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景记者现场采访范文

2024-04-28

外景记者现场采访范文(精选7篇)

篇1:外景记者现场采访范文

记者节现场模拟采访一(记者节)

开头:

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是校记者团的,为了宣传记者节及展现校园记者风采,我们举行校园现场模拟活动。请问可以接受我们的采访或是自愿体验当一名记者并采访一下我们。

一(愿意)接着采访或是让对方来采访自己

一般问的问题;1请问你知道中国记者节是什么时候?

2请问你对记者有什么看法?

3你希望校园记者应该是怎样的?(需要有什么特长要求)等等

一般问一个问题就可以了

二(不愿意)谢谢,打扰了。如果对记者活动,摄影感兴趣。可以参加我们的摄影大赛,我们的主题是《》欢迎投稿。同样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的晚会。

结尾:感谢谢你的参与,祝你有个美好的大学生活。同时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摄影大赛(希望能在大赛中看到你的佳作)和亲临我们的晚会。谢谢!再见

记者节现场模拟采访(校园生活)开头:

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是校记者团的,为了宣传记者节及展现校园记者风采,我们举行校园现场模拟活动。请问可以接受我们的采访吗?

(愿意)校园生活多姿多彩,请问你又是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校园生活呢?

(不愿意)谢谢,打扰了。如果对记者活动,摄影感兴趣。可以参加我们的摄影大赛,我们的主题是《诺亚方舟》欢迎投稿。同样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的晚会。

结尾:感谢谢你的参与,祝你有个美好的大学生活。同时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摄影大赛(希望能在大赛中看到你的佳作)和亲临我们的晚会。谢谢!再见

记者节现场模拟采访(十一假期)开头:

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是校记者团的,为了宣传记者节及展现校园记者风采,我们举行校园现场模拟活动。请问可以接受我们的采访吗?

(愿意)假期是我们学生的喜爱之日,七天的十一假期却不一定是我们的最爱?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假期活动?在假期中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不愿意)谢谢,打扰了。如果对记者节活动,摄影感兴趣。可以参加我们的摄影大赛,我们的主题是《诺亚方舟》欢迎投稿。同样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的晚会。

结尾:感谢谢你的参与,祝你有个美好的大学生活。同时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摄影大赛(希望能在大赛中看到你的佳作)和亲临我们的晚会。谢谢!再见

记者节现场模拟采访一(运动会)开头:

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是校记者团的,为了宣传记者节及展现校园记者风采,我们举行校园现场模拟活动。请问可以接受我们的采访吗?

(愿意)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就要开始,刚看你在跑道上跑步。想必你应该是个运动爱好者?请问你有参加校运会吗?

(有)参加什么项目?赛前心情如何?

(没有)那你最期待观看是哪种运动项目?

(不愿意)谢谢,打扰了。如果对记者活动,摄影感兴趣。可以参加我们的摄影大赛,我们的主题是《》欢迎投稿。同样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的晚会。

结尾:感谢谢你的参与,祝你有个美好的大学生活。同时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摄影大赛(希望能在大赛中看到你的佳作)和亲临我们的晚会。谢谢!再见

记者节现场模拟采访一(菊花展)

开头:

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是校记者团的,为了宣传记者节及展现校园记者风采,我们举行校园现场模拟活动。请问可以接受我们的采访吗?

(愿意)请问同学喜欢菊花吗?最近学校正举行菊花展,也在进行菊花摄影,书法,诗歌朗诵,征文大赛。。。有参与其中吗?

(有)参与哪项,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你的作品吗?

(没有)那在你能跟我们讲讲菊花相关知识?(诗歌,诗人,产地。。。)

(不愿意)谢谢,打扰了。如果对记者活动,摄影感兴趣。可以参加我们的摄影大赛,我们的主题是《诺亚方舟》欢迎投稿。同样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的晚会。

结尾:感谢谢你的参与,祝你有个美好的大学生活。同时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摄影大赛(希望能在大赛中看到你的佳作)和亲临我们的晚会。谢谢!再见

记者节现场模拟采访一(钓鱼岛事件)

开头:

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是校记者团的,为了宣传记者节及展现校园记者风采,我们举行校园现场模拟活动。请问可以接受我们的采访吗?

(愿意)作为一个大学生的我们面对有辱国耻之事很难压抑自己内心的愤怒,昨晚寝室楼上演的那一幕就可很好诠释我们内心世界。请问你有参与其中吗?你是怎么看待同学们这种做法的?那你又是怎们看待钓鱼岛事件的?

