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中心简介

2024-04-20

四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中心简介(通用7篇)

篇1:四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中心简介

四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中心简介

四坝镇位于武威市城区以北24公里处,与永昌县、民勤县交接,全镇辖7个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3419户,13782人,耕地面积27501亩,人均耕地2亩,2013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25元。

近年来,该镇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蔬菜产业,成为了全区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截止2013年底,全镇日光温室蔬菜种植面积达2817亩,瓜菜年产量达13308吨,产值达3297万元。四坝镇政府农业发展始终坚持“以质为先,质量并重”的总体思路,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2011年,该镇成立了四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中心,成为凉州区乡镇监管机构建设的试点之一。确定了以政府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中心人员为组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明确主管领导主抓,确定专人专抓。制定下发了《关于成立四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及《关于成立四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中心的通知》,腾挪检测业务用房20平方米,配备农残速测仪1台、农产品监管检测人员3人,现已建成“有办事机构、有办公场所、有监管检测人员、有检测仪器设备、有经费支持”的“五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中心。在全镇7个行政村确定村文书为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建立了村级监管队伍,形成了“以区农牧局为指导,乡镇监管检测中心为主力,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该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中心严格按照上级业务单位要求,认真履行监管检测职责,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依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每年对辖区内农业投入品经营户进行摸底调查,每月深入各村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工作,建立检查巡查制度,定期对农业投入品经营市场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种植过程中农药等投入品使用情况,共建立农业投入品经营户档案35份,监督检查60户(次);二是认真开展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严格按照《凉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案》要求,每月对辖区内生产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共抽检蔬菜样品71次,956份,协助市、区业务单位开展不合格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调查4次;三是积极推进“三品”认证工作。引导生产者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目标,督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户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全面推广农业标准化模式,指导沼然农民合作社完成了小乳瓜的绿色食品申报认证工作。四是加强宣传培训力度,不定期深入全镇7个村,71个组,采取张贴标语、印发宣传品等方式,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组织开办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和安全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15期,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

篇2:四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中心简介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早日实现国家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我学区于8月25日至8月30日对各校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对照标准找出了自身发展的不足与困难,现将学区各校现状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四坝镇辖7个行政村,即南仓、北仓、寨子、四坝、前庄、海湾、三岔村,共有6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373人,区域面积42平方公里。现有完全小学6所,即南仓小学、北仓小学、四坝小学、前庄小学、海湾小学、三岔小学,九年制学校1所(根据区委、区政府学校布局调整安排,2009年将寨子小学并入四坝中学,成立四坝镇九年制学校)。

四坝镇学区现有小学教职工9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现有初中教职工4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全镇中小学布局合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当地农民子女就读需求。小学建筑面积10594.4平方米,生均15.6平方米;初中校舍建筑面积3345.02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0.2平方米。为我镇全面建设标准化学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体看来,各校布局合理,环境适宜,师资力量雄厚,符合《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的相关要求,有利于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措施

1.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区教育局会议精神,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文件,使每一个老师掌握标准化学校的各项指标,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继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新规划,是对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办学条件,逐步消除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差距,使每个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整提升义务教育水平的新举措,主要解决“上好学”的问题。2013年8月21日上午,区教育局在武威八中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会,同时,在秋季开校工作会议上又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做了强调,我学区为此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内容,及时传达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会议精神,使老师们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知识,明确自己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任务,为全面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2.调查摸底,明确我学区各校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差距和不足。

学校根据评估指标的需要,明确任务,组织全体教师对学校现有的数学、科学、理化生、音体美、多媒体等教学仪器以及学校图书进行了清点,对学校的各类用房,体育活动场地重新丈量计算。力求做到分类清楚、数据准确、详实。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工作提供依据,发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同时也明确了各校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努力的目标。

3.对照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细则,认真做好

学校自评自查工作。

学区组织各校领导认真学习了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细则,并以召开会议的形式,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对照12项核心指标、28项普通指标逐项进行自查、评估,力求做到自评工作准确无误。

