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参观考察报告(报告)

2024-04-21

(行业报告)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参观考察报告(报告)(通用8篇)

篇1:(行业报告)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参观考察报告(报告)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参观考察报告

近年来,随着高中扩招,许多学校办学规模日渐扩大,年段管理日益加强,教研组工作却日趋弱化。为此,早有人发出预警:年段管理不能包揽学科教研,更难“独挡一面”地适应增设选修课,倡导研究性学习的高中课改,教研组和年段是管理的两条腿,重年段而轻教研组是不对的。然而,教研组究竟该如何在与年段“共舞”之中“与时俱进”,却罕见成功的经验面世。

2006年3月,笔者欣闻,被誉为“中国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的典范,大陆校本课程的发源地”的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面向约28万人口的区域招生,高考成绩卓著,是江苏省首批、无锡地区首所国家级示范高中,教育部考试中心课题组十所中学成员校之一,教研组建设经验宝贵,特于当月的 23日,随中国教育服务中心组织的教研组建设现场与学校观摩专题考察团,走进了这所江苏名校。在近一天的时间里,我们参观校园,听教务主任介绍,听副校长报告,听导引参观的老师讲解,观摩课堂教学,与各教研组长交流,在学校食堂用餐等,收获颇丰,报告如下。

农村老牌名校集团发展

笔者几天来,先后参观了江苏名校洋思中学、栟茶中学和启东中学,乘汽车过江来到苏南,沿路领略了江南的富庶,但是,令笔者兴奋不已的,还是身临其境于“省锡中”的堰桥新校区。

徜徉在这几乎一眼望不到边的,有湖泊有流水有小桥,有花有树有庭院,有长椅有塑胶体育场有小广场,还有二三十幢暖色教学生活楼宇的“花园”中,看彩色的硬化地面和红花绿草融为一体,整个校园好像刚刚用清水洗过一般,笔者深感惬意、舒畅。上午,在阅览室观摩了一节短篇小说阅读课,图书馆内的设计装潢给我的感觉简直就是现代化的金碧辉煌!下午休息时,笔者饶有兴趣地参观了高中教学区,登上一层层楼,穿过一条条廊,透过敞开的门窗,看学生上课,听老师们讲课,考察教室、实验室的设施直至颇具人性化特色的桌椅,再登上高楼“俯瞰”校园景色,真是感觉有说不尽的敞亮。然后又一次回到校门口之内的“广场”中,拜谒了矗立着的六尊名人塑像。只见在每尊塑像底座上,都镌刻着耐人寻味的文字:居里夫人——挺立在智慧大地上的美丽女性;马克思——17岁时选择为人类的福利而劳动,从此成为青年人永远的精神导师;爱因斯坦——改写了人类历史的科学巨星,中学时代的“笨小孩”;张衡——他的伟大,不仅在于把人类的目光引向苍穹,更在于能用双手制作自己的思考;孔子——至圣的思想照亮万古长夜;徐霞客——自然之子,云霞之客,弃绝流俗,行走于五岳江河,创造了别样生存文化。在体育馆的校史展厅里,笔者录下了该校九十多年前确立的“十大育人目标”:锻炼健康强壮之体魄,陶冶言行一致之美德,涵养至公廉洁之节操,激发舍生为国之精神,鼓励服从团体之主张,训练温和谦恭之礼貌,养成灵敏精密之头脑,练习增加生产之技能,培养节俭耐苦之习惯,增进活泼愉快之态度。

教务主任向参观者介绍说,锡山高中1907年建校,文革前是省25所重点之一,在同类学校中第二批录取新生,生源相对落后,经十年努力,超过同类乃至一类。现有三个校区,这个惠山校区415亩,有初、高中两部,投资3.5亿元,办学条件国内领先;老校区有36个初中班、高中8个班;东校是民办初中有20个班,500亩。全校5000师

生,集团规模办学。另据笔者请教导引与会者参观的老师得知,所属民办学校的领导均为校本部派遣副校长等担任。

唐副校长介绍说,过年就是锡中的百年校庆,系统总结百年历史,从读书应举到促进人的发展,就是个鲜明的特点。那时重视体育,有女子健美操、叠罗汉表演、桌球等,还都有详细的记载,保存资料的意识很强,管理规范令我们汗颜。据说,朱镕基回母校,找到了当年演戏时的资料。在湖南长沙一中,毛泽东数学不及格的卷子,“此文有帝王之气” 的作文批语都保存着。那时的教师待遇高,18倍于警察。我们要思考,今天的教育究竟在做什么?有绿色GDP,学校的约束目标是什么?我校70%的新生近视,每学期50度地下降,提醒我们要警惕出现“东亚弱视”。所以,我们坚持开足开齐课程,开设校本课程。我们在校园里请进六位名人雕塑,通过作文考试,请大家写段话,与名人对话,最后想出六句话,雄心壮志可敬可畏,男孩子应向翩翩君子方向发展,女孩子应有女性秀外而惠中的美丽观。

寻找教研组长重振教研

唐副校长就学校教研组建设作了专题报告。他说,随着学校规模扩大,每个年段18个班,一个级主任管理的就相当于过去的一个学校。规模大了,管理模式却没变,突出的现象就是教研组找不着了。在工会系统可见,谁家结婚了,看望生病教师,说拉弹唱,打球照相,结婚送葬,或者充当小组长的材料,是传令兵,应发挥的功能却没有发挥出来。例如,一次开学排课表,发现有三个女教师请假生孩子,无人上课,回来又一起回来了,学校又不能去问,麻烦。再如,一次“测评教师”后,找一位女教师谈话,结果是,她一见面就是哭,异常伤心,哭得我是一头雾水,十分尴尬。后来听组里人说,她几次怀孕流产,受此影响,此次测评结果才不好的。我想,校长要管的事那么多,不至于能了解到这地步,组长也是女性,却无反映!于是,开始思考,组长应该干什么?我们先是提出了教研组长“三力”工程建设:一是凝聚力,组长应是全组老师情感生活的贴心人;二是影响力,组长应是本学科学术权威;三是感召力,组长应是学科建设的领袖,具有组织协调领导的人格魅力。后来发现还缺少,又提出五句话:以教研组三年规划的制定实施为载体,以课堂教学和课程开发为重点,以案例研究为基本研究形式,以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以此五点系统落实校本教研制度。具体如下。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点和考核对象,因此,将组作为考核单位,三年考核后以组为单位发奖金,红旗组每人奖200元,发放组里统一使用。语文组一年可领回6000多元。有此钱与无此钱是不一样的。教研组三分之二的人在省刊发文章,达到了评为完成组,达不到奖金就没有了。我们老师每人年终收入五万,个人可能不在乎这些钱,但是由组长统一掌握,涉及全组利益,个人压力就大了,捆绑式奖励很好,很起作用。二是组里要有三年发展纲要。㈠现状分析,有四条:⒈结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要向学校提出人员配备、使用的建议;英语组就提出男性少,数学提出缺少40-45岁的教师,语文组提出要古汉语方向的研究生,这些工作只能由组长承担并做好。⒉分析本组优势和特色。⒊弱项弱势。⒋发展的背景环境,与周边省市兄弟学校相比处于什么位置,坐标定位。㈡提出建设目标,⒈组风建设目标,全组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理念、人际文化。老教师要做给新教师看,课堂开放,评课要直言不讳,崇尚科学务实,以高效为荣,相互关心;表述要明了,要集体讨论产生,学校要有考察。⒉教学质量目标。⒊学科建设。⒋资料建设。⒌个人专业发展目标——个人现状、哪年晋升上一级职

