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的小学作文

2024-06-04

好奇的小学作文(精选15篇)

篇1:好奇的小学作文

爸爸妈妈如果发觉我的行动鬼鬼祟祟的,肯定会打破沙锅问到底。

就像上次,我拿着根又细又短的木棒和一枝荧光笔,躲到床边,想用荧光笔把木棒涂上颜色,让木棒变得漂漂亮亮的,好向楼下的那个女孩炫耀,当然,这次行动不能让爸爸妈妈知道。

没想到在“案”发时间,妈妈也在做“案”地点!我只好将错就错,硬着头皮继续给木棒涂颜色。

妈妈看我在床边神神秘秘的干着什么,心里充满了疑惑,问道:“你在干什么?”我抬头看了看妈妈,知道如果不告诉妈妈是不行的。我急中生智,握住木棒上涂好的那个地方,露出光溜溜的一面。指着木棒上光溜溜的那一面说:“嗯,木棒”。呼,总算逃过了一截。

昨天晚上,我拿到了很多很漂亮的珠子,但是这些珠子黏糊糊的。我把珠子放在空“仙草蜜”罐里,放上水,想拿到楼上洗一洗。

不巧的是,爸爸正从楼下走上来,发觉我手上拿着什么,伸出头去看。虽然爸爸没有说话,但我知道爸爸是吃了秤驼铁了心,我只好捂住瓶口:“‘仙草蜜’”哎呀呀!下了“毒”的“仙草蜜”差点被爸爸识破,真是吓破胆咯!

爸爸妈妈真“好奇” 呀!不过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只要我以后不做不该做的事情就不怕爸爸妈妈 的“好奇心”了。

篇2:好奇的小学作文

我是对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的女孩。因为好奇,我学会了许多的东西,这使我感到欢喜。

妈妈常说我话多,说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十万个为什么”――典型的问题儿童,但这也使我的性格变得阳光活泼。好问的我,常常被妈妈表扬,可是,越是长大,我就问题越多,同学们说的,自己发现的,都问妈妈,以前妈妈还会一点点耐心地给我讲解,可现在,她却失去了往常的耐心,对于我的问题,妈妈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它推掉。有一天,我同样秉承着“好问是种美德”的信念,继续对妈妈不耻下问,但她却非常明确地给了我一个答案,使我立刻闭了嘴。妈妈说:“你渐渐长大了,许多事情要自己来找答案,一是可以加深印象;二是可以获得新知,由此举一反三。以后不要什么都依赖妈妈,要独立才行。”哦,吃了闭门羹的我似懂非懂的点着头。哈哈,典型的问题儿童――那就是我!这就是我的风之家,这里充满了爱的力量。

这里虽然没有珍贵的金银珠宝,也没有时尚的生活元素,但却吸引着我无时无刻的念着、想着,自己那个温馨的家。因为,这里是快乐的摇篮,是幸福的宝地,里面有我永远爱着的爸爸妈妈!

篇3:好奇的小学作文

一、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小学生所喜爱的事物与形式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行为。

1. 图片。

小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图片更感兴趣。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插图、图片、图画等来刺激学生的视觉, 引发学生的想象,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如在学习《海底世界》时, 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对直观画面感兴趣的特点, 来收集海底图片, 制作成精彩的小短文, 然后播放给学生。这样就能将学生带入直观的情境之中, 使学生如临其境, 从而就可以让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这样的情境图文并茂, 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强烈冲击, 更能达到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的目的, 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阅读。

2. 音乐。

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更能传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意境、情感。这正是增强教学感染力, 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父亲与鸟》这一课时, 教师就可以从网上下载《苗岭的早晨》的前奏, 为学生营造林中早晨鸟唤啼鸣的氛围, 以音乐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考查学生能听出多少鸟的叫声,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此时, 教师就可以引出与鸟长期打交道的“父亲”对鸟儿特性的熟悉, 以及对鸟儿的热爱, 从而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阅读与思考。

3. 问题。

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具体的教学内容之间设计富有趣味性与探索性的问题, 来制造悬念,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可以使学生进入“口欲言而弗能, 心求通而未得”的愤悱状态, 从而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使学生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展开一系列独立而主动的思考与思维活动, 以解决心中的困惑。如在学习《种子的力》一课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你认为世界上什么东西的力量最大。有的学生说大象, 有的学生说吊车。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非常高, 使得整个课堂异常活跃。此时, 教师可相机引入新课:世界上究竟什么力量最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种子的力量》。看看种子能有多大的力量。这样的提问艺术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会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 急于想知道答案。

