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土地督察工作情况

2024-08-28

2022年国家土地督察工作情况(精选6篇)

篇1:2022年国家土地督察工作情况

2012年国家土地督察工作情况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6〕50号)的规定,2012年国家土地督察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耕地保护战略,严格履行督察职责,严守耕地红线,加强对地方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国家土地督察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监督检查全国补充耕地和耕地占补平衡情况

2012年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对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补充耕地和耕地占补平衡专项督察。这次专项督察主要围绕“三项任务”和“三项目标”开展。“三项任务”:一是核查“十一五”期间补充耕地情况;二是核查国土资源部2009年建立补充耕地电子信息网上备案制度三年来备案的补充耕地情况和数据库建设情况;三是核查2011年耕地占补平衡情况。“三项目标”:一是对全国耕地占补平衡作出总体评价,掌握全国范围内耕地占补平衡的真实状况;二是进一步完善补充耕地电子信息网上备案系统,加强“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满足土地“批、供、用、补、查”等多方面的需要;三是进一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和政策措施。

根据“均衡布点、随机抽样、异地核查”的原则,国家土地督察机构按照“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大、补充耕地数量大、补充耕地数量一般”三种类型,选择了91个地区进行实地核查,共核查“十一五”期间补充耕地项目9159个,涉及新增耕地437.81万亩,约占全国同期新增耕地面积的15%。

从专项督察结果来看,“十一五”以来,耕地占补平衡总体情况良好,补充耕地做到了占补平衡、应补尽补,截至2011年底,已开发并可用于占补平衡的耕地累计结存1917.72万亩。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体系已经建立,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责任逐步健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电子信息网上备案数据库系统发挥了便捷可靠的动态监管作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得到落实。核查的91个地区中有极少数补充耕地项目虚报新增耕地,涉及面积1.97万亩,占核查新增耕地面积的0.45%,主要是将养殖水面、林地、园地、未整治的废弃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计入新增耕地,或者新增耕地面积计算不准确等。有少数项目补充耕地质量偏低,涉及面积29.74万亩,占核查新增耕地面积的6.64%。一些地区补充耕地管理不规范,存在项目未按规定备案和地类变更等问题。

针对发现的补充耕地和耕地占补平衡方面存在的问题,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向有关地方政府和部门分类提出整改意见,对虚报新增耕地的,坚决要求地方重新补充耕地;对补充耕地质量偏低的,加强土地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肥力;严格规划管控和建设用地审批,节约使用土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加强对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督。

二、监督检查54个重点地区的土地利用和管理全面情况

2012年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对29个省(区、市)的54个地区开展了例行督察,涉及361个县(市、区)。对地方政府2011年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土地出让供应、土地开发利用、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执法监察、土地抵押融资和规范性文件合法合规性等进行了监督检查,共审核各类卷宗22.2万件,实地核查2.05万个项目,涉及土地面积122.51万亩。同时,国家土地督察机构还对2010年例行督察的37个地区开展了督察回访,对督察整改保持情况和土地管理成效进行持续跟踪,抽查违法用地整改卷宗3059件,实地核查用地现场794个。

2012年例行督察的54个地区是:北京市门头沟区,天津市北辰区,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大同市,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辽宁省丹东市、葫芦岛市,吉林省白山市、辽源市,黑龙江省鹤岗市、双鸭山市,上海市浦东新区、崇明县,浙江省温州市、衢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宁波市(镇海区、江北区),厦门市(思明区、湖里区),江苏省徐州市、盐城市,安徽省宣城市、宿州市,江西省上饶市、景德镇市,山东省淄博市、滨州市,河南省濮阳市、许昌市、信阳市,青岛市(崂山区、城阳区),广东省江门市、阳江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北海市,海南省儋州市、万宁市,湖北省襄阳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岳阳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铜仁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重庆市万州区、北碚区、巴南区、永川区,四川省绵阳市、德阳市、南充市,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丽江市,陕西省渭南市、铜川市,甘肃省白银市、张掖市,青海省海东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

从例行督察和督察回访情况来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服务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进一步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意识不断加强,违法用地宗数、面积、违法占用耕地面积下降,土地管理长效机制和共同责任机制得到进一步落实,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秩序总体平稳。

但是,例行督察也发现地方在土地利用和管理方面主要存在八类问题。一是部分地区违法违规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征地补偿安置落实不到位,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征收不到位。二是部分地区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不规范,违法违规出让土地,涉及52个地区。三是部分地区存在土地批而未供问题,闲置土地处置不到位,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四是部分地区存在土地违规抵押融资问题,违规办理土地登记。五是部分地区违法违规占用土地,土地执法监管职责履行不到位,涉及51个地区。六是少数地区耕地占补平衡落实不到位,基本农田保护不到位。七是部分地区规划部门违规办理用地规划许可,发展改革部门未经土地预审或者违反产业政策批准、核准建设项目,住房建设部门违规办理施工许可。八是部分地区违规下放土地管理审批权限。针对例行督察发现的问题,国家土地督察机构警示约谈了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部门的负责人1019人,分别向29个省(区、市)以及3个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发出32份例行督察意见书,通报了督察发现的问题,督促54个地区在规定时间内整改查处。截至2012年底,地方已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8550件,结案7686件;重新补充耕地2.88万亩,复耕土地6.39万亩,补划基本农田2.99万亩;追缴土地出让收入和收缴罚款170.82亿元,补发征地补偿款18.96亿元,追缴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1.98亿元;收回闲置土地和盘活批而未供土地53.11万亩;拆除和没收地上违法建(构)筑物面积3571.84万平方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311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16人;撤销、解除或废止地方政府违规发布或签发的土地出让公告、合同、批文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施工许可证等1824件,撤销或废止违法违规政策性文件198件。

