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体徐变观测方案

2024-04-20

梁体徐变观测方案(精选6篇)

篇1:梁体徐变观测方案

梁端外观质量整改方案

为保证梁体外观质量,减少梁体表面麻面、气泡、掉角等外观缺陷,以及梁面验收要求等,特制定本方案,并确立责任人,以便落实方案及措施,改善梁体外观。

一、原因分析、蜂窝麻面产生的原因

模板端部及内模接缝处有空隙,浇筑时出现漏浆现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或未按施工配合比进行计量;混凝土的拌和时间较短或浇筑运输过程中产生离析;振捣不密实,混凝土浇筑顺序与作业指导书不一致,分层过厚等原因。

2、气泡产生的原因

产生气泡的主要原因与外加剂的选用、振捣设备及振捣时间、配合比设计、梁体浇筑部位有关。

3、掉角产生的原因

硬伤掉角主要出现在端部及翼缘板两侧位置。a、端部掉角产生的原因:

(1)、脱模剂涂刷不均匀,不到位,混凝土与模板没有有效隔离;(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不到位,端部有部分气泡;(3)、端部螺栓松开过早;(4)、拆模过程中,工作个别人员使用大锤敲打,振动过大,对端部混凝土造成破坏。

(5)、锅包底部有棱角,拆模时容易带掉混凝土,造成棱角掉角。b、翼缘板掉角产生的原因:

起移梁过程中,吊装孔对位不准确中心线与模板中心线偏移,起吊不垂直,造成翼缘板掉角。

二、控制措施、控制蜂窝麻面的措施

(1)模板完成后认真检查,发现有空隙用胶条在模板外侧堵塞空隙。侧模与端模之间有空隙时,采用玻璃胶封堵空隙,防止漏浆。(2)混凝土在拌和机内搅拌均匀后再出料,避免运输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离析。如发现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离析,要重新拌和均匀后再入模。

(3)混凝土要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出的施工配合比进行配料和计量,按工艺顺序投料,并保证总搅拌时间在2~2min。严格过程控制:混凝土灌注时,必须通过喷雾或通蒸汽等措施使模板温度控制在5~35℃。在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时,尽可能安排在傍晚而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拌和物入模前含气量控制在2~4%,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5~30℃,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200±20mm;梁体混凝土连续灌筑,一次成型,采用斜向(30-50°)分段(4m/段)、水平分层(30cm/层),从一端向另一端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当混凝土灌筑至距另一端6-8m时,则从另一端开始反向灌筑,然后合拢。梁体混凝土灌筑的间断时限为2h。每片梁的浇筑时间不超过6h。竖直方向先底腹板结合部位,再腹板,后底板,最后浇筑顶板,尽量减少外观缺陷。(4)施工方法

a、采用专用ZV型混凝土修补胶进行修补,配合比为:水泥:白水泥:粉煤灰:中砂:ZV型修补胶=1:0.1~0.2:0.2:2:适量。b先彻底凿除缺陷部位及其周围不密实或其它质量不好的混凝土,凿成规则形状。施工方法是:采用锤击钢钎一点一点凿,注意不要把混凝土打崩裂。如果在光滑面上补浇新混凝土时,须将原混凝土凿毛,凿时要注意保护好钢筋及铁件,凿修封端混凝土时,必须严加注意锚头,千万不可碰损。绝对禁止损伤预应力钢绞线。

c若缺陷在有管道的部位,凿好后先穿入钢绞线束,并在钢绞线束的四面临空段包裹互相搭接的两截薄铁皮作为铁皮套管,然后采取细砂水泥浆堵塞好裹管的裹缝以及裹管与老混凝土管口接触处,最后才灌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

d 将修补混凝土与梁体混凝土修饰平整,不得出现凸凹不平现 象,不得扩大补丁面积。

e施工时,根据砼表面颜色不同调整白水泥用量,先试调,调配好后再使用。、控制气泡的措施

(1)钢筋入模前,模板必须打磨光滑,脱模剂不可漏刷也不能太粘以免滞留或粘水和气泡。

(2)加料时,每层铺设厚度控制在30cm 以内,以利于气泡充分排出。(3)震动棒的震动间距、时间掌握适当,振捣的顺序不当也易产生气泡,使气泡向构件中间涌。振捣时震动棒要快插慢拔,上下抽动,促使砂浆移向模板,有利于减少气泡数量与大小。(4)气泡修补施工方法

a、采用ZV型混凝土修补专用胶进行修补,配合比为:水泥:白水泥:粉煤灰:ZV型修补胶=1:0.1~0.2:0.2:适量。b 根据砼表面颜色不同,调整白水泥用量。然后搅拌均匀待用。c 用手指或批灰刀刀尖将调好的砂浆填充气泡,填充时不得污染气泡周边、不得扩大补丁面积,然后使用批灰刀将气泡内填充的混凝土与梁面混凝土修饰平整,不得出现凸凹不平现象。d 终凝后使用配制好的干水泥均匀擦拭砼表面。施工时,根据砼 表面颜色不同,调整白水泥用量,先试调,调配好后再使用。