三、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四坝镇大部分学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校舍建筑结构主要以土木、无地基的砖木结构建成,除北仓小学、南仓小学(2003年和2005 年修建)为B级危房外,其它学校校舍基本属于D级危房,并且部分学校校舍严重不足,如四坝小学全校100%D级校舍,就最起码的教师厕所都没有;海湾小学教室墙体裂缝大开,师生煎熬在100%的D级危房中工作学习;三岔小学教室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修建属于D级危房,还在正常使用;前庄小学(100%D级校舍)、南仓小学校舍严重不足,大房子分割成小房子,由2人住1间改为3人住1间宿舍(教师用高低床),校舍严重紧张无法运行。根据现状与《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相差较远。按照《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要求和《凉州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2~2016年)》安排,于2013年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为了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本着“方便学生、资源优化、注重效益”的原则重新进行合理规划:四坝镇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需建设全日制完全小学6所,全日制九年制学校1所,函盖小学42个班,初中12个班,可容纳小学生1890人,初中学生600人就读。四坝镇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用地计划6所全日制完全小学在原地址进行改建(土地面积均达标),四坝镇九年制学校初中部学校购置音、体、美设备需资金16.4万元;购置学生用计算机需资金3万元;学校扩建学生200米环形跑道,需要资金15万元。四坝镇九年制学校小学部学校购置科学实验仪器需4.2万元,购置音、体、美设备需资金17万元;.购置学生用计算机需资金8万元;学校扩建学生运动场地,需要资金12万元。南仓小学新增教学及辅助用房的540平方米,每平方米2000元,需要投资108万元;新增行政用房211平方米,每平方米2000元,需要投资42.2万元;新建生活用房304平方米,需投资60.8万元;配套治安设施2.68万元;合计投资213.68万元。校墙320米,每米400元,计12.8万元;绿化、硬化2021平方米,每平方米80元,计16.2万元;水泥操场2800平方米,每平方米80元,计22.4万元;配套篮球场、跑道需资金10万元;共计需投资51.4万元。学科专用教学技术设备(包括科学、数学、音、体、美器材)8万元;学生计算机10台合计8万元;更新图书需资金3.6万元。北仓小学新建生活用房30平方米,每平方米2000元,计6万元;校墙388.7米,每米300元,计11.7万元;水泥路280平方米,每平方米100元,计2.8万元;水泥操场2400平方米,每平方米100元,计24万元;硬化学校操场跑道需资金3.2万元,共计需投资41.7万元;学科专用教学技术设备(包括科学、数学、音、体、美器材)10.4万元;学生计算机23台,合计6.9万元;更新图书需资金2.0万元。四坝小学新增教学及辅助用房1017平方米,每平方米2000元,需要投资203.4万元;新增行政用房30平方米,每平方米2000元,需要投资6万元;新建生活用房481平方米,需投资96.2万元;合计投资305.6万元。校墙700米,每米300元,计21万元,水泥路200平方

米,每平方米100元,计2万元,水泥操场1500平方米,每平方米100元,计15万元;硬化学校操场跑道需资金3.2万元共计需投资42.02万元;学科专用教学技术设备(包括科学、数学、音、体、美器材)7.7万元;学生计算机10台合计3.8万元;更新图书需资金3.3万元。前庄小学所有的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全部是D级危房,按省标基本标准,改造校舍共需资金305.6万元;校墙、校园道路及硬化、水泥操场、旗台、校门、绿化等预计约需47.5万元;常规通用教学设备约需1.9927万元,学科专用教学技术设备(包括实验、音、体、美器材)8.2983万元,共计10.291万元。计算机教室器材1套,多媒体计算机教室1套,公共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器材1套,(包括生用计算机13台)合计10.4万元;教师用机4台,计2万元,共计12.4万元。更新图书需资金2万元;办公及生活设备5.75万元;校园安全设备约需2.32万元,共计8.07万元。海湾小学现有D级危房1215平方米,维修改造需资金305.6万;硬化绿化需资金10万元;数学科学仪器需2.3万;美术器材需资金2.4万元;音乐器材缺钢琴,学生电子琴,需资金3万元;体育器材无篮球架、低单杠、爬绳、排球架、体操垫等,需资金2.3万元,合计10万元;修建操场跑道,需资金3.2万元;共计需资金334.7万。三岔小学现有C、D级危房914平方米,维修改造需资金182万;尚缺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需资金5万元;数学科学仪器尚需0.3万;美术器材短缺,无写生凳工作台等,需资金1万元;音乐器材缺钢琴,学生电子琴,需资金7万元;体育器材无低单杠、爬绳、排球架、体操垫等,需资金0.5万元,小计

8.8万元;维修校园围墙472米,约需资金47万元;分隔卫生室需资金

0.2万元。共计需资金243万。综合上述我学区共计投资需1780万元。

四、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建议

1.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提供合理的财政保障。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专项投资,逐渐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状况,实现义务教育真正的全面普及首先应当用于学校基本建设,使各学校的办学条件趋于均衡,逐步达到“国家标准”。

2.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农村教育,一方面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比如任教农村工资待遇大幅高于城市,任职满5年以上优先调职晋级等等)鼓励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另一方面在不改变编制单位情况下有计划地组织城市优秀教师定期(比如2年)到农村支教,并把支教情况与教师晋级晋升和工资待遇调整挂钩,支教期间给予一定生活补贴和工资奖励。

3.提高教师准入门槛,解决农村音体美教师短缺的问题。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完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充实考试内容,对申请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心理、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测试。

