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讲话

2024-09-08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讲话(共6篇)

篇1: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讲话

(二)要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彰显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是解决荆门发展面临矛盾和难题的“金钥匙”,必须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要抓住提高科学技术贡献率这个关键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居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传统的发展方式下,土地、水和矿产、劳动力、资本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在创新驱动模式下,全社会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方式,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高。我们必须要先人一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的区域创新体系,建立从试验研究、中试到生产无缝对接的创新链条,把科技需求侧同技术研发侧、转化侧贯通起来,实现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良性循环,让创新创造的活力不断迸发、源泉不断涌流,激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要抓住增强区域城乡整体性这个关键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增强协调性才能使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如果发展失之偏颇、顾此失彼,“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前进的速度和稳定性必将大受影响。荆门历经多年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旧突出。“唱和如一,宫商协调。”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重,才能增强区域城乡发展整体性。我们要努力建成全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不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产业分工布局合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在统筹兼顾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

强发展后劲。

要抓住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关键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向往。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生态环境问题逐渐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压力不断加大,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大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加快完善生态环保制度,切实增强绿色发展的紧迫性、自觉性和刚性约束,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绿色转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入和协调提升。

要抓住对接国家和我省重大发展战略这个关键贯彻开放发展理念。荆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开放大机遇:“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长江中游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在加紧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峡城市群、两湖平原城市群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一个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开放的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的地区最具竞争力。我们要打造对外开放的大平台、大通道、大通关,主动对接国家和我省重大发展战略,健全更加利于开放的体制机制,着力营造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营商环境,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资与引技引智相结合,以更强烈的机遇意识,更坚定的发展信心,更主动的作为,变大机遇为大发展。

要抓住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这个关键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如果将全面小康比作一幅壮美画卷,民生是其中最厚重的底色,共享是其中最温暖的主题。只有让人民群众看到更多的变化、得到更多的实惠,我们的发展才更有温度,幸福才更有质感,我们建设的小康才是全

面的小康、人民群众认可支持的小康。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荆门如期脱贫任务很重,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事业欠账较多。我们必须始终把民生放在必保优先位置,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精力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向补足社会事业短板聚焦,特别是要强力推进扶贫攻坚,大力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一年接一年地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新的发展理念必将引领新的发展实践。我们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就必须坚持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从荆门发展实际出发,自觉地用新的发展理念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推进新的发展实践。具体而言,就是要走生态立市、产业强市、资本兴市、创新活市之路。

坚持走生态立市之路。我们提出要实施“生态立市”,把“生态立市”作为荆门十三五期间乃至未来更长时间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这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的“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生态立市”强调了良好生态在城市永续发展中的作用,首先就体现出“绿色发展”理念;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实施“生态立市”就体现出“共享发展”的理念;“生态立市”要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转型升级添加强劲的“绿色动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双赢,这就体现了“协调发展”的理念;“生态立市”关注的节能减排、提高产出、环境保护和治理等等,无一不需要在技术上、机制上、模式上、方法上积极尝试、大胆创新,还体现出了“创新发展”的理念。

坚持走产业强市之路。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城市生存发展的支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依托,既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决定城市发展、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如果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谋划发展得当,城市发展就能引领潮头;反之,城市发展就会停滞不前。我们提出要打造江汉平原中心城市、湖北“建

成支点、走在前列”的重要增长极,就是要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根经济命脉,紧紧围绕产业强市这个主题做文章,必须始终坚持“产业第一”,着力培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集约集群集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高端、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荆门这座城市的竞争力。

坚持走资本兴市之路。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血脉”不通,发展必然受阻。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不对称“钱荒”问题日益凸显,一面是企业“饥渴”,一面是游资“过剩”,严重制约实体经济的成长与壮大,严重影响地方的建设和发展。如何破解困局,有效扩投资、稳增长,就要走“资本兴市”之路,要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有效“舒筋活络”、“活血化瘀”,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投融资新格局,不断提升金融、资本对经济的渗透力、带动力和支撑力,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保障。

坚持走创新活市之路。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现实坐标上,正经历新旧动能转化。具体到荆门来看,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远低于发达地区,必须依靠创新挖掘发展潜力、释放发展活力,有效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难题,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掌握先机、赢得主动。

篇2: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讲话

2016学习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各项工作发展的新理念。对于中央纪委派驻机构来说,这五大发展理念为我们更好地履行派驻监督指明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引领派驻机构实践发展、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的一面旗帜。

创新是派驻监督的动力源泉。创新发展派驻监督既是党的纪检体制改革的形势需要,也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派驻监督尤其是综合派驻监督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创新发展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更是开展派驻监督的必由之路。一是派驻机构作为纪委的派出部门,不同于一级纪委,在问题线索处置、纪律审查等工作中,不能照抄照搬纪委机关的做法。二是派驻机构长期在驻在部门办公,既熟悉了解驻在部门的业务情况,又与驻在部门的干部保持着良好的工作关系,既有优势也存在劣势。三是从一对一到一对多,综合派驻监督这一开拓性的实践为派驻机构尤其是综合派驻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派驻机构将面临更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唯创新者强。派驻机构必须始终坚持把创新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拓宽工作思路、探索工作途径、创新工作方法,在摸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切实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

协调是派驻监督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有助于派驻机构解决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是派驻机构开展监督的要诀。派驻机构监督单位多、工作对象复杂、工作头绪繁复,要学会弹钢琴。一要实现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协调配合。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派驻纪检组在落实监督责任的同时,必须有效督促被监督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只有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协调和配合,才能抓好一个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二要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抓重点、抓关键少数、牵住牛鼻子,又要兼顾其他、统筹推进。三要充分整合力量,派驻机构人员少,要抓好被监督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仅靠自己 单打独斗是不现实的,必须要协调各方,强化与被监督单位的各级党组织、机关纪委、人事部门之间的配合,遇事多与相关单位沟通衔接,不能坐等上门。四要坚持联动,派驻机构自身办案手段有限,要加强与银行、房产、通讯、检察院等有关单位的联动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绿色是派驻监督的必然条件。绿色意味着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正,是组织肌体健康的必然选择,是派驻监督的应有之义。一要打铁自身硬,严字当头,强化自我监督,强化党内监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加强内部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打基础、利长远,推动派驻机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二要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做到纪委做什么,派驻纪检组就要做什么;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治病树、拔烂树,努力在被监督单位营造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三要把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作为重要抓手,引导综合监督单位党员干部自觉培养良好道德情操、抵制不良风气,抓党风、树新风,推动政治风气持续好转。

开放是派驻监督的必由之路。派驻纪检组不能与驻在部门形成命运共同体,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派驻纪检组开展监督不能 闭门造车,要坚持开放,不断拓展和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一要加强与被监督单位党组的联系、沟通和配合,派驻纪检组组长要定期或不定期与综合监督单位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交流工作。二要主动向被监督单位广大党员干部敞开大门,公开透明、去神秘化。除了畅通来信来访渠道外,还要积极听取各界的声音,虚心接受批评,积极采纳好的意见和建议。三要坚持案件审议公开,充分保障党员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纪检工作更加形象、生动,更为深入人心。四要定期对查处的违纪案件点名道姓公开曝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问责一个、警醒一片,切实发挥案件的治本作用,形成有效震慑。

