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国有资产处置

2024-05-25

重大国有资产处置(精选6篇)

篇1:重大国有资产处置

肃宁县气象局重大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为了加强和规范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管理,提高气象部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气象信息及时、准确地发布,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重大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保障社会公众和本部门干部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沧州市气象局、肃宁县政府有关规定。

(三)分类及适用范围

本预案中所称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和气象部门安全的紧急事件,包括重大气象灾害,需要提供相关气象服务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气象部门内部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等。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在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高度重视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把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和人身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常抓不懈。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化解,消除不安定因素和苗头。加强国家安全和保密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当前国际国内反恐形势的认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严格各项制度,加强保密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照“统一领导,分级指挥;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要求,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各专业在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作用。

4、依法规范,明确职责。在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依法实施应急管理、处置工作,维护公众和本单位的合法权益。实行分工负责,责任到岗到人。

二、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是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领导机构,负责对本部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

(二)办事机构。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是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承担本单位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的2

相应的管理职责。主要职责是:履行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汇总及综合协调职责;负责接收和办理向市气象局领导和省气象局、县委县政府报送紧急重要事项;承办市气象局紧急情况管理的专题会议,并督促落实市气象局有关决定的事项和领导的批示、指示精神;协助市气象局领导协调组织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相关的预防、预警、演练、调查评估、信息发布、宣传培训等工作。

三、运行机制

(一)预测、预警。把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定期开展风险分析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信息报告。认真落实行政值班制度,明确值班人员的职责。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必须按照中国气象局、省气象局《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试行)》和市气象局、当地政府规定的时间、程序报告。

(三)应急处置

1、先期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要立即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及时向当地气象部门和市气象局报告。

2、应急响应。如果当地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后,气象部门立即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加强气象服务,并向市气象局报告,同时跟踪了解上报当地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领导指挥部门的需求,及时做好针对性的气象服务。

3、指挥与协调,按照职责规定,在统一组织指挥下,积极提供所需的人力、物力、技术等保障,做好相关工作。

四、监督管理

(一)预案演练。根据本预案,制定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实施方案,并定期组织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及时总结演练情况,完善有关应急措施,改进和完善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二)宣传与培训。广泛宣传与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方面的常识,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忧患、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对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培训。

(三)责任与奖惩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对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表彰奖励。

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中拒不履行法定应急处置义务,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重大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本预案由气象局制定,由气象局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

六、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肃宁县气象局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王贵青 副组长:齐亚杰、杨建秋

成 员:魏青、王瑞然、朱建辉、王兴尊、潘奇华、胡晗

附件1:河北省气象局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试行)

河北省气象局重大突发事件信息 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气象应急响应服务和应急处理工作,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中国气象局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试行)》,结合我省气象部门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以下简称各单位)向河北省气象局报送重大突发事件信息。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重大突发事件,包括当地出现的重大气象灾害、需要提供相关气象服务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气象部门内部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

第四条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应急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及时、准确、真实、可靠的原则,并符合安全、保密等相关规定。

第二章 信息报送标准和内容

第五条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标准:

(一)造成人员死亡的重大突发事件;

(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突发事件;

(三)对经济发展、公共安全、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突发事件。

凡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应当向河北省气象局报送重大突发事件信息。

第六条 重大气象灾害信息报送标准。

重大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龙卷、风切变、下击暴流、霜冻、大雾、结冰、渍涝(积涝、内涝)、雪(冰)崩、干热风、连阴雨等所造成的灾害,以及因气象因素作用而引起的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电线积冰、道路结冰、森林(草原、城市)火灾、作物病虫害、酸雨、空气污染等灾害。

(一)在本市或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二)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高速公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

(三)因气象原因对本市通信网络、电力、交通,城乡供水、供气等公用设施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

第七条 安全生产事故信息报送标准:

(一)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的重大社会安全生产事故以及重大社会安全生产事故救灾过程中需要提供气象服务的重大事件。如火灾,危险化学品泄漏、核扩散,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重大交通、航海、航空事故等。

(二)重大气象安全生产事故:

1.造成气象监测、通信、预报、服务等业务中断的重大业务运行事故;

2.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安全生产事故,包括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事故、防雷作业事故、交通安全事故、工程建设安全事故等;

