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内容旅游景区管理

2024-08-22

重点内容旅游景区管理(共6篇)

篇1:重点内容旅游景区管理

管理审计重点内容剖析

本文就企业战略、企业组织结构、企业计划和企业内部控制等管理审计中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探讨。

(一)对企业战略的审查

对企业战略的审查应成为管理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企业战略的审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审查企业有无战略。一般而言,业务单

一、规模较小的企业可能不存在明确的战略方案,业务多元化、规模较大的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战略方案。企业规模越大,战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就越重要,因此,战略审查的第一步就是审查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是否制定出了明确的战略方案。

2、审查企业战略是否与行业性质相适应。在确定企业已制定出明确战略方案的基础上,审计人员需要审查企业战略是否与行业性质相适应。如处在分散行业中的企业常采用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和横向合并等战略来提高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又如,处于成熟行业中的企业常采用缩减产品系列、降低成本、提高现有顾客的购买量等战略来保持原有的竞争地位或采用创新、发展国际化经营等战略来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3、审查企业战略是否与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相适应。在确定企业战略与行业性质相适应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还要审查企业战略是否与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相适应。

4、审查企业战略方案能否有效贯彻执行。通过上述三个步骤的审查,确定企业已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战略方案的基础上,审计人员需要审查企业战略能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可重点审查以下几个方面:(1)审查各事业部或各职能部门是否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制定出各事业部或各职能部门的战略方案,审查各事业部的战略方案是否详细说明了本事业部所确定的经营活动范围和目标,审查各职能部门能否把事业部或企业的经营战略转化成指挥与协调活动,以保证总体战略的具体实施;(2)审查是否存在资源分配与工作计划不衔接的风险;(3)审查企业管理人员实施战略的具体形式是否适当;(4)审查企业为解决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确定的纠正措施和权变计划是否适当。

(二)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审查

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审查可从两个方面进行:

1、对纵向分工结构的审查。对纵向分工结构的审查,重点在于确定企业的管理层次是否过多,对此,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1)集权和分权的程度是否恰当;(2)中层管理人员人数是否过多;(3)信息能否在组织中及时有效传递;(4)管理人员的协调与激励行为是否受到过多地限制。

2、对横向分工结构的审查。常见的企业横向分工结构有:直线制结构,直线职能制结构,事业部结构,母公司与子公司、分公司结构。对横向分工结构的审查,可结合每一种结构各自的适用范围进行。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还需要结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经营战略、技术特点和管理体制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以确定企业的横向分工结构形式是否合理。

(三)对企业计划的审查

企业计划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对企业计划工作的审查应成为管理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企业计划的审查应重点关注(1)企业是否设计出了适合本企业的计划系统。这一审计内容包括:对各类计划是否确定了适当的计划制定者、计划范围和计划形式,计划是否与资源配置相协调,计划是否与业绩评价相协调等。(2)计划是否与企业目标相符合,是否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3)计划是否对影响计划完成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有所估计,并确定了相应的应变措施。(4)计划是否建立在对历史数据的正确分析和对未来合理预测的基础之上。(5)计划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即:完成计划所取得的收益是否大于执行计划所需要的成本。(6)各部门之间的计划是否协调,企业计划正式下达之前是否征求了计划执行部门及相关部门的意见。(7)每一项具体计划是否有计量其业绩的标准和方法,能否为评价和考核计划执行情况提供依据。(8)是否存在保证计划能够按预定方案执行的控制手段,计划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能否及时传送给计划的控制者,计划控制者能否对计划执行过程出现的偏差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

(四)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查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查应成为管理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情况。这一审计内容包括:(1)审查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的合法性,凡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内部控制制度一律应予以废除;(2)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在已确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合法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规模、业务特点、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经营环境等因素对其合理性进行综合考虑,注意制度之间的综合平衡,切忌畸高畸低、畸松畸严、畸轻畸重;(3)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在确定内部控制制度合法合理的基础上,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覆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能否对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自始至终的控制;(4)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协调性,审查企业各职能部门,特别是各事业部之间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不协调,甚至相互“打架”的现象。

2、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这一内容的审查可重点关注两个方面:(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一是对企业的重要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穿行测试,观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二是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是否建立了必要的信息反馈环节,能否将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及其原因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以便管理部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三是审查企业是否对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其效果进行考核,促进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2)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经济性。一是审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以后,是否规范了管理,使各个环节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损失浪费、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因而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二是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所花费的成本与其能够实现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匡算出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带来多大经济效益。

