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2024-08-24

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共9篇)

篇1: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按照水利部党组确立的“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新时期发展思路,我厅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工作,把水利信息化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成立了水利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大了投资力度,编制完成了《**省水利信息化规划》,确立了“提升省级、加强市级、突破县级”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在国家防总和水利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省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为龙头,加快信息技术在水利和防汛工作中的应用,初步建立起以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

络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信息显示发布系统为成果的先进、实用、高效、可靠的防汛抗旱信息化系统,省级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相继启动实施。我省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十五”期间水利信息化的成果

“十五”期间根据水利部水利信息化的总体规划,2002年完成了《**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2004年结合《**省电子政务“112工程”总体规划》及其实施意见,完成了《**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修改稿。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我们开拓创新,努力工作,在各级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水利信息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㈠水利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

1、信息采集系统建设

在雨水情方面,今年初根据省政府宋恩华副省长的指示精神,我们对全省雨量报汛站进行了自动化改造,采用GPRS和VPN通信技术实现了雨量自动监测和传输,今年汛前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使全省500个报汛雨量站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全省雨水情数据收集从过去的3个小时缩短到20分钟以内,大大提高了雨水情测报的时效性和预见性。满足了防汛的工作需要,为做好洪水调度和抗洪抢险的各项工作赢得了主动。

2000年建成石家庄水情分中心示范区,今年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项目办的大力支持下建设完成了邯郸、邢台、保定、廊坊4个水情分中心,实现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廊坊辖区内中央报汛站的雨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和固态存储。目前我省基本形成了覆盖和控制全省18座大型水库及大部山区的水情自动测报网络。使获取水情信息的速度大大加快。为防汛抗旱决

策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

在旱情方面,2002年建设完成了“旱情监测系统”,包括省级中心1处,市级分中心11处,移动测墒站11处,自动测墒站3处,土壤墒情试验站3处,墒情监测站175处,基本满足了全省旱情分析的需要。省、市中心可以直观地看到全省和各市的旱情分布趋势,提高了旱情分析及预测精度,为指导抗旱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在工情方面,建成了工情信息移动视频采集系统,系统功能包括视频图像、图像伴音、双向勤务话音、一路数据,采用车载方式装载设备,利用卫星传输视频等数据,省防汛调度中心设有接收天线。一旦发生洪灾,可到现场采集转发,把水利工程现场情况通过卫星传输到省防汛指挥调度中心。

同时,建成了黄壁庄等13座大型水库,献县、枣林庄3座水利枢纽的固定工情远程监视系统,可以为指挥决策提供可视化的、实时的现场工情信息,为防汛会商和领导决策提供了很大便利。

2、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基本建设完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纵向计算机网络系统,目前实现了与水利部,与全省11个设区市,与省水文局、3个河务处、13座大型水库、3座大型水利枢纽等单位间的宽带互联,全省水利信息网络初具规模。

省水利计算机中心网络系统逐渐完备。我省防汛调度中心大楼于2002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成了智能大楼网络系统,该系统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500多台工作站和服务器互联互通。2003年又完成了内外网物理隔离局域网体系的改造任务。实现了各办公室、各部门的计算机互联,可以在计算机局

域网完成工作信息的处理、业务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并为信息发布、信息交换和查询等基础应用服务以及水利政务类、业务类应用打下了基础。

国家防汛指挥系统骨干网建成并投入运行。2004年10月建设完成了国家防总至省的计算机骨干网,与国家防办、各流域机构及各省防汛抗旱部门实现了2M带宽的互联互通,配备了电子、邮件、网络服务系统相关软硬件设备。

搭建了省至市级水利宽带网络平台。借助于政府宽带网络平台,建成了省防汛调度中心10兆带宽联接省政府、2兆带宽联接11个设区市防汛调度中心的计算机网络,构筑了全省水利信息高速公路。2003年又对各市计算机网络进行了改造,统一了配置,提高了标准,使各市计算机网络设施提高了一个档次。

3、通信传输系统建12全文查看

篇2: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领导来我乡指导工作。下面,我就我乡水利建设的工作作个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古塘乡位于湖南省涟源市西北部,辖24个行政村,总面积56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系干旱丘陵地区,水资源极缺,共有耕地面积3.25万亩,全乡现有小型水库3座,其中:小Ⅰ型水库1座(高峰水库)库容168万立方米,小Ⅱ型水库2座(东风、麦塘)水库,总库容180万立方米;塘坝1100面,现蓄水量0.5万立方米(蓄水率为8%左右);固定机电排灌站36座,总装机1350千瓦。主要河堤12公里。在所有水利设施中,只有高峰水库属乡人民政府管理外,其余的小型水利工程都是由村组或群众自行管理。

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共投入资金1360多万元(其中高峰水库除险加固460万元,集中供水工程220万元),完成山塘砼化防渗改造35口,山塘清淤扩容40口,新建渠道25公里,改建、修复渠道28公里,新建村组饮水安全工程19处、乡集中供水工程1处,解决了1.7万多人的饮水困难,高峰水库除险加固正在进行。正是有了这些水利设施,大大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全乡1.2万亩水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0.9万亩,占总面积的85%,旱涝保收 1

面积0.5万亩,占42 %,确保我乡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二、我乡现在的水利建设工作情况

根据两型社会的发展内涵和需要,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乡先后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奖代投”促兴修水利热情。乡里明确,山塘底板及四面砼防渗厚度在10厘米以上、经乡水利站验收合格的,由乡财政按照15元/平方米(1万元/亩)的标准予以奖励;新修渠道由乡财政按照材料和机械台班费用的50%予以奖励,改建、翻新渠道按照材料费用的30%予以奖励。其他山塘低涵改造及水库溢洪道砼改造、维修等资金以项目的形式予以奖励扶助。这样一来,尽管乡财政每年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在80--100万元,但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各村、组筹资筹劳冬修水利的积极性。仅2009年冬季,丁家片就完成山塘砼防渗改造16口,去年全乡又完成山塘砼防渗改造19口,今年又有18口山塘准备实施砼防渗改造,高峰水库泵站干渠砼改造及银河桥安保工程、麦塘水库溢洪道砼改造、天光井大坝维修等先后完成,全乡本级财政累计完成各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680多万元。

(二)“以工补农”促水源工程建设。古塘煤矿的开采对水源难免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乡党委、政府坚持“谁破坏、谁负责、谁治理”的原则,先后督促马方、凤山、沙群等煤矿,主动筹措资金80余万元,在车溪、麦塘等村修建拦河坝2处、引水渠道6000多米以及拦淤堤、挡土墙、沉沙池等保护设施7处,既改善了受影响农田的水利条件,又缓解了与村、组的农企矛盾,群众一致好评。