篇3:四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中心简介

1 物流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主要有肉类、蔬菜、水果、副食品、粮油、水产品、冷冻品、多利沅配送中心等9大专业市场及1个正北货运市场。“地方政府负总责, 监管部门各司其职, 生产经营者和市场主办方是第一责任人”是物流中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层层落实的原则, “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是首要目标。

1.1 追溯机制

2008年12月, 余杭区正式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 按照《余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方案》要求, 物流中心是重点追溯管理对象, 实施追溯机制的对象有物流中心肉制品市场、杭州蔬菜市场和良渚蔬菜市场。

1.1.1 肉类。

目前, 物流中心尚未经营活体家畜、家禽, 流入物流园区的都是屠宰后的动物产品, 生猪为农产品追溯管理工作主要对象。生猪的追溯管理工作相较于其他农产品是较为成熟的, 在流通领域的追溯阶段是构建市场倒逼机制, 强化经营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强有力的手段。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是商务部生猪追溯管理工作的试点之一, 在成立肉菜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 制定了《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实施方案》。市场内的经营交易采用“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和“杭州市肉类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肉品交易卡”, 肉类产品的来源与去向以及买卖双方的信息均录入肉类追溯系统数据信息库, 与杭州杭州市贸易局城市平台的信息对接, 基本实现索证索票信息化、购销台账电子化。

1.1.2 蔬菜。

为实现"蔬菜质量源头有保障、全程可监控、问题能追溯“目标, 2009年8月1日起, 物流中心启动了蔬菜全检全测工作, 按照"客菜凭检测合格证进行交易、基地菜凭抽样检测单交易”的要求, 通过登记交易经营户基本信息、查验蔬菜产地相关证明、签署蔬菜安全卫生质量责任告知承诺书等措施, 做到了“全记录、全检测、全供票”。市场针对检测不合格的蔬菜设立追溯倒逼机制:以源头治理为重点, 对检测不合格客菜, 以发送告知函形式, 及时告知当地农业部门;对检测不合格地菜, 通知农业局等相关部门, 加强对本地蔬菜基地的监管。

1.2 检测机制

物流中心蔬菜实行全检全测, 具体工作由区农产品监测中心负责, 监测中心实验室面积达1900m2, 共有检测设备298台件、检测人员95名。2013年1月至8月, 共检测蔬菜30.8万批次, 日均检测量达1280个批次。蔬菜市场设立黑名单制度:对使用禁用农药或一个月内连续3次定量不合格的菜农, 根据实际情况收回其流通服务卡, 并永久取消该经营户进场交易资格。对检测不合格的蔬菜, 由工商等执法部门进行销毁。另外, 杭州果品批发有限公司主动承当起对所销售的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抽样检测的责任, 今年以来已完成检测抽样5212批次, 确保日均22批次以上, 同时根据杨梅、草莓、葡萄等时令水果的上市时间, 加大抽样检测数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区农业部门应当对物流中心各批发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余杭区农业局每年制定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计划, 2013年物流中心范围内流通市场的风险监测抽样任务共530个, 到目前为止蔬菜合格率为98.30%, 水果合格率为99.04%, 水产品和肉的合格率为100%。

1.3 检疫机制

区委区政府于2007年6月批复同意成立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动植物检验检疫站, 成为全省首家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融于一体的部门。该站目前拥有在编在岗人员4名, 协检员3名, 并在蔬菜、水果、肉类市场设立四个检疫签证点, 实施调运检疫和签发检疫证明。

自2008年1月26日浙江省高速公路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开启后, 除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及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的非种用植物、植物产品在运出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必须开具植物检疫证外, 其他植物产品没有强制性开检疫证的要求, 因此植物检疫证开证量很小。为掌握外来有害生物迁入情况和规律, 及时将它们控制或消灭在萌芽状态, 蔬菜、水果市场内和周边绿化带建立了相应的监测点, 监测对象包括蜜柑大实蝇、柑橘大实蝇、桔小实蝇、瓜实蝇、苹果蠹蛾、扶桑棉粉蚧、甘薯小象甲等。2013年至今共诱捕到柑橘小实蝇19只, 柑桔大实蝇4只, 瓜实蝇111只。

物流中心的动物产品交易量甚大, 2013年至今已出具《杭州市动物及动物产品分销信息凭证》380192份, 出证数量为50226.984吨, 《动物检疫合格证明》14691份, 出证数量为7203.7555吨。动物产品在进入市场前须经杭州市外来动物报验中心备案报验, 凭已备案报验的的检疫证进入市场销售。针对进入市场的动物产品, 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动植物检验检疫站制定了《物流园区动物产品监管方案》 (草案) 以规范市场的管理制度。

