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数学学科工作计划

2024-05-01

2数学学科工作计划(共8篇)

篇1:2数学学科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工作计划

(2013-2014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局2014教育工作要点中相关要求和教师发展中心2013-2014第二学期工作要点,结合本学科特点,发挥教师发展中心“四位一体”优势,尊重学科教师,依靠学科教师,遵循教育规律,深化课程理念,进一步改进课堂,提高课堂效益,提升小学数学教育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以课堂为主阵地,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促进小学数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2.着力进行数与代数领域“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课例研究,用心积累阶段性课题研究成果。

3.为教师发展搭建研训平台,培养和壮大骨干教师队伍,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养。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深化课堂教学改进

1.科研教研,融合一体。以学科工作组为先导,围绕省级重点课题“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课例研究”开展数与代数领域课堂改进现场观摩研讨、好课沙龙、专题讲座。每次活动前期精心准备,后续网络跟进研讨、辐射,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2.发现典型,推广辐射。在全市小学中进一步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改进成果明显的学校、学科教研组、学科老师,组织现场成果展示,总结经验,示范引领。

3.中小衔接,积累经验。组织六年级总复习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邀请中学老师、中学教研员参加,发现课堂问题,交流中小学课堂衔接策略。

(二)以多维培训为平台,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4.专项培训,充实队伍。本学期将组织小学数学见习教师会课活动,并对他们进行学科基本功考核;对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班进行评课和论文写作培训,举行结业典礼,通过培训班学习激发更多学员成为学科骨干。1

5.骨干培训,再上台阶。依托王文英校长名师工作室、太仓市第二届名师班、第三届高研班平台,在导师引领下,学员丰富理论,研究课堂,研究学生,反思提炼,形成鲜明的教学主张、课堂特质,努力成为太仓市、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名教师。

6.竞赛评比,促进发展。为全方位展示我市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为优秀教师的发现与培养创设有效平台,将举行2014年太仓市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比赛采用书面试卷、现场展示等形式进行,分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共7项比赛。为推动课堂教学改进、发现课堂教学改进优秀的老师,本学期还将举行五年以上小学数学教师优质课评比。

7.远程培训,全员提高。将利用中国教师教育网对全市小学数学老师进行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课堂教学小策略实施案例、善于激励与评价等主题培训。

(三)以质量调研为抓手,促进学业水平发展

8.研究命题,质量调研。科学命题,进行网上阅卷,形成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为教师开展学科教学提供指导及帮助。重点对三年级和六年级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测试。

(四)以学科资源为货源,实现学科资源共享

9.利用平台,厚实资源。教师发展中心在太仓市教育网已建立各科资源库网络平台,货架已有,需填充货源。有心积累学科优秀教学设计、课件、命题试卷、个性化习题设计、课堂教学视频等资源,分门别类填充、更新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五)以日常学习为途径,扎实自身专业素质

10.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能力、课堂评价能力、有效研修组织能力、命题与评价能力、课题研究能力。

11.经常性地深入学校“随机调研”、“专题调研”、“跟进调研”,帮助教师发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职能,努力做学校欢迎的教研员。

12.尽力做好各级各类评比辅导工作,力争在评比中获得比较满意的成绩,提高优秀教师的知名度。

本学期主要活动:

二月份:

1.分管小学数学教务主任会暨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课例研究课题活动。

2.苏州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活动。

三月份:

1.2014年太仓市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2.太仓市小学数学公开课暨青年教师培训班活动。

3.苏州市专题研讨活动。

四月份:

1.太仓市小学数学公开课暨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课例研究课题活动。

2.五年以上小学数学教师评优课。

3.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课堂展评活动。

五月份:

1.小学数学见习教师会课活动。

2.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研讨暨中小学衔接活动。

3.太仓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分片课堂展示。

六月份:

1.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课例研究课题活动。

2.苏州市五年以内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评优课。

篇2:2数学学科工作计划

一、不断探索集体备课的新思路、新方法,逐步完善数学学科作业制度: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是研讨教材教法和听评课。坚决执行学校规定,严肃备课纪律,要求主备人精心准备,让大家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及时小结,不断改进。注重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注重实效。

二、抓命题工作,全面提高数学学科命题质量:

数学学科本学期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认真总结经验,切实吸取教训,完善命题 流程,严格质量控制,让学校教研部门和领导放心,让数学学科老师普遍满意。同时加强培训,提高命题水平,细心严格审查,确保零失误。

三、积极配合学校各相关部门,全力搭建数学学科教师交流的平台,着力提高 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按照学校要求,配合教科院举办的第二届“仁和杯”教育教学竞赛活动支持青年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学习借鉴他山之玉。并把学习心得与其他老师全面交流。

