, 利息费用同比增长8.0%;仓储费用同比增长8.0%。管理费用7243亿元, 同比增长8.5%。

从各项费用的占比来看, 运输费用占物流总费用的49.6%;保管费用占物流总费用的37.2%;管理费用占物流总费用的13.2%。

(三) 物流业增加值增速略有回升, 企业效益有所好转

物流业增加值增速略有回升。上半年, 我国实现物流业增加值1.5万亿元, 可比增长9.8%, 增速较一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其中, 交通运输业增加值9976亿元, 可比增长8.2%, 增速较一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贸易物流业增加值3567亿元, 可比增长8.7%, 增速较一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仓储业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2%和35.1%。

上半年, 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8%,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4%。

物流企业效益有所好转。上半年, 重点联系的物流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11.2%, 收入利润率为5.6%, 较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但我国物流企业的效益整体偏弱, 毛利率只有9.7%, 比去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

二、物流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物流运行企稳向好的同时, 企业资金紧张、经营成本上升、物流价格低位运行等问题仍然值得关注。

一是企业资金紧张。根据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调查显示, 二季度以来, 物流企业资金周转率指数平均为48.9%, 低于一季度3.5个百分点, 反映出当前物流企业经营中资金紧张的问题较为突出。

二是经营成本上升。1~6月份, 重点联系的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17.0%, 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0.7百分点。其中, 除了劳动力成本刚性上涨外, 一些政策性因素业也推高了企业经营成本。如, 继天津、北京先后加大了货运车辆的管理和管控之后, 全国各地的城市货车限行越来越严格, 造成了城市配送成本的大幅度上升, 同时, 城市改造中, 不断将物流企业外推, 大幅增加了经营成本。

三是物流价格低位运行。二季度以来, 物流服务价格持续低位运行, 不利于物流企业效益的持续改善。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中, 物流服务价格指数连续4个月位于50%以下, 二季度以来, 该指数的平均值为49.4%, 低于一季度3.1个百分点。从海运市场看, 受煤炭、金属矿石等大宗商品需求回落等因素影响, 沿海散货运价指数进一步走低, 创年内低位。

7月份, 中国沿海散货运价综合指数平均为921.2点, 较6月环比下降2.2%, 较去年同期下降5%。其中, 煤炭沿海运价指数平均为939.4点, 环比下降2.3%;金属矿石沿海运价指数平均为8 4 6.2点, 环比下降4.5%, 是带动综合运价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1~7月份, 中国沿海散货运价综合指数累计平均为1048.6点, 同比上涨1.3%, 涨幅较一季度收窄2.8个百分点, 较上半年收窄0.2个百分点。

三、下半年市场运行总体上仍将保持稳定性和协调性

下半年, 尽管物流运行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例如, 受高温多雨等季节性因素影响, 7月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有所回落, 但总体来看, 下半年将好于上半年, 物流运行仍将保持稳定性和协调性。

(一) 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增强

一是国际经济形势持续回暖, 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趋于改善。今年以来, 全球制造业P M I一直保持在50%以上, 7月份为52.5%;全球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0%, 连续22个月保持增长态势。由此带动我国出口形势好转, 1~7月份, 我国出口总值转降为升, 同比增长1.1%。

二是新、旧政策效应叠加, 市场增长的内需基础进一步增强。当前, 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仍在陆续释放。6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部署了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 讨论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等等。前期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 加上目前仍在推出的一些新政策, 将会产生叠加效应, 在下半年进一步发挥作用, 巩固经济趋稳基础。

(二) 物流运行的先行指标有所回升

7月份, 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 (LPI) 为56.8%, 比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设备利用率指数、库存周转次数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分行业来看, 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 1~7月份, 我国货运量走势总体趋稳, 其中, 水运货运量增速有所回升、铁路货运量降幅收窄。

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中, 企业新订单指数回升0.7个百分点、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回升2.3个百分点, 预示着后期物流业务活动具备稳中趋升的发展基础。

