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

2024-04-13

超声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通用15篇)

篇1:超声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

超声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

(1)超声弹性成像对痉挛肌张力的评估

技术创新背景: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阳性表现之一,常见病因包括脑卒中及脊髓损伤等康复科常见疾病,严重痉挛对患者的功能活动造成明显影响。近10 年来,A 型肉毒毒素已被广泛用于肌张力障碍患者的治疗,靶肌的准确定位是肉毒毒素 注射治疗痉挛是否有效的关键。超声具有实时动态显像的特点,能实时动态追踪注射针轨迹,准确定位靶肌,提高了治疗的准确性及疗效。弥补了包括电刺激定位在内的其他技术对深层肌肉及小肌肉定位的不足。自2008年以来,我科运用B 超引导定位技术为众多痉挛患者进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为其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随着对痉挛机制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研究发现痉挛肌流变学特点改变也是影响痉挛治疗策略的重要因素,而普通B超影像只能提供靶肌的解剖学信息,表面肌电对深层肌肉及小肌肉无法进行痉挛程度的评估,临床目前尚无针对痉挛肌流变学的评估方法。而痉挛程度及肌肉流变学特性又是制定肉毒毒素治疗方案必须考量的两个因素。

创新性及先进性: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由发射声辐射脉冲对组织施加激励,在组织中产生足够强度的剪切波,通过超高速成像技术探测剪切波,以彩色编码技术实时显示出组织弹性图,通过定量分析系统测量组织的杨氏模量值,从而使得比较肌肉在不同生理状态下不同时间和不同个体间的弹性成为可能。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诊断技术不但能直接通过彩色编码成像显示不同组织(包括正常和病理组织)的硬度(视觉定性),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测量生物组织的Young’s模量,量化组织内部粘弹性等力学属性,反映肌紧张状态变化。国外有研究发现脑瘫患者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前后痉挛肌的超声弹性模量值发生变化。国内有研究证实该技术可反映正常肌肉组织肌紧张状态变化,但国内目前尚无将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应用于痉挛患者肌张力评估的相关研究。我们已将该技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痉挛肌张力评定,初步结果发现痉挛肌相对形变小的区域较正常人有显著增加,即其硬度明显增加。传统的痉挛肌张力评估多是从电生理角度考虑,该技术从生物力学角度出发,考虑到组织流变学改变因素,开辟痉挛肌张力定量评估的新领域,为制定肉毒毒素治疗策略提供重要参考信息,为评估痉挛疗效提供新方法。

临床应用前景:本技术可与高频灰阶超声联合应用于痉挛肌的评定,对痉挛肌张力分布异常进行直观的影像评估。通过灰阶超声及弹性超声联合定位的方法引导肉毒毒素注射,达到痉挛靶肌内不同注射区域肉毒毒素的合理分配,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及合理性,为患者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实现个体化治疗干预策略。对减少治疗盲目性,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最大程度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达到医疗资源的最佳投入产出比。

临床转化情况:目前,我们已使用该技术供患者痉挛程度的临床评估及注射部位选择时的参考,其临床评估方法及经验在继续积累中。同时,在前期临床应用基础上,我科已将此新技术联合高频灰阶超声检查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目前我科在研超声相关课题2项,分获校级课题立项资助(课题名称:超声影像技术在脑卒中后肌痉挛评定中的应用研究)及2012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基于超声弹性成像的肌痉挛康复干预的基础研究,81201508)。

(2)超声引导关节腔穿刺

技术创新背景:关节腔穿刺是关节疾病诊治常用的手段之一,适用于需要抽取关节积液进一步检查或腔内注射药物治疗的患者。常见于肩、腕、髋、膝、踝关节疾病的诊断治疗。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徒手关节腔穿刺,因操作简便,临床使用较多。但临床实践发现,对于关节间隙较小,或关节周围结构复杂,关节肿胀变形、关节退变严重的患者,通过体表触摸关节间隙进行徒手穿刺注射有一定困难,易造成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即便是对于易于穿刺成功的膝关节,也有注射针头误入周围脂肪囊内的可能,穿刺错误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治疗效果。尽管对关节穿刺术进行多种改良,但仍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穿刺成功。除此之外,穿刺位置选择不当会造成对血管、神经及肌腱等组织不必要的损伤,对患者造成额外损害。CT引导穿刺虽可准确引导定位穿刺,但其花费较大,且CT检查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不利于扩大使用。

创新性及先进性:超声具有实时、动态显像的特点,超声引导关节腔穿刺是通过超声实时动态追踪注射针轨迹,准确定位注射部位实施治疗,不仅提高治疗准确率,避免穿刺失败,又可避免对靶肌周围血管、神经的损伤。在国外,该技术作为康复科医师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国内康复科尚未开始引进此技术。我科目前已开展超声引导关节及滑囊积液穿刺注射。在穿刺注射之前,我们先使用超声影像技术对拟注射关节腔周围滑膜炎症,积液程度,关节退变及韧带等软组织病变情况作进一步观察评估,这对其他治疗措施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果此检查由超声科医师来完成,仅能完成对疾病诊断评估。我们将超声影像技术引入康复科,提高了专科医师对肌骨系统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扩大了专科诊治范围及学科影响力。

临床应用前景:超声引导下关节腔穿刺是根据体表解剖定位,将超声探头置于病变部位,在超声影像的引导下定位穿刺部位进行积液抽吸及药物注射治疗。通过超声影像确定最佳穿刺部位,既保证穿刺成功,又最大可能保护关节周围组织。超声定位操作简单易行,超声图像为疾病诊疗提供直接的影像学证据,提高疾病诊断正确率及利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通过保存治疗前后影像学资料跟踪穿刺治疗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超声检查本身具有灵活性,价格低廉,无辐射等特点也是理想的临床检查手段。对于康复科医师来说,与国际接轨,把超声影像技术转变为手中诊治利器。

临床转化情况:我科目前已开展了超声引导下膝关节腔及肩关节周围组织滑囊积液的抽吸及药物注射治疗。自本技术开展2年以来,治疗关节疾病患者数百例,穿刺成功率百分百,根据超声影像显示的局部病变情况安排相应的康复治疗,针对性强,疗效显著,获得受治患者一致好评。

(3)超声影像检查在康复科相关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技术创新背景:骨骼肌肉疾病在康复临床非常多见,主要涉及包括肌肉、肌腱、韧带、关节等组织结构病变。以往应用超声确诊者很少见, 一方面由于骨关节疾病均以X 线、CT、MRI 为主要诊断措施。另一方面由于骨关节解剖的复杂性和超声难以穿透骨骼的固有限制。但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超声对软组织细微结构的显示优于CT、MRI,且具有无创、便捷、廉价及短期内可以重复检查的优点,特别是在肌腱及肌肉疾病检查中可以进行实时动态观察,双侧对比等优点,可提供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无法得到的重要信息。随着超声仪的普及,肌骨超声诊断和肌骨疼痛的超声引导治疗逐步成为康复医学一项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创新性及先进性:随着超声诊断仪器性能的提高,超声凭借分辨率高、实时操作、价格低廉等特点逐渐成为许多关节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检查对于肩关节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肩关节疾病的检查,在许多方面甚至优于MRI;在肘、腕关节疾病中,尽管MRI能清晰显示软组织情况,但价格昂贵、扫描时间长,不利于临床普及推广,而高频超声探头对浅表的腕手结构显像容易,可多方位、多平面扫查,诊断准确性高;在膝、踝关节周围组织病变的评价中,超声更是成为首选的影像学评估方法。肌肉是最适合进行超声检查的软组织,其对肌肉细微结构的发病率优于MRI,对于运动时或特殊姿势下才能表现出来的肌肉病变,超声则表现出其即时动态显像的优势。同时超声还具备引导穿刺抽吸、定位局部注射治疗等优势。超声影像诊断必将将成为康复科医师提高自身诊疗水平的基本技能。我科室于2年前开始在临床使用超声影像技术进行疾病诊断及介入治疗,成为国内首家使用超声影像技术作为肌骨系统疾病诊疗常规手段的康复科。

