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中的方程》教学设计

2024-05-11

《日历中的方程》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篇1:《日历中的方程》教学设计

《日历中的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设未知数,并利用日历中相邻各数之间的规律,找出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相等关系;

2、能正确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问题的解,并学会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日历中数字排列规律,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借助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2、在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求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把握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字问题。教学难点:寻找等量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方程,根据实际问题检验解的合理性。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竞赛教学法。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一本挂历 用木条制成的活动方框 学生:一张挂历或日历 彩笔 教学过程:

篇2:《日历中的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日历中的方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等量关系。

教学重点:问题中等量关系的分析与确定。

教学难点:发展抽象概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游戏1:请你写出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把它们的和告诉我,我能马上知道是哪三个数?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引导学生通过设未知数建立等量失系,通过解方程解决问题。】

游戏2:假如老师在假期外出旅行一周,这一周各天的日期之和是84,你能帮老师算一算,老师是几号回家的?

【组织小组交流讨论解决。】

二、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游戏3:

(1)观察某个月的日历,圈出一个竖列相邻的三个日期,把它们的和告诉我,我能马上知道这三天分别是哪几天。

【引导学生观察日历,探索一个竖列上相邻的3个数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老师告诉和是75,能求出这3天分别是几号吗?(不能。)为什么?

(3)如果和是21呢?为什么?

做一做:

1.在各自的日历上任意圈出一个竖列上相邻的四个数,两人分别把自己所圈4个数的和告诉同伴,由同伴求出这4个数。

2.在各自的日历上,用一个正方形任意圈出2x2个数,把它们的和告诉同伴,由同伴求出这4个数。

【同伴之间互相竞争,能激活思维,同时互帮互学,达到共同进步。】

三、拓展,培养创新意识。

试一试:请每位同学认真观察日历中的数的规律,依照上述规则,编出不同类型的游戏规则,看哪位同学编得更有新意。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同时培养创新思维。】

四、小结。

1.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是:

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同时解出方程后注意检验求出的解是不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2.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典型例题

例 1 如图,是某月日历,观察可以发现,用线连结的三个数,大数总比和它相连的较小的数大8.已知有一组这样连结的三个数的和是42,分别求出这三个数为.

分析 题中给出的相等关系是:这三个数的和=42

下一步就是通过设未知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把这个相等关系表示出来,就得到方程.

解 设三个数中最小的数是x,则其他两数可以写成,依题意,得

方程经整理,得

解方程,得

所以

答:这三个数分别是6、14、22.

说明:在这个题中,你可以设任意一个数是x,都可以计算出相应的结果来.还可以发现,如果设中间的数是x,算起来更简便,读者不妨试一试.

例2 如图所示,用长方形在日历上任意圈上九个数,其四个角的数有如下关系,横排两个数相差2,纵排两个数相差14,假设所圈上的四个角的数的和是44,求这四个数.

分析 这个题给出的相等关系是:四个数的和=44.

又给出了四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只要设其中一个数是x,就可以把另外四个数用x表示出来,从而得到方程.

解 设其中最小的数是x,则另外三个数可以写成,依题意,得

方程经整理,得

解方程,得

所以,答:这四个数是3,5,17,19.

说明:应该注意日历上的数都是正整数,一旦解出的解不是正整数,就可能是如下问题,一是方程给出的数不合实际;二是列方程有误;三是解的过程出现了错误.

例 3(2002年安徽省中考题)如图是2002年6月份的日历.现用一矩形在日历中任意框出4个数,请用一个等式表示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

分析:本题具有现实情境和开放探索特征,题目中框出是的一个特例.从特例出发来探讨满足的等式,我们可从对角关系、纵向两数关系,横向相邻数的关系等三个不同视角探究问题.

解:(1)从对角关系来看,有.

(2)从纵向两数关系来看,有,所以有.

(3)从横向相邻的数的关系来看,所以有.

说明:这是一道很好的试题,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由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例题改编),具有立意新颖、开放性较好的选拔功能,是较典型的“能力型”考题,反映了新课程标准对中考的一种导向.

例4 小明问数学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老师说,想知道我家的电话号码,得动点脑筋,接着又说,我家的电话号码是八位数,这个数的前四位数字相同,后面四位数字是连续的自然数,全部数字之和恰好等于号码的最后两位数,巧的是,这个号码的后面五位数字也是连续自然数.请你根据上述条件帮助小明得到数学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解 若连续自然数是从小到大则电话号码的各位数字顺次为(设号码首位数字为)

依题意,有

解得(不合题意,舍去).

若连续自然数是从大到小,号码顺序为,依题意,有

解得

所以,老师家的电话号码为88887654.

说明:解与数字有关的问题,关键在于找到数字排列分布的规律,从而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本例既要分类讨论,又要结合实际意义排除多余解,应重视.

例5 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3,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之和是这个两位数的.求这个两位数.

解 设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为,则它的十位数字为,依题意得

,即,解得.故

答:所求的两位数是63.

说明:此例,若设直接未知数,列方程比较困难,采用设间接未知数的方法.习题精选

1.如图,观察数表。

(1)有一竖排的连续三个数,其和是108,求这三个数。

(2)有一个正方形,圈住四个数,其和是78,求这四个数。

(3)如图所标斜线方法取三个数,其和是72,求这三个数。2.如上数表,如果有一个正方形围住的四个数的和是22,能否求出这四个数,这四个数是否是数表中的数。

3.小林家的电话号码是七位数,其中前面四位是3275,后面三位数是从小到大的连续的自然数,且这三个数字之和等于最后一位数字的2倍加2,小林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4.日历上,爷爷生日那天的上、下、左、右4个日期的和为80,你能说出爷爷生日是几号吗?

5.你能在日历中圈出一个竖列上相邻的3个数,使得它们的和是15吗?为什么?

6.一位顾客到商店买鞋,他仅知道自己的老尺码是43码,而不知道自己应穿多大的新鞋号,他记得老尺码加上一个数后折半计算即为新鞋号,并且知道儿子穿鞋的老尺码是40码,新鞋号是25号.请你帮助这位顾客计算一下他的新鞋号是多少?

参考答案

1.(1)26,36,46(提示:竖排相邻两数差是10)(2)14,15,24,25(3)15,24,33

2.能求出四个数,这四个数是0、1、10、11,但0不是这个数表中的数。

3.设小林家电话号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是x,由题意,得,小林家的电话号码是3275345。

4.设爷爷生日是x号,爷爷的生日是20号。

5.设中间那个数是x,由题意得。故,不符合实际意义,所以不能圈出。

篇3:方程教学中的思维转换

1.“先行组织者”铺垫, 打开全新视角

“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通常先用学生能懂的语言在介绍学习材料之前呈现出来, 以便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在学习方程之前本人运用这一理论设计了一个引导性活动:课始出示一副中国象棋, 棋子零乱, 且其中一只被纸盖住了“脸”。我提出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确定这枚棋子是什么颜色、什么‘角色’吗?”学生独立思考, 展开讨论, 最后得出两种方案:一是先数出不同颜色的棋子各有多少枚, 来确定那枚棋子的颜色, 再对比两种颜色棋子来确定“角色”, 这样就可以发现它的“真面目”;二是把所有棋子放到各自应该放的位置, 让它们各就各位, 最后根据这一棋子所处的位置, 就很快能揭开它的真面目。

针对这两种不同方案进行讨论, 学生的认识逐渐统一起来, 体会到第二种方案在思维上的妙处。由于有了生动形象的事例作铺垫, 学生整节课中都能用类似第二种找棋子的思维方法来审视数学学习材料, 能站在全新的角度来学习方程。

2.运用直观教具, 凸显方程本质

苏教版教材是通过引进天平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识方程意义的。通过天平的操作, 指导学生在天平的两端增加或减少同样质量的砝码, 同时观察天平的状态:平衡与不平衡, 平衡说明了相等, 用等式来表示, 说明了左边的质量= 右边的质量。