3、控制硬伤掉角的措施(1)控制措施:

钢筋骨架入模前,要求脱模剂必须全面均匀涂刷;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振捣,禁止出现漏振、过振、振捣不到位现象;

必须根据拆模通知单进行拆模,禁止过早松动连接螺栓及拆模; 禁止在拆模过程中使用大锤敲打,加配千斤顶等拆模工具; 对锅包底部的棱角采取加倒角、满焊后打磨,争取达到锅包底部圆滑;

起移梁过程中,要求中心线对称,同步、垂直缓慢起吊。(2)掉角修补施工方法:

a、采用ZV型混凝土修补专用胶进行修补,配合比为:水泥:白水泥:粉煤灰:中砂:细石:ZV型修补胶=1:0.1~0.2:0.2:2:0.6:适量。

b、修补前,根据实际情况安装临时性模型板控制新混凝土或砂浆成形。临时模板结构不作具体要求,以方便灌满捣实为原则,人工振捣使用小捣固铲即可。

c、修补混凝土成型后要求表面平整、不得出现凸凹不平现象,与原梁体混凝土良好顺接。

d、施工时,根据砼表面颜色不同调整白水泥用量,先试调,调配好后再使用。

e、终凝后使用干水泥均匀擦拭砼表面。施工时,根据砼表面颜色不同,调整白水泥用量,先试调,调配好后再使用。

三、梁面平整度打磨措施

箱梁在成品梁出库前,对于不合格的箱梁,使用每孔梁2台混凝土打磨机进行打磨,按照3mm/4m,每4m大于3mm小于8mm的用1m测小于2mm的标准进行检测,架梁任务较紧张的的情况下,可先行架梁。对于梁面有凸凹不平或者有较小部分下凹的用铣刨机拉铣销和拉毛,之后用TG-3型铁路桥梁桥面专用修补砂浆进行填补,保证其平整度符合要求,在平整度达到要求的情况下,测量人员必须保证其桥面标高,控制在(0,-20mm)以内。

沿桥面四条线(即每底座板中心左右各0.5m处)分别使用4m靠尺连续量测桥面平整度(且每次重叠1m),每处平整度符合3mm/4m要求的,则评判该处平整度合格。

桥面平整度检测的四条线排序均按面向大里程方向从左往右编号为1线、2线、3线、4线,每条线上的平整度检测均从小里程往大里程方向进行,并按式依次做好记录,记录形式为Xmm/4m或Ymm/1m。

当桥面某处平整度不能满足3mm/4m但在8mm/4m范围内时,可用1m尺进行复检量测,如满足2mm/1m要求的,则可以评判该处平整度合格;如仍不能满足2mm/1m要求的,则评判该处平整度不合格(当桥面某处平整度超过8mm/4m时,不得再用1m尺进行复测评判,必须进行处理)。

梁面平整度整体合格评判标准。每条线上的理事度全部达到合格标准,且梁面其他部位的表面基本平顺、无明显不平整现象,则评判该梁面整体平整度合格,否则评为不合格,必须对平整度不合格处的梁面进行整修处理,直至达标。

四、梁端部高差处理

箱梁加高平台与梁体端部1.45m处高差为50mm,此处的标高主要在箱梁浇筑收面的过程中控制,测定标高后用角钢固定,为了防止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角钢发生松动导致标高变化,测量人员现场测定收面前、收面后的标高,尽量减少误差,控制其高程在规要求内。

架梁队在架设箱梁的前,严格量测墩身、垫石的绝对标高;梁场安质部人员在成品梁检测中,检测箱梁的外尺寸(包括梁高、长度等);在架梁时,精确调整支座板高度,使其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同时从主观方面真正的保证了两孔梁之间的相对高差,保证在≤10mm。

箱梁架设完成后检测梁端出现标高超高或高度不足情况时,用人工或打磨机对梁端1.45m处进行打磨处理,降低梁体端部混凝土高度;当梁端标高过低时,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采用TG-3G型砂浆对梁端过低部分进行修补(高强砂浆由专业厂家进行配制),确保梁端1.45m处与箱梁加高平台处高差为50mm。

