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质量管理方案

2024-04-18

生产车间质量管理方案(共8篇)

篇1:生产车间质量管理方案

车间设备管理方案

一、车间设备统一管理的目的和定位:

机器设备是企业组织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要素之一。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现代化工业生产条件下更是如此。由于目前主要的生产活动是人工操纵机器设备,由设备直接完成的,因此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消耗、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技术状况。同时,由于机器设备的日益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设备投资越来越火,与机器设备有关的费用,如折旧费、维修费等,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搞好设备管理,不断改善设备的技术状态,提高设备装备水平和利用效率,减少设备维修所占用的流动资金,降低设备维修费用,提高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的素质,对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道理也就在于此。

二、设备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责

设备管理机构:负责人——专职负责人——操作负责人

负责人:负责车间设备综合性管理。

制订设备保养、维修计划;编制维修技术文件(包括:备件明细表、材料明细表、工具明细表、定维修工艺、定维修标准、定时定额、定工期等等);

专职负责人:负责车间全部设备使用、保养、检修管理工作。

设备完好检查、技术状态检测、技术质量评估;保养用品准备、备件、材料准备;工具准备、编制作业计划、修理施工作业;保养实施、运行状态监测。

操作负责人:负责正在使用设备的维护。在专职人员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机器设备,不得私自更改使用方法。

三、设备登记造册,建立台帐

设备登记造册,建有台帐。台帐包括:序号、固定资产号、名称规格、启用时间、原值、制造单位、功率、安装位置、设备类别、主体材质、重量、制造日期、附电机型号、位置号、数量、工艺介质压力、温度、生产能力等。

设备分类按管理工作对象分:生产设备、辅助生产设备、非生产设备。即生产流水线生产流水设备应按照工艺属性分成若干单元,逐个编号入帐其连接部分可附属就近单元,自动线设备应按一条线为一台设备编号。(例:草莓生产线为1生产设备,1-1提升机、1-2

1流水槽、1-3给料机、1-4提升机、1-5传送带、1-6去毛机、1-7提升机、1-8单冻机《1-8-1网带、1-8-2振动电机、1-8-3脉冲电机等等为辅助生产设备》1-9金探、1-10电子称等等)附带车间设备布局图。

四、设备保养

1)日常保养:每天上班后、下班前15分钟~30分钟由操作人员进行对设备进行检查或清扫和擦试,使设备处于整齐、清洁、安全、润滑完好的状态。

设备的完好性、部件、配件是否缺失。

运转设备先进行空转,确认声音正确,润滑完好,方可正规操作。

检查螺丝,对螺丝进行紧固处理,以防止使用脱落。

检查完全防护装置是否完整、安全、灵活、准确、可靠。

检查润滑装置是否齐全、完整、可靠、油路畅通、油标醒目。

检查各种管线、管件完好,无滴漏现象。

清洁设备部位,使设备内外干净,滑动轨道和接合处无油污锈迹、灰尘和杂物,做到漆见本色铁见光。

各种工具、附件应摆放有序、存放整齐。

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经常巡回检查,通过听、看、问等方法观察设备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一级保养,定为一个月左右进行一次,除电器部分电工负责外其余由专职人员进行,车间设备责任人辅助和指导保养内容。

清扫、检查、调整电器部分,检查电器接触是否良好。接线是否牢固。

彻底清洗、擦试设备内外表面和死角部位。清除表面毛刺,做到漆见本色,铁见光,去污垢,无污染。

检查、调整必需的部件,调整各运动部件的间隙,更换易损件。

检查紧固件和操作装置,做到安全可靠。

检查更换各种计量仪表和安全附件。

排除故障,消除隐患。

必要时对设备个部拆卸检查,调整和修复。

一级保养应达到的标准:外观清洁,呈现本色;润滑良好,设备磨损少;设备缺陷排除,事故隐患消失;设备运转正常、操作灵活、保持完好状态。

3)二级保养视不同设备情况一般根据生产工艺一个品种生产进行一次,由维修人员为主进行,专职负责人参加。

五、设备的检修

检修的方针与原则,设备的检修是指“恢复”设备各部分规定的技术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的工作。设备的检修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计划检修。主要设备每年进行一次状况普查,根据设备运行的实际状态和普查情况。由动力部编制设备的大中修计划制造部配合完成。

设备的检修,首先要制订《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其内容:a、检修间隔期;b、检修内容;c、检修前的准备(技术准备、物质准备、安全技术准备、制订检修方案、编制检修计划、费用计划、明确责任人员);d、检修方案(设备拆装程序和方法,主要零部件检修工艺);e、检修质量标准;f、试车与验收;g、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

1)编制检修计划

设备维修计划分为和月度两种计划。

计划规定设备的大修、小修、精度调整的时间段,其内容包括维修计划表,大修计划任务书。

月度计划应具体规定上述维修的执行日期及小修、部分事后维修的内容。

2)计划编制的依据:

A、设备检测和维修、运行记录;b、设备故障记录及分析资料;c、设备技术状况普查资料;d、产品质量对设备精度、性能的要求、设备能力指数等;e、受压容器、起重设备、动能设备的状态监测或试验结果等分析资料;f、参考设备的修理周期和修理复杂系数及各项定额资料;h、企业维修力量、人、财、物的使用情况;h、修前准备工作的最低期限。

3)计划考核的指标:

修理成本=材料费+配件费+耗用维修设备台班费+人工费(元)

耗用工时=工×日(工时)

停歇时间(天)

设备返修率=实际返修台数/计划修理台数×100%

设备检修范围,大修、中修、小修的范围要严格划分区域。

大修:分解整个设备、修理基准件,更换或修复全部磨损件,调整电器部分、清除缺陷、恢复设备原有性能、精度及效率、翻修外表。

中修:设备部分分解、修复和更换部分磨损件、对精度、性能达不到工艺要求的部位进

行针对性修理,恢复其精度、性能。

小修:针对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拆卸部分零部件进行检查、修整、更换或修复质量少量磨损件。同时检查、调整、紧固机件恢复设备使用性能。