三、监督检查土地管理的重点问题

2012年国家土地督察机构针对地方人民政府建设用地审批、园区用地、土地抵押融资、征地补偿安置等重点问题开展了监督检查,及时督促整改纠正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有效落实。

——监督检查省级人民政府建设用地审批情况。对省级政府2011年至2012年期间的2.65万件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事项进行审核,涉及新增建设用地659.72万亩,其中耕地345.79万亩;审核各类卷宗1.98万件,实地核查182个地区的4843个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等现场;针对一些地区存在非法批地、违规供地、征地补偿安置不到位等问题,向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等11个省(区)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提出整改意见。——监督检查各类园区规划及用地情况。对460个开发区、工业园区规划及用地情况开展督察。发现460个园区实际规划土地面积1144.8万亩,其中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61.95万亩。未纳入《中国开发区四至范围公告目录(2006年版)》的园区有255个,实际规划土地面积776.25万亩,其中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05.55万亩;实际使用土地面积111.75万亩,其中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9.9万亩,未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27.2万亩。地方以各种名义违规设立园区圈占土地的问题比较突出。针对以上问题,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已督促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纠正整改。

——监督检查地方土地违规抵押融资情况。对36个市(区)的土地抵押融资情况开展督察,发现有943个项目涉及违规抵押贷款1039.22亿元,涉及土地面积29.63万亩。地方土地违规抵押融资的主要表现为:违规给集体土地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用于抵押融资;未履行土地出让、划拨等供地程序,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违规供地并登记用于抵押融资;违规扩大土地储备实施主体,收储土地用于抵押融资;将水库、公园、绿地、党政机关团体用地等违规用于抵押融资;为虚假的土地办理登记用于抵押融资。针对以上问题,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已按照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整改要求,采取偿还贷款、解除抵押担保、注销抵押登记、置换抵押物等方式进行整改,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进行处理。

——监督检查地方征地补偿安置落实情况。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沈阳局对山西省大同市、辽宁省葫芦岛市和丹东市、吉林省白山市、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的征地补偿安置落实情况开展了督察,针对这5个地区拖欠征地补偿款、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提出督察意见。经过整改,地方已补发征地补偿款8538.48万元,落实了3.66万名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7.3亿元。——监督检查重大土地违法违规问题。2012年4月11日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针对寻甸县人民政府在“中国昆明泛亚国际林业产业园”建设中的违法批地问题,向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出整改意见书。云南省对违法批地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停止了项目建设,撤销了违法批地文件,没收违法建筑物,复耕耕地924.15亩,将土地退还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对县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分别给予诫勉谈话、行政记过处分,对其余4名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云南省人民政府将案件处理结果在全省进行通报。昆明市人民政府清理检查了全市的22个开发园区用地,对15个园区的107宗违法用地进行整改,涉及土地面积1.07万亩。

2012年6月6日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针对西双版纳州国际旅游度假区、景洪工业园等多个项目违规供地、土地出让金征缴不规范、违规征收土地、违规占地建设高尔夫球场和别墅等问题,向云南省人民政府通报。云南省暂停了西双版纳州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向云南省人民政府作书面检查,对已动工的4个项目、未动工的9个项目进行分类整改,对14名责任人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对景洪市分管副市长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2012年9月至12月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对湖北省、湖南省和贵州省2012年新开工的项目用地情况开展督察,督促地方人民政府整改违法用地1727宗。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对江苏省、安徽省和江西省8个城市2012违法违规用地清查整改情况开展督察,督促地方人民政府自行纠正违法用地1729宗,立案查处3294宗,收缴罚款4612万元,拆除和没收地方违法建(构)筑物304万平方米,恢复土地原状1999亩,完善用地手续12274亩,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37人,移送司法机关7人。

四、围绕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积极推进“双保工程” 2012年国土资源部以“节约集约保发展、严格规范守红线”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2年行动(以下简称“双保工程”)。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积极参与组织协调和督导推进,与省级人民政府召开联席会议,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接,推动重点工作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积极推进“双保工程”,扎实构建土地管理新格局,促进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的落实。

——实施差别化管理,服务宏观调控大局。2012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740万亩,重点保障“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建设,继续对农村建设用地实行计划指标单列。报国务院批准用地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提前单独组件报批。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保障性安居工程落地任务提前完成。全年房地产用地、住宅用地、商品住宅用地超过了过去5年年均实际供应量。

——强化建设性保护,完善耕地保护机制。《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分解落实“十二五”4亿亩和2012年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启动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省建设。会同农业部、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2011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检查。发布《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农用地定级规程》和《农用地估价规程》国家标准。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推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分解落实“十二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30%的目标任务。对341个国家级和1200多个省级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评价。修订《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利用力度。与人民日报社共同举办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论坛。启动第二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评选。——加强土地执法监管,警示约谈违法用地严重地区。在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中,国家土地督察机构检查验收了92个市(地、州、盟)、265个县(区、市)的违法用地整改情况,审核卷宗1.65万件,实地核查项目2116个,督促地方人民政府立案查处违法用地1.61万件。经过督促整改,92个市(地、州、盟)已收缴罚款13.86亿元,拆除和没收地上违法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面积5563.85万平方米,复耕土地面积1.07万亩,申请法院强制执行5014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193人,移送司法机关259人。国家土地总督察集体约谈了违法用地严重的11个市(区)、县(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委托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分别约谈了违法用地严重的4个市(州)和16个县(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结果显示,与2010相比,全国违法用地面积减少了37.14万亩,占用耕地面积减少了10.81万亩。

——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形势对策分析。报国务院批准城市用地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扩大到55个城市。创新土地管理政策,形成总结一批、扩大一批、深化一批和新设一批改革试点的格局。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以市、县为单位建立269个观测点,开展土地利用和管理形势分析,密切跟踪地方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情况,引导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合理用地。

