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2024-08-26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共9篇)

篇1: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对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几点浅见

初拿到这个题目,我觉得有点惶恐,我本人也做不到高效课堂,如何能给大家去讲高效课堂?好在想了想这里也没有外人,我就把我心中所想的高效课堂和大家一起说一说,权当抛砖引玉。说的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我认为一节可以称得上高效的课,必须达到: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尽其所用。教学的效果不是看你教多少,有没有教完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讲得很多,讲得天花乱坠,也是无效学习。历史学科内容多,跨度大,任务重,时间紧,加上有又跨班、跨三个年级等。针对这些特点,那么在有限的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到底如何有效地实现历史课堂高效呢?

一、创造高效课堂,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因为我们不能由于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在备课时必须多下功夫,熟练把握教情和学学生实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四个到位”:精心备教材到位,准确了解学生到位,预设课堂到位,课后反思到位。备教材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研读教学大纲,知道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达到怎样的程度,不是课本上所列举的知识都要求学生掌握,也不是每个知识点都要求学生熟记熟背。教学中发现很多教师总是把课本里的点点滴滴琐碎知识点都让学生掌握,生怕遗漏了某一知识点,生怕在考试中漏掉了某一个知识点,试问类似这样的上课还能高效吗?这也只能说是为了考试而教学了。准确了解学生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才能达到学有所获的目的。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因此学生在课堂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做法和想法都是教师所要面对的,那么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就非常必要。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机智,一方面还需要教师对课堂要有“超前”的预设能力,特别是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预设,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才不会浪费教学时间。做好课后反思,更要备“课后课”,发现问题,就要想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有没有必然的规律,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分析一下,记下来,不管是什么情况,就像拍照片一样。积累多了之后,再来集中总结。这样通过课堂反思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一节完整的课才算备好,也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创造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摆正位置,只起引导的作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关键是学生掌握了什么。一个小孩要喝水,你便去取一杯水给 他,过了没多久他又要喝水,你又去取水给他,如此反复,他始终依赖于你,如果你在他第一次要喝水的时候就教会他怎样自己去取水喝,他便学会了取水这一技能,也就不会依赖于你了。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主的、探究式的、发现式的学习方法。

怎样引导学生呢?课堂上既不能不讲,也不能一讲到底。所以从自己所教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知识结构,编写各具特色的导学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编导学案要注意:讲授新课,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复习课,必须注重知识的整体、系统性及运用能力。在编写导学案时,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总体印象,最好运用提纲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学生在根据学案整理知识点时,往往丢掉一二个,或先后错位,针对这种情况,在编写导学案时,学生容易“丢”“错”的地方变成“填空”,让学生填写,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学生在书上找到并划出知识点时就对当堂所学知识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对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来说,这一过程相当于复习一遍。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积极参与,认真阅读教材,分析课文,寻找答案,并深入的思索和探讨问题。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已经明确的答案要及时进行巩固,在巩固的基础上进行反馈。对于学生来说,仅掌握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上升到理解运用的层次。即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用?这一部分应该是整节课的精华,这就需要教师帮助解决。例如有些问题的政治性、专业性、理论性太强,教师该讲就要讲,打造高效课堂并不避讳讲,讲得恰到好处,讲的过程中要启发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而言其重点难点,教师要精讲点拨,讲清讲透,特别是当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下,我们教师则更应放低起点要求,怎么讲学生也不懂的问题干脆就不讲,否则不仅没有教学效果,反而给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更大的压抑。设计一些练习题,附在导学案(或者多媒体课件)的后面,当堂检测教学效果,在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教学缺陷,还可以及时补充和修正。练习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知识运用。这是要求全部学生都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二是强化训练,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基础题进行筛选后得出。要针对本节课复习重点,以求达到即时巩固的目的。设计习题要注意梯度,要循序渐进。练习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选题的原则:一是少而精,有明确的练习目标,针对学生易错点有的放矢。二是难易适中,做到不选难题、偏题、怪题等,所选题的难易度能够培养学生的双基。总之,教学活动离不开习题,只有灵活、正确地运用习题,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借助多媒体省时增效。

