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风雅颂

2024-06-03

诗经风雅颂(共6篇)

篇1:诗经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篇2:诗经风雅颂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赋比兴”的观念在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不断积累,先由《周礼·春官·大师》总结:“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1]汉代《毛诗序》的作者,根据《周礼》的说法提出了“诗之六义”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2]很明显,风、雅、颂是属于《诗经》的文体分类,赋、比、兴是指什么,则没有说明。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意思是前者是诗的作法,后者是诗的体裁。一般说,赋、比,都比较清楚,兴就有疑问,后人的解释分歧很多。至今也没有定论。刘勰所谓“风通而赋同”,即风雅颂相通,赋则作为诗的一般表现手法,“通正变,兼美刺”,也是相同的,这些都比较好理解,惟独比和兴问题,历代解释很多。概括起来大体上有三种解释的方法,即政治的解说、语言的解说和文学的解说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诗经 《采薇》赏析

2.诗经取名女孩【大全】

3.《诗经》读后感1000字左右

4.诗经采薇的创作背景

5.诗经:泂酌

6.诗经我将

7.诗经:鼓钟

8.诗经:宾之初筵

9.诗经:东门之枌

篇3:试论流行音乐与“风雅颂”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大类别。风乃地方音乐, 雅为正声雅乐, 颂则是贵族歌辞。“风雅颂”虽为文学名词, 此处用来借喻中国民族音乐却是再贴切不过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民族音乐, 经过数千年的积淀, 具有了幽婉深邃、韵味悠长、重情重意的审美特质。而诞生于上世纪初美国黑人Blues基础上的流行音乐, 一经传入中国, 就显示出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体现出独特的精神价值和艺术特性。纵观流行音乐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不难发现, 中国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在多元共存的时代环境下, 在各有特色、各拥其妙的风貌之下, 正不断融合, 不断创新, 呈现出既“民族”又“流行”, 既经典又时尚的全新音乐风格。

今日的乐坛, 不仅创作出了大批具有鲜明民族音乐特点的流行音乐作品, 也出现了大批民族风格特征显著的流行歌手。同时, 又以流行的节奏、旋律、和声、表演形式等, 对传统音乐予以全新的演绎和诠释, 使中国民族音乐更具时尚性和国际化特点。可以说, 流行音乐从未停止过“民族化”的探索和追求, 而民族音乐始终在探索和追求中发展。概而言之, 民族音乐流行化, 流行音乐民族化。

二、流行音乐之“风雅颂”

诚如前文所述, “风雅颂”指代中国民族音乐。那么, 此处所要阐述的就是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显现与作用。

通常流行音乐形式活泼, 内容通俗, 是“建立在契合了某种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心理因而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基础之上的。”[1]因此, 时尚性和娱乐性是其重要特征和功能。体现出更多娱乐文化和消费文化的特性。尽管大多流行音乐呈现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属性, 却极生动准确地传达出平民大众的真挚情感。

而中国民族音乐经过千百年的发展、锤炼和沉淀, 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为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中国民族音乐语言能最准确地反映中国人的生活状态、意识形态, 因此必然对中国的音乐文化包括流行音乐产生深远影响。

事实证明, 中国民族音乐为流行音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汲取了大量民族精华的流行音乐, 也更具生命力。因民族元素的广泛使用, 而形成的风靡全国的“民族风”, 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审美理念、行为方式, 甚至文化格局。

1. 东西南北“风”味浓

“东西南北”指地处我国边陲的各少数民族地区, “风”则指少数民族音乐。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一直处于中国音乐文化的前沿。鲁迅说过:“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且介亭杂文集》)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再次印证了这一真理。有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题材和音乐元素被运用到流行音乐中, 富有少数民族元素的流行音乐在中国甚至世界舞台上都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其中, 最成功的当属何训田作曲, 朱哲琴主唱的《阿姐鼓》。神秘的东方情调和藏域风情, 随着朱哲琴高亢清亮的歌声一泻而出, 格外震慑人心。《阿姐鼓》因此被称为“在世界范围内真正有影响的一张中国唱片”, 朱哲琴也成为“惟一得到国际认可的中国歌手”, 成为中国新音乐的代表人物。其次如“北方歌王”腾格尔, 极富蒙古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和演唱风格, 使他在中国流行乐坛拥有独特地位。郑筠的《回到拉萨》则揭开了藏风流行音乐神秘的面纱。

随着《青藏高原》、《在那东山顶上》、《珠穆朗玛》、《高原红》、《神奇的九寨》等一大批音乐作品传唱大街小巷, 古老神奇的少数民族音乐已成为世人公认的流行音乐的重要元素。其它如郑筠演唱的《灰姑娘》、王焱的《眼儿媚》独具傣族民歌风;李杰的《笑容》有云南白族音调;齐秦演唱的《藤缠树》运用了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彝人制造、阿里郎等组合的出现, 无不说明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对流行歌坛的影响力。洋溢着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的流行音乐, 带给世界的震撼以及对中国流行音乐界的影响是深远的。

2. 戏韵曲调传“雅”乐

中国古典戏曲经过千锤百炼, 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 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堪称国粹雅乐。而流行音乐却是当代人的新宠。二者结合, 自然相得益彰, 风格独特。既有传统戏曲韵味, 又有很强的流行音乐元素, 通俗、自然, 极具时代感。不仅动听, 更能感人心灵。

譬如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 其旋律汲取了京韵大鼓的韵律精华, 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韵味。这也就是今天所谓的戏歌, 亦即将戏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唱脸谱》等, 都是京腔京韵的戏歌, 韵味十足。刘欢的《情怨》最为典型, 京剧行腔特点十分鲜明, 尤其是结尾的拖腔, 京剧韵味更是浓烈。此外, 如为毛泽东诗词而作的《蝶恋花》、《咏梅》分别使用了苏州评弹的曲调和川剧的音乐风格;《浣纱女》、《吼秦腔》则分别融入了黄梅戏和秦腔的音乐风格。

目前, 巧妙借用戏剧曲艺的手法, 创作独具戏曲韵味的流行歌曲, 似乎已成为流行音乐发展的途径之一。这在提升流行歌曲品位的同时, 也间接促进了戏曲的复兴。

3. 民族乐器“颂”新曲

中国民族乐器, 历史悠久, 品种繁多。且不同的乐器有各不相同的音色, 有极丰富的表现力。因此, 恰到好处地运用民族乐器来丰富流行音乐的多样性, 创作更具个性化的音乐就成为流行音乐创作者的又一选择。