1.4 执法机制

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 已进驻的有物流中心管委会、杭州市外来动物报验中心、工商余杭分局市场工商所、农产品监测中心、动植物检验检疫站、物流城管中队等单位。各个监管单位依照各自工作职责开展工作, 维护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针对百姓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 如毒豆芽菜、假冒牛羊肉、病死甲鱼、注水牛肉、三无副食品等事件, 各部门采取联合执法、专项整治、突击执法等形式开展执法行动, 取得了可观的效果。同时对物流园区内和周边交易环境秩序、园区内场外交易做了专项整治工作, 确保市场有序规范经营, 有力地打击了违法经营行为。物流中心的落户一方面使周边良渚、仁和地块发展起了众多农产品仓储地、小型食品加工点, 另一方面, 这些散乱的经营小户造成了物流中心农产品质量诸多的安全隐患。为保障园区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物流中心各执法部门连同良渚街道、仁和街道开展物流中心周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整治, 共排查经营户1000余家。

2 物流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2.1 追溯机制尚不成熟

(1) 蔬菜经营户大部分来自外地, 且流动量较大, 在物流中心停留时间过短。而蔬菜定量检测所需时间较长, 区农业执法部门将抽检不合格情况立案后移交工商查处时, 经营户已不在余杭, 很难对其进行处罚, 只能将其拉入黑名单。被拉入黑名单的经营户也存在利用他人身份再次办卡进场交易的可能。

(2) 由于中国部分生产领域的组织程度仍然较低, 基本处于分散、无序生产状态, 往往一批货物是从众多散户中收购而来, 如若追溯其来源, 最终只能追溯到产地, 而不能追溯到个人, 这对农产品的追溯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3) 要实现真正的农产品追溯, 不仅要追溯到源头, 还要能追溯到餐桌。而由于物流中心虽属于批发市场, 但零售量也是较大的, 因此零散的出货往往不能被详细登记, 而有出货信息的也不能十分明确地显示去向。例如杭州五和肉类交易市场有限公司的肉类交易, 甲在乙、丙、丁处分别购买了A、B、C, 3种货物, 这3种货物又会被分配去a、b、c3处, 市场的交易系统上无法明确显示3种货物是如何被分配去a、b、c3处的, 因此一旦发现问题, 同样也很难追查其真正的来源。

2.2 检测手段方式滞后

(1) 农产品定量检测项目多, 往往存在着检测范围宽广、检测指标不明确、检测时间过长、检测费用过高等问题。而定量检测的项目主要针对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以及重金属, 对于其他一些问题缺乏检测的指标。例如水果打蜡现象, 目前没有明确的打蜡规范, 也无法对食用蜡及工业蜡进行检测鉴别。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一个瓶颈, 检测技术的提高和突破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2) 由于批发市场内散装的农产品有些是从众多散户中收购而来, 因此仅由随机抽样所得的检测结果并不能代表整批货物的质量。而一些打包整箱出售的农产品, 由于经抽样后的农产品将会影响销售, 经营户对执法部门的开箱抽样比较抵触。

(3) 蔬菜市场实行全检全测, 进场的每批货物都会进行检测。而执法部门不定期地也会进行抽样检测, 有农业、工商各相关部门的, 同时还分部、省、市、区各级的, 且抽样数量并不小, 这对经营户来说无疑太过于频繁了。大部分的经营户只认同市场的进场检测 (即全检全测) , 对职能部门的抽样检测表示多余。而事实是进场检测为定性检测, 且检测项目少, 容易发生漏检等现象。

2.3 经营户缺乏对动植物检疫重要性的认识

(1) 蔬菜、水果市场内的经营者对植物检疫重要性的意识很低, 对检疫的意义并不了解。特别是进口水果及进口蔬菜, 缺乏索证索票意识, 存在无检疫证或台账资料不全的现象。

(2) 相对而言, 肉类市场的动物检疫工作已初显成效。然而, 鲜肉类由于运输过程中司机未按路线行驶、在途经高速公路因拼货导致检疫员无法直接看到内部货物而无法备案等原因导致无法备案报验的情况屡见不鲜。冷冻品则同样存在未备案报验的情况, 且未按要求在产品上粘贴检疫标志, 进出货台账不规范的情况也较为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经营者对动物检疫法律法律规不清楚, 检疫意识不强。

2.4 监管执法机制不够完善

(1) 物流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广量大, 涉及多个管理部门, 在统一指挥和集中管理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缺乏协调统一性。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性, 特别是在面对新出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 常出现监管主体不明, 执法依据模糊等情况。

(2) 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违法成本过低, 而违法所得的高利益诱惑太大, 导致部分经营者的违法行为不能根除。

(3) 物流市场虽涉及多个监管部门, 但相对于市场庞大的交易数量及众多的经营户, 执法人员的力量太过于薄弱。监管部门只能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整个物流中心市场的合法运作是需要市场方及经营户共同维护的。

2.5 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薄弱

(1) 市场方对农产品进入把关不严, 未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 部分市场甚至未实行索证索票制度。同时, 市场方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意识不强, 至今只有杭州果品批发有限公司开展了抽样检测工作, 其他市场均未开展这项工作。