共享是派驻监督的愿景目标。派驻机构要牢固树立共享理念,切实让广大干部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只有做到监督成果共享,派驻监督才不会迷失方向,监督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一要以严明的纪律确保中央政令畅通,通过加强对综合监督单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尤其是惠及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中央财政拨付资金使用管理等的监督检查,确保改善和保障民生的政策和举措落到实处,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二要继续保持遏制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整治和查处侵犯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当前尤其要纠正四风,密切注意四风问题的新动向、新表现,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被监督单位落地生根。三要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通过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教育提醒大多数干部,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对经过了解核实不存在问题的,要及时为干部本人澄清事实,让党员干部相信派驻机构、支持派驻机构工作。

五大发展理念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派驻机构的干部必须全面理解、深入实践这五大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找准工作发力点,努力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推进派驻机构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把全面从严治党的监督责任落到实处。

2016学习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2)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迎来了第47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纪念世界地球日的宣传主题确定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格外意味深长。

我国已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是国土资源工作在这一关键阶段的重要遵循。其中,绿色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全面决胜小康的民生诉求。坚持绿色发展,就是通过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发展方式和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减少资源消耗与生态损耗,以资源节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地球上的各类自然资源,共同构成了相互依存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们创造了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发展总量,但是资源环境的长期透支,也让人们感受到了雾霾、污染乃至灾害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潜在威胁,感受到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触底对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总书记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绿色发展就是要彻底摒弃过度依赖资源要素投入的规模扩张发展路径,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领生态国土建设,以绿色开辟国土资源永续利用新途径。新的发展条件下,我国人均资源量严重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总体态势没有变,但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管护的要求更高了,资源利用方式转型升级的任务更紧迫了。绿色发展要求加强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全面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坚持绿色发展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本逻辑。要以创新为基点深化国土资源领域改革,着力健全资源高效利用机制,完善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制度,全面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实施最严格的资源保护制度和节约利用制度,大力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加快山水林田湖共同生命体的生态修复、建设与保护;要以协调为基调强化空间规划引领,构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以国土空间结构优化来促进区域、城乡和陆海统筹发展,按照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要求,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将用途管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空间,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要以绿色为基色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综合利用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加强资源利用的全过程管理;要以开放为基准深化资源领域交流好合作,加快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科技创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以互利互赢为纽带,在深化合作中构建稳定、多元和安全的资源供应体系;要以共享为基线带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从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践行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树立节约优先、集约利用、减量化、再利用的行为理念,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全面践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培育绿色简约的行为习惯,形成全社会节能、节矿、节地、节水的社会氛围。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让我们每一个人用实际行动来关爱地球,为建设人类共同的美好家园作出一份贡献。

2016学习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3)

春天,万物勃发的大好时节。全市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大会于高处谋势,提出要更加自觉地把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中,无疑是找准了与鄂尔多斯实际契合的关键点和发力点。

跨入十三五的鄂尔多斯,进入了全面建成较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当然是我们推动发展的思想指南,是我们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的现实航标。之于鄂尔多斯,其意义尤为重要。以煤炭为主业的鄂尔多斯,发展动力急需切换,迫切需要以新的增长点开启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新发展;有两个48%硬伤的鄂尔多斯,让城乡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宜居宜业宜游,壮大生态经济,以绿色发展作为永恒的底色,愿景始终坚定;同时,三期叠加的发展现实和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鄂尔多斯感觉颇甚,以创新的思维、方法和手段,协调好行业之间、产业之间、城乡之间等多重发展关系,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夯实全民共同奋斗的大共识,是必然又能行稳致远的路径。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发展攻坚期、改革深水区,工作要推进、困难要破题,鄂尔多斯必须下好先手棋,提高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使之成为转型发展、再铸辉煌征程上的旗帜,方能击楫奋进,勇立潮头。

要让五大发展理念入脑入心。古人云: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于下。我们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前沿阵地,更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学深吃透中央、自治区党委有关精神,同时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抓好抓紧每一个政策机遇,坚决并自觉地对照理念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在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上不断有新作为,开拓发展新境界。

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面对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新要求,各级干部要有统筹意识、实干意识、方向意识、问题意识和回头意识。具体到实践,就是要求我们要站位全局,振奋精神,盯住干、马上办,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基本遵循,要常思工作是否落实、措施是否到位,要把理念具体到政策制定、任务安排、工作推进上,用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进展来检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成效。在向前走和回头看中勇毅笃行,让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真正变成厚植优势,让五大发展理念催生的发展果实成色更足。

要让五大发展理念外化于行。发展理念不能浮于概念、流于口头,而是要以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将其尽快转化到部署安排中去,变成最实在、最具体、最有效的发展成果,才是对理念最好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把五大发展理念 细化实化具体化,转变为具体任务和工作措施,一件事接着一件事一个步骤接着一个步骤地贯彻到工作的方方面面,要胸中有数、手上有招,切实以清障松绑的除法实现创新驱动的乘法,用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好市场活力的加法,奋力破解创新发展、统筹平衡、扶贫开发、生态治理、促进共享等一系列问题,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新成效,不断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篇3: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讲话

从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理念,是公司在“十三五”期间再创辉煌的根本方针,也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走向卓越的法宝。

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从事生产金属制品为主,产业涉及光通信、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的多元化生产经营企业集团,1964年从投资1400元的手摇麻绳生产合作社起家,以“绳子”为主线,经过“麻绳”“钢绳”到“光绳”的裂变发展,从1990年起,企业综合实力一直保持全国金属制品行业第一,成为苏南地区唯一的国家创新型企业,是中国500强企业之一。公司目前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金属材料检测中心,承担着国家多项重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担当着“全国钢标委钢丝绳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与“国际标准化组织钢丝绳技术委员会(ISO/TC105)秘书处”,是我国企业首次独立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单位。公司还成功组建了行业内唯一的“国家金属线材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参与的科研项目“千米级斜拉桥结构体系、设计及施工控制关键技术”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承担的“耐久型超高强度平行钢丝拉索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是江阴市企业界第一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单位。

公司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输送带用钢丝绳生产基地、最大的桥梁缆索生产基地、最大的精细钢丝绳生产基地、最大的切割钢丝生产基地(合资),中国最大的预应力钢绞线生产基地、最大的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钢帘线生产基地,法尔胜光通信是中国光纤光缆行业十大影响力企业之一。法尔胜品牌,不仅是中国金属制品行业的高端象征,而且在海外市场享有很好的声誉。

