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2024-06-02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共9篇)

篇1: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1、通过阅读全文抓住“父亲”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

2、鉴赏本文清新质朴自然的语言,感悟文字中蕴涵的父子深情。

3、调动文学积累和生活感知,关注普通形象背后饱含的深情。达到情感共鸣,收获写作感悟。

篇2: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2.领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从文字中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入

同学们,上次课我们对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全文疏通了一遍,学习了生字生词,分清了层次,还了解了作者的相关背景知识。那么,在正式开始今天的讲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次课所学的生字生词!哪位同学敢于挑战,自告奋勇上来听写?

复习生字生词,并听写

交卸xiè 奔丧sāng 橘子jú 晶莹yīng 迂腐yú 琐屑suǒxiè栅栏zhà 差使chāi 照看行李kān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解决以下问题。

作者在课文第二部分提到几次流泪?

(2)作者在课文第二部分提到了几次背影?并予以概括。

四、给学生放第六自然段的录音,要求在课文中找到描写“父亲”外貌、动作的字词。

(1)外貌: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2)动作:蹒跚地走、慢慢探身、两手攀、两脚缩、身子微倾

五、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六段以理解作者的感情。

六、学完了整篇文章后,要求学生用心中最美的一个句子来形容一下自己的父亲!

六、配乐《神秘园之歌》,为同学们朗诵第六段。

七、总结

(1)概括这堂课所学的所有内容

(2)父亲的`爱,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亲昵的做作。父亲的爱,是沉沉甸甸的,不会直接表达,不会展现关心。但是,他的爱就像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存在。所以,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我们都要记得父亲是我们永远的依靠,他永远爱着我们。

八、布置作业

(1)朗诵课文的第二部分

(2)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九、板书设计

第一次流泪 家破人亡 伤心

第二次流泪 浦口送别 感动

第三次流泪 见信思念 伤感

难忘的 ↘ ↙伤心艰难的 → 背影 泪 ←感动离别的 ↗ 父→ ← 子 ↖感动回忆的 ↗ 爱 ↖伤感

身子---探

手----攀

脚----缩

身子---倾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读《背影》有感

2.朱自清《背影》的阅读答案

3.《背影》读书笔记

篇3: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策略

对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如何实现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的面对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养成主动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一直是教学过程中关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已经充分展现出自身的竞争力和优势。微课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视觉上的优势,满足不同的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对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够充分的提供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文章主要将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为实例,对于未来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文学科除了是考试科目以外,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人文性。知识和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改变。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过分的注重对于考点的灌输,而轻视了对于基础知识和人文情怀的传递。其实老师对于人文精神的把握,远远重于其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只关注考点,而忽视了对于语言品味和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最终使得语文学科失去了其自身存在的价值。

其次,新课标规定具有抽象性。当前初中语文教材自身存在一定的灵活性。这样就使得老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有自我发挥的空间。新课标中对于学生主动性的要求更多,在很多的中学语文教育中,老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往往忽视对于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

最后,在作文写作过程中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展现。其实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在写作的时候所思考的东西都是具有个性的。在写作的过程中最珍贵的东西是真情实感的流露,真情实感是能够让作文变得更有魅力的因素之一,老师在培养学生作文写作技巧的过程中,往往注重学生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对于学生情感流露的培养。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二、微课的相关概述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用途主要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所谓微课就是根据当前的教学实践和课程要求,并且将教学视频作为讲课的载体,将教师的课程内容在视频资料上展现出来的一种教学课程。课程视频是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的内容除了和教学主题相关以外,还能够适当地添加一些付诸行动的教学资源,包括老师对于内容的评价和练习题目等等。因此微课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存在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微课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特点

1. 教学时间短。

微课的教学时间从其名字上也能够清晰地知道,教学时间相对较短是微课最明显的一个特点,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传递课程内容是微课最明显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是明显联系在一起的。微课是当前非常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因为其短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能够充分的利用当代人们碎片化的学习时间。一般微课的时间在5—10分钟。

2. 教学主体小。

因为微课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少,所以说微课的教学主体相对也是比较小的。并且基本上围绕一个小的知识点展开。微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是非常精确地。虽然微课的时间相对接较短,但是其教学内容确实是非常精悍的,往往因为其精确的内容,从而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 辅助教学的功能非常强大。

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微课自身的教学功能也在不断地强大。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技术,就能够充分的扩大微课的传播范围。除了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外,微课还能够利用一些移动的终端,手机、平板就是有效地替代计算机的一种工具。这些终端的出现对于学习者有效地利用学习平台有很大的帮助。

三、微课在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效率中的应用实践

利用微课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让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共鸣。这样就能有效的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既能够弥补教材在编排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又能够无形中拉近学生和教材之间的距离。