五、梁端剪力齿槽等凹槽处理及要求

梁端左右中线底座板幅宽2.95m范围凹槽深度50mm,偏差±10mm,两侧横向排水坡顺接向外;不能满足要求的,齿槽内应全部凿毛出新面、打磨或补浆处理,确保底座板砼与其结合良好。

篇2:梁体徐变观测方案

阮公体

作者:徐晶  朝代:唐  体裁:五律   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雄图尚未毕,海内已纷。

篇3:中职学生管理中的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定义及作用

(一) 情感教育的定义

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主要就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创设出有利用学生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 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以此来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 使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情感教育即是一种教学模式, 又是一种教学策略。

(二) 情感教育的作用

由于中职学生还是处于一个活泼乱动的阶段, 心理机能日趋成熟, 心理个性也日渐成型, 特别喜欢跟身边人做不同的事。为了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该特别注重与学生情感上的沟通, 更好地取得学生的信任, 可以跟学生做朋友, 从而发挥出自己在教学中的情感导向作用。要想更好地跟学生沟通, 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师形象。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跟学生谈天说地, 真正地融入他们的生活, 这样不仅可以建立深厚的师生之情, 还可以促使教学课堂变得更加和谐。

二、中职情感教育的有效对策

在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除了要传授文化知识, 还要通过观察、分析, 了解学生的情感走向, 化解学生的情感矛盾。作为一个中职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满足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 用爱教学, 以诚待人

为了让中职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或者学习中对待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 做学生的朋友, 并且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学生进行沟通, 关心和爱护学生, 特别是, 一定要知道用爱教学, 以诚待人。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 当学生遇到学习问题时, 教师一定要及时的解决学生的问题, 同时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 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恒定学生发展的唯一标准, 对待成绩有待提高的学生, 教师应该学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成绩有所进步时, 教师一定要毫不吝啬的给予表扬, 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得到提高, 口语更好地发展下去。只要教师以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学生, 就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可以得到教师的信任, 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职学生比普通学生的成绩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所以, 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多参加有益于健康, 贴近生活的文化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思想情感得到升华。让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其目的就是, 可以增强教师与师生之间的交流, 还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身情感, 并陶冶情操,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下去。

(三) 教师应提升自我文学修养, 以身作则

教师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可以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而教师的学识是可以得到学生的敬佩与欣赏的。所以,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通过各个渠道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剖析教材以及学习新的理论和知识, 以此来完善自己, 用自身的文学修养去感染学生, 让学生可以跟上教师的脚步。

(四) 开设就业培训课程, 树立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观

由于中职学生毕业之后就会开始工作, 所以中职学校应该开设就业培训课程,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观:第一,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学生进校门之后, 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 让学生尽量加快完成从接受基础教育到接受职业教育的转换, 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开设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 以及专题讲座等等教育方式, 以此来向学生介绍当前的就业情况以及分析优秀毕业生的优点等。第二, 教师还应该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譬如:让学生考取各种各样的技能证书。俗话说:技多不压身, 让学生多一项技能就多一个工作的机会。

三、结束语

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 是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用一颗真诚的心, 用诚来面对学生, 只有这样才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让教师可以更好地跟学生交流, 用一种轻松愉快的交流方式与学生交流, 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下去,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凤玲.中等职业学校情感性道德教育探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2.

[2]胡佳佳.中职生物课外活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影响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 2014.

篇4:梁体徐变观测方案

【关键词】高速铁路;预应力简支箱梁;徐变上拱控制;徐变观测

1.引言

无砟桥梁在列车活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以及长期横载作用下的徐变上拱直接影响轨道结构的受力平顺和行车安全。在不计墩台基础不均匀沉降,梁体上下缘温差引起的附加变形时,如果徐变上拱量超过轨道扣件的调高限值,无砟轨道的优越性便丧失殆尽。因此,控制徐变上拱是成功使用无砟预应力混凝土的根本保证。本文以某高速铁路预制梁场生产的跨度为31.5米的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双线简支箱梁为基础,对预制箱梁的徐变上拱的控制和观测方法进行阐述。

2.混凝土的徐变机理

混凝土徐变是依赖于荷载且与时间有关的一种非弹性性质的变形。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内水泥胶体微孔隙中的游离水将经毛细管挤出并蒸发,产生了胶体缩小形成徐变过程。普遍认为影响徐变的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混凝土的材料及配合比,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混凝土构件的尺寸、环境的相对温度和湿度等。由于徐变是由外荷载引起的,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还应考虑混凝土的加载龄期、应力水平、以及持荷时间的影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徐变主要是由预应力引起的。