二、善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喜爱问为什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料不到的突发情况。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还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好奇心, 这样才能催生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与活跃的思维状态, 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在探究中成为知识的主人, 掌握学习方法, 打开语文殿堂的大门。

1. 激励。

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无视学生的好奇, 甚至采用一味地压制与打压, 将学生的好奇湮没在批评与讽刺之中, 而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激情与动力, 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只能成为信息的被动接收者。针对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偶发事件, 教师要正确对待。当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 提出不同见解, 甚至是提出一些古怪的意见时, 教师也不要轻易否定, 而是要对学生勇于思考与思维, 敢于发表给予必要的表扬与肯定。这正是对学生好奇心的一种保护。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 发挥激励效应, 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使学生展开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 才能使整个教学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展开, 成为学生自主的学堂, 使教学处于不动的动态生成中。

2. 引导。

学生受自身基础知识与生活阅历所限, 虽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但是所提出的意见与观点并不都是具有思考价值的, 甚至会提出许多的错误的观点与见解。此时,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善加引导, 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思考与思维达到正确认知。如果只是简单地指出问题, 并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与思考。而通过教师巧妙的追问等, 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诱导,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再次以全新的角度来展开积极而主动的思考与思维, 学生就能不断地收集与提取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与加工, 进而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 有效展开探究活动。这样通过教师的相机引导, 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向特定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能够深入本质地展开思考, 从而可使学生走进语文的殿堂。

篇4:正确对待小学生的好奇心

一次,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学到最后两自然段,老师提问:“谁还有不懂的地方?”

一个女生站起来:“老师,蝌蚪的尾巴怎么会短?后来又变没了?”

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蝌蚪就那样。”

生:“蝌蚪就是那样的。”

老师对提问的女生说:“你听明白了吗?蝌蚪就那样。”

女生:“为什么就是那样呢?”

老师显得有些发窘,一时无语。

女生:“老师,小蝌蚪后来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又长出两只前腿,它为什么不一起长出来呢?”

老师显得有些不耐烦了:“你提的不是文章要写的,就这篇文章你还有不懂的吗?”

女生:“我还是不懂,为什么蝌蚪的前腿不先长出来,而后再长后腿呢?”

老师发火了:“你咋就这么多问题呢?跟你说过了,这与课文无关!你提的问题就是给你说了,你也不会明白的。”

女生没话了。老师又追问,这名女生极不情愿地说:“知道了。”于是不再发问。

学生由课文想到许多问题,有的想到课文之外,有的想到老师知识视野之外,这种情况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非常普遍。因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他们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也是十分有限的,在他们遇到任何一件新鲜的事情时,他们都会感到好奇,有一种非弄明白不可的冲动,于是就要进行思索,进行求教,以求把事物弄个明白。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蕴涵着创造的因素, 由好奇心驱使去观察、思索,往往是人类进行创造的前提。

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奇心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的源泉,然而在上面的课堂教学情景中,这位老师并没有适当地回答那位同学的提问,而且还阻止其继续提问,对那位同学的好奇心造成严重的压抑。结果使学生的求知欲下降,进而影响到学习成绩。

学生的好奇心被挫伤、被压抑小的结果,是对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行为的扼杀。正如陶行知先生对一位母亲在她诉说自己的儿子如何拆坏了一只钟表,并狠狠的打了儿子一顿之后所说的:“可惜呀,中国的爱迪生让你给枪毙了!”

面对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老师对小学生的好奇心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尊重。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那么每一位老师都希望创造性人才能够在自己的手中成长起来。要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小学生的提问要给予相对合理恰当的回答,这样既不会损伤和压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小学生的好奇心得到适当的满足,小学生探求新问题、新事物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对小学生的好奇心要细心的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是一种先天的自然产物,就像幼苗一样经不起任何的损伤,是十分珍贵的。在上面的教学情景中,老师不但没有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而且用“你提的问题不是课文要讲的”来回答,这是对小学生 “好奇心的挫伤和压抑,在那位老师看来,只有不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孰不知,这是对好奇心是学生的创造意识的前奏”这一科学论断的否定。小学生的好奇心受到挫伤和压抑以后,直接的后果就是对事物失去了探求的兴趣,进一步是对本学科不再感兴趣,更严重的是从此对所有学科的学习都不再感兴趣。

