殴打他人案调解协议书

2024-04-29

殴打他人案调解协议书(共4篇)

篇1:殴打他人案调解协议书

陈建明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协议案

被告人:陈建明,男,29岁,浙江省金华市人,无业,住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拱宸桥湖州新村10幢2单元102室。1993年8月9日被逮捕。

被告人陈建明与赵素英因债务纠纷,于1989年10月在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法院主持下,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从1989年10月起至1992年11月止,陈建明分月支付赵素英本息共60400元。调解协议发生法律效力后,陈建明仅在头两个月支付了2000元,以后就不再履行。为此,赵素英于1990年1月向拱墅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采取划拨陈建明所开的卤味店银行帐内存款、查封店面等强制措施,迫使其分批归还了12630元。在此后的执行过程中,陈建明仍在经营卤味店,具有偿还债务的能力,却无视法院的多次教育和通知,不按期归还欠款。1991年4月,拱墅区人民法院传唤陈建明到庭,陈谎称近日内即支付部分欠款。然而3日之后,陈建明竟关闭店面,带着母亲、妻儿举家携款外逃。陈先后在福建省三明市和浙江省金华市开烤禽店,公然抗拒执行。1993年7月30日,陈建明潜回杭州时被依法逮捕。陈建明被捕后,赵素英与陈建明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由陈建明一次性归还赵素英人民币30000元,其余欠款赵素英自愿放弃。陈建明在其家属的帮助下交付给赵素英人民币20000元、美金1000元,全部履行完毕。

「审判」

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法院经通过公开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陈建明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协议,采取欺骗、躲避的方法抗拒执行,其行为已构成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罪。鉴于被告人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并催促家属全部履行了执行和解协议,可以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于1993年9月17日作出判决:

被告人陈建明犯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宣判后,陈建明表示服判,没有提出上诉。

「评析」

我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或者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刑法的这一规定,为我们依法制裁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犯罪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但是,在审判实践中,由于对这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和审理程序等问题认识不一,争议较大,导致有的人民法院难以运用这一法律武器同这种犯罪行为作斗争。这也是“执行难”不能根治的一个重要原因。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法院审理的本案,为我们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执行难”问题提供了审判实践经验。拱墅区法院在审理本案的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罪,是否以行为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作为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有一种观点认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只有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才能构成此罪。本案被告人没有采取暴力、威协的方法,故不能构成此罪。拱墅区法院认为,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并没有把把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作为构成此罪的必要条件。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里也没有把使用暴力或威胁的方法作为追究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从实际情况看,真正以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人为数不多,绝大多数是采取拖延、躲藏、隐匿财产等非暴力方式抗拒执行。如果只有以暴力、威胁的方法抗拒执行,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势必使一些犯罪分子逍遥法外,使法院“执行难”的问题更加严重。这也不是对本罪立法精神的正确理解。因此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123条第(2)项规定,当事人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妨碍或抗拒人民法院执行的,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处理。这里规定的“其他方法”就指的是非暴力、威胁的抗拒方法。本案被告人陈建明无视国家法律,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协议,法院将其传唤到庭之后,竟欺骗法院,举家携款逃往外地开店,公然抗拒执行,情节恶劣,影响很坏,不对其追究刑事责任,就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陈建明的行为属于以欺骗、躲避的方法

抗拒人民法院执行,情节严重,已构成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罪。

第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协议,是否构成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罪?有一种观点认为,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罪这一罪名,已经明确规定构成此罪所拒不执行的法律文书必须是判决或裁定。本案被告人拒不执行的是调解协议,它与判决、裁定不同,故不构成此罪。拱墅区法院认为,人民法院主持下的调解,与非诉讼调解不同,调解协议是在法院主持下达成的,是由人民法院制作、记载双方当事人之间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内容的法律文书。它既是当事人双方协商结果的记录,又是人民法院认可和批准的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并依法赋予其强制力。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与生效的判决、裁定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如果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在上述《意见》第123条第(3)项规定,当事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和支付令的,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处理。这里把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和支付令四种法律文书并列表述,明确规定了当事人拒不执行已经生效的调解书,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说明拒不执行调解协议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性质一样,都侵害了人民法院的正常执法活动。因此,情节严重的,也应以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予以处罚。第三,审理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案适用什么程序?以往在审理这类案件时应由谁提起诉讼,理论界的意见分歧,实践中的作法