四、扎实推进日常学科教科研工作,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安排的公开课,外出教研活动听课,各种教研讲座,随堂听课和青年教师交流课等,调动教师参加集体备课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和水平,让青年教师在集体备课中有所收获,不断提高。指导本学科青年教师认真备课、公开教学、教学反思、学段总结。本学期为数学学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指导、督促他们不断进行专业发展。

五、大力倡导团队协作精神:

篇3:2数学学科工作计划

一、培训项目基本情况

商洛学院承担的“国培计划”2012年初中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于2012年10月20日开班, 2013年1月20日完成培训, 历时3个月。培训之前, 陕西省国培办下达的培训计划为50人, 实际报到46人。其中, 中共党员11人, 民主党派1人;男学员28人, 女学员18人;初级职称30人, 中级职称13人, 高级职称3人;高中学历1人, 专科学历9人, 本科学历35人, 研究生学历1人。学员来自陕西省10个市的46个中学。

二、培训项目实施的主要环节

1. 做好培训准备

首先是分析学员需求。受训学员绝大多数是来自农村中学的一线教师, 与培训应达目标之间存在哪些差距, 产生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什么样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可以解决受训学员知识、态度、能力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培训前对这些都进行了认真分析, 为开展培训活动提供了依据[2]。

其次是制定培训方案。该院数学与计算科学系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 制定出了科学、合理、富有特色的培训方案, 明确了培训的时间、地点、主题、目标、原则、课程、模式、师资、教学计划、过程考评与成果考核等重要内容。

最后是做好后勤保障。该院后勤部门加班加点对10套公寓重新装修, 配备空调、台式电脑、沙发、茶几、席梦思床等生活设施, 每月发给每位学员生活补贴500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给学员公寓接通互联网以及校内办公网;成人教育学院安排专人负责学员的接待、食宿、学习、生活等工作, 明确任务, 责任到人, 分工协作, 为“国培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2. 严格培训管理

一是出台管理制度。及时制定了《培训学员考勤暂行办法》《培训学员考核暂行办法》《“国培计划”班主任职责》《优秀培训学员评选办法》等制度, 为加强学员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据。与此同时, 在培训中竭力培养学员学习的自觉性, 增强学习的内动力, 提高学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二是遴选优秀学员组建班委会。在班委会组织下, 成功开展了“羽毛球赛”“篮球友谊赛”“乒乓球赛”、参观考察等活动, 学员自己编排的手语舞蹈《感恩的心》参加了学校元旦文艺晚会演出。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既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又陶冶了其情操, 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员之间以及学员与学校、学员与其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使他们很快融入商洛学院这个大集体之中, 强化了学员的归属感。

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参训学员中有中共党员11人, 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经组织批准, 成立了商洛学院“国培计划”研修班学员临时党支部, 推选了支部书记。研修班的党员们在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认真过好组织生活, 同时, 还带领全体学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广泛开展各种特色活动, 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3. 创新培训模式

在培训中该校对传统培训模式进行了突破和创新, 在方案设计、培训内容取舍和调整等方面, 充分体现了高端、新颖、贴近中学一线教学、贴近课堂、贴近受训学员实际的理念, 以提高学员教学技能。

其一, 科学设置课程, 优化知识结构。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学内容, 充分考虑学员需求, 开设了《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数学方法论选讲》《数学教育学》《多媒体CAI课件制作》《中学数学教研论文写作》《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规》等6门课程, 为优化学员知识结构奠定了基础。

其二, 领略专家智慧, 开阔学员眼界。在遴选校内高水平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的同时, 先后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刘三阳教授,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数理系主任张雄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罗新兵教授,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光明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罗增儒教授, 咸阳师范学院陈宝安教授, 省级“教学名师”、镇安县永乐中学张莉, 市级“教学名师”、商州区中学赵来智等给学员讲课。学员普遍认为, 这些教育专家的教学、讲座给他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 让他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 解决了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开阔了学习视野, 更新了教育理念, 受益匪浅。

其三, 理论联系实际, 开展教学研究。基于教研相长的理念, 培训中授课教师引导学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要求每位学员除了结业考试外, 必须撰写一篇代表个人最高水平的数学研究论文。学校选派专家一对一进行选题、规范指导。截至结业时, 学员撰写论文49篇 (其中3名学员各完成了2篇) 。《商洛学院学报》为“国培计划”培训班学员编印一期专辑, 刊发了他们的教研论文, 学校将专辑寄送给省“国培”办、相关市、县教育局和学员所在学校, 扩大了教学研究成果的影响。

