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祖国

2024-06-05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祖国(通用19篇)

篇1: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祖国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我们的祖国真大》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初步了解祖国地域之辽阔广大,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我们的祖国真大》含反思教案吧。

目标:

使幼儿初步了解祖国地域之辽阔广大,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准备:

本市(县)、中国地图各1张。地球仪两个。一朵小红花。每个幼儿备一张自己的照片(不超过2寸)。

过程:

1、我的家在哪里

教师出示本市(县)地图。并提问:“谁能从这张图上找到我们的幼儿园?”当幼儿找到时,请用小红花贴到幼儿园的位置上。再请幼儿继续寻找“我的家在哪儿?”小朋友分组到地图前找自己的家,找到自己家的小朋友,可把自己的照片贴到上面去。经过大家一番寻找和粘贴,一幅生动、亲切的“我的家”的地图制成了。

2、我们的祖国——中国真大

教师出示地球仪,并提问:“谁能找到中国在什么地方?”“我国周围有哪些国家?”此时,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幼儿在世界地图上和其他国家比较,最后得出“我们中国在世界上是个很大的国家”的结论。

3、中国的南方和北方

教师引导幼儿用生动的事实(我去旅游,爸爸出差……)说明我国南方和北方距离之大。

如“我和爸爸去南方(海口),坐了三天火车才到。”“我和妈妈去北方(齐齐哈尔),坐了两天火车才到。以此说明中国之大。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课后反思:

课堂上,我让幼儿观看祖国插图,了解祖国特点,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认识祖国各地不同的人的活动,感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本文扩展阅读:祖国首先是国家,其次自己对这个国家有归属感。这归属感,来自于民族文化的认同,家族祖先的传承,生存生活的祖国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更是一个法理概念。

篇2: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祖国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2、丰富词汇:美丽、温暖。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风景图片、实物投影仪等。

活动过程:

1、出示投影仪,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并用连贯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许多图片,请小朋友看一看图片,猜一猜图片里讲了什么事情?

2、通过幼儿的想象和创编,引导幼儿熟悉诗歌内容。

(1)、图片里有哪些小动物?

(2)、它们会说什么?

(3)、图片里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教师有表情的朗诵诗歌,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

4、分句学习诗歌,并丰富词汇美丽、温暖。

提醒幼儿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5、情感渗透:在分句学习诗歌时,"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引导幼儿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通过看图片展开分赴的想象,仿编诗歌。

教学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篇3:中班语言活动:快乐口袋

1.理解故事的内容, 感受并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的快乐。

2.积极参加讨论, 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3.能发现快乐、分享快乐, 培养积极面对生活的良好个性品质。

活动准备

1.制作“快乐口袋” (用白布裁剪成大口袋, 外面画一些体现快乐主题的儿童画, 内用软棉花包裹着一台可以录音和放音的随身听) 。

2.故事《快乐口袋》的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1.问一问———设置疑点, 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快乐口袋”, 提问并导入课题。

教师用语参考:老师这儿有一个神奇的口袋, 你们看, 口袋上有什么呀? (引导幼儿观察口袋上有关快乐的画面) 口袋里装了什么呢? (老师打开袋内的随身听开关, 里面播放出一些快乐的话语。如:“今天是我五周岁的生日, 我请了许多朋友吃蛋糕, 我的心里呀, 真快乐!”“我画的画被放进橱窗里展览啦, 我的心里呀, 真快乐!”“妈妈生病了, 我端杯开水给妈妈喝, 妈妈夸我懂事了, 我的心里呀, 真快乐!”)

2.听一听———欣赏故事, 体验作品。

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 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动画, 听完故事后层层递进地提问, 使幼儿对故事有初步的了解。

教师用语参考:快乐口袋有什么作用?小动物对着快乐口袋说了什么?后来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是什么让小动物们又重新快乐起来的?

3.玩一玩———把快乐告诉口袋, 巩固作品经验。

教师鼓励幼儿对着“快乐口袋”讲讲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儿, 帮助幼儿发现快乐、分享快乐。

教师用语参考:故事中小动物们有许多快乐的事儿, 你们平时遇到过快乐的事儿吗?你们能像小动物一样也把自己的快乐对着口袋说说吗?

4.谈一谈———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迁移作品经验。

教师鼓励幼儿积极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使幼儿明白快乐是靠自己发现的、能与别人分享的, 使别人得到快乐的人自己才最快乐。

活动延伸

将教具“快乐口袋”放置在活动室一角, 鼓励幼儿平时将自己的快乐事儿告诉“快乐口袋”或用绘画的形式将快乐事儿画下来, 插入袋内。教师利用自由活动的时间带领幼儿听袋内的“快乐心语” (录音) , 看快乐图画, 帮助幼儿进一步发现快乐、分享快乐、获得快乐。

附故事:快乐口袋

森林里, 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 他们每天都在一起劳动、游戏, 个个都是要好的朋友。

这天, 小猴在河边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口袋。这个口袋只能装一样东西, 那就是快乐。只要你把自己的快乐对着口袋说出来, 你的快乐就会被装进去。这口袋太神奇了!

小孔雀跑了过来, 对着口袋说:“我在舞蹈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我的心里呀, 真快乐。”

小青蛙跳了过来, 对着口袋说:“我在稻田里捉了许多许多害虫, 看到庄稼长得这么好, 我的心里呀, 真快乐。”

小鸟飞了过来, 对着口袋说:“妈妈病了, 我捉了虫子喂妈妈吃, 妈妈说我是懂事的好孩子, 我的心里呀, 真快乐。”

小象走了过来, 对着口袋说:“我昨天卷了许多木头帮山羊爷爷盖房子, 看见山羊爷爷住进了新房子, 我的心里呀, 真快乐。”

小猪也来了, 对着口袋不好意思地说:“我, 我昨天打针没哭, 妈妈说我变得勇敢了, 我心里可真快乐。”

听了小猪的话, 小伙伴们都哈哈地笑了起来。这么多快乐钻进了口袋, 口袋一下子变得鼓鼓的。

小猴挠挠头说:“你们说了这么多快乐的事情, 我也要说一说。”小猴想了想, 对着口袋大声说:“我有这么多好朋友, 心里真快乐!”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 小动物们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起。突然有一天, 森林里着了大火, 烧死了许多许多树, 小动物们的家没有了。小鸟和小猪伤心地哭了起来, 大家都很难过。小猴忽然想起一样东西, 那就是快乐口袋!

小猴飞快地取出快乐口袋, 悄悄地解开了口袋上的绳子。啊!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小伙伴们一下子想起了以前许许多多的事情, 脸上慢慢露出了笑容。小象站起来说:“大家别难过了, 以前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现在我们一起动手盖新房子, 我们还会和以前一样生活得快快乐乐。”“对, 对!”小伙伴们一齐答应, 他们马上动手盖新房子。过了几天新房子盖好了, 他们又开始种树、养花, 自己的家变得更加漂亮了。

篇4:中班幼儿语言活动案例分析

幼儿姓名:朵朵(化名) 年龄:5岁 班级:中(1)

镜头一:语言活动《大狮子和小老鼠》开始了,老师出示图片大狮子和小老鼠,并提问:“大狮子是个什么的动物,小老鼠呢?”朵朵就她的位置上表演起来。老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表演狮子抓住老鼠时的情景,朵朵伸出手,牢牢抓住,眼睛紧紧地盯着!

镜头二:老师提问:“小老鼠被大狮子抓住了,他会怎样求饶呢?”朵朵说:“狮子大王,你放了我吧,也许以后你也会遇到困难的,到时我也可以帮助你!”