3.造成航空飞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重大影响的施放气球作业事故。

第八条 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标准。

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因天气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大范围疾病爆发、传播以及气象部门内发生重大流行性疫情等卫生事件,如因气象条件变化容易诱发的疾病、空气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等。

(一)预计所属行政区域内部分地区可能因为转折性天气引发大范围疾病爆发、传播时,需要报送预警预报信息;

(二)预计所属行政区域内部分地区可能因为气候变化引

发部分疾病爆发、分布变化时,需要报送预测信息;

(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过程中需要报送天气实况、发生地天气预报及气象建议、初步估计的疾病传播情况;

(四)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疾病情况,气象服务社会效益等。

第九条 重大案件信息报送标准:

(一)气象部门处以上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及干部职工违法案件;

(二)气象部门内职工涉嫌重要刑事案件及职工被刑事拘留或被正式逮捕的案件;

(三)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出现非正常死亡的事件;

(四)气象部门行政执法中发生的抗法事件。

第十条 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涉外事件信息报送标准:

(一)气象部门可能发生或发生聚集上访、群体纠纷等影响政治稳定的信息;

(二)直接影响气象部门正常工作的打、砸、抢等社会群体性事件;

(三)气象部门境内接待外宾活动中发生人员走失、交通10

事故等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身安全的境内涉外事件;

(四)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出境公务活动中发生人员走失、证件丢失、公共卫生、交通事故等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身安全的境外突发事件。

第十一条 信息报送要素。应包括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以及后续处置和应对措施等情况(样式见附件)。

(一)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前的气象监测预警(预报、预测)信息以及对策建议;

(二)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事件起因、经过以及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公共安全和社会影响等主要情况;

(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天气实况和气象应急响应预报服务情况;

(四)重大突发事件结束后的灾情评估、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气象应急响应的服务总结等。

第十二条 信息报送时限。重大气象灾害应在发生前报送预警信息,发生后第一时间报送初步信息,并逐步核实续报信息以及气象预报服务等采取措施情况。

(一)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2小时以内要完成首次报告;

(二)重大突发事件造成的后果应在事件发生后6小时以内报送;

(三)重大突发事件的后续情况以及气象服务(采取措施)情况随时更新续报。

第十三条 信息报送载体。重大突发事件信息载体以文字资料为主,同时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尽可能提供图表、图片、影像等多媒体资料。

第三章 信息处理

第十四条 信息报送程序。各单位要认真审核本单位下级部门上报信息要素完整性、信息资料真实性,经审核符合报送标准的,应对本单位业务服务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信息进行综合整理,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其授权的负责人签发后,及时上报河北省气象局办公室,同时报告该事件相应的河北省气象局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信息报送范围。各单位在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同时,应按照信息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及时向河北省气象局报送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有关信息,并按行政管理权限和紧急重要程度向本级人民政府及该项突发事件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有关信息。

第十六条 信息报送方式。各单位采用办公自动化邮件系统等方式报送,特殊情况采用电话或传真方式报送。河北省气象局办公室NOTES邮箱:办公管理 /办公室/河北/CMA@CMA;电12

话:0311-85218800;传真:0311-85218803。

第十七条 信息处理方式。河北省气象局办公室收到信息后应及时进行审核,并迅速报告河北省气象局领导,同时报中国气象局值班室。

对重大事件和紧急情况,经审核同意后由省气象局办公室按省政府有关要求上报。

第十八条 河北省气象局办公室对收到的重大突发事件信息,认为要素不全、情况不够清楚的,分别做出以下处理:

(一)属于各有关单位报送的信息,应速请报送单位补充核实,限期报送;

(二)属于各有关单位依据新闻单位、其他组织或者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应速请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市气象局予以补充核实,限期报送;

(三)如果收到的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情况紧急、严重,可以边报告、边了解,并将后续情况按照规定程序报送。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各有关单位可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本市辖区内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未包括的地震、太阳风暴灾害等其他

重大事件,应参照本办法执行;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统计分析、评估等业务工作,各单位应按《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试行规定(气发〔2005〕96号)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河北省气象局办公室负责解释、补充修订。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试行。

肃宁县气象局

2014年1月1日

附件2:重大突发事件报送样式

重大突发事件报告

报送单位: 签发人:

标 题

一、天气气候实况(重大气象灾害)

