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工作计划

2024-05-29

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工作计划(精选6篇)

篇1: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工作计划

根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绥化分局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绥垦局办文[2008]8号)精神,结合我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本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一致的原则,特制定**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快科技进步为手段,以政策法规为保障,抢抓机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全面整合文化体育资产和文化旅游资源,探索经营养“文”、招商兴“文”的有效途径,使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和任务

三、具体措施

(一)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我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我场围库经济的发展,开发旅游业;加快广播电视网络业的改革,使其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管理好音像影视业和网吧市场,使其按照规范的文化市场运作。

(二)重点扶持,加大投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和对大宗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xx年要维修好文化娱乐城,充分利用电影放映机和健身器材等设备进行创收,由工会组织实施,使其运行起来,逐步成为(范文网)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投资兴建文化广场,使其成为职工群众休闲健身娱乐活动场所。

(三)抓好试点,重点突破。要像抓种植业结构调整那样抓好文化产业的开发工作,积累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xx年重点把文化娱乐城充分利用起来,采取委托经营或承包经营的方式搞好创收,另外要管理好电视网络和音像影视业,鼓励私人组织经营性文艺团体来场演出,丰富职工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使其成为我场文化产业的龙头。

(四)完善机制,培育市场。文化产业需有一定特长和经营头脑的人来经营,要采取多种渠道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文体专业人才作用,采取集资、融资、入股的方式,扶持他们开发文化产业,要从资金启动,经营场所,经营政策,经营项目上予以扶持,为他们发展文化产业搭建发展平台。

(五)成立协会,带动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引导,农场有关部门要组织协调成立兵乓球协会、篮球协会、体工队、秧歌协会、民间曲艺协会等各种文体协会,带动文体活动的开展,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

范文网

四、组织领导

为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农场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与本篇 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工作计划 内容有关的:查看更多>> 后勤工作计划

篇2: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工作计划

一、制定方案,明确活动主题和内容

搞好“文化年”创建活动,方案是关键,农场按照上级领导部门建设先进文化要求,结合本农场实际,认真调研,收集各方意见,化大力气,做到“组织领导、活动内容、活动主题、方法步骤、分类指导”五个明确,在此基础上认真制定符合农场实际的《农场“文化年”创建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确保“文化年”创建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结合农场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特点,分类提出了开展“文化年”创建活动的具体要求,努力做到主题鲜明、载体具体、措施有力、务求实效,体现各自特色,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高度重视,活动领导有力

各级组织高度重视,活动领导有力,是保证“文化年”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取得扎实成效的关键。农场本部和下属各单位都成立了活动领导机构,均由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办公室,确保“文化年”创建各项活动正常运转。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及时制定下发创建活动方案,结合各自实际确定活动主题和载体,引导农场全体职工群众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能动性,积极投身到“文化年”创建活动中去,推动“文化年”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同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针对“文化年”创建活动每一个阶段工作的不同特点及时进行安排和布置,为深入开展“文化年”创建活动奠定组织和思想基础。

三、文化活动缤纷多彩,文化盛宴香飘边陲

1、精心运作,打造企业文化

为打造企业文化,达到总结历史,提炼精华,推动发展的目的,20xx年农场加大对企业文化的整合,召开了建场老工人、历年劳动模范、各行业的大学生等各类人员座谈会5个,面向全场征集“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宣传语”及各种发展理念23余条,挖掘各类典型优秀人物30多个,经过筛选整理,编辑成了《企业文化手册》。网站是沟通信息的桥梁,也是展示企业外部形象的窗口,20xx年1月份,农场通过多方考证,确定建立自己的网站,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反复推敲栏目的可操作性,先后召开征求意见会5个,征集到有效信息120多个,现在已经投入试运行阶段。精心运作,打造企业文化,有效提高了全场职工群众的文化素养,凝聚人心,全心全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2、文化建城,提升城镇品味