镜头三:老师提问:“小老鼠会不会救大狮子呢?”请了其他幼儿回答,于是朵朵弯下身子听旁边的小朋友回答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当然也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来支持。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自由、宽松、有趣的语言情境,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朵朵的这个回答着实让在场的听课老师惊讶,她能主动融入故事的情境中,设身处地从小老鼠的角度并结合自身的社会经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她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述自己的想法,可见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相当出色的。

倾听是感知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理解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是从学前阶段开始的,因此在幼儿口语发展阶段,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幼儿终身学习语言交流奠定基础。当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时朵朵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抢着说,可见她能够集中精力去听,并参与到讲话者的思想里去。她的这种良好倾听习惯将促进她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案例二】

幼儿姓名:毛奕涵(化名) 年龄:5岁 班级:中(3)

镜头一:语言活动《小蚂蚁和蒲公英》开始了,老师的提问,毛奕涵小朋友一直在小朋友的后面附和,并没有自己主动举手来回答。

镜头二:活动还在继续,可毛奕涵一会儿把腿伸直了摸摸脚,一会儿摸摸裤管,还把手塞到嘴巴里!

幼儿的注意力在其心理的发展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试想,如果幼儿在游戏、教学活动中,他要感知事物、回忆往事、思考问题,而注意力却不能指向、集中在所要感知、回忆、思考的对象上,他肯定就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回忆不起来,什么问题也得不到解决。许多观察和实验都表明,幼儿智力的发展与他们的注意力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注意力集中、稳定的孩子,智力发展较好;而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的孩子,则智力发展较差。同时,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不仅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幼儿对新知识的接受效果。

在这个语言活动中,毛奕涵只是停留在附和其他小朋友后面说的层面上,并没有自己独立思考,没有通过自己的思索发表观点。尤为重要的是,她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没有关注老师的提问、同伴的回答。这个个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屡见不鲜,还需要我们更多去关注。

篇5: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祖国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中“祖国”的含义,知道祖国很大,很美,产生自豪感。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3、借助图片或提示仿编儿歌。

4、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

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小白鹅、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小鸭子、小牛、小鸟、小猴子等。

2、各地风景图片若干。

3、教师教学资源《美丽的祖国》。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1、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诗歌内容

分别出示小白鹅、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的图片,说说它们的名称及生活地方。

2、老师分别河流、山坡、泥窝、花朵等画面,让幼儿说出这是什么地方?是谁的家?引导幼儿说出诗歌内容。

二、朗诵诗歌

教师优美、轻柔的声音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教师与幼儿完整朗诵诗歌,用优美、轻柔的声音表现诗歌的美感。

三、理解诗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尝试仿编诗歌。

为什么小白鹅说祖国有清清的河流?(因为河流是小白鹅生活的家)想想河流还是哪些小动物的家?引导幼儿尝试仿编,如:小鸭子说,祖国有清清的河流,同样的方法编出,小黄牛说,祖国有长满青草的山坡。

师幼结合图片,共同创编诗歌。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篇6: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手指

教者:刘洁 活动目标 :

1.玩玩手指,创造出各种形象.并能流利、完整地说出其意义。

2.乐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开发多元智能,并能完整地说出故事情节。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学习安静倾听、轮流讲述。活动准备

事先准备一则用手指表演的小故事。活动过程 :

1.玩手指.进入活动。导入:手指游戏。

师:刚才我们玩的游戏时用我们的什么来做的呀?我们的手指不仅可以玩游戏,还会说话呢。下面老师来描述,小朋友来表示,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肯动脑筋。

(1)教师描述,幼儿做动作表示。

(2)老师的手指会说话,你们看,是什么意思?像什么?(像小棒、像辫子„„)(3)变变变(两根手指),像什么?(像剪刀、像燕子尾巴、像小鸡嘴巴„„)(4)变变变(两手合成空心圆),像什么?(像房子、像桃子、像一串葡萄„„)2.手指讲故事。

(1)我们的手指能变出这么多东西,它呀还会讲故事呢。下面呀,来听一个手指故事,名字叫《路上的大石头》。

教师表演手指故事。(小白兔蹦蹦跳跳走来了,看见一块石头,从石头上跳了过去。小鸭子呷呷叫着走来了,看见石头.从石头边绕了过去。小山羊高高兴兴地走来了,它没有看到石头,撞了一下,摔了个大跟头.它爬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走了。)

(2)解释“跳”“绕”“一瘸一拐”的意思并用动作表现出来。(3)小手讲的故事好看吗?大家一起再来看看,边看边学一学,再想想小手讲的是什么故事。

(4)大家一起做一做、说一说小手讲的故事,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5)整理故事,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6)谁愿意来表演,声音要响亮。(小朋友边表演边说。)3.创编手指故事。

(1)还有谁会碰到这块大石头?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手指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请大家来猜一猜。(小组讨论)。

(2)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我们一起来猜猜你表演的是什么意思?

(3)那这块大石头如果一直都在路上挡着怎么办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怎么做? 4.完整地表演手指故事。

篇7:幼儿园语言活动反思中班

大二班

案例:

散文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刚结束,部分孩子还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但有的幼儿早就已经将故事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陆诗怡忽然问我:”老师,那些小动物去了小兔的家里,向它说了谢谢后,后来怎么样了呀?“

”没有了,他们可能回家了吧!“我微笑着回答。

她还是不肯放弃:”小白兔不和他们一起玩吗?”

我点点头回答说:“可能会玩吧。”

“哦!”她若有所思地走了。其他幼儿却热闹地谈论起故事来了。

我想,既然她对故事后来的情节发展那么感兴趣,为什么不尝试自己去创编呢?孩子们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在思维上总是力求完整性,这个散文故事意犹未尽的结尾方式,激发了幼儿对故事情节的遐想。为了满足幼儿的需要,又根据幼儿谈论的内容,我即兴组织、创编了一个故事情节:小兔和好朋友们一起玩——小兔邀请大家一起吃桃子——小动物们互相谦让,都要小桃子——大家一起吃桃子。这样,幼儿在听故事的时候,也经受了一次情感的洗礼,感受到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关心,互相谦让等美德。

分析:

在这次学习活动后,教师及时地发现了孩子们的需要,捕捉到了孩子们的兴趣,及时地作出了回应,在使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创编,又将基本的中华美德巧妙地融合在了故事之中,使幼儿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又得到了熏陶,感知体验到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使教材和活动的教育价值得以提升。

通过这次活动,我同时也感受到:

1、教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不仅要以幼儿为本位,使用好教材,而且更要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创编,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价值,使教材更加符合幼儿的需要。

2、在组织活动时,教师也要灵活、机动,不能一板一眼地安排时间,只要幼儿有兴趣,可以适当地延长学习活动的时间,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感兴趣程度,组织幼儿进行分组活动的形式来组织活动,使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3、这次活动的组织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可挖掘余地,如: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来创编故事的结尾,这样,孩子们的兴趣可能会更高,也可以和美术表现相结合,让幼儿自己来画画故事的结尾,然后再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同时培养幼儿表达与表现的能力。

崖子镇中心幼儿园

篇8:中班语言活动:逃家小兔

1.仔细观察画面内容, 感受故事中所表达的爱。

2.尝试用“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大胆表现, 并以此展开想象, 创作对话。

活动准备

故事《逃家小兔》PPT (故事内容附后) 。

活动过程

一、看PPT, 熟悉故事名称

1.出示PPT (故事绘本的封面) 。

师:今天, 我们要一起看一个故事。快看图片上有谁?噢, 图片上有兔妈妈和兔宝宝。猜猜故事名字叫什么?

2.出示故事名字:逃家小兔。

师:逃家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关于小兔子离家出走的故事.