流行音乐大量使用了传统民族乐器, 如、琵琶、二胡、扬琴、竹笛以及民族打击乐器等, 作为营造音乐气氛的工具。屠洪刚《霸王别姬》的前奏运用了中国民族乐器中的打击乐器和琵琶, 营造了恢宏的气势;S.H.E演唱的《十面埋伏》的前奏甚至完全引用了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的音乐, 紧扣音乐主题;《千年之恋》、《花田错》借用了胡琴哀怨悲凄的音色以表达受缘分所苦的怨恋;而《霍元甲》和《双节棍》中急切的胡琴声又塑出另一种紧张与危机张力;周冰倩《真的好想你》中琵琶和长笛的伴奏贯穿歌曲始终, 体现了民族、西洋与流行的巧妙结合;周杰伦的系列中国风歌曲如《东风破》、《七里香》、《青花瓷》中大量使用二胡、扬琴、琵琶作为伴奏乐器, 旋律优雅舒缓, 进一步彰显了民族特色;“中国摇滚的先行者”王勇以古筝、柳琴、笙等创作的《往生》, 既古典又流行, 不仅体现了现代的音乐审美理念和创作手法, 还体现了民族乐器所具有的丰富的表现力, 堪称传统与流行的完美结合;冯小泉、曾格格夫妇更是把民族乐器与流行音乐结合得天衣无缝, 箫、笛子成为了他们的标志性乐器, 古风今韵成为他们崇尚时尚传统的重要音乐特征。

凡此种种, 足以证实, 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是流行音乐发展最肥沃的土壤。流行音乐一旦植根于古老的中华文化, 就会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三、流行音乐与“风雅颂”

当流行音乐在中国民族音乐的强力依托之下, 随着时代的演变、人们精神追求的多样化, 而不断丰富发展之时, 中国民族音乐却面临着新的抉择。在文化多元、经济腾飞的时代, 人们的思维方式、审美理念等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传统的音乐形式、乐器的结构特点及乐队的组合, 局限了民族音乐以更丰富的语言去表现生活, 尤其难以表现当代人快节奏多变化的现实。如何才能紧跟时代步伐, 应对生存挑战, 进一步彰显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成为新时代中国民族音乐的首要论题。

有学者指出:“传统由发展而来, 也要发展下去”。[2]这其实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音乐发展的规律, 即紧跟时代步伐, 在传承、变革中进步新生。研究表明, 中国民族音乐只有从音乐形式、内容、表演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方能觅得新的生机, 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其途径之一, 就是从流行音乐中汲取新鲜养料, 将“风雅颂”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 以民族音乐流行化, 推动民族音乐全面变革和发展。

1. 演唱变革, 带来民族音乐新活力

长期积淀而成的中国民族音乐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 有独特的个性和艺术魅力, 有传统的审美品味和表演风格。然而, 时至今日, 由于流行音乐的对比冲击, 民族音乐表现形式的古板单一愈益凸显。

一方是中规中矩, 一成不变;另一方则是百变多样, 异彩纷呈。抒情、摇滚、爵士, 自成一格, 作品浅显易懂, 生活气息浓郁, 音域不宽, 发声方法各有千秋, 不受声乐学派约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 动作自由不羁, 自然亲切, 因而广受追捧。这一方面似乎印证了专家所言, “‘流行音乐’不是一种音乐形式, 而是一种音乐行为及其被社会认可的程度。” (张广天《“流行音乐”剥下你的伪装》) 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民族音乐亟须吸纳流行元素, 丰富表演形式, 方能进一步拓展其生存空间。

近年来, 两位80后的年轻人以他们独特的表演方式引领人们走进了一个崭新的音乐世界。这就是中国80后传承民族经典音乐的领军人物、内地著名器乐演唱组合“玖月奇迹”。

舞台上的“玖月奇迹”有超强的演唱演奏实力, 能自由行走于各种音乐风格之间。演奏富有激情、风格多变, 民族、流行、古典等各种唱法转换自由。双排键演奏技巧, 民族与流行融合的演唱风格, 对民族经典歌曲《康定情歌》、《九九艳阳天》、《我的祖国》、《赶圩归来阿里里》、《青春舞曲》、《阿里山的姑娘》、《梦回浏阳》的创造性演绎, 不仅征服了国内民众, 还震惊了维也纳, 赢得了海内外普遍关注。

究其实质, 乃在于他们大胆引入流行音乐的各种元素, 将新颖独特的双排键表演与各种风格的跨界演唱完美融合, 开创了舞台上的全新表演模式, 极大地激发了民族音乐的青春活力, 推动中国民族音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2. 演奏变革, 营造民族音乐新气象

流行音乐的器乐演奏方法多种多样, 音响多变, 色彩丰富, 织体层次简明, 虽然一般乐队规模不大, 但多使用电声乐器, 音效极佳。反观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方式, 除吹管乐器为站立式演奏, 其余几乎均为坐式演奏。表演形式单一而呆板, 与当今华丽动感令人眩目的现代舞台氛围, 几乎格格不入。

但近年来, 从事民族音乐演奏的年轻一代, 激情张扬, 随兴而发, 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演奏方式。从冯小泉曾格格, 到女子十二乐坊……新颖华丽, 时尚动感, 在民乐舞台上别具一格, 独树一帜。变革甚至影响到了民乐演奏形式上。诸如古筝、二胡等古典民乐, 一改原本端坐不动的弹奏形式, 变成站立或移动演奏, 演奏者还常常加上充满现代感的肢体语言。这种崭新的音乐内容和表演形式, 使中国民族乐器展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为引人注目的恐怕要数女子十二乐坊了。它将中国传统的乐器组合与现代流行音乐表演形式完美结合, 以“形式新、配器新、包装新、曲目新”的“四新”音乐特点以及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激情、富有震撼力的现场表演, 拓展了中国民族器乐的欣赏群体, 弘扬了中国民族音乐。同时, 以其具有感染力的音乐表演及富有创新精神的民乐组合形式, 叩响了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

类似的组合还有芳华十八、红樱束女子打击乐团等。芳华十八的音乐理念是将中国东方传统音韵融合于国际现代音乐潮流中, 迸发出一种全新的音乐感觉。红樱束是中国第一支女子打击乐团队, 经过几年来的大胆创新与尝试, 已形成独有的形式特征和风格特征。

这些组合在中国传统的民族器乐演奏中融入了时尚和流行的元素, 全新的演奏表演方式, 使民族音乐在流行舞台上绽放出了璀璨的光芒。

3. 和声变化, 谱写民族音乐新旋律

我国的民族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五声音阶是很有特色的音阶, 即使任意组合其中的音, 都可以产生出极具旋律性的乐句。如C大调的五声音阶同时具有和弦音和可用引申音。这种音乐文化的独特品质在今天的音乐创作中, 表现出极强的可塑性和表现力。