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这门课文字内容多,图片多,如果让学生全面阅读课文(包括小字材料内容)和课本插图,就很费时的,借助绥江一中教室里现有的设备:电脑、投 影仪、电子白板、电子笔、音响等,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既能增强教学直观性又能节约学生阅读材料的时间,节约了以前教师上课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还可以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插播与历史有关的视频,例如我在给上《文化大革命》一课时就插播了《周恩来苦撑危局》的视频,掌握了邓小平以及周恩来等在文化大革命中作出的贡献。又让学生深刻了解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这样做既达到了省时增效的目的,又活跃课堂气氛。但在使用多媒体时反对“放影片”式,不是把一节课搞得热热闹闹,看电影式的娱乐,而是要根据历史教学的需要,是为了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四、加强课堂管理,排除课堂学习干扰。

(一)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古人云“非静无以成学”这里的“静”:指学生心情平静、教室环境的安静。在糟糕的课堂纪律之下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总听到很多老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真是太难管了”,“越来越难教了”,迫使教师总是在课堂上说:“保持安静”、“不要讲话”、“要注意听讲”、“精力集中”等等。有时我们上课时学生(特别下午上课和历史课在体育课之后,尤其是现在一中的体育场地距教室较远,上了体育课之后再上历史课,学生至少要4-5分钟才能够到齐)教室里经常睡着一片,这就需要及时调整方法,变讲解为练习,或适时进行提问,还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听与历史教学相关的歌曲,比如在上邓小平南巡谈话时放音乐《春天的故事》、讲《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时,播放《七子之歌》等。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听课的精力。关注每个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所以我们上课时一定要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不让其分心,紧跟老师。比如讲试卷的时候,念完题目后可以抽学生回答“这道题该选什么啊?”或者让大家就一起回答或者激发性提问,例如“看谁最聪明最先举手回答这个问题”。重要段落人学生集体朗读等等,比如集体朗读历史课本中有关的制度、政策、意义、危害等方面的段落。利用这些方法有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也有助于加强对题目正确答案的印象。如果总是闷着头听,就很容易走神。要让学生的眼睛看着黑板、看着老师,耳朵注意听,手要在书上做记号、口要大声朗读、记忆,把他们的全身感官都调动起来,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中去。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效率。

(二)灵活机智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排除一切干扰课堂学习的因素。教师对课堂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会有一定的预想和备用方案,但不可能预测到一些课堂偶发事件的发生,那么当课堂出现偶发事件时,为了不影响教学,教师就要灵活机智处理课堂出现的问题。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大动干戈,激化矛盾,两种做法都将影响教学。首先,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要气上心头,要冷静分析出策略。教师不要面子观念太重,双方都能够有台阶下。其次,是化干戈为玉帛,排除一切干扰课堂学习的因素。

篇2: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上还停留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效率明显较低。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无疑就成为了广大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共同探讨的重大课题。

引入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可否认,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之一。那么,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前预习的效果,教师首先就应该采取科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预习当中,才能够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

例:在相关秦朝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即可以为学生讲述与秦朝历史相关的小故事,如“焚书坑儒”、“指鹿为马”等。当然,故事的讲述并不一定是口述,教师也可以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剧作品入手,让学生感受秦朝历史,如《寻秦记》、《大秦帝国》等。在故事讲述完成之后,教师即可以提出对应问题:“故事中(影视剧中)所反映的秦朝历史是否真实?我们的教材上是如何介绍秦朝历史的?”带着这样的疑问,让学生在此对课文进行阅读。显然,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也能够产生更好的预习效果,最终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增加互动、优化讨论,活跃课堂氛围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与基础。那么,要想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就应该适时引导课堂讨论,在确保讨论方向性的基础上来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行为与反应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控、管理,促使学生的讨论内容始终都紧紧围绕着相应的主题,从而实现开展讨论活动的预期目标[1]。

例:在“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设置如下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比如五代十国时期为什么频繁出现政权更替的现象?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通常都会很快得出答案:“这种政权更替频繁的现象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j结果。”此时,教师既可提出延伸性问题:“五代十国之后,赵匡胤(北宋政权建立者)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来加强了中央集权,这对五代十国的政权频繁更替现象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样的做法对北宋带来了怎样的局面?

