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必备的四种境界

2024-05-16

领导必备的四种境界(通用11篇)

篇1:领导必备的四种境界

人生的四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就是为自己而战,第二种境界是为他人而战,第三种境界是为国家为民族而战,第四种境界是为全人类而战,第五种境界是为自然而战。应该还有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但是可以达到第五种境界的人地球上好像从来就没有过,因此再谈更高级的人生境界显然就没有什么意义。

人生来就是要战斗,为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生存而战斗,而人首先得为自己而战,自己能生存,然后才能让别人生存。因此人生的境界是一层一层往上的,人只有经过低一级的境界才能向高一级的境界前进。在生命过程中的大多数人都挣扎在人生的第一和第二种境界中,有一部分人到达了第三种境界,而只这一部分人中只有一小部分达到人生的第四种境界,达到这个境界已经很难了,只有象古代东方和西方的圣人才达到过这样的高度。像中国的孔子,将原本属于贵族的教育平民化了,他就是为了人类而战,在他那里,没有国界之分,没有贫穷贵贱之分,普天之下,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接受教育。再往下,为自然而战,也许现在的人们只会认为这样的人是疯子,但历史会证明这样的人是人类历史上,不,应该是自然史上最崇高的生物。

我引发了一个思考,就是学生究竟是应该在压力下学习还是在非压力下学习?中国的应试教育就是最典型的在压力下学习的模式,结果是学生的知识根基比较扎实,功底与同样年龄的西方学生相比的确比较好,但是这样的好处也是有代价的。中国学生在被动灌输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兴趣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造力。而非压力下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开放性学习的环境,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非压力下学习,学习本来是一件苦差事,却变成了一件令人可以获得成功感,使身心愉悦的事情;而压力下学习,学习本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却变成了一件为了应付学习任务而疲惫的事情。两者的效果不言而喻。

篇2:领导必备的四种境界

开口说话,看似简单,实则不容易,会说不会说大不一样。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苏秦凭三寸不烂之舌而身挂六国相印,诸葛亮靠经天纬地之言而强于百万之师。传说古代有一位国王,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满嘴的牙都掉了。于是,他就找了两位解梦的人。国王问他们:“为什么我会梦见自己满口的牙全掉了呢?”第一个解梦的人就说:“皇上,梦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亲属都死去以后,你才能死,一个都不剩。”皇上一听,龙颜大怒,杖打了他一百大棍。第二个解梦人说:“至高无上的皇上,梦的意思是,您将是您所有亲属当中最长寿的一位呀!”皇上听了很高兴,便拿出了一百枚金币,赏给了第二位解梦的人。

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内容,说不同的话,却能让一个人生,也可能让另一个人死;一个挨打,另一个却受到嘉奖。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像征着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命运。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话的方式,然而失败的人生可以有千万种,成功的人生却都不尽相同。如果说,“相由心生”说的是一个人的面相可以看出性格。那么,一个人只要一张嘴说话,往往就能听这出个人的处事能力与做人的境界。

第一种境界:开口就杀人

所谓开口就杀人,就是一开口就会伤人。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说话直来直去、嘴上毫无遮拦,我们称这种人为炮筒子,这种炮筒子的人说话往往不进行认真的思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既不分场合地点,也不分男女老幼,更不考虑自己的话是否让对方接受,想放炮就放炮,嘴上虽然痛快,却在有意无意中伤了许多人的感情。炮筒子与直爽不同,直爽的人虽然说话不拐弯抹角,但绝无欺骗,耍弄他人之心。而炮筒子的人则是信口开河,不负责任地攻击别人,不顾及影响。这种人说话只顾嘴痛快乐,不顾他人内心痛苦。

在炮筒子说话伤人的时候,遇到不同的对像有两种结果。如果被伤害的对方是位修养很好的人,一般是对他不予理睬,不会跟其一般见识。但在之后的相处中,往往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但被伤害的对方如果是个较真的或是个脾气不好的人,往往要和放炮的人针锋相对地理论了,也会变成冤家。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而这种开口就杀人的说话方式,一开口只会有两种结果:要么错过了一个真正的朋友,要么会凭白无故的多了一个敌人。

第二种境界:开口就烦人

有一则笑话是这样说的:有一位长得略胖的妇人一进服装店,售货小姐就对她说:大娘,你太肥了,我们没有您可以穿的衣服。这位太太正想反驳,小姐又加了一句: 其实老了还是胖一点好。这位妇人气得不知如何发作才好,此时老板娘从后面走出来,这位太太马上告状: 我今天是招谁惹谁了,怎么才进店,就被你们店员说我又胖又老。老板娘很不好意思地赶紧赔不是,却是二度伤害,因为她说: 我们这店员是从乡下来的,特别不会说话,但说的都是真话。

说话直来直往的人说自己是说真话没有坏意,但也容易伤人。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性格是心直口快,没有城府,从不拐弯抹角。有时候这样的人会很受欢迎,因为人们觉得他率直,交往起来很轻松,可是有时候这样的人却很让人头疼,因为他总是无意中伤害别人,常常把人弄得下不来台却毫无察觉,你怪他吧,他是无意;你不怪他吧,他又屡次让你恼火。这样的家伙真是让人头疼。