篇2:重点内容旅游景区管理

经历。Buhalis认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由六个“A”构成:

旅游吸引物(Attractions)、交通(Accessibilities)、设施与服务(Amenities)、包价服务(Available

Package)、活动(Activities)以及辅助性服务(Ancillary Services)。

旅游景区经营具有3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即旅游景区如何吸引游客、如何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如何实施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景区经营就是通过调动旅游景区相关投入要素,在有效保护旅游景区公共资源(主要是

风景资源、生态资源、文物资源)的前提下,对其合理利用并追求效率最大化的营销、管理

与服务。

旅游景区管理包含相关方面:自然与文化资源管理,游客与旅游业管理,管理组织的管理

旅游景区经营的主要内容:

①开发与利用景区内旅游资源,建设景区旅游吸引物。

②从事旅游景区的日常经营,销售景区旅游吸引物,实现景区经营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包括对旅游景区的产品设计和组合;为组合旅游产品而进行人、财、物的协调与组织;市场

营销;旅游服务的提供。

③资源保护与环境维护,培育景区持续的旅游吸引物。

④景区的安全管理与服务质量管理。

景区分类:一类以经济开发为主要目的: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

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基本上采用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正在朝“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

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

一类以资源保护为主要目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

以公共资源为依托,资源保护为前提内容。景区的管理目标具有多重性,资源的社会文化与

环境价值往往超过经济价值,由于景区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在经营上具有明显的排他

性与垄断性,政府对这类景区的干预程度较高。

美国国家公园特点:

1、遗产资源的所有权及其保护职能明晰,受法律保障

2、行政上一元化垂直领导。

3、规划管理高度集中。

4、公众参与和社会资助。

5、管理与经营分离。

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

休闲运动型旅游产品登山越野、烧烤野营、划草运动、森林野战、狩猎科普教育型产品森林探洞、漂流探险 森林博物馆

特色旅游商品森林婚礼森林音乐会森林氧吧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

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建立地质公园的目的: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开展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地质公园按管理层次可分等级:县市级地质公园、省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

历史遗迹展示是广义的,包括:

1更完好地展现遗址原貌

2复原历史气氛和场景

3适当的遗址修复

4引导客流方向和路径

5景区内的说明、图示和指示

6其他各种形式的景点解说系统和纪念品销售

历史城镇就是指“需要或是已经给予保护要求的城区或城镇”。

一种是按政治统治的目的而建造 ;一种主要是以经济地位而发展

旅游商业化后的历史城镇作为旅游吸引物而存在,是旅游商业活动的载体,顾客群体以旅游者为主,几乎转化为彻底的旅游城市;而旅游商业化前历史城镇一般是商业贸易的载体,但是这种商业活动的顾客群体以当地人、区域内农民以及其他客户为主,是生活性的城市。这种转变导致作为历史城镇逐步失去生活性城市的特性,演变为一种纯粹的商业城市。

一、周庄发展模式——旅游业+高科技产业

二、乌镇发展模式——政府授权特许经营

三、同里发展模式——政府承包经营

四、南浔发展模式——政企合作

五、朱家角发展模式—度假茂(holiday mall)

江南古镇发展模式之经验:

1、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2、文化资源各具特色

3、公众营销持续有力丽江模式经营权转让政府主导

主题公园(:是为通过一系列围绕一个或多个历史或其他主题的吸引物为游客提供娱乐和消遣的地方,它包括餐饮与购物等服务,通常要收取门票。

主题公园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地区经济发展水平;(2)区域发展战略;(3)产业结构;(4)文化环境;(5)消费方式;

(6)交通条件;(7)旅游吸引物与活动;(8)竞争状况;(9)运作成本;(10)地理特征;(11)旅游业形象;(12)客源市场群体;(13)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14)配套基础设施;(15)社区居民态度;(16)当地政府态度。

区位导向:市场导向,交通导向,城市感知形象

产品创新管理概念: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产品整体概念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延伸产品等三个层次。核心产品就是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时所追求的功能和效用;有形产品是核心产品得以实现的形式,即向市场提供的实体和服务的对象;延伸产品是消费者购买有形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附加服务和利益,包括提供信贷、免费送货、保证、安装、售后服务等。经营失败的主题公园主要原因有:

(1)自然环境破坏严重;

(2)公园地形设计不合理,游客游览吃力;

(3)主题混乱,模糊不清;

(4)节目无特色;