对小学生的好奇心给予激励。小学生的好奇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和衰退,所以,老师需要不定时地激励学生,鼓励他们去发现新问题、新事物。“好奇心首先是学生心理的自然产物,其次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先天的好奇心只对新事物感兴趣,一旦知道了就不再深入,而后天的好奇心并不满足于知道,还会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激励、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是教育实现创造的一种使命。”

对小学生的好奇心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强烈而短暂的,在某些时间,他们总会在缺少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自发地去尝试一些事物。但是由于他们认知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十分有限,在获得了某种满足的同时,他们探求新事物的兴趣可能会受到损伤,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且极有可能走向负面。就说那位因为儿子拆坏钟表而将儿子痛打一顿的母亲吧,如果她能细心一点,不要强行阻止儿子的行为,而是帮助和指导儿子来拆钟表,结果不但不会拆坏钟表,而且儿子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和很好的保护。

篇5:好奇小学作文

我为了弄清事情真相,就找来了爸爸看报纸之前都要戴上的眼镜,戴上了。我发现戴上眼镜之后,看到的一切景物都是模模糊糊的,头还有点晕,我心里一冒出了一个想法:难道这就是眼镜的特殊功能?但又一想:戴着这么不舒服,爸爸是不会戴它的。

难道,小孩有小孩戴的眼镜,大人有大人戴的眼镜?也许小孩的眼镜含有特殊功能吧。又一个新的想法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刚到学校,就找一个同学借了眼镜。咦,怎么看到的还是模模糊糊的,难道要念咒语?我说了一大堆咒语,比如最常用的“芝麻开门”或者“呜啦——呜啦,眼镜之神显灵吧!”可是,眼前一点动静也没有,还是模糊一片,我彻底失望了。我本来还以为眼镜之神真的会显灵,可是却这样了。

篇6:小学作文好奇心

那几天,我感冒了,天天除了苦甘冲剂还是苦甘冲剂,这药太苦了,我都吃得有一点烦了。

今天,妈妈给我把苦甘冲剂换成了“感冒软胶囊”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决定马上去尝一尝这个新药到底苦不苦?看看这个新药长什么样儿?

我跑到餐厅,拿了一粒。我用手捏了捏,还挺软;我伸出舌头舔了舔,还挺甜的。我轻轻地咬了一下,很有弹性。我想,这是用什么做的呢?感觉好像QQ糖一样。

强烈的好奇心驱动着我,咬了一口。立刻,一股苦药水流到了我的嘴里,我感觉自己好像吃了一颗黄莲,苦得直转圈。我想吐,可是又找不着地方,我只好去找水杯。可是,杯子都不晓得跑到哪里去了?我找遍了我家的各个角落,连柜子里都仔细地翻了一遍,但还是没有找着。

等找到了水杯,我的药也在嘴里消失了。但我总觉得有一股苦味在嘴里,害得我连灌了好几杯水。

后来,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一回,我连看也没看就吞进肚子里了。还好,这一次没有破,一点儿也不苦。

篇7:好奇的小学作文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而又好奇心很强的孩子,对什么事情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只要有人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就非缠着他不可。

每当别人提起我的时候,总会说我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小朋友,下面我给你介绍介绍我是怎样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吧。有一天,我吃完饭,和几个小伙伴到楼下玩,玩得可开心了,突然,自己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紧盯着一个东西,连眼皮都不敢眨一下。是什么呢?原来是一只只小小的黑黑的小蚂蚁出现在我的视野中。其他的小伙伴嘲笑我说:“张爱诗,这只又小又丑的蚂蚁值得你观察多少?“说完就跑开了。可我一点都不动摇,还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巧玲珑的放大镜全神贯注地观察起来。过了好久好久,我发现蚂蚁中有个跑步健将,跑起来是其他蚂蚁的两倍。突然,我又发现一个个小蚂蚁的嘴像钳子,有六只脚。又过了好长时间,我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蚂蚁的力气大得惊人,一只蚂蚁可以拿得动一段面条。

而且毫不费力……我把这个秘密讲给小伙伴听,小伙伴都向我投来惊讶的目光,我得意极了。但我心里却暗暗下决心要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小朋友听了我的介绍,你们了解我了吗?

