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浅谈中学数学学法指导

2024-09-02

[中学数学]浅谈中学数学学法指导(精选12篇)

篇1:[中学数学]浅谈中学数学学法指导

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加强学生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3.1  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非智力因素是学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动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

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3.2数学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

(1)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召开数学学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①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

②相机点拔。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

③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④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3)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学法最好安排在起始年级(高一、初一)开设,时间一般是每周或每两周一课时,开设一学期或一学年,并列入数学教学计划。要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边讲边示范边训练。例如讲授名人和优秀学生学习的事例,或对反面典型进行剖析;介绍如何读书、如何复习、如何记忆等一般的学习方法;精讲数学解题的策略和思维方式;等等。当然,学法课有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上,或请优秀学生介绍经验,或请有关教师作专题报告,还可以采用讨论式。

(4)数学学法的矫正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扎曾、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加强调查与观察,最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个人档案,随时记载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针对性矫正,从而使学生改进学法,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3.3.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

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金桥。由于这方面论述颇多,笔者仅就这方面的指导提出如下几个要求:第一、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第三、根据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数学学习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第四、通过课外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维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篇2:[中学数学]浅谈中学数学学法指导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跟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指导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1.2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教学经验新体系

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作为五大原则之一。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1.3 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需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专家学者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思想,强调了学法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

篇3:浅谈数学学法指导

一、认清数学学法指导的重要意义

以前我们进行教学改革, 一直都是把着眼点放在教法的改革上, 而忽略了学法的改革。在信息时代, 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将决定其个体发展, 所以我们应该树立教学新观念, 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这个方面讲, 学法指导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时代教育的需要。

二、认清进行数学学法指导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会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性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组织一系列活动, 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使它们牢固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发展多方面能力。而进行“学法指导”的目的, 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三、掌握实施学法指导的主要内容

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整体。所以, 在实施学法指导的时候, 首先要指导学生弄清自己的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其次是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要学好数学, 必须严密按照步骤来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计划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是关键。 (1) 要指导学生拟定学习计划的方法。 (2) 要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能够使学生知道将要学些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等。预习可以采用边阅读、边思考的方式, 把重点内容做上记号, 并记下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问题, 明确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以提高听课的效率。 (3) 指导学生听课的技巧。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启发、帮助少走弯路, 减少困难, 事半功倍。在听课时, 学生一方面要理解教师讲的内容, 积极思考和回答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鉴别自己已懂、似懂非懂和完全不懂的问题, 并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4) 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复习就是把已学的知识进行再学习, 以达到深入理解、牢固掌握的目的。 (5) 指导学生做作业的方法。先审清题意, 弄清已知条件和要求的内容, 题中涉及哪些运算,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然后回忆与之有关的知识、方法, 从而求出未知的内容。 (6) 指导学生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在传授知识时, 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找出所学知识的规律性并加以总结, 使其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便于牢固记忆。最后要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 学会耐心、细致、独立思考问题, 独立完成作业;学会分析解决学习的困难, 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四、学法指导应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

学法指导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学生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准则。它既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 也要贯穿数学教学始终。就目前数学教学研究和学生学习情况来看,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将学法指导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中, 并安排在第一堂课进行。这样, 既可以让学生在学数学这门课前知道怎么去学, 又可以达到增强学生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当然在讲解概念、公式、定理、例题的时候, 也应该教学生的怎样去听、去记、去做笔记, 这样学生学习效果会更佳, 也能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总之, 学法指导应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教师的教学任重而道远, 不仅要教会学生科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只有深刻认识学法指导的意义和明确学法指导的内容, 掌握学法指导的方法, 才能更好地去实施学法指导。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也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 从而达到培养创造人才的需要。

摘要:数学学法指导是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简称, 它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渠道。目前, 数学学法指导已经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通过教学实践, 笔者对实施数学学法指导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参考文献

[1]吴传汉.数学的学习方法[M].上海:上海出版社, 1998.