最后再让学生在天平两端增加或减少同样大小但不知具体质量的物体来观察天平的变化, 也尝试用等式来表示。这样一来学生就把注意力始终关注到天平的整体平衡上, 强化了对等式和方程的认识, 也渗透了等式的第一个性质。由于最后的操作中隐去了具体的数量, 学生的目光从具体数量转移到整体的平衡上, 很好地凸显出了方程的本质。

3.分析“无字”习题, 扭转切入角度

由于学生从小接受了用算术思维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 当他们一接触到习题, 眼睛就会紧盯住问题, 而对列方程解答问题的学习, 一些学生仍会用算术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灌输“方程”这一新的思维方式, 一定要加强质和量的练习, 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学生方程思维的练习。用只有情境却没有数字的 “无字”题来训练学生的方程思维, 效果明显。

比如一辆公交车进站, 有人下车, 也有人上车。让学生联想一下其中有哪几个数量以及这几个数量之间存在怎样的相等关系。另外也可以出示一些类似的情境图、示意图、线段图等, 让学生从图中找出等量关系。 由于这类练习没有具体数据, 也没有具体要求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就不容易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 从而把视角放在寻找数量上, 并且按自己最容易理解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经过一定量的练习, 学生的观察角度就会发生转变, 方程思想就会得到逐步巩固。

4.合理归纳总结, 提升分析能力

对于知识和技能, 并不意味“我知道了”或“我会做了”就达到了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将传统的“双基” 发展为“四基”, 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而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 更需要学生在经过一定质和量的练习后, 进行归纳、总结和提升。

学习方程的价值在于会用方程解决问题, 逐步学会用代数的方法思考问题。比如把方程看作一个模型, 而方程模型就是用等号将相互等价的两件事情相联对等, 等号的左右两边等价。其实方程没有经过任何运算, 只是阐述了一个事实本身, 也就是方程表达了题目中最基本的等量关系, 学生从中学会了从单纯地关注问题答案到关注等量关系。

篇4:《日历中的方程》教学案例

本节课是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笔者在我市一所实验中学多媒体教室的一节公开课,课堂中数学优等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教材为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在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的基础上,本节课让学生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重点,也为以后学习分式方程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采用指导探究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让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并给学生提供“从事观察、推理、验证与交流等教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活动,经历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整堂课采用“创设情境—合作交流—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

三、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初步认识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等量关系。

2.能力目标: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在解决一系列有趣而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合作交流,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案例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建立等量关系。

五、案例教学用具

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六、案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做游戏:给黑板上挂本日历,请三名同学背对日历,老师圈出日历横行的三个日期,其他同学口头计算其和,然后将结果告诉台上的同学们,由台上的同学猜出是哪个日期,谁先说出为胜。

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的日历中有哪些规律,想想看,能否用我们前几节课学的方程来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给出多媒体课件动画的图片并出示5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每一组派一个代表回答一个问题。(该问题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教学时要让学生亲自做做游戏,观察规律,并且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老师总结:设的未知数不同,列的方程也不同,在本问题中,这三天的和为60是求题的等量关系。也就是说,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解得32号是不会出现的;解得0号,也是没有的。(让学生体会解方程后必须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三)师生互动,运用新知

1.多媒体课件演示,做一做。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灵活设未知数。

2.出示例子。如果所圈出的4个数的和为76,这4天分别是几号?

让学生学习多种设未知数解方程的方法,老师应修正学生解题的过程。(可与同伴交流解法)

(四)强化训练,掌握新知

解决课本习题5、6的第1题,先让学生解决第一问,求得答案是x=40/3。此时有些学生茫然了,怎么回事呢?老师适时提示:这一结果符合实际吗?并进行进一步深入:这3个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而40不是3的倍数。(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并汇报和交流,通过学生汇报获得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并及时纠正和点评。)

(五)整理知识,形成结构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问题?

1.找准日历中的数量关系。

2.利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必做题:课本P1812、3

2.选做题:《伴你学》1、2、3。

七、案例教学反思

数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因为“过程”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

这节课的教学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

1.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教师成了学生的导师、伙伴,在课堂上除了引导学生活动外,还要认真聆听学生“教”你他们活动的过程和通过活动所得的知识或方法。

2.学的转变:學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跟老师学转变为自主去学。

篇5:日历中方程优秀案例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程要求。

2.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电脑的认识,了解他们的水平、基础。

3.举例与学生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新特点。

4.与学生一起讨论信息的一些特征。

5.与学生一起体验信息交流。

二、教材内容分析

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 1节,从内容上讲,包括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内容;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作为信息技术课的开篇章节,不能停留在概念的讲解和理论分析上,而是要让学生从生活实际着手,体会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巨大作用,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从而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方法与策略

1.引领学生体验信息社会与信息特征;

2.开放地授课,根据教材又不局限教材,在概念、原则方面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介绍课程的基本要求。

师:从今天开始,我与大家一起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先简单介绍一下课程情况。我们本学期用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共一册,是必修课程,共用36课时来完成。我们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从我们的日常事务工作的需求出发,按照事务完成的流程引领同学们学习在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过程,并把动手实践的广阔空间留给同学们,让大家在探索、应用中学习到一套完整的原则与技术。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与以往的计算机课的不同,我们现在先进行以下几个讨论。

第二环节:大家谈经历。

师:进入本环节,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学习、运用电脑的经历,同时也锻炼一下大家的口才和勇气。大家针对以下几个问题先思考片刻。

(板书)

(1)你玩过电脑游戏吗?觉得玩游戏感觉如何?是否影响到你的其他课的学习了?

(2)家里有电脑吗?你上过网吗?在哪儿上的?进过网吧没有?你对网吧有什么认识? 师:谁自告奋勇,请举手示意!如果不举手,我可就随机邀请了啊!

女生A: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玩电脑,我在家用宽带上网,不爱玩游戏,偶尔上网聊聊天。

师:上网还做什么? 女生A:上网校,查资料。师:好!你对网友见面怎么看?

女生A:也有要提出跟我见面的,就在这个暑假。师:见了没有?可以公开谈吗?

女生A:没有,我不想,谁知道是什么人啊!

师:很好!网友见面要慎重。最好不要见,网友中坏人也是有的,并且还不少。特别是小孩子容易上当受骗,有人就一不小心被贩卖到非洲去了。

众学生:哈哈„„

师:我看后排的某某同学(他在乱动)已经心里有“成长的竹子”了,既然坐不住了,你就来谈一下吧!

男生A:没玩过!

师:真的?我不信!中考要求考试嘛!不要误会向老师传播错误信息哦。你到网吧去上网没有?

男生A:没有!

众学生:老师!他有!他是网迷!

师:哦,有人看到你进过网吧的。你去网吧不是去上网?那做什么?为你家里买菜是吧?网吧里的菜可比不上超市的新鲜啊!

众学生:哈哈„„

男生A:上了,上得不多。我可没玩游戏啊,老师!

师:玩过也不要紧,关键是要正确分析自己。你觉得你玩游戏影响学习了没有?我相信你有说真话的勇气。

男生A:影响了一点吧。我学习落后好像就是从玩游戏开始的。

师:谈得非常好,很坦诚,以后希望能注意克制自己,多用一些时间去学习。(其他3~4位同学继续谈,掌握时间,避免夸夸其谈)

第三环节: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特点。

师:目前,我们已经处在一个新时代,即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我们的思维、技术、文化都与以前大不相同。现在,我们就一起从几个讨论看一下这些变化吧。

(1)成语补充。

师:在新时代人们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开始变化了。现在考虑以下两个成语补充题目。大家讨论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我不需要具体答案,只要方法。

天()马()()屯()聚 部分学生:天马行空!师:我就知道有人会这样回答,呵呵,看清了再说!再说我只要方法,即你如何去寻找答案。

生1:查成语辞典!

师:非常好!关键你怎么查?