——加强法律政策宣讲,构建土地管理新格局。针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集中换届情况,完成对地方领导干部的国土资源政策法规培训6.45万人次。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加强了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宣讲,提高了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的依法依规管地用地意识。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南京局、济南局、西安局分别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山东省、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12个省(区、市)的党委巡视机构建立协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国家土地督察机构与中央巡视机构的协作配合机制。

篇2:2022年国家土地督察工作情况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国家土地督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部党组决策部署,按照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国土资源工作大局,落实“严守耕地红线、督导节约集约、维护群众权益、督察改革试点、推进法治督察、提升督察效能”工作定位,以督察省级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为主线,以监督检查保护耕地主体责任和土地利用效益为发力点,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重为目标,以完善土地督察机制和方式为抓手,充分发挥耕地保护“尖兵”和部党组抓落实“左右手”的作用,不断提高土地督察履职尽责水平,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资源监督保障。

一、服务和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围绕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跟踪督察土地政策落实情况。着力推动“去产能”,深化产能过剩项目用地督察成果,加强对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项目用地审批供应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化解过剩产能。着力推动“去库存”,监督检查房地产用地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分类调控主体责任,推动解决土地供应调控突出问题。着力推动“去杠杆”,监督检查和纠正整改土地违规抵押融资等问题,促进防范金融风险。着力推动“降成本”,督促地方改进完善土地供应制度,促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用地成本。着力推动“补短板”,督促地方用足用好脱贫攻坚土地支持保障政策措施,解决群众反映迫切的突出问题,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二)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守耕地红线。跟踪督导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助推统筹协调推进,强化督导调研,做好信息汇总上报,深入研究突出问题,总结提升试点经验做法,增强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利修法的改革成果支撑。以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护为目标,对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落实情况等开展督察,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加强对地方突破耕地红线、耕地占补平衡落实不到位等行为的监督检查。

(三)围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引导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督促地方落实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产业用地政策,加强政策宣讲,研究解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土地供应和利用问题,促进地方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用地。督促地方落实“人地挂钩”政策,助推全面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引导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强对重点城市、新城新区、开发区土地利用情况监督检查,持续推动地方盘活存量土地,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

(四)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工作目标维护群众土地资源权益。把维护群众权益落实到土地督察各项工作,体现在发现、纠正、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以不动产登记系统信息平台接入和制度完善规范为重点,继续跟踪督导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落实情况,维护群众土地产权权益,促进加快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做好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常态化督察工作,督促纠正群众反映强烈、侵害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推动地方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二、加强对省级政府依法管地用地责任监督检查

(五)围绕国土资源中心任务实施专项督察。组织开展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落实情况专项督察,督促各地按期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重点监督检查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落地块、明责任、设标志、建表册、入图库”全面落实情况、成果验收和数据库汇交工作完成情况。深化节约集约用地专项督察成果,持续督促未处置完毕以及新发现的闲置土地整改处置,制定整改台账,引导地方建立常态化处置和防范问题发生长效机制。针对督察区域突出问题、普遍性问题,组织开展区域性专项督察,规范土地利用和管理秩序。

(六)以省级为单位开展省域研判和驻点督察相结合的例行督察。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分析研判省域耕地保护、土地利用和土地执法总体情况,揭示普遍性问题;选择重点地区、突出问题开展驻点督察,点面结合监督检查省级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坚持“不取代、不改变”原则,落实省级政府主体责任,督促组织问题核实和实施整改;落实土地督察机构监督责任,加强抽查核查和整改督办。严格依法依规提出督察意见,完善问题分类整改措施,推动发现问题的解决,督促省级政府建立防范普遍性问题的制度。加快推进问题台帐信息化,实行跟踪监督、挂账监管、整改销号。

(七)落实放管服改革抓好日常督察。加强对省级政府建设用地审批职责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随到随审力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开展对领导批办、部门转办、信访反映、媒体披露等问题线索核查,提高整改纠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深入应用土地资源全天候遥感监测成果,建立重大土地问题预警应急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内外业核查工作机制,促进督察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八)构建与省级政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完善土地督察工作机制,落实地方政府保护耕地主体责任,激发管地用地内生动力。强化沟通协调,落实与省级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定期和不定期工作磋商。加强信息共享,组织开展重大政策和宏观形势宣讲,面对面与省级政府通报重点任务、督察成果和典型问题。深化协作配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与省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共同研究破解之策。加强上下贯通、横向联动,对重大典型问题,组织或督促省级政府开展重点督办,对问题严重地区,组织或督促省级政府实施约谈、限期整改。

三、聚焦解决问题提升国家土地督察效能

(九)深化调查研究。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突出问题导向、应用导向和源头分析,重点围绕新常态下土地督察新形势新任务,国土资源管理重大工作部署和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三去一降一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要求,保障经济稳中求进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加强整体工作统筹,优化工作组织方式,提高成果质量,强化成果运用。

(十)提升形势观测分析服务大局的工作水平。以服务国土资源大局和土地督察工作为目标,加强形势观测分析与督察业务融合,跟踪新常态下土地利用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对趋势性问题研判分析。聚焦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实施情况、国土资源中心工作落实情况、督察区域内土地管理和改革情况,有针对性组织开展专题形势分析,提升形势分析水平。拓展形势分析成果运用,服务地方土地管理决策参考,推动及时解决问题。加强观测点规范化建设和业务培训,健全奖惩和质量评估机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开展观测,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

(十一)深入推进土地督察法治建设。落实部党组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各项任务,依法开展土地督察,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做到不失职、不越权。配合推动《国家土地督察条例》尽快颁布实施,加快配套制度规范体系建设。落实制度建设规划纲要,提升“立、改、废”工作质量,健全完善土地督察发现问题的分类、核查和整改等规范制度。深入推进土地督察政务公开,加大信息宣传和公开力度,促进督察公告公开常态化,探索建立土地督察结果公开机制。加强土地督察行政复议应诉能力建设,大力开展法律政策培训,提高土地督察机构依法行政水平。

