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作文和评语

2024-08-31

高中生的作文和评语(共9篇)

篇1:高中生的作文和评语

有人说,我的文字太凄凉。

也许,这就是宿命。

我不信命,午夜,从分针与时针重合的那一刻开始舞蹈,去抚平心上的伤痕,轻轻跃起;伴以对这尘世不屑的眼神,轻轻触地。感到心也在随之颤动,没有什么羁绊,就连久已苦闷的心情也随之飘扬起来,我开始舞起……

(一)

舞起,也许已进入梦里。身披那薄如蝉翼的纱衣。愁余,眼角微微翘起。不经意,养父与那白衣已饮毕。也许,从我舞起的那一刹那,我便该哭泣,沉默是我报养父养育之恩的全部话语,一切华美的文字都已无力。我只知在这单纯的世界里,为我的成长舞一次完美的终结,以后我终究不再是我,只是一个挑拨离间的工具,此刻的我,一阵眩晕,我的舞步在此跳跃,在此升华,在此纷飞,在此凝结。客散毕,剩养父无奈的话语。

单纯尽逝,只遇繁华。

(二)

舞起,已不知这是哪里。瑰丽的宫殿伴着如诗的音律。怨无声,又何苦悲悲戚戚?丝制金履,沉甸甸地坠地,如何让我尽情舞起?抬头仰望,望不见苍穹,只剩下琼楼玉宇,我只配暗自哭泣。背叛非我愿,贵妃非我意。唯有这舞,能诉尽我所有的委屈。脚尖触地,深知再无法与瑁相知相许,天何意,让我落得如此悲惨境地?

繁华落尽,只为新生。

(三)

舞起,殿外的锣鼓声已响彻天地。不急,让我为我爱着的这大汉王朝最后一次舞起。长安的天,永远都是那么蓝,长安的日,永远都是那么温暖。金碧辉煌的宫殿鳞次栉比,让人眼花缭乱。繁花似锦,总诉不尽四季的烂漫,这一切的一切又开始在眼前旋转。舞到累了,便随意在华丽的地毯上,明天,我就要离开你了,不,我永远会和你在一起,我爱着的长安。一切都为了你,长安。

新生荒芜,情系寂寞。

(四)

舞起,已不记得第几次舞起。越王的亭台,吴王的楼阁又有何稀奇?只愿为你,哪怕舞起在田地。以雀为歌,以天为景,以花为毯,以林为伴,只愿为你,和风舞起。微微吸入这清晨的空气,是泥土的芳香伴着你的气息,此际,心清如许。

寂寞殆尽,终成眷属。

每一次舞起都承载了数不尽的寂寞与繁华,每一次的舞起都付出了幸福的代价。她们都一样,因美丽而舞,是舞让她们辉煌。所以我总会选择在深夜里独舞,为逝而舞,舞到生命之颠,舞到生命的尽头,无论付出什么代价,终无怨无悔!

点评:如果说故事中的女子身披薄如蝉翼的纱衣轻舞一曲,那么作者则用他灵动的笔尖在夜深人静时为我们谱写了一首凄美的挽歌。这样的文字,美到极致,这样的感情,浸入骨髓。

篇2:高中生的作文和评语

我涉足于深山巨谷之中。顺着山势,逆流而上。一丝丝带着诗情暖意的风,轻轻吹拂过我的脸颊,总让人怀念。不难让人想象的绿总环绕在你身旁。绿,让人耳目一新,百看不厌,它代表了生命的颜色,大自然的颜色。久违的绿,经过一冬,又回复了它的清新与明亮。知了停伏在树林问,跟我捉起迷藏。嘴里唱着《春天的故事》,心里想着夏季的欢愉。不乏的是鸟儿的和音,让人百听不厌。

春,绝对是一桢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新绿、嫩绿、鲜绿、翠绿,满眼的绿色呀,温柔着我们的视线。还有那星星般闪动的一点点红、一点点黄、一点点粉、一点点紫呀,也惊喜着我们的目光。

春,绝对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还是含苞待放的;无论是慢慢舒展的,还是缓缓流淌的;也无论是悄无声息的,还是莺莺絮语的,只要季节老人把春的帷幕拉开,他们就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这里汇演自然那神奇的活力。

春,也是一拱彰显着生命神奇的画廊。你看,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特定的形态,而每一种特定的形态,都包含着特定的生命信息。无论是高大的,还是弱小的,都要经历着有生也有死的历程,也都有稚气和成熟的时节。无论是引人注目的,还是平淡无奇的,都要沿着那特定的时令轨迹,在自己特定的生存空间里,完成一段生命的壮举。也无论是否有名有分,无论是生在富饶的家园,还是长在贫瘠的沙土,所有所有的、所有的在春天萌生的万物呀,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用尽全部的热情,谱出一曲生命的颂歌。