(2) 经营户的趋利性较大, 且文化程度皆不高, 法律意识相对淡薄。许多经营户对于违法行为的认识度不够高, 通常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 却不知道已是违法行为。

(3) 虽然如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但消费者的安全意识仍然不强, 在消费时存在盲目性, 贪便宜、重外观的习性还是未能改变。同时, 进入批发市场的购买者大部分为二级经销商, 不是最终的消费者, 因此趋利性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3 完善物流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与措施

3.1 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通过媒体宣传、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资料等形式, 深入广泛地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植物检疫条例》、《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 定期对市场管理方及经营者进行业务培训, 在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的同时, 还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 形成监管人员精学、相关人员培训、社会公众普及的三级教育培训机制。努力营造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

3.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要进一步完善物流中心的监管体系建设, 加强部门协调配合, 加大联合执法管理力度。各职能部门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认识上更加高度重视, 在措施上更加坚决有力, 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健全完善,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坚决遏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件的发生。推进农业综合执法, 突出农兽药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质监控, 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管。以源头监管、过程控制和全程追溯为重点, 建立健全产地监督检查制度、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与投入品使用记录制度、产品质量抽检制度、标志使用检查制度、认证工作督导制度、证书撤销公告制度, 切实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3.3 健全园区内的检测工作

按照蔬菜全检管理的操作规范制度严格执行, 同时抓住重点季节、重点产品和主要检测项目, 重点检测。加强对抽样工作人员的培训, 保证抽样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加大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 杜绝“送样”行为, 确保蔬菜全检全测工作的代表性和有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承担起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的责任, 对发现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应当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 并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3.4 完善网络信息建设

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建设, 健全蔬菜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将农产品农事记录信息、检测信息与销售信息进行对接, 形成整套网络, 实现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环节的信息全覆盖, 做到产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

3.5 探索信息发布制度

质监部门对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的蔬菜历年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筛选出需重点监管的蔬菜, 进行重点监控, 进一步提升蔬菜监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积极探索向市民公布蔬菜检测信息的最佳形式, 定期发布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信息, 指导市民的日常消费。并适时联合心门媒体密切配合加强舆论监督, 深入揭露和曝光不合格农产品交易行为, 遏制菜农和经营者的违法违规行为, 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人有责、质量安全监督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6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应急机制

积极推行预警机制, 完善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 及时了解全国发生的各项蔬菜安全事故, 按预警状况、预警时间尺度、预警空间尺度、农产品生产风险警源、农产品种类统计口径等对批发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加以分析, 采取产品监测预警、过程风险分析预警、农产品整体宏观预警等方法, 加强日常防控,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摘要:本文以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为例, 通过追溯机制、检测机制、检疫机制及执法机制四方面对批发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物流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追溯机制不成熟、检测手段方式滞后、经营户缺乏对动植物检疫重要性的认识、监管执法机制不够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薄弱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园区内的检测工作、完善网络信息建设、探索信息发布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应急机制等对策。

关键词:批发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 钱宁刚, 杨卫平.云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质量标准, 2009 (1)

篇4:四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中心简介

关键词:监管检测体系;现状;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7-7-1

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乎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就越来越成为农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就要加强农产品在生产、运输和销售环节的质量监督管理力度,构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督体系的现状

1.1没有建立健全的监管检测体系

具体表现在没有覆盖所有农产品的监管办法;监管体系没有完备的法律法规支持;农业检测管理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中规定的环境监测、农产品生产投入监管、生产加工的监管、信息发布以及市场准入监制等配套的监测监督体系没有建立健全。这就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检测工作没有具体的规范指导,监测工作不能全面有效开展。

1.2监测监管部门具体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中政府领导和监管部门之间的责任分工不够明确,在具体监管工作中难以分清彼此各自的责任,出现多方监管或者监管缺位等现象;二是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指数评估、农产品市场准入及召回制度、农产品产地确定、产地环境监测等具体规定也不明确,导致管理工作中的针对性及可操作性低,不能有效地开展具体监测检查工作,不能做到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建立完善的监管检测体系的具体措施

2.1不断完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的建设

着重加强对监管队伍检测能力和监管制度的建设,通过充实仪器设备、增强检测手段、改善监测条件来提高检测效率、质量水平。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力度,做定期监管检测,通过专门信息发布渠道,将监测结果公布,来引导居民健康消费。此外,根据市场准入原则的要求,监察监测工作人员要积极开展对入市农产品的监测,建立监测记录档案,做到农产品的监测工作有监管员、工作场所、仪器设备、检测记录。