篇8:好奇的小学作文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乡村,教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论断,把创新发展提高到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摆到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如何挖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教育之首在。为了让孩子心中,早些种下科学的种子,让孩子天性中的好奇心得到释放,让创新从孩子们开始,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好奇心是生而为人的天性,是焕发生命的原始动力。它可以驱使人去发现、去探索,然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些都在影响着好奇心的命运。

一、乡村小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现状

在乡村的教育中,由于经济基础差,家长的创新意识淡薄,不对孩子予以引导,也不给予孩子参加例如机器人、航模等培养创新能力的培训机会。小学生自身对一些新生事物知道的较少,感受高科技带来的方便较浅,他们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局限于学校科学课程的开设。导致学生科技知识欠缺、科技意识淡薄、创新氛围不浓、自信心不够,往往仅局限于语数外书本知识,创新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词语。

在诸多研究创新的专著中,都有这样的描述:“一个人年少时的成长历程与创新紧密相关,这是创新基因的培育与张扬的过程。”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办于1979年,是一项具有30年历史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1979年作为一个1988年出生的人,相对于1979年创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的孩童时代就应该能接触到它,现实是我的孩童时代完全被语数外读写背满满的充斥了,造就了现在一个只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干实事的小学老师,毫无创新思路而言。1979年?作为一名2010年走上工作岗位,并被招聘为“专职”科学老师而言,理论上走上岗位的第一时间就应该接触到它,而我却教了五年的小学数学,直到今年年初,第一次听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的成长经历决定了我只能做一个毫无创新的教书匠,而我这个教书匠引导了我的学生们经历着和我一样的成长历程,也正是像我一样的教书匠遏制了学生们创新基因的培育与张扬。

二、乡村小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

1. 学生的自信

我们的任务之一是建立学生们的自信心,如果他们有了信心,他们就可以冒险,有时候他们会失败,但是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再起来。科学是没有固定答案的,是我们的好奇心促使我们在不断的探索。爱因斯坦1000次试验后发明了电灯,有了信心人的热情才能没有丝毫减少并再次尝试。

现实生活中,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形成思维定式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完成测试,却往往容易固化我们的逻辑,不拘一格的人才看得到更多的可能,独树一帜才有机会破旧立新。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当中,语文、数学、英语甚至是科学都离不开标准答案。个性张扬的学生反而成为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一次次的因为不遵守既定的规则而被批评,已变得体无完肤,不知对与错,更何谈自信而言。

如何与众不同,如何不拘一格,如何具有批判和发散性的思维,又如何去创新,社会发展驱动了基础教育的几次变革,对教育的疑问、质疑和批判,在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几乎都会遇到,如今面对创新的诉求,基础教育他应该如何做,才能发现和激发孩子内在的潜力呢?

2. 丰富的课程

回顾过去几百年,教育是如何运作的,大部分都是孩子坐在教室里,由老师来讲课,他们都试图在同样的时间里,学习同样的内容,不会因为他们学习的速度和方式或者他们的兴趣所在进行调整。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说:“在我们今天的学校它实际上还是产生于工业化时代,这种运作的形式,大班级的授课制,它实际上对于很多的孩子是一种趋同化的教育,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教育制度下,我们要强化这种趋同式的重复的训练,那么对于发展孩子多样化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是不利的。”而要创新的话,我们就一定要有一种发散性思维,一定要有一种批评性思维,因为任何事情只有你认为它不是天经地义的,你认为它是可以逆转的,你认为它是可以改变的,那么你才会去改变它、创造它、升华它。

教育曾经成就了人,给人以知识和力量,但教育的模式一旦确定之后也固化了人,束缚了人。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育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是怎么让它发扬起来,而且给它更多的机会,使他的好奇心变成一种求知欲。

篇9:好奇的小学作文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乡村;教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论断,把创新发展提高到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摆到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如何挖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教育之首在。为了让孩子心中,早些种下科学的种子,让孩子天性中的好奇心得到释放,让创新从孩子们开始,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好奇心是生而为人的天性,是焕发生命的原始动力。它可以驱使人去发现、去探索,然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些都在影响着好奇心的命运。

一、乡村小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现状

在乡村的教育中,由于经济基础差,家长的创新意识淡薄,不对孩子予以引导,也不给予孩子参加例如机器人、航模等培养创新能力的培训机会。小学生自身对一些新生事物知道的较少,感受高科技带来的方便较浅,他们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局限于学校科学课程的开设。导致学生科技知识欠缺、科技意识淡薄、创新氛围不浓、自信心不够,往往仅局限于语数外书本知识,创新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词语。