临床应用前景:临床上,肌骨系统疾病很常见,尤其在康复科门诊此类病人更多。超声检查自身具备的实时操作、价格低廉,多方位、多平面扫查,实时动态显像,双侧对比,安全无放射性等优点,使得超声诊断已成为目前骨骼肌肉疾病诊疗的重要部分。毋庸置疑,超声技术必定会成为康复科医师的“第二听诊器”。

临床转化情况:我科室于5年前开始利用超声影像技术引导定位注射治疗肌痉挛,该引导技术大大提高了注射准确率,尤其是深部及小肌肉注射的准确性,大大提高肉毒毒素治疗效果。我科室目前开展的超声影像技术临床诊疗范围包括肩、肘、膝、踝等大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的诊断及介入性引导穿刺,提高对各种软组织疾病的认识及诊断正确率。不仅如此,我科研究人员还将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应用于肌痉挛的临床研究,为痉挛肌生物力学评定开辟了新领域。

左图 肩锁关节病变超声影像(▲为肩锁关节,↓所指低回声区域为关节周围肿胀组织)

右图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超声影像(双侧对比,▲为病变侧肿胀的肌腱)

左图 肘关节周围滑囊炎超声影像(→所指低回声暗区为滑囊积液)

右图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滑囊积液(←所指低回声暗区为滑囊积液)

脑卒中肌痉挛患者肱桡肌超声弹性图

注: A为脑卒中患者肱桡肌超声弹性图,弹性成像为蓝色间或蓝绿色为主,硬度较正常对

照明显增高;B为肱桡肌灰阶超声影像

篇2:超声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

中医是研究人体生理和病理以及疾病诊断和治疗等的一门学科。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整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脏之腑、经络关节、气血精液的变化,判断正邪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判定汗、吐、下、和、温、消、清补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经过2千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医中药有不可否认的疗效。但中医发展至今仍缺乏客观的、公认的评价标准及量化的指标。只依赖望、闻、问、切,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主观上的偏差,其重复性也显得更加困难。

超声影像技术是一种科学技术,既不属于中医也不属于西医,是科学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是将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于人体,通过观察和测量了解人体器官、组织结构的数据和形态,发现疾病,作出提示的一种诊断方法(如同体温计、血压计一样),它是一种无创、无痛、方便、直观的有效检查手段。最常用于医学的超声影像技术有B超和彩色多谱勒(即彩超),B超检查可以直观肝、胆、胰、脾、胃肠、胸腔、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子宫、盆腔附件、前列腺、精囊、肢体、关节及眼、甲状腺、乳腺、唾液腺、睾丸等表浅小器官的形态、大小、结构及部分器官的活动状态,主要用于肿物、畸形、结石及其他能引致局部结构有明显形态改变的疾病;而彩超可以观察脏

器(尤其是心脏、脑及血管)或病变的血流供应,测量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因此可以把超声诊断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望诊,从超声显像获得的微观化依据是对中医宏观望诊的延伸和补充,利用超声影像技术可以观察和分析中医中药治疗前后患者病情的轻重转归、评价功能状态及愈后,并能提供出客观的量化标准,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使中医中药的研究得到质的飞跃。

如中医妇科的月经病包括月经不调、崩漏、闭经、痛经等,辩证有寒症、热症、实证、虚证等,但不能确定卵巢、子宫是否有病变,不知道闭经是否早孕、是宫内还是宫外孕,不知道漏经是不是先兆流产,痛经是否子宫内膜异位所致等等,通过B超检查就可以了解子宫的大小、形状、内部结构、有无炎症、肿瘤、宫内或宫外孕,可以避免中医治疗妇科病的盲目性。另外妇女月经正常与否与子宫内膜的变化、卵巢内卵泡发育及排卵直接相关,通过B超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子宫内膜变化、卵巢内卵泡的生长、发育及排卵,指导医师正确使用促卵泡生长中药和促排卵中药,提高中医治疗不孕症的疗效。

中医的胁痛可分为肝胆湿热型、肝气郁滞型、淤血停滞型和肝阴不足型,涉及的脏器有肝、胆、脾、胰、肾等,病变有炎症、肿瘤、结石、破裂出血等,属于哪一种病变只有通过B超才能确定,因此中医辩证结合B超检查能更准确的诊断,方便医师辩证用药,使治疗更及时有效。

再如运用彩色多普勒技术观测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的颈动脉、椎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根据其内径、内-

中膜厚度、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评价患脑梗、心梗及糖尿病足的风险,提前应用中药进行干预,减少发病率,提高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的生活质量。

还有利用彩色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结构、活动情况的观察及血流量、心脏收缩功能、舒张功能的测定,了解中药及针灸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及高血压病等患者心排血量及心收缩、舒张功能的改善。还可运用彩色多普勒技术观察中药对脑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效果,可以通过对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数值的动态观察,来调整所用中药方剂的药物及用量。

此外通过对针灸治疗前后的超声影像学变化规律的探索,可以揭示出针灸的生理、病理及治疗效果,既能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使疾病得到有效地治疗,同时也能指导临床,及时纠正治疗中的偏差,及时完善治疗方案,并总结经验教训。

篇3:超声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

1 肩肘腕部疾病评估

1.1 偏瘫肩部疼痛的诊断

偏瘫患者肩部疼痛可能由肩关节半脱位、痉挛、撞击、软组织损伤、肩袖撕裂、肩手综合征等引起。超声诊断对肩袖损伤病状约有57%~100%的灵敏反应度和76%~94%的特异性[1]。超声没有全层撕裂的标准,部分厚度撕裂标准是肌腱内的混合低回声和强回声灶或肌腱裂缝内低回声/无回声向法氏囊或关节侧延伸[1]。超声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比放射学方法诊断更准确[2]。超声对肩部的疾病评估诊断有潜在效用。

1.2 过度使用轮椅的肘腕部疾病诊断

轮椅使用者过度使用损伤最常影响肌腱结构,造成肌腱炎、腱鞘炎、肌腱断裂、肌腱压缩性神经病变等。磁共振成像、磁共振造影和计算机断层扫描可诊断肌腱疾病,但超声诊断肘腕部疾病更具优势。

1.2.1 肘部

常见的轮椅过度使用损伤包括肩袖损伤(从肌腱到深层的大规模全层撕裂),撞击综合征,二头肌腱鞘炎和滑囊炎等。

肘部周围肌腱的浅表性质使得它们易于被超声识别。内侧损伤(高尔夫球肘)和外上髁炎(网球肘)的超声表现包括肌腱增厚,肌腱内钙化,肌腱水肿,髁上皮层不规则等。能量多普勒扫描可显示炎症与血管扩张的有关结果。

1.2.2 腕部

轮椅推进的反复性压力容易使患者的手腕产生各种过度的伤害。不正确的前推技术,使腕关节处于过度屈曲,最终可能会产生腕屈肌腱炎。桡骨茎突部腱鞘炎是轮椅使用者最常见的损伤之一,是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穿过手腕的第一背侧室进行移动的炎症过程。超声诊断下腱鞘的滑膜细胞增殖的可视性可以证实并发滑膜炎的存在。多普勒超声对进一步评估肌腱的内部或周围增加的血管继发炎症过程有所帮助[3]。