二、听故事, 理解故事中的关联关系, 学说对话

(一) 讲述第一组图 (逃跑)

1.播放课件:从前有一只小兔子, 他很想要离家出走。有一天, 他对妈妈说:“我要逃走啦!”

2.提问:家里有吃的, 有玩的, 小兔子为什么想逃走呢?听到这样的话, 妈妈的心情会是怎样?听听妈妈怎么说的!

3.播放妈妈说的话:“如果你逃走了, 我就去追你, 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4.提问:妈妈是怎么说的?

(二) 第二组图 (小兔子变成小鱼)

1.师:可调皮的小兔又说:“如果你来追我, 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 游得远远的。”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 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2.提问:小兔子变成了什么?兔妈妈变成什么了?

3.观察画面细节。

(1) 师:看看兔妈妈用什么“鱼饵”去“钓”小兔的?妈妈为什么用胡萝卜去“钓”小兔呢?

(2) 小结:兔妈妈知道她的宝宝最喜欢吃胡萝卜了, 这样做既可以让小兔心甘情愿地跟兔妈妈回家, 又不会伤害小兔子。原来兔妈妈这么爱小兔子啊!

4.分角色朗诵, 学习句型:“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

师:现在, 我演兔妈妈, 你们一起演我的兔宝宝, 我们来说说小兔子和妈妈的话。

(三) 第三组图 (小兔子变成石头)

1.师:可是, 小兔子不想被妈妈抓住, 于是他又变了, 他说:“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 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 让你抓不到我。”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 我就变成爬山的人, 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2.提问:小兔子变成了什么?兔妈妈变成什么了?

3.小结:兔妈妈背着行囊, 年纪也大了, 爬这么高的山累不累?很辛苦, 但兔妈妈历经千辛万苦也要把小兔找回家。

(四) 第四组图 (小兔子变小花)

1.师:可小兔还是想逃走, 他又对他妈妈说:“如果你变成爬山的人, 我就要变成小花, 躲到花园里。”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花, 我就变成园丁, 我还是会找到你。”

2.提问:兔妈妈变成了什么?小兔子又变成了什么?

3.猜猜兔妈妈篮子里装的是什么?兔妈妈篮子里为什么要放着小草呢?

小结:兔妈妈知道她的宝宝也喜欢吃小草, 这样做可以让小兔跟兔妈妈回家, 这些小草也藏着妈妈浓浓的爱哦!

(五) 第五组图 (小白兔变小鸟)

1.提问: (1) 可是小兔子还是不想被妈妈抓住, 你们看他又变成什么了?谁能用“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把话说完整? (2) 妈妈这时又变成什么了呢?

2.师:那我们来听听小兔子和兔妈妈怎么说的。

(看课件) 小兔子说:“如果你变成园丁找到我了, 我就要变成小鸟, 飞得远远的。”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鸟, 飞得远远的, 我就变成树, 好让你飞回家。”

3.两位幼儿表演动作, 其他幼儿说句子。

(六) 第六组图 (小白兔变帆船)

1.提问: (1) 小兔子越聊越开心, 快看他又变成什么了? (2) 这回兔妈妈变成什么了?引导幼儿用“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把话说完整。

2.师:那我们来听听小兔子和兔妈妈怎么说的。

(看课件) 小兔子说:“如果你变成树, 我就变成小帆船, 飘得远远的。”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帆船, 我就变成风, 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七) 第七组图 (小白兔变空中飞人)

1.师:小兔还是不甘心, 他又变了! (看课件) 他说:“如果你变成风, 把我吹走, 我就要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 飞得高高的。”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空中飞人, 我就变成走钢索的人, 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2.提问:小兔子变成了什么?兔妈妈变成了什么?孩子们, 看看兔妈妈走在细细的钢丝上, 你觉得危险吗?

小结:但是兔妈妈特别爱小兔子, 为了把小兔子找回家, 她不怕危险。

三、引导幼儿用“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来创编小兔和妈妈的对话

提问:1.如果你是一只逃家小兔, 你会变成什么?谁愿意当小兔子变一变?

2.妈妈会变成什么来找到小兔子?谁愿意当兔妈妈也变一变?

四、教师讲述最后一段

1.师:这时, 小兔有点纳闷了, 他想:为什么无论我变成什么, 妈妈总能找到我呢?原来妈妈是那么爱我呀!于是, 他决定变成小男孩跑回家。

(看课件) 小兔说:“如果你变成走钢索的人, 走在半空中, 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男孩跑回家, 我正好就是你妈妈, 我会张开手臂好好地抱住你。”小兔说:“天哪!我不如就待在这里, 当你的小宝贝吧。”他就这么办了。“来根红萝卜吧!”妈妈说。

2.提问:最后小兔子跑到哪儿去了?

小结:这只逃家小兔最后还是回到了妈妈的怀抱。

3.师:给小朋友留个小任务, 回家和妈妈也玩一下这个爱的“捉迷藏”游戏, 如果你是一只逃家小兔, 你会变成什么, 看你妈妈能不能找到你。

五、游戏结束

师:我们一起来玩《逃家小兔》的游戏吧!

石头剪刀布, 石头剪刀布;一个石头, 两个石头, 找不到小白兔。

石头剪刀布, 石头剪刀布;一片布, 两片布, 我是章鱼, 我不是小白兔。

石头剪刀布, 石头剪刀布;一个剪刀, 两个剪刀, 我是你们的大白兔。

石头剪刀布, 石头剪刀布;一个石头, 一个剪刀变成小白兔。

附故事

逃家小兔

从前有一只小兔子, 他很想要离家出走。有一天, 他对妈妈说:“我要逃走啦!”“如果你逃走了, ”妈妈说, “我就去追你, 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如果你来追我, ”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 游得远远的。”“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 ”妈妈说, “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 ”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 让你抓不到我。”“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 ”妈妈说, “我就变成爬山的人, 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如果你变成爬山的人, ”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小花, 躲在花园里。”“如果你变成小花, ”妈妈说, “我就变成园丁, 我还是会找到你。”

“如果你变成园丁, 找到我了, ”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小鸟, 飞得远远的。”“如果你变成小鸟, 飞得远远的, ”妈妈说, “我就变成树, 好让你飞回家。”

“如果你变成树, ”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小帆船, 飘得远远的。”“如果你变成小帆船, ”妈妈说, “我就变成风, 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如果你变成风, 把我吹走, ”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 飞得高高的。”“如果你变成空中飞人, ”妈妈说, “我就变成走钢索的人, 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如果你变成走钢索的人, 走在半空中, ”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如果你变成小男孩跑回家, ”妈妈说, “我正好就是你妈妈, 我会张开手臂好好地抱住你。”

篇9:中班语言活动:一面小花鼓

“一面小花鼓”是个非常有趣的绕口令,是幼儿语言训练的好素材,非常适合中班幼儿的学习。本次活动中,教师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引导幼儿主动学习,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把四个相似发音的字,通过个别说单字、合作排序说单字的游戏形式来练习。然后通过视频和图片,帮助幼儿理解绕口令的内容,层层递进,再通过不断地增加朗诵难度,过关挑战,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绕口令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练习发清“鼓、”“虎、”“补”、“布”四个相似音,并能念诵整首绕口令。

2.感知绕口令的节奏和韵律。

3.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绕口令图谱。

2.绕口令的视频课件。

3.幼儿分为四组,每组一套操作图片,分别是“鼓、”“虎、”“补”、“布”的4张图片。

活动过程:

一、玩图片,相似单字练习

1.看图自由说单字。

师:我为你们每组准备了四张图片,请每人选一张图片,看一看,想一想,然后用一个字说出图片上的东西。

幼儿观察图片,思考、交流,个别交流。

2.集体进行单字练习。

教师在幼儿自由练习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归纳出“鼓、”“虎、”“补”、“布”四个字,然后出示哪张卡片,同样卡片的幼儿就一起大声用一个字说出。然后请幼儿交换字卡,再次练习。