在诸多研究创新的专著中,都有这样的描述:“一个人年少时的成长历程与创新紧密相关,这是创新基因的培育与张扬的过程。”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办于1979年,是一项具有30年历史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1979年作为一个1988年出生的人,相对于1979年创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的孩童时代就应该能接触到它,现实是我的孩童时代完全被语数外读写背满满的充斥了,造就了现在一个只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干实事的小学老师,毫无创新思路而言。1979年?作为一名2010年走上工作岗位,并被招聘为“专职”科学老师而言,理论上走上岗位的第一时间就应该接触到它,而我却教了五年的小学数学,直到今年年初,第一次听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的成长经历决定了我只能做一个毫无创新的教书匠,而我这个教书匠引导了我的学生们经历着和我一样的成长历程,也正是像我一样的教书匠遏制了学生们创新基因的培育与张扬。

二、乡村小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

1.学生的自信

我们的任务之一是建立学生们的自信心,如果他们有了信心,他们就可以冒险,有时候他们会失败,但是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再起来。科学是没有固定答案的,是我们的好奇心促使我们在不断的探索。爱因斯坦1000次试验后发明了电灯,有了信心人的热情才能没有丝毫减少并再次尝试。

现实生活中,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形成思维定式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完成测试,却往往容易固化我们的逻辑,不拘一格的人才看得到更多的可能,独树一帜才有机会破旧立新。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当中,语文、数学、英语甚至是科学都离不开标准答案。个性张扬的学生反而成为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一次次的因为不遵守既定的规则而被批评,已变得体无完肤,不知对与错,更何谈自信而言。

如何与众不同,如何不拘一格,如何具有批判和发散性的思维,又如何去创新,社会发展驱动了基础教育的几次变革,对教育的疑问、质疑和批判,在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几乎都会遇到,如今面对创新的诉求,基础教育他应该如何做,才能发现和激发孩子内在的潜力呢?

2.丰富的课程

回顾过去几百年,教育是如何运作的,大部分都是孩子坐在教室里,由老师来讲课,他们都试图在同样的时间里,学习同样的内容,不会因为他们学习的速度和方式或者他们的兴趣所在进行调整。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说:“在我们今天的学校它实际上还是产生于工业化时代,这种运作的形式,大班级的授课制,它实际上对于很多的孩子是一种趋同化的教育,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教育制度下,我们要强化这种趋同式的重复的训练,那么对于发展孩子多样化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是不利的。”而要创新的话,我们就一定要有一种发散性思维,一定要有一种批评性思维,因为任何事情只有你认为它不是天经地义的,你认为它是可以逆转的,你认为它是可以改变的,那么你才会去改变它、创造它、升华它。

教育曾经成就了人,给人以知识和力量,但教育的模式一旦确定之后也固化了人,束缚了人。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育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是怎么让它发扬起来,而且给它更多的机会,使他的好奇心变成一种求知欲。

篇10:好奇的小学作文

,是不是因为母鸡认为自己的宝宝是从肚子里孵化出来的,鸡蛋落下时会弹几下,她认为自己的宝宝已经可以动了,想帮宝宝破壳?后来它看到里面的孩子发育不好,以为是浪费,就把鸡蛋吃了?是这样吗?古人说:虎毒不食子。这只母鸡怎么能吃自己的孩子?我不敢相信

我正忙着问妈妈,妈妈不知道,全家人都不知道。我观察了几天,发现母鸡每次下蛋都会啄。一个母亲怎么能不爱她的孩子呢?我不认为这是因为它害怕当孩子们长大后,他们会从中攫取食物,它只会吃掉孩子们;还是担心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会受苦,干脆拒绝让他们来到这个世界

篇11:好奇心话题作文小学生

有一次,我自己在院子里玩,发现了一只蝉,我试图想抓住蝉,但蝉好像发现了我,便弹跳了起来,这出乎我所料。我的好奇心瞬间爆发了,我便去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你应该自己去查阅资料,自己做实验,用心体会其中奥秘。听了妈妈的话,我便打开自家电脑,去查阅资料,经过查阅,我知道了:原来蝉的前腿短,后腿长,因为这样,所以蝉才跳的如此高。为了证明这个说法,我又抓来一只蝉,用手将蝉盖住,然后再突然放开,果不其然,蝉跳了大概有四五厘米高,然后,我又将那只蝉抓了回来,发现了蝉前腿短,后腿长。

经过了这件事后,我知道了:我们只要有一颗好奇心,就能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让我们睁开好奇的眼睛,去发现许多有趣事。

好奇心谁都有,不过是自己忘记了而己,但我不像别人我还全记得呢!现在想想还会情不自禁地笑起呢!