2 异位骨化

异位骨化可引起剧烈疼痛,使关节运动减少,明显阻碍病人康复。最初表现为疼痛、肿胀、红斑、发热等,可能与深层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关节炎和肿瘤相似,异位骨化须早期发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不出早期的异位骨化,X光片、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只能在受伤后4~8周才有阳性结果[4]。三相骨显像特异性较低,异位骨化难以与骨骼其他炎症、外伤或退行性病变鉴别。肌骨超声是目前异位骨化最好的成像方式,可用于早期和后期检测[4]。超声对早期有异位骨化初步形成的局部体征患者有最大灵敏度(100%)和特异性。发病后2周可用超声检查诊断异位骨化[5]。超声还适用于肌肉撕裂,血肿,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肿瘤等分化的异位骨化检测。

3 截肢造影

超声在截肢患者造影成像方面有极大优势。神经瘤引起截肢残端疼痛常见,磁共振成像能检出上膝截肢患者的残端神经瘤,但肌肉脂肪萎缩和肌肉收缩干扰下膝截肢患者的神经瘤检测;计算机断层能检出残端神经瘤,但不能划定神经瘤与附近软组织的分界[6];超声可明确诊断残端神经瘤,且坐骨神经超声成像表明截肢神经肿大和神经瘤截肢水平、持续时间和状态有关[7]。目前,超声用于髌骨腱(下膝截肢患者使用的主负重结构假肢)评估,髌骨腱厚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8]。超声能有效识别骨皮质病变[3],或检测到骨刺。

4 肌肉损伤评估

超声能清晰显示肌肉软组织层次关系及内部结构,包括病变范围、部位、形态、边缘、内部回声、肌纤维有无断裂,识别肌肉、关节、韧带、肌腱及软组织病变,动态观察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精确评估和诊断病变组织[9],故超声诊断骨骼肌系统疾病肌肉损伤具有明显优势。

正常的肌纤维或肌束低回声,肌束膜或纤维脂肪间隔高回声。沿肌纤维纵向切面上超声显示低回声的肌束被平行的高回声线分隔[10]。慢性肌肉损伤的超声成像为环绕无回声流体,肌肉厚度增加,弥漫性低回声等,为慢性肌肉损伤评估诊断提供依据[11]。肌肉部分撕裂或完全撕裂伤后多伴血肿形成,超声主要表现为较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不规整,内回声不均匀,急性期可见稍强回声,几天后血肿可液化,肿块内出现不规则液性暗区。血肿大小与肌肉撕裂程度相关,肌肉部分撕裂面积较小者血肿范围较小[12]。肌内血肿表现为椭圆形或卵圆形,低回声腔隙,腔内呈强回声的厚壁,是肌肉撕裂的标志,其声像图随病程进展而改变,早期高回声,以后随血块溶解病灶逐渐呈低回声或无回声。

5 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PNBs)

超声引导可实时观察靶神经附近的解剖结构以及局部麻醉剂的分布,又可避免并发症如意外穿刺导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区分软组织及靠近外周神经的血管结构,超声引导可减少局部麻醉剂的使用量,降低风险但不降低镇痛效果[13]。另外,成像期间解剖变异的可检测性增加PNBs的成功率。PNBs逐渐用于康复治疗的疼痛管理和痉挛控制,超声指导PNBs能降低神经损伤和气胸的风险,获得更好的止痛功效[14]。据报道,无超声引导的PNB技术失败率达20%[15]。超声引导PNB是治疗疼痛和控制相关肌肉痉挛的有效技术,成功率高于传统PNB技术,且更安全。

6 指导肉毒杆菌毒素注射

A型肉毒毒素(肉毒毒素-A)注射可使用电刺激、肌电图(EMG)和超声引导。肌电图能识别肌肉群是否收缩和肌肉组织群是否有针头,对单一肌肉没有太大效果。肌肉群共同收缩的情况下(如前臂)肌电针很容易通过靶肌肉扩散到其他肌肉,但需深入电刺激前臂肌肉,过程相当痛苦,并需要患者极力配合,不易被病人接受。另外,肌电图和电刺激都要使用昂贵的一次性单极特氟隆电极涂层针[16]。超声可指导上肢和下肢肉毒毒素-A肌肉注射,主要优点为准确确认探针放置到目标肌肉上;可视周围结构(如皮下组织、骨、血管)。肉毒毒素-A注射包括间接与直接注射。

6.1 间接注射

首先对计划注射的肌肉进行超声扫描,确定注入点的位置和深度并在皮肤上标记,探针被取出后执行相应注入程序。探针无需是无菌凝胶,且方便注射。

6.2 直接注射

为确保探针准确放置在目标肌肉上,有时会先注入很少量肉毒毒素A并检测其在组织蔓延。直接注射容易确定目标肌肉上探针的精确位置,甚至注射剂量前把探针调整到正确位置[17],探针沿纵轴轻微移动可获得满意图像。超声成像还能通过肌肉内结构变化反映肉毒毒素-A注射的效果。

7 小结

篇4:超声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

【关键词】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急性腰间盘突出;康复治疗;应用价值;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87-02

近年来,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被广泛的应用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治疗中,建立药物通道[1],促使药物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患者的体内,起到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的作用[2]。基于此,本次调查以本院自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腰间盘突出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在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作出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本院自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腰间盘突出康复期患者,其中男患者23例,女患者37例,他们的年龄为(25-73)岁,平均年龄为(42.6±2.8)岁,他们的病程为(1-4)d,平均病程为2.5天。本次调查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突发腰痛、下肢放射痛、活动受限、临床检查伴随棘旁压痛,试验呈阳性,经腰椎CT检查确诊为腰间盘突出,并且本次调查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无结合、泌尿结石、肿瘤等病史。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通过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进行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治疗,患者采取俯卧位,并且一组人员需要利用酒精将患者的腰间盘突出的部位进行清洁,然后将中药专用电极贴贴在患者的病变部位,随后,在贴片的上面,放置超声治疗电极装置,并且利用的砂袋加以固定,并且将强度控制在0-7范围内,并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的调整电极强度,超声频率需要大于20kHz。患者需要每天治疗一次,每次治疗时间为30min,均需要坚持治疗一个疗程(7-14d)。

1.2.2护理方法

针对患者病情程度以及患者自身能够接受的治疗范围,针对性的给予患者舒适护理,既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消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如紧张、焦虑、恐惧、抗拒等,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医疗工作,又要加强患者的用药指导、运动指导等,针对患者病情程度,给予患者不同量、不同性质的治疗药物,并且标号相应的剂量、使用方法等,患者严格的按照医嘱服药,另外,在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促进血液循环,且达到愉悦心情的作用,增强患者康复的自信心。除此之外,尊重患者、关爱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患者情感支持,从而全面的提升临床疗效。

1.3统计学意义

分析、总结、归纳(采用软件SPSS20.0)本次调查所有数据,所有的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X2检验。

2 结果

经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针对性的舒适护理,本次调查研究的6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期)患者均治愈出院,治愈率达100%,并且对本次调查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随访调查,发现只有2例患者复发重新住院接受临床医疗,其他58例患者均未复发,部分患者行动力不如患病前,但是均对日常生活无大障碍。另外,本次调查研究的60例患者均反映: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在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临床疗效,给予患者针对性的舒适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经随访调查,发现60例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由之前的(4.71±1.28)分上升到(11.58±2.04)分(注: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评分水平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能力越高,生活状态越好)。

3 讨论

经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康复期急性腰间盘突出,可以利用超声波强大的渗透性能,引起患者病变组织细胞内的物质发生运动、调整或者改变[3],促使细胞组织恢复正常,而且而已将临床治疗药物更加透彻的通过患者的皮肤定量、定向、定速的进入患者的病变组织[4],避免肠道给药造成的毒副作用的发生,可以有效的解除患者的肌肉痉挛,有效的阻断恶性循环,促进血液循环,且有效的抑制成纤维细胞曾书生及组织粘连,改善改善局部组织营养[5],从而有效的提升临床疗效。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给予患者舒适护理,减轻疼痛,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对临床医疗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6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期)治愈率达100%,生活质量评分由之前的(4.71±1.28)分上升到(11.58±2.04)分,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

总之,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及针对性的舒适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蕾,哈晓峰,郎子娟等.SCL-001型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在急性腰椎间盘突出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3,(11):128-130.