3.组内合作排序练习。

师:现在请你们同组四个人给卡片排排队,看哪一组排的方法多。

鼓励同组内的四个人合作排序并快速念出来,再次交换卡片顺序后再次练习几次,教师巡回指导。

4.组间竞赛说字练习。

师:现在请你们每组以最快的速度排好字的位置说说,四组比一比,看看哪个组说得对、说得快。

然后交换卡片顺序后再次进行比赛。

(评析:绕口令的难点是念准发音相似的字音,本次活动一开始就把难点前置,通过幼儿自由说单字、集体说单字、组内合作排序说单字、组间竞赛说单字的形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人到合作,充分调动了幼儿对相似字音练习的积极性,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理解、学习绕口令的内容

1.观看视频故事。

师:你们看到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回答后,教师用相应的图片按顺序贴在旁边的黑板上,帮助幼儿把故事提炼成绕口令的句子。

2.幼儿欣赏诗歌。

师:老师把这个小花鼓的故事编成了一首有趣的绕口令,名字叫“一面小花鼓”,你们听听。

教师边指图谱边朗诵绕口令。

(评析:此环节是教师借助视频,以开门见山的形式直接导入了绕口令的故事,并结合图片,把幼儿理解的故事内容,梳理成绕口令的语言,让幼儿非常轻松就理解了绕口令的内容,在这里,多媒体的运用非常恰当和有效。)

3.幼儿学习绕口令。

①幼儿看图谱跟随教师轻轻朗诵绕口令。

要求幼儿把绕口令里相近的字的发音要念得准确和清楚。

②幼儿边看图谱,边自由尝试着朗诵绕口令。

教师巡回指导,同时注意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

③幼儿集体看图谱大声朗诵。

教师找出幼儿不太熟悉的地方,加强练习。

4.记忆巩固绕口令。

①接龙朗诵,巩固绕口令。

②教师逐次抽去图谱,让幼儿不断熟悉绕口令的内容。

(评析:在幼儿学绕口令的时候,让幼儿看着图片自由尝试朗诵,给了幼儿一个自己消化的时间,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正确理念。教师在幼儿朗诵的过程中,能时刻观察到孩子的情况,发现幼儿哪句念得不清楚,教师随机进行纠正。幼儿学会了以后,教师运用了接龙、抽图谱朗诵的游戏方法,让幼儿来回忆,巩固绕口令,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学习。)

三、引导幼儿有节奏的朗诵绕口令

1.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拍手按节奏进行朗诵。

2.变换拍手节奏,幼儿跟节奏朗诵。

提醒幼儿念快了也要把绕口令的每个字都要念得清楚。

3.播放课件中的RP节奏,幼儿进行过关挑战。

课件中分别有慢速、中速、快速的节奏,分为一颗星、两颗星、三颗星,幼儿自己选星数进行挑战,挑战成功点个赞进行表扬。

(评析:绕口令的另一个特点是“节奏感强”,教师运用拍手变换节奏,让幼儿跟随节奏朗诵绕口令,最后加上过关挑战,让幼儿自由选择挑战的难度,让他们不断挑战自我,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结束延伸部分

延伸:继续在区角内进行过关挑战游戏,也可以在音乐区角里加上小乐器伴奏来朗诵绕口令。

附绕口令:

一面小花鼓

一面小花鼓,鼓上画老虎,

宝宝敲破鼓,妈妈拿布补,

不知是布补鼓,还是布补虎。

活动反思:

一、合作互动,让每个幼儿都主动学习

相似字的发音是绕口令学习的难点,教师通过幼儿多种的互动形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幼儿在合作互动中积极主动学习。在新授儿歌时,教师鼓励幼儿看着图片自由尝试朗诵,充分给了幼儿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学理念。

二、游戏激趣,让每个幼儿都快乐学习

本次活动中,从开始的合作排字练习的游戏,到活动中的撤图游戏进行绕口令的巩固,最后是幼儿的闯关挑战游戏,整个活动都以各种游戏的形式贯穿,在游戏中不断激发幼儿新的学习热情,让每个孩子都在快乐中学习。

三、支持鼓励,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水平,教师利用闯关挑战游戏,支持鼓励幼儿自选难度,不断挑战自我,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

篇10: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方案

1.欣赏、阅读故事,初步感知理解关心别人也能得到别人关爱的道理。

2.通过观察图片演示表演以及教师提供的问题线索。把握阅读重点,并尝试有感情地面内容。

3.乐于参与“亲一亲”的游戏活动,感知体验朋友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册幼儿用书(第2册)。

2.实物投影仪。

3.背景图:果树、小河、树林丛中有一座小房子。图片:脖子可以活动的长颈鹿、小兔、小熊、小羊以及红红的唇印三个。

4.活动前,用大红色唇膏给每位幼儿徐上红红的小嘴唇。光脖子长颈鹿半身大图片贴在黑板上或固定在主题墙上‘图片的高度不高于幼儿的身高)。

活动过程

1.欣赏阅读图片表演《花脖子》,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你们见过长颈鹿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一只长颈鹿的故事吧!

教师操作教具,演示故事《花脖子》,最后将红唇印贴在长颈鹿光光的脖子上。

教师:你看到了谁?他们在做什么?

2.投影放大幼儿用书画面,引导幼儿阅读故事,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

教师:画面上有谁?他想做什么?长颈鹿是怎样帮助他的?

教师:小兔(小熊、小羊)可高兴了!他做了什么?长颈鹿帮助了别人,现在他的脖子成了什么?

3.引导幼儿阅读图画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讲述放大的画面内容,并用等待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画面重复的语言。

人手一册幼儿用书,带领幼儿完整地阅读故事。

4.游戏活动“亲一亲”。

教师:长颈鹿用长脖子帮助了小动物,小动物非常喜欢它,他们都亲一亲长颈鹿,你们喜欢长颈鹿吗?你想亲亲长颈鹿吗?

出示光脖子长颈鹿的图片,启发幼儿用自己的小嘴巴在长颈鹿脖子上和身上亲一亲,印上红红的唇印。

5.组织幼儿讨论。感知关心他人和被他人关爱的快乐。

教师:小动物得到了长颈鹿的帮助,他们高兴吗?长颈鹿帮助了别人,也得到了朋友们对他的爱,还得到了漂亮的花脖子,你觉得长颈鹿高兴吗?

教师:长颈鹿用长脖子帮助了小兔、小熊和小羊,假如你遇到了他们,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们呢?

教师:小朋友之间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只有乐于帮助别人,别人才会喜欢你,也愿意帮助你,你也会得到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快乐)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活动开始时,也可以利用扮演角色进行情景的表演的方式,引发幼儿的兴趣。这种生动形象的表扬有利于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可以在活动开始时,给幼儿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培养幼儿主动阅读画面的习惯,让幼儿感知画面上的人物和动作,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延伸:在阅读幼儿用书的基础上,准备扮演动物的道具以及情景表演的背景道具,引导幼儿学习表演童话故事《花脖子》,进一步感知体验小动物之间相互关爱的友情。

区角活动:在语言区提供幼儿用书,鼓励幼儿有表情地阅读故事。

家园共育:建议家长在加重倾听幼儿朗诵故事和仿编故事,并用文字记录下来,让幼儿带到幼儿园和大家交流。

篇11: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1.能快速清楚、正确地说出同伴的姓名,巩固对同伴的认识。

2.乐意参加游戏活动。

教学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认识同伴,知道他们的姓名。

教学过程:

一、点名游戏,巩固认识同伴姓名

1.教师点名,被点到名的幼儿迅速起立答“到!”,其他幼儿要求注意听和看。

2.出示漂亮的动物图案小贴花给幼儿欣赏,告诉他们能在游戏中说出别的小朋友的姓名就可以得到贴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请幼儿在我们班制作的互动式墙饰我和我的好朋友中,让幼儿分组进行找朋友的活动。

4.鼓励在活动中找对朋友的幼儿,鼓励胆小的幼儿勇于尝试。

二、新授游戏:谁躲起来了

1.教师讲解游戏的名称、玩法和游戏的规则。

游戏的名称叫“谁躲起来了?”