农场在“建城”过程中,将文化发展战略与城镇发展战略有机结合,重点建设了多处文化基础设施,发展文化事业,提升城镇品味。在农场林立的高楼大厦之间,最醒目的建筑当属文化基础设施。依托尚志公园修建的后山广场,已经成为职工群众休闲健身的乐园,先后承办心连心艺术团等大型文艺演出。其余十多个文化广场遍布城区,成为职工群众休闲健身好去处。最高学府高中大气磅礴,位居城市中心的老年康乐中心现代气息浓郁,新建设的小学在校园建设了孔子文化广场,用国学教育学生。文化建城,提升了城镇品味,到处散发书香浓墨,赋予边陲小镇特有的文化气味,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在此基础上,农场还确立修建和完善“五馆两园一场一廊一中心”,即文化艺术馆、图书馆、局史博物馆、综合体育馆、游泳馆、主题文化公园、植物园、文化体育广场、摄影和书画文化长廊、老年康乐中心。力争三至五年再打造“摄影之乡”、“合唱之乡”、“青少年文学艺术之乡”文化品牌。

3、着眼基层,活跃群众文化

农场在打造企业文化、文化建城、提升城镇品味中,更着眼基层,为农场职工群众建设各类文化设施,方便职工群众学文化,用文化,切实提高职工群众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和科学文化水平。通过几年努力,初步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建基层农家书屋32个,职工之家29个。图书馆和基层农家书屋免费为职工群众开放,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群众读书的热情,丰富了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使人人享受到文化的滋养,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受到了职工群众的热烈欢迎。

4、编辑书籍,弘扬先进文化

为纪念农场开发建设的光荣历史,讴歌开发建设者的丰功伟绩,大力弘扬正气,引领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滋生蔓延,农场组织开展编辑知青专辑《宝泉流向远方》、新闻特写集《宝城星光》、文学精品集《泉水叮咚》、艺术作品集《岭上飞歌》。知青专辑《宝泉流向远方》,分为集结(初到)、涌动(激情澎湃的时代)、浪花(各类花絮、另类故事)、升华(返城后的故事)四个部分,共收入文章63篇。新闻特写集《宝城星光》,集中将农场60年在各级报刊发表的重要报道和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通讯进行编辑成册,分为闪烁异彩(经典人物)、璀璨人生(现代新闻人物)、星河潮涌(发展纪实)、折射光芒(依靠政策加快发展的新闻)四个部分,共编入文章68篇。艺术精品集《泉水叮咚》主要以书法、摄影、绘画、表演等艺术形式为主,共有55个作者和团体被收入其中。文学作品集《岭上飞歌》立足抒发对农场发展建设、环境面貌、人文风貌的情怀,以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形式,主要反映和抒发本人或亲戚朋友与农场的丝丝情结。分为跳动的音符—诗、流淌的旋律—散文、流金的岁月—回忆录三个部分,共收入文章70篇。目前四本书已编辑成集、发行。

5、剪纸长卷,再现发展历程

为纪念建场60周年,在农场知青志愿者、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理事郝佩滨倡导下,由60名中小学师生共同创作的60米长、60厘米宽的剪纸长卷,是一巨幅场史画卷。剪纸长卷通过亘古荒原、抗联、踏查、规划、向荒原进军、xx栽树、烟筒山第一犁、第一眼井、人力开荒 、修路、开山、夜检、第一所小学、支边青年“支援边疆建设”、知识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农业播种、收获(缩小画面)、水中捞麦、场院(农业学大寨)、农家小院、工业、人力、机车同时收获场面、现代化养殖业、露天电影,排队买票、现代化大农业、现代化教育、卫生医疗、现代化小城镇建设、欢庆建场60周年,“诚信、务实、创新、卓越”文化宫、礼花、职工群众欢庆场面,以生动的剪纸艺术手法、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段,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农场60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难得的农场场史教育画卷。

6、丰富多彩,艺术氛围浓厚

通过一系列文化建设,农场各种文化活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氛围浓厚。工人文化宫每年都组织大型文化活动30多场,“夕阳红”老年艺术团、舒曼艺校、小画家画室等群众自发组成的艺术团体每年都举办各类艺术活动数十次,每场观众近千人。每年的元旦、春节、五四、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都要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使得在农场这个边陲小镇,职工群众不出家门,就能在自己的工人文化宫中,见到了来自北京大明星姜昆、赵炎、濮存昕等众多艺术家的精彩演出,着实乐坏了职工群众。20xx年,农场开展了以“文化香飘”为主题的“邻居节”、“廉政文化节”、“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社区文化节”等系列活动,职工群众踊跃参加,气氛热烈,情绪高涨,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群众的业务文体生活,提高了素质,凝聚了民心,促进了和谐。