(不愿意)谢谢,打扰了。如果对记者活动,摄影感兴趣。可以参加我们的摄影大赛,我们的主题是《》欢迎投稿。同样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的晚会。

结尾:感谢谢你的参与,祝你有个美好的大学生活。同时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摄影大赛(希望能在大赛中看到你的佳作)和亲临我们的晚会。谢谢!再见

篇2:外景记者现场采访范文

现场采访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的一种基本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之中。现场采访报道凸显了电视直观形象和实时传播的优势,提高了电视新闻的可信度,满足了电视观众“眼见为实”的心理需求;在现场采访报道中,除了出镜记者与被采访者的同期声之外,还加入了体态语言以及周边环境变化等信息,因此,观众可以从采访过程的整体来把握、感受、接收来自荧屏的各种信息,可以提高观众的参与意识,增强传播效果。

作为出镜采访的记者在进行现场的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要想较好地完成现场新闻的采访工作,应该具备以下六种基本素质:

一、较强的政治敏感性,把握采访报道的基调

从事现场报道的出镜记者,要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电视媒体是党和政府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是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出镜记者必须时刻牢记自身的使命和职责,必须要实事求是。

要根据新闻事实的性质和大致情况,提前做好采访报道基调的设定,尤其是涉及到突发事故或者负面新闻时,报道基调设定显得更加重要。在采访过程中,既要引导被采访者说出新闻事实的相关内容,也要对其语言表达进行严格把关,防止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传播出去,造成不良影响。一些突发灾难事故的现场报道,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的现场采访报道中,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不过多展示灾难的悲惨,而是把报道的重点放在宣传抗震救灾的先进事迹,振奋人心。在这样的基调下,既通过记者的现场报道展示了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也通过现场采访报道了军民团结一心抢险救灾的事迹,感动了全国人民,鼓舞了士气,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二、扎实的新闻专业素质,做好采访准备工作

电视新闻现场采访报道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新闻发生的最近时间内获得信息并传递给观众,记者要引领观众了解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和现状,发掘事实真相。

在采访实施之前,出镜采访记者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做好准备。要有扎实的新闻专业素质,根据掌握的背景资料,仔细研究分析,设计出若干采访问题,并根据事件的人物关系,分析和确定采访对象,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提前与部分采访对象做好联系沟通工作。

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善于观察

现场报道的出镜记者,要先深入新闻现场,开展周密、细致的观察,直观感受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最重要的渠道。要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新闻线索和新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好如何将这些现场信息用语言去表达和描述,及时通过电视屏幕传播出去。因此,要求现场出镜记者必须要有较为职业和敏感的“新闻眼”,能够从新闻现场的细节入手,寻找线索,发现真相。

四、熟练的访问技能,善于沟通交流

出镜记者首先应切忌使用质问或喝斥的口气去提问,应避免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强势感;其次要把握好语言风格,提问时使用的语言应与现场环境相吻合。

现在电视台广泛采用演播室与现场记者进行直播连线采访,所以出镜记者要明确演播室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和关注点,回答演播室问题要时要言简意赅,表述清晰,注意时间长度,表达要连贯、自然、有节奏感,重点突出,切忌使用套话、空话。

此外,现场报道记者所使用的手势、动作、神态、表情等非语言符号也十分重要,可以使观众产生如身临其境的感觉,缩短记者和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如2011年7月14日中央电视台报道《四川雅江暴雨引发泥石流》这一新闻时,正在采访的时候,距离现场不远的山上突然发生一次较大的泥石流滑坡,记者和摄像师没有停止报道,现场记者奔跑向前,用手指着不远处的泥石流,用紧张和快速的语言表达描述了泥石流的流量和方向等信息,记者急促的语言和泥石流的咆哮声让观众产生了共鸣,可以真实的感受到现场的紧张气氛和泥石流的破坏力,让这次报道更加生动和及时。

五、广博的知识储备,不做简单的“传声筒”

出镜记者在一些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中,记者往往没有太多时间考虑如何去组织语言,这就要求记者具敏捷的思考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平时相关知识的积累,这里不单单是指主持人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更多的是指记者所具备的文化底蕴和社会生活的经验,在开展现场报道时,不做简单的“传声筒”,而要做一名博学的智慧型记者。由遥控器决定的收视事实说明,智慧型的记者越来越受到观众们的欢迎和喜爱。同时要求记者具备一定社会经验的积累,可以从现场、被采访人物的语言表达等细节中判断和分析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把握新闻报道的主动权,防止被误导。

六、良好的形象,体现独特的风格 随着电视媒体的快速发展,记者的形象与新闻事件紧密结合在一起,相比其他媒体而言,电视媒体更容易塑造出镜记者的个人形象,形成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如获得2011年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的黑龙江台《新闻夜航》主持人小翟,走出直播间的她经常以出镜记者的身份进行现场新闻报道。

鲜明的荧幕个性永远是电视记者的生命力,在打造一位个性化的出镜记者时,要逐渐发掘和发挥出镜记者的潜质,紧紧抓住其优势方面进行深度开发,在创新中不断突出个性,形成具备强大吸引力的个性化出镜记者。如美国著名电视栏目“60分钟”,幽默感和犀利是这档节目出镜记者们的风格,著名新闻记者华莱士的早期采访被人称为“伏击采访”,因为他总是喜欢在采访对象的门前突然出现。可以说,如果出镜记者形成了符合电视栏目要求的独特风格,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得到观众的喜爱,电视台可以为其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篇3:外景记者现场采访范文

关键词:采访记者,摄像记者,配合协作,职业素养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始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在我国,则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以及现代化电子产品的普及,电视新闻报道也迅速的发展,并开创了独特的传播方式,增强了现场感。纵观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大都已采用现场采访报道的形式还原新闻事件的最真事实。在新闻报道中,采访记者及现场摄像记者在整个报道中的地位很重要。只有其配合默契,相互协作,才能将最真实、最清晰的新闻报道呈现给观众。

