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工基础教学

2024-05-30

浅谈电工基础教学(精选6篇)

篇1:浅谈电工基础教学

浅谈《电工基础》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培养职高生的创新素质,是我们每一个职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电工基础》课堂、创新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创造力等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电工基础 创新意识 创新人格 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进行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大胆改革,大胆创新。《电工基础》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电子电工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内容概念多,原理抽象,难懂难学。本人在教学中积极进行课堂改革,强化教学创新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学生成绩不断提高。现将在实践中创新改革的方式和措施,扼要总结如下: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格的首要条件是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法气氛,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人曾经总结出:“成功学习者的心理特征=非凡的智力+完善的人格。”由此可见培养完善人格的重要性。营造浓厚的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帮助别人和得到帮助的机会并存,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气氛、平等的地位,学生才能自由表现,畅所欲言;学生才敢于向老师提问、陈述观点;思维才能活跃,浮想联翩;也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萌芽出创新的理念。

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创造思维发展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造力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从以下二个方面作手。

创设平等环境。职业高中学生虽然自控力较差,但他们思维比较敏捷。树立平等意识,平等相处,做到使学生不仅是“教育的主体”,更是“积极和创造性”的主体。

对学生提出不同问题教师一定要耐心地给他们解释答复,不能因教学进度,课堂纪律或碍于情面而一概地冷淡压制他们的提问与行为。如我在教授《三相交流负载》一节时,对于负载联接,让同学们根据电路自己总结星形和三角形连接时特点,我再根据回答的情况及时鼓励、纠正、表扬,很快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围绕电路开动脑筋,同学们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思维活跃,态度积极,不但很好地接受了课本知识,而且在课本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在自然地教与学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充分信任学生。职业高中学生进校成绩较差,这只能表明他们自身潜力没有被很好的发挥出来。本着这一思想我在教授《戴维宁定理》一节时,尊重学生思路,珍惜他们思维中合理因素,对学生提出的某些“怪”想法延迟评价,让他们在以后的实践中验证其可行性,要求自己做到不压抑、不嘲讽,以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保持学生创造性的幼苗。对于学生失误和过失给予谅解并赞赏其勇敢精神。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以信任和积极期待的教学态度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欣赏者、激发者和培养者。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学生具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习热情是培养创新人格的前提条件,兴趣是创新思维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培养积极探索、自主发现创新人格的关键,为此,在《电工基础》教学中运用巧设问题、创设情境、多媒体等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以前的“你不想学习,我压你学你;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为“你不想学习,我来引导你学;你不会学习,我来吸引你学。”所谓“吸引”,就是使学生愿意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沉浸其中,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问、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才会有新的发现。《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

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境,无论是概念的引入,还是对一些客观的现象进行判断、推理及计算,都需要一系列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一过程对职高生来讲是枯燥乏味的,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载体,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电工基础》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不能教条条、背条条,更不能“一言堂”式地灌输,否则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电工基础》课学习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在讲解短路时,应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布置简单的用户电路,突然将两根电线短接,这时导线发热、冒烟、建筑物燃烧,出现一个火灾场面,在此画面播出的同时,伴随画外音及电流声,这时图、声、光并同,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感到有趣,产生强烈的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思考怎样短路的?短路有怎样危害。有怎样的特点?所以选择适合的媒体课件,对学生的兴趣和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可以使《电工基础》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三、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孔子曰:“疑思之始,学之端”。疑是学生乐学的思想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有利于成功,当学生在学习上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突破了一道又一道难题:获取了某些知识,懂得了某种道理,心理上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劲头就越高,思维也就更加活跃。

教学中,通过层层设疑,不断刺激其兴奋点,使学生从一种兴奋状态进入另一种兴奋状态,求知欲在不停顿的探究心理中得到满足,人的体力和精力就比较充沛,思维能力也就比较灵活。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欲之间设置一种悬念或者设置一个“包袱”,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悬念相关的情况中去,从而使学生注意力、思维力都凝聚到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为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朋友。师生互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渠道,从而使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师生才会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畅所欲言,才能使学生做到尊其师、信其道。