生2:第一个可以查“天”!把以“天”开头的成语找一找。师:不错!第2个呢? 众生:不好查!难办!„„

师:在信息时代,我们用模糊查询,这种思维与传统是不很相同的。比如我们可以使用通配符代替这个不知道的字,让它去模糊查找。只要我们在google网站上输入“*屯*聚 成语”,一下就可以搜出来了。包括解释、典故等信息。

(2)阅读。

师:我们再讨论一下,信息时代的人们阅读的方法与传统有何不同。比如阅读一篇文章,遇到生字和一些不知道的典故怎么办?又比如,我们读新闻时想了解相关的新闻,怎么办?现在让我们语文课代表的同桌来回答!

(如果语文课代表站起,师提示:“注意你获取的信息要完整,我说的是你的同桌)

生3:查字典、查资料。

师:如果我们需要太多的,甚至要一些太珍贵的、太难找的资料怎么办?

生3:这„„

师:你可以有一个向他人求助的机会。你向谁求助?

生3:向我同桌(生4)。

师:我已经为你想到了,所以才提问他的同桌你呢。

生4:去图书馆吧。

师:看过《哈利·波特》了吧?他的魔法书多好,用魔棒一点,里面就出现了相关的影像介绍,这样的书现在也很多,那就是光盘图书,比如大百科全书光盘。信息时代阅读的最关键的一个思维方式就是“超链接”。比如,新浪网站上从“体育”链到“NBA”再链到“姚明在NBA的最新表现”„„“超链接”就像很多条链子把各种信息联系在一起,可以自由地跳转,有选择地阅读。

众生:也不是随心所欲,还比不上魔棒啊!

师:大家说得好!信息技术正在继续发展,你们要好好学习,在不远的将来我相信你们能够实现魔棒这样的“超链接”。

第四环节:大家讨论信息特征。

师: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每个人要对信息的认知、表达有充分的认识,能够正确地辨别、分析、描述信息,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一些信息的特征。为什么呢?让我们先来通过讨论和提问,一起感受。

(1)载体依附性。师:大家看过武侠小说吧?

众生:看过!

师:好。请听题:武侠小说里经常有争夺一种神秘的书的情节,书里面记载着练功方法这样宝贵的信息。但是有个叫令狐冲的学到的各派剑法却不在书上,谁知道哪里记载着这些信息?

生1:思过崖山洞的墙上。

师:不错!令狐冲发现时,这些信息在墙上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幸好没有火山喷发或是大地震,否则墙这个信息的载体碎了,这些剑法信息也就没有了。

师:下一题:有的同学喜欢用座右铭来激励自己奋发学习,学有所成。一条座右铭通常写在哪里?

生2:写在日记本里!

生3:写在铅笔盒上!

生4:存在文曲星上,打开就看到!

生5:老师我有手机,我放在开机画面上!

生6:刻在课桌上!

师:刻在课桌上是不对的,要爱护公物!鲁迅当年刻在课桌上也是不对的,不过已经过去这么多年,我们就不追究他老人家了。但是现在你如果随处乱写乱画,为你的座右铭这条信息乱找载体,我们是要追究你的责任的!

总之,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板书),信息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并且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载体。

(2)价值性。

师:请听题:人们说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我们离不开信息,信息具有价值性(板书)。信息给我们提供的价值却与物质、能量有很大的不同,请问下面哪些不是说信息的价值的?

A.读书以明理 B.知彼知己,百战百胜 C.书中自有黄金屋 D.春雨贵如油 生1:D 生2:C、D

师:“读书以明理”,这是说信息可以让你有知识,能知道一些道理,所以是有价值的。“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是说战争中信息(情报)可以决定胜败,是信息的价值体现。“书中自有黄金屋”,指的是科举,是说读书考试以取仕,这里指的是读书这件事,而非指读的内容。“春雨贵如油”,这说的是春雨的可贵,也不是指信息。

师:由上面可以看出,信息的价值有两方面体现,一方面是直接体现为意识形态,提高精神生活、思维能力,如A就是;另一方面,作用于实践,提高物质、能量的生产与使用,如B是信息提高了军事能力。(3)时效性。

师:有件高兴的事想向大家宣布一下,我看到一个报名通知,学校要组织同学们去国家级森林公园考察植被资源,愿意去的班级与个人务必在通知下发当日去教务处报名。

众生:耶!我去!我去!

有生:是真的吧?不会骗人吧?

师:通知我带来了,请前排的同学过目(给看通知)。

生:呀!老师你看“学校拟在2001年10月20日组织„„”,是几年前的事了,早没用了啊!

师:我看看„„的确是过期了,这么让人振奋的信息已经成为一张废张了。

生:(失望)唉!

师:所以,以后我们可是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板书),时效性会影响对信息价值的认识。

(4)共享性。

师:好了,本节的讨论马上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让我感觉到我们是在一起吃一顿信息内容的精神大餐。这个大餐的优点嘛,就是吃不完。我讲的课大家都记在了大脑里,可是我自己依然没有损失这些信息;有的同学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他也没有损失这些信息。这说明,信息是具共享性(板书)的。以后大家有什么好故事,我们一起共享,老师我绝不占有,绝不会强迫你忘记这些信息的,呵呵。

生:哈,好啊!老师有好故事也要共享!我们也不强迫你忘记。第五环节:课业。

篇6:教学设计:《日历》

王哲(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十二中学)

教学目标:

1.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2.理解文章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意义的巧妙构思。

3.依据课文,延伸阅读,以写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2.理解文章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意义的巧妙构思。

教学难点:

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同学们,刚才那首歌中,我感触最的是那句“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你们有没有同感?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一首歌,并不一定是因为它多好听,而是歌词写得像自己。今天我们学习当代作家冯骥才先生的文章《日历》,相信它也能像这首歌一样,引起大家的共鸣。

二、检查预习

1.请同学分享预习时圈点勾画的字词。2.出关键词语(出示幻灯片)

三、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思考:文章第一段写“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这是为什么? 2.本文的标题是“日历”,但文章显然不仅仅是写日历,那么文章究竟是写什么?想告诉人们什么?

明确:写时间,写生命;告诉我们时间易逝,生命易逝,要倍加珍惜(要求:学生能从文章中找到重要的句子来支撑自己的看法)。

四、研读课文

既然同学们知道本文不只是写日历,而是有更深层的意思,是时间与生命。就请大家再次专心致志地朗读文章一遍,再次感知文章的深意。1.再读文章,理清脉络。

本文怎么从日历谈到时间与生命呢?这个过程有些曲折。我们一道沿着作者的思路,从“日历”出发向“时间”“生命”攀登,理清脉络,就能更加理解文章深意。

第一组朗读2—3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扯下一页日历——向往明天但又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

第二组朗读4—6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因为那是生命的页码。

第三组朗读8—9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明白日历的意义——生命忠实的记录。

第四组朗读10—15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不肯再去扯日历——因为想保存岁月。

归纳:由此可知,本文表面看来是写日历,但处处是写时间,写生命。从“扯下一页日历”到“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再到“明白日历的意义”和“不肯再去扯日历”,这个过程就是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2.理解文章的巧妙构思。

珍惜时间与生命,这是个抽象的问题。而此时我们不觉得抽象,反而是具体可感,为什么?

