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

2024-08-30

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共6篇)

篇1: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

云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投入标准研究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背景

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长期以来大力实施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始终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云南省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云南省在校学生人数每年都保持稳定的增长,到2009年止,云南省在校学生人数为957.97万人;全省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每年也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从2005年的153.69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72.83亿元,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当然,云南省教育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的问题:云南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水平在全国来看并不高,2009年云南省义务教育在学生校人数占全国的4.183%而财政性教育经费仅仅占全国的3.1%,再加上云南省近几年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云南省财政性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更加明显;云南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在义务教育方面,一些落后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少,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优秀教师数量少,使得学生很难得到较好的教育。我国的教育发展现状是:随着我国人口规模与结构的改变,很多地区教育支出的构成与规模并没有随着学龄人口或在校学生数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致使教育经费支出效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据有关报道,西部地区初中在校人口自1995年以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许多初中校舍严重不足;而东部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其教育资源多因学龄人口的减少而处于闲置状态。因此,如何既要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是当前政府教育规划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当今的基础教育即义务教育。但是我国的义务教育情况并不乐观,义务教育经费不足、教学条件跟不上、师资力量配置不合理、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大多数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以考试为目标、以分数论高低。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严重的不均衡,东中西部相差很大,各省内部的各市县出现发展不均衡,导致各地学生受到的教育不均。云南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中等城市的中小学生均教育支出是其他落后的小城市的生均教育支出的几倍,城市生均教育支出是农村教育支出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所以怎样使云南省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迫在眉睫。如何把握教育经费的投资力度、如何合理分配成为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研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标准以及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件对国家对社会及其重要的事情。在此前这方面的研究中,我们认为袁振国教授提出的建立教育均衡发展检测系数的方法是比较实用的。二 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云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投入标准,分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测度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标准和比例标准;

二、均衡发展视角下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标准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三、云南省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的测度(义务教育阶段);

四、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量及各省“财力缺口”的测算。

三 论文构成

全文分六章,章节如下: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标准和比例标准 第三章 云南省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的测度 第四章

均衡发展视角下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资的标准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第五章

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量及财力缺口的测算 第六章 影响云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实现均衡发展的策略建议

第二章 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标准和比例标准

一、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1 目前教育经费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

i.ii.iii.iv.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民办学校者中的办学投入; 社会捐赠经费;

事业收入(学校收取的杂费等)及其他教育经费。2 主要影响因素

(一)云南省人均GDP收入。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受云南省教育经费总收入的制约,教育经费总收入增加,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必然就会得到相应的增加。据以往的研究,教育经费总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教育经费总收入随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我们选取云南省的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影响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首要因素,此处考虑到人口方面的影响,我们将云南省的人均GDP收入作为分析指标。云南省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越来越大,在05年就已经超过了4%,到09年已经达到6%以上,如下图

20092008.520082007.520072006.520062005.520050.0440.0460.0480.050.0520.0540.0560.0580.060.062

(二)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人数。增加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会使我省更多的适龄儿童得到入学的机会,使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普及,同时也会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水平。反过来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也会要求义务教育经费相应的增加,因此云南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数对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三)物价水平。物价水平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显然对教育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学校建设所需的材料费用上涨,学生学习、生活成本的提高等等都受物价水平上涨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确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的时候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化。

二、数据来源和计量模型 1 数据来源

云南省以往各年的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数据来源于云南省各年的《教育事业统计摘要》,云南省人均GDP收入数据以及物价水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资源。2 计量模型

(一)投入总标准的计算

我们根据影响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的三个重要的因素建立一个三元线性回归模型:

Y=c(1)x1+c(2)x2+c(3)x3 其中,Y代表义务教育投入总量,x1代表当年人均GDP收入,x2代表当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x3代表当年的物价水平。利用往年的数据,通过MATLAB软件的处理我们可以得到相应的回归方程。