(十二)提高土地督察科技创新能力。按照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大力推进土地督察信息化建设,促进土地督察方式转变、业务统筹和转型发展。积极推进土地督察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推广应用问题台账等系统工具,深化“互联网+”实地举证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加快推进土地督察信息网络体系、系统平台、数据库和保障机制“四统一”。协调部署土地变更调查、审批备案基础数据、全覆盖及全天候遥感监测数据,完善数据获取、共享和应用机制。研究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土地督察成果汇总、统计和档案工作。

(十三)加强土地督察规范管理。准确把握督察专报工作定位,加大对重点工作、重大问题专报编报力度,做好专报的选题、统筹和审核把关,扩大督察工作效用。严格管理和审核把关督察文书、整改核查报告、问题调查报告等文件,提高文电管理和备案水平。加强督查督办,抓好领导批办事项办结情况、土地督察工作进展和重大督察成果通报工作。严格执行土地督察网站、信息宣传要求,加强过程性问题、数据和督察结果的保密管理。

四、全面加强土地督察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

(十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和各方面监督,梳理排查突出问题,认真抓好整改。加强督察局分党组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党的建设水平。

篇3:2022年国家土地督察工作情况

一是加强对土地流转“非农化”的监督检查。将工商资本企业“下乡圈地”、流转土地“毁约弃耕”、以土地流转为名“融资诈骗”等问题作为督察重点。针对以土地流转等名义违规占地建设旅游度假村、高尔夫球场、房地产、餐饮会所、农家乐和工矿仓储等“非农化”问题,督促地方政府予以严肃查处。防止出现工商资本到农村流转土地后违规搞非农建设问题,及时纠正查处影响耕地保护、损害农民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加强对临时用地和设施农用地的监督检查。将设施农用地、临时用地、农村道路用地作为督察重点,对确实违法违规用地的,要督促地方政府依法依规整改查处。例行督察地区在向国土资源部上报2014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结果前,相关数据必须经有关督察局审核同意;对地方未上报审核数据,但例行督察发现确属2014年度发生的违法用地的,必须纳入2014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查处整改和约谈问责范围;对以临时用地、设施农用地或其他名义隐瞒违法用地拒不变更的,要从重处理。

篇4:2022年国家土地督察工作情况

在开展巡查、专项督察等日常工作同时,积极探索督察工作新机制,实行案件移交督办的新方式,即初步调查认定存在土地违法违规的案件移交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由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具体调查处理,沈阳督察局跟踪督办。

在群众举报和媒体披露后,沈阳督察局掌握到沈阳亿隆房屋开发有限公司和沈阳绿岛温泉俱乐部有限公司违法违规用地问题的线索。结合全国正开展的闲置土地清查工作,督察局对两家企业的土地利用状况开展专项督察。

据调查,2004年沈阳亿隆房屋开发有限公司领到《建设用地批准书》,载明用地性质为住宅,用地位置在沈阳市东陵区桃仙镇荒山子村。同年8月到沈阳市东陵区办理土地登记手续,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

沈阳督察局先后三次到现场督察。当时企业在准备建设别墅,没有正式动工。沈阳督察局向当地政府和开发企业提出停止别墅建设、提高容积率补交出让金的督察建议。2008年6月跟踪巡查时发现,沈阳亿隆房屋开发有限公司违反国家禁止供地政策,以及《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规定,开工建设别墅群。

2004年2月,沈阳绿岛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佟沟乡政府)与沈阳绿岛馨源旅游开发公司董艳杰及韩国商人金哲洛签订《沈阳绿岛旅游度假区温泉旅游综合开发建设合同》,沈阳绿岛馨源旅游开发公司于当年4月领取土地使用证,用途为商业服务业。同年3月,作为沈阳绿岛馨源旅游开发公司与金哲洛等人合资组建的沈阳绿岛温泉俱乐部有限公司成立,第二年与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苏家屯分局以协议方式签订土地出让合同,获得位于佟沟乡李沟村原属于沈阳绿岛馨源旅游开发公司的258991平方米国有土地使用权,并办理土地登记,在一宗土地上采取化整为零方式领5本国有土地使用证,地类由商服用地改为住宅用地。

经调查人员实地踏勘并走访,发现沈阳绿岛温泉俱乐部有限公司一直没有实际使用该地块。调查中还发现,公司用所获土地先后与三家公司进行所谓合作开发和股权转让,转让合同中特意在住宅用地后边标注别墅字样,合作中土地作价由取得之初的每亩几万元上涨到每亩几十万元,涉嫌炒卖土地。如不及时制止,将造成巨额国有土地资产流失。

沈阳亿隆房屋开发有限公司、沈阳绿岛温泉俱乐部有限公司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和《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明确规定:“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发现这些问题,沈阳督察局及时移交沈阳市自行处理,沈阳督察局跟踪督办。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于7月30日向沈阳亿隆房屋开发有限公司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要求拆除已开工未建成的别墅、收回闲置土地使用权等。沈阳亿隆房屋开发有限公司则接受处理决定,已拆除20栋别墅,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另有13栋正在拆除中;收回闲置土地及被拆除别墅所占土地共149736平方米。两宗土地处置到位后,可追缴土地出让金近2亿元,并使闲置多年的土地得到合理利用。

篇5:2022年国家土地督察工作情况

行)》的通知

(国土督办发〔2009〕22号 2009年7月9日)

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为规范土地例行督察工作,保证例行督察工作质量,根据部领导的批示精神,现将《土地例行督察工作规范(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土地例行督察工作规范(试行)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一般性规定

第三章 督察准备

第四章 督察实施

第一节 进驻现场

第二节 内业审核

第三节 外业核查

第四节 实施处理

第五节 汇总反馈

第五章 成果应用

第六章 质量控制

第七章 工作纪律和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土地例行督察(以下简称例行督察)工作,保证例行督察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6〕50号)的有关规定,结合例行督察工作实践,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例行督察,是指国家土地督察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针对某一地区、行业的一定时段内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或者专项的常规性监督检查和评估。