(5)缺乏人情味。

经验:1.它总是尽一切可能留住客人。迪斯尼和各大旅行社都有合作关系,游客在欧洲任意一家旅行社就可以购买到含公园门票的迪斯尼全包价旅游,迪斯尼本身也有一家旅行社帮助推销迪斯尼乐园。

2.娱乐与购物相结合,发展园内小商品。美国迪斯尼的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购物和其他非娱乐收入,如在欧洲最受欢迎的绒毛玩具。

3.联合世界知名大企业共同投资开发迪斯尼乐园,参与其中部分业务的经营,这些企业包

括运通、可口可乐及菲利浦公司。

4.迪斯尼很重视舞台表演式的娱乐活动,动画人物在整个公园到处可见,三年内有200万观众观看西部牛仔驯牛表演。

主题公园特征:

旅游度假区:旅游度假区是以闲暇为导向、自给自足的设施与服务有机组合体,用以为游客创造一种特殊的环境与经历。

度假区的经营与管理

度假区的竞争优势来源:区位 类型 规模

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区位、市场组合、定位、设施与竞争。

度假区经营最大的困难是市场季节波动大。

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档次是重要竞争手段。

中国政府对旅游度假产品的政策

以国际旅游市场为导向以国内旅游市场为基础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度假产品体系

2、旅游度假区发展误区及防范策略

市场失败城市化泡沫经济环境污染季节性闲置与失业

针对度假区的季节性问题,一般采取如下策略:

1.降价销售以吸引潜在的客源市场;

2.举办大型民间节庆活动,如北方的冰灯节、海灯会、庙会等,南方则有龙灯会;

3.拓展会议业务与奖励旅游市场;

4.招徕国内及当地游客。

标志性事件:是一种重复举办的事件(a recurring event),对于举办地来说,标志性事件具有传统、吸引力、形象或名声等方面的重要性。标志性事件使得举办事件的场所(the host venue)、社区(community)和目的地(destination)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世界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景观、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及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是大自然和人类祖先留下的全球公认的、无法替代的稀缺的文化与自然财产。

自然遗产指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濒危动植物生境区;自然景观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的条件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世遗管理的理念:(一)整体意识(二)保护重于开发三)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推行绿色管理,降低成本和环境付出五)管理科学化

基本方法 :(一)法治性管理(三)行政性管理

(二)技术性管理 1.背景基础调研2.环境监测研究

3.采取管理措施—监控管理 修护管理

景区治理:企业化治理非企业化治理

篇3:重点内容旅游景区管理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践发展概况

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安排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教育者为中心、以企业为中心和现阶段越来越被重视的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育者为中心, 即实习实践的内容和强度安排等均由高校统一安排。高校为了利于进行统一管理, 多数在实习基地的选择上以就近安排为主, 时间安排也较短。一些高校由于地域局限, 实习单位档次较低, 结构单一, 岗位设置单调, 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实习需求。

以企业为中心的实习实践安排, 即以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岗位为前提来安排学生的实习。此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就业, 但也存在弊端。一些企业接收实习生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旺季人员短缺和节省企业开支的问题。学生在企业实习只是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有所积累, 但谈不上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随着旅游产业及教育的发展, 一些高校意识到了实习实践是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积累的过程, 在实习实践安排上逐渐将学生意愿提到了一定高度, 并开始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实习实践教学安排。一些研究已明确了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需要培养的能力, 如服务技能、管理技巧、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等, 但从学生学习动机角度没能对其所需能力培养做出进一步的分析, 没有指出学生对实习实践内容的价值判断。

二、研究过程概述

本次研究选取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学院、东方学院为研究样本, 以在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取问卷调查研究方法来获取一手数据。问卷于2013年3月在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学院、东方学院进行发放, 共发放349份, 其中黑龙江大学发放79份, 哈尔滨学院发放105份, 东方学院发放165份。问卷回收349份, 有效问卷349份, 有效回收率100%。

问卷内容包括对个人基本情况了解, 如性别、年级、填报志愿情况及父母态度;个人学习情况了解, 包括对影响专业选择的各要素影响程度, 旅游相关工作的看法, 想从事的与旅游相关的工作, 影响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要素影响程度, 对院校相关教学内容的期望值及对实习实践重要程度的调查。由于问卷涉及大量个人态度的调查, 因此本次研究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进行测量。

三、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价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进而影响旅游管理教育教学的效果。在旅游管理实习实践过程中, 学生对影响将来工作的要素有着不同的认知态度, 这些态度对学生参加实习实践学习的动机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 实习重要程度分析