由于我国农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产业链较长,不可控制因素较多,所以要做到对各个环节的监管检测,就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从源头治理、生产过程监管以及到售后服务的全程监管监测制度。一是加强对生产源头的产地环境进行安全评估,有效落实农产品生产产地的环境治理工作,保证农产品生产源头的安全;二是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出售等环节的质量监管,保证流入市场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2严格落实监管监测工作,强化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监管检测工作人员一定要按照我国规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从农产品的生产源头抓起,仔细进行各项指标的监测,在监管检测工作中一定要秉公执法,重点加强农产品入市关口的监测,确保流入市场的农产品质量达到标准规定。另外,监管检测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到具体环节监测工作的万无一失。

2.3不断创新监管检测方式,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一是在监管内容上,以源头监管来推动整个监管过程,按照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做到五个结合:产地环境的监测科农产品的生产档案相结合,生产技术的规范化和投入产品生产许可相结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监管检测相结合,质量安全和品牌创建相,市场准入原则和标签标志管理相结合;二是不断加快监管检测形式的创新,通过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监管安全网站,把农产品的质量规定标准、质量安全行动具体方案以及整治活动资料都放入网站内,将监管监测工作公开透明化,接受市民的监督和建议,来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更好落实发展;三是建立健全的例行监管检测制度,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致力于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环境的定位监测,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疏远监管监测制度,实现农产品的生产记录和产品流向、储存信息都有源可寻。

3结语

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保证农业经济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所以要不断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监测,从各方面入手,做到在生产源头、流通环节和销售环节的全面监管检测,保证流入市场的农产品质量达到质量安全标准。

参考文献

[1]鄢敦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03,15706.

[2]李长健,张峰.我国食品多元化规制模式发展研究[J]河北法学,2007,(10):104-108.

篇5:四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中心简介

办法称, 为了规范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检验行为, 提高检验机构承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发证检验的工作质量, 保证检验结果科学、公正、准确、高效, 各省级质监部门将根据质检总局制订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评价细则》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分为由高到低I类、II类、III类、IV类。考核评价结果, 将作为确定下一年度检验机构承担抽查和许可工作任务的依据。各级质监部门优先安排考核评价为I类、II类的检验机构承担抽查和许可工作任务。对考核评价为III类的检验机构, 安排抽查和许可工作期间应对其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考核评价为IV类的检验机构, 各级质监部门不安排抽查和许可工作任务。而承担抽查和许可工作的检验机构存在以下问题之一的, 一律评为IV类检验机构或者降为IV类检验机构。

1.上一年度由于抽查和许可工作质量差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2.上一年度抽查和许可工作存在超范围检验、出具虚假检验结果等违规违纪行为的;

3.分包抽查和许可工作任务的;

4.擅自租借其他单位检测设备开展抽查和许可工作的;

5.无故不参加抽查和许可工作比对检验或三年内比对检验结果累计出现三次以上离群的;

篇6:四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中心简介

关键词:农产品 质量检测监管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2-0018-02

我国作为世界领先的农业大国,农产品的产量、种类极大丰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社会,农产品的质量关乎食品、医药、健康等众多方面,不容许存在质量问题。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不过从我国农产品发展的现状来看,在产品质量方面还存在很多欠缺和不足,通过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的有效落实来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必然要求。

1 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中的问题

1.1 质量监管不协调、不严格

其实我过近年来针对农产品质量检测制定的检测标准已经逐渐完善,而且正在跟随国际惯例进行不断更新。不过从市场上各类农产品的表现来看,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并没有得到严格的落实。近两年来新闻媒体不断曝光各种农产品质量问题,我国农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也遭遇了很多困境和壁垒,这足以证明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尚未达到理想的检测标准,仍然存在管理的漏洞。由于我国农产品的流动性很大,且农产品种植、加工地区分布广泛,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的难度[1]。

1.2 农产品在各环节的质量保障不到位

农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很容易发生质变,比如水果、蔬菜,很容易在运输、搬运的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产生损坏、霉变等。这种情况使得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无法发挥作用,让原本质量合格的产品变成了不合格的产品,给农产品的管理造成了不小的障碍。

1.3 环境的污染造成了监管存在本质上的难题

我国环境污染、土地和水资源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造成我国众多农产品区的产品在本质上存在严重的污染,包括各种重金属含量超标、化学元素和残留成分超标等情况。这类环境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问题,与农产品本身的品种无关,也很难从根本上进行改良,导致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的各项标准从根源上无法落实,也无从改善,让质量检测监管成为一纸空文[2]。从全国范围来说,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造成了我国农产品的尴尬现状。

1.4 农产品种植、加工从业者的品质保护意识差

我国农产品种植户众多,除了一些大型的粮农产品企业会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之外,大部分农产品种植户、加工作坊从业者根本没有形成这样的意识,也根本无从了解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的相关知识。这种观念上的欠缺和专业知识的不足使得大部分农产品从业者无法按照相应的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品质保护和升级,也不积极向相关部门申请品质检测,这成为制约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的一大难题。