第三条 例行督察应当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监督检查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相结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规范管理与健全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例行督察由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以下简称国家土地督察局)在督察区域内独立组织实施。经国家土地总督察、副总督察批准,可以由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组织国家土地督察局跨督察区域实施。

第五条 例行督察实行规划管理,规划期原则为五年。例行督察规划由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组织国家土地督察局共同编制,报国家土地总督察、副总督察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 例行督察实行年度计划管理。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根据例行督察规划,结合督察工作实际,制定例行督察年度计划,报国家土地总督察、副总督察批准后,由国家土地督察局组织实施。国家土地督察局每年年末提出下一年度拟开展例行督察的地区(原则上不少于4个)、任务和重点等,报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年度计划一经确定,一般不予调整。确需调整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应向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书面说明原因。

第七条 例行督察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明确各环节的工作目标和质量要求,并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第八条 例行督察逐步实行项目管理制,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九条 例行督察逐步建立督察公告制度,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章 一般性规定

第十条 例行督察对象一般确定为地市级行政区域,根据需要也可以为县(市、区)级行政区域。例行督察地区根据以下情况确定:

(一)国家土地总督察、副总督察批示要求的地区;

(二)经济发展较快、用地量较大的地区;

(三)土地信访举报或媒体披露土地违规违法行为较多的地区;

(四)卫星遥感监测成果相对完整的地区。

第十一条 国家土地督察局对例行督察对象涉及的下列事项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一)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调控政策执行情况;

(二)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

(三)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情况;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实施和执行情况;

(五)建设用地审批、供应及利用情况;

(六)耕地占补平衡及土地整治项目情况;

(七)土地执法监管情况;

(八)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例行督察主要通过内业审核、外业核查、走访调查及其他适当的方式开展。内业审核是指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有关规定,对被督察地区一定时段内涉及督察内容的档案卷宗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外业核查是指对被督察地区一定时段内卫星遥感监测变化图斑,以及其它土地利用和管理行为涉及的现场进行勘测核实。

第十三条 国家土地督察局在实施例行督察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延伸督察。延伸督察是指以督察过程中发现的土地违规违法线索,延伸督察地区、时段和内容,包括对相关联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调查取证。

第十四条 国家土地督察局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以委托专业技术服务单位承担例行督察部分任务,签订委托合同并进行纪律、保密约定。

第十五条 国家土地督察局在实施例行督察过程中,可以利用相关督察工作成果和经核实确认后的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执法的有关成果数据。

第三章 督察准备

第十六条 国家土地督察局根据例行督察年度计划,选派督察人员组成例行督察工作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并指定督察组组长,下达例行督察任务书。督察组可从地方国土资源部门抽调业务骨干,或者聘请相关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督察组向国家土地督察局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十七条 督察组根据例行督察任务要求,编制实施方案,经国家土地督察局审核后实施,并报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备案。实施方案应包括督察地区、督察时段、工作目的、主要任务、工作程序、职责分工、经费预算、保障措施等内容。

第十八条 收集国家和地方土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卫星遥感成果等资料,准备计算机设备、测量仪器、照相摄像设备以及交通、通讯等工具,制作例行督察工作表格(见附件),组织开展业务培训,统一内业审核和外业核查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拟定例行督察资料清单(见附件),及时送达被督察地区有关部门。

第十九条 国家土地督察局应当在督察组进驻被督察地区前10日内,向被督察地区所在省(区、市)或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送达《督察通知书》(见附件),并抄送有关部门。《督察通知书》内容应包括开展例行督察的地区、时间、范围、内容,并明确协调配合的有关要求。

第四章 督察实施

第一节 进驻现场

第二十条 督察组进驻被督察地区后,按下列要求召开情况通报会:

(一)向被督察地区通报国务院关于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性质、职责、权限、法律责任等规定;通报中央领导和国家土地总督察、副总督察近期对土地督察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具体要求。

(二)宣读《督察通知书》,通报例行督察工作目标、内容、重点和配合支持例行督察工作的措施。

(三)宣读《例行督察工作人员廉政纪律“八不准”》(见附件),通报例行督察工作相关廉政纪律。

(四)被督察地区介绍情况。

第二十一条 督察组可以采取设立意见箱、公布联系电话等方式,方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反映与督察事项有关的情况。

第二十二条 督察组应当明确专人作为档案资料管理员,负责档案资料的登记、交接和保管工作。督察组与被督察地区完成档案资料交接后,双方应在《档案资料交接登记表》(见附件)上签字确认。在实施例行督察结束后,应及时向被督察地区退还档案资料,并在《档案资料退还登记表》(见附件)签字确认。

第二十三条 督察组和督察人员收集的被督察地区档案资料应当符合客观性、真实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的要求,且能够证明所督察事项。

第二节 内业审核

第二十四条 督察人员使用档案资料前,应填写《档案资料借阅登记簿》(见附件)并经档案资料管理员签字确认。使用档案资料的督察人员对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不得在资料上圈注、涂改,不准污损、折卷、折叠。

第二十五条 对督察事项涉及的档案卷宗审核,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对审核的档案卷宗进行编号和登记,并查验是否按照要求提供;

(二)对档案卷宗逐宗逐项查阅审核,依据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确定是否存在土地违规违法问题;

(三)根据审核情况填写审核表(见附件),审核表应明确填写发现的问题和疑问;

(四)对各审核表的内容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填写统计表、汇总表(见附件)和国家土地督察统计报表相关内容。

第二十六条 内业审核发现需要实地核查和勘验的问题,应及时列出问题清单,与外业核查工作相衔接。必要时,可以进行座谈、走访和调查。

第二十七条 对需进一步补充的资料和需有关部门进一步说明的问题,经督察组组长审定后,应以便函的形式告知被督察地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明确答复的内容、时限和形式。