1 现场采访报道成功的定义

现场采访是指电视记者对新闻当事人直接进行采访,并由摄像记者全程拍摄后呈现给观众的一种报道形式。现场采访具有四个重要的要素:事件刚发生或仍处于发生之中;报道中记者进入画面,口述事件发生过程;可对新闻人物的讲话及现场的影响进行完整及真实的呈现;通过报道的内容引起观众思考的同时,记者可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也是现场采访报道成功的定义。

2 采访记者和摄像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的作用

采访记者在现场报道中具有重要作用。记者在新闻报道中,需将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细节等进行紧密连接,向观众还原最真实的新闻事实,并引导观众去了解新闻事件的核心。记者的解说应与现场环境相呼应,解说内容应充实具体;同时,需还原事件的本身。在新闻报道中,记者需尽量向观众强调,新闻事件还在继续的发生,让受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采访报道中,记者需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因为所有事件都为现场发生,所以需要记者能够及时组织出合适的语言向受众进行解说,传递新闻事件的本源。同时,摄像记者在现场采访报道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摄像记者虽不出现在报道画面中,但其需记录整个报道内容。一方面,摄像记者的镜头需与采访记者相互呼应;另一方面,摄像记者需保证摄像镜头的清晰与稳定,并给观众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给观众带来深刻的印象。不论是采访记者还是摄像记者,其最终目的都是在于还原新闻的事实,记录新闻事件。由此可见,成功的现场采访报道需要采访记者与摄像记者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两者缺一不可。

3 怎样做一名出色的现场采访记者

3.1 利用电视的可视化注重体现亲切感

现场报道的实质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将采访对象真切的展现在荧幕上。因此,现场采访记者需在报道中积极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并结合自身的情感、形体,使报道具有亲和力。

3.2 电视现场报道的交流感

记者在报道过程中,需积极的调动现场人员,鼓励其参与其中。在采访报道中,记者不应该是一个人在报道,还可以了解当事人及目击者的想法。在群众的参与过程中,记者应掌控好现场情况,所提问的问题需贴近主题,反映事实的核心。

3.3 电视现场报道对记者的现场表达技巧有高要求

采访记者需具有灵活性,能迅速分析现场的情况,并能够自然、大方的进行报道。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注重自身形象,虽无需浓妆艳抹,但也应清新自然,给观众一种和蔼可亲,敬职敬业的感受。

3.4 选定主题,突出核心部分

新闻报道的现场环境可能较为混乱,采访记者需排除干扰,突出此次采访的核心。同时,还要能够驾驭现场,突出主题。在采访报道之前,能对事件进行基本了解,确保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

4 怎样做一名出色的现场摄像记者

4.1 从业务的角度来衡量

摄像记者需与采访记者做好沟通,做到与采访记者行动一致,有计划的完成拍摄。拍摄的内容需突出强烈的新闻意识,及时捕捉精彩的画面和内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现出新闻事件最核心的部分,使拍摄的新闻更具有内涵。

4.2 从职业品格来衡量

在拍摄过程中,摄像记者需具有较好的拍摄技能。在采访过程中,可能遇到恶劣的天气等外在影响,或需要在奔跑过程中进行拍摄,摄像记者应练好基本功,保障拍摄质量,并做到能吃苦耐劳,完成团队合作。

4.3 心理素质必须过硬

摄像记者工作压力较大,遇到的突发事件也较多,因此,摄像记者还需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能够自我调节压力,做出高质量的拍摄。

5 结语

综上所述,完成一件新闻报道十分不容易,采访记者与摄像记者都应具有专业职业素养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克服种种困难,默契配合,完成新闻报道的采访。

参考文献

[1]秦静.现场采访记者与现场摄像记者的关系[J].西部广播电视,2014,(1):106-107.

[2]刘辉.即兴采访让电视现场报道充满活力[J].青年记者,2009,(8):50.

篇4:外景记者现场采访范文

关键词 外景主持人现场采访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概况 现场采访技巧

广播电视一直充当着党和政府的喉舌,处在时代变革前沿的广播电视媒体,已不仅仅是消息的载体,且已成为了直接影响和创造消费与生产的价值载体,是新型经济中的前沿产业。电视现场新闻,是以最快速度传播信息、报道新闻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是目前电视新闻报道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种报道方式,这也对出现场的外景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视外景主持人现场采访是“面对面”的沟通,是心灵的碰撞,思想的交锋。电视采访展现了现代电子采访的新潮流,促动了即时进行的全球性信息传播。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而电视采访还可以成为报道的表现手法,节目形态的突出特征;在报道方式中起到结构作用;构成特有的电视节目样式。

在信息时代媒体竞争口趋激烈的今天,现场新闻报道显得特别重要,它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主持人必须到现场去,面对摄像机捕捉那些最具代表性、最能说明事实真相的画面,使观众如临其境。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采访技巧是极为关键的一项专业技能。作为新疆新闻工作者,采访技巧显得尤为重要。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达1096.49万人,聚居着47个民族,县域是少数民族的主要活动场所。多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关注和重视新疆的民族区域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之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所谓尊重,就是承认民族平等,承认并尊重各民族在风俗习惯方面的自主权。民族风俗习惯是在民族生产生活需要的基础上,由民族普遍流行的价值观念决定的,通过民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并长期传承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方式。它反映着民族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生产方式和心理感情,是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民族问题中的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

