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教学设计

2024-04-23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教学设计(共8篇)

篇1: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教学设计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教学设计

坝盘中学 唐智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部分,为学生学习其它省份奠定基础。在加上台湾省特殊的位置特点及政治特征,更加突出了本节学习的必要性。主要包括“祖国神圣的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和“出口导向型经济”三方面内容,且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趣味性、逻辑性强,又注重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较强,感性认识占重要地位,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他们具有一定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但对资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比较欠缺;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从他们感性趣的内容入手,并且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大胆提出设想,提出探究性的解决办法。

三、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力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敢于创新。内容上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识图、绘图的方式),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情感教育上以谈话法(通过搜集资料的方式),突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从而实现课程资源共享,让社会进入地理课堂,让地理教学走进社会。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台湾省的范围、位置,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提取、加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信息、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教学重点、难点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台湾省农产品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台湾的工业发展和分布。

台湾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3、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授法、谈话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诗朗诵《乡愁》诗朗诵,让学生谈谈诗词中说的地方及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得出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祖国神圣领土,台湾。讲授新课:

一、祖国神圣的领土

1、出示《台湾省》图,让学生说出台湾的位置,周围的海洋和海峡:(特别指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其中,钓鱼岛归属于中国,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让学生熟悉台湾的地理位置,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也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大量的资料说明,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强学生的国情教育。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台湾不仅风景名胜不胜枚举,而且物产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是个富饶的宝岛,现在我们从范围,位置,气候和地形来了解台湾

学生读图:(1)《台湾省》图,说出其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并指出北回归线穿过的部分。(2)《台湾地形图》说出地形的种类:中部和东部为山地,西部为平原。(3)《台湾主要农矿产品分布》

教师提出问题:A 农作物有哪些种?主要分布的地区,其与气候和地形的关系:

B 森林分布在哪?指出樟树是台湾著名的树种:

C 矿产有哪些?分布在哪?

教师指导完成P41的习题,进一步说明台湾是富饶的宝岛。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

学生读图:《台湾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图

教师提问: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以什么为主?60年代后,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60年代以前以农产品和矿产品为主,60年代以后,以工业为主 教师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变化呢?

从位置,资源,教育,政策等方面加以分析,分析台湾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台湾主要城市分布》图:(1)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2)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启发学生从地理位置,地形与大陆的位置关系,交通等方面加以分析。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篇2: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教学设计

一、设计读图了解台湾地理位置与范围时,不应只停留在读图上,还应让学生通过快速绘图掌握通过重要的经纬线定位的方法,同时更能加深同学们对台湾范围与位置的学习。

二、对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的学习,略显空洞。所以可在课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知识,以扩充学生的视野,加深对台湾出口导向经济的认识。

1 、注重课外的伸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是这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阅读和讨论,让学生充分展示。同时,教师巧妙地精讲和点拨会事半功倍。

2 、小组合作时学生的默契配合和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是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无论是计算题的动手练习或是拓展题的讨论,学生迅速的有序分工、各负其责的习惯使课堂节约了许多时间,他们积极思考、敢于创新、踊跃展示使课程目标的实现水到渠成。

篇3: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教学设计

基本法推介联席会议名誉主席黄富荣怒斥这些人“全都没有看过”基本法。

香港社会不同于内地,会发生这样我们极不熟悉的摩擦。我们能够分辨出这是那些反对者在故意找香港国民教育的茬,特区政府及香港社会将如何对待这些明显夸张的指责,我们会带着好奇旁观。

但這些人的态度触及到内地人的感情,作为媒体,我们认为有必要在这里说几句。

香港是中国领土,香港公民同时是中国人,不管有些人承不承认,他们都是。一些人想模糊这个问题,在香港的现实下可以理解。但如果有人要刻意表现他们“不是中国人”,或者要极力颠覆中国人之间的政治常识,他们大概总能出语惊人,但他们的政治档次一定会处在边缘位置上。