(二)比例标准的计算

通过计算以往云南省教育经费总支出的增长情况,推算出所要计算年份的教育经费总支出数据,可以计算出义务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支出的比例标准。

第三章

云南省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的测度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义务教育城乡间、地区间和校际间的差距,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义务教育惠及全民,其均衡发展对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作用。公共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条件,要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首先要从政府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做起。因此本研究主要将教育投入作为衡量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从教育投入角度看,主要有教育经费、师资质量、师生比、教育设备等指标。可以这样假定,如果地区教育经费充足,就可以吸引高质量的师资、改善教育设施等教学条件。因此以教育经费作为衡量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是可行的。根据本研究的目的,我们将选取云南省生均教育经费作为分析的主要指标。生均经费由经费总量与学生规模的比值而得,是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直接、有效和公平的指标。

对生均经费的标准计算我们用一个线性回归模型来模拟,并对其进行验证。如下

设生均经费y与m个自变量因素x1,,xm存在线性关系:

y01x1mxm

其中0,1,...,m为回归系数,为随机误差。模型的求解的关键是要对0,1,...,m进行估计。我们在寻求参数0,1,...,m最佳估计值时,遵循的是使实际观察值和回归方程估计值之间的残差平方和最小,即

ˆi)2(yi01x1imxmi)2 S(yiy最小。对0,1,...,m分别求偏导数,令导数为零可以得到m1个方

ˆ,ˆ,...,ˆ。则有 程,求解方程组即可求出待估参数值01mˆˆxˆx.ˆy011mm对回归方程进行假设检验

建立回归模型后还需要对应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线性关系进行检验,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可以使用复相关系数进行检验,复相关系数Rˆ)(yy1(yy)22ˆ为回归模型预测值,其中y为实测值,yy为实测平均值。使用F检验

F 12(1R)nm112Rm在一定的显著水平下,通过确定临界值F(m,nm1),若FF,nm1),在显著水平下线性关系不密切,反之线性相(m关密切,线性回归模型有使用价值。如果线性关系不密切则考虑非线性回归模型。

分析省际间和地区间的优势和不足,我们采用了衡量区位分布的LQ指数、比较优势的RCA指数和衡量地区机构差异的K-spec指数,衡量云南省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在东、中、西部地区和31个省区市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大城市的差距。我们选取了四川﹑广东﹑陕西﹑江苏﹑北京和上海来作为和云南省的比较对象。其中LQ指数﹑RCA指数和K-spec指数的表示为:

LQ=(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云南省总教育经费)/(全国义务教育经费/全国教育经费)RCA=(云南省总教育经费/云南省总财政收入)/(全国总教育经费/全国总财政收入)K-spec=k12EikEjk 其中Ei表示i地区的义务教育生均总经费,EikEiEj表示i地区的义务教育生均第k项经费。

LQ>1反映我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要相对于全国集中,RCA>1表示云南省在义务教育投资上要相对于全国具有比较优势,K-spec=0则表示两个地区义务教育完全均衡,如果K-spec=2则成为完全不同。

第四章 均衡发展视角下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资的标准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云南省教育均衡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义务教育经费大多是由各地区县级政府来承担。因此本研究将选取云南省各主要州市的生均教育经费进行比较,来分析云南省教育发展的均衡状态。用以反映生均经费差异的主要方法为:

(y

(一)标准差

Sj1Njy)2N ym

(二)极差

Ry imaxymax

(三)极差率

Iymin

(yj1Njy)

2(四)变异系数

SNy 其中yj为一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的某项指标,ymax为最大值,ymin为最小值,y为平均值。

本研究将以主要州市、县为主要单位,先以州市为单位比较各个主要地区之间的差异,再以县为单位详细的比较全省各地区之间教育发展的情况。均衡发展视角下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标准模型

由于云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有很大的不同,各个地区可供投入教育的经费数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县,由于财政收入有限,如果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会给其政府造成比较大的负担,不利于长远的发展。因此,我们很难得出能使经费均衡发展的经费投入标准模型,因此也很难得出绝对的公平标准。此处我们借鉴袁振国教授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方法:建立教育均衡发展检测系数,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将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来研究教育均衡发展检测系数的建立。