3.施工过程中对箱梁徐变上拱的控制

预制箱梁施工过程中,从影响混凝土徐变几个主要方面,对徐变上拱进行控制。

3.1水泥

水泥品种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主要在于其制成的混凝土在加载时的强度越高及加载后强度的增长速度。根据胡克定律,在施加应力不变的条件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越高,其产生的应变就越小。箱梁混凝土选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3.2骨料

Neville A. M.通过试验发现骨料的弹性模量越大,骨料含量越高,混凝土的徐变就越小。箱梁施工时应选用弹性模量较高的碎石和适宜的级配。

3.3水灰比

在单位体积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相同时,水灰比越大则收缩越大。当含水量不变时,单位体积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愈大则收缩愈大。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混凝土的徐变随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大。箱梁预制采用小于0.4的水灰比。

3.4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梁体较高,混凝土的方量较大,采用附着式和插入式振捣器共同进行振捣,特别是张拉的直接受力区混凝土一定要密实。梁体混凝土拌和一定要均匀,配合比控制准确,振捣要密实、全面。否则会由于箱梁之间混凝土性能差异较大,使梁体张拉后上拱值差异也很大。

3.5混凝土的养护

蒸汽养护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温度和湿度都影响水泥的水化速度和水化程度,水化程度越高,水泥胶凝的密度也越高,徐变则越低。延长潮湿养护的时间可以延滞收缩的进程,长期养护的混凝土的强度较高,徐变有所降低。箱梁采用蒸汽养护和自然养护结合,较好的控制了徐变增大。

3.6预应力张拉

徐变是在长期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因此必须正确的控制张拉应力。预制箱梁预应力施工中严格按照考虑管道摩阻、喇叭口摩阻等因素后的计算得出应力值进行加载,同时使用预应力筋伸长值进行校核,并严格控制持荷时间,避免因超张拉,超持荷对徐变造成增长。

4.箱梁徐变的观测方法

按照相关的规定,对于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可每30孔选择1孔布置观测标进行徐变观测,简支梁在跨中截面和支点截面布置观测点,每片梁观测点不应少于6个。观测采用电子水准仪天宝dini03,按照二等水准观测标准进行观测,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和观测的仪器设备。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实行五固定即固定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观测数据采用专业软件平差。终张拉完成时,梁体的跨中弹性变形不宜大于设计值的1.05倍。而徐变变形量,在扣除各项弹性变形后,在终拉张60天后,梁跨≤50m的梁体跨中徐变上拱实测值不应大于7mm。梁场所观测箱梁满足上述标准。

5.结语

为保证行高速铁路列车的行车安全、舒适,并满足无砟轨道施工条件,需要从梁体施工过程中对徐变上拱进行控制。本文阐述了混凝土徐变的机理。分析影响混凝土徐变的各种因素并且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选用的徐变观测技术,满足设计及精度的要求,观测能反映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变化趋势。箱梁变形上拱包括弹性变形和徐变变形两个阶段,弹性变形在终张完成时即可形成,徐变效应贯穿于桥梁建设过程以至整个服务期,终张60天内的徐变变型量在5-7毫米,平均为6.3毫米左右,变异系数为0.22.终张后15天内发展较快可完成60天徐变量的80%,到30天达到90%,此后速度越来越慢。徐变观测数据表明,上拱控制方法可以满足施工需要。

参考文献

[1]任娇.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理论及其工程席用:[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4.

[2]石现峰,梁忠广,李建中,几种常用混凝土收缩徐变模式的比较分析,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8(1).

[31]Neville A.M.混凝土的性能.李国泮(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4]周红军,温度对混凝土徐变影响的数值模型[海河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3.

[5]《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篇5: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7楼建筑面积 21585.54 O(不含地下室),建筑基地面积 798.75 O。8楼建筑面积 10792.77 O(不含地下室),建筑基地面积 399.360 O。本工程为地下二层,地上二十七层,地下室层高为 3.2m,夹层层高为 2.58m,地上一-二十七层层高分为 2.9 m。主体结构形式为现浇剪力墙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抗震设防烈度为 7度。±0.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 104.350m,室内外高差 0.4m。

二、施测的目的、任务及观测点的布置

2.1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入住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2.2沉降观测依据以下原则布设:

(1)参照设计图;

(2)建筑物的四角及大转角处;

(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

(4) 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本工程特点,7楼 8 个,8楼 6 个,共预计布置 14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详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三、变形观测工作中执行的.技术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98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四、测量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