四、加强文明礼仪建设,深化“文化年”内涵

农场深刻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在20xx年加强文明礼仪建设,把文明礼仪建设作为“文化年”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此深化“文化年”活动的内涵,促进“文化年”活动的`深入发展。

1、文明礼仪建设内容

农场以“学文明礼仪,创礼仪宝泉,做文明人”为主题,着眼于公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通过礼仪宣传、礼仪教育、礼仪养成、礼仪践行,使广大居民增长礼仪知识、增强礼仪意识、遵守礼仪规范,努力形成“知荣辱、重礼仪、讲文明”的良好风尚,为农场争创垦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先进农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是加强机关干部职工文明礼仪教育。要求机关干部职工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提高个人礼仪、公务礼仪、交往礼仪、习俗礼仪、会议礼仪、文书礼仪、电话礼仪水平,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以自己的礼仪规范和文明言行成为全农场职工群众的表率。要求行业窗口员工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为主题,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积极推广服务礼仪、职业礼仪、商务礼仪,提高行业窗口服务质量,为全农场职工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是加强中小学师生文明礼仪教育。运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对中小学师生进行学校礼仪、学生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和家庭礼仪教育,引导教师教书育人、率先垂范,引导学生从文明礼貌开始,从礼节规范入手,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实提升讲文明、讲礼貌、知礼节、守礼仪的自觉性,使每个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农场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 文明礼仪的传承人。

三是加强农场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群文明礼仪教育。利用电视、广播、公益广告和文化周末等多种形式和阵地,对农场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群进行文明礼仪常识、社会公德规范和爱护公共设施、讲究公共卫生、遵守交通秩序、维护社会治安等宣传教育,提高农场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群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的意识,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做到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讲究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秩序,着力提高全农场的文明礼仪程度,营造团结、友爱、和谐氛围。

2、文明礼仪建设活动形式

农场在文明礼仪建设活动形式上,做到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勤俭节约,务求实效,使得文明礼仪建设活动扎实、蓬勃开展,取得良好成效,切实提高了全农场的文明礼仪水平。

一是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农场编印文明礼仪宣传资料,组成文明礼仪宣讲团,深入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和基层进行文明礼仪宣讲,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培训,提高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使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二是发出践行文明礼仪倡议。利用农场电视、广播播发和印发宣传单等办法,向全农场发出倡议书,坚决革除“机动车闯红灯,司机、乘客行车途中向窗外扔东西,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践踏草坪、损坏公共设施,驾驶员酒后驾车,语言粗俗,乱涂乱画乱张贴,楼上居民随意向外抛丢垃圾、杂物,不孝敬父母、不尊老爱幼,乱堆乱放、乱扔垃圾、乱倒污水”等“十大陋习”,身体力行“公交车内让座、公共场所不吸烟、排队等候不拥挤、堵车时不抢道、文明用语挂嘴边、粗话脏话不出口、爱护花草树木、讲究卫生、生活垃圾不乱倒、诚信经营等”“十大文明行为”,广泛运用“您好、欢迎、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失陪、再见、别客气、抱歉”等“十大礼貌用语”,号召农场全体职工群众人人争当文明使者,个个争做文明公民。

三是开展倡导“文明礼仪”的邻居节活动。20xx年4、5月份,全农场积极组织各单位开展以“学文明礼仪、创礼仪宝泉、做文明人”为主题的邻居节活动,以学习礼仪知识、发出倡议、编排小节目等形式,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让职工群众在寓教寓乐中受启迪和教育,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讲文明礼仪光荣、不讲文明礼仪可耻的社会氛围,做到文明礼仪建设有平台、有载体,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起到积极良好作用。

篇3: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工作计划

1 以“ 私人订制”的方式, 发展有机订单水稻种植

梧桐河农场探索以“ 互联网+”推广订单农业, 实现农业生产由生产导向消费导向的转变, 获得低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种植回报。

1.1“ 认领”一亩稻田

以城市居民为消费群体, 满足他们对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 通过互联网实现稻田预订、水稻生产实时监测, 为稻米预购者提供合格优质的稻米产品。

稻米预购者每年春季以1 万元/ 亩的价格与米业营销公司签订种植订单。 米业营销公司承担水稻种植过程中产生的生产费用, 同时保证按照绿色有机标准种植水稻, 订单面积内所生产的农产品均归订单人所有。