为适应音乐发展的需要, 也为满足年轻一代追求时尚的精神需求, 当代音乐家从五声音阶中找到了更多的创作灵感, 在单纯的民间旋法基础上, 融合流行音乐的创作手法, 在调式、和声等方面均有所创新, 创作出更多旋律及和声语言, 发掘出各种音乐风格, 形成了不少具有民族特色与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

最具代表性的恐怕要属翻唱歌曲了, 即所谓“老歌新唱”。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民歌, 经过作曲家们的创新及歌手的全新演绎, 不仅能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并喜爱古老民歌, 也是传统民歌古老生命力的一种延续。

如最新选秀节目“清唱团”中, 自由人组合以A cappella形式演绎《枉凝眉》, 优美的和声及B-Box节奏将一首典雅抒情的民族歌曲, 演绎得古雅而现代, 令人如痴如醉。再如臧天朔的《新康定情歌》, 宋祖英的《又唱浏阳河》等, 也是在民族声乐作品的基础上再度创作而成。黑鸭子组合的《牧歌》, 韩红的《北京的金山上》, 斯琴格日勒《山歌好比春江水》, 腾格尔《嘎达梅林》, 吴彤《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 新的节奏新的旋律使传统民歌具有了新的活力。至于从星光大道走红全国的“玖月奇迹”所翻唱的《康定情歌》《九九艳阳天》《阿里山的姑娘》等, 在旋律、和声、表演形式等方面都作了大胆创新, 予传统民歌以新的诠释, 成为当今音乐舞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流行音乐民族化, 民族音乐流行化, 不仅是现代音乐发展的需要, 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今音乐文化多元发展的时期, 流行音乐在对中国民族音乐带来冲击的同时, 又为民族音乐注入了新鲜血液, 推动着民族音乐的发展;而中国民族音乐深厚的文化底蕴, 又成为了流行音乐发展的丰厚土壤。

俄国著名作曲家格林卡说过, “创造音乐的是人民, 作曲家只不过把它变成曲子而已”。中国民族音乐来源于大众, 是中华民族最本源的乐音。一如诗经中的风雅颂, 象征着经典与深刻。流行音乐裹挟着时代潮流而来, 代表着时尚与活力。流行音乐与“风雅颂”, 风格迥异的两种音乐, 唯有相互借鉴, 相互融合, 才能实现各自的艺术价值, 才能创造真正属于中国的流行音乐, 焕发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相信, 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 最美的音乐之花定会在世界舞台上并蒂绽放。■

参考文献

[1]陶辛.流行音乐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刘再生.论新音乐的历史观——兼评刘靖之著《中国新音乐史论》[J].人民音乐.2000, (03) .

[3]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上、下) [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4]义晓.他们为何大红大紫: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侦探[M].武汉出版社.2005

[5]王澄翔.走过流行音乐的四分之一世纪[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4

[6]王磊、李建林、魏玲、秦庆昆.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J].社会科学论坛.2008, (01) .

[7]尚艳霞.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发展的关系[J].声乐研究.2008, (08) .

[8]李西安.扣响现代之门[J].人民音乐, 1999, (07) .

[9]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M].人民音像出版社.2002.

篇4:诗经风雅颂

关键词:中庸思想 语言的中庸 形式的中庸 心灵的中庸

阎连科在2008年推出的《风雅颂》继承了其《坚硬如水》的反讽式书写。在作品中,作家保持两种叙述的口吻,“在保持文学性的同时,也对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最有力、最深刻的干预”{1}。《怀尧访谈录》对阎连科进行专访时,阎连科曾提到,一直想以“回家”为“灵魂写一部小说”,所以《风雅颂》的原名就是《回家》。整部《回家》的框架就是靠《诗经》架构起来的,而且作品的主人公以及其他的故事情节都涉及《诗经》。有人建议改名为《风雅颂》。除了改名之外,现在流通的《风雅颂》单行本和最初发表在《华语文学》上的《风雅颂》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不管怎样变动,其基本框架和基本的故事叙述没有变,作品中涉及的《诗经》元素依然在有力地跳动着,在阎连科笔下,《诗经》绽放出更具现代性、更具荒诞性的色彩。

一、阎连科《风雅颂》章节标题解读 只看《风雅颂》的命名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诗经》对阎连科的直接影响。“风、雅、颂、赋、比、兴”谓之“诗经六义”。《诗经》按照体类划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阎连科取“风”“雅”“颂”三个字命名其作品(听从别人的建议)。整部《风雅颂》分为十二卷,每三卷之后都有“风雅之颂”一卷,其他八卷都以“风”或者是“雅”或者是“颂”命名,且每卷包含的四到八个章节的标题都是以《诗经》中相应分部诗歌的题目命名。《风雅颂》的主人公杨科还是一名专门研究《诗经》的专家,花了五年的时间完成了著作《风雅之颂——关于〈诗经〉精神的本根探究》。除此之外,小说中还多次涉及对《诗经》的讲解、引用或诵读,甚至杨科还发现了“诗经古城”以及现有《诗经》中305篇之外的被孔子删去的诗歌。

《风雅颂》从题名、篇名到结构布局再到叙事内容都散发着浓浓的《诗经》味儿。可以说《风雅颂》是在目前为止的现当代作品中体现《诗经》元素最多的一部作品。《风雅颂》吸收了《诗经》的诸多元素,但是它不是完全借鉴或转移,更多的是对《诗经》元素的变异,故意让《诗经》本意与作品自身文本形成对立,制造刻意喧哗的效果,具有反讽的意味。有关《风雅颂》内部每一个章节标题的设置就充分体现出作者的匠心独具。