[2]王贵均,香钰鸿,林麟孙等.针药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30例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1):

4234-4235.

[3] SheLingLing. Physical therapy with traction in treatment of acute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to 70 cases of lumbar disc prolapse [J]. Journal of medical aesthetics and beauty (the ten-day), 2014, (11) : 37-37.

[4]李巍,张旭桥,仇湘中等."祛伤灵Ⅰ号方"合椎管内注射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1,

17(4):59-61.

篇5:超声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

阐述了超声波降解有机物的机理及其各种影响因素,总结了超声波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展望了超声波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作 者:刘春阳 刘柳 LIU Chun-yang LIU Liu  作者单位:刘春阳,LIU Chun-yang(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3)

刘柳,LIU Liu(镇江市自来水公司营销分公司,江苏,镇江,21)

刊 名:污染防治技术 英文刊名: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年,卷(期): 22(6) 分类号:X703.1 关键词:超声波   降解机理   有机废水  

篇6:超声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

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

航空维修中无损检测作为重要的安全保障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的原理及特点,通过分析,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可实现航空零件检测可视化,在新机新材料、新结构的缺陷检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作 者:张海兵 孙金立 张浩然 孙强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山东,青岛,266041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7)分类号:V2关键词:相控阵 超声 检测 航空维修

篇7:出院计划在康复科患者中的应用

井永敏 曹志坤 郭玉红 李秀荣

摘要 目的 探索对康复科患者制定实施出院计划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康复科2004.1.1-2005.9.30患者出院前制定并实施出院计划 结果 患者缩短了住院天数;增加了患者与家属的满意程度 结论 制定实施出院计划,制定完整而统一的出院计划规格,加强了医院与社区支援的互动与沟通,使患者得到了继续护理、康复指导以及其他的健康支持,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1]。

关键词:康复患者 出院计划 制定 实施

为出院患者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出院计划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医学护理工作者和政府主管部门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重视。对康复科患者出院后制定实施出院计划是保证连续护理的基础。通过对康复科2004.1.1-2005.9.30住院的94例患者制定详细的出院计划,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增加了患者家属与患者的满意程度;加强了医院与社区支援的互动与沟通,使患者得到了继续护理、康复指导以及其他的健康支持。对象

对2004.1.1-2005.9.30康复科住院的94例患者制定并实施出院计划,其中,男64例,女30例;农民55例,市民39例;年龄14-72岁,平均47±5.6岁。脊髓损伤18例,手外伤34例,脑卒中16例,四肢骨折25例,其他1例。方法

制定出院计划

评估 在患者住院期间内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社区支援情况进行评估,在制定出院计划时护士、医生、理疗师、患者及家属要参与其中。

内容 按照康复科制定的完整而统一的出院计划填写。出院计划内容包括:患者一般状况:姓名、年龄、体形、过敏史、生命体征、意识情况;躯体功能状态:四肢活动等;精神状态;出院后可能的护理要求:饮食、排泄、清洁、活动及翻身、排痰、药物治疗及用药方法等;家庭及社区的支持情况;居室的布局如家具、起居室、厨厕、日常生活用品等能否满足需求;康复功能锻炼方法;随访及复查时间;联系方式;再次就医等内容。

实施出院计划 在患者出院前2天由护士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出院计划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回答正确的答案,以及完整的、清晰的传递出出院计划上的讯息。设立医、护人员值班,回答及解决出院患者提出的问题。结果

住院时间 2003年,康复科平均每位患者住院时间41.2天,2004年我科实行出院计划后,患者住院时间为34.8天,缩短6.4天。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对康复患者实施出院计划后,在医院每月测评的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中,98%的患者对我们实施出院计划满意。讨论

出院计划是促使患者从一个环境顺利转入另一个环境(包括社区医院、老年院、患者家中)的护理过程,其核心是评估和明确健康需求,接洽相关部门,制定并实施出院计划。康复科患者病程长,患者对康复护理需求较高。患者出院 作者单位:050051 河北医科大学的三医院 康复科

作者简介:(1975-),女 主管护师 护士长 护理本科

后需要长时间的护理,出院计划成为护士提高护理质量的必要手段之一。护士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并结合医生、康复师的健康指导,制定因人而异的出院计划,在患者出院前将准备好的内容向患者详细、自然的讲述并了解其掌握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使患者得到了继续护理、康复指导以及其他的健康支持[2]。

在康复科的日常工作中,护士制定出院计划的文档简洁清晰,并广泛的征求医生、理疗师、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和日常照顾者的建议。因人而异及时制定相应的计划,缩短了患者的出院时间,保证了出院计划的实施。在患者入院初期,护士即开始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制定出院计划,例如截瘫的患者,护士应对其居室情况如家具摆放是否影响患者日常在居室内活动,灯光是否明亮,卫生间的布局等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使患者在出院后即能适应新的环境。

通过制定实施出院计划,增强了康复科护士工作的责任感,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同时,通过实施出院计划,护士能够为患者因人施教,准确评估患者的出院需求,使康复科患者在出院时较好的掌握出院后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处理办法,使患者住院天数减少,减少了住院开支,减轻了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这与杰克逊建议的高品质的出院计划的标准相一致

[3]。

总之,为出院患者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出院计划能够保证患者得到必要的护理,由护士主导的经过精心设计的、得到多方支持的出院计划已被证明能够促进患者的护理质量及预后,对康复科患者制定并实施出院计划,能够为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岳.护士在实施出院计划中的角色.Tianjin Journal of Nursing.June 2005Vol.13,No.3

[2].张建荣等.实行出院随访服务 实现医院营销战略.护理管理,2005,vol.11,No4

篇8:超声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1 经腹壁胃部超声检查

经腹壁胃部超声检查容易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降低了二维超声显示的清晰度。空腹胃处于收缩状态, 胃壁增厚, 胃内气体和内容物干扰超声波的穿透, 胃壁显示不清, 临床应用价值有限。此种方法早期胃癌极易漏诊, 进展期胃癌病变广泛时, 可在上腹部发现低回声肿物。典型的声像图呈“靶环征”或“假肾征”, 胃壁僵硬, 蠕动消失。当病变累及幽门时常导致幽门狭窄梗阻, 胃腔扩张, 胃液潴留。较大肿瘤内可探及血流信号显示, 频谱多普勒可检出低速高阻动脉频谱。由于消化道气体的干扰, 胃周淋巴结不易显示, 但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容易显示。通过对淋巴结大小、形态及彩色血流分布情况的判断确定淋巴结性质。对盆腹腔脏器的全面扫查, 有助于了解邻近脏器及远处有无转移病灶。尽管常规超声检查的价值有限, 仍有部分患者是以转移淋巴结或 (和) 转移病灶的发现为线索, 最终使胃癌得以发现的。

2 经口服胃窗超声造影

早在上世纪的60年代, 我国医务人员就通过饮水后用A超检查胃部肿瘤, 随着B超仪的问世和应用, 国内外学者又对各种类型的口服超声造影剂进行了研究和尝试,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口服胃窗超声造影剂的种类主要分为无回声型和回声增强型。其中无回声型造影剂又分为填充型、产气型和消气型。其原理均为通过口服造影剂, 使胃腔充盈, 人为制造出一个透声窗, 使胃壁得以清晰显示。但由于无回声型造影剂排空过快, 加之混响伪像及后方回声增强效应的存在, 不利于病变的显示及观察, 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回声增强型造影剂又可分为均匀型和不均匀型。口服不均匀型造影剂后胃腔内部回声不均匀, 影响对胃壁及周围组织的观察, 临床应用较少。口服均匀型造影剂后, 胃腔内形成类似实质脏器的均匀高回声, 与胃壁的低回声癌肿反差明显, 使病变部位、范围得以清晰显示, 并且由于此类造影剂排空速度慢, 便于对病灶及周围组织进行细致的观察, 此类造影剂是目前常用的口服超声造影剂, 如胃窗-85型口服造影剂。在口服胃窗造影剂充盈胃腔后, 正常的胃壁显示为5层回声, 3层强回声间夹2层低回声, 由内到外分别对应着黏膜层、肌层、黏膜下层及浆膜层。这就为胃癌的定量诊断提供了依据。据文献报道胃窗超声造影对进展期胃癌的分期诊断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 国内学者对47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胃窗超声检查, T分期的诊断符合率为70.0%, N分期的诊断符合率为64.0%。但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偏低。