长期以来,新疆新闻工作者在进行众多新闻活动的过程中,始终把握和领会少数民族政策,坚持敏感的政治原则,运用高超的采访技巧,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新闻线索与资料。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在少数民族地区现场采访取得成功,就必须熟练掌握国家、地方政府少数民族地区政策,锻炼自身的现场采访技巧,增加新闻采访的成功率。

一、外景主持人现场采访要理性机智,以尊重少数民族为前提

采访,就是针对不同的人群通过某种交流方式获取自身所需的新闻价值。这里面包含了三个要点:采访对象、采访方式、采访目的。

从采访对象来看,新闻采访对象的范围广泛,往往包括社会不同的人群和阶级。从政府官员到企业白领到平民百姓,都可能成为采访的对象。针对这些不同知识水平和社会层次的人群,新闻采访的难度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采用不同的采访语言和技巧,适应被采访对象的心理与接受能力。这就同时引出了采访的第二个要点——采访方式。正是由于采访对象的不同,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不同的采访方式,灵活运用,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例如,当采访一名小学生时,出境主持人可能就要采用诱导式的采访形式,通过亲切的问话消除小学生的陌生感与紧张感,拉进彼此问的距离,从而在近似于闲聊的问话中提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而当采访一名专家学者时,出境主持人就可能采用与之相反的严肃谨慎的提问方式。这是因为小学生与学者的知识水平决然不同,同时年龄身份也必然决定了采访方式的相反。

再看第三个重点,采访目的。采访,无非是寻找新闻线索,寻找新闻的途径,显而易见,采访的目的便是获取新闻。那么,目的便决定行动的方向,既然是为了获取有价值的新闻,采访时就必须紧紧围绕你所想要获取的新闻这一中心来进行。不能漫无目的的随便进行采访,更不能毫无逻辑的进行提问。因此,我们必须判断采访对象,充分做好准备。采访不仅仅只是现场的工作,在实际面对采访对象之前,出境主持人往往需要进行更大量的准备工作。因为,只有充分了解采访对象的个性、经历,才能根据采访对象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强的有效问题,避免东打一枪西开一炮漫无目的碰运气的情况出现。并且,熟识采访对象的情况,在采访中往往能博得采访对象的好感,从而拉近彼此距离,增加采访的成功率。因此,积极充分地做好采访前的资料收集与其他采访准备工作,是一次成功采访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重要的采访技巧之一。

在进行采访准备的同时,还要求出境主持人根据收集的采访对象的资料,对采访对象进行“肖像判斷”。所谓的“肖像判断”,是指正确判断采访对象的身份、知识水平、生活背景等。白描出采访对象的人物轮廓,使自身提早接触采访对象,便于采访时选用恰当的采访方式,使采访得到成功。对不同身份的人,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也就是说,所提出的问题,要符合被采访者的身份。比如:在一些教偏远的农村地区,面对那些不会说汉语的民族同志,沟通起来非常困难,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请来懂汉语的人帮忙翻译,因为不同地区语言习惯有所不同,当地的人做翻译就能把意思传达的更为准确,作为现场出境主持人,要非常有耐心的借以表情,手势向被采访者传递更多的信息,发掘他内心更深层的东西,有些甚至是你没想到的而被采访者说了出来。尤其在现场采访报道典型人物时,要特别注意发问技巧,切不可以“审案式”的方式提问,特别要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习惯及一些风俗民情。

二、外景主持人出境现场要营造认同效应,创设和谐气氛

在电视新闻节目的采制中,尤其是大型的活动现场,出境主持人的采访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观众关注新闻的一个亮点。

电视现场采访的目的主要是获取事实,了解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发掘事实真相,由此展丌解释和评述。因此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接近采访对象。这是少数民族地区新闻T作者的必备技能和基本功,要使采访对象乐于提供信息,从而获取有价值的新闻,这就必须在采访一开始就尽快缩小彼此的心理距离,让对方把记者视为自己人,产生“认同效应”。

笔者在刚参加新闻工作时,因为生活习俗和语言的不同在口常采访中很难和采访对象达到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在总结经验后,采访中通过细微观察,注重民俗民风,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现场出境采访时即轻松又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例如:作者在采访有关纺织女T在内地务工,学习新技术的专题新闻时,在纺织女工的家里,因多方原因出境时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和具有亲和力的采访画面,通过细致观察发现女工家里有一部电话,灵机一动,何不让电话当桥梁?在哪期节目里作者用电话和远在内地的纺织女工进行了连线采访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而要做到在出境时自然亲和,把更多的信息给受众,就必须能够通过自身的服饰打扮、仪态表情、行为举止等方面和采访中恰当的问题选择,语气语态向對方传达友好亲切的第一印象。比如,同贫困地区的农民接触,如果出境主持人百般顾忌,说话居高临下,对方必然毫无好感。如果主持人大方得体,对待农民亲切热情,对方自然愿意回答提问;同丌放地区的上层人物接触,如果出境主持人衣冠不整,举止粗俗,也难免被人小看。同时,采访时的气氛是否和谐合作,也同样对营造“认同效应”关系极大。因此,采访丌始前往往要有点“跑题”的谈话。可以从采访对象的生活、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方面人手,提出几个轻松又讨巧的问题激发对方的回答兴趣,从而通过几分钟的题外闲聊,拉进双方距离,这样,再进入正题就相当顺利了。