明确:主要原因是作者把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

这就是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也是本文的魅力之一。将抽象的时间与生命转化为熟悉而具体的日历,十分形象。如果用几句话来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说:时间(生命)是一本日历,扯下了一页便消失了一天。它时刻在警醒我们:时间(生命)无价,要好好珍惜。3.品味哲理式句子。

巧妙的构思本文的魅力之一。其实,同学们还应当会感受到本文的另一个魅力——众多富有哲理的句子。每读到此处,我们不禁会放慢速度,若有所思。请大家细心朗读文章,标画出你认为富有哲理或者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句子。

(1)要求边读边标画,形成自己的初步感受。

(2)朗读并交流哲理式句子,品味深意。

(3)学生 个人展示哲理式句子的阅读感受和启发。

(4)教师点拨几个重点的哲理式句子,引导学生品味深意。

例如:“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无奈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

“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

“因为日历是有生命感的,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教师的点拨可以有两个层次:首先是句子包含的意义,其次是给予我们的联想与启迪)。

4.借助语言训练强化认识。

仿写

1.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2.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五、当堂训练

阅读练习与探究中的第二题。

明确:之所以全文没有不统一的感觉,是因为这两者之间的本质是统一的。“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心头十分快活”,那是因为我向往明天,有明天就有生命和希望。后来又说“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日历大多数的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这是因为我感到岁月的易逝、生命的可贵,不想碌碌无为。

六、总结

本文没有写故事,也没有写风景,谈的是一个抽象的道理,但文章却能打动读者,令人喜爱。原因至少有两点:首先是巧妙的构思,从具体形象的日历入手,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二是众多富有哲理式的句子,令人深思,启人智慧,获益匪浅。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珍惜时间,更加努力!

七、板书设计

冯骥才

新年伊始

篇7:《看日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看日历第一课时(课本6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认识大月、小月

3.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2013-2017年的年历、每位学生一张表格。【设计理念】

本节课利用猜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附页中的年历为载体,通过观察梳理、交流合作、探究记忆方法、计算、游戏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使学生已有的零星认识条理化、系统化,建构新知。再通过猜生日的活动,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最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回归生活。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和自主发现相结合,独立思考和讨论交流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流程】

一、猜谜引入 1.谜语导入 师:老师这儿有一则谜语,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打一物(日历)。

2、师简单介绍日历的种类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看日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大小月

1、打开书第101-104页,将表格填写完整

2、开火车汇报“2013~2016年各月天数”,同学汇报的时候,要求其他同学边指边核对。师出示课件

学生汇报。

师:认真观察,你从上面表格中发现了什么?发现完后可以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学生回答)

一年有12个月(板书:一年:12个月)。

生1:每年的1、3、5、7、8、10、12月都是31天。生2:每年的4、6、9、11月都是30天。生3:2月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师:把每月都是31天的叫做大月,每月有30天的叫做小月。(设计意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2.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 师:怎样熟记大月、小月呢?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请看大屏幕,师展示课件:拳头记忆法。学生示范后,再互相指拳数,生生交流。(找自己的好朋友)

3、游戏巩固:

(1)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男生起立,要是小月女生起立。(2)同学说自己的生日,其他同学判断是大月还是小月。

(设计意图:年月日相关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展开,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记忆的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主动将已有的零碎、松散、抽象的认识具体化、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

三、快乐大闯关 1.抢答下面各题

(1)一年有几个月?几个大月?几个小月?(2)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2.完成练一练习题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计算,进一步探究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增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8:《日历中的方程》教学设计

本文中给出一种温控器的雏形, 即有一水平放置的弹性圆柱形细杆 (以固联处为坐标原点, 梁的中心轴线位于x轴) , 左端与壁垂直固联, 右端与一竖直的钢臂相连, 在臂的两端对称于细杆用两根水平放置的相同弹簧与壁相连.并知道两根弹簧的刚性系数k与温度T (°C) 有关, 即当T在35°C到60°C之间时:k=0.034+0.061[1+sin (0.04π (T-47.5) ) ] (N/mm) , 其他温度时刚性系数不变, 即T>60°C时, k=0.156 (N/mm) ;T<35°C时, k=0.034 (N/mm) .在已知细杆长L=34 mm, 抗弯刚度EI=1318.4N·mm2, 弹簧原长L0=21mm, 两弹簧之间距h=11 mm的条件求: (1) 细杆的中心轴线的形状; (2) 细杆的中心轴线右端坐标 (x0, y0) (mm) 以及转角θ0 (弧度) 的数值; (3) 题目假定钢臂、钢臂与细杆的夹角都没有形变, 并且忽略重力及细杆的轴向形变.

2.模型假设

(1) 假定钢臂、钢臂与细杆的夹角都没有形变且忽略重力及细杆的轴向形变;

(2) 忽略细杆横截面的形状;

(3) 假设挠曲线平坦, 即y′近似视为0.

3.模型的建立

细杆与钢臂接触点的坐标是 (xl, yl) , 设挠曲线是y=y (x) , 0≤x≤xl.

由于忽略细杆的轴向形变, 则弯曲的细杆长度不变.由数学分析中的弧长公式, 得

对细杆上任意一点 (x, y) , 由弯矩的定义, 弯矩M (x) =-px (xl-x) -py (yl-y) (在本题的图示中弯矩始终为负值) , 由于题目要求不考虑轴向形变, 挠曲线应满足, 即可得

对于方程 (2) , 此微分方程可由其初边值条件完全确定其解.其边值条件为:y (0) =0, y′ (0) =0, y (xl) =yl.

设曲线在 (xl, yl) 处转角为θ, 即

则钢臂两端点的坐标分别是

记钢臂对杆的力是p, 弹簧对钢臂的力分别是f1, f2, 于是对钢臂受力进行分析可知f+f=p, 记p沿x方向y方向的分量大小分别是px, py.

于是由力的平衡可知:

在x方向上:

在y方向上:

这样得到了 (1) - (6) 七个方程, 其中第二个微分方程可由其初边值条件完全确定其解.

假设挠曲线是平坦的, 即y′近似看为0, 则 (1) , (2) 变为

根据其初边值条件求解上面两个方程得:

将y (xl) =y带入上述结果中得到

篇9:《日历中的方程》教学设计

【关键词】方程解法 方程应用 方程思想

方程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可以包容和展示丰富的数量关系,使数学语言有了质的飞跃;用等式作为数学思维的工具,对不同结构形式的方程,人们逐步探索出一套分类处理解方程的方法.正是源于解决数学问题的需求意识发展,人类才创造出方程这一璀璨的数学明珠.今天,课改教材遵循知识的历史发展观:阐明形成方程知识的背景,强调数学思维发展依赖数学工具、语言的功能创新;重视等式变形意义:解方程所采用的数学法则、方法和程序,不仅是学生对方程类型辨识和结构分析,而且又是对数学本质和意义理解的感悟,更是数学化归思想、优化意识在解题对策中的思辨.教材编写意图,旨在让学生体验:方程建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它是小学后数学新思维、新语言、新方法、新功能的发展.

一、重视方程解法的教学

(一)引导学生探究并理解方程的解法原理

要让学生把方程解法掌握得更好、更牢固,而不是空中楼阁,就必须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法原理。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原理是等式基本性质;一元二次方程按其解法不同其解法原理有两个,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的解法原理是平方根的定义即若则叫做的平方根,即;因式分解法的解法原理是若则;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原理是通过等量代换进行消元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二)进行适量的解方程(组)的训练,让学生形成较稳定的解方程(组)的能力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要形成熟练的解方程(组)的能力,适当的训练是必须的,而且在训练时,选题应该典型有代表性,全面有覆盖性。

(三)适时归纳解方程(组)基本步骤和基本思路。在训练的基础上,适时对解方程(组)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思路进行归纳,可以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理解方程解法和思路,掌握得会更好、更牢固。例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①有分母去分母;②有括号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处理方程或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无理方程有理化,分式方程整式化,高次方程低次化,多元方程一元化,總而言之一句话,消元降次简单化。

二、重视方程应用题的教学

(一)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难点。《新课程标准》对方程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因此对于方程的应用,也应当成为教学的一大重点,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方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应用它解决问题,包括数学的问题和非数学的问题。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怕应用题,主要是他们理不清纷繁复杂的数量及其关系,或者难以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因而列不出正确的方程,教学中要把握这个重点,设法破解这个难点。

