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2024-05-30

浅谈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通用12篇)

篇1:浅谈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再谈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乃至每门学科的重要前提条件,做好数学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及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勾点批注,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数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要学好数学,就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的推动,预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因此,必须培养学生预习数学的兴趣。对预习的成果及时反馈交流,让学生有成就感。对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础问题,可以用以前的知识解决;如果是理解的问题,可以记下来,通过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去解决。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学生在预习时,常常会有所获。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充分展示一下,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同时,教师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时,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就会对预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预习习惯也就随之养成。学生预习后,表现为心理上的主动性,并为新知识的接受作了良好的铺垫,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内容

教师对课前预习的布置一定要建立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之上。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才能更好地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前预习,使预习的内容不致过浅或过深。过浅达不到课前预习的效果,过深则容易造成学生理解认知上的困难,产生畏难情绪,不能起到课前预习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认真理解、把握教材,备好课前预习的内容,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预习可以作好知识准备,并及时复习补救,实现新旧知识的良好过渡。数学认知结构是以同化和顺应这两种方式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总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为依据对新知识进行加工。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相联系时,那么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新知识就很容易被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之中;若在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中没有适当的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就要对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进行改造,进而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再把新知识纳入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之中。由此可见,通过预习,在知识上作好准备,是接受和掌握新知识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

三、课前预习一定要持之以恒

教师要深刻了解预习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重视它,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它。 预习应用题,可以用画线段的方法帮助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解题的思路。对于一些有关图形方面的问题,可以在预习中动手操作,增强感性认识。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来自学生喜欢的生活素材,甚至有些内容还比较抽象,除了教师要认真设计外,我们还要采取一些激励和竞争措施。与此同时,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一定要作具体分析,及时解决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小结。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会把课前预习作为一项常规的学习任务完成。预习有利于课堂内容的掌握与巩固,预习可以明确学习的重点、关键、难点等问题。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这些问题时,学生会集中精力,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因而更易于学生突破知识难点,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四、要及时检查,重视反馈

只布置任务,没有严格检查,对于缺乏自觉性的学生来说,预习只能是徒劳无功的。所以对预习的完成情况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这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就是学生课前自学,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预习过程中,既有知识与方法的储备,也有学习方法的创新。长此以往,自学能力便会形成和提高。

篇2:浅谈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周俊峰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的预备的利用,预习的必要性,在教学中有一个现象不知注意到了没有。小学生初中生一节课是40分钟,而高中则一节课是45分钟时间,到大学一节课的时间安排是50分钟。而每节课之间都要排了一个小预备(3分钟),国家教委为什么要这么安排时间呢?

通过查找资料知道一个心理学问题: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大限度一般在30分钟之内,初中生略高一点点。所以你看那小学教师上课,要将重要的内容重复几遍。而初中、高中生的注意力相对高一点可达35分钟左右,所以有经验的教师会把重点内容在30分钟内讲完,然后注意总结一下。而大学生则不同了,他们相对来说更成熟,自控能力也更强,所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更长。

关于10分钟大预备,3分钟小预备这一现象、这一时间安排相信凡是读过书的人都知道,、可以说是“地球人都知道”但是为什么要这么安排时间?以及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时间来配合我们的教学任务呢?可以不是每一个都能过盛回答上来的。前面7分钟学生可以上厕所,交作业,买些饮料吃,或出去走一走呼吸一些新鲜的空气。从大脑皮层功能区来讲,上课时主要是听性语言中枢视觉中枢,阅读中枢、书写中枢的兴奋,其他的功能区相对讲活动不太。而这7分钟的上述上述活动可以使上述功能区的功能得到发挥,如躯体运动中枢,味觉中枢、嗅觉中枢。这样一来大脑功能区的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调节。那么课前3分钟小预备又有何作用?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三分钟的预习对学生来讲意义极大,长时间做好该项工作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从教育学理论上讲,课前的预习使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因为每个人不可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前面已论述该问题),所以听课时学生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听,对学生的学习来讲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那么在这么短短的3分钟内学生如何才能预习好课文呢?首先大家都清楚预习和自习是不同的。预习是粗线条的看。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学生坐下来,先看顾到下节课老师要上的章节,第二步从“粗体字”上看,(或说先看大标题,再看小标题)再看每个标题下的第一句话和这一大标题下的最后一句话,边看边用笔在书下面划下划线。另外有图的话可看一看图及图下方的文字标注。例如学习高二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转入和转出效果图为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P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问题探讨