洛伦茨曲线最初是用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一种曲线,它由积累的一定人口数占总人口中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状况来表示。这里我们用云南省各个州初中以及小学的在校生数占云南省总人数的百分比与这些地区教育经费占云南省总经费的百分比来进行研究。基尼系数是用来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这里可以用来判断教育经费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由于这里只考虑到今后教育经费的均衡分配,而此前的差异考虑较少,这样对于教育落后的地区就有失公平,因此关于教育均衡还需做更多的研究。

第五章 云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量及各地区财力缺口测算 根据上一章并结合办学条件标准和教师师资标准求出的生均经费标准,用回归模型预测下一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从而可求预算出下一年的义务教育总经费。根据近几年的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其影响因素,可预测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量和各地区的在校学生人数,从而能预算出下一年各地区所需的义务教育的投入量,再根据其财政和相关因素求出各地区的义务教育经费的投资缺额。我们将通过比较分析各地区近几年教育经费(这里主要考虑事业费投入与基建费投入)的投入情况以及各地区每年的教育经费支出情况来测算财力缺口。拿08年生均经费来说,昭通市的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有2384.36元,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达为5069.35元,我们将比较两地区08年的教育经费支出情况,同时分析两地区在学生人数,师资以及教育硬件设施之间的差异,以此判断教育经费的投入是否均衡,是否符合当地的财政情况。省财政也应关注县甚至以下的行政机构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财政缺口,使均衡教育落实到最基础的地方。

第六章 影响云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实现均衡发展的策略建议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可确定影响生均经费投入的主要因素有物价消费水平﹑人均收入水平﹑初中及小学学生人数比重和师资标准。均衡发展不是一味的让全省所有的义务教育学生的生均经费都是一样,考虑到各地区的消费水平和教师工资等因素的差异性,以及已存在的办学条件的差异,各地区的生均经费有些差异是符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实现均衡首先要认清各地区目前教育水平之间的差异,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政府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同时我们还应该建立一个可以可以检测是否均衡的相对标准,对于有失均衡的地区应及时作出调整。

篇2: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

新华网河南频道10月16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记者芦 瑞)10月15日,从省财政厅传来消息,河南省提高普通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奖学金标准,每生每月由220元统一提高到600元。

为完善硕士研究生培养激励机制,打造高素质的中原经济区建设人才储备队伍,经省政府批准,日前,省财政厅与省教育厅联合下发通知,决定从秋季学期起,将省属普通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普通奖学金标准由每生每月220元统一提高到600元。这是自去年秋季学期,我省提高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博士研究生奖学金标准后,对高层次人才采取的`又一次激励措施。

篇3: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

吉维院长:湖南作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 是非常值得庆幸的大事。建国60周年了, 湖南的经济建设发展较快, 尤其是长株潭“3+5”城市群建设, 更是突飞猛进。该区域为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接合部, 交通枢纽地位突出, 区位优势明显, 为最具活力的经济走廊, 是原材料、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主要聚集区。目前, 已建成3个国家级开发区, 2个国家产业基地, 城市群规模工业占全省的78.7%, 产业集群占全省的84%, 形成了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钢铁有色、新材料及电子信息等10大支柱产业, 培育了华菱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一批龙头企业, 其中7家全国500强企业全部集中在这一区域。

本刊:您刚才说了那么多特点, 是不是也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吉维院长:当然。既然作为改革试验区, 也就说明它存在许多问题。我分析了一下, 至少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 说得不一定正确:一是与沿海经济相比, 发展速度仍然迟缓;二是自然资源禀赋不够好;三是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四是可用能源相对不足。