“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这句话有着传达给每一名中国人的特权,作为香港国民教育的一项内容,它的正当性不容置辩。少数香港人反对它只能被当成三岁顽童的一声抗议。

《读本》未必没有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但来自反国民教育组织的说辞,引起更多反感也在情理之中。政府与任何人打交道都需耐心,但对于其他爱国爱港的人来说,他们没理由对那些反对者那么客气,他们有权蔑视后者,让后者知耻。

香港是多元社会,随着接触的增多,内地人对“多元”有了更多认识。但即使这样,欣赏香港出现极端主义言论的内地人也很少。我们相信,无论什么社会里,讲大局识大体都是主流社会的选择,偏执不应处于一个社会的中心。

香港给内地的主要印象是社会发达、开放,充满时尚、流行的元素。但最近一个时期,“政治化”成为从香港传来的新信息,那里不断有游行、抗议,还有一些人莫名其妙针对内地民众的声讨。香港似在流露出一些“第三世界”的现象,社会深处泛起一些敏感和自卑。我们很愿意保持为香港骄傲的感觉,不希望香港成为低档、劣质政治现象的滋生地。

香港一定会受到内地的一些影响,就像它在港英时期受到英国的影响一样,它回归祖国后不可能在思想上毫无痕迹。这用不着“洗脑”,这个过程将自然发生。如果有谁希望香港的思想面貌完全冻结在1997年7月1日以前,那他一定会失望、痛苦。

香港保持一国两制下的独特性是内地大多数人的希望,这里没人愿意香港“内地化”,因此对香港很多现象,内地人的第一反应蛮谨慎的。

希望香港各派力量都珍惜内地社会对香港的善意甚至爱港情怀,这对香港长期繁荣只会有益无害。

篇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教学设计

本课以歌曲配合图片导入新课。内容主要介绍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地理特点,重点教授了台湾之“宝”。本课强调学习要懂得综合分析,使学生在基础学习的前提下学会逻辑分析,掌握地理分析方法。本课很重视学生的爱国情怀的提升。在新课结尾以歌曲配合图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祖国宝岛自古就是中国神圣的领土,两岸统一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本节课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很好!

篇5: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教学设计

1、使学生通过地图能够准确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台湾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物产,学会分析农产品和气候、地形的关系,培养学生区域地理分析能力。

3、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经济特点。

4、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台湾省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台湾与祖国大陆早日统一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的分布。

认识到台湾省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课件展示 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乡愁》,用诗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台湾省。

体会诗歌的 情感、意境,体会诗中台湾与祖国的骨肉之情。

调动多种感官;创设诗意情境;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同学们学习本课的热情,揭示本节课题。

2、读图,归纳主要信息

课件出示 台湾在地球上位置图、台湾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找出图中信息,看看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以及与大陆哪个省最近,读图归纳出台湾地形、气候等特征。

使学生加深对地图的阅读以及归纳能力,在学习中明确方向。培养读图以及归纳地理事物能力。

3、案例活动教学

学生分组讨论课堂活动,利用比例尺计算台湾与祖国的距离,阅读书中资料。

根据比例尺量图计算福州到基隆,厦门到高雄的距离。阅读活动资料,讨论回答问题

该部分主要是通过地理的位置计算,从而得出台湾与祖国的距离很近,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总结该部分要点

根据同学们的读图以及归纳情况,教师对同学们的答案进行总结。并且引出下课时内容。

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的基本知识。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播放台湾农产品图,引导学生归纳台湾丰富的资源。

掌握台湾农产品的的基本情况,了解台湾是一个富饶的宝岛。

⑴位置: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相望,位于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太平洋之间。

⑵范围: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小岛组成。

⑶居民:2300万,汉族占97﹪,多是明清以来广东和福建两省移民的后代,是我们的骨肉同胞。

⑷台湾是祖国领土的证据:地缘、血缘、历史和文化渊源。(P34中的活动2)

⑸自然环境:

①地形:岛内西部是平原,约占1/3;中东部是山地,约占2/3。

②气候: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

③资源:水果、森林、盐库

④台湾之最:玉山是台湾最高的山,浊水溪是台湾最长的河,日月潭是台湾最大的湖泊。樟 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

⑴经济: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即出口导向型经济。

⑵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有利因素:

①优越条件,海岛多港口。

②丰富廉价高素质劳动力。

③政策支持,吸引外资。

⑶工业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地区。

原因:

①位于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②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④海运便利

篇6: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教学设计

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22,回答以下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

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活动:1.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

算,写出过程)。

2.阅读P34:蓝色内容,填出下面空格:

材料______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材料______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材料______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补充、讲述:通过刚才的量算大家知道高雄距厦门306 km。基隆离福州仅276 km。若在此两地之间修建海底隧道,乘特快列车仅需3至4小时即可到达,足见两地距离之近。而且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

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l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即使是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约在40前,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人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最早居民。今天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断发纹身的习俗,都崇拜岛神,以鸟为图腾。高山族与越人先民在遗物方面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80年,台湾台东卑南乡发现的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和玉器,与百越族遗物非常相似。更令人惊讶的是,台湾大坌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纹陶器,与河姆渡的印纹陶器仿佛是同一模子里出来的……这一切都说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血脉相通。

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元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复台湾,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这块宝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置台湾省。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腐朽无能的清政府被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

综上所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祖国统一,都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祖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我们相信那一天为期不远了。

承转;刚才我们提到从明朝开始,列强就多次进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重了台湾之“宝”。

活动:请大家阅读P3,课文“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图6.24,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

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

3.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

提问: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归纳讲述: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

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ºC一22ºC,年降水量2200 mm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

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

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

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板书:二、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

(请大家读图6.28)讲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大家从图6.28上可以明显看出60年代后出口商品中工业品直线上升,而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下降很快,到90年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台湾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已微乎其微。

承转:那么,大家思考过没有,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

活动:请大家读图6.27,分析回答刚才所提问题。

提问,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讲述: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3.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4.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请大家阅读P,。材料。

承转: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30,回答以下问题

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

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

提问,学生回答。略。

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台湾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

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从地形来看,这几个城市都位于平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2.从开发历史来看,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

3.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移民又先到达,因此西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这也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

4.这几个城市多为沿海城市,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便利,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港口,这为台湾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提供很大便利。

总之,工业的分布,城市的分布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表6.1,完成表下两题。

(1小题要求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完成)

学生画图,分析。教师指导,检查。

提问2,台湾的产业结构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略。

讲述:从1965年至三十多年问,台湾的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持续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较大,下降了近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是波动小幅度上升,第三产业升幅较大,目前是三类产业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达63.1%。比1965年上涨了将近20个百分点。这再一次说明60年代以后,台湾的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篇7: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部分,教材从台湾概况,台湾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三部分内容认识台湾,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学习台湾首先应该明确其领土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台湾的位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这就是本节内容教学的主要思路.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新疆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香港和澳门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使学生能够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以及周围的海域。

2.通过读材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3.联系地形和气候的相关知识,说出台湾为什么是我国的宝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读图,教师提出读图要求,指导读图的方法,读出台湾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培养学生读图和用图的能力。

2.通过分析台湾省的地形图、沿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物产分布图,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台湾物产丰富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尽早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影响台湾自然资源分布的原因

本节课的难点是影响台湾自然资源分布的原因.

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教材,影响自然资源分布涉及到纬度位置,地形,气候等是多方面的地理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本节课详讲的内容是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 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片展示的直观教学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新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三大问题情景,两次合作讨论来完成.