其四, 抓好实践环节, 提高教学技能。2012年12月6日至12月19日, “国培计划”研修班全体学员在商州区中学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教学实践活动。商州区中学优秀教师以“影子教师”的身份对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教法指导, 并为他们做示范教学。对“影子教师”的示范课, 学员们进行了认真分析、归纳、总结, 并召开讨论会, 将通过培训和示范课教学所学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与“影子教师”的示范课对应, 学员们还进行了汇报教学, 提高了教学技能。

三、研修效果

培训结束之际, 我们就研修效果对培训班46名学员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调查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参训学员对本次培训的总体评价是满意的。12个方面的“非常满意”值达到了88.67%。在住宿条件与服务质量、项目管理团队服务态度与质量、研修成果与收获、研修方式与方法选择等方面“非常满意”达到了95%以上。在教学设施与条件、研修资源、研修课程和活动安排等方面“非常满意”则达到了80%以上。

通过研修学习, 来自陕西省内各地的学员们汇聚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他们最大的感受首先是对课程改革的重新认识。以前一直觉得新课程改革没有必要, 通过培训后学员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他们认为, 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技能很差, 而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如何获得技能, 正如古人云,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教师, 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 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和挫折, 他们都会去探索、解决, 而不是躲避。其次是对以往教学方法的反思。当前,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员们思考较多的问题。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所谓的“无定法”就是要求每位教师“教到老, 改到老”, 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根据教学的实际情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不断完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存在的问题

从问卷调查情况看, 学员对培训的满意程度还没有达到100%, 尙存在不满意的方面, 培训的质量和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培训的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完善。

在培训过程中, 工学矛盾比较突出, 部分学校选派的学员与培训专业不符。“国培计划”要求参加培训的学员为青年教师, 但有些学校选派的教师年龄偏大, 甚至有个别的学校将不能正常工作有病的教师选派来参加培训,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培训质量。而且, 由于多种原因, 有4名学员未能按时报到参加培训, 致使培训未按计划人数完成任务。

五、结论

通过调研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科学设置课程是搞好培训的关键。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培训的效果和培训目标的实现。商洛学院成立了“初中数学国培课程设置”调研组, 深入到农村中学一线, 了解初中数学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进行反复论证, 科学地设置了培训课程。6门课程涉及的知识体系, 充分体现了更新教育理念、传递最新信息、探寻获取途径、掌握最好方法的培训目标, 在培训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第二, 遴选优秀师资是搞好培训的基础[3]。好的培训方案必须要由好的教师来完成。该校授课的一线优秀教师达到专家团队的40%, 聘请省内外专家10余人, 达到了专家团队的1/3, 他们都是相关领域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 不仅给学员带来先进的教学方法, 而且带来新的信息、新的教育理念, 为提高培训质量奠定了基础。

第三, 突出特色环节是搞好培训的生命。该校根据党章规定成立了“国培计划”研修班学员临时党支部, 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每位学员完成1篇数学研究方面的论文, 并在《商洛学院学报》上公开发表。这些独具特色的做法深受学员欢迎, 也强化了培训效果。

第四, 坚持服务到位是搞好培训的重要保障。该校将10套学生公寓重新装修, 配备空调、台式电脑、席梦思床等生活设施, 供学员居住, 并及时发放生活补贴, 千方百计为学员提供满意的饮食服务。图书馆为学员办理阅览证, 全天为学员开放, 给他们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成人教育学院定期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协调服务保障事宜, 及时解决培训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 解决存在问题是培训可持续开展的有效保证。尽管商洛学院组织实施的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国培计划” (2012初中数学学科) 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特别要针对学员满意度相对不高的研修资源、教学设施与条件、主讲和指导教师水平等方面,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完善。同时, 要加强与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 解决参训学员不符合条件、不按时报到甚至不派人参训问题。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要通过多方协商, 及时研究解决。只有这样, “国培计划”才能得以持续开展, 培训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克军.对提高“国培计划”实施水平的几点建议[J].教育探索, 2013 (5) :70.

[2]余新.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导图——以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 2012, 24 (4) :39.

篇4:2数学学科工作计划

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 Web2.0 Lib2.0 学科化服务 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3-0094-04

1 研究背景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以下简称IC),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高校图书馆,是为适应用户的学习和研究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基础设施和新型服务模式[1]。IC作为一种支持集中式与个人学习研究,提供资源、技术和服务无缝整合的一站式服务形式,丰富和创新了用户从信息获取到知识创造的全过程信息体验,适应了新形势下用户的信息需求,以其人性化、个性化、主动化和以用户为中心的优势而受到用户的欢迎,使得图书馆有可能重新回到校园的中心位置。

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提高质量、提升层次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图书馆用户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为适应新的信息环境,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按照科学研究的学科、专业、项目等来采集、组织、检索、利用信息资源,使信息服务学科化、服务内容知识化,从而提高信息服务对用户需求和用户任务支持力度的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2-3]。