4)设备检修的具体程序

同检修计划要按检修计划进行,并制订检修方案。

根据主要设备的检修规程、严格执行检修技术标准。

重点设备检修或结合检修实现技术革新的,报设备管理部门,并附图纸说明,批准后实施。

检修要逐步采用状态监测和现代故障诊断等技术,努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检修应在生产区外进行。检修前要做技术准备和材料备件的准备,检修后要做到工完、料净、现场清。

设备大、中修计划应当与生产计划同时下达,在检查生产完成情况时,同时检查考核设备维修完成情况。

检修后的设备要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正常生产使用,所有记录要认真填写后归档。

各种记录:安装调试记录、日常运行使用记录、维修记录、事故记录、验证记录、润滑记录等。

六、设备改造的论证、技术鉴定及技术台帐等内容:

主要设备的验证资料。

主要设备技术汇总表(设备完好率、漏率和设备主要缺陷)。

设备检修状况汇总表(大修项目、实际完成项目、计划外项目、计划检修工时、实际完成检修工时、维修费用等)。

设备事故汇总表(事故次数、停机时间、停机损失)。

主要设备技术革新成果汇总表.设备备品备件、材料消耗汇总表。

常用资料建立备份并应定期清点、核对,及时补充和修复破损或变质资料。档案移交或管理人员调动必须办理移交手续。

索取、查阅资料应经登记批准方可,不得私自复制材料。需复制材料应由设备管理人员

施行。

设备档案的内容填写时字迹要规范、整齐、清楚。

档案一般不得外借,特殊情况需经审批并认真登记后方可外借。

每年应对技术档案进行整理。

七、设备事故

设备及仪器仪表因非正常损坏,致使停产、减产、动力供应中断、效能降低、人身伤亡均为设备事故。

1)设备事故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三点。

一般事故:设备零件损坏,修理费用在500元以上或影响当日产量的5%以上。

重大事故 :设备损坏严重,修理费用在6000元至10000元或影响当日产量25%以上。虽未达到上述损失,但性质恶劣,情节严重也列为重大事故。

特大事故的几种情况,符合其中之一的均列为特大事故。

设备损失严重,修理费用在10000元以上者。

事故造成3人或3人以上重伤。

事故造成人员死亡。

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其它事故。

2)设备事故的定性

责任事故:不遵守标准操作规程,擅离职守,维修不当,设备超负荷支转造成设备损坏。停产或效能降低者为责任事故。

质量事故:设备因设计、制造、质量不良、安装不当或检修不当造成的损坏,停产或效能降低为质量事故。

自然事故:因自然灾害造成的设备损坏为自然事故。

3)事故产生的原因

设备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操作,保护现场,不接触和移动现场物品,同时报主管部门。重大、特大事故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设备事故发生后,要本着“三不放过”(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责任者和群众没有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观看现场,进行现场分析注意原始数据和凭证的收集或录像保留原始状况资料进行详细记录。

事故发生后,由车间设备责任人及时填写事故报告,报送设备动力部。重大、特大事故

应在24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

4)事故的处理

因设备事故造成停产,应积极组织对设备的抢修,在未修复之前要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尽快恢复生产。重大、特大事故要提出修复方案,改进措施。

一般设备事故由设备动力部签署处理意见,重大、特大事故由主管经理批办,并听候上级部门处理。

对事故责任者按情节轻重、责任大小、态度好坏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和经济处罚,触犯法律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对隐瞒不报,有意缩小事故,弄虚作假者,要加重处罚并追究领导责任。

5)设备事故的所有记录,原始资料或凭证、技术鉴定书、调查分析报告,修复方案等均应归入档案。

八、整改现状:

所有使用设备都应有统一编号,要将编号标在设备主体上,每台设备都要设专人管理。每台设备都要挂状态标志牌,挂在不易脱落的位置上,其具体情况如下:

运行中:正在生产操作的设备,应正确表明物料的品名、批号、数量、生产日期、操作人等。

维修中:正在修理中的设备,应标明维修的起始时间,维修负责人。

已清洗:已清洗洁净的设备,随时可用标明清洁的日期。

待清洗:尚未进行清洗的设备,用明显符号显示,以免误用。

停用:因生产结构改变或其它原因暂时不用的设备如长期不用应移出生产区。待维修:设备出现故障尚未排入维修计划。

各种管路管线除按规定涂色外,应有标明介质流向的箭头及流向地点。

无菌设备应标明灭菌时间和使用期限,超过灭菌期限的,应重新灭菌后使用。设备状态改变时,要及时换牌,以免发生错误。

所有标牌应挂在明显的部位,以便观察。

制造部

篇2:生产车间质量管理方案

目的:为了维持良好的生产秩序,提高生产率,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

订以下管理制度。

范围:适应于生产车间全体工作人员。

职责:生产部现场严格贯彻执行本制度;生产部车间每月进行不定期的生产现场管理的监督检查和定期考核

一、早会制度

1.员工每天上班必须提前10分钟到达车间开早会,不得迟到、早退。

2.员工在开早会时须站立端正,认真听主管或线长的讲话,不得做一些与早会无关的事项。

3.各条线的副线长/线长每天上班必须提前15分钟到达车间组织员工准时开早会.4.各条线的线长/副线长在开早会时必须及时向员工传达前一天的工作情况以及当天的生产计划。

二、请假制度

1.如特殊事情必须亲自处理,应在2小时前用书面的形式请假,经主管与相关领导签字后,才属请假生效,不可代请假或事后请假(如生病无法亲自请假,事后必须交医生证明方可),否则按旷工处理。

2.杜绝非上班时间私下请假或批假。

3.员工每月请假不得超过两次,每天请假不得超过两人。

4.员工请假核准权限:(同厂规一致)

三、5s制度

1.员工要保持岗位的清洁干净,物品要按规定位置放置整齐,不得到处乱放,線长要保持办公台的整齐干净。

2.每天下班后值日生打扫卫生,周末须进行大扫除(车间内的门、窗户、生产线、设备保养、风扇、等都须清洁)。

3.卫生工具用完后须清洗干净放在指定的区域,工具由专组专人保管,不得乱丢,倒置、甚至损坏。

4.不得随便在公司内乱丢垃圾(垃圾必须分类处理)、胡乱涂划;车间须每天用水托洗。

四、车间生产秩序管理制度

1.车间员工应遵守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听从指挥。

2.员工上班应着装整洁,不准穿奇装异服,进入公司需换拖鞋,鞋子按規定摆放在鞋柜内,并将鞋柜门关好。

3.员工上班时必须正确佩带厂牌,穿工作服上班。不得携带任何私人物品,如手机.MP3.食品等(如有带手机,上班期间手机尽量关机或设为振动)。

4.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工作位置和活动范围,未经负责人同意,严禁私自串岗、睡岗和脱岗(注:脱岗指脱离工作岗位或办私事;窜岗指上班时间窜至其它车间或他人岗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同时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禁止在作业过程中聊天、嘻戏打闹、吵嘴打架、大声喧哗。