游戏玩法:请两位幼儿上前,各自作自我介绍,“我叫_×”,讲完后请全体幼儿闭上眼睛,请其中一位幼儿藏进来,接着叫大家睁开眼睛。老师问:“是谁躲起来了?”(请一幼儿回答)然后再请躲起来的幼儿出来给大家看,猜对后,全体幼儿再说一遍:“是_×躲起来了”。

2.幼儿游戏,先请2名幼儿上前,玩2-3遍后,请3名幼儿上前,视班上幼儿情况逐步增加人数,增加难度。幼儿反复游戏,教师给猜对的幼儿身上贴动物贴花,以示鼓励。

活动中加强幼儿能快速清楚、正确地说出同伴的姓名,巩固对同伴的认识,鼓励班上胆小的孩子进行尝试。

3.学说短句:“_×躲起来了!

(我的朋友是谁,我的朋友躲起来了,每位孩子尝试大胆进行表达)。

篇12: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幼儿在运用语言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以及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手中宝,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做事往往会忽略到身边父母、同伴的感受,缺乏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本课题的设计主要以好朋友为主,让幼儿学会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要学习如何看待自己、他人,从而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2、能说出自己的好朋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体验与同伴分享与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幼儿能够积极大胆的表述自己的好朋友,根据儿歌内容进行动作表演,并且与好朋友一起体验分享、合作互助的快乐。

教学难点:

幼儿对各个手指的名称没有完全熟悉,活动中操作部分有一定的难度。

活动准备:

三对手指娃娃(大拇指、食指、小指),主题活动录音U盘1个,电视机1台。

活动过程:

一、通过唱歌,引出儿歌。(1分钟)引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了6个可爱的手指娃娃,它们很想认识小朋友们,并且想听小朋友们用美美的声音唱《我的朋友在哪里》,让我们一起用美美的歌声来欢迎它们吧!(幼儿唱歌)你们唱得真棒,我们的手指娃娃带了一首《你我来做好朋友》的儿歌送给小朋友们。

二、学念儿歌(15分钟)

1、老师有感情,慢速的朗读一遍儿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请幼儿说一说在儿歌里提到了什么,它们在做什么,加深幼儿对儿歌的印象。

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念的儿歌叫什么名字呀?

幼:《你我来做好朋友》。

师:两个拇指见面了是怎样打招呼的呢?(师伸出两个拇指相对做弯腰动作)幼:弯弯腰,说“你好”。

师:两个食指碰在一起了会变成什么动物呢?(师伸出两个食指相碰动作)幼:变成小鸡。

师:两个小指钩一钩,你我来做什么呢?(师把两个小指伸出来做拉钩动作)幼:好朋友。

3、播放儿歌录音,请幼儿完整的欣赏儿歌。

4、提问幼儿,让幼儿之间相互合作做手指动作,加深幼儿对儿歌的理解。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哪个是拇指吗?一起拿出来跟你的好朋友打招呼啦!

幼:记得,是这个(伸出拇指与旁边好朋友打招呼)师:你们真棒,我们的食指看见了也很开心,也找了它的好朋友来碰在一起呢,看看它们碰出来的小动物是怎样叫的呀?

幼:小鸡,它们是“叽叽叽”的叫。(伸出食指与好朋友碰一起)师:我们的小指在哪里?它们要找好朋友拉拉钩,请小朋友们帮帮忙!

幼:在这里(伸出小指与好朋友一起拉钩)5、让幼儿轻声的跟老师念儿歌。

6、进行小组或个人朗诵儿歌,并且一边朗读一边做动作,更进一步增强幼儿对儿歌的理解。

7、请幼儿上来表演,大胆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

篇13:中班语言活动:会滚的汽车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感受故事有趣的情节。

2.在积极的语言情境中体会角色“开心—气愤—开心”的情感变化过程, 并乐意用多种形式表达。

活动准备

将日常用的围裙装饰成故事背景, 大木桶、小动物 (小鸡、小鸭、小鹅、狐狸) 贴绒教具若干, 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变脸游戏, 导入课题

1. 教师微笑着问幼儿:你们觉得我心情怎样? (开心、高兴、愉快) 你们什么时候很开心呢?

2. 教师变脸, 很气愤的表情, 提问:现在, 你们觉得我心情怎样? (生气、气愤、愤怒) “气愤”是什么意思?做个气愤的表情给老师看看。你碰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很气愤?

3. 我的一个朋友碰到了一件事, 一开始它很开心, 可是后来它觉得很气愤, 再后来又变得很开心了。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听了故事就明白了, 故事的名字叫《会滚的汽车》。

(评析:本环节为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变化做铺垫。)

二、教师分段讲述故事

(教师系上装饰有故事背景的围裙, 边讲故事边将相关的贴绒教具贴到围裙上。)

1. 讲述故事至“乘车真快乐”, 提问:

(1) 你知道“会滚的汽车”是谁呀?

(2) 大木桶听到小鸡小鸭的歌声, 它的心情怎么样?

(3) 你听了心情怎样?

2. 继续讲述故事至“说完大摇大摆地走了”, 提问:

(1) 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你想说点什么?

(2) 大木桶怎么想的?

(3) 大木桶会用什么办法对付狐狸?

3. 继续讲述故事至结尾, 提问:

(1) 现在你们开心吗?大木桶呢?

(2) 听了这个故事, 你知道谁一开始很开心, 后来又很气愤, 最后又变得很开心了呢?为什么?

(评析:我采用围裙剧的演示方式讲述故事, 这个教具制作比较简单, 但能通过教具的演示给孩子富有动感、具体直观的感受, 调动了孩子倾听故事的兴趣, 较好地帮助孩子理解了故事。在这个环节, 我抓住故事中情节变化的地方引发孩子的思考, 通过最开心和最气愤两个问题的讨论, 使孩子对故事的重点有了很好的把握。)

三、说说做做

1.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提问:你觉得故事什么地方最有趣? (重点和幼儿一起复述其中的一些情节和主要对话。)

2. 分角色表演, 在表演中进一步体验角色的心情变化。

(评析:幼儿参与角色表演, 可以更进一步融入故事情境中, 大胆用表情、动作等形式表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附故事:会滚的汽车

一只大木桶在路上玩, 它不停地滚啊滚……

一只小鸡见了它, 大声叫:“会滚的汽车, 停一停!请你送我回家好吗?”

“好呀, 好呀!”大木桶停了下来说, “请上车吧!”

小鸡真高兴, 跳进了大木桶的肚皮里。大木桶又滚啊滚……

一只小鸭见了它, 大声喊:“会滚的汽车, 停一停!请你送我回家好吗?”

“好呀, 好呀!”大木桶停了下来说, “请上车吧!”

小鸭真高兴, 钻进了大木桶的肚皮里。大木桶又滚啊滚……

一只小鹅见了它, 大声喊:“会滚的汽车, 停一停!请你送我回家好吗?”

“好呀, 好呀!”大木桶停了下来说, “请上车吧!”