综合来看, 物流市场将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下半年好于上半年, 物流运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篇9:税制改革运行平稳

专家指出,营改增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对于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结构转型都能发挥重要作用,改革红利必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当前,世界经济仍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大。“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营改增这招“大棋”时作出的郑重承诺。

5月1日,已试点4年的营改增全面推开,昔日地方第一大税——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将这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最深刻的财税改革推向高潮。处在发展关键节点的中国,通过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助推“十三五”中国经济迈向更高层级。

营改增是创新驱动的“信号源”,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全面实施营改增将释放巨大红利。据统计,从2012年启动试点以来,营改增已累计减税6412亿元,此次新增试点的四大行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涉及纳税人1100多万户,比前期试点的590多万户增加近1倍,营业税占原营业税总收入的比例约80%,今年减税的金额将超过5000亿元,这是本届政府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减税。

专家指出,减税对企业而言就是放水养鱼,让大多数企业受惠,轻装上阵抵御经济下行压力,实现逆势增长。

总理——对于营改增这么说

营改增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备受李克强总理关心。

今年以来,关于营改增,李克强去过哪里?都说了什么?

北京——全面推开营改增、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座谈会。1月22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全面推开营改增、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显著减轻企业税负,调动各方发展积极性。李克强指出,全面推开营改增、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必须周全考虑、精心设计。今年全面推开营改增并加大部分税目进项税抵扣力度,将带来大规模减税,中央和地方都要采取措施落实到位。要把握节奏、稳妥推进,采取增量式、渐进式方法推进改革,避免财力分配格局变化对经济平稳运行造成影响,确保相关改革措施尽早见效。

北京——人民大会堂。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北京——国务院常务会议。3月1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方案,明确自今年5月1日起,将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实现货物和服务行业全覆盖,打通税收抵扣链条,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升级。

海南——博鳌。3月24日,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式上说,我们要积极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比如,全面推开营改增,这是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将为企业减轻税负5000多亿元,不仅有利于统一税制、消除重复征税,更重要的是会有力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研发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北京——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4月1日下午,营改增全面推行改革“倒计时”一个月之际,李克强到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要扎实做好全面实施营改增的各项工作。在随后的讲话中,李克强强调,改革后“所有行业只减不增,而且不光是大行业。这句话不能够囫囵吞枣,还得靠你们精心操作”。

北京——国务院专题座谈会。4月11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专题座谈会,研究全面实施营改增相关问题,听取部分省份意见,部署下一步工作。李克强指出,营改增是深化改革一招很重要的“棋”,是要动利益、动“奶酪”的。但我们下定决心,必须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各部门要紧密配合,积极解决改革推进中遇到的问题。

四川——成都。4月25日晚,李克强夜访成都宽窄巷。表面看,这只是一趟“闲庭信步”似的观光行程,但事实上,李克强在每个摊位前的驻足,都是一场“小型调研”。李克强向多位店主详细询问生意变化状况、税费负担情况,以及对即将推出的“营改增”意见,实地感知“市场温度”。

湖北——十堰。5月23日,李克强在湖北考察期间,到访十堰农村商业银行北京路支行,详询营改增后金融机构税负变化。在10多分钟问询后,李克强重申,营改增要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金融行业营改增尤其要力戒税负增加转嫁实体经济。在十堰市民服务中心,李克强细询营改增实施效果,并再次重申“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当了解到营改增后税收额虽有所减少,但税基却在扩大后,李克强说:“我们推出这项改革目的就是为企业减税,通过放水养鱼,激发市场主体的更大活力。”

税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税制的进步,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具体体现。

李克强强调,全面实施营改增是中央和地方共同的责任。“要从长远和大局出发,兼顾各方利益,调动各方积极性,合理解决中央和地方增值税收入分成比例等问题,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实现改革顺利落地。”李克强说。