也很不一致。最高人民法院在上述《意见》第126条明确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应当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的,由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直接受理并予以判决。”根据这一规定,本案由拱墅区法院刑庭直接受理和审判,既不是由检察院提起公诉,又不是由原债务案的原告作为原告人,也不是由法院的一个部门或工作人员出庭指控。为了保证审判公正,法院邀请检察院派人出席庭审,审判委员会讨论本案时,区检察院检察长列席了会议。庭审中,被告人依法应该享有的申请回避权、辩护权等诉讼权利均得到了保证。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法院对本案的审判,在适用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都是正确的。本案宣判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对那些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的人,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增强了群众的法制观念,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篇2:殴打他人案调解协议书

【课程标准】

2.3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2.4 知道人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一、教与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市平等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掌握在与伙伴、同学发生不愉快、冲突乃至争吵时,解决矛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学会换位思考,增强交往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平等意识,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能够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不凌弱欺生,也不自傲或自卑。在与他人的交往合作中做到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互相帮助,能够与人为善。

二、教与学重点:

平等相待“你我他”;

三、教与学难点:

走出自我,豁达待人

四、教法与学法:

情境创设、案例分析、阅读讨论、自主探究以及讲解等方法。

五、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同学读“点亮心烛”

同学们,听了这则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感想)?(----感动)生:充满爱心,处处为他人着想,心中有他人

师:同学们答的好,这位巴士司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伟大行为,充分体现了“心中有他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心中有他人》。

教师(屏显)课题《心中有他人》。

师总结:当今社会,合作无处不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而要处理合作中的人际关系,获得稳定可靠的合作伙伴,走好合作之路。那我们在合作中就要做到“心中有他人”!可是,在合作又要怎样才能做到“心中有他人”呢?这节课,我们主要从两个基本的方面探讨如何做到做到心中有他人。请大家先来看个榜样人物的例子。

(二)新授

师:(屏显)榜样人物

学生归纳林肯的行为(总统和乞丐,身份相差甚大,可是总统平等待人的言行不仅让乞丐,而且让世人敬仰)。下面让我们榜样的感召下完成

(屏显)学习任务一:平等相待“你我他”

环节一:

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建议大家将收获的知识与存在的疑问做出不同标注)几分钟后,教师提示小组交流

代表展示(师:大部分小组成员已经胸有成竹了,下面把小组达成的共识进行成果展示。展示时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而不是照本宣科。)针对问题1教师点拨:

杨振宁的大度、真诚、平等待人和乐于助人,使他与密耳斯建立了牢固的友谊,也为杨-密耳斯的规范场理论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假如杨振宁当初不把自己的想法无私地告诉密耳斯,密耳斯本人就会错过这次发挥本身特长的绝佳机会,而他本人也许还要在成功的道路上摸索更长的时间。针对问题教师点拨:

要与人搞好合作,就必须做到平等待人 让学生归纳自学收获

师: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通过自学,我知道了。。。或者,通过自学,我懂得了。。。

哪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第一个进行展示?

谈完了收获,再来谈谈你还有哪些疑问在小组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请提出来。

合作释疑:我们每个人在家境、体质、智力、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那为什么还说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呢?探究讨论:你是怎样认识“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的?(为什么说“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学生回答的很好,“人格上和法律上”(屏显解释)环节二:

下面让我们结合所学知识

走进生活剧场

步骤:教师读

--------让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回答展示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平等待人,应做到不凌弱欺生,特别在集体活动中每个人都不应被排除在外,因为不论一个人是否愿意参与一项集体活动,他都会把被不合理的排除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羞辱和不公平的待遇。归纳出第一个学习任务:(屏显)平等相待“你我他” 接着进入生活剧场

引出第二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走出自我,豁达待人

环节一:

步骤1:学生自学交流后 回答屏显问题

教师点拨释疑(可让学生先说)(班长没能走出自我,体谅他人,尊重他人的意愿)

教师小结:能否体谅他人的处境,能否尊重他人的意愿,关系到与人合作的效果。因此,大教育家孔子告诫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说的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屏显)

先提问学生 再(屏显):

(就是说,自己不情愿做的、不接受的事,就不要推给别人,要求他人去做。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按钮回到问题(屏显)

