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学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工作安排

2024-08-24

xx小学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工作安排(精选6篇)

篇1:xx小学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工作安排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重点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1.具体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2.主要任务: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发展,在学校普遍建立起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建立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2.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2.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

3.建立心理辅导室。

4.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5.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1.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工作。3.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的管理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 1

篇2:xx小学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工作安排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动员全社会各部门的力量,营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传播健康相关信息,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公民健康素质提高的重要活动。为构建和谐德阳,促进医院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人口健康素质,落实“医术仁心,关爱生命”,推进我院健康教育工作科学规范地开展,根据我院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目标

建立和完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机制;结合创建卫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及重点人群卫生保健等开展工作;围绕重大卫生问题针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倡导健康的公共政策和支持性环境;以社区为基础,以病区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具体目标

(一)建立和完善工作体系

我院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和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监督考核。

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人员能力建设。配置专(兼)职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同时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设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 1

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社会动员、倡导、传播与教育、计划设计、实施、监督与评价等基本技能。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2012年,初步形成院、科两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网络。

常规工作经费落实。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调整卫生经费投入结构中,要保证健康教育经费的投入,并随物价的上涨、科室的增加而增加。合理安排健康教育经费,保证工作开展。

(二)做好重大疾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计划,积极开展预防控制传染病、地方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重点做好防治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及重大传染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普及慢性非传染病防治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和完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预案与实施计划,对公众开展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增强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深入开展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推进农民健康促进行动

建立院部领导下多部门合作的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机制,落实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规划。多形式、多渠道地为农民送医药、送知识。

(四)深入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建立健全由院部领导,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指导,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居委会密切合作,建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网络。

积极推进“健康促进社区”建议,促进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创建工作。大力开展“相约健康社区行”等卫生进社区活动。针对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开展社区综合干预。

(五)开展以场所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整体护理工作,向患者及其亲属提供面对面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服务。至2015年,患者及家属相关疾病自我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85%。

健康教育与保健促进纳入卫生技术人员医学继续教育内容。

(六)重点人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妇幼保健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促进生殖健康的全面发展。至2015年,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普及率达100%,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健康需求,加强城乡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开展老年健康、老年保健、老年病防治与康复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七)控制烟草危害与成瘾行为

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加强控烟能力建设。普及烟草危害相关知识,开展吸烟行为干预,降低吸烟率。医院内的公共

场所禁止吸烟,并有明显控烟标志,有管理人员。积极开展创建无烟单位、无烟家庭活动。

三、策略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院部和健康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加强规范管理,组织落实《规划纲要》的各项目标和措施。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的问题。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规律的经费保障机制。

(二)以点带面,推动《规划纲要》的落实

各科室要按《规划纲要》的任务和目标认真抓好健康教育工作,探索和总结经验,推动全院工作全面开展。

(三)加强部门协调,动员社会参与

各科室要加强协调,利用大众传媒的作用,引导和培育病区群众广泛参与健康教育活动,构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会网络,营造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开展规范的健康教育活动。

(四)加强能力建设,促进科学发展

加强各科健康教育的建设,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工作需要的设备,发挥其业务技术指导中心的作用。加强各科和兄弟医院之间的交流,建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年会制度。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信息网络,规范健康信息发布制度,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收集、交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信息。

(五)督导考核

篇3:xx小学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工作安排

俞国良, 1963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萧山市。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12年修订) 》修订组组长。主要学术兼职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心理学科评审组成员,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会理事, 教育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国家课程标准制定组核心成员等。

记者 (以下简称记) :此次修订是对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完善, 《纲要》修订之前您和修订组的专家们对《纲要》的实施作了大量调研工作, 通过调研, 您对《纲要》实施10年的情况如何评价?

俞国良教授 (以下简称俞) :通过对十年来我国各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政策文件的分析, 以及对北京、上海、河北、河南、福建、浙江等省市的多次调研, 经过全国心理健康领域知名专家的咨询和研讨, 大家一致认为, 2002年《纲要》的颁布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使大家有章可循。十年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 发生了很大变化,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再完全是德育教师等其他学科教师担任, 学生也觉得要求心理辅导老师帮助是很正常的现象。学校中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心理健康工作很重要, 校长也重视, 家长也认为这项工作功德无量。可以说, 2002年《纲要》为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功不可没。