上世纪90年代,在国外产品垄断中国市场的情况下,公司生产的大型桥梁用钢丝绳,在中国第一座悬索桥———广东虎门大桥上中标,终结了国内大桥用钢丝绳依赖进口的历史。到今天,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多年形成的企业声誉,公司产品已先后应用在江阴大桥、润扬大桥、舟山跨海大桥、苏通大桥、港珠澳大桥等700余座特大型桥梁上。近年来,公司提供了国内半数以上桥梁缆索,还走出国门,在国际特大型桥梁上频频中标。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总量上有了重大进步,但增长方式主要还是依靠要素投入和出口增长的拉动。现在,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升,资源供应的紧张和环境因素的约束,经济的增长速度已经进入下行通道,受国际需求疲弱的影响,原有产业结构下的出口增长也已趋高限。要实现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必须主要依靠创新驱动,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因此,牢固树立创新驱动的理念,从多方面为创新创造条件,实现创新发展已成为中国“十三五”以及更长时期发展的首要任务。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我国实施的是市场导向的竞争发展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积极性,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要缓和这一问题,必须确立协调发展的理念,先行发展的地区、个人要主动帮助后发展的地区和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和后发展地区也必须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发展机会,创造财富,摆脱贫困和落后。

环境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但绿色发展的要求却是永久的。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在当前自然界以雾霾、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等问题不断示警的时候,绿色发展历史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改革与开放是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发展的两个基本点。今天虽然我们的发展水平已获明显提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改革开放前要小得多。但是,开放还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必需。我们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依然存在,还必须学习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只有在全球化进程中,积极参与到世界竞争中去,我们才有可能分享世界发展的成就,才会保持不断向前的动力。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才能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安定,实现共同富裕。

从法尔胜泓昇公司的发展历史来看,切实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公司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的根本。

创新发展是公司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振兴的灵魂。对于公司而言,创新发展不仅需要积极倡导员工在工作中要打破旧观念的束缚,创新思想、创新技术、创新产品;而且在管理中更要突破陈旧管理模式的束缚,创新机制体制,制定出符合现代社会竞争规律的创新战略,保持竞争优势,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建厂50多年来,公司依靠科技创新不断进行产业升级,成功实现了从生产麻绳到生产钢丝绳,从生产普通钢丝绳到生产具有特色的钢丝绳,从单纯经营金属制品到全面向光通信、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进军的三级跳。也正是依靠不断创新,公司一次又一次突破技术极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界奇迹。目前,在金属线材制品领域,公司已经掌握了全套核心技术,确立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地位,并在中细规格钢丝绳、桥梁缆索等领域实现了国际领先,综合实力进入国际前列;在光通信、新材料领域,公司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在保偏光纤等个别领域国际领先。多年来,公司主持、参与制订和修改国家、行业标准40多项,申请各类专利127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

协调发展是公司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建厂五十几年来,公司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理念,百花齐放育人,筑巢引凤留人,海纳百川容人,为各种人才在公司充分发挥作用,共同发展,创造了一个和谐的环境。在“激励探索、宽容失败”的企业氛围中,逐步建立和有效形成了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正是有了这样的有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公司才能引进江阴市企业中的第一个硕士、第一个博士、第一个博士后、第一个教授。目前集团有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4名,博士12名,硕士50多名,800多名大专以上学历科技管理人员(其中教授级高工6名,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32名,“海归”博士4名)。除了企业自有的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科研工作站外,公司与政府合作投资兴建的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已也初具规模。公司还通过打造创新孵化平台集聚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进程,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协调发展还要求集团公司内所有成员,一方面根据公司的总方针、总战略承担好自己的发展任务,另一方面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面临的形势,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方向,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公司也为所有员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保障了员工队伍的稳定。

绿色发展是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伴随工业化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极大地损害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为此,必须实现人类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实现绿色发展,提倡可持续发展是人们的共识。公司在生产经营中逐渐形成绿色企业文化。绿色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绿色价值观,即主张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并体现在企业的实践中。公司致力于绿色发展,将绿色企业文化融入到日常经营之中。首先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宣传绿色发展理念,使每个员工认识到绿色发展对企业和环境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第二,积极开发和应用新技术,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同时也实现污染物的减排。第三,增加对污染物处理设备的投入,提高污染物处理效率,减少排放。公司坚持绿色企业建设理念,在江阴市的企业中首先简称“废水处理站”,是“江苏省节水型企业”,“江苏省职工节能减排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公司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全面实现环境管理。通过实现绿色发展,实施绿色管理,打造公司成为绿色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发动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节约能源,改善环境,体现了公司对生产环境和社会环境改善的认同和决心,也有助于员工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保障身心健康。

开放发展是公司发展的法宝。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公司就利用国家鼓励技术发展的政策,把握机遇,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技术装备,同时进行技术改造,赢得了市场先机,使公司产品发展到十一个系列,近400个规格品种,形成了“高、尖、精、小”特色的产品优势,称雄国内同行,使企业上了一个台阶。上世纪90年代,公司抓住国家鼓励外向型发展的机会,通过与比利时贝尔卡特等公司合作,实现借力发展,使公司在机制、产品、市场、技术、管理和资本运营等方面逐渐与国际接轨,同时抓住时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股份制改造,由资产经营上升到资本经营,公司有了跨越式发展,全面提高了竞争能力。

共享发展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共享发展就是要尊重、爱护、关心、信赖员工,坚持把调动员工积极性放在企业工作的首要地位,努力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建立有助于使其充分发挥创造性、施展聪明才智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激励机制,营建民主、和谐、宽容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奉献精神,调动员工为个人求发展,为企业做贡献的积极性,使企业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同时,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提供社会产品和服务。公司是个有着近万名员工的大家庭,企业保障员工衣食无忧和收入逐年提高的同时,通过效益增收来实现企业与个人和谐共荣的发展目标。同时,公司依法缴纳各类社会保险,为职工每年提供健康体检,通过组织万人旅游,举行年终文艺汇演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公司协调发展的理念还体现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企业富余人员从不轻易推向社会,通过不断发展,为职工、为社会创造新的、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公司热心慈善及社会公益事业。2007年,公司成立了江阴市第一家在市慈善总会领导下的企业慈善分会,认捐了2000万元的冠名慈善基金,2008年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公司第一时间就捐出了现金222万元。在未来的日子里,公司继续将履行社会责任、塑造公信力作为企业百年长兴的基石来打造。

现在,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企业只有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才能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健康的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结历史经验,法尔胜公司的发展历史,充分有力地证明: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

参考文献

[1]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2015-10-29.http://news.163.com/15/1029/19/B749ETF600014JB5.html.

[2]陈江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决胜“十三五”[N].深圳特区报2016-4-26(C11版).