图:物质通过合成的脂双层

二、被动运输

你已知知道,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协助扩散

三、主动运输

细胞通过被动运输吸收物质时,虽然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膜两侧的浓度差。„„„„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上学生我教得是高三2个相同基础的班级,高三(2)、高三(5)班,高三(5)班强调了学生必须课前3分钟坐下来预习,而高三(2)只是提了一提,结果每次考试后,高三(5)班的成绩都比高三(2)班都要好一个层次。区别是非常明显的。这就充分证明了课前3分钟的预习比不预习的效果要好的多。

这是需要强调一下的是,预习是预习而不是“自习”一做成“自习”则三分钟时间不够,也没必要,因为学生有好多功课要学,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是不可能完成的。

课前3分钟的预习还带来另一个好处,学生能够及时的从课间的休息状态进入到听课的学习状态。相对于有的班级学生不搞三分钟前的预习(即使头号一天晚上花了约20分钟预习)那听课效果要好的多,因为学生刚外面走一趟,或活动了下,或上了一趟厕所„„,则人到教室需要安静下还需要几分钟,若教师拿捍得不好,很多学生则会掉队,一时会跟不上进度的。一但落后,步步落后,整个听课、上课的链条(环节)全打乱,学生的听课效果可想而知了,若一节课没听好,那学生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可能课后得用三五堂课的时间来弥补损失,还不一定能弥补过来。

通过《课前三分钟》的充分利用教研研究总结出,开展三分钟的预习活动的班级学生听课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听课也不避免盲目性了,将有得学生成绩的提高。该项活动是花很少时间取得很好效果的一项活动。参考文献

1、《学生哪有这么难》一王金战著

标准书号ISBN978number-301-15137-21G

2596

2、《魔幻学习法》英·阿里斯旦·史密斯著

3、《中学生物创新教法》书号:INBS7-5077-0758-×

篇3:浅谈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课前预习是教学的基础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可以通过查阅书籍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别出重难点, 在教师的课堂讲解上不会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内容便听得云里雾里。课前预习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条正确思路, 解答问题显得脉络清晰, 有条不紊。所以, 课前预习对于教学很有帮助, 为教师授课和学生掌握知识奠定了基础。

(一) 课前预习可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很多学生不重视课前预习, 认为课前预习无关紧要。老师在课堂上会把每一个知识难点、重点勾画出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学生觉得老师帮自己归纳总结好了知识点, 就不必浪费时间去做课前预习了。每个人都有惰性,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给了校园生活, 在这样的环境下想法比较无忧无虑, 更是难以控制自身的惰性。自然而然, 学生很少会想着要去花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在上课前做了课前预习, 对教师的讲课内容就有了方向感, 听讲的时候会比较专注, 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能及时作出反应, 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并给出合理的分析, 而且能建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心。

(二) 课前预习可以加强学生的知识记忆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后会掌握到新知识, 但常常在一段时间不触及这方面的知识后就忘得一干二净。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通常一次性过, 很少会在耳边不断徘徊深入脑海。人的记忆是有筛选功能的, 对于一些没有深刻影响的事物, 一段时间的不接触后会选择遗忘。当然, 人的记忆也会有被唤醒的时刻, 但这个概率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不能指望这个会不会出现又或者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的时刻。为了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对知识的记忆能长时间持续, 不至于学完就忘, 课前预习就必须提上日程。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可以把生疏的字词自行查阅理解, 阅读一下内容, 体会当中想要表明的意思, 把重要的知识点用笔标记出来, 最后尝试解答相关的习题 (陈娟2009) 。

二、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的意义

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是英语教育中积极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列出一个任务单, 引导学生有方向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好办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大部分孩子受到的关怀和宠爱只增不减, 有些家长甚至对孩子过分溺爱, 造成了很多孩子对家庭产生依赖性, 离开了家人的帮助就不知道怎样处理事情。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的出现, 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会自主学习的机会,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

(一) 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是独一无二的, 就算是双胞胎也会有属于各自的特别之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主的独立意识, 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和过人之处, 但绝不能随意地盲目跟从。在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中, 教师给出任务和步骤, 学生在教师给出的任务步骤中有条理地逐步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去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种学习方式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结果, 收获的更是过程中无意识的完善自我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对事物探索的思维, 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形成。学生在做任务时, 难免会遇到不懂的地方而阻碍下一步的进行, 为了能顺利完成任务就需要解决眼前的困难。解决困难就是学生锻炼学习能力的关键时刻, 学生解决好眼前的难题就会获得喜悦感和成就感。