从样本对实习重要程度的描述性分析来看, 样本的平均值为4.66, 即样本数据集中在4.66附近, 标准差为0.708。这说明样本离散程度较小, 平均值的代表性较强, 偏度为-2.531<0, 峰度为7.317>0, 说明数据分布为非正太分布, 数据整体分布为左偏并且比正太分布尖峭。总体说明学生普遍认为实习实践重要。

这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价值认知的一大进步, 表明学生已经由原来对实习实践排斥、不愿到实习岗位中进行学习和锻炼逐渐转变为开始重视实习实践, 由原来的被动实习转为主动实习。这一态度的转变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安排实习实践活动减少了阻力。

学生虽然认识到了实习实践的重要性, 但对实习实践的作用并没有较清晰和较全面的认识, 多数学生对实习实践的认识还停留在提升操作技能的层面。

实习实践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 是学生掌握实际管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前预先体验职业生涯、认识社会、评价自身能力并根据实习实践活动进行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实习实践作为培养学生就业所需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内容安排上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意愿, 才能调动学生实习实践的积极性。

(二) 未来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着重分析受教育背景、相关工作经验、个人沟通和协调能力、管理知识和技能、个人品质及态度这五个因素对未来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影响程度, 考察学生对未来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应具备能力的认知情况, 了解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哪些因素对未来工作更具影响力。

表中各因素的平均值描述了样本的集中趋势, 样本数据集中在4附近;标准差用来描述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 教育背景的标准差较大, 说明数据离散程度较高, 其余各因素的标准差均较小, 即数据离散程度较小, 均值代表性较高;偏度和峰度用来检验数据是否呈正态分布, 表中各组数据的偏度均小于0, 即各组数据总体分布均呈左偏态, 教育背景的峰度小于0, 数据整体较正太分布较平坦, 其余各组数据的峰度均大于0, 数据整体分布较正太分布更尖峭。从总体样本来看, 被调查者普遍认为以上各因素对未来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影响较大。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在上述五个影响因素中, 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哪些因素更具影响力, 需要对其具体数据进行分析。选取各个因素样本数据大于3的进行统计, 得到如下饼状图。

从图中明显可看出个人沟通和协调能力所占比重最大, 为21.50%;个人品质及态度次之, 占21.05%;相关工作经验占到20.99%, 居第三位;管理知识和技能占19.32%, 居第四位;教育背景所占比重最少, 为17.15%。即学生关于就业能力方面最迫切希望提高是个人沟通能力。其次是个人品质及态度, 还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积累, 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 并希望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四、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践内容安排科学化建议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为企业的管理者, 而作为管理者需要具备三项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是指利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完成目标任务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指处理与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或者是与组织内外的人员打交道的能力;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能够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 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判断、抽象、概括并迅速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具体包括:系统性、整体性能力, 识别能力, 创新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等。

旅游产业相关组织对管理者技术技能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相关工作经验) 、管理知识和技能;对人际技能的要求表现在要具备个人沟通和协调能力上;概念技能受管理者教育背景的影响。当然个人良好的品质和积极的态度也是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 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践内容安排上要做到:

(一) 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个人沟通能力的培养作为实习的首要任务

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员工的沟通能力, 甚至将沟通能力作为衡量员工综合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旅游行业是需要与人沟通的行业, 是“人”的产业, 对从业人员沟通能力的要求更高, 尤其是旅游企业的管理者更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将其作为个人核心能力来培养。沟通能力不是靠说教就能提高的, 而要到实际环境中去锻炼、学习。这就要求学校和企业积极配合, 为学生创造这样的实习实践机会。

高校在实习基地选择上可以选择那些规模较大、档次较高、在行业或区域内有代表性的, 能给学生提供多种岗位, 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旅游企业;实习基地的构成也应尽量多样化, 可以同时和酒店、旅行社、景区、旅游事业单位、度假村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实习需求;高校还要帮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 消除学生的顾虑,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

旅游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能直接与人接触的岗位, 并实行轮岗制度, 让学生有与不同人接触的机会, 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逐渐锻炼沟通能力。企业还要营造良好的人际沟通氛围, 使学生能有机会同企业内部员工进行沟通。企业管理者要经常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 了解学生的想法, 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