如果说夏天是火红的,充满活力;秋天是金黄的,充满收获;冬天是雪白的,充满挑战,那春天就是柔嫩的,充满了希望。“沙沙沙------”春雨来了,像花针,如牛毛,似细丝------春雨如春姑娘的使者,随着她一同来到了人间。俗语说:“春雨贵如油”,难怪棵棵花草在春雨过后都发出了带黄色嫩叶的新芽呢!嘿,你瞧,那公园里更美,花儿们个个艳丽无比,争奇斗艳。池塘边的柳树,纷纷抽出了黄绿的柳丝,枝条随风飘动,有如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正展示着她那细小的腰身,梳理着那秀丽的长发,好一派生机勃勃的图景。

这就是春,因着萌生在这里的生命的齐奏,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种神奇的美丽。

篇3:高中生的作文和评语

后两种情况可以说是对于“写作是人的心理需要”的悖论。既然是心理需要, 为什么很多学生没有写作欲望?没有欲望, 意味着无话可说, 没的可写, 自然就不愿意写, 在这种糟糕的心理准备前提下, 硬要写, 根本没有表达的乐趣和倾吐的快感, 自然写不出好文章。出现这种情况, 在诸如写作前的指导不到位, 写作后的讲评形同虚设外, 作文批改也脱不了干系。据调查, 学生最不喜欢的批语是内容空泛、不着边际, 平直枯燥, 缺少启发, 缺乏文采, 缺少感情, 褒贬失度, 言过其实, 枝枝蔓蔓, 不分主次等的批语。而这样的批语在学生的作文中屡见不鲜。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 一定要重视作文批改, 重视作文评语的撰写, 发挥作文评语的重要作用, 在撰写作文评语时一定要费心、用心, 切不可有敷衍之心。教师在为学生写评语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用什么样的语言, 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而且要考虑, 这样的语言将会对学生的作文有什么样的指导作用, 对学生今后写作文和成人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因此, 笔者认为作文评语的作用不可小觑。

一、好的作文评语, 言里含情、笔下动情, 能收到作文育人的效果

中学时期, 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思想、长情感、个性形成的时期。学生的习作应能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思考, 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 透视出他们的心理变化, 折射出他们成长的心理轨迹。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袒露心扉, 教师在作文批改时, 就应用真实的语言, 以平等的姿态, 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在和一位平等的朋友对话。“亲其师, 信其道”, 心理没有了距离, 感情才能走近, 交谈才能没有生疏感, 学生才愿意吐露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师的批语才能更有针对性, 这样, 既增加了学生的写作信心, 又收到作文育人的效果, 达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一次, 一位教师出了一道《我俩》的作文题。作文交上来了, 在批改中发现有位女生的作文写的是“我俩”之间那种对同龄异性的朦朦胧胧的“剪不断, 理还乱”的“爱”。学生闯进了“禁地”, 这是始料未及的。开始, 这位教师真想大笔一挥批道:“小小年纪就当林黛玉、朱丽叶, 当心学校开除你。”但冷静下来, 想到, 学生这种情感的产生是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 是极其自然的, 而且这种感情多半是纯真的、美好的。再说, 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表露自己心中的秘密, 不正是对教师的最大信任吗?不正是一个教师求之不得的事吗?怎能简单从事呢?不能当“红娘”, 可也不应当“法海”, “压”不如“导”。怎么导?学生写的是“朦朦胧胧”的“爱”, 教师也来个含而不露的评。于是, 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我真羡慕你们这些年轻人, 敢想, 敢说, 也敢爱。你的作文我读了两遍, 就连我也被你的真情感动了。我很欣赏作文里的一句话:希望我们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想赠你一句名言:爱, 和炭相同, 烧起来, 得想办法叫它冷却。让它任意烧, 那就要把一颗心烧焦。”这样的评语还真管用。那位女同学在后记中告诉教师:“老师, 你理解了我, 我也理解了你的话。请你相信, 我会让它冷却的。因为你的话让我懂得它还不是烧起来的时候。”此后, 她慢慢地收回了感情, 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 中考时成绩优异, 现在已毕业, 也当了语文教师。她又在用教师教给她的方法去引导她的学生了。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 她也注意使用这种带引导性的评语。

同样, 富于情感性的批语, 才能使学生心领神会, 深受鼓舞和感动, 让学生有更明确的人生目标。有个学生在《我的爸爸》一文里, 写他爸爸当了20多年的村干部, 秉公理政, 不徇私情, 因此结了几个“冤家”, 一天夜晚回家, 被人打伤, 现在还躺在医院里。看完此文, 教师心中有一股按捺不住的激情和敬意。于是在评语中写道:“你有一个好爸爸, 我有一个这样好的学生家长, 你高兴, 我高兴。如果全国大大小小的干部都能像你爸爸那样, 祖国腾飞指日可待。请代我向你爸爸问好, 捎去一个人民教师的崇高敬意。”这个学生当真把评语拿给在医院的爸爸看, 他爸爸激动得满眼含泪, 不住地说:“谢谢, 谢谢你的老师。”这位学生在毕业报考志愿表中, 毫不犹豫地写上了“中师”。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 无非是让学生动情、明理、晓事、达意, 作文批语也同样如此。