本刊:请您谈谈标准化在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

吉维院长:我认为, 针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 加强标准化建设至少有3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能够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在满足日益增长需求的同时, 也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和过度开采, 导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长株潭城市群原本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更需要加大整治的力度。应当通过发布、实施一系列与水、土、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相关的技术法规和地方标准, 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行为, 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以及落后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方式, 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业废弃物, 不断推进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二是能够促进城市群实行科学管理。标准化既是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 又是实现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措施。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 实现经济一体化, 必定会在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服务等方面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这需要标准化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 减少城际之间技术、服务的差异性。三是能够加快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步伐。以前的做法主要是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来实现。现在的做法更多的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 也就是说, 由标准说了算, 对于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企业和产品, 社会无法接收, 自然形成市场淘汰机制。这种做法是市场经济调控的有效手段, 可以大大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篇4: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52.3

作者简介:陈国华(1964— ),女,汉,山东济南人,郑州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论。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资助(立项编号:2016-JSJYYB-137)

本文研究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系建设,旨在应对教师教育正在发生的深入的、整体性的变革。

一、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历史回顾

(一)清末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初建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旨在提供优越的师范学校教育,造就和培养中小学教师。清末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了中国式的西方化办学宗旨,它特别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认为师范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循礼奉法,养心养德。虽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许多都是效仿外国,尤其是日本,但第一次建立起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有其历史意义。

(二)民国时期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

民国初期,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有了进一步进展,教师专业化的特点更为明显。学科专业课程不仅有要求学生必学的必修课,而且还有少数选修课。教育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学校健康、教育法等。民国时期虽然国民政府教育部做了一些工作,但许多措施没有真正实现。

(三)建国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调整

建国后我国开始模仿苏联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由四部分组成,即政治理论课、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和教学实践。加强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但课程结构单一,缺乏灵活性,政治课、教育课程比例较高,教学实习时间较少。

(四)新时期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

改革开放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趋向现代化,倾向多样性和选择性。许多高等师范院校加大选修课,实行学分制,试行双学位制。根据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调整了教学计划,减少学科专业课程,精简教学内容,控制教学时数,增加教学实践时间,改革陈腐的传统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从百年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变化来看,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从模仿外国到独立自主,其中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教师教育课程只注重学术课程是不够的,必须努力把本土特色和课程开发结合起来。

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 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养成的重要保障

一是教师的专业精神。教师的专业精神包括教育理念、专业态度和师德。具体而言,教师应树立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树立服务意识,为社会和个人发展提供精神和知识服务,不断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追求教师价值的最高实现,促进教师自身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树立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对全体学生负责、尊重每位学生的个别性和差异性。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

二是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应熟悉所授学科课程的知识及其结构,了解学科教学方法及其适用条件,了解学科教育发展史和当前发展动向;教师还应具有整合知识,即除了系统的某一学科知识之外,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具备跨学科知识,并能够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进行整合的知识;教师还应熟悉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基本方法,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规范;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中小学课程知识,即学科知识是如何体现在中小学课程中的知识。

三是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的专業能力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对学生施加有目的的影响并顺利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教师能够根据学科课程标准选择教育内容、开发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理解所教学科的特点;能够依据教学目的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具备运用教育技术并将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的基本能力;具有教与学评价的基本技能与能力,能够评价学生,评价其他教师的教育行为;能够对自己的教育决策、行为、能力和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 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世纪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内容、结构、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撇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去设置教师教育的课程,就会失去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可能培养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落后。新课程改革关注的是积极调整培养目标,选择必要的知识结构,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和选择性;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学生学习体验的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评价中促进学生发展。同时,注重人文知识的发展和多元的教师知识结构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更广泛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更强的适应能力,而且要有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因此,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三、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中原特色与优势

很多河南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未能注意中原文化、社会、经济特征带来的教育特征,很少考虑当地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地方特色不突出,更未能结合河南地方资源的特点来开发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对地方教育意识的兴趣。课程设置也没有从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放弃自身优势,失去了应有的特色。