(二) 注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个人品质及态度的培养

旅游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能够吃苦耐劳, 最重要的是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而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些学生缺乏劳动意识, 以自我为中心, 很难适应未来工作的要求。因此, 高校在实习实践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积极的工作态度, 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旅游企业要配合高校帮助学生进行锻炼, 安排学生同员工一起工作, 对学生一视同仁,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一些旅游企业因为担心失去与高校的合作机会而刻意减轻学生实习强度, 这不仅不能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 也违背了高校安排实习实践初衷。高校要与企业进行沟通, 消除其顾虑, 保证实习实践的质量。

(三) 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相关工作经验的积累

企业对相关工作经验的要求主要是希望员工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技能, 能直接上岗工作。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相关工作经验的积累可以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实现。企业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的实习实践岗位多为基层岗位, 需要学生从最基本的动手操作学起, 可以满足学生积累相关工作经验的要求。但多数企业向实习生提供的岗位较单一, 酒店普遍提供的是餐饮、客房、前台等岗位, 旅行社多为文员、接待等。这些工作内容简单、容易被掌握, 长期从事同样的工作, 学生掌握的技能较单一, 而且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企业可以实行轮岗制度, 为学生掌握多项工作技能提供条件。

(四) 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用管理知识和技能创造机会

理论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服务的。因此高校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教学,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实习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理想平台,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所学理论知识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也更容易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的欠缺, 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

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对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需要旅游企业的配合, 为其构建良好的平台。旅游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 如与会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等相关的岗位, 也可以实行竞争上岗, 挑选在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学生, 为其提供基层的管理岗位。另外, 旅游企业要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五) 根据不同旅游管理教育背景适当调整实习强度

教育背景的不同, 教学侧重点也不同。专科院校、职业技术学校更侧重实践教学, 因此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沟通技能等一般较强, 企业在基层岗位招聘中更倾向于选择专科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本科院校更注重理论教学, 在实习实践教学方面重视不够, 例如在实习实践的时间安排上一般不到半年, 在实习内容安排上没有明确的重点, 实习基地的选择也多以省内为主。一方面由于实习实践教学强度不足造成学生实践知识积累不够, 另一方面企业希望学生进入企业能直接上岗, 便出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帮助学生就业, 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加强实习实践强度即延长实习实践的时间, 来弥补本科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实习时间的延长可以避免因时间太短出现的旅游企业不愿接受实习生进行实习和学生学习的东西不够深入的现象。

摘要:以黑龙江省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对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实习实践比较重要。被调查者认为个人沟通和协调能力、品质及态度、相关工作经验、管理知识和技能、良好的教育背景对未来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影响较大, 其重要程度依次递减。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践内容的安排上, 应调整实习强度, 注重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个人品质及态度的培养, 加强学生相关工作经验的积累, 为学生应用管理知识和技能创造机会, 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以提升, 满足旅游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践,科学化建议

参考文献

[1]祁颖.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规范与实效研究[J].黑龙江教育, 2006:147-148

[2]苏小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9:143-145

[3]彭惠军, 田亚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三赢”实习模式探究[J].商业经济, 2007 (12) :116-118

[4]陈聪.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专业实习实效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011

[5]高振杰.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效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7 (12)

[6]胥悦红.管理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13-15

[7]邓育武, 李玲玲, 梁继芳.普通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 2008 (5)

篇4:重点内容旅游景区管理

关键词:财务管理;重点内容;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的经济得以快速的发展,企业的规模也在难得的机遇中不断的壮大,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便会出现其在管理层次、权力分配、成本费用的控制、部门之间及员工绩效考评等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妨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此时,就需要对企业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突破原有企业发展的瓶颈,使企业在一个更高的管理水平上发展,在所有因素中,财务管理体制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制约因素。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及对策

(一)建立企业内部经营目标责任制为基础的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内部经营目标责任制是指,企业内部对考核责任部门的经营业绩考核,采用制订考核指标、核定主要经营业绩基数任务指标,对超额完成基数指标任务的给予超产奖励,对未完成基数指标任务的给予相应扣减或取消企业基本奖金的一种考核制度。其考核指标的内容、应扣除的项目、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奖惩办法、指标制定办法是:

1.企业内部经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财务指标内容及范围

企业应根据各自的经营业务范围、性质特点来设定经营业绩的考核財务指标。一般来说,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创利额”、“催收长期应收账款额度”、“部分费用开支额度”等财务指标。其中考核部门的“创利额”应作为最重要的考核业绩指标,因为企业的核心价值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2.企业对考核部门“创利额”业绩财务指标应扣除的项目

