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范文

2024-09-10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范文(精选6篇)

篇1: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范文

《会变的线条》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能用不同种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2、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

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种线条表现美感。

教学过程:

一、寻找线条,故事导入

1、小蜗牛去奇妙的旅行,邀请四个小朋友陪同,谁愿意呢?展示小蜗牛爬行的痕迹,引出四种不同的线条,导出课题。

2、学生分组到前面找到的线条,说出名字?(直线、曲线、折线、弧线、螺旋线)不同线条给人不同得感受。出示课件

3、小小的线条真神奇,能变换出这么多种,今天我们就用这些会变的线条上一节有趣的绘画课。

4、课件欣赏:建筑物、动物身上的线条

二、描绘线条

1、刚刚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线条:直线(建筑)挺拔、曲线(雪景)飘渺、折线(建筑)坚硬、弧线(彩虹)柔美、立交桥(螺旋线)旋转。看来线条还真是到处都有。那么,你能不能试着画画呢?

2、比一比,看看哪一组画的最棒。

3、进行小组评比。

三、应用线条

1、线条千变万化,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来说说我们在利用线条的时候,怎样进行排列?

2、播放课件:

(1)欣赏线条动画“神舟七号”飞行。

1(2)欣赏艺术作品:线条肖像画:毕加索的作品《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看看艺术大师是如何运用这些线条的。

(3)《苗族蜡染图案》 有秩序、有变化、线条流畅,给人以装饰美感

小结:线条既要有不同种类的变化也要有一定的秩序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好,那我们作画得时候也要注意这几点。

四、表现线条 刚才同学们看了这么多学生作品,你能画出这么多有变化又很漂亮的线吗?那就要同学们多练习啦!这节课我请同学们当一回设计师,你们自己设计喜欢的东西用会变的线条来装饰衣服、陶罐以及很多各种各样得物体。

五、展示作业

1、学生自评互评:哪一幅作品线条比较突出?为什么?哪一幅需要改进?

2、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了线条朋友!它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美丽的画面,还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教学反思:

《雄伟的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习,能够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并且能够设计塔的外形,进行简单的装饰。

2、通过讨论,探究塔的结构及特征,研究表现方法。

3、培养创造能力,了解塔的知识,培养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设计新颖,有新意。

学习材料: 各种塔的资料、图片、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调查了解:

1、塔的历史发展。

2、谈谈我们看过的塔。

3、我们周围有什么样的塔。

二、欣赏感受:

1、相互欣赏课前收集的各种塔的图片。

2、欣赏书中各种塔的图片:(可以用课件)

(1)、学生思考问题: 塔由几部分构成? 这几种他有什么不同之处? 你喜欢什么样的塔?为什么?

(2)、我们大家一起看世界上的名塔。

思考:书中展示了什么塔的图片?三座塔分别建造在什么时间?三座塔各有什么不同?三座塔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你看后有什么感受?

三、探讨研究:

1、欣赏书中塔的作品:

2、研究一下塔的表现方法。如果你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塔?

提示:(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2)怎样让塔更美观?(3)可以在什么上画?用什么方法?

四、实践创作:

1、作业要求:可以表现生活中的塔,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造型新颖的塔。要求构思独特,构图饱满,形象生动,色彩艳丽。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学意图: 鼓励学生大胆观察、联想、创造,让学生感受创作的乐趣。

五、展评学生作品。

1、引导学生在构思、构图和色彩等方面进行欣赏评价。

2、谈谈创作感受。

六、小结 教学反思:

《捏泥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践的操作掌握基本的泥塑、泥条盘筑等方法制作陶艺作品。提高学生的形体塑造能力。

2、通过泥塑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制作出一件自己满意的陶艺作品。体会玩陶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活动中让学生放飞其创造欲,提高动手能力和审美意识,让同学们在动手中找到童趣。

难点:学习、运用泥塑、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出完美的形象,在完美的基础上体现其设计思想,真正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学生泥塑作品。

2、布置学生到附近公共场所观察和了解一些雕塑设计。

3、准备雕塑泥、泥塑工具、垫板,刻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学生按顺序进入教室,强调一下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兴趣导入:

1、创设情景:咱们看看这些小朋友在玩什么呢?(课件:人们制作泥塑的场面)

2、交流感想 :

(1)同桌说说,看了他们的制作的情景有什么感受吗?谁跟大家谈谈你的想法?