例如,对于《苏州园林》这篇文章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特点,仅仅依靠语言描绘还是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在《苏州园林》这个课程上采用微课教学,就能够给学生展示亭台楼阁的布局、假山池沼的搭配、树木花草的映衬,同时还展示视频的过程中还能够插入相关的音乐,这样就会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文章所讲述的环境中。老师还可以进行同步解说,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一边欣赏视频资料中美丽的苏州园林的同时,还能够享受到音乐对于情操的陶冶。这样就能让学生充分的理解苏州园林的诗意美,也能够充分领略到中国古代设计师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

此外,利用微课还能够充分解决师生互动差的问题。使用微课进行教学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终生有益。当然在设计微课的时候应该注重寻找学生理解的重难点,并且做好激发学生兴趣和课堂深度的契合点。

微课的主要作用是在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通过微课教学培养学生抓住主旨的能力,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除了需要老师录制相关视频以外,还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去不断的点播学生,引导学生。

四、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将微课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意义。首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使用微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明确的学习目标。当前的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受制于年龄的限制不能够明确自己内心的需求是什么,但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微课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有效地了解生命的意义,用心去体会生命的珍贵。这样就能让学生培养起对于生活、生命的感知,从而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能让老师形象的展示其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采用单一的传授和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采用微课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新鲜的知识,让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初中语文课程的讲课效率。

最后,微课教学真正实现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因为初中学生的理解水平差异很大,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一定会让很多的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吃力。这样就很难实现原来的制定目标。分层教学就非常的重要,这样就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其作为网络教学的一种,这样就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内在需求去主动地接触知识。

五、总结

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升级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让微课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在中国也变得非常可行。微课主张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去搜集优质的教学课程,并且能培养学生独立的去学习知识的能力。当前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实行微课教学,最主流的趋势是在将微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去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过去传统的师生角色发生改变,老师也应该转移自己的工作重心,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发现学生困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

随着微课时代的到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得到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当前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把微课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初中语文的课堂效率。相信未来微课教学一定会极大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冯玉萍.微课教学的教学设计模式初探[J].科教导刊,2015(5).

[2]何文涛.基于微课程的电子课本内容整合及其教育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3(1).

篇4: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微课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微课教学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微型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为建设开放互动型的课堂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更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受到教师的普遍重视。

一、微课的概念解析

微课简而言之,即微型的课堂。相比传统的课堂而言,它时间较短,内容集中,并以一种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对重要内容或是重要的专题讲解时发挥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微课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模式的一大创新,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与科技接轨,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媒介的深度变革,教学与科技的融合度日益加深,教师可借用媒体进行网络上的教学,学生可利用网络进行资源整合和拓展学习。(2)微课做到了有的放矢,有极强的集中性和针对性,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课堂节奏拖沓,内容安排庞大臃肿,教学内容繁杂,重点不突出,难点也不突出。但微课由于时间控制较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重点,针对一个问题或专题进行精确讲授。(3)微课教学强调互动性和灵活性,它很好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学生可根据自身的需要,随时随地在网络上进行微课学习,而且在学习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地与教师沟通,受到教师的指导,两者间的交流更为便利和迅速。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

根据笔者对众多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考察,发现了现今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时间太长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堂课的时间被固定为45分钟。在接近一个小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大量的信息融入课堂,试图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拓展教学内容。这种做法无疑增加了学生重荷,当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承载了太多的信息量时,学生难免会出现注意力丧失、厌倦学习的现象。当一些教师在感叹“学生总也坐不住”的时候,应该向内部探寻原因,对教学时间做出调整。

2.语文教学枯燥乏味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按部就班,按照固定流程进行授课,鲜活的师生交流变得生硬和呆板,致使语文教学失去趣味性。例如,有些教师在授课时,首先是听写生字词,其后检查重点段落的背诵情况,然后组织全班集体朗读课文或抽部分学生进行朗读,之后为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进行总结。这样的课程无疑是枯燥乏味的,难以吸引并使学生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3.教师一人独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总是保持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固守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俯视着台下的学生。从备课、授课、测评等多个环节把控了语文教学,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遭到漠视,在学习中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主动思考的意识遭到打击,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削弱。尽管在大力倡导新课改的形势下,部分教师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这种现象是极其可怕的,不仅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更是培养出言听计从、唯师是从的学生,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语文素养产生了破坏性影响,无法帮助学生成功地转型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微型课堂的优势研究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微型课堂所具备的优势进行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为其他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和调整教学方法提供借鉴和参考。