4.1 水准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布设和测定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拟在场地外适当位置设置 3 个水准基准点,并准确测定其高程。为保证准确无误,将分时间段、往返观测,往返观测之差满足:M△≤±0.3mm。工作基点用作直接测定观测点的起始点或终点,选择适当位置布置工作基点,与基准点一起布设成水准环线,按要求进行联测。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

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由施工单位埋设沉降观测标志点,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电器开关等有碍设标和观测的障碍物,埋设于±0.00 以上约 0.2M 的位置。本次预计共布设 14个,详见由沉降观测平面布置图)。

沉降观测点与工作基点、基准点构成沉降监测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各等级水准测量精度要求(mm)

水准测量等 级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

中误差M△

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

限 差

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

往返测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

二等水准 ≤1.0 ≤2.0 L6 L4 L4 ――

三等水准 ≤3.0 ≤6.0 L20 L12 L12 L8

各次沉降观测是整个工作的主体,建筑物施工到各个时期的沉降变形量就在这一环节反映出来,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观测之前对所使用仪器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校正,观测按照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使用同一仪器和水准尺、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的要求进行观测,精度严格执行规范要求

五、沉降观测的周期

5.1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

在建筑物一层浇注完后,埋设好沉降观测标,进行初次观测。之后每增加一层荷载观测一次直至主体封顶,填充墙完成后观测一次。

5.2 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

建筑物竣工后第一年观测 3~4 次,第二年观测 2~3 次,第三年4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沉降稳定。当建筑物出现下沉、上浮,不均匀沉降比较严重,或裂缝发展迅速,应每日或数日连续观测。

5.3 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

地基变形沉降的稳定标准应由沉降量~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中指出,一般工程若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可认定建筑物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本工程取值 0.04mm/d。

六、使用的仪器和人员组成

6.1 使用的仪器沉降观测仪器采用二级精度的水准仪,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仪器前、后视距不超过 50m,且应尽可能相等。前、后视观测必须采用同一根水准尺。前视各点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闭合差不大于±1.0×nmm,n为测站数,超过时必须重新测量)。

6.2 人员组成

成立沉降观测组,成员包括工程负责人 1人,观测人员 3人。

七、作业中应注意的事项:

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2、丈量或用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不应超过 50米,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

3、前、后视观测用同一根水准尺。

4、前视各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5、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起重机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

6、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荷载量变动、建筑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

八、沉降观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

1、观测曲线上升至第三次后,又逐渐下降,一般是由于初测精度不高引起的误差,应将第一次观测成果作废,采用第二次初测成果。

2、曲线在中间某点回升,多是因为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至,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撞,其外形必有损伤,比较容易发现,如水准点被碰,可改用其他水准点继续观测,如观测点被碰,则需另行埋设新点。

3、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是由于水准点下沉所至,所以在埋设水准点时应保证点位的稳定。

九、观测成果整理

1、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沉降、时间、荷重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要画出每一观测点的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及时间与荷重的关系曲线。

2、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1)高层钢筋砼框架结构及地基土质不均匀的重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测定的差为±1L(即仪器在每一侧站观测完前视各点以后,再回视后视点,两次读数之差不得超过 1 L。

(2)测量闭合差不得超过±1.0×nmm,n 为测站数。

十、安全环保要求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

篇6:路基沉降观测参考方案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 沉降变形观测范围、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 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 1.1 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 1.2 路基基底沉降观测 1.3 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 1.4 过渡段:路桥、路遂、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 过渡段:路桥、路遂、路涵、2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2.1 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 路基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2.1.1 路基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变 形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 形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 测点的设置位置满足设计要求,测点的设置位置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需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同时还需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变形等 情况调整或增设。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点设在同一个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2.1.2 观测点设在同一个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 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 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分析。分析。2.1.3 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 50m;地 50m; 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 5m 的路堤可放宽到 100m; 100m; 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适当加密观测断面。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适当加密观测断面。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2.1.4 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加堆载预压的路堤 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 6 个月。个月。根据观测结果,根据观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

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同时做为 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竣工验收时控制沉降量的依据。竣工验收时控制沉降量的依据。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符合设计要求,2.1.5 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 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 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 成果。成果。2.2 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 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 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根据地形、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曾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地质条件、地基压缩曾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 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

路堤填高<3m 且地基压缩层厚<5m <3m,2.2.1 路堤填高<3m,且地基压缩层厚<5m 地段

序号 1 观测内容 路基面沉降观测 观测元件 观测桩 观测点数量 断面间距 3 个/断面 50m 附注 地势平坦、地 基条件良好 地段可 100m 根据工点工 期等具体情 况适当增设 2 基底沉降观测