(三)“以点带面”保饮水安全。为改变供水能力不足、小供水工程散乱、水质不佳的现状,我乡聘请水利专家广泛勘测、集中论证,下大力修建了高峰水库集中供水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乡人大会及时做出保护高峰水库水资源、加强集中供水工程建设的决议,乡党委政府从多渠道筹集资金300余万元,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并安排乡领导、水利站人员驻点监督施工,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同时在白竹片新规划两处集中供水工程,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四)“以最优环境”保重点工程建设。高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是涟源市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建设之一,乡党委政府专门安排了乡人大主席及分管农业的副乡长负主责,乡派出所、综治办、水利站等相关单位协助,及时搞好征地拆迁、进场公路等“三通一平”基础性工作的督促协调,目前该工程是涟源市重点项目建设中施工环境最佳、质量最好、进度最快的工程之一。

三、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利用的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自然环境的原因,我乡没有主干道河流,且没有大型水利工程,绝大部分的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全乡3座小型水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险情,5口大山塘堤坝多处漏水,放水涵管堵塞严重,其中塘边村菲子河水坝因排水受阻2006年垮堤。其余山塘90%以上不能正常蓄水,处于干涸状态。全乡共有40公里引排水

渠道、36处电排提灌设施,多数是七、八十年代兴建的,毁损严重需要更新和改造,从而导致全乡水资源非常匮乏。

(二)水质现状差

由于我乡是偏远乡镇,农民主要是依靠传统的产业来生活,种植农产品和养殖家禽;种植农产品的过程中农民使用化肥、农药,其残留降解率低,导致水质每况越下。另外,煤矿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目前,我乡总体节水意识比较淡薄,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灌溉主要是采取大水漫灌等传统方式。农村居民大多数分散居住,这给我乡集中供水和污水集中处理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大大降低了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效率。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下一步,我乡将着力在增加水源、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小流域治理等方面下功夫。

(一)以山塘建设为重点,兼治小流域,加快水土生态建设步伐

我乡历来水源少,蓄水是根主线,继续对原有1100口山塘砼化防渗,在有条件情况下适当提高以前的奖补标准。

同时加强兼治小流域。我乡有白竹河,长12.2公里。在遵循因地制宜和生态自然的原则上,通过修筑梯级滚水堤坝、清淤及绿化等措施,恢复水体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二)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我乡有茶叶基地约3200亩,金果林基地近10000亩,及药材基地约有11000亩。这些基地用水量都比较大,因此我乡计划推广农业节水技术,鼓励农民和企业采用节水新技术,降低单位农业生产收益的用水量,可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形式,以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带动农民增收。

(三)齐抓共管保水源,加大土壤蓄水量

我乡为丘陵山区,拥有一定的林业资源,为了保护好生态环境,打好生态牌,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行植树造林来确保水土质量,增加植被土壤蓄水能力,抑制水土流失。

(四)搞好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提高水源利用率

断续完善高峰水库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让12000多群众吃到放心水、安心水,对一些集中供水工程不能到的地域,充分利用长流的小水源建55个左右的安全饮水工程。

五、请求

1、我乡属高寒山区,水利条件为全市最差乡镇之一,在项目立项申报及资金安排上对我乡予以重点倾斜。

2、在水利工程建设技术上加强指导。

篇3: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一、信息化建设中水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需要进行长期的保存管理, 为避免造成档案纸张潮湿、腐蚀、火灾等原因, 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文档保管费用。因档案无备份的原因, 有时档案需要反复进行查阅, 可能会导致档案受损或遗失的现象, 每年不得不为损失的文档担忧, 给档案的保管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随着我国电子技术飞速的发展, 水利信息管理工作得到全面的开展。完善水利档案管理, 需要依据科学管理方式, 对现有管理措施进行改良。实施合理化管理制度是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质量的有效保障, 就我国目前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来看, 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所以, 结合我国水利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与办公条件, 拟定合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的规章制度, 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使档案有章可循, 对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益大有裨益。

二、信息化建设中水利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 档案管理人员技术漏洞

虽说现在大多数人都会使用计算机, 还是有部分人对计算机的功能不是很了解, 关于如何建立电子档案和目录, 管理人员在进行信息化档案统计技术上还是比较缺乏专业的技能和水准。

(二) 信息化档案管理缺乏通用性

企业的档案管理是由信息化系统、自动办公化系统等多个设计单位组成, 由于档案部门计算机使用的型号不同, 兼容性比较差, 档案信息化的进程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使系统造成了低效运作, 导致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三) 档案信息建设不完善

档案信息建设不完善, 严重影响到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协调性低, 所以始终无法达到稳定运营的状态。另外, 许多企业对于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工作没有足够的认知, 所以更侧重建立纸质档案。因此, 对信息化管理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同样至关重要。

(四)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

顺利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是离不开管理人员的素质, 就目前而言, 绝大部分的档案管理人员由于现代技术水平较低, 甚至还有文盲的现象, 即使引进现代化设备, 仍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 导致信息化建设管理无法提高。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中的水利管理工作

(一) 加强领导的重视度, 推动管理信息化水利档案建设

水利档案管理存在多方面的影响, 比如领导不够重视、资金短缺、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 但是其关键作用还是在于领导的支持。由于水利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核心通常来自于领导的决定, 若希望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一体化,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投资, 增加各部门的交流, 提高工作协调性。另外, 定期举办工作交流会, 向领导反馈现阶段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让领导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从而提出要求, 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档案管理工作交流中使领导对其产生重视, 给档案管理人员做出相应的指导工作, 在技术上得到改进与创新。

(二) 加快信息化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也是促进水利工程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动力。应制定规范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 发展战略要与时俱进, 认真落实综合性管理的各项工作, 并加大对应的监督力度。对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实现对档案管理体系的完善。

(三) 注重人才培养

计算机应用的技术虽然比较重要, 但是人才的培养才是档案管理重要依据, 由于信息化时代的推动, 企业必须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知识有全面的了解, 并且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 从而培养一支优秀的信息化管理档案管理人才队伍。想让水利建筑持续发展, 必须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定期举办培训活动, 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增强员工责任感,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水利档案管理的建设会对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产生深远影响, 所以, 应结合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适当调整, 认真落实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 为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石。在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与改革的同时, 有效地推动水利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谷春香.信息化建设中的水利档案管理工作浅析[J].农业与技术, 2013, (11) :252-252.

[2]黄艳艳.浅析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J].企业文化 (中旬刊) , 2013, (10) :124-124.

[3]王晓燕.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浅析[J].陕西水利, 2010, (5) :39-40.

[4]李英霞.浅析如何做好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J].中国信息化, 2012, (24) :375.