1.搞活课堂,增添趣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主旨大意,能够品味和理解重要字、词和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并从文章中提炼出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重要启发。在体悟文章思想情感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背景,对自己和社会做出评价。为了达成这些目标,需要教师善于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增添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学习。笔者以《陈涉世家》为例,对具体的教学操作提出建议。在课程引入环节,教师可在教学前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已经学过古代历史了,那老师想问你们,秦为什么会最终覆灭呢?又是谁推翻了秦朝,秦朝的后继者又是谁呢?”抛出问题后,可抽两至三名学生进行回答。无论对错,教师可不必急于作出评价,让学生带着疑问观赏影片。教师可从影视剧中截取有关秦覆灭的片段,时长限定为10分钟以内,播放完毕后,教师可再次鼓励学生小组交流,然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观点分享。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并正式开始课文内容的讲解。

2.细化精化知识点

微课的优势之一在于它很好地实现了对于庞大知识体系的拆分,是一个化整为零的过程,将知识点进行精细化处理,增加了授课内容的针对性,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笔者结合《沁园春·雪》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具体解读。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诗词的典型代表作,该词集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体,意境雄浑,气势磅礴,胸襟豪迈,是毛泽东同志在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华侵略的背景下创作的诗篇。由于背景知识和人生阅历的短缺,学生很难分析出诗词蕴含的深层情感。为了减小学生理解诗词的难度,教师可引入微课教学方法。在正式授课前布置课下观看微视频的作业,教师可寻找表现1936年抗战形势的影片,并进行剪辑,时长控制在8分钟以内。通过观看影片,让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一个宏观的了解,意识到日本侵华的步步紧逼、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勾当、共产党的坚决抗战和力挽狂澜。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后,教师可大大减少引入环节所占的时间,在引导学生理解思想情感时也颇为有益。在课程接近尾声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让学生在各种困难面前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信念。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直是当代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如何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教师改革教学方式的重点和难点。微型教学的引入和应用,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发挥着建设性影响。

笔者以《海燕》为例,进行具体阐释。教师可提前要求学生准备道具,比如海燕、海鸥、企鹅、海鸭的手工作品。正式授课前,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好大海、风、云、雷、电的简笔图。授课时可播放事前准备好的小视频资料,视频时长限制在3分钟以内,资料内容为配乐的诗歌朗诵。教师和另一名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诗歌描述的场景。通过这种半表演式的微课展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诗歌内容的讲解并不完全由教师掌控,通过参与表演,自主地完成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并从中提炼出主题,汲取促进自我成长的营养。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自由和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师生关系更为平等、民主、亲密与和谐。师生共同努力,为打造趣味课堂、高效课堂贡献出一份力。在微课教学中,教师不断摸索新型教学模式,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提升教学技能,丰富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周立钢.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5(3):42.

篇5:初中语文微课教学的实践与应用

摘 要:随着微课程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此研究越来越多,微课程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是研究微课程在初中语文中的实践与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教学;应用

我国的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与应用还在初级阶段,在微课程的完整度和适用性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作为一种完整的课程,微课程在辅助学习时的实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在学习者中的接受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微课程,还需从多方面努力,任重而道远。完善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模式

据笔者统计分析,在微课网、华东师大慕课中心,九龙微课学习中心三个资源平台中,有一部分初中语文微课程极度不规范,除了时间上符合标准外,课程内容的组织和编排毫无逻辑,教学主线混乱,换句话说,不足以称为语文微课程。

目前,很多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已经建立了不同的微课程设计模式,但这种模式几乎都是建立在全部学科基础上,没有从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建设语文微课程设计模式。所以,笔者尝试在已有研究者的基础上,完善初中语文微课程的设计模式。

从初中语文微课程设模式来看,语文微课程的设计总体分成三个部分;前期分析、微课程要素设计、评价反馈。根据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内容,再在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并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辅助工具以及学习反思不断改进教学实施,最后分析学习效果,教师作出相应的反思,再将教师反思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总结分析后,再次应用到新一轮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整个微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是一个有机的循环过程。

这个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为设计的理念基础。在前期分析部分,强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并掌握学习者学习特点和学情状况,力图在前期分析中,准确掌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教学。中期的课程要素设计,强调对微课程设计者即教师的专业要求。“微课程只是一种载体、一种技术,本身不会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的是技术背后教师的专业素养。”初中语文,在知识量上的要求不多,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教师在课程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引导显得格外重要。中期的要素设计,除了教学目标、学习策略、知识点的分析和讲授外,还设置了反思环节。通过对课程的反思,对问题的反思,在情感上引导学生思考。最后,评价反馈,有教师教学反思,学习情况分析,也有相关学习资源的拓展,帮助初中语文学习知识的积累和拓展。完善课后评价和反馈