好奇心让我认识了仙人掌,我喜欢好奇心。

篇12:都是好奇惹的祸小学作文

有一次,我和我的小伙伴--雪儿、雨儿一起帮老奶奶拎东西回家。因为老奶奶行走不便,所以走路很慢。我们一溜烟儿就上去了。因此我们走走歇歇。

到了楼梯拐弯时,见老奶奶还没上来,好奇的我不禁有个想法。于是,问雪儿、雨儿:“你们知道装的是什么吗?”“不知道。”她们回答道。我说:“好像是白糖我用手摸了摸。”“我最爱吃糖了。”雪儿说。“我也是。”雨儿说。“想不想尝尝呢?”我问道。她们迫不及待地说:“当然想了。”“谁先来尝呢?”我说。雪儿说:“菲菲,还是你先来吧!”经过再三争论,决定猜拳。最后让我担任了“前锋”。

我问:“会是毒药吗?”雨儿笑着说:“一个老奶奶会把毒药放在家里,怎么可能?是你不敢了吧!”我不服气地说:“谁说我不敢的,尝就尝,有什么大不了。”我战战兢兢地用食指抹了点,尝了尝,好难吃哦!我立即吐了出来,冲回家漱口。漱了好久才把味道冲淡。雪儿也尝了,弄得他差点哭出来。事后,雪儿打电话来说:“我们吃的是去淀粉。”我吓得差点晕过去。

篇13:好奇的小学作文

一、正确认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一般规律性, 才能够引导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1. 好奇心是学生思维心理的普遍特征。

好奇心是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产生的一种新奇感, 它是一种特殊的兴趣, 是由外界信息引起的一种情感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和小学时期的好奇心最为强烈。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 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可以激励他去敲开知识的大门。因此, 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好奇心细心地保护起来。

2. 求知欲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内驱力。

求知欲是一种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 表现为渴望知识、渴望参与的情绪和情感, 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是驱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最重要的内在力量。当学生对某一学科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 就会主动去学习, 使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成为满足求知欲的愉快的活动。

3. 把握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关系。

一般来说, 好奇心的强烈程度与求知欲的强烈程度成正比, 好奇心愈强, 渴求获得知识的心情就愈迫切。在认识过程中, 好奇心激励人的认识不断深入, 直到把握事物的本质, 好奇心是激发求知欲的重要前提, 要想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就必须注意其好奇心的培养。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更为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走上求知的道路。

二、对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要精心呵护

爱因斯坦说:“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会渐渐地熄灭。”贝弗里奇说:“好奇心若不是成功地转移到智力方面的兴趣上, 则开始减弱。”基础教育时期是促进或扼杀儿童好奇心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一项神圣而重大的任务。对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细心保护、巧妙点拨、注重激励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1. 细心爱护。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每个儿童的天性, 教师应细心呵护, 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撑好“保护伞”。

英国著名解剖学家麦克劳德读小学时因对狗的内脏产生好奇, 便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套住一只狗, 宰杀后把内脏拿出来一件件观察, 谁知这只狗是校长的爱犬。校长得知后罚他画一幅狗的骨骼和一幅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深知自己的错误, 画得十分认真, 在画的过程中, 他解剖狗的知识派上了用场, 同时也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事后校长认为他画得很好。正是这一“杀狗事件”激发了麦克劳德对解剖学的学习兴趣。在这里, 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位校长, 在学生严重触犯了他私人的利益后, 仍能用这样宽容的方式教育学生, 细心地呵护学生的好奇心。

2. 巧妙点拨。

每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只是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很多时候是潜在的、模糊的, 不会自发地指向学习活动, 这就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机给以巧妙的点拨和指引, 不让这可贵的求上进的火花白白地泯灭。

