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工作总结

2024-05-03

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工作总结(共9篇)

篇1: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工作总结

扎实开展模式推进工作,不断深化我校课堂教学改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借鉴、学习外校经验的基础上,我校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六标”教学模式,即导标—亮标—议标—试标—测标—结标,从而使课堂教学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现把我们一些不成熟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统筹规划,合理安排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使模式构建工作有序开展,扎实进行,学校成立了以周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学校模式构建的整体规划。领导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反复分析学校的教学实际,明确了“六标”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操作策略、教学评价等,确立了“两步走”的战略方针。

1、模式推进,骨干先行

为了确保“六标”模式的实用效果,我校首先由王晓蕾老师、魏风琴老师两位年轻的骨干教师率先采用“六标”教学模式指导教学。在试用了一段时间后,两位教师已基本掌握了“六标”模式的精髓,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在两位实验教师获得成效的基础上,我们在全校推行“六标”教学模式。如今,“六标”模式已深入课堂,深入了每位教师的教学,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制度保障,强力推进

一种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推广,必须制度先行。为了推进“六标”教学模式,我校制定了“一严、二求、三深入、四坚持”的推进制度。

一严:严格推行“六标”教学模式,忌有名无实,忌不切实际。二求:求实效,求创新。

三深入:深入课堂,了解模式实施情况;

深入教师,了解模式推进中教师的意见与建议; 深入学生,了解模式推进的成效。

四坚持:坚持用“六标”模式备课,书写教案;

坚持每课时有教学模式反思; 坚持每周摘抄一张教学模式学习卡片; 坚持每月一次“六标”模式探索。

三、定期研讨,不断反思

随着教学模式构建工作的全面开展,许多问题也迎面而来,在具体操作中,老师门提出了许多实际问题。比如:这六个环节是不是缺一不可,顺序是否可以颠倒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及时组织各教研组开展专项问题研讨会,大家畅所欲言,在争论中共同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有的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导标三法”,不少教师还提议:“测标”环节不防与“三清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测标”确定出堂清对象等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重视课标,加强解读 课堂模式不能离开课标、课程、课堂而独立存在,它必须立足于课标、课堂、课程,用新课程理念来引领,以新课标来指导。为了把课堂模式构建工作进一步做好,我们立足抓住解读课标,解读教材这个基本环节。每一学期开学初,学校教导处统一安排各教研组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讨论、解读新课标,组织教师观看新课标VCD光盘,加强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同时 在每周六的教研日里,各备课组组长都要先组织本组教师讨论、研究、解读本周所讲的教材,然后再进行集体备课。

以上是我们一些简单的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米村二初中

篇2: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工作总结

构建工作总结

单 位:米村镇第二初级中学

“六标”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工作总结

当今时代呼唤着以继承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鉴于此,我们认为,“自主学习”应成为学生的主导性学习方式,并提出“六标”教学模式,通过建立一种民主、和谐、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

一、“六标”教学模式构建的整体规划

(一)“六标”模式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07、3—2007、7)①制订课堂模式构建方案

②确立领导小组和实验小组成员名单 ③小范围实验推行“六标”模式(2)实施阶段(2007、8—2008、7)全面推行“六标”模式

(3)总结阶段(自2008年9月开始)“六标”模式的完善、总结和验收

(二)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研讨方案

我校“六标”模式确立后,学校立即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保证“六标”教学模式扎实有序地开展。

长:周银亭

副组长:蒋占彪

李金定 实验小组成员:王晓蕾

魏风琴

研讨小组查阅资料,反复分析学校教学实际,明确了“六标”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研究目标、方法原则和步骤。

(三)立足常规

在模式实施过程中,我校利用有效时间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说课,发现存在困惑及时讨论解决,不断推行完善“六标”教学模式。

(四)搞好培训

①就模式的指导思想,达到的目的,研究方法原则印发学习材料,广泛宣传学习。

②组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培训,研究探索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六标”教学模式,做到创造性地实施“六标”教学模式。

(五)开展活动

每学期开展一次模式研讨课活动,要求教师采用“六标”模式授课,各学科评出一名“六标”模式达标教师和一名“六标”模式示范教师,由这些教师做“六标”模式示范观摩课。通过活动的开展,日益完善“六标”教学模式。

(六)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将学案与“六标”模式相结合,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

(七)定期反馈 学校决定,每周六教研日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六标”模式的实施情况,集体讨论和解决“六标”模式实施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定期反馈,总结“六标”模式的经验与不足,使“六标”教学模式日趋完善.二、“六标”教学模式构建的制度建设

一种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推广,必须制度先行。我校为了推进“六标”教学模式,特制定了一严二求三深入四坚持推进制度。

一严:严格推行“六标”教学模式,忌有名无实,忌不切实际。二求:求实效,求创新。

三深入:深入课堂,了解模式实施情况;

深入教师,了解模式推进中教师的意见与建议; 深入学生,了解模式推进的成效。

四坚持:坚持用“六标”模式备课,书写教案;

坚持每课时有教学模式反思; 坚持每周摘抄一张教学模式学习卡片; 坚持每月一次“六标”模式探索。

三、“六标”教学模式的推进落实及取得的成效

(一)“六标”教学模式的推进落实

1、模式推进,骨干先行

为了确保“六标”模式的实用效果,我校首先由王晓蕾、魏风琴老师两位实验教师率先采用“六标”教学模式指导教学,在试用了一段时间后,两位老师已基本掌握了“六标”模式的精髓,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在两位实验教师获得成效的基础上,我们在全校推进“六标”教学模式,如今,“六标”模式已深入课堂,也深入了每位教师的教学,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

(二)“六标”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效

1、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六标”教学模式中的“议标”环节主要是学生互相探讨去学习,给学生创设了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形成了轻松愉悦的环境,因此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创新性得到发挥

“六标”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了自主,在活动中学会了参与,在参与中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自行经历了探索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感悟并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合作学习能力、竞赛意识、成功意识、创新意识逐步加强。

3、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通过对“六标”教学模式有关教学理论的深入学习,教师教育观念得以更新,教学方法得以优化,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的自觉性、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

篇3:优化教学模式,建构高效课堂

一、基于“学案”优化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 激活高效课堂

“学案”能够激活高效课堂, 首先表现在对课前准备的优化.