篇4:[中学数学]浅谈中学数学学法指导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指导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数学学法指导的意义

1.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教学经验新体系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作为五大原则之一.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2.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需要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专家学者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思想,强调了学法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二、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

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

2.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

(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

3.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4.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

5.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三、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

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学习经验,对学生数学学习提出的基本法则。就目前数学教学研究情况和学生学习经验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条原则。

1.系统化原则

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和学中,要把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系统化有机联系起来,加强各部分学习基础知识内部和相互之间,以及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之间的逻辑联系;注意从宏观到微观揭示其变化的内在本质。并在平时就要十分重视和做好从已知到未知,新旧联系的系统化工作,使所学知识先成为小系统、大结构,达到系统化的要求。

2.针对性原则

就是针对数学学科的特征及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指导,这是学法指导的最根本原则。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指导。一般来说,初中生知识面较窄,思维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持久,学习技能不很熟练,因此,对初中生的指导要具体、生动、形象,多举典型事例,侧重于具体学习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生则不同,知识面较广,理解力较强,因此,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侧重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开设学法课。其次,要针对学生的类型差异进行指导。学生的类型大致有四种:第一种,优秀型。双基扎实,学习有法,智力较高,成绩稳定在优秀水平。第二种,松散型。学习能力强,但不能主动发挥,学习不够踏实,双基不够扎实,学习成绩不稳定。第三种,认真型。学习很刻苦认真,但方法较死,能力较差,基础不够扎实,成绩上不去。第四种,低劣型。学无兴趣,不下功夫,底子差,方法死,能力弱,学习成绩差,处于“学习脱轨”和“恶性循环”状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和重点要不同。对第一种侧重于帮助优生进行总结并自觉运用学习方法;对第二种主要解决学习态度问题;对第三种主要解决方法问题;对第四种主要解决兴趣、自信心和具体方法问题。

四、应重点指导的两个学习方法

1.在例题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对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尤其要注意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地延伸出相关性,相似性的新问题,以达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课本中的例题是知识的精华,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但由于例题作为新知识的应用,往往其解题涉及到的知识都与本节所学内容有关,学生也习惯与本节内容挂起钩来,抑制了思维的全面展开,长此以往,不利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题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要墨守陈规,应该敢想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乐于新的探索,善于独辟蹊径,注意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使解题达到简化、优化。

2.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培养主体意识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淡化教师的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善于倾听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篇5: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法论文

小学数学教与学过程需要实施研究性学习,即在教学中,主张教师设定具体的课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技巧及搜索的相关信息等进行综合,学生自主地建构与更新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及自主学习的精神。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创设一个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引导同学们通过科研的方法搜集与获取大量知识信息,解决课题的疑问与问题,实现学生探索性的建构知识体系,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研究过程相结合。

2、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措施

2.1营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环境

营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环境包括两方面,第一,宽松、愉快、平等的环境;第二,合作、探究的环境。前者的作用主要是调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而后者是加强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例如,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章节时,可以通过演示课件“立体图形的认识”章节时,利用汇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图形,使学生在动画中提升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时,第一步:(1)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以组为单位一起回忆:a援长方体的特征援b援想一想你是从那几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的。(点:有八个顶点;线:有十二条棱,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面:有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相对的两个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2)教师总结:我们通过点、线、面三个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第二步:(1)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以组为单位一起回忆:a援正方体的特征。b援想一想你是从那几方面对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的。(点:有八个顶点;线:有十二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面: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第三步,共同讨论:(1)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2)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相同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援不同点:a援“线”上的不同点:长方体的棱分别是相对的4条棱相等,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而正方体的12条棱全部相等,叫做正方体的棱长。b援“面”上的不同点:长方体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3)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通过这样的环境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掌握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2列举与搜集与生活联系的例子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列举与搜集与生活联系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与解决,从而不断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不断的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积极的解决与探索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最终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量的计量”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来导入新课程;利用自学的方式进行具体知识点的简单熟悉;并且利用如下例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练习:一枝铅笔长176;一个篮球场占地420();一张课桌宽52();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一间教师的面积是48();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10麻袋大米约1();l个鸡蛋约6.5();1棵白菜约2.5();1名六年级学生体重是40();测量两件家具,记录各边的长度,算出表面积和体积;称出两件炊具的质量并记录下来;调查父母的出生年、月、日,算一算平年还是闰年;记录自己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