3 双重超声造影

双重超声造影是在口服胃窗超声造影剂充盈胃腔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静脉对比超声造影进行检查。对比超声造影是指应用声学造影剂, 在灌注微血管床的基础上使组织和器官影像增强[2]。由于良恶性病变的造影增强模式明显不同, 故可对增厚胃壁及不典型溃疡做出定性诊断[3]。生诺维被认为是纯血池造影剂, 造影增强强度与病灶内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呈正相关, 因此可作为一项评价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为判断胃癌的病情提供依据[4,5]。国内学者应用双重造影定量分析评价CY-1治疗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治疗疗效, 为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评估提供了新的方法。双重造影能区分病灶与周围炎症水肿区, 使其边界更清晰[6]。Chen等[4]对117例晚期胃癌患者术前进行口服超声造影和双重造影检查, 发现双重造影比口服超声造影更为准确。Li等[7]的研究也发现同样的结果。Zheng等[8]的研究发现, 在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准确率的判断方面, 双重造影与内镜超声之间无显著差异。Huang等[9]学者对58例术前由内镜活检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双重超声造影检查, 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认为双重超声造影是判断进展期胃癌Lauren分型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最新的研究发现纳米气泡能够穿过肿瘤血管系统内皮细胞之间的间隙进入组织间隙, 这些发现可能为肿瘤的血管外超声成像提供形态学的依据, 并为纳米气泡在血管外肿瘤靶向超声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10]。转移淋巴结的对比增强造影表现为从周边开始的不均匀显著增强, 内部常可见无灌注区, 或整个淋巴结呈微弱灌注, 与良性淋巴结实质均匀增强的表现差异明显, 有助于鉴别肿大淋巴结的性质[11,12], 但一些非肿瘤所致的肿大淋巴结内也可出现无灌注区, 其发生机制及不同分化程度导致淋巴结转移的灌注表现尚需进一步研究。

4 三维超声

三维图像是由一系列二维图像叠合而成的, 应用计算机后处理程序将二维图像进行三维重建, 从而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浸润深度及与周围组织的空间位置关系[13]。三维超声为胃癌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可更直观地显示病灶和胃壁的形态以及扭曲滋养血管的特征[14]。但目前三维超声在胃癌诊断的应用中报道较少。周柱玉等[15]通过对7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行三维超声检查发现, 三维超声对T分期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及增强CT。

5 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 (endoscopic ultrasound, EUS) 是将一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窥镜的前端, 充分结合了内窥镜和超声的优点, 既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 又可以获得胃壁层次的超声图像, 且因其高频探头紧贴在胃黏膜表面进行探查, 不受消化道气体的干扰, 从而能清晰获得胃壁层次及癌肿的超声图像, 利于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16,17]。据报道超声内镜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70%~88%, 对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38%~77%。影响T分期诊断准确率的因素主要是癌旁组织的纤维化和炎性浸润。

6 超声弹性成像

弹性成像为胃癌的诊断提供了又一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组织的弹性系数不同, 把组织弹性的差异通过彩色编码叠加在二维图像上建立起来的。目前, 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纤维化的诊断及乳腺、甲状腺等组织器官肿瘤的诊断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8]。汤莹等[19]对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在胃癌Lauren分型中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胃部肿瘤中的应用提供了研究方向和线索。

篇9:产后康复按摩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

我科2006年12月~2007年3月,进行产后康复按摩总人数41例,其中自娩者13例,剖宫产28例。总人数中缺乳18例,乳房结节19例,腰背痛、腹痛38例,失眠17例,便秘35例,子宫收缩不良6例,其他2例。1个产妇可存在1种或多种不适。在住院期间康复按摩仅做1次者18例,连续做2~4次者21例,出院后继续做的有2例。

设施要求及用物准备:须设有专门的按摩室,配有独特结构设计的按摩床、按摩椅,空调,热毛巾柜,还需配有音乐设施,各种按摩油、按摩毛巾及一次性按摩床单等。另准备康复按摩登记本,效果评估记录本,物品交接本等。

康复按摩前宣教:首先让产妇了解该项技术的适应证、作用、益处,能达到的康复目的,有效调动主观能动性,消除顾虑和不安。然后应仔细介绍按摩方法、环境、效果,耐心回答产妇提出的疑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产妇积极配合,保证顺利实施康复计划。

环境准备:按摩前30分钟将空调打开,室温25~28℃,相对湿度50%~60%。播放舒缓、悦耳、自然的轻音乐。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安静,用热毛巾柜蒸好毛巾备用。陪护产妇至按摩室,态度和蔼,热情接待,进一步讲解相关知识及配合要求。按摩室只有按摩护士与产妇,不需家属陪护。协助产妇松开发髻,脱去外套,解除腹带(剖宫产),平卧于按摩床上,盖好被子。使产妇处于一种安祥、放松、舒适、温暖的氛围中。然后进行康复评估,仔细询问,掌握信息,了解需求,如实填写产妇效果评估表及其他登记本。根据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专用按摩油,进行康复按摩。

方法:产妇最常见不适有腰背酸困、腹痛、便秘、缺乳或乳胀、失眠、子宫收缩不良等,通过康复按摩技术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分为头面部按摩、腰背部按摩、腹部按摩、乳房按摩、四肢按摩,可单项按摩,亦可多项依次按摩。时间按需而定,一般每次40~50分钟,各部位按摩手法严格按特殊规定的技术、技巧施术于产妇体表或穴位。根据按摩部位不同,所用的按摩油亦不同,产妇采用的体位不一。按摩过程中注意保暖。头面部按摩,采用仰卧位,可预防、治疗失眠,能让产妇感到神清目爽,消除困倦,有较好的镇静作用,按摩时间需10分钟。腰背部按摩,采用俯卧或侧卧位,可预防和治疗腰背痛、减轻肌肉疼痛,增强韧带的弹性和活动性,提高肌肉工作能力与耐力,按摩时间需15~20分钟。由于产后子宫较强烈收缩而引起的疼痛,可通过按摩腹部,能缓解子宫及神经纤维的受压,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活血止痛的效果,尤其对产后便秘疗效更为显著,需15~20分钟。按摩乳房,取平卧位,不仅能疏通乳腺管,增加局部血液循环,还可消除产妇心理、生理上的紧张与疲劳,以促进乳汁分泌。对于乳胀并有结块的产妇,通过持续热敷乳房并在乳房根部及结块处环形按摩,用正确方法挤出乳汁,可有效缓解乳胀引起的疼痛,消除乳房结块,需5~10分钟。孕期腿部肌肉伸长、牵拉,分娩时四肢用力过度,产后哺喂婴儿,使四肢肌肉、韧带疲劳,可通过按摩四肢,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除肌肉组织水肿,缓解骨骼、关节疲劳,达到治疗四肢酸困、无力、疼痛的目的,需5~10分钟。按摩结束后,产妇应休息3~5分钟,方可出按摩室。第2天,按摩护士对产妇进行回访及效果评价,并如实记录。