2015 年种植有机水稻200 亩。 有机水稻种植实现不施化肥, 不打药, 施有机肥或生物肥。

1.2 效益分析

水稻种植每亩生产资料、 机械作业费、 人工费等生产费用为3000 元, 安装监控、稻米加工、包装等其它费用为2500 元, 总成本为5500 元左右, 预计每亩纯效益为4500 元。 2015 年有20 亩有机稻订制, 获效益9 万元。

2 绿色水稻订单种植

一是上科技, 加强水稻绿色基地建设。 依托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的科研基地优势, 以优良品种提升水稻品质。 大力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和田间标准化管理, 加快稻米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2015 年国家认证绿色面积已达45 万亩。 具体种植以减肥减药方式, 严格按照绿色种植模式种植。

二是拓思路, 创新利益链接新模式。 注册成立普阳米业营销公司, 引导种植户成立大米种植、加工协会, 加快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以市场为导向, 推行公司+ 加工企业+ 种植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加大市场营销力度, 促进水稻加工企业达产达效, 增加职工种稻效益。

三是创品牌, 提升产品美誉度。 近年来农场不断加大宣传力度, 提升“ 普阳富硒”品牌的知名度。 农场是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的全国首批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 在加大宣传的同时农场积极推进普阳大米标准化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全力打造“ 普阳”富硒稻米产品高品质、高档次、绿色、无污染的品牌形象, 以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开拓市场。

3 绿色、有机水稻生产的保障措施

农场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主管副场长为副组长、绿色食品办公室、科技科、计财科、农业科、经贸委、米业加工企业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确保绿色农业体系建设与食品安全工作有序进行, 达到预期目标, 具体采取了以下3 项严格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建立“ 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 即统一供种: 农场所需的3450 吨水稻种子全部由北大荒垦丰种业公司提供;统一浸种催芽:由农场22 个浸种催芽车间进行统一催芽作业;统一农艺措施: 由农场生产部门制定统一技术规程和技术服务;统一病虫害防治:每年由农场统一航化防病虫害航化作业2 次;统一田间作业标准:从初期种植、中期田间管理、后期机械收获全部由农场农业、农机等部门负责管理。 农场在绿色农业生产中, 各相关部门负责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 并依托技术单位, 把先进技术有效地注入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全过程。

二是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 农场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种子全部由北大荒垦丰种业公司统一提供;生产资料供应部门提供的有机复合肥料和除草、防病虫药剂种类等由农场农业科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 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由建设管理办公室推荐基地农业投入品供应点, 建立档案制度, 发展连锁经营, 普及安全使用知识, 杜绝违禁药物及添加剂的使用;建立健全监管制度, 完善标签、标识制度。 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地方条例,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 组织查哈阳工商所、质量技术监督、环境保护、卫生、农业、畜牧等部门对基地生产中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 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秩序, 坚决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是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 建立和完善农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 制定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建立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对各项标准的落实、投入品的使用等项工作进行动态监督;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活动, 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水平。

四是重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 针对农场营销人才匮乏、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的现状, 扬长避短, 积极寻求销售能力强的大企业进行合作。 年初签订购销合同, 农场负责稻米种植、加工、运输, 公司负责大米销售。 普阳富硒大米主销圆粒大米、长粒米、优质长粒香米三个品种, 在厦漳泉地区的每斤售价分别为7.5 元、8.5 元, 12.5 元, 每吨大米纯利润可达1500 元左右, 销售利润双方按股分红。 合资公司的成立, 加快了普阳富硒大米进入中高端市场的步伐, 促进了农场大米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5 年签订销售合同5000 吨。 其中圆粒优质水稻主要种植垦稻10 3000 亩、龙粳31 6500 亩;细长粒优质稻种植品种为农垦水稻所的169, 种植面积3500 亩。 169 按每吨3700 元收购, 垦稻10、龙粳31 按高于市场价格50- 100 元收购, 农户可增加效益60 余万元。

摘要:简要论述了普阳农场绿色、有机水稻产业发展情况。

篇4: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工作计划

关键词 橡胶 ;甘蔗 ;新兴产业 ;培育 ;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4.1

Developing the Emerging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Pillar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Nanhua Farm

WANG Jinsheng

(Nanhua Farm of Guangdong Province,Xuwen,Guangdong 524149)

Abstract Taking "two first and three positioning" as guiding ideology which put forward by Guangdong state, discusses how to strengthen the sugarcane rubber, the two pillar indust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industries, seek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arm reform.

