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与用才》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24-05-25

《有才与用才》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精选9篇)

篇1:《有才与用才》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面》 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面》节选

①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③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 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④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小题1:选文前三节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突出了鲁迅怎样的外貌特征?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小题2:选文第④节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2分)

小题3:文中两处划线句“瘦得教人担心”,能否将其改为“非常的瘦”?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外貌(肖像)描写(1分),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1分),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2分)。

小题1:议论、抒情(各1分)

小题1:“瘦得教人担心”充分表现了“我”对鲁迅先生身体状况的忧虑和关切。如果改为“非常的瘦”则不具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主要考查人物的描写方法、外膜特征、人物形象等。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认知能力。结合五种表达方式加以解答解答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结合句式的特点加以分析即可。

篇2:《有才与用才》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1)那是一个心情极坏的春日下午,我靠在门前柳树下,无奈地折着柳枝,地上已是一片狼藉的柳叶。

(2)邻家那个男孩向我走来:走,带你去看一处美景,不太远,但保证你没去过。看他满脸真诚,我决定和他去。

(3)离开家门口,他带我转弯抹角在楼群里穿插,这条路径我的确没走过,曲径通幽处,这幽处不知道是怎样的情景。走了一会,已经走出工房区,前面该是一片农村的平房了吧。

(4)快到了!男孩说。

(5)转过一道墙,蓦地,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6)那是两排平房院落夹着的一条长路,令人惊叹的是,这里看不到一点院墙,那院墙竟被厚厚的重重叠叠的繁花覆盖,原来此时正是蔷薇盛开的季节啊!没有无力蔷薇卧晓枝的缠绵,那白的、淡粉的、深粉的核桃大的蔷薇花却不是零零星星一朵朵,而是精神抖擞地堆成团团簇簇,花之外,绿叶倒成了点缀。繁茂的蔷薇堆成了农家小院的院墙,同时也堆出了这条匠心独运的繁花之路,放眼望去,路仿佛没有尽头,满是粉色、白色,扑鼻的是淡淡的幽香。置身小路,周身被鲜花簇拥着,我踏踏实实地在路中央走着,仿佛连脚下也是软软的尽是蔷薇了。

(7)这条路长吗?我望着似无尽头的小路问。

(8)不长也不短,它的长度刚好能改变你的心情。男孩自信地说。

(9)走了一会儿,他忽然说:你知道吧?其实你笑起来的样子很美!这时我才意识到心头的阴霾尽去,代之而来的是阳光下盛开的蔷薇花般的亮丽与欢愉的心情。他说实际上前面一转弯路就到头了。不过我想我此时的心情不会随着蔷薇的消失而变糟,那一路蔷薇啊!

(10)噢,真想不到,原来离我不远还有这么一处美景,怎么从未发现?我依然灿烂地笑着说。

(11)其实在你生活之外总有一处独特的风景,你终日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当然不会发现你生活圈子之外的世界!他意味深长得像个哲人。

(12)是啊,在你生活之外总有一处独特的风景,也许就在你身边,她是如此美丽、宜人,或许是生活的脚步太匆匆,或许是生活的圈子太狭小,你不曾留意她,所以当你不如意时,不妨试着打开封闭的心窗,走出封闭的生活,放慢生活的脚步,去走一走、看一看,就会发现,原来在你不远的地方,正有一处你从未涉足的风景,她会带给你另一种心情,如我们一路蔷薇!

(13)噢,那一路芳香的.蔷薇

1.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中踏踏实实地走着与脚下软软的,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引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下列句子的理解。(4分)

(1)不过我想我此时的心情不会随着蔷薇的消失而变糟,那一路蔷薇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意味深长得像个哲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矛盾。踏踏实实描写的是周身被鲜花簇拥着的情况下的良好心情,阴霾尽扫,心里感到充实而愉悦;而软软的是描写想像中的踩着蔷薇花瓣而行的舒适感觉,两个词语所指对象不同,而传达的愉快、舒畅的感受和体验是前后一致的。

2.(1)因为有了这一路蔷薇而使自己心情愉快了起来,而且,这心情必然还会继续保持下去。

篇3:《有才与用才》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①小时候,扬朔的《雪浪花》曾经把我带到海边,字里行间我感觉到大海很温柔,就像幼儿园的阿姨能歌善舞漂亮大方。