和《诗经》的开篇一样,《风雅颂》的开篇也是《关雎》。《关雎》原本是《诗经·国风》中最优美动人的情诗之一,讲述的是一个贵族青年男子热恋采荇女子。但是在《风雅颂》中,《关雎》展示的却是杨科在花费五年时间完成著作回到家看到妻子赵茹萍和副校长李广智的偷情;《蒹葭》在《诗经》中也是歌颂男女美好恋情的情诗,但是《风雅颂》却借它来展示杨科与初恋情人付玲珍重逢,玲珍让小杏子陪杨科睡觉;《菁菁者莪》原本是有关教育人才的诗,甚至后人一提起教育,都会用此诗作典故。虽然《风雅颂》的《菁菁者莪》也讲的是有关教育学习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却是村民让杨科摸孩子的头,他们坚信只要杨科摸了头,他们的孩子就会考上初中、考上高中甚至考上大学;再如《鸳鸯》,原是一首祝贺新婚的诗,但是在《风雅颂》里讲述的却是在小敏与李木匠的新婚之夜,杨科杀死李木匠的故事。这几个章节的标题与文本之间有一个共性:《风雅颂》所讲述的内容和《诗经》相应诗作的内容完全不一样,甚至是截然相反。以古代男女纯洁的爱情写照现代社会男女之间的苟且之事,以古代人对教育的重视衬托现代社会人的愚昧无知等等。两两对比,其中对现代社会的讽刺更加明显和深刻。此外,具有同种讽刺效果的章节还有《东门之》《白华》《臣工》等等,章节标题的本意与作品文本之间背道而驰,言在此而意在彼,有一种戏谑的效果。有关此种写作方法,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也有涉及。

此外,杨科给精神病人讲《陟岵》、对天堂街的熟悉如同对《诗经》的熟悉、给天堂街的坐台小姐讲《都人士》、在付玲珍的葬礼上默背《黄鸟》、因小敏的结婚而念《采葛》,这些既是《诗经》在文本中的体现,也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众声喧哗”。给困在精神病院的精神病人讲征人思家、与坐台小姐们大谈爱情恋歌、在患有肮脏病的玲珍的葬礼上默背秦国人民挽“三良”的安葬诗歌、对相当于自己半个女儿的小敏吟诵情歌,这本身就具有反讽的意味。在这里,《诗经》已经不再是“可施于礼义”的儒家经典,也不再是“温柔敦厚”的“清雅之音”,它出现在精神病院、出现在坐台小姐的肉体上、出现在患有肮脏病的玲珍的葬礼上,它甚至成为男女色情娱乐的一种手段,成为传达杨科心中不伦之恋的一种载体。阎连科曾说,“《诗经》是中国人用诗歌的形式书写的中国人的《圣经》”,但是我们在《风雅颂》中看不到《诗经》的“圣经感”,相反《风雅颂》还在故意瓦解《诗经》的神圣感,让《诗经》走下文人眼中的神坛,沦落到一个又一个的腌之地,并且在混乱、错位的叙事方式和人物对话中故意让《诗经》脱离本意,呈现出具有现代色彩的异质感。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杨科发现的“诗经古城”,在“诗经古城”里杨科发现了《诗经》中已有的305篇之外的200多首诗。这一发现足以“震惊世界”{2}。有关《史记》所记载历史的真实性本来就众说纷纭,其中有关孔子删诗之说也不可全信,而且后世对孔子删诗之说也颇有争议。朱熹、王士祯、梁启超等人就反对孔子删诗之说。{3}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确切的史料或直接的证据证明孔子删诗之说的真伪。但是,阎连科却让杨科发现了《诗经》中被删去的诗,而且这些被删去的诗可能比留下来的诗艺术成就更高,更有价值。阎连科已经把笔触伸向历史,他的笔已经不是笔而是一根撬棍,他在撬动历史的根基,在对历史进行强有力的干预,随时可以“颠覆”历史。至此,《风雅颂》中所列举的《诗经》已经超越了既有的《诗经》,范围在不断地扩大。但是,发现“诗经古城”的杨科又是一个神经质的人,他的神经质的举动和话语让人不得不对“诗经古城”以及“新《诗经》”存在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这些看似确实的《诗经》又游离在荒诞的叙事框架之下,其中更显示出一种虚无感和荒诞的意味。

二、阎连科《风雅颂》“诗经古城”意象解读 鲁迅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模式,这一模式又叫作“归乡”模式,在《祝福》《故乡》《在酒楼上》以及《孤独者》中都有呈现。“我”作为这些故事的叙述者,而且都是知识分子,最终都在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中的故乡的差距感中选择离去,同时,“我”在逃离之后似乎又有了新的希望。{4}在差不多一百年之后,阎连科的《风雅颂》又选择了这种“归乡”模式,甚至其原名就叫作《回家》,阎连科借着杨科的“归乡”和“逃离”再次对人的生存困境进行了发问。

《风雅颂》中,杨科在逃离了清燕大学和家乡之后,发现了“诗经古城”。鲁迅没有言明的地方,似乎可以在阎连科这里找到答案。阎连科让杨科找到“诗经古城”,即杨科理想中的“乌托邦”。乌托邦,本意为没有的地方。“乌托邦”的字面意思就是“空想的国家”。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托马斯·莫尔在其《乌托邦》中就虚构了一个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

乌托邦思想在中国也由来已久。清代《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唐代传奇《枕中记》中的“黄粱美梦”、晋代《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乃至老子的“小国寡民”、孔子的“大同世界”都是乌托邦的中国式书写。其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诗经》。《关雎》写一位贵族青年男子热恋采荇女子但是“求之不得”的痛苦,只能靠在想象中和爱恋的女子亲近、结婚来弥补想象与现实的落差感;《桑中》写一个劳动者和他想象中的情人秘密约会。《诗经》中的这两首诗传达了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之间的差距,主人公只是进行了最基础的“乌托”,并没有形成“邦”。真正出现“邦”这个概念的是《魏风·硕鼠》,这是一首写农民不堪统治者残酷的剥削从而幻想美好世界的诗歌。“乐土”“乐国”“乐郊”是《硕鼠》中呈现出来的具体化的乌托邦,没有“食我黍”“食我麦”“食我苗”的硕鼠则是对所建构的乌托邦的定性和描绘。在如何实现这种理想的道路上,诗人设想的是“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即采取逃离的方法{5}。相同的是,在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的时候,杨科也选择了“逃离”或者说“回家”的方法。杨科耗费五年时间完成著作回到家,目睹的却是学校领导和自己妻子偷情,再加上清燕大学内种种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知识分子、大学生对知识的漠视和践踏,种种不堪的现象让杨科逃离城市,希望在故乡和初恋情人身上找回安慰和依托,但是故乡已不是记忆中的故乡,初恋情人也不再是那个她,加上对小敏近乎变态的爱慕和欲望使得杨科彻底沉沦。他去天堂街放纵,甚至在小敏的新婚之夜杀死了新郎。于是杨科又开始了“逃离”,杨科在精神的逃亡中出现了由被现实放逐到自我放逐的转折,也正是在自我放逐的途中,他发现了可以得到自我实现的“理想国”——“诗经古城”。