北宋时期的寇准,吃尽了说话过于直爽的苦头。《资治通鉴》记载了一个故事:一次会餐,不小心寇准的胡子沾了汤汁,丁谓站起来慢慢替他擦干净。寇准讽刺说,你身为国家大臣,就是替领导擦胡须的吗?丁谓自此记恨寇准。寇准的话看上去是玩笑,但实际上却是一种过于直爽的讽刺挖苦。自此,丁谓全力诋毁寇准,并且和王钦若、曹利用等同样受过寇准谩骂、讽刺、挖苦的大官结成同盟,共同对付他,经常在皇帝面前说寇准的坏话。最后连皇帝也觉得寇准不会讲话了,寇准政治生命也随之结束,一而再,再而三被流放,直至客死雷州。寇准的悲剧,根源就是没有管好自己的口,说话太直。

也许你会说,我本来就性格直爽,实在讨厌拐着弯说话。如果你平时说话太直,那么现在教给你一个办法:开口之前试着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是真的吗,这是善意的吗,这是有必要的吗?这三个问题就是佛教中所说的开口的三扇门。提出这些问题作用,至少能在开口之前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而这短暂的时间足以给你省掉很多麻烦。

第三种境界:开口就服人

《战国策》里有一个《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说的是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攻

赵国,危急关头,赵国不得不求救于齐,而齐国却提出救援条件,是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溺爱孩子、缺乏政治远见的赵太后不肯答应这个条件,于是大臣竭力劝阻,惹的太后暴怒,“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面对此情此景,深谙说话艺术的左师触龙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而是察言观色,相机行事。他知道,赵太后刚刚执政,缺乏政治经验,目光短浅,加之女性特有的溺爱孩子的心理,盛怒之下,任何谈及人质的问题都会让太后难以接受,使得结果适得其反。

所以触龙避其锋芒,对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事只字不提,而是转移话题。先问太后饮食住行,继之论及疼爱子女的事情,最后大谈王位继承问题。不知不觉之中,太后怒气全消,幡然悔悟,明白了怎样才是疼爱孩子的道理,高兴地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其实说话技巧再高,它高不过“理”字。言论一定要合理,要让别人能接纳领受,要有信用,要令人无懈可击。触龙的话之最终所以能够让赵太后欣然信服,愿意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关键在于他能够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以理服人。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爱孩子就要为孩子考虑的长远一些,就要让孩子有立身之本,不要仅仅依靠权势、父母。站在客观事实的角度,触龙步步诱导,旁敲侧击,明之以实,晓之以理,全部对话无一字涉及人质,但又句句不离人质。迂回曲折之中尽显语言奥妙,循循善诱之余凸现事情必然。

第四种境界:开口就乐人

当一个人用生命去说话。这种境界的人很少说,也不需要说什么。你只在他身边停留片刻,他什么也没有说,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来。可是在你今后的日子里你会一点一点的发现其实他说了很多。其实他离以理服人并不远,只是前者是搭售强卖,而后者是免费赠送,并且当你拿到了东西还不知道。等你知道自己受益了,想去感谢他的时候,他只已经飘然远去。甚至他都不是刻意的要给你什么,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给了你什么,所以说你大可以把这一切都当作是你自己的感悟所得。这就像是部好的电影,每个人看完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与心得,但电影里却没有把这些感悟与做人的道理强加给你。

说话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真正的大师应该是从深层的心灵的角度与你交流,是一种情感的沟通,这时的语言可能是最普通、最不起眼的,却也是最朴实、最能打动人的,正所谓真水无香,真爱无痕。这像是一种返朴归真的境界,或许他的语言,明明说起来一点都不花哨,却能直直的渗入人的心坎里,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而没有多余的赘述。

篇3:透析英语备课的四种境界

一、宏观———整体把握教材

整体把握教材是初中英语教师备课的前提, 教师要从宏观上了解初中英语教学的内容, 认识初中英语教学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展开这一层面的备课。

1.通读当前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领会初中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 明确初中英语课程的目标, 仔细研读《标准》中关于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标准和要求, 并结合《标准》所提供的具体案例去领悟实施意见中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建议、教材的编写和供用建议, 以全面领会其内涵, 为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2.通读或浏览当前初中英语教材, 了解全部初中英语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重点阅读当前所要教授的教材, 弄清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学要求和在整个中学英语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 大致了解一下高中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英语水平。

3.在以上两个步骤的基础上, 结合具体的情况编写切合实际的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应包括学生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育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活动安排等内容。

二、中观———设计单元教学

这一层面的备课是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 以一个单元为单位进行备课, 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过渡的过程。这一层面的备课既要求教师从宏观上驾驭教材, 又要求教师从微观上具体地分析研究教材, 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制定教学模式, 搜集整理相关的教学材料, 合理安排课时。

1.仔细阅读教材和教学用书, 熟悉教材内容, 弄清本单元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本单元与其他单元之间的联系, 理清单元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借鉴教学用书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2.教师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用书的指导, 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单元教学的思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分配方案等。在这一步骤中, 教师编写课时教案时, 一是要做到具体, 具体到像词汇、句子这样的层面;二是要做到全面, 力争不要遗漏任何一个重难点;三是要切合实际, 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难度与教学重点。

3.准备媒体材料。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 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幻灯片、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材料。