第二十八条 督察组应及时复核被督察地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的补充资料和对具体问题的说明,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提出复核意见,并对审核表、统计表进行修改。

第三节 外业核查

第二十九条 外业核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将土地利用和管理相关图件、数据与卫星遥感监测成果套合叠加;

(二)提取、处理和整理变化图斑信息,参照内业审核、信访举报、媒体披露、领导批办的违规违法疑似问题,确定现场核查的项目及地块;

(三)对地块的位置、地类、规模、权属、用途进行现场核查并填写现场核查情况表;

(四)对现场核查情况表进行分类统计,填写汇总表(见附件)。

第三十条 外业核查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技术规程和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规定,保证核查数据的统一性和准确性。

第三十一条 委托专业技术服务单位开展外业核查工作的,受托专业技术单位完成外业核查任务后,应向督察组提交外业核查报告和外业核查技术报告。外业核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外业核查的基本情况,核查结果及分类分析等。外业核查技术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手段和方法,技术路线,误差和成果准确性的分析等。督察组应对专业技术服务单位工作成果进行抽核并反馈意见。抽核合格率低于90%的,应要求补充核查;低于80%的,应要求重新核查。

第四节 实施处理

第三十二条 督察组在实施例行督察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应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做到边察边改。

第三十三条 对被督察地区作出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但尚未组织实施;国土资源部门自身管理不规范;符合法定报批程序和权限,但用地报批材料和手续不完备等轻微违规问题,经请示国家土地督察局后及时向地方人民政府提出自行纠正事项或改进建议。

第三十四条 对需要转交省(区、市)人民政府或国土资源部门查处的土地违规违法案件,应及时提出处理建议报国家土地督察局,由国家土地督察局及时向省(区、市)人民政府或国土资源部门转办。

第三十五条 对发现有重大土地违规违法问题的,应及时专报国家土地总督察、副总督察。

第五节 汇总反馈

第三十六条 督察组在实施例行督察结束后,应依据土地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对被督察地区存在的问题及性质进行汇总、认定。

第三十七条 例行督察成果包括有关文件、内业审核和外业核查工作和技术报告、相关表格及数据、问题认定意见和有关图件资料等。

第三十八条 督察组应在实施例行督察结束后30日内,最长不得超过60日,按照要求和有关标准完成例行督察成果分析汇总工作,形成例行督察报告(见附件)并提交国家土地督察局。

第三十九条 例行督察报告应当反映被督察地区的总体情况和主要问题,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例行督察组织实施情况;

(二)被督察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基本情况、典型经验和做法;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督察结论和处理意见;

(五)其他需要反映的内容。

第四十条 例行督察报告经国家土地督察局报国家土地总督察、副总督察批准后,形成《督察报告征求意见书》(见附件),主送被督察地区所在省(区、市)或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并抄送有关部门。

第四十一条 被督察地区所在省(区、市)或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就例行督察报告提出异议的,督察组应及时进行核实,并写出书面说明。未提出异议的,督察组亦应写出相应的书面说明。

第四十二条 国家土地督察局向国家土地总督察、副总督察提交例行督察报告和拟提出的例行督察意见书(见附件),并附具征求意见情况及对意见核实情况的书面说明。例行督察意见书应包括例行督察组织实施情况、被督察地区典型经验和做法、需整改的问题、处理意见以及整改建议等内容,并明确整改期限。整改建议应对省(区、市)、地市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分别提出。

第四十三条 国家土地督察局提出例行督察意见时,应统筹考虑土地管理、调控形势和重点任务,并将督促预防、发现、整改问题、建章立制和规范管理有机结合。

第五章 成果应用

第四十四条 例行督察报告和拟提出的例行督察意见书经国家土地总督察、副总督察批准后,国家土地督察局应及时形成正式的例行督察意见书,送达被督察地区所在省(区、市)或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并抄送有关部门。

第四十五条 国家土地督察局应及时跟踪例行督察意见整改落实情况,并向国家土地总督察、副总督察报告,必要时进行后续督察。

第四十六条 经国家土地总督察、副总督察批准,例行督察成果可以应用以下方面:

(一)针对例行督察中发现的土地违规违法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或者未按照例行督察意见的要求组织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的,由国家土地督察局提出督察建议或整改意见;

(二)作为开展地方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实施土地违法问责及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奖惩的依据;

(三)由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统一组织向社会公告;

(四)其他方面。

第四十七条 国家土地督察局应对例行督察工作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例行督察组织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督察意见落实、社会舆论反映等内容。必要时,由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统一组织开展例行督察效果评估。

第四十八条 国家土地督察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档案资料管理规定和保密规定,将例行督察相关成果进行归档或者建立电子档案备查。

第六章 质量控制

第四十九条 国家土地督察局应严格按照例行督察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范围、内容、方法和步骤实施例行督察。

第五十条 督察人员在实施例行督察过程中,应撰写《例行督察工作日志》(见附件)并签字确认,真实、完整记录工作内容。

第五十一条 督察人员取得的涉及重要督察事项的证明材料,应当有提供者的签名或者盖章。不能取得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的,督察人员应当注明原因。

第五十二条 督察人员应对与督察事项有关的会议和谈话内容作出书面记录,或者根据工作需要,要求相关部门提供会议记录等材料。

第五十三条 督察人员对涉及重要督察事项或影响督察结论的档案卷宗、原始资料、有关文件和宗地现状等,可通过复印、复制、拍照等方法获取证明材料,并由相关部门或经办人核阅签章。

第五十四条 例行督察工作表格实行分级负责,并逐级签字确认。

第七章 工作纪律和责任

第五十五条 例行督察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工作和保密纪律,不得随意泄漏、扩散例行督察工作的内容和进展情况。未经审核同意,不得以个人或者单位名义就例行督察相关问题的定性及处理发表意见。