②生长在远离大海的地方,我一心向往着大海,希望有一天能够站在大海的面前直接目睹她的风采,亲自领略她的神韵。许是精诚所至,老天爷竟赐与我一个大海的女儿为妻。这样,我便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③我第一次见到大海,也就是陪妻回娘家的时候。妻的娘家在名震遐迩的胶东半岛蓬莱仙境。五月的胶东,天朗气清,一片翠绿。我们在烟台转乘汽车,汽车驶出烟台不远,车窗外便眺见了大海的景象,一抹碧绿,横无际涯,上有帆船点点,群鸥奋翥……

④第二天凌晨五点多钟,岳父将我们从睡梦中叫醒,昨晚说好的我们要随他去赶海捕鱼。我们骑上自行车带上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渔具,向捕鱼的地点出发。天空还不曾明朗,一片蒙蒙曙光之中我只感到阵阵海腥味迎面扑来,几乎使人透不过气。渐渐能够听见大海的`涛声,犹如远处的鼓点深深震撼着心扉。终于进入一片柔软的沙滩,身临大海,面对着日出之前的溟溟海面,我惊呆了,站在那里失却了全部语言。静静地凝视着熟悉而又陌生的无垠大海,引发了我诸多遐想。

⑤我们组装好三角帆板,_a_上渔网缓缓地放出去。然后_b_下自动线落下帆布,顺着海水潮流的入向沿海滩向前_c_。大约走出一千多米的距离我们开始收网,网眼下挤满了银光闪烁的尖嘴精灵鱼。我高兴得只顾_d_鱼,庆幸出乎意料的收获,也许应该说满心欢喜地接受大海慷慨的馈赠。

⑥我们正沉浸在捕鱼的欢乐之中,我猛然抬头看见远处一轮鲜红的日头从海面冉冉升起,整个大海也变成一片彤红,构成一幅光与水的壮美图画。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从我的心灵深处油然升起,我站在那里,久久地站在那里,此时此刻,我似乎领悟到大海为什么特别蓝了。这是因为她以全部的容量接纳阳光,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和情怀。

⑦我想,那雪白的浪花只是大海的一缕缕笑意,那点点滴滴的海水组成大海伟岸的身躯,而那广阔深邃的海蓝是大海永远的魂魄。有人说生活也是一片大海,那么,只有拥有海蓝才会拥有永远,感谢大海给予我们无尽的宝藏和无穷的启迪。

1.第1段写到杨朔的《雪浪花》是为了表达对大海的___。(可用下文一个词语回答)

2.第4段描写大海的顺序是_____,描写的感觉角度依次是___觉、___觉、____觉。

3.第5段的内容可概括为□□□□。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雪地捕鸟”一段相似,都以准确的动词描绘出全过程。在文中a、b、c、d四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应为( )

A、a.吊 b.接 c.走 d.捡 B、a.挂 b.拽 c.跑 d.拾

C、a.挂 b.拽 c.走 d.拾 D、a.吊 b.拉 c.跑 d.捡

4.第6段从色彩角度写日出,表现色彩的词语是___、___。作者认为大海特别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段的表达方法是先_____后_____后。

篇4:郑成功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练习。

郑成功一到,村民们夹道迎接。进屋坐定后,阿祥宣布献礼。四位年轻貌美的姑娘手捧精致的盘子,跪献在郑成功面前。盘子里分别放着几锭金子、一块银子、一束草和一块土。郑成功连忙站起来,笑呵呵地说:“我们到这里打仗,是为了收复台湾的土地,不是为了金子、银子。”说着,叫随从接过盛草和土块的盘子。同时向阿祥回赠了礼品,并命令部下帮助高山族同胞解决生活困难。阿祥心中的疑云消失了,他马上鸣号撤走伏兵,抬出美酒犒劳郑军。几位高山族老者感动地说:“难得有不爱金子、银子的`官员啊!郑成功真是一位好将领!”

1.在田字格中填上合适的量词。

几( )金子 一( )土 一( )银子

一( )草 一( )将领 四( )姑娘

2.在方框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 )地说

( )

3.阿祥献了哪些礼品?郑成功接受了什么?