称、论文、教育科研课题等。㈢措施是什么?请谁?搞什么?为什么搞?㈣年度目标。最后,希望学校给什么支持?以上就是发展规划的大致的内容。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研讨产生,举办全校汇报会,评议、修改,再上专家审定会,再改。

教研组的规划搞完了,要抓实施,千万不要搞成一堆废纸,要求实效。比如,案例积累,一个组搞出一个即可。案例有两种呈现形式:一是文本形式,利用校刊,发表公布;二是录像,上课、评课都要录像上网,效果很好,老师们很认真,案例不是给人看的,看录像是真实可信很有作用的。

从制度层面上给组长以保证,新教师录用由组长带人审用,很认真。课务安排,组长要有建议,调出老师要征求组长意见,组长有职有权。对教研组的评价要对照三年规划内容,不怕标少,就怕做不到,最后看实施,达到红旗有奖,单项红旗奖占60%,各项200元/150元/100元/50元不等,层次不一样。

数学教研组规划摘抄

参观考察的下午,分两组座谈,笔者参加了语数外组。组长介绍说,每3周召开一次全体会,每周备课组活动一次。备课是一人主备、主讲,上课要统一教案。一位骨干老师要带4—5个青年教师,如果青年教师不能随年级循环,就要重新拜师。青年教师要参加校内考试,使用学生卷。在座谈会上,笔者浏览了数学组长所持“教研组规划”,感觉规范翔实,恰与唐校长的报告虚实相辅,相映成趣,特选择介绍相关内容如下。这份数学组三年发展规划的“基本情况分析”使用图表与文字表述,内容比较详细。在“发展目标”中,其“教学资料建设”中,列了建设课件库、试题库、教学案例库和教师论文库四个目标。其“教学质量目标”中提出五条,其中课堂教学学生满意率要求,高一平均在90%以上,个体不得低于80%;高二平均在90%以上,个体不得低于85%;高三平均95%以上,个体不得低于90%。其“教科研目标”中提出四条,其中提到“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教学案例研究为主要形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师每学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一份教学案例”。

其“基本举措和年度目标”分五部分来谈。

一是“加强组风建设,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安排具体细致,其中对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职责等作了具体的要求。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中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部分有如下内容: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内要组织骨干教师深入课堂,对三年内到任的青年教师全部听课调研,进行诊断、指导。肯定成绩,但要直言不讳指出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记录卡,完整记录教学工作的质与量,如所任课务、考试成绩、公开课、听课节数、完成的习题数、解题能力测试成绩等;每年三月份进行解题能力测试,一律按照高考要求进行,成绩进入成长记录卡;青年教师要三年达标,五年完成高中循环,6—8年成为教学骨干。

三是“建立充足适用的教学资料库”,将教学课件库和考试资料库的建设纳入对备课组长的考核中,将教学案例库和教师论文库的建设列为教研组长考核目标。

四是“以课堂教学为研究重点进行校本教研,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六条措施,其中对高一提出要坚持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多反复、勤反馈;平行班分数控制在5分之内;高二要根据不同科目组班级的差异,选择适合不同类别同学的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教学,着眼当前,兼顾高考,平行班分数控制在8分之内;高三要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五是“以教学案例研究为主要形式开展教科研工作”。认为,发现和确定问题是前提,设计方案是基础,教学实践是关键,教学反思是保障。并研制了六条措施,其中提出,每学年从实际出发确定一至两个课题为本组研究内容;由教研组长指导,由各个备课组长执笔完成实施方案,包括目的、方法、过程、目标等,备课组讨论通过;由备课组长组织实施,发现问题时,教研组长协助解决;教研组长每学期要参加备课组活动并检查一次工作;教研组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案例分析活动,有完整的教学过程和研讨的录像、活动纪实,教师每年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一个教学案例;教研组长要积极引导组员参与或承担省市立项课题,每年要对青年教师进行“怎样写教学案例”、“怎样写教学设计”等专题讲座。

最后是“支持系统分析”,提出需要学校提供支持的内容。

学习考察之后,赶写此份学习报告之际,笔者感慨良多。这所立志要办成省五星级学校的“硬件”之硬,令笔者为这里的孩子们深感庆幸,为江苏省给全国树立了这样高标准的学校建设标杆而高兴;其教研组建设从实际需要出发,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做法新颖独特,可资效法借鉴;从锡中归来后,兴致所至,浏览了反映该校情况的几家网站,发觉该校经验还“别有洞天”!而此行却未能对其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有更深的实地了解、考察,实属此行之一大遗憾。

附:关于锡山高级中学

锡山高级中学创建于1907年,它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深厚文化积淀,是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无锡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它不仅拥有现代化的实验楼、图书馆、健身房、体育馆、游泳池、艺术馆、实验剧场、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等,而且该校还按照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要求统一规划设计建造,使整个校园无论从哪个点都可以看到它的优美环境和体会到浓厚的学习气氛。锡山高级中学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学生得以在此全面发展,其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深受社会各界的赞誉,它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组织实施在全国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誉为“大陆校本课程的发源地”。此外,该校研究性学习的开发和实验也同样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重大的课程实践经验已经被列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之中并被相继推广。目前,锡山高级中学正致力于自身的第三次跨越式发展,即力争成为江苏省首批五星级高中,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能够与国际接轨的一流学校。

篇2:(行业报告)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参观考察报告(报告)

12届高三毕业生

省锡中历史悠久,1907年初由匡仲某先生在家乡无锡杨墅园(今无锡洛社镇杨市)创立,原名狂村中学,后成为无锡县中,今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前身。匡先生为无锡市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学校遵循诚敏校训,教书育人,如今桃李满天下。在匡园里我们能收获什么?