5.作业时须按要求带好手指套,同时必须自觉做好自检与互检工作,如发现问题并及时向副线长/线长反应,不可擅自使用不良材料以及让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必须严格按照品质要求作业。

6.每道工序必须接受车间品管检查、监督,不得蒙混过关,虚报数量,并配合品检工作,不得顶撞、辱骂。

7.上班时,物料员须及时把物料备到生产线,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运作流程操作,不得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

8.要在组装之前要仔细分辨各零部件,以免错装或不合品质要求。

9.小零件必须用兰色胶盘盛放,一个盘子只可装一种零件,安装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品必须用红色胶盒盛放,所有的物料盒排成一行放于工作台面的左手边。

10.所有员工必须按照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等)操作,如有违规者,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11.员工之间须互相监督,对包庇、隐瞒行为不良者一经查处严厉处罚。

12.员工必须服从副线长/线长的工作安排,作好本岗位工作,坚决反对故意刁难、疏忽或拒绝上级命令及工作分配;或工作消极、不认真、工作态度恶劣,影响他人工作情绪,以及消极怠工影响进度。

13.员工每日上岗前必须将设备及工作岗位擦拭、清扫干净,保证工作环境的卫生整洁,工作台面不得杂乱无章。

14.工作时间需要离岗,必须经副线长/线长同意并领取离岗证方可离开,限时十分钟内。

15.员工有责任维护工作之环境卫生,严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节约,掉在地上的小件必须捡起;不得随意乱扔及损坏物料、工具设备等,违者按原价赔偿。

16.上班注意节约用电,停工休息随时关灯。

17.下班前必需整理好自己岗位的产品物料和工作台面,凳子放入工作台下面。

18.任何会议和培训等等,不得出现迟到、早退和旷会。

19.管理好各种工具、模具、夹具,用完之后必須交仓或放入工具箱。

20.本车间鼓励员工提倡好的建议,一经采用根据实用价值予发奖励。

五、奖励与处罚 1.奖励

生产部将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每月总结一次,总结的基础上,由生产部负责人根据员工和班组平时的绩效考核,评选出生产部门的“明星员工”等,并给与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2.处罚

3.对于不遵守上述规定的员工,给与警告处分,并处于5-20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员工给与50元以上的罚款。

篇3:生产车间质量管理方案

1 原料药生产车间的生产特点

根据其药用要求和微生物限度, 原料药又可分为无菌原料药和非无菌原料药。原料药生产车间的主要生产特点有:

一是生产过程复杂, 原料药的生产往往包含有复杂的化学变化或生物变化过程, 因此车间生产中需要多个化学单元反应及操作而制成, 且生产过程中普遍需要纯化过程, 工艺及设备均较为繁杂;二是生产中具有高危险性, 由于原料药生产需用到大量的有机溶剂, 且生产过程中伴随有高温或者高压, 而这些有机溶剂的易燃易爆性, 都给生产中带来了火灾或爆炸的高危险性;三是生产中具有高污染性, 原料药的生产合成过程中往往交叉污染严重, 所产生的污水、废水不仅对土壤、水体有着较高的污染性, 而且由于其挥发性和毒性, 会对周围空气和人员造成污染与危害;四是生产中有较高的洁净度要求, 原料药生产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和《医药商品质量管理规范》 (GSP) 的要求。

2 原料药生产车间现场的方案设计

GMP对于原料药生产车间洁净度有着非常严格、细致的要求, 按照洁净度标准不同, 生产车间主要可分为一般生产区域和洁净区域。根据规定, 无菌原料药生产中成品的精制、烘干和包装工序的洁净度应控制在100000级以上, 采用二级过滤的洁净空气;非无菌原料药生产中成品的精制、烘干和包装工序则应采用10000级的洁净空气。

原料药生产车间现场的方案设计, 重点是防止生产过程中出现交叉污染, 以及混药事故或差错事故。为达到GMP要求, 在车间现场的方案设计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 生产车间洁净区域中对物料和人员的出入口必须分别设置, 原材料和成品的出入口也应当分别设置。人员和物料出入洁净区域时应当有各自的净化用室和设施, 以用于人员更衣、洗手和消毒, 以及物料的脱外包装、清洁和灭菌等。

(2) 生产车间的平面布置, 应当尽量减少生产流程的迂回往返, 减少人员的流动与动作。

(3) 车间的洁净操作区中只允许存放与生产操作相关的物料, 并配备必要的工艺设备。洁净度要求最高的房间应当设置在人员最少到达的地方, 通常设置在洁净室最里面。要求空气洁净度相同的房间应尽量集中, 以利于通风和空调合理布置;而不同洁净度房间的相互流通之间必须采取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4) 在车间的总体布置设计方面, 对于成品的精制、烘干和包装工序的生产车间, 应尽量布置在风向上风侧, 而其它工序车间则可布置在下风侧。一般生产区域与洁净区域之间最后进行分隔并独立设置一个区域, 以避免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之间的交叉污染和混合污染问题。

3 原料药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实践要点

(1) 加强环境管理要求原料药生产车间的地面应当整洁, 道路畅通, 标记明显, 生产环境应当符合GMP和GSP的有关要求。并消除现场“脏、乱、差”的生产状态, 保持文明整洁的生产环境。

(2) 制定严格的生产制度要求生产车间中应制定并实施严格的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且要求关键生产环节中人员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生产过程中劳动保护用品按规定配备齐全, 使用恰当, 员工坚守岗位,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3) 加强设备的管理原料药生产车间中机械设备是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守严格的设备操作、维护与检修、清洗和计量检定制度, 要求各类设备及附件应当保持齐全、完好、整洁且运行正常。根据GMP的要求, 原料药生产、检验设备必须配置有相应的使用记录, 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这就要求车间内必须建立起系统的设备管理档案, 并为设备设置明显的状态标志, 对于已停运的设备应当标明其性能状态能否继续使用, 对于已标明报废的设备, 则应当及时将其从生产线中清除。