通过小组讨论,加之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必然会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认识,从而得出答案:“杯酒释兵权的做法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实现对地方财政、军事的控制。而其根本目的则在于削弱地方权力,有效避免藩镇割据局面的再次出现。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有效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再次出现,但却给宋朝埋下了积贫积弱的伏笔,导致出现了实力较强的宋朝却屡战屡败的现象。”

显然,通过对这些议题的讨论,必然将引导学生充分神话与挖掘历史的内在联系,不仅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同时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彻底打破了传统格局,改变了“言传身教”的传统静态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的特征来实现了对“形”、“声”、“色”的有机结合,以挂图、实物模板等形式来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带来了更加逼真的直观感受,在这种生动的教学情景下,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刺激着学生的感官[2]。

例:在“开国大典”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播放相关于开国大典的视频录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昂首走过天安门的那一瞬间、在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刹那,学生的自豪感势必将在心中油然而生。基于这种自豪感,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必然将更加投入。这不但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也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篇3: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有效构建,激励机制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的教学目标较高,教学效果较好,并且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高效课堂是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谈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以供广大同仁批评和指正。

一、初中历史教师备课要充分

课堂中,想要做到放手,这就要求课前的准备工作到位。对新课标要熟悉,还要做好每课的教学设计,认真完成每课的教学任务,每节课的组织教学也要有相应的组织目标。如果不能设置有效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没有方向,就是一盘散沙,没有主线,整堂课将会被无效分解,导致教学无效。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尤为重要。首先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我们要从新课标出发,根据初中历史课标总体教学要求、教材章节安排,同时具体到每一节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其次,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层次性,面向全体学生。就跟爬高一样,太高了再怎么努力也爬不上去,那么就会丧失了信心;而如果太低的话,就会轻而易举地爬上去,当然也就没有挑战困难的胜利感。

二、课堂教学中难点部分,要体现教师的“导”

课前, 教师要求初中生积极自主预习, 完成每天的课前预习。上课前,我们还要看初中生预习情况,再决定教法。如果完成较好,就可以进入下阶段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导”,引导初中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一起参与问题的思考并加以解决,有效解疑释疑。接下来指导初中生做巩固练习中的相关练习。这样,课堂中“讲”的内容就少了,与初中生的“互动”就多了,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教学目标也就有效实现了。

三、做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的培训工作

一名优秀的组长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灵魂, 既是小组的领导者,又是小组学习的组织者,更是我们的小助手。小组长在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只有先明确各小组组长的职责, 并在组内进行有效培训, 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良好实施。所以,为有效发挥组长的作用,对组长的培训就显得尤为必要。并在平时加强对组长的工作的指导,就像开周会一样,每周组织组长开小会,针对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解决, 帮助组长建立比较有效的组规,构建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组风。

四、给初中生足够的信任和支持

在课堂上,我们既然把主动权给了初中生,就一定要给予初中生足够的空间。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初中生以时间,让他们真正利用起课堂45分钟,真正用读、用写和用思考走入学习中,积极思维。课堂教学开始时,难以支配,但久而久之,初中生养成一定的自学习惯,效率就会就显著提高。值得肯定的是小组合作教学能够有效激励, 初中生的探索学习需要有一个过程, 初中生不可能一下子就说得和表现得很好。也许会答非所问,也许会表达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激励初中生展开讨论或辩论,然后因势就导,将他们的讨论引向正途。当然,初中生开始时必然会摸不着头脑,成绩下降;但是,我们要坚信,时间长了初中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成绩也会显著提高。因为高效课堂毕竟是以培养初中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主,让他们学会学习,积极自学,学会探究和创新。

五、积极打造活跃的课堂

只要能让初中生的思维保持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究新知,并使新知转化为能力,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成功的课堂。

我们要善于根据初中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初中生创造能力的挖掘者;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我们要牢记初中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选择能调动初中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高效, 只有通过初中生的亲身实践和体验获得新知,才是最好学习途径。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彻底改变“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由“演讲者”转变为课堂“导演”,创设一种使初中生能真正相融的情境,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学习新知和探究问题。当然,教师不仅要关注初中生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语言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初中生学习的信心,促进目标的高效实现。