2.3创设与给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条件

如果教师不能创设与给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条件,就不能真正的调动学生探索与实践热情,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将不明显。所以,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措施需要包括创设与给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条件。例如,学习“条形统计图”章节时,教师可以搜集条形、拆线和扇形统计图等统计图的具体表现形式,并让学生搜集各年级的学生数量且绘制条形统计图:一年级:一班40人,二班38人;二年级:一班40人,二班40人;三年级:一班41人,二班38人,三班36人;四年级:一班36人,二班38人;五年级:一班44人,二班39人;六年级:一班37人,二班42人。或者教师可以给出学生如下数据让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通过此过程,可以使学生有机会主动地绘制条形统计图,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2.4建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平台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为学生建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平台,引领学生观察生活、关注身边数学问题。例如,学习“量的计量”章节时,教师可以专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系统的复习与掌握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单位,以及具体换算,及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3、结论

综合上述的内容我们可知,基于性研究性的学习教学可以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并指导学生怎么运用知识与建立知识联系,有效地获取新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基于性研究性的学习教学这种方法是一项被广泛宣传与运用的学习方法。

篇6: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法改革

观风海镇四十五户小学 文定林

二十一世纪,我们用有限的投入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如果不摆脱传统教学法的禁锢,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不能尽快地实现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以学为中心,重视非智力因素,运用启示式教学法。并进行整体性改革,我们也放会与新世纪的发展机遇失之交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本文拟从观点认识、教学推行等方面发表个人见解,以尝试在古蔺(国家级贫困县)山区推行素质教育。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是一项整体的改革,它包括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一系列改革,其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的数学教育观点(即:1.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教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从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2.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不单指数学知识的教学;3.数学现代化教学并不是现代数学,而是指数学的现代教学,用现代教育理论改革数学教学),加快了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一些新的数学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如尝试教学方法、引探教学法等。

一、小学数学教育方法分类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可分为基本教学法和综合教学方法两大类。基本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阅读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参观法等;综合教学方法包括发现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反馈教学法、自觉辅导教学法、引导发现法、模型教学法、模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基本教学法和综合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了一个最优化的组合整体。综合性教育方法的出现是教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过去我们是孤立地研究某一种教学方法,这是片面的,也是不切实际的。而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的各项活动又是可以控制的,可以互相配合的。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必须从整体上,用互相联系的观点,考虑如何把几种基本方法构成一个最优化的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法的改革方向

在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强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视和研究学法指导,面向全体师生,以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要求做到五转移--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移到以培养能力和发展思维为主;由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教与学要最佳结合;由忽视非智力因素转移到重视非智力因素;由注入式教学转移到启发式教学;由局部性改革转移到整体性改革。

三、可推行的教学新法 1.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是华东师大附小邱学华教师提出的,是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教学法。日本阪市大学佐藤三郎教授还把它编入《世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一书中。尝试教学法的一般步骤是: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这五个步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节课进行新课这一环节中的五个步骤,而不是一节课的全过程。在新课结束后,还需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以便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使知识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尝试教学法采用的课堂结构一般有基本训练、导入新课、进行新课、尝试练习(巩固练习)、课堂作业以及课堂小结六个阶段。尝试教学法的五个步骤就是在第三阶段(进行新课)中进行。

2.发现法

发现法也称探究法或问题解决法,是美国教学论专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布鲁纳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教学法的特点在于:不是由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由教师设计适当的问题或某些比较巧妙的教学安排,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发现以前未曾认识的各概念的异同和各种关系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由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探索新知。发现法的教学进程可分为以下六步:先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再把这些问题分解为若干需要解答的疑问,以激起学生探究的要求,明确发现的目标或中心;接着提出问题的各种可能,指 导学生思想问题的方法,推测可能的答案;还要协助学生搜集有关材料,尽可能提供发现的依据;之后是审查有关资料,从中得出结论;最后引导学生去证实结论,解决问题。发现法一般用于新旧知识联系密切、新知识又不太难的教材内容。