参考答案:

1.锭 块 块 束 位 位

2.笑呵呵 感动

篇5:《有才与用才》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1) 吃苦,是一种资本。

(2) 只是在影片里见过那被击倒的拳手,他躺在地上喘着粗气,浑身伤痕累累,嘴角还淌着血,却没有一个人给他送花, 给他鼓掌;只是在旅途中看过那赤脚的纤夫,喊着震天动地的号子, 弯腰垂首将沉重的纤绳勒进隆起的胸肌 ......

(3) 你充其量是个旁观者。

(4) 没有经历挨饿的历史,你便不知道一粒米的可贵,不知道那些被太阳晒黑了皮肤的耕种者的可敬, 当然更无从感受饿得头昏眼花或者伸手乞讨的可悲和可怕。 终日打着饱嗝的人除了需要一两根牙签剔牙齿,爱心和同情对他们都是多余的东西。

(5) 你没有受过寒流的抽打,你的血液里,你的骨髓中就不能孕育出抗争的细胞。你必然十分脆弱,容易发抖,容易胆寒, 周身缺少足够的热流和火焰,靠什么温暖爱人冻僵的脸庞和手指?

(6) 没有尝过寄人篱下的滋味,听不到凉语,看不到冷脸,过多的奉承让你长出发育不全的性格。突然有一天, 你背靠的大树倒下,你开始失宠,在坑坑洼洼的路上, 你绝对不如别人那样行走自如。

(7) 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这个道理,近期报上刊载的两篇文章可以佐证。

(8)<< 中国青年报 >>驻宁记者在盛夏满含深情地写下一篇报道: << “火炉南京”:栖身墙下啥滋味 >>, 文中描述了那些进城打工的农民在蚊虫的叮咬和暑热的炽烤中,夜宿墙下、桥下、树下的艰辛,而农民却说:“日子过得比家好。”

(9)<< 新民晚报 >>报道,上海一个年仅 18 岁的`姑娘陈琳琳,因“考后感到一点信心也没有”,虽然考分超过高校录取线 7 分,却在成绩单发下的前一天悬梁自尽。她是船长的女儿,父母的心肝宝贝, 一直泡在蜜罐子里长大。蜜喝多了,竟会这般神经兮兮, 这般脆弱。

(10) 聪明的日本人在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面前, 已经洞察了这种病变。据说,为了保存父辈创业的秉性, 不少学校特地设立劳动场所,让孩子使用锉刀、榔头,目的是学会吃苦。

(11) 相比之下,我们这一代过于娇嫩了。我们怕风怕雨, 怕冷怕热,怕打怕骂,怕受刺激 ...... 真可怜啊!

(12) 我曾在下班路上看到,有个弹棉花的乡下人家, 一个瘦弱的婴儿在母亲背上睡了,两根布带拴住他的身体, 他的小头额像被吹倒的麦穗儿在母亲背上晃呀晃呀,我真替他捏把汗。 可没几天竟见他下地跑呀跑呀,一双眼睛很亮很亮,证明他有极强的生命力。

(13) 吃苦,会让人的生命力更加强健。

(14) 还是狠狠心把自己推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吧, 在成长的季节,吃苦经历是你成长的养分。 以后你就会知道这种养分的价值无穷。

1 、本文 (2)----(6) 段作为“吃苦”的例证主要有哪些?每条概括不超过四个字。

(1) 拳击手被击倒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2 、第 (8) 段事例所要证明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9) 段事例所要证明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 (10) 段中加点词语“这种病变”指什么? ( 用原文回答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试简要说明运用对比的段落及内容。

例(1)第4段饥饿的人与打着饱嗝的人对比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14段中加点的词语“成长的季节”应作何理解? “养分”一词与前面哪一个词相呼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 _____ 和 ___________ 。

7、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中心论点的三个分论点依次是:1 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2)纤夫拉纤(3)挨饿 受冻(4)寄人篱下2、苦, 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 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 3、蜜喝多了,竟会这般神经兮兮,这般脆弱 4、(2)第8段农民不怕苦和第9段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子女经不起挫折对比 (3)第10段日本人让子女学会吃苦和第11段我国青少年过于娇嫩作对比 (4)第12段乡下人的生存环境恶劣和生命力级强对比 5、青少年时期(或人的成长的阶段) 资本 6、事实论证 对比论证 7、吃苦经历是你成长的养分。 (1)吃苦是一种资本 (2)