三、微观———编写课时教案

这是教师对从宏观层面上备课内容的细化与具体化。这一层面要求教师从非常细微的、具体的知识点入手, 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去设计和组织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落实具体的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因此, 初中英语课时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 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 还需要教师的细心和耐心。

1.教师要根据单元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课时教学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这一步骤是教师编写课时教案时首先考虑的问题。课时教案内容的安排要适量, 重点要突出, 难点要适当分散。教师应根据确定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做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媒体之间的协调统一。

2.设计教学步骤, 兼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一致性。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 教师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部分, 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设计出具体而详细的教学步骤。在初中英语课时教案的编写过程中, 一定要兼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一致性。教学内容力求详实、准确、全面, 因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涉及到语音、词汇、语法, 句子、段落、篇章等内容以及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由于初中英语教学有其特殊性, 所以教学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 应该把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 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备好板书、课堂用语以及习题。对于板书与课堂用语, 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 思考用哪些课堂用语效果会更好。编写教案时还要精选作业与练习, 作业与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 要考虑其有效性和科学性。

四、升华———课后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备课与教学工作的一种自我评价, 是教师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 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把教学反思纳入备课, 作为备课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使教学反思经常化, 也可以使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备课质量。

1.写好教学札记和教后感。教师写教学札记可以查缺补漏, 也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写好教后感, 教师可以在总结中发现自己教学的闪光点和教学的不足, 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提炼、整理教学反思, 撰写教研教学论文。教师在经常坚持写教学札记和教后感的基础上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教育现象, 并加以分析和总结, 撰写教研论文。

篇4:领导者的四种境界

“授人以渔”是领导者的第一种境界

给员工再多的钱,总有一天他们会花完的,所以领导者必须教会他们怎么赚钱。领导者要告诉下属:“你赚到的钱并不是我给你的鱼,而是你自己学会了‘渔’以后的结果。”换句话说,员工在公司获得的工资福利,并不是老板给予的施舍和怜悯,而是员工们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挣来的。至于员工能赚到多少钱,能取得多大的成绩,那就要看他学到的“渔”的水平了。所以,要想成为领导者,必须告诉下面的员工该如何赚钱,如何提高他们赚钱的水平,也就是“授人以渔”。

但仅仅知道“授人以渔”还是第一境界,因为即使下面的人有了“渔”的技巧,却不愿意去捕鱼,也是不会有鱼进门的。“意愿第一,能力第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员工或者经理们的能力有了,公司的业绩却未必很好,那是因为他们都不愿意再努力了。于是,领导者必须学会授人以欲。

“授人以欲”是领导者的第二种境界

只要领导者把全体员工的欲望都挑起来了,他们就是上足了劲的发条,会自动工作,根本就不用老板来督促。所以,领导者应该告诉员工们,你们应该在一年内赚到多少钱,什么时候有房子,什么时候该有车,应该告诉他们生活要讲究品质,人要学会享受……“授人以欲”,公司就会自转,你想让他停都难。

有了无尽的欲望,公司是可以发展起来了,但往往问题也接踵而至。员工们都拼命地干活,脑袋里只有钱,为了钱可以牺牲一切,耍各种小聪明。这时候,就要授人以愚。

“授人以愚”是领导者的第三种境界

领导者应该告诉员工和各级经理:做人不要投机取巧,要脚踏实地;不要想钻法律的空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有了钱不要自以为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个人欲望要适可而止,再聪明的人,都不可能一个人拥有地球……郑板桥的经典名言“难得糊涂”我们要牢记在心。适度地保持糊涂、愚蠢,才是长久之道。能在适当的时候“授人以愚”的领导者,那是相当了不起的。

如果全公司的人都变“愚蠢”了,公司也就没有生机了。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但一般人除了睡觉以外,都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工作上,如果在工作中不能获得快乐,那他们就会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工作不过是在应付差事。于是,公司里也需要授人以娱。

“授人以娱”是领导者的第四种境界

把快乐带到工作中,带到生活中,让员工们获得幸福,这样的公司,是任何人都难以打倒的。因为“授人以娱”是一种快乐的企业文化,从那里得到的动力,是物质领域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优秀的领导者必须达到这个境界。

篇5:管理的四种境界

管理,就是使系统内部各要素最大限度地实现运行的最优化,它的基本目的是系统的存在而不是消亡。因此,合目的性是管理的第一要素。使系统各个要素的运行合乎系统存在的目的,这是成功管理的最起码要求。比如,在封建作坊之中,师傅敦促学徒完成自己的工作;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期,资本家通过手中的皮鞭驱使瘦骨嶙峋的工人完成工作。而在一些地方,管理却促进了系统内部的革命,最终导致了系统的消亡。

根据激发系统要素(员工)合目的性行为的程度不同,以及由此导致的系统运行效果不同,可以将管理分为四种不同的境界:

奴役型管理模式――管理者与员工利益相悖,导致系统损耗

这种管理模式中,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是主人与奴才的关系。员工被排除在目标利益的范围之外,其合目的性行为是一种外在的被迫行为。他们对待工作非常被动,而悖目的性行为倒显得非常活跃。也就是说,由于系统各要素的.利益和系统本身的利益是矛盾的,员工可能从损害企业的行为中获利,这样,趋利避害的本能使得员工不断损耗系统以满足自己。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系统,有些管理者变本加厉地榨干员工身上的最后一滴血,以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这进一步恶化了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对立矛盾,使整个系统运行在违背其存在目的的轨道上,走向消亡。因此,“运行――萎缩――消亡”三部曲是大部分奴役型管理模式的共同历程。