(二) 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

教师教学中有时候会以小组形式布置任务单, 需要小组成员分工明确, 合作完成。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由一个人去完成的, 有些事情需要集合大家的专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 有些人想法很好但欠缺行动力, 有些人执行能力很强但又少了点创新, 所以这个时候合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团队合作是个人和集体的磨合。在团队合作中, 个人仍然需要保持自己的见解, 不能因为身处集体中就人云亦云。如果每个人都想着个人利益应该完全服从于集体利益, 那么事情就会一团糟。但是, 个人想法也不能太固执, 应该和小组成员的想法互相协调, 选取一个合适的方案。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 让学生在团队中互相磨合, 使得学生的思考得以提升, 不必局限于自己的主观世界, 不以自我为中心, 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合作。

三、课前预习让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更见成效

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以教师列出任务单的模式让学生自主完成, 提高了学习能力, 也促进了团队合作。而课前预习则是教学的基础, 能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在实行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时, 结合课前预习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模式。课前预习后再做任务单, 让学生寻找问题答案时更有把握, 能调动学生对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的积极性。

(一) 课前预习调动学生对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的积极性

很多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是因为学习英语时没有成就感, 甚至存在一种挫败感。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适当了解, 在做任务单前可以先把不懂的单词理明白, 小组讨论时就省去了这个简单的环节, 直接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问题。有些学生没有做课前预习就去做任务单, 往往会因为遇到不理解的单词就丧失了继续探讨下去的动力, 于是就选择放弃或者敷衍了事。在做任务单前, 做课前预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生对任务单内容有过自己的理解后再行动则会得心应手, 并且会愿意去做这件事情。学生能从一件事情中获得成就感, 就会很热衷去完成。

(二) 课前预习使学生完成有质量的任务单

学生在做英语任务单的时候, 经常都是做表面工作, 难以提高学习质量 (陈佳园2011) 。比如, 教师布置的任务单是:1.理解“一般现在时”;2.掌握“一般现在时”的用法;3.找出“一般现在时”的例句并参考运用。有些学生看到这样的任务单, 就会很自觉地去翻阅关于“一般现在时”的内容, 然后按任务单的要求逐步完成。在做任务单的过程中, 学生不去深究“一般现在时”是动词时态中的一种, 与之有关的还有“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等等。做任务单前, 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发现“一般现在时”只是多种时态中的一小部分, 在学习“一般现在时”中可以延伸学习相关的时态, 完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知识面。这样一步步地去发现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有帮助, 便于深刻记忆知识, 任务单也会完成得更有质量。

结束语

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使英语教育有了一定的提升空间, 课前预习完善了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课前预习对于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是十分可取的。在教育不断强化的进程中, 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课前预习对任务单模式英语教学至关重要。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时代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而“任务单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有方向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是当今英语教育十分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针对任务单模式下, 课前预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课前预习,任务单教学,教学模式,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陈佳园.2011.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课前预习的实验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人文科学版) , (1) :76-79.

篇4:浅谈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课前预习;初中语文教学;重要性

课前预习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课堂上的听课效率,从某种角度而言,它也是教师能够顺利开展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课前预习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大量的预习过程,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课前预习呢?

一、课前预习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的重要意义

所谓课前预习,就是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所学课文进行一定的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更需要学生在课前对其进行理解掌握,所以,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转变学生的角色,化被动为主动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依旧保持着被动的学习状态,上课积极性不高,喜欢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殊不知,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低,语文教学的质量难以提升。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它不仅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有关,很大程度上也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对教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加大了学习难度,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这个时候,如果让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预习,在课堂上的学习就更有针对性。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碰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听讲,更能集中注意力。总而言之,课前预习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拉出来,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真正爱上初中语文学习

课前预习的实质是学生对课文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预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除了课文本身的内容外,还需要对该篇课文的作者有一定的了解,明白其是在何种情况下创作的这篇课文,了解他的情感因素之后,才能与文章达到共鸣。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时,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必然会调查一些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料对鲁迅先生创作孔乙己这一人物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解,只有了解了创作背景与创作情感,才能对孔乙己这一人物特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爱上这篇文章。因此,课前预习对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是非常有用的。