优化一:“学案”本身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事先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得学生的预习更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从这一层面上来说, “学案”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一盏明灯.

优化二:由于学生对新课学习的目的性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课前作好了充分的预习, 所以在课堂上, 当自己在预习中的思考得到肯定或只要老师稍加点拨, 就可以轻松地攻克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时, 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对自我肯定的满足感, 学习积极性也会因此而得到很大的提高, 同时也为打造和谐而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打下了铺垫.

二、基于“学案”优化课堂例题, 精选精讲, 构建高效课堂

传统数学课堂成为低效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师课上满堂灌, 课后让学生深陷在不经选择的题海战中.而“学案”这种课堂模式遵循“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原则, 从而迫使教师首先进入“题海”, 精选“题海”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习题, 让学生在学会解题方法的基础上以不变应万变, 从而使学生远离了“题海”.例如我在初二的一节专题复习课《相似图形中的分类讨论》的课堂互动部分的例题是这样选的:

(一) 对应边不确定

例1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是4, 6, 8, △DEF的一条边为24, 要使△DEF与△ABC相似, 则△DEF另两边的长分别是.

(二) 对应角不确定

例2 (1) 有一个角为8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2) 有一个角为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三) 对应点的位置不确定

例3 (1) 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 (4, 0) , B (0, 2) , 如果点C在x轴上 (C与A不重合) , 当点C的坐标为时, 使得由点B, O, C组成的△AOB相似.

(2) 已知:如图, P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内一点, 且PB=3, BF⊥BP, 垂足为B, 请在射线BF上找一点M, 当BM=时, 以B, M, 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P相似.

(3) 已知矩形ABCD中, BD是对角线, AB=30 cm, BC=40 cm, 点P, Q同时从A点出发, 分别以2 cm/s, 4 cm/s的速度由A—B—C—D—A的方向在矩形边上运动, 在点Q回到点A的整个运动过程中, PQ能否与BD平行?如果能, 请求出时间t;如果不能, 请说明理由.

我将相似图形中经常出现的分类讨论题分成了三大类, 这样的选题层次分明, 类型不同, 由易到难, 形成一定的阶梯状, 可以让学生解这类题时掌握一定的方法, 形成一定的策略.

所以课堂无需“满堂灌”, 只需讲重点、难点和疑点.例如在上面的选题中, 根据“学案”中的教学重点、难点精讲第三类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 再根据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难度较大的问题, 如例3 (1) 题提示学生:“相似”和“∽”有没有什么区别?“相似”有几种对应关系?在做到例3 (2) 题时, 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建构了“相似”的模型, 在 (2) 中笔者提示如下: (1) 以B, M, 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P相似有几种对应关系? (2) 根据对应关系在BF上把可能的点在图上画出来.对于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重点问题, 抓住要害, 讲清思路, 一语道破天机.

三、基于“学案”优化教学反思, 教学相长, 提升高效课堂

课堂反思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在“学案”最后一个环节, 笔者设计了学生课后反思和教师课后反思.教师在每一节课之后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效果如何, 总结本节课有没有精彩点等.例如在《完全平方式》教学 (x+y+4) (x+y-4) 时, 重点强调x+y看作一个整体来做, 并且在x+y画上一个圈, 结果就得到了 (x+y) 2-42.从他们的课后反思中了解到有的学生一节课下来半知半解的, 经过老师的课后反思, 于是改成如下教学: (a+4) (a-4) =.这个题目基本每名学生都会.结果是:a2-42.然后我再出示 (x+y+4) (x+y-4) =.我提示说:这个式子和上面的式子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经过这么一点拨, 学生在课后说, 原来这个完全平方公式这么简单又有用, 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使我感觉到了反思的好处.

“学”的反思是指学生的反思, 学生根据课堂自学、讨论、教师点拨情况, 进行自我总结.引导学生对自己开始时难以解答、在教师点拨后能明白的问题, 重新审视, 反思其过程, 并进一步完善归纳.以下是一名学生在学习《分式方程》第二课时后的一篇课后反思:

我的体会:分式方程的解法非常简单, 只要将分式方程通过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即可解, 可是与以前不同的是:“分式方程为什么会产生增根?”这好像很难理解.例如:1x2-9=1x-3-1, 在确定最简公分母时如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有多项式, 首先得将多项式分解因式, 可是我在去分母时经常漏乘整式项, 而去掉分母后分子各项的符号也经常会弄错.还有, 老师上课说x2-9这个多项式中因为9是3的平方, 所以可用平方差公式, 为什么不把9看成是-3的平方呢?不是正负数的“待遇”是公平的吗?验根时把整式方程的根是代入最简公分母还是代入原方程这一点还弄不明白.

笔者看了这篇反思后感触颇多, 觉得让学生写课后反思能使学生对所学新知识及时回顾小结.基于反思, 学生成长了, 这就意味着教师成长了.如果每个老师都能这样经常反思, 这样的课堂能不高效吗?

基于“学案”下的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不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否定, 而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 因此, 教学反思就成了高效课堂构建的要件.俗话说:“教无定法, 贵要得法.”“学案”的使用优化了数学教学模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使数学课堂走向了高效.