第五十六条 例行督察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党政干部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严格遵守例行督察工作人员廉政纪律“八不准”规定。

第五十七条 国家土地督察局及其工作人员在开展例行督察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监督检查不力,或者给督察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承担相应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八条 国家土地督察局可根据本规范,结合督察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工作规范,并抄送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备案。

第五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6:2022年国家土地督察工作情况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立法目的] 为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执法监督体制,规范土地督察工作,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督察制度] 国家实行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国务院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副总督察,向地方派驻国家土地督察局。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根据国务院的授权,依照本条例规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条

[督察原则一]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依照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监督检查,在法定权限内作出督察意见和决定。

第四条

[督察原则二]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依法独立行使督察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五条

[督察原则三]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行使职权,不改变、不取代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管理职权。

第六条

[工作配合] 国务院发展改革、财政、人事、监察、审计等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配合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开展工作,并提供工作方便。

第七条

[督察经费] 国家土地督察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

第八条

[特邀国家土地督察专员] 国家土地总督察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聘请特邀国家土地督察专员,协助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对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特邀国家土地督察专员的聘请办法,由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制定。

第九条

[举报制度]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建立举报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地方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向国家土地督察机构提出检举和控告。

第十条

[表彰奖励] 对在土地督察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 督察机构和督察人员

第十一条

[督察机构]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由国家土地总督察、副总督察、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和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组成。

第十二条

[权限划分] 国家土地总督察、副总督察统一领导全国土地督察工作。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负责本督察区域内的土地督察工作。

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的设置及其督察区域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三条

[国家土地督察专员] 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向其督察区域内的有关地区派出国家土地督察专员及其办公室,进行巡视和督察。

第十四条

[人员要求]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土地管理和督察业务,忠于职守,秉公执法。

第十五条

[回避]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工作人员开展督察工作,与被督察单位或者督察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 3 — 第十六条

[督察证件]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时,应当出示国家土地督察证件。

第十七条

[法律保护]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务,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务,不得打击报复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工作人员。

第三章 督察职权

第十八条

[国家土地总督察职责] 国家土地总督察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对全国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向国务院报告工作。

第十九条

[督察职责]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监督检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的情况;

(二)参与土地管理重大决策,开展土地利用和管理的调查研究,向国务院提出加强和改善土地管理的政策建议;

(三)监督检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等负总责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情况;

(四)监督检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土地审批事项和法定职责履行情况;

(五)监督检查地方人民政府土地执法问责制落实情况;

(六)监督检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土地利用方向、布局、强度、效率等情况;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第二十条

[督察职权]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从事土地督察工作,依法有权:

(一)向地方人民政府发出督察意见;

(二)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员、其他负有领导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提出问责建议;

(三)要求地方人民政府提供有关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参加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土地管理的会议;

(四)查阅、复制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土地管理的文件、档案和资料,开展实地核查、调查取证,并可以对有关证据先行登记保存;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力。第二十一条

[规划计划]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工作的实际,制定督察工作规划,拟定年度督察工作计划,确定年度督察工作重点。

— 5 — 第二十二条

[督察报告] 国家土地总督察每年向国务院提出年度督察报告,全面反映监督检查地方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情况。

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每年形成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年度督察报告报国家土地总督察。

第二十三条

[督察形式一]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应当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贯彻执行国家土地管理和宏观调控政策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督察形式二]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应当对依法由国务院批准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土地审批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依法由国务院审批的土地审批事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报国务院时,应当同时将上报文件抄送负责该地区督察工作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备案。依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审批的土地审批事项,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批准文件抄送负责该地区督察工作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备案。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应当对上报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二十五条

[督察形式三]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应当对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 6 — 第二十六条

[督察形式四]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可以对一定时期内有关行业用地的占补平衡落实情况、建设用地标准执行情况、土地供应政策执行情况、征地补偿安置落实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督察形式五]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可以对有关市、县行政区域内一定时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情况、土地供应情况和土地执法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通报] 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通报督察重点、督察结果等督察工作情况。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向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通报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和管理的重大情况,提供有关土地管理的政策文件。

第四章 督察权的行使

第二十九条

[发现机制]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运用信访、举报、新闻监督等途径,建立和完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现机制。

第三十条

[技术手段]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应当运用高科技手段,提高装备和技术水

— 7 —平,建立土地督察信息系统,全面了解全国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

第三十一条

[技术支持单位选择]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履行职责,需要技术支持的,应当选择有资质的单位承担。符合条件单位的目录,由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定期公布。

第三十二条

[督察建议]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发出《国家土地督察建议》:

(一)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中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

(二)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中有违法违规行为,但情节较轻,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三十三条

[纠正意见] 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在监督检查由国务院批准的土地审批事项时发现有违法违规问题的,应当及时向国家土地总督察报告。

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在监督检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土地审批事项时发现有违法违规问题的,应当在30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出《国家土地督察纠正意见》。

第三十四条

[纠正意见的履行]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自接到《国家土地督察纠正意见》之

— 8 — 日起30日内,按照《国家土地督察纠正意见》的要求,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并将纠正情况及时报发出《国家土地督察纠正意见》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第三十五条

[整改意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发出《国家土地督察整改意见》:

(一)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情节和后果比较严重,社会影响比较恶劣的;

(二)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造成土地管理秩序混乱的;

(三)未按照《国家土地督察纠正意见》的要求组织纠正、纠正不力或者没有达到纠正要求的。

第三十六条

[整改意见的履行]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自接到《国家土地督察整改意见》之日起60日内,按照《国家土地督察整改意见》的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报发出《国家土地督察整改意见》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第三十七条

[限期整改决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家土地总督察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发出《国家土地督察责令限期整改决定》:

(一)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情节和后果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

(二)严重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造成土地管理秩序严重混乱,无法正常履行土地管理法定职责的;