唐校长的谆谆教诲。每学期开学,校长会召集师生在国旗下诵读校训释义,让每个人都能深切体会到古人对我们所抱的殷切希望。救国于一发千钧之危,就是让我们勿忘国耻,努力读书,担负起振兴民族的重任。在平常的时候,校长也偶尔会召集学生开会。他从不用手稿,他把想说的,前前后后贯穿起来,有条不紊。而所讲内容全部是学生最关心的,肝肾最深的。譬如对当代教育问题,他总是理智得看待,而不是追求分数带来的利益。他会感叹应试教育带给我们的痛苦与无奈,让学生感受颇深。在他的会上不会有学生窃窃私语,整个会场气氛严肃,每个人听得都很认真。来到这样一所学校,会为遇到这样一位校长而庆幸与自豪。

源源不断的知识。高中接受的新的知识会有很多。而光是书本上的那部分知识不足以让我拿出来谈论。我想说的是那些来自课外的知识。省锡中有艺术课,有自主发展的课程,有社团活动等等,这些在大学比较常见的科目被学校引进让高中学子提前体验。在压力巨大的环境下既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又可以扩充相应的课外知识。这使得锡中学子比苏北的孩子有了更大的提高。

优雅的学习环境。省锡中的新校区是无锡市里面环境最漂亮的高中之一。绿茵湖畔学生老师三三两两踱步悠谈,偌大的校园里绿树青葱,鸟语花香,这些都能让紧张学习之中的学子感到些许放松。最值得骄傲的是省锡中的宿舍、食堂环境。相比在大学里,宿舍只有两只摇头扇,浴室也是公共的,食堂的饭菜更是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所以作为身处在这样一所学校的学子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

和谐的师生关系。省锡中的老师大多很年轻,与学生交流往往能体会到学生的某些想法。与之前相比,学生对老师都是敬而远之。在锡中,只要你愿意与老师分享你的想法或者经历,老师都非常乐意给你提供建议,这是初中、小学的老师做不到的。并且在寄宿制学校,老师更是唯一能照顾自己的人,只要遇到问题,老师总会第一时间赶到。一些细节回想起来的确很感动。

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好好珍惜每一天,用汗水收获成功,用成功回报母校。

-------------(学长是理科生,并且已经三个月没提笔,文学素养差了点。别见笑。还有里面有些东西也是学长交代学弟学妹的,好好看一下,新学期愉快。这个东西我大清早赶出来的。

篇3:(行业报告)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参观考察报告(报告)

关键词:参观,考察,体会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扩大视野, 提高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水平, 笔者利用今年暑假时间, 在7月30日——8月5日, 赴华东地区 (江苏、安徽、浙江、上海) 的红色教育基地以及改革开放前沿——华西村等地参观考察。

一、参观考察概况:

本次参观考察的地方一共五个, 分别是江苏的南京、华西村, 安徽的宏村、浙江的乌镇、上海的中共一大旧址。

首先来到南京,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登上了中山陵, 中山陵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建筑群依山而建, 形似自由钟, 含 :“唤起民众, 以建民国”之意。在陵前, 大家缅怀了孙中山先生当年为唤醒民众的功绩和“天下为公”的博爱情怀, 回味“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的话语, 深切地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心系神州, 胸怀改良祖国、拯救同胞的伟大抱负。随后, 参观了总统府, 感受了近代中国的百年沧桑, 更感叹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 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之后, 来到了梅园新村纪念馆, 梅园新村纪念馆是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位于南京市城东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街道两侧, 由周恩来铜像、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 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它是一座颇具地方特色的二层现代建筑, 庭院中正的周恩来总理全身铜像, 沉着、坚定、机智、从容, 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的革命家风度, 陈列馆一楼展厅中间有一块大型汉白玉浮雕, 上面刻着代表团成员和工作人员群像, 画面呈“S”形 , 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曲折漫长的道路和我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当年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于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期间, 在这里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里面史料陈列馆中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和资料, 生动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和革命风范, 突出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业绩。在参观中, 真切地感受到了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继续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这里曾被厚重的乌云笼罩长达六个星期之久, 1937年12月13日, 侵华日军在我国的文化古城六朝古都的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罹难者多达30万人。未进馆就看见一座衣衫褴褛怀抱婴儿的妇女雕像, 小孩已遇难, 妇女抬眼望天, 眼里透出绝望无助无奈悲怆的眼神, 好似向苍天申诉她悲惨的命运 ;另一座是年迈的奶奶催促孙子赶快逃离这恶魔的深渊, 可是这祖孙二人又都被日军的刺刀残忍杀害。在这之前, 我原本自己不会悲伤, 可内心却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一种悲凉的感觉。听介绍说, 大屠杀纪念馆是建立在万人坑上面的, 我赶紧放轻脚步, 害怕惊扰到地下的亡灵。随着参观的各种图画、史料、雕像的深入, 看到了当年南京“江边流水尽为赤, 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塘满尸体”, 曾经繁华的六朝古都, 转眼间却变成了人间地狱。来到了碑墙前, 墙上密密麻麻刻有遇难者的名字, 我抚摸着他们, 心中默默地为那死去的30万同胞哀悼。在整个参观过程中, 游人们都神色凝重, 深受震撼, 参观完纪念馆, 感叹道“历史可以宽恕, 但不可忘却”, 今后一定将所见所感传达给学生,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后来的几天里, 依次参观了西递宏村、水乡乌镇、华西村、中共一大会址等地。在宏村, 感受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那古老的徽式建筑, 绝美的皖南风情, 让所有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置身于一副水墨山水画中。在乌镇, 感受到了江南水乡古镇的独特魅力与情怀。那小桥流水、古街老巷、乌篷船、木窗格、错落有致的白墙, 更是将我带入了历史的幽静里。在参观这些文化遗产与文化名城, 引起了我深深地反思, 在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的今天, 如何将参观学习所得融入教学当中,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其人文素养呢?

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的江苏省华西村是本人考察参观的重要站点, 也是本人最重视、最向往、考察时间最长、收获最多的地方。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 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 2009年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 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范, 华西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努力发扬走共同富裕之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 全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华西特色, 华西村有三大部分, 分别是“山北粮仓、山南钱庄、中间天堂”, 无论是哪一部分, 都基本实现了农村城镇化, 农业工业科技化, 村镇文明化, 农民知识化。参观了农民公园“华西之路”, 山北高科技智能化农业大棚、现代化工厂, 上金塔十五楼鸟瞰了华西中心村的全貌。在考察过程中, 真切感受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也深刻领悟了“艰苦奋斗, 团结奋斗, 服从分配, 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在参观完华西村后, 还专门聆听了华西村副书记介绍华西村的报告, 观看了吴仁宝老书记的影像资料。吴仁宝老书记坚持“不拿全村最高工资, 不拿全村最高奖金, 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 他带领着华西人走出了一条勤劳致富的路子, 他带领着华西人创造了华西人的精神品格, 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华西模式, 成就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奇迹, 突显了改革开放对中国农村产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作为一名教师“参观者”, 深感华西村是一所最好的学习参观地, 正如人们所说, “要看社会主义到华西!要看“三个代表”到华西!要看共同富裕到华西!要看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思政教育, 还到华西!到了华西村, 你要看什么就有什么!”来到这里参观考察学习, 真切感受到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 感受了我国改革开放重要前沿阵地的新变化、新成就。

在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时, 我被她严肃而静穆所吸引。这是一栋普通的石库门房子, 建于1920年秋天, 当时是出席中国一大会议上海代表李汉俊及其胞兄李书诚的寓所。1921年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毛泽东等13人出席会议, 代表了全国53名党员,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52年重新修复。1984年, 邓小平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以前对一大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历史教科书的印象里, 这次终于可以形象具体地了解、感受中共诞生初期的历史了。进入馆内, 鲜红的党旗像一片火焰般布满了我的双眼, 让我发自内心的崇敬和激动, 同时在心中感悟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带着神圣与庄严, 我在党旗面前重新宣誓并合影。二楼的展厅摆放着共产党成立时的诸多文物与史料。我放慢脚步, 静静的参观, 眼眸里饱含着追思和敬仰, 静静地聆听历史的述说, 用心去体会, 去体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 从泛黄的报纸到保存完好的旧照, 从弥足珍贵的稿件笔迹到到先辈们穿过的旧外套无不让我感慨万千, 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变得凝重和肃穆, 心随着参观的脚步越加凝重中平添了一份责任, 那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伟大历史的时刻, 仿佛又让我回到了1921年。