参考文献

篇4: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工作总结

一、自主预习,夯实基础

预习是学习的基础,学生的预习能力是学习的基础。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预习是一项比较综合性的环节,在预习中,朗读课文时可以练习阅读能力,理解课文时可以锻炼分析能力,总结文章时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由此可见,预习环节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此,在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对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培养,在学生低年级阶段,就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枣核》,这篇课文意在使学生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这是一篇情感丰富的文章,在讲解时,笔者特别留出时间给学生们预习,并且对学生们预习的思路进行提示:“同学们,下面我们预习一下《枣核》这篇课文,在预习时,希望大家能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每部分的都讲述什么内容?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叫‘枣核,用这个词作为题目,有什么用意?这篇课文的主题想表达什么?”通过这一系列有条理的问题,使学生有了预习的方向,在预习中找到答案的同时,等于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理解,逐渐地成为一种良好的预习习惯,在今后的预习中能够理解透文章,吃透文章,提升自身的自学能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句脍炙人口的话蕴含了语文预习的重要性。好的预习是学习成功的一半,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理解的方向,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点拨和引导,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面提升得到解决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主体性教育的作用。

二、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交流讨论的过程是学习解疑的重要过程,在交流讨论中,学生也可锻炼语言交流的能力,增加自信,从而拉近学生之间的友谊。在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上会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同时对于他们的疑问,笔者会进行及时、有针对性地讲解。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征组歌>两首》,这篇课文是从长征组歌中摘选出来的,两首歌词的语言都很精练,包含很多意味深长的句子。面对这两首歌词,由于理解力不同,学生们会针对不同的句子有着不同的感受,这其中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为了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笔者经常会采取课堂交流讨论的形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适当的时间进行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征组歌》两首歌词,下面请同学们互相谈一谈,自己对这两首歌词中的哪句最喜欢,哪句话最让你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并且准确地表达出歌词中所要表达的含义,大胆的说出你的看法。”在笔者的设问下,学生们开始互动起来,纷纷认真的阅读,相互交流讨论,有时对共同的疑问难以解决时,笔者会在交流过后进行统一的讲解和解答,通过学生们相互交流体验,学生分享自己的和他人的想法,使学生对歌词中的情感体会的更加深刻,并且能够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针对自身的实际,补充自身的不足之处,以此获得共同进步。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发现他人的正确观点,作为自身的借鉴辅助材料,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的用正确的思维逻辑来完善自身的头脑,解决一个个问题。在交流中,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们能够用正确的方式来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

三、理解领悟,明确主题

语文学习,理解能力是关键。对于初中生而言,对于学习的理解和领悟,要比小学生强很多,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在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上,能够对课文大概的主题思想进行剖析,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课文的主题进行比较准确的概括。为此,在课堂上笔者对学生的自主理解能力进行了培养,让学生通过自身的领悟和理解,为其他学生讲解,不正确的地方由笔者进行补充。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八课《多一些宽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人应该学会宽容相处,面对他人的过错,用自己的胸襟去包容,去原谅,从中体会到宽容的意义。这是一篇哲理性文章,文章中蕴含的道理深刻,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充分地对文章的主题进行理解和领悟是难点,而笔者在教学中,大胆的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主体性”发挥为目的在课堂上将时间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理解和分析。在这之前,笔者会进行引导:“同学们,下面请大家认真阅读这篇课文,并且在文章标记出三个句子,一个是你喜欢的,一个是你不理解的,另一个是你觉得有深刻内涵的,分别说说你的理由。”这样的设问,使学生们更加认真地阅读,更加用心地去分析,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身的理解领悟能力,使自身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体会情感,丰富自己的头脑。尤其在初中阶段,涉及到的文章体裁和形式已经不再局限于记叙类,更多的是议论和应用类的文章,在这些文章里有不同的感情表达方式,针对每一类的文章,老师们都应该认真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分析,使学生在今后的自主学习中能够得心应手,不断的升华情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力在于培养,尤其在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处于发展上升时期,这个时候对于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学生们通过自身的思维能力来对课文进行自主性的体会和学习,从而提升自身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四、唯美赏析,升华情感

在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被赋予美的感受,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启发,带领学生走进一个唯美的意境,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课文所要抒发的真实情感,在体会中深化自身的情感,进而激发出对知识的求索和探究。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用课文中的一些唯美篇章,带领学生进行美的赏析,同时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唯美情境的创设,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这部分内容主要以诗词为主,诗词中表达的情感相比较其他课文来说是比较深刻的,然而对诗词的鉴赏也是学生们比较薄弱的环节,因为每一首词所要表达的情感都不尽相同,所以对于初中教学而言,要通过创设情境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时充分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在备课时,笔者会在网络上找些能与这几首诗词搭配的音乐,并且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大家尝试着体会诗中的意境,稍后,笔者会请学生到台前来说说你的体会。”选择了三名学生,他们分别到台前来,开始他们并不能真正地表达出诗中的意境,接着笔者将音乐播放出来,开始进行引导:“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秋风怒吼……”学生便随着音乐的响起很快地进入了状态,诵读时也能够放慢语调,注意抑扬顿挫,整体的语境得到了升华,进而从学生的诵读中,引导他们感悟诗词中的感情。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唯美的引导和启发,有助于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对一些事物已经有了美的追求,思想中对美好的事物都有一种向往之情。通过引导和培养,传授正确的赏析课文的方法,使他们在学习中享受唯美的情感,进而升华自身的思想感情。

五、总结反思,查找不足

总结与反思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初中生由于年龄和心理成熟度等原因,对于事物缺乏耐心,部分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状况并不了解,导致很多时候都进入学习误区,很难走出来,还有部分学生一直很努力,但是学习成绩一直都不理想。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笔者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自我总结和自我反思的培养,同时传授他们正确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意识到总结与反思的重要性,在反思中真正找到自身的不足。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年华》,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都比较重要,又因为这是初中学习的开始,是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在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学习后,预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并且对总结和反思的内容进行提示:“同学们,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为了让大家进一步地了解自己,下面请大家总结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学到了什么内容,有哪些内容是自己感兴趣的,哪些是不感兴趣的,在学习时,认为哪些课比较难?难在哪里?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是什么?”在笔者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们渐渐有了思路,在总结反思时,明确了总结的内容和反思的方向,逐渐地养成了及时总结及时反思及时改正的好习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说出了反思的真正意义,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这句话更加适用,然而使学生拥有主动反思的思想才是教学的关键,需要我们探索出一条能够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式。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具备个人独特的教学方式,赋予课文一个崭新的活力,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辅助和启发学生,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使用,留出充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引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一个具有教学智慧的教师,达到新时代下的学生能力标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丝.义务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教育,2013,(08).

[2]杨飞云.学校价值观教育的解读与思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6).

[3]刘南喜.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J].新课标:初中语文,2013,(9).

[4]孙欢欢.我国高考作文的价值取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5).

