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的适应心理

2024-09-08

大学新生的适应心理(共8篇)

篇1:大学新生的适应心理

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01生活环境的改变

王耀老师一开始就将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作对比。提到大学是一种过集体、一切靠自己的生活,它不像中学一样生活起居都有人料理,并且希冀着大一新生应该努力适应所谓的大学生活,努力让自己变得坚强,去面对迎面而来的困难。

02评价标准的改变

在大学里,评价标准已经不同于中学,比如大学里以“能力特长,学习成绩”为标准,然而在中学就非也,并不只是把学习成绩当做焦点,大学,是一个完善自我的平台,借助这一平台,我们应该争取做到全面发展。

03教与学方式的改变

正如王耀老师所言,大学管理较宽松,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能力。除了课堂教学外,还有课外实习,社会实践等教学方式,时刻记得大学是以自主为目的的,而中学是以接受为主,其差异还是很大的。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或许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04生活的适应

生活如诗,有美好却也有烦恼。我们知道: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了性格。面对生活,王耀老师指出:首先应该独立生活,照顾自己以及对自我进行管理(合理兼职),进而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同时也可以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对于同学,要学会宽容,尊重别人的世界模式,同时守着“黄金法则”。其次,以微笑待人,这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多一些真诚的赞美,多一些真诚的聆听,结友而行,或许在适应大学生活的路上会多一些乐趣。

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适应问题及调节方法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具体表现:

1、因环境差异不适应产生焦虑感

2、因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孤独感

3、因学习方式不适应产生失落感

4、因理想与现实差距产生落差感;

5、因发展目标不明确产生茫然感

大学新生需要掌握调适心理的方法:

(一)环境的适应

自然环境:校内环境、校外环境

人际环境:同学关系、师生关系

语言环境:讲普通话、语言沟通

(二)人际关系的适应

1、人际关系三件宝

第一宝——微笑

第二宝——赞美

第三宝——聆听

2、人际交往黄金和白金法则:

黄金法则:想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么对人。

白金法则:明白别人的需要,适当给予所需。

3、位置感知法

(1)把自己当成别人——换位思考

当你感到忧伤的时候,从痛苦情绪中抽离出来,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让心理位置拉远点,然后再靠近,这样痛苦自然减轻了。

(2)把别人当成自己——一视同仁

通过这种方式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设身处地理解别人的需求,而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3)把别人当成别人——保持距离

要充分的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完全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是一样的,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绝对一致,亦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会一样,每个人的心灵地图各异,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4)把自己当成自己——自我满足

我很重要!只有自我满足、自我实现才能更好为他人服务!

(三)学习的适应

1、确立人生目标

哈佛大学一个非常出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25年后再来看被调查的人。

3%有清晰且长远目标的人: 他们成为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

10%有清晰但短期目标的人:他们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

60%有较模糊目标的人: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但没有特别地建树。

27%无目标的人:他们的生活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

2、认同你所在的学校和专业

除了“选你所爱”,大家不妨试试“爱你所选”。很多同学经常抱怨或后悔自己在入学时选错了学校和专业,以至于大学三年都过的不开心,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力,而转校、转专业都不是容易的事,于是就以兴趣为借口,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专业,荒废了学业,白白浪费了时间。

因此大家首先应尽力试着把本专业学好,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此外,一个专业里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领域,也许你对专业里的某一个领域会有兴趣。因此,只要多接触、多尝试,你就会碰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3、适应学习环境,充分利用资源

(1)课外学习——力学笃行

(2)选修课——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3)调整学习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善于举一反三,学会无师自通

(四)经济的适应

理财专家给了三个建议:

钱要花在刀刃上

学会记帐和编制预算

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原则(学生时代吃要营养均衡,穿要耐穿耐看, 住要简单实用,行要省钱方便)

(五)心态的适应

每一个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生活和环境的新变化都可能会出现适应不良的现象,这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经历。大多数人会在面对困难、克服困扰、调整心态中逐渐成长和成熟,但也有少数人会陷入痛苦和挣扎中难以自拔。

学会自助

也许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转变心境;

也许我们无法避免挫折,但我们可以选择微笑面对;

也许我们无法扭转命运,但我们可以使自己生活得更快乐些。

学会求助

建立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业咨询老师、学院领导和老师。

建立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朋友、同学、师长。

篇2:大学新生的适应心理

浅谈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内外界刺激因素将会发生剧烈而复杂的变化,因而在心理上会产生新的矛盾,因此,大学新生必须正确处理好这些矛盾,调节心理适应大学生活,加强自我学习,正确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意识.

作 者:汤其好 作者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连云港,22刊 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NYUNGANG TECHNICAL COLLEGE年,卷(期):16(3)分类号:B844关键词:大学生心理 心理调节 心理问题

篇3:浅析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心理适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 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 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1]。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 心理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

(二) 心理适应的主要任务就是使主客体之间的不平衡状态重新恢复平衡。当环境发生变化, 个体不能利用已有的行为习惯来解决新的问题、满足自己某些需要时就产生一种不平衡的状态, 例如有些同学用以往惯用的态度和方法去处理现在遇到的一些问题时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这时就需要转变思想、寻求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三) 同化和顺应是心理自我调节的两种主要方式。同化是指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的过程。比如儿童可能只根据家中的黄狗学到什么是狗, 以后如遇到黑狗也会叫狗。顺应则是指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比如, 当儿童意识到飞机虽然会飞但是没有羽毛并且不能拍打翅膀, 与所知道的鸟不同时, 内心就会体验到冲突或不平衡, 于是取新名字或问“这是什么”以达到新的平衡。

二、心理适应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一方面, 心理适应是心理健康的结果和外在表现;另一方面, 心理健康又是心理适应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换言之, 只有心理健康的人, 才能在适应能力上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样, 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人, 其心理健康水平也一定较高。所以, 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将有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护和提高。