篇4:水利信息化建设探讨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信息化建设对于一个国家的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很重要的,他可以为水利工程的建设采集大量的信息,让决策者更好的决策,让工程建设者更好的建设,让管理中进行有效的管理。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主要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运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水利信息进行统计计算研究的一项系统工程。

1、水利信息建设的目标

我国对水利信息化建设时非常重视的,针对先进的水利工程的发展需要,依据中国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很多明确的目标,沿着这些目标,中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的发展。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水土监测和管理系统,要充分运用3S技术,构建完善的科学的水土信息化的监测系统,全面的一体化的对全国范围内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其次,是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利用建立好的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和地理信息的数据库,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定位系统。第三,建立国家级的防洪救灾的指挥系统,做好监测预报工作、灾情勘测工作、天气预测工作、旱情汛情洪水预报工作等,建设好防洪调度系统,灾情处理系统。第四,建设全国范围的水利工程的管理信息系统。第五,将强建设完善的水利工程的政务监督和惩处系统。第六,要建立服务社会的全方位的服务系统。第七,做好水利工程的统筹规划。第八,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保证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第九,建设好农村乡镇的水利信息一体化。

2、水利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薄弱,力度不够

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进行的,由于我国的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水平较低,所以水利信息化建设就起步较晚,导致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很薄弱,我国在水利工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建设中,在80年,90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我国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很多小型的地方的水利工程,迟迟得不到建设,仅仅依赖国家的大型水利工程队伍,工程的建设后的维护和管理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水利信息化建设是很发展技术含量要求很高的工程,但是有些部门缺乏统一的管理统筹规划,出现水利工程的重复建设和投资和现象,导致水利资源的浪费,地方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够,信息化得不到应用。

2.2 发展不平衡,资源不均匀

目前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不平衡,没有进行资源的共同的开发利用,没有做到资源的共享。水利信息化建设不平衡首先体现在地区上的不平衡,工业水平高的地区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就快就好,而工业水平不发达甚至没有工业水平的地区发展就严重的落后,这是我国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普遍问题。其次是水利信息化建设专业水平上出现不平衡,由于我国在水利防洪救灾方面投入很多,所以水利防洪等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而其他的部门的信息化专业水平发展就存在不足。我国对国家重点的发展对象,如经济开发区、直辖市等的投入很大,导致了很多地区的信息化发展跟不上这些地区的脚步,导致系统的不平衡。这些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整体信息化的建设的实现。另外,我国水利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共同开发和共享,由于我国地区的差异性,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我国信息化资源应用受阻,服务对象不同,各个地区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数据量级,各个地方的数据信息不统一,没有办法建设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导致信息化建设的延缓。

2.3 创新滞后,人才稀缺

目前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管理运行老套,人才稀缺的问题。水利信息化建设分为很多部门,这些部门不好好进行配合,各自为政,导致信息化建设资源和网络资源分散,严重影响了水利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有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是科研项目,在管理运行方面,仍然是按照以前的程序进行运作,在报奖后,这些课题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就搁置一边,没有真正的运用到水利信息化建设上。另一方面,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人才很缺乏,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很多的技术人员都不是科班出身,导致水利信息化建设技术水平的落后,导致水利信息建设没有创新和新的管理模式。

3、水利信息化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加强基础,加大力度

虽然我国的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水平较低,导致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很薄弱,但是我国在水利工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建设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很多成就,这就说明我国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有一定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发挥好这些基础,进步不加强,建立专业的信息化队伍,让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得到有效的保障。要建立完善的统一的管理统筹规划,避免水利工程的重复建设和投资现象,加强地方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地方水利信息化的应用。

3.2 平衡发展,资源共享

工业水平高的地区要帮助工业水平低的地区进行信息化建设,国家要为信息化专业水平低的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国家要实现水利信息化的平衡重视投入。另外,要实现我国水利资源有效的共同开发和共享,消除这些差异性,克服地理环境的不同,统一各个地区的标准和数据量级,建设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

3.3 加强创新,培养人才

水利信息化的各个系统部门好好进行配合,团结一致,实现共享,促进水利信息化的和谐发展,要加强对科研性质的水利信息化的监督管理,做好完成后的应用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培养,聘用科班出身的人才,国家重点建设相关专业的教育,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进行创新。

4、结束语

水利工程利国利民,要想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必须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加大建设的力度,实现水利信息化的平衡发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强水利信息化的创新管理,培养专业化人才,实现真正水利信息化,让水利工程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赵静.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其途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0

[2]吴铁坚.浅谈灌区水利信息化建设[J].建筑与发展,2013.08

篇5:小学信息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教师学校信息部积极倡导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工作更体现透明度,引领各校建立博客平台,引领教师自主地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各校领导愈发觉得信息工作的重要,也表现为极大的关注和重视。一、一小领导努力支持信息工作

1、信息部设备比较完善。一小领导重视信息室的评比工作,积极响应落实信息部提出的号召,于2010年的 10月16日,给一小信息部电脑配备到位,设有电话装置并正式挂牌儿。信息员积极性也比较高,自配相机和电脑音箱,所以一小的信息部硬件建设基本完善。

2、信息员享受单间办公待遇。为了给信息员写作创造安静的环境,学校领导给信息员特设单间办公,阳光充足,花绿满屋,环境优雅,为信息工作创造了宁静的写作环境。

3、减免课节,减轻信息员工作负担。一小教师207人,学生2745人,信息员需要经营教师博客、学生博客、信息档案博客,还有一小博客圈,信息工作量很大。领导远见卓识,为信息员减免一些课节,现在每周八节课(其中四节特长班还有相应的补助)。

4、各口支持信息员查阅信息。学校给信息员订了《铁岭日报》、《中国教师报》、《辽沈晚报》,大队辅导员还把《德育报》让信息员先睹为快,阅览室管理员也不限定信息员借阅书刊数。

5、通力合作,建立学校内部信息网。学校有电脑部门的彼此加上qq,建立学校内部信息网。信息员写黑板通知、拨打电话、qq联系,各个领导比较配合与支持,及时传送稿件,支持学校的信息工作。

6、领导写信息稿也纳入了考核。本学期校长新规定:领导不写稿的年终考核将不被列为优秀。

7、电脑使用方面信息部基本专用。尽管学校可用来上网的电脑使用很紧张,但领导那边用电脑尽量不挪用信息部的,非常体谅信息部用电脑工作情况,给了信息部最大的支持。

8、信息员做不通的地方,信息领导协助解决。

9、信息稿发表跟考核挂钩还有奖励,而且学校一学期一兑现。学校规定,发表调兵山和铁岭市的教师每篇加0、3分(信息员加0、2分),发表调兵山的奖励30元,发表铁岭的奖励50元,省级以上还会更多些儿。

10、领导积极给信息员提供信息。领导对信息员高度重视与信任,从来不干预信息员采访报道;一些重大事情特地打电话告诉信息员随行报道,像今年的4、14铁岭人大检查组来一小检查,就是校长让刘玉辉提前一天特地通知信息员随行报道的。