通对微课网、华东师大慕课中心、九龙微?n学习中心这三个微课程资源平台中,教材同步型、知识考点型、拓展提高型三种类型初中语文微课程的分析,笔者发现,这个三个平台和每种类型的微课程,它的课后评价和学情反馈都形同虚设。微课程页面中大多有“随堂练习”和“反馈”栏,但是“随堂练习”中全都没有练习题,“反馈”栏中,也没有学生和老师的学习情况反馈和经验分享。

据笔者研究统计,目前的初中语文微课程,绝大多数是以知识点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就是说,这些知识点是语文“工具性”的一个表现,也就是说,知识是要学致用的。鉴于微课程的特殊特点,即它完全依托于网络平台,没有师生间、生生间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检验。微课程的课程后评价和学情反馈显得格外重要,它是一个课程完整性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关键。

强化初中语文微课程的学习自测功能。初中语文知识点繁多而复杂,课后的“随堂练习”成为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阵地。随堂练习的练习题范围可以很广,可以是诗歌默写的检查、文言文翻译的考察、考点的例题练习、重点词句的诵记等等,也可以是开放性问题的思考,课程内容的总结、课外资料的查阅等等。只有通过学习的自测,学习者才能发现自己课程学习的不足和缺点,学习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强化教师的指导功能。学生的学习自测,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和知识的周限性,测试必然会出现种种苦难,那么,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随堂练习”的答案,可以同步也可以异步呈现。对相关知识点或答案,设置链接形式,方便学习者进行拓展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异步或同步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问题作出反馈,这样形成有机的良性循环,从而??强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加强初中语文微课程平衡发展

微课程类型的平衡发展。根据上述,对选取的三个微课程资源平台中初中语文微课程三个类型课程的分析发现,微课程发展不平衡。据统计,笔者发现,初中语文微课程中,教材同步型微课程最多,知识考点型课程次之,拓展提?{型的课程少得可怜。

教材同步型和知识考点型的课程,着重于语文知识点的教授,是知识的积累和丰富过程,强调的是记忆、理解、应用,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理论来看,这是“低级思维”。拓展提高型的课程,从课内出发,引申到课外,由一点入手,发展成整体,强调分析、评价、创造、多元思考和学以致用,是属于“高级思维”。但目前来看,真正应该提升和发展的“高级思维”的微课程却没有得到重视。当然,拓展提高型的微裸程,在知识的细化和课程的设计方面都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是推动微课程设计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设计与应用中,应该有意识的平衡好初中语文微课程的三种类型所占比例,将拓展提高型微课程作为提升学生语文能为的主要辅助资源。因此,笔者认为,微课程类型的平衡发展,特别是拓展提高型课程的重点发展,是促进初中语文微课程良性发展的关键。

微课程区域的平衡发展。上面己经提到,目前,国内微裸程资源平台的建立重在东部地区,近两年,中部地方加入建设微课程资源平台的队伍,而西部地区还处在滞后阶段。从目前举办的各种“微课大赛”的参赛单位来看,东部地区的参与学校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华东师大慕课中心C20中,绝大部分是东部沿海学校,西部只有成都、兰州、重庆参与。可见,微课程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促进微课程区域的平衡发展,首先,各个区域教师要提高认可和接受微课程这一新兴的教学形式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提高微课程设计制作的热情,积极参与每年组织的各种微课大赛,展现区域教学特色。

各个区域可市教育局或省教育局为单位,建立微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学习华东师大慕课中也和微课网,举办“微课大赛”,调动当地一线教师开发和设计微课程的积极性,有规模有组织的整合地区课程资源,形成每个区域的教学资源恃色和风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以学校为单位自行组建云平台,建立各个学科的微课程资源库。

总之,微课程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已有的研究成果较少,针对具体学科,特别是语文学科的研究是少之又少,这个领域还有着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等着去研究。期待有更多的人去开展有关初中语文微课程相关的探讨和实验,设计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微课程模式,将微课程应用到初中语文的教学实战中。

参考文献

[1]戴清贵.《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07

篇6: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周立钢

(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

摘 要:主要就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找出优化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进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篇7: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它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播放视频等方法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较为真实客观的学习情景,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时空限制。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课堂知识,理解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和老师的课堂积极性,增加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机会,提高老师的课堂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字:微课;初中语文;运用 引言