还如, 一位学生写了自己路遇一位小姑娘的经过, 并且感叹她助人为乐的精神。教师的评语是:“与人为善, 助人为乐, 会使我们的内心生活宽裕、快乐。也会使我们不断成长。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互助中, 难道不是吗?”寥寥数语, 在学生的人生成长轨迹中起到了航向标的作用。

作文批语虽然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 但却有无穷的学问。只要教师用多情的、火热的评语叩击学生的心扉, 用文道结合的批语, 言里含情, 笔下动情, 把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 就能收到作文育人的效果。

二、好的作文评语, 语言简洁, 形式多样, 能让学生摸到作文的门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素质, 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效率, 精炼的语言可以节约学生很多时间。评语自身的属性也决定了其篇幅不宜过长, 语言要简洁凝练。并且教师的评语也无疑是一种示范。试想一段拖沓、啰唆的评语会对学生的作文指导会有什么作用。同时一成不变的语言表达方式也会给学生留下死板、僵化的感觉, 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其失去兴趣, 而一旦失去兴趣, 写作的兴趣也就失去了一多半, 也就没有什么创造性可言了。好的批语本身就是交际语言运用的典范。在写批语时, 除了运用常见的陈述句外, 老师可灵活地选用疑问句、感叹句、省略句、不肯定句等句式, 还要注意使用感叹、商量、疑问等不同的语气, 以增强批语的可读性、启发性和可接受性, 促进师生的交流,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提高写作质量。这样的事例, 大量存在, 不妨给读者列举两个:

据《茅盾全集》十四卷《附录》中记载, 茅盾读小学时写了一篇《武侯治蜀王猛治秦论》的作文, 先生的眉批有这么一句:“此句似与前有重复意。”一个“似”字。恰到好处, 增添了评语和谐委婉的语气, 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营造了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 学生不难接受教师的建议从而达到了修改的目的。

还如, 鲁迅先生曾对许广平的论文《罗素的话》中大量引用罗素的话的现实, 写了一段幽默的评语:“拟给90分, 其中给你5分 (抄工3分, 末尾的几句议论2分) , 其余的85分都给罗素。”这样的评语, 写作者愿意接受, 同时, 也逐渐明白应如何对材料进行取舍。

那么, 在我们日常的作文批改中, 这种起着指导性的作文评语也随处可见, 也对我们自己的作文批语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如有教师出半命题作文, 《我爱_____》, 一个学生写了《我爱读小说》, 作文中只是笼统地写到小说形象生动、扣人心弦、丰富多彩, 自己如何迷恋小说。针对学生作文呈现的思维不够清晰, 条理不清、缺乏头绪的问题, 教师在评语中写道:“你这样酷爱小说, 你就说说小说给你带来的好处好吗?”教师的评语如醍醐灌顶, 学生对作文的内容、结构进行了重新布局:小说使我形象地认识世界、小说陶冶了我的感情、小说使我在写作技巧上得到了借鉴。一语中的的批语, 学生的思绪得到了整理, 组织思路、组织材料、概括等能力得到了提高。

还如, 一个学生写了一次春游云台山的作文, 文中写到了春游云台山时见到的一些景点, 如云台山的山花美, 山势峭, 雨点疏, 雨伞艳, 山上游乐场等, 但仅是平铺直叙, 缺乏提炼、提升和抒情。教师在评语中写道:“写景抒情的散文应注重情和景的融合。还记得‘一景一物总关情’的话吗?想一想你写的这些景能抒发什么样的情呢, 试着再进行修改, 一定能锦上添花, 有信心吗?”学生对作文进行了修改, 通过山花美表现同学的心境美、心灵美;山势峭表现同学互相关照的必要性、必然性;雨点疏表现同学之间的愉悦快乐, 而对游乐场这一景点的描写, 进行了大胆的舍弃。最后作文借景色的描写来赞美同学之间互相关照的温情。情景关系密切, 借景抒情。修改过程中, 学生学会了如何选材、如何组材, 修改后的文章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许。

三、好的作文评语, 感悟心灵, 尊重个性:能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师读学生的习作, 就是在解读个性, 欣赏形状各异的心灵花朵。能和这些年轻的心灵交谈, 真是一件快乐的事。然而, 在快乐之余, 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简短的语言中, 如何恰当地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不足, 并且能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达到“我要写”, 而不是“让我写”。要做到这一点, 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需要教师不但有很好的语言概括能力, 还要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 同时还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并且师生之间需要达成一种默契。语文教师们经常感慨自己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 发下去之后学生不看、或者只是看一眼就扔到书桌里, 感到心里很不舒服。但是, 类似于“语言流畅, 结构完整, 衔接自然, 继续努力”的评语, 学生肯定会感到很乏味。同样, 类似于“语言还欠流畅, 段与段的衔接不好, 好好练练笔, 再写。”这样的评语又怎么能让学生有创作的欲望呢?这样的作文指导, 对学生和教师, 都是毫无意义的。同时也不会对学生的写作有什么帮助。