雇用型管理模式――员工得到少量利益,但积极性并未充分激发

这种模式中,员工仍然是一种实现系统目标的工具。不同的是,员工可以得到少量的利益,比如计件工资、提成回扣等。这就相当于封建制度的农民,由于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资料和劳动成果,所以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促进了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老板吃大头而员工吃小头,员工总是有一种为人作嫁的感觉,只要有机会,就会脱离出去,与回扣和提成更高的企业合作,甚至自己当老板。所以,这种管理模式总是无法留住人才,这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伙伴型管理模式――管理者和员工关系平等,利益共享

这种模式不把员工看作实现系统目标的工具,而是把他们视为合作伙伴。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呈现平等的关系,双方的利益是部分重合的。比如在股份制下,公司的利益是每个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员工根据自己的贡献分享公司的收益,同舟共济、肝胆相照。特别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自然、平等的关系,真正给员工一种伙伴式的合作情结。

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马公司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首先,利益共享。从1971年开始,沃尔马公司开始实施利润分享计划。巨大的利润分享使员工对公司非常热爱,为公司的发展付出最大的努力。其次,地位平等。公司总裁沃尔顿经常邀请邀请员工到家中共进晚餐,他还经常到各商店中了解情况,与员工谈心。尽可能让更多的经理和员工参加股东大会,让他们看到公司的全貌,这样不仅让员工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更让他们享受到平等的知情权,无形中产生平等的伙伴意识,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再次,给成绩突出者很高的荣誉。每次股东会上,经理们都会向退休者致敬、表扬销售额最高的经理、向赢得安全奖的卡车司机表示敬意、为店面陈设最高创意以及在业务竞争中获奖的员工鼓掌致谢。最后,机会平等。沃尔顿善于及时把员工的想法推进现实的操作之中,并把业绩公诸于众,通过业绩来肯定员工的才智。这一方面使员工树立了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其他员工的竞争意识,提高了他们自我实现的愿望。总之,沃尔玛公司通过种种手段,在员工中培养了合作伙伴的平等意识,为伙伴型管理模式树立了一面旗帜。

主人翁型管理模式――员工成为系统利益的主体,集体发展与个人发展完全重合

这种模式下,工作对于员工来说不再是外在的义务和被迫的行为,而是自我实现的手段。员工不仅仅是系统利益的受益者,而且本身也成为了利益主体。员工、管理者和系统之中任何一方的最大利益只存在于其他两者的最大利益之中。这种模式下,只有让每个员工最大限度地谋取自己的利益,系统才能获取最大的利益。这样,管理活动的核心就成为了要为员工提供一个能够尽情自由发挥、自我实现的平台。

当系统中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自由实现,不仅不会妨碍他人的自由发展、自由实现,而且是他人自由发展、自由实现的根本保证,那么,整个系统就实现了最优化。这种情况之下,管理者只有想尽一切办法促成员工利益的最大化,才能够实现系统利益的最大化。

从雇佣型到主人翁型的管理模式,发生了以下五种基本的转变:功能上,管理者实现了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而员工则实现了从外在强制管理向内在自我管理的转变;地位上,管理者从主宰者向服务者转变,而员工则从被动接受管理者向主动索要管理者转变;动力上,管理从外在的强制变成了员工内在的需求;目的上,员工的利益从实现目的的过程和手段变成了目的本身;经济关系上,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从利益矛盾的关系变成了利益共享的关系。上述这些变化是管理层次不断提高的表现。

篇6:电话销售的四种境界

诗人王国维曾经用三句诗总结了古今中外那些能够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定经过的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做事业、做学问有不同的境界,同样做电话营销也有不同的境界。单单从电话营销人员的“个人收入”这个角度来讲,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境界,他们分别是“挣钱”“赚钱”“网钱”和“来钱”。境界不一样,收入多少自然不一样,表面上看是个人收入的差距,内在里却是做人的差距。

先说“挣钱”,“挣”字左边是“手”,右边是“争”,顾名思义“挣钱”就是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努力去争取每一分钱,此阶段付出多,回报少,就像古诗所说的那样“昨日如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此时电话营销人员每天埋头苦干,到头来恐怕连养活自己都困难,处于简单的体力劳动阶段。

埋头苦干就是电话营销的第一境界。

再说“赚钱”,我们平时说赚不赚钱,基本上都是用来形容生意人的买卖。做生意光有一身好肌肉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转动灵活的大脑。七年前,笔者的一位生意场上的朋友曾送我一句话“做生意,脑袋丰富了,口袋才会丰富。”这句话大家再熟悉不过,但要真正领略其中的奥妙却并不容易,笔者也是整整花了五年的时间身体力行这句至理名言,也只是“窥豹一斑”。

电话营销人员走到“赚钱”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一个飞跃,至少从思维上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做电话营销不是靠盲目地每天打多少个电话就可以成就自己的,更重要的是打电话之前的思考。谁需要我们的产品?