(2)适时给予评价,并有目的地进行引导——玩泥巴真有趣

3、确定主题:(课件:电子板书《捏泥巴》)

三、欣赏感受:

1、老师汇报资料: 老师通过网络搜集并整理了一些信息,请大家看一下。(课件:泥塑图片)

2、泥塑基本技法:

4(1)感受泥性,探究泥的特性。

(2)教师介绍塑造的五个基本方法: 如何运用基本的泥塑技法(课件:板书揉、搓、压、粘、捏、刻)

(3)演示几种泥塑基本技法(课件:盘泥条步骤图)

四、合作探究动手实践:

1、想一想,玩一玩:泥巴可以手捏成形,还可以搓泥条盘筑。

2、明确题材范围,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可以自己选主题,进行创意制作。

3、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做的进度进行巡回指导。

4、在《泥娃娃》音乐的伴奏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造型表现。

五、作品展评

(1)学生互赏作品,边看边说出自己看了作品后的想法和感受。

(2)泥塑大赛 最佳设计奖 最佳超速奖

(3)拍摄作品

六、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教学反思:

《小扇子》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

2、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的小扇子。

3、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的小扇子。作品体现出实用性、观赏性。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学习扇子的文化扇子的设计与制作。

2、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

教学准备: 具有典型特征的扇子、剪刀、胶水、纸及各种废弃物、彩笔、颜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 打开半个圆,收起一条线,手中轻摇摆,清风徐徐来?(扇子)

2、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探讨我们的民族文化——扇子文化。出示课题:小扇子。

二、新授:

1、中国的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你想知道吗? 你想了解扇子的哪些知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探讨。

2、扇子的历史: 3000多年的历史。通过课件,欣赏古代绘画,找到扇子的最早用途。汉朝以后,扇子被老百姓普遍使用。

3、多种多样的扇子:你见过、使用过什么样的扇子?学生回答„„ 木扇、纸扇、羽扇、塑料扇、竹扇、蒲扇、棕榈扇等等 扇子的结构形式有几种? 折扇和平扇(教师展示)使用时各有什么优点?

4、扇子的其他作用: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答案:(实用性和观赏性)A、纳凉 B、道具 C、舞扇 启发学生回忆见过的有特点的人物使用过的扇子:诸葛亮的羽扇——是一种身份和智慧的象征。羽扇轻摇、妙计横生。济公的扇子、铁扇公主的扇子等等,进行分析讨论。

5、欣赏图片;说出扇子的名称:团扇、蒲扇、羽扇、折扇(各自的特点)

6、出示扇面:说出扇子上的表现内容:人物、山水、花鸟、书法、脸谱„„

7、出示课件:分组讨论扇子的特点 巩固对扇子的认识。扇子有哪几部分组成?扇面和扇柄 扇子的外形有什么不同?圆形、五边形、多边形„„ 图案有什么不同?卡通、国画„„ 构造有什么不同?一体、两部分的„„ 什么材料做的?木、竹、纸„„

8、你喜欢小朋友手中的哪把扇子?你知道这些扇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你能说说它的步骤吗?点名叙述,对照课件中的操作,熟悉掌握。

9、和这些扇子比一比,你打算怎么设计制作你的小扇子呢?

10、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11、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装饰你的小扇子?扇坠等。

三、小结:本课欣赏并学习了扇子文化,你都记住了哪些扇子?