结 果

41例伴有腰背酸痛、便秘、子宫收缩不良、失眠、缺乳、乳房结块、腹痛等不适的产妇,通过康复按摩技术,以上不适均不同程度得到缓解。在按摩过程中,产妇心情愉快,情绪自然、放松,非常愿意交流自己的思想、感受,并且走路显得轻松自如。随着按摩次数的增加,康复效果也随之越加显著。在按摩过程中还发现,经济能力和保健意识强、康复效果好的产

妇,能积极主动配合,顺利完成康复计划。

讨 论

大多数自娩的产妇在产褥初期常被会阴切口疼痛、耻骨联合分离症、缺乳、尿潴留、痔疮、体形改变等不适困扰,剖宫产也常常面临腹部切口疼痛、腰背痛、便秘、子宫复旧不良、行动不便、产后抑郁等问题。长时间不能及时、主动、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使产妇身心备受痛苦,影响了产妇的生活质量和身心的早期康复。

篇10:超声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

超声切割技术在复合材料加工领域的应用

由于超声切割技术的.切割质量优异,具有无毛刺、无刀具磨损、无炭化材料、侧向切割力小、加工速度快、加工精度高、无粉尘污染、可切割凯夫拉和UD纤维等优势,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 者:高军 崔巍  作者单位:德国海斯・安德莱公司(HACO 刊 名:航空制造技术  ISTIC英文刊名: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4) 分类号:V2 关键词: 

篇11:超声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UCG)是应用超声原理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技术,包括M型、B型、D型(Doppler)。

使用二维超声和多普勒相结合,临床应用价值更大,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地位大大提高。目前心脏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X线、心电图、心血管造影、ECT、超声心动图等,但是其他检查都比较片面,如X线只能显示心影,即心脏的外形轮廓,而超声心动图能够清 清晰显示心脏的内部结构,从心包、心肌、心内膜、瓣膜、乳头肌、各间隔、心腔的大小,链接心脏的各大血管等等。超声心动能够动态的观察心脏的各切面,心内结构解剖的关系,以及在心动周期中的实时活动。另外,超声心动图无创伤,无放射性,与造影、心导管检查相比,安全,易行,廉价,可重复。超声心动常说的血液动力学我们常说的心脏血液动力学其实最基本的就是要知道正常情况下的心脏血流循环:经肺部气体交换后的含氧气的血经4条肺静脉(PV)→左房(LA)→二尖瓣(MV)→左室(LV)→主动脉瓣(AV)→主动脉(AO)→全身各级动脉血管→分两路汇聚至上腔静脉(SVC)和下腔静脉(IVC)→右房(RA)→三尖瓣(TV)→右室(RV)→肺动脉(PA)→肺内气体交换。超声所谓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就是指在心脏血液循环的路径上任一部位出现病变导致血流的速度、流量的改变就称之为动力学的改变。若该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直接导致或间接致使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则超声心动就具有了诊断价值,也就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诊断依据。超声心动图在临床常见病中的应用:

(一)风湿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不仅能诊断有无瓣膜病变,确定其狭窄或返流程度,还能明确其心功能好坏,另外还可以帮助临床医师选择置换瓣膜手术的时机,瓣膜的种类,术后还能随访复查心脏的恢复情况及有无手术后遗症及并发症的诊断。风湿性心瓣膜病的超声表现:1.二维:二尖瓣瓣叶增厚,回声增强,二尖瓣活动僵硬受限(病变主要累及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相对少见),左房增大,(特别注意左房主要是左心耳血栓形成)。2.M型:二尖瓣前叶呈城墙样改变,前后叶同向运动。3.多普勒:

CDFI:从左房向左室的舒张期射流(五彩镶嵌的高速血流信号)。

PW: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及平均速度明显增快,E峰>1.5m/s,A峰>0.9m/s。风湿性心脏病二维图片风湿性心脏病M型图片风湿性心脏病(彩色)多普勒图片 风湿性心脏病左房附壁血栓图片

(二)心包积液正常人的心包壁层和脏层之间有可起润滑作用的少量液体,约20-30ml左右。

由于结核、风湿、病毒、炎症、肿瘤或外伤等原因引起心包腔内液体增多时,临床上称为心包积液,积液量可由几十毫升至数千毫升,严重时形成心包填塞。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包积液最敏感、最准确的方法,并可粗略估计心包积液量,供临床治疗参考。超声心动图可定位心包积液部位,选取最佳穿刺点,避免盲目性,提高心包穿刺术成功率,为心包积液准确定位穿刺提供依据,对病因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反复引流,多次进行积液量的复查。

积液量的一般估测方法:

以左室后壁后方暗区测量值估算 10mm 积液约800ml17mm 积液约1000ml25mm 积液约1250ml(当临床医师审阅超声心动图报告单的时候请注意认真阅读描述部分,以便从临床角度分析超声诊断数值对临床的意义)。心包腔积液的超声图片

(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

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居各种先心病之首,约占26%,按胚胎来源分为继发孔型和原发孔型,而继发孔型占95%,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的房缺,可根据缺损部位不同可分为4型。a,中心型或称卵圆孔型缺损(可行内科介入伞堵)b,下腔型,c,上腔型,d,混合型。超声心动图的表现:二维超声显示房间隔连续性中断,通过不同切面区分类型。测量各房室的大小。彩色多普勒显示通过房间隔的血流信号,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血液动力学出现不同改变,分流的方向改变、房室的大小程度,三尖瓣的改变,肺动脉高压(估测)等。房间隔缺损超声二维图像

房间隔缺损超声彩色多普勒图像

房间隔缺损伞堵术治疗后超声图像目前房间隔缺损的诊断难度不大,但是需要重点注意的有以下三点:1.房间隔缺损的准确诊断,[超声诊断医师注意与卵圆孔未闭(20%)的区分,(缺损小于2mm),]关系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以及术式的选择(内科介入还是外科手术治疗)。2.超声心动对房间隔缺损的内科介入伞堵术治疗的重大作用,超声诊断直接关系到介入手术中伞堵器大小的选择(房间隔缺损处的软硬边的判断)。3.经过内外科治疗后的心脏评价,包括手术是否成功,术后心脏的大小形态的恢复及功能的改善。

(四)对于冠心(造影是诊断金标准)、高心、肺心病等病变超声心动可以结合临床可观察各心腔大小,大血管内径及内壁情况,室壁的厚度,运动幅度,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否有室壁瘤形成,附壁血栓,严重的导致室间隔穿孔等。

篇12:超声辐射在有机合成实验中的应用

超声辐射在有机合成实验中的应用

超声辐射下,水杨醛和丙二酸二乙酯在六氢吡啶催化下于25℃左右反应0 5 h,以74%~84%的.产率得到香豆素-3-甲酸乙酯.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反应时间短、产率高、物耗低及污染少等特点,是一个适合于本科生的超声化学实验.