为此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实行自定目标、自主学习、质疑,自己解决问题,自我评价等方法。教学目标学生自定,教师出示课题或问题后,由学生自己提出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引导后确定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学习活动,由学生自学、自悟,同桌互议,小组集体交流,各自提出问题,由小组共同讨论研究,研究的结论学生自下。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初步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老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加以描述。为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中对学生的一些新发现、新结论,我们就这个学生的名字命名,使学生品尝到发现成功的乐趣。

最后,课堂教学效果由学生自评,对本课的学习情况和效果组织学习评述,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甚至可以对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论,还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和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始终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能大胆去研究问题,还能自主发现更多更好的新问题,给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拓展了空间。总之,在创新教育理念下的《电工基础》课堂教学必须树立这样的一种意识:凡学生能够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电工基础》 周绍敏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 刘敬发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篇2:浅谈电工基础教学

摘 要:主要针对电工课程,讨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情感,如何提高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能力,改进实验效能等问题。

关键词:电工;师生关系;学习兴趣;实验

电工基础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为了切合当前高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有必要改进电工基础的教学方法,以学好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技能教学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兴趣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提高电工基础的教学质量,适应当前的职业技术教学工作。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的直接因素。尊重学生,是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的前提,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关键,教师要既做师长又可以做朋友,要对学生给予关心、信任与尊重,并且要善于倾听学生意见,敢于接受学生的批评。和朋友似的交往,使学生心中形成“亲其师,信其道”的向师性,果然学生很愿意跟我在一起交流。这样,我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教师充分的发挥“导”的作用,导想、导学、导用,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在动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是达到教学效果有效途径 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阵地。教学中,我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把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解决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这些问题使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就会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积极思维,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情景难以让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掌握概念和规律有重要作用。单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显得晦涩。此时,借助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化静为动,使抽象难懂、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出来。不仅容易理解,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电工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职业学校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电工实验教学,即能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掌握电工的实验技能和技巧,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对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而目前职业学校的电工实验教学都以验证性的、孤立的电工实验为主,这样限制了学生对电工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电工实验运用的能力,还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实际操作、仪器设备使用的方法等,学生按照教师讲的去做,完全不用动脑思考,学生处于被

动做实验的地位,制约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们应当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特长,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单项传递双项式、多项式传递交流。实验报告要进行改革,格式不一定统一,能真实写出自己做的实验步骤、实验目的,知道实验的成功与不足。另外,我们可以采取各种形式搞好电工实验课,我们可以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纳入实验教学里,结合电工实验精心设计操作简单的实验,激发学生对电工实验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可以用竞赛的形式促进电工实验教学的发展,我们只要抓好电工实验教学的几项措施,职业学校电工实验教学的现状就会改变,改革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

参考文献:

篇3:浅谈《电工基础》教学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方法

《电工基础》是一门中职学校机电、电子电工等专业的基础性质的专业课程, 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由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 所以它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是该课程概念、定理定律、公式很多, 而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学习习惯较差, 造成了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较为困难, 学习效果较差的现象。作为一名机电专业的教师, 如何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我们必须思考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于此, 我们教师必须大胆改革, 用于创新, 探究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我觉得《电工基础》的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要源于教材, 又不要困于教材

学生对本课程学习起来较为困难,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本课程的概念、公式很多, 使得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动力不足。为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应强化教学内容的可研究性, 增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 注重充实教学内容的信息量, 要改变现有教材对知识点的陈述性排列结构为小课题探索研究性矩阵结构, 将平铺直叙、权威定论式描述方法改变为学生发现问题, 主动探索、总结规律的科学探究方式。

如我在设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教案时, 并没有直接给学生介绍陈述性的知识答案, 而是首先提出问题:流入和流出一个节点的电流可能有什么关系, 接着通过图片让学生观察流入和流出一个湖泊的水流情况, 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 然后分小组进行验证实验的设计并进行实验, 最后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归纳处理, 从而总结出“流入某一个节点的电流之和恒等于从这一个节点流出的电流之和”。