篇7:浅谈差班数学教学法

摘要:这篇文章,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点关于提高差班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方法。首先,分析原因,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对症下药,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其次,应该做好日常教学工作,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切实做好教学六认真;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关心、爱护、信任学生。

关键词:差班 数学教学 引言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呢?结合本人近几年在数学方面的教学实践经历,总结得出一些经验心得。为此,就如何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提出几点浅见,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共同学习。

一、原因分析

通过近年来的教学的总结和分析,得出班级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入学分班时班级间数学基础不均衡。往往造成成绩好的学生挤在一个班,成绩差的学生挤在一个班。

2、班级任课教师更换频繁,学生在短时期内难以适应新老师的教学风格,影响知识接受效果。

3、部分年轻教师来校后,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不善于用学术管用的语言表达,以至于学生听不懂他们说的话。

4、有的任课教师是多重身份,常常外出开会,耽误了教学工作,想给他们补课又没有时间。

5、随着近几年来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其子女分别在打工地点和家乡交替选择学校就读,由于有些地方教材和教学方法不一样,造成学生难以适应教学节奏。特别是从广东省回来的孩子,多数基础知识比较差。老师们接手后,不知所措。

二、做好初期应对

近几年,我教了三个不同的班。我在接手新班后,通过调查、了解,及时查看班上各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问题原因,对症下药,及时补救。发现他们中绝大数孩子基础太弱,使得他们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节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人消极焦虑,老师也难以应对。为了在学习过程中,让孩子们跟进进度,教师要牺牲休息时间,给同学们补上前面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如利用中午午饭后的时间和下午放学后,禁止留校铃声响前的时间给他们补课,以便新课学习时能顺利进行。

去年上学期,我接手了一个三年级的教学班,班上有七十一人,通过询问详细了解情况,发现班上三分之二的学生不会背诵乘法口诀,不会计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更不会解决一般数学问题。按照教学安排,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需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学生们不会背诵口诀、运用口诀,新课教学工作很难开展,而且解决理解运用口诀和背诵口诀是重要的一环,是及其关键的一步。经过深入思考之后,我决定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首先,我打印好口诀表发到每一个孩子手上,要求全班学生理解、背诵口诀;我本人一边上新课,一边抽时间督促孩子们背诵口诀,用了十五天时间,全班同学基本过关;其次,带领学生补习凑十法,就是让学生流利地背诵几加几等于十,还复习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最后,在学习解决问题前,复习相关的简单的解决问题,我联系生活实际出两个相关条件,帮助学生理解后,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就这样抽时间反复练习,坚持练习。现在,根据题里面的两个相关条件提出数学问题,班里大多数同学会很快提出正确的数学问题。这样坚持有针对性地为孩子们温习前面的知识。教学新课时,大多数孩子能明白与运用,我感觉不再那么吃力了。

三、做好日常教学工作

教师为了上好课,在课前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提高课堂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备课时我深入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教学内容。认真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常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经验出发,从我自身的特点出发,发挥自己的长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上数学课,尽量放慢速度。好的班级一节课学习两个例题,对于学生基础不好的情况,每堂课我先把第一个例题讲解清楚透彻,使班上百分之九十五的同学都学会了,我才往下讲。讲解计算知识时,一定要讲练结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讲解“空间与图形”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图形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伴随着操作活动而不断地提高思维活动的层次,不断地引起新的认知冲突,尝试克服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活动和运用几何初步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感受成功乐趣。讲解“解决问题”时,举例要联系生活实际,举出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现在,我上数学课,有的“学困生”也乐意举手回答问题。特别是背诵数学公式、概念等,他们积极朗读、背诵,短时间能背诵掌握。