作 者:周忠强 李云 ZHOU Zhongqiang LI Yun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刊 名:化学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年,卷(期):29(12)分类号:O6 G42关键词:香豆素-3-甲酸乙酯 合成 超声辐射

篇13:超声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

1 人体运动跟踪方法

人体运动跟踪有多种方法,总体上分为三类:非视觉跟踪、视觉跟踪和机器人辅助跟踪,如图1:

1.1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跟踪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跟踪是非视觉跟踪的主要方法,是将惯性传感器附着在患肢的关节点处来采集其运动数据。应用最广泛的惯性传感器是MTx,它提供加速度和方向等的测量。Shuxiang Guo等提出一种新的康复系统来辅助患者进行上肢康复训练,效果甚佳。该系统由两个PHANTOM系列触觉交互设备,一个MTx和一台计算机组成。系统描述如图2。

1.2 基于磁传感器的跟踪

基于磁传感器的跟踪,是由在人体部位安装磁传感器接受磁信号,将磁信号转化成电信号输出,并计算得到传感器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实现对人体的跟踪。

1.3 基于传感手套的跟踪

基于传感手套的跟踪是用附着在手套上的传感器将手指的弯曲和外展等动作转换成电信号来检测手的姿势。原型如图3所示。

2 视觉跟踪

基于视觉跟踪的智能康复系统价格低廉,成为研究的热点。基于视觉跟踪的智能康复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摄像机、个人计算机和患者,如图4。本系统首先将摄像机摄取的患者行动的图像序列输入个人计算机,计算机处理和跟踪人体动作,并把治疗指令反馈给患者来指导其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视觉跟踪方法分为:带标记的视觉跟踪、无标记的视觉跟踪及混合的视觉跟踪。

2.1 带标记的视觉跟踪

带标记的视觉跟踪是把特制的标志点贴在人体关节处,要求标志点相对于背景具有特殊色彩,以便计算机视觉系统识别。这样在人体运动过程中只关心这些标志点的运动。

2.2 无标记的视觉跟踪

无标记的视觉跟踪是利用图像序列对人体运动进行分析,身体上无需附着标志点。图像序列可以利用单个摄像机进行拍摄,也可采用多个。

2.3 混合的视觉跟踪

混合的视觉跟踪是同时利用带标记和无标记的跟踪方法。带标记的跟踪用来构建跟踪模块,并存储在数据库,作为校正患者动作的基础。无标记的跟踪用来跟踪患者行动。Huosheng Hu等提出一种混合的视觉跟踪系统,效果不错。本系统描述如图5。

3 机器人辅助跟踪

机器人辅助跟踪,指康复训练机器人跟踪患者患肢的运动并带动其完成大范围、大幅度的动作训练来辅助患者的康复。

4 人体运动跟踪方法的比较及总结

非视觉跟踪的缺点在于传感器的漂移,导致不能准确地决定传感器的位置和角度,不能精确估计患者肢体位置。同时基于传感器的跟踪影响人体的活动自由,并易受到患者肢体抖动的影响。

基于视觉跟踪的智能康复系统无漂移现象,且跟踪准确,能使患者具有更高的运动自由度且价格低廉。但带标记的视觉跟踪存在系统成本高、标志遮挡等缺点。尤其在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把标志点放在准确的关节位置,对于患者来说,很难做到。而且,大量标志点的使用还会限制运动的自由度。所以无标记的视觉跟踪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关键技术。

基于非视觉跟踪和带标记的视觉跟踪的诸多缺点,无标记的视觉跟踪系统具有成本低,简便舒适且跟踪准确等优点,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参考文献

[1]Smith DL, Akhtar AJ:Motor function after stroke.Age Ageing, 1985.

篇14:超声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

关键词: 康复评定技术 MES 教学模式 教学应用

MES(Modules of Employable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二十世纪七十、八十年代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1]。它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职业岗位工作能力,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

1.教学的设计

1.1教材的选用

一种特定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必然涉及教材、师资、教学设备等配套设施建设。我们选用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康复评定技术》,由我校和十余所国内高职院校康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按模块式教学法编写,能切合高职康复教育和学生现状,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担任课程教师为具有多年教龄的教学经验丰富且为配套教材的主编和副主编的教师,教学设备齐全,教学设施丰富。

1.2模块分割

根据临床康复评定技术和教学大纲要求,将康复评定技术分为七个模块,“认识康复评定”模块、“躯体功能评定”模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模块、“精神心理功能评定”模块、“言语与吞咽功能评定”模块、“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评定”模块、“临床常见疾病康复评定”模块。每个模块中有若干项目,每个项目又设置有项目要求、工作任务、背景知识、项目实施和知识拓展五个部分,且都由案例引导出工作任务,案例解析帮助学生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1.3具体教学方式

1.3.1介绍相关背景知识,确定任务。教师授课前认真备课,对相应知识点和实践操作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找准教学切入点,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确定相应的教学任务。

1.3.2划分小组。根据班级人数划分为三五人的小组,推选组长,并要求组长分配各组员任务、带领组内学生课前完成相关知识的预习和相关资料的查询。

1.3.3分组实施。如运动控制功能评定这一项目中,先向学生阐述任务要求,具体讲清任务,可根据脑中案例创设情境,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让学生实施,教师作为指挥者和调度者随时进行指导,鼓励学生拓宽思路找方法,尤其是有困难的学生,旨在使每个学生都顺利完成任务。

1.3.4组长总结,教师点评。学生完成任务后,各小组组长依次对完成的任务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其他小组提问或对实施任务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教师点评,并集中对问题进行答疑。教师在点评过程中注意多褒奖,以激发学生下一轮学习兴趣,并注意根据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随时调整学习难度和任务,以达到既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又不断提高学生整体能力水平的目的[2]。

2.体会

2.1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完成某项任务,且与其他组学生形成竞争,有利于学习兴趣提高,并且学生事先为完成任务需要自行查阅相应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2学生相关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模块式教學中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更易于掌握且记忆更牢固[3],实际动手操作使学生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得到增强,技能更专精、熟练,技能训练更高效[4]。

2.3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需要团队合作精神,与病患打交道也需要很好的沟通能力,通过分组完成任务、小组成员任务分工的方式,大大提高组内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教学可大幅提高与病患沟通的能力。

2.4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模块式教学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全面考虑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成绩、性格爱好、结交的朋友等特点根据优势互补的方式进行分组;还要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不断扩宽自身知识面;另外,教师还要提高自身课堂管理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灵活、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要求。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周小楠,董群,刘辉,等.模块式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2):1673.

[3]肖新丽,杨晓斌.模块式教学法在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14):70.

篇15:超声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

首先是儿童.他们的发展也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所以应对听障儿童进行系统的艺术教育.但他们又是有些特点的儿童.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教育可以

最大程度地避免听力缺失带来的影响, 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美术教育,音乐教育和文学艺术教育.通过对学前儿童进行艺术教育来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通过以艺术领域的基本理论,艺术活动的价值与儿童的心理发展相结合.我认为对听障儿童进行艺术教育具有以下意义: 1.为昕障儿童完满型人格的塑造打下基础.审美艺术中所培养的对外部世界的整体反映能力是造就完满人格的基础训练,在教育中应坚持艺术教育与体,智,德教育相结合.使教育中的”社会性”,”科学性”与”审美

性”相结合,为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塑造完满人格打

下基础.2.有助于全脑功能的开发.据研究,任何一种艺术教

育都是大脑两半球协同作用的结果.在艺术教育中要坚

持直觉与抽象,情感与理智,非理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教

育,这有助于促进以右脑功能为主的全脑功能开发.3.有助于听障儿童一般智慧和创造力的发展.艺术

活动中所发展起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x,l-逻辑思

维起互补作用.4.有助于发展听障儿童的艺术兴趣和艺术天赋.由

于听力的缺失,听障儿童有时会以其他的感官来代替,这

使得他们在观察力及审美力方面表现出特别的能力.如

果老师能及时地给予正确的指导,将极大地唤起幼儿的艺术兴趣和艺术天赋.那么,怎样把艺术教育结合到听障儿童的康复教育

中呢?怎样将艺术教育与听觉训练,语言训练相结合?下

面笔者将从美术教育,音乐教育和文学艺术教育三个方

面进行介绍.一,听障儿童美术教育

(一)听障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

幼儿的美术教育是指儿童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它

反映了儿童对周围环境世界的认识及儿童的情感和思想.听障儿童美术教育内容包括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部分.(二)美术教育在康复教育中的应用