(包括重大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时段,地点、区域,当时的天气气候情况)

二、灾情

(包括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对公共安全和社会影响等主要情况)

三、气象服务情况

(包括发生前的气象监测、预警、预报、预测、服务信息)

四、后期气象服务及建议

(包括发生过程中的天气实况,气象应急响应预报服务情况)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重大突发事件报告

报送单位: 签发人:

标 题

一、事件基本情况(需要提供气象服务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包括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及后果等)

二、天气实况

(包括事件发生时的天气实况以及当前的天气情况)

三、气象服务情况

(包括事件发生前、发生过程中的气象监测、预警、预报、预测、服务信息)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重大突发事件报告

报送单位: 签发人:

标 题

一、事件基本情况(气象部门内的重大突发事件)

(包括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及后果等)

二、采取的应对措施

(包括报送单位对事件的应急处理情况)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篇2:重大国有资产处置

突发重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原则 突发重大事件应急管委会工作职责

突发重大事件应急管委会各领导小组职责 突发重大事件应急处置流程 医院总值班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护工作组工作职责 急救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工作职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启动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急救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小组分工 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应急医疗救护工作组职责 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应急处置流程

三、应急卫生制度

医院总值班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应急预案启动制度 应答及信息传递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 请示报告制度 预检分诊制度 转诊制度

突发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留观制度 特殊解毒药应用制度 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制度 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预检分诊点工作制度 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后勤保障制度(通讯、车辆、设备、药品、物资保障制度)

四、突发医疗救护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医疗救护事件的定义

医院院内紧急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医疗救护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突发医疗救护事件医疗救护工作职责 产科急救应急处置预案

五、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信息系统应急预案 门诊收费应急机制

检验科信息管理系统应急预案 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应急预案 特检科信息管理系统应急预案 护理部信息管理系统应急预案 药剂科信息管理系统应急预案 住院系统应急机制

应急状态下微机室的要求 中心机房服务器故障应急预案 数据丢失应急预案 网络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中心机房停电应急预案

六、稳定院内秩序应急预案

重大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 信息发布应急预案

影响医院秩序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医疗外突发重大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七、节假日应急处理预案

篇3:关于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的思考

1 目前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重大传染性动物疫病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足, 贯彻预防为主的动物防疫工作方针不坚决, 存在重治疗、轻预防, 重规模、轻散养的倾向。据调查, 近年来发生的疫情都是从散养户开始发生的, 且散养户发生比例占到90%以上。所以加强农村散养户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显得格外重要。

1.2 重大动物疫情应对机制不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在我国时有发生, 虽然一些地方组建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 但在观念上始终不能高度重视, 总认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工作只是畜牧兽医部门的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的成员单位平时与畜牧兽医部门沟通很少, 导致应急组织空壳化, 应急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疫情往往扩散到比较大范围, 县级及以上畜牧兽医部门才接到疫情信息, 错过了疫情处理“早、快、严、小”的最佳时机, 很难有效应对突如其来的重大动物疫情。

1.3 疫病预防控制能力不强。从总体来看, 功能不强, 素质不高, 设施落后。相当多的机构和人员没有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疫病预防控制上, 主要精力都放在抓项目上, 没有树立抓防疫就是抓生产的观念。另外, 由于现行疫情诊断的权限局限性, 许多地方在采样送省检结论未出来之前, 疫情往往已经传播到了很大范围, 难以控制。

1.4 应急演练未正常开展。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应急预备队素质和快速反应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 从中央到地方都强调加强应急演练工作, 但是, 由于主观上存在侥幸心理, 客观上存在资金匮乏、人力不足、技术匮乏等问题, 各地对应急演练的态度相对消极, 不少地方应急演练只停留在口头上, 每年检查验收编造一些文件或图片应付了事, 根本不进行实际演练。

1.5 染疫畜禽及其同群畜禽扑杀不彻底。在应急处置工作中, 由于资金缺乏、养殖户的不配合等因素, 扑杀遇到很大阻力, 一部分工作人员往往只对病畜禽及其同栏畜禽进行扑杀, 而对周围邻近栏圈的假定健康畜禽进行紧急免疫接种。这种扑杀方案存在较大的风险性, 不少情况下, 病畜禽及其同栏畜禽被扑杀后, 周围栏圈畜禽又有新发病例, 为了彻底扑灭疫情, 对周围已紧急免疫过的畜禽又要彻底扑杀。此时, 工作变得更加艰难, 畜禽没有出现发病的户主认为自己已按动物防疫机构要求做好了免疫、隔离等工作, 现在又要扑杀, 实在难以理解, 往往要求政府加倍赔偿其损失, 引起社会不稳定。