中学的语文课堂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理解能力,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表达能力等的同时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在阶段性的学习中逐渐形成一个优秀的性格和一个健全的人格。而微课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得学生可以兼顾知识上的学习,更是增大了学生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人格形成期的学生形成健全的价值观念来说是一个方便且重要的辅助工具,所以说,利用微课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又叫微型视频课程,它的主要载体是视频,微课制作者通过视频录制的方式将教师在课堂上对某个知识点的精彩讲解和师生的积极互动录制成视频,视频一般在十分钟左右,视频过长的话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这上面,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对课堂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加上智能装备的普及,这种学习方法越来越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指的是教师在课上课下以某一知识点进行的单一教学任务。它虽然和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课件、教学设计方法等教学资源有所区别,但它在本质上也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二、微课对中学语文学习的帮助

2.1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从最初产生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很长的一段发展时间,也已经变得了丰富了许多。中学的语文学习也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微课里面的知识多种多样,学生可以利用微课中的课程了解到很多中学语文课本以外的知识,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语文写作积累丰富素材的同时也为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与课本不一样的内容可以使得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不同经历的老师有着自己独特的讲课风格,有些老师幽默风趣,相反的有些老师确是严肃沉稳,老师的讲课风格对整个课堂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不同性格的学生喜欢不同风格的老师,所以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在微课上选择不同讲课风格的老师,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课堂质量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以提高。

三、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智能化设备也慢慢进入了千家万户,对此,我们可以将微课与这些智能化设备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发挥彼此的作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1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提前学习

课前预习对于中学语文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对课堂上所讲的内容的背景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所以老师可以将和课堂上所讲知识相关的内容录制成一个预习视频,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己身边的移动设备进行体欸你学习,这样做也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也可以让学生多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

3.2帮助学生攻克疑难问题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而且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攻克难题的过程,所以对于语文课堂上的同一个知识点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并彻底掌握,但是如果让老师在课堂上再对这些知识点继续进行多次讲解,势必会拖延课堂进度,也比较耽误其他学生的学习,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将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录制成微课视频来供那些需要再次学习的同学在课后学习,这样既可以保证课堂进度又可以让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二次、三次学习,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3.3帮助学生进行全面复习

许多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掌握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的重点难点的所在,再加上中学语文对于各种思想成长都不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确实有点晦涩难懂,所以有些学生在对语文知识进行复习时,往往采用地毯式的复习方法,这样的复习方法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复习质量也不高,所以说,中学语文老师可以将在一整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所遇到的所有重点难点分批录制成微课,使学生在复习时有一个良好的参照,从而保证学生的复习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4可以实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管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后,可以讲自己的见解看法及时通过系统反馈给老师,这样老师可以实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以便及时地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给出建议和指导。

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正在中学语文乃至真个教学环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课在课堂上的普及也已经称为了一种社会趋势,我们相信,在未来,微课一定会在教育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必定会越来越好。

篇8: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的运用,教学现状

在多媒体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将微课等新兴的教学手段来辅助课堂的教学已经是整个教育教学的一大趋势。微课作为如今最流行的教学手段之一, 由于其视频教学载体的优势, 改变了整个传统的课堂教学的面貌。微课以它感染力强的声音、图画、文字, 让课堂的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 极好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让他们学习的兴趣点得到有效的激发, 它结合了录音机、录像机等多种电教设备的优点, 让仅仅一个播放键就能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切换和应用, 教学的效率性高。

一、微课的概念及其特点

微课, 具体指的是一种微时长, 微容量, 微成本的教学视频, 它以“片段式”的学习规律作为设计理念, 通过视频载体, 教师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包括制作与教学主题相符的课件, 必要的教学设计, 课堂练习的巩固, 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 将这些步骤和内容组织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式的单元应用教学视频。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不同, 它更加注重情景的创设, 是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微课最为提倡培养学习者自主独立性高的学习能力, 从而大大的提升教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所谓“片段式”的学习理念, 就是将一个课程分割成几个大点, 随后将这几个大点分别通过教师的讲解录成一个短视频。微课的时间一般限定在五到二十分钟以内, 保证学生在固定的学习时间内学习成果的有效性。我们可以通过微课教学, 让学生对于语文的文本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帮助他们疑难困惑点的解决, 对于文章的主题和文字的意境能实现更好地把握, 在写作这一块也能很好地让学生兴趣得到增长。

二、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运用

纵观目前将微课应用于语文教学课堂的现状, 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将其应用于课堂的教学环节中, 一般控制的时间在七、八分钟左右, 这个主要是考虑到人本身的有效学习段比较短 (有效时间段指的是人能最大限度集中注意力参与的最佳时间段) 。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近来将微课应用于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经验, 来谈谈几点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 微课对于促进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在任何一门科目的学习中, 预习一直是教师着重鼓励学生完成的一个学习环节。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能让学生把握住知识点的基本脉络和结构, 还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 我们可以利用微课来提升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在语文的文本教学中, 课文内容十分丰富, 其理解的方式往往是多角度的。学生由于其本身生活阅历和生活环境的限制以及文学素养的有限性, 在课文内容的初步阅读上存在许多的困难。微课由于其视频播放带来的直观效果, 能让许多文学中的形象变得具体化, 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而且微视频能将知识点压缩在一个简短的视频里, 而且将一个大的知识点细化成许多的小知识点, 使得课程内容的讲解变得很有针对性, 学生学习的目标也容易得到确立。