三、大学新生面临的心理适应问题及调适方法

(一) 生活中的适应问题及其调适

1.原有生活秩序被打破, 需养成新的生活习惯

高中的时候, 没有住过宿舍的同学在家里有自己的独立王国, 与大学的“群居”生活大不相同。为了避免陋习的出现, 大学生需要给自己制定一个作息制度、严格执行, 做得好自我奖励, 做得差自我惩罚, 实在做不到请舍友充当监督员, 及时批评指正。如果舍友的不良生活习惯干扰了自己, 委婉地提出意见并且自身进行调节, 实在不行可以考虑调整宿舍。

2.过度消费导致“财政赤字”, 需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

很多大一新生的生活费支撑不到月底或学期末,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 主要有:缺乏消费计划, 钱没花在刀刃上;攀比心理。为摆脱财政赤字的尴尬, 建议大一新生:首先制定一份消费计划, 把所需花费按重要和急需程度排序, 让钱花在刀刃上;其次, 调整自我评价标准, 认识到一个有为青年靠的不是光鲜亮丽的外表, 而是人格及精神上的伟大;最后, 了解家庭实际的经济情况, 根据客观状况支配开支。

(二) 学习的适应问题及其调适

1.未能充分利用学习时光, 需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

大学新生要尽早认识到大学与中学不同的学习方式。在大学里所学内容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 仅仅通过阅读课本、记录老师讲解的笔记已不能满足学生求知和实践的需要, 这就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语音室、实验室、复印室等设施以及听学术报告、各类讲座、参加讨论会等获取信息, 扩大知识面;还可以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文艺表演、社会实践来发掘和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为就业奠定基础;尽早为自己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有效利用大学时光。

2.自我评价标准太过单一, 需建立恰当的自我评价标准

大学是一个比高中更大的舞台, 一个人的能力不只包括学习能力, 即使学习能力也不是成绩所能代表的, 因此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自己的唯一标准会导致自我认识的偏失。为此大一新生可以全面、充分地认识大学生活, 重新评估大学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多参加课外活动, 通过发展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发掘其他的优势;分析自己多方面的优势及其价值, 将其纳入自我评价的标准范围。

(三) 人际适应问题及其调适

1.封闭自我、难以结交新朋友, 需调整心态、开放自我

当我们还未适应新生活的时候, 我们往往通过怀旧来调节孤独感、失落感和空虚感。于是就会有人沉醉于以往的美好回忆之中, 繁忙于和朋友、家人的联系当中, 错失了与周围同学建立友谊的最佳时机、延长了适应大学生活的时间。

我们每个人都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连续体, 过去给现在带来美好回忆, 我们也希望现在可以成为将来的美好回忆。这就需要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此时此刻, 去发现周围同学的善良、真诚, 去观察周围同学相处的快乐、和谐, 暂时收起你的回忆、放下你的心理防御、摆脱你的刻板印象, 创造现在美好的新生活, 给未来带去一份不错的礼物。

2.自我为中心、与同学摩擦不断, 需学会换位思考

当与同学发生摩擦时, 我们往往都把自己放在“真理”的一边, 表现出“过度自我认同”的倾向。过度自我认同指有点自我扩张, 高估自我, 对自己的肯定评价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拿放大镜看自己的长处, 甚至把缺点也视为长处, 拿显微镜看他人的短处, 把别人细微的短处找出来, 这种人际交往模式就是“我好, 你不好”、“我行, 你不行”。

人们之所以认为自己是对的, 往往是因为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来考虑问题。比如如果猫逮到了老鼠, 站在猫的立场这是应该的、干得好;如果站在老鼠的立场, 既然已经经过了残酷的优胜劣汰的考验, 而且为人类的实验研究贡献了力量, 老鼠也有生存下来的权利, 老鼠很可怜。变换立场, 依据对方的参照标准, 你会发现原来他的想法也是符合逻辑、有理可循的。

总之, 大学新生在离开了熟悉的环境, 尚未适应新的环境之时, 应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 尽快调整并适应各种大学生活, 以便顺利完成学业, 做一个有良好心态的快乐而又成功的人。

参考文献

篇4: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探讨

一、 大学新生心理冲突的表现

(一)学习环境不适应。对大学新生来说,他们走进的是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面对的是一张张新鲜的面孔,老师和同学都需要他们去认识和了解,而且大学的管理模式较中小学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改变会让很多新生感到惶惶不安。

(二)学习方式不适应。大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方式与中学相比区别较大。大学的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辅助和引导为主。同时,学习的途径也增多,知识面的需求也增大,这与中小学阶段“人盯人”的学习有很大区别。

(三)人际交往不顺畅。大学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生活习惯、个人素养等,在交往中就会体现出不同的交往方式,他们之间的磨合也就成为了一个新问题。

(四)学习与就业的迷茫。大学新生进入学校后,都会接受较高强度和密度的入学教育和专业介绍,学校许多的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规定会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得到灌输,特别是完成学业方面的诸多要求与限制,会让大学新生们感到较大的压力;并且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会让大学新生很快从考上大学的喜悦被未来就业的不可预期的迷茫而取代。

二、大学新生心理冲突产生的原因

(一)对大学生活认识的不全面

在新生心目中,大学是充满幻想的象牙塔,是强调自由、张扬个性的好地方,更是求知成才、成就事业的摇篮,但当进入真实的大学生活时,他们会感到现实并非如此。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深感沮丧、迷茫和失落。如果这种前后认知的冲突不能调和,就可能出现对大学生活的无所适从。

(二)对大学教学方式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中学那种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模式逐步被大学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所取代。中学阶段只注重所开的升学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缺乏足够重视,一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在思想上根深蒂固,进人大学仍不能把握专业学习的方向,也就不能把握对自身的定位,甚至在一种茫然的状态中生活,在一种“不知所以然”的状态下学习。

(三)“文化休克”所引起的不适应

所谓“文化休克”是指一个初到异地他乡的人,由于对当地的基本情况、文化氛围不了解,而形成的心理障碍。很多大学新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家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生活,在其未完全熟悉、了解新环境之前,难免会产生种种的不适应。绝大多数新生可以调整好心态,基本上适应新的文化环境,能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但是,也有少部分新生,不能正确应对已出现的“文化休克”,以致一蹶不振,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四)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