沉降板 1 个/断面 200m 路堤下地基压缩层厚≥ 地段及路基填高≥3.0、2.2.2 路堤下地基压缩层厚≥5m 地段及路基填高≥3.0、地基压 缩层厚<5m 地段。缩层厚<5m 地段。

顺 号 观测内容 观测元件 观测点数量 断面间距 附注 地势平坦、地 基条件良好 地段或高度 小于 5m 路堤 地段可 100m 地基面横坡 大于 1: 时,5 每个断面埋 1 路基面沉降观测

观测桩 3 个/断面 50m 2 路堤基底沉降观测

沉降板

1-2 个/断 面 50~100m 3 路堤基底全断面沉 降观测

剖面沉降管 1 个/断面 4 改良土填土沉降观 测

单点沉降计 1 个/断面 200m 设2个 一般地段和 各类过渡段 路基 25%的剖 面埋设剖面 沉降观测管 作校核剖面,校核剖面基 底同时布置 沉降板与剖 面沉降管。根据改良土 工点、土质等 具体情况,且 改良土路堤 填高大于 5m 时适当增设。

2.2.3 路堤加载预压地段 项布设断面及点,路堤加堆载预压地段按上述表 2.2.2 项布设断面及点,其中路基 面沉降观测在路提填筑到基床底层表面后,在基床底层表面两侧设观 面沉降观测在路提填筑到基床底层表面后,测桩,在路基面中间设沉降板后,加载预压进行沉降观测。测桩,在路基面中间设沉降板后,加载预压进行沉降观测。待预压卸 除基床表层填筑后,在路基面两侧及线路中心设置沉降观测桩。除基床表层填筑后,在路基面两侧及线路中心设置沉降观测桩。2.2.4 土质路堑地段(含基岩全风化层)一般地段只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 2~3 土质路堑 含基岩全风化层)50m,地势平坦、100m; 个/断面,断面间距 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良好地段间距 100m; 断面,当地基地层为红黏土、膨胀土时,同时在换填底面埋设单点沉降计观 当地基地层为红黏土、膨胀土时,测地基沉降或隆起情况。测地基沉降或隆起情况。2.3 2.3.1 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 观测元件的选取、观测元件的选取

应满足工后沉降的评估需要以及精度要求。应满足工后沉降的评估需要以及精度要求。路基面采用观测桩观 测,地基面采用沉降板、剖面沉降管和电测元件相结合进行观测。地基面采用沉降板、剖面沉降管和电测元件相结合进行观测。

对于剖面沉降管、单点沉降计等电测元件及检测仪器的选配,对于剖面沉降管、单点沉降计等电测元件及检测仪器的选配,应 选用高灵敏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及稳定性好的仪器;仪器企业厂家 选用高灵敏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及稳定性好的仪器; 应具备有相应的生产许可证、计量器具许可证和质量等证明文件,并 应具备有相应的生产许可证、计量器具许可证和质量等证明文件,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业绩和信誉评价。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业绩和信誉评价。2.3.2 观测元件的埋设 观测元件除沉降观测桩外,均在地基加固完成后路堤填筑施工前 观测元件除沉降观测桩外,埋设。埋设。沉降观测桩():在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 在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2.3.2.1 沉降观测桩(点):在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顶面后,埋设沉降观测桩(),路基 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顶面后,埋设沉降观测桩(点),路基 埋设规格见下 面两侧观测桩一般设在距左右线路中心 3.2m 处。埋设规格见下图。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5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 5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

路基面沉降观测点设置参考图(单位:mm)路基面沉降观测点设置参考图(单位:mm)沉降板: 由钢底板、厚壁镀锌铁管)2.3.2.2 沉降板: 由钢底板、金属测杆 φ40 ㎜厚壁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φ ㎜、壁厚不小于 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φ75 ㎜、壁厚不小于 4 ㎜的硬 PVC 管)组 ㎝,厚 ㎝;具体按武广客专路基大样 成,钢底板尺寸为 50 ㎝×50 ㎝,厚 1 ㎝;具体按武广客专路基大样 图集中的图样焊接组装。采用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 图集中的图样焊接组装。量沉降板标高变化。量沉降板标高变化。沉降板应埋入褥垫层顶部嵌入 10 ㎝,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 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 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采用 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 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 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 1m 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 套管,为宜,接高量。接高量。单点沉降计: 2.3.2.3 单点沉降计:单点沉降计是一种埋入式电感调频类智 能型位移传感器,由电测位移传感器、测杆、锚头、能型位移传感器,由电测位移传感器、测杆、锚头、锚板及金属软管 和塑料波纹管等组成。采用钻孔引孔埋设,钻孔孔径φ108 或φ127,127,和塑料波纹管等组成。采用钻孔引孔埋设,钻孔孔径φ 钻孔垂直,钻孔垂直,孔深应达到硬质稳定层 最好为基岩)孔口应平整密实。(最好为基岩)孔口应平整密实。,观测路堑换填基底沉降或隆起变形埋设在换填基底面,表面应平整密 观测路堑换填基底沉降或隆起变形埋设在换填基底面,实;观测路基本体变形按设计断面图埋设。观测路基本体变形按设计断面图埋设。剖面沉降管: 采用专用塑料硬管,2.3.2.4 剖面沉降管: 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 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管端接口密合。剖面沉降测量是将剖面沉降 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管端接口密合。