教学反思:

《漂亮的小钟表》

教学目标:

1﹑了解时钟的基本结构,并能运用造型元素进行时钟的造型设计与装饰。

2﹑通过钟表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人文情感,养成细致认真的观察习惯,并使学生感受时钟与生活、时间与学习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时钟的基本结构进行想像与设计制作。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废弃的食品盒子、废挂历纸、图钉以及钟表等。

教学过程:

一、巧用谜语,导入新课。

1﹑谜语: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分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 谜底:钟表

2、导入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感知引导,探究学习。

1、欣赏各种钟表,了解钟表的构造,拓宽学生的认知空间

﹙1﹚欣赏古代的计时器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钟表,但是,古时候没有钟表,古人又是怎么知道时 间的呢?<课件:古代计时器图(水运仪象台、日晷)>

﹙2﹚欣赏生活中的钟表(各种形状的小钟表)

师:随着人类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钟表的造型和功能越来越完美。<课件:现代钟表图(各种造型的小钟表)> 哪个钟表你最喜欢?能说一说理由吗?——米老鼠外形的、方形、三角形„„

﹙3﹚总结钟表的组成部分

师:这么多各式各样的钟表,它们都有哪几个重要部分组成呢?(观察资料中的各种钟表)——都有钟面(表盘)、表针(时针﹑分针﹑秒针)﹑十二个数字(表符)。

2、了解钟表制作方法,启发学生思维。

师:同学们,古代的计时器是那么的神奇,而现代的钟表更是多姿多彩,花样繁多。接下来来欣赏我们小伙伴设计的小钟表吧。

(1)欣赏一组学生作品: 师:他们用什么材料做的呢?你觉得哪个地方做的最巧妙? 分析材料的选择和制作方法:

﹙2﹚思考:

1)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小钟表?

2)找一找,有适合做钟面材料的面朋友、有适合做表针材料的线朋友、有适合做表符材料的点朋友?如何巧用材料?(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

3﹚出示范作:(将范作发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拆一拆、说一说,仔细研究一下,制作小钟表需要几个步骤?(步骤一:制作钟面。步骤二:制作表符。步骤三:制作表针。步骤四:添加装饰。)

三、创作表现、展示评价。

1﹑师:我们欣赏了大设计师们的作品,还有老师亲手制作的钟表,老师发现有很多同学们都坐不住了,是不是也想当一回小设计师?自己亲手设计、制作一个独特新颖的钟表呢?

出示作业要求:下面就请同学们都来当小设计师,以最快的速度为钟表店设计制作一个精美的钟表!看看谁的钟表造型最别致,色彩最艳丽,创意最独特。

2、作品展示。

3、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总结:同学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们感谢漂亮的钟表,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吧!

教学反思:

《下雨了》

教学目标:

1、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2、锻炼学生以动作、线、形再现情景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表现力。

3、通过回忆下雨的情景,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感受,以及自然界的美妙变化。

教学重、难点:

1、用不同色彩,粗细、疏密、有节奏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的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情景。

2、生动的表现下雨时的情景。

教具准备:课件,自制教具。

学具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谜语:银线根根长又细,上接天来下着地,线长不能放风筝,线细不能织布匹。同学们可真聪明呀,大家快看呀,是谁来了呀,哦是云姐姐来了。

2、出示教具,演示雨滴落下。(让同学们说说是下大雨还是小雨呀。)可是今天云姐姐可有点不高兴呀,还哭了呀,云姐姐哭了可是要下雨了,同学们你们说说是下大雨还是下小雨呀。

3、导出课题:下雨了。

二、感受不同的雨

1、听刚刚的三段音乐,感受下试着用笔画出不同的雨。听听是什么声音呀,是下雨的声音,那么小朋友们能不能用你们的笔来画一画大雨和小雨呀。

2、学生尝试画一画。表扬画的好的同学。

三、表演回忆

1、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雨的大小。同学们刚刚真棒,现在让我们看看下雨了人们都用什么来挡雨呀。

2、分别请同学到前面来表演。老师这里真的有一把伞,谁愿意上讲台来表演下下雨时你怎样挡雨的呀。

3、回忆生活,你印象最深、最有趣的雨是什么。雨中很多人都有印象特别深的事情呢!