目前,我院新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着因对所读专业认识片面而产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的现象。突出反映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不能全面理解专业的内涵或因填报高考志愿不当而被调剂,带着委屈的心情来校学习;另一个方面未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被注册录取进来,带着无可奈何的情绪来校学习。这两种现象所产生的实际效应是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对自己前途感到暗淡,学习缺乏动力。

三、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解决的措施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新生在入学阶段就能调适好心理冲突,以后的成功学习就有了基础。

(一)在思想教育上,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积极培养新生骨干

加强理论学习,通过思想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相结合,使学生工作立意更高、更深远,也给予学生在大学甚至整个人生更大的帮助。培养新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入学时就培育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自己肩负的责任。在加强教育与学习的同时,注意学生骨干力量的培养,立典型、树模范、学优秀,发挥同伴学习效应。

(二)在专业学习上,树立良好班风学风,培养新生学习兴趣

狠抓新生入学初期的专业思想教育,树立其学好专业的信心。通过入学教育和专业介绍,使学生尽快了解专业,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引导规划大学生活,树优良班风,创优良学风;通过新老生交流会,加强与任课老师的有效沟通,使新生认识大学学习特点、学习方法,树立符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指导新生制订和完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狠抓学风建设,通过早操、晚自习制度,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来对新生进行鞭策和带动。

(三)在日常管理上,发挥四支队伍作用,加强引导帮扶新生

在新生管理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大学新生入学这一时期是由外部驱动向自我驱动转化的时期。为了让新生能够自觉、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通过引导新生学习《校园导航》,让新生明白日常行为规范,清楚违纪的后果。努力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会、新生班级助理这四支队伍对新生的引导及帮助作用,通过加强沟通,增加新生对他们的信任感。深入学生的寝室,关心、帮助学生解决其生活中的困难,尤其对家庭困难、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关照。

(四)在学生活动上,充分发挥社团作用,丰富新生第二课堂

学院在开展各类活动时,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作用,搭建活动平台,如科技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社团活动节、宿舍文化节等,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形成学生成长的良好人文环境。

(五)在心理教育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新生心理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通过思想沟通,消除贫困生的虚荣心,要让他们正确看待贫困,教导他们要自信、自强、自立,提供助学贷款、勤工俭学、打工兼职的机会;针对沉迷于网络的新生,应逐个进行跟踪指导教育,家校配合,让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针对大学环境不适应的学生,应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做好他们的心理调适工作,平时与新生多沟通,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发现问题,制订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让学生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大学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丰富的活动内容,有多变的表现形式,抓住普遍,把握个别,让他们尽快消除心理冲突,实现角色适应,按自身的特点得到自由、充分、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佳明.高校“冷门专业”新生的心理冲突与调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41-143.

[2]张厚粲主编.大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98.

[3]韩淼.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J].河南科技,2010(8):34.

篇5:大学新生适应心理教育讲座内容

一、引子

刘X,男, 18岁,大学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一年级新生,身高大约1.68米左右,体型瘦长。既往健康状况为:母亲高龄剖腹产,未足月。幼儿期患过肺炎,高中时又患过心肌炎、胸膜炎, 体质一直较差。在此之前从未进行过心理咨询。小刘家住城市,家境优裕,系家中独子。父亲是机关干部,母亲是医生,对小刘虽然宠爱但要求也还算严格。小刘个性细腻,偏内向,在家里是个听话温顺的孩子。在市重点中学学习,成绩较好,但因高考前三个月突患急性胸膜炎,影响了考试成绩,只达到了专科院校的分数线。经历了高考失利的小刘本打算复读以图来年, 但经老师、亲友的劝说和二个月的心理调整,还是如期到省内一所较好的师范学校的外语系报到上学。

刚入校时小刘心里虽仍存有一些遗憾,随即就被新鲜感和兴奋所代替。美丽的校园、学长们的热情使他对未来三年的大学生活燃起了希望。可是好景不长,寝室里同学陆续来齐了,问题也随之而来。食堂里的伙食不合胃口、浴室和盥洗室是公用的、日常生活要自己打理等等,本来就够让他烦了,而更让他伤脑筋的是处理与五位室友的关系。首先,寝室里狭小的空间就让小刘不舒服, 无法与家里三室二厅相比。从小他有自己的房间, 现在与别人同住,他极不习惯。更何况这五位同学来自省内各地,又都出自较贫困的农民家庭, 穿着打扮都挺有“乡土气息”的。除一名同学普通话还算标准外,其余的说话必须通过猜测和手势才能弄明白。“中国话都说不明白还想学英语?” 这是小刘看不起室友的一个重要原因。同学的晨读在他看来是不知羞耻的表现——— “那么难听的英语也亏得他们好意思读出来”。虽然这些话他未公开说过,但他也承认这种态度会在言谈举止中不经意地有所表露。另外寝室里每天的话题都是有关体育、农活和女性的,小刘对此既陌生又毫无兴趣,总认为他们低级趣味,属于下里巴人一类。其次,室友们曾趁他不在时,偷偷地从他的抽屉、书包里拿出他的数码相机、文曲星电子词典摆弄或是玩他的电脑,这些东西都是寝室里唯一的。小刘自我评价并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但他认为不经允许是不能随意动用他人物品的,这是对人的不尊重。当他恰好碰到并面露愠色时,一位同学的话伤害了他:“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有两个臭钱么!”于是他和那同学大吵一架。

其他同学虽没有卷入争吵,但从此小刘在寝室里感到了孤立。开始几天还能忍受,可是随后发生的一些事情使他彻底地成了孤家寡人:一位室友为了和女生约会体面些,穿了他洗干净还没来得及收的衣服;某黄姓室友开玩笑自诩“皇帝”,说小刘女性化,“封”他为“刘妃”,全寝室一致哄笑赞同;同学买早餐或打电话差几毛钱就不打招呼地翻找他挂在床头的衣兜;甚至连他每天用洗面奶洗脸、九月份要洗热水澡都成了同学的笑柄谈资 „„ 于是,小刘讨厌寝室里的每个人,讨厌他们的言论、他们的行为举止,他不再与同寝室的人说话,尽可能地远离他们,每天早出晚归,独来独往。他常常暗自落泪,后悔来大学报到,屡次产生退学回家的念头,感慨自己是“落了毛的凤凰”,要不是生病又怎么会与“鸡”为伍。两周以来,生活上的无助,情感上的孤独,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学习时无法集中注意促使他接受班主任助理的建议,走进了咨询室。