3.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教会了学生真正的学习方法,才能帮助其了解整个学习过程,也只有这样,才会对他以后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进行预习,意味着他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接受知识,但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知识量的增加,而是要学会学习方法。

二、教师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具体方法

1.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其实,许多学生都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但是预习的效果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部分学生预习的方法不够正确。所以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希望家长能够在家中进行监督,与教师共同帮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而且,教师可以不断对学生进行不同预习方法的培训,增加预习的乐趣,使学生爱上预习,爱上学习初中语文。

2.教师应该对课前预习的内容作出要求

课前预习的内容极大程度上会影响预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提前安排好预习内容。安排预习内容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能力的不同安排不同的预习内容。

3.帮助学生定期更换预习模式

在同一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产生疲惫感,对学习失去兴趣。预习也是一样,经常使用同一种预习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定期更改预习模式,比如,预习的侧重点可以更改。可预习生词、生字;也可预习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也可预习文章的写作风格等。

4.教师要对课前预习作业进行检查

初中生毕竟还是一群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所以他们的自觉性并不高,要求教师对他们进行鞭策。因此,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进行检查是促进其预习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初中学习中,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前提。本文就针对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以及教师帮助学生课前预习的具体方法进行论述,希望通过这些论述,能够提高教师对课前预习要求的重视,从而提高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庞耀俊.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08(14).

篇5:浅谈课前如何说课

“说课”是近几年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教研模式,它是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阐述对某节课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但说课不是对备课内容的简单叙述,也不是对讲课过程的简单总结,而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对备课、讲课等教学环节在理论上的高度概括。原则上每次说课范围为一课时(如果是单元备课,就说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部分。

一、说教材

1、说本课时教材的题目及主要内容;说课型(主要有新授课、讨论课、实验课、阅读指导课、复习课、检查课、综合课等)及所需课时。

2、说前后联系及所处地位:要说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和教材内容前后的联系及其在本单元或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明了教材编排意图。

3,说重点、难点:说出哪些是重点、难点?确定这些重点、难点的依据是什么?

4、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

1、说出为完成本节授课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理论依据是什么?(用常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

2、说出使用哪些教具

3、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l、结合教学内容说出通过什么方式,养学生哪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如主动预习、圈点勾划、查字典词典、记课堂笔记、手脑并用,读思结合、独立作业、及时复习等)。

2、说出通过哪些途径,培养学生哪些能力(主要有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计算能力等)?

3、说出因材施教的措施(如优生的培养、差生转化)

四、说教学程序

1、说出本节课的课堂结构(课的结构主要有导入新课、指导预习、明确目标、捡测目标,进行新课、知识迁移、教师小结、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其中进行新课一个环节分为哪几个部分。

2、说出本课时师生双方活动的具体安排和依据。

3、说出本课时师生的板书设计和依据。

4、说出本节课的课堂练习及练习意图。

5、说出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训练意图。

篇6:课前预习的5个重要性

当然,若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也是可以的,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每门功课都进行提前预习。这样做会感到时间不够用。显得非常紧张,不能达到预习效果。因此,刚开始预习时,要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到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铺开。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五:预习方法则更加重要

就拿英语来说吧,新教材要求学生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掌握所学内容。这四个方面教学课堂安排结构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根据教学要求和结构,学生课前预习首先要听录音,力求听得懂,即使听不懂,也要听懂句子的读音。基本上达到能模仿录音的程度,然后再跟录音朗读。接着再对所学内容进行细心阅读,努力掌握其大意。例如我们在预习7B第三单元Reading时,首先要听录音,解决生词和词组的读音和拼写。接着听录音,模仿录音,达到能阅读Reading部分内容的程度,最后借助所学词汇和辞典,理解所学内容,掌握其大意。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正是预习的必要性所在。对照目标,找出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解决。最后,可以完成导学案上的课前预习部分。同时学生还要积极投入,善于联想。例如,学生预习7B第三单元Reading时,会遇见three men in police uniform ran out of the building (三个穿警服的人跑出大楼)时,这里的in表示穿着,是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可以和in red ,in school uniform 联系起来记忆。又如,学生还会遇见stop taking notes 这个句子,学生还可以自己区分以下stop to do 的用法。如果自己区分不清楚的,就可以请教同学或者老师。