六、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初中生, 培优补差工作并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实践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没有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中的培优补差工作, 特别是対补差工作, 我们要特殊重视。补差,首先是“预懒”,学困生成为特困生的原因首先是一个字“懒”,有思维上的懒,也有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主要表现为思考过程中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中速度慢,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要施之有效措施,在课堂中加大提问密度,分层设计问题,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学困生回答,让他们重建自信心;二是给学生展现板书的机会,让他们养成科学的练习习惯;三是不能让学生有作业拖拉的毛病,只要发现,就要及时批评和处理。科学有效的激励,正是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的必要准备。

篇4: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关键词:预习;备课;兴趣;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98-01

如何进行高效课堂的教学,是每个教师必须探讨的问题,初中历史教学更是如此。因为初中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还处于初级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历史教学任务除了让学生知道历史“是什么”以外,还得培养学生初步的唯物史观、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向教学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率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

一、预习是基础

预习这一教学环节虽然不是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但它是一次新的学习的开始。如何让学生真正的自主预习,这是老师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预习环节的学习,引导学生预习时要因人因内容而异,预习知识要指点到位。不同性格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在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引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选取不同的预习方法。

二、备课是关键

要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必须学会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解决好每一个问题。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备课之前先看教参,我认为这种做法有些欠妥。教参提供给我们的只是教学中需要参考的内容,不能形成我们个性的、实用的教案,更不能把教参上的内容照搬下来就成了教案。应该静下心来,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地研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个基本的道理。有人认为课文就那几句话、几个段落,要学什么内容,一看就明白,有什么可读的?其实不然,有好多问题自己还没有弄懂,更谈不上自己的感悟了,如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课文的重难点,甚至疑点问题是怎样确定的?本课需要设计怎样的教学目标?等等。历史课是知识性、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教会别人,必须首先自己弄明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在备课和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的设计再精妙,没有学生的配合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备课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我们设计的教法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教法学法他们运用过吗?如果有问题在哪里?要充分的考虑进去。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设计,调整重点难点的设置,调整对学生的训练方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归纳,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三、兴趣是捷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中,我发现如果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兴趣浓厚,自然产生求知欲,课堂效率就高。每个学生的心灵里,都有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关键在于老师怎样去点燃。每当在历史课上讲到有意思的历史典故时,平常不认真听课的学生也认真听课了,甚至还能够认真思索教师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这也让我意识到,应依据我校学生的特点,首先要让学生愿意听我的课,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到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所以说,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比如,创设好的情境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很快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我在讲到“封建集权的不断加强”时引用学生看过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让学生首先谈一下汉武帝的主要功绩,然后再引入新课,就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求历史知识奥秘的兴趣。当然,在讲到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时,教师也可以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当然,要恰到好处,以免冲淡了主题

四、积累是必然

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我们的实际经验,我们知道,当堂巩固所学知识尤为重要。训练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口答、笔答、自背、互背、检测等,也可利用多媒体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进行,但要保证训练的内容、质量、时间。题目考察的内容既要覆盖全部知识点,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训练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训练之后,教师要及时体察学情,反馈矫正,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当堂完成教学目标。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主体的调动。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并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踏踏实实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才能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历史,才可能走向高效课堂的彼岸。

教师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历史教学的内容中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育因素,历史教师有责任通过这些教育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不仅可以从历史教学内容中充分挖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因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和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优良情感品质。教师还要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应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实现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点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善于创设历史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善于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提出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鼓励学生在思想和学习方式上大胆创新;注重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历史或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与探索,才刚刚开始,对每一位历史老师来说,课程改革还任重道远,但课程改革已是一种必然趋势,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课程改革将焕发历史课的生机与活力,从而为社会造就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篇5: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初探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只有教学效率最大化且效益最优化,高效课堂才能得以实现。由此可见,要想课堂高效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笔者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学案例为例来谈谈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精心设计导入问题,激发求知欲望

每一堂历史课都应该有主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既要从知识层面上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在导入新课、分析长征的原因时,笔者采用了出示“战地日记”的形式。1934年9月6日 阴