二、大一新生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 1.目标不明的空虚感

学生在中学时代,读书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目标,即考上大学。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一些大学生还未树立起目标,因而内心感到迷茫与彷徨。

2.相形见拙的自卑感

据调查,在不同程度上有自卑感的学生占调查对象人数的61%,主要表现为:

(1)为自己被录取的学校、专业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

(2)为自己来自农村山区而自卑;

(3)为在知识、才艺、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乃至身体容貌等方面不如别人而自卑;

(4)由于学习生活的变化而且自卑。

一般说来,能考上大学的同学,在高中是都是学习尖子,很少尝到过失败的滋味。可是一旦进入大学,“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原来的优势心理已不复存在。这样就有可能导致自信心不足,从而产生自卑感。

3.幻想破裂的失落感

新生在大学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常常会感到目前自己就读的大学与实际想象中的大学差别很大,以前在心中刻画了多年的大学殿堂居然是这个样子,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距,从而产生了失落感。如在大学新生中不免听到这样的感叹:“我一心想考名牌大学,根本就没想到会到这里来。”“我高考分超出录取分数线几十分,本来可以考个更好的学校,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4.知音难觅的孤独感

有一些同学比较内向,内心渴望与人交往却难于开口,于是,索性把自己封闭起来,这样就越来越觉得自己与周围人格格不入,内心孤独。

5.竞争压力的恐惧感

很多大学生刚入校园就闻到了竞争的火药味,校园里的求职、招聘广告铺天盖地,考研、考证、考级热浪弥漫。这种情况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可能是以前所未曾料到的,再加上学习环境、人际环境的不适应,他们往往感受到焦虑、不安,感到竞争的压力很大而产生莫名的恐慌。

举例:

认知上:案例1:高中以前,李晓一直是老师的宠儿。中考使他从最高点掉了下来。进入高中后,内向的李晓不喜欢和不熟悉的人交往,总担心别人瞧不起他。加上高中学习枯燥单调,他感到难以适应周围的 人和事物。他怀念初中的同学、老师和一切。

新生刚到全新环境时,总爱这样问自己:“别人喜不喜欢我?我有没有吸引力?我还有没有优势?”等等。在这样的自我探询中,有些新生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合理的认知: 在环境适应方面:●还是过去好。●周围没有人喜欢我。●班里的新同学不真诚。●我不是班干部,成绩不再优秀了,不必严格要求自己了。

在学习方面:●我不适应新的学习节奏,我无法跟上新的学习节奏。●学习太苦、太枯燥,没有意思。●我找不到适应新的学习的方法。●我变笨了。●我没有别人有冲劲、有后劲。●我觉得自己成绩差,又不够勤奋,常常会觉得没希望了。●学习有点力不从心,容易产生厌恶情绪。●我不再是学习的料。

情绪上:案例2:吴兰,她每天学习到晚上12点,早上6点起床,中午也不休息。作业太多,学习、工作的压力常常会让她头痛,使她多疑、失眠、心烦,而且自己厌恶自己,认为自己很差,特别是数理化。又身在尖子班,压力很大,有时很压抑。尤其是物理,她很想学好。但一看到物理书就头痛,一上物理课就走神。她常常失眠,常常在夜晚偷偷地哭,感到只有哭才能发泄压力

由于环境变化大,压力大,新生容易出现害怕、嫉妒、焦虑、自卑等情绪表现。对学习感到力不从心,容易产生厌恶情绪,总认为班上其他同学比自己强,很容易自卑、生气、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行为上:案例3:陈放:上高中了,繁重的学习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很想在各科都表现自己,希望大家发现自己是一个很优秀、很不错的人,但往往想的和做的不一样,心里有点焦虑。李洁:刚进校时急于表现自己,大量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没有做好时间分配,高一期中考试成绩陡然下降,让她惊讶、伤心不已。新生适应不良在行为上的表现主要有:退缩,过分保护自己,什么活动都不参与,从不主动和其他同学交往。而有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高一生活中,表现为过分积极,什么活动都参加,一天忙得团团转,但似乎什么事情也都没有做好,特别是学习受到很大影响。

三、大一新生怎么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1.接纳现实,提高自立和自理能力。

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各种困难,不逃避现实,不脱离现实,学会在各种环境中随机应变,并且正确看待曾经遭受的挫折。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是否感觉幸福快乐的关键在于你是如何处理、如何看待其中的种种不如意。我们不可能改变风向,但是可以改变风帆!来到了大学后,虽然现实的校园与理想的校园有差距,但大学新生要学会接纳现实,并明确这一点:在大学里,个人能否有所成就、有所突破主动取决于个人努力程度。

2.主动适应并尽快熟悉掌握新生活的技能。

新生必须首先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新生中,有些为了追求“中学失去的快乐”,开始放纵自己,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学习不认真,一心沉迷于无聊的游戏中,到了考试临近才醒悟过来,想要依靠考前一个星期的努力力挽狂澜,但那个时候已经晚了。由此看来,大学新生在进入学校时,就应该有正确的长远目标(例如在三年后拿到文凭,获得资格证书等)和短期目标(例如在本学期通过所有课程)。有些新生可能也是有目标的,例如通过自学一两年之内得到文凭;交到很多朋友,享受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些目标或是好高骛远、或是方向不正确,因此还要学着确立有意义而且切合实际的目标。生活的技能主要指社会交往的技能,学会待人接物,处理好同寝室、同班、同年级同学之间的关系。生活技能还包括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如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3.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规划生涯。

如果一个大学生不愿意留下终生遗憾,那么从你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应给自己的生涯做出设计。