由于当时的《纲要》过于宏观, 对具体工作的要求不够明确, 致使各地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标准, 缺乏依据, 一些具体工作缺少落实, 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 2002年的《纲要》虽要求“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 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 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但到底由谁来做, 谁主要负责?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如果责任不明, 责任分散, 就会出现出工不出力, 无人问责的情况。因此2002年的《纲要》急需完善和补充。大家对教育部及时进行《纲要》的修订工作表示赞成和拥护, 认为这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及时雨”, 必将全面推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记: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请您结合这些问题谈谈对200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行修订的背景和依据, 其必要性和紧迫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俞:自2002年教育部颁布《纲要》以来, 许多地区和学校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进行了大胆探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和巨大成就, 各地普及或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初具条件。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 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正面临着许多新形势和新情况, 特别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四化”倾向, 即医学化倾向、片面化倾向、形式化倾向和孤立化倾向, 以及“四不”现象, 即无人做现象、不愿做现象、不会做现象和不真做现象, 值得我们重视。

这些问题和现状, 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以科学的方法与理论为指导, 充分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以务实求真的态度加以对待;同时也充分说明新时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需要有一个高屋建瓴的纲领性、指导性政策文件进行统领, 真正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对修订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 这是十年来社会飞速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 首先应该是心理健康的。现代生理学家和脑科学家一致认为, 从事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 要以个人的心理正常或心理健康为基本条件。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社会的急剧变化使他们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 中小学生所面临的心理行为适应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 而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仅依靠传统的说教式、单一化和程式化的德育是解决不了的, 这时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和支持。只有不断深化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所面临的种种心理行为问题, 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既治标又治本的独特作用, 促进中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生活, 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二, 这是十年来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举措。

心理素质是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良好的心理素质, 可以使个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更好地发挥个体的心理潜能。长期以来, 我国学校教育实践中, 往往只重视智力因素培养, 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 特别是忽视情感、意志、动机、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这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近十年来, 党和政府在各种教育政策文件中, 反复强调学校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认为, 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应该具备的基本内涵, 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第三, 这是新时期深化中小学德育改革的重要抓手。

心理健康教育赋予德育以新的时代内涵。首先, 传统的德育存在着内容陈旧、工作层面浅的现象, 而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传统德育内容的范围, 把如何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情绪等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 纳入到整个德育大系统中。其次, 传统德育的教育方法主要是以“说教、灌输”为主, 其方法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 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疏导为主, 在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 与学生平等沟通、交流, 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心灵空间。最后,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 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承受机制, 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品质, 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认同德育, 使学校德育产生“内化”的功能。

第四, 这是新时期全面落实“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提倡心理健康与心理和谐是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因为: (1) 没有健康的心理, 很难形成良好的德性; (2) 对于智力发展和学习来说, 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中小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 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而意志薄弱、厌学、自卑、动机缺乏等心理行为问题, 则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 (3)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发展也存在着交互作用; (4)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提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5) 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可见, 修订《纲要》是一项势在必行的紧迫任务。更进一步分析, 这种紧迫性突出表现在我们正面临的国际国内教育态势方面。

一是国际基础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走向。

国外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步较早, 不仅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辅导、保障体系, 而且将维护学生健康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美国中小学校近年来还设计了心理健康、心理社会问题等一系列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预防、早期干预和治疗, 其具体做法是开设《健康与幸福》课程。欧洲国家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强调按照预定方向改变学生的个人行为, 但更重视在实践活动和体验调适中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我国港台中小学校都有专门负责心理辅导的工作部门和专职教师, 并经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着力加大对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援助。我们应该跟上国际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步伐。

二是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调查表明, 我国17岁以下中小学生中, 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且这一数字呈上升趋势。其中, 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32%。近年来, 我国已有许多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尽管研究工具、测查内容、研究对象有所不同, 但研究结果均表明中小学生有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在10%~18%, 这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幸福生活的一大隐患。心理健康状况不良, 不仅表现出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 而且会显著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业成就。

三是我国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2002年《纲要》颁布以来, 对广大中小学校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全国各地做了大量工作,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和孤立化倾向, 以及无人做、不愿做、不会做、不真做等现象, 急需新《纲要》在政策上、理论上和具体措施上, 为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育途径和方法、充实教育内容和模式等方面提供依据、支持。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精神的具体措施和实际行动。

记:对《纲要》修订的过程其实也是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的过程, 这一规划设计和具体修订工作分别是按照怎样的原则来进行的?