今天的天气阴沉沉的,让人闷得发慌,正如我们的心情、,老蒋在对我们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四次围剿没赚到什么便宜后,接着又发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第五次围剿。

这次,同志们仗打得很辛苦,虽然我们坚持一年了,但也没有打退敌人的进攻。看着身边的同志一个个倒下了,我们都很难过。为什么这场仗这么难打?我们会胜利吗?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这种形式,学生既觉得新鲜,也激发了兴趣。在小组讨论之后,得出“敌我力量悬殊以及博古等人决策的失误导致仗很难打;但我们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反对的是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我们唯有进行战略转移,避其锋芒,才能有更好地延续革命的机会”。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解决了长征的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又顺利过渡到长征的过程这一知识点。

二、巧妙突破重点难点,引导互动生成课文重点是考点,也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内容,需要反复打磨。作为历史学科而言,掌握重点就离不开背诵,而背诵往往是学生不太情愿做的事情,所以变换不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变要学生背为学生主动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节课中,讲解“遵义会议”这一重点时,笔者采用了撰写导游词的形式。

近期我社将推出“重走长征路”红色之旅,因业务需要招聘一名导游。要求熟悉红军长征路线及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意者请完成下列面试题,择优录用,工资面议。面试题:请为遵义会议会址写一段导游词,着重向游客介绍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导游词示例:欢迎大家参观遵义会议会址,我是本次的导游王晓,大家可以叫我王导或小王。这是当年红军长征„„现在大家可以到会址前拍照留念了。)

江海旅行社

2012年11月19日

小组合作撰写解说词,然后请学生到讲台上作介绍,学生踊跃参与并展示,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但要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该知识点还需进一步打磨,笔者又采用了示意图讲解的方式(见下图),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遵义会议的转折性意义。

每一节课的难点问题往往是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需要教者巧妙设计,“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愉悦中自然而然地突破难点。本课介绍到了长征的路线,因涉及的地名繁多,学生缺乏足够的空间概念,容易混淆,颠倒顺序,笔者将它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踏着先烈的足迹,重走长征路”的方式。具体设计如下:

请依据长征行进的过程将下列地点排序,并描述出在这些地点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向全班学生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学生领到任务,迅速整理好长征的路线及重大历史事件并积极上黑板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看着学生们的兴奋劲,笔者提出:“我们既然重走长征路,那我们一起看长征历经了哪些省份?在这些省又分别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笔者演示动态地图,引导学生边回答边记忆相关知识点,学生们小组竞争激烈,争先恐后,把这一难点于无形中消化。

三、适时勾连历史现实,促使情感升华

历史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历史基础知识、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以外,还要注意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伟大的长征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也值得发扬光大,要让学生继承、弘扬这种精神,首先需要学生去理解长征精神,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安排的。

出示材料:“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渡过了24条河流;长征,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行军速度,可说近乎奇迹。”奇迹的背后,我们红军历经了多少的艰难险阻.遇到了多少的困难和问题,你知道吗?我们的红军又是用一种怎样的精神克服了这些困难呢?如果你是当时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名随军记者,那就请你为我们写一篇这方面的随军报道吧。

篇6: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一、师生关系融洽化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地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中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才具有实际效果,否则产生负效益。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面对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

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给他们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从而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目标设置合理化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切合实际,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适应于学生的发展状况,使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设置三维教学目标时,首先要研究课标,准确理解课标要求,根据课标要求再把握教材,分析挖掘教材,找准“课标”与“教材”对教学目标的要求;

其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目标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不要追求面面俱到,显得冗长繁多,难以实现。最后还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分层目标,关注弱势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只有人人都获得进步和发展的课才是高效的课。

三、课堂教学情景化

高效课堂教学结构应该是“在情景中展开,在活动中推进”。历史知识有过去性的特点,历史又不能再现,更不能重演,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多种教学情景,让历史课堂教学情景化。教师要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想出多种办法拉进逝去的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来保持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问题化