仪探头预埋在剖面沉降管槽内,按一定间距依次读数,仪探头预埋在剖面沉降管槽内,按一定间距依次读数 起始端管口标 高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高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再通过数据处 理计算求出不同位置处地基的沉降量。理计算求出不同位置处地基的沉降量。剖面沉降管在褥垫层顶面开槽埋设,槽底中粗砂找平,剖面沉降管在褥垫层顶面开槽埋设,槽底中粗砂找平,表面回 中粗砂并与褥垫层相平,两端部应进行有效保护。填 5cm 中粗砂并与褥垫层相平,两端部应进行有效保护。每个工点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数量,2.3.3 每个工点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数量,埋设观测元件的种 类、数量,根据设计要求和 2.1、2.2 条中原则由设计、施工、监理 数量,2.1、条中原则由设计、施工、方在现场核查确定。并填写《工点沉降观测断面、点布置表》,见沉 方在现场核查确定。并填写《工点沉降观测断面、点布置表》,见沉 》,降观测降观测-01 表。1mm,0.1mm; 2.4 沉降变形的水准测量精度为 1mm,读数取位至 0.1mm; 剖面 8mm/30m; 1%,沉降管的测量精度为 8mm/30m; 单点沉降计观测精度为测量值的 1%,灵敏度为 0.01mm。0.01mm。的规定。2.5 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表 2.5 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 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表 2.5 观测阶段 一般 填筑或堆载

沉降量突变 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第 1 个月 第 2、3 个月 堆载预压或 路基施工完毕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 观测频次 一次/天 2~3 次/天 一次/3 天 一次/周

一次/10 天 一次/2 周 一次/月 3 个月以后 6 个月以后

第 1 个月 无碴轨道铺设 后 第 2、3 个月

一次/2 周一次/月 3~12 个月

一次/3 月

过渡段沉降观测 3.1 过渡段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过渡段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沉降观测期与路基相同,个月。沉降观测期与路基相同,不少于 6 个月。分别在路桥、路涵、路隧过渡段的结构物起点、3.2 分别在路桥、路涵、路隧过渡段的结构物起点、距结构物 15~ 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起点 5~10m 处、15~25m 处、50m 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沿涵洞轴线设 路基面观测断面,个观测桩。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 3 个观测桩。3.3 路堤和路堑过渡段在分界处设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测 路堤和路堑过渡段在分界处设路基面观测断面,个观测桩。断面设 3 个观测桩。1mm,0.1mm。3.4 沉降观测水准的测量精度不低于 1mm,读数取位至 0.1mm。的规定。3.5 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表 2.5 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 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4 沉降变形测量 4.1 一般要求 沉降变形观测根据《 4.1.1 沉降变形观测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 估技术指南》《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 的要求,估技术指南》《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 的要求,沉降变形观测网按三等变形测量等级技术要求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点 沉降变形观测网按三等变形测量等级技术要求建立,的水准测量采用二等变形观测测量技术要求。的水准测量采用二等变形观测测量技术要求。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网,布设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4.1.2 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网,布设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高程 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全线二等水准测 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

量贯通后,将沉降变形观测网与二等水准点联测,统一规划为二等水 量贯通后,将沉降变形观测网与二等水准点联测,准基点上。准基点上。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详细记录; 4.1.3 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详细记录; 每次测量采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 每次测量采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 方法,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方法,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各种原始测量记录应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 4.1.4 各种原始测量记录应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计算 成果和图表清晰、签署齐全,并妥善保存。成果和图表清晰、签署齐全,并妥善保存。4.2.1 观测水准基点的布设

等水准点(我队管段范围内的水准基点采用设计院提供的 12 个Ⅱ等水准点(设计院提 BSⅡ 504~BSⅡ 515)。供的应急高程控制网中 BSⅡ-504~BSⅡ-515)。4.2.2 工作基点的布设