1.6 忽视疫源追查和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在应急处置实践中, 往往在扑杀、消毒、设卡和无害化处理等具体应急处置措施到位的同时, 不注重疫源追查和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尽管设立了疫源调查组, 但疫源调查往往流于形式, 造成疫源无法拔除, 难以杜绝新的疫情发生。在应急处置实践中存在随意丢弃、贩卖、加工病死畜禽现象, 特别是疫区附近有河流的, 死猪顺流水而下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些是造成疫情传播、扩散的重要原因。

2 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的各项措施

2.1 严密封锁疫区, 对规定区域内其他易感动物全部进行疫情普查。

由县级人民政府发布封锁令, 对疫区实行封锁, 对疫点进行严格隔离。出入封锁区的所有路口, 设置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卡, 实行昼夜24小时值班。严禁疫区内动物和动物产品移动, 严禁疫区内动物、动物产品、饲料、粪便以及可能被污染的物品运出疫区。精心组织人员, 分别对受威胁区和疫区内所有易感动物逐头进行排查, 先对受威胁区进行排查, 再排查疫区。

2.2 严肃认真地做好紧急免疫接种和各项消毒工作。

必须精心组织人员, 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所有易感动物实施紧急强制100%免疫。先免疫受威胁区, 再免疫疫区。疫情处理后, 对于消毒工作绝不能放松和麻痹。要对进出疫区检查站的消毒带、消毒池, 其长度在3米以上, 并定期更换或续添消毒剂, 以确保消毒效果。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的养殖场 (舍) 、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运载工具, 每天至少消毒一次。

2.3 做好养殖农户的思想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

规模养殖户的主要经济支柱就是畜禽, 一旦疫情发生, 扑杀发病畜禽及同群畜禽就会对养殖户带来毁灭性的损失, 其思想打击不言而喻。农区散养户的牲畜对于养殖农户而言, 不仅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也是其从业的重要依托。在我国山区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 大部分农户把牲畜作为耕畜来饲养, 是其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力, 有些农户对其长期饲养的牲畜已经产生了不可割舍的感情, 且不说经济损失有多大, 就从思想情感方面来讲也是不易接受的。处理疫情尽管有县政府发布的扑杀命令, 但对涉及畜禽扑杀的农户, 还应十分重视耐心细致地做好其思想发动, 尽量争取群众对疫情处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尽量避免以简单、急躁、粗暴甚至激化矛盾的方式来处理农民问题。

2.4 依法治疫, 做好疫源追查和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工作。

要依法做好具体应急处置工作, 坚决反对发现一处、扑杀一处, 重扑杀、不重疫源调查的应急处置方式, 要将面上排查工作与疫点处置工作同等对待, 做好疫源调查工作, 对发现的疫源要依法进行处理。

2.5 加大宣传, 保障动物疫情报告主渠道的正常运行。

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向领导和群众宣传动物疫病的危害和依法防疫知识。提高领导和群众对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视、支持和配合程度, 禁止瞒报、迟报、谎报动物疫情。

2.6 做好灾后补偿。

疫情处理结束后, 畜牧兽医部门要按照各种重大动物疫病灾害补偿的规定, 确定数额等级标准, 对被扑杀畜禽及时进行补偿。

篇4:重大国有资产处置

一、原因分析

(一)经济下行导致市场持续低迷。钢材、矿石、橡胶等大宗商品需求减弱,库存增加,风险积聚;房地产、设备制造等库存居高不下,销售明显减缓,行业状况不佳;长三角等地区的经济转型及不良贷款压力开始向山东蔓延。以钢贸、矿产、设备制造等产能过剩企业为代表的行业成为不良贷款的高发领域。

(二)互保联保导致信贷风险蔓延。互保联保是目前我省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担保方式之一,缺乏不动产抵押的中小企业多采取此类方式融资。从出险企业看,不仅存在关联关系的企业互相担保,非关联企业也形成互保联保圈“抱团取暖”进行融资。担保链上一家企业出险,担保企业或由于代偿占压自身资金而陷于被动,或被银行起诉,资产被查封而无法正常经营,造成信贷风险蔓延,导致出现风险不断传递的多米诺现象。