篇5:教学模式建构策略反思

2015年2月1日,交大附小大学区第七届教学工作研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曲江校区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我很荣幸地听取了西安小学教育知名专家马俊华老师的关于“新常态下—有效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的报告会。感受颇多,我的心得体会及结合自己的反思如下: 什么是教学模式?为什么要建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对学校对学生有哪些好处?如何建构有效地教学模式?我自己听完报告后,今天开始回去之后,应该怎么做,从和下手?这一连串的问题,就立刻出现在我的大脑中。很高兴,马老师一一的对我的疑问,进行了清晰地解答。结合陕西省教育厅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文件的学习和要求,提出“新常态,大视导”。新一年,要进一步落实课改标准,开展“各有特色,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各大学区要有自己独有的校级教学模式,每一位老师也要建构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因为有效地教学模式是能够帮助不同的学校和老师,优化或改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立德树人,遵循学生们和教育的规律,提高质量,实现素质教育”。而教学模式,说得直白些,就是一个正确的科学的套路,有一定的标准,方向,并与很多老师专家形成共识。马老师从“思考行动”四个大的方面,分别对有效教学模式的建构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和探讨。“思”一个教学模式要有价值,它一定要体现办学理念,彰显办学特色;要连通理论实践,演绎核心行为;要提升教学品质,凝结教学风格;教学模式就是教学理念向实践转换的桥梁,还是成功的教学实践的系统化,简约化的概括。“考”教学模式的内涵,包括要在正确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是为了达到一定能够的目标,实现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系统性结构框架和有序操作性的活动程序。“考”教学模式的产生与流变,马老师从国内到国际,对各种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变化也做了细致的分析。“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生成,从实践,模式到理论,不同方向,利用不同的方法,如归纳,演绎和假设,根据不同的需求,可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动”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成长。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我想我也可以建构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它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帮我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是一个系统的有序的可操作性的活动程序。在英语教学中,诸如:英语对话课,阅读课,听力课,语音课,故事课,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都是有一定的程序和模式。我想,自己还需要在这方面继续学习和研究,抓住课程模式特征,确定关键词并达成共识,形成自己的模式群。

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方面的讲座学习和报告培训,真得是受益匪浅。

篇6: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

教学模式一词最初为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就是说建立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要体现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首先要让学生想学,其次是会学,第三是获得高效。我们要科学地实施,必须在有趣、轻负的理念下,辅以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优化的教学过程,从而建立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

由于教育教学的思想不同,所依据的学习理论不同,教学目标不同,人们对教学的认识、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同,教学的对象不同,施教者的教学风格与特长不同,会形成各种各样不同的教学模式。

世界著名的教学模式有: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凯洛夫的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赞可夫的一般发展教学模式、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加涅的教学模式、布卢姆的掌握教学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保加利亚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模式、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我国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等等。

深入探讨这些教学模式,我们发现这些教学模式虽有差异,但都反映了教学规律,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也结合了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的教学经验。

我们要为高效课堂教学建立教学模式,也应体现最新教学研究成果,具体地说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考虑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教学手段的变化,至少应将媒体的运用考虑进去;考虑时代变化所带来的学生的变化,现在的学生好表现,课堂教学要为他们的表现提供空间与时间;考虑时代变化带来的学习方式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变化;更要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

由于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学生不同,教师也不同,建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然多样,笔者目前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为各种教学对象、教学情形、教学内容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只是根据其共性特点,为高效课堂教学建立一个一般教学模式,供大方之家批评。

1.引入。目的是激趣。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对所教内容的特点、地位、来历以及相关的发现者创作者的事例胸有成竹,对引入教学内容的形式有深入的钻研,或对学习者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等。

其主要方式有:

通过介绍知识的发现者引起对其崇拜,因其崇拜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介绍知识发现的曲折过程,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引入对所学知识的不同评价,引起学生质疑探讨的兴趣。

从该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作用或该知识在学科中的重要作用的角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学。其目的是发现学生自己不能学懂的问题。教学一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那就是教学生不懂,练学生不会的。关键是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精神,要求学生形成自学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自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的习惯。在这个环节,学生自读教材,自做练习。将自己能懂的自己学懂,能会的练习要做好,将不懂或不会部分的凸显出来。

3.探讨。目的是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让学生体会探讨的乐趣。这个环节的核心是师生互动,要注意创设情景、营造竞争的学习氛围,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有效。教师的责任在于在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概括,提出需要解决的而又能发人深思的问题,学生在老师导引下积极参与解决问题。要求将探讨的过程安排得引人入胜。对难懂的问题要化难为易,对易懂的问题要独辟蹊径,对易忽略的问题要注意层层铺垫,加深印象。还得根据认知规律设计科学的解决问题的程序。

4.质疑。其目的是对未懂之处、懂得不透彻之处或有不同见解之处作进一步的探讨。这个环节以学生活动为主,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或提出不懂之处,先由学生互相探讨作答,然后老师归结,学生确实通过努力不能解决的问题,才由老师引导作出答案。

5.练习。其目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巩固。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意识,绝大多数作业应在课堂上完成,尽量不要通过练习去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老师在安排练习上要作选择,最好针对不同程度的同学布置不同的练习,要求练学生不懂的,练学生能懂的。6.归结。其目的总结所学,巩固兴趣。要通过归结本课所学,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系统的掌握,明确的印象;让学生通过总结所学,获得成功感;让学生通过总结自己的收获体会,明确所学内容的作用,增强学习的兴趣。

这个环节有两个要点,一是梳理知识点,强调重点。二是让学生谈收获体会,理解所学内容对学习本学科、对发展本学科、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如何做人做事等的用处。有用才会有趣,这个环节如何能让学生充分体现其用处,一定能巩固学习的兴趣。

总之,教学模式一要简约有效,必须删却大量可有可无的环节,大量重复的程序;教学环节的总体安排符合认知规律,每一个教学环节功能鲜明,并能从教学实际出发,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性质、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教师自身的特点和教学

物质条件等因素。二要和谐,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就是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三要创新,我们提出的教学模式是针对一般课堂教学规律而言,体现的是共性,在具体教学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对象恰当地增减,体现个性。此外要特别注意将学法的指导贯穿教学模式的每一个环节。