篇6:《有才与用才》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许孚远传

许孚远,字孟中,德清人,受学同郡唐枢。嘉靖四十一年成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就改吏部。已,调北部。尚书杨博恶孚远讲学,会大计京朝官,黜浙人几半,博乡山西无一焉。孚远有后言,博不悦,孚远遂移疾去。隆庆初,高拱荐起考功主事,出为广东佥事,招大盗李茂、许俊美,擒倭党七十余辈以降,录功,赉银币。旋移福建。

神宗立,拱罢政,张居正议逐拱党,复大计京官。王篆为考功,诬孚远党拱,谪两淮盐运司判官。历兵部郎中,出知建昌府,暇辄集诸生讲学,引贡士邓元锡、刘元卿为友。寻以给事中邹元标荐,擢陕西提学副使,敬礼贡士王之士,移书当路,并元卿、元锡荐之。后三人并得征,由孚远倡也。迁应天府丞,坐为李材讼冤,贬二秩,由广东佥事再迁右通政。

二十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陷朝鲜,议封贡,孚远请敕谕日本,擒斩平秀吉,不从。吕宋国酋子讼商人袭杀其父,孚远以闻,诏戮罪人,厚犒其使。福州饥,民掠官府,孚远擒倡首者,乱稍定,而给事中耿随龙、御史甘士价等劾孚远宜斥,帝不问。所部多僧田,孚远入其六于官。又募民垦海坛地八万三千有奇,筑城建营舍,聚兵以守,因请推行于南日、彭湖及浙中陈钱、金塘、玉环、南麂诸岛,皆报可。居三年,入为南京大理卿,就迁兵部右侍郎,改左,调北部。甫半道,被论。乞休,疏屡上,乃许。又数年,卒于家,赠南京工部尚书,后谥恭简。

孚远笃信良知,而恶夫援良知以入佛者。知建昌,与郡人罗汝芳讲学不合。及官南京,与汝芳门人礼部侍郎杨起元、尚宝司卿周汝登,并主讲席。汝登以无善无恶为宗,孚远作《九谛》以难之,言:“文成宗旨,原与圣门不异,以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良知即是未发之中,立论至为明析。无善无恶心之体一语,盖指其未发时,廓然寂然者而言之,止形容得一静字,合下三语,始为无病。今以心意知物,俱无善恶可言者,非文成之正传也。”彼此论益龃龆。而孚远抚福建,与巡按御史陈子贞不相得,子贞督学南畿,遂密讽同列拾遗劾之。从孚远游者,冯从吾、刘宗周、丁元荐,皆为名儒。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录功,赉银币 赉:赏赐

B.王篆为考功,诬孚远党拱 党:结党,拉帮派

C.迁应天府丞,坐为李材讼冤 坐:因……获罪

D.所部多僧田,孚远入其六于官 部:手下部众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引贡士邓元锡、刘元卿为友。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B.乞休,疏屡上,乃许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汝登以无善无恶为宗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D.盖指其未发时 其孰能讥之乎

10.把第1卷文言文语段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寻以给事中邹元标荐,擢陕西提学副使,敬礼贡士王之士。(4分)

(2)吕宋国酋子讼商人袭杀其父,孚远以闻,诏戮罪人,厚犒其使。(4分)

11.第1卷文言文语段中许孚远的.政绩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概括。(5分)

许孚远,字孟中,德清人,受业于同乡唐枢。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随即改为吏部主事。其后,调北京吏部主事。吏部尚书杨博讨厌孚远讲学,乘考核京师朝官之时,将浙江的官员罢除了几乎一半,而杨博的家乡山西无一人罢黜。孚远在背后议论此事,杨博不高兴,孚远便称病离去。隆庆初年,内阁首辅高拱举荐起用孚远为考功主事,出任广东佥事。他在广东招安了大盗李茂、许俊美等,并由他们擒拿倭寇七十余人,因功受赏,不久调至福建。

神宗即位,高拱罢职,张居正任首辅,计划驱逐高拱的党羽,因而再度考核京官。王篆为考功,诬陷孚远与高拱同党,贬为两淮盐运司判官。后历任兵部郎中、建昌知府。在建昌,闲暇时,招集诸生讲学,与贡士邓元锡、刘元卿为友。不久,由于给事中邹元标的举荐,提升为陕西提学副使,对贡士王之士以最恭敬礼节接待,并致书当政者,荐举之士、元卿、元锡。后来,这三人为朝廷征用,是由于孚远的举荐。孚远调任应天府丞,因李材的诉冤案而获罪,降官阶二级,由广东佥事再调任右通政。