我们以绘画活动为例介绍美术教育与听觉训练的结合.教师或家长坐在幼儿的同侧,给幼儿一张白纸,让幼

儿根据成人的描述来进行绘画.如:请你在纸的中间画房

子.幼儿听懂中间和房子两个关键词后,可以在纸上画出

图画.教师或家长可以继续发出指令:请你在房子旁边画

棵树请你在树下画2 朵红色的花„„游戏结束后,幼

儿的画也完成了,幼儿沉浸在画好图画的喜悦感与成就

感中,不会觉得枯燥和无聊.教师和家长也利用游戏的方

法对幼儿进行了听觉训练,对幼儿的方位词,数量词,颜

色等都进行了辨听.对年纪较小或认知能力达不到的幼

儿.可以减少指令中关键词的数量.当然,绘画是为了表现幼儿内心的想法,我们也可以

不对图画的画面作过多的限制.哪里有花,哪里有树,都

可以让幼儿自己来设计.比如在进行春天的主题教学时, 老师告诉幼儿: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桃花开了„„幼

儿便可以通过老师的描述,加以自己的想象来画出美丽的春天,春天里有小草,桃花,梨花.幼儿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在图画上画出燕子,小河等.美术活动中到处渗透有语言教育,手工活动折纸活

动中幼儿可以认识许多形状.在绘画中可以认识各种颜

色.在美工活动中可以了解到各种物品和工具的名称, 在展示图画时更锻炼了表达能力.家长和老师可以用提

问的方式来弓I 导幼儿表达:你的画上有什么啊?有什么

小动物啊?xxLb 动物怎么叫啊?对于程度较好的幼儿更

可以让他自己来描述图画,老师只要做一个耐心的倾听

者和欣赏者.二,听障儿童音乐教育

(一)听障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

对听障儿童进行音乐教育听起来似-’T-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事实上,虽然他们不能完整地获取音乐,但是对

他们进行适当的音乐教育也是可行的.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内容包括唱歌活动,韵律活动,倾

听声音和音乐欣赏活动.但对听障儿童来说.要让他们音

调准确的唱歌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只要方法适

当,韵律活动,倾听声音和音乐欣赏活动都是可以应用到

他们的康复教育中的.(二)音乐教育在康复教育中的应用

1.韵律活动

在听障儿童的音乐教育中.韵律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在对听障儿童进行听觉训

练时常常要练习辨听音节数量.良好的节奏感有助于幼

儿对音节数量的辨听.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可以通过感知动物的叫声这个方

■墨壑塑法.有一首歌曲是这样的: 我爱我的小鸡,小鸡怎么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叽叽

我爱我的小鸭,小鸭怎么叫?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嘎嘎

我爱我的小羊,小羊怎么叫?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咩咩

我爱我的„„

这首歌曲中的内容都是幼儿最熟悉的小动物和它们的叫声.小班的幼儿也已经有这样的基础能听辨这几个

小动物的名称及它们的叫声,所以听到这首歌曲时他们

都很感兴趣.在刚给幼儿播放这段音乐的时候,幼儿听到前奏时

就表现得很兴奋,说明幼儿都是喜欢音乐的,不仅是听力

健全的幼儿.听力残缺的幼儿也同样乐于感受音乐,欣赏

音乐.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会跟着音乐做动作了,听到

“嘎嘎嘎”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学小鸭子,这说明幼儿已经

把听到的声音和以往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了.随着对音乐的熟悉.有的幼儿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

唱歌了.虽然他们不能完全地跟唱,但是每到小动物的叫

声时,他们都会一边做动作模仿小动物一边跟着”唱”起

来.刚开始时他们跟不上音乐的节奏,只顾自己:”叽叽叽

叽叽叽叽叽叽„„”没有节奏感可言,但是到后来,幼儿

已经开始逐渐有节奏感了,他们会唱:”叽叽叽,叽叽叽叽

叽叽„„”虽然还是不能和音乐完全一样,但是我们能明

显看到幼儿的进步,相信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对音

乐的逐渐熟悉,幼儿会在节奏感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在生活中会听到很多有节奏的声响,可是有时候幼

儿不一定能注意到它们,也因此浪费了很多在生活,情景

中学习的机会.作为听障儿童的老师和家长,我们应当留

心周围的一切事物,发现能运用到幼儿康复教学中的东

西.汽车的喇叭声”笛笛笛”,火车的汽笛声”呜„„”,钟

表的响声”滴答,滴答”都可以作为幼儿教学的内容.通过

听这些声音,幼儿不但能明白声音的长短,高低,强弱各

有不同,而且能很好地培养节奏感.听障儿童通过听力补偿和听力重建,已经可以很好

地感知到声音的节奏了,只要方法得当,就一定能培养出

良好的节奏感.2.倾听声音

倾听声音的主要的目的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听觉习

惯.在进行倾听声音的活动时,老师可以找来各种各样的声音片段,和幼儿做一个猜声音的游戏,老师放一段音

乐,让幼儿仔细去聆听,然后告诉老师听到的是什么.音

乐可以是动物叫声,也可以是各种自然环境声响.通过

游戏的方式,孩子一定能激发听声音的兴趣和培养专心

听的习惯.通过倾听声音,幼儿还了解到声音是有区别的.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有的声音长,有的声音短„„也可

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幼儿练习辨听声音的有无,大

小,快慢,长短.经典游戏《抢椅子》就是听辨声音有无的一

个很好的游戏.3.音乐欣赏活动

音乐欣赏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聆听不同节奏, 不同情绪的曲子来感受音乐的内涵.要选择一些内容简

单,节奏鲜明,易于理解的歌曲和乐曲.还可以带幼儿去

欣赏音乐剧,或者是老师给孩子排一个简单的音乐剧.让

他们通过直观的感受和体验来理解乐曲.建立起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三,听障儿童文学艺术教育

(一)听障儿童文学艺术教育的内容

文学教育的总目标是以”美”引”真”,储善壮体.寓教

于乐,实现文学的多元价值,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主要包

括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力,理解力,体验感受力,想象力和

创造力等领域目标.在提到幼儿园艺术教育时,教师想到的往往是音乐, 美术和舞蹈,常常把幼儿文学教育忽略在外.其实文学活

动和美术,音乐等艺术活动一样.能够提高幼儿审美的感

知力,审美理解力及创造力.对于听障幼儿来说,文学教

育不仅仅只是教单词,教句子.更重要的是理解文学作

品,把自己的情感经验融入其中.儿童常接触的文学作品有儿歌,儿童剧,故事等,在为幼儿选择作品时.要考虑到幼儿的语言水平和心理发

展水平.(二)文学艺术教育在康复教育中的应用

如同文学作家鲁兵所说:”对尚未识字的幼儿,文学

作品不是他们自己读的,而是父母教师念给他们听的„„

儿歌,故事,童话,都是只能通过大人的朗读.尚未识

字的幼儿才能得到真正的欣赏,不只是了解其内容,而且

欣赏语言艺术.”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我们要多给kkJL 组

织一些文学欣赏活动,如讲故事,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有

感情地朗读都有利于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加深对故

事的印象.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儿童文学名着,如《丑小

鸭》,《白雪公主》等,也可以用观看表演的形式来进行文

学欣赏教育,比如带幼儿去看一些童话剧或者木偶剧.让幼儿学习语言也可以用多样的形式.比如让幼儿

把语言从模仿,复述变成表演.如故事《是谁帮tJ,~g 树松

了土》,故事里有小桃树,大象,小白兔等角色,故事中小

桃树说:”大象,是你帮我松了土吗?”“小白兔,是你帮我松了土吗?”在复述故事时有一个小朋友总是不会说:”是

你帮我松了土吗?”几遍下来他已经不耐烦了.于是老师

改用表演的方式来进行.让这名小朋友扮演小桃树,小朋

友很兴奋,也很认真.虽然一开始说得还是不好,但是小

朋友刚才不耐烦的情绪已经没有了,玩得很开心.一个故

事表演下来.”是你帮我松了土吗?”这句话他说了好几

遍,一遍比一遍说得好.通过在表演时的反复表达起到了

强化的作用.听障儿童的艺术教育是康复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

分,通过进行艺术教育,幼儿能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但是要注意的是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的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

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

上一篇:外婆的手初一周记下一篇:驻足欣赏又何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