例如, 在讲解《苏州园林》这一课, 文章里有许多描述苏州园林里许多景观的细节, 但是学生往往很难通过文字想象出园林的具体式样, 很难对里面的景象产生一个直观的印象。不足的是课本中也没有配苏州园林的景观样貌的插图, 根本不能满足广大教师的教学要求。为了让学生能以一个游览者的角度观赏到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 我在课前给学生提前发了一个关于《苏州园林》微课, 让他们课后去学习跟进。这个微课的内容包括了苏州园林中一些亭台的布局、门窗的设计、远近景的层次等, 在视频图画的搭配下, 配以教师音频进行解说和介绍, 从视觉和听觉等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感官体验。这样学生能在快速的预习过程中, 深刻地了解到课程的内容, 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利用微课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 由于其具备视频学习的可移动的特点, 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的局限性, 具有随时、随地的特点。学生可以将视频下载到一个移动端进行课后的学习, 这样能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在语文的教学中存在许多课外知识的延伸, 教师无法在课堂进行过于深刻的讲解, 学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 将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中来。一般这种微课的资源, 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免费的教学资源, 甚至可以利用简单易学的视频录制软件自己录制。

例如, 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时, 在教学到学生去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时, 我会先在课堂上进行几个实例的教学, 让学生了解语句基本的阅读技巧和划分技巧。同时, 在课堂的后半段给学生布置了课外的学习任务, 例如我会将一些类似的句型的讲解组织录制成一个微课, 让学生课后去进行观看学习, 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在学习完视频以后, 我会要求他们做一个微视频的学习笔记, 以便于我及时了解他们课后自主学习的情况, 实时掌握他们的学习状态。另外, 通过微课进行展示, 可以让学生由文及图的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突出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的情景中来。

(三) 利用微课点明文章主旨, 让学生把握题意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 许多学生往往觉得课文的阅读十分费劲, 他们将课文从头看到尾也难以理清楚文章的中心思想, 也没有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至于读不懂文章。借助微课, 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教学问题, 将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人、事、物或者景象, 结合它们内在的联系, 真实、具体的以视频播放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大意, 从而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把握主旨。

例如, 我在教学《生命》一课时, 我在微课中插入了三段隐喻性很强的小动画的视频片段, 这三个片段分别是:一只柔弱的蝴蝶扇动翅膀在人类宽大的手中挣扎;岩缝中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在奋力地冲破外壳祈求发芽;人的心脏在胸脯中跳动的声音。在正式进入课堂的教学以前, 我让学生先看完这段视频, 让他们用言语来描绘在这三段小动画视频中的食物, 以及谈谈自己的感受和领悟, 最后才开始讲解课程的内容。这段微课视频的播放, 很好的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在联想和自身的感悟中体会了文章的主旨。同时, 我还在微课视频中插入了一段图文并茂的朗诵, 让学生能很好地进入诗歌的情感氛围中去。这样, 将直观具体的事物与学生的想象相结合, 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启发他们学习的灵感, 从而积极主动的对文本的情感内容进行体验, 迅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三、结语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 将微课的教学和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环节有效地结合起来, 对于整个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提升。由于微课在实际的应用中, 具备随时、随地、随意的特性, 不受到空间、时间、地点学习的局限性, 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和增长, 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自由, 其学习的灵活度也相应地增加了许多。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利用微视频的功能特性, 让学生学会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实现更加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旭.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教学的措施与策略[J].科学教育, 2010 (6) .

[2]李新明.浅谈将微课应用于初中的语文教学[J].教育周刊, 2014 (5) .

篇9:初中语文导读微课设计初探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新型学习方式的不断涌现。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试图将微课技术运用于钱梦龙先生的语文导读法之中,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经典学科教学法的深度融合:一方面,通过微课促进传统经典语文教学法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法原理赋予微课设计学科教育灵魂。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语文的导读微课设计呢?