俞:修订《纲要》的理论基础是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和定位进行正确分析、理解。在新时期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顶层设计时, 我们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四条:

第一, 发展性原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在设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 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 选择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教育内容和形式, 有助于解决中小学生的“发展性”问题, 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预防”的目标和功能。

第二, 全面性原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 包括学习、自我、人际关系、情绪调适和社会适应等不同发展领域, 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强调某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的片面化倾向, 把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看待和理解。

第三, 差异性原则。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存在着个体差异, 也存在着年级差异。因此, 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目标时应遵循差异性原则,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做到由易到难, 呈现出一定的梯级性, 充分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特点。同时, 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应进行分类指导或个别辅导, 因材施教, 这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基本前提。

第四, 活动性原则。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 在确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教育内容时, 应体现活动性的特点, 使其渗透到灵活多样而又富有情趣的各种活动之中, 如心理剧、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让学生在活动和体验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充分考虑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性特点和各地各学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修订过程坚持了以下几条具体的工作原则。

1.专业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学科教育, 而是一项专业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较强的德育工作。除了保证心理健康概念、术语和内容的准确性外, 还必须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和实施的可行性、实效性, 使修订后的《纲要》具有科学性、权威性。

2.针对性。关注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有重要和持续影响作用的心理行为特征;选择对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以及其他领域发展有重要促进或阻碍作用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重视个别差异和因势利导, 强调要提供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幸福生活”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3.现实性。从各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实际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现状出发, 以明确问题与解决问题为导向, 立足于中小学校和中小学生的实际需求, 坚持与广大师生密切关注的心理健康热点问题相结合, 力求运用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他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4.操作性。充分考虑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以及各地发展的不平衡, 尤其是东西部地区、城乡之间的现实差距, 在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体现实施过程中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点。

记:新《纲要》与前版相比, 更加科学规范、更具有前瞻性、更注重专业性和可操作性, 您能谈谈新《纲要》的修订过程以及采取的方法手段吗?

俞:为了使修订后的《纲要》更加科学、规范、合理、可行, 符合教育部提出的中观层面的、有明确内容规定的、责权清晰易于操作的工作目标, 我们集中国内心理健康及相关研究领域诸多专家学者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智慧, 并在北京、上海、河北、河南、浙江和福建等省市实地组织了八次调查研究, 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具体修订流程如下。

第一步, 文献阅读。

组织《纲要》修订组全体成员广泛研读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资料;查阅和分析各省、市、自治区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政策文献, 建立修订的理论框架。

从文献资料中我们发现, 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纲要或实施意见中, 均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与任务, 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途径与方法、组织实施等部分。有的省、市、自治区和地区甚至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标准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心理辅导室建设、心理健康专兼职教育教师任职资格和工作职责等专门性的政策文件。

第二步, 专家咨询。

召开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林崇德教授为首的专家学者咨询会, 广泛听取广大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 厘清修订的基本思路。

大家一致认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是关键。大多数专家学者倡导从积极心理和自主自助的角度来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此外, 大家一致认为, 修订后的《纲要》要注重科学性、专业性;增强指导性与前瞻性。同时更要保证可行性、操作性, 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感到解渴、实际工作中有用有效。总之,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更大范畴的提高、普及, 向更高更专业化的方向去发展。

第三步, 问卷调查和教育咨询。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委托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的课题研究基础上, 我们进行了针对性更强的问卷调查和教育咨询, 重点听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研员和专职教师对《纲要》修订的看法, 旨在确定《纲要》修订的内容框架。

第四步, 焦点团体访谈。

在调查研究和教育咨询后, 我们又在北京、上海、河北、河南、浙江和福建等六省市分别召开了《纲要》修订座谈会, 邀请该地区教育局领导、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校长和专兼职教师参加, 采取焦点话题群体访谈的方法, 重点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纲要》修订的实践依据。

第五步, 分篇修订。

在扎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 以党和国家与基础教育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原《纲要》为依据, 对原《纲要》的五个部分, 修订组的各个成员对每个部分分别进行修改、论证。其中, 每个部分至少有三个修订组成员独立完成, 目的是相互印证和补充完善。

第六步, 整合和审定。

组长对各修订组成员提交的《纲要》修订稿进行初步整理, 列出异同点以及具有较大争议的部分, 再经反馈、讨论和调整, 最终完成初稿修订工作, 并由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议、把关。

记:与原《纲要》相比, 修订后的新《纲要》在哪些方面有变化?请您结合实例介绍一下变化的重点内容有哪些。

俞:这里仅结合《纲要》修订的实际情况, 简明扼要地介绍重点修订和有所创新的内容。

第一, 明确以“立德树人, 育人为本, 心理和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指导思想, 立足教育与发展, 重在应急预防和危机干预, 并强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

第二, 《纲要》修订中明确了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全面阐述了“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等四条基本原则, 以及“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原则。

第三, 《纲要》修订中明确提出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 建议列为专项督导内容, 提高各级各部门的重视程度, 把这项工作具体落实好。同时将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