Key words rubber ; sugarcane ; emerging industry ; cultivation ; development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垦改革发展,研究出台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加快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掀起广东农垦的新一轮改革发展高潮。

当前,南华农场的经济发展面临国内外经济持续下行、主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和连续遭受多次超强台风袭击的影响,给农场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打击,笔者就如何围绕“两个率先、三个定位”的指导思想,主动适应新常态,开创农场发展新局面进行论述。

1 立足农场两大支柱产业

1.1 橡胶产业

2014年,南华农场连续遭受超强台风“威马逊”和“海鸥”的正面袭击,给农场带来严重损失,全场橡胶树种植1 000 hm2,遭受严重风灾40多万株,0-3级保存橡胶树仅约11万株。橡胶有效开割株数由台风前的每公顷309株减少到现在的117株。因此,2015年农场全年处于全面停割养树的状态,农场生产和职工收入受到严重影响,橡胶生产跌到建场以来的历史低谷。同时,由于近2年未割胶,农场胶工队伍人数由台风前的318人减少到231人,而且胶工老龄化,在职胶工存在人心松散,不愿承包或多承包树位,外出打工等现象。

1.1.1 明确橡胶支柱产业的地位

发展橡胶产业,是南华农场的重要战略任务。农场职工都有一个共识,没有橡胶就没有南华农场的今天,这充分体现了南华人对橡胶产业的特殊感情。因此,面对当前橡胶生产困境这一严峻局面,号召全场干部职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了解产业布置规划和“十三五”规划的工作蓝图,坚定信心,坚持南华农场以橡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不动摇,不断增强开拓创新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整体素质,确保农场橡胶生产各个时期的各项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才能把橡胶支柱产业进一步巩固、优化,使橡胶产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保证,这是南华人的根本利益所在。

1.1.2 促进橡胶产业恢复

(1)重视橡胶树的灭荒、施肥等田管、夯实橡胶发展基础。风灾后,要巩固发展好橡胶产业基地,高度重视、抓好橡胶树位的灭荒和施肥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田管措施,常年保持胶园无荒芜。同时,根据各时期橡胶生产的需求,科学合理施用肥料,保证橡胶更快恢复生产,增强产胶后劲。(2)科学进行复割工作,稳定胶工队伍。由于近2年未割胶,农场胶工队伍比较涣散,只有恢复割胶工作,制定可行的制度措施和政策,才能更好地吸引或召回农场胶工。如重新制定和编排树位、岗位,出台政策扶持等有效措施。(3)落实割胶技术措施和探索新割制。灾后的复割工作,要严格按照割胶技术措施落实,坚持割养结合,能割则割,不能割的坚决以养为主。在继续坚持四割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割制,如5-7 d割制(茂名农垦推广的7 d 1刀),可适当扩大割胶面积,增加胶工收入,解决胶工短缺难题。(4)探索发展林下经济。根据林段的情况,引导职工在胶林行间间种甘蔗或“短平快”的经济作物,增加职工收入。

1.1.3 创新经营橡胶产业

当前,农场的橡胶生产经营结算方式为见产计酬。由于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对于一些高产树位出现胶工抢割现象;而对于一些低产树位,出现不愿割、少割、漏割的现象。特别是市场价格比较低迷的时候,丢割、弃割现象更加明显。因此,探索创新经营方式,使其增加经济效益,达到职工增收,农场增效显得尤为重要。如:探索按天计酬,实现扩岗增收。针对当前农场胶工短缺、收入偏低不稳、岗位树位难以落实的情况,解决当前和今后胶工短缺和老龄化问题,调动胶工积极性,稳定胶工收入,避免树位丢荒失管等现象。可结合当地当时期的市场劳动报酬价格,制定胶工的基础报酬和相应的劳动竞赛补贴相结合方式,即胶工按照技术措施完成一定数量的割胶株数可获得基础报酬,超产部分可根据劳动竞赛或者补贴方式来调动积极性。