(4) 加强物流管理要求生产车间现场的物流流动, 必须实行定量化管理, 按照规定及时转序或入库, 以尽量减少各种无效劳动。同时, 要求各类物品的摆放应整齐, 标志明显, 账、卡、物应当相符, 各种设备、物品实行定置化管理。

(5) 加强各生产环节管理均衡化的生产是原料药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 它要求车间现场工艺布局和劳动组织应当合理, 岗位责任明确, 且生产条件应准备充分, 根据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有节奏的进行生产, 从而使各生产线及生产环节的负荷波动能达到最低限度。

4 结语

本文从原材料生产车间的特点出发, 并着重就车间现场管理质量保证的方案设计以及实践要点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 从原材料生产车间的生产特点出发, 并着重就车间现场管理质量保证的方案设计以及实践要点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原料药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方案设计,实践要点

参考文献

[1]王惠萍, 唐瑞侠.关于原料药生产车间现场管理质量保证的初探[J].机电信息, 2014, (14) :4-6, 16.

篇4:加强生产车间的现场管理

1.思想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在现场管理的实践中经常发生以下一些现象:有的职工操作水平很高,各种设备也很精良,结果却发生了事故。有的汽车司机在复杂的道路上未出事,却在平坦的道路上翻了车,这是因为思想麻痹造成的;有的职工明知道这样做出现危险,可他却偏要这么做而发生事故,这是因为侥幸心理造成的;有的单位连续多年未出现事故,可是突然间却接二连三的出现事故,这是因为企业放松了现场管理思想、职工责任意识淡薄所致。上述事实说明,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即使在具备完成安全作业的能力和客观条件下,如果思想上不重视安全,缺乏正确的安全态度,安全生产就无法保障。因此,车间生产现场管理,首先要建立员工思想控制体系,具体要求是:

要在车间内形成强大的安全思想攻势及安全文化氛围,以舆论宣传征服人心,以强化安全意识推动安全工作,并针对不同时期员工队伍中产生的松动情绪和麻痹思想,及时敲警钟、“紧螺丝”,防止思想下滑、事故冒头。

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组织职工与伤、残职工交谈,分析事故案例,以算“三笔账”(给个人、家庭带来痛苦账,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账,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账)的方式,激发干部职工认真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运用多种形式,经常不断地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如出黑板报、进行安全培训、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动等激发工人的安全意识,提高工人的安全技术水平。

2.技术水平是工作关键

有的职工平常干事非常小心,工作也很认真,但工作质量不高,安全性差,主要是职工工艺操作技能不熟,操作方法不当,因此,车间必须建立基本的技术支持,坚持做到:

加强对员工操作技术知识的教育和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娴熟高超的技能能化险为夷。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操作技能竞赛”等活动,是提高岗位技能的有效方法,应当积极提倡。

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时,操作者一定要先认真学习,不耻下问,熟练后才能正式操作。

完善各种设施装置,并使之有效。

3.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管理

设备设施是员工从事生产活动的主要依靠,如管理不善,它不仅影响生产进度,所造成的质量事故、安全危害比手工操作更严重,抓好设备设施管理是预防事故的主要渠道。车间领导要紧紧抓住以下四个环节。

设备设施一进现场,就要让有关人员了解设备的性能、特点等,对危险部位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尽快设置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装置。

车间要协助机电维修部门搞好对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使其达到规定的安全状态。

要求操作工坚持做到以下几点:工作前,必须对设备设施的传动、电器部位的安全防护装置、辅助材料的安全性进行认真检查,确认完好后才能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中严禁“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使用。若设备设施的传动、电器部位发生故障,自己不能排除时,应立即请维修工来修理。辅助材料不符合操作规程要求的,要及时更换。一旦发生设备事故要保护好现场,及时向安全、设备部门报告,并协同有关部门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操作后要认真擦拭、注油,保持设备设施有良好的润滑、清洁状态。设备设施运转到一定时间后,要主动进行保养。

正确使用手工工具(如手动、电动、气动工具等)。手工工具结构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往往被操作者忽视其安全要求,而造成事故。车间应教育职工正确使用手工工具,严格按章操作,并加强对手工具的维护和保管。要正确选用各类小型、轻型工具,认真检查工具的安全可靠性,严禁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工具。

4.从作业环境上控制现场的有序管理

在作业现场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工具以及各种废料等,如放置不当、杂乱无章,就成了事故隐患。故创造有条不紊、整整齐齐的作业环境,不仅符合现代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要求,而且能给操作者心理带来良好的影响,不仅提高了生产率,更能促使职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要注意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对现场的物品要划分为“使用频率高”、“使用频率一般”和“较低频率使用”三大类。对常用的东西要固定在一个适当的位置,既安全又方便使用;不常用的东西,可设置一些方便的货架存放;对不需要的东西,要坚决清理出现场。在安全方便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立体空间,以保证平面空间的宽畅、整洁。

建立合理的特殊物件放置区。对在生产现场的化学危险物品(如各类油料、有害气体、油漆、稀释剂等)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不能迁就工作方便,过量领存,随意乱放。

为使生产现场各部位清晰明了,车间地面应用白漆、白瓷砖或其它材料划上线,以明确表示出通道、半成品、原材料和废料等的位置,使现场井然有序。

5.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生产秩序正常

车间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如动员职工与其亲属在一起签订安全生产的“家庭公约”、“夫妻公约”,开展父母劝子女、夫妻互劝、子女劝父母的“三劝”活动和“一给三提五不要”的安全嘱言活动。即亲人下班后给予其愉快和温暖;提醒亲人上下班路上骑车行走注意安全;提醒亲人在作业时不要蛮干;提醒亲人工作时要做好自我保护;不要催亲人早下班;不要让亲人过度疲劳;不要让亲人过晚休息;不要让亲人增添烦心事;不要在上班前刺激亲人。这些做法很值得我们车间的领导借鉴和学习。