第四, 《纲要》修订中强调要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置和培训的有关事项, 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全体教师的编制和培训中, 规定了编制要求与培训内容, 便于各地科学规范化管理。同时, 也专门强调了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五, 《纲要》修订中明确规定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规范心理辅导室建设, 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特别是每两周一课时的最低标准, 如果完全由学校来解决, 因校本课程数量有限, 落实起来确有一定难度, 因而再次明确这些课时由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从地方课程中统一解决。

第六, 《纲要》修订在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健康教师编制和职评系列外, 对职称评聘的专业性和标准等具体措施有所规定;并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保证专业化、稳定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第七, 《纲要》修订中重点对中小学各学段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进行了全面调整, 重新安排和设置了更科学、更规范、更具针对性的分阶段教育内容;对小学低段、中段、高段和初中、高中阶段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内容标准和具体规定。

第八, 鉴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 《纲要》修订中明确提出了对校长、班主任、教研员和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和原则, 并强调要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 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

第九, 《纲要》修订中强调学校要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建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进一步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相结合,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拓展工作方式, 增强工作的灵活性, 提高吸引力。

第十, 《纲要》修订中提出要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充分利用各种校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积极配合社会各部门, 如团组织、文明办、街道社区和其他社会团体等, 积极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共同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记:新《纲要》是各地区、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性政策文件, 您对区域、学校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何建议?

俞:作为《纲要》修订的具体工作者, 同时也作为一个多年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者, 为有效贯彻落实新《纲要》的精神和基本要求, 提出如下几条实践建议, 供大家参考。

一是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 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目前, 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人员较少, 兼职人员较多, 这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与深化将会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 必须改变这种状况, 将以兼职教师为主转变为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结合的模式。第二,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技能, 必须通过培训并逐步形成持证上岗制度;同时, 还要注意引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 使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结合起来。第三, 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发展, 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 应把师源性的心理行为问题减到最低程度, 优化学生成长的环境。第四, 使学校每一位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对每个教师都应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使每个教师都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

二是充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

如前所述,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发展性的, 因此,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发展性问题上, 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 对学生成长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予以指导, 同时还要兼顾极少数有心理障碍学生的心理治疗与行为的矫正。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 初中可以以活动和体验为主, 高中可以体验和调适兼顾;但要始终贯穿一条活动和体验主线, 突出活动性和实效性。同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从生活辅导扩展到学习辅导、职业辅导并重, 注重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 还要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主体, 即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体, 家长也是主体, 把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构建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三是丰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采用多种途径和多样化的方法。例如, 提高各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并纳入学校课程计划中, 保证课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 可以有针对性地传授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能, 使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困惑。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如组织心理剧、社会实践活动等, 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通过亲身体验来提高心理素质。利用班主任工作、班级或团队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 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 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团体辅导和教育干预, 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咨询。

四是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保证,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可以使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便捷、及时, 增加了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渠道, 同时, 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超时空的对话与交流, 建立网上心理咨询站、辅导站, 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网络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益的补充, 最终使家庭、社会、学校三者的有效教育资源紧密地结合起来, 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五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契机夯实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是指学校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其进程, 包括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等方面。我们认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推向深入, 重要的抓手和主渠道是课程化。心理健康教育课不能等同于一般学科课程, 它不仅仅是一门课程, 它更需与学生的学习实践、生活环境相结合, 其宗旨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困扰,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六是顺应国际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我们认为, 国际心理健康教育有可能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延伸:一是综合化和整合化, 二是专业化和精细化。实际上,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向的延伸。

首先是综合化和整合化。不同心理健康机构的合作对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 比如, 药物滥用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青少年司法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等。美国的学校心理健康计划提出, 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不仅仅是扩展咨询服务或者建立更多的有心理辅导和教育的学校, 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综合性、全方位的机构, 使得学校真正成为一个能为孩子提供心理支持的地方, 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和健康达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另一方面,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也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整合。

篇4:xx小学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工作安排

(来源:教育部网站2012年12月19日)

上海:各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将纳入素质教育

新年伊始,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十二五”行动计划》。计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将聚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阶段,建立系统完整的教育内容。在此基础上,加强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探索,并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之中。

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是将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能力素质、职业愿望,以及社会职业分类和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定向。今后,将推出职业发展教育课程,通过团体辅导、行业训练和情境模拟指导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综合管理等各种能力。另外,将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职业能力、职业倾向等测评,提供职业选择参考。