正是有了领导的重视和提供的优惠条件,才更激发了信息员的热情,让信息员为一小的发展肝脑涂地,尽心尽力。

二、做细信息工作

一小信息部在各层领导和同行的关注支持下茁壮成长着,努力在成长中反思,在拼搏中创新,在经营中学习。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密切配合下,我们学校截止到2010、5、19,共上传博文735篇(其中教师博客569篇,学生博客166篇),这其中的工作跟领导的支持有关,也跟一小信息部精细化管理有关。而我们管理的工具就是利用小黑板、博客还有印发的宣传单。现将有关细节向领导做以汇报:

1、两次印发博客宣传单。第一次印发的宣传单是在2010、10、14,主要是让全校师生认识了解网络宣传平台,介绍的内容有教师博客、学生博客、兵山教育博客圈、兵山小学生博客圈、辽北沙龙的菁菁校园论坛,把网址印发下去让全校师生点击查看,引导大家上网查看;第二次是2010、1、6印发的《愿您带着孩子健康上网》,是引导全校师生建博客写博文。

2、信息员每天查阅报纸、研究报纸是必修课,话题征文会及时利用小黑板通告给学校老师;

3、利用小黑板调动老师和学生写稿投稿的积极性,每发表文章就在小黑板上公示,让发表的老师和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同时也激发着每个人的积极性。我写的小黑板现在大家都比较喜欢关注:因为多半都写的是喜报;

4、利用小黑板宣传,利用博客中的“红叶带你去上网”(就是张主任整理的培训笔记),对全校师生进行网络培训,以便师生自己学会开通博客、走进论坛;现在我校已有八位教师开通了博客,其中校长、还有附属幼儿园园长都是在信息部引领下开通的博客。学生有10名开通了博客。

5、充分利用相机做学校的宣传报道工作。目前博客的图文报道真实可感,大家也最喜欢看。信息部拍了大量珍贵照片发布在博客上,有的还被《辽沈晚报》和《铁岭日报》采用;

6、报道及时,上传及时。在569篇的教师博文中信息报道文章就占了129篇,为协调我们学校各个口的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7、建立了与编辑部、教师学校、一些兄弟学校、一小各部门、家长的、学生的qq联系。有事说事,很是方便。与学生、家长联系,主要是解决他们存在的困惑和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博客水平。同时也让他们关注了解一小博客,关注一小教育。

8、和铁岭报社“成长”版的编辑取得联系,给他们提供博客网址,以便随时来博客中选稿;

9、不满足对内信息宣传,还利用辽北文艺沙龙、铁岭文星等网站对我校进行宣传,扩大我校知名度,为创我校品牌建设做贡献。

10、利用博客新建模板、个别指导等对教师进行博客知识、教育随笔写作等培训;通过晚上在qq中交流、传稿,帮助提出修改建议,在沟通中获得了友谊,提高了信息部在老师当中的威望。

11、引领鼓励帮助部分老师建立自己的博客,比如我校的体育组桑增东老师,幼儿园园长任丽娟等七位老师,就连校长也同意参与进来了。

12、时常调查走访班级,了解师生对网络平台的了解运用情况,根据存在的困难指导帮助。像我曾去过4、1班、4、2班、6、9班等八个班级,给他们仔细讲解过,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目前已有10名学生有了自己的博客并坚持写作,文章常常刊登在《辽沈晚报》上。就是博客的引领写作,我校的李思缘和刘雨萱两位同学被铁岭市教育系统评为读书活动先进个人。

13、信息员自己勤练笔,多写稿,给大家做榜样。并指导帮助老师修改稿件,鼓励她们自信心。比如我校的桑增东、李晓霞、郑莹老师经常与信息部切磋,积极性已经上来了。

14、一小信息部除了开通教师与学生博客,还开通了信息档案博客,目的是为了查找历史数据方便,也是增强信息工作的透明度,还为了增进同事间、家校间的了解。

15、在博客左侧增设模板,标上投稿邮箱,方便一小师生乃至全局师生投稿。

16、努力做好新建的博客圈工作。由于学校活动多,拍照、录像,还要加工制作,加上写文章等,有时感觉力不从心,觉得时间不够用,但还是要争取挤时间查博客圈里文章,给一些老师和同学加精鼓励,培养他们自信,给他们动力。

17、信息员努力研究最新信息与教育动态,把有价值的信息及时通报给领导,为领导的英明决策提供依据。

三、取得的成绩:

1、一小博客文章最多,博客内容也算最全,除了博文,还有摄影、录像内容。博客级别最高,达到13级,博客访问量相对来讲也最多,截止5月19日,博客访问量达到27,834 人次。

2、小学中发稿最多,XX年以来,截止到2010、5、18,我校师生共发表文章187篇。2010年截止到5月19日是38篇。

3、一小书香四评比参与的人数最多,所以铁岭给我们单位读书集体奖可能跟这些有关。

4、一小4、2班的李思缘是调兵山学生中唯一博客获奖者。

5、一小信息员博客建得最多,自己拥有三个专项博客:文学博客、教育博客、影音博客。所以参与上次读书活动的书稿最多,信息员本人也被铁岭市教育系统评为读书活动先进个人。

四、作信息员工作的几点体会:

1、要学会统筹安排时间。我们信息员都是兼职工作人员,既要上课还要经营博客,而经营前的准备尤其多,需要拍照、录像、写报道、写随笔、还要和领导老师及时沟通,收稿、审稿、传稿……要想出色完成工作,就要统筹安排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我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去守卫室取报纸,迅速浏览,查找教育刊稿情况,有我们学校的就及时记上,刊稿的报纸杂志及时存档。接下来就是列出当天的工作计划或者写作计划,把要做的事情尽量想全。然后就是围绕这些计划开始忙碌工作了。

我写作的时间多半安排在上午,对我而言,一般在上午出稿快,所以在上午尽可能不和别人谈话,不是非办不可的事情我都让位于写作。我用下午时间去做博客、整理笔记等事情。

总之,每天要列计划,哪些事情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后做都合理安排,这样工作起来会很有效,工作得会更从容,也不容易产生焦躁情绪。

2、可以给自己定位高点儿。不要把自己定位为只收稿、看稿、传稿的机器,可以让自己更优秀点儿,那就是写稿。可以多写稿,多发稿,那是我们的底气,也是我们的资本。

3、可以尽我们所能宣传我们的教育,让更多的家长关注参与,那不是作秀,那是为了我们教育;宣传我们的教育,也是在为家乡出一份力。最低为我们本校招好学苗。

4、鼓励同行,积极参与。“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针对报刊杂志用稿情况,针对领导和教师个人特点,针对特长和优势,跟她们谈话,帮他们选择撰稿方向。及时发现她们手中存有的价值稿件,及时上传更新博客,及时帮他们往上级报刊、杂志社投稿,努力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进一步鼓励他们写稿,投稿。