4、学会学习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不同。在学习的自主性上,中学生主要依靠教师安排学习活动,自主性很少,大学生则主要靠自己安排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范围大;从所学内容来看,中学少而浅,大学多而深;从学习方法来看,中学生自学时间少,大学生自学时间多;从思维方法来看,中学生多表现为模仿、记忆以及对知识的一般理解,大学生创造性学习多,深层次理解多。那么究竟应怎样学习?最起码应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按时按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此外,要有计划、有系统地阅读课外专业书,学会创造性地学习,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想要不劳而获在知识学习上是行不通的。专业课可能很难、很枯燥,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有一份热爱这个专业的精神,并为此付出努力。混日子的生活方式可能在一段时间里轻松愉快,但你在自己的大学生涯里将一无所获。

5、学会交往

良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完善自我意识、心理保健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应学会与人交往。大学生在交往中应坚持真诚待人、宽容待人、平等待人等原则,并掌握交往的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同时害怕别人的指责。所以,交往中不要总是批评、指责别人,而应真诚地赞扬和欣赏别人。如果一定要批评人,也应先表扬后批评或者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与人交谈时,要善于倾听别人的讲话,因为倾听本身就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这种对他人的尊重,无形中就会满足对方自尊心的需求,赢得对方的好感,加深彼此的感情。大学生还应把握交往的度。人际交往上的“度”是指保持良好人际关系所需要把握的方向、深度、广度等。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交友一定要有原则,谁该深交,谁该浅交,谁该拒交,要做到心中有数。大学生交友的广度也应适当。圈子太窄,疏远了可交的益友,有碍正常交往;范围太大,必将分散自己的精力,影响学习。

6、放弃逆反心理

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与师长闹别扭的理由,可以找出千万条理由解释自己对学习兴趣不高,没有责任心或没有动力,也可以指责老师上课没有热情,讲课单调乏味,课程一成不变,缺乏生动的例子等等。但是大学是个需要自主自强的地方,考试不会因为你厌恶它而不实行,老师也不会因为你的意见而改变自己的作风,指望别人依自己的喜好妥协是不现实的事,因为你不再是自己儿童世界的中心。因此要从心理上慢慢成长起来,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着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通过行动上的努力而不是通过找各种理由给自己一份交待。

7、充份利用资源

新生在开学初就应该熟悉和了解学校里的各种辅助设施,例如图书馆,多功能厅等,它们可以成为你课余的主要活动和学习场所。学校里还有各种社团、学生组织,新生要抓紧时机选择合适自己的参加,这对发展自己的能力以及将来找工作都会有帮助。此外要学会向上一届的师兄师姐请教,例如自考的学习方法、周边生活环境等,他们可以教给你很多实用的小窍门。在遇到重要问题时,不仅要利用室友、同学、朋友这些资源,还应学会向班主任、专业教师等提问和听取意见,他们掌握了更多也更准确的信息。

8、学会自我调节

每个大学新生,在升学喜悦之外,要接受这样的现实:一切都只能说明过去,我必须接受眼前的一切,开始新的生活。

大学生活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每个人站在起点上都要自己来决定未来。谁都可能成功,谁都可能遇到坎坷,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只有自己才能使一切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重要的是,现在,你该对你自己负责了。

面对难题,可以向老师请教,也可以与同学探讨,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独立思考,自己确定而不是单纯地依赖别人告诉你做什么和怎么做。

面对挫折,可以伸出求援的手,可以自己咬紧牙关独立解决,可以把一切愁苦留给自己,把欢笑留给别人也可以向朋友倾诉,寻求理解…

篇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生适应

教、美术、舞蹈、艺术、音乐

教案

姓 名:孙洁

系 部:学前(特殊)教育

授课班级:16高专英语、早教、学前、特 授课时间:2016.9-2017.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学科的主要内容 2.了解本学期教学的具体要求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欢迎新同学

自我介绍,同学们“滚雪球”相互介绍。

介绍本学期所授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图片导入】引发兴趣,人们坐电梯为什么眼睛喜欢向上看?

私人空间的大小因人而异,但大体上是前后0.6-1.5米,左右1米左右。当我们急于离开这个狭小空间 时,不停变换的数字能让我们感到电梯在移动,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在向“解放”前进,从而缓解焦急的心理。

何谓健康?健康包含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图片展示人类心理健康状态的分布。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包括新生适应、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压力应对、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和幸福心理几大模块的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从课堂教育、团体辅导和心理咨询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学习方法:听、记、思、练

三、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考核方式:必修课考查课

平时出勤、作业活动完成、课外自我反思、课堂笔记、画幸福树等 考核等级: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四、相关说明:

1、所有的作业、笔记必须是自己的,不得借用,不得找任何理由为自己开脱,坚决“打假”,双方都扣分,情节严重影响期末成绩,可能不及格。

2、上课前需将手机、mp3等电子设备关闭,若发现上课使用的,没收交由班主任、政教处。

3、在课前或课后的点名中将记录大家本次课的课堂表现,到期末作为参考。

第一章 大学生新生适应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生适应包含的几大方面 2.掌握积极适应大学新生活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新生适应的调节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大学是什么?