(三)民间借贷成为企业频发风险的直接原因。企业为了资金周转寻求短期过桥民间资金支持,但一旦银行没有续贷则形成对过桥资金的长期占用,而且民间借贷的高息和刚性兑付,要求到期还款,不考虑借款人实际情况,甚至动用极端手段进行催收,导致借款人跑路失联,最终被高息民间借贷挤垮。

(四)企业盲目扩张是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大多出险企业在发展模式上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盲目追求规模优势,片面追求在多个行业的投资发展;二是没有主业和持续增长的利润。在无效率的激进式扩张情况下,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分散了企业资源,更放大了资金需求量,给企业带来沉重压力和巨大风险。

(五)银行信贷管理漏洞导致风险防控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银行盲目追求业务扩张,信贷投放“搭便车”,一家银行授信往往数家银行跟随,“垒大户”现象较为突出。二是对贷款互保缺乏制度控制,融资额度大大超出了联保体实际风险承担能力,在风险管理方式上对关联担保与其他保证担保没有进行严格区分,没有按风险特性进行分类管理。三是银行考核激励机制存在缺陷,重业务发展、重利润增长而轻风险防控,如考核办法中风险与内控权重占比不足20%,导致过度追求当期收益,风险审查满足于形式上的尽职免责。

二、处置措施

(一)事前预防,有效防止地方金融风险的发生

建立高效的金融稳定领导协调机制。企业债务风险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很多问题在市、县范围内难以协调解决。为此,应在省级层面成立金融稳定协调小组,建立多方参与、相互配合、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协调小组还要下设分系统的风险处置工作小组和危机应急小组,相关部门根据职能具体负责相关行业的风险处置工作。

强化重大金融风险隐患的日常监测工作。加强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实地调研,及时获取企业和金融机构经营和财务状况、负责人行为和企业债务等异常变动信息,摸清情况,研究分析风险苗头。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联合人民银行、贷款银行,建立地方重点企业数据库,加强对市场份额大、就业人数多以及上下游联系广泛的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监测分析。监测包括企业关联关系监控、担保关系与授信监控和风险传染监控。

建立科学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具体可以分四个方面:运用一系列反映重点企业运行状况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进行监测,密切跟踪和分析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按照评估标准和方法,评估和判断宏观经济、企业经营财务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根据评估和判断结果,区分稳定状态、不稳定临界状态、不稳定状态三种情况,分别采取应对措施;及时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通过全方位改革促进金融稳定。

(二)事中协调,依法合规开展重大风险处置工作

坚持区别对待、分类处置原则,正确识别与区分涉险企业在风险传染中处于边缘、非重点风险企业还是核心位置、重要风险企业,对待不同的涉险状态企业要有不同的处置与化解方案。对于在风险传染中处于边缘、非重点风险企业,要在市场化原则下由银行自主清收化解,政府适度干预引导;对于在风险传染中处于核心位置、重要风险企业则要以各级政府和监管机构积极介入为主,防止事态扩大、阻止风险蔓延。同时,对处于涉险企业重要传染路径的企业做好风险管理引导工作。

1、建立良好的协调配合和信息报告机制。一是及时报告重大风险事件和隐患。风险一旦发生,各级各部门要在协调小组领导下制定紧急报告制度(日报制),向地方政府、人民银行以及涉事各方详尽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风险爆发的标志性事件、各参与方、可能的影响;出险的大型企业(集团)基本情况、债务融资规模及方式、出险原因分析和各方应对措施等,做好约谈和风险提示工作。二是严防发生群体性社会事件。法院系统应及时采取“三中止”司法保护措施,为处置风险创造条件;公安部门应进驻现场维持秩序,确保公司财产和企业主及员工人身安全,及时处理风险处置中出现的不安定事端和苗头,追查可能存在的犯罪行为,追缴资金尽可能挽回损失。三是加强信息披露和网络舆情控制。宣传部门应把握好金融宣传的舆论导向,确保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和实事求是的原则,防止不恰当、不准确的新闻宣传、虚假信息、过多负面渲染对金融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2、发挥地方政府职责和作用化解金融风险。分析近年以来全国各地风险案例,除成立应急小组和召开协调会议外,采取的具体处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设立还贷过桥基金。政府筹措资金设立过桥基金,及时帮助企业偿还到期贷款确保不逾期,银行及时续贷后将资金归还过桥基金账户,待企业财务状况好转后自行偿还到期贷款;或由政府组织解决企业急需的流动资金。