篇4: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讲话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 检察改革 服务大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当前,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检察工作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发展,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

一、着力推动创新发展

(一)推进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检察机关应积极稳妥地将检察体制改革引向深入。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在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指引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既遵循司法规律,又确保方向正确;二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政策宣传、正面引导和沟通协调,使全体检察人员充分认识改革的意义、目的和内容,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从而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推动改革;三是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重点推进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检察官员额制等重大改革,在法治框架内内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探索机制创新

检察机关要抓住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来谋划机制创新,拓展监督领域,创新工作机制。一是重点抓好深化检务公开、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人民监督员制度、派驻检察室等制度的完善,理顺工作机制,以自身改革的新成效推动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二是通过加强刑事审判监督,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探索开展对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司法监督等方式,加强对侦查、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增强法律监督能力,提升法律监督效果;三是继续多措并举规范司法行为,在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检察机关司法规范化建设,提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司法能力,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

(三)实施电子检务

检察机关要顺应信息化发展潮流,贯彻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履职能力。一是下大力提升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加快推进以电于检务工程建设为“龙头”的科技强检工作,搭建以统一应用系统为核心,建设司法办案、检察办公、队伍管理、检务保障、检察决策支持、检务公开和服务等六大平台;二是积极适应“互联网+”战略部署,探索完善“互联网+检务”工作模式,将信息网络技术作为深化检务公开、加强司法管理、提升司法能力和公信力的重要支撑;三是加强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规范运行,推动检察业务由人力密集型向信息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二、着力推动协调发展

(一)实现与侦查机关、审判机关、诉讼活动参与人的关系协调

检察机关要妥善处理与各相关部门、个人的关系,对于检察作用的发挥意义重大。一是处理好与审判机关、侦查机关的关系,在案件办理中,应当按照宪法定位,加强与审判机关、侦查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进而保证法律得到准确有效执行;二是处理好与案件当事人的关系,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及家属等,应通过非法证据排除、听取各方意见、主动介入调解等手段,充分保障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检民关系和谐;三是处理好与律师的关系,健全完善保障律师依法行使执业权利的相关机制,加强检察官与律师的沟通、交流、协作,构建新型、健康、良性互动的检律关系,切实履行好二者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二)评价体系要协调

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在工作引导、激励和规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必要坚持全员、全面、全程参与考评。一是将现代管理学中的绩效管理概念引入到检察机关考评机制改革中,继续科学设置考评内容,通过借助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对各个环节业务、队伍等工作分门别类予以量化、细化;二是适应分类管理和员额制改革的要求,建立分层、分类的考评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检察官及其他人员相互之间工作职责界限不清、职权范围模糊的问题,改变考核标准的行政化倾向;三是科学界定错案标准,肯定无罪判有罪、量刑畸重的判决的抗诉效果,允许撤案率在一定幅度内变化,取消对不捕率、不诉率的严格限定。

(三)上下一体要协调

检察机关应按照检察工作整体性、统一性的要求实行上下统一、内部整合、总体统筹的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的整体效能。一是强化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的领导,合理划定上下级检察院各自的职权范围,厘清检察一体与下级检察院独立意志之间的合理边界,优化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领导的方式;二是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内设机构的职能作用与优势,加强各内设部门之间的工作协作、互通情况,加强沟通,紧密配合,形成合力,促进检察机关内部形成运转高效、关系协调、规范有序的统一整体;三是处理好检察长、检委会与检察官之间的关系,科学划分检察长、检委会与检察官之间的权限,规范办案审批、指挥、指令程序,明确不同主体的办案责任划分,同时加强检委会自身建设。

三、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一)坚决打击破坏环境刑事案件

聚焦群众关注的生态环境污染等热点,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刑事犯罪。一是突出打击盗伐滥伐林木、非法占用农用地等刑事犯罪活动,保护好森林资源,严守耕地红线,依法严惩破坏重点河流、水源保护地环境的犯罪及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浸染的犯罪,保护水源、耕地等不受污染和破坏;二是继续加强对破坏生态环境犯罪中的漏罪、遗漏犯罪嫌疑人的监督,及时督促移送和监督立案,适时介入侦查、引导取证、跟踪督办,增强震慑犯罪的力度,强化审判监督,对量刑畸轻的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案件及时提出抗诉,确保打击效果;三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使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形成合力,研究制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举措和长效机制,同时督促环境行政执法机关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使环境犯罪案件顺利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坚决杜绝环境领域以罚代刑、有罪不究问题的出现。

(二)积极查办环境领域职务犯罪

坚决查处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后果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危害生态环境的各种职务犯罪。一是严肃查办、积极预防环保资金管理、环境监管、环境评价、污染治理等环节贪污贿赂犯罪,深入查办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背后隐藏的国家工作人员索贿受贿,严厉打击“保护伞”;二是坚决查办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中“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渎职犯罪,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司法保障;三是搞好犯罪预防工作,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立共防机制、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提高预防生态犯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职务犯罪典型案例的宣讲,达到教育、警示、震慑一片的效果。

(三)稳妥推进环境公益诉讼改革

稳妥推进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增强检察机关发挥民事行政检察职能服务环境建设的职能作用。一是重点加强对涉及水、矿产、滩涂、湿地等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对污染环境、破坏自然资源等行为,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履职或起诉,支持相关当事人起诉,符合公益诉讼案件的及时依法提起公益诉讼;二是对相关职能部门不履职的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防止环境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基于经济利益和地方保护不作为、乱作为;三是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在深化检察改革的大背景下,推动形成跨行政区划的环境检察司法体系。

四、着力推动开放发展

(一)深化各项检务公开

检务公开既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和推进司法公开的重要内容,也是不断提高检察公信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一是畅通诉求表达渠道,不断拓宽公开范围或者内容,凡不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商业秘密的办案流程、法律决定,都应当向社会公开;二是广泛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拉近检民距离,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完善互联网门户网站,科学设置检务公开专栏和网上举报、网上联络、网上咨询、网上接访等互动栏目,积极利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优势,及时向社会各界传递“阳光检察”正能量;三是善于在群众“围观”下、媒体镜头下、律师参与下依法办案,设置公开听证程序,对拟作不捕、不诉、撤案、不立案、变更强制措施决定和处理控告、申诉等事务,检察机关应当在适当范围内举行公开听证,听取当事人、办案机关、人民监督员和社会人士的意见,接受监督和评价。

(二)储备开放人才

新常态下,面对开放发展的新要求,检察机关急需培养一批懂法律、懂外语、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一是加大学习培训的力度,组织检察人员学习领会开放发展战略,了解开放发展的重大意义,摒弃不符合开放的思想障碍,熟悉开放发展的运行机制和基本原则,提高思想认识;二是经常组织检察人员学习国际法知识,学习市场经济新知识,学习外语,特别是要加强对证券、期货、金融、贸易等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三是注重开放人才的引进,重点从高校、律师中选聘专业人才,为检察工作增加动力、注入活力,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增强保障开放发展战略实施的能力。

(三)服务本地开发开放

检察机关应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区域开发开放战略,努力为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营造稳定和谐的软环境。一是提高认识,主动对接、积极服务对外经济开发区,提升服务大局、服务开放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促进完善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促进本地开放发展;二是认真研究开放发展中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健全办案协作、业务交流、信息共享等制度机制,认真履行打击、预防、监督、保护等职能,加强涉外司法风险防范,帮助担负涉外职责的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三是依法查办和积极预防在开放招商、对外贸易、电子商务服务等过程中的职务犯罪,努力为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五、着力推动共享发展

(一)坚决打击各类民生领域刑事犯罪

检察机关应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坚决惩治群众反映强烈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各类犯罪。一是重点打击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杀人、强奸、绑架、故意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抢劫、抢夺、盗窃、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制售伪劣商品、药品、食品等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犯罪,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制度,有效遏制此类犯罪多发态势;二是加强与公安、法院的配合,形成合力,始终保持对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狠下力气解决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运用强有力的法律手段,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加强对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司法保护,对与案件有关的群众诉求,主动提出检察建议,督促依法解决,落实法律援助、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彰显司法的人文关怀。