篇5:2012年小学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治疗,每个人都是自身幸福的建筑师。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整个民族未来的振兴与发展,是小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我校历来都相当重视健康的教育工作,通过课堂教学、卫生清洁劳动、体育锻炼等多渠道方式,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增强卫生健康知识,培养良好卫生行为习惯,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现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学校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王中友

副组长:宋杰 刘春群

成员:李兴明 高萍 王颖 班娟 常潇 吴桂萍 田静 丁晓芳 周其美

领导小组对学校的健康教育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同时加强全校教师的健康意识,不定期开展健康活动,组织学习常见病、流行病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二、分工明确,扎实健康教育工作 我校将卫生健康教育安排进课程表,确保每周上课一次健康教育课;落实授课人员,落实卫生健康教育,将学校九个班主任和体育课教师确定为直接授课者;各班有上课内容,经常以主题班会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课堂中随时渗透。

三、积极做好体育健康宣传

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提醒师生注意身体变化,防患流行病的传播,及时控制流行病的传播,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成长引起的生理心理的变化,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常规教学中进行渗透

一方面能教育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每天坚持上好课间操、课间体育大活动和眼保健操;一方面不断增加学生的体制健康,落实好学生每天的营养餐。班主任经常对学生个人卫生进行检查,做到了干净整齐,其他任课教师在上课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五、搞好学校室内外卫生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教室内外卫生每日三打扫,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定期对厕所等处进行消毒杀菌工作,对食堂各处进行消毒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六、坚持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

积极开展体育节、冬季长跑等体育活动,以跳绳、拔河、乒乓球、长跑的形式不断加强学生的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

体育健康,任重道远,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以后将进一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卫生工作条例,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强健体魄而努力。

织金县上坪寨小学

2012年12月

织金县上坪寨小学健康教育

篇6:xx小学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工作安排

一、《教育规划纲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规划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加以贯彻落实。

(一)《教育规划纲要》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规划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主要体现在:

1.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将“育人为本”写进今后十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二十字方针之中,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之一,并明确提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明确要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这意味着应把人才培养和学生健康发展置于各项工作的首位,也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这是育人理念的重大進步,也是对学生健康发展包括学生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

2. 坚持全面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全面发展”。这里的全面发展不仅指学生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而且指全体学生的体魄、智力、精神、兴趣、爱好、人格等各种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3. 强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强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更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在未来十年进一步发展的期盼。

(二)《教育规划纲要》指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 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五全”。即坚持全体性、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全境性。“全体性”是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要让优的学生更优,也要让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重新回到正常学生的行列;“全面性”是要坚持“全面发展”,既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让学生的智力、能力、情感、人格、个性得到生动、活泼、和谐的发展;“全员性”是要坚持全员参与,要营造“学生心理健康,人人有责”的局面;“全程性”是要坚持全程开展,每个学段、每个年级要有连续性,不能因为面临中考、高考而放弃对初三、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重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之间的衔接;“全境性”是要坚持全方位开展,不仅需要校内途径的多样化,也需要校内与校外之间的配合与协同。

2. 心理健康教育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三个转变。即把主要面向少数学生的心理咨询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发展性的心理指导与辅导;把以补救性和矫治性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转变为以支持性、预防性为主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把心理教师的“孤军奋战”转变为心理教师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学科教师通力合作的全员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校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就是最好的预防;一个再优秀的心理教师也撑不起所有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伞”。

3. 心理健康教育要创新工作及发展机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全国性、区域性的不同层次的工作网络;要创新资源整合机制,优化配置各种资源;要创新专业服务机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要创新教育环境的改造机制,充分调动校内、校外关心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从改进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合力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创造适宜的环境;要创新发展机制,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原则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其本质和内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意味着必然要同步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要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它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丰富了学校教育的内容,更是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和素质教育的真正效果。它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归宿。

其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心理素质是各项素质的基础和核心,没有健全的心理素质,智力素质和其他素质也得不到良好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学会克服生活中的困难、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培养关心他人的习惯、增强创造力。只有当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相适应、相和谐时,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才能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学生的一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以此为背景来展开的。

最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之达到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培养社会所需人才进而达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引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必然引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这无疑也是修订《指导纲要》的依据之一。这种引领主要表现在:

第一,引领学校、教师乃至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学生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教育观,提高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乃至家长都要形成这样一种共识: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不是一所好学校;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

第二,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更加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

第三,引领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调整、改善,优化自身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使之更适应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需要;学校要不断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防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倾向。

第四,引领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坚持面向全体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第五,引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工程”的认识和创建,更好地整合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各种资源,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和全面提升。

第六,引领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未完待续)

上一篇:党建知识测试试题_qmx下一篇:公司活动领导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