(二)重视教会学生审题和寻找相等关系的方法

分析一道应用题是解好这道题的关键,不会分析就不会解题。解应用题之前要进行认真读题审题,抓住关键语句分析。首先要分析题目类型,其次要分析已知量、未知量,以及已知量、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有的关系是明显的,题目中有关键语句明确交待的,有些关系是隐含的,需要仔细读题,认真思考才能得出的。必要时应教会学生辅助分析的方法,如线段图、示意图、列表法等,这些方法能帮助学生理解纷繁的数量关系,使其思路清晰。通常在设出未知数后,列出方程前,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大多是根据数量关系列出一些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某些量,然后再列方程,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三)优化习题教学,获得练习最优效果

应用题教学中,适当的题目训练是必要的,但要改变简单重复,面面俱到的题海战术,提倡一题多解、变式练习和题组练习的教学,重视解题后的回味与反思,使方法得以升华,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了较强的解题能力,才能应对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应用题。

(四)归纳解题步骤,养成严谨的答题习惯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有四步,简单记为“一设、二列、三解、四答”。一设,即设未知数,可分为直接设元和间接设元两种;二列即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三解即解方程或方程组得出未知数的值;四答即检验并作答。对于一条列方程应用题,要教给学生完整的解题步骤,包括书写规范,养成严谨的答题习惯。

三、要重视方程思想的渗透和方程意识的培养

(一)方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方程思想和意识的渗透和培养

方程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所谓方程思想是指从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将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适当的设元建立起方程(组),然后通过解方程(组),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方式。方程意识的指当我们在某些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遇到某些未知量难以直接算出时,要有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学以致用是对所有知识学习的要求,学习方程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使学生具有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意识。

(二)拓宽方程应用范围,培养方程思想和意识

篇10:看日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7-68页。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生活经验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二)能力目标:

通过年历卡自主探索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在交流合作中发现二月份天数的规律。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具准备:年历卡,探究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1.导出课题

知道自己出生的日子吗?

出示图片,问: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吗?(1949年10月1日)出示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图,问:这是什么画面呢?

(结合图片,教师说明:2012年6月1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师:刚才我们的谈话都涉及到什么?(年、月、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板书课题)2.你已经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下面我们进一步探究整理一下关于年、月、日的知识,看看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收获!

二、合作学习,探究验证

(一)探究大月、小月

1.出示2004年年历,问“这是哪一年的日历?”“一月份有多少天?”示范将1-3月的天数填入表格。

2.出示活动要求一。同桌合作,按活动要求填在完一。3.观察表一,发现月份天数的变化规律。小组交流。4.全班展示汇报交流。5.介绍大月、小月。6.记忆大小月。

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有什么好办法吗?(1)歌诀记忆法、①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只有二月有变化。师说明:这里的“腊”是指十二月。②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2)左拳记忆法。

教师用课件出示左拳图,介绍用左拳记忆的方法。

7.游戏。老师请一位同学说出他的生日在几月份,其他同学判断,要是大月请举手,要是小月请握拳。

(二)探究平年、闰年。

在上面的游戏中,教师最后报一个二月时提问:你们为什么没有反应了? 教师指出: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有时是28天,有时又是29天,其中有没有规律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次探究。1.探究“四年一闰”(1)逐步出示活动要求二。

仔细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卡,把这一年二月份的天数填入表二。认真倾听,根据播报员所提供的信息填完表二。仔细观察表二,把你的发现给同桌说一说。(2)展示表二,汇报交流发现的规律。

每4年里有3个2月是28天,1个2月是29天。(3)认识平年、闰年。知道为什么四年一闰。为什么每四年就有一个二月份是29天呢? 教师补充小知识1: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这段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这样,每4年就少算了23时15分4秒,即将近一天。人们就把这1天加在二月里,以补上少算的时间,这样一年就有366天了,这样的年份被称为闰年。(板书:平年、闰年)(4)闰年年份与4的关系 让学生将表二中闰年的年份涂色。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你推算一下,从2012年往后哪一年是闰年?

师: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把这些年份都除以4,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 教师出示算式,生口算出结果:

2001÷4=500„„1

2002÷4=500„„2 2003÷4=500„„3

2004÷4=501 2005÷4=501„„1

2006÷4=501„„2 2007÷4=501„„3

2008÷4=502 2009÷4=502„„1

2010÷4=502„„2 2011÷4=502„„3

2012÷4=503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闰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 2.探究“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1)发现问题

师: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分组计算判断)1949年

1992年

1900年

当学生按一般方法判断1900年为闰年时,教师出示1900年年历发现1900年是平年。在与一般规律发生矛盾时,出示小知识2,给学生思考的时间。(2)为什么“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继续补充小知识:

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时间差不是整整24小时,而是23小时15分4秒,所以四年一闰又多算了44分56秒,看来误差很小,但时间长了,误差就大了。每400年就要多算3日2时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应少增加3天。为了便于计算,就作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也就是说: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3).练一练: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用手势回答)1600年

1700年

1800年

2000年

2100年

三、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年月日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我会填!

(1)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2)10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3)连续两个月都是大月的是()月和()月。

2.我会判断!

(1)每年都是365天。

(2)豆豆4月31日那天去了上海。

(3)琪琪的书包是2011年2月29 日买的。

(4)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还有1个特殊的二月。(5)

5、6两个月共62天。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如果你还想更进一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还可以到网上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

六、作业

参考下面的资料,制一个月历。

板书设计: 年

大月:31天 1、3、5、7、8、10、12月(7个)31×7=217(天)

年 12个月

小月:30天4、6、9、11月(4个)30×4=120(天)

28天

平年

217+120+28=365(天)特殊:

2月

29天

闰年

篇11:看日历教学设计精美

《看日历》教 案 设 计

教 材: 北师大版三年上

课 题: 看日历 课时数 共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看日历,认识星期。能从日历中找到指定的日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 能从日历中找到指定的日子。

课前准备: 了解我国的重大节日

教学设计:

过程设计: 学情预设

谈话引入:同学们,现在是几月份了?(生齐答:12月1日了)2009年很快就要过去,新年就要到了,哎,咱们商量一下,我们可以给班级送上一份什么新年礼物啊?

师:你真是和老师想到一块了,咱们制作一份精美的、2010年的日历,作为献给班级的新年礼物,怎么样?(生齐答:好啊!)老师已经先画好了边框,可是里面的内容还得靠大家呢!

1、布置小组学习任务:

师:要制作出一份真正能派上用场的日历,咱们先得仔细的

观察观察别人做好的日历。大家手里都有2009年的日历,仔细观察,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完成这份学习任务,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行动最快?现在开始!(学生们开始小组学习,组长念题,学生人手1份日历,观察日历并交流填写下表。

小组学习内容:观察日历

2、课本p72找一找:(请每个小朋友写在自己的课本上)教师节是()月()日,星期()。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是()月()日,星期()。

3、通过观察日历,你们小组还发现了什么?(互相说说)小组评一评(好√ 中○ 还需努力△)姓名 倾听情况 发言情况

师:你们小组是第一名!请小组长来说一说你们小组合作的情况,你认为你们能拿到合作卡吗?

师:好的,就奖给你们小组一张合作卡!哪个小组来汇报第一个问题?

师: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12月日历)12月的最后一天确实是星期四,那么2010年1月1日是星期几?你怎么想的?

师:接着写在这吗?(手指12月31日后面)

师:你真的非常了不起,会观察、会推算!

师:1月的日历写到几号?为什么?

师:哎,哪呆会在做日历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在大月小月这个问题上注意些什么?还有一个特殊的月份呢?怎样确定它?

师:咱么来做个抢答游戏,轻松一下吧!2009年的3月5日 是星期几?6月8日呢?11月28日?„„

师:你们的速度真让我惊奇!那么你们在2009年的日历上找到了这些我国的重大节日吗?谁来汇报?(课件出示小组学习任务中的题目)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我国的重大节日呢?