“来古诗城的人都是一些特殊的人,都是一些和人不一样的人,都是一些毕生追求科学和真理的人。”{6}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胆小怕事,“在大街上走路都要低着头”,但是“诗经古城”提供的却是一方无拘无束、自由平等的安逸乐土。杨科在“诗经古城”里发现了《诗经》之外的二百多首诗,但是作品详细展示的却只有两首,《女》和《有季》,分别写的是爱情和粮食的生长。这就暗示着“诗经古城”可以提供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性和食物。性由逃离来的坐台小姐提供,食物由逃离来的专家学者提供。他们在“诗经古城”其乐融融、自由自在,逃离了现实的不满,他们能实现“一天一小乐,三天一中乐,一周一大乐的理想和愿望”。

但是阎连科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在积极建构“诗经古城”,不惜笔墨地描写在“诗经古城”中发现多少多少的诗歌、诗歌里有多少多少的字、内容是如何分布的,生活在其中的姑娘们和男人们是怎样的各司其职。这一切都让人不得不承认“诗经古城”存在的真实性。但是另一方面阎连科又在消解他积极建构的乌托邦。诗经古城里一千多年前的唱诗台和听诗台音响和效果甚至比今天最为豪华的礼堂和歌剧院都要好;在冬天只要利用白布衬衣和塑料纸、塑料袋就可以让青菜生长出来以供食用;不管什么病,治病用的都是万年不变的老处方——“一钱白云,二钱空气,三钱日光,四钱月色,五钱花香”,连药引子都是一些诗意的东西,如“飞鸟的呼吸”“蜂蜜的甜味”等等。而且钱粮的来源也是专家老师的高薪工资和姑娘们的积存和细软,“诗经古城”中这些看似奇怪的、虚无缥缈的东西只能让人对“诗经古城”的存在质疑,即使存在这个乌托邦也离不开现实世界的物资供给。作品结尾处,杨科又毅然决然地离开现有的“诗经古城”,去寻找新的古城和诗歌。这又说明杨科找到的乌托邦具有临时性,已经找到的“诗经古城”又成为现实的世界,与理想中的乌托邦又有差距。

阎连科对“诗经古城”的积极建构象征着他对现代社会以及现代大学氛围和环境的不满。他的不满“朝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光亮的脸上吐了一口恶痰,朝他们丑陋的裤裆里狠命地踹了一脚”,他希望有一个美丽的桃花源可以让心灵得到栖息,让人才物尽其用。但是对“诗经古城”另一层面的解构则透露出他对现实生存状态的深深担忧——这种情况目前还得不到更好的解决。杨科在自认为正确的道路上固执地走下去,但是最终都脱离了现实生活和主流社会,其结果必然是悲剧。这是他们个人的性格所导致的悲剧,同时也是时代社会所导致的悲剧。

三、结语 20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国文学的分水岭。新文化运动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提倡“打倒孔家店”的理念,意在建立一个全新的思想文化世界。暂且不论当时的国情和社会文化环境,单就文学发展的层面来看,他们所提倡的与古代文学割裂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胡适提倡作新诗,以白话入诗,但是在《尝试集》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代文学的踪迹,其中一些诗歌的遣词用句依然逃不出古体诗的藩篱;张爱玲的小说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极深,其小说《倾城之恋》就多次借用或化用《诗经》中的诗句。{7}杨绛将《洗澡》分为三个部分,且在三个部分的开头都精心设置了一个标题,其中前两部分的章节标题出自《诗经》,是对每个部分的一个简单概括。章节标题“采葑采菲”“如匪浣衣”分别出自《诗经》的《谷风》和《柏舟》,皆为弃妇之诗,杨绛先生是借弃妇之句写国家政治;鲁迅的《采薇》、王安忆的《桃之夭夭》很明显的是取《诗经》诗句命名其作品,如王安忆的《桃之夭夭》,这里的“桃之夭夭”已不再具有婚姻嫁娶的喜庆吉祥之意,更多地被赋予了坚强、乐观以及顽强的生命力特征;此外,港台作家如金庸、琼瑶等人的作品也多受《诗经》的明显影响。上述作家对《诗经》元素的运用或者改写基本未跳脱《诗经》的传统美学。然而,到了《风雅颂》这里,《诗经》元素在阎连科笔下绽放出极具现代性的色彩。阎连科故意让其笔下的《诗经》元素站在传统《诗经》的对立面,无论是从文本内容的书写还是对“诗经古城”的建构,他都在营造一种刻意喧哗的效果。可以说,阎连科对《诗经》元素的变异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诗经》的神圣感,是对来自约三千年前土地的别样开垦。阎连科在当代文学观念的烛照下,挖掘古代先民的智慧,触发极具现代性的灵感。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也是古代文学的缩影。本文选取《诗经》,探讨《诗经》元素在阎连科小说《风雅颂》中的应用,意在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源头的联系,并以此作为参照,把握以阎连科为代表的现当代作家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精髓的挖掘和开采所做出的努力和尝试。从现代到当代,从鲁迅到阎连科,在众多现当代小说的纵向排列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现当代作家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对《诗经》元素的简单移植和改写,随着时代的更迭,越来越多的作品体现出对传统《诗经》的叛离和颠覆。这种变异是传统的《诗经》元素在当代社会与当代文学观念碰撞的产物。

《诗经》经过两千多年时间的洗礼在今天仍然能发出闪耀的光芒,这充分说明了《诗经》不朽的生命力。在现当代作品中挖掘《诗经》元素在其中的应用,一方面是对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作特色和创作技巧在本宗文学体系中的追本溯源,从而实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和现当代小说创作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是努力在寻找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学在现代创作技巧和现代文学思维的影响下所碰撞出的火花,从而为中国古代文学甚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在古代文学、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技艺逐渐没落的今天,这一点似乎显得尤为重要。

{1} 丁帆:《中国新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版,第337页。

{2}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29页。

{3}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4}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版,第34页。

{5} 唐任伍:《从〈诗经·硕鼠〉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乌托邦思想》,《经济科学》1982年第1期。

{6} 阎连科:《风雅颂》,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17页。(文中相关引文均出自本书,不再另注)。

{7} 李宪瑜:《“失〈诗经〉”:再读〈倾城之恋〉》,《文艺争鸣》2009年第6期。

作 者:阚海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篇5:诗经风雅颂

《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称为《诗》,共305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关于诗经的介绍我们上篇已经说过,这里针对疑问点,特作出一下说明。

诗经的最基本句式是什么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个别诗是以杂言为主的。《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以四言句为主干,可以由此推想当时演唱《诗经》的音乐旋律,是比较平稳和比较简单的。至汉代以后,四言诗虽断断续续一直有人写,但已不再是一种重要的诗型了。反而在辞赋、颂、赞、诔、箴、铭等特殊的韵文文体中,运用得很普遍。

篇6:文学常识什么是风雅颂赋比兴

何谓“风、雅、颂”,“赋、比、兴”?