5、努力练就新闻眼,锤炼新闻耳。做信息工作无极限。信息工作要想走在前面,必须练就新闻眼,锤炼新闻耳。为了苦练这方面的本领,需要投稿的那些教育类报纸和杂志,我们要多看,多了解编者的意图,去琢磨其中的内涵,及时记录投稿栏目和邮箱,及时在小黑板上做宣传。让老师写征文稿,话题稿,以提高教师写的积极性,及时查看网上新近文章,摸清撰稿方向。比如及时写《辽沈晚报》的话题文章,中稿率相对会比较高些。因为它有时间限制(最多一个月期限),不常查看报纸,写得一些文稿也很难被命中的(竞争者多),像我去年拍的为四川捐款照片拍得及时,投得及时也就被编辑采纳了。这就是一种新闻眼。学校开展的活动、学校领导讲的话是否有价值?写出来上边报纸能否刊用?有时也可以有预见性。

6、要不断更新电脑知识,进行网络研修,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我用各种方式充实学习网络知识,地址栏搜索查找学习,向同事学习,向文友学习,去uc房间听讲座学习,有时也向学生学习(小孩子电脑技术有的比大人学得好)。

7、态度积极,生活乐观。许多人把写稿当作一件很头疼的事,我们做信息员的需要用微笑面对,接受一次次新的挑战。不要怕领导给任务,写就写吧,不写就意味着永远不会写。写过一次,以后也就有经验了。

最后我想在这里说,感谢校领导对我的支持和信任,感谢信息部领导给我们创造的一个交流平台,感谢我们信息员每一次真诚的切磋,感谢编辑们给予我的鼓励,感谢教育局领导对我们学校的重视。

篇6:人社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县人社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你们好!加快“金保”工程及信息化网络建设是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改革、统筹城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城乡居民的重要载体。灾后恢复重建以来,我局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对口援建、扩大内需等重大机遇,按照“以信息化带动业务发展、以业务需求促进信息化、走新型信息化路子”的工作思路,以更好的服务于参保对象为目标,努力强化和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络平台建设,积极优化网络信息系统服务。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我县灾后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2008年“5.12”**特大地震灾害的发生给我县人社系统的办公房屋及办公设施设备造成了重大损毁,严重影响了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省、州业务主管部门的有力支持下,我局按照国务院31号文件、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局)267号文件以及**县灾后恢复重建统一规划的要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灾后恢复包括县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和全县11个乡镇,3个社区、112个行政村设施、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共30个项目。

篇7: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连珠山镇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学校,学校附设一所中心幼儿园。小学部现有11个教学班,学生443名,在岗教职工58人,教师平均年龄47岁。2008年,学校申报国家农远工程模式二项目,建计算机教室一间,学生用机30台,教师机一台,服务器一台;建多媒体教室一间,装有投影设备一套;建卫星接收教室一间,卫星接收设备一套,计算机一台,接收机一台,电视机两台。2012年,接受省标准化学校验收,配备“班班通”设备12套,包括计算机12台,实物投影仪12台,电子白板12块,投影12台;音乐教室安装液晶书写屏一台,计算机一台,数码摄像机2台。2011年6月,省标准化幼儿园落成,配备计算机9台,投影仪一台,电视机6台。2013年6月,市教育局为各校计算机进行设备更新,我校更新学生机40台,教师一台。目前,全校共有学生用机40台,教师用机20台.师生用机全部连接外网。(上网方式ADSL宽带上网,带宽3M)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推广,学校的管理层次逐步接收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洗礼。现将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转变思想观念,建制培训应用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保证

学校按照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要求全体教师要应用新的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使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我校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以信息技术管理员为纽带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从思想上统一认识,使大家认识到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信息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学校不可缺少的因素。

1、制定规章制度,为信息工作护航

制度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校进一步完善了《计算机教室管理使用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使用制度》、《卫星资源接收使用制度》、《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管理制度》等,拟定了《班班通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电子设备维护维修制度》、《多媒体设备使用奖励制度》等。通过制度要求教师们来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制度来激发教师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制度来实现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功能。由于实行了制度管理,教师们乐于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来开展工作,从原来的被动使用变为主动应用;由于严格了制度管理,各项工作主动积极进展,确保了学校信息化工作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2、加强技术培训,促能力素养提升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自2009年末学校建成计算机教室开始,学校便拟定了教师计算机培训计划,利用大约一年半的时间,对教师进修了WORD文档操作培训、幻灯片制作培训、电子表格的应用培训、图片处理等内容培训,教师全员参加,各有收获。学校通过开展计算机理论答题、制作电子小报、课件制作等竞赛,激发教师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在做好全体教师通识培训的基础上,我校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多次组织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及相关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学习人员均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如吴广宇老师多次参加省、地组织的计算机培训学习,重点学习了视频剪辑、会声会影视频剪辑软件、省组织的电子白板功能使用培训;王文武老师多次参加鸡西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在鸡西市计算机培训中获得优秀学员,在课件制作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姜淼老师参加省美术学科电子白板使用培训,获得培训证书。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学校信息化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并已成为教师展现自身素质的载体。

3、设备资源应用,展信息活动风采

(1)学校在没有安装电子白板设备前,始终要求教师每学期每人要使用网络资源在多媒体教室授课两节,并号召全体教师主动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力求达到资源共享。

(2)连续几年组织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教师每次参赛都能积极参加,共上传教案五十余篇。

(3)要求45岁以下教师注册为百度会员,经常进入百度文库中查阅资料、上传文本教案。

(4)结合上级工会活动要求,组织教师开展课件制作竞赛,通过评选,王文武、李斌两位教师获得市优秀课件制作教师。(5)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答题、网络投票活动。如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答卷、群众满意学校网络投票活动等。

(6)组建计算机兴趣活动小组。在三至五年级学生中挑选20名学生,每周五下午集中学习幻灯片制作教程,目的是协助教师做课件,为课堂教学服务。

(7)鼓励个别有计算机功底的教师参加uc在线论坛活动,零距离与学科优秀教师、专家们互动交流,提高自己的能力素养。

(8)学校要求45岁以下教师积极参加密山市教育网在线论坛活动,积极发帖、跟帖,与同市同学科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9)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群组交流活动,如语文、数学学科教师申请加入鲲鹏语文、数学工作室,与群中教师进行学科研讨;学校相关领导加入市进修学校、市教育局相关群组中,使得工作安排、通知更便捷、相互交流更方便。