为满足沉降变形观测精度要求,按照两水准基点之间沿线路方向按间距不 为满足沉降变形观测精度要求,200m、布设工作基点。大于 200m、距路基中心距离小于 100m 布设工作基点。工作基点采用设计院提供 个水准点(SJTK13~SJTK26)。的Ⅱ等网及在其基础上加密的 14 个水准点(SJTK13~SJTK26)。

观测网中,对工作基点定期与水准基点进行校核。4.2.3 观测网中,对工作基点定期与水准基点进行校核。当对 沉降观测成果发生怀疑时,随时进行复测校核。沉降观测成果发生怀疑时,随时进行复测校核。4.3 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4.3.1 沉降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沉降变形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监测已 相邻基准点 每站高 往返较差、测高差 高差中误差 差中误 附合或环线 较差(m(mm)差(mm)闭合差(mm)m)1.0 0.3 ≤0.6√n ≤0.8√ n 等级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的 要求 DS05 或 DS1 型仪器,按 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 的技术要求施测

三等

4.3.2 沉降变形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 沉降变形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

等级 二等

高程中的误 差(mm)±0.5 相邻点高差 中误差(mm)±0.3 观测方法 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 量

往返较差、符合 或环线闭合差(m m)≤0.3√n 4.3.3 一、二等水准测量仪器及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一等 二等 仪器 DSZ05、DS0 5 DS1、DS05 视线长度(m)≤30 DS1≤50,D S05≤60 前后视距差(m)≤0.5 ≤1.0 在任一测点上 前后视距差累 计(m)≤1.5 ≤3.0 视线高度(下丝读 数)(m)≥0.5 ≤3.0 4.4 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4.4.1 一般要求 4.4.2.1 沉降观测资料表 沉降观测1)工点沉降观测断面、点布置表 沉降观测-01 工点沉降观测断面、沉降观测2)沉降板观测资料汇总表 沉降观测-02 沉降观测3)路基面沉降观测资料汇总表 沉降观测-03 沉降观测4)单点沉降计测试资料汇总表 沉降观测-04 沉降观测5)剖面沉降管测试资料汇总表 沉降观测-05 6)绘制路堤施工过程和完成后填土高—时间—沉降曲线 绘制路堤施工过程和完成后填土高—时间—

沉降观测沉降观测-03 附 1 沉降观测7)绘制路基面沉降时间—沉降曲线 沉降观测-03 附 2 绘制路基面沉降时间—

注:对于预压地段,在路基沉降观测资料表的表头中可增加有关预压土情 对于预压地段,况(预压高度、预压时间等)。预压高度、预压时间等)。

观测点的平面、4.4.2.2 观测点的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布置图及控制点与观 测量。测量。标石、4.4.2.3 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

4.4.2.4 仪器检测及校正资料 4.4.2.5 观测记录本(簿)观测记录本(平差计算、4.4.2.6平差计算、测量成果质量评定资料

3.4.3 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与边桩的位移量,当中心地基 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 10mm/天或边桩水平位移大于 5mm/天、竖向位移大于 10mm/天 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3 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与要求 3.1 观测断面设置原则 3.1.1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路基沉降观测断面根 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3.1.2 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1)a.基底沉降监测:每 200m 设一个监测断面。b.地表沉降观测:松软土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 40m 左右设一个沉降观测断面,且每个工点不小于 2 个观测断面,桥路过渡段起始位置各设一 个观测断面。c.路基面沉降监测:在路基面中心及左右两侧路肩处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观测 桩采用 C15 混凝土桩,每 100m 设一个监测断面,并保证每工点至少有一个观测断面。2)路堤 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应设置沉降观测断面。路桥过渡段、路基横向结构物两侧均应设置沉 降观测断面。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 2 个观测断面。4)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 1:5 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 1 个横向观测断面。5)软土及松软土路堤填筑时,沿线路纵向每隔 20~50m,在两侧坡脚外约 2.0m、10m 处设水平位 移观测木桩。3.2 观测点设置原则 3.2.1 为有利于观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 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3.2.2 为了能够反映出路基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 观测的位置。特别要考虑到因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3.2.3 路基水准路线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 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3.3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3.3.1 沉降观测桩:沉降观测桩采用 C15 混凝土方桩或圆桩(边长或直径 0.1m),其中埋设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梁体徐变观测方案】相关文章:

混凝土梁体06-22

收缩徐变应力08-18

混凝土徐变问题分析06-23

混凝土徐变对挠度的影响09-10

上一篇:游达蓬山环游世界80天主题乐园下一篇:观巡特警支队有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