篇5:生产车间管理方案怎么写

生产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人贯穿于整个生产的所有环节,做好了人的管理,现场管理也就做好了一大半,产品质量才能得到坚实的保证。所以个人认为,要想做好现场管理首先得做好以下几点:

责任分明、减少浪费

再好的设备也不能完全保证每次都能生产出100%合格的产品,所以在生产现场,生产主管必须将各个生产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然后条理分明的将责任“划拨”到各个岗位。但应尽量减少惩罚的次数和罚款额度,车间员工挣的都是体力钱、辛苦钱,本着互相理解的态度,从轻处理能让员工心存感激,更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但对于那些重复出现的问题,就必须下重拳,这个时候不能过于手软。 生产现场的成本管理就是四个字:减少浪费。所以,改善现场最重要的是降低浪费现象。现场浪费怎么减少?很简单,我们只要去看哪些地方浪费了,去堵住就可以了。在企业生产管理的现场,最常见的现象是珍惜看得见的钱,却忽视变成物的钱。因此我们的成本也是我们自己的观念,降低成本唯有从改变自身及其员工观念开始做起。

少管多理、公正透明

员工不是机器设备,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人,有其自身的思想和认识,所谓的“少管”,就是以简单有效为宗旨,运用规范的制度进行适度的行为约束,不能过分地运用“管理”的办法来管死员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少管”并不等于“不管”,对车间的管理,应该更多地体现在“理”字上,所谓的“多理”就是要理顺车间内部各岗位之间的关系,实现车间内部各岗位之间的有效配合和良性互动,唯有如此,生产效率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车间一线生产员工是负责产品质量的“第一把手”,多从员工的角度看待出现的各种问题,寻找合理的途径或方法进行解决,才能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同时,被实践认可的行为要不断重复、不断提醒,当重复的行为变成习惯,管理者和员工就会自觉按照这样的思维去做,生产管理也就顺利多了。另外,发现问题,要及时理顺岗位之间有异议的地方,谁的责任谁承担,处理的结果必须公正、透明,让所有员工都能够清楚的看到和感受到“质量问题面前人人平等”,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生产现场管理氛围,如此,员工都会自觉的减少操作过失,实现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

浅谈生产车间的现场管理方法

无缝衔接、勤于巡查

篇6:关于车间生产管理的整改方案

包装安全生产措施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因此,我们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一定要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宣传贯彻到每个经营环节中去,使每个员工都能明白各自岗位的安全要点及正确的操作方法,杜绝工伤及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1、落实三级安全教育,从员工进入公司开始,实行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制定相应培训教材,落实培训责任人及培训时间,培训结束后凭培训合格通知单到具体岗位开始工作。

2、根据个岗位工作实际工作情况,参照设备说明书,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由设备主管对班组长进行培训,班组长贯彻落实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开机、停机、关闭气源、水源、电源操作等项目,车间主管人员负责检查,一定要做到每个员工都能熟练操作。

3、公司各部门、班组对所有在用设备进行安全排查,找出火险、触电、滑跌及其他安全隐患,予以相应整改,安装相应防护设施,发放防护用品,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4、建立健全安全应急预案,教育员工在遇到紧急情况或安全事故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方法和救援、自救措施,如停机、断电、放气及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常用方法尽可能的降低意外事故发生时的损害程度。

5、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再培训,根据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找出问题根源,逐项进行,暂时无法实施整改的,制定计划,待停机时予以实施,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6、加强门卫管理,杜绝偷盗及外来伤害事故发生,保证公司财产安全。

7、建立安全应急小组,预防、应对各类安全

事故发生,制定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到人。每天的班前会要对当天的安全事项予以强调,使安全警钟长鸣。具体安全培训内容见附表 附表:立宝包装安全培训项目 项目 内容 掌握情况 员工

1、正确穿戴工作服装,头发盘 着装 在脑后用帽子盖住;

2、不佩戴戒指、手镯、耳环等饰品; 3穿平底防滑工作鞋; 工作防护

1、操作时戴上手套,正确使用刀具;

2、设备防护罩配置齐全;

3、会使用灭火器,掌握几种火险的救火方法、措施。操作事项

1、开机程序:a、打开电源升温1.5小时;b、打开气源、水源;c、规整各项物料,做好准备工作;d、启动主机,缓慢加速到适当速度。

2、夹料时处理方法a、停机或停止夹料侧运动;b、用钳子或螺丝刀把料去除,注意不要碰伤模具c、重新开始生产。

3、现场认知设备各项开关操作。行为规范

1、不要用力敲击、拍打机器按钮;

2、传递、使用工具轻那轻放;

3、不要随意拆卸设备防护罩、防护器材。应急措施

1、模具夹住时应当按动相应侧急停按钮,使模具打开,或者立即关闭气源,打开放气阀放掉余存气体以卸去压力;

2、触电时应当立即切断电源,再去救助触电人员。

篇7:生产车间质量管理方案

一、面粉加工生产厂概况

1、筒仓系统

筒仓系统主要负责小麦的存储和初次清理,主要有卸粮坑,工作塔和筒仓(仓的数量以设计为主)组成。

卸粮坑:是筒仓系统的入口,卸粮坑下有输送皮带,可以直接把原粮经工作塔送入筒仓。

工作塔:主要包含清理和输送的设备,如振动筛,提升机等。筒仓:存放原粮,为面粉的生产做储备

2、清理车间

清理工段能分为两条线,采用三道筛理、三道去石、两道打麦、两道着水清理工艺,并设有二次着水润麦系统。主要功能:去除原麦中的杂质(秸秆,石子,砂粒)和一些赤霉粒、虫蚀麦、瘦秕麦等,保证后期的出粉质量。

3、制粉车间

把通过清理、研磨、筛理的小麦通过高方筛、清粉机、磨粉机等设备制成面粉,生产出来的面粉一般有1-3种,存放在基粉仓,一个基粉仓只能存放同种类的面粉。

4、制粉后处理车间

后处理的主要核心是配粉,把不同种类的面粉通过混合和添加其他改良剂的方法达到某种面粉的品质要求,从而满足制作各种食品的工艺要求。

二、面粉加工工艺流程

下图是一个较为详细的面粉加工流程图

面粉生产线从原粮到成品分为4个工段:筒仓工段(初清)、清理工段、制粉工段、后处理工段。

1、筒仓工艺段(初清)