师: 10月1日是国庆节,咱么一起来看看国庆节的由来。

课件出示:

师: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我们一起来看第二个问题:(课件出示)

师:和你的同桌商量一下,你们是怎么计算的? 师:你这个办法真巧妙!咱么再来算算到2049年,你几岁了?

师:你这个算法真了不起,会用现在的数字来加!

师:到2049年的时候,你们都成了50多岁的老人家了,我希望你们一个个的都是那种为社会做出贡献了的老人家!(学生们嘻笑)

(课件显示:重要节日名称:元旦、妇女节、清明节、劳动节、儿童节、党的生日、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

师:郝老师老师也来和你们赛一赛,我们班有11个小组,加上我就够写12个月了。我是1月组,2004年的第一天应该是星期几呢?那就对应着星期四写1号。是什么节日?那我们就在下面标注出来。篇二:看日历教学设计

《看 日 历》

[学情分析] 有关年月日的常识性知识早就融入了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比

如孩子已经知道一天有24小时,一个月有30天,一年有12个月,有的还知道

一年有365天,会通过日历找到星期几,但这些知识都是道听途说,不够系统,的过程中,发现年月日这三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记住7个大月、4个小月及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发现并记住每个月及平、闰年二月的天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师:孩子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画面,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什么事?(大屏幕出

示)

2008年8月8 日中国举办奥运会开幕 2013年9月11 日周思彤的小妹妹平安降生

2015年11月18 日 我们班进行期中考试表奖仪式

师:记录一些伟大、光荣、兴奋的时刻,要用到哪些时间单位?

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呢?

二、分层探索,研究年历

1、初步观察,了解年历

生:日历里的奥秘 2.横着看 3.竖着看

5.为什么第一天,最后一天的有时有空格?

(3)交流汇报小组研究成果,及时总结如下:

一年:12个月

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31天)

小月:二、四、六、九、十一;(30天)

二月:28天或29天;

3、结合知识,尝试运用

(1)谁愿意告诉老师,你出生在几月?你出生的那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爸爸、妈妈呢?

(2)老师出生在9月,你能告诉我,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今年老师的生日

过了吗?

(3)8月1日的前一天是几月几日?

(4)6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一)、游戏

规则:

(二)、判断

(三)、填空 1.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年 月 日在北京开幕,历时16天,于 月 日

(四)、帮帮聪聪

小朋友们:你们好!

狐狸要在我的厂里订一批货,按照合同,我要在今年年底前把货给他,而他要到明年4月31日才把货款付清,别人都说狐狸很狡猾,你们帮我参考参

考,这个合同我能不能签?

聪 聪

2015年11月1日

四、反思回顾,总结全课

备注:

1、初步观察,了解年历

生:日历里的奥秘

5.为什么第一天,最后一天的有时有空格? 2.(一)、游戏

规则:

3.(四)、帮帮聪聪

小朋友们:你们好!

狐狸要在我的厂里订一批货,按照合同,我要在今年年底前把货给他,而他要到明年4月31日才把货款付清,别人都说狐狸很狡猾,你们帮我参考参

考,这个合同我能不能签?

聪 聪

2015年11月1日

自学提示

一、.看年历

1.关于年与日,你知道些什么?

2.一年有哪些重大节日?它们是几月几日?

——————————————————

—————————————————— ——————————————————

合作学习单

一、日历里的奥秘

5.1号之前的空格是()月()号。

篇三:《看日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看日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看日历》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过《认识钟表》和《认识时分秒》、《体验时间的长短》的基础上安排的。这节课之后安排学习《认识平年和闰年》和《认识24时记时法》。与时、分、秒相比,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学生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日历方面的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有自主观察、探究日历,发现时间规律的基础,但是他们获得的知识不是特别的系统,甚至个别地方可能不一定准确,也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教学目标: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大月、小

教学难点: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发现规律。教学过程:

师:课前谈话的时候,小朋友们知道今天是2014年10月29日,老师很高兴有机会和三年级的小朋友一起探讨数学知识,我很开心,心情也很激动,不知你们此刻的心情怎么样?让我们一起记下这一难忘的时刻吧!

(板书:2014年10月29日)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

(1)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讲讲“已经知道关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可以较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弄清学生的数学现实,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学生知道的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可能是片面的、零散的,也有可能是不正确的,学生可能只知道一个月有时是30天、31天,有时却是28天、29天,到底为什么天数会不一样却不得而知。

2、看日历填表

(1)引入课题

观察附页1,把2013~2014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4)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发现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是30天,而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师:同学们真聪明,从这张表中发现了关于年月日的这么多知识。像这样有31天的月份(1.3.5.7.8.1.12)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4.6.9.11)是小月。

师: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应该看哪个月的天数?2013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为什么?2016年呢?

[设计意图:一张空白的表格,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创设了一个灵动的空间,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随机点击课件,将表格逐步完善,并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进一步认识年月日的知识。

关于大、小月的安排是学生心中的一个疑惑。

4、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方法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大月和小月?

先让学生回答,在课件演示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

拳头记忆法: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三、练一练

[设计意图:巩固了学生对大月、小月天数及2月份的记忆。

第(3)题,如果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一题可以放在课后完成。

3、课本第68页练一练中的第2题。

[设计意图:了解奥运会开幕、闭幕时间,能正确推算一定天数后是几月几日。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的学习还满意吗?

五、课后思考题

笑笑在奶奶家连续住了两个月,她可能在奶奶家住了多少天?

板书设计:

年、月、日

篇12:《认识日历》教学反思

《认识日历》教学反思1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日历》,活动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让幼儿认识了今年的日历,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不认识,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说上来。于是我用讲一个关于年的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们听到有故事,兴趣马上就来了。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过让幼儿到前面来找年妈妈的孩子,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活动的第三环节是“乘坐火车去参观”日历展,由于孩子收集到的日历只有4本,我把办公室的日历都用上了,可是由于日历的种类不同,有两组孩子使用的是台历,在找生日、节日时遇到了困难,此环节由于材料的短缺遇到了不小阻力。

从整个活动来看,我觉得用故事的形式把枯燥、复杂的内容变生动、简单的方法真的很不错,

值得在今后的活动中借鉴;还有材料的准备是一个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收集材料方面我们有时也确实遇到两难的境地,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构图讲述活动让孩子画出讲述重点

虽然意识到构图讲述活动孩子在讲述过程中对图的利用不是很恰当,而且一直在提醒,但是真正的操作起来孩子的表现还是不尽人意。当我发现孩子们还是在利用整幅图的的某一小部分作为重点进行讲述的时候,我一下想起绘画活动时我们的要求——必须把重要的部分突出,于是我停止了讲述,出示一副背景图让孩子们观察,然后把自己想好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图上画出来,当孩子们把自己想法画出后大家的争论就开始了,有的说怎么跑那里去了(跑偏了),看不到了,有的说这么大副图你只是利用了一点点呀,哈哈,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了。于是我接着孩子们的话讲出了图的作用,提醒他们在今后的讲述中,必须认真观察图片,找出重点的内容,然后以其为背景进行讲述,如果喜欢其中细小的内容可以作为讲述的某一要素进行利用,丰富讲述的内容。通过对几幅图的观察,孩子们基本把握了如何找出一副背景图的重点部分,如何突出图的精华部分,充分了解背景图在讲述中的作用,相信这样在以后的讲述中他们就会更好的利用背景图,进行精彩的讲述了。

通过这个活动是我反思到:我们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孩子们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很多东西如果单纯是老师在讲,他们很难理解,或许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在图中讲的就是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最完美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通过事实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该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会给他们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主题活动反思《名字的故事》