小鸭真高兴, 摇摇晃晃地跨进了大木桶的肚皮里。大木桶又滚啊滚, 滚啊滚。小鸡、小鸭和小鹅快活地唱起了歌。

“叽叽叽, 乘车真开心!”

“嘎嘎嘎, 乘车真舒服!”

“吭吭吭, 乘车真快乐!”

唱啊唱, 唱了一遍又一遍, 越唱越有劲。它们的歌声被一只狐狸听见了。狐狸爬上土坡一看, 咦?马路上有辆滚着的汽车, 再仔细一瞧, “嘿, 汽车里装着那么多好吃的, 嘻, 嘻!”它馋得口水滴答滴答地淌了下来。狐狸急忙跳下了土坡, 迎着大木桶把手一拦, 又抱住肚子直嚷嚷:“哎哟, 哎哟!疼死我啦!”

“你怎么啦?”大木桶停下来问。“我肚子疼啊!”狐狸装着很痛苦的样子, 大木桶很同情地说, “请上车吧!”

狐狸眨眨小眼睛, 一下子爬进了大木桶的肚皮里。大木桶又滚啊滚, 滚啊滚, 越滚越快……“医院到了, 肚子疼的朋友快下车吧!”大木桶停下来喊。

狐狸抱着圆鼓鼓的大肚子, 慢吞吞地爬出了大木桶, 挤挤小眼睛对大木桶说:“嘿嘿!你这个大傻瓜!谁要来医院呀?”

“咦?”大木桶生气地问, “你刚才不是说肚子疼吗?”

“哈哈!”狐狸指指圆鼓鼓的肚子说, “刚才我肚子饿呀。这会儿, 我的肚子可饱呐!已经装着一只鸡、一只鸭, 还有一只肥小鹅!”说完, 它大摇大摆地往前走了。

“啊!你……”大木桶气得说不出话来, “把小鸡、小鸭和小鹅给吃了?!哼!”它用力一滚, 压住了狐狸的尾巴。狐狸痛得哇哇叫, 张开了大嘴巴。“噗!”跳出了小鸡, “唰!”蹦出了小鸭, 跟着伸出了小鹅的长脖子。

小鸡和小鸭一齐抓住了小鹅的长脖子, “嘿哟, 嘿哟”, 拉呀拉, 小鹅也被拉出来了。大木桶又用力一滚, 把狐狸压扁了!

篇14:中班语言活动:小狮子理发

1.理解诗歌内容,体验小狮子激动、威风、兴奋、疑惑的情绪变化。

2.尝试给诗歌添加拟声词,大胆表达自己对诗歌情绪、情节的感受。

3.感受朗诵活动的愉悦。

活动准备:

1.认识狮子、乌贼。

2.诗歌课件。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我去理发

师:“你们理过头发吗?谁来说说你去理发的事?”

师:“有一只小狮子它也想理发,猜一猜小狮子为什么去理发?小狮子理发会发生些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初次欣赏——哪儿有趣

师:“你听到了什么?”

师:“大家说得很好。我们再来仔细听听小狮子理发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你觉得有哪些有趣的事?”

三、再次欣赏——体验情感

(一)欣赏第一段,体验小狮子想理发的激动和进理发馆时的威风。

师:“小狮子想去干什么?有人陪它吗?它干嘛一个人去理发?它的心情怎样?”

师:“一进门,小狮子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动作体验:亮亮爪,龇龇牙)为什么它会这么做?”

(活动评析:设置多种可能的问题情境,可以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孩子们参加活动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二)欣赏第二段,体验小狮子理发后的兴奋和吓跑妈妈后的疑惑。

师:“谁给小狮子理的发?乌贼理发师忙得怎样了?(动作体验:忙得汗珠直滴答)它怎么会这么忙呢?”

师:“理发后的小狮子变成了什么样子?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小狮子自己认为现在这个样子怎样?”

师:“漂亮的小狮子为什么吓跑了亲爱的妈妈?”

师:“小狮子理发本来想怎样?没想到结果怎样?你想对小狮子说些什么?”

小结:瞧瞧,小狮子本来想给妈妈一个惊喜,结果却把亲爱的妈妈吓跑了。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只顾自己的想法,还应该考虑别人的感受。

(活动评析:幼儿学习诗歌是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的,体验情感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诗歌、表现诗歌。情感的体验,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孩子会有很多多元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这些都是我们教师所应珍视的。在活动中,请孩子们移情体验小狮子理发后的想法,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到“它觉得自己很漂亮,心里很高兴”,“它变得和妈妈一样了,想让妈妈大吃一惊”……孩子们通过合情合理的想象,体验到小狮子理发后的兴奋之情。)

四、尝试改编——添加拟声词

(一)对比欣赏诗歌,感受诗歌添加拟声词后的有趣。

(二)尝试给诗歌添加拟声词。(出示文字,根据幼儿想法在相应位置添加符号。)

师:小狮子吼叫的声音是怎样的?你认为加在诗歌的什么地方最合适?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

师:“乌贼理发师,忙得汗珠直滴答”,你觉得在这里加点什么样的声音最有趣?说说你的理由。

师:你认为还可以在诗歌的哪些地方加上有趣的声音?理由是什么?

(活动评析:在幼儿充分体验诗歌情感的基础上给诗歌添加拟声词让幼儿的情感得以很好的释放和宣泄,把自己对诗歌的体验自然流露。如在“一进门,他亮亮爪,龇龇牙”后面加上两声小狮子的叫声“吼……吼……”;在“忙得汗珠直滴答”后面加上流汗水的声音“滴滴答……滴滴答……;在“小狮子的胡子没啦,小狮子的头发没啦”后面分别加上“噢……”;在“吓跑了亲爱的妈妈”后面加上妈妈的叫声“啊……”等。)

五、展示表现——诗歌表演

(一)师幼合作朗诵添加拟声词后的诗歌。

幼儿朗诵诗歌,教师配拟声词。

教师朗诵诗歌,幼儿配拟声词。

(二)自由结伴朗诵加拟声词后的诗歌。

篇15: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设计

1. 体验手部动作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2. 萌发对手影游戏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 已有做手影游戏的经验。

2. 台灯若干。

三、活动过程:

1. 它们是谁。

——挂图或幼儿活动材料。

——幼儿观察挂图,自由交流。

——根据幼儿的热点话题设疑:你看到了什么?新房子中为什么总会出现黑影?它们到底是谁?

2. 谁是新邻居。

——幼儿带着问题,边看挂图,边完整欣赏故事。

——哪些小动物成了新邻居?

——房子里的小兔、小羊、大狼是怎么回事?

——新房子里住的究竟是谁?

3. 手影像什么。

——打开台灯,教师表演手影游戏供幼儿欣赏,说说手影像什么。

——幼儿自由结伴玩手影游戏,感受手部动作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四、活动建议:

1. 鼓励幼儿晚上在家中进行手影游戏。

2. 注意安全使用台灯,如有条件,可采用户外的自然光线。

[附] 故事

新 邻 居

小动物们搬进新盖的房子,成了新邻居。

晚上,新邻居们一起在外面的院子里玩。忽然,一幢新房子的窗子里有一个大大的黑影。

喔,那个黑影是小羊。原来,新邻居是小山羊。

嘿,好奇怪,窗户里的黑影变成了小兔。原来,小兔也是新邻居。

哇!不好了,窗户里的黑影变成了大狼。小动物们一边跑过去,一边喊:“快跑呀,小兔!快跑呀,小羊!你们屋里有大狼!”