二、加大硬件投入,科学有效管理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1、2008年农远工程投入所有设备在工作中使用率达到了100%。由于信息设备管理员工作认真负责,及时对计算机进行维护维修,保证了计算机的完好率,至今无一台丢失,无一台损坏,设备都在继续使用中。学校每周按时接收卫星资源,并将存储的资源刻录成光盘(已刻录光盘几百片),供教师教学中使用,并将下载资源、接收资源、教师自制课件等材料作为学校信息资源库内容存放,供教师教学中参考。2、2012年学校迎接省标准化学校验收,上级配备“班班通”设备12套,于2013年4月1日安装使用。4月2日,由王文武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使用初步培训,4月3日,正直学校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很多教师大胆尝试使用新设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制定了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设备维修制度、设备使用培训制度等,并为设备做了防尘罩,各位班主任能精心管理,积极使用,真正让新设备服务于教师教学。3、2013年6月,学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帮助下,更新学生用机40台,教师用机一台。学校调整了各办公室设备,保障了学生上课需求、教师使用需求。

三、强化软件使用,服务教学实践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1、挖掘资源、储备资源,建立学校电子资源库。2013年3月开学,刘伟新校长提出了学校资源库建设的构想,制定了教师资源上传奖励方案,要求教师按照自制课件、改编课件、下载课件将资源上传到学校资源库,将自己设计的教学案例上传到资源库,学校按照奖励方案进行评比奖励。另外,信息管理员将下载的资源、接收到的资源分学科上传到资源库中,并将几年来学校存储的电子资源统一上传至资源库中,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开设计算机课。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三至五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课,征订了计算机教材,配备计算机教师,安排课时并要求教师认真上好计算机课。

3、学校内网的应用。学校建立了校园网站,设置了教师领导权限,为各位教师均设立了个人文件夹和个人空间。学校各口计划、总结、通知及时上传至校园网中供教师工作中参考,教师平时需要上交的材料按时上传至规定的文件夹中,学校统一检查、打印,既丰富了校园网站,也方便了教师工作。

4、“班班通”设备使用。学校派出两名教师参加省级电子白板使用培训,校内进行了二级培训,效果很好。现不同年龄结构教师、不同技术水平教师均能正确使用、合理使用“班班通”设备。像王文武、李斌、赵德刚、王世权、霍英、姜淼、王龙梅等能力强的教师除正确使用课件外,能灵活使用白板书写、改写、圈画等功能,课堂运用灵活自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像薛玉梅、滕敏、吴永丽、孙桂琴、孙秀云、李冬梅、徐春夏等水平一般的教师能正确播放课件并穿插播放下载的视频等资料;年龄较大、计算机操作水平低、自己不能独立制作课件的教师课堂应用频率同样很高,如我校李长荣、梁英范、梁晓军、温志英、韩国云等教师年龄已超过五十岁,他们在上课前能根据自己所需上网查找相关课件、视频、图片等,根据课堂环节顺序编好序号,随着自己讲课顺序选择播放这些课件或图片,对于书中例题、课堂练习题他们能将内容写在纸上,通过正确使用实物投影仪来完成教学任务,也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5、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学校利用设备更新后剩余的计算机为教师建立了电子备课室,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准备授课内容。

6、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发展。2011年6月省标准化幼儿园落成,投入计算机9台,投影一套。各幼儿教室虽没有连接外网,但年轻教师们能在家上网将材料带到班级播放,能运用光盘为幼儿播放动画片、音乐,丰富幼儿活动,开启幼儿智力。

四、学校师生变化,彰显信息化学校特色

1、教师教育观念有了提升,信息化设备使用已经成为教师每天必修的功课必做的事情。

2、师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都有很大进步,涌现出许多先进教师和学生。如王文武教师,经常承担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学习培训任务,经常帮助各班教师、各科室教师处理操作中的疑难问题,经常协助网络管理员对学校的电子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结合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工作,王文武老师为全校教师设计出自动生成的电子表格,只要输入学生成绩,各分数段人数、得分率、失分率、及格率、优秀率、总分、平均分所有数据自动生成,给教师工作带来了方便。五年三班王雨欣同学喜爱计算机学习,他的上机操作水平比其他同学强很多,在六月份的各班学生信息录入校对中,他协助班主任完成本班工作外,还自己承担了其他三个班的学生信息录入工作,并且独立修改在信息校对中发现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平时学习中,王雨欣同学负责班级校训通平台学校通知、班级通知的发送工作,每天协助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在校讯通平台上发作业,是老师工作的得力助手。这名同学正在学习幻灯片的制作,现在简单的课件基本上能独立完成,输入文本、插入声音、视频、图片等文件都可以操作,并能设置动画放映方式,但在课件制作上还缺少独立构思和设计能力。另外,我校三至五年级每班都有一至两名同学平常利用电脑帮助教师在校训通平台上发送作业和通知,也能帮助老师打印文本材料,深受老师和同学喜爱。

3、注重网络研修,促进专业发展

2009年9月,教师们开始走进网络研修这个平台,并逐渐认可这个学习的平台。历时三个春秋,“依托网络研修拓宽校本研训之路”作为校本研训的一条新举措已日趋走向成熟。

(1)为了教师能更好的提高研修质量,学校特别注重教师学习与培训工作。首先注重校内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网络、远程学习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了WORD文档的使用、幻灯片的制作、电子表格的应用等知识,为教师上机操作提供了保障。第二,由校长定期对教师进行辅导。刘校长作为鸡西教育研修网版块管理员,有权限查阅各位教师网络活动情况,每周进行一次记载,根据教师研修现状及时总结优秀之处并及时纠正偏差。通过学习与培训,实现了校本研训与网络研修的和谐统一。

(2)学校采取强制参与与自主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新教师和45岁以下教师必须参加网络研修学习,45岁以上教师自愿参加。同时,学校制定了网络学习、培训、教研、管理等相关制度及《教师网络研修工作考评细则》。《教师网络研修工作考评细则》规定了教师十项必修作业的内容和数量。学校还制定了《网络教室开放管理制度》、《校园网开放管理制度》等多个保障网络研修工作正常开展的规章制度。强制性的管理规定只是网络研修工作走上正轨的助推器,如今,教师们沉迷于网络研修中,已不再为了完成任务而研修,网络研修已成为教师的自主学习行为。

(3)2011年11月30日,连珠山镇中心学校作为子课题实验单位申请加入《黑龙江省中小学网络教研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实验,并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子课题《关于网络研修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开题报告、确定了实验方案、拟定了课题实验计划,为实验的顺利实施做好了铺垫。为了更好地实施课题实验,学校还制定了《课题实验工作制度》、《课题日常管理制度》、《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制定,大大加快了我校进行网络科研实验的进程,规范实验教师们的实验行为。

(4)取得的成绩:

从学校整体看,2010年、2012年学校分别被评为首届、第二届“省基础教育网络教研先进集体"。在省第二届网络研修工作表彰大会上,刘伟新作了题为《依托网络研修优化农村学校校本研训之路》的汇报,受到与会领导及同仁的好评。

从教师看:

1、广大教师的认识逐步提高了,由原来的不愿意参加到主动参加,由原来的少数人参加变成了现在的多数人参加,由当初完成学校的任务,变成了自己的一个乐趣,教师们教育研修观念大有转变。

2、学校已有80%的会员教师参与研修活动,有近50%的教师积极踊跃表现突出,走在研修网会员的前列。其中,姜淼、刘伟新、徐春霞、被评为省基础教育网络研修先进个人,狄跃凤、孙秀云、孙桂琴、张桂凤等教师被评为鸡西市网络研修先进个人。这个研修团队中,新上岗教师关秋雨、刘晓霞、李秀坤、董彦秋刚参加工作不足两年,但在线时间多的达近几百个小时,少的也有几十个小时。年龄较大的教师狄跃凤、梁晓军已过50周岁,但网络研修学习却乐此不疲,在线时长达400多个小时,让领导、教师为之感动。在研修过程中,教师们撰写的研修叙事有十五篇获得省级一、二等奖。

五、在学校信息化建设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学校生源少,教育经费有限,电子设备增多,电费急速上涨,给学校经济带来压力。学校信息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前,每年电费大约4200.00元(2006年,电费是0.74元),平均每月350.00元左右;2009年9月以前每月平均650.00元,九月后计算机教室全面开放,月平均1100.00元左右,全年电费在7300.00元;2011年新增15台电脑及部分现代化办公设备,现在平均月用电费2200.00元,年用电费26000.00元左右;如果把今年更新的设备和旧设备同时使用,包括电视、监控等,按每天6小时计算,预计一天就会发生电费75.00元,未来每年新增电费10000.00元。

2、由于学校经费不足,外网申请宽带2M,年服务费1750.00元,后经反复做工作,降为1350.00元。学校学生用机、教师用机同时上网时,因流量低网速非常慢,在网络中查阅资料或完成其他的工作很难。

3、耗材消费、设备维修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现每年耗材大约在两万元左右。

4、教师参与上级培训经费高,近两年每年大约培训费12000.00元左右。因学校经费有限,导致很多学习机会无法多人次参与,阻碍了多数教师专业成长。

5、由于农村教师水平不高信息技术能力有限,在制作课件整合开发资源方面受限,能否以国家、省、地进行区域统筹,把先进的技术和资源整合共享,既节省时间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哈尔滨香滨小学的资源,是不是能全省共享)。

六、学校信息化建设今后发展的方向

1、根据教材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师校内教学资源共享。

2、实现办公自动化、力争达到无纸化办公。

3、利用班班通资源建立校园电视台和广播站。

4、创建省级信息化先进学校。

篇8: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1 努力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作为水利统计工作人员, 首先应自觉学习统计法律法规、统计基础理论、基础核算等知识, 能够熟练地应用基建水利统计专业知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了解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掌握水利统计的各项基本技能。在数据处理方面, 统计工作人员要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录入基础数据、汇总数据及进行数据分析。其次要宏观和全面了解和掌握统计知识, 学习国家及地方的大政方针, 在工作中将统计数据与国家政策、地方情况相结合进行分析。再次是要注重“现场调查”, 统计人员要及时学习、掌握被统计工程的基本情况, 了解水利工程专业知识, 定期进行现场调查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统计的真实度。

2 建立现代化水利统计指标体系

在新型综合统计制度的统领下, 结合各方面水利行政管理的具体需要, 协调建立起适应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要求的指标体系, 覆盖水资源管理、水务管理、水灾害管理、水环境管理、水土流失管理、水利投资管理、水利建设管理、水利工程运营管理、农村水利管理、小水电开发管理以及水利移民和水利机构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指标体系, 各专业指标体系是综合统计指标的细化和基础数据来源, 是编制年度水利统计公报的主要内容, 也是各水利发展领域制订政策和规划、编制行动计划、开展行政管理的基础依据。提高统计工作的认识和投入

3 逐步完善水利统计方法

水利统计制度方法设计要能够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水利工程发展各方面的工作状况。水利统计制度方法如果不够科学, 提供的水利统计数据可用性就差, 有可能造成所需要的数据统计工作统计不出来, 或者是统计出来数据真实性、客观性得不到保证等, 造成统计成果与需求之间偏差过大, 难以满足水利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因此, 针对现行统计制度方法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要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 集中力量对水利统计报表制度和调查方法进行完善, 把统计需求与统计能力、统计效率相结合, 把常规报表与统计分析相结合, 逐步建立完善水利统计制度和方法, 使统计报表制度更加广泛、更加科学、更为实用。

4 加强水利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

建立覆盖统计调查全过程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对数据采集、数据审验、数据处理、数据汇总、统计调查后评估等各工作环节, 明确数据质量控制的要求和标准, 建立规范的数据审核规则和控制关系以及统计数据可靠性、适用性评价标准。以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为重点, 以水利统计登记和基础统计台帐为基础, 建立统计调查对象和基层填报单位的目录系统, 并定期通过基层统计调查, 对统计单位目录系统进行维护, 通过数据质量抽查校核, 对基层填报数据进行评估修正。从水资源的监测、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方面, 定期开展对主要水利指标基准统计数据普查、核查、评估和确认工作。

5 采取灵活高效的水利统计调查方法

水利统计工作要以提高统计效率为中心, 建立以全面调查为主, 抽样等形式为辅的非全面调查以及推算估算方法相结合的统计调查体系, 逐步确立以经常性调查为主, 基础调查、专题调查等一次性调查相互搭配的调查体制;严格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 以网络直报方式实现逐级审核、超级汇总、实施更新和同步共享, 最终建立一种能适应多任务的要求, 灵活选择调查方法、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传递手段且稳定可靠的数据收集系统。

6 建立水利统计数据质量监控评估中心

建立健全完善的水利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对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定期发布主要水利统计指标信息, 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对灌溉面积、水库座数与容量、灌排设施、水环境保护与水土流失治理、水利投入与产出、水价、电价等主要的统计指标数据质量实行定期评估和动态管理, 以减少统计数据的误差。通过评估与监督对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统计数据的监控与评估可以采用自我评估、监督评估与定性评估、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7 重视水利统计分析和预测

水利统计分析与水利管理工作密切相关, 统计部门要在大量的基础统计数据和专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综合分析预测和专项统计分析研究对各项水利发展目标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特别要求对水利发展中的重点工作和热点问题开展分析研究, 提出有价值、高质量的分析研究报告, 为水利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要善于学习和采用国内外先进适用的统计分析理论和方法, 就水利发展的重点领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研究, 不断探索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发展方向, 及时对水利发展态势作出评价和预测。

8 加强水利统计数据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各类数据成果资源的集中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通过建立合理的数据库体系、整合各类综合统计和专业统计资料, 实现各类基础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重视基础统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提高统计数据资源的成果转化率, 定期汇编、发布各类统计序列资料和期别资料、组织撰定基础数据报告和统计分析报告。不断创新统计成果的表现形式和提供方式, 建立统计数据发布和查询平台, 提高水利统计公共服务的水平。建立统计数据发布的审核程序, 对有保密要求的统计数据资料, 要做好有关保密管理工作。

总之, 水利统计资料是领导正确决策的基本依据, 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水利统计部门要高度重视基层水利统计工作, 努力强化水利统计工作技术水平, 不断完善水利统计工作方法, 不断增强依法办事的观念, 积极改善基层水利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使水利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高, 让水利统计工作为水利行业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推进水利事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真正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水利事业建设的指南针。

参考文献

[1]王强, 浅谈水利统计工作, 内蒙古水利, 2008-04-25.