打造高效生命课堂是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科研兴教的有效途径。

模式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教学模式是理论和实践的“中介物”:它脱胎于理论,是理论的具体化、操作化,比理论更明了;它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的概括化、集约化,比实践更凝炼。创建模式不仅必将带动教学系统的整体改革,而且定会导致教育思想的深刻改变,甚至引发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查有梁教授指出,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水平,应该从三方面审视:其一,看他们是否对教育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其二,看他们是否针对实际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教育模式;其三,看他们是否在教育实践中有整体的、长远的打算。

课堂建模,无论对干部、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新任务、新课题、新挑战,然而,也无疑是谋求跨越的新契机、编织梦想的新舞台、教育复兴的新希望。我们不但要有自觉的建模意识,还要晓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否则,改革创新就会成为“皇帝的新装”,探索奋斗便会出现“无言的结局”。为此,在理解“何谓模式”、领悟“为何建模”、历经“是非之辩”,喜见“开门红”后,就到了该弄清“如何建模”的时候了。笔者愿借一己之力表一孔之见,目的无非是抛砖引玉。

一、要以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为前提

解放思想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导和动力。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没有普遍与积极的心理氛围,没有变革现实的理想与信念,没有敢“吃螃蟹”的胆略与豪情,就谈不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思想与理论依据是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是教学模式的精神实质、内在精髓和活的灵魂,在“选模、学模、用模、评模、创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教学思想的变化,就没有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育思想,即教育理论、教育学说、教育思潮、教育主张、教育经验、教育信念、教育理想等,既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又有先进与落后之别。解放思想不是从正确、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而是要从被实践证明是错误、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就是要自觉揭露、批判和清除头脑中错误、落后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不再习以为常地接受那些糟糕的事物和观念,力求规避其影响和干扰;要自觉接受被实践证明正确、先进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形成自己更合理、更完善的教育理念并指导自身的实践活动;对教学模式赖以成立的正确、先进的教学

思想理解越深刻,对该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就越科学有效;如果只停留于肤浅的理解,也会阻碍教学模式创新,甚至出现失误。

二、要研究当前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也恰是教学模式的变革取向。

1、从教学模式的总体种类看,趋向多样化。20世纪50年代以前,教学实践中基本上由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和杜威的教学模式先后占主导地位,教学模式单一。50年代以来,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正在形成庞大丰富的“教学模式库”,为教学实践提供了优选教学模式的广阔余地。

2、从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看,趋向多元化。当代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已不再单纯依据哲学认识论和教育学了。随着现代心理学的迅猛发展,教学模式的心理学色彩越来越浓厚。除此之外,像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社会学、管理学、工艺学、美学等,呈现出多元化、融合化的趋势,这将给教学模式科学性的增强带来深远的影响。

3、从教学模式的形成途径看,趋向互动化。⑴从教育理论中研究构建。这种教学模式起点于理论假设,形成的思维过程是演绎,采用的是演绎法。⑵从教学实践中探索构建。这种教学模式起点于实践经验,形成的思维过程是归纳,采用的是归纳法。由于两者各具独有的价值和优势,在教学模式研究中应长期并存;在使用中应综合使用两种方法。

4、从教学模式的师生地位看,趋向合作化。主体性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一个核心特征和总的发展趋势;构建教学模式必须追求学生主体性的弘扬和创造性的发展。当前,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就必须构建“学习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师生和谐、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

5、从教学模式的目标取向看,趋向情意化。现代教学模式顺应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需要人才规格的不断变化,其目标不仅指向认知和技能领域,而且指向以往所忽略的情意领域。情意型教学模式的出现和完善,将为现代教学带来一场革命。它以互补思维方式融合知为一体,强调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在教学实践中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6、从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看,趋向灵活化。教学模式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比较严格的操作程序;但因此而拘泥于固定的操作程序、方法和细节,是有片面性的;而是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灵活变化。此外,有的教学模式甚至本身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存在,尤其是艺术化的、创造性的、情意型的教学模式更是如此。

7、从教学模式的技术手段看,趋向现代化。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像广播、电视、教学机器、计算机等,正在越来越多、越来越成功地介入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已经开始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实现了整合。在当代越来越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

成果,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设计和丰富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模式中的科技含量逐渐增加。

8、从教学模式的研究发展看,趋向精细化。其一就是除继续研究一般教学模式外,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学科教学的课堂模式。教学模式并非“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不同年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目标、不同内容可以有不同模式,即使同一教学阶段、甚至相同内容也可以建构多种多样的模式。精细化趋势的出现,必将促使教学模式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三、要了解构建教学模式的途径方法

在现代科学方法论中,建模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一定抽象、简化、假设的条件下,将事物的重要因素、关系、状态、过程,突出地显露出来,便于人们进行观察、实验、调查、模拟,也便于理论分析。一般来说,模式方法的过程表现有三:

1、“原型——模式——新型”:按照研究的目的,将客观事物的原型,抽象为认识论上的模式;通过模式的研究,获得客观事物原型的更本质、更深刻的认识。

2、“问题——模式——求解”:建立模式,总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从问题出发建立模式,使之有针对性;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求解),又是检验建立的模式是否恰当的标准。

3、“理论——模式——实践”:模式作为中介,上承理论,下启实践,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客体(理论或实践)、构建新的客体(实践或理论)。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用模式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不外乎两种方法:演绎法和归纳法。在建模过程中,二者应共存并举,即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综合使用。

1、演绎法。从理论成果出发,经类比、演绎、分析,提出各种模式,模式一经被证实,即可促进实践发展。用演绎法建模,关键在于理论假说,重点在于教学实验。一般多为专家学者所运用。其中也包括:

(1)根据某个成功的一般教学模式,推演派生出其下位教学模式,从而建立新型教学模式或子模式群的方法。

(2)移植法,即选取某一行之有效的本学科或他学科教学模式,以其为范型,经加工改造,为己所用的建模方法。这不失为有效的捷径。

2、归纳法。从实践经验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提出各种模式,模式一经被证实,即可促进理论提高。用归纳法建模,是行动研究的成果,成功经验的升华。一般多为学校教师所常用。其中包括:

(1)原创法,即从大量、丰富、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出好经验、好做法,从而生成新的教学模式的方法。这是艰难而长期的创新过程。用原创法构建教学模式,大多是定性建模,其基本程序如下。

①明确建模目的:应以素质教育的价值理念为导向,确立建模目标;

②找出典型实例: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找出优秀典型的案例,即范例;

③抓住主要特征:通过从理论上分析范例,概括出基本特征、基本结构和基本过程;

④确定关键词语:通过“语义比较”,确定表述这一模式的关键词;

⑤作出简要表述:在集体讨论、征求意见、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对这一教学模式给出简要的定性表述;

⑥具体实施模式:在教学中具体实施这一模式,要充分体现模式的特征和过程;

⑦形成子模式群:通过教育实践的检验,针对不同情况有所“变换”,从而形成一系列更为具体的“子模式群”;对于较高层面的模式,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型进行变换,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

⑧建模评价论证:将设计与实践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反馈评价,获得建模成功与否的结论,以便改进。

(2)组合法,即以二个或二个以上的优质教学模式为参照系,通过强势整合而形成兼具多种优点的教学模式的方法。这绝对是“妙棋”一招。

四、要遵循构建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总结已有的研究,教学模式的建构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理论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相统一

教学建模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基础,能正确地反映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体现我们这个时代在人才培养上的基本特征,同时,还要立足于教学实际,照顾到现阶段教育教学的发展水平,能为具体的教与学提供实际可行的操作性帮助,真正做到理论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2)批判继承与改革创新相统一

教学建模需要借鉴古今中外已有教学模式的合理因素,将借鉴与创造结合起来,把现代教育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融于课堂教学,目的在于使建构的教学模式具有突破性,能够解决已有教学模式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又适合时代发展和教学实践的需要。模式的创新可以是全面地建构一种过去未曾有过的崭新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是对过去的教学模式的提升和完善。创新是多方面的,程度大小也有不同,不能抽象地认定完全的创新一定比再证实更有价值。

(3)普及与提高相统一

教学建模应该为普及教育服务,因此要大力开发各种“普及型”的教学模式,特别是适合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师资、生源和环境条件的教学模式。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是我们的一贯方针。优质资源学校应重点开发“提高型”教学模式,作为各地的示范,并逐步发展成为“普及型”。总之,教学模式的建构要从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不仅要适合普及的需要,也要考虑到提高的需要,将普及与提高统一起来。

篇7:建构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

青岛柏兰光彩小学

孟梅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小学英语课堂模式的建构的基础——兴趣、文化环境,创建了自主教学,网络教学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激发兴趣、渗透文化,自主学习,网络教学

英语教学——现代小学教育教学中一个闪亮而鲜活的名字。身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小学英语教师,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受时代、受学生亲睐,成为我国当前英语教学的一个亮点。与此同时,如何构建一堂新颖生动的小学英语课堂,又成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热点。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氛围。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通过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析,层层引入,逐步深入,不断创设最邻近发展区,把学生的思维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要想上好一堂受老师和学生欢迎的英语课,身为一名英语教师的我,先从小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儿童的求知兴趣。因为学生本身是课堂的主载者,知识的驾驭者,培养英语的学习兴趣是首当其冲的,其次,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英语语境感到熟知、明了;再次,通过创建轻松愉快的自主教学模式;最后,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借助网络教学实现小学英语课堂新教学模式的建筑。

第一,注重兴趣培养,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孔子曰:“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培养小学生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小学生只有对教师的英语教学有兴趣,才能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研究表明,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中各种因素的比例是:好的学习习惯占33%,学习兴趣占25%,智力因素占15%,家庭因素占5%,其他因素占25%;学习失败的各种因素比例为:缺少努力占25%,缺乏兴趣占35%,个人问题占8%,其他占32%。小学生只有对教师的英语教学有兴趣,才能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人对什么有兴趣时,对它就乐于观察,记得就牢,对它就可探索,爱思考。所以,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一定意义上说,比教给他知识更重要。正如杜威所言:“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信号”,又往往是成功的开始。第二,注重语言文化渗透,增进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意识。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体现一种相应的文化,并在这种文化背景中变化、发展、丰富。因此,学习一种语言与学习一种文化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小学生英语对文化背景认识,那么又如何激发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兴趣,那么教学效果是值得怀疑的

英语教学包含着西方英语系国家的文化烙印,涉及问候、购物、祝愿、饮食、致谢等文化生活各个方面。由于民族差异,在他背后包含了丰富的生活内容、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在实施英语课程时,必先对以下两点有所认识。

1)文化是语言的重要属性之一,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两者交叉渗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外语学习必须与社会文化紧密联系,在语音、词

汇、语法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应该渗透有关国家的文化。例如,在上《In a Pot Shop》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先谈谈宠物,接着告诉学生,我们讨厌的住、鼠等都可能是外国人的宠物,学到了更多的动物的单词,而且感受到了西方人热爱动物的情感,同时增强了他们接近自然、保护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渗透文化意识。当我在上《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这一课时,告诉学生西方人一般不直接拒绝,而是婉转地说:“Yes,I’love to,but now.”但西方人并不是在任何事物上都表现出婉转的。如在学习“Here’s you present.Open it and see.”这些句子时,教师让学生收到礼物后立即打开,体验收到礼物的惊喜,并表达谢意,而中国人则不习惯当着送礼的人面打开礼物。

2)通过主题活动渗透文化意识。

节日是儿童最喜欢的日子,东西方各国都有各自的节日.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经常举行新年晚会、生日晚会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主题活动中感受节日文化。在新年联欢会上,唱“Happy New Year”,制作贺卡相互祝福。在圣诞之夜活动中,让学生听听歌曲“Silent Night”,体会圣诞的宁静、祥和,然后许个心愿互送礼物,感受友情和亲情。