2 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的应对措施

2.1 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的相关知识普及要加强

目前我国从事农产品相关行业的人员和企事业单位为数众多。不过拥有标准的农产品质量监管知识和意识的人很少。相关部门要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除了向尽可能多的企业发放宣传资料之外,还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讲座课程、委派专员到厂区做检查和讲座等形式不断强化农产品企业管理层和职工的理念。此外还可以借用网络、智能手机等网络终端和平台,通过微博、博客、微信、QQ群、行业网站、贴吧、资讯平台等为广大农产品从业者普及相关的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全面的推广网络,强化农产品从业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

2.2 健全的检测监管体系要建立起来

针对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个人众多的情况,现有的监管部门在人力和管辖范围方面都显出了力不从心的情况。要把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全面覆盖到全国,就需要针对现状进行分析,重新建立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能体系、组织构成,强化领导责任制,强化相关指标和制度的监督,将相关部门的工作落到实处[3]。

在全面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体系建立之后,还需要国家从法律法规等方面给与坚实的后盾保障。这一点,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部门可以与相关的法律部门寻求合作,或者与政府建立相关的联系,获得政府部门、法律部门的帮助,共同建立切实有效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体系,推动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实效性。

2.3 深入源头开展技术扶持

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监管工作不光是为了监督检测是否达标,还有更重要的职能就是进行管理,对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农产品区域、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技术扶持,委派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或者开设技术培训课程,让国内外相关科研成果落实到农产品的种植、生产、运输、储存、加工等环节中,实实在在的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改变我国农产品普遍质量较低的现状。

除了技术支持之外,相关环境保护部门、农产品科研机构也需要对农产品的环境质量等问题推出新的举措,因地制宜的进行农作物种植生产或者通过技术措施对环境进行净化处理,或者对农产品的品种、种类进行改良,提高农产品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这种改良措施,可以最大范围的改变我国农产品环境不良、农产品种类与环境不适应的现状,对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有重要意义。

3 结语

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较多,涉及到各个方面,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品质的提升。相关部门要依托政府、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帮助共同构建更为科学合理、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多措并举的解决农产品品质检测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升农产品检测监管的水平,促进我国农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爱胜,胡志全,王军,胡源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的成就、经验与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5(S1).

[2]陈惠桥,刘东海,李俐昭,邹国龙.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评估体系建设的探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01).

篇7:四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中心简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也随之成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三条腿”,一是农产品规范化生产基地的建设,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三是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三者却一不可,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只有农产品检验检测化验结果才能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提供执法依据,从而推动产地规范化建设。

为加快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步伐,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水平,保障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和谐陇县建设,我县于2013年12月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最近,按照县局安排,我站就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现状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研讨,现就研讨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基本情况

检测站建设项目实施情况。2010年8月,陕西省农业工程勘察设计院完成《陕西省陇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年12月省发改委批准该实施该项目(陕发改农经[2010]2008号)。项目总投资304万元,其中土建工程63万元,仪器设备购置207万元,其它费用34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改造建设紫外室、酶标仪室、色谱室等实验室505平米,仪器采购部分购置液相色谱仪、气相色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设备86台套。项目建成后实验室常规检测和流动性快速抽检农产品样品的能力每年将达到3000份。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土建工程,仪器设备采购已经到位,现等待验收。

检测站机构建设及运行情况。2011年12月,经县编委批准,成立了陇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陇编办发[2011]45号),副科级事业单位,编制10人。当时挂靠县农技中心。2013年12月份检测站单独运行,实有工作人员5人,其中管理岗位1人,技术岗位3人,工勤刚1人。

建站两年来,检测站细化任务、明确分工、和重点农产品生产企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书,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责任和完善各项纪律制度、狠抓工作作风、扑下身子开展调研,摸清全县农产品生产状况和农药使用状况底子的基础上,顺利完成3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3个种类的农产品的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材料整理、现场检查、复审验收和审核上报工作,并对已经认证的和正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企业的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安全进行了4次大检查,共落实整改措施8项,向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合作社、发放农药残留自测速测试纸400条。大型检验检测设备仪器采购工作也已经启动,检测站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

存在问题

农产品生产经营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水平低,分散生产,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提高。我县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30多个,其中种植业类共70多个,但真正具有规模和效益的却不多。根据我们最近的调查,在种植业方面,全县设施蔬菜面积不少于100亩、露地菜田面积不少于150亩、食用菌連片30棚以上、苹果连片面积150亩上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蔬菜基地只有3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只有2个、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只有3个、优质油桃基地只有1个。目前,这些基地、企业、园区的辐射带动和管理覆盖能力有限,全县农产品分散生产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这就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特别是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带来困难,我们没有办法深入到分散的农户进一步落实生产者的第一责任、进行检验检测,只能到几个大的基地、企业、园区开展工作,就会出现监管盲区。