[2]张苏娟, 浅谈水利统计工作, 山东水利, 2010-10-28.

[3]王淑华, 水利统计工作现状分析及改进研究,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9-16.

[4]刘俊霞, 段俊丽, 吉建芳.水利统计工作现状及建议.山西水利, 2008, (2) .

篇9: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2004年是区教文体局实施“二次创业”的开局之年,是我区教育事业迈向腾飞的一年,教文体局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为确保惠济区教育信息化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年初,我中心校就加大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首先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并选拔一名专职网管人员负责全办事处中小学的网络建设和维护工作,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提高各校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交流,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教研组。一年来我们中心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2004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引领队伍建设,加快步伐实现分期目标。

办事处成立了以贾朝斌、付清澄为组长,王秀魁、崔山岭为副组长,各中、小学校长为组员的长兴路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长兴路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各中、小学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制定了本校“2004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三年发展规划”和“教师培训计划”。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目标,分清职责,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队伍建设,为信息化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为给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教育提供技术支持,中心校选拔技术高、业务精的王中华老师为专职网络管理员,负责中心校及各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各中、小学指定一名兼职网络管理员,负责本校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成立信息技术教研组,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同时负责信息化建设、网络的运行维护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等工作。

三.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积极组织教师培训。

为整体提高教师的网络应用水平,中心校和各中小学建立了完善的培训机制,教师培训以实用为主,旨在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建立三级培训网络,中心校网管和各校网管积极参加信息中心组织的培训并担任起本校的培训工作,中心校组织四十名骨干教师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培训,本网络培训共进行六次、24个课时,今年暑假又利用10天时间对这些教师进行了网页制作和课件制作培训。目前这四十名骨干教师已掌握了网络的基本使用技能和课件制作的技能,能充分的利用信息化为教育教学服务,并担任起了信息化应用的领航人。

鼓励各中、小学开展结合本校实际的,形式多样的培训,例如南阳小学只有十六名教师,而且教师队伍整体年龄偏大,学习困难大,不适合组织集中培训,他们就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了“1加1”帮带培训,并制定严格的培训计划,即先组织一部分教师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培训,然后再回学校组织帮带培训,既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培训效率。目前,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心校和各中、小学在加强网络应用培训的同时,还不失时机的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杜绝反动、色情、暴力等不健康信息在网上传播,科学、健康、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进行教学和学习。老鸦陈小学的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成立半年来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四.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学习。

为了促进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以教文体局举行的“第四届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为依托,举行“长兴路中心校第四届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长兴路中心校组织的决赛于2004年10月24日在惠济一中举行,各校共参加人员60名,经中心校领导小组认真评审,共有26名教师的课件分获一、二、三等奖。

五.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

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一年来,我中心校在上级的领导下,全民动员,上下齐努力,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为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中心校自主开发了“长兴路中心校教研网”,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网络互动平台,更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共享的舞台,实现了我们创建信息网络教育平台所倡导的“共建、共管、共享”的理念。2.我中心校所辖中学1、2年级,小学3、4、5、6年级全部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并把有关网络应用的教学作为本学期教学的重点,经过教师的认真辅导和学生的努力学习,目前大部分已掌握了上网技术,并能独立制作课件和个人网页。

3.为加强各校网管之间的技术交流及提高,我中心校组建了以王中华为组长,各中、小学兼职网管和计算机教师为组员的信息技术教研组,并制定了完善的教研计划和严格的教研制度、教研时间。经过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但提高了各网管的技术水平,更提高了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的水平。

4.校园网建设已成规模,老鸦陈中心小学机房的电脑原来没有联网,更不能上互联网,为了近早让学生接受网络应用的教育,孙广韬校长年初就多方筹措资金购买网卡、网线等设备对机房进行了改造,联通了互联网,其他三所学校的机房也都连通了互联网。我中心校所辖的惠济一中经过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了以三条光缆为主干网的高速校园网并购置了高性能的IBM服务器,老鸦陈中心小学、王砦小学、南阳小学也已建成校园网,并将网络延伸到了教室和办公室,将原来集中于电子备课室的计算机分配到了各个办公室,更加方便了教师们的使用,也使校园网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实现了办学条件现代化和信息传输网络化。惠济一中于暑期又新装了一个容纳60人的机房和一年级12个教学班的“班班通”,目前其它三所学校的“班班通”工程正在加紧筹划和实施过程中,老鸦陈小学、惠济一中专门架设了本校服务器,使学校原有的教学软件得到了充分利用,中心校做成了教研网实现了无纸化教研,通过网络的快速性提高了教研效率。在硬件添置和使用方面做到用什么添置什么,做到资金的充分利用;加强计算机维护,使现有的计算机能充分发挥现有的性能和功能,做到设备不闲置。5.教师培训的效果明显。南阳小学的武利娟老师在惠济区教文体局组织的“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获市三等奖。南阳小学的徐瑞风校长,不但积极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培训,而且在工作之余刻苦钻研,在培训本校老师的同时,还兼做本校的网站管理员。

6.惠济一中拥有150多台计算机和相关设备的“一站、一基地、一系统、一网、两室”的现代化教育环境已充分介入教学,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和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联办网络教育已走向成熟。目前,惠济一中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和北大附中的同学同步上课,使用北大附中优秀的教育资源,使我们的网络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延伸。

7.老鸦陈小学从全校学生中选拔了20名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组成了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在计算机教师崔永超的辅导下,队员们刻苦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有的同学甚至开始为老师维修电脑,今年计算机表演赛中,有6人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小队员也都变成了计算机高手,带动了全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六.加大资金投入

本学期不管是中心校还是各中、小学都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可谓是不惜重金,截止到目前,全中心校共计投资76.37574万元。七.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由于经验和人力、技术上的缺陷,我中心校所辖的南阳小学、王砦小学还没有专职的计算机老师,四所学校已全部建成校园网,计算机及网络维护力度不够。另外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这些都是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

长兴路办事处中心学校 二00四年十一月

惠济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

汇 报 材 料

惠济区长兴路办事处中心校

上一篇:孩子生日宴会简短致辞下一篇:如何写好先进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