IC作为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模式,只有提供学科化服务,把IC与学科服务进行完美的融合,才能突破性地提高用户服务的质量,最大程度地发挥IC的功用。IC与学科服务的有机结合既能完善IC又能深化学科服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高校师生日益复杂多样的信息需求和学习科研需求,提高用户的信息满足率和满意度。

2 学科信息共享空间2.0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师生更乐意在 E-Learning 学习环境中进行数字化内容的学习与教学,构建功能强大、信息资源丰富的虚拟空间是实现IC一站式信息服务的重要支撑点。虚拟空间融合了先进信息技术与丰富的信息资源,是用户学习交流和共享知识的虚拟场所,主要包括虚拟空间、虚拟资源和网络软件设施等[4]。

鉴于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丰富,但缺少沟通渠道,不利于用户表达;而目前大多数的Lib2.0平台注重隐性知识交流和外化,但却缺乏显性学术资源。因此,学科IC2.0要融合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服务与Lib2.0的交互服务,从而最终实现学科IC2.0的最高目标“5A”(任何用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均可以获得任何图书馆拥有的任何信息资源)[5]。

学科IC2.0就是以互联网络为平台,以学科服务为核心,以Lib2.O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图书馆及网络资源为信息源和知识库,积极发挥学科馆员的能动性,提供平等交流探索服务,有共同学习目标并形成凝聚力的虚拟学习和科研空间。这个空间是数字化学习空间和虚拟科研协作空间的融合,以主动满足各类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目标,吸引鼓励各类人员参与学科化IC的建设,提供学科相关的知识以及知识解决方案,不断培养用户的归属感,发展图书馆的用户群,使学科IC真正成为用户的精神家园。简言之,学科IC2.0就是在Lib2.0交互基础上,融入数字资源的知识服务平台,重视用户参与和互动,提供交流协作虚拟环境,量身定做推送个性化服务。其主要特点是信息来源多样化、信息组织学科化、信息内容知识化、信息利用共享化、服务时间全天化、服务手段网络化、服务模式个性化、服务沟通互动化、信息推送实时化。

信息技术是驱动IC系统运行的先进手段和重要推动力,信息技术的每一步变革,都为该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将Web2.0技术应用于学科IC的软环境建设中,作为扩大学科IC服务内容,提升学科IC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从理论上而言,Web2.0最显著的特征是强调自由、开放和共享,倡导以用户为中心,鼓励用户参与和互动,源于用户贡献的网络效应,利用集体智慧完成核心任务, 从而提高服务效果以及用户使用热情[6]。这与学科IC强调合作共建共享、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不谋而合。在Web2.0理念的感染下,学科馆员、用户从思想上发生了改变,认识到合作共建共享的重要意义,这就为学科IC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技术上而言,移植Web2.0的应用元素,包括Blog、RSS、Tags、Wiki、API's、SNS、Ajax等,这些技术门槛相对不高且可用性强,确保用户参与、互动、交流渠道的畅通。而且在Web2.0环境下,网络互动延伸了学科馆员和用户互动的实体性关系,拓展了馆员和用户在实体与虚拟两个环境之间的“切换”,实现无缝式的沟通互动,促使学科化IC的服务效益最大化。

3 学科信息共享空间2.0服务模式要素分析

为了达到支持学科学习科研的目的,一个完善的学科IC2.0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的条件,一是以共同学习目标为基础的学科凝聚力;二是丰富有序的学术信息资源体系;三是开放平等的交流平台。基于此,笔者将其服务模式的组成要素分为人、资源、技术和服务四个部分,下面分别论述。

人的要素包括学科服务团队和用户,他们是学科化服务过程中能动性要素。用户包括本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学生、教师、科研人员、行政人员以及通过网络访问信息共享空间的远程用户等。2.0时代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运用于信息共享空间中,可以增加现有用户对图书馆的忠诚度,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进而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学科服务团队的人员包括学科馆员、学科专家、技术专家,他们是维系学科IC2.0基本要素,保证发挥其功能的重要纽带。面对图书馆领域各种新的技术、新的服务方式的不断出现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学科服务团队的人员要改变服务的理念,不断提高自我的专业素养水平,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nlc202309022346

资源要素是学科IC2.0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物质基础,是满足用户需求的保证。这里的信息资源不仅包括图书馆的馆藏数字资源(包括馆藏书目数据库、光盘文献数据库、电子文献数据库、知识导航系统、学科信息门户、自建特色数据库等),还包括在Web2.0技术支撑下,用户利用博客、播客、维基、网摘、书评等创建贡献的信息资源。