步骤2: 第二个问题 进行换位思考(屏显):换位思考训练

师结:交往合作是一种相互行为,多进行换位思考,真诚地谈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对于他人无意的伤害,报以宽容之心对待,与人为善,那我们就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步骤3:----播放公益广告《宽容是一种美德》

师结:“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老人说的很好。什么意思?(学生说)————学会宽容

多进行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情感,在理解他人的同时,也就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那就是理解和宽容!那什么是宽容呢?(历史典故)

按“返回按钮”到 “怎样理解宽容” 学生谈自己对宽容的理解

师:结合(屏显)解释宽容,进而继续显示问题(宽容是否意味着容忍对方做错的一切?宽容是否显得软弱?)师:宽容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是讲原则的。

下面看温总理的例子(屏显)温家宝例子 点拨:

(1)宽容待人。(2)让人不是怕人,宽容不是软弱。温总理此举体现了他博大的情怀,是理解人、有爱心的体现,体现了中华民族宽容的美德和大国胸怀。

(过渡)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人曾经无意或过失伤害过你,当时你是怎样处理的(学生:不计较、宽容、原谅对方)。那如果有人故意刁难你呢?(学生:只要没给自己造成严重的伤害,对方又表示了歉意,就可以原谅对方)。下面就让我们带着理解和宽容的情怀,去面对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一些情况吧!步骤4:(屏显)身临其境,直面冲突

(过渡)师结: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无意伤害别人或受到别人无意的伤害,如果你曾做过不尊重他人的事至今让你感到后悔,那么就让我们借此机会写张致歉卡,表达你诚挚的歉意;如果你曾得到过他人热情地帮助或真情的谅解至今让你感到温暖,那就写张致谢卡,表达你衷心的感谢。(屏显)我想说

学生:书写内容(展示)

师结:引用雨果名言。生活中有意无意的磕磕碰碰太多了,我们应做到合作中多体谅他人,常换位思考,多一些理解和宽容,豁达待人。相信你将获得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和更多的合作伙伴。环节二:【走进生活 学以致用】

(三)【我的收获】

(四)【知识梳理】

(五)【素质测试】

(六)【快乐人生的作业:】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想拥有理解、宽容的情怀吗?你希望拥有快乐的人生吗?那就请你完成“快乐人生的作业吧!”(屏显):

篇3:殴打他人案调解协议书

2012年6月, 方某与田某甲因在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湖街道某社区争收“卖淫女”的保护费发生纠纷, 方某遂纠集了向某、田某乙等人预谋教训田某甲。同月30日下午, 方某携带一个内装一把双节棍的包纠集了向某、田某乙、何某、方某甲、方某乙、陈某、冉某 (后五人均在逃) 等人持6把杀猪刀 (除陈某外, 其他6人各持1把刀) 窜至该社区某快捷酒店门口守候田某甲。当日15时许, 当田某甲、李某等五、六人走出该快捷酒店门口时, 向某、田某乙等人即冲上去持刀追砍, 致田某甲、李某二人头部、背部、手臂及腿部等多处受伤。田某甲被砍伤后跳入旁边的内沟河水中, 向某、何某、方某甲三人捡起路边的石头砸田某甲, 田某甲游到对面上了岸逃离现场;田某乙、方某、冉某三人追上李某并将李砍倒在地。后方某等人均逃离现场。经法医鉴定, 田某甲左颞顶骨骨折、颈背部创伤, 其伤情均属于轻伤, 左枕部头皮创, 属于轻微伤;李某左尺骨骨折、右腘窝砍创又致右腓骨上段骨折、躯干五处裂创伤, 其伤情均属于轻伤, 右大腿上段及后侧裂创, 均属于轻微伤。2012年7月23日, 田某乙在丰泽区大坪山路口被公安人员抓获归案, 后田某乙带领公安人员到丰泽区城东街道某社区将方某抓获归案。同日, 向某在泉州市区九一路口被公安人员抓获归案。公诉机关认为, 方某、向某、田某乙伙同他人在公共场所随意殴打他人, 破坏公共秩序, 情节严重, 应当以寻衅滋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田某乙协助公安机关抓捕同案犯罪嫌疑人, 是立功, 可以从轻处罚;方某、向某、田某乙归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可以从轻处罚。