学生的作业应该及时当面修改效果最好,这种改法很多时候教师是忙不过来的,怎么办?教师可以采取用好有责任心的优秀学生和有进步的学生。能者为师,每次在每列找出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为小老师,协助教师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给他们纠错,小老师不能解决的当然由教师去解决问题。这样修改作业,既快又能及时反馈信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四、注重兴趣培养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深刻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意识倾向。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使各种感觉器官、使大脑处于活跃的状态,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那一项事物上。一个爱好数学的学生,会经常考虑一些数学问题,会为解决每个数学问题感到喜悦。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数学学科的特点,把数学教材中许多有趣的东西挖掘出来,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静止的东西动态化,以产生生动活泼的课堂,把数学本身的趣味因素体现出来。例如,教学认识周长时,让学生摸摸红领巾的一周,自己的手帕的一周,数学书封面的一周等,并告知红领巾一周的长度就是红领巾的周长。最后,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活动进行描述,学生说出了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并能指出身边物体的周长。他们通过这个活动后,明白了什么是周长,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味的。

五、关心、爱护、信任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什么都可以没有,唯独不能缺少关爱他人之心。对于孩子们,我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关心、呵护。目前,留守儿童多,隔代教育致使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较差,生活能力差,教师要教育他们热爱祖国,尊敬长辈,团结他人,爱劳动,会劳动,积极为集体服务,有责任心。有的孩子生病了,我及时垫钱送医,送水服药。天气转凉了,提醒孩子加衣服。一月主讲两次安全知识,内容具体,我所教的班,同学们都懂得注意安全。

作为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我班的“学困生”,有时不能按我定的时间完成任务,我就会鼓励叫他们自己确定时间,信任他们能在自己确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结果,他们进步了。

数学成绩差的班级的教学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学生欠缺的知识不是一两天能补回来的。这需要任课教师认真了解、认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后多多补习;同时也需要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使数学进一步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只要我们任课教师脚踏实地,坚持努力,开拓创新,定将让差班的数学成绩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篇8:[中学数学]浅谈中学数学学法指导

一、发现法教学采取的形式

数学学习中的发现法教学,所采取形式,可以是学生的独立操作、师生之间的互相讨论,或者是某种游戏,等等.如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关系定理的教学过程,可采取如下几个步骤进行:先给出一组一元二次方程x2+3x+2=0,X2-4x=0,x2-5=0,让学生通过计算后回答问题: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和方程的系数有什么关系?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观察;再给出另一组一元二次方程2x2-5x-7=0,-x2+2x-1=0,3x2-8=0,,让学生回答同样的问题;然后再启发学生猜测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中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跟方程的系数之间存在的关系;最后让学生自己检验这个猜测(用求根公式检验).这个例子,就是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采用一步一步的问答方式,由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一定理的.

二、发现法教学的一般步骤

1. 掌握学习课题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弄清正在学习的是什么课题,检索与该课题有关的各种已知信息.例如,讲复数时,首先让学生回忆数的发展:最先由于计数需要,发现正整数;经过若干年后由于分配的需要,发现了正分数;后来又由于减法运算的需要及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而产生了负有理数;又隔若干年后,由于某些实际问题,如“正方形的面积是2,边长是多少?”这些问题在有理数范围内无法解决,从而发现无理数,这些数的总称是实数.实数是不是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的万能数呢?不.有些问题在实数范围内无法解决.如:①负数不能开偶次方,如-1不能开平方;②某些方程不能解,如x2+x+1=0;等等.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就必须扩大数的范围,这样建立了问题情景,使学生发现学习这一节内容的必要性.

2. 提出猜想

在提出猜想的过程中,常常使用归纳推理的方法.例如,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下列几个等式:12=3×4,1 122=33×34,111222=333×334,在这几个等式中,左边的每一个数都是同个数相等的数码1和2按顺序排列组成的;右边都分别是两个相邻自然数的乘积,根据这个共性,提出猜想“对于任何一个自然数n,形如:的数一定是两个相邻自然数的乘积”,这就是运用了归纳推理的方法.

3. 验证猜想

猜想,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这就需要进行验证.例如,要验证上述猜想的正确性,可以这样来证明:

而33…3,33…3+1是两个相邻的自然数,所以猜想是正确的.