篇7: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后村中学

李秀叶。

课改不断更新,目前对高效课堂提的很响,对高效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本人想从以下几点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活动或适当点拨为辅,以构建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的师生课堂关系。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点是任何教师也无法代替的。所以说:教师要充分掌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好学生的各种活动,以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启迪学生们的智慧,活跃学生们的思维,给以足够的活动和学习时间,引导学生们认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动手操作、集体讨论、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自己等,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温馨,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之目的。

二、处理好学生“学会”与学生“会学”的关系,以达到学生成绩的大面积提高。

我们说: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激励回忆,合作探究,讨论总结、练习作业、课后反思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生的“学会”变成“会学”,达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三、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抓好的重要一环。

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首先,在教学设计中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音乐动画、网上查寻、问题答辩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最后,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分析形成结论,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的过程。

四、创设情境的回顾,反思自己的教育与教学,以实现高效课堂。在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对那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提出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们把新课程理论内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在创设的有效教学行为中,突显的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个中心,两个转变”——“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转变中完成了历史的教育教学功能。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1、挖掘出全新的历史新课程价值取向

2、以情境创设、亲历体验、感悟内化、激励践行展开教学。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感知入手,在过程中感悟历史,在激情中学以致用,进入历史学习的新境界

3、加强情境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五、如何正确处理好高效课堂,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新时期面对着新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的实施,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呢?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教师的语言。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师的心理。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师的教学结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了,而以教师为主体了。所以教学要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这些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来实现高效课。

4、教师的教学情感。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能弥补现实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缺乏“情感”,最终也达到了以“情”致“动”的良好效果。

最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高效课堂的实施,不仅要多听课,多评课,更重要的是要多钻研,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学科思想,去引领学生学习,更好地完成高效课堂。

篇8: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社会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要充分的利用课堂与课余时间来武装自己,才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教学的水平与效率。现在我们就从课余、课前、课中三方面阐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

首先是,课余多学。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历史教师,除了要在课余时间准备教学内容以外,还应该时刻丰富自身对于历史人物及故事的掌握。这样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旁征博引,通过讲述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故事来增加学生对于人物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课前多备。课前备课不单单是要为这堂课做准备,更重要的是根据教学计划准备整个阶段的教学内容。除了要熟练的掌握历史知识以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调整教学目标,一定要在把握教学进度的基础上,注重教学的效率;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课中多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于所传授知识的理解程度,比如说,学生在听完教师的讲述之后笑容满面,就是能够理解讲述的内容;反之,愁容不展的话,就是在理解上有所困难,教师就要继续讲解直到学生理解为止。只有教师在课余、课前、课中都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的效率。

2. 调动学生的情感交流

在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还需要与所学习的课本进行交流。

2.1 学生与课本的情感交流

学习的过程,不单单是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与所学知识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所传授的历史知识,只是一些枯燥无味的字眼,相信没有学生可以提起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是由这些字眼构成的故事情节,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可以融入到历史中去,感受那么历史人物或悲壮或凄美的一生。所以,教师的讲述历史知识时,要尽量减少对于字面意思的解读,应该丰富教学的形式,例如,角色扮演、趣味游戏等等,营造一种易于学习、便于掌握并且轻松的历史氛围,这样就可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

调查研究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学生,只是教师的不同就可以使得课堂氛围有着极大的不同。比如说,有些教师的课堂,虽然教师看上去热情洋溢,学生却是自顾自的玩耍;而有些教师的课堂,即使看上去平平淡淡,但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的听讲,学习效率极高。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否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如果教师用机械的管理办法,只是盲目的传授知识,忽视情感的交流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最终肯定会以失败而告终。相反,如果教师能够不吝啬对成绩优异学生的赞扬,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以鼓励与指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教学效率一定可以得到保证。

3. 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本中的内容,虽然没有小说、电影那样精彩,但是如果能够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3.1 突出教学重点,掌握化难为易的方法

不同于其他学科,历史是一门涉及面广、难度深浅不一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知识或许不需要教师讲解,就可以掌握其中的要领,而有些知识即使讲述两遍,也不一定可以弄懂其中的意思。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合理的分配好每一个知识点占用的讲解时间,对于整篇文章的重点部分,要重点讲解并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于简单易于掌握的部分,不需要消耗过多的时间一笔带过即可。除此之外,在讲述比较深层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增加与学生的交流或者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化难为易,加快对于重点内容的掌握。