万历二十年(1592),升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日本军队攻陷朝鲜,朝廷商议对日封贡事,孚远奏请谕令日本国王擒斩平秀吉,这个意见未被采纳。吕宋国酋长之子指控中国商人杀其父亲,孚远报告了朝廷,皇帝诏令斩杀凶手,厚赏来使。福州发生饥荒,百姓劫掠官府,孚远擒斩首领,平定祸乱。给事中耿随龙、御史甘士价等弹劾孚远,皇帝并不问罪。福建寺庙田地甚多,孚远将其十分之六没收入官有。又募民开垦海地八万三千亩,筑城建营房,屯兵防守,并请将此法推行到南日、澎湖及浙中之陈钱、金塘、玉环、南麂诸岛,均得到朝廷的批准。在福建三年,后调任南京大理寺卿,随即升兵部右侍郎,改左侍郎,又调任北京兵部左侍郎。行至中途被弹劾。他多次上书请求辞职返乡,最后才允准。在家数年而逝,赠南京工部尚书,后谥恭简。

篇7:《有才与用才》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松与兰

这所高校的风景,最亮丽的要算图书馆门口那两株雪松了。它们非常庄严地对峙着,像秉承着什么诺言。树干有五层楼高。它远看像片云,近看似把伞,蹲下瞅它,似觉进入了一团绿色的梦境。这是两座绿色金字塔,两个高深莫测的哲学童话。

我每天都去看它。我崇尚它的凝重,不管外界怎么样,我就这个样子。它使我想起西方一句谚语:台风的中心是稳定的。

人毕竟不是树,人还要遭受松树尝不到的折磨,尽管阳光是灿烂的,每日里大千世界不尽如人意的事还不少。每当此时,我便跑到树下,去看它的庄严凝重,它的无欲则刚的气概。看得久了,竟生出些连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的情感来,甚至连孰是我、孰是松都分不清了。

松树是圣哲。

在雪松前面,有10棵白玉兰。阳春三月,草木丰茂,百花争艳,白玉兰昂首怒放,像10位亭亭玉立的仙女,一个个冰清玉洁,光彩照人。

爱拈花惹草的蜂蝶来了,绕着白玉兰翩翩起舞;凑景照相的来了,靠着白玉兰扭摆作态;拍摄电视的来了,对着玉兰花调试着焦距……

人们一下子冷落了那两棵松树。

好景不长,一场春风,一场春雨,打得玉兰花儿败了,白玉兰十分可怜,像是被匆匆赶下台的演员,凄惨中带有一种落魄,水淋淋地向世界泣诉。

那雪松却显得更加苍翠与凝重。

这时,我忽地想起一首诗,这诗该是松树吟诵给白玉兰的:春日春风有时好,春风春日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

是春风春日诱骗白玉兰把花儿开了,又是春风春日把白玉兰打败了。它们还是涉世不深啊!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写道我每天都去看它。我崇尚它的凝重。

(1)为什么我每天都去看它?

(2)为什么我崇尚它的凝重?

2、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道看得久了,竟生出些……莫名其妙的情感来,这种情感指的`是什么?

3、作者在第6-11自然段中,写白玉兰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且还想起一首诗,写它花开花落的情景,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A两株雪松的亮丽,犹如两座绿色金字塔,是从外貌来写;它们庄严地对峙着,犹如两个高深莫测的哲学童话,是从内在气质来写。

B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不管外界怎么样,我就这个样子的松树风格。

C作者想到台风的中心是稳定的这句西方的谚语,旨在印证松树的庄严凝重,不受外界左右的精神。

D松树是圣哲一句,是把松树人格化、理想化了的写照,激励人们学习松树的风格。

E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白玉兰的亭亭玉立,冰清玉洁,光彩照人。 F作者在文章后面想起一首诗,说是松树吟诵给白玉兰的,意在告诫人们不要学涉世不深的白玉兰,要学松树无欲则刚的气概。

答案:

1、(1)它亮丽、庄严,见后似觉进入梦境(或我崇尚它的凝重);(2)它始终保持独立性格,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

2、松树庄严凝重,无欲则刚的气概与作者心灵相融合而产生的崇敬之感。

3、委婉、跌宕;反衬、对比鲜明,突出了中心思想(或强化主旨)。

篇8:《有才与用才》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假如你不是天才

蒋子龙

⑴在一个急功近利的物质社会,人们经常听到和见到的天才、成功者和幸运者的故事。可这些人到底有多少?假如你不是天才,你就不活了吗?