篇7: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重要性

在课前预习中,不可避免的要对陌生的单词,或不懂的语法点进行查询 这个过程是一个自学的过程,因此没有特别要求学生一定要完全掌握,只需大概地了解,掌握自己力所能及的,其他的交给课堂的老师 这是一种有的放矢的学习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课堂知识的复习,这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3 朗读与 课后复习朗读是一个能帮助建立语感的过程,同时,可以帮助记忆所学习的知识点 课前课后,花上半个小时进行朗读,不仅可以帮助自己练习正确的发音,建立正确的发音方法,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语感,加快阅读速度

当大家都真正了解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重要性,并长期的坚持下去,我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有所不同,一定会使老师和同学大吃一惊。

篇8:浅谈课前“热身活动”的意义

导课, 顾名思义, 就是在讲授新知识以前, 教师在课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各个教学目标的设定,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课前几分钟内精心设置的一段引子, 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成功的课引就好像音乐会的前奏, 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兴趣、情绪、情感是组成学习动机的三大要素。兴趣在激发学生热情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旦学生能够成功地完成某件事情, 便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因此, 诸如在课前听一些与讲课内容有关的歌曲或讲一个幽默故事, 这些活动必能烘托课堂气氛, 激起学习兴趣。因此, 成功的热身运动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和建立自信心的关键。通过不断的训练, 学生不仅可以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且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大为增加, 最终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情绪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课堂最初进行的几分钟内, 学生需要将自己的心态从课下的轻松散漫转变为听课时的精神高度集中。如果学生没有转变心态, 则教学的效果就会不如人意。所以我们在上课之前,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非常重要。课前“热身运动”的方法一般有:

1. 谈话式。

比如在讲《太阳》这篇课文时, 教师问同学们:“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 如果没有太阳将会是怎样的?”这看似闲谈的师生之间的聊天其实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方法, 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置每一个问题, 要让问题仅仅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并且层层深入, 衔接自然, 让学生在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中进入对新知的学习之中。另外, 教师和学生交流要注意自己的神态, 要亲切地面对每一个学生, 尊重他们、爱护他们, 唤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最大限度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故事吸引式。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 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点心理特征, 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闻轶事, 这样能够大大吸引学生注意。例如, 有位教师在讲《说谦虚》一文时的导课就设计得很精彩。他说:“有一位导演, 成功地导演了一部新影片。当记者问到这部片子并请他谈谈想法时, 导演说:‘如果把这部整体美的影片打碎, 那么任何一块碎片都将闪光。’而举世闻名的球王贝利在回答人们哪个球踢得最好的问题时, 却说:‘最好?下一个吧。’对于自己的成绩这两种态度对比, 我们来谈谈自己的想法?”这让学生有一种想尽快读读这篇课文的欲望, 从而进入正题。

3. 背景式。

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形象大于思想”, 这也是文学作品的特征, 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以现成的答案来规范作品的解读。所以在导入时, 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文本中没有传达出来的信息, 如文章中涉及的一些内容, 或是作者的身世背景等等, 这样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比如有位教师在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 她利用了多媒体让学生看了一组有关课文内容的图片, 还播放了关于在写这篇文章时的年代及鲁迅的身世背景。这样将会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歌曲式。

有位教师在讲《悠悠水韵》阅读连接时, 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听了一段古筝独奏《高山流水》, 一段欢快、悠扬的乐曲将学生带入一个个美丽的画卷, 有水光潋滟的西湖, 有充满自然灵性的松坊溪, 有惊心动魄的黄果树瀑布, 还有一路迎着溪流的双龙洞。通过各种画面让学生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也为后面的阅读提供了感性的认识。歌曲以其优美动人的旋律, 明快的节奏能够很快吸引学生注意, 用歌曲导入, 能让学生在欣赏动听的歌曲的同时, 进入学习的状态。

篇9:浅谈课前预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不少学生不太重视课前预习,认为反正课堂上老师会详细地讲解,预习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也有的同学曾经做过预习,但不得要领,没有什么效果,因而不能坚持。其实,预习在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明确课前预习的任务和目标

课前何时预习、预习什么、预习多少,哪些是单元的重点、难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结合老师布置的预习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预习计划,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预习要适量

课前预习有大预习(单元预习)、中预习(部分预习)、小预习(课时预习),最重要而又最有效的当属课时预习,由于一节课的内容有限,时间一般在十到二十分钟,切不可花上个把小时,一看就是几页,那样会抓不住重点,起不到预习的作用。因此,预习的量一定要控制。