整个一大会址纪念馆里, 展示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不同的阶级都没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 是历史和中国革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 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通过参观, 感受着我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不断成熟的历史经历。而今, 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民生活显著变化, 我更加坚定了搞好思政教学的信心。试想一下 :在那个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里, 有这么十三位青年, 在上海法租界里这个不起眼的老式石库门住宅的简陋客厅里开启了秘密的会议。面面对强大的中国统治者和帝国主义列强, 居然宣布他们要合起伙来结党, 要改天换地, 要获取中国万里江山……, 在这次会议上, 这批伟人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章程, 制定了救国救民的方针, 正是由这十几个人发起的中国共产党, 克服了千难万险, 写下了人间神话,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这是多么不容易而又多么伟大的奇迹啊!

二、参观考察体会

篇4:(行业报告)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参观考察报告(报告)

培训考察团在澳期间,了解了澳大利亚的政治体制、教育制度、尤其是成人的继续教育事业,走访了西澳大利亚劳动教育就业部、南澳大利亚劳动教育就业署;与科文大学、科廷大学、西澳警官大学、南澳富林德斯大学、南澳高等职业技术培训学院、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证券协会、澳大利亚雅思培训中心等部门进行了广泛的座谈;参观考察了西澳和南澳的议会、最高法院、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和悉尼奥运村等。澳大利政府的三级运行体制;澳大利亚终身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不间断性、标准化的特点;以及澳大利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都给培训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学习,大家对澳大利亚的终身教育体系有了新的认识,也给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带来很多有价值的启示。澳大利亚法律法规对全民终身教育的保护,使教育培训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已经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也为澳大利亚政府的全民人力资源开发的国策夯实了基础,加之澳大利亚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使得它的终身教育体系显示了巨大的活力和勃勃生机,这势必为澳大利亚的长远发展带来持续的动力。

通过培训考察,全团同志有很大的收获,概括如下:

一、澳大利亚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框架的几个特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澳大利亚政体运行分三级体制,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府对全民教育坚决保护和积极支持。在澳大利亚全国的公务员队伍中,有四分之一的人在从事教育培训工作。全国的36所大学,政府出资办34所,2所为私立大学。三级政府在教育培训上既分工又合作,联邦政府指定国家培训机构,对所有行业的培训教育制定标准、教育大纲和职业技术资格认证体系;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培训教育机构则按国家标准和认证体系结合当地情况进行实施和操作;国立大学、州立大学和私立大学,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有着畅通的接口和良好的合作关系,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共享和利用。在教育的整体构架上,逐渐形成了开放的、弹性的、灵活的、不间断的、标准化的和富有人性的培训教育体系。

(一)开放性——即面向所有澳大利亚人的教育体系,同时积极向世界出口教育资源

澳大利亚教育的开放性体现在几个方面,教育门类齐全,职业教育全面发展,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澳大利亚,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对所有的人都是开放的,义务教育结束后,人们进入社会工作,在此之后,你可以在一生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回到学校读书;所有的教育资源是对全社会开放的,你可以在几小时内,拿到澳大利亚的任何一家图书馆馆藏的书籍;国家的标准是对所有人一样的,不管你在任何地方学习,不管你的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在国家制定的标准面前,人人平等;国民教育、私立教育、政府培训、企业培训是互相开放、互相承认的,你不管在哪里拿到的证书,到其他地方都有效。澳大利亚的教育产业,已经形成了出口市场,中国是它最大的输出国之一。

(二)灵活性——即弹性的、可变化的、多选择的、课程科目设置不断随社会的发展改变的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教育体系的灵活性是澳大利亚教育区别于其他国家教育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可以互相灵活转换,可以阶段性地选择和切人,可以在本专业继续深造,也可以转换专业去学习新的技能;教育的提供者有政府、注册教育机构和私人,你可以自由地去选择;不受年龄、职业、职务的限制,所有的公民可以随时随地参加终身教育;教育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在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完全脱产培训,也可以阶段性脱产学习,可以在岗位上培训,也可以参加流动培训,可以参加拿文凭的培训,也可以参加不拿文凭的培训;培训项目的开发和确定也有灵活性,培训机构与政府、行业经常共同调研培训需求,对哪怕只有一两个人的小型企业,也会把培训送上门,随时随地开发出市场需求的培训项目。

(三)不间断、可选择的人性化教育体系——即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年龄都可以自由进入学校学习,体现了澳大利亚教育的人性化特点

在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中,学生永远处于主动的选择之中,尤其是成年人,对教育的选择就更加主动。对任何人来说,教育都是终身的,是不会停止的。在一间培训商务推销师的课堂里,我们就看到了20岁的女孩和50多岁的妇女在学习同样的课程。西澳警官大学的校长,大约有50岁,他并没有渎过硕士学位,但目前正在科文大学攻读在职博士,这是学校根据他的经历和水平为他订做的专门课程。在澳大利亚,此类情况很普遍,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不间断的继续教育,充分体现了澳大利亚教育的人性化特色,用澳大利亚人自己的话说,“这是真正意义的继续教育”。

(四)标准化——即全国统一的教育标准保证了澳大利亚教育的严肃性和真正意义的标准化

澳大利亚所有的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都是宽进严出,进门是敞开的,但出门的标准对任何人都一样严格。而这个标准是由国家统一制定,每隔3年根据发展调整修正一次。澳大利亚政府对教育的规范,体现在对教育标准的制定和对教育机构的资格认证上。政府要求在教育的操作上,企业、协会、学校协调起来,共同形成合力。他们的教育实践证明了这是一条成功的道路。国家的标准是开放的,但所有人在同一个标准面前是平等的,在不同的地方上同样的课程,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企业可以放心地使用在不同地方培训出来的人。象教育培训这样规范的运行,在其他行业和部门也随处可见,澳大利亚是一个规范意识很强的国家,例如:在对培训者能力导向培训教育项目上,不仅仅是通常概念的培训,还包括了设立培训的标准、实施过程、按既定标准评估学员能力等内容,以统一规范的课程按照既定的标准培训培训者。这种能力标准是教育机构和行业部门共同制定的。 二、几点思考 在开阔视野,了解澳大利亚终身教育特点的同时,如何结合我国的继续教育实际,取他人之优势,发展自己,也是全团同志思考的问题。大家认为,学习澳大利亚在终身教育上的优势,不仅仅要学习他们先进的方式方法,更要学习现代培训教育观念,将真正意义的终身教育观点,引入国内继续教育管理及操作实践中。比起澳大利亚的终身教育的发展,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我们的主要看法是:

(一)树立新的培训教育理念,鼓励和支持国民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世界先进国家发展国力的最重要国策之一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问题上,还显得说得多,做得少。终身教育的观念在澳大利亚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自然和平常的事情;而在我国,往往是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同志,才有比较先进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但是,光靠这些同志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都深入了解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才能逐渐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加速我们人力资源开发的速度和步伐。

(二)国内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立法执法工作,急需加强

西方许多国家终身教育的成功经验,往往都是法律法规的保障,澳大利亚的情况也是如此。随着我国加入WTO,全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的法律意识会逐渐增强,这对我们加快继续教育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保障全社会公民继续教育的权利,无疑是有利契机。我们要抓紧这个机会,尽快出台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全民终身受教育的权利。

(三)加强各有关部门、行业、社会团体、学校、企业在培训教育上的协调与合作,充分利用和共享我们有限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培训教育需求

澳大利亚在教育培训方面的全方位协作,给我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为了保证人们的学习需要,澳大利亚政府、学校、行业协会、培训机构会携手分工,只要能帮助人们学习,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服务。而在我国,目前还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部门权利垄断和利益竞争。这种情形非但不能加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工作,反而给人们的学习带来重重的麻烦和阻碍。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这个问题,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工作中,研究如何把全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何在继续教育的工作中,加强部门、行业、学校、施教机构的协调与合作,共同促进祖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发展。

(四)建立各行业、各类岗位的培训教育国家标准并严格执行

篇5:(行业报告)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参观考察报告(报告)

溪潭中学 缪立民

随着1994年《洋思之路》在《中国教育报》和《江苏教育报》的发表,江苏省泰兴市天星镇洋思中学一下子沸腾了,洋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教育理念,闻各遐迩。这次我们教育局组织中学校长到洋思参观考察学习,走进新迁城区的洋思中学,听校领导的报告,随堂听课,体味校园文化氛围,收获不少,感受颇深,今天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老师们汇报。

一、洋思的过去与今天

1、原始情况:三个“三流”

洋思中学创办于1980年,是当时六村合办的一所联办初中,校园总面积7亩,总投资2.4万元,修建二排平房,招收5个班20多名学生,共有14位教师,其中2名是公办教师,4名民办教师,8名代课教师,所招学生都是洋思村周围的几个村的村小学生,学校没有围墙,没有操场,学校设备一无所有,一句话,当时的洋思中学是一所地地道道的三个“三流”的落后,薄弱,偏僻的乡村初中,设备三流,师资三流,生源三流。

“春天的野草,夏日的流萤,深秋的竹,严冬的风”正是当年洋思中学的四季风景的写照。

2、今天的洋思:“六多”学校

洋思人在蔡林森校长的领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创立新的教学模式,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新理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洋思中学全体师生20多年来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追求,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所村联办如今发展成为60多个班级,3400多名学生,300多名教师,校园占地207亩的“中国名校”,由原来的三个“三流”学校转变为“六多”学校,一多:外地学生多,每年在洋思就读的学生约3400人,其中外地学生占85%,他们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二多:即洋思中学考察参加学习的人多,每天约有500来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或同行,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到洋思中学参加考察学习人数多达70万人次。三多:洋思中学干部、教师外出讲学,上课的次数多,现在全国除海南、台湾省外其他地方都去过,至今已有500多处。四多:宣传报道介绍研究洋思的文章多,只要打开手上的教育杂志或点击教育网站,就会发现介绍洋思中学的文章很多。五多:学习借鉴洋思经验的学校多,受益的学校也多。由于洋思经验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且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很多学校都开始有针对性地学习洋思经验,这些学校有大城市的、有小城市的、也有山区的、贫穷地区的,有公办也有民办学校,有初中学校,也有小学、高中乃至大学,像杨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有教育部门的,有非教育部门的,很多学校学习洋思经验后,受益很多,由薄弱校发展为先进校,像内蒙古乌拉特旗五中,本是一所三流学校,从1998年开始该校每年派两批人员来学习,通过消化吸收洋细经验,学校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内蒙学习的先进学校,被誉为“塞外洋思”,河北省衡水中学、江苏省启东中学等与洋思联谊的学校,现都是全国知名学校,大连市第26中学是当时该市最差的一所学校,后来通过学习洋思经验,各项指标都达到一流水平。六多:学校获荣誉多,“中国名校”是最高荣誉。蔡林森校长两次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2004年应温家宝总理邀请,蔡校长参加国庆55周年天安门观礼活动,蔡校长先后获“全国劳模”、“中国十大名星校长”等。

那么洋思人是如何用聪明智慧和辛苦汗水创造出这令人难以置信的乡村教育奇迹?

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洋思中学的教育理念

洋思中学从校长到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信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有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他们从相信学生“人人都能学好”的信念出发,从不拒收学生,从不选择挑剔学生,从不嫌弃一个差生。校长蔡林森常说这样的话:“教师一届学生没教好,还会有下一届,而家长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把孩子交给你,就期望你100%地成功,我们必须100%地教好。”他们认为“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根据农民种田论:如果庄稼种不好,农民从来不怪庄稼,总是责怪自己,没有及时施肥、浇水,没有进行科学管理。

从此,学校坚持每年层层建立责任制,把“包”先生请进学校,请进课堂,千方百计地确保教好每一位学习,坚持不分快慢班,把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分散到各个班,便于老师辅导,便于班级竞争,坚持排座位时,把基础差的学生与优生同桌,便于“兵”教“兵”;便于“一帮一,一对一”坚持从起始年级抓起,起始学科抓起,从最后一名后进生抓起,不忽视每一个后进生的闪光点,也不放过每一个后进生的弱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学生辍学。教师上课的起点是后进生,重点也是后进生,课堂上回答问题、板演、做实验都由后进生来打“头阵”,对后进生的作业优先批阅。每天早晨,文科老师引导后进生读英语单词,每天中午,理科教师引导后进生纠正作业中的错误,学校坚持实施周末后进生验收制度,查到问题及时纠正,这样真正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结果每年初一学生基本上从英语,代教成绩优秀。学生基础实了、水平齐了、学风好了、水涨船高,实学生就更多了,学校从85年到现在始终保持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达100%,优秀率为秦兴之首。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在洋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他们就千方百计地把难教育的孩子送到洋思中学,学校一下子增加了30多个班。蔡校长说,如今在洋思中学教学楼上,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八个大字闪闪发光,就像一盏明灯,给我们方向、给我们信心、给我们勇气、给我们力量,使我们不断地追求新的目标。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洋思经验的精髓