打通电话后怎么样说对方才不会反感?产品的哪一点最能打动对方?用什么样得体的语言和对方交流才合适?等等都需要思考。

会思考就是电话营销的第二境界。

什么是“网钱”呢?“网”指的是“人际关系网”。对于电话营销,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以为电话营销就是每天必须打够多少个电话,从打电话的数量中寻求订单。殊不知这种状况属于电话营销初级水平,往往出力多,收效少。做任何营销,当

然包括电话营销在内,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基本概念,那就是我们的客户资源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每一通电话,珍惜每一个客户,善待每一个客户,慢慢累计自己的客户资源。逐渐建立自己的客户关系网,这张“网”一旦建立,电话营销人员的工作就会很轻松,但收益却会成几何级数倍增。

时下正流行一个说法“人脉就是钱脉”,也就是这个道理。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能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伙计做到富甲天下的大商人,就是因为他特别善于在商场和官场中建立属于自己的人脉。

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就是电话营销的第三境界。

最后我们看“来钱”的“来”字,古文“来”字是“來”,一横一竖下面是三个“人”,其深刻的意义就是人做好了,钱就会像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向自己。

整个亚洲近代史上能够称得上大商人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朝鲜的林尚沃,人称“商佛”;一个是中国的胡雪岩,人称“商圣”。佛也好,圣也好,能够称佛成圣的商人必有与众不同之处。我们可以从两本书来了解他们,一本书《商道》写林尚沃,一本书《胡雪岩经商智慧》写胡雪岩,在看完两本书后,我们会发现,这两位大商人有一些共同的地方:他们做生意非常诚实,从不以次充好;他们特别愿意帮助人,哪怕牺牲自己利益;时刻不忘救济贫苦百姓,以大慈大悲的胸怀普渡天下。他们赚到了钱,也赚到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这就是电话营销的第四境界:做营销先做人。

也许有人会想,这个容易,我明天就用第四境界来做电话营销,直接一步到位。古诗“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说得好,凡事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人可以一步到位,做电话营销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从第一境界开始。

篇7:开口说话的四种境界

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内容,说不同的话,却能让一个人生,也可能让另一个人死;一个挨打,另一个却受到嘉奖。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像征着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命运。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话的方式,然而失败的人生可以有千万种,成功的人生却都不尽相同。如果说,“相由心生”说的是一个人的面相可以看出性格。那么,一个人只要一张嘴说话,往往就能听这出个人的处事能力与做人的境界。

第一种境界:开口就杀人

所谓开口就杀人,就是一开口就会伤人。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说话直来直去、嘴上毫无遮拦,我们称这种人为炮筒子,这种炮筒子的人说话往往不进行认真的思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既不分场合地点,也不分男女老幼,更不考虑自己的话是否让对方接受,想放炮就放炮,嘴上虽然痛快,却在有意无意中伤了许多人的感情。炮筒子与直爽不同,直爽的人虽然说话不拐弯抹角,但绝无欺骗,耍弄他人之心。而炮筒子的人则是信口开河,不负责任地攻击别人,不顾及影响。这种人说话只顾嘴痛快乐,不顾他人内心痛苦。

在炮筒子说话伤人的时候,遇到不同的对像有两种结果。如果被伤害的对方是位修养很好的人,一般是对他不予理睬,不会跟其一般见识。但在之后的相处中,往往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但被伤害的对方如果是个较真的或是个脾气不好的人,往往要和放炮的人针锋相对地理论了,也会变成冤家。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而这种开口就杀人的说话方式,一开口只会有两种结果:要么错过了一个真正的朋友,要么会凭白无故的多了一个敌人。

第二种境界:开口就烦人

有一则笑话是这样说的:有一位长得略胖的妇人一进服装店,售货小姐就对她说:大娘,你太肥了,我们没有您可以穿的衣服。这位太太正想反驳,小姐又加了一句:其实老了还是胖一点好。这位妇人气得不知如何发作才好,此时老板娘从后面走出来,这位太太马上告状:我今天是招谁惹谁了,怎么才进店,就被你们店员说我又胖又老。老板娘很不好意思地赶紧赔不是,却是二度伤害,因为她说:我们这店员是从乡下来的,特别不会说话,但说的都是真话。

说话直来直往的人说自己是说真话没有坏意,但也容易伤人。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性格是心直口快,没有城府,从不拐弯抹角。有时候这样的人会很受欢迎,因为人们觉得他率直,交往起来很轻松,可是有时候这样的人却很让人头疼,因为他总是无意中伤害别人,常常把人弄得下不来台却毫无察觉,你怪他吧,他是无意;你不怪他吧,他又屡次让你恼火。

这样的家伙真是让人头疼,

北宋时期的寇准,吃尽了说话过于直爽的苦头。《资治通鉴》记载了一个故事:一次会餐,不小心寇准的胡子沾了汤汁,丁谓站起来慢慢替他擦干净。寇准讽刺说,你身为国家大臣,就是替领导擦胡须的吗?丁谓自此记恨寇准。寇准的话看上去是玩笑,但实际上却是一种过于直爽的讽刺挖苦。自此,丁谓全力诋毁寇准,并且和王钦若、曹利用等同样受过寇准谩骂、讽刺、挖苦的大官结成同盟,共同对付他,经常在皇帝面前说寇准的坏话。最后连皇帝也觉得寇准不会讲话了,寇准政治生命也随之结束,一而再,再而三被流放,直至客死雷州。寇准的悲剧,根源就是没有管好自己的口,说话太直。