(二)坚决查办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职务犯罪

积极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是围绕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着力查办征地拆迁、惠农扶贫、转移支付、“三农”项目、棚户区改造、教育就业等涉及民生的重点领域的贪污贿赂犯罪;二是注重关照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公共服务的向往,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为官不为、为官乱为问题,加大查办渎职侵权犯罪力度,推动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三是严惩司法腐败,依法严肃查办司法和行政执法不公背后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严重损害法律公平正义的司法职务犯罪,维护风清气正的司法环境,切实解决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的顽症。

(三)坚决维护司法公正

篇5: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讲话

发展

XX年工作会议讲话稿: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治淮事业实现更好发展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部署,总结XX年治淮工作,分析当前治淮形势,部署XX年主要任务,动员全委广大干部职工,立足新起点,面向新征程,奋力开创治淮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一、实现“十三五”治淮良好开局

XX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治淮事业发展进程中非凡的一年。李克强总理亲临淮河王家坝考察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治淮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沿淮人民的深切关怀。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兴水惠民决策部署,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和新时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针,扎实推进治淮事业各项工作,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促进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水利部关于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支持,协调治淮省际工程项目法人组建等重大问题,加快立项进度,确保了流域机构在重大项目和省际工程推进中发挥主导作用。督促流域各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组织召开前期工作推进会,印发前期工作任务分工,加强与地方发改、国土、环保等部门沟通协商,逐项落实责任、加强跟踪督办。推进淮干王家坝至临淮岗段、浮山以下段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洪汝河治理等省际工程和流域性骨干工程协调力度,加快前置要件办理。组织完成进一步治淮38项工程中期自评并通过中咨公司评估,及时提出加快进一步治淮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认可。加强前期工作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配合做好成果评审,有力推进审查报批进度。

XX年,引江济淮工程和河南、安徽淮干一般堤防加固工程可研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河南省淮河流域滞洪区建设、山东省南四湖湖西洼地治理工程可研通过国家发改委委托评估,江苏省黄墩湖滞洪区调整与建设工程可研、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结合航道等级工程调整补充报告审查意见已报国家发改委,淮干峡山口至涡河口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河南省重点平原洼地治理、江苏省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研已经水利部委托审查。截至XX年底,进一步治淮可研已批项目总投资约x亿元,已上报待审批项目总投资约x亿元。

(二)重点工程建设实现新跨越

加强工程建设调度会商,定期召开重点工程建设协调会,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促各地制定开工计划,加快施工准备,确保工程按期开工。列入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引江济淮、江巷水库工程如期开工建设。进一步治淮中河南、安徽淮干一般堤防加固工程开工建设,前坪水库工程成功截流,出山店水库工程正在进行大坝填筑,淮干蚌埠至浮山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约占批复总投资的70%。在建工程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投资计划执行进度达历史最好水平。目前,进一步治淮38项工程已开工建设25项,其中5项已经完成,洪泽湖大堤除险加固工程首个通过竣工验收。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全覆盖、高效能的质量和安全监管,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治淮19项骨干工程全部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新中国第二次大规模治淮圆满收官,治淮事业实现新跨越、迈入新阶段。

(三)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取得新成绩

认真部署汛前各项准备工作,及时调整淮河防总组成人员,组织召开淮河防总会议,组织开展汛前检查,举办防汛抢险联合演练,督促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到位。汛期,淮河流域发生多次强降水过程,淮河干流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10月淮河干流遭遇严重秋汛。淮河防总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考察淮河防汛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在国家防总的统一指挥下,加强与有关各省防指沟通协调,及时发布预报预警,先后派出22个工作组分赴流域四省指导工作,两次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科学调度水利工程,要求梅山、响洪甸等大型水库提前预泄,合理调度蚌埠闸提前开闸,适时开启三河闸泄洪,妥善处置河南固始史河严重堤脚崩塌,流域有关各省严格执行调度运用计划,为成功防御淮河干流超警戒水位洪水和严重秋汛赢得主动,最大程度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同时积极应对南四湖地区旱情,及时做好台风防御工作,夺取了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的全面胜利。

持续加强防汛抗旱基础工作,新修订的淮河洪水调度方案、淮河大型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获得国家防总批复,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水量应急调度预案编制完成已报水利部,流域防汛抗旱方案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xx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水文测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保障系统建设不断完善,防汛抗旱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得到新提升

沂河、沭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已经水利部批复,淮河水量分配方案即将由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联合批复,沙颍河、涡河、洪汝河、史灌河水量分配方案已通过水规总院技术审查。组织完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XX~XX年度水量调度计划编制并报水利部批准实施,加强苏鲁省际段水质水量监督检查,有力保障水量调度任务完成。淮河流域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实现xx与水利部、流域五省水资源监控平台互联互通,二期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淮河流域主要河流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站网建设新建工程持续推进。启动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强化用水定额管理,组织完成河南、安徽、山东三省用水定额评估,流域节约用水管理工作不断强化。组织完成水资源管理专项监督检查,检查结果已成为国家考核流域各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与取水许可管理,完成18项水资源管理成果,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加强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管理,XX年淮河流域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较上年提高2.5%,主要污染物coD入河排放量明显减少,重要入河排污口超标率得到有效控制。组织编制完成淮河流域生态流量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已经水利部审查,选择淮河干流、沙颍河等7条河流和洪泽湖等3个湖泊开展生态流量(水位)试点,为率先开展流域生态流量调度奠定基础。淮河流域14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全面实施,全国首个建设试点济南市通过验收。完成南湾水库健康评估,持续推进洪泽湖、骆马湖、淮河干流生态监测。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保护工作。加强与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协作,联合地方环保部门搭建流域与区域协作平台,协调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联防成效明显,全年未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淮河干流水质基本保持在Ⅲ类。

(五)依法治水管水再上新台阶

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宏观研究,探索构建跨部门合作、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流域综合管理体系。加快完善流域水利规划体系,淮河流域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编制完成已报水利部,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高防洪标准论证启动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补充规划和东线二期工程规划总体方案编制完成。承担完成近20项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组织开展“七五”水利普法。完善依法治水管水制度体系建设,制定出台重大水事违法案件处置管理办法等3项制度。深入开展淮干执法巡查、沂沭泗直管区水行政执法检查和流域采砂管理等专项执法检查,河湖管理成效明显。积极落实“三部两省通知”要求,充分发挥流域机构指导、监督和协调职能,强力推动骆马湖、新沂河等区域全面禁采,江苏宿迁3人非法采砂公开审判获实刑。

直管工程管理取得新成果,骆马湖嶂山水利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迄今全委已有3个国家级水管单位、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持续开展国家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动态监测,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督查,积极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和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按照水利部部署,扎实做好流域农村水利指导与监督检查工作。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在流域机构中率先完成投资项目涉水行政审批简化整合。推进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改革,治淮重点水利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全面进入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依法做好信息公开工作,水利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六)治淮科技与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突破