(二)局限于传统的培养模式

教师教育课程设计过分强调“双基”,追求课程体系的严谨性,课程结构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学术教育、轻个性发展。这种传统课程体优点是能让学生尽快进入教师的角色,但它忽视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新世纪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

(三)各类课程比例不尽科学

一是专业课程比重大。河南有的师范学院课程设置一味地模仿著名师范大学,照搬综合大学学科结构和课程体系,过分强调学科专业课程,学术倾向较强。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成为河南有的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主体,强调学科的系统性,缺乏对知识的延伸,使学生知识结构单一,选修课甚至当成了点缀。

二是教育课程功能弱。长期以来大部分河南师范学院教育课程只有心理学、教育学、教材教法,门类少,比较单一,理论性浓厚,且内容陈旧过时,不能反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未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教育课程尚未进入课堂。

三是实践课程比例小。河南许多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只有6-8周,而且是一次性集中安排,学生的教育实习机会太少。且对学生的实习虽在宏观上有一定指导,但在具体操作上实用价值不大。教育实习和教学实践的比例也太小,不能达到教师教育发展的要求。

四是通识课程缺失。河南师范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中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政治等所占比例过大,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所占比例小,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且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少,缺乏跨学科综合的课程类。

(四) 脱节于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

目前在河南师范院校中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中所学的知识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不能很好地衔接,课程设置很少关注基础教育的发展,没有形成很好的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由于对基础教育改革认识不足,导致师范院校课程改革滞后,不适应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四、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系建设的策略

(一)指导思想

1、课程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教师教育课程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确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作用,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2、课程要服务中原教育与社会

河南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要渗透为中原基础教育服务的新理念,课程安排要与当地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状况相适应,重视本地社会发展水平,为未来在具体教学中自觉联系实际打基础。

3、课程要适应未来教师素质要求

河南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适应新时期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力求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丰富教师教育课程内涵,面向未来,以保证教师教育课程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二) 培养原则

1、前瞻性原则

在课程设置上应使课程设置体现当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趋势,贴近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前沿,适应现代教育科学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使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本土性原则

河南教师教育课程更应具有本土特色,考虑河南各地区教育、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水平,不能盲目套用其他课程设置模式。漠视本地传统历史积淀。事实上,办学特色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活力,而离开地方特色,谈办学特色只能是徒劳的。

3、实践性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师教育的特点,我们在教师教育课程中,要努力按照教师教育的要求,在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育,注重教师技能培训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4、科学性原则

在选择和确立教师教育课程时,应充分考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各学科课程的相关性、互补性,使学生除了学好学科专业知识外,各方面全面发展。

5、灵活性原则

在注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的课程设置,拓宽课程的范围,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方向

1、牢固的专业思想

教师教育课程肩负着提高教师职业精神,为国家培养更加专业教师的任务。教师应树立牢固的专业理想,正确的价值观,把自己的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2、扎实的专业知识

既要掌握相关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学科教育知识、教学策略知识等,还要了解当前学科发展趋势,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此外,还要有相关学科的知识,有丰富的知识结构,有良好专业素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适应多学科的渗透性要求。

3、先进的教育理论

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必须了解现代教育理论,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知识和教育评价知识等,是从事教师职业的重要保障。同时现代教育理论能给中小学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推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4、熟练的教学技能

在掌握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上,通过教育实践,掌握对教学工作灵活运用的基本技能。如包括良好的课堂组织,有效组织和维持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慣,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等方面的技能。在当今信息时代,还要学会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包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来选择、收集、加工各类信息的基本技能。

5、全面的知识素养

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教育课程应注重专业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加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教师教育课程要努力体现当代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趋势,接近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前沿,适应现代科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基础教育的改革。

6、合理的课程设置

一是调整学科专业课程。应找出学科专业课程中核心和必要的知识,重点强调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用得着的,压缩内容,精简实用,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精选那些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

二是扩充普通教育课程。教育教师课程前两年可以以普通教育课程为主,课程可以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艺术、哲学、艺术、历史、外语、文化、社会、信息管理、计算机、科环境、生命科学、体育、休闲等,给学生提供非常丰富的选择空间,加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渗透,实现对学生科学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从第三年开始进行学科专业教育方向的课程学习。