何谓“风、雅、颂”,“赋、比、兴”?

所谓风、雅、颂,是指《诗经》按音乐划分的三个类别。“风”,是指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雅”,是周王京畿的乐歌,周王京畿被周人称为夏,古代雅、夏通用,故有此称。“雅”分大雅、小雅,意与后世的大曲、小曲相近。“颂”,是形容、赞颂的意思,是当时统治者进行祭祀时的乐歌。

所谓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地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文学常识 何谓“风、雅、颂、赋、比、兴””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中考频道。

20xx高考语文备考中几个关键时间点的把握

摘要:为大家带来20xx高考语文备考,希望大家喜欢下文!

高考备考中的几个关键时间点的把握与安排

第一,时间安排。高考备考中几个关键时间点的把握与安排,同学们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能够做到从整体上掌握。 高一高二是细致全面备考积累丰富细节的阶段;20xx年6、7月份是明确高三要求,布置暑假任务的阶段;8月是完成暑假任务的阶段。从9月份开学到20xx年期末统测,同学们要跟着老师进入全面复习的阶段;20xx年寒假,是明确自己薄弱环节,反思内省的阶段。到了明年2月份至4月份,做到突出难点;4月份至5月份,注意突出重点;从5月份开始至高考之前,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需要全面查漏补缺,进入临考状态。

第二,学生对细节的理解与积累。一件事做的好或者不好不是概念问题,是细节问题。要想把一件事,做好,做的更好,甚至做到极致,很多时候不是靠一个想法,一个理解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而是看对这件事积累了多少细节。所以对于高考来说,细节的理解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举一个例子:《红楼梦》中宝黛相遇的场景。

“贾宝玉一见林黛玉,可那样了!”这是一般人的语文课。

“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寸,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是曹雪芹式的语文课。这段话曹雪芹没有写林黛玉的衣着服饰,更多的是从精神的层面上去描述的。

高考复习备考中,也包括高一高二,很多时候在读书思考,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很容易把第二种描述,理解为第一种描述。这两种描述是远远不能对等的,如果把后者理解为前者,一定不能获得理想的分数。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多少学习的细节,是决定你分数的事。这是非常要引起重视的。

突破记与练的局限,关注思维的清晰与严整

平时我们备考时很注重“记”与“练”,在这两方面着力最多。但是,仅仅简单的“记”和“练”都不能让成绩突破提高。所以在复习中更应该注意的是思维的清晰与严整。

以xx年广东卷为例,看看高考对于思维的要求。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这个作文题目实际上是跟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识易知而难行”暗指的是一些违背常识、违背公德,甚至违反法律的社会现象。而“常识须推陈而出新”则指的是思考与创新。广东卷的命题其实是希望学生面对纷繁多变的社会境况,能提出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很多其他地区的高考试卷中,我们都能找到类似的作文题目,都能体现出高考对于思维的高要求,足见其重要性,在备考中要特别注意。

20xx年高考作文备考建议

针对20xx年高考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命题的基本规律,给大家提出五点建议,希望大家能在关注这五个方面之后,充分备考,调动和发挥自己的潜质,这是科学备考很重要的方面。

《说“木叶”》预习提示

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至三段为第一部分,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四至六段为第二部分,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七段是小结,强调理解“木”的艺术形象的重要性。而全文的中心则是通过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落叶”与“落木”、“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说明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暗示性的特征。对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很有启发。

学习本文,宜采用如下方法:

(1)抓住重点读书。这篇课文引用了不少诗篇,疏通这些诗句的涵义,固然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但不能把这作为重点。阅读本文仍然应当强化对文本的解读,应该在理解每个段落乃至每个层次的要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概括,进而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全文中心。

(2)学以致用读书。课文通过对“木”“木叶”“落木”等词语的概念及其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形象意义的分析,生动地说明了诗歌语言的丰富的暗示性的特征。加深对诗歌语言这一特征的理解,很有助于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应当运用作者提示的方法,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多进行诗歌鉴赏的练习。

(3)探究提问读书。“木”“木叶”“落木”“树”“树叶”“落叶”,这都是我们天天见到的词语,可是我们却从来也没有想过其中有什么学问。但是,作者不囿于俗见,从中发现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诗家们都爱用“木叶”而不用“树叶”?为什么诗歌中只见到“树”或“叶”而不见“树叶”?为什么明明是描写“落叶”,诗人们却偏偏要写成“落木”?作者顺着这些问题深入探索,终于揭开了其中的谜团。这种探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是很好的启示。

20xx年高考作文引导:写作立意要深刻

【摘要】语文考试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想要写好作文要讲究哪些方式方法呢?编辑整理了“20xx湖北高考语文作文指导”,希望考生在考试中能运用到这些方法,写好作文,提高成绩!

20xx年高考作文引导:写作立意要深刻

阅读题失分多 要密切联系原文

李纪镜表示,从考试大纲来看,今年高考语文的考试内容、题型,试卷结构和分数分布没有变化。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阅读题,失分也很多。因为阅读题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全面考察,学生积累不够,有时就难以应付。目前,在做阅读分析题时一定要把题目的选项和原文认真对照,对文本要有充分的理解。

李纪镜说,具体来分,文言文阅读主要是翻译,按点得分,如果可以做到直译就能提高得分率。而对现代文阅读除了对比原文的办法,还可以采用排除法,节省很多时间。而客观题考察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需要学生对文学常识及写作知识有一定的积累。最后的探究题则最难,有很强的的主观性,答案较灵活。

“总的来说,做阅读理解题目要紧扣题目要求,密切联系原文,一切从原文中去寻找答案。”李纪镜说道,主观题要得分,首先要有明晰的观点,在答题技巧上要注意做到有序归纳,分点陈述,让答案明晰,阅卷者一看便可看到要点。

作文明确文体特征 立意要深刻

在高考的所有科目、所有题型中,语文写作的分值高达60分,不但占据了语文科目的半壁江山,也同样是高考的重头戏。对于每位高考考生,写作不容有失。那么考生如何顺利度过高考作文大关?