三、出境主持人出现场要善于引导主题,积极把握主动

在采访活动中,主持人能否始终保持主导地位,使采访活动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这是采访成败的关键。要保持主导地位,第一要善于运用语言提问引导,善于提问。访问艺术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首先是使访问对象乐于丌口说话,其次是使之能说清楚事情的真相和说出事情的要害。整个访问活动,都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的,提问是问与答,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导向的作用。访问活动朝哪个方向发展,能否取得成功,都取决于主持人如何提出问题,问题问得如何。前者顾名思义,对主持人选择准备的问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准备的问题必须前后连贯,富有逻辑,且紧扣主题,有利于挖掘所需的新闻价值。而后者虽然不如前者那样直截了当,但却有着前者不可比拟的暗示、感染、激励、驱动的作用,它往往会形成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力量。在不自觉问引导采访对象进入主持人设定的问答逻辑中,避免采访对象不着边际的胡乱回答。例如,当谈话偏离采访要求时,现场主持人可以通过自身的非语言符号,譬如淡化专致的神情、移丌凝视的目光、放下正在纪录的笔等等,适当提醒和暗示对方。这样使对方有所领会时,再通过语言转移话题,就会显得较为自然,对方在心理上也容易跟上。第二还必须善于运用种种非语言的手段。

采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一种是经常性准备工作,一种是临时性准备式作。经常性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政策上的准备。要到少数民族地区采访,就要熟悉党的民族政策及当地的风俗习惯等等。例如:2003年巴楚一伽师大地震后,有记者到受灾地区采访,看到灾民的情况很不好,就把随身带来的食物分给灾民,不曾想灾民没有接受反而和他们疏远了距离。这就说明平时没有仔细的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了解政策,采访报道往往缺少针对性。轻则不痛不痒,重则闹笑话甚至出大错。”出境主持人平时要对同家的大政方针,地方政策不断学习、领会,才不致在采访活动中迷失方向。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因其经济生活类型的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哈萨克族以牧业为主。这种准备要靠经常的学习和积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二是资料上的准备。你是搞哪一方面的现场报道,就要有哪一方面的资料积累。这样,一旦有了新闻线索,就能够迅速判断这一线索的新闻价值如何,有了资料积累,还可避免报道失实。临时性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实报道目的;二是设计报道方案,包括选择采访对象、确定采访方式、方法,拟定向采访对象提出的问题等等;三是做好一些技术性的准备工作。如帮助摄像记者检查摄像器材、外接话筒、尤其不要忘了带话筒的防风罩。准备T作做得好,可以提高采访效率。

总之,成功的外景主持人会为节目锦上添花,并成为整个节目的“灵魂”。其中所要用到的一些技巧,是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摸索才能掌握的。只有善于总结,勤于积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用各种现场出境的主持技巧,才能出色完成采访任务。现场主持人出境是主持人置身事件性新闻的现场环境中,伴随事态的发展进程同步进行,边观察、边叙述、边提问、边倾听的采访方式。在现场出境采访中,主持人的表情与观众的感受是同步的,情绪随着事件现场的时空变化而起伏跌荡。主持人的言行举止操纵和影响着观众,调动着观众的情绪。

四、其他采访技巧

作为节目的“灵魂”,现场出境主持人应精神饱满、内心保持倚马可待的状态,沉着地应付采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主持人在采访全过程中,如果保持饱满的情绪、专注的神情、全身心投入的态度,便有利于调动采访对象的积极心理,使其始终保持昂扬的谈话兴致。当谈话对路时,不论主持人是否同意对方的具体观点,都应通过会意地点头、适当的“嗯嗯”应答声、或在笔记本上摘要而记的行动,给对方以肯定和鼓励。如果对方在不经意中吐露了某种隐私或对自身不利的情况,主持人应该保持若无其事的神态,以免对方感到后悔、尴尬而影响后续的谈话。

篇5:电视记者如何采访现场新闻

现场新闻是现场感和时效性强的新闻, 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形象氛围。

现场新闻就是新闻事件的发生地, 是受众关注的焦点, 是记者到场的凭据。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作现场采访, 一定要选择能说明问题, 有内容可看, 而且有故事可说的现场作为现场采访的背景。记者应全力以赴深入新闻现场, 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到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如果采访中有一个准确的现场背景, 其实已经在传递现场信息了。准确地选择现场, 是增加新闻现场感的基础条件。