⑵活,当然还要活的。而且还都想活得更好一些。那么你将怎样胜出呢?

⑶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敬业。敬业精神,被视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处事之道。尽管你可能永远不会成为天才,通过敬业却可以使自己成为“专才”,成为不可替代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⑷媒体曾盛炒过一个惯偷的经历,他叫刘金华,偷偷摸摸大半辈子,监狱、拘留所经常进进出出,快60岁的时候看到大墙外有一个孩子走过,心里猛然一动,自己都这般年纪了,白来世界上走一遭,最后连自己的骨血都留不下。于是翻然醒悟,洗心革面,要重新做人。

⑸他最后一 次从监狱被放出来,找不到工作就去捡破烂。捡破烂竟拾金不昧,几次捡到居民丢失的贵重东西,千方百计都要归还到失主手里,并捎带着清理卫生和维护治安。时间一长,被物业公司招为保安。一个贼竟当了保安,居民大哗,纷纷抗议。物业公司却力排众议,为他打保票。岂知,有他当保安就最懂得怎样防盗,贼们也不敢再光顾那个居民区。后来他成了各小区争抢不上的保安,原来的居民区为了留住他,将闲房给他住……

⑹任何人,通过敬业都可找到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凭这个口碑就可以走遍天下,成为个人的护身符、无价之宝,永不会失业。这是因为,敬业者都善于发现学习的机会。这是无需交学费、不必有多高的级别就可以得到的学习机会。那就是在干中学,学中干,为干这,为干得好而学。而学习的机会中,就常常包含着发财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说得更直接些,在这个竞争激烈、淘汰神速的商业时代,现代人的工作“已经成为一个继续学习的过程,是个人为提高自己的工作市场价值而进行的投资。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地学习。”学习就是最好的管理智慧和工作智慧。智者无不是工作学习代,学习工作化。每一天至少有一个对某个人是有用的机会,每一天的某个机会就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也绝不会再来的机地。当你精于算计,事事计较,把多干活、干好活的机会推给他人的时候, 也就把学习甚或是成功的机会让给了他人;相反,“当一个人把敬业变成一种习惯,在多干活、干好活的过程中学到更 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体验到干好活的乐趣,从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从思想与业务同进的过程中享受快乐。”

⑺管理学家陈鸿桥有言:“敬业是快乐的,敬业的口碑是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财富。”奉行实用主 义,只追求眼前实惠的人,常误以为敬业是提升了公司的价值,对老板有更大的好处,殊不知敬业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⑻不敬业只“敬钱”。“钱”也难以惠顾你。因为“钱”要依附于“业”,“业”不强何以生“钱”?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①骨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口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惯偷刘金华的例子要证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意, 回答问题。

⑴敬业者的“学习机会”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现代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什么说“学习就是最好的管理智慧和工作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两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指子女后代。比喻众人口头上的称颂(评价)(意思对即可)

2、通过敬业可以使自己成为“专才”,成为不可替代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3、①是干中学,学中干,为干得好而学。

②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地学习。

③智者无不是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4、①敬业的口碑是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财富。

篇9:重构阅读信仰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的出现,图书品类与数量的增加,丰富了我们的阅读视野。这是一个为阅读准备了各种条件的时代,却也是遭遇阅读不断下降的时代。我们不能说图书像商品一样出现了通胀,因为人类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与对物质的需求是不同的。商品有供大于求的时候,思想的探索则没有止境。我们可以容忍一件商品的随意组合,但不会容忍一本书的思想凑泊。于是在各种载体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格外需要阅读者作为主体的觉醒和信仰的重构。

阅读信仰的重构是指我们面对更多的阅读选择、更方便的阅读工具时要有自己的主体性觉醒与抉择。这种主体性觉醒实际上是一种阅读者的个体价值主张。为什么读书的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会读书了,或者是我们对于阅读本身需要的基本要素缺乏认知。