第三,建立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学习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介绍者和组织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课堂真正地成为了学生的课堂。例如在学习小学牛津英语4B《Four seasons》,我先确定学习目标:阅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重要词法、句法,完成阅读练习。1.读懂,能判断对错。2.根据文章提问并回答。3.复述短文。这样的练习设计,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了起来,自己动手、自主学习,其乐无穷。一节课结束,学生们就盼望着下节课的到来,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学习劲头越来越足,课堂成为了学生自由驰骋的天地。

第四、逐步形成小学英语网络教学,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当今世界,电脑和英语是现代人必备的两项工具。一般而言,学生对电脑普遍具有浓厚的兴趣,对英语,则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如何将这二者协调统一起来,让电脑更好地为英语学习服务呢?网络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媒介。在英语阅读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和英特网的优势,浏览英文网站,直接阅读原版材料。教师确定阅读主题,提供相应的网站或文章,学生上网自主浏览,然后整理出阅读笔记,以供课堂交流或网上发布。一旦学生养成了网上阅读的习惯,英语还有何难?此时已不是纯粹为学英语而学英语,而是学以致用,边学边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所浏览的文章感兴趣,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他们肯定会想办法解决。长期以往,英语词汇量自然会激增,阅读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而且,通过上网,学生还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拓宽思路。学习英语的同时,电脑技术也得到了提高,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学会自己上网,当他们找到自己喜欢的卡通画或文章时,就会主动请教老师,怎样保存?当他们欣赏到美妙的音乐时,就会问老师如何下载?当他们学会用“google”或“ baidu”搜索后,他们就会在网上漫游。老师教会了学生网上阅读,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里也可以继续学习。这样,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从教师指导变成了自主学习,从被动变成了主动。

如何才能上好一堂小学英语网络课呢?我结合自己上的节日一课,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上网,激发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因此我在上网络课前提出几个问题,诸如在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涉及到一些中外节日,如Christmas,Halloween等,我在课前先布置学生查一查他们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要求学生能用一两句英语讲解一讲。要求提出之后,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要去查资料。这时我提出因我没有时间上网,同学们是否可以为我查找资料,一旦资料被我采用,我将有所奖励,这一小小的刺激,发动了学生去充分享受网络的便利。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适时性、无限性等特点,这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源。无穷无尽的资料使得师生可以选择更多、更好的教学素材来丰富自己的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些资料的攫取便使同学们初步地运用自己的英语知识去自学,在头脑中形成了最初的印象,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扩充了知识面。

二、课中上网,进行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景,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此情景的有效工具。大量地有关中外节日资源查询完毕之后,学生们交给我一本本含有丰富内容的作业。新课没上,学生们已经了解了很多关于本课的背景资料,已经上了有关习俗的预备课,那么第二课就是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素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的学习,获取知识。在这个网络课件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了“课文的重难点”,“节日的风俗”,“节日歌曲”,“节日故事”四部分内容。当然“课文重难点”是依据教学大纲和课前学生的预习而设计的。这些语言点是要求学生通过浏览,理解、记忆,提问、讨论并能运用。“节日风俗”是课文的知识的拓展,同时也是充分利用了学生上网查询的资料,力求大多数同学能够看得懂、理解。“节日歌曲”有很多,我仅选取了一首大家十分熟悉的“铃儿响叮当”为代表,进行圣诞节的教学,原因是小学生学起来简单。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一些英文短文不仅能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激发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要他们在课上能“吃饱”,课堂教学对他们有一定的新鲜感,刺激感。因此,在课堂上,我也设计了让同学们阅读一些英语故事,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听觉、视觉受到了很大的英语刺激。

三、课后讨论,训练交际能力

前两步完成之后,实际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意义建构”和“情景”已经完成,如何检查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呢?无外乎就是检测。传统教学中的笔试着重测试了学生的语法知识,忽视了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的口头讨论及网上讨论都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们先自己浏览课件消化理解后,根据所学内容向大家介绍传统节日,内容涉及到节日的来历,传统节日的度过,难忘的××节,我心目中的××节。这其中也许会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了创新思维,如谈到圣诞老人和圣诞礼物之时,学生们并不是把我们目前经常看到的穿红衣,花白胡子,带圣诞帽的矮胖老人作为惯有模式,而重新创造出他们眼中的圣诞老人,如老师、父母等。当圣诞节来临之时,他们心中的父母和老师已扮成“圣诞老人”带给他们渴望的礼物。

当然,我们这堂课是学习节日的内容,我们的发展目标确定的是:使学生能够做到知识的迁移,我们在今后也可以让小学生们介绍一下天气、兴趣爱好等。,那么“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目标就基本达到了。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兴事物,它可以满足学生的同步和异步学习的需要,有利于师生之间集中讨论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便于教师对学生个别辅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多媒体网络教学融合使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日趋完善。就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而言,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确实非常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发展,就此,我想网络课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上的应用会更为广泛。

篇8:建构激活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首先对课堂互动方式进行观察和分析。“课堂教学互动”通常有这样的几个步骤:教师启动互动——个别学生反应———教师评价———互动结束;教师互动启动———学生无回应———个别学生回应———个别学生回应——教师评价互动结束 (教师采取其他互动策略干预) ;教师互动启动——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小组汇报——教师评价互动结束等。从这几种互动形式可以看出:一些教师比较容易满足于“个别人的回应”, 眼中忽视“全部孩子的发展”;一些教师把自己当作互动活动的“唯一责任人”, 而眼中忽视“同伴互助”的作用;一些教师的角色单一, 基本是责任人、牵引者。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我们发现, 那些“隐形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互动, 原因在于教学方式与他们学习倾向不一致, 而使他们对教学活动不感兴趣。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 除了关注教材, 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对每个孩子的能力倾向作细致的观察分析。在此基础上, 我们发现出其弱项的“失配型教学活动”, 并发展其强项的“匹配型教学活动”, 并为不同类型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

为了解孩子的内心学习倾向, 我们以《学习成果呈现方式》表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我选择以下形式表现我的学习成果:归纳并制造表格以取代文字;设计相关的主题海报;与好友分享故事;进行生动的示范表演;绘制一系列图片;制作一段DV;参加一次讨论;创作一个谜题或益智游戏;做一个图文并茂的短文;领导一个小团队活动;进行调查或统计;教其他人;创作一段主题歌曲;静思这个主题学习内容意义;写一份报告;收集关于这个主题的音乐、诗词、歌曲等等。