因此, 教师在读学生的习作时, 要用心去领悟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真实感情, 结合你所了解的学生的个性, 全面、认真地写出评语。区别特点, 分出层次。对于性格不同的学生要写出不同的评语;对于语文程度不同的学生也要区别对待;对于不同年龄段学生也应有不同的评语;对于不同形式的作文也要有不同的评语。做到有的放矢, 对学生心灵有所震撼。如:性格内向的学生, 往往敏感而且脆弱。他把心里话写出来很不容易, 如果遇到的是当头一棒。那么, 他立刻就会失去信心, 并且会有一个阴影跟着他, 使他无法进步。对于这样的学生, 教师在写评语时, 应当考虑他的心理承受能力, 挖掘出文章的闪光点, 给予鼓励和赞赏, 当然不是用虚伪的言过其实的语言, 那样会更糟。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 而是水的载歌载舞, 才使鹅卵石臻于完善的。”教师就是要用“润物细无声”的语言, 使学生得到浸染。有一个学生以《盼望》为题, 写出了自己的心迹:“在班里, 我的作文写的是全班最差的, 上学期还有几次及格, 这学期又得了一次及格, 其他的都是不及格。所以我特别怕写作文, 我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不行, 有些想说的话说不出来, 不知道从哪儿说, 也不知道怎么说, 我写, 也写不出来。”他的这种心理就是, 越怕越写不出来, 越写不出来越怕, 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他的作文水平也就无法提高。而这样的结果多半是由教师造成的, 因为他在作文的结尾写道:“我现在特别盼望着有一天, 我的作文写得好了, 不再被老师评为下等文, 我一直都盼望着这一天的来临。”他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自己的作文不再被老师评为“下等文”。“下等文”的称谓从何而来, 应该是和教师的每一次的批改评语分不开的。

另一个教师对一个写作吃力但锲而不舍的学生却是这样的评语:“在我的记忆里, 你的写作功底不是很厚实, 但从这学期的几篇文章来看, 水平几乎是直线上升……由最差到较差, 再到中等———这篇文章如果能克服详略不当的毛病, 就可以列入中上等了……, 继续努力吧!老师期待着你。”评语中把学生作文中的不足放在进步的进程中观察和审视, 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在作文中的进步, 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起到了评语应起到的作用。

一个学生由一盘卡带联想到了台湾问题, 思路很开阔, 教师的评语是:“国事、家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在生活中思考, 在思考中获益, 的确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文中联想、想象能力很丰富, 思路开阔, 继续保持这一优势哟。”这样的评语是和学生探讨, 并且能给学生启迪, 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根据各种信息形成对某个学生的期望, 这种期望对学生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好的心理暗示, 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不好的心理暗示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尤其是对那些写作水平本来就不高, 又十分敏感的学生, 要多一些关注。而对那些文章写得不错, 性格外显, 积极活泼的学生, 要在更高的、更广泛的层次上给予指导。评语写得要有梯度。在立意上, 对基础好的学生要往“深刻”上引, 对一般的学生, 则要立足于“鲜明”“正确”;在材料的选择上, 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求“典型”“新颖”, 对一般的学生要求与所要表达的主题相一致;在语言表达上, 对基础好的学生, 可要求“流畅”“鲜明”“生动”, 对一般的学生则以“通顺”“准确”为宜。例如:有位学生以《虚与实》为题, 写了自己对于作文选材的看法, 很有见地, 他写道:“有一个真实的题材固然好, 但无谓的照搬也是个误区。我认为作文应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 应该留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想象空间, 等着我去探索、去发现。就像我的另一篇作文《小桃》, 新下来的小毛桃大家都吃过, 在吃的过程中可能并没有想到些什么, 但用在作文的表现方式上, 就可以尽情想象一些有趣的情节, 并延伸出一些社会问题, 使题材更加饱满、充实。”对这样的学生, 就要鼓励他独立思考, 指导他在选材上要新颖、独创。总之, 文如其人, 学生的习作无论写什么, 都应该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反应, 都应该渗透着学生的性格特点, 情趣爱好, 以及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触。法国作家罗斯唐这样说:“文学是在所有人面前公布那些你对最亲密的朋友也保密的事情。”

篇4:高中生的作文和评语

一、高中班主任评语存在的不足

1.班主任的评价语言太过文学化。评价语言由以往的乏味、生硬过渡到了另一极端,即文学色彩太浓,评语太过深奥和笼统,使人摸不着边际。例如,教师的评语为:“你的善良和天真,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百合花,祖国的未来等着你去装扮。”

2.评价语言太过夸大和婉转。婉转的语言能让人感觉到亲切和温暖,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但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出现反作用,学生有时无法判断是非,评价语言无法发挥其原本的教育作用。例如,教师对学生日常表现的评价:“课堂上你的机智和活泼为大家带来快乐,但是,希望你在学习中能认真点。”鉴别能力不强的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会以自己能给大家带来欢乐而自豪,而忽略了后半句点评,在课堂上可能会更活跃,使课堂秩序更混乱,教师无法控制。