李纪镜说,写作首先需要考生在文字的.综合能力,记叙文和议论文有何特点、如何区分,也是很大的问题。所以考生首先就要注意题目明确要求的文体特征,把握准了方向再去求高分。一般作文评分是内容20分,表达20分,特征20分,特征就是要在内容丰富有文采、表达有创意等方面去努力,立意深刻的文章很容易得高分。

而在作文时间分配上,李纪镜认为要因人而异,有人书写速度较快,有人较慢,所以时间大概控制在60分到70分钟之内,作文多花一些时间没关系,毕竟分值较大。其它地方比如默写,记住了就记住了,花的时间就较少。有些题目时间要把握好,不能太纠结,做不来暂时放下回头有时间再来想也是可以的。

复习要加强训练 对自己进行全面评估

高考在即,作为高考的第一科目,当下该如何展开复习?李纪镜说,目前备考首先应该是一个适应性的训练,就是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确保整张试卷都有序地做完,而不是手忙脚乱,或者有些题花很多时间、仓促地去表达,要做到心中有数。

另外,他认为,考生要明确自己哪些方面是比较薄弱的,哪些方面是有一些把握的,在薄弱的环节哪些是可以短时间内还可以提高的,哪些即使花功夫可能也不能见效的,在这个方面对自己备考做出一些选择,很难提高的,现在就不要花太多时间,必须对自己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

李纪镜说,考试中调整心态也很重要,考生现在要关注复习过程不必要太多去想结果。如果说考生一直准备得不错,就该怀着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考试,如果准备得不太好,那么可以去想尽最大努力做得最好。只有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得平衡,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尽量避免紧张,才能为整场考试打下良好基础。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20xx湖北高考作文指导:绝对实用百搭的满分作文结构

【摘要】语文考试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想要写好作文要讲究哪些方式方法呢?编辑整理了“20xx湖北高考语文作文指导”,希望考生在考试中能运用到这些方法,写好作文,提高成绩!

20xx湖北高考作文指导:绝对实用百搭的满分作文结构

文章结构占据着如“人体骨骼”一样的重要位置,架构起作者的思路、文章主题、语言文字以及选用的素材,从而支撑着整篇文章。高考作文,如果你能够好好安排全文结构的话,它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带来亮色。而在阅卷老师眼中的高分作文无疑必须具备“结构严谨”“脉络清晰”等完美条件,否则,一篇让人看上去眼花缭乱、不明所以的文章,即便语言再生动,也无法让阅卷老师心服明白你所要表达的主题,又怎能心服口服的给出高分呢?今天为你提供的几种作文结构形式,绝对是考场上百搭实用的必备良品。

【学习指导】

一、坚持传统的旧结构

对于写作能力较差者,可以采用“传统的旧结构”。所谓的“旧结构”,乃是使用“传统的、常规的”合情合理的先后顺序来展开。

比如,最近我叫应届高三毕业生撰写一篇题为《地球啊,地球》的800字高考模拟作文,我首先与同学们一起认真学习了《诗经·鲁颂·?宫》的八个部分内容(《?宫》一诗,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叙述周朝先祖开国创业的伟大功德,以及颂扬鲁僖公建庙祭祀、祝祷祈福的乐歌韵辞),然后给它撰写好精确而简扼的段落大意,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接下来,我又给同学们撰写了《地球啊,地球》一文的八个写作提纲,让大家拿回去,寻找素材,初成草文。大家在进行认真交流之后,再形成正文。

这八个提纲的具体内容如下:

(1)太阳行星的地球;(2)原始状态的地球;(3)丰富资源的地球;(4)无私奉献的地球;(5)人类损毁的地球;(6)带来灾难的地球;(7)反思拯救的地球;(8)和谐共存的地球。

全文以“地球”为中心线索,先后有序地按此结构提纲去写,给人一种清晰明白、有章有节的感受。

二、紧连时代的新结构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者,可以采用“紧连时代的新结构”。所谓“新结构”,那就是要有一些突破和变化。下面我例举曾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这篇“通讯”文。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山西省平陆县发生61名民工食物中毒,急需一千支“二巯基丙醇”救命的事件。《中国青年报》的作者在报道此事时,就采用了较新的结构形式,具体写作提纲如下:

第一部分——北京接到平陆求救电话。

(1)1960年2月3日,农历正月初七,下午4点钟(倒叙;点;详;抒议之一)

第二部分——平陆向北京求救的缘由。

(2)2月2日(傍晚七点)(回叙;面;详;短语之一)(3)就在同一时间(平叙;点、面;详;抒议之二;短语之二)

第三部分——北京、平陆各方急救状。(4)2月3日,下午4点多(顺叙;面;详;抒议之三)(5)现在,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顺叙;点;略)(6)时间将近晚上七点(顺叙;点;略)(7)7点半以后(顺叙;点;略;抒议之四)

第四部分——空投药品,并抢救成功。(8)夜里9点零三分(顺叙;点;略)(9)夜里11点23分(顺叙;面;详)(10)就在同一时间内(平叙;点;略)(11)2月3日,深夜(顺叙;点;略;抒议之五;短语之三)

全文结构,以11条具体细致的时间标题为主线,又穿插同一时间之不同地点空间转移的“点面、详略”内容,倒叙开文;文中再伴以三处精妙的排比或整散短句,以及段尾五处抒情兼议论的精悍简洁文字,把主旨步步提炼升华。总之,“时空交错”与“多元写法”的和谐运用,使文章结构“紧凑严谨、紧张疾速”。

三、创造时尚的奇结构

对于写作能力特佳者,可以采用“创造时尚的奇结构”。所谓“奇结构”,那就是选择“标新立异、独创奇特”的别样结构。

我们都已经看到了前几年考场上出现的一些“别样结构”的好文章。比如,南京考生运用“寓言故事”撰写《赤兔之死》;上海考生运用“网络博客”撰写的《与先圣孔子论文化遗产》;汶川考生运用“七律+骚体”撰写的《悲中行》;湖北考生运用“古体长诗”撰写《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四川考生运用“甲骨文”撰写高考作文……应该说,肯定这些“冒犯”与“尝试”的行为,是高考制度变化的一点小小进步吧。

另外,再给你介绍一本书,杨敏老师主编的《历届高考满分作文精华全选》。在这本书的《目录·新文体类》部分,有26篇“别样结构”的高考满分好文章:考生们采用“医院病理报告单、病危紧急通知书、病例药品说明书、司法公审大会实录、受害消费申诉信、数学定律求证过程、广告宣传意向表、求职就业审请报告,或模仿《孔雀东南飞》及《琵琶行并序》”等多种形式结构,来撰写高考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当然,还要在这里特别指出一点:写作结构的个性创新,必须是“合情合理、可信可读、有节有度”的范畴,而不是胡编乱造、随心所欲的过分恶搞。否则,将会导致写出非马非驴、浅薄庸俗的作品来。总之,不管运用哪种结构写文,我都希望你能打破框框、追求新意,让阅卷老师看到你的高考作文,会产生当场“精神为之一振、评定为之一新”的意外效果。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高中语文基础只是:标点符号误用

【编者按】高中频道为广大朋友编辑了“高中语文基础只是:标点符号误用”,希望对广大朋友有所帮助!