四、作品赏析

1、欣赏著名画家韩雨的《听雨图》。

2、引导学生看课本,欣赏学生作品。同学们是怎样表现雨中的人?采用什么方法表现的?作品中的人物动态、人与环境的表现方法。

五、画面联想

1、出示一张妈妈带着孩子在雨中的情景。

2、教师示范这幅图的场景。

六、学生作业

1、创作要求:通过观察与回忆,用线条画一幅生动有趣的的雨景。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作业。

七、展示评价

1、说一说你的画。

2、同学互评表现不错的同学奖一把“小伞”。

3、一起唱首关于小雨的歌,重新感受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八、课堂总结 淅沥的小雨是快乐的,从天空中飘飘悠悠地落下来,滋润了大地,和小朋友们共同游戏;小朋友们也是快乐的,我们一起学习,一起长大。希望大家在这节课后,能够更加仔细地观察雨,思考一下,雨还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哪些不同的影响? 教学反思:

《百变团花》

教学目标:

1、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

2、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纹样的设计、剪纸语言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五、学习材料 彩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相信吗?一把剪刀、一张纸和一个梦想,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奇妙的剪纸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剪纸——《百变团花》。

二、观察分析、探究知识

1、课件出示团花剪纸作品,学生欣赏。

2、介绍剪纸的相关知识及历史发展。

3、了解团花的象征意义。(放课件)

A、欣赏《年年有余》: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团花运用也很广泛,仔细观察一下,团花里都有些甚么?(人们利用莲花、鱼的谐音和图形组成“连年有余”的吉祥图案,寓意富裕有余的美好生活)。

B、欣赏《福》字团花:这幅团花通常用在甚么地方的?(用于春节,寓意福到了)

C、《喜字团花》用在甚么场合?(用于婚嫁)孩子们,不同的团花使用的场合也不一样。

3、观察分析:观察画面中的花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为什么叫做百变团花?

三、探索学习,实践操作

1、分组探究

(1)、这些团花都用在什么地方?(课件出示生活中不同场合的团花)

(2)这些剪纸作品有哪些纹样?打开花纹后会变成什么样的?(边观察边操作)

2、实践创作

(1)教师示范团花制作方法,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做。(2)学生探索折法

(3)学生探究团花外形。

(4)欣赏——学习借鉴(了解剪纸的语言)画团花的花纹

(5)制作中你还发现哪些问题需要提醒大家?(用剪安全、注意卫生、防断开等)

11(6)分小组创作,师巡视指导。

3、展示团花作品,挖掘团花用途。

师: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说这么美的作品,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 师:团花还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不仅可以装饰窗子,看!团花还用在了哪些地方?(点击课件)邮票上、婚礼上、杯子上、)哇!原来小小的团花在生活中的用途还真不少呢!

四、展评作品、课后拓展

1、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评议。

2、新年快到了,看谁会用今天学过剪纸团花,把我们的教室装扮得漂漂亮亮的。今天大家的表现真的好棒,在老师的眼里,你们就是小小的剪纸艺术大师。老师相信在我们的装扮下,我们的生活将越来越美好!教学反思:

《摆花样》

教学目标:

1、有选择的将不同的形状、颜色拼画成自己想表现的图形,加强造型能力,巩固对各种形状的理解。

2、通过尝试法、观察法、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是创作出的作品更富有美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简单的点、线条、形状进行装饰。

3、通过造型活动,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简单的装饰游戏引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难点:能用简单的点、线、形状进行装饰。

课前准备:教材、课件、画纸、水彩笔、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图片,组织学生欣赏和比较。