洋思中学副校长刘金玉在大会报告时提出“课堂上全过程让学生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他说:低耗高效是改革的目标,传统教学环节5个部分,显然是低效的,课堂应像进入市场一样,从实际出发教学生不会的,会的不教,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有效、高效、正确全过程地放手让学生学习,把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但是自主不自流,放手不放任,互动不浮动,全过程让学生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因此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冲破了传统的“先教后学,作业置后”的结构,灵活地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什么是“先学后教学,当堂训练”?“先学”就是引导学生依据学习内容围绕目标,独立认真地读书、操作、思考,从而对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后教”就是在教师的精心点拨之下,同学们就疑难问题。进行“兵”教“兵”,相互研讨,相互启发,通过互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当堂训练”就是课堂现场引导学生运用上课所得,解决类似或者更深一步的问题,深化认识,形成能力,一名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而制订,调整教学策略,全过程让学生学、全过程让学生读、全过程让学生思、全过程让学生去实践,核心特征就是全过程让学生像考试一样紧张。紧张是课堂高效的标志。紧张不是指精神的紧张,不是指害怕胆怯,而是指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上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能静下心来,埋下头来聚精会神地快节奏地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研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紧张”最好的方法是考试——因为考试是独立的、是有目标的,是必须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所以只有考试学生才会紧张,才会全心投入,才会真心付出。要考得好,教师除了做监考官外,还必须做好三种人,第一种人:“毛泽东”,做好指挥统帅,教师在课前要切实地把握好本课的学习目标,拟定好自学指导题,设计好解决问题的策略,设计好当堂训练题,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有效地组织,充分放手,让学生去与问题作斗争。课堂就是战场,教师只是课堂上学生与问题作斗争的组织者、指挥者、策划者,而学生就是与问题进行肉搏的战士。

第二种人:“张艺谋”,做好导演,教师在学生自学和互教之时,不作任何提示,全面放手,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去解决问题,而对于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学生达到了“愤”和“悱”的情绪时,教师才出场帮助解决,解决的方法就是“导”——导规律、导方法、导知识、导能力、导情感、导注意点、导答案。课堂就是舞台,应该全过程让学生演戏,教师不应该代替学生演戏而剥夺了学生的表演权,教师只是导演,只有学生演错时,教师才从后台走到前台,只是引导帮助、服务,绝不是满堂教,不是告知。

第三种人:“袁伟民”,就是要做好教练。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向上的精神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课堂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潮,课堂就是赛场,要激励学生去比赛,“先学”中比谁审题正确,解题迅速独特;“后教”中比谁能帮助更正,谁的分析有道理,谁能找到方法,形成规律;“当堂训练”中比谁能正确应用,做得既快又好。

总之“全过程让学生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是施教新课程最为有效的手段,它符合现代教育观点,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诸多能力,使学生获取的是真知识,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这就是“压力产生动力,动力激发活动,活力带来效率”。

三、洋思校园文化一

200多亩地的洋思中学校园规划独特而大方,那些催人奋进的艺术雕塑,整洁舒适的教室图书馆,美丽、幽静的花圃水径,古朴典雅的亭台、曲桥,引入注目书法、绘画作品,在连接前后两个校门之间的中轴线上,一条宽敝明亮的长廊,笔直地贯穿几乎所有的教学楼宇,支撑长廊的32棵立柱的玻璃上,都镌刻着一条醒目的标语,虽是无命无情感的物质,却是一种“活化”的力量。使师生感受到潜在的约束,激发着师生对道德原则、规范在情绪上形成认同,产生共鸣,提升着师生的道德作为,自然而然地激励着师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不甘落后,争创一流,使师生的行为由自由变为自为,由他律变为自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在他周围——在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他的精神面貌形成具有重大意义”。丰富的校园文化,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在拜读之际,常有感悟,特抄录于下:

教育理念: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校风:求实创新

教风:热爱尊重,科学引导 学风:自主合作、勤奋、探究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堂上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是教好每个学生的必由之路

生活也是课程,时时处处渗透德育。

严守行为规范,养成良好习惯,构建和谐校园 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 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长进? 学习改变命运,细节决定成败

实行平等教育,不让一个同学掉队。我能接受别人的特点和不同。

我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每节课同学们都像考试那样紧张的学习。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复杂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学校。

吃亏是福,这种吃亏,其实就是一种宽容的智慧,宽容别人就等于宽容自己。

带着深深的感恩倾听老师的教诲,带着无限的激情投入到学习当中。

“带着伟大的使命感来学校,带着强烈的责任感进教室”。珍爱生命,注意卫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讲究卫生,锻炼身体。

四、洋思经验的思考

因为洋思是朴素的,真实的,是大家都可以借鉴的,模仿的,是因为洋思经验中的朴实道理还能给人以启迪,给人以自信和力量,学习洋思,首先要了解洋思经验给我们展示的基本内容,其次才是他们的操作方法,同时,还要从各地各校的实际出发,这样才能把洋思的经验学到手,并能在学习洋思的过程中超越洋思。

有人说,洋思是一本书,从中我们可以读到教育的真谛,洋思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见我们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洋思是一个榜样,从中我们可以学到育人的精神;洋思是一位兄长,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真诚热心的帮助。

篇6:(行业报告)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参观考察报告(报告)

2005年5月9日至12日,我们考察了慕名已久的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这次考察学习的时间虽很短,但给我们的启发和体会却很深、很深。下面我校四位考察成员就这次学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作如下总结。

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典型,在成功的背后无一不透射出洋思人对教育规律自觉体认的睿智和东庐人对课堂教学探究态度的严谨;成功的背后无一不洋溢着两所学校校长不屈不挠,永不满足的韧劲和他们对那片热土的钟爱以及执着地探录乡村教育真谛的激情;成功的背后无一不反映出两所学校先进科学的办学理念和务实高效的教学模式;成功的前后无一不……

通过对两所学校的深入考察,我们认为一所成功的学校必须做到:

一、以先进科学的办学理念作支撑。

洋思中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办学理念,写在洋思校园中最醒目的位置,也烙在洋思人的内心深处,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努力实践“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为学思想,最终造就了洋思这座辉煌的教育大厦。

东庐中学以“讲学稿为载体教学合一”,创新了备课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益。东庐人的改革创新精神使学校在逆境中掘起,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

二、以务实高效的教学模式为载体。

在科学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高效的教学模式。洋思中学原创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他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他们注重抓好起始年级,从新生进校的第一天抓起,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教师讲课的起点是基础差的学生,提问的重点也是基础差的学生,课后辅导、夜间巡视、谈心交流最多也是这些学生,他们优化课前准备,开展三级备课,优化课内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学”、“教”、“练”的时间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他们优化课内导学策略,培养学生有效自觉的能力,优化课内的解惑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质疑和释疑,优化课内的训练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巩固和应用,优化课后的增效策略,确保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东庐中学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深化创新集体备课模式,即“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教案、师生共用”。认真设计“讲学稿”,体现参与主体、师生参与充分、切合学校实际、尊重师生独特性和差异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学稿”为载体,明晰学生学习思路,层层巩固学习效果,做到“教、学、练”三结合,提高了课堂效益。

三、以完备严谨的管理模式作保障

洋思中学以改革开路,用责任制治校,对知识的掌握实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并充分发挥管理的育人功能,使学校管理步入民主、科学、严密的轨道。

学校在公有民营的体制下,把“包”字清进学校,在学校运作过程中层层落实,实现了人人是管理者,人人又是被管理者。

洋思中学始终不愉的抓住全面、全员和全程管理这个纲,把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全部纳入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做到真抓实管,严抓细管,敢抓善管。