二、增强教学中的信息化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手段不能过于单一, 应该采用PPT、视频、软件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相互协调作用。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们更应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化, 使得原来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 特别在认知微观世界方面, 能够发挥出巨大作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如在讲解短路, 应用多媒体模拟软件, 首先布置一个简单的用户电路, 然后将两根导线短接, 这时导线就会发热冒烟、建筑物燃烧, 并伴随电流声及一些场外音, 这样一下子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得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再比如在讲解磁场时, 由于磁场看不见摸不着, 非常抽象, 但是我们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将磁感线都表示出来, 这样磁场方向、磁场强度等概念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啦。

通过信息化教学, 突破了教学重点, 化解了教学难点。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微观的物质宏观化, 静态的效果动态化, 平面图形立体化,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增加实物与实验教学

《电工基础》课程中, 有很多内容都会涉及到电气元件及设备的结构等内容。如果只按照书面教材死板的讲解, 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 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如果采用实物教学, 则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并且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如在讲解三相交流电动机时, 首先应找一台电动机, 拆开后让学生进行观察, 并可以自己动手进行拆装, 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对其原理等进行讲解, 学生此时一般都会主动思考, 配合教学, 从而达到一个不错的教学效果。

在《电工基础》课程中, 有很多内容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并且实验教学往往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学生积极思考。实验教学在过程中也可以进行灵活安排, 教师可以不拘于教材和教参的安排, 进行一些创新设计, 比如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式实验,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 我们在《电工基础》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勇于创新, 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整个知识形成的过程中, 使得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电工基础.

篇4:浅谈《电工基础》教学

关键词:职业技术电工基础教学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遵循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课程的教学应当努力做到将理论教学、实验、实习、设计、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特色和能力特征,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电工基础》是一门基础学科,概念多、基本知识点多、单位制较复杂。如“磁场与磁路”这部分内容,基本概念有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路等,概念多而且较抽象;基本知识点有磁场的性质、安培定则等;单位制有特、韦、高斯等,不常用,易遗忘。同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功底,“电工基础”中公式繁多、复杂,解题的方法较为灵活,电路逻辑性较强,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好此课程必要条件。

而如今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初中刚毕业,对职业技术学校要学的知识了解甚少,但他们这个年龄的特点是: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强,爱好广泛,但怕吃苦,专业知识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对老师讲的专业知识感兴趣,由“你去学习吧”,不如“我要学习”的效果更好。现在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来谈一谈《电工基础》的教学。

一、对专业课进行兴趣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呢?

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平时的培训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对专业课特别感兴趣,有时下课了,还不想走,而一些没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堂上都不想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兴趣教学。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习专业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今后学习的成败。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要尽可能从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

但“万事开头难”,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没有接触过专业知识,而《电工基础》课程中有些概念不容易理解,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对这些内容往往提不起来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解决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这些问题使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就会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积极思维,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同时,我们专业课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也要有所改变。如果老师的教学单调死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最后掌握电工这门技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应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以日常生活为入切点,方便学生理解知识

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中以我们日常生活作为切入点,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如,在第一次上《电工基础》课程时,先不急于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室里做了两个与本课程相关的电路:一个是家用日光灯的电路连接;一个是手电筒电路。这两个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电路,但学生并没有亲自动手安装过。当电路一接通,灯管发光的瞬间,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学生们显得兴致勃勃,没有人因为电路的简单而不以为然。此时就开始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在电工专业中的地位。又比如,在讲授电功和电功率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那就是统计自己家中所有的用电设备的功率和用电时间。到了正式上课的时候,先讲解电功和电功率的一些基本知识,然后教学生怎样计算电功率和用电量,再引导学生自己计算家中一天的用电量和一个月的电费,让学生通过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事件来理解和运用“电功与电功率”这两个概念。电工基础与现实生活联系很多,我们不妨尽可能多的把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和感知实际事物的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就觉得学有所用,从而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便学生理解知识