一般包括:一是考核部门存在当年“业务招待费”超限额开支的,相应给予扣减其超支额所应缴纳税金的创利额;二是按考核部门当年新增的逾期应收账款金额(一般按逾期欠款长达二年以上时间)的适当比例,相应给予扣减其当年创利额(作暂扣款项处理,在该考核部门收回部分或全部逾期应收账款的年度再给予相应调增当年的创利额);三是扣减应由考核部门承担的因主观原因造成的企业经济损失及其他损失。

3.企业实行内部经营目标责任制的财务管理模式,其优缺点是什么

其优点是:把经营主要业绩财务指标直接分解下达到企业各考核部门,使各考核部门负责人明确了本部门当年应完成的基本目标任务,积极带领本部门工作团队,努力开拓市场,增收节支,能够比较充分地调动企业经营人员的积极性,树立起经营效益与规避经营风险同样重要之理念,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其缺点是:不能具体体现出在同一考核部门内每个经营人员的个人业绩,且个人业绩不能直接与其个人奖金挂钩,对个人经营积极性的调动产生不利影响。

4.企业实行内部经营目标责任制的奖惩办法

第一,企业奖金的分配办法。企业考核部门奖金的分配办法:考核部门完成考核基数指标任务的,则分配给基本奖金额。考核部门超额完成考核基数指标任务的,则分配给超产奖金额。应分配的超产奖金额为考核部门超产利润额乘以超产奖金提成比率的乘积。考核部门未完成考核基数指标任务的,则扣减或取消分配给基本奖金额。企业后勤管理部门奖金的分配办法:企业未完成考核基数总任务的,则分配给基本奖金额。企业超额完成考核基数总任务的,分配给超产奖金额。应分配的超产奖金额为企业总超产利润额乘以总超产奖金提成比率的乘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奖金的分配办法:按企业平均基本奖金额度的若干倍数分别分配给每位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奖金额。应分配给每位高级管理人员的超产奖金额为企业总超产利润额乘以总超产奖金提成比率的乘积。

第二,企业奖金的提取与发放办法。财务部门依据当年制定的“企业基本奖金分配方案”和基本奖金总额度,给予提取、发放执行。财务部门依据当年应分配企业超产奖金总额度给予提取现金。超产奖金的发放方式:一是考核部门和企业后勤管理部门的超产奖金分配权应归属于各部门负责人,即财务部门把超产奖金以现金形式交给各部门负责人,由其在本部门内制订具体分配方案,并付诸实施。二是属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超产奖金,由财务部门直接发放即可。

5.企业实行内部经营目标责任制的业绩指标制定办法

业绩指标制定的原则:第一,合理性原则。业绩指标制定要做到尽量合理一些,如果考核主要指标制订得偏高,使大部分考核部门不能完成基数任务,这样会打击业务人员积极性,反之,指标制订得偏低,可能会产生企业账面利润为亏损的情况下,面临承受支付较多超产奖励金的压力。第二,公平性原则。制订指标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要一视同仁,尽量做到公平,不可采用“鞭打快牛”的做法,否则,可能会引起业绩做得较好考核部门由于指标制订偏高而不满。第三,平衡性原则。在核定“创利额”指标时,一般情况下,企业所有考核部门“创利额”核定基数总合计金额与企业公共费用金额要基本平衡,即两个金额要相接近,这样,才能满足企业年度利润保本经营的要求。

6.业绩指标的制定方法与步骤

第一,确定设置考核部门个数,分配各考核部门的员工人数。第二,确定各考核部门的经营范围、业务性质和经营区域。第三,财务部门编制单位公共费用总额预算。公共费用主要包括公共管理费用和公共财务费用等。第四,财务部门制订业绩考核指标初步方案。制订初步方案时,需要考虑各考核部门前三年业绩平均数、各考核部门人员结构素质以及市场情况的变化等相关因素。第五,业绩考核指标初步方案上报企业领导集体审定。第六,经审定通过的业绩考核指标方案下达通知到企业各部门、科室,并加以认真实施。

二、搞好对变动成本费用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

企业成本费用的管理重点是,企业对变动成本费用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所谓企业变动成本费用,是指可用企业管理人员的主观意愿来调整的而非固定不变的成本费用支出。其管理目标是:堵塞管理漏洞,降低成本费用支出,增加企业利润,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企业的变动成本费用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含车辆使用费)等。对变动成本费用实行有效控制的具体措施如下:

1.制订相关变动费用的管理办法。企业财务部门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订各项变动费用的财务管理办法,比如,要制订《本单位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管理办法》、《本单位福利费教育经费管理办法》等相关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制度。