1、一盆花和花坛。

2、一个小石子和小石子铺成的小路。

3、一片水果和水果拼盘。

谈话:如果把很多一个个小小的东西摆一摆,排列起来,就会变得特别好看,今天我们也来摆花样。板书课题:摆花样

二、知识新授

1、同样物品的排列组合。演示:火柴的排列

2、颜色不同物品的排列组合。演示:发卡的排列

3、不同物品的排列组合。演示: 纽扣、区别针、糖的组合;铅笔、钥匙、钉子的组合

4、组织学生观察自己准备的东西。学生:小组为单位,把大家准备的东西放在一起。

三、艺术实践: 用现有的材料摆花样。

1、合作使用材料,也可以合作完成作品。

2、可以多摆几次,选择最好看的。

四、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维持课堂秩序;帮助学生把材料按形状、颜色分分类。

五、激励展示: 鼓励学生展示、互相观摩,教师点评。

六、语言评述: 评价要点:点评摆得美观、整齐、有创意的作品。

七、拓展提升: 图片欣赏,生活中的花样。教学反思:

《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学目标:

1、了解拓印的方法及简单的拓印技巧。

2、能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及观察能力。

3、感受身边物体肌理的美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难点:拓印的技巧。

教学准备:彩色铅笔、油画棒、比较薄的纸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摸一摸,猜一猜。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如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砂纸,让学生触摸感受实物的质。(蒙住学生的眼睛,让他用手触摸,并猜出是什么东西)

2、看一看,想一想。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觉探路,多认识体会一种功能,感受纹理。

二、探究练习

1、板书课题。

2、找一找,拓一拓。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毛巾。大实物:包装纸,地面,树皮。——请同学们翻一翻自己身上有什么可以拓印的实物,看一看自己的学习用具,可以拓的材料,寻一寻教室里边有什么值得拓印的实物。

3、分小组实践探究: 可以在教室里找拓印的材料。

4、要求:避免大声喊叫,影响他人,使学生心中有他。

5、整理材料。引导学生把采集的材料用文字简单地编辑一下,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实物,采集的时间、地点。

三、创作表现

1、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制作形式。

2、感觉过程,找出问题。

四、完成拓印

1、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觉?

2、看看你的拓品象什么?

3、对拓得模糊不清的图案,找一找原因。——实物本身不清楚。纸质过薄、过脆,容易破。

4、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好看。

五、制作 以拓品为底纹纸,剪出白色或黑色的图案贴在上面做衬托使用。在拓品后面画出图案,剪下来贴在另一张纸上制成图案建筑、人物、动物、生活用品皆可。

六、拓展评价

1、你发现了哪些平时没有注意到的肌理?

2、你还有哪些有趣的地方你刚刚没有来得及一一去拓印下来?

3、这些拓印下来的有趣的肌理效果还像什么?还可以组成什么?

4、谈谈自己的感受、联想。教学反思:

《杯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杯子的历史,认识古代杯子的造型特点及其功能、材质,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发现设计的艺术美感。

2、欣赏现代各种各样的杯子,了解它们的材质和各部分的用途,运用了解的知识与方法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3、让学生了解设计要素、渗透设计意识。并感受设计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注身边事物的敏锐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分析杯子的设计要素,了解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难点:运用设计方法,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每个学生准备水彩笔或油画棒。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设问内容: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我们来一起做个小游戏,请你在我的描述猜出一件物品,(投影逐一出现)

1、这是一件日常生活用品,2、我们天天都在使用它

3、他有各种形状,颜色也丰富多彩

4、我们喝水时也要用到它 学生行为:猜谜并逐渐靠近答案。(杯子)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杯子的设计(出题)

二、第一环节 赏析探究

1、合作学习小组探究 问题设计:他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小小的杯子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它。那就请你仔细看看黑板上的这个杯子,(用手指示贴着的杯子他由那几部分组成的呢?)