蔡元培: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梅贻琦: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一个大学校长这样说:学生在大学里,实际上是学四种东西,一是学怎样读书:learn to learn;二是学怎样做事:learn to do;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learn to together;最后是学怎样做人:learn to be。

大学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该对大学有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

一个同学这样说:大一是?大二是——,大三是!每一段时间都是限量版,人生没有彩排,每个阶段都要努力、进取,积极地独立地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二、大学时期面临的变化 【视频】找自己

小结:珍惜大学生活,制定计划,合理分配大学生活的时间。【小组讨论】聆听大家的声音

上了大学之后,你的学习、人际和生活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大学新生面临的变化

几大因素:生活、人际、学习、心理„„

(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1、生活方式的改变

如:依赖父母——独立自理;独居——群居。遵循一定的规则,为了让我们能够与他人共享生活。

2、地理环境的变化。

每一位同学都要面对陌生的校园和城市,要适应新的气候,饮食习惯、语言文化等。

3、生活内容的变化。

大学的生活是五颜六色的,走进大学,除了学习之外,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可以从事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还可进行广泛的人际交往。

(二)学习环境的变化

1、学习内容的变化

中学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没有选择的余地。

大学

专业课、基础课(英语、计算机)、公共课、选修课。一专多能的培养,课程多,信息量大,而且更加强调合理的知识结构。

2、学习方式的变化

中学

教师为主导

大学

更强调启发性、研讨性、自学式教育,课堂讲授时间相对较少,覆盖内容相对较多,讲课速度快、跨度大。尤其是基础课:内容多、速度快、跨度大,也不一定按书本讲。

3、学习目的不同

中学

基础教育,突出普遍性和基础性,为升学作准备。

大学

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以毕业就业作准备。

4、学习要求不同

中学

更看重考试分数

大学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要求更高。

(三)人际环境的变化

1、大学里师生关系变得相对松散

在学习和生活上,大学老师只把握大的方向,具体的工作大多由学生自己或班干部组织完成。

2、大学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非常密切

大学里接触最多的是同学,但由于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地域和不同层次的家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发生冲突。

3、大学里对人际交往的需求更为迫切

从人际交往的需求看,由于中学生有父母的照顾和高考学习的压力,对友谊的渴望不那么强烈,但大学生则渴望得到良师益友。

4、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更广

中学:交往关系简单、单一。

大学:交往对象增加,交往内容、交往形式更为广泛、多样。如:室友、社友、网友等。人要生存,必须与人相处——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要幸福,必须有亲密的关系——亲密关系

(四)心理环境的变化

1、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

从父母的“重点保护动物”到“没人理”

从学习上的“核心人物”到学习“不再是最好的” 从人际关系的“孩子王”到“没有什么朋友”

2、新鲜感与怀旧感的矛盾

一开始,对周围的一切都怀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一段时间后,新鲜感和好奇心消失,强烈的怀旧感开始出现。

3、独立感与依赖感的矛盾

由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渴望能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命运,成人意识、自由感和独立感都大大增强。

但在学习、生活、经济和心理上对家长和老师长期形成的依赖感还难以彻底摆脱。

4、轻松感和空虚感的矛盾

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和激烈的高考竞争,大学应该是歇歇脚、喘口气、轻松轻松,轻松后又觉得大学不如高中充实,空虚感油然而生

5、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进大学前,觉得大学是理想的天堂和充满诗情话意的乐园„„

进大学后,原来大学仍然要面对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和以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为主的生活„„

6、渴望友谊与自我封闭的矛盾

远离了熟悉的环境和亲朋好友,在新的环境也渴望与人沟通和交流。

但在新环境中缺乏交往的主动性和勇气, 不愿向新同学和新老师敞开心扉、吐露心里话。【案例】

看完这个案例,同学们有没有产生共鸣?应该怎么办? 小结:

1.环境的变化产生心理的不适应是必然的; 2.问题就是成长的机会;

3.每个人都面对适应的问题,每个人都有适应的任务,需要积极去应对; 4.适应必然伴随一定的痛苦,这是成长的过程,而成长是快乐的。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中学时的我——学别人走路,大学时代的我——学别人走路

三、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调适

(一)正视现实,适应环境。适应校内和校外环境,积极参加学生活动。

(二)正确认识自己,加强自我管理。

1、客观的认识自己

外貌,品德,才能,个性,优点、不足,过去、现在,自我暗示法(文字、镜子、语言)。

2、加强自我管理

大学学习的课程多,课时少,每天的上课密度也不一样,有时甚至会出现一天仅有1、2节课的情况。大量的空余时间决定了自主学习是大学里主要的学习方式。

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想从事什么职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根据目标制订学习计划。

(三)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1、在一个宿舍生活,“主动最重要”。

2、学会宽容,学会换位思考

3、克服自我中心倾向

【案例】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小结:人际相处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幽默,使交往变得更轻松!

(四)学习的适应

“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学生需要站起来,四面观望。”

大学各方面的资源都比较丰富,文本或电子图书资源、实验室、公益讲座等,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免费资源,还有许多是看不见的,例如社团,就是我们开发资源的好地方。

(五)学会舒缓心理压力和调试情绪。方法一:倾诉

方法二:“宣泄” 方法三:自我暗示法 方法四:运动

在与压力作斗争的暂停期,不妨运动运动。因为运动可以舒解紧张的情绪,调节疲惫的心智,就像女孩在心情不好时,拼命吃零食,以此来调节郁闷的情绪。方法五:注意力转移

如转移到学习、工作、社会实践中。

看看窗外的风景、蚂蚁搬家„„

进行一次旅游„„

方法六:要培养乐观的精神。

做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逛商场;看幽默电影;画画;散步

(六)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系统帮助

1、寻求同学、朋友的帮助。

2、寻求老师、辅导员的帮助。

3、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

4、寻求家人的帮助。

篇7:大学新生的适应心理

摘要: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求助者因刚进入大学不久出现了情绪低落,人

际交往不适、失眠等问题,感到内心痛苦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采用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错误认知,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况基本消失,能够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大学新生 适应不良 心理咨询 案例报告

1.一般资料

崔某,女,19岁,西安某大学大一新生,独女,家住陕西省的一个小县城,父母均为小学教师,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身高159,体态中等,无不良嗜好,无家族精神病史,无器质性伤病史。第一次远离父母住校,之前一切都由父母料理,自理能力较差。性格内向,敏感,对自己要求严格,尤其是学习成绩。与同宿舍的同学关系紧张,很少与她们交流,易产生矛盾而争吵。曾竞选过班干部,因得不到同学的支持而落选。

近一个多星期来感到压力大,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曾到校医院做过身体检查,确认无躯体疾病。感觉在这所学校学习没意思,有想要回家复读,争取明年考取更好一点的大学的想法。自己前来咨询。

针对崔某的情况,我选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0-4分的五级记分制,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焦虑因子为2.48,其它因子均小于1.26。