2.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企业审批人员要严格按内部财务制度规定,按照各自权限、职责范围给予审批,比如,企业员工出差应按规定经过哪些审批程序,员工教育经费支出使用如何审批。属于超标准费用开支的,应经授权审批人批准同意后,财务部门方可给予办理报销支付手续。

3.做好变动成本费用的财务分析工作。财务负责人可定期做本企业变动成本费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提供给企业高层管理者作为经营决策重要的参考依据。

4.建立备查登记、领用登记等相关管理制度。企业员工通讯费、交通费的使用,可由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专项补贴费用报销备查记录工作。企业日常办公用品的领用,由办公室指定专人办理发放、领用登记等手续。

5.建立车辆统一管理制度。企业应把所有车辆(包括子公司车辆)实行统一管理,应由单位办公室负责统一调度、统一安排与统一维护。比如,对车辆油料使用的管理,可由办公室负责到中石化办理Ic加油卡,按“一车一卡”给予使用,对车辆维护的管理,可实行定点维修与保养。

6.建立定额或限额开支费用的管理制度。若产生超限额开支的,则给予扣减责任部门考核业绩指标,采用定额管理的变动费用主要有员工的通讯费、交通费补贴费等项目,企业员工的通讯费(如电话费)、交通费实行定额包干管理。企业按照员工不同岗位,设定为若干档次的通讯费补贴、交通费补贴标准。享受费用补贴的员工,需要等费用开支的,则由单位办公室负责控制管理。防止费用提供相关发票作为费用报销凭证,采用限额管理的变动费用主要有考核部门的业务招待费、车辆油料费等项目。

7.把好变动费用支出的财务审核关。财务部门在审核各项变动费用报销时,在审核费用报销发票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的基础上,同时还要审核费用开支是否存在超标准、超范围情况,费用报销程序是否存在越权审批情况,对费用报销不符合本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财务部门则不予办理支付手续。

参考文献:

[1]王桂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太原科技,2010,(1).

[2]罗学锋.新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0,(3).

篇5:安全、现场管理考核重点内容

1)检查班组安全管理记录,是否传达公司刘总讲话?是否传达公司1号文件?要求记录有相关内容。

2)利用班前、班后会议传达2013年安全环保工作目标,要求记录有相关内容。

3)检查各岗位《危险源点控制卡》是否有遗漏,要求新增加的工种及岗位立即完善《危险源点控制卡》

4)本单位领导、安全员、业务主管、工会主席、生产组、技术组技术人员是否参加基层班段周一安全活动会议?是否在班组活动会议记录上签字?

5)口试班段长《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会背、会用;口试班段长你是如何严格贯彻落实《安全责任区域值班管理细则》,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的?

6)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考试、考核情况如何?要求有成绩,有考试档案;顺便抽查职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否会背、会用。

7)现场管理情况检查,要求各个作业现场,边施工,边清理好作业现场。

篇6:城市路灯节能合同管理重点内容

一、城市道路照明(路灯)节能改造的意义

1.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城市道路照明作为城市功能性照明是整个城市运行的基础,是无可替代的。但是大量的城市道路照明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能源消耗越来越多,污染越来越严重。强力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将“节约”从经济范畴,提升到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度,节约使用能源,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环境保护部等有关部门在2012年制定出台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规划》提出十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将节能减排作为政务考核的内容和目标。

2.减少政府城市道路照明电费支出,减轻地方财政负担的需要

城市路灯照明占到城市公共设施用电量的40%。根据城市道路照明技术情报总站2005年对全国622个城市的调查统计,全国道路照明路灯总计727.62万盏,年耗电约39.05亿千瓦时,以平均电价0.65元/千瓦时计算,年电费开支25.38亿元。随着近十年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政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道路照明耗电量更是惊人。每年各城市的路灯照明电费支出都成为政府财政支出的巨大负担。如何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城市路灯照明工程的节能改造,降低能耗,是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3.城市道路照明节能改造现状与问题

基于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目标和考核要求,以及政府财政支出负担的双重考量,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进行了路灯节能改造工作,但是,由于阶段我国照明节能设备技术发展不成熟和资金不足等原因。技术和资金的制约限制了节能设备的更新换代。目前我国国内生产的节能路灯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有些才安装两三个月便不亮了,所以很多城市不敢贸然使用新的节能设备。如果选择进口的高质量的节能设备,又将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有些地方政府还对节能产品选择,操作模式,资金来源和后期运行保障等,进行了多样化多形式的尝试,就目前结果而言,效果差强人意。导致现阶段政府对辖区内的城市路灯照明节能改造工作举步维艰,停滞不前。造成政府与节能服务企业之间,就节能产品的经济性,实用性和使用寿命,实际节能效果,考评标准等等原因,双方各持一词,更有因此而对簿公堂的情况发生。一定程度上有损了政府的形象,降低了政府对继续推进路灯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和良好意愿。针对目前城市道路照明节能改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这也是国家发改委《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要求的内容。