2、小组分析 问题设计:今天我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各有特点的杯子,那你找一找这些杯子特点在哪里?它各部分有什么功能呢?请小组一起找一找会有什么新发现呢?(小组分析各种杯子特点和功能)问题设计: 同学们讨论的真热闹,哪组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们组的杯子特点在哪?

第一层次:汇报(第一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保温杯,它可以保温。

问题设计:

1、我们都知道钢是很容易导热的,那这个保温杯为什么会保温呢?

2、是什么材质的?

3、两层的设计可以有效的保温,对吗?

4、那你再看看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的呢?

5、那你觉的这个杯子谁用最合适呢?

教师导语: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们下面看看其他组又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层次:汇报(第二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玻璃杯。问题设计:

1、为什么要用玻璃材质?

2、那你再看看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的呢?(杯体的刻度)

3、为什么要在杯子上面设计刻度呢?

第三层次:汇报(第三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可以伸缩的。问题设计:

1、为什么要这样伸缩设计呢?

2、适合什么情况下使用呢?

3、这是什么材料呢?这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呢?

4、那你再看看为什么要在盖子部分设计个小盒子呢?

第四层次:汇报(第四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套杯,里面有5个杯子。问题设计:

1、你认为这个杯子适合什么时候使用呢?

2、那你再看看在盖子里藏着什么秘密呢?(起瓶器)

第五层次:汇报(第五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小孩喝水的杯子。问题设计:

1、你怎么知道杯子是小孩子使用呢?

2、为什么要设计两个把呢?

第六层次:汇报(第六组)我们组的杯子是卡通的杯子。问题设计:

1、为什么要把杯把设计成弯的,而且上面凹凸不平呢?

2、你觉的这个杯子适合谁用啊? 板书:实用的功能。

3、大家往这里看,其实这6个杯子,都有个共同点,你找到了吗?

4、你说的没错,可他们在结构上也有个共同点,为什么大多数杯口为什么是圆形而不是其他形呢?(引发学生思考)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圆形更适合我们的嘴唇,这样我们喝水才更方便。

教师总结:看来无论是杯子的结构还是个部分的功能,都是根据人的需要来设计,这样的设计才是 以人为本的设计,是吗?

问题设计: 方便实用的杯子就能受到顾客的欢迎,那么只要方便实用就够了吗?我们在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到什么?(师手拿一个没有花纹的白色杯子)

师:就是让它们更加美观(板书:美观)你们考虑的真周到,我们也应该注意他的造型、色彩、图案、要美观(板书: 造型、色彩、图案)

三、欣赏设计开拓思路

师:老师也带来一些这样美观的杯子我们一起来看看请看大屏幕。

师:这是水果造型的、还有你们最喜欢的卡通造型,看这是什么造型的?你看看这组杯子有什么特点呢?实用美观的杯子就能受到我们的欢迎,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设计,又有什么创新之处。

四、教师示范

问题设计:我日常实用杯子时总希望无论何时都能喝到温水,又希望自己的杯子很有个性。你能帮我想想我应该怎么样设计吗?

五、作业设计

 设计建议:设计一个方便有美观的杯子。并注意环境卫生。

 学生创作设计。

1.展示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学反思:

《绘画中的节日》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 中很好的题材。

2、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 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难点: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油画棒。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走进各民族的节日中感受不同的风情。(课件)首先,请你们观看电视屏幕,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是什么节日?(教师点击不同节日的图片,学生说)

2、师生共同探究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来表现它们。(课件)(1)《火狗舞》:画中人物在干什么?你们能表演给大家看吗?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气 18 氛?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色彩的神秘感,火光映在人身上金灿灿的感觉。在画人物时的特殊表现形式。

(2)《腰鼓》:画面中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画面中的色彩与生活中色彩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 色彩上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人物的动势以及人物动作夸张的表现形式。色彩主要是为了表现节日的喜庆祥和的气氛。

(3)《枣园来了秧歌队》: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知道这是哪儿的农民吗?