技术要素是学科IC2.0提供服务的手段和方法。这里技术除了Web2.0,也包括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Web2.0技术主要包括博客(Blog)、播客(Podcast)、RSS/ATOM、维基(Wiki)、标签(Tag)、即时通信( IM)、Flickr、社会性网络服务(SNS)、浏览器插件、Ajax/Flex/At-las、开源软件等。利用这些技术和软件构建一个全新的虚拟学习和科研空间,将不同来源的内容和讯息于同一平台展现出来,以此提供全新的服务和体验,从而体现内容和技术的融合应用,实现信息共享空间2. 0的服务理念。

服务要素是学科IC2.0的核心,也是最终目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用户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在转变,正朝着主动式、开放式、互动式、个性化、社会化、知识密集型的学科化知识服务方向发展。学科化IC2.0的出现,有利于实现以上信息服务的要求。

4 学科信息共享空间2.0服务模式的构建

基于对学科IC2.0的深入剖析,根据上述基本要素的特点和内在联系,构建学科IC2.0总体服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从交流互动、资源建设、学科化服务、支持体系等不同角度分别加以阐述。

学科IC2.0虚拟学习和科研空间的成功运作,需要实现人、资源、技术和服务四个要素的有效集成,建立相互之间良好的互动机制。其中,数字信息资源是学科IC2.0运行的基础,Web2.0及其相关信息技术是构建空间的支撑,学科馆员团队人员和用户主动能动性的发挥是学科IC2.0成功的关键,学科化服务是学科IC2.0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学科IC2.0服务模式如图1所示。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学科IC2.0的服务模式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即人、资源、服务、技术以及支持体系。尽管图中对于技术部门没有集中显示,而是分散在其他部分的实现和相互联系之中,但不能说明它的作用就不重要,恰恰相反,正是由于Web2.0出现和应用,才催化了学科IC2.0的出现,从而加强了学科服务团队、用户、资源、服务等之间紧密联系,把IC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4.1 交流互动模块

在学科IC2.0服务平台上,利用即时通讯(IM)、呼叫中心、RSS、同步浏览、视频会议、Blog等相关技术,构建学科交流平台。相对于传统的交流方式,在IC2.0的平台上信息交流的互动性、共享性、及时性、知识性等得到了加强,解决了图书馆在学科服务过程中缺乏知识交流,忽略隐性知识,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知识共享难以实现等问题。这个平台既是学科服务团队对用户的虚拟参考咨询平台,更是学科服务团队成员间和用户之间交流学科专业知识的平台,当然交流互动是渗透在学科IC2.0的各个模块中的。

在这里,学科馆员可以利用QQ等即时通讯工具,解答用户的问题,提供图书馆的学科信息资源;学科专家可以利用学科博客,分享工作体验、宣扬学术观念、鼓励相互访问、参与评注与评价,实现相互争鸣、相互交融的学术探索氛围;用户利用维基充分展示个人的积极性和智慧,独到的知识、经验,并通过不断修正,形成集体智慧的聚合,供其他用户参考借鉴。学科馆员、学科专家和用户可以利用网摘,将自己感兴趣的网络资源赋予主题标签,进行个性化地收藏、分类和排序,同时通过共享可以简易快捷地实现知识的采集与组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改变,图书馆正在积极由信息知识中心向学习科研中心转变,因此交流互动在学科IC2.0服务平台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实现交互式学习、协作式科研的依托。

4.2 资源建设模块

学科IC2.0服务平台上,资源主要包括馆藏数字资源和用户利用Web2.0技术自建的资源两大类(见图2)。

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经历了从传统的纸质书刊到馆藏资源的数字化、数字资源的外购以及网络资源的收集组织等阶段,如今Web2.0的发展将大众参与的理念和技术引入到图书馆,使得用户参与图书馆资源建设成为可能。Web2.0技术下用户自建的资源包括学科博客日志及评价、学科播客视频及评论、学科维基条目、学科网摘、学科书评、学科Flicker图片、学科BBS等。学科馆员、学科专家和用户可以利用博客推荐学科知识、发布课堂讲义、布置课后思考题、公布答案等;利用播客将自己制作和检索到的学科视频传到平台上与大家分享;利用Flicker服务上传学科图片资源;通过维基提供的专题指南共建平台产生大量用户参与建设的学科资源;网摘服务允许用户收藏网络上的资源并同大家共享。在此基础上,利用Tag和RSS等技术对以上资源进聚类推送,利用 OpenAPI、Mashup等技术将馆藏数字资源和用户自建的资源进一步重组集成,并利用Widget、P2P等技术实现以上资源的共建共享,最后利用Ajax、RIA等技术实现学科IC2.0平台操作界面的智能化和人性化,增强用户体验。