东庐中学在逆境中求思变,统一教职工认识,规范实施“讲学稿”。

四、以一支精诚团结,师德高尚的教师团队为保证。

一所名校必定有一个好校长,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常说“吃苦就是享福”,蔡林森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治校,他几十年如一日,他所率领的洋思团队是一支特别能吃苦、负责任、有智慧、甘于奉献的队伍。他们身上体现出的超常的意志力量、智慧力量和道德力量,是洋思中学成功的不竭动力。

东庐中学教师敬业奉献,校长在教学改革中从学校实际出发,讲实效、出实招,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是该校成功的有力保证。

五、以教学质量赢得社会的信度。

一所成功的学校必须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才是教育的生命力体现,才是教育的根本。

洋思中学在以“三流硬件、三流师资、三流学生”的基础上,一举成为当今的中国名校,成为家喻户晓的被社会、家长赞誉的学校,很重要的是学校具有很高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两所名校的考察学习,在当前我县教育内涵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结合我们学校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该学习洋思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办学思想;学习洋思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德育教学经验;学习洋思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洋思从严治校、科学管理的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

一、继续坚持构建师生互动共生式家园,打造温馨型校园、学习型校园的奋斗目标。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这一奋斗目标是符合我校校情的,我们要进一步统一认识,使每一位师生都内化为行动的指南。

二、加强教学管理。

洋思中学严格的教学管理和细致入微的学习管理给我们很多启示。

1、加强教学管理,首先要指导教师提高备课质量。我校有良好的集体备课的传统,我们应在备课形式、备课方法上不断探索、深化,以求更实效、高效的备课质量。

2、加强教学管理,要重视管好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特别要重视学习预习的指导,这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3、加强教学管理,要从起始年级抓起,从最后一名师生抓起。重视青蓝工程的进一步落实,采取师徒捆绑奖惩等管理措施,让所有新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带动指导下,备好、上好每一堂课。

4、加强教学管理,要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抓起。重视对全校各学科课堂教学的随机评估。

三、重视教育科研工作。

我们在学校发展中要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及时总结、不断提升。以教科研为支撑,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篇7: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

2006年12月16日,我随学校组织到上海等地进行对口交流活动,考察考察时间共有9天。考察了7个地区的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中心、教学研究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名师培养心里研究所、教科院等,9天的时间,虽一路风尘仆仆,一天几乎一个点,但所走的单位,感触很深。每到一个单位,都听取了领导的介绍,学习和了解了各地的培训与研究,指导与服务的经验,上海地区人踏实做教学研究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染了我,他们敢作敢为的奇思妙想震撼着我,他们敢闯新,善创新的精神令我钦佩。这次的考察,学习了不少经验,确实收获不少。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1、关于课题研究。

我们所到的单位,都谈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课题研究。如何规范课题管理,如何评价一个课题,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的教科所介绍了许多经验,这些经验我认为很值得学习与推广的。

●课题的评估,要有当地规划办的课题;

●适合学校的课题就是好课题,着重从三方面入手:学校课题有没有解决实际性问题,学校课题有没有创新性的问题,学校课题有没有解释的道理。了解学校需要什么课题,把学校科研与专家科研区别开来。

●他们提出:放弃原有课题,采用讲教育故事,用故事来研究,解释教育行为,教师感觉非常好做,按照实践后的轨迹进行研究,不要求教师做得太笼统。对于课题研究,强调要行动就要研究,研究真实情景下的问题。

听了他们的介绍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进修学校,也可以从大教育观出发,围绕课程改革的实际问题,共同攻关1——2个课题,全区性开展,这样,课题研究会有成效,也才能真正发挥进修学校为上级提供策略的作用。

2、抓住优势,搞活教师教育,促进学校发展

这次考察了7个教学研究单位。即:上海市名师心理研究所、上海华东师

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无锡市教研中心教育科研所、宜兴市教师进修学校、太仓市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南京市教科院。考察中,我们感受了这些单位的工作性质和我们极为相似,他们在培训工作的模式、内容、形式上,在教学研究的工作中,围绕教师教育,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产生大效益,带来了教师与学校的大发展。他们有许多做法上是值得我们参考学习的。

从培训的内容上,归纳起来有3大方面的培训。即:干部培训、教师培训(学历培训、专题培训、常规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社会培训等,;从培训的形式上,有多种途径。即:发挥本地土专家的专业引领;组织优质讲学团送教下校,网络教育、项目培训。在坚持师训干训的同时,学校积极筹措,努力拓展办学渠道。发挥周边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一个以全员培训为基础,以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教育模式已形成。

考察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一带,政策灵活,领导敢闯,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领导没有具体说你要做什么,也没有说你什么不能做”,这句话耐人寻味,可供我们学校领导思考。我们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人,只要学校领导一招手,相信大家都会跟着上。

3、感受新理念,提升自身素养

这次的学习考察,让我感受了江浙一带的改革新理念,大都市改革的气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无锡市教育科研所的所长谈到:“在转变教师教育行为的同时,我们教研员也在转变我们自己。现在基层教师经常用另外一种眼光看待你,与教师探讨研究,不要成为教师的负担。要创造一个对话的氛围、有讨论的问题,而不是在讲我们的道理要体现我们教科研的服务意识。”

●“培训,不要让教师没有自己的想法”。

这些观念,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强化。

●“培训的蛋糕就这么大,与其让别人赚,不如自己赚”,这一办学理念,可以引导学校在今后工作中的思考。

这次的考察同时也感受到了高校(上海华东师范教师继续教育学院)及江苏省教科院严谨求实的研究精神,开拓创新、优质高效、争创一流的办学之路和呈观出欣欣向荣、篷勃向上的喜人景象。

篇8:(行业报告)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参观考察报告(报告)

1 考察情况

考察组一行先后实地参观了江苏江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安徽省滨湖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等12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山东石佛堂蔬菜专业合作社、安徽皖岭农副产品经营专业合作社等9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江苏蒋巷村新农村、安徽大浦新农村实验区等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山东淄博众得利集团、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和河南富兰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11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与四省农委(农业厅)和无锡、合肥、淄博、开封等7市及部分(县、区)农业部门有关领导、奇瑞重工(农机)公司、黑牛食品公司等5家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就如何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深入探讨。四省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益、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贡献率、农机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在投入机制、产业体系、现代农业载体、发展方式和经营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

2 主要收获

(1)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党政高度重视,强化政策支撑。四省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委书记、省长多次亲自部署、亲临一线调研检查,并将相关工作逐一落实到农业、发改、财政、国土、金融等相关职能部门并严格考核;同时加强了政策扶持。江苏省委、省政府2009年以来,围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下发了12个文件,通过“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意见”、“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对发展现代农业进行全面部署;针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关键环节,专门下发了关于农业科技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村级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村社区股份合作改革、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农产品质量建设和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建设的10个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和措施。其余三省也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党委、政府坚强领导、部门高度配合以及扶持政策的完善,充分调动了农民、企业等各方面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形成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强大合力。

(2)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创新投入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的参与。四省高度重视对现代农业的资金投入,坚持在建设安排、政策分配、财政支出上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反哺农业、支持农村、回报农民。江苏省、山东省建立了“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民和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本级和争取国家财政安排专项资金944亿元用于发展现代农业,资金年均增幅达39%,引导带动社会各方面数千亿元投入“三农”,2011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仅在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中的投入就达35亿元。江苏省江阴市引导阳光集团、华西集团、海澜集团等一批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投入现代高效农业93.5亿元。山东省把地方财政投入、整合资金规模和吸引社会投入作为省级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因素,工商资本大举进入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使现代农业的发展如虎添翼,破解了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