3、引导学生分析

这些节日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的目光。下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

(1)《吃饺子》与《火狗舞》:用这种构图方法表现节日的祥和气氛。在绘画形式上主要用剪贴的形式。这位同学在选择纸材时非常注意色搭配的问题。

(2)《龙舟》:众多的人物动态表现出节日中的热闹气氛。利用油画棒的特殊效果使画面有了一种动感。(3)《印尼朋友来中国》

在这幅画中鲜艳的色彩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你想一想,你在各种节日活动中又有多少有趣的事情要与我们分享呢?(课件)谁来说一说,如果你来画节日中的活动,你会画什么呢? 提出要求:用色彩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4、讲评作品

讲评学生作品:主要从色彩、表现形式上评价。

5、总结

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递历史的桥梁。教学反思:

《好吃的水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形状与色彩,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各种水果的味道。

3、引导学生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表现,体验各种材料的不同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大胆的表现好吃的水果。

难点:画面的组织能力及创造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范画、水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搞一个小小智力游戏,你们有兴趣吗? 师:今天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好吗?谜底可能都是水果。你们开动脑筋猜一下,看是不是这样?(将谜面逐一放在实物投影上)

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这些水果堆放在一起,真得很漂亮嘛。今天,我们就把这些好吃的水果作为这一课的表现内容好吗?

二、讲授新课

师:生活中好吃的水果还有很多。今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口味带来了喜欢吃的水果,能告诉老师你都喜欢吃哪些水果吗?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想知道,你们为什么喜欢吃它呢?

师:回到得非常好。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是从哪儿了解到这些知识的吗? 师:同学们,现在把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放在桌上。大家一起欣赏讨论:这些水果的形状、颜色有什么不同?味道怎样?

教师听取学生分析的结果,给予肯定,并进行简要总结。播放课件,欣赏部分儿童优秀作品。

师:如果现在老师让你们选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进行美术表现,你会采用什么方式呢?

三、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出示作业要求:看看想想,自己最爱吃的水果是什么样的,把它们表现出来。

教师指导重点:

1、倡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积极协作。

2、鼓励学生可突破水果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形象与创造。

3、可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色彩表现出水果的味道。

3、可画出自己认为好吃,现实中不曾有的水果。

四、作业展示

1、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作业讲评,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交换,既可以了解对方,又可以留作纪念。

五、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教师用素描、水粉、油画、摄影的方式表现水果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并尝试其它方法。教学反思:

《刷牙》

教学目标:

1、激发绘画兴趣,感受绘画乐趣;通过绘画练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体验刷牙的乐趣,把刷牙时的有趣样子表现出来。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表现刷牙时的动作特点。

难点:刷牙的大动态、手、面部的细节特点。

教学准备:记号笔、蜡笔 教学过程:

一、启发诱导 体验感悟

1.播放牙刷广告片,感悟广告词:“我的牙是什么颜色的?”“米色、珍珠色„„”展露本课学习内容:刷牙。

2.引导学生了解刷牙的必要用具及其特点,出示事物感知其摸样特色。

二、情景诱导 激活思维

1.结合儿歌、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急性刷牙表演,让学生拿着自制的牙刷、杯子,一起表刷牙歌,说一说刷牙的动作、模样、姿势等,教师给予及时表扬。

2.运用小组比赛形式试着引导学生互相观察,深刻感受刷牙时的动作、模样、姿势等,欣赏刷牙的美感。

3.通过一些蛀牙案例,扮牙医查蛀牙纠正刷牙动作,进行良好的卫生教育。

三、欣赏感悟 想象创新

1.教师出示柯达胶卷广告,说一说广告中的小朋友挤牙膏时的有趣情景,并启发大胆想象,引导观察、思考,鼓励他们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给予及时鼓励。2.引导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绘画作品,体验作品创作特色,启发鼓励学生像他们一样想象创作。