出台担保债务平移补偿政策。出台为出险企业银行贷款提供担保的重点企业的扶持政策,对企业所属的若干工业用地进行变性,差额部分作为对外承债的补偿。此类措施从解决担保企业资金入手,一定程度上间接解决了出险企业的信用风险。

全额返还税收和规费。在企业财务状况好转前,企业上缴税收的市、县财政留成部分原则上全额返还;明确对土地流转过程中所产生的规费,有关部门本着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的原则进行处理。

调剂闲置土地化解风险。一种做法是政府通过收购处置企业空置的土地后成立一定规模的担保公司,既有效缓解了企业担保难题,而且成立担保公司可以形成数倍的资金乘数放大效应。另一种做法是政府为企业调剂一定土地指标,提高其贷款抵押能力。

帮助开拓市场和恢复生产。政府积极帮助企业协调新的战略合作,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对主营业务正常或暂时性资金困难的企业,尽量帮扶其渡过难关;对无法自救需兼并重组的,区别对待、分类处置,做好重组、盘活存量,做好化解危机工作,力争早日摆脱困境。

政府融资平台介入。在摸清企业资产状况基础上,引入中介机构,对企业的投资项目、持股比例、债权债务、银行贷款、从业人员等情况进行评估,由政府融资平台介入开展收购重组等工作,彻底盘活企业闲置和不良资产。

3、积极协调人民银行和贷款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

争取人民银行再贷款支持。主要包括四种方式:短期再贷款,主要用于支持出险地区的存款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借款,用于兑付合法个人债务本息,由省政府向国务院申请;紧急贷款,用于解决非金融机构或其他市场主体风险传染导致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挤提等流动性问题;风险处置再贷款,仅限于救助无望,需退出市场的金融机构发生挤提流动性问题,用于个人债权和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的支付。

争取贷款银行的续贷支持。一是调整授信品种,将银行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等表外授信品种调整为流动资金贷款,减轻企业转贷资金压力,降低财务成本。二是维持企业贷款级态,协调各债权银行积极与各自的外部审计单位和对应的上级行进行沟通,确保企业的贷款级态不下调。三是促进债权银行、银企之间的互信共识,协调贷款银行保证贷款规模不压缩,做到不抽贷、不压贷、不惜贷,并实行还款前的承诺制度,防止因个别银行机构抽贷压贷减弱帮扶成效,保证贷款收回再贷。四是所有贷款到期续贷,一律执行国家基准利率。五是贷款银行审慎处理好担保企业正常贷款周转与积极依法履行代偿责任的关系。

4、督促企业实施瘦身措施进行自救。一是厂房搬迁和土地置换。考虑市内土地与城郊土地存在的价格差异,由政府协调将企业厂房搬迁至城郊,可先期支付首期的搬迁款用于归还银行贷款。二是调整业务结构。本着“区别对待、分类处置、加速退出、化解风险”思路,引入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化中介机构全面参与业务结构调整,对所属公司采取重组、撤销及关闭、股权转让等方式盘活资产。三是处置企业资产。督促企业尽快回收应收账款,自行处置抵押物及企业、股东和亲属等自有资产和相关对外投资资产,增加企业流动性,清偿银行债务。

(三)事后总结。探索优化重大风险防范和处置框架

通过对整个风险事件的预防、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以及企业恢复生产情况的全面总结,认识到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应急措施,更加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理顺工作程序,同时上报上级部门可以加强经验教训的借鉴作用,有利于全省应对风险事件工作的逐步完善。

篇5:重大交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 编制目的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交通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立紧急情况下能及时、正确、快速、有效的救援和应急机制,根据石垭子水电站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中国中电投集团公司交通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中电投集团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中水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国中电投集团公司以及中水公司(金元集团贵州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电监会《电力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导则(试行)》 《电力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电力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石垭子水电站的车辆、驾驶员、乘车人,发生交通事故时的应急处理。应急处置基本原则在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中,必须遵循“快速反应、迅速抢救”的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伤亡和损失。做到正确判断、正确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充分做好通信、交通、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3造成交通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1造成交通事故的风险来源:

1、路面情况:冰雪路面、湿滑路面、乡村路面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 8

故;

2、气候环境:狂风暴雨、大雾弥漫、酷暑炎热、冰寒严冬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

3、地理环境:高原山区、连续弯道、狭窄车道、山体滑坡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

4、设备因素:未及时消缺、保养不达要求、修理质量低劣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

5、生理因素:酒后开车、疲劳驾驶、视力欠佳、听力不济、年高迟钝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

6、违规运输:超载、超高、超长、装载重心偏离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

7、操作因素:超速行驶、弯道超车、占道行驶、麻痹驾驶、判断失误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

8、其他因素:除上述因素以外的其他交通事故。

3.2 交通事故的影响及后果

(1)给驾驶员及司乘人员造成身体伤害;(2)给家属亲友造成心灵创伤;

(3)造成恶劣社会影响;(4)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交通事故分级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六条规定:“根据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程度和数额,交通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1)轻微事故:/ 8

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2)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3)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4)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5)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

5.1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5.1.1成立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组长:

5.1.2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一个工作组

应急救援组:由物资运输部和当事人所在部门人员组成;

5.2 各部门工作职责

5.2.1 安监部的应急职责:

1)、当发生轻微、一般交通事故时,负责应急部署;

2)、当发生人身伤亡重大、特大交通事故时,须派员亲临现场,指挥应急救援;

3)、应紧急向中水公司安监处报告应急工作情况; 4)、负责督促站有关部门做好善后事宜。

5.2.2 综合办公室的应急职责: / 8

1)、负责人身伤亡重大、特大交通事故应急信息的编辑;

2)、负责人身伤亡重大、特大交通事故应急信息的发布;

3)、负责接受有关部门对人身伤亡重大、特大交通事故情况的询问;

5.2.3 工会的职责:

1)、负责做好交通事故中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安置等善后工作; 2)、参与重大、特大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

5.2.4物资运输部职责:

当发生交通事故时,应立即向安监部报告,赶赴事故现场应急救援,配合交警部门进行事故处理,保险公司理赔等事宜。向站领导、站综合办、安监部报告交通事故相关信息及处理情况。

5.2.5财务中心职责:

负责抢救伤员所需资金的支付和善后所需资金的拔付。

6、交通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6.1当事人职责

(1)信息报告:拨打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或110)或 委托过往车辆、行人向附近的公安机关或执勤民警报案;向保险公司报案;同时向物资运输部、安全监察部或厂领导报告。(2)报案要义:报案要做到迅速、及时,言简意赅。一要简要说清突发交通事故的案情、时间、地点;二要概要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破坏、交通堵塞情况;三要通报报警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3)现场措施:停车,关闭引擎,拉紧手制动,切断电源,开启应急灯;夜间需开启示宽灯、尾灯;在高速公路上,需在肇事点两头/ 8

按规定设置危险警告标志;做好防火防盗措施。(4)现场抢救:若发生伤亡事件,立即呼救急救中心(医疗急救求助电话:120或110),求救过往车辆帮助;若现场发生火灾,呼救消防部门(火灾求救电话:119或110)。

(5)现场保护:作好现场原始状态,车辆、人员、牲畜、遗留物痕迹、散落物等不得随意挪动位置。为现场抢救伤必须移动位置的,应作好原始位置标记,不得故意破坏、在交警部门未达之前,可用绳索等设置警戒线,以保护现场。

(6)配合处理:当事人必须如实向公安交通管理机关陈述事发经过,不得隐瞒、歪曲交通事故的真实情况,积极配合协助交警部门做好事故处理及善后工作,并听候处理。

6.2物资运输部职责

(1)接到交通事故报告且了解信息后,迅速、及时、简要的对当事人作出相应部署。

(2)向安监部报告案情及应急救援计划安排。

(3)根据交通事故等级,组织应急救援所需人员和必要物资等迅速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处理。(4)配合交警部门作好事故处理工作。

(5)随时向领导和相关部门及时报告事故处理信息。

6.3安全监察部职责

当发生重大、特大等级的交通事故,亲临事故现场指挥应急救援。交通事故应急响应 / 8

7.1 响应分级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及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程度,交通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7.2 响应程序