1.2 甘蔗产业

近几年,随着自然灾害(旱灾、台风等)的影响,生产资料价格和人工成本大幅上涨,职工老龄化,以及场糖价持续低迷等不利因素,使得农场甘蔗支柱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农场出现部分职工生产积极性受挫,对甘蔗产业发展信心不足,不愿多承包岗位等现象。

nlc202309040919

1.2.1 加快甘蔗品种结构优化

当前,垦区主要推广的优良品种有‘柳城05-136’‘台糖79-29’‘粤糖93-159’等。南华农场主要以‘柳城05-136’为当家品种,15跨16榨季,农场‘柳城05-136’品种占总甘蔗种植面积的70 %以上。该品种宿根性、产量、糖分都表现优良,很受欢迎。但从农场长远考虑,品种过于单一,不利于今后品种的更新,能继续引进2-3个适合农场种植的优良品种,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有利于农场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广垦糖业切入农业板块,能在种苗方面为农场提供优质的良种,对于农场甘蔗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保障。

1.2.2 推进甘蔗轮作

近年来,垦区一直推广沃土工程,取得了一定成绩。南华农场也推广实施蔗叶粉碎回田、增施石灰、增施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但情况并不理想。根据农场近年来职工自愿进行三高作物与甘蔗地轮作的情况来看,科学规划农场作物结构,有计划地引导职工进行3-5年规划连片轮作,逐年稳步推广甘蔗与自营经济的轮作,可逐步实现沃土工程,同时也可解决甘蔗水利工程的投入、使用及维护使用的问题,达到职工增收,农场增效。

1.2.3 推进甘蔗全程机械化

甘蔗全程机械化是甘蔗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唯一方向。近几年来,农场高度重视甘蔗全程机械化的推进,边示范边推广边完善。从目前推广情况来看,甘蔗机械化种植、田管已经较为完善,职工也乐于接受。但甘蔗全程机械化收割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机械化收割行距要求高、浪费过多、受天气影响较大、糖厂预处理跟不上等。因此,农场推广甘蔗全程机械化要稳步进行:(1)根据糖厂的预处理能力和广垦农机的机械化收割情况,选择一些土地较平整、连片、水利设施较好的地块,建立好相适配的甘蔗全程机械化基地,进一步完善甘蔗全程机械化,特别是一些薄弱环节。(2)充分发挥完善机械化种植优势,建立以人工收获为主的机械化种植基地。可以推广职工易接受的1.0 m行距等,再根据全程机械化完善程度,逐年逐步过渡到全面推广甘蔗全程机械化。

1.2.4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南华农场十年九旱,旱季通常发生在冬春季节,时常连续几个月没有降雨,严重影响甘蔗的种植、生长与产量,制约着农场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农场也都在申报、规划、实施农田水利项目,建立了一套水利设施,初步改善了部分农田水利建设。但从总体来看,农田水利的薄弱环节还未从根本上改变,主要表现在:部分水利设施老化严重,标准较低,田间工程配套(电力)不够完善等。一遇旱灾,当年甘蔗生产即损失严重,产量明显下降,甚至失收。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遇到的新问题,研究新办法,探索新机制,适应新要求,进一步利用好农田水利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水利设施建设、使用和维护,特别是与高标准农田项目的配套,为职工增收,农场增效创造条件。

2 培育农场新兴产业

2.1 农场新兴产业分析

农场主产业是职工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市场经济冲击与自然灾害的频繁影响,职工靠主产业的收入时常不稳定,收入不高。自营经济的收入也逐步成为职工创收的主要来源。当前,农场的自营经济种植方面以种桑养蚕、菠萝、香蕉、辣椒、玉米等短期经济作物为主;养殖方面以养猪、养羊等为主。都有一定发展规模,近年来,农场在引导职工发展自营经济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1)规模不稳定;(2)各自经营,比较分散;(3)没有一定销售门路,无市场话语权;(4)缺少专业人才和领头人才等。

2.2 农场新兴产业培育思路

(1)做大做强农场现有自营经济,利用好原有的自营经济基础,深入研究、切实选好适合的自营经济作物作为新兴产业重点来进一步整合,抓好、培育好这方面新兴产业的发展。(2)对于计划培育的新兴产业,要改变传统产业的自然发展,引进相应专业人才进行指导、引导和组织。(3)通过调整或者引资,利用地方政府资源或市场变化,推进其转型升级,逐步发展形成职工稳步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2.3 措施及建议