4. 完善问题的解答,总结思路方法,并将获得的知识用于应用和巩固

发现法的教学过程可概括为下框图模式:

下面谈谈一位教师讲“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的具体做法:

在上课时,教师首先说:“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想在一个月内每天给你100元钱,但在这个月内,你们每人必须第一天还给我1分钱,第二天还给我2分钱……即后一天还给我的钱数是前一天的2倍,有谁愿意?”问题是人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的例子,又具有趣味性,学生顿时活跃起来,凭自己的直觉猜测结论.这时,教师及时点题“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然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S30=1+2+22+…+229.

教师启发:你能联想起初中有关知识吗?使学生产生定向思维,很快有学生联想到恒等式:(1-q)(1+q+q2+…+qn-1)=1-qn.(1)

这样远远大于教师给的钱=100×30=3000(元).

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将结论一般化,于是有Sn=a1+a1q+a1q2+…+a1qn-1.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教师启发:(1)式是怎样推得的?有同学建议把(1)式左边展开,于是1+q+q2+…+qn-1-q-q2-…-qn-1=1-qn.

由此探得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错位相减法,这就是教材中的推导方法.

教师启发:你能根据其他方法推得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吗?再次建议学生仔细理解定义,在仔细研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基础上,有学生得出:

此时,学生卡壳,教师点拔,盯住目标S„想想以前学过的有关分式的定理,很快有学生想起等比定理,于是有

这里集中反映了教师精心设计思维过程,逐步引导学生自行去发现、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和深刻性.

篇9:浅谈对中学生数学学法的指导

一、学法指导的重要性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学法融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指导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在就是教师的指导下,不但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还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更好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

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方法和指导学生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学法的指导还包括学习能力的指导,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另外,还有应考方法的指导。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在考场上,发下试卷以后,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还要仔细检查修改。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也是学法指导的一个内容。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心理。

三、数学学法指导的具体措施

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加强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1.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教师必须要做到的。

2.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鼓励学生发展;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3.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教师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4.教师要组织学生上数学学法指导课。教师要从中学一年级抓起,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边讲边示范边训练。例如,讲授名人和优秀学生学习的事例,或对反面典型进行剖析;介绍如何读书、如何复习、如何记忆等一般的学习方法;精讲数学解题的策略和思维方式;等等。学法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上,或请优秀学生介绍经验,或请有关教师作专题报告,还可以采用学生讨论等。

5.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在数学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加强调查与观察,最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个人档案,随时记载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针对性矫正,从而使学生改进学法,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6.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金桥。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通过课外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篇10:浅谈数学五步教学法

浅谈数学五步教学法

哈拉道口中心校:赵伟

摘要:数学五步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本文讲述了“自主式五步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 键 词:数学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学案。

正文:为打造以学生为主的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敢于提问,勇于质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达到“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解放学校,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教学改革目标。我校大力提倡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大胆学习“五步教学法”的五步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有效活动———致力核心问题——设计有效检测——升华经验成果。我校通过一段时间的时间与探究发现该教法效果很好,不仅解放了学生,开发了学生,提升了学生,而且使课堂的教学容量大大提高了!以下本人就该教法在实践中的一些认识与大家分享:

五步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教学情境,数学情境不在于情境的华丽生动,不在于气氛的热烈,也不在于问题提出方式与众不同,而在于学生有对数学问题作出的反应,能否使学生产生认

识冲突,真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产生想解决数学问题的强烈愿望。

第二个环节是组织有效教学,大约20分钟左右。教师要提出有效的问题,“懂”、“透”、“化”的境界。“懂”就是理解教材的结构,“透”就是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化”教师以教材为依据,结合学习对象的特点与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思维去再现教材编写者隐藏在教材内的思维过程,以此带动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应该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上的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五步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致力问题核心,大约3分钟左右。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学习活动,致力核心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也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时,给学生布置活动任务时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目标明确,目的性强,要求清楚,从而聚焦焦点问题,经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想法和做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抽象出数学概念、公式、定义定理等。提出的问题要突出趣味性、启发性、适度性、目标性。

第四个环节是设计有效检测,大约十五分钟。练习时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是可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练习的设