4.3 学科化服务模块

在交流互动模块和资源建设模块的基础上,学科IC2.0的所有的服务都应当是嵌入式服务,要求是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到用户的学习研究中,跟踪服务需求,挖掘用户的真实和潜在需求。在此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主动式、知识型和互动式的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平台的界面风格进行设置,学科IC2.0平台充分发扬掘客精神,把资源筛选权利交给用户,让用户对资源进行投票,根据投票的结果资源相应上浮或沉淀,达到淘汰劣品、推荐精品的效果。平台以用户推荐的方式(点击率和评价)来推送资源,突显该领域的热门作品;并设置分享功能,把个性化的资源通过RSS或者E-mail等方式推送给好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列出与检索结果相关联的作品,扩大知识面。通过搭建反馈渠道提交疑问,用户及时解决在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在线留言、聊天室等方式群策群力解决疑问,还可以通过即时软件、E-mail向学科服务团队咨询;学科服务团队通过反馈评价情况分析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等等。

nlc202309022346

4.4 支持体系模块

学科IC2.0是直接面向用户服务的,要保证学科IC2.0平台良好的运行及目标和使命的实现,需要有一整套服务支持体系的驱动和支撑,服务支持体系的构建包括服务组织建设、服务理念建设、服务制度建设、服务队伍建设和信息用户培养等。

学科IC的服务组织是以图书馆为主体,多个部门共同协调发展,涉及的部门有学科院系、远程教育中心、网络中心、教育教学中心、媒体服务中心等。因此,必须为学科IC2.0平台的建设和后续服务成立一个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主任由分管图书馆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校相关部门各自派出一名联络人组成。服务理念是服务队伍在用户服务过程中不懈追求的崇高而稳定的服务精神和价值,能不断引导服务质量的提升,并能在工作和学习的实践中积淀起来,形成整个服务队伍共同的意志和信念[7]。在学科IC2.0平台的构建和服务中,应具有合作、共建共享、自由平等民主、创新等精神。“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在服务理念的引导下,还需要服务制度的规范,比如建设学科馆员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定期宣传制以及解决好著作权的问题。

一支训练有素、结构合理的学科馆员团队建设是学科IC2.0成功的关键。学科馆员要精而少,应该重点培训学识渊博、技艺高超、学习能力强的的复合型馆员,积极鼓励学科专家、技术专家参与到虚拟空间的建设中来,要有定期不定期的相关培训,灵活地采取人员结构全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方针。学科IC2.0力求创造无障碍服务,服务向智能化、人性化方向发展,但是要真正地实现IC服务无障碍需要信息用户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同时在Web2.0环境下构建的学科IC,用户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用户参与资源的贡献、资源的评价、资源的揭示、咨询的解答等,用户对信息的有序组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培养用户的信息素养不仅是学科IC的服务目标之一,而且也是学科IC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条件。

5 总结

学科IC2.0的构建将促进高校图书馆由信息知识中心向学习科研中心转变。在新的形势下,以丰富的馆藏为资源,借助Lib2.0的互动理念和技术,将服务嵌入到学科教学科研中,营造一个资源丰富有序、交流有效平等的虚拟空间将带动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满足用户学习科研的需求,促进学术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3):7-10.

[2]于春丽.学科服务中的知识发现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13):94-96.

[3]张鼐,张英.web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1):73-75.

[4]任树怀,盛兴军.大学图书馆 IC 规划与建设: 理论基础、构建模式与实施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5) :82-85.

[5]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17.

[6]范并思,胡小菁.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2-6.

[7]杨倩.试论图书馆服务精神的回归[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27):65-67.

[8]孙瑾.论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6,(3):1-7.

[9]任树怀,孙桂春.信息共享空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3):24-27.

篇5:一年级数学学科小结2篇

一、师傅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刚接到任务时,心理充满困惑,因为我是转行的,心理多少有压力,但是我们的校长,也是我的师傅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刚开学就多次主动听我课,课前辅导教学设计,课后交流教学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使我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在教学中渐渐成熟起来,在这里我表示深深感谢。

二、探索教学方法。

本学期的数学教材,其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觉性差,注意力难于持久,本人根据这些特点,大胆地探索低年级教学的新路子,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中,不仅仅是计算的教学,还让学生根据情景图大胆地说出图意,只要有道理,都给予肯定,使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其想像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在“认识图形”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到教室、校园、家里去找出各种图形,让他们觉得知识是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生搬硬套灌输给他们的;在“分类”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后,布置学生双休日到超市、商场观察东西的摆放情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三、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在教学工作中,本人多次参加听课观摩等教研活动,撰写心得体会并交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四、家长与学校配合,共同教育孩子。

这学期开展了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了解了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多家长与我进行了交流,并表示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效果很好。