本学期我们大班进入第一个主题活动《不一样的我》,活动的开展时引导幼儿从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区别于任何人的独特个体,形成独立意识,进而尝试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在外形、名字、个性、能力等方面的独特性,并借助社会评价来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名字的故事》这活动就是一个例子。星期一我们上《名字的故事》,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发短信请家长把孩子名字的由来写在纸上再对孩子讲一讲。因为人的名字是最平常的,但平常的名字往往包含不平常的意义,因此,名字背后还会蕴涵着一个个温馨的故事。《名字的故事》这一活动就是让孩子认识自己的名字,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和名字背后的小故事。并且感受家庭的温馨,体会家人对自己寄予的爱和希望,让他们懂得家庭是个温馨的港湾。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开始部分让孩子找一找、念一念自己的名字;第二部分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名字的含义和及其背后的小故事,第三部分让孩子在给自己取一个大自然的名字。在活动中第一和第三部分孩子们说的非常踊跃,气氛非常好;但第二个环节,也是重点部分,却不怎么理想。只有一小半孩子能说出自己名字的含义和背后的小故事,让家长帮忙写在纸条上也只有二三十个,因此造就这尴尬的情况。这是我这个老师工作没做好,事先对这个活动的意思没讲清楚吧。不过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也学到了好多的知识,知道了名字是我们每个人要接触到的,学习、工作;不管做什么作业,都必须要写上自己的名字,而名字又是一个很神气的东西,他代表了这个人。

科学活动《下落百分百》课后反思

幼儿常常见到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却又不知道其中的“奥秘”。科学活动《下落百分百》,通过演示、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幼儿对物体下落想象产生兴趣,并对下落的必然性及方向有初步的认识。

本次活动我是以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坠落现象,在第一环节中我出示自制的“轱辘轱辘”教具时,孩子们很感兴趣。他们看到老师手上的物体落到地上,纷纷讨论“老师一松手东西就会落到地上”“老师要把他们捡起来” ……看到孩子们有了兴趣,我及时告诉他们物体下落的必然性,认识到地球引力的存在。同时在活动中我说到地球把所有的东西都“吸”在身上,有的孩子便问“那为什么飞机和小鸟都能在天上飞呢”,当知道它们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离开地面时,孩子们又对热气球产生了兴趣,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热气球,“热气球是靠压力飞起来的吗”“热气球里边的火灭了它就会落下来”“热气球没有被吸住” ……看着孩子们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我便赶紧应孩子们的兴趣简要地说了说热气球,并让他们课后在讨论。

在最后一个环节“美丽下落路”实验中,我先演示给幼儿看一遍。当看到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于是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孩子们认真看自己的“路”是怎样下落的,仔细体验操作的乐趣,同时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到了物体下落的必然性。

本次活动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我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桌面与地面一团糟,应事先考虑周全。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对于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应有待提高。

心理健康活动《快乐和不快乐》

大班心理健康活动《快乐和不快乐》,活动一开始是老师带领孩子一起跳《健康歌》,利用师生同乐游戏,使幼儿充分感受快乐。通过谈话引发幼儿的共鸣,使幼儿理解“快乐使人精神健康,不快乐会影响人的健康,所以我们要时常保持快乐的心情”的道理。在此环节中,大部分幼儿对“快乐”似乎有了一定的理解。也激发了孩子与快乐做朋友的愿望。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通过玩“快乐大转盘”的游戏,来寻找快乐的秘诀,通过象太阳的光芒一样展示出来。在此环节中,一开始我是想直接就采用这个游戏的,但是由于被孩子这样那样的一说一带,就跟着孩子跑了,“快乐大转盘”也没有被很好的利用起来。游戏后半部分,本想采用留白的形式让孩子在生活中继续寻找的,但是还是忘了,此环节也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

活动的第三环节是“大抽奖”,目的是让幼儿体验生活中会遇到不如意、不快乐的事情,通过对获奖和没有获奖的小朋友的采访,引导获奖的小朋友和没有获奖的小朋友一起分享,使幼儿体会到原来快乐是可以分享的。在此环节中,我由于对借的班级还不是很了解,本来准备的五个“幸运之星”结果只产生了两名,而且我发现我把糖果用塑料袋装好的糖果,孩子没有打开,只是把另一包分给了自己的好朋友。

最后一个环节是集体舞《和快乐在一起》。在欢快的氛围中,让孩子进一步体验自己快乐和别人也快乐的意义,再次提升活动快乐的气氛。

从整个活动来看,我觉得自己在活动的准备中比较用心,从材料的准备、环节的设计,到两次试教后,对活动的进一步调整。但在细节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关注例如:对所借班级的了解还不够,材料的准备没有和班级实际相结合,教师语言还不够简练等等。

大班语言教材《七色花》课后反思

《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小姑娘珍妮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实现了自己的七个愿望,而只有最后一片帮助别人的橙色花瓣才让珍妮得到了真正的快乐。这个故事内容比较长,如果把握不好时间就很容易拖堂,造成孩子学习的疲劳感。所以在活动中,我牢牢地抓住故事的主心杆,珍妮是怎样用这七片花瓣的?珍妮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以分段的形式展开讲述,孩子们在倾听故事时很是投入,对故事中的细节掌握的也很好,在讲述中我以第一片和第二片花瓣为讲述重点,让孩子体验七色花的神奇,学会说故事中的语句,从而为接下来的想象讲述做好铺垫。所以活动下来孩子对于珍妮每一次飞出去是什么颜色的花瓣及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能完整的说出来,孩子们也都认为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是最开心,最有意义的,懂得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

在掌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我又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活动氛围十分活跃,孩子们也都迫不及待的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但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发现他们的愿望都是围绕自己展开的“奕铭说想要很多的玩具,允乔说想让自己的房间变的更漂亮,思佳说想要很多漂亮的花”……虽然在孩子们说的时候我有引导孩子们多与别人分享,想想有什么愿望我们可以帮助别人,但孩子的回答仍是围绕自己展开。孩子的情感提升非常的单薄。我想这与我对孩子的引导以及启发还不够突出有关,在孩子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了别人让自己很开心时。我可以追加着问一问你有帮助过别人吗?帮助别人后你的心情怎么样?我们可以怎么去帮助别人。这样在下面的环节中就不会出现都以自己为中心展开了!

教学反思:高老鼠和矮老鼠

情境描述:

通过让“高人走,矮人走”的热身运动,引来“高老鼠”“矮老鼠”两位客人,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提问:“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东西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孩子们积极举手发言:“高老鼠高,看到的是高的地方”“矮老鼠矮,看到的是低的地方”

情景表演时,说到“高老鼠”时,幼儿能主动的“掂着脚走”,说到“矮老鼠”马上就蹲了下来,无形之中,明白了高和矮的含义

评价分析:

故事《高老鼠和矮老鼠》以生动形象和自然真实的描述,让我们面对同一事物用不同的视觉去观察,会看到不同的现象,告诉了我们观察要有意识的看、专注的看、变化不同角度的看。今天在开始部分我先采用了“高人走,矮人走”的热身运动,引出故事,以便为后面的情景游戏做好铺垫,这也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我有表情的讲述故事的时候,孩子们都能很感兴趣的仔细倾听着,而故事后的提问,幼儿也积极参与,大胆讲述,他们对高老鼠和矮老鼠之间的打招呼尤其感兴趣,“你好,屋顶”“你好,地板”“你好,大门”“你好,门槛”每当讲到这里都会哈哈大笑!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更加让幼儿懂得看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培养了幼儿的礼貌意识

所思所悟:

我在课前准备了许多的图片,利用这些图片更加深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有效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专注观察的`兴趣很高。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也能回答正确“高老鼠高,看到的是高的东西,矮老鼠矮看到的是矮的东西”了解了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的不同效果。在后面的情景游戏中,戴着老鼠头饰的幼儿,亲身体验了“抬头,低头”能看见什么?幼儿利用周身观察事物时,积极性很高。最后环节时,不限制幼儿从不同角度讲述故事,幼儿能说出“你好,蝴蝶”“你好,小草”等等,他们的思维一致很活跃,说得也很精彩。只是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对某些词语的讲解比较简单出浅,如“水洼”幼儿会说成“水滩”“水坑”,最好能让他们亲身实践一下“水洼”是怎么样形成的以便加深印象,下次一定会深入到教学内容中的每个词语中的理解,达到词语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解释。