也许你会说,我本来就性格直爽,实在讨厌拐着弯说话。如果你平时说话太直,那么现在教给你一个办法:开口之前试着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是真的吗,这是善意的吗,这是有必要的吗?这三个问题就是佛教中所说的开口的三扇门。提出这些问题作用,至少能在开口之前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而这短暂的时间足以给你省掉很多麻烦。

第三种境界:开口就服人

《战国策》里有一个《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说的是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攻赵国,危急关头,赵国不得不求救于齐,而齐国却提出救援条件,是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溺爱孩子、缺乏政治远见的赵太后不肯答应这个条件,于是大臣竭力劝阻,惹的太后暴怒,“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面对此情此景,深谙说话艺术的左师触龙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而是察言观色,相机行事。他知道,赵太后刚刚执政,缺乏政治经验,目光短浅,加之女性特有的溺爱孩子的心理,盛怒之下,任何谈及人质的问题都会让太后难以接受,使得结果适得其反。

所以触龙避其锋芒,对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事只字不提,而是转移话题。先问太后饮食住行,继之论及疼爱子女的事情,最后大谈王位继承问题。不知不觉之中,太后怒气全消,幡然悔悟,明白了怎样才是疼爱孩子的道理,高兴地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其实说话技巧再高,它高不过“理”字。言论一定要合理,要让别人能接纳领受,要有信用,要令人无懈可击。触龙的话之最终所以能够让赵太后欣然信服,愿意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关键在于他能够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以理服人。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爱孩子就要为孩子考虑的长远一些,就要让孩子有立身之本,不要仅仅依靠权势、父母。站在客观事实的角度,触龙步步诱导,旁敲侧击,明之以实,晓之以理,全部对话无一字涉及人质,但又句句不离人质。迂回曲折之中尽显语言奥妙,循循善诱之余凸现事情必然。

第四种境界:开口就乐人

当一个人用生命去说话。这种境界的人很少说,也不需要说什么。你只在他身边停留片刻,他什么也没有说,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来。可是在你今后的日子里你会一点一点的发现其实他说了很多。其实他离以理服人并不远,只是前者是搭售强卖,而后者是免费赠送,并且当你拿到了东西还不知道。等你知道自己受益了,想去感谢他的时候,他只已经飘然远去。甚至他都不是刻意的要给你什么,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给了你什么,所以说你大可以把这一切都当作是你自己的感悟所得。这就像是部好的电影,每个人看完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与心得,但电影里却没有把这些感悟与做人的道理强加给你。

篇8:从事科学研究的四种境界

首先, 我认为科研的第一个境界应为:生存。这也是做科研最低层次的境界, 当然也是最实际的问题。动物活在世上, 最大的挑战就是生存。人也是动物的一种, 当然也存在生存的问题, 当今世界人口逐渐增多, 资源逐渐短缺, 金融危机还未走出人们的视线, 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 还有不少人面临生存的危机。这些人连最基本的自己的衣食住行都难以完全满足, 试想:这样的他们还能有空坐下来仔细思考科学研究的事情吗?恐怕那是不可能的。做科研可以接到一定的课题, 也就是说有一定数额的课题费。依我自己的情况来看如果一个男人每年有几万块的课题费, 基本可以解决养家糊口的问题了, 也就是让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在这个世上生存。

其次, 科学研究的第二个境界即为:发展。生存下来了, 就得考虑发展的问题, 人要不断向前看, 时常提醒自己往前走。怎么样才能使自己过得更好, 使自己和自己家人的一些基本的要求得到满足, 怎样使人人步入小康社会, 如买个宽敞的房子、去国外留学进修提高、让自己的孩子参加他们想要学的艺术班什么的。对于自己来讲, 那就是说在自己所在的学术圈子里有一定的知名度, 做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做科研接课题也可以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

再次, 科学研究的第三种境界为:兴趣。学术界一直有一个疑问, 那就是1 3亿的大国, 为什么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即使是按上帝掷骰子计算, 中国也出了不少诺贝尔奖得主了啊。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出现呢?2 0 0 3年暑假去中科院物理所参加暑期讲习班的经历给了我答案。在暑期讲习班上有一位老师来自法国, 是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博士, 叫L o w a d y。他从事科研, 靠的完全是兴趣。他去市场买花菜, 看到花菜的纹理, 能从力学机理方面研究花菜的生长, 并把自己建立的模型做了相应的试验;他为了研究颗粒, 每年自费去世界上有名的大沙漠考察沙子的运动规律……他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的文章一大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执着, 一直都打动着我心灵的最深处。他的经历也告诉我一个道理:科研不是为了生存, 也不是为了发展, 而是一种兴趣、一种爱好。这种兴趣爱好会驱使他不停的忙自己的科研, 不计什么, 也不求什么, 为的只是一种纯粹, 一种纯粹的爱, 这种感觉好高尚。

