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会第四届社团换届公示

2024-05-08

济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会第四届社团换届公示(共3篇)

篇1:济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会第四届社团换届公示

济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会第四届社团换届公示 会长:王浩

副会长:马超聂清华曹强

学术部部长:张洪伟

财务负责人:李玲玲

办公室部长:段喜慧

宣传部部长:万向荣

策划部部长:许真

对外交流部部长:张国锋

生活部部长:张浩

实时热点小组组长:杨金松

会长和副会长组成会长组,由杨金松负责监督其工作

篇2:济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会第四届社团换届公示

一、现状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 (简称“中特会”) 成立于2009年6月, 隶属于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 是在学院党委关心、校团委指导下成立的年轻的理论型社团。它以研究会的形式存在, 突破了大学生活动的社团的传统形式, 有老师教学, 师生互动, 以及学生间交流等理论学习形式, 更注重的是理论问题研讨。社团在院、校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在社长带领下, 所有社员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希望最终做到掌握其实质, 提高在校青年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理论分析学习能力, 以及沟通能力。社团立足于“青年学生”这一主体, 调动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体现学生理论学习的参与性, 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创造性, 力求打造一个融理论性、学术性、研究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型理论学习学生社团;同时社团也是青年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平台, 它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学院, 面向全校, 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 是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成果, 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为宗旨的学生社团。

尽管有校、院各级党团组织的领导和帮助,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理论学术优势又使其有发展的天然土壤, 但作为理论型学生社团, 中特会现状并不尽如人意, 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具体表现为:

(一) 资源少。

中特会作为理论社团, 不同于其他文艺、实践、综合类型社团, 其发展必须依仗于学校内外各方面的学术资源, 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对于大学生理论社团, 想要提高层次, 增强效果, 必须有足够的学术资源和财力资源保证理论学习活动的质量。然而实际情况是, 老师的指导仅仅在于为大家开设例行讲座, 而不是做好社团顶层方面的设计工作, 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缺乏对社团切实有效的支持。

(二) 人员散。

干部队伍管理松散和社团成员素质层次不一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障碍。对于理论社团, 由于当前形势下国际局势风云变幻, 各种社会思潮涌现激荡, 部分青年学生不能用发展的眼光明辨是非, 感到马克思主义离我们越来越远, 导致社团自身的吸引力不大。很难做到每位学生干部都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 导致个别同学的加入也不过是走走形式, 社团成员参与活动随意性大, 社团活动难以有序开展。

(三) 受冷落。

理论社团往往以引导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为主, 活动内容相对枯燥, 活动形式过于陈旧单一, 缺乏亮点, 气氛严肃, 学生很难有实际收获。加之我国处于发展转型期的特殊阶段, 部分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过时, 即使加入社团也是出于功利目的。导致中特会在成立之初“招兵买马”时“兵强马壮”, 在一段时间后成员失去新鲜感纷纷“销声匿迹”, 积极性越来越低, 参与活动的人员越来越少, 社团的影响力也日趋下降, 受到学生的冷落。

二、建设对策

针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为代表的理论社团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 我们应把握理论社团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当代青年特点和团学工作经验出发, 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理论社团自我建设的一般模式。

(一) 强化意识, 建立品牌。

1. 强化理论社团的自主意识。

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来自学校管理部门的支持、配合和指导, 但更重要的是社团成员自身要树立自主意识, 社团工作的策划、组织、开展和反馈, 每个环节都需要社团成员的协力合作。如果仅仅依靠会长等几个人的力量, 社团的持续性便无从谈起。

2. 强化理论社团的管理意识。

理论社团须建立完善的管理理念, 无论在成员档案构建、社团活动规划等各个方面, 建立健全理论社团内部管理办法, 使社团活动不仅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更能有序开展, 切实落实。

3. 强化理论社团的品牌意识。

理论社团必须要树立精品意识, 提升社团层次, 注重活动效果, 整合资源, 确立社团的品牌并使之长效化, 使得理论社团活动开展主次有序, 特色突出。

4. 强化理论社团的实效意识。

理论社团活动内容一定要有实效意识, 与时俱进, 同时, 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保证活动的指导性和实践性, 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 充分展现当代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

(二) 把握方向, 创新理念。

1. 把握理论社团建设的正确方向。

明确工作思路, 理论社团活动内容的确定和开展必须要在正确方向的指导之下开展, 对活动方式、活动目的等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 创新形式, 确立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的实效方案, 实现理论社团活动的主题化和多元化的结合。