计可以分成基础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开放练习。教师应想方设法设计好的检测题,通过解题处理好“知识结构化”与“知识问题化”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积累活动经验,感悟策略方法,学会思考,注视知识的整合,把一个个的知识点通过练习,形成知识体系,连接成“平面”、“立体”,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五步教学的第五个环节是升华成果,大约2分钟。学生的能力不在于显性知识的掌握的怎么样,能力是隐性知识的外显;素质不在于显性知识的掌握的怎么样,素质是显性知识的内化与升华。一堂课的结束时,教师要让学生将公式的推导过程,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解决问题的分析过程重新梳理,总结出理论,又能感悟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篇11:[中学数学]浅谈中学数学学法指导

贝尔纳有句名言“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

挥。” 人们很早就意识到良好方法的重要性了。“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教师的工作不仅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而且更应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恰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讲“教是为了不教”。

1.(1)指导学生具备基本的预习、听课、笔记及整理知识的能力。预习、听课、笔记等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基本环节,均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只有教会学生如何预习、听课及记笔记等,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讲预习,由于现在的课堂任务比较重,速度相对较快,有时会出现一个概念还不太熟练另一概念接踵而至,学生很难把握节奏,我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根据需要,要求学生在预习中要做到:

1、简要回忆一下上节课内容,尤其是重点知识和知识结构及解题方法;

2、浏览本节课的知识点,预测重点知识点;

3、通过预习,脑海里要产生“有什么概念”“概念在哪用”“怎么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在预习中是模糊的,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清晰起来,这样,就基本达到了预习的目的。通过每周一小练巩固一周的学习,让学生回顾一周的知识点,解题方法。

1.(2)指导学生参与课堂,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也是新课标的一个亮点,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感情的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有责任介绍这位好老师给学生。根据经验只要有学生自己参与的课堂,大多都印象深刻,相关知识也掌握牢固。

数学学习方法应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要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而有不同。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三大特点,根据数学的自我特点我们的学法指导应该具有自身的不同之处。

2.(1)强调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思维方法的指导。

数学研究的对象本来是现实的,但由于数学仅从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方面来反映客观现实,所以数

学是逐级抽象的产物。比如我们研究的几何体,它本身不仅具备形状大小位置,它还有颜色体重等等,但数学学科中它只是一种抽象的思维形式。再比如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做功,变速运动等最后抽象出来就是一个定积分的问题。在提炼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又离不开比较、概括、分类的方法。特别是高二年级学习的类比推理,有利于我们将一些相通的知识点放在一起总结记忆,节约大量的时间。

2.(2)指导学生建立和操作数学模型,进行检验和评价

由于任何客观对象都有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因而从理论上说以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数学可以应用于客观世界的一切领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不但首先要提出问题,并用明确的语言加以表述,而且要建立数学模型,还要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和论证,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也就是说,数学之应用,它不仅表现为一种工具,一种语言,而且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思维模式。根据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建立和操作数学模型,以及进行检验和评价【2】。

总之,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2】。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的不同特点,学习的内容的不同及学生的心理状态的不同学习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1】