标点符号误用

一、顿号误用

1.相邻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相邻数字之间误用顿号。

[例]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1995年全国统一考试)

[解说]两数字连用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三、四”是概数,不应有顿号,应将顿号去掉。应注意的是,相邻的数字连用有时不表示概数,而是一种缩略形式。这时,数字之间要使用顿号。例如:“这是本诗的第三、四节”一句中,“三”“四”之间需用顿号隔开。

2.不顾内容层次滥用顿号。

[例]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2004年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解说] 第一层次用逗号,第二层次用顿号。因此,“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与“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之间用逗号隔开。

3.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例]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立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1997年全国统一考试)

[解说]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并列成分,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隔开。

4.语气词后误用顿号。

[例]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解说]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短句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二、逗号误用

1.并列成分之间误用逗号。

[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2004年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解说]“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并列关系,都是介词“随着”的宾语,“发展”“扩大”后面的逗号应为顿号。

2.不顾内容层次滥用逗号。

[例]打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2004年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解说]“一逗到底”导致层次不清。“打陀螺讲求技巧”后的逗号应改为冒号,“用力大了”和“用力匀称”前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3.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

[例]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2004年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解说] “赛前表示”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表示提起下文。

4.总结语前面误用逗号。

[例]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2004年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解说] “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是对前面三个并列分句的总括,应该把“交相辉映”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要注意的是,被总括的话语里面如果只用了逗号、顿号,而没有用分号,那么,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逗号。

三、分号误用

1.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

[例]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1995年全国统一考试)

[解说] “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对前文的总结,因此分号应改成冒号或逗号。

2.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

[例] 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塌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解说]在仅用逗号已无法区分层次的情况下才使用分号,因此,句中的两个分号都应改为逗号。

四、冒号误用

1.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

[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2004年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解说]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应删掉。

2.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

[例]“还愣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2004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解说]“某某说”插在引文的中间,它后面应使用逗号。

语文:新大纲必背作品诗人风格简介

1. 屈 原 诗歌充满追求进步的生活热情和深厚的爱国感情,表现了他憎恶黑暗、坚持正义的高洁人格。想象丰富,辞藻绚烂,常用大胆幻想和夸张的手法,融化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构成雄奇壮丽的境界,富于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大纲选其《离骚》(节选)和《湘夫人》2首。

关键词:爱国主义 浪漫主义 楚辞体

2. 曹 操 其诗或反映汉末**现实,或抒发个人宏大抱负。情感深沉,慷慨悲凉。大纲选其《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3首。

关键词:思想积极 质朴刚健 (建安风骨)

3. 曹 植 其诗前期大都表现游乐生活和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后期作品则充满愤激情绪,有的还能反映人民疾苦。笔力雄健,词采华茂,在学习乐府民歌的基础上,讲究形式美,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大纲选其《七步诗》《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视死忽如归)2首。

关键词:建功愤激 笔力雄健 词采华茂

4. 陶渊明 其大量田园诗描绘农村风光和劳动情景,流露出对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风格平淡自然,韵味隽永。语言简洁含蓄,深厚而富有意境。大纲选其《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3首。 关键词:田园生活平淡自然 简洁含蓄

5. 骆宾王 初唐四杰之一。其诗题材丰富,感情真挚。大纲选其《咏鹅》1首。

6. 王 勃 其诗于清丽婉畅之中带有宏放浑厚的气象。大纲选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首。

7. 贺知章 写景之诗,较清新通俗。大纲选其《咏柳》《回乡偶书》(少小……)

8. 王之涣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雄奇豪放,音乐性强,脍炙人口。大纲选其《登鹳雀楼》《凉州词》2首。

9. 孟浩然 其诗多写隐居闲适生活和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见长。大纲选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宿建德江》3首。

10.王昌龄 其诗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也有闺怨、宫怨、送别之作,于七绝用力最专,常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有“七绝圣手”之誉。大纲选其《出塞》(其一)《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3首。

关键词:气势雄浑 格调高昂

11.王 维 其诗前期多写边塞生活,后期多写山水诗。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苏轼评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大纲选其《使至塞上》《鹿柴》《竹里馆》《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6首。

12.李 白 其诗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风格雄奇奔放,前无古人,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达到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高峰。大纲选其《古朗月行》《静夜思》《秋浦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行路难》《将进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蜀道难》17首。

关键词:雄奇奔放 清新自然 浪漫主义

13.崔 颢 早期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体验边塞生活,诗风变为雄浑奔放。大纲选其《黄鹤楼》1首。

14.王 翰 恃才不羁,诗多壮丽之词,多属边塞风格。大纲选其《凉州词》1首。

15.王 湾 大纲选其《次北固山下》1首。

16.高 适 以边塞诗著名,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情调悲壮苍凉,笔势豪健(雄壮奔放,激昂慷慨)。大纲选其《别董大》1首。

17.刘长卿 其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贬谪漂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之情。他善于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雅洗练,接近“王孟”,擅长五言,尤工五律,有“五言长城”之称。大纲选其《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首。

关键词:隐逸之情 清雅洗练

18. 高考 杜 甫 其诗显示唐朝由盛及衰,称为“诗史”,思想深厚,境界开阔。以古体、律诗见长,反映民间疾苦,表达爱国之情。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大纲选其《江畔独步寻花》《赠花卿》《绝句四首》(其三)《绝句二首》(其一)《江南逢李龟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望岳》《旅夜抒怀》《春望》《咏怀古迹》(其三)《蜀相》《登高》《兵车行》《阁夜》《客至》《登岳阳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8首。

关键词:爱国诗史 沉郁顿挫

19. 岑 参 以七言诗见长,后期边塞诗生动夸张,慷慨激昂,表现了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积极乐观精神。作品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语言变化自如,形成了奇峻壮阔的风格。大纲选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首。 关键词:激昂慷慨 奇峻壮阔

上一篇:送东阳顾明府罢归,送东阳顾明府罢归戴叔伦,送东阳顾明府罢归的意思,送东阳下一篇:年度环保企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