激趣设悬,采用多种直观手段,有利于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本节课在导入过程中,首先播放反映台湾风光的动画和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然后设悬念问:这些图片和歌曲反映的是那个地区的?其次提问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了阿里山、日月潭外还有哪些自然风光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导入新课。这种直观的导入法有两个优点:一是使用直观的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设置疑问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急于探求结果的好奇心。

本节课第一部分内容台湾的自然环境及台湾和大陆的关系.承接导课,我将追问:为什么说台湾省是祖国神圣的领土?你知道那些史料和证据?让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说一说2.然后我再归纳补充,进一步证实台湾省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这样处理的依据是:1,改变教材原来的顺序是为了教学过程衔接自然.为后面学习自然环境作铺垫。2,这个问题的设置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来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大约一万年前,台湾海峡相应的部分下沉,台湾岛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大陆的广东,福建等省.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比如三国, 明末,清朝……,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

在台湾自然环境这一部分内容,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围绕着台湾轮廓图来进行讲解.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山等地理事物;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4.台湾地形状况怎样?

然后我作如下的补充:(台湾岛上约2/3是山地,是由几条平行山脉所组成的南北纵贯全岛的台湾山脉,山势巍峨,群峰挺秀,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大面积的森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东部山岭直抵太平洋岸,西部是较宽阔的平原,地势东高西低.)

以上就是台湾的概况.我们知道自明朝开始,外国列强多次侵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准了宝岛台湾的“宝”,宝"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让学生阅读教材“美丽富饶的宝岛”,分析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森林资源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什么?2.为什么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3.台湾主要有哪些农产品?4.台湾盛产这些农产品的原因是什么?5.台湾有哪些矿产资源,分布在哪里?6.台湾的美还体现在它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台湾有哪些旅游资源?

这样处理的依据有二:一是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拓展学生的思维,突现学生的个性.二是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我设计练习(填图题),考查学生用图,填图的能力。练习题,起到了巩固本节内容,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教学效果的功能。练习题确定的原则是:遵守教学大纲,突出思想性,基础性,训练量适中。

对于课后总结这一环节,我的理解是,他不应该仅仅为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学了什么2.你的体验是什么3.你掌握了什么?设计的意图是回顾知识,强化记忆.

本节课的板书我是如下设计的:这种网络式的板书设计可使知识条理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更加完整.然后结合板书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

篇8: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教学设计

让我们来追溯一下台湾的历史。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一、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实际上就看中了台湾这块宝地,他为了能够在曹操打过来时有一个退路,派大将军卫温、诸葛直带领万名官兵东渡海峡前往台湾(当时称夷洲)。只是由于当时的交通条件限制,才未能够达到与曹操隔海而治的目的。

二、到了元朝,中央政府在台湾设立巡检司(相当于县,即府的派出机构),正式对台湾实施有效管理。

三、明朝台湾被荷兰殖民者占领并统治,但是,明朝中央政府一直没有放弃收复台湾的决心。一直派郑成功大练水兵,谋求收复国土台湾。到1662年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四、清朝初期,朝廷设立台湾府(相当于地区),属福建省管辖。

五、1888年3月,清朝任命刘铭传为台湾巡抚,正式建立台湾省。

那么,台湾问题又怎么好像成了“国际问题”了呢?这里面就牵涉到了日本,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大学西方工业化,逐步强大。加之中国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日本通过武力抢占我国台湾省。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强占我台湾省,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从台湾夺取大量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虽然日本战败后将台湾归还中国,但日本人十分清楚,台湾海峡是日本原料输入的主要通道,一旦中国完全统一,日本将被中国锁住咽喉。至于美国人,从意识形态上和他在西太平洋的利益上都不希望中国统一。美国人称台湾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控制台湾就可以把共产党中国控制在“第一岛链”以内。如果中国拥有台湾,将直接面向太平洋,中国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广阔。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中共老一辈领导人在处理台湾问题是何等的高明,《中日马关条约》和《日本无条件投降协议书》中所指的台湾都是只指“台澎地区”,而毛泽东又放着原本属于福建省近在咫尺的金门、马祖不收回,让台湾独也独不了。毛泽东的用意是极其的高明。

上一篇:《昆虫记》读书笔记下一篇:部门资料情况调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