二、案件焦点

本案应定性为故意伤害罪还是寻衅滋事罪。

三、法院裁判要旨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方某、向某、田某乙伙同他人在公共场所随意殴打他人, 破坏公共秩序, 情节恶劣, 其行为均已构成寻衅滋事罪。公诉机关指控成立。田某乙协助公安机关抓捕同案犯方某, 是立功,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三被告人归案后均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均可以从轻处罚。方某是本案的召集者, 其积极参与, 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较大。方某、田某乙的辩护人提出本案应定故意伤害罪、两被告人系偶犯、没有动手砍人的辩护意见不能成立, 不予采纳, 其他辩护意见予以采纳。泉州市丰泽区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 (一) 项、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第六十七条第三款判决: (一) 方某犯寻衅滋事罪, 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二) 向某犯寻衅滋事罪, 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八个月。 (三) 田某乙犯寻衅滋事罪, 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

四、法官后语

在处理本案过程中, 对三被告人的行为定性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 三被告人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另一种意见认为, 三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案件属于多发性案件, 由于两罪在客观行为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 尤其是在寻衅滋事行为中产生伤害结果的情况下, 两罪往往交织在一起。这两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别:1、从行为人的主观犯意看, 故意伤害罪是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 而寻衅滋事罪是故意寻衅滋事, 破坏社会秩序;2、从行为侵犯的对象看, 故意伤害侵害的对象是明确的, 特定的, 而寻衅滋事往往是不特定的人或物, 具有随意性;3、从行为人的客观行为表现看, 故意伤害具体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 而寻衅滋事表现形式多样, 既可伤害他人身体健康, 也可是打砸抢等破坏公共秩序等形式;4、从客体看, 故意伤害所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利, 是单一客体, 而随意殴打构成寻衅滋事罪所侵害的不仅是他人的健康权还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 且扰乱公共秩序是该罪的主要特征。另外故意伤害罪是以侵害达到轻伤以上才成立, 而随意殴打他人则不一定达到轻伤, 而是达到情节恶劣即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因此实践中, 在认定这两种犯罪时应结合具体案情, 准确把握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和动机, 认真分析客观行为及后果, 进而认定此罪与彼罪。

就本案而言, 案发的起因是方某与田某甲在争收“卖淫女”的保护费时发生纠纷, 于是纠集了向某、田某乙等人帮忙教训田某甲, 其主观目的是为了通过教训田某甲, 并进而争夺收保护费的地盘, 而并非简单的故意伤害目的。在实施过程中, 行为的实施对象已经从最初的田某甲, 临时起意扩张到其他人, 对田某甲其他同伴特别是本案被害人李某不分青红皂白, 持刀追砍, 对李某来说, 方某等人的行为是无理、无故的, 方某等人对李某等人的随意追砍, 反映了其对社会正常秩序的藐视。从行为发生的场所看, 发生在人员流动频繁的酒店门口, 在这样的公共场所随意持刀追砍他人, 其行为客体已不仅仅是伤害公民身体健康权, 而是破坏了社会正常秩序。从行为后果看, 李某被殴打致轻伤, 该后果属于情节恶劣。所以三被告人的行为已经完全符合寻衅滋事的构成要件, 应定性为寻衅滋事罪。

篇4:调解规范化建设方案

实 施 方 案

为做好我镇今年的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工作,特制定今年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民调解》宣传贯彻年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新思路、新方法,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机构、管理体制、调解员队伍、基础设施、工作制度等规范化建设,为我镇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建设目标

城镇镇、各社区调解组织建设取得实效,人民调解质量、人民调解公信力、人民调解影响力明显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目标全面完成。

三、建设内容

(一)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形成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导,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企事业、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补充,纠纷信息员为触角的“四级”调解组织网络体系。

(二)队伍建设专业化 继续推行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聘请懂法律、有威望、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首席调解员;建立和完善专兼职调解员制度,多吸收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成年公民担任专兼职人民调解员;抓好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岗位练兵和交流锻炼工作;建立和完善人民调解员考评制度。

(三)调解工作制度化 人民调解组织应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纠纷排查、登记、调处、培训、考评、统计、文书档案、回访、奖惩、信息报送、资金管理等规章制度,保障人民调解工作规范运行。

(四)加强宣传 要以《人民调解法》宣传贯彻年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镇调委会要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宣传报道,总结经验,表彰典型,为全面推进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托普铁热克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上一篇:大学生防诈骗心得下一篇:单亲妈妈怎么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