7.2.1 交通事故应急响应启动条件

1、交通事故为轻微事故的响应 1)、不启动本预案

2))、事故现场当事人按交通事故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物资运输部以通讯方式与当事人保持联系,并作出相应部署;派出交通安全员、保险员理赔员赶赴现场指导工作并配合交警部门作好事故处理工作。3)、将交通事故情况报告相关领导及相关部门。

2、交通事故为一般事故的响应

1)、由物资运输部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救援所需人员和必要物资等迅速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处理;

2)、安监部作好应急准备,随时调动相关部门作出进一步的应急救援;

3)、安监部须随时获取现场事故处理工作信息,并作出部署; 4)、物资运输部、安监部随时向相关厂领导汇报事故处理情况。

3、交通事故为重大、特大事故的响应

1)、由站启动本应急预案;

2)、安全监察部、物资运输部、相关部门应急救援人员迅速赶赴现场,由安全监察部负责部署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3)、应急总指挥与事故现场建立通信联系,负责做出各项应急决策,/ 8

指导现场事故的应急处理;

4)、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在现场指挥员的领导下,积极抢救伤员,就近快速地转送当地医院; 5)、根据现场需要派出厂级现场协调组和专家组;

5)、协调财务中心,做好医疗费用支付工作; 6)、通知工会工作人员安抚和慰问伤亡人员家属;

7)、视现场具体情况,求援各级力量和各方资源,积极开展事故现场救援工作,必要时求助中水公司或现场当地政府部门。

7.2.2 响应启动

启动本预案时,应由站长宣布。

7.2.3 响应行动

响应行动前,由站长召集召开应急会议,由安监部主任担任前线指挥员,组建现场工作组。

8.应急结束

8.1应急结束条件

1)、伤员抢救成功或成功送至医院; 2)、车载物资及财产安全转移;

3)、交警部门现场出险结束; 4)、受损车辆送达汽车修理厂

5)、清点应急救援人员、回收抢险物资。

8.2 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1)、交通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结束后,由站级总指挥作出事故善后工作安排,并将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情况总结后向上级汇报。

2)、由安监部组织对本次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评价,提/ 8

出改进意见。

9.事故调查和保险理赔

9.1事故调查

1)、由物资运输部配合交警部门作好事故处理,并将情况报告站领导及相关部门。

2)、重大、特大交通事故由安全监察部牵头,根据交警部门事故裁决书,组织物资运输部及相关部门进行学习,认真总结,举一反三,采取防范措施。

9.2保险理赔

由物资运输部负责保险理赔工作。附则

10.1 术语和定义

10.2 预案备案

本预案由站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备案。

10.3 预案修订

本预案由物资运输部负责修改、更新,由站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本预案每年组织评审一次,并提出修改意见。

10.4 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物资运输部负责制定和解释。

10.5 预案实施

篇6:重大医疗纠纷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为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处理好重大医疗纠纷事件,维护好医患双方权益,和谐医患关系,制订本方案。

一、严格报告制度

发生重大医疗纠纷事件或出现可能引发重大医疗纠纷的医疗过失行为后,责任人应立即报告所在科室主任,科主任(护士长)应按《重大医疗事件请示报告制度》上报医院医患关系办公室、主管院长,必要时按规定程序上报卫生厅。

二、采取应急措施

属于医疗过失、错误的,接报后相关科室应立即派人到现场,积极采取救治等补救措施,预防和减少对病人的损害发生。

对设计收费、价格等原因造成的重大纠纷,能当场核查处理的,应及时查明情况,立即纠正。

三、保存相关证据

发生医疗过失致医患纠纷时,应在患者或家属在场的情况下由医教科封存相关药品、器械、病历资料等证据,封存后由医教科指定专人保管,不得随意启封。

四、核实事件情况

在采取救治措施的同时,要调查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及可能发生的后果,并进行核实,明确责任。必要时根据情况如实写出调查报告,报主管院长。

五、做好善后工作

纠纷发生后,主动、耐心、细致的向患者或家属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做好思想安抚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并维持好现场医疗工作秩序。

上一篇:小班美术优秀教案《颜色妙妙妙》下一篇:特色大学校园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