随着学校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室的建立,教师以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动态的形式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电工基础中有相当一部分知识是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势必是不透彻的。而多媒体教学能将具体的形象展示给学生,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电工基础情境,而且能使学生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加深对电工基础概念的理解。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化静为动,使抽象难懂、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出来。通过视觉的动态刺激和学生直观的感受,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更容易理解,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在教学中,注重实践环节,培养综合技能

我们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都是技术工人,对专业课的讲解,不能“纸上谈兵”,而应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对于《电工基础》课程来说,实践教学更是它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日光灯电路、电动机控制电路、低压配电盘的安装、调试等,都可让学生在实验室操作。教师在讲述基础元件时,更要充分利用挂图、实物,使同学们直接地了解有关电器元件的结构、原理、以便于加强记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集中讲解分析图纸,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按自己的理解去动手操作,并要求注意安全第一。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敢想敢做,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要求。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学会了电工操作的实际技能和方法,学生的实践兴趣大增,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学习兴趣,真正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训练了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带着一种好奇心,头脑中不时产生一连串的“?”号,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边解答,把抽象的电工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深深感受到学习电工知识有趣,学习电工知识有用。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并注重知识的不断更新,将课本以外的东西融入到教学中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的走出去,请进来,努力拓展自己的视野,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有开拓性的来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电工基础》的教学质量。

篇5:浅谈电工基础教学

梓潼县七一职高 刘少甫

论文摘要:《电工技术基础》是职高电子电器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他涵盖面广、知识量大、章节联系紧密、与生产和日常生活实际结合紧密、需要理解和记忆的内容很多等特点。对于刚刚毕业的农村初中生或初中分流生来说,由于文化基础知识较差,又缺乏对有关电的方面的感性认识,因此学习难度很大。那么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学好这门课呢?本人已从事了二十多年的农村职高《电工技术基础》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出了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电工技术基础 职高生 兴趣 教学方法

一、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目前,绝大多数职高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生或初中没毕业而提前进入职高学习的学生(即分流生),基础知识相当薄弱且参差不齐。在专业课学习上,体现较大程度的学习障碍。作为一个合格的职高专业课老师,我们不仅要把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尊重学生,尊重现实。还应该深入到学生中间,把学生当朋友,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你说出心里话。我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或初中没毕业的分流生,只要谈到学习,常把“我不会”、“我不想”或“我不愿”挂在嘴上。更有甚者说,我本不愿读职高,是我父母让我来的,我也不知道我今后做什么,我是来混个职高文凭的等等。所以必须首先把他们的自信心树立起来,让他们认识到读职高并不是没有出路,只要他们努力学习得一技之长,将来一样可以大有作为,并列举大量真人真事。如我学校已出现了很多较为优秀的职高毕业生,有的已经是行业或部门的技术能手、有的已是蓝领或白领、有的已经走上领导和管理岗位等等,从而激励他们好好学习。让学生看到读职高的希望,增强信心,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到职高学习。

二、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认真备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教学“六认真”的核心是吃透、吃准教材因人施教。但在吃透、吃准教材的同时还应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及参考书,了解教材的内部联系并清楚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内容,对教材的难易能恰当取舍。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对学生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才能在上课时做到有的放矢、重难点突出、因人施教,学生才能做到一课一得。如学生对相位φ、角频率ω、旋转相量、谐振、功率因数cosΦ、介电常数ε、磁导率μ等概念理解起来困难较大,我就一带而过,重在会用就行了。对磁路欧姆定律、矢量加减、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戴维宁定理及叠加原理等章节内容就不作要求了。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灵活化

1、回顾法

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知识要点简要回顾一遍,以便承上启下。当然回顾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教师复述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在课程内容讲授的中间,也可以经常穿插引用回顾复习法。

2、导入法 常言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堂上教师有一个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头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本专业理论课教学中,有好多内容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用电有关,老师可以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接着老师向同学们展示实物教具或演示实验或介绍相关器材,学生一目了然,短短的几句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电容器充放电时,我就先让一位学生的手机充电器插在电源插座上,指示灯对着学生并提示学生注意,然后很快拔出电源插头,或突然关闭教室里的电视机,问学生指示灯的亮暗变化过程情况等。