首先要走出开卷有益的认识误区,学会鉴别和挑选真正有价值的图书。在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出现了很多遮蔽我们双眼的垃圾书。那些内容拼凑的`图书正在摧毁我们对于书籍的敬畏。安德烈·希夫林认为,20世纪上半叶,出版人坚信让读者接触到真正的好书是出版的使命,20世纪下半叶,出版业正在盈利的驱使下沦为第二个娱乐业。图书的特殊属性不像一首歌一听即觉出喜不喜欢,也不像一部电影看下来只需要一两个小时。我们借助于畅销榜单买书是有风险的,因为编撰一个好书名拼凑一堆杂内容的书不在少数。所以,在这样的情形下,买书相信名家或书评已经不足据,更需要自己对图书在购买之前作必要的阅读与鉴别。把时间花在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上是对生命的浪费。

其次是在多元选择中独立抉择自己的阅读取向。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阅读取向也应当如此。网络阅读背负了不应有的“浅阅读”的诟病。我们知道,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的选择最终还在于读者本人。对一个有阅读主体性的人来说,网络是新闻阅读的最佳选择,电子书是旅游阅读时最佳的携带,图书在家里或图书馆里仍然是一种享受,书中泛黄的纸有一种淡淡的香。所以,何必去夸大技术的危害呢?恰恰,一个没有主体性的人,他对于网络浅阅读的沉湎是他个性缺失的某种延伸。所以,阅读主体应当掌握各种阅读载体所对应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风格。就像在网络上不适宜读长篇巨著一样,我们也没有必要在可以借助电子书检阅文献时非得一部一部找。简而言之,让阅读工具或载体服务于你而不是牵着你的鼻子走。据报道,航天科技集团将用卫星发行数字正版图书,这将使我们的阅读产品的获得更为便捷。可见,科技之于阅读利弊,原是要辩证看待的,关键在于人作为阅读主体的选择。阅读主体意识一旦丧失,那么科技的先进就容易成为他加速迷失的工具了。

阅读信仰的重构更在于将阅读与自己生命体认结合起来。阅读是人类独自用心灵觉照世界的方式,只有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和确立自己的阅读价值,才能真正发现阅读之妙。欧阳修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可见古人认为读书是学问与修身的根本。即读书是要与自己的身心发生联系而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从这一点来说,读书是本分事、老实事,与他人无关、与外在无关、与炫耀无关,是用来培育性情与启迪思想的。所以,构造自己的阅读信仰,必须自己问自己,个人读书与涵养身心与气质变化有无相关。那种以为随大流买几本畅销书就已经算是读书的人,其实是自我麻痹。只有阅读与身心结合,阅读才算有了信仰。(选自月30日《人民日报》,作者刘伟见)

12.下列不属于作者所说的“阅读不断下降”的情形的一项是(3分)

A.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

B.编撰一个好书名拼凑一堆杂内容的书不在少数

C.阅读者的主体意识丧失

D.阅读产品的获得更为便捷

13.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容易使读者迷失主体意识。

B.商品可以随意组合,思想无法凑泊成书。

C.买书不应该仅凭畅销榜单作决定,也不应该依赖名家或书评。

D.数字出版物的阅读是“浅阅读”,适合于阅读新闻。

14.作者针对什么阅读现状而提出“重构阅读信仰”的主张?(5分)

15.作者提倡的阅读信仰是怎样的?(5分)

参考答案:

12.(3分)*D.【原文说“科技之于阅读利弊,原是要辩证看待的”】

13.(3分)*C.【A曲解了“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的出现,图书品类与数量的增加,丰富了我们的阅读视野”“关键在于人作为阅读主体的选择。阅读主体意识一旦丧失,那么科技的先进就容易成为他加速迷失的工具了”。B曲解了“我们可以容忍一件商品的随意组合,但不会容忍一本书的思想凑泊”。D曲解了“一个没有主体性的人,他对于网络浅阅读的沉湎是他个性缺失的某种延伸”】

14.(5分)【①(客观方面)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的出现,图书品类与数量的增加(有更多的阅读选择、更方便的阅读工具)②(主观方面)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个人读书与涵养身心与气质变化无关)答对一个方面给3分,答对两个方面给5分。】

上一篇:研究生代表发言下一篇:软件项目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