四、提纲挈领,紧扣要点

预习不可盲目,更不能像看小说一样,应依据预习提纲进行,逐步提高。在预习之前要有针对性地列出少而精的提纲,也可适当了解一些有针对性的判断、填空、选择等思考题,有目标地去预习,以此来激发预习兴趣,提高预习效果。

五、教会学生的预习方法

1.朗读式

它只需要学生在课前用十几分钟时间,通过反复拼读而记住所学生词,通过多次试读而达到能流畅朗读所学句型和课文,并能初步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由于它要求较低,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学生容易习惯并欢迎这种预习方式。

2.听力训练式

它主要在于加强听说训练,这种预习可以侧重于模仿练习,如字母的读音,单词的拼读、连读、失去爆破、升降调、意群及停顿等练习。可以听课文跟读带,也可以听英语学习报双语报的录音带。在课文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听课文录音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增强语感。

3.归纳整理式

老师可以把新课中要求学生自己掌握的内容和与学新课有关的旧知识通过预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做预习题发现问题,并为上新课做好准备,教师通过对预习的检查也可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尤其是复习课的预习更宜用这种方法,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性检测手段。

4.新旧对比式

教师将新课中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在预习时通过与旧知识的对比而有初步了解和一定程度的掌握,从而可以减少课堂讲练和学生掌握运用的难度。通过这种预习,课堂学习就会轻松、容易得多。我在上基数词变序数词这一节课之前布置的预习任务是让学生对比写出下列数词并仔细观察总结出规律。

5.材料准备式

预习所准备的材料可以是句型操练需要的语言材料,也可以是会话练习所需要的话题材料,还可以是讨论所需要的对某个问题的意见、主张和看法等,甚至还可以是一些简单教具的制作(比如表演所需要的简单道具)。教师布置这种预习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阅读有关参考书的某些章节,给定话题的范围,明确讨论的问题等,这一预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有帮助。例如在学习动物那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找一些动物的玩具,这样也会调动课堂气氛。

篇10:浅谈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第一、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预习时,会对第二天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在教师讲解时,他会回忆预习时了解到的内容,特别是自己在预习时没有理解的知识,会成为学生关注的部分,使得他专心听讲,主动而又重点地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课前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常常有一些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这些学生会因为前面的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又学习后面的知识,感觉难度很大,慢慢地失去学习的信心。而要求课前预习以后,这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理解,初步掌握了要学习的知识,致使他们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会促使他们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会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讨论、提问,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长期坚持,自然不再觉得数学难学,慢慢地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

第三、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时,最初是为了完成书后的练习而看书。当学生无法解决练习时,他会认真看例题,对例题与习题进行比较,思考解决例题需要的新旧知识,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恰当的方法来理解和分析知识。长期经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会在预习中逐渐掌握自学方法,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学会举一反三。形成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逐渐主动高效的学习新知识。

综上所述,深知课前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何等的重要。而要学生自主地进行预习,是一件不易的事。大多数小学生自主能力差,不会天天去预习课文;做为教师,我们也不可急于求成。我们要给予无私的帮助——也就是教给他们预习的学习方法。对于预习结果,教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好的给予奖励,较差的给予鼓励。

篇11:浅论中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具体地说,预习就是课前的自学。一般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工作,这个环节对学习影响很大。

一、为什么预习会有显著的作用

1. 预习可以提高听课质量。

可以这么说,预习的好处直接体现在上课的时候,而课堂学习在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具体分析预习对课堂学习的促进作用。

(1)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

上课有这么一个特点:学习新知识要用到旧知识旧概念,也可以说,要用到很多以前学过的储备在头脑中的知识。每上一节新课我们都会发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由知识的科学体系所决定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循序渐进。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要求每个学生在学习时遵循一定的次序来学习,这样才能更快地前进。如果学生在学习新课时,需要运用的旧知识不会了或遗忘了,那就意味着你头脑中的知识的序列或者说学习的阶梯中断了,结果就只好听“天书”了,还谈得上什么课堂收获呢?