3、讲授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处于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是本节课的总导演,通过教师的讲授来打开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新知识的思路,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在讲解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加以理解和掌握。科学的组织教学内容,使用清晰、精练、准确且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使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定律表述得生动明了,从而让学生对基本

Q概念理解得更深、更透,掌握的更牢。在学习了公式c后,学生总

u认为C与Q成正比,与U成反比。教师再怎么讲学生就是转不过湾。我就反问学生你家水缸的体积是由水的质量决定的吗?你自己的质量是由称来决定的吗?这样一问虽惹得学生一阵笑,但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还是很有好处的。又比如,男同学相当于S极(或正电荷),女同学相当于N极(或负电荷),这样一讲,学生自然对同名磁极(同种电荷)相排斥,异名磁极(异种电荷)相吸引就好理解多了。

4、问题式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恰当的课堂 提问会引起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悬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和主动状态,从而激起学生有强烈探索清楚这一问题的兴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如在讲授楞次定律一节中的铜环随条形磁铁的靠近而远离时,我突然话锋一转,如果是有一缺口的铜环时,情况又会怎样呢?又比如,我在给学生做断开和闭合电路瞬间,电流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演示实验时,让学生观察完开关断开和闭合瞬间电流计指针的摆动后。我就让学生想一想,如果长时间地让开关断开或闭合,电流计的指针还会摆动吗?为什么?

5、直观形象法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给学生以鲜明的感 性认识,降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难度。

演示实验是专业基础课学习的一项重要工具。在《电工技术基础》教学中,每当进入一个新课时,先给学生做好该节课的演示实验或请学生上台做(当然教师在旁指导)来导入新课,随着实验的演示,学生的兴趣会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自感现象和磁体一节时,先做演示实验较易引起学生的好奇。

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与呆板的黑板相比,多媒体教学更能充分创造出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如正弦交流电这一节,传统的教学很难反映出正弦交流电的大小、方向、周期、角频率、频率和相位的周期性变化 情况,而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节轻松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还可以通过播放Flash课件,让学生观看电动机的定子和转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方向的变化、换向器的作用、自感和互感现象、安全用电、电流的形成过程、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现象和运动轨迹、各种磁体磁力线的分布情况等等等。做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活跃课堂气氛,会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6、课堂讨论法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争论来解决问题时,采用“课堂讨论法”,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热烈讨论,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理解。例如在小结左右手定则使用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已做过习题的情况,讨论在何种情况下应举右手,又在何种情况下应举左手,使用左右手定则中应注意什么等问题时,经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得出的结论是:凡是涉及到“力”都应用左手定则,凡是不涉及到“力”就应该使用右手定则。B、V和F或B、V和I三者相互垂直这就是应该注意的。以上结论,虽不是很准确,但也算“效果良好”。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四、重视学生的分组实验

在开展分组实验时我们最多用的是实验探究分组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课前预习。鉴于同学们刚接触电工技术基础,所掌握的知识还是比较粗浅的,因此每做一个实验,都必须让学生做课前预习。否则学生不仅观察不到正确现象,得不到正确的实验数据,而且可能还会发生不安全意外事故。

第二步:分工合作。在实验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既分工又合作。如实验中遇到故障,应当有的负责查找书上相关知识,有的负责请教教师指导等,做到人人动手,个个进入角色,共同完成小组的分组实验总结报告。通常,我都是让学生按自愿组合的方式,以3-4人为一组组成实验小组,这样3-4个人同学关系较好,分工合作也比较顺利。第三步:实验报告的展示,是对每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或作的图形进行评选。我先让各组代表对自己实验报告自评,然后各组相互评,这样做的好处是让组与组之间找本次实验结果的差距和原因,最后由教师综合评价各组的实验结果和误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并给出成绩。实验误差较小的,还可以做一次实验报告展示或向全班介绍实验经验。第四步:反思与小结。展示后我留出一定时间给个实验小组讨论,总结本次试验的经验,成功在哪里,失误在哪里,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这样,让每个参与者在课前查阅时扩大知识面;在实验中充分展示自我,得到发展,在课后增进团结合作。