治淮4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其中“淮北平原区水资源多目标立体调蓄系统及实践”获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大数据驱动的洪旱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决策关键技术”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积极探索治淮重大问题研究,成功推动“淮河干流河道与洪泽湖演变及治理”列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XX年度启动项目),积极配合、主动介入国家发改委牵头开展的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编制,启动实施淮河流域水系连通规划、淮河源头(桐柏山、大别山区)水生态保护补偿方案研究等。淮河流域洪涝灾情评估及减灾决策支持系统通过验收,淮河实体模型试验基地建成投入使用,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改建项目基本完成,淮河流域灌溉试验中心站建设持续推进。

对外技术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中荷淮河流域合作项目(一期)全面完成,荷兰基础设施和环境大臣舒尔茨成功访问xx,双方签订进一步合作协议,联合河海大学、墨尔本大学成功举办中澳首届灾害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三方签署合作备忘录,治淮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xx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编制完成,xx政务内网通过国家安全保密复测,淮河数据容灾备份中心通过保密测评,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不断加强,信息化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xx综合管理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建设等水利信息化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七)内部管理与改革取得新成效

xx机关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办法等15项制度印发实施,直属各单位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一批管理制度,内部管理规范化建设成效明显。不断深化财务管理与改革,积极争取财政经费保障,XX年财政拨款较上年增幅近8%。委机关公务用车改革顺利完成,“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支出控制在预算内,预算执行实现序时进度目标。审计监督、评价和服务作用进一步发挥,全年完成预算执行审计、竣工决算审计、专项审计及审计调查x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启动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改革稳步推进。直属单位人员招聘管理不断加强。直属企业发展态势良好,XX年4家直属企业营业总收入x万元,较上年增加x净利润x万元,同比增长x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大,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水利部5151人才、xx121人才和直属单位青年人才传帮带培养工作成效明显。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全面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全面通过竣工验收等治淮宣传工作成效明显,《中国水利史典·淮河卷》(二期)编纂按计划实施。档案管理不断加强。办公用房进一步清理整改工作全面完成。离退休职工服务、后勤保障等工作取得新成效。信访群众诉求依法妥善解决。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八)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迈出新步伐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党内监督、廉洁自律、纪律处分等党内法规,坚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成立学习教育协调小组和督导组,召开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突出抓好书记讲党课、专题学习研讨、建立负面清单、推动问题整改等关键动作,不断把学习教育引向深入。组织完成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不按规定缴纳党费和基层党组织长期不换届专项整治工作。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层层夯实管党治党责任,制定印发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清单,深化干部教育监督管理,组织开展以案为鉴警示教育活动,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不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行为。支持纪检监察部门“三转”,进一步加强直属单位监督执纪力量,启动xx党组首轮巡察工作,有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自觉接受巡视监督,针对巡视反馈意见提出的5方面10个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建立问题、任务、责任“三个清单”,目前基层单位监督执纪力量薄弱等5个专项整治全面完成,巡视整改方案确定的44项整改任务都已完成阶段目标。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印发实施xx精神文明建设XX-2020年工作规划,XX年xx蝉联蚌埠市第十六届文明单位,3个集体和1人荣获省部级表彰,一批集体和个人荣获司局级表彰、表扬。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是:进一步治淮需要加快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流域管理面临新问题新挑战,深化水利改革任务十分艰巨,落实从严管党治党仍需常抓不懈等。

二、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治淮事业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水利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列入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领域,作为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重要支撑,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愈加凸显。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就治水兴水管水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治淮工作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积极践行新时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全面落实水利部党组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水利改革发展的大形势,自觉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统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治淮事业各项工作,着力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流域水安全保障体系。

一要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谋划治淮事业发展。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也是治水兴水管水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不断开创新时期治淮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针对淮河流域人口众多、洪涝灾害频发、城乡缺水矛盾突出、流域管理协调难度较大等问题,特别是淮河中下游治理问题,科学谋划治淮事业发展,加快推进流域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

二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流域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我国经济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紧紧抓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机遇,以加快完善流域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重点,抓紧补齐防灾减灾、节水供水的短板。要加快推进淮干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防洪水库等流域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在建工程建设进度,进一步发挥投资拉动作用。要扎实开展流域水利薄弱环节建设,突出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易涝区排涝能力建设、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等工作。要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大力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着力解决好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三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严格重大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推动落后产能压减淘汰、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要坚持水陆统筹、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加快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努力实现水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要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全面加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水域岸线管制,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严格地下水保护,统筹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四要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完善流域管理体制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的攻坚时期。我们要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契机,积极发挥流域机构在推行河长制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抓好直管河湖河长制落实,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要完善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的优势和作用,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调度和监管,加强部门间、区域间涉水事务统筹协调,完善流域议事决策和执行机制,加快构建综合专业相统筹、流域区域相协调、部门行业相协同的新型流域综合管理体系。要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不断拓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渠道。要按照水利部部署,扎实做好水流产权确权试点,积极培育水权水市场,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流域实际、富有鲜明特色的淮河流域水价水权水市场改革之路。

五要转变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思路,提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淮河流域水旱灾害频繁,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防灾减灾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我们要紧紧围绕“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总体要求,加快转变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思路,全面提升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要坚持预防为先方针,完善防汛抗旱责任制,加强预测预警预报,落实预防各项举措,着力构建统一指挥、协调联动、联防联控、社会参与的防汛抗旱组织体系。要充分发挥减灾综合效益,深入研究流域水旱灾害的特点和规律,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兼顾防洪减灾和蓄水兴利,综合运用“拦泄蓄行分排”等防洪措施和“蓄引提调连”等抗旱措施,充分发挥水利减灾体系的综合效益。要有效防控灾害风险,加强洪水影响评价管理,强化蓄滞洪区管理,重视山洪灾害防御,全面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不断提高公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六要全面落实水利扶贫攻坚要求,着力服务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淮河流域经济相对欠发达,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一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影响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要紧紧围绕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中的水利重点问题,统筹做好行业扶贫、定点扶贫、对口支援和支持老区建设等各项工作。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推进xx水利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从项目、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精准发力,全方位加大水利扶贫力度。要坚持把革命老区作为水利扶贫攻坚的重要领域,配合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XX-2020年)实施,推进大别山水库群水源地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要进一步落实水利精准扶贫五项机制,扎实做好重庆城口县、安徽阜南县扶贫帮扶工作,继续做好援藏、援疆等工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着力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利基础。

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历史担当。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决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彻于治淮事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推动管党治党真正走向严实硬。

一要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要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摆在首要位置,深化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要毫不放松加强党性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确保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xx落地生根。

二要强化主体责任落实。要完善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体系,坚持“五个一同”,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要完善管党治党制度建设,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提升管党治党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考评体系和量化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强化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考核,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作为评价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和考量。要以贯彻落实问责条例为抓手,细化责任分工,明晰责任边界,强化压力传导,完善责任链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确保从严管党治党责任全面落实。