获得“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数量和覆盖面面积是反映一个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县只有一个农产品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这与我县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程度低不无关系。

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基地规范化建设不到位。食品安全问题虽然早已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淡漠,不知道农产品生产过程不做记录是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处罚,检查中也拿不出生产技术标准,个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还不到位,农产品生产过程行政执法尚处摸索阶段。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整体滞后,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

①2013国家实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陕西省农业厅联合印发了《关于体制调整后加强使用农产品无缝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县委县政府印发了《陇县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实施方案》,明确食品进入加工销售环节后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完善了检测机构和执法机构,加强充实了各机构力量,12个乡镇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比较重视,但是作为食品监管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产品及进入加工销售环节前的其生产、储运长链条管理的农业部门的农产品监管工作,县上明显重视不够。我县农产品生产、储运管理涉及农业局、果业局、畜产局,甚至涉及林业局、水利局、供销联社和乡镇政府等许多部门和两级政府,县上至今没有专门的机构统一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比如核桃的质量安全到底哪个部门哪个单位负责?果业局内没有果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不要设立?建议整合农业局、果业局、畜产局,甚至林业局、水利局、供销联社等有关部门资源成立县级专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②《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106号)“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等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要开展正常工作一年一般大约需要40万元的工作经费,我站现无任何工作经费,人员不足,无法开展培训、检验检测和认证等基本工作。

全县12个乡镇虽然都挂牌成立了乡镇一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但是人员不固定、没有专门的工作场所和检验检测手段,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员的补贴待遇还没有落实;农产品生产基地、合作社、园区等没有内部的检测机构和检验员。

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和专业合作社,迅速扩展集约化农产品生产主体的数量和规模,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创造条件。最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强力推进特色农业强县建设,设施农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13年继温水坪头园区之后,堎底下绿丰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东南、曹家湾、八渡三个园区被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县政府还命名了城关(高堎)、李家河(洞沟门)、东风(普乐塬)、东南(河沟)、东南(梁甫)等8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全县已命名建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市级4个、县级8个,初步形成了以省级园区为龙头,市级园区为示范,县级园区为支撑的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2014年目标任务是新申报并建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创建省级“百强”社1个,市级“十佳”社1个,市级优秀社2个,县级示范社5个。要继续按照这一思路,逐年发展,加快推进。

要加强对基地、园区、合作社等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基地、园区、合作社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良性发展。

①基地、园区、合作社等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既要注重数量、规模也要注重质量和效益,既要注重建设也要加强管理,管理中要增加对产品生产过程规范化程度和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内容,鼓励其开展产品的“三品一标”认证,加大检查考核奖罚力度。否则,其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甚至发生质量安全事件,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生存甚至影响一个产业的发展。

②大力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积极主动开展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示范合作社创建。要围绕“三品一标”要求,认真開展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从而形成我县农业标准体系。同时要积极开展农业标准体系的推广实施,以标准化为手段,以龙头企业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对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及运、储等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管理。

要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农业投入品,逐步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加大对复合肥、微生物肥料、高效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等的推广使用,同时,积极推行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提倡采用种养结合、粪便还田、秸秆还田等措施,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③要从种子、农田的选择,农药、化肥的施用,生产全过程建立农产品生产技术档案,实行农产品名生产过程可追溯制度,一旦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甚至已经发生不安全事故时,可追溯责任人,有效地从源头上杜绝不安全隐患发生。

④要建立健全并积极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

加强生产过程执法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生产过程做了明确的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106号)明确将农产品生产过程纳入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范围,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单位要尽快建立规范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依法加大治理整顿力度,从源头上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执法人员和检验检测人员进行培训,要对农产品生产、储运的企业、合作社、园区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训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对守法生产者和违法生产者正反两方面树立典型进行宣传。通过宣传培训传播知识、营造氛围,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撑。

加大政府监管、扶持力度。农产品质量安监管全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社会公益性工作,各级政府要研究制定具体的监督管理办法,协调各有关部门,明确各自职责,规范监管机制,确保农产品安全。

①县上要明确农产品的范围种类(明确水产品、林副产品归属),在一个文件上进一步明确农业局、果业局、畜产局等部门具体职责和乡镇职责等。

②农业局、畜产局、果业局等有关部门内部要对规模化农产品生产主体如基地、合作社、园区从四个环节明确和落实管理责任:一是总体建设与检查考核管理者,二是生产过程规范化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实施者,三是检验检测者,四是执法者。

③县级农产品监管机构、产过程规范化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实施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和执法机构等要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及时培训,正常开展工作;要制定政策鼓励生产基地、企业、合作社加快自检机构建设进度,配备内检员;积极建设和完善镇农产品监管检验检测机构,达到有独立办公地点、办公设施和监管手段,独立开展业务工作;落实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员补贴。

上一篇:先知 飞蛾 灯光 相关范文下一篇:建党周年文艺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