五、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针对职高生的自我约束力差,纪律性差的特点,上课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听课及参与课堂学习情况,要不时的扫视一下在后两排和两边的同学,不至于因为是老师关注的“盲点”,而放松自己或感到自卑。同时,在讲课过程中,我还时刻注意学生的表情,力争从她们的表情上,看出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良好的课堂气氛,既要严肃又要活跃。在课堂教学中,该严肃的时候一定要严,比如课堂纪律要严肃。教师不能 放任学生随便说话,做小动作,玩手机等一系列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活动。另外,教师要采取相应措施活跃课堂气氛。首先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和蔼的态度,尽量使用赞扬性的语言,不采用批评性语言,其次,教师应该用幽默生动的语言传授知识,把枯燥的概念和理论,借用通俗易懂风趣的语言,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愉快。如多抽学生到黑板上做题或上一至二节理论课就放上一节相关内容的教学视频。如我在讲授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时,尽量多抽学生到黑板上做题,然后作逐一点讲评。让每一位学生想一想,自己为什么做错,错在哪里?其他同学有类似错误吗?又比如,谐振是一个学生很难理解的概念,我就举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例,有用扁担挑过水的同学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不经意间,扁担断了。为什么?那是扁担发生了谐振(共振)。用扁担挑水时,在水桶里放上几片树叶,为什么?那是破坏了谐振条件,水就不会浪出水桶外了。或是播放有关谐振的flas课件以活跃课堂气氛。六:总结归纳

学习中学生经常感到教学内容繁杂,零散,缺乏系统性。对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能力。经常性的做小结归纳,可以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次课一小结、一章一总结、期末大汇总的过程。这样下来,学生基本上对本课程已心中有数,考试就容易多了。另外,学生通过认真系统地复习,不仅能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检查、纠正自己记忆中的错误;而且还能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在讲授完楞次定律后,通过学生的多次练习及作业评讲,我让学生自己总结,总结一点是一点,然后我把学生的总结予以归纳,得出使用楞次定律解题的四个步骤。即第一步,找原磁场;第二步,分析原磁场的变化;第三步,由楞次定律确定新磁场的方向;第四步,用右手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诚然,教无定法。但只要学生易于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每一节课学生有所收获的方法,本人认为就是好方法。参考文献:

篇6:浅谈电工基础教学

一、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框架式”教学理念

《电工基础》是一门基础学科,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次序对于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在几年教学过程中主要把握框架式的教学理念,把《电工基础》这门课主要分为直流部分和交流部分。直流部分含电阻、线圈和电容器在直流电路中的性质,串并联混联电路的分析及电容器在电路中的暂态过程;交流部分含电阻、线圈和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的性质,串并联电路的分析,磁场和电磁感应现象及线圈在电路中的暂态过程,变压器和异步电动机。书本知识被划分明确后,按照两条主线以树形结构的方式进行内容填充,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丰富“树干”,自己和学生都感觉到学习知识不再是囫囵吞枣,而是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自己总结一套《电工基础》的学习框架,再与老师的进行对比,很多学生都反映这种方式比按部就班的那种学习方式更有效果,效率更高,概念更加清晰,做题时很少犯概念性的错误。

二、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除了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外,还应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充分强调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思考分析理论在实际的具体应用。例如,在分析串联电路的应用时,学生对它的实际指导意义理解不深,我就补充举了个例子:

[例题]一个灯泡的额定电压是12V,额定功率为3W,把它接在220V的电路中,应该串联多大的电阻?A.500Ω;B.700Ω;C.1000Ω;D.1200Ω。解:根据电压电流及功率的关系计算出电流为0.25A,电阻为48Ω,再根据串联电路的性质计算出分压电阻的阻值为832Ω。