那屋子的门忽然开了,小猴笑嘻嘻地出来了,他开心地说:“哪有大狼啊,那是我在做手影游戏。”

篇16: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的方案

1、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的内容。

2、能朗诵诗歌,并根据诗歌句式仿编。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了解几种小动物的突出特征。

2、小象、小猴、小鹿的图片及其他小动物的图片若干。

3、森林背景图,内藏小动物。

活动重点:理解、掌握诗歌的内容。

活动难点: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过程:

一、创设森林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1、活动导入

师:宝宝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森林里玩儿,跟那里的小动物们做游戏,你们想去吗?

幼:想。

师:好,那我们就出发吧!(带孩子进入活动室,让他们随便找木墩坐下,出示背景图--树后藏着小象),森林里的景色真美啊,小动物都在哪儿呢?(幼儿找寻,树杆前露着小象的鼻子。)

幼儿寻找。(他们看到树后面有动物,老师请幼儿找出来)

师:小象的鼻子可以做什么呢?

幼儿自由发言。

师:如果你们有一个小象这样的长鼻子,你们会做什么?

幼儿自由发言并模仿动作

师:看到小象,我想有个长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

孩子们,谁能像老师这样说出来呢?注意要用看到什么什么,我想 ……

幼儿仿编。

师幼总结:

看到小象,我想有个长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浇浇花。

看到小象,我想有个长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拔拔树。

看到小象,我想有个长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摘香蕉。

2、继续找小动物,感知诗歌的内容。

师:宝宝们找到了小象,看看还有什么小动物与我们捉迷藏呢?(背景图--树上藏着小猴,小猴的尾巴露在外面)

幼儿寻找 。(教师请看到尾巴的孩子找出小猴)

师:宝宝们看到了小猴长长的尾巴啊,小猴的长尾巴可以做什么?

幼儿自由发言。

师:如果你有这样的长尾巴,你想做什么?

幼儿仿编并模仿动作。

师:看到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孩子们,谁能用刚才学会的句子说出来呢?

幼儿仿编。

师幼总结:

看到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荡秋千。

看到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拔拔河。

看到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玩倒挂。

3、从草地上找出小动物,感知诗歌的内容。

师:宝宝们,你们看,草地上还藏着什么动物?(背景图,草丛中藏着小鹿,小鹿的犄角露出来了。)

幼儿寻找。教师让找到的幼儿说看到了什么。

师:我的宝宝们观察的真仔细啊,这样藏着都被你们发现了,这到底是什么动物呢?(亮出小鹿)小鹿用犄角做什么?假如你们有犄角,你们会做什么?

幼儿自由发言。

师:如果你有这样的犄角,你想做什么?

幼儿仿编并模仿动作。

师:看到小鹿,我想有对长犄角,和小鹿用犄角顶顶牛。

孩子们,谁能用刚才学会的句子说出来呢?

幼儿仿编。

师幼总结:

看到小鹿,我想有对长犄角,和小鹿用犄角挖挖土。

二、欣赏、理解诗歌,并表演诗歌。

师:刚才我的宝宝们找出了3只小动物,有一首诗歌写的就是我们所讲的事,名字是《我想》,我们来听一听吧!

1、播放录音,欣赏诗歌《我想》。

听完后,老师带宝宝做出“握握手”、“拉拉勾”、“顶顶牛”的.动作。

2、老师与幼儿朗诵诗歌,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三、仿编诗歌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诗歌。

师:宝宝们,森林里还有好多的小动物想与我们游戏呢!你们看谁来了!(老师拿出孔雀的图片)孔雀的哪里最漂亮?

幼儿自由发言。

师:看见孔雀,我想有一个漂亮的尾巴,和孔雀用尾巴……

幼:看见孔雀,我想有一个漂亮的尾巴,和孔雀用尾巴扇扇子。

看见孔雀,我想有一个漂亮的尾巴,和孔雀用尾巴跳跳舞。

看见孔雀,我想有一个漂亮的尾巴,和孔雀用尾巴开开屏。

看见孔雀,我想有一个漂亮的尾巴,和孔雀用尾巴扫扫地。

看见孔雀,我想有一个漂亮的尾巴,和孔雀用尾巴比比美。

师:宝宝们说的都太好了,真美!森林里其他的小动物都等着急了,我们快去把它们都找出来吧!(宝宝们都去背景图的后面找小动物,然后回来。)你们都找到了什么动物啊?那就用它来仿编诗歌吧!宝宝们可以互相商量,用最美丽的语言向好朋友说一说,开始吧!

幼儿拿着自己找出来的动物,仿编诗歌!教师给予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以适当的引导,对仿编好的孩子给予鼓励。

教师总结记录幼儿编的诗歌:

看见袋鼠,我想有一个大袋子,和袋鼠用袋子捉迷藏。

看见企鹅,我想有一身绒毛,和企鹅一起去南极探险。

看见小兔,我想有一对长耳朵,和小兔用耳朵握握手。

看见松鼠,我想有一个大尾巴,和松鼠用尾巴来跳伞。

看见蚂蚁,我想有一对触角,和蚂蚁用触角说说话。

看见长颈鹿,我想有一个长脖子,和长颈鹿用脖子比拔河。

看见小鸟,我想有一对翅膀,和小鸟用翅膀在天空飞翔。

看见鲸鱼,我想有一个喷水孔,和鲸鱼用喷水孔打水仗。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宝宝跟小动物们玩得真开心。还编出了那么多好听的诗歌,小动物们也很开心!现在你们与小动物们成了好朋友了,可要保护它们啊!不要让它们受到伤害!

师:那宝宝们,让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吧!

篇17: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伞

1、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体验交流的乐趣。

3、了解伞的用途、使用方法,拓展幼儿对伞的想象和体验。

活动准备:

1、将各种各样的伞布置在活动室内。

2、下雨的音效;课件。

活动过程:

1、创设谈话情境。

引导幼儿倾听下雨的声音,谈一谈下雨了怎么办。

2、感知伞的多样性。

(1)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伞?

引导幼儿谈谈生活经验中伞的大小、颜色、功能、用途。

(2)请幼儿观察活动室内的伞,并找一把最喜欢的伞撑开,和朋友谈论:你是怎样把伞撑开的?你想用伞干什么?

(3)幼儿自由交谈。

3、通过课件拓展幼儿的话题。

(1)边观看课件边谈论:还有哪些新奇的伞?你喜欢哪一把伞?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谈话。

(2)教师简单小结:伞很漂亮,有很多颜色和图案,还有很多可爱的造型伞、折叠伞、自动伞。伞可以遮阳、蔽雨、挡风。

(3)拓展幼儿对伞的想象:如果森林里小动物们也有一把伞,那会是什么样的伞呢?