三要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好干部标准,真正让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奋发有为、锐意改革、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让正确的用人导向鲜明地亮起来、立起来、严起来、实起来。要着力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加大正向激励,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切实为干事者撑腰、为负责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廉洁过硬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要统筹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搭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奋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四要强化教育监督管理。要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加强自上而下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切实把党内监督体现在时时处处事事上。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力武器,进一步落实“红脸出汗、咬耳扯袖”常态化监督机制。要抓住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完善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要完善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单位、国有企业以及社团组织的监督管理,实现廉政风险防控全覆盖。要不断拓展深化巡察工作,实现对委直属单位巡察工作全覆盖,充分发挥巡察监督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的利剑作用。

五要强化优良作风建设。要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执行,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不断巩固扩大作风建设成果。要针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正风肃纪,释放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要抓好巡视、巡察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确保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要抓好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健全完善,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在坚持中见常态,在深化中见长效。要加强对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督查督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敢于担当、履职尽责,始终保持风清气正、为民务实的优良作风。

六要强化严格执纪问责。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要抓好严明纪律这个关键,认真学习贯彻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若干准则和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强化党内规章制度约束。要坚持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要进一步加强各级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构“探头”作用。要坚持挺纪在前,注重抓早抓小,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真正使钢规铁纪成为管党治党的戒尺和不可逾越的红线。

四、扎实做好XX年主要工作

XX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加快进一步治淮的重要一年。根据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的部署,今年xx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以加快进一步治淮为主线,以提升防汛抗旱减灾能力为重点,以严格水资源管理节约保护为抓手,以加强流域综合管理为支撑,以深化水利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统筹做好XX年治淮事业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加快推进治淮重大工程实施

加快完成淮干王家坝至临淮岗段行洪区调整、洪汝河治理、沂沭河上段堤防加固等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积极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正阳关至峡山口段行洪区调整工程可研审批工作,加强浮山以下段行洪区调整工程的协调。配合做好峡山口至涡河口段行洪区调整、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建设和河南、安徽、山东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可研审查评估,完成江苏省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研等代水利部审查工作。及时做好流域各省年度居民迁建实施方案审核,组织做好其他进一步治淮项目可研初审报部工作。

加快出山店水库、前坪水库、淮干蚌埠至浮山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等在建工程进度,做好淮干王家坝至临淮岗段、正阳关至峡山口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洪汝河治理、南四湖二级坝加固等工程开工准备,具备条件的项目要尽快开工建设,确保年度重大工程建设中央投资计划完成90%以上。组织做好分淮入沂整治、洙赵新河治理等已完工程竣工验收。继续做好南水北调东线一期苏鲁省际工程、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验收准备和验收移交前的运行管理工作。

(二)扎实做好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

据初步预测,XX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情况可能多发重发,流域防汛抗旱形势仍不容乐观。要深入落实国家防总全体会议和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精神,以“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引领,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防强台,牢牢把握防灾减灾主动权。要提前谋划汛前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开展汛前检查,及时调整防汛责任人员,联合举行防汛抢险培训演练,组织召开淮河防总会议,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和任务。要按照上级部署,督查流域四省加快水毁工程修复,确保汛前全面恢复防洪功能。要强化应急值守,加强预报会商,适时发布预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科学调度水利工程,统筹做好防汛抗旱、山洪灾害和台风防御工作,努力减轻灾害损失。要进一步夯实防汛抗旱基础工作,加快淮河流域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加强水文、通信、网络和信息报送等保障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防汛抗旱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健全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体系,全面完成淮河流域市县两级行政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以沂河、沭河为试点,组织编制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开展淮河洪泽湖以上主要支流入河口入河流量、生态流量分析与保障措施制定工作。加快完成南四湖水资源管理方案编制。组织做好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XX~2018年度水量调度计划编制和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工作。做好流域水资源管理权限调整方案编制工作。加快推进淮河流域主要河流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站网新建工程建设。启动郑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后评估工作。抓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按照水利部部署,启动实施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组织开展淮河流域相关省份水资源管理专项监督检查,配合水利部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

(四)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进一步强化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着重加强省界缓冲区和重点入河排污口监督监测,按照全面推行河长制的要求,推动开展水功能区达标建设和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启动开展淮河流域生态流量(水位)调度试点工作,不断深化淮河流域水环境保护部门协作机制。大力推广河湖水系连通等建设经验,扎实做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继续加强水污染联防工作,不断完善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机制,着力提升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组织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估和水质全指标监测,继续开展地下水水质监测和淮河流域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建设,持续推进淮河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不断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加快实施淮河流域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认真贯彻落实即将出台的深化农田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扎实做好流域农村水利有关工作。

(五)不断加强流域综合管理

抓紧开展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规划编制,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水利发展规划布局,开展淮河流域防洪规划中期评估,加快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高防洪标准论证。加强水法治宣传教育,完善水行政执法体系,提升水政监察能力,强化水利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开展河湖管理保护等执法行动,及时排查化解水事矛盾纠纷。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管理,全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质量监督能力建设,组织开展治淮工程建设质量巡检,大力推进工程标准化管理,不断完善工程运行管护机制。推进直管河湖河长制实施工作,加强直管工程管理规范化建设,巩固和拓展国家级水管单位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创建成果,切实把直管工程管理好、效益发挥好。扎实做好直管河湖和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工作。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健全水利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建立事故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坚决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继续抓好重点水利项目稽察工作。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做好“放管服”工作。进一步做好信息公开和重要舆情回应工作。

(六)切实抓好治淮科技与信息化工作

推进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淮河干流河道与洪泽湖演变及治理”项目实施。充分发挥淮河实体模型试验基地等现有治淮科研平台作用,集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优质科研资源和力量,组织做好治淮重大科研项目储备和联合攻关,更好发挥治淮科技引领作用。抓好在研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激发基层水利科技创新潜能。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召开淮河莱茵河流域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组织做好中荷、中澳淮河流域合作项目实施,不断扩大治淮国际影响力。加快淮河流域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二期)、xx综合管理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项目等水利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拓展卫星遥感水利业务应用领域,启动xx政务外网综合办公系统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逐步建立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流域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七)着力深化内部管理与改革

加强机关规范化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力。扎实做好财务经济工作,进一步提升水利资金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组织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改革,积极稳妥实施企业各项改革,不断增强直属企事业单位发展活力。优化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强化干部日常教育监督管理,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加强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加大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和发展的环境,努力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治淮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扎实做好预算执行、竣工决算等审计工作,适时开展专项审计及审计调查。进一步加强治淮宣传工作。组织开展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达标建设。完成《中国水利史典·淮河卷》(二期)编纂工作。认真做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继续做好离退休职工服务、后勤保障等工作。认真做好水利信访工作。持续推进援藏、援疆和扶贫工作。

(八)统筹抓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部署全力做好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进一步加强直属机关和直属企事业单位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新颁布的《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组织开好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切实抓好整改落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一步强化对直属企业、基层单位和社团组织的监督管理。继续组织开展巡察工作,加大巡察成果运用力度,不断发挥巡察利剑利器作用。支持纪检监察部门深化“三转”,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水文化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文明和谐的良好环境。