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

1.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EMC-EnergyManagementContract)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客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设备升级,以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能源管理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的用户与专门的节能服务公司(EMC公司)之间签订,它有助于推动节能项目的实施。节能服务公司又称能源管理公司,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化公司。

EMC公司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审计、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节能量检测、改造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服务。在合同期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企业分享节能效益,并由此得到应回收的投资和合理的利润。合同结束后,高效的设备和节能效益全部归客户企业所有。

2.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城市路灯照明节能改造的可行性

城市道路照明(路灯)是非盈利性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成后,需要确保路灯每天98%的亮灯率。电费的支出,长年的维护管理费用,设备周期后零部件替换的采购成本等等,是地方政府一笔不小的财政支出。

合同能源管理是国际上普遍推行的、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的服务机制。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兴起,不断创新的新技术节能产品,以及之前的实施经验,让地方政府针对城市道路照明(路灯)节能改造工作带来了新的转机。国家制定了【合同能源管理】标准合同,节能效果由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参与的验收机制,让相关各方清楚的明确了各自在节能改造工作中的责,权,利。合同能源管理的国家标准是GB/T24915-2010《合同能源管理技术规范》,国家支持和鼓励节能服务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开展节能服务,享受财政奖励和所得税免三减三优惠政策。

3.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在中国已有不少成功案例, 并且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 依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1)当前节能降耗还没有成为地方政府的自觉意识,仍然有不少的地方政府官员为了一己私利,以经济利益为中心,节能降耗意识较弱。

2)很多城市尚缺乏系统性的适合本地市场的财务管理、财税减免、金融支持、政策性奖励等法律法规。政策落实缺乏时效性。与节能服务产业相比,很多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小城市对EPC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还不够及时;奖励资金申请流程繁琐、不规范,甚至个别的地方政府还故意拖延或克扣节能服务公司应得的奖励。3)从本质上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是节能服务公司利用节能的新技术帮助高耗能用户进行节能,由于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不规范,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还处于发展阶段,缺少较高诚信度,为了追求自身利润,使用价廉质次替代产品,降低了照明功能指标,或者使用一段时间后就无法满足国标照明规范要求,给城市公共安全带来威胁。

4)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需要先垫付资金,对于大多数中小服务公司,银行资信等级较低,融资成本高,甚至无法确保项目资金安全,给用户带来管理上的巨大风险隐患。

因此综合上述因素,合同能源管理目前在城市道路照明上的推广国内目前成功案例还是不多见的。

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节能改造工作的建议

1.选择合适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模式还是政府值得推广的。由政府委托有资信的节能服务公司出资进行路灯系统的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政府根据以往路灯电费支出总额为依据,对节能改造合同周期内路灯电费支出的总额为该节能项目的总标的,以零投入的方式完成节能改造工作。由承接项目的企业全额投资,企业按照实际节能量,以节约的电费金额,来收回企业在该项目中的资金投入。项目合同结束后,节能公司改造的路灯设备无偿移交给政府使用。2.选择合适的“合同能源管理”执行主体

因为城市道路照明(路灯)节能改造工作是政府非盈利性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国有资产的一部分,所以它有别于其他的节能改造项目。参与节能改造的公司首先应该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而不是惟利是图的企业。

路灯节能产品的技术及质量,以及产品使用寿命,运行状态,后期的维护管理等不可预见状况,对承接的该类节能改造工作的服务公司的企业性质、资金储备、技术实力、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等有着很高的要求。路灯节能改造在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市场还不规范的今天,不建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公开招标反而容易成为此类公共设施建设行业滋生腐败的温床,也容易损害公共设施安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选择有信誉和这方面业务板块的大型企业,应该是政府的合作首选对象,例如中国建筑、中国节能、中国普天、中航股份、远东股份等。这些具有很强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特别是大型央企和国企,有着很强的企业延续性,能更好地保障政府对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选择合作单位不当,必然会给社会公共事业和节能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后再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甚至节能改造工作,就会难上加难。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常规总结下一篇:挑战与尝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