(1)结合徐闻县在农场辖区发展万亩桑田休闲旅游基地这一大亮点,把农场职工种桑养蚕这一自营经济进行转型升级,完善设施建设,规划摘桑果、品桑酒、吃蚕蛹等吃、住、玩一条龙休闲商业服务模式。

(2)把徐闻“菠萝地海”休闲旅游品牌效应延伸至南华。2016年徐闻县举办了首届菠萝节,徐闻曲界镇“菠萝地海”品牌不断被外界关注,为利用“菠萝地海”打响的品牌效应,结合农场在9、14、16、20、21、26队等集中连片菠萝种植,引进台湾菠萝、金菠萝等名贵高端品种,延伸打造“菠萝地海”品牌的延伸基地,既能增加富余劳动力收入,也进一步融合一二三产业,进一步打造农场菠萝与甘蔗轮作、观光新模式。

篇5: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工作计划

玉米制种是发展农业的先导产业,作为农业发展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近几年,军户农场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制种玉米已成为全场主导产业之一,生产面积最大、涉及农户最多、影响范围最广,成为全场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在产业富民、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玉米制种产业在全场发挥的主要作用

近年来,玉米制种生产在“三农”发展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是制种玉米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保障。农民群众通过发展制种,以合同形式保障了农民的稳定收入,正如群众说:玉米制种无论产量高低,收入稳定,是旱涝保收的保险田。如军户农场多年制种,以制种增加了农民收入,小康住宅明显增多,农村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二是种子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推进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近几年,全场玉米制种面积占到总播种面积的70%左右,通过制种,提升了种植效益,优化了种植结构。三是制种玉米产业效益不断提升。随着粮食价格下滑,农资价格提高,种粮效益相对下降,制种生产因基地稳定、合同保障,收入相对好于粮食生产,据农产量成本核算,制种玉米比商品玉米亩增收240元。四是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创造了条件。制种玉米相对商品粮食来讲,实行单一种植,灌水次数减少2-3次,同时玉米制种生产全部应用地膜覆盖等节水农艺,耗水量大幅度下降,促进了节水增效农业的发展。五是产业化经营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有效促进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通过种子企业带动,实现了产加销的有机结合,种子基地普遍成立了玉米制种协会,集体经济有了发展,制种产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日趋完善,成为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方式。六是随着种子生产标准化、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管理程序明确,农闲时可外出打工,农忙时特别是抽雄和收获期间,可有效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很大的就业平台。七是制种玉米产业发展中,大量的制种技术员为农户开展技术服务,对农民的培训最到位、最直接、针对性最强,实现了农业科技与农户的“零距离”对接,促进提高了产业化标准化水平,转变了农户传统生产观念,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业化生产理念等方面有了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玉米制种产业在全县存在的主要问题

冷静的看待种子产业发展,我们决不能盲目乐观。从全国看,河西走廊制种面积最大,是优良的制种基地,但并不是全国唯一的良好制种基地。目前新疆、内蒙、宁夏等地制种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对河西走廊制种产业的挑战很大,目前,军户农场,种子产业发展还存在巨大的风险和隐患,制种产业矛盾突显,暴漏的问题越来越多,特别是基地不正当竞争和种子套购现象的发展,严重制约着这一产业的发展壮大。因此我们认为,如果再不加强管理,势必又赴辽宁制种基地衰败的后尘。目前在种子产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解决的问题。

(一)种子市场竞争激烈,生产供大于求。多年以来,玉米种子的可供应量每年都是供大于求,库存种子比例过大,市场积压严重;

(二)市场竞争机制发育不完善,种子生产经营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状态。在我县由于种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生产经营能力弱,特别是当地企业多为代繁代制,没有经营主动权;部分企业自律不够,缺乏理性,盲目扩大面积,在落实制种面积中,无序竞争、强撬基地,乱许诺、乱表态,哄抬价格;部分基地多家企业竞争制种,隔离区不达标,给种子质量埋下了隐患;特别是种子收购秩序混乱,套购、抢购种子的事件愈来愈烈,打击难、力度弱;个别种子公司管理不严格、去雄不彻底,质量要求降低,这些都为玉米制种产业有序发展增加了难度,扰乱了种子生产经营秩序的正常运行。

(三)制种基地软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玉米制种要必须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发挥村级组织“统”的功能。由于部分制种基地以社、井为单位落实制种生产,村