3.评语的人称不够丰富。班主任的评语往往是第二人称,但这种单一的人称无法反映个性化,事实上,通过各种不同的评语开头方式,如直呼其名或开门见山等,更能发挥评语的教育作用。

4.区分度普遍较低。高中班主任评语的区分度存在普遍较低的现象,教师通常使用一些典型的模式,如“该生遵守纪律、尊重教师、团结同学,专心听讲,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努力,望以后继续加油,取得更多进步!”这样的评语只针对评语指标的两方面做了评价,一方面是方向,即违反还是符合,另一方面是性质,即较好、好、一般等,这使得评语中的雷同现象较多。事实上,班主任的评语只有写得个性、具体,才能将学生进行区分,而并不是像典型模式那样将一些判定的词语进行机械堆砌。一个教师写道:“你是一名自尊心很强的学生,又非常有荣誉感。在田径运动会期间,你有着相当出色的表现,为我们班争了光。你经常坐在第一排,相比过去,听课也认真了很多,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希望在以后的时间能抓紧,努力赶超大家。”这样的评语相比典型模式,有着很高的区分度,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以及态度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出了全面客观的评价,且话语亲切。

二、高中班主任评语的应对策略

1.严格遵循评语创新改革原则。在高中班主任评语的改革创新中,应该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教育性和欣赏性原则。评语是给家长和学生看的,倘若语言枯燥乏味,读起来如同白开水,则无法让学生认识到自我的优点和缺点,也无法产生意犹未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写评语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平庸俗气,多些艺术性的语言。例如,某班主任在鼓励贪玩的学生发愤图强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诗句,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其次,是发展性和针对性原则。高中学习是持续性的,评语并不是某个学期的结束,而应该是新学期和前一学期的衔接。教师在评语的书写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个性发展特点等,写出具有递进性和层次性的评语。

2.以良好评价为评语标准。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思想认识,用主动的态度写好学生的评语,并且创新以往的评价标准,由片面到全面,合理安排对学生的评语结构。评语应该以肯定学生特长、爱好和兴趣为基础,将对学生的进步和行为表现作为评语主题。例如,平时贪玩,上课爱做小动作的学生,但是特别喜欢唱歌,班主任,在评语的开头充分肯定了此学生在唱歌方面的天赋,并鼓励他不能放弃,要坚持下去,在评语的最后,才用亲切温和的语言提到了他在学习中的问题,并相信他能尽快改正,不断进步。学生在看到评语的时候,成就感和荣誉感会大大增加,自信心也会增强,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注意改正自己的缺点,认真听讲,全面发展。

3.全面促进班主任评价素质提高。在班主任评价素质提高方面,首先,要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学生观、质量观和家长观,构建和谐、平等和民主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注意教育的艺术性,在评价过程中研究学生的心理,抓住教育契机,具备很强的应变技巧和能力,使地评语的教育效果充分发挥。教师研究不同性格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地书写评语。对于性格活泼、乐观爽朗的学生,教师直接点出学生在学习中的缺点和不足,态度友善,语气温和,但又不失威严;对于性格内向敏感的学生,教师首先对他们的优点进行了肯定和鼓励,然后在夸奖性的话语中婉转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这样一来,不同性格和心理的学生对于教师的评语都能很快理解和接受,并及时改正,不断进步,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篇5:高中生作文和教师评语

——余秋雨

虽败犹荣。我是在读完余秋雨的《废墟》后,想到这个词的。盛景固然美丽,但那毕竟转瞬即逝,只有那一份悲壮,才可以刻骨铭心。于是,在完美与残缺面前,我毅然选择了残缺。就如同我深深地眷恋着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与莫高窟的沉寂优雅,因为它们昭示着那些朝代的兴盛与衰落。

1860年,英法联军悍然闯进闭关自封的大清帝国,圆明园惨遭蹂躏,几代的辉煌,付之一炬……得胜的侵略者满载而归,他们的欢呼声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古老民族沉重的叹息――清帝和他的子民们,早已无力负担巨大的费用重建这座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只好任由这艺术瑰宝的残骸暴露荒野,遗留到了今日――等待着后世,为它再造一世威名……

不久前,听说国内一位很着名的导演拍摄了一部关于圆明园的影片,我很想看看,但却害怕去看。记忆中,圆明园留给后世的,是在残风中摇摇欲坠的断柱,和荒原上莽苍苍的野草,当然,还有那一份独属于废墟的闲静;我担心着,现代人高科技的制作会将这原始的残缺之美,化为乌有,会让这原本沉寂的废墟变成喧阗的街市,失掉它原有的独特魅力。既是这样,不如让遗存存于眼中,再为自己的心灵,留下一片空地,建造那昔日的辉煌。

在大多数人心里,废墟总代表着衰亡,“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然而,大地却不能缺少废墟,就像老者不能没有白发,那就失去了岁月的留痕……

王圆录,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为了一己私利,这个无知的出家人把成千上万的宝藏以低价卖给了洋人;为了建造一个三清观,他用刷子和铁锤毁掉了前人心血凝铸的瑰宝!他没有受到制裁。也许,愚昧腐朽的清王朝永远也领悟不了敦煌国宝的真正价值,于是只好任由历史的年轮把这废墟碾碎,碾碎,留与后人评说……