(三)未按照《国家土地督察整改意见》的要求组织整改、整改不力或者没有达到整改要求的。

第三十八条

[限期整改决定的履行]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国家土地督察责令限期整改决定》之日起3个月内,采取有效措施对被责令限期整改地区进行整改,并及时将整改情况报国家土地总督察。

责令限期整改期间,暂停被责令限期整改地区的土地审批。第三十九条

[限期整改延期] 被责令限期整改地区在限期整改期限内不能达到整改要求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可以向负责该地区督察工作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提出延期申请,经国家土地总督察批准后,可以延长限期整改期限,但限期整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延长限期整改期限的,继续暂停该地区的土地审批。第四十条

[结束限期整改] 被责令限期整改地区完成整改任务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应当向负责该地区督察工作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报告有关情况,提出验收申请。

第四十一条

[验收]

— 10 — 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对被责令限期整改地区进行验收,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一)已经达到整改要求的,报国家土地总督察批准后下发《结束限期整改通知》,恢复该地区的土地审批。

(二)未达到整改要求的,由国家土地总督察报国务院处理。第四十二条

[督察报告使用] 年度土地督察报告应当作为编制修改土地利用规划、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分配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的重要依据。

第四十三条

[督察报告落实]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年度土地督察报告指出问题的纠正情况和改进措施等,向国务院作出报告。

第四十四条

[问责建议] 有下列情形之一,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员和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依法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应当作出《国家土地督察移送通知书》,移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处理:

(一)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致使一年度内本行政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或者未达到15%,但造成恶劣影响等其他严重后果的;

(二)发生土地违法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的;

(四)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告知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对未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到位的,由国家土地总督察通报国务院行政监察机关。

第四十五条

[督察文书格式] 国家土地督察文书格式,由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制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地方政府问责]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家土地总督察下达决定,暂停该地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实施;情节严重的,扣减下一年度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

(一)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致使一年度内本行政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或者未达到15%,但造成恶劣影响等其他严重后果的;

(二)发生土地违法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拒不履行督察意见造成严重后果的。第四十七条

[地方政府领导人员问责]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地方人民政府有本条

— 12 — 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四种情形之一的,由国家土地督察机构通报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员和其他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第四十八条

[拒不履行督察意见的责任]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对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督察意见拒不履行的,由国家土地总督察通报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员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员或者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第四十九条

[不配合督察工作的责任]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家土地督察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领导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

(一)拒绝提供有关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的;

(二)拒绝、阻碍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工作人员查阅、复制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土地管理的文件、档案和资料或提供的文件、资料等不真实的;

(三)拒绝、阻碍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工作人员实地核查、— 13 — 调查取证或对有关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

(四)未及时将土地审批事项的上报文件抄报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备案的;

(五)其他妨碍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五十条

[打击报复督察人员的责任] 打击报复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督察人员的法律责任]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五十二条

[督察人员的渎职责任]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公布实施] 本条例自

****年**月**日起施行。

关于《国家土地督察条例(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一、立法必要性

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加强土地管理,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经过慎重考虑,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明确提出了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50号,以下简称国务院50号文件)正式下发,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开始实施。

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以来,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履行对省级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职责和开展专项督察,促进了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初步显示了国家土地督察的作用。同时,国家土地督察制度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专门下发文件支持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开展土地督察工作。

目前,有关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的规定散见于国务院的文件等,国家土地督察工作尚无较为完善、系统的法律法规可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督察制度的落实。制定《国家土地督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于保障和规范国家土地督察工作,建立和完善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职权,保证土地

— 15 — 调控政策有效实施,从而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起草过程

《条例》已经被列入《国务院2008年立法工作计划》中需要抓紧研究、待条件成熟时提出的立法项目。国土资源部高度重视《条例》的起草工作,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同志专门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将《条例》作为出台类立法项目,列入《国土资源部2008年立法工作计划》,并明确要求在2008年9月前将《条例》(送审稿)报送国务院。

为加强《条例》的立法工作,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同志亲自担任起草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条例》起草工作,并明确由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牵头,法律中心和信息中心共同负责《条例》的起草和研究工作。

起草小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50号文件,参考国内外有关督察方面的先进法律制度和实践经验,结合国家土地督察工作的实际,形成了《条例》初稿。2008年4月,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专门征求了九个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的意见,并在济南召开研讨会,就《条例》涉及的若干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根据会议和研究的有关情况,起草小组对《条例》初稿多次修改,几易其稿,并再次征求了九个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形成了《条例》征求意见稿。《条例》(征求意见稿)共六章五十三条。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条例(征求意见稿)》的立法指导思想。《条例(征求意见稿)》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决策精神为主线,注重将国务院50号文件法律化。同时,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国家土地督察工作的最新指示精神,结合国家土地督察工作的实践,参考国内外有关督察方面的先进制度和实践经验,对督察机构和督察人员、督察职责、督察职权、督察权的行使以及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规范。

(二)关于督察机构的定位。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在履行督察职责的同时,也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此,《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国家土地督察机构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对省、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时,《条例(征求意见稿)》还规定,对于地方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由派驻国家土地督察局向地方人民政府发出督察建议,对地方人民政府的土地利用和管理行为进行督促和提醒。

(三)关于督察形式。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履行督察职责,行使督察职权,形式和手段应多样化,以对省级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行为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督检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了五种督察形式:一是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贯彻执行国家土地管理和宏观调控政策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是对依法由国务院批准和省、自

— 17 —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土地审批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三是对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四是对一定时期内有关行业用地的占补平衡落实情况、建设用地标准执行情况、土地供应政策执行情况、征地补偿安置落实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五是对有关市、县行政区域内一定时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情况、土地供应情况和土地执法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四)关于对督察权行使的监督。

上一篇:八年级(上)期中考试词语总结(教师版)下一篇:初等教育学院学院讲课比赛决赛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