我们班的廖××同学是一位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 经常不会读学过的生字, 为催开他的智慧之花, 一次下课后我轻声问他:“今天学的生字都会读吗?”他指着“拔”、“跳”说:“这两个字不会。”“活动课时给你补课好吗?”下午的活动课时, 他走进教室, 我和班里语文学得最好的许××同学正等着他。我指着黑板上已写好的“拔”“跳”等字对他说:“你用这些字考她。”他意外地望着我, 看到我肯定的示意, 终于像老师一样“考”起了班上这位尖子。说来真怪, 几遍考下来, 他把这几个字都记下来了。正是由于让他当“老师”考尖子, 给了他成功的机会, 又教给了他学习的方法——手、口、心并用, 反复默记。他发现自己变“聪明”了, 原来记不住的字居然记得住了, 这个“新发现”提高了他的自信心, 激发了他的求知欲, 他终于取得了进步。

世上没有“聪明药”可以让学习不好的学生一夜之间变得“聪明”起来, 但老师通过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激发, 可以成倍地提高学生智力潜能的发挥水平。学生一旦开了窍, 成为学习的主人, 就会求智若渴, 而克服困难、获得知识后的成功与喜悦, 又会激发他新的求知欲, 形成更高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3. 注重激励。

著名教育专家于永正认为:“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的最好办法是让他们 (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好的人) 不断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体验成功的快乐, 尝到胜利的喜悦。兴趣是学习的产物, 来自于取得成功的满足。”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各种各样激励的手段, 催生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 帮助每一位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潜能, 鼓励他们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 努力为他们提供独立探求知识的环境, 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尊重他们提出的各种见解, 让他们品尝到探索成功的喜悦, 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有创新的可能, 从而燃起求知和创造的火焰。

三、想方设法在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上下功夫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上下功夫, 引发学生的好奇和思考,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 创设适宜环境。

好奇心、求知欲的产生和培养与环境刺激密切相关。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好奇心、求知欲的必要条件,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创设适宜的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问题环境、情绪问题) 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重要性, 如果有一个适合的环境, 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自然而然地继续发展和旺盛起来, 学习欲望被满足, 潜能的激发程度就愈高。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知、情感和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成果。因此,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应成为当代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2. 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有的同学上课时十分被动消极, 甚至害怕老师提问, 视上课为“煎熬”、“受罪”, 由于这种情感障碍, 造成了上课时大脑总是处于抑制或半抑制状态, 使生动活泼的课堂变得凝固、冰冻, 这样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学好, 而越是学不好就越害怕学。要消除这种情感障碍, 教师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找出学生学习上的“闪光点”,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 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尽管总体上语文学得不好, 但写字工整娟秀, 朗读字正腔圆, 我就抓住他的这一“闪光点”, 鼓励他以此作为学习语文的“基地”, 努力营造“书写优势”、“朗读优势”, 造成了一听“书写”或一听“朗读”就有兴趣的心理效应, 他从这种局部优势中建立起信心, 逐步培养起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有计划、有目标地向全面优势推进。

3. 挖掘教材魅力。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的教材发生兴趣。”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 课文内容具体, 语言形象生动, 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文这一独有的魅力, 发挥教材本身教育性与趣味性强的优势, 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不断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例如,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古诗内容丰富, 语言精练, 诗中有画, 情景交融, 有声有色, 十分动人。很多同学在入学前就读过这些古诗, 因此, 学生十分喜爱这些古诗, 他们在家朗读, 在学校背诵, 兴趣盎然。在公园里看到花儿时他们会背诵《八九十枝花》;在夜里他们会背诵《静夜思》。因此, 我们可以开展表情朗读比赛;根据低年级课文儿歌多的特点, 开展做游戏等。

篇14:小学科学课怎样引导学生好奇心

一、好奇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正如成功乃失败之母,好奇心也是科学成功的母亲,孩子的强烈好奇心可以激发创造性思维,督促孩子们去主动观察、研究、创造新的世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查找阅读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古今中外很多的科学家从小就是一个具有好奇心的孩子,正是他们对宇宙奥秘和自然万物等的好奇心才促成无数伟大科学家的诞生。好奇心具有无穷的动力,可以辅助小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要尊重和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学会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以兴趣为出发点,将科学与身边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迸发出更多新奇的科学创意。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尊重孩子的好奇心

1.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的内心世界如同一个绚丽多彩的万花筒,不同的孩子对待世界的看法和想法也不相同,尤其是与成人的体会千差万别。因此教师不能总以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来对待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来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