三是重视专业教育课程。应加强专业教育课程建设,将教育学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应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使学生进入中小学教学岗位时有较高的起点,能较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且能在专业素质方面有自我反思能力。

四是增强实践课程教学。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学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见习,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支持建立一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长期稳定的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到中小学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高校和中小学应选派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大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到农村中小学,积极开展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服务农村教育。还要扩大教育实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如到中小学调查、访问,在师范学院中开展实验教学、教学竞赛、教师技能大赛,补充、拓展教师教育课程内容。

总之,河南省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系建设要合理定位,努力突出中原地方特色,强化中原传统和优势,不断增强其活力,使之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聂志成.教师教育与教师教育课程研究[M].成都: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篇5: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

(一)、工程项目办理开工安全条件审查、施工许可等相关证明

材料;

(二)、市洲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对施工阶段动态评定复

查评分汇总表(即《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中附录A)以及达标验收阶段性动态评定意见(《湖南省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办法》湘建建[2010]239号文件附件1);

(三)、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程质量监督意见;

(四)、创建湖南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申请表《湖

南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示范工程创建实施办法》湘建建

[2010]220号文件附件1);

(五)、湖南省建筑施工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申报表

(《湖南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示范工程创建实施办法》湘建建[2010]220号文件附件2);

(六)、项目创建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工作方案;

(七)、建筑施工企业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检查自评表;

篇6: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

湘建建〔2010〕228号

各市州建设局(建委、规划建设局),衡阳市、邵阳市建工局,省建筑业协会,相关建筑施工企业:

现将《湖南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认证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厅。

联系电话:0731—82212254

传真:0731—82213043

附件:《湖南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认证申请表》(见附件1);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O一O年八月三十一日

湖南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认证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科学评价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能力,促进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水平提高,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湖南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湘安办〔2010〕39号)、《关于印发湖南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湘建建〔2010〕149号)的要求,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我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认证工作。

本实施办法所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认证”(以下简称“安全认证”),是指省、市州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机构,根据《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等有关规定,对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具有施工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的安全生产条件动态检查和安全生产能力评价。安全生产条件和能力评价为合格的,即为通过安全认证。

第三条 安全认证分省级安全认证和市州级安全认证。

省级安全认证由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省建筑业协会组织实施;市州级安全认证由市州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特级、一级建筑施工企业和省管建筑施工企业(含中央驻湘企业,下同)必须通过省级安全认证。其他建筑施工企业既可申请省级安全认证,也可按属地关系申请市州级安全认证,但在申请省级安全认证前,应先通过市州级安全认证。

第四条省建筑业协会组建成立“湖南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认证中心”(以下简称“省安全认证中心”)。其主要职责是受理建筑施工企业省级安全认证申请,组织开展省级安全认证工作,对市州级安全认证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公布经“湖南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标准化领导小组”)审定的省级安全认证意见等。

省安全认证中心应当制定完善的工作办法和管理制度,有固定的办公场地和专职工作人员,建立不少于60人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认证专家库,科学组织,开展省级安全认证工作。省安全认证中心在其组织形式、专家库人员资格和工作办法经省标准化领导小组审定后行文成立。

第五条各市州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参照省安全认证中心的模式,组建成立市州安全认证中心。市州安全认证中心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认证专家库人员应不少于30人。

市州安全认证中心在其组建方案、组织形式、专家库人员资格和工作办法报经“湖南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技术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标准化技术指导委员会”)审定后,由市州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文成立。

第六条安全认证按照建筑施工企业自我考核评价、提出申请、安全认证中心受理、在建项目公示、现场核查、项目抽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能力评分、企业安全生产能力社会评价、安全认证评定、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定的程序进行。