篇6:五大发展理念征文

运营维护中心 王留栓

煤炭企业路在何方?据统计截止2015年底,全国煤矿总规模为57亿吨,2015年全国煤炭总消费为37.5亿吨,煤炭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大气污染防止两方面制约,煤炭、钢铁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去产能”,未来对煤炭需求还将持续下降,目前已成为市场短期不可逆转的事实。

危机的存在同时伴随着机遇,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落后产能淘汰出局,煤炭企业将重新洗牌,煤炭行业发展的新格局已逐步形成,适者生存已是对整个煤炭行业的挑战,面对危机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国投哈密人如何去应对挑战,我个人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党的 “十三五”规划建议,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谋篇布局,这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是适应新阶段、应对新挑战、引领新常态的重要指导思想。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已进入经济调整新常态,企业持续发展、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发展已势在必行,创新发展模式同时也是符合国投公司“六个转变”的要求及国投哈密公司新疆发展战略,创新、转型、持续发展理念也必将成为企业今后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

二、明确企业增加效益的途径

企业生存的关键,说到底就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不可能生存下去,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各类基础建设明显降温,在新的经济结构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管理机制、人员结构、市场开拓、机构设置已显得跟不上发展的节拍,市场的占有率与利润的最大化获取也受到制约,如何控制市场、赢得利润,提质增效、减员增效、降本增效目前已成为企业增效的基本控制手段。

三、寻找、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全方位挖掘内部潜能

尽管目前市场低靡、公司整体或许没有优势,但局部上一定会有优势,或某个环节、某个方面、某个区域、某个时期、哪怕单个个体有优势,都可以以其为中心、为切入点,孵化出单个的整体,借此打造局部核心竞争力,进而带动企业整体竞争力。国投哈密公司组成成员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不乏大型、知名企业,各方面专业技术人员齐全,在不同专业领域优秀人员也很多,在煤矿、煤化工生产、工程建设方面经验丰富,挖掘、调动、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用人之所长,强弱搭配,共同发展,优化组合,强强联合,完成鸡蛋由内部孵化,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四、利用资源优势,拓宽煤炭产业链

疆煤成煤期集中在侏罗纪时期,煤质以长焰煤、不粘煤为主。国投哈密一矿属于吐-哈煤田大南湖矿区,煤质属41#长焰煤,销售市场是国投哈密电厂。根据41#长焰煤的特点:作为燃料煤供应电厂发电、供热、烧窑、锅炉、冶金、各种动力配煤、化工和玻璃生产及民用生活领域;另外长焰煤还可进行转化生产兰炭,也可作为高炉喷吹的原料。目前一矿配套选煤厂已将具备投运条件,对煤质多项参数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考虑运输成本,可对周边企业、用户考察、调研,建立市场销售档案,随时应对市场变化,以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煤化工“十三五”规划中,将产品差异化、高端化和高附加值作为发展方向,重点延伸产业链、拓宽产品幅及开发新的煤基化学品。 三塘湖煤炭矿区汉水泉二号井田煤质:煤质以41CY、42CY为主,可见少量31BN和43QM、44QM、45QM.煤的焦油产率平均值在11.9%,井田以高油煤、富油煤为主。发展思路:时刻关注国际石油价格变化、兰炭市场变化、疆内农业发展、灌溉、化工市场等情况,掌握市场第一手资料,抓住机遇,实时启动煤制油项目,拓宽煤炭产业链,实现煤炭行业顺利转型,发展煤化工行业,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建设高附加值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向质量效益型发展,依靠技术创新驱动,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少,技术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同时可考虑煤气、煤矸石电厂,最终形成煤炭产业链闭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五、关注过程控制,重点把控生产工序关键点

目前我公司处于基建工程施工和生产运行同时进行时期,控制工程质量,提高生产运营效率,确保安全文明生产施工,是确保公司发展的基础,也是公司基本效益的根本保证。因此每道工序、每个环节、每个单元控制至关重要。

工程建设:加强工程建设的前瞻性,统筹考虑,分步实施,通过科学组织设计,严格设计审查,减少设计变更以及其它相关手段对投资进行控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达到降低工程投资的目的;严格控制工程质量,特别是隐蔽工程控制,做到没有盲区、没有死点;落实属地化管理职能,杜绝工程与生产衔接安全漏洞,严控安全成本;

生产运行:从源头抓起,严格监管生产过程每道工序,有效控制生产工艺环节各项运行指标。

露天采煤:严格控制穿、爆、采、运、排每个环节以及剥采比、煤质参配管理等。

选煤厂:根据选煤系统各工艺环节,单位工程、单项系统运行负荷不同,各生产指标不同,制定相应控制手段、措施,达到成本管理逐项控制。根据单位工程、单项系统运行负荷不同,分门别类核算运行成本(水耗、电耗、药耗、介耗等),实现各个环节有效控制。

根据电厂煤质需求,合理控制入洗原煤,有效进行掺配,满足电厂需求。严格控制采样、制样、化验分析(全水、分析水、硫分、发热量等)整个过程;合理调整重介选煤、排矸、脱介、粗、细煤泥分选等工艺参数。

通过从点到面的控制,有效降低生产、安全管理成本,提高企业基本效益。

六、夯实制度建设、提升执行力,是实现企业效益的有力保证

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是规范企业运营的需要,制度的有力执行是企业发展顺行的根本保障,根据我公司目前运营现状,制度建设及执行方面具体有以下几点思路:

1.完善生产与工程衔接各项制度,根据生产运营不同阶段,补充完善有效控制措施及相关技术标准制度。

2.确保生产计划对生产组织、协调落实的管控作用;加强露天采煤、洗选运煤、电厂需求生产环节的协调、沟通;严格执行以点检定修为中心的设备管理,把控设备运行状态管理(有效状态、失效状态),确保定修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3.落实生产、设备安全管控;保障机电设备的开机率。加强机电设备管理,降低设备事故、故障率,确保设备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做到设备事故事前控制与预防管理。

4.实现生产工艺、设备管理、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补充、修订、完善选煤工艺作业标准、检修标准,质量标准化、点检标准、润滑标准。

5.生产工艺、机电设备、安全等专业进行有效沟通,达到高质量、高效率工作,降低运营成本,满足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规章制度、标准制定齐全,合理安排专业间学习、交流、沟通,专业技术知识相互渗透,形成统一部署、统一管理、高效管理。

6.实现选煤有效合理控制,满足配煤及销售煤质各项指标,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有效调控选煤设备运行性能,提高设备洗选EP值,及时效验监测监控仪表,确保生产工艺自动化可靠稳定运行。

七、坚持开放和共享发展

利用国投公司品牌优势、网络优势、研发优势、管理优势,拓宽视野,行业之间横向联系,把创新作为促进企业发展新的利益增长点,包括管理、技术、产品、营销全方位创新。目前公司自动化控制系统已在全面完善,跨区域的“互联网+”已成为企业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联络桥梁和资源共享平台,技术交流、产品销售、专业学习、各行业间的沟通、对话等等已成为主流趋势,这个平台的利用也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上一篇:《燕子》教学教案词下一篇:在师生元旦联欢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