采访现场新闻的人物要有个性, 而一般化、概念化是现场新闻采访的大忌。所要采访的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人物必须是个性鲜明, 不能张冠李戴, 不能“拉郎配”。采访要有深度, 要有境界, 不能一般地去采访, 要有新意。采访现场新闻人物的活动, 必须和所采访的新闻事件密切结合, 不能过多地渲染;必要的背景材料详略适当, 这样才能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采访现场新闻离不开现场人物, 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动语言、对话, 可以增加现场新闻的气氛和分量, 但这种语言必须是真实的, 不能凭空臆造, 不能合理想象, 任何画蛇添足的提炼和拔高都会引起相反的效果。语言生动能增加观众的现场感, 让观众感同身受, 体味到新闻现场的种种特征。

画面要有冲击力, 学会用眼睛采访, 也就是平常说的现场观察。现场观察是采访好现场新闻最关键的第一步, 这是由现场新闻的特点决定的, 也是现场新闻采访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方法。现场观察有助于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加深对事物的具体印象, 取得生动具体的素材, 为鲜明生动地表述新闻事件创造条件。观察还有助于记者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引起新的联想, 扩大视野, 激发采访热情, 使采访在现场新闻中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

那么, 记者如何进行现场观察呢?1.要全面观察, 力求抓住事物本质。很多人狭隘地理解“眼见为实”, 认为看到的全是真实的, 观察时往往把眼光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 采访难免产生片面性, 或只是抓了些“鸡毛蒜皮”的东西, 触及不到问题的实质。2.要细微观察。记者到达现场, 要善于全面地把握现场, 抓住现场的不同特征, 选择最能表现现场气氛、现场动态的局部, 敏锐地捕捉细节。同时, 观察新闻现场的变化, 用当事人的状态、周围群众的反映等, 使采访报道个性鲜明, 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极大地提升了电视报道的魅力。

采访现场要善于发现闪光点, 要比一般新闻更有典型性和形象性。在了解整个新闻事件的基础上, 把最能表现主题, 色香味俱浓的事实截取下来, 以小见大, 不能面面俱到。集中采访最突出的部分, 也就是有选择地使用“闪光点”, 可深化新闻主题, 扩展其内涵, 在平淡中发现问题, 从普遍处找到特殊点。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线索, 于细微处发现闪光点, 要善于观察, 要善于运用视觉素材, 把采访到的东西转化为语言、转化为文字, 通过可感、可见的事实情景, 加以形象地描写, 让受众感到如临其境, 看到一个真实的现场。

在现场新闻中, 记者要充当观众的眼睛。现场感强的新闻, 如特写、见闻、现场目击、现场短新闻等, 对记者的共同要求是必须站在事件发生的第一线进行采访, 做到脚到、眼到、手到, 才能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 才能发现现场新闻的闪光点。

电视现场新闻贵在一个“感”字。只有调动起观众的想象力, 打动观众, 产生共鸣, 才真正具有感染力。这种调动是对记者感觉器官的激发而实现的。所以记者在现场采访新闻, 要调动自己的一切感官, 尽可能全面地还原现场, 传达现场气息, 烘托现场气氛, 让观众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现场感的营造, 能够提高现场新闻采访的质量, 做到多渠道、多角度地观察现场。

现场新闻要短小活泼, 具体体现为:1.为便于采访注意力的集中,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把主要的新闻事件理清楚, 有的放失, 把最能说明问题的素材及时抓到手里, 把最鲜活的“菜”收到篮子里。这样记者在采访时就可以心有全篇, 自如布局, 干净利落, 围绕主题, 弃取自明。2现场新闻的叙述忌讳枝蔓横生, 文字务必准确、简洁、凝练, 要最大限度地避免用虚词, 要用最干净、简洁的文字把事件说清楚。只要善于琢磨, 勤于实践, 就会不断有心得, 并能总结出更多的经验, 并赢得广大观众的认可与好评。当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可能会影响新闻事件的正常进行, 记者就要选择尽可能离新闻现场稍远一点的地方, 为观众诠释正在发生的一切。

篇6:新闻记者现场采访的技巧

众所周知,新闻是否能获得观众朋友的喜欢,决定权就在采访的成功与否。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新闻作品成功的关键便是采访的成功与否,并且,作为新闻作品撰写的基础也是采访,而采访中尤为至关重要的就是现场采访。一般来说,新闻记者在进行现场采访时,会通过各方面的观察、交谈等去挖据更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新闻事实。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撰写出更具特殊魅力的新闻,让观看新闻的广大观众加深对新闻的记忆,并产生情感共鸣,促使新闻节目取得良好成果。

一、新闻记者现场采访还存在那些问题

未能做好现场采访的准备。众所周知,采访的成功与否,是影响新闻节目成功的因素,而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否达标,则是影响采访成功的关键所在。理论上来说事前准备资料新闻记者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要求,但是在实际中,新闻记者往往会为了节省时间,而不去充分的准备资料,因为现场采访的前期准备是极为复杂的,它包括了被采访对象的了解和选择、在采访环节中提问的顺序设计,或是在不同的情况下被采访对象必须要回答相应的答案等。可是事前的准备不周,或是对相关事件的流程不清楚,常常会导致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出现偏题的现象,使得所采访的新闻内容既不全面又缺乏真实性,从而失去了新闻原本的价值意义。