第七条建筑施工企业按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组织开展自我考核评价。企业自我考核评价除按要求进行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能力评价外,还应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对所有在建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按项目填写《分项检查评分表》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汇总表》,评定项目的安全生产情况。对在自我考核评价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应专门提出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连同自我考核评价情况,一并形成企业自我考核评价报告。

第八条建筑施工企业提出安全认证申请,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已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建筑施工企业资质证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

(二)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自我考核评价并达到合格以上;

(三)申请安全认证前两年内至少创建一个省级或市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特级、一级建筑施工企业至少创建一个省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

(四)企业有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且省内在建工程项目均应经当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达标验收,并录入“湖南省建设工程项目监管信息平台”。

第九条建筑施工企业申请安全认证时,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湖南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认证申请表》(见附件1);

(二)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书、资质证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三)企业自我考核评价报告(含评分表和自我考核评价意见);

(四)企业获得省级或市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证明材料复印件;

(五)《企业在建工程项目汇总表》(附件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对在建工程项目的达标验收意见、企业对每个在建工程项目检查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汇总表》;

(六)企业推行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

(七)企业贯彻推行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技术手册;

(八)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全套资料目录(具体资料企业留存备查);

(九)申请省级安全认证的建筑施工企业,应提供市州安全认证中心出具的企业安全生产考核评价报告和安全认证证书复印件(特级、一级建筑施工企业和省管建筑施工企业除外)。

第十条安全认证中心接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认证申请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对申报资料的完整性和符合性进行初审。符合安全认证申请条件且申报资料完整的,予以登记受理;不符合安全认证申请条件或申报资料不完整的,不予以登记受理,并书面一次性告知原因和需要补充的资料。

第十一条安全认证中心在受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认证申请后,应通过湖南建设网和湖南建筑信息网对企业所有在建工程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日),收集掌握并复核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对该企业省内所有在建项目的施工现场达标验收意见。

第十二条安全认证中心对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公示无误后,成立3人以上的安全认证评审小组对企业安全认证申报资料进行现场核查。

现场核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

(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文明资金保障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制度等制定与落实情况;

(三)企业安全技术管理情况。包括法规标准和操作规程配置、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措施)、安全技术交底、危险源控制等情况;

(四)企业设备和设施管理情况。包括设备安全管理、设施和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安全检查测试工具等管理情况;

(五)企业市场行为情况。包括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资质与机构及人员管理等情况;

(六)企业对所有在建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包括项目管理人员配备、施工方案(措施)审批、安全检查等情况;

(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推行情况。

现场核查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查询信息平台、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实施。安全认证评审小组应将现场核查情况记录在案,作为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能力评分的依据。

第十三条安全认证中心在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认证申报资料进行现场核查的基础上,应当组织安全认证评审小组对企业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抽查。

安全认证中心在选取抽查项目时,应按照工程项目类别、建设规模、区域分布等,随机抽取,并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抽查项目数量,按照特级建筑施工企业不少于在建项目个数的10%、一级建筑施工企业不少于15%、二、三级建筑施工企业不少于20%(最多不超过15个项目、最少不低于5个项目,企业在建项目少于5个的应全部抽查)的比例抽取。

抽查在建项目时,安全认证评审小组应按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施工现场安全达标、安全文明资金保障、资质和资格管理、生产安全事故控制、设备设施和工艺选用、保险等。

第十四条安全认证评审小组根据现场核查和项目抽查情况,按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能力进行评分,分别填写《安全生产管理评分表》、《安全技术管理评分表》、《设备和设施管理评分表》、《企业市场行为评分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评分表》和《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汇总表》,并根据评分情况,确定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考核评价等级。

第十五条对安全生产考核评价等级为合格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认证中心应当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能力进行社会评价。

安全认证中心应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能力社会评价评委库。社会评价评委库人员由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招投标监管机构、造价管理机构、监理企业、施工企业、社会保险机构、新闻媒体、纪检监察等单位的专家、工作人员组成。