一、自读式导读微课:目标导引与入格训练

所谓自读式,就是立足于学生自主阅读的训练模式,训练目的指向于学生“学会阅读”。在“三式”之中,自读式是基础,也是根本。何以聪教授对钱梦龙语文导读法中的“自读式”作这样的评述,“与其说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的手段,不如说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方式,教读、复读等课型实际上都离不开自读,是自读的一种变式。”①那么,如何进行自读式阅读训练?综观钱梦龙先生的语文导读教学主张,笔者认为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宏观层面的目标导引;二是微观层面的入格训练。

目标导引 钱梦龙先生的语文导读法突出了整体设计策略,从教学目标的全面性、阶梯性出发,让学生明白整个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目标。这种做法,有专家称之为“大幅度的目标交底”,即,让学生从初一入学之始,钱梦龙先生就把整个中学阶段以及各年级段的读文训练目标要求明确告知学生,“从‘读懂写了什么到‘读懂为什么这样写诸如此类的阅读要领和训练的步骤,使学生三年早知道,悟到应循之轨,从而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②由此,我们进行了三大系列的“读文目标交底”微课群的开发:一是根据时段划分的,包括初中阶段、年级段、学期段的读文目标微课;二是根据文体划分的,包括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的读文目标微课;三是根据教学单元划分的读文目标微课。这些微课群,最终相互关联、层层相扣初中语文读文目标体系。这一微课群的设计,紧扣课程标准,通过阶段性语文教学目标叙述,让学生明确语文阅读任务、目标和要求。做到“学习之始,通过目标定方向;学习之中,通过目标寻路径;学习之后,通过目标找差距”,以充分发挥目标的引导、纠偏和激励功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意识与能力。

入格训练 阅读训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必由之路。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其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③“自能读书”无疑也是钱梦龙先生“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的基本追求。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自能读书”呢?钱梦龙先生认为,需要对学生进行“严而有格”的训练,他说,“一个高效的阅读流程,往往由若干符合认知规律的步骤构成,每一步骤都有一定的操作要求和规格,于是就有了阅读的‘格;‘严而有格的阅读训练,就是使学生一打开文本,就知道应该按照怎样的‘规格去读。比如,阅读从何入手、如何深入文本、如何把握要点、如何质疑问难、如何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等。总之,做到‘思有其序,读有其格。”④据此,入格训练就成为了自读式导读微课设计的主题,入格训练微课开发的主要内容是教会学生阅读流程、阅读要领。比如,在设计《故乡》一课的自读式导读微课时,教师在简要介绍作品背景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向学生提出自读要求:一是认读感知。要求学生朗读或默读,对课文获得初步的印象,围绕“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在认读感知的同时,通过《汉典》网页,要求学生完成对生字词的注音、注释。二是辨体解题。要求学生对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特点进行辨别、判断,并说出理由。三是定向问答。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发问并自答,即: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第一问是用来回答文本内容的;第二问是回答文本表达方式、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第三问是回答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写作构思等。四是深思质疑。学生在对文章有了较为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并通过微课平台的“学习社区”频道发布自己的疑问,引发大家的讨论。

自读式导读微课,一般是安排在课文自读之前观看,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确自读的目标要求、基本流程和阅读方法,为后续的阅读训练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读式导读微课:设疑点拨与微课互动

所谓教读式,指学生在教师的具体辅导下进行的阅读训练。根据钱梦龙先生的观念,“教读的基本方法是随机指点”,“教读的策略是为学生铺设上升的台阶”⑤,“教读必与自读同步进行,或先教后读,或先读后教,或边教边读”⑥。因此,教读式阅读训练,必须突出教读与自读的同步、导读的随机生成和教师指导用语的简洁明了等。那么,我们应如何根据这种教读式阅读训练要求进行导读微课的设计呢?

笔者在研读钱梦龙先生的教学实录、分析课程标准、学习微课技术的基础上,对教读式导读法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教读式导读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自读,那么,怎样的自读才算得上是让学生学会了呢?笔者认为,学生学会自读,首先能够遵循阅读程序,其次要做到对文本内涵的深度理解。至于遵循阅读程序,我们可以通过自读入格训练达成;而对文本内涵的深度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⑦因此,在教读训练时,我们要关注学生文本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师生各抒己见、交流研讨、相互启发,从而获得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据此,我们在教读式导读微课设计,关注了设疑点拨和微课互动两个方面。

设疑点拨 在自读式入格训练时,我们要求学生进行了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定向三问”,如果学生能够对这“三问”作出圆满回答,钱梦龙先生认为,学生只是“对文章从内容到形式上大体上已获得了比较全面的认识。”⑧其言下之意,学生对文本尚没有达到深度解读的程度,还需要学生对文本作出深思质疑,实现从“无疑—有疑—无疑”的阅读“长进”。因此,在自读式导读微课设计时,我们围绕学生“深思质疑”所产生的疑问定制微课。