级组织“统”的功能不能发挥,致使制种基地落实难、稳定难;个别基地干部私自引进外地制种企业,甚至是私人制种;制种生产中个别农户不同意制种,有意在制种区夹杂同类作物,基地就无法落实;部分制种农户诚信意识、质量意识差,有的农户不讲诚信,不履行合同,有的对种子生产掺杂掺假,有的恶意串通、私留、倒卖合同内种子,基层干部对抢购套购种子的行为疏于管理;大部分基地因条件不足种子晾晒不好,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种子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玉米制种生产的运作机制不合理、不完善。“保亩收入”的合同形式使农民的懒惰观念有了明显表现,同一作物、同一区域不能同价,挫伤了高产农户的积极性,助长了农户倒种、留种的不正常现象;“保亩收入”缺乏竞争意识,不能很好地调动群众积极性,部分群众联合对付公司,放松田间管理,减少投入,不积极预防各种自然灾害等,制约了玉米种子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三、玉米制种产业今后的发展对策

玉米制种作为军户农场多年来形成的主导产业,发展前景比较好。因为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干燥、灌溉便利、天然隔离条件好,生产的种子色泽光亮、商品性状好,发展制种产业的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作为农场的主导产业,玉米制种产业也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就能管好的产业,必须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爱护、齐抓共管。今后制种产业的发展,要继续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加强管理为手段,规范制种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做强做精产业,切切实实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作用。

(一)要进一步加强玉米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种子产业的健康顺利发展,管理起很大作用。农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种子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要求,从严掌握种子生产经营许可条件,把好市场准入关;既要引入实力强、信誉好的公司,更要理直气壮的扶优扶强,支持好的企业大力发展,对一些信用程度差,不服从管理,发生问题多的种子企业要限制制种生产。

(二)要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作为乡村两级,要认真负责,履行好组织协调职能,既不能缺位,也不要越位,要尊重种子企业的生产自主权,为产业做强做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全社会要共同构建“企业、基地、农户”互利合作的稳定关系,形成“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良好机制。促使制种基地,强化质量意识,增强诚信观念;促进制种双方,依法办事、依合同办事,全面推进种子产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三)要强化质量意识,实施品牌战略。种子公司是产业发展的龙头,也是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种子产业要想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要强化质量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就是要使种子的综合质量更高、更统一、更稳定,具有自己的品种品牌,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面对种子市场,种子企业无论大小、所有制异同,都必须要严格控制、管理自己经营的种子质量,把质量控制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中。

篇6: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竞相争夺的战略要地。我区文化产业办与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推动细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细河文化发展繁荣的思路对策。

一、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文化产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业为主体,休闲娱乐业、手工技艺、玛瑙建材等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初步确立了以旅游业、手工技艺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思路,全力打造细河精品,开发建设了黄家冰雪世界、黄家水上乐园,推出了手工技艺等一批具有细河特色的文化品牌。我区文化产业除旅游业、手工技艺外,其他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几乎为零。只有部分就业人员少、产值低、零星分布的文化产业,如电影院、网吧、电子游戏机厅、台球馆、歌舞厅、印刷复印中心、装潢广告店、图书零售与出租店、音舞书画艺术培训中心、休闲健身馆、旅行社等总共不上百家,从业人员过千余人。

二、上半年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今年上半年,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文化改革发展年”的部署要求,积极工作,努力运作,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新进展。

全力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品牌提升。积极配合省市文化部门,全力开展木拱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通过紧张细致的工作,顺利完成预备名单申报文本,并接受专家组实地考察。上半年,经过认真调研,我区理清了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思路,并策划推出一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同时还推出了文化产业开发项目,为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三、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我区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是产业发展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尚未形成发展文化产业的社会共识,仍习惯以对待文化事业的眼光来看待文化产业,没有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意义,以及发展文化产业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作推进力度不强。没有用经济的办法、产业的方式来办文化,没有从根本上确立文化产业的地位,发展思路不够清晰明确,从而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兴办和发展。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区文化产业门类不全,有的产业具备一定优势,但是发展不平衡。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手工技艺等产业有所发展,但工艺美术品制造、文化出版、影视制作等相对滞后。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构成中,作为文化产业主导的核心层和外围层比例偏低,特别是核心层的比例严重偏低。我区文化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占比大大低于全市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上一篇: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申报材料下一篇:让老婆感动流泪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