最后来提提科研的第四种境界:理想。为理想、为信念而做科研, 这种人是最值得钦佩的。仿佛茫茫大海中一直向着太阳航行的水手, 让人颇感佩服。对于这种境界, 我不想评论太多, 因为我还没有体悟到其中的道理, 在这里我只想举一些活生生的例子来佐证我的观点。爱因斯坦在银行小职员的工作岗位上发现了相对论;力学家钱学森为了祖国的强大, 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回国奉献, 从现在看来, 他的价值和贡献, 绝对不止“一个师的兵力”;“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强大, 也是放弃了在美国有良好发展的机会, 回国默默奉献, 到牺牲后我们才知道他的名字。离“歌德巴赫猜想”最近的科学家陈景润, 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竟然做出了那么重大的成果......这便是理想的力量, 它会让你不顾一切排除万难, 坚信着一个信念, 为科学研究立下一个深深的主心骨, 有助于不断刺激自己以至于可以做出更大贡献, 从而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而我呢, 现在只处在为了生存而做科研的地步。为了赚钱去做课题, 这也许是科研人员最可悲的地方了。没有住的地方, 只靠自己出钱租。虽然我也追求那些高尚的东西, 但是条件不允许, 我只能先解决主要矛盾了。

生存成了问题, 发展又是遥不可及的东西, 那么谈兴趣和爱好就更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 说自己做科研是为了理想, 那说出来连自己都不会相信。虽然自己有时会无端抱怨, 但我想糟糕的生活应该在我踏踏实实工作后带来改变, 那种境界的追求梦应该不会就此切断, 伟大的科学研究工作者总是不断的在我前方闪现。

或许因为现在的某些现实问题使我偶尔会觉得自己思想境界低, 但回过头来想想像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不也在生存、发展、兴趣和理想之间作了权衡和选择么?当然也为祖国做出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成就!所以我要常常看看前方, 努力的最辛苦的时候, 不忘再坚持一下, 也许机遇与关键就在不远处……

参考文献

科研方法导论, 张伟刚, 科学出版社, 2009年2月。

篇9:玩的四种境界

第一种是玩物丧志。春秋时,卫懿公是卫国的第十八代君主,平生爱鹤,整天与鹤为伴,如痴如迷,常常不理朝政、不问民情。他还让鹤乘高级豪华的车子,比国家大臣所乘的还要高级,为了养鹤,每年耗费大量资财,引起大臣不满,百姓怨声载道。后来,北狄部落侵入国境,将士们竟无一人上阵,卫懿公只好亲自出战,战死沙场。

第二种是玩物修文。每一个文人墨客都是一个贪玩的人。他們把玩的心得记录成文字,就成了后世不朽的经典。李白爱玩山水,留下了许多描写壮丽山川的篇章,从未有后人能超越。清代的李渔爱看戏,他的《闲情偶寄》里,不仅有系统的戏剧理论研究,成为重要的经典,还有饮食、园艺等方面的精彩论述。政治不得意的欧阳修被发配边疆,他只能把玩作为情绪的排遣和精神的寄托,一篇《醉翁亭记》不但是游记的巅峰之作,还悟出了很多人间真理。

第三种是玩物立业。曹操一直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的人,战场上的冷酷、政治上的严肃、文学上的豪放和生活上的随意集于一身。工作的时候,他是钢铁战士;玩的时候,他是花花公子。就在出征袁术之时,将士们口渴难耐,曹操随便挥鞭一指,“前面有片梅林”,将士们的口水装满了嘴巴,一时间竟然不渴了。随后一鼓作气,拿下了袁术。望梅止渴本是一个游戏,被曹操用在战场上,就成了事业的助推石。

第四种是玩物定规。孔子,只不过他玩的是思想。他以“礼”、“乐”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史的主流思想,时至今日,依然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是孔子用“礼”“乐”为中国社会定下了游戏规则。

对于玩的这四种境界来说,第一种最简单,第四种最难。其实,不必要每个人都能成为玩物定规的人,但至少不能成为玩物丧志的人。只要实现了玩物修文、玩物立业,依然是一个浩瀚的人生。

篇10:吃饭的四种境界抒情美文

民以食为天。人生许多美好时光,都与饭桌有关。光吃饭,就有饭局、聚餐、留饭和蹭饭,四种形式,四个境界。饭局有如牌局棋局,反正是一种比较吃力的吃饭:除强调正装出席之外,一应言行举止都要如下棋出牌样,不可任意。但人生充满矛盾,天天有饭局,烦恼不已,如若从来没有饭局,人前人后似有点失落,矮人一截,同一饭局请他不请你,免不了有点酸酸的……聚餐,又可称聚会,那要宽松多了,是三五知己好友自发的聚。聚餐有各种形式,有“蜻蜓吃尾巴”,即各吃各,西方称AA制;但更多为轮流做东,虽没有硬性规定,但大家都会自觉轮流埋单,虽说老友不用计较,然为珍惜这个圈子,每个人都有心维护它:一旦发现有新开的好餐厅,就呼朋唤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众人心领。老友聚餐是最开心,特别对我们写作人,聚餐是阅读人世百态的窗口之一,是创作素材的源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经常聚餐的是一个固定圈子,外边人若想进来,难上加难;道不同,志不合嘛,勉强挤进来,就成饭局而不叫聚餐了。由饭局修炼成聚餐叫有缘,由聚餐变形为饭局,那味道就大不一样了。