《认识日历》教学反思2

这次数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实践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地说要与数字朋友做游戏,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 、说说数字,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进行着有趣的游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开了一个展览会,孩子们更是乐开了天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激发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数学《认识日历》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日历 挂历 台历等来让幼儿认识日期,查阅日期.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幼儿的教育内容必须生活化、游戏化、社会化。“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创设出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学生懂得:生活就是数学学习的课堂,数学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

《认识日历》教学反思3

在活动的开始,我没有绕任何的弯子,直接开门见山的让幼儿认识了今年的日历。这时我发现大部分孩子并不认识,只有少部分孩子能说上来。虽然孩子们并不认识,但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他们求知的欲望。我灵机一动,忽然想到了“年的故事”,孩子们一听到故事,兴趣更浓厚了。

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了,我就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让他们更主动、喜欢、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乐趣和积极性,幼儿很容易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分别有大月和小月,并能和我一起数一月大、二月小、三月大……而大约为31天,小月为30天,其中最小的月是二月,或是28天或是29天。

虽然整节活动顺利进行,但我还是觉得少些什么,于是我决定分成两节活动来进行,这样更利于幼儿理解。课后我仔细做了一个分析,想想应该再补充一些什么,让孩子们了解更多关于日历的知识。

这中间我做了一些铺垫,让孩子们知道一年之中都有那些节日。我大量的搜集了更多的日历图片和台历,让孩子们知道每个日期的下面一行小字为阴历,过很多节日就是按照下面的小字来知道的。分别用找节日、找生日来进行,活动比较顺利,但还是由于材料的短缺遇到里一些小小的阻力,没能让全部的孩子们更好的操作。

《认识日历》教学反思4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日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日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日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帮助解决。你带的日历是那一年的?20xx年、20xx年、20xx年、虎年、兔年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历最上面有数字20xx的就是20xx年。我的日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多数小朋友知道,可是对于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从来没有学习过。

从两节活动结合看来,看似枯燥的《认识日历》,通过故事的形式变为生动、简单的方法确实不错,有效果。值得在今后的活动中借鉴;还有材料的准备是一个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准备活动材料方面我恶魔能遇到了两难的境地,这值得我再一次的深思与探讨,让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加的完善,让幼儿能更快乐的学习!

《认识日历》教学反思5

活动名称:认识日历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一年有12个月,有大月(31天),也有小月(30天),一年有365天。

3.了解日历的用途,能正确的查找日期。

活动重点:知道一年有12个月、365天,一个月有31、30、28天。

活动难点: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最小月是哪个月。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明确探究任务。

㈠师播放课件,幼儿认读数字12、31、30、28、365。教读365。

㈡提问:我们的数宝宝怎么都不见了?他们都到哪儿去了?(房子)数宝宝为什么要到房子去呢?他们和房子又有什么关系呢?听完故事你就明白了。

二、通过操作,帮助幼儿认识月份和星期

㈠认识月份

1.听一听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妈妈,妈妈的名字叫年。她生了365个孩子,给他们取名叫日。一天年妈妈为孩子们盖了12座房子,这12座房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月。等房子盖好了,这个年妈妈就让孩子们住在房子里。

2.和幼儿一起回忆故事并提问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1、30、28或29)天。

3.找一找

⑴看看这些房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的大,有的小)

⑵大房子有几座?(7座)小房子有几座?(4 座)最小的房子有几座?(1座)

⑶根据幼儿回答,师把大房子放第一排,把小房子放第二排,最小的房子放第三排。

⑷每个房子里住的孩子一样多吗?先来看看大房子里住多少个日娃娃?(31个孩子);小房子里住多少个日娃娃?(30个孩子),最小的房子里住多少个日娃娃?(29个孩子)。

㈡认识星期。

⑴看看每一个小房子里的数字有什么不同?讲讲红色数字、黑色数字分别代表什么?

⑶从星期日开始数,看看每一个星期有几天?

⑷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日子也是用红色标识?

⑸教师小结。

三、趣味游戏:看谁找得快。(教幼儿查看年历的方法,查找日期)

㈠找生日,总结查找方法。(先找月份再找日期) 教师请幼儿找一找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并说说是怎样察找的。

㈡找节日,并说出是星期几。

四、智力抢答,巩固练习。

五、教师介绍日历的用途。

提问:我们认识了日历,那日历是做什么用的?(鼓励幼儿自由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日历是记录或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人们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它。

六、展示日历。

㈠出示课件,请小朋友来看看各种各样的日历。

㈡老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日历,日历可以做成各种各样,如挂在墙上的日历叫挂历,放在桌子上的日历叫台历,还有日历本,电子日历,有的手表、手机上也有日历等等。

七、点评活动,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可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没有学过。为了使幼儿学起来更容易,活动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让幼儿认识了今年的日历,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不认识,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说上来。于是我用讲一个关于年的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们听到有故事,兴趣马上就来了。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过让幼儿到前面来找年妈妈的孩子,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从整个活动来看,我觉得用故事的形式把枯燥、复杂的

内容变生动、简单的方法真的很不错,值得在今后的活动中借鉴。

虽然现在的日历样式多,我在本次教学中没有时间去说,但孩子们只要认识了典型的日历,掌握了日历要先看年份,再看月份、日期、星期这一方法,相信孩子们碰到别的样式的日历,也能慢慢看懂。

《认识日历》教学反思6

我在黑板上挂了一个大年历,请他们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孩子们的发现果然不出意外,他们问:老师,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还有这个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我用“拳头”形象地来区分大月小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日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日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

在接下来的“找节日”环节中,当我说出节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应是几月几日,接着在年历中找出来。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得都对的,而且迅速还很快!可是我发现这样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锻炼了,于是我说:请几个孩子到老师的日历上来找。这下,孩子们更积极了。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

《认识日历》教学反思7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日历》,活动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让幼儿认识了今年的日历,由于我们这是农村,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不认识,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说上来。于是我马上用讲一个关于年的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们听到有故事,马上兴致勃勃的。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过让幼儿到前面来找年妈妈的孩子,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活动的第三环节是“乘坐小汽车去参观”日历展,由于孩子收集到的日历只有4本,我把办公室的日历都用上了,可是由于日历的种类不同,有两组孩子使用的是台历,在找生日、节日时遇到了困难,此环节由于材料的短缺遇到了不小阻力。

从整个活动来看,用故事的形式把枯燥、复杂的内容变生动、简单的方法真的很不错,值得在今后的活动中借鉴;还有材料的准备是一个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收集材料方面我们有时也确实遇到两难的境地,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认识日历》教学反思8

课堂上我给幼儿出示的是一本台历,所以我结合台历的特点,首先引导幼儿认识一年有12个月及月份之间的排列顺序。我告诉幼儿,翻过封皮后是一张一张的日历,每一张表示一个月,一年有多少个月,日历就有多少张,我通过翻阅日历和幼儿一起点数的方法,让幼儿知道一年有12个月,同时让幼儿观察出一年开始的那一个月是1月,一年最后的一个月是12月。接着,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日历上表示月份的数字,通过老师任意翻阅,让幼儿练习辨认出是几月。

让幼儿认识一个月有31天或30天。我启发幼儿:“日历上的数字是表示日期的,如2就表示今天是2号,最后一个数字是表示这个月一共有多少天”,我任意翻出几张日历,请幼儿练习和判断,说这个月有多少天。老师引导幼儿发现有的是30天或31天,最后我按顺序翻阅日历,请幼儿说出这个月的天数并记录在统计图上,重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老师的记录,找出哪几个月是30天,哪几个月是31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2月份的天数最少,有28天,我告诉幼儿2月份是闰月。

上一篇:五年级国防教育教案 开明出版社下一篇: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