2.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自入学以来,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与梦想逐渐消失。特别是近一个多星期以来,学习时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对什么事情也提不起兴趣,没有交到朋友,经常感到心烦意乱,很孤独,郁闷,饭量明显减少,晚上经常失眠,很后悔自己当初报考这所大学,想要退学复读。

个人陈述:当我经历了一个多月的等待终于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兴奋不已,爸妈也为我感到自豪。可是一想到要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要独立面对将来的生活,自己心里感到非常恐慌和焦虑,害怕开学的到来。爸妈告诉我:你已经长大成人了,要开始独立生活,要锻炼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

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特别要强的女孩,小时候连写作业的速度都要求自己超过其他的小伙伴,学习成绩方面更是要争第一,但是自从进入大学之后我发现自己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如意。这里的同学大多数都是本地人,他们下课经常用当地的方言交流,我不太能听得懂,也参与不进去。平时回到宿舍,舍友们本来都有说有笑的,一见到我回来就都不说话了,好像都在避着我一样。她们一起吃饭逛街什么的也都不叫我。大学的课程还挺难的,老师布置的任务让我很焦虑。最难的是我第一次住校,以前衣服都是妈妈洗,现在都得我自己洗。真想回到以前的学校,过那种单纯的生活,同学之间没有那么多冲突和矛盾。不像在这里,大家都斤斤计较,有些同学说话都拐弯抹角的,感觉不真诚。

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做,心理特别难受,孤独,很想回家重新复读,明年考一个好点的学校,或许就不会有现在的情况了。

3.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

崔某肚子前来就诊,自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身体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低着头,双手蜷缩,眼神迟疑,声音微颤。服饰以黑色为主。身体健康,否认曾患过重大躯体疾病。能坚持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活动,但学习效率低。

4.评估与诊断

通过会谈和观察,做出评估如下:

4.1资料来源可靠

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治动机强,态度诚实,前后一致。

4.2目前求助者之力正常,性格内向,情绪低落,有轻度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兴趣下降。

4.3原因分析:

4.3.1生物原因:求助者身体健康,没有疾病。

4.3.2社会原因: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对其疼爱有加,但缺乏独立能力的培养,对于其大学生活的适应情况没有给予高度关注和指导。大学新生来自不同的地区,风俗习惯不同,性格有差异,易产生交往障碍,很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关爱、理解和支持却得不到。

4.3.3心理原因:从小在父母身边生活,第一次住校不知道如何处理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的关系,不能正确归因,无法正常进行人际沟通,产生矛盾时不知如何处理解决。人际交往中出现了恐惧、冷漠、孤僻、自我封闭的现象,因此产生了悲观、退缩的想法,加重了心理负担。

诊断依据: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此案例属于正常心理活动变化,求助者自知力完整,能主动求医,有强烈的求治愿望。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障碍。

(2)该求助者的心理障碍是心因性的,与人际关系不适因素有关,因持续时间不长,内容没有泛化,心理痛苦却主动前来就医,社会功能没有受损,排除神经症的诊断。

(3)求助者的症状主要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失眠、人际关系不良,且以上症状持续时间不到一个月,据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像的神经症”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出现泛化和回避,持续时间长,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而求助者虽然也有焦虑状态,但没有泛化和回避,且持续时间不到一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等,但与抑郁症兴趣丧失、绝望感、自卑、自杀行为等典型症状相比,存在明显差别,且病程持续时间短,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从反应强调是否泛化、社会功能影响程度、病程等方面看,未达到严重心理问题的程度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下三个方面:

① 人际关系紧张(同学关系)

② 偏激思维和交往不良倾向

③ 生活自理能力差

所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5.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求助者的错误认知,重新进行归因分析,评估情绪等级,完成他人支持;指导求助者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减轻痛苦,降低焦虑、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人际适应能力,使其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控,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6.咨询方案制定

首先向求助者讲清心理咨询的方法与原理,并采取如下步骤:

6.1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分析,正确认识大学与以前中学处境的不同及其意义,帮助她改变以前的错误认知。

6.2与她共同分析自己的各方面优势,指导她利用自己的优势,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6.3指导她学会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遇到情绪问题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处理方式。在咨询之前,依据心理咨询的相关规定,向求助者介绍了双方的责权利,并商定每周咨询一次,每次咨询一小时。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不向学生收取费用。

7.咨询过程

本案例咨询预计进行6次,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7.1诊断阶段

此阶段为咨询的第1、2次,包括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调整求助者动机,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测试,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心理咨询方案。通过两次的咨询基本完成了本阶段的任务。

7.2咨询阶段

此阶段为咨询的第3至5次,根据制定的心理咨询方案,运用心理咨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纠正错误认知,改变不适应的情绪、行为,增强大学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通过这三次的咨询基本达到了目的。求助者与同学有了正常的人际交往,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时注意力能够集中。

7.3结束与巩固阶段

此阶段为咨询的第6次,心理咨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帮助求助者解决了心理问题,通过这个阶段监督来访者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结束心理咨询。

8.咨询效果评估

8.1求助者对咨询的自我评估

通过咨询,求助者感到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消除了自己的烦恼和焦虑情绪;与同学的关系日渐融洽,性格比以前开朗许多;能顺利地处理日常生活和学习事物。各方面都感到得心应手,学习成绩也很满意。

8.2求助者周围人的评价

在随后的随访中,求助者辅导员老师反映,求助者现在情绪比较稳定,学习也比较努力。班里的同学反映,求助者现在开朗了许多,很有亲和力,上课非常认真,大家都觉得好像变了一个人。

8.3求助者前后心理测验比较

心理咨询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焦虑因子为1.32,已基本不存在焦虑问题。

8.4咨询师的评定

通过咨询我发现她的情绪比较稳定,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半年后随访,情绪很稳定,学习和生活状态良好。

参考文献:

篇8:大学新生的适应心理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山西医科大学2006级15个专业的855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855份, 回收有效问卷771份, 回收率为90.2%。其中涉及医学专业学生686名, 非医学专业学生85名;男生244名, 女生527名。年龄为 (19.05±0.94) 岁。