留饭,是更随意更亲密的进餐形式。上海人家特别习惯留饭,被留的一定是全家上下都笃熟的老友,突然来访(旧时没手机,熟客大都可随意上门),谈兴正浓,不觉已是吃饭时光,意犹未尽,加副碗筷,临时炒只蛋或蒸一碟腊肠,去弄口熟食店切一客酱鸭,家里也趁此添点菜,就这样热热闹闹吃了,所谓“小菜呒交(没有)、饭要吃饱”。这是最惬意,最温馨,不是家人胜似家人的饭桌。当然,留饭和被留的,都有相当交情,有的.还是几辈子的。

蹭饭是事先张扬的,一个电话打过来:“XX,我正好在你家附近办事,等下到你家蹭饭。”“我老婆出门了,今天没人煮饭,等一下去你家蹭饭。”“XX,过节我们来你这儿蹭饭”……留饭是即兴的,蹭饭是预先告知的,某种程度讲,蹭饭更有十分交情。人说十年修得同船渡,能随时来蹭饭的,那份交情也是修来的。

笔者这里有个蹭饭团,大都是来组稿约稿的编辑小朋友,也有我的小校友……从他们考上大学到进社会做事,从实习到成为独当一面的话事人,看着他们结婚成家……悠悠时日,少说也有十来年,他们互相间也成了朋友,蹭饭团就这样形成了。有时在外面吃,大多在我家里。女儿不在身边,有他们,我可以随时差使他们,方便又热闹,令我们宅里的平均年龄一下降低了,对当下年轻人的心态也有所了解。此外,我所有的电子文本操作和输出接受,都是由蹭饭团包下――不能白吃饭不干活呀!

我家阿姨煮得一手好上海菜,何为上海菜?精工细作的家常菜就是了:夜开花塞肉、凉拌豆腐皮蛋咸蛋、丝瓜油面筋、干贝炖蛋、六月黄毛豆子……就是炎炎夏日蹭饭团的菜单,饭后甜品是蹭饭团的事……

篇11:优秀小学生的四种境界

一、生活自理

自理能力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自理能力是人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就要学会独立,开始独立的生活,独立的学习,而独立的前提就是要学会自理,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从娃娃抓起的,对于住宿生来说,学校为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条件。住宿生勇敢的挣脱了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迈出了开始了照顾自己的第一步。对于一年级的住宿生来说,挑战还是蛮大的。六七岁的小朋友在家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在学校穿衣吃饭全都是自己来完成的,刚开始可能很不适应这样的生活,他们做的很慢,也很不到位,学校发现这种情况后,就组织低年级的老师们编写了学校的自理课程教材,教材的内容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从吃饭到穿衣、从洗漱到整理内务,凡是和学生的生活自理有关的内容全都编入教材,通过自理课的学习和训练,他们照顾自己的能力开始慢慢提高,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学会了洗脸、刷牙、洗脚、洗衣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理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毕业后,学生都能成为一个能够自己照顾好自己的人。

二、行为自律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无拘无束,但是在学校,要懂得遵守学校纪律,和他人友好相处。学校在管理学生的个人行为上花了很多的时间研究怎样让学生的行为成为自觉,说到底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处设立了各种督查岗位来监督学生的路队、就餐、就寝、三操等方面的纪律,学生还倡导“人人都是学校管理者”、“人人都是班主任”的理念,每一位老师都有权利管理班级和学生,每一位老师都有责任教育每一位学生。学生在学校时时处处都会被提醒应该怎样走路,应该怎样说话,应该怎样睡觉……长此以往,学生的习惯就内化为个人的自觉的行为。

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需要监督提醒外,老师的榜样示范、言传身教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有时候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比监督提醒的效果还要好,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道理。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先做到,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生面前我们时时刻刻也都在接受学生的监督,所以我们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用自身的力量影响学生,教育学生,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

三、学习自主

自主学习是一个较高层次的目标,也比较难实现,学校一直围绕“自主教育”这个大主题,一直不断地研究学生、钻研课堂。小学生爱玩,有时候也会把玩的心理带到课堂中、作业里。小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经常是没有目标和规划的,他们认为学习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久而久之形成了尽快写完作业,写完作业之后好去玩的心理。(班主任

)老师在批作业的时候经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学生太浮躁了,学生根本就没脑子,更有甚者结果都是编造出来的……于是通过上述分析,出现的这样的情况也在意料之中了。学校针对现实情况提出了“10+30”的课堂教学模式,既老师讲10分钟,学生练习30分钟。原来老师上课生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就不停的讲,有的下课铃声打响了,老师还在那里激情四射、唾沫横飞的讲个不停,老师倒是非常理解您的这种敬业精神,可是学生还要盼着用课间的10分钟活动活动筋骨,调整调整心情,上上厕所,收拾书本,学生能理解您的这份苦心吗?这种“精讲精练”的教学模式我觉得特别适合我们当前的教学形式,通过老师精细的讲解,有层次梯度的练习,提升课堂的效率,提高学生成绩。这里所指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脱离了教师、家长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养成良好的听课、作业的习惯,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等。

四、精神自强

上一篇:大学旅游协会章程下一篇:电子信息专业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