篇18:如何培养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一.幼儿教育中重视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性

幼儿只有不断开拓语言内在潜力, 学习新的语言词汇、语句, 才能正常的与人沟通交流, 从而使智力、思维创造能力以及其它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才能为以后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打下基础。在幼儿教育过程中, 重视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哪些方面体现出来呢?首先, 语言是一架展延机, 它能永远拉长感情。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能增强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以及幼儿与其生活领域内其他人的情感交流, 使幼儿更加懂礼貌、重情谊, 弘扬我国传统文明礼仪的精神。其次, 培养幼儿语言发展能力使幼儿提升接受知识并且理解知识的能力, 从而引导幼儿其它能力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再者, 俗话说, 人之所以为人者, 言也;如不能言, 何以为人。足以可见, 语言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而作为教师———文明以及知识的传播者, 更应该认清这一点, 重视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从而使幼儿全面综合能力得到开发。

二.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1.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开展幼儿感兴趣的语言教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幼儿学习语言兴趣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幼儿受年龄限制, 对事物新奇度高, 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然不适合应用在幼儿教学中, 作为教师, 应该针对幼儿的好奇心强这一特点, 采取既新颖好玩又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并无形之中提高其语言能力的教学方法。例如, 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的赞扬或者鼓励, 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也激发其不断学习的动力;定期开展一些语言知识类的活动, 如诗歌朗诵、讲故事大赛、亲子演讲比赛等等, 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语言的兴趣, 使幼儿在欢快愉悦的教学氛围中, 潜移默化的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2.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语言

幼儿对语言的学习, 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能直接给幼儿带来感官上的冲击。要营造这种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 充分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及思维能力, 采用实物与词汇相联系的教学方法, 在考虑安全因素的情况下, 多带学生到户外认识一些新鲜的物品, 增强其对事物的认知度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与此同时教幼儿一些辨别事物的方法以及简单的信息等等, 以此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高其语言发展能力;第二, 教师要以身作则, 树立良好的榜样, 以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与幼儿交流, 培养幼儿养成时刻讲普通话、文明用语的习惯。同时要积极鼓励幼儿发言, 不能因为一时的语言沟通障碍就打击幼儿, 这对幼儿的打击将是巨大且长久的, 作为幼师, , 必须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现阶段, 普遍推广的普通话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得到一定培养, 营造了较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语言环境的营造过程使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幼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并结合自身知识, 找到最有效的语言教学方法。

三.结语

篇19: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祖国

【关键词】语境;中班语言;有效运用

语言活动中的“语境”是指教师通过利用语言、事物等,让幼儿如置身于真实的环境、情节中,与事物进行直接的互动,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自然地把知识和情感联系起来,从而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了“情境”的重要性,凸显了幼儿在情境下的“自动、自主讲”,情境下的语言学习符合中班幼儿的具体形象性思维方式,为幼儿的“说”提供了物质和心理支持,创造了说的机会,让幼儿愿意说,逐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让语言发展关键期的中班幼儿能更充分的说,说的更精彩,我们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教学的实际,在语言活动中尝试了利用“语境”,促进活动的有效性。

一、再造教材故事的“情与境”

“正”是指正确和正向。在教学准备中我们首先要分析教材,让教材的内容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迎合幼儿的需要。

1.适当创变故事情节,突出正能量“情节”

作为故事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故事,它的本身应具有情境性,给予幼儿正确的学习、生活导向。故事教学是一种能动的教学活动,是对作品再现的生活及作家在作品中表现的审美认知进行再创造和在评价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对作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对故事情境进行再创造,让幼儿更容易理解,提高教学的效果。

中班语言活动《露水蘑菇》(以下称为“活动”)是中班上主题“香香的蔬菜”中的一个语言活动。故事本身的语言较为平铺直叙,语言元素的不够突出,故事情节变化更为复杂,不易被幼儿理解。为了让故事情境更为适合中班幼儿,所以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故事本身进行了一定的增减:1.弱化了小兔子不爱吃蔬菜(第一段)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当我们按原著展现情境时,孩子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小兔子的那句:“我不爱吃!”我们需要传递给孩子的是正面的导向,而非负面,所以进行弱化处理。2.丰富了小兔子劳动的情节:故事中原版:“说完,就在菜园子里松土、拔草,劳动起来。”我们把劳动情节丰富为“松土、拔草、浇水、捉虫。”为体验劳动的辛苦埋下伏笔。

2.以“境”夺人,突出难点情节

《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好教具的作用。”对于具体形象性思维的中班幼儿,色彩鲜明、形象突出、简单易懂的图片更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们把“活动”的内容设计成5张由红、黄、蓝、绿为四种纯色为主色调的图片,从外观上吸引幼儿的眼球。其次,我们把教具设计成可操作。在第二张挂图(兔妈妈问小兔要不要吃蔬菜)部分,配合了立体的三盘蔬菜,幼儿端着盘子,瞬间变成了‘兔妈妈,实地的操作,更易于幼儿描述,让幼儿讲述更有真实感。

在理解小兔子劳动艰辛的挂图中,我们把所有工具和操作物品进行了可插塑处理,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教具的情境化,从根本上避免了教师的说教,让幼儿在观察、操作中习得知识,提升语言阅读、理解能力。

二、给幼儿机会“入境入情”

我们把故事表演、角色游戏等形式引入语言活动中,让幼儿通过实地的表演进行情节体验。情节体验主要通过角色表演来实现,角色表演分为角色扮演和角色体验两类。

1.角色扮演

它是人和人,在情境中产生的互动。幼儿利用道具扮演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与故事中的事物进行互动,重现故事情节的过程。各种背景、环境的打造,道具的使用都创设了语言学习的机会,让中班幼儿在模拟情境中,生动运用语言,优化语言能力。

如“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更加深入的了解青菜、萝卜、香菇,我们请幼儿扮演兔妈妈,教师扮演兔宝宝,请幼儿给兔宝宝介绍这些菜。

2.角色体验

角色体验相对于角色扮演来说,它是对于事物的单项行为,是人与境的互动。在语言活动中,经常有一些幼儿不易从字面去理解的内容,我们可以让幼儿融入故事情境中,让幼儿通过体验,从而真正理解其内在的含义。如:提前体验拔草的艰辛。

三、适度语境,激发有温度的语言

语言活动中,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表达,我们要用适度的语境,激发幼儿有温度的语言。教师的语言是指在语言活动中所说的话语。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也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说:“语言表达是需要情境的,语言也是有温度的。”这都说明了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情境性,教师应运用情境性的语言引领着幼儿去学习、表达。

1.适度的语境营造为幼儿有温度表达作铺垫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指南》中指出:“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教师表达时要注意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教师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营造出相应的语境,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促进了幼儿语言的理解。这种有语境的教师语言更易被幼儿接受与模仿,从而不断推进幼儿园语言能力的提升。活动中,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的方式讲述了小兔从对蔬菜的不接受、期待、津津有味,让幼儿情不自禁。

语境适度而言怡于发: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都说“人小情多”,面对幼儿,我们要“以情动人”,用赋予情感的语言去感染幼儿,让他们有感情的说。活动中利用兔妈妈面对满园青菜、萝卜、蘑菇时的兴高采烈和为宝宝做美食的满怀期待的情绪描述,自然地激起了幼儿回忆日常生活中妈妈辛辛苦苦准备的没事,烘托出青菜、萝卜、蘑菇的美味。有了这样的铺垫,在接下来的为哄兔宝宝吃蔬菜环节,孩子们自然地投入妈妈的情感中。

2.问题互动语境设置,促进幼儿语言表达的效度

问题是语言活动的重要部分。教师对于语言活动中的问题情境进行.有效设置,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掌握活动内容,拓宽思维,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

推进式的问题情境:我们要根据语言活动的内容和目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有计划、有递进地抛出问题,让孩子随着问题情境的推进,思维不断延伸,顺水推舟式地完成活动目标,促进语言表达的有效性。

如“活动”中,我们把问题分成了三个层次,进行了推进式的问题情境设置:第一层次(萝卜):“妈妈端着萝卜来到小兔子面前会怎么说呢?”让幼儿随意说,愿意说。第二层次(青菜):“小兔子说‘我想知道它长的怎么样的?”重点描述外形;第三次层次(蘑菇):“我还想知道它是什么味道的?”请幼儿增加味道的描述,尝试完整连贯描述。

悬念式问题情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孩子的好奇心强烈,对于不为所知的事物、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知欲。语言活动中教师巧妙地设置有悬念的情境,给予了幼儿想象空间,促进了语言的逻辑性。

中班语言活动中“语境”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语言的热情,使语言学习和表达更有趣味性。多种情境下,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幼儿、教具与幼儿的互动,让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自主的学习、表达!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成长也烦恼作文下一篇:协管员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