总之,坚持预习新课用得着的旧概念、旧知识,不仅有助于扫除学习新课的知识障碍,而且会给课堂学习带来直接的好处,对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逐步建立起概念系统,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会带来极大的好处。

(2)预习可以提高听讲水平

学生经过预习再去听课,上课时的积极性和目的性往往比不预习的要强。当然,预习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再加上个人才能的限制,因此,不可能在预习时就把教材全部领会,总会遗留一些不懂的问题,盼望着上课时能得到解决,这样,听课时的积极性和目的性自然就比较强了。

具体地说,在教师讲已经初步领会部分时,就可以学习教师讲课的思路,并和自己预习时的思路进行比较,看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怎么分析问题的,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老师的思路比自己的思路高明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当然,也少不了验证一下自己对知识的领会是不是正确。经过这么一番比较,就可以取长补短,不仅会使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而且会提高自己学习的自觉性。所以,虽然学生都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听课,但实际上每个人听讲的起点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没有预习的学生,如果再加上基础差,上课时要想听懂就很困难了,因为他根本没有精力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

(3)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

如在一次化学课上,教师写完《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板书以后,继续往下讲,当讲了几处知识上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又做了两个演示实验,这时,有一个学生只顾专心地抄录老师的板书,既不听讲,又不观察实验,当提醒他时,他还误认为嫌他抄得慢。当提示他打开《化学》课本时,他笑了,也不再板书了,而开始专心听讲起来。为什么呢?原来,他抄的板书课本上全有,与教师的板书一字不差。可见,不预习的学生,在上课记笔记时,就可能出现上述的盲目性。而预习过的学生,因心中有数,就可以着重记书上没有的部分,至于书上已有的内容,则可以少记,或下课时,再补上,由此可见,预习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问题上面。所以,预习是从上课盲目笔记状态中解放出来的好办法。

2. 预习可以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

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角度讲,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学生的学习,以课堂学习作为获取知识的主要形式。教师课上明白透彻地讲,学习方法的指导固然重要,但最后的学习效果却取决于学习者个人的努力。其中自学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自学能力主要是在学校获得的,其中,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条途径。

在教师讲课前,学生先接触教材,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对知识就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样,在教师讲课过程中,就会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发现教师对同一内容的不同理解,学会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长期坚持下去,伴随知识的不断增长,自学能力就不断提高。

二、预习的程序和方法

1. 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

在预习新知识之前,先要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将新旧知识相联系去理解新知识。

2. 钻研教材,发现问题。

这是预习的重要一步,也是预习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是新内容本身,通过认真钻研,在尽量读懂弄通的基础上,找出不能理解的问题,留待教师讲课中去攻克。另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知识缺陷造成的问题,发现不足通过询问教师与同学及时弥补,以免影响对新知识的学习。

3. 记下重点、难点、疑点。

这样在听课时就可以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进行学习。

4. 做课后练习,检查预习效果。

通过做练习,既可以检查预习的效果,又可以发现新的问题。

三、在具体预习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1. 预习不要全面铺开。

对于学习基础差或没有搞过预习的学生来讲,最好选择一两门学科事先进行预习,而且最好选择自己感到吃力的学科。以一两门学科作为试点,在取得成效后,再逐渐铺开。

2. 灵活安排预习的时间。

要根据学习可以提供的时间来安排预习的时间,不可因为预习占用过多时间而打乱整体计划,学习时间多时,预习可以充分些,学习时间少时,就可以少预习点,钻研得浅点。预习也不一定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弄懂才罢休,留点问题到课堂上,听教师讲解,也是正常的现象。当然,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少,依靠自己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

3. 有的学科也可以不预习。

篇12:浅谈课前预热

关键词:数学课;课前预热;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1-0054-02

课前预热,就是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里,授课教师与学生进行的交流互动活动。这在公开课或借班上课的时候运用得比较多,因为当学生在面对陌生授课老师的时候,会表现出紧张和压抑。适度的课前预热,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平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思维,调动学习激情,水到渠成地进入新授内容。当然,精彩的课前预热事先必须进行精心设计,要与学习内容息息相关,与学习内容的衔接一定要自然,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案例一:

1999年,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来绍兴上公开课,他上的内容是“百分数的认识”。当时,他是这样进行课前预热的。

师:这次我到绍兴来,想带一些特产回去送给朋友和亲人,你们给我介绍一下好吗?

学生就纷纷介绍,由于绍兴最大的特产是绍兴黄酒,马上就有学生介绍了。

师:听说绍兴黄酒好厉害啊,你们说为什么?

老师边说边出示一个黄酒瓶。

生:喝了比较容易醉。因为它的酒精度比较高。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比较仔细,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绍兴黄酒的酒精度是多少吗?