但实际没有可选的那么832Ω,在接近这个电阻的700欧姆、1000欧姆两个中应该选取哪一个呢?能否选取最接近832欧姆的700欧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如果选了700欧姆的电阻,串联后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29A,超过了它的额定电流,这是不允许的。在这个问题中前面算出的额定电流在实际应用时隐含的条件是只能小于等于它,而不能大于它。选取1000欧姆的电阻串联后,虽然电流下降到0.21A,小灯泡的亮度有所下降,但却能保证电路设备安全。在这些简单题目设置的陷阱中主要来考查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善于引导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讲到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时时,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闭合电路中,外电路由两个电阻串联组成,其中一个电阻特别大,大到了无穷大,也就是断开了,那么在断口处的电压是多少?有的学生感到茫然,有的学生说那就没有电压了。其实这个问题可用动态抽象的电路去想象——在那个逐渐变大的电阻两端接上电压表一直观察,则电压表读数必然会越来越大,最终电压表的读数必然与电源电压相同。

在研究两点间电压的计算时,很多学生认为如果一个原来闭合的电路中有某处断开,那么断开的两点间的电压为零。这时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电线断线后如果有人碰到就会触电。学生很快理解了我的意思,明白断开的两点间的电压并不为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且同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到学的东西有用。

三、注重相似内容类比区别集中教学

《电工基础》的教学内容中有些概念十分相似,很容易混淆。如果打破章节顺序,把类似的概念放在一起相互比较,集中讲解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电磁与电磁感应”教学时,左、右手定则和右手螺旋定则均不在同一节,而且这几个定则都是在介绍其他概念时配合应用的,比较分散,提法又很相近,致使很多学生经常混淆这三个定则的用法。如果采用类比区别、集中教学的方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把这三个定则同时列出,并区分它们的适用场合,即右手螺旋定则用于判断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左手定则用于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而右手定则用于判断导线切割磁力线后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其次,再针对不同的使用场合具体地分析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代表什么,食指的方向代表什么,手心手背又有什么作用等等。这样,学生对三个定则的概念和运用场合印象就非常深刻了。

四、合理采用比拟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在《电工基础》课程中有些概念不容易理解,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对这些内容往往兴趣不浓,往往要在教学中突出概念的理解性,采用比拟法是一种让学生能理解掌握知识的好方法。例如,在分析电压与电位的区别时,学生对参考点的含义不理解,因而将电压、电位经常混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电位比拟为高度,把电位差(既电压)比拟为高度差。因为学生对高度和高度差有深刻的感性认识。电位的特点是电路中某点相对于参考点的电压。它是相对值,其大小随着参考点的改变而不同。在教学中可以把讲台的桌面高比拟为电路中某点的电位,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参考点来看讲台的桌面高度,选择的参考点不同,讲台的桌面高度就会出现不同的值,这些值既可以是正值(以地面为参考点),也可以是负值(以屋顶为参考点),也可以为零(以讲台的桌面为参考点)。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电位是相对值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电位差的特点是电路中某两点间的电压,它是绝对值,不随参考点的改变而改变。在教学中可以把讲台的高度比拟为电路中某两点间的电位差,此时无论我们选择的参考点怎样改变,讲桌的高度也不会发生变化。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电位是相对值、电位差是绝对值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直观。

五、合理安排好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扭转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以往学生上实验课,都是由实验教师讲解后,按照给出的电路图接线,规定的实验步骤操作,画好的表格填写数据这样一种老是依样画葫芦的办法进行,束服了学生的手脚,所以,在讲解一些实验的共性问题时,比如针对实验内容怎样画好电路图、怎样选择仪表、如何操作、如何处理数据、如何书写实验报告之类问题进行介绍,并且举例示范。在以后的实验课中,要求学生在课下根据实验题目自己拟定实验方法、实验步骤以及所需使用的仪器设备。在上实验课操作之前,教师先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学生进行独立操作,测出实验数据,最后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这种办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味道好极了作文400字下一篇:哪些情况下营业税按差额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