(3)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擎效应,大力实施农业人才工程。四省在发展现代农业中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推广。一是强化农业科技的政策扶持力度。江苏省政府牵头成立了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协调小组,建立了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二是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特别注重与农业科研院校的深度合作。山东寿光以政策引导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46家省级以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研发推广了3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 000多个新品种,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7%。江苏省江阴市与全国29个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通过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合作,无锡锡山现代农业园区构建了无锡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以色列国际农业培训中心(南方中心)。四省对科技的充分应用提高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档次,使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江苏、山东位居全国前列。

四省能够快速站在现代农业建设的“制高点”,另一个关键是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战略投资,花大本钱、下大功夫来做。江苏、山东、河南三省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人才工程,推进高端人才境外培训、骨干人才院校培训、职业农民市县培训,倾力打造一支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4)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动农业规模化种植。四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合社和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省省政府都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通知”,从财政扶持、税费减免、用地用电、金融信贷等8个方面给予农民专合组织政策扶持。江苏省财政2010年安排资金2亿元扶持专合社建设,扶持力度之大全国少有,使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万多家,农民入社比例达到61.6%,居全国前列。安徽省2012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15亿元扶持专合社发展,同时在省政府的协调下,省农委与省农村信用联社、省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信贷支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指导意见”等4个文件,加强了对农民专合社的金融扶持,解决了专合社发展的资金难题。此外,四省都专列项目加强职业农民的培训。与此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一是建立土地流转平台和仲裁机构,规范土地合理有序流转。二是对土地流转进行奖励。河南及部分市县设立了土地流转奖励专项资金,对各类经营主体、农村股份制合作社进行奖补。三是对规模种植进行奖励。四省都对粮食规模种植制定了奖励政策。江苏省部分地区省市县财政奖励资金合计达到每公顷7500元以上。山东省通过贷款贴息和以奖代补两种方式对种粮大户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仓储和晾晒等建设以及购置农机、农资等进行补贴,将种粮大户优先纳入中低产田土改造等项目实施区域,确定省上表彰的售粮大户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待遇。四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培育,提高了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动了规模经营(四省均占耕地面积的20%以上,四川仅1%左右),生产效率和收益大幅度提高。

(5)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充分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工就业。四省都是农产品加工强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居全国前列,在培育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作法和成效可圈可点。江苏省为扶持规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近3年内连续下发了4个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强对龙头企业的财政金融服务。山东省、安徽省及多数市县都设立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专项资金,2011年安徽省各级财政扶持资金达到20亿元。四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有力地带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江苏省94%的龙头企业参与了原料基地建设或订单种植;河南省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收入占全省工业收入的25%左右。另一方面,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就业。江苏省很多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32%的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对基地农民实行了二次返利。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1年常年吸纳用工200万人,季节性用工达到500万人。农村劳动力进厂务工使土地流转更加容易,有利于推进规模经营,实现了现代农业的良性发展。

3 几点建议

四川在现代粮食产业基地和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马铃薯、茶叶和蔬菜等特色效益产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但现代农业水平总体上与考察的四个省份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高标准农田建设滞后、科技创新和应用乏力、规模化经营比重小、农机化水平低、投入机制落后和新型农业主体培育薄弱等依然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学习四省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四川实际,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四川省政府应研究出台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国家层面对发展现代农业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在用好国家政策的同时,四川省政府应根据四川现代农业发展实际,制定一批具体支持政策,如财政投入和金融服务政策、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新型农业主体培育扶持政策、规模经营扶持政策、土地流转政策、引导工商资本投入农业的政策、支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等。在全国率先制定现代农业评价体系,争取把现代农业发展纳入对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加强检查督促和验收,促进各项工作顺利有效推进。

(2)把粮食生产现代化放在突出的位置,启动实施第二轮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河南、安徽两省发展现代农业以粮食为主导产业,江苏省规定每个现代农业园区中都必须设立粮食板块。四川也应把粮食生产现代化放在突出的位置,优先配置政策和资源。根据四川各地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划分粮食生产主产区和特色效益农业集中发展区,实行分区分类指导和建设。在巩固提升第一轮88个重点县的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吨粮田五千元钱”为目标,扩大项目实施覆盖范围,进一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产出率。同时,继续以高产高效创建为抓手,大力推广粮经复合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深入落实“四新”示范和“五良”配套,有效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水平;积极推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政策扶持力度,把马铃薯、大豆、高粱等粮食作物纳入补贴范围,并将补贴标准提高到每公顷1 500元;研究出台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金融扶持政策,对种粮大户购买农资和农机具等提供贷款贴息补助和免担保服务。

(3)以抓工业的理念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园区化。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创新农业发展理念的实践平台,是集成现代农业服务的有效载体。四川应在建设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国家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聚政策、人才、科技、资金等各种要素,突出主导产业,强化科技示范,提升装备水平,创新经营方式,积极吸引各类农业企业、农业科研机构、专业大户入驻农业产业园投资创业;吸引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国内外工业企业入驻农业产业园发展现代农业;高标准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发展高地,推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力争使四川在西部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

(4)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业经营者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即通过社保体制的改革,代替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通过土地制度的改革,建立土地使用权(经营权、承包权)充分流转的交易市场。着力建立家庭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行业协会的“四位一体”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加快职业农民的培养,充实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

所谓效益农业,是指无论是党政决策,还是农业管理和指导,无论是农业生产经营,还是农业相关配套服务,一切致力于算经济账、效益账、投入产出账,以效益为中心,以效益为指挥棒,考核农业管理与经营,使投入农业的资源,通过管理和运营,达到最大的产出效益。它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笔者认为,四川要真正全面振兴农业经济,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实现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是必由之路。

1四川发展效益农业的意义及重要性

一是发展效益农业是四川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由于其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效益形成周期较长,对市场的反应慢等特点,往往不易形成效益或效益相对低下,这一现象在四川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还比较普遍。正因为农业资本有逐利本性,四川农业资本就应当提倡追逐效益,发展效益农业。

二是发展效益农业是解决四川“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业、农村、农民根本问题是效益低下的问题。如果农业效益高,农民不愁增收致富,农业也不缺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因有效益而自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效益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是发展效益农业是四川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之所在。发展效益农业不但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增强农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更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只有发展效益农业,农业资源不断优化配置和利用、收益不断积累、效益不断扩大,四川农业发展才会寻找到一条符合四川实际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出路。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行业报告)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参观考察报告(报告)】相关文章:

赴江苏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考察报告05-09

参观考察报告范文05-24

参观考察学习报告06-24

参观学校考察报告06-24

参观学习考察报告06-24

工厂参观考察报告06-29

企业参观考察报告07-12

学校参观考察报告07-22

参观旧址考察报告04-09

参观考察学习报告04-25

上一篇:进出口许可证办理流程下一篇:小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