“我们的目标,是推进结构调整,推进整个经济的转型。”李克强在国务院专题座谈会上说,“希望大家共同承担责任,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支撑,也为未来经济发展打造新动力。”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说:“增值税取代营业税,在税制结构上更显公平、公正,对于提升国家现代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军”,进入深水区的财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极为不易。营改增“收官”,无疑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营改增的全面推开,正在重塑中国增值税制。

专家指出,增值税全面取代营业税后,接下来的任务就要进一步规范增值税制,更好发挥增值税的中性作用,为企业营造更公平的市场环境。

营改增的全面推开,成为重塑中国财税制度的新起点。

“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规范是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一大难题。”专家指出,营改增全面推开提出了地方税体系的重构问题,正积极推动规范化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形成。

营改增的全面推开,将为其他国家经济转型提供经验。这一探索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秩序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税改——助推中国经济转型

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必须激发内生动力,培育新动能。

1954年,法国率先实行增值税制度,有效解决了传统销售税的重复征税问题,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服务业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有约160个国家和地区开征增值税。

营改增在我国全面推开试点后,增值税作为第一大税种,所占税收比例将达到42%左右。短期看为更多企业减轻税负,长远看则利国利民。

营改增的政策取向,更强调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分工优化,拉长产业链,带动制造业升级。据税务部门统计,营改增试点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45.5%逐年提高到2015年的50.5%,首次占据中国经济“半壁江山”。2015年底营改增试点服务业企业达到510万户,是2013年试点企业数量的1.35倍,改革成效好于预期。

以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市场活力的“乘法”。

专家指出,对企业来说,营改增的减税并非躺在原地不动就可以“坐享其成”。相比营业税,增值税对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必须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科学管理规范经营,才能最大程度地享受改革红利。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说:“营改增全面推开迈出我国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步。”

为保障这项改革顺利实施,确保实现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国家税务总局已合计出台112项改革准备工作,与地税一同完成了1000多万户纳税人的征管档案移交,加强督察,加大培训,让企业尽快适应新税制。

税改——全面实施有利创新

营改增,就是原来按营业税征收的部分行业,现在改为按增值税征收。

2012年1月1日,我国在上海率先启动营改增试点,随后分批次、分行业向全国范围推进。到2014年6月,营改增试点已覆盖全国,涉及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以及七大现代服务业。今年5月1日,改革攻下最后的堡垒,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至此,现行营业税纳税人全部改征增值税。

据了解,此次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基本内容是实行“双扩”。一方面扩大了试点行业范围,一次性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全部纳入试点;另一方面,继上一轮增值税转型改革将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纳入抵扣范围之后,本次改革又将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

专家表示,全面实施营改增,是深化财税改革的“重头戏”,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一举多得的效应。通过统一税制,实现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贯通服务业内部和二、三产业之间抵扣链条,从制度上消除了重复征税,可以大幅度减轻企业税负,并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营改增的政策取向突出了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这将促进产业分工优化,拉长产业链,带动制造业升级,从而发挥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助推器”作用。

数据显示,营改增试点以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步提高,由2012年的45.5%逐年提高到2015年的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同时,营改增有利于专业化分工和服务外包,对于鼓励投资和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15年,在营改增试点行业范围不变的情况下,试点纳税人户数同比增长近40%,远高于全国税务登记户数13%的增幅。

营改增还有利于提升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力。专家指出,增值税可以实现出口退税,消除跨境贸易及服务的重复计税,而营业税则无法实现。在“一带一路”政策激励下,大量中资企业走出国门,需要与国际上的主体税种融合。增值税是世界上最主流的流转税种,全面实行营改增,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更大便利。

结语

从今年5月1日起,中国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这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一项重要财税体制改革,也是重要的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目前,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已由营业税全面改征增值税,税制转换运行平稳,改革目标初步实现。

专家认为,这项改革有利于统一税制、解决重复征税问题,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发展后劲,有利于加快服务业发展、加速新经济发展和新动能的培育、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中国初步形成了支持创业创新的税收政策体系,在促进创业创新中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上一篇:网络中心方案下一篇:表白的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