安全认证中心对企业安全生产能力进行社会评价时,应当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能力社会评价评委库中抽取10人召开专门会议,采取记名打分方式进行评分(每个评委评分分值为0-10分),评委评分汇总后即为企业安全生产能力社会评价得分。

第十六条安全认证评定采取百分制记分。得分按以下公式计算:

安全认证评定得分=(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汇总得分*0.8)(企业安全生产能力社会评价得分*0.2)安全认证评定得分90分及以上的,安全认证评定为优良;安全认证评定得分75分及以上的,安全认证评定为合格。

第十七条安全认证中心应将安全认证评定得分和安全认证评定结果在湖南建设网和湖南建筑信息网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安全认证中心报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发布。

经审定的安全认证评定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告。省级安全认证结果在“湖南建设网”和“湖南建

筑信息网”上公告。

第十八条建筑施工企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安全认证中心应当给与企业通报批评,责令改正:

(一)申请资料弄虚作假的;

(二)企业在建工程项目公示后发现有企业未申报项目的。

安全认证中心确定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考核评价等级不合格的,应当责令企业整改,并在三个月之后方可再次受理安全认证申请。

第十九条安全认证有效期为三年。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认证有效期内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应当于期满前3个月内向安全认证中心申请办理延期手续。经安全认证中心复核后,报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安全认证有效期延期3年。

第二十条安全认证中心应当对通过安全认证的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动态核查制度。经核查发现不具备安全认证条件的,应在报请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取消该企业安全认证。

省、市州安全认证中心每应对通过本级安全认证的部分企业进行动态核查,动态核查企业数量不低于通过本级安全认证企业总数的10%。建筑施工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纳入动态核查范围:

(一)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

(二)本受到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暂扣或吊销许可证(资质证书)等行政处罚的;

(三)本因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存在突出安全生产隐患,被记录二次以上不良行为记录的;

(四)本被列入安全管理差别化单位的;

(五)被举报在申请安全认证中弄虚作假的;

(六)企业组织机构和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

(七)安全认证中心规定的其它应纳入动态核查范围的情形。

第二十一条省标准化技术指导委员会对省安全认证中心的工作情况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认证情况实施抽查。发现省安全认证中心工作不规范,或者未按规定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安全认证、动态核查,应当报请省标准化领导小组同意后,暂停或中止省安全认证中心安全认证资格,直至整改合格为止。

省安全认证中心应当对市州安全认证中心的工作实施情况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认证情况实施抽查。发现未按规定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安全认证、动态核查,应当报请省标准化技术指导委员会同意后,暂停或中止市州安全认证中心安全认证资格,直至整改合格为止。

接到对省安全认证中心的投诉举报,或对建筑施工企业省级安全认证的投诉举报,由省标准化技术指导委员会调查处理;接到对市州安全认证中心的投诉举报,或对建筑施工企业市州安全认证的投诉举报,由省安全认证中心调查处理。

第二十二条各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应及时对辖区内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施工现场安全达标验收(每个工程项目的基础施工、主体施工、装修施工阶段的检查不少于1次),并在“湖南省建设工程项目监管信息平台”上录入相关信息。

第二十三条具有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在2012年底前通过安全认证。其中特级企业应在2011年3月底前,一级企业应在2011年底前,二、三级企业应在2012年底前通过安全认证。具有其他施工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应在2014年底前通过安全认证。

对未按期通过安全认证,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建筑施工企业,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依法暂扣或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或不予延期换证。

第二十四条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对于新设立或受到行政处罚且无在建工程项目的建筑施工企业,新颁发或返回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一年,一年内该企业未取得安全认证的,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后不予延期换证。

第二十五条外省入湘建筑施工企业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承担5个及以上工程项目的,可按照自愿原则,申请省级安全认证。

第二十六条对通过安全认证的建筑施工企业实施招投标加分、保险费率优惠奖励。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条本实施办法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上一篇:《今天可以这样当老师》心得体会下一篇:中国石化分公司经理在座谈会上致欢迎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