五、教学中的不足。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也存在不少教学困难,例如,新教材注重情景教学,但在操作中,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放在活动上,而忽视知识点的学习,还需要教师不时用语言把学生拉回教学点上;新教材提倡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方式还有待改进。

科学施教要求教师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因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他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开发,提的问题自然就多了,面也广了,所以不管工作有多忙,我都坚持反复钻研教材,大量阅读参考书,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我想,作为教师,知识面越广,自己的感觉也好,学生对你的感觉也会好。

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但我相信,只要乐岗敬业,掌握教学方法,定会有所收获。

一年级数学学科小结(2):

本人在一学期以来,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安心教学,认真负责,为人师表,担任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本人多次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细心领会其精神,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并以此为自己工作的方向。本学期采用了北师大的第二册数学教材,其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觉性差,注意力难于持久,本人根据这些特点,大胆地探索低年级教学的新路子,例如在“100以内的计算“教学中,不仅仅是计算的教学,还让学生根据算式编出简单的应用题,使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其想像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在“有趣的图形”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到教室、校园、家里去找出各种图形,让他们觉得知识是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生搬硬套灌输给他们的;在“购物、统计”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后,在课室组织一次简单的购物活动,还布置学生和家长到商场进行实际的购物活动。使学生不仅书面练习多,口头练习也多,使学生“做”得开心,“说”得开心。为了辅导中下生,本人坚持下午上课前、后半小时两个时间段到班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也存在很多教学困难,例如,新教材注重情景教学,但在操作中,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放在活动上,而忽视知识点的学习,需要教师不时用语言把学生拉回教学点上;新教材注重生活教学,部分教学活动需要学生回到家里与家长配合才能完成,但一些家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给予配合,导致部分教学活动难于开展;部分学生基础较差,虽然每天下午都进行辅导,但效果不明显……

新教材提倡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很大的困难,一年级学生的纪律控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还谈何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施教要求教师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因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他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开发,提的问题自然就多了,面也广了,所以不管工作有多忙,我都坚持反复钻研教材,大量阅读参考书,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我想,作为教师,知识面越广,自己的感觉也好,学生对你的感觉也会好。

篇6:2数学学科工作计划

沙土镇中心小学

袁永忠

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限制,加之数学学科是理性学科,社会学科知识相对于文科要少,教材中的法制素材就更有限。当然这不能说明数学就没有这样的素材,更不能说我们就可以不渗透法制教育。只不过要求我们要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和挖掘素材。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一分》的“想想做做”第一题时,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告诉学生野生动物的珍贵之处,教育他们要保护野生动物,爱护环境;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之“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第4题情景图时,我以不同汽车都有一个固定座位数为渗透点、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的不能超载这一知识点。这充分说明,只要我们把学科渗透这一思想领会透,处处都能找到或创造出新鲜的教材来。

法制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的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走入情景,学生明白尊重别人也就是在尊重自己,社会上的任何一种工作和职业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理解。尊重别人的一切隐私,任何偷看,偷盗或泄露别人秘密的行为不仅可耻,而且违法。一个少年上网成瘾,每天沉浸在虚幻世界中,思想堕落,学业荒废最可耻的是竟有以自己家人的生命相要挟,向家里索取上网费。父母含辛茹苦,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教育者适机引导学生讨论: 怎样能抚平泪水涟涟中的父母心理上的创伤。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上网不学习的不对,报答父母就是要好好学习,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避免自小无知走上犯罪的道路。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把握好法制渗透的有机性原则、选择性原则、贴近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有趣性原则等,注意找准“渗透点”、把握“渗透时机”、掌握“渗透度”等细节。在方法上要遵从在生活中渗透、在情境中渗透、在案例中渗透、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等。

篇7:2数学学科工作计划

合水中学:任泽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②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

③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

②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法制教育:

在练习中利用国徽是轴对称图形渗透《国徽》法第二条和第三条。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教学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笑吗?老师现在就让大家看一张人的脸,大家看完后,可不要笑得大厉害啊!

(出示一张两只眼睛都在左侧的人脸画)

老师

2、大家都笑了,谁能告诉你为什么笑呢?

(这张人脸的两只

眼睛都在左侧)

3、那么这张画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画得不漂亮)你为什么觉得画不

漂亮?

(两只眼睛都在一侧)

4、师小结:正是因为这张人脸的两个眼睛都在一侧,所以我们才会觉得这幅画画得不漂亮。

通过出示一幅两个眼睛都在左侧的人脸画,把学生逗笑起来,使学生在笑的过程中感悟到不对称的图形会给人一种丑的感觉,从而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只有对称的图形才能给人以美的感觉。这种

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突出了“新课标”的要注重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这一教学理念。

二、讲授新课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只蝴蝶,大家说这只蝴蝶漂亮吗?