生:16.5%。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大家想知道这个16.5%表示什么吗?

短短两三分种时间的交流,就把学生带进了百分数的学习。这个课前预热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体现了绍兴的特色,又了解了学生的学情,而且师生之间的交流是那么的自然、和谐。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绍兴的数学教师仍把他当作数学课前预热的典范,并一直向这个方向发展。

案例二: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时,浙江省宁波万里学院的特级教师林良富老师是这样进行课前预热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今年几岁了吗?猜猜看!”

学生一次一次地猜。

师:“对了,老师今年32岁,(并板书:老师的年龄32岁)。你能告诉我你今年几岁吗?比老师小几岁?”

由于“用字母表示数”这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特别是字母又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学生更难掌握。为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林老师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猜老师年龄的课前预热。这个小游戏表面上看好像与学习内容没有什么联系,但实际上通过这个游戏,为这节课收集了学习的素材。接下来,可以通过“你们都知道老师分别比你们大几岁,那么当你们是a岁的时候老师是几岁?”这个问题,顺理成章地从预热切入到正题,整堂课前15分钟时间都是围绕这个材料来展开教学活动的。这样的课前预热目的不是唯一的,既活跃了学习的气氛,又为整堂课的展开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

案例三:

在教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数学广角》时,考虑到教学语言中不能出现“排列和组合”这个数学术语,但这两种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排列与位置有关,而组合与位置无关,联系在于:在思考时,都应有序,才不致于出现重复和遗漏的现象。我在教学时就紧紧抓住“有序”设计了这样一个预热活动。

师:“同学们都认识老师,可老师却叫不出好多人的名字,你们想让老师认识一下吗?(因为我在同一个学校借班上课)

生纷纷说:“想”。

学生就一个一个地站起来作自我介绍,(我有意地东一个西一个地让他们做自我介绍),介绍完了我便一一地跟他们握手,并鼓励他们。

一共介绍了10个,我忽然问:“同学们,如果老师都和你们握一次手,老师一共要握几次手?”

学生马上就说:“45次”

我接着问:“那现在老师已经握了几次手了?

由于刚才每一位同学都争着想和老师握手,根本没注意握手的次数。这下,问题就出来了,什么8次,9次,10次,11次……我笑着问:“你们觉得老师应该怎样和同学们握手,才能够一下子就看出已经握了几次,还要握几次,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那些学生是何等的机灵,马上就想到了老师只要有顺序地一个一个握下去就行。这时我就适时地小结了:“看来,在生活中我们要有顺序地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这样才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今天我们就要走进数学广角,学习怎样有顺序地去思考问题。”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这样的预热在无形中渗透了学习的方法,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基础,特别是经历了一些思维挫折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那么在后来的学习中就会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成功的体验。

案例四:

在教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秒的认识》这一课时,正值“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国人为之振奋之际,有位老师就抓住了这一绝佳的教学契机,在引入时就播放了“神六”发射时的倒计时,“10、9、8、7、……”全班学生跟着一起喊,喊声可谓激情高昂,震耳欲聋。然后老师又适时地出示了问题“你们觉得刚才每个数字之间的间隔时间是多少?”

学生马上说:“一秒。”

“对了,你们真聪明”!老师及时地进行鼓励,并补充说:“原来这样就是一秒,咱们跟着‘神六’发射指挥员叔叔再次来体验一下一秒钟到底有多长,好不好?”

义务教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一次的预热及时抓住了富有时令性的、富有鼓舞性的新闻,让学生在自豪中初步体验到了一秒的长短,这可以说是知识技能教学和情感价值观教育有效结合的典范。

本人有幸于2005年12月参加了在绍兴县安昌镇中心小学举行的“绍兴市名师班教学风采展示”活动。有位老师在执教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统计》时,进行了这样的课前预热: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说“坐下”,你们就站起来,老师说“起立”,你们就坐下。

师生开始做游戏,游戏一结束,新课开始,老师出示四种小动物的头饰,来统计一下有多少人分别喜欢这些小动物。

本人以为这样的课前预热留下了一点点遗憾,如果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来统计,有多少人是做对的,有多少人是做错的,然后马上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岂不是一举两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游戏之上,这是多么宝贵的学习资源。但由于老师的疏忽,没能抓住这一教学契机,实在是一大遗憾。

上一篇:de前缀的单词表反义词下一篇:秋游西山公园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