例如在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显微镜下的世界》教学中,对于教师来说,显微镜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教学用具,在教师的内心中已经对显微镜没有太多的好奇心。但是对于第一次接触显微镜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于显微镜的出现完全处于十分的好奇状态中。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孩子的内心世界出发,利用显微镜的神奇之处来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让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显微镜观察的教学任务中。

2.对孩子的好奇心一视同仁

尊重孩子的好奇心,需要教师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孩子与众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或者因为孩子回答问题的对错来用“有色”的眼镜看孩子。作为一名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敢于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让学生养成敢说、敢做的习惯。只有这样,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才能与科学的教学任务搭配在一起,激发孩子通过好奇心形成自己独特的科学观。

例如在苏教版科学六年级《探索宇宙》一课教学中,教师在课前一般都会先提问一些关于宇宙的问题,作为教师可以听取孩子们关于宇宙的各种新奇看法,比如宇宙中有各种生物的存在,可能有的孩子会说有另外和我们一样的地球人存在等观点。教师不能讥讽和嘲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法,不要把他的看法作为一个“可笑”的回答或者提问。教师的合理引导会让孩子的好奇心极度膨胀,他们会因为得到认可产生一定的满足感,这样孩子们探索科学的欲望会来越来越浓。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1.鼓励孩子问与科学有关的“为什么”

孩子对科学的兴趣表现之一就是喜欢问“为什么”,每一天孩子们都会在脑子中有很多的“为什么”要问,比如“为什么人类不会飞呢?”“为什么星星离我们这么远呢?”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为什么”就是帮助开启孩子走进科学大门的一把钥匙,如果教师掌握了这个窍门,利用孩子的“为什么”好奇心,采用引导式回答的教学方式,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就能将孩子巧妙地带入科学的大花园。

例如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讨论关于“水”的知识,虽然孩子们对于水非常熟悉,但是水同样也具有很多新奇的内容不被孩子们了解,所以孩子们各种关于水的提问都可以作为本次课程教学的引导话题,从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出发更能帮助孩子们领悟科学的世界。

2.利用生活细节引导孩子产生科学好奇心

生活本身就是一门深奥的科学,生活中很多细节包含了无穷的科学奥秘,比如当初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也是从苹果落地这样的生活细节出发,所以对于小学的科学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关心和不明白的生活细节来引导孩子产生科学好奇心。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空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空气与我们的互动,让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教师可以提问“我们能看见空气吗?”“空气有形状吗?”等等问题,让孩子们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空气存在,明白和发现一些好玩有趣的科学道理。

3.鼓励孩子动手发现科学实验的乐趣

动手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目的,科学不是一种凭空想象的学科,所有的科学创意最后都需要通过实践转化成新的科研成果或者真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动手方式来让孩子们发现科学实验的乐趣,增加学习科学的兴趣。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比如纸杯和绳子,让学生们分组制作简易的电话,利用动手制作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们发现声音传递的奥妙,在边玩边学中提高孩子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同时便于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总之,好奇心是引导孩子们走向科学世界的铺路石,只有懂得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并巧妙将好奇心作为孩子科学学习的“诱饵”,才能引领孩子产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促进孩子科学素养的提升。

篇15:小学生作文:都是好奇惹的祸

这段时间,我在练习写毛笔字,练完毛笔字老师总会布置出一些作业来。所以我家里有了墨汁、墨盒和毛笔。今天我在写毛笔字的时候,我的好奇心也就来了。

我写着写着,毛笔上就没有了墨汁。我就到墨盒里蘸墨,这时,我发现墨芯是软的!我为了真正检验一下,就把左手食指放到墨盒里摸一摸墨芯。啊!手感真好呀!软软的,

冰凉冰凉的,只可惜粗糙了一点。我抬起手指一看,吓了一跳,不仅手上有墨汁,指甲里也有!我想出去洗手,可是不行呀!因为外面在打扫卫生。哎,没有办法洗手了!怎么办

呢?这时我计上心头,如果把墨用毛笔吸掉不就可以了吗?于是我用毛笔蘸一蘸我手上墨,心想:这么点小问题还能难倒本大王吗?可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我拿开毛笔一看

,差点就晕倒了!原来毛笔拿开以后,发现手上的墨更多了!我想难道毛笔不会吸墨吗?于是,我只好说:“妈妈,帮我拿张湿纸巾!”

上一篇:销售内勤经理岗位职责下一篇: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初一作文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