大家说这只蝴蝶有几对翅膀(2对)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两对翅膀在大小上有什么特点?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一样大)(一边一个)

师小结:正是因为这只蝴蝶的两个翅膀一样大,而且在身体左右两边各一对,所以我们才会感觉到这只蝴蝶很美丽。

2、图片展示

它们很漂亮、美观吗?

问:它们美在何处?它们有何共同特征?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具有对称美。3.做一做(1)如下图,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沿折痕画图,用剪刀把图形剪下,再打开。

(2)学生动手操作。

(3)把你们剪的图形在沿折痕对折,你发现了什么?(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揭示概念:

(1)象刚才剪下来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谁来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板书: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2)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在几何图形中,经常见得轴对称图形有:

4、动手操作

把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好的纸或报纸拿出来,在纸的一侧上

滴上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用手指压出清晰的折痕,再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

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于同伴进行交流。

(生)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是对称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师)由此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

接下来,大家来想一想,观察下图中的每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

(生甲)这些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乙)不对,轴对称图形指的是一个图形,而这三幅图每组都是两个图形,只能说这两个图形对称。

(师)乙同学说得很好,对于两个图形来说,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三、课堂练习

1、课本的随堂练习

学生讨论,进行交流,展示自己的答案。

2、国徽是轴对称图形吗?

国徽是轴对称图形。

这里正好给学生渗透《国徽》法的第二条和第三条。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按照一九五零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制作说明》制作。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3、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欣赏“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有的是大自然中的对称现象,有的是人们受到这些对称现象的启发,设计出具有对称美的东西!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来看看人类及大自然的伟大的创作,看看你能不能从中体会到对称美呢?(播放课件)(1)、自然中的对称美(2)、欣赏建筑的对称美(3)、中国剪纸

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剪纸艺术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其中折叠法剪纸,就是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剪出了美丽的剪纸,成为民间一门艺术。同学们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剪纸。

4、自由创作

师:看见这些美丽的剪纸,同学们是不是也跃跃欲试,想自己动手剪一幅美丽的剪纸呢?

师:那我们的剪纸大赛就要开始了!(小组活动,展示作品,分享成果。)

(师)同学们,大自然创造的对称之美巧夺天工,人类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对称之美更是充满了智慧,课后请你们继续去探寻美、创造美,好吗

四、课时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外实践

请大家搜集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看谁搜集的多。

板书设计

轴对称现象

一、轴对称图形

二、做一做

三、想一想

四、练习

五、课时小结

六、课外实践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优化,从而实现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课始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和电脑动画引入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不仅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要学习的新知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素材具备激趣引题的兴味。

篇8:数学的学科本质

在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数学学科本质一: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高中数学所涉及的数学概念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基础。对数学基本概念内涵的理解是如何学习数学、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恰当的数学观,真正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落实的载体。基本概念教学非常重要,学生经历不同的学习过程将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达到不同水平。而有些数学概念教学的现象令人担忧:不少教师重解题技巧,轻概念生成,追求概念教学最小化和习题讲解最大化;学生认为概念学习单调乏味而不重视它,对基本概念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只是机械记忆。直接后果表现为学生在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情况下去匆忙解题,使得他们只会模仿教师解决某些典型例题的题型和掌握某些特定的解法,一旦遇到新的情况、新的题目就束手无策,进而导致教师和学生为了提高成绩,陷入无休止的题海之中。

二、数学学科本质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所谓数学方法,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因此,人们把它们称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如何在中学数学教材中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深化数学教材改革,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依照课本的安排,沿袭着从概念、公式到例题、练习这一传统的教学过程,即使教师讲深讲透,并要求学生记住结论,掌握解题的类型和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知识型”“记忆型”的,将完全背离数学教育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数学学科本质三:对数学特有思维方式的感悟

每一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角度,数学也不例外,尤其数学又享有“锻炼思维的体操、启迪智慧的钥匙”的美誉。数学思维方式是学习者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思维方法结合起来的多系统,是数学知识与主题的认识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随着知识的学习在头脑中逐步建立,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以高中数学知识为依据,数学思维方式包括集合的思维方式、公理化、结构化思维方式、空间思维方式、变量思维方式、程序分析型思维方式。

四、数学学科本质四:对数学美的鉴赏

能够领悟和欣赏数学美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基本成分,也是进行数学研究和数学学习的重要动力和方法,能够把握数学美的本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待数学以及数学学习的态度,进而影响数学学习的进程和学习成绩。

数学的基本原则:求真、求简、求美。数学美的核心是:简洁、对称、奇异,其中“对称”是数学美的核心。

五、数学学科本质五:对数学探究精神的追求

上一篇:幼儿园自主游戏的意义下一篇: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