筒仓入仓系统根据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不同,可以有两条线,也可以是一条线,两条线的处理能力,设备清单完全相同。目的是把原粮从卸粮坑通过圆筒初清筛,震动分级筛和配仓刮板送入筒仓,进行贮存。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原麦的初步清理。

筒仓设计有倒仓系统,倒仓系统的目的将下部温度高的小麦通过倒仓可以降低其温度,防止变质,同时进行清理。

筒仓部分的主要设备:圆筒初清筛,振动分级筛,脉冲收尘器,斗式提升机,配仓刮板机,运输皮带等。

控制系统实现的功能:原粮入筒仓、筒仓倒仓、筒仓入毛麦仓。

2、清理工艺段

清理工段也可以分为两条线,采用三道筛理、三道去石、两道打麦、两道着水清理工艺,并设有二次着水润麦系统。

清理工段的设备主要有:

 振动分级筛,主要用于物料的初次清理,使用场合:面粉厂和筒仓的谷物清理。

 打麦机,用于小麦的表面处理。

 去石机,将谷物流中的石子进行持续不断的分捡。 批量秤,用于计量单位时间小麦的处理量和总的累计量。 着水仪,水分控制就是对小麦加工过程中小麦人库原始水分、一次润麦水分、二次润麦水分、人磨净麦水分、在线面粉水分、麸皮的水分,实现在线检测并及时将测得数据汇总至中心控制室,经电脑处理后,反馈到屏幕上,形成曲线图,直观反映水分的变化趋势,以指导各工段水分的控制,保证最终产品水分符合标准要求,保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提高出粉率。

3、制粉工段

清理后的小麦经过高方筛,清粉机,磨粉机制成面粉经过输送风机送入基粉仓。主要的制粉设备有高方筛、清粉机、磨粉机

关于输送:

 小麦的输送设备主要有胶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斗提输送机;

 面粉的输送方式分两种:一是风送,主要设备有罗茨风机,另外一个就是机械输送,主要设备有绞龙。

4、面粉厂后处理工艺段

一般的大型面粉厂完整的后处理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小麦粉的输送、缓存和倒仓循环系统;

 微量元素和各种添加剂的添加以及小麦粉的混合-配粉;  小麦粉的检查和打包;  小麦粉的散装发放;

 麸皮输送打包和倒仓循环系统;  麸皮的制粒以及发放。

其中配粉是该处理流程的重点,其工作流程:利用常规的配粉仓、批量秤、微量添加机、面粉混合机和输送设备通过对各种不同原粉的精度和品质再次进行测定,然后根据需要,通过计算机按比例进行混配以达到生产要求。

三、面粉生产自动监控和管理系统

该系统由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PLC)、检测传感器、电机控制中心(MCC)、仪表、电子流量计、称重模块等组成,使整个生产线处于计算机控制和管理下。

(一)数据采集和信号控制

系统监控点位有设备启动/停止的开关信号共: 点,分别是:提升机、振动清理筛、振动去石机、打麦机、重力筛,打麸机、磨粉机、清粉即、高分筛、脉冲除尘器、防堵关风器、空压机、打包机。

系统采集的数据有:电子流量称,电子定量秤、着水仪的计重信号,脉冲电量表的信号等。经计算机处理,得到物料流量(公斤)/h、出品率%、班产量(吨)、月产量(吨)、班电量(kwh)、吨电耗(kwh/t)、月电量(kwh)等数据。控制功能有:

1、连锁控制 按工段由后向前自动联锁启动。各工段内工艺流程自动联锁启动,先启动相应的空压机,通风除尘系统,然后按物流逆向延时逐台启动各工艺设备。

2、工艺流程停止

工艺流程停止有三种方式:

a、正常停止:首先关闭所有放料气动门,然后按工艺顺物流方向逐台延时自动联锁停车,最后停止除尘设备。

b、故障停止:当前端控制单元检测到设备故障时,如过载、失速,该段的放料气动门立即关闭防止堵塞,如果在3分钟内不能恢复故障,则自动停止该工段的其他设备。

c、紧急停止:系统出现紧急情况时,可通过操作界面的紧急按钮,立即停止所有运行中的设备,以保证系统和人员的安全

3、现场控制:每台设备设置机旁开关,该开关有三档位置:

a、手头控制档:当置于手动位置时,集控中心交出该设备控制权,操作者可在机旁直接启动该设备,它主要用来单机设备调试用。

b、停止档:当置于停止位置时,该设备即不受集控中心控制,也不能手动启动,它主要在设备检修时用。

c、自动控制档:当置于自控档时,设备由集控中心自动控制。该功能为系统的主流控制方式,生产过程的控制由操作界面和控制系统自动完成。

(二)生产操作界面

生产操作界面负责处理现场与运行操作有关的人机界面,使操作员通过显示屏实时了解现场运行状态,各种生产数据的当前值以及是否有故障报警发生,并可对工艺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其主要功能:

 能动态模拟显示各段工艺流程、生产报表、生产数据;  每幅画面都设置有操作按钮,如画面切换按钮,生产过程启/停控制按钮,报警按钮,紧急按钮等;

 事件报警: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自动报警并用文字显示故障类型,画面同时自动切换至故障所在的流程画面;

 设备由静态到运行,画面模拟动画显示;

 权限管理:操作员只有在开机时输入正确的登陆密码后,才能进入运行状态。 打印输出班报表,月报表。 查询历史数据。 料位监控报警和提示操作  基于局域网的数据查询和打印。

为了管理的需要,充分发挥电脑的资源优势,该系统在监控计算机建立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生产数据(产量、出品率、电量、吨谷电耗、流量)、设备故障数据(设备过载、溢流、失速、仓空、仓满、故障恢复)等的管理。生产数据和设备故障都实时记录并保存在数据库中,通过系统可以很方便查询某年某月某时某秒的生产数据和故障发生的时间及恢复时间,并能生成各种生产报表打印输出。

四、系统详细说明

1、初清工艺段

把原粮从卸粮坑通过圆筒初清筛,震动分级筛和配仓刮板送入筒仓,进行贮存。控制流程:

主要设备:圆筒初清筛,振动分级筛,脉冲收尘器,斗式提升机,配仓刮板机,输送设备、输送皮带等 控制信号: 采集的数据: 数据管理: 设备状态: 故障信息:

2、清理工艺段

清理工段分为两条线,采用三道筛理、三道去石、两道打麦、两道着水清理工艺,并设有二次着水润麦系统。控制工艺流程如下图。南海粮食清理工艺流程

主要设备:振动分级筛、打麦机、去石机、批量秤、着水仪、输送设备,控制信号: 采集的数据: 数据管理: 设备状态: 故障信息:

3、制粉工艺段

清理后的小麦经过高方筛,清粉机,磨粉机制成面粉经过输送风机送入基粉仓。控制工艺流程:

→磨粉→筛理→面粉半成品→绞龙(输送)→基粉仓 主要设备:高分筛、清粉机,磨粉机(皮磨、心磨、渣磨)、输送设备 控制信号: 南海粮食制粉工艺采集的数据: 数据管理: 设备状态: 故障信息:

4、配粉工艺段

通过对各种不同原粉的精度和品质再次进行测定,然后根据需要,通过计算机按比例进行混配以达到生产要求。其中配粉流程: 南粮面粉后处理流程图

打包仓→保险筛→磁选→打包→入库

主要设备:配粉仓、螺旋式给料器、配粉秤、振动仓底卸料器、杀虫机、微量元素添加机、打包机 控制信号: 采集的数据: 数据管理: 设备状态: 故障信息:

五、通信功能的实现

上位机的通信对象主要有:用于设备控制的PLC、电机控制 单元(提供数据格式)、各种仪表

通信接口选择(232/485、CAN、以太、无线)、通信波特率 选择、通信协议选择(MODBUS、WINFOX、ASCII)、通信数据位设置(9、11)、命令编辑(输入、修改、删除)每个工段需要获取的信息:

 控制信号,有哪几个?分别表示什么功能?由谁提供?需要上位机作出的反应?什么时候采集?(循环扫描还是界面操作)

 采集的数据,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含义?由谁提供?如何使用?什么时候采集?(循环扫描还是界面操作) 数据管理:需管理的数据?管理功能?

 设备状态:有哪几个?分别表示什么含义?由谁提供?需要上位机作出的反应?什么时候采集?(循环扫描还是界面操作)

 故障信息:有哪几个?分别表示什么含义?由谁提供?需要上位机作出的反应?什么时候采集?(循环扫描还是界面操作)

六、数据库管理

系统采用ACCESS数据库,完成对设备状态、仓库信息、故障、生产数据等数据的管理,主要的数据表有:

1、设备状态表

2、仓库信息表

3、仓库料位表

4、故障信息表

5、用户信息和权限表

6、生产信息表

7、产品质量表

8、任务表

9、生产流程表

10、电耗信息表 主要完成的功能:

1、实时数据记录(根据用户要求,定时动态记录各种信息)

2、即时数据的显示并根据操作进行记录

3、各种时间段的数据统计

4、各种时间段的数据分析,形成图表曲线

5、班组、1小时、1天开始/结束时各种数据的记录和统计

6、即时/历史数据查询及基于局域网的数据查询和报表打印

7、生产管理(生产计划、生产执行、库存、采购),此功能可作为以后的考虑。

七、软件开发思路

由于不同面粉加工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各不相同,要想设计出一个能够满足所有企业的工艺流程要求的软件是非常困难的,建议软件开发分两步走: 第一步:定制,针对特定企业的要求,设计符合企业生产工艺流程、采用生产设备要求的软件。

篇8:KD车间生产运行解决方案

随着中国国内商用微车市场日益饱和,同时微车企业的制造水平在近1 0年也出现了质的跨越与提升,制造体系日益成熟,“造船出海”—微车“走出去”的业务蓝图也逐渐清晰。CKD模式是微车出口盈利能力最强,同时也是最考验整个业务体系供应链水平的模式,双方既能从整个供应体系的低运作成本中扩大各自的利益,同时也能给客户国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为了实现双方在该模式下的利润点,供应方的KD车间工艺运行方案就直接决定了运营成本的高低。

CKD订单类型包括PBP和LOT 2种模式(此外还包括一种业界称为跨界订单的KIT方式,即同时有LOT和PBP订货特点的要求,本文不再赘述)。这2种模式的主要区别就是客户对供应链的控制能力和工程主导能力(如图1所示)。PBP为零件级订货方式,客户根据自身零件消耗的情况自行制订零件订单计划,根据自己市场的客户反馈主导供货方的工程更改。LOT为台套级订货方式,零件清单在商务合同谈定之后被锁定,订单零件为整批台套量完整的零件。

1 包装方案设计

KD业务整个供应链的价值源头在于包装,包装设计是否成体系,会影响后续项目的设计周期和空间利用率;是否柔性、通用,决定了运作场地存储面积大小和包材规模效应成本;是否定义二次包装,决定了供货方和客户方的处理成本。包装方案设计原则:①安全——选取的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有关规定,设计时需考虑包装容器的工作平稳性。②质量——保证包装设计符合防锈、防潮、防震等要求;保障包装容器在任何非意外情况下不影响零件质量;保证容器在正常的运输、搬运情况下的使用质量;包装容器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审核流程。③人机工程——零件在包装容器中的取放范围为0.45~1.50 m;包装设计时必须考虑人进入包装容器的行走距离、转弯动作。④成本——包装设计时应考虑在满足长途及海洋运输条件下,尽可能地减少翻包装零件,从而降低运作成本;包装设计时尽可能地利用标准系列尺寸、通用件,降低制作和维修成本。海外CKD包装体系包括精益包装规范、包装工程和集装工程3个部分(如图2所示)。

2 质量管控

KD车间质量问题的解决分为质量问题出现后的快速响应与解决、过程防错和FMEA经验总结并标准化。3个功能模块的紧急先后程度有所不同。在项目前期,质量问题“救火”成为首要的工作,随着业务运行稳定,质量管控的重点工作向前转移至过程防错与实施监控,更长期的要求则是通过FMEA或控制计划在项目设计前期就将经验导入各运行环节,把标准操作要求固化下来(如图3所示)。