二、设计与学生潜能匹配的教学活动

《学习成果呈现方式》调查表能够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 勾取所喜爱之方式呈现某教学主题。当学生决定了他们所喜爱的呈现方式后, 我们的老师便根据每位学生所擅长的智能, 将他们分为不同智能的七个小组, 以便之后课程活动的进行。

一位英语老师, 在万圣节主题英语教学中, 在调查之后按潜能类别分成七个小组后, 教师就进行这样的“潜能匹配型教学活动”:

我们发现采取与学生潜能倾向相匹配的教学形式, 则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每一个孩子都及时地参与了各种适配型学习活动, 表现出很强的参与度与创造性。

各组以5~6分钟的时间, 呈现主题。如:

语言智能:录一段有关“万圣节”的故事或源由, 在课堂中播放给同学们听。

逻辑-数学智能:进行一项“万圣节”销售的调查, 并在课堂中报告“万圣节”最热门畅销的玩具或糖果。

空间智能:设计一出有关于“万圣节”之短剧, 在课堂中演出。

肢体-动觉智能:寻找出在“万圣节”美国小朋友去邻家要糖果时最受欢迎的服装, 并制作一套在课堂中展示给同学看。

音乐智能:配合“万圣节”的气氛, 找一首相关的歌曲。

内省智能:以“万圣节”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或一封给亲友的信, 在课中与同学分享。

人际智能:拍摄一份简短“万圣节”有关的录像带, 如销售“万圣节”产品:糖果、玩具、服装等。

三、课堂互动过程优化设计

传统教学互动的生成是一种接受型生成。而在这一模式下, 我们的课堂更加活跃, 小班互动教学带来价值更高的生成, 它们又能生成新的互动, 带来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动力。因此, 我们提出了“启动多元”“互动多维”“关注全体”“创意生成”的互动教学设计基本程序。

篇9:建构开放模式 教学快乐音乐

一、穿插背景,体验情感

音乐多是为抒发情感、营造氛围而创作的,在歌词和曲调间流淌的是作者的思想与情感,不只是一连串悦耳的符号,因此倘若学生能在学习音乐前对音乐的内容以及背景有所了解,势必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刻的体会,更好地鉴赏和学习其中的内涵。所以,在教授音乐课程时,笔者往往不会单刀直入教授音乐,而是先对整首歌进行一个详细的背景介绍,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也能为学生更好地鉴赏音乐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教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第一首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并没有直接教这首歌怎么唱,或怎么赏析,而是先为学生介绍了作者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这首歌,尤其对田汉遭反动统治阶级逮捕,把歌词写在香烟的锡箔纸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指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中华,号召中华儿女奋力抗日。学生听后大为感动,唤起了对这首歌的肃穆之情。之后又讲解了这首歌在抗战中的作用,他的对中华名族不屈不挠斗争的鼓舞,以及万众一心的凝聚。讲解完后,学生对国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这首歌不知不觉间产生敬意,在之后的教授歌曲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表情肃穆,认真学唱,整个课堂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教授音乐绝不是简单粗暴灌输唱歌的技巧,理解音乐中富含的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音乐是一门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能,对学生艺术情操、音乐底蕴的培养切不可忽视。

二、诵读歌词,感悟内涵

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古有为曲调赋词的词人,今有为歌曲填词的词作家,歌词绝不是为押韵而胡乱添加进来的,它内在包含的意境和韵味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授音乐时,一定要把歌词教习摆在一个重要位置,而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歌词的意境和内涵则是一门值得探讨的学问,笔者发现在歌词欣赏教学环节中,把音乐和语文结合在一起,通过诵读的方式体味歌词,是音乐教学跨学科融合的有益尝试。

比如,在教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第三首歌《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时,为了让学生理会歌词中的含义,先带领学生有节奏、有感情朗诵歌词,让学生通过朗诵体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的儿歌,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是指各个民族团结在一起。歌词中洋溢着对祖国统一、各民族团结友爱的赞美,学生通过有感情诵读,深切体会到歌词蕴含的韵味和其中传达出的欢乐感情,在学唱环节中,轻易就能唱出歌曲想要表达的那种情绪,为学好这首歌奠定了基础。众所周知,通过朗诵体会作者情感和思想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手段。而歌词其实是一种被赋予了艺术性的文学语言,和语文有着天生的亲和性,语文的一些教学方法,对音乐教学颇有借鉴意义,值得教师在跨学科融合上做出尝试。

三、歌舞结合,放飞想象

歌与舞恰似鱼与水、天与地,两者相得益彰,彼此融合,是艺术世界的一对绝佳搭配。在音乐教学中,绝不可,也不应该因学科分别就强行割裂两者关系,单独教授。若能善加利用歌舞关系,科学搭配教学,则不仅不会因舞蹈独立于教材外而“舍本逐末”,还能对音乐的体会和领悟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第三首歌《在动物园里》时,为了激发学生学这首歌的兴趣,依据这首歌的歌词编写一段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跳舞中学习歌曲,在动态学习中增添兴趣,加深领悟。在教授音乐时,笔者一边教同学唱,一边示范舞蹈动作让学生学,当唱到“狮子睁眼看我们”时,就做出狮子张牙舞爪、抬头眺望的动作;当唱到“猴子跳舞多起劲”时,就做出猴子抓耳挠腮、灵动跳跃的动作;当唱到“五色小鸟吹口哨”时,就做出扇动翅膀、自由翱翔的动作。学生在这些有趣的舞蹈中,大大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整堂课气氛非常热烈,每位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学习,歌舞结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由此可见,舞蹈是音乐的生动表现,音乐是舞蹈的重要补充,音乐的课程因舞蹈的融入而更加精彩,也更加容易体会和欣赏。而且舞蹈可以加强音乐的感情色彩,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并且使音乐显得更加生动而有魅力,不啻是音乐课堂的最佳搭档。

上一篇:呜呜作文400字下一篇:上海雅仕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驾驶员管理及奖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