对情感的控制不到位。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在对待同一件事情上所表达的情感也就不同,这一点对于进行现场采访的新闻记者来说是极为关键的,因为在进行现场采访的过程中,新闻记者可以说是面对面的去感受这些情感的相互碰撞过程,同时还要将真实的情感交流呈现出来。所以,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既要投入相应的情感,又要保持平静的心态,但是实际上人都是属于理性动物,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新闻记者的情感波动往往更高,特别是对于现场的声音情境味道,都会致使新闻记者产生兴奋的心情,最终阻碍了正常开展现场采访的工作。

语言技巧不到位。在进行现场采访的时候,如果语言技巧不到位会直接影响采访的质量。很多时候由于对采访的过度重视或紧张等原因,新闻记者极有可能会在对被采访者进行提问时产生顾虑,无法更清晰直白的表达出进行新闻采访的主题,而这样的心态最终会影响到语言的艺术感和逻辑性,无法对现场进行一个很好的掌控,既表达不出主题,影响到新闻的最终质量,还降低了观众对新闻的兴趣度,最终导致新闻的失败。

二、如何提升新闻记者现场采访的技巧

准备好现场采访所需的资料。现场采访的事前准备是极为繁琐的,他有着多方面的要求,首先就是对被采访对象的选取和了解,在进行现场采访的时候,新闻记者一定要对被采访对象的各种资料进行研究了解,以确保在进行采访时达到预期效果。另外就是采访过程的问题设计,由于不同的被采访对象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新闻记者在进行现场采访之前,务必要针对被采访对象的性格特点设计相关提问,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采访素材。其次,也就是对采访资料的收集,因为在进行现场采访时,针对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都是无法通过现场知情人的采访,而呈现给观众的,所以,这些资料的呈现就要靠我们的新闻记者自身去收集整理,再通过新闻最终呈现给我们的观众。

深入本质,凸显主题。一般现场的采访都要求新闻记者深入事件的本质,毕竟停留在事件表面的采访,是不可能凸显出事件的主题的。但新闻的主题却是在采访过程中才会逐渐形成的,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随着主题一步步更深入的进行采访,因此对主题进行深化提炼,就要进行更深入的采访,要从现象透过本质。一旦明确了具体的采访观点,就能挖掘出典型题材,为后期能否顺利的做剪辑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控制感情的投入。由于每个人在对待同一件事情上,其情感是不同的,所以新闻记者要在采访过程中投入并表达出相应的感情,但是新闻记者不能感情论事,不管面对现场的重大还是微小事件,都要以平静的心态面对。新闻记者一旦产生过大的情感波动,就会影响到敏锐观察现场的能力,造成采访的正常开展,因此,在进行现场采访时,虽然需要投入情感,但新闻记者务必要保持平静的心态,进而真实真诚的将新闻呈现给观众。

作为连接公众和新闻的记者而言,具备高尚的品格和丰富的情感是极为关键的,要对新闻事件进行理性的采访,才能挖掘出更多的新闻价值。而且真挚的情感不仅能引发观众情感共鸣,拉近观众的心,还能使被采访对象更放心的进行采访,加强新闻的真实性。

仔细的观察。作为有计划目的的视知觉行动,观察是一种主动认知现实感的形式,而在现场采访时,观察指的是新闻记者的整个感知器官,包括眼耳口鼻等,只有这些感知器官同时运用,才能使得新闻记者完成对新闻的采访。而这里面新闻记者常用的就是以眼睛为主的采访模式,通过对被采访对象的举动、仪表等进行观察,新闻记者能够更好的进行现场的采访。但观察不是简简单单说说就行了,这要求我们的新闻记者事先心中要有数,要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并选择合理的时空和角度,把眼睛当成扫描仪,对各个细节,以及极富特色的事物进行扫描认知,最终反应出新闻事件采访的主题所在。

语言技巧的处理。其实语言技巧是最为简单的采访,他要求新闻记者具备良好的逻辑性,强烈的艺术感,现场采访的组织者就是我们的新闻记者,所以在进行采访时新闻记者无需拘泥忌讳,大胆直观的问出与希望事件有关的问题,在面对现场各种可能发生的事件,新闻记者更要发挥出事件对新闻有利的作用,来提升现场采访的质量。此外,现场采访的动感是极强的,现场采访是将事件的发展同步到观众的眼中的,因此新闻记者要多呈现事件的动感,并进行相应的解说,以达到现场采访的真实感和即兴特征。

在信息时代发展的今天,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其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之一就是采访技巧,也是新闻记者赖以顺利完成采访的重要技能。

篇7:外景记者现场采访范文

在通常的记者现场采访中, 记者与受访者很多都是第一次见面, 相互比较陌生, 很多人对于被采访, 上镜头都是首次, 难免在采访中出现紧张情绪发生, 极易造成采访内容受到影响, 为了尽快让受访者卸下包袱, 放松心情, 需要记者根据现场情况构建愉快、轻松的访谈环境, 让新闻事件当事人或者其他受访者能够轻松接送采访, 为新闻媒体提供丰富的素材与事实依据。