当质量问题出现后,可疑物料处理需要在1 d内(本地供应商)或3d内(外地供应商)快速响应与解决,以便于支持物料迅速补充到位,确保在固定的船期内交接发运。一套有效的可疑物料的跟催解决机制有助于实现问题快速响应与解决:出现问题后,可疑物料开始发出待解决信号,未处理时间越长,邮件所发送的人员级别、提醒频次越高,支持力度越大。

问题零件快速解决后,问题解决的重心向前转移:过程质量防错。KD车间问题一般包括错发、多发、少发、生锈、外观破损、功能缺陷、外包装破损、零件工程问题和其他问题,其中错发占了整个KD车间问题的60%~70%。为了有效地控制错发,过程防错加入了对零件的防错、包装方案实施的防错和数据录入的防错。零件防错使用的控制手法为浮动样本防错,支持在现场任何一个业务环节都能依据具体的实物来支持辨识零件的关键点。在接收时比对零件防错识别图,用绿标签粘贴在关键点位置,该零件则被定义为浮动样本。该浮动样本会伴随着本批次零件流转于各业务环节,支持确认是否经过关键点辨识和关键点识别。在包装工序和终线检验工序中,包装方案的操作指导防错通过可视化的作业指导书实现。员工扫描标签上的条码后,工位上方的显示屏显示了零件的包装作业操作步骤和关键控制点。员工通过比对包装方案要求实施正确的包装作业步骤,在关键控制点实施自检和互检,极大地提升了方案执行的准确率,一次下线合格率有效控制在99%。

实物通过以上控制措施降低了错发的风险,账务与实物的一致性则成为质量体系控制中防错的最后一道关卡。KD车间的ERP系统库位转移由KD-BMS系统操作触发,数据确认转移通过扫描条形码实现,其中包装工序的包装箱在系统中虚拟拼箱成为扫描条码操作频次最大的环节,即系统库位数据转储最容易出错的环节。拼箱的操作员工每天需要扫描成百上千的包装箱标签,完成系统库位数据转储操作,在扫描的执行过程中需要不停地切换至其他托盘箱,重点防错手法通过以下2种方法实现:①通过包装箱标签和托盘箱标签匹配来解决不同订单零件不能实现混拼操作的问题;②通过包装箱模数累计数比对托盘箱满载模数(通用托盘箱和包装箱本身有一个满载模数,当包装箱在托盘箱内配载时累加总模数,当该模数累加值与托盘箱满载模数一致,则表示扫描操作无误),同时在扫描后的包装箱上记录流水号,实现100%扫描确认。

车间业务持续长期稳定开展时,质量管控工作转移到了FMEA模块搭建与应用。FMEA实施过程如图4所示。

车间在业务实施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将它们转化为各种缺陷,根据严重度、发生的频度和概率评分计算RPN值,并通过有计划地开展质量活动降低该值,同时把有效措施固化在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范中,用于指导后续项目开展,避免类似情况重复发生。

3 生产均衡与拉动配送

当集装箱完成配载、打上铅封后,KD订单就已顺利达到交付状态。对于KD车间而言,KD产品——成品托盘箱按照配载方案完成虚拟拼箱,就已经达到交付给承运商的交付状态,这个交付要求实际上是由特殊箱型与通用箱型成品托盘箱合理配载决定的。大型钣金件和大型总装件包装产品形成了一类特殊箱型,主要是根据零件而设计的箱型,其特点是尺寸种类多,差别大,需要特定箱型与其配载来满足集装箱利用率要求。中小型零件和大尺寸瓦楞纸箱包装零件则组成了通用箱型,其特点是箱型种类少,尺寸差别小,配载柔性大。KD车间生产的均衡输出实际上就是这2类零件的成品托盘箱合理的匹配输出。

KD订单依据周生产计划分解为日交付计划(细分时间窗口),当天生产的订单物料在前一天到货,用于现场生产拉动,拉动对象为零部件和包装辅料。

大型零部件的拉动方式如下:①物流组到货后将零件存储在相应存储区;②物流配送员将标签悬挂在拉动信息目视墙上,存放位置与相应存储区地址一一对应;③包装组根据生产资源安排情况,将标签转移至目视墙上对应生产工作区域地址,该地址与生产区域物理地址一一对应;④物流组看到包装区拉动信号后(标签放置在包装区地址上,表示拉动需求触发),将标签取下至相应存储区,转出零件后连同标签一起配送至包装相应的拉动需求工位。

中小型零部件的拉动方式如下:①物流配送员将空的Dolly收集后,确认现场已经或即将消耗完一个Dolly车零件的工位;②物流配送员根据包装箱拼箱操作员的订单、箱型拉动信号确认零件配送清单;③从现场准备零件配送至等待工位。

包装物料的拉动方式如下:①包接收员在零件收货时扫描包装箱标签条码,辅料备料区根据辅料备料信号分解备料需求;②根据辅料拉动单顺序到存储库位备料;③当该辅料拉动单对应的零件配送上线,辅料一同配送至对应的工位。

4 IT系统支持生产控制与跟踪

支持KD车间运行业务的IT系统解决方案为ERP系统中外挂一个生产控制系统——KD-BMS系统。KD-BMS系统中业务动作实现了ERP系统中零件库位之间的转移,实时反映了生产各环节的完成情况,其功能如图5所示。

系统订单在发布之后,由车间计划人员上载零件的供货计划,要求定义至时间窗口,在接收、包装、质检、装箱/装车、发运这5个环节增加完成状态查询功能,精准确认每个包装箱完成进度。系统根据每天的生产情况及时发布生产报表,出现生产无法满足时逐级发布预警,及时调配资源满足生产。

5 结语

本文根据KD车间的业务特点阐述了KD车间主要功能模块的工作内容,详细介绍了业务运行得到保证的解决方案、实施规范及重要关注点。随着出口业务的规模不断扩大,过程实施的精准控制要求会更加严格,质量问题快速响应要求会更高,生产安排更趋于柔性,从而应对业务所需要的高出货量要求。

参考文献

[1]龚改民,何伟,王勇.商用车KD包装输送线工艺设计与应用[J].装备维修技术,2013(1).

[2]孔伟明.客车CKD包装发运的组织[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4(1).

上一篇:对在幼儿教育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思考与建议下一篇:淡若轻烟,逝入无痕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