圆明园的雕栏砌柱虽被“两个强盗”付之一炬,但他们烧不去康乾盛世书写的壮丽 篇章;莫高窟的精美壁画虽被王圆录毁于一旦,但他抹不去敦煌佛都传承千百年的文化底蕴。废墟是伟大的。于后世来说,废墟是最好的老师,它讲述着历史,影射曾经的成就与残败;它讲述着历史,让人们学会忘记与铭记。

一片废墟,一个民族的浮沉,一种文化的沉积――废墟不应遭到唾弃与掩盖,它是历史的见证,是文明的象征。“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尊重历史,尊重废墟,因为废墟也是一种美。

篇6:高中作文和评语

春光沃野上的苗

十六岁不正是春起之苗吗?爸爸的目光就是明媚的春光,妈妈的胸怀就是肥沃的田野。可进入初三那关键的时刻,不争气的我竟然在模拟中连连失误。老师叹息,同学不屑,我终于垂下了高昂了三年的头。可爸爸的脸上始终挂着自信的微笑。慈爱的目光不是春风胜似春风。正是这目光鼓起了我上进的风帆,帮我扬起了不屈的头颅。饭桌上,妈妈的橱艺并不因我的成绩的下降而降低。花样更多了,饭菜更加可口了,没有胃口的我不得不张大嘴巴狼吞虎咽,顾不上考虑什么减肥。就这样我圆满的结束了初中生活,成功的跨进了省重点的门槛。

急风暴雨中的路

生活中不仅有父亲的包容,母亲的呵护,更多的是密布的乌云。成长的道路需要自己一步步真实的走过。高中生活是匆忙的,早上六点起床,朗朗的书声后是四节排满的课。稍事休息又是四节,晚上还有四节自修课。真是事事想连,环环相扣,几乎没有休息,还不算那如山的习题等着我们去攻克。在这急风暴雨中,海燕展开强劲的翅膀搏击长空,海鸥躲在碉石后瑟瑟发抖,莘莘学子在这一场场急风暴雨中茁壮成长,渐成参天大树。是啊,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

等待图画的纸

对于我们莘莘学子来说,生活是一张洁白的纸。它需要我们在上面添上美丽的房子,绿色的草地,红硕的花朵。语文老师用他美妙的语言在这张白纸上描述北大的雄风,数学老师用他严密的逻辑演绎水木清华,外语老师用他几乎可以乱真的“洋腔洋调”介绍着牛津、哈佛的民主与自由……其实,生活全靠自己体会,全靠自己创造,洁白的画纸要靠我们自己来描摹。那就让我们经风雨见彩虹,描画出未来的美景。

春光中、沃野上,春苗茁壮成长;急风中、暴雨下,学子渐成大树;清澈明净的心湖里,七色的彩虹正在升起。这就是莘莘学子的生活。

篇7:高中语文作文和评语

虽然自己的父亲是地方割据势力的代表,刘禅依旧暗下决心,一定要为祖国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祖国统一事业决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刘备夷陵之战遭惨败,让刘禅同志做了继承人。可是就在刘禅同志打算大干一场,着手实现西蜀和平回归中原大陆的时候,“蜀独”势力集团代表诸葛亮却乘机掌握了蜀汉的军政大权,致使统一事业陷入僵局。

当时,诸葛亮自任蜀汉丞相,妄图在西蜀继续东汉政权的反动统治,并不断骚扰我祁山边境。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司马懿将军奋起反击,成功的打击了“蜀独”分子的嚣张气焰,保卫了祖国的和平与稳定。

身在后方的刘禅虽然身在后宫,依旧关心祖国的统一进程,机智地与“蜀独”分子展开斗争,屡次在诸葛亮最嚣张的时候,巧妙地把他调回成都,使诸葛亮六出祁山而未果,成功的粉碎了“蜀独”分子的分裂阴谋。

后来,诸葛亮穷兵黩武,众叛亲离,身死五丈源,祖国统一大业终于迎来了一丝曙光。就在刘禅同志又打算大干一场,着手实现西蜀回归中原大陆的时候,“蜀独”残余势力代表姜维却乘机掌握了蜀汉兵权,致使统一事业再次陷入僵局。面对当时严峻的局势,刘禅同志没有灰心。他清楚的意识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是历史的必然,统一之势不可阻挡,然而统一的过程是曲折的,长期的,甚至会有暂时的倒退。

于是,在蜀汉政府,刘禅同志依旧勤勤恳恳,为祖国统一默默奋斗。在后宫,他吃喝玩乐,宠幸美女,不问朝政,巧妙地将当时蜀汉政权内部的“蜀独”势力逐渐排挤出去,有效地从精神上削弱了“蜀独”势力,成功的瓦解了他们的意志。

然而“蜀独”顽固分子姜维气焰十分嚣张,先后九次带领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流氓团伙侵犯我中原边境,给广大无辜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中原中央政府委派司马懿将军之子司马昭同志出任边防总司令,成功地击退了姜维分裂集团的多次反扑。