篇12:浅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

邱庙中学 刘翠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对七年级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 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七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开学不久,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 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 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 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例如张也同学,在描写数学胡老师的外貌时,突出了老师眉毛和眼睛的特征。她是这样描写的:“他的眉毛非常黑,长得像两个锐角三角形,挺有个性。眼睛不大,可很有神。”她在写胡老师上课时,突出了“教学有方”的特点。文中写道:“每当我们上数学课时,班 上总是很活跃,时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最有趣的是提问。胡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时,嘴角总是微微向上翘,流露出一丝笑意。有的同学答错了,一见老师的表情,以为自己答得挺不错,竟很得意,就稀里糊涂地说起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答对了,胡老师反会问上一句:“对吗?”这个同学也就犹豫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胡老师就会让同学们互相讨论,最后他才把正确答案告诉我们。这样,既能让我们认真思考、活跃思维,又能使我们对所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篇作文之所以写得成功,关键是观察的细致。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在观察中的收获,我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观察的过程和体会。张也同学总结道:“我是数学课代表,与胡老师接触得多,我不放过每一次见面的机会,认真观察他的外貌,我发现他的眉毛很有特色。他给我的主要感受就是提问时很有趣。所以上课时,我就仔细观察他提问时的神态、说话的语气、语调以及动作上的一些特点。如果我不用心观察,就无法获得具体的感受与认识,也就不能把人物的外貌及性格特征真切地表现出来。”通过这次作文,同学们都尝到了观察的甜头,作文时再不愁没有可写 的了。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指导学生写作,我还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 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 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 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例如庄严同学的作文《一位让我敬爱的人》,描写的人物是我校的张校长,作文选取了两个事例,表现张校长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的好品质。其中的一个事例是这样写的:星期六上午我们也得上课。早晨,我早早来到教室,刚脱下外衣,就冷得打颤。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冷吗?教室里暖气热吗?”那么亲切。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张校长。她走到暖气前,摸了摸,摇摇头,显出几分焦急和不 安„„快上课了,张校长又来了,对我们说:“同学们,这几天冷,大家要多喝热水,有条件的要每天喝两袋板兰根,预防感冒,记住了吗?要当作业来完成。”然后用手扶了一下眼镜,到别的班去了。这篇作文,注意让人物自我表演,所以,给人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 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 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 其中的一两个。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例如罗飞雪同学的作文《一字之争》,就写得很好。他在作文中写道:他爸爸让他背诵唐代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当他背到“乡音无改鬓毛衰”时,他爸爸严肃地批评他,为什么把“衰”字读成“cuī”了。罗飞雪听了,很委屈地说:“爸,是您错了,(衰)字在这里就读(cuī)。”他本以为父子之间又得来一场面红耳赤的唇枪舌战。而他爸爸却搬出几本字典、词典,与他一同查找,结果费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也没有查到。罗飞雪就不耐烦地说:“爸,算了吧,就听您的念(shuāi)吧。”他爸爸听后,反而更加严厉地对他说:“什么叫算了,做学问,就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有错必改!”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查找。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爸爸忽然捧着《古代汉语》高兴地叫起来,说这里就是读(cuī),“爸爸错怪你了,向你认错!”作文最后写道:“爸爸是个知识渊博的人,竟然向我认了错,可在‘认真’二字上,我却输给了爸爸。”这篇作文写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把矛盾冲突表现得合情合理,结局出人意料,作文的主题也突出了。

三、片断写作训练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习,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 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七年级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我就出一些题目,如《街头见闻 》、《早晨》、《招待客人》等。有时,我规定出写作范围,如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等,让学生自拟题目。但 无论命题,还是自拟题,都必须按照我提的四点要求去写。

经过反复的训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李峥同学写的《街头见闻》,全文是这样的:下午,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看上去只有六、七岁,红润的脸庞上,有一双明亮的小圆眼睛,翘着小鼻子,穿着一件花毛衣。她手里拿着一封信,蹦蹦跳跳地跑到邮筒前,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她踮着脚尖,刚要投入,忽地又把手缩了回来,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信封。而后,她又踮起脚,当她再一次投放的时候,她又犹豫了。接着,她又把信很快地抽了回来,在信封上面轻轻地吻了一下,才投进信筒。之后,才蹦蹦跳跳地跑远了,一个小花点消失在我的视野里。我猜测着,她的信是寄给谁的呢?但我深信,无论是寄给她远在外地的父母,寄给抚养她长大的奶奶,还是寄给她的伙伴,她的真挚的感情,都会使那个人感动的。她不是把我这个与她素不相识的姐姐都给感动了吗 ?

这篇片断把小女孩投信时,那欲投又舍不得投的矛盾心理,描绘得惟妙惟肖;小女孩纯真的感情,着实令 人感动。这个小片断虽不足四百字,却像一幅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颇有感染力。这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 体会生活,并按老师要求认真写作的结果。

写小片断的效果如何呢?对此,我曾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写小片断自己确定中心,自己选材、费 时不多,自由灵活,能提高观察能力,有话可说,又为写大作文积累了材料,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上一篇:水浒传中的忠义表现下一篇:想要忘却,却又忘不掉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