2. 坚持社团活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理论的培养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生活实践, 因此, 理论社团的活动, 一方面通过如主题沙龙、论坛、讲座等进行理论学习研究, 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实践, 组织各类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 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对社会人情百态的了解。

3. 坚持活动开展与学生工作相结合。

理论社团所开展的各项活动, 都应该相应党和国家对青年学生的希望、要求, 围绕学校学生工作大方向, 将理论社团政治素养高、人才众多的优势和学校组织健全、学术资源丰富、资金充沛的特点相结合, 真正将理论社团建设成为青年学生自我教育和高效理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和堡垒。

三、发展思路

以中特会为代表的高校理论社团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排头兵”, 不同于党支部、团支部等严格的组织, 它兼具学生社团的自发性和自主性的特质, 具有专业化高、动员性强和开放度大的特点, 在摸索中形成了成员精英化、活动自主化和共建常态化的发展思路。

(一) 专业化高, 推动社团成员精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是挂靠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下的学生社团, 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有丰厚的理论基础, 又有强有力的专家教授团队, 为社团成员们提供了专业化的客观条件, 也为培养一批优秀学生骨干提供了硬件上的保障。基于当下青年学生对理论学习产生的排斥心理, 社团在规模上从过去的“大众化”朝如今的“精英化”发展, 控制社团参与人数。充分运用各类专业化资源, 通过自主、专业的理论学习、交流活动首先对大学生中的精英产

WENJIAOZILIAO

生影响, 把对政治方针的偏解、误解转化为理解, 把对理论学习的被动化为主动, 把单向度的“聆听”化作双向度的“交流”, 再由社团成员们“一传十, 十传百”的发挥“辐射源”和“领头羊”的作用, 从而带动更多学生燃起对于理论学习的热情, 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主流价值观。

(二) 动员性强, 带动社团活动自主化。

理论社团有别于党团组织, 是自发形成的学生群体, 没有强制规定性要求, 组织的紧密联系和各项事务的落实大都是靠团队认同感来实现的。中特会成员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和团学干部为基础, 形成社团成员的良性互动。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社团活动通过成员们自发和积极参与而不断完善, 并不依赖于外界的强制力。社团成员通过自主组织沙龙、经典阅读等活动, 提升了个人素养, 活跃在学生会、班级、团支部等各个层面上, 带动了更广泛的学生学习理论, 从而增强社团的吸引力。

(三) 开放度大, 推进社团共建常态化。

中特会是学生自发组成的理论型组织, 社团通过严格的审核, 可以接纳更多的有志青年入会, 增强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背景的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互动, 让更多的成员参与到社团的建设中, 并在团队互动中增长知识和收获经历。另外, 对于社团来说, 加入了新鲜血液, 能够保持社团的生命力, 有利于朝着适合自己、适合校园的方向发展。同时, 在实践过程中, 我们积极联系兄弟院校社团和校内外学术机构来实现社团共建的常态化, 在取长补短中发展社团, 从而进一步提升社团成员的能力和素养。

今天五四青年节,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青年应走在时代的前列, 青年应投身人民伟大的实践。高校大学生理论社团是引领青年思想, 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窗口;是凝聚青年才智, 培养优秀骨干的摇篮;是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中坚力量, 也是民族创新、时代进步的桥头堡。发展高校理论社团, 需要各方形成合力, 整合资源, 方能促进理论社团的良性发展, 才能使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胡锦涛.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2012, 5.

[2]胡锦涛.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号) [N].人民日报, 2004.

篇3:济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会第四届社团换届公示

和谐文化生态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必要性

(一) 构建和谐文化生态的迫切需要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 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文化形态, 是和谐社会的反映和升华, 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智力支持和精神武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和谐文化建设就失去了灵魂, 迷失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体现、反映出来和传播出去。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贯穿到和谐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 让大学生在日常文化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理解、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使其深入人心, 成为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二) 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也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 在党的领导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有没有科学崇高的理想, 是否认同并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不仅决定着个人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指引。

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新特征及其分析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些变化与变革, 对大学校园产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影响, 使得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和思想发生着微妙复杂的变化。在和谐文化生态环境下, 当代大学生是否认同并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呢?为此, 我们开展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在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的部分学生中进行, 共发放问卷1100份, 回收1020份, 回收率为93%。通过认真分析调查问卷, 我们发现, 当代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一些新的特征。

(一) 当代大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认知上的归属感, 这种归属感能把全体社会成员凝聚、团结起来, 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科学命题,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认同的。具体情况如表1:

通过统计分析调查问卷, 我们发现,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每一项内容, 都有超过70%的大学生是坚信不疑的。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成果显著, 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是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拥护党的领导, 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 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和疑虑

虽然当代大学生总体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的具体细节, 大学生们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疑虑,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树立并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表2是几项内容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到, 50%以上的当代大学生对于以上几项内容是比较满意的, 而非常满意的人数比例明显偏低, 某些项目的不满意人数比例偏高。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从客观方面讲, 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继续提高, 党员的素养也亟须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将近60年, 执政环境不断发生变化, 且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党在摸索中前进, 不可避免会出现失误和不完善之处, 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仍需提高。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 但有的党员并未充分发挥先进性, 甚至在个别党员干部中存在着贪污腐化现象, 这都影响了党员在广大群众中尤其是大学生中的形象。从主观方面看, 当代大学生是80后一代, 他们生活在思想舆论氛围比较宽松的社会大环境下, 他们有思想、有主见, 敢于大胆表达心声和发表言论, 评判党内和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时标准更高、更严格, 也更加理性、更加务实。所以, 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完善党的领导,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 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过程中的深层次社会问题, 消除大学生的困惑和疑虑, 才能让大学生从心底里认同并真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真心诚意地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拼搏。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当代大学生在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同时, 还存在一些困惑和疑虑。在和谐文化生态下, 如何以新颖的手段和创新的形式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尽可能消除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具体内容的困惑, 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 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质量和增强大学生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依据“加减乘除法”原则, 对大学生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第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做足“加法”。即增加丰富的教学案例, 加大实践课教学力度, 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比较抽象。虽然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能独立思考问题, 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 还需要通过深入系统的理论教育才能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但理论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理论性强、比较枯燥、难于理解, 这就需要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 通过鲜活生动的实例来验证理论的正确。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必须紧密联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增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丰硕的实践成果, 并作为教学案例。要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 深入基层, 了解民情, 亲身感受身边的新变化, 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 从而坚定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并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人生奋斗目标。

第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做实“减法”。即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假”、“大”、“空”内容, 体现教育的层级性, 引导大学生树立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往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过程中, 会议文件多, 领导讲话多, 内容比较空泛, 很多大学生反感这些教育内容, 出现反感情绪和排斥心理。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过程中, 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体现出层级性。对于大学生党员, 由于他们的思想成熟, 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都比较高,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 对于党的会议精神、领导讲话, 不仅要深刻领悟, 而且要贯穿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以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更加坚定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并成为坚定信仰者。对于大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 他们有加入党组织的愿望和热情, 但思想还不够成熟,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要教育引导他们掌握会议、讲话的精髓和主旨部分, 并结合生动典型的案例, 做到有理有据、深入浅出, 加深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解,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坚定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而对于大学生中既不是学生党员又不是入党积极分子的普通学生而言, 他们也会随时关注党内外、国内外的一些大事和大政方针, 但更关心的是这些大事和大政方针能否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实惠。因此, 要注重运用改革开放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教育引导他们, 使他们既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更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具有的旺盛生命力, 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将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去, 健康地成长成才。

第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做活“乘法”。即营造和谐的思想舆论氛围,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方面,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主阵地, 校园文化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主要载体。既要以纪念“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党的生日等常规性活动为教育的切入点, 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在活动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热情, 引导大学生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成为奋斗的精神动力, 又要通过组织开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有关的读书会、学术沙龙、学术讲座等活动, 让大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使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识由知之不多到深入内心,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并将其转化为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另一方面, 净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了解世界、表达感情、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这个信息平台, 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充分发挥红色网站的宣传教育功能,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宣传大学生身边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 弘扬主旋律, 促进更多的大学生成长成才。

第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做透“除法”。

这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落脚点。也就是通过共同理想教育, 消除大学生们对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的困惑和疑虑, 从而对所学的理论真懂、真信、真用,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 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当前的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不回避、不偏激, 进行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分析, 让学生真正明白前因后果, 科学理性地对待客观事实。例如, 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党和政府将制定出台什么样的政策, 这些政策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对中国和世界有什么样的影响, 都是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教师把这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讲透讲清楚, 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疑虑, 而且他们也可以向更多的人进行宣讲, 让更多的人理解、支持党和政府, 消除人们的恐慌, 消除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

参考文献

[J]皮坤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问题及对策[J].思想纵横, 2008, (6) .

[2]沈春敏.新世纪大学生的共同理想教育必须惟实[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6, 27 (4) .

上一篇:周六活动下一篇:学校老师请假条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