比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们要求学生在自读阶段提出问题,并在微课平台“学习社区”频道中发表出来,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提炼出影响阅读深度的共性问题,其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原因是什么?”;二是“小说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由此确立教读式导读微课设计的主题。对于前一个问题,教师通过微课视频,要求学生对这些称呼进行分类,并启发学生“金钱左右着菲利普夫妇的态度”的主题思想,体现了在教读训练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对于后一个问题,则是将其分解为若干小问题,比如,“我对于勒的称呼和父母对于勒的称呼有什么不同?”“我在见到于勒后做了什么?”“有哪些关键词、句反映了‘我的心理变化?”等,让学生带着这些小问题阅读文本。通过这些问题由大化小、形成梯度,让学生在自读中自悟,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实践表现,通过基于学生自读中疑问确定微课设计的主题,定制并推送班级个性化的导读微课,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而且还能较好地提高教读式训练中的导读针对性。

微课互动 为了实现教读式导读边教边读、随机指导的功能,我们加强了导读微课的互动性设计。一方面,加强学生与媒体之间的互动。比如,通过微课资源建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导读微课,以满足其个性化学习。我们在教读式微课的关键节点之间嵌入互动性测试、阅读要求提示,让学生一边观看微课,一边回答问题,一边阅读文本,即时获取教读效果的反馈及阅读方法的指导。另一方面,加强微课平台“社区”建设,在微课平台中整合QQ、微信等社交工具,组建“班级学习群”“主题阅读学习圈”等或虚拟、或现实的学习共同体,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在线互动和课堂交流的有机融合,实现教读式导读微课功能的最大化。

三、复读式导读微课:知识整理与成果展示

所谓复读式,即一种基于复习性的阅读训练形式。通常情况下,就是把若干篇已教过的课文按某一主题组成“复读单元”,并指导学生读、想、议、练。钱梦龙先生将复读训练的目的分为三类,即:知识归类、比较异同、发现规律。为此,我们把复读式导读微课设计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整理;一是成果展示。

知识整理 教师根据阅读训练规律,有意识地组建若干“复读单元”,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做好一阶段阅读训练后的知识整理和归纳,自主建构文本阅读知识体系。从知识整理维度开展复读式导读微课,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三点:一是呼应读文目标。复读式导读微课要与读文目标微课一脉相承,前后响应,以便学生“读后对照目标找差距”,但又要避免与读文目标微课的简单重复;二是构建认知导图。复读是基于复习的,知识整理是复读式阅读训练的核心所在。所以,微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弄明白复读单元内文本之间、知识点之间的联结关系。比如,我们将《鼎湖山听泉》《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三篇课文组成“复读单元”,并以认知导图的方式,形成复读单元内三篇文章的知识框架,从而有效促进学生阅读中的对比与分类、归纳与总结,并借助认知导图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监督,实现学生自能阅读。三是明晰复读任务。复读不是对先期自读、教读的简单重复。钱梦龙先生认为,复读任务就是要做到既“温故”,又“知新”,“温故”指温习旧课,“知新”指获得单篇阅读时不可能获得的新认识。⑨由于是对“复读单元”的若干篇文章相关内容的比较、提炼,这就要求复读式导读微课要让学生明确复读任务及具体要求,以便学生较好地通过跳读、快读、选读等方式进行复读训练。

成果展示 复读是单元的复习性阅读,与单元学习结束相伴而生的是单元学习的效果如何评价,我们采取了展示性评价策略。即与学生共同设计、录制复读成果展示微课,并上传到微课平台,再现学生在一个“复读单元”中的阅读进程和成长经历,通过阅读训练成果展示,不断丰富拓展性阅读微课资源,不仅为教师学情研究提供依据,而且也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反思和学习交流。成果展示微课开发的基本做法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主要内容包括复读单元内的自读入格训练情况、单篇课文教读感悟及单元复读中的总结提炼,突出展示学生个性化阅读感想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成效。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叶圣陶先生的名言,也是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目标所在。今天,我们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的现代化升级,同样也较好地践行了现代教育技术“个性化学习”以及“不教之教”的核心理念,实现“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我教育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让受教育者依靠自己征服知识而获得教育”⑩的教育追求。笔者坚信,这样的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之路必定会越走越宽,并渐入佳境。

————————

参考文献

①何以聪:《语文教学论评论集》,学林出版社,2014年版,第214页。

②刘正伟,杨路:《阐释的力量:专业人员介入教学实践考察》,《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第9期。

③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著·叶圣陶语文教学书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14页。

④⑤⑧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昨天和今天》,《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8期。

⑥⑨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理论设计和结构模式(上)》,《课程·教材·教法》,1989年第11期。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2页。

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00页。

上一篇:调度员个人工作心得感悟下一篇:宁国市产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