1.2 测量工具

1.2.1 心理健康测查表 (PHI)

采用由宋维真等编制修订的PHI, 该量表共168题, 包括躯体化 (SOM) 、抑郁 (DEP) 、焦虑 (ANX) 、病态人格 (PSD) 、疑心 (HYP) 、脱离现实 (UNR) 和兴奋状态 (HMA) 7个临床分量表, 以及无法回答的题目数Q、说谎分数L和诈病或装坏分数F共3个效度量表。以T分等于60作为临界点区分健全人格与偏离人格。如果某个临床分量表的得分在60分以上, 则认为受试者在此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处于临界状态;若得分大于70分, 则可认为受试者在此方面的问题比较严重。在研究中, 由测试者利用计算机分析系统, 计算每个量表的原始分数和T分, 将Q量表原始分数>10的被试去除后, 再进行处理。

1.2.2 自编调查表

根据山西医科大学新生的实际情况, 编写基本情况表, 其中有“你对新学校的生活是否适应”和“你对大学的学习是否适应”2个问题, 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 从1 (绝对肯定) 到9 (绝对否定) 逐步过渡进行等级评价。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Excel数据录入,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个或以上PHI临床分量表的量表分介于60分与70分之间的检出率为49.79%, 1个或以上的临床分量表的量表分>70分的检出率为22.91%;2项合计, 即1个或以上PHI临床分量表的量表分>60分的检出率为72.7%。3个或以上临床分量表的量表分介于60分与70分的检出率为25.32%, 3个或以上临床分量表的量表分均>60分的检出率为2.26%;2项合计, 即3个或以上PHI临床分量表的量表分>70分的检出率为27.58%。

测查结果还表明, 大学新生的前5位心理健康问题依次是过度兴奋状态 (39.60%) 、抑郁 (32.25%) 、躯体化 (31.17%) 、脱离现实 (25.18%) 以及焦虑 (22.35%) 。

2.2 大学新生PHI各因子和适应的性别差异

表1显示, 男、女生在生活适应、焦虑、病态人格、疑心和脱离现实项目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 心理健康与适应的相关分析

将PHI临床分量表各因子得分与适应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大学新生对生活和学习的适应与PHI各因子除兴奋外均呈显著正相关 (P值均<0.01) 。见表2。

注:*P<0.01。

2.4 对生活和学习适应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对生活和学习适应的预测程度, 分别以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的适应为因变量, 以PHI临床分量表各因子为自变量, 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以对大学生活的适应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中, 进入方程的变量依次为焦虑、躯体化, 能分别预测对生活的适应8.6%和10.2%的变异量;而在以对大学学习的适应的回归分析中, 进入方程的变量依次为焦虑、抑郁, 预测因变量的变异量分别为10.2%和11.0%。

3 讨论

3.1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有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 如王淑兰[7]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中提出在校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倾向者占30%~40%, 其中较严重者占10%。笔者调查显示, 有心理障碍倾向者占72.7%, 其中较严重者占2.26%。2者研究结果不一致。原因可能如下:第一, 本次调查855名学生 (选修学习心理概论者) , 占全校新生总人数的47.5%, 可能存在抽样误差。假设未选修该课程的新生均无心理问题时, 该校新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1.14%, 与已有研究基本一致。但不排除有心理问题的新生未选修该课程, 真实的检出率必然会高于本次调查数据。第二, 本次调查是在尊重学生自主意愿的前提下, 学生自愿填写的问卷 (可以不填) , 所以反映的问题更真实、可信。说明当前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比多数文献报道的更为严重。

大学新生排前3位的心理健康问题依次为:过度兴奋状态、抑郁和躯体化, 与樊晓光等[9]的研究结论相似。

3.2 心理健康与适应的性别差异

男、女生在对生活的适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男生能比女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原因在于青春期末期, 男生比女生更趋于独立;相对而言, 女生一方面趋于独立, 另一方面则显示了较大的依从性, 从而在对新环境适应方面要比男生差。此外, 长期的性别角色、家庭等都是影响男、女生对新生活适应的因素。

男生在焦虑、病态人格、疑心及脱离现实几项因子上, 心理健康水平均低于女生, 这可能是由于女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比男生更会自我调节, 消化外来压力的能力比男生更强, 可通过发泄、暗示、被劝解等来减轻压力;而男生则多封闭自己的感情, 转向心理内部冲突, 再加上对男生的社会期待高于女生, 因此男生的心理压力大, 持续时间长, 压力反应强烈。

3.3 心理健康与适应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 心理健康各因子 (除兴奋外) 与新生对生活、学习的适应均呈显著正相关, 这说明心理健康的好坏与适应能力的高低有着很直接的关系。心理健康状况好的大学新生, 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较容易;反之亦然。夏纪林[4]的研究提示, 适应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哈佛大学的“格兰特研究”认为, “心理健康就是适应”, “只有在日子过得不顺利时, 才显得出心理是否健康”。

进入大学生活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由于大学新生大多是初次离开父母, 开始独立面对大学校园的全新环境, 必然会出现因不适应或者适应困难而带来的种种问题和障碍, 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大学新生适应过程, 实质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既关系到个体发展, 又关系到社会发展。所以, 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新生适应问题, 给学生提供轻松、健康、以人为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入学适应, 不断认识自我, 完善自我,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崔敏, 高汝霞.大学生心理适应阶段的不良心理倾向及克服.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4) :102-104.

[2]郑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诌议.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1) :72-74.

[3]高俊霞, 石秀杰.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研究.唐山学院学报, 2006 (1) :74-76.

[4]夏纪林.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心理调适.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3) :66-68, 74.

[5]吕素珍, 程斯辉.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初探.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2) :230-233.

[6]何建忠.对大学新生环境适应与学习困难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4) :228-230.

[7]陆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对比分析及对策.长春大学学报, 2007, 17 (6) :74-77.

[8]宋维真, 张建平.心理健康测查表 (PHI) 使用指导书.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1993.

上一篇:省委组织部请示报告下一篇:青春虚度的文艺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