后宫中的刘禅同志日理万机,每天都要跟好多美眉打牌聊天,工作十分辛苦。然而,每每想到战场上,华夏同胞自相残杀,他总要默默流泪,并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西蜀和平回归中原大陆。特别是当司马昭同志率领的中原中央军陷入困难,处在危险境地的时候,刘禅同志总会义无反顾地伸出革命之手,在关键时刻,挽救了中央军,挽救了司马昭同志,挽救了祖国统一大业。

由于以往跟诸葛亮分裂集团进行革命斗争的时候,刘禅同志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斗争经验,深刻地认识到“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道理。于是在跟姜维分裂集团做斗争时,刘禅同志依旧巧妙地从后方瓦解了“蜀独”势力对中原大陆的骚扰,致使姜维分裂集团九伐中原,最终却一无所获。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乘姜维分裂集团出兵之机,刘禅同志机智果断地撤回了在阴平的蜀汉驻军,为后来中央军顺利入川铺平了道路,基本实现了蜀汉回归中原的和平统一。(只在绵竹发生了小规模暴动:分裂残余势力诸葛瞻,也就是前分裂集团首领诸葛亮的儿子,顽固抵抗,被中央军彻底粉碎。)

最后,姜维集团为了避祸,转而屯田沓中,后又与另一个钟会分裂集团结合,阴谋反扑。当时司马昭同志已接任中原中央政府,掌管全国事务,接到姜维,钟会密谋军事叛乱的消息后,果断的派兵前往,一举粉碎了叛乱势力,消灭了为首的姜维钟会叛乱分子,防止了事态进一步恶化,保障了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

公元263年,在一个风和日丽,春暖花开的日子,刘禅同志终于来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首都:洛阳,并受到了司马昭的亲切接见。两个伟大领袖的手终于握在了一起,历史从此展开了新的一页,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到了洛阳,刘禅同志看到了祖国统一的革命事业蒸蒸日上,于是毅然投入到对过去蜀汉老部下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去。在工作实践中,刘禅同志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所以他不用以往教条主义的说教方式,而是身体力行,每日陶醉于醇酒美人之中,展现了祖国统一给人民带来的幸福,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了广大前蜀汉干部,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由于工作努力,刘禅同志甚至忘记了远离故乡的痛苦,以至于在一次思想汇报工作的宴会上,当司马昭关切地问道:“颇思蜀否?”刘禅同志诚恳地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体现了一个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工作为乐,以四海为家的豪迈气概,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当时,在座的前蜀汉干部都流下了感动的热泪,并纷纷表示一定要继续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看到刘禅同志如此的赤胆忠心以及如此高效的工作能力,司马昭欣慰地说:“我无忧矣!”

然而,总有一小撮顽固分子不断地诋毁,诬蔑刘禅同志,说刘禅同志懒惰,愚蠢,甚至直接对他进行人身攻击,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针对于此,在后来的一系列工作会议中,司马昭一再高度评价了刘禅同志为祖国统一所做的贡献和努力,并特意加封刘禅同志为“安乐公”,充分肯定了他为祖国统一做出的贡献,有力驳斥了一小撮“蜀独”分裂分子的荒谬言论。

纵观刘禅同志的一生,是充实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他把青春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为西蜀顺利和平回归祖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向刘禅同志学习!

篇8:高中生的作文和评语

“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这一效应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同样适用。作文教学尤其是在学生作文的评语中恰当使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学生作文写评语最忌讳求全责备,而是应该带着放大镜,发掘哪怕是一丝丝的闪光点,也应及时加以点评。我的语文课代表是个很喜欢写作的女生,爱看书、喜欢写随笔,但是水平很一般,常常虎头蛇尾,但是每次看到她那期待的目光,我都觉得不能打击她。于是我把对她的期望放在了评语中。她的作文开头都很精彩,“大家手笔,开篇不俗”“言简意赅,直截了当”“悬疑重重,引人入胜”,我对她的赞美从不吝惜笔墨。对于她仓促的结尾,我并没有直接评价,而是有点调侃地问她“还有续集吗?”“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很奇怪,我没有对她多说额外的话,没有批评,没有赞美之后的“但是”,她的作文结尾却有了明显的进步。我在她的评语中没有非常具体的指导,但处处洋溢着我对她写作内容的赞美。其实哪怕是再平庸的作文,只要教师怀着热爱他们的感情仔细阅读,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优点的。