在采访开始前, 记者应该和受访者先接触下, 尽量将陌生感消除, 初步建立起相互信任、平等尊重的关系, 让群众感受到被采访是一件很普通很好玩的事情, 比如记者有时候经常要去农村采访, 作为农民他们在镜头面前多数是都不善谈, 在采访中就需要多方面发掘兴趣点, 从农村熟悉的事物谈起, 让受访者容易接受, 也能尽快树立起他的信心, 消除紧张感。

例如, 有一次去农村采访报道农村土地流转的新闻, 记者计划去采访当地一位农业种植大户的经营情况, 借此介绍农村土地耕作正在发生转变。由于距离较远, 加上采访时间有限, 为了及时完成任务, 到了村里笔者开门见山就向一位农民问道:“老乡, 今年收入怎么样?现在你流转多少土地啊?”老乡面对突如其来的问话急得额头上冒出汗来, 连忙摇手说:“不行, 不行, 我不知道, 我不会说”并欲转身回避, 记者这时候忙向他提出能否去他家看看, 他同意了, 带记者来到了他新建的小洋房里。一进屋, 记者就夸他的家房子盖得漂亮、人能干, 不一会儿气氛融洽了, 他对记者侃侃而谈起来, 采访达到了理想效果。

二、对采访中疑点、闪光点进行深挖

作为一名记者,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采访能得到更多的新闻线索, 提升栏目的收视率, 但大多数的采访都事与愿违, 这里面很大的原因就是记者没有从细微的新闻事件中发掘出疑点与亮点进行深入报道。

一些优秀的新闻报道, 素材往往都源于很普通很简单的新闻事件, 作为一位有心的记者, 就要对每一件平常的新闻事件进行梳理分析, 以求从中找到一些值得深入采访的疑点, 对发现的新线索、新疑点要深入下去, 直到发掘到有新闻价值的事件, 记者只有保持新闻敏感性, 才能在更多的日常采访中提高采访成果, 发掘更多的高价值新闻。

三、采访中应该注意的提问方式

第一, 尽量不要问一些太大、太泛泛的问题, 最好问题要有具体内容, 记者提问的越具体, 采访者才能回答更准确, 确保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不打折扣, 同时获得的新闻价值也会比较全面。

第二, 记者在采访中不要提出一些带暗示性的问题, 对于采访主题要客观、符合新闻事件发展的规律和实事求是。

第三, 记者在采访中尽量避免预设采访条件, 尽量提一些有力度的话题, 多倾听受访对象的观点, 通常老套肤浅的问题甚至会影响采访者接受采访的积极性, 直接影响到记者的采访效果。

第四, 最后进入采访收尾环节后, 也不应松懈, 对于采访中获得的一些数据与观点应该及时进行整理, 主要包括: (1) 复核采访内容, 特别是数字情况, 必须准确科学。 (2) 仔细审核, 对遗漏的问题要及时弥补。 (3) 最后要征求采访者对本次采访的意见。

四、在采访中要学会尊重对方

(一) 采访过程中要学会倾听

倾听十分重要, 倾听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 从采访对象讲述的内容中可以找出感人的故事和细节, 找出可以继续交流的、读者关注的话题, 要给予被采访者更多的尊重, 如何理解认同“对于不该尊重的人, 更应该百分百尊重”这句话。人和人都是平等的, 不管对方是谁, 都应该给予尊重。

(二) 宽容别人永远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只有在单位、社会、个人等共同力量的配合下, 宽容才会在每个人身上得到体现。作为一个传媒单位, 要让记者学会接受挫折和困难, 临危不惧, 让记者明白自己在采访他人的同时, 要考虑到采访对象的感受, 不能只是一味地居高临下的审问式采访, 对于不能宽容的人我们记者在采访时更要宽容;对于不该尊重的人我们更要尊重。不要一味地从别人身上找原因, 要通过他们的言行去影响些人, 不要指责别人的缺点, 放宽胸怀和气度, 尽最大的可能关心和接纳任何人;作为一个社会, 要让年轻的记者在现实环境中学会宽容;作为一名年轻记者, 要用心学做人, 多承担一些责任, 增加与人接触的机会, 磨炼自己。

对于记者的采访工作, 现实中一些工作技巧非常多, 这里只是简单总结了一小部分, 作为记者, 只要在采访工作中做好各项筹备工作, 多积累经验、多向前辈学习, 肯定会不断提升自己的采访能力, 从而形成自己的特有的采访风格。从传播角度说, 新闻传播内容只有观众接受并认可, 百姓关注并欢迎, 传播过程才算完成。而要实现这一过程, 就必须在采访中尽量多地获取有价值的素材。记者在采访时, 就是要能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创造良好的采访提问气氛, 使采访成功, 为后一步新闻写作收集充分的素材, 从而圆满完成报道任务。

摘要:现场采访是记者收集新闻题材最常用的工作内容, 也是记者了解新闻事件来龙去脉的重要手段, 如何对新闻当事人进行高效采访, 让采访对象在轻松的环境中友好交流, 需要记者在工作中多掌握一些巧妙的采访技巧, 让受访者乐于参与, 就可以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媒体,记者,采访,工作,技巧

参考文献

[1]牛翠翠.浅谈新闻采访中如何打开采访对象心扉的技巧[J].魅力中国, 2009.

上一篇: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鼓励孩子高三冲刺高考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