3.2 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这时,将电影、录像等现代化媒体引入历史课堂,既可以丰富教学的形式,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过度的注重形式,不能根据学生需要与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只会过犹不及,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4. 总结语

本文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调动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及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三个大的方面出发,阐述了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方法。虽然上述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率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现代社会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巨大的变化,要想不被时代所抛弃,就不能停滞探索的脚步。

摘要:本文就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出发,浅谈在构建初中历史有效课堂中,教师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对于历史课堂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

参考文献

[1]刘追湖.论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上),2011.01:51-52

[2]程庭.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6.10:82

[3]秦季燕.新课程背景下建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长效机制探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6:21-22

[4]韩雪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学周刊,2016.28:72-73

篇9: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新方法

历史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就是内容量大、记忆量大,远离实际生活,这就很容易使得历史课堂枯燥、冗长、呆板,致使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累,课堂效果自然就低下。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就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对比起教师硬将知识塞给学生,不如让学生主动汲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才是高效课堂的重点。首先,合理地运用现代化信息科技手段。例如,幻灯片、录像、老电影片段,等等。为学生增加多感官的刺激,让原本单一的课堂更加立体化,内容更多样化、更丰盈。可以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能更容易地走进历史、接受历史,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运用一些有趣的历史典故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语文课上学习的成语,大多有历史典故,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历史典故,见缝插针地分享给学生。例如,在三国时期的历史部分,“草船借箭”这个典故就能让诸葛亮的形象更生动;“望梅止渴”就可以让学生客观地刻画出曹操的形象……一个小小的典故,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一举两得。一个高效的课堂不仅要学生的配合,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设计课堂,只有经过精心安排,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学习了书本知识,又可以达到知史明志的目的。

二、提高教师本身水平

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这不仅仅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更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首先,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要求。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历史课本中的每个章节在整个历史中的作用,这样才不会在不太重要的知识点上浪费太多时间。提高了对整个课本知识的掌控,就可以对整个知识体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删繁就简,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具有针对性,强化重点,解决难点。其次,学生最终要面对的是考试,所以教师应该研究更多的题型。了解每个知识点的出题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有的放矢。大致掌握出题思路后,教师还可以做延展,训练学生的解题方法。只有老师不懈地学习,不断地进步,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做到学生的引路人。

三、学生成为主体

要想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就要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掌握主动权。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不仅要做到让学生动作和教师同步,更重要的是思路,情感都要与教师在一个频道中。参与的过程中,不仅是某个学生个人,还要有全员参与,全场参与,主动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四、多样的教学手段

若要丰富课堂资源,多样的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高效课堂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手段,组织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结合课内要求,辅以课外的资源,提供多种辅助性教学材料,以利于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例如,举行课堂小组辩论会;举办历史讲座、讲演会;分组对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进行评价;组织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等,对历史有一个全方位的实际接触。

五、课堂小结条理化

历史知识点本身就具有背诵量大、种类多的特点。高效历史课堂中的课堂小结是对整节课内容的高度抽象总结,小结中知识结构一定要有条理化,通过归纳、概括使整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和简洁化,整堂课的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结尾归纳,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后的理解、总结、记忆。当然,這里的归纳如果是普通的口头或板书总结也可以,但是,如果通过幻灯片或是一目了然的表格、或树状图,效果更好。也可以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列出“本课小结”中各要点所包含的知识细目,并勾勒出全课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在学生列举过程中教师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使历史学科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六、及时评价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比起课堂上的教授,课后的巩固也是不容忽视的。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给予学生正确及时的评价。这不仅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还可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1)小测试。考试是对课堂知识的检验,发现更直观。(2)作业。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检查,进行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估,及时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纠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构建初中历史的高效课堂,需要全方位提高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状态,精心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要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做到高效可控,在确保课堂教学任务正常完成的情况下,再开展其他活动,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真正做好引导。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的历史课堂会真正高效起来。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2]张广利.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天津教育,2008.

上一篇:11月建筑工作总结下一篇:综合素质评价学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