“皮格马利翁效应”提醒我们: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切记:不要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为儿戏,因为要想让一个人重建自信,不知比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要难上多少倍。对于厌倦写作、作文写得差的同学更需要鼓励,更需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鲁迅先生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不能期望学生在一次作文评价后就会立竿见影。对写作已失去信心的学生,教师更不能失去耐心,此时的作文评语更应该写得婉转,有启发性,让学生看到自己文章的闪光点。记得我2008年教高一的时候,第一次写作文《回忆》,有一位学生只写了半张作文纸就结束了,比流水账还简单。我当时就愣了,这是什么作文,还用写评语?重写!转念一想,这水平重写能写出什么花样来。怎么办呢?看着这篇“一无是处”的作文,我想不出来该怎样评价。我欣赏着他还算漂亮的字迹,突然眼前一亮,“你的字迹俊秀,令人赏心悦目”“题目醒目,观点明确”,就这样我用剩下的半张作文纸给他寥寥几行字的作文写了评语,最后我写到:“其实你的文章框架已经有了,剩下的就是补充内容,你走过的十六个春秋里,什么是你最难忘的,能不能讲给老师听听,让老师也能分享你的喜悦,分担你的忧愁?”当这个学生的作文再次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已经是一篇400多字的完整的作文了,虽然语言还不够流畅,叙述还不够生动,但比起第一篇作文已是天壤之别了。他在作文本中给我留了一张纸条:“老师,从没有人表扬过我的作文,我觉得我是写得最差的那一个”。我在那张纸条的下面写到:“你一定会写出最美的文字,因为你有一颗爱美的心灵。”毕业后,看到他给我写的长信,游刃有余地驾驭心灵的语言,我真的非常欣慰,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充满自信的年轻人站在我的面前,不仅仅在写作上,更是在做人上。

篇9:高中作文评语研究

一.高中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

1、评语流于形式

其实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这样的体验,感觉老师的评语非常简单和无聊。而事实上很多老师也确实不重视评语的应用。像:语句通顺、语法正确、段落整齐之类的评语,还有优、良、已阅这种简单到极致的评语模式,令人印象深刻又反感至极。而且有些老师多年的作文教学养成了一些类似口头禅一样的作文评语习惯,这本身就是毫无感情、毫无情绪、毫无内容、毫无新意可言。

高中学生并非懵懂无知的小学生,他们有成型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也有比较成熟的主观意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换句话说,高中生的思维是比较健全的(虽然可能不够成熟)。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不能用流于形式的评语来对待学生的作文,那样只能起到反作用。

2、不注重学生的感情和心理诉求

很多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都太过于浅显,基本上都是从作文的结构、布局、是否有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逻辑是否清晰、条理是否明确等方面来介绍,很枯燥,很无趣。

要知道,任何人的写作作品给老师看,都是一种交流,一种观念、情感、心理的交流。如果老师对学生作文的回应没有放在情感交流、心理交流的层面,而只是从学生的写作技巧是否成熟、学生有没有过多的错别字、有没有语法错误来考虑,太肤浅,而且交流层次太表面化,不利于师生之间更深入的教学工作开展。

3、评语过于片面,无侧重

学生写作文,老师给评语,环节很简单,但是很多老师的观念是很片面的。很多老师只对学生作文中的字词句、段落安排是否合理,各种写作手法是否恰当,中心是否明确,用词是否恰当等一些规范式、标准化的内容进行评论,这就造成了各种水平的作文在老师这里得到的评语都可以用语句通顺、题材新颖、叙事陈旧、用词不当、逻辑清晰、条理明确、中心不明确、主题不鲜明、表达不清晰等规范化的词语来表示。这些浅显的评语根本无法对学生的作文起到引导、指导、教导的作用。

二.高中作文评语的改进建议

1、针对学生的作文主题进行评论

要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开展和学生的深度交流,应该以评语来入手,通过对学生作文的点评,可以对作文中的事情、观点进行交流。比如高中生在作文中提到自己的理想,提到自己的学习感悟,提到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想法,提到对未来的愿望。高中生对这些话题都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老师作为过来人能够针对这些话题进行一些探讨,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或许能够引起高中生的共鸣感和认同感。

2、在评语中加入感情元素

人都是有感情有想法的。面对一篇作文,针对其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阐述,这才是学生希望看到的。而说到融入感情因素,作为老师,不妨以一个倾听者的身份来对待,来听取学生的阐述并真实地介绍自己对这个事情是什么感觉、什么想法。比如个人认为在高中时代可以对心上人表达自己的爱意,或者是否要把高考当作学习的唯一的动力和方向等。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而不是一个评判者、一个裁判的身份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到写作文是一种交流感情、想法的好方式。

作老师的如果能借助评语这个小的环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或许会激发学生写更多的作文跟老师探讨,逐渐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了。

3、针对学生性格特点来写评语

评语是给学生自己看的,可以利用这个针对性来考虑,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写评语。对学生进行鼓励、开导,让学生感觉老师是关注他的,是在乎他的。这在无形之中也会对学生造成一种激励。

高中生的作文教学是很多学校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学生高考保障的重点。然而当前在高中生的教学环节中,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可以说,学生写作文的情绪不高,师生就作文开展的交流不深入,效率不高是主要问题。号召老师利用作文评语进行优化,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好办法。因为评语具有针对性,是特别为某个学生的某篇作文而写的点评。如果能利用评语的这个优点,建立和学生的良好互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都是很简单的。所以,这个小环节却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需要从事高中作文的老师们加以注意。

上一篇:心理健康学习心得感悟下一篇:《那树》教学设计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