3.引导学生回忆刷牙时的有趣动作和趣事,教师给予及时的建议和肯定。4.学生根据个人喜好用画笔进行自由创作,同时播放儿童歌曲《刷牙歌》,激活创作思维。

5.教师巡视,给予及时鼓励及改进建议、提示。

四、评价促进 升华兴趣

1.教师鼓励学生谁先画好,就把谁的作品贴到预先设置的展区。

2.引导学生大胆介绍自己作品的有趣场面,教师及时鼓励、点拨和表扬。3.引导学生评一评同桌学生的作品,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的自信心。

4.全课总结,课后延伸:请学生把作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欣赏,并对自己周围的亲戚朋友进行爱牙护牙宣传活动。教学反思:

《茂密的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记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关于花的基本造型知识以及如何在画面上描绘出茂密的花,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2、能初步表现出不同形状花的特点,用数量多、前后遮挡等方法画出茂密的花。通过学习活动,大胆作画,激发绘画创作的激情。

3、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肯定自己的成绩、虚心倾听他人意见,体验合作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花的美感及简单外形的不同特性,以及茂密的花的不同画法、不同表现方法和前后关系。

难点: 掌握表现不同花的方法、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

教学准备: 绘画用的彩笔、油画棒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春天来了,我们身边的各种花都竞相开放,你们看见了吗?谁来说说你都看见哪些花开了?(樱花、迎春花„„)

师:老师特意到旅顺去欣赏了漂亮的樱花,拍了张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这照片中的花有什么特点?(很多)出示课题:茂密的花

二、讲授新课

1、了解花的组成。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花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课件讲解)教师总结出花的组成部分。

2、花的形状。师:所有花都能用基本形表现出来,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花和叶子最接近哪种形状? 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总结。

3、探究茂密。

⑴师:俗话说一花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怎样才能展现满园盛开的鲜花,体现出茂密的花呢?

⑵课前老师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张花的图片,现在请同学拿出来,小组内摆一摆,看看怎么才能拼摆出“茂密”。

⑶小组汇报展示,寻找共同特点——茂密(数量多,前后遮挡)。

⑷教师现场演示遮挡关系的画法,学生试画体验。

三、作品欣赏

通过名作欣赏,引导学生感悟画家是如何运用绘画语言表现花的茂密。

四、学生作业欣赏

欣赏两幅不同特点的学生作业,进一步复习体现茂密的方法。

作业:

①各种方向不同的花——有正面、有背面;

②花的种类多样——有单头花;

③也有多头花,姿态多变。

④花高低错落,大小结合。

五、学生作业

利用刚才总结出来的规律,在作业纸上画出茂密的花,看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谁画得又快又茂密。

作业要求:直接用油画棒或者水彩笔画在作业纸上,体现出花的茂密。

六、展示、评价

师:看到这么美丽的花海,小蝴蝶急着飞进花丛,但是小蝴蝶要选选哪里的花茂密又漂亮,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是一只小蝴蝶,你们能不能找到最茂密、最美丽的花丛呢?把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蝴蝶拿出来,你喜欢那一片花海就把小蝴蝶贴在那幅作品的上面。学生投票选出最美丽、最茂密的花,并说出原因。

七、总结、拓展

师:看!我们的教室现在已经变成了花的世界。在这个春花烂漫的季节,我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能够走到户外去,用我们的眼睛发现美,用我们的画笔表现美,用我们的行动保护美,爱护花草,让鲜花常伴我们左右。教学反思:

《大树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激发学生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儿童画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象。

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教学准备:绘画用具。教学注意事项: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应注意观察。

教学过程:

一、表演.回忆.发表

1、谁能到黑板上画一棵大树。

2、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一棵大树。

3、谁能说说大树由几个部分组成。

二、观察.赏析.感受

1、教师将学生画的大树各部分补充完整。

2、有谁到这棵大树这儿来玩呢?

3、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有关树的故事?

三、思考.探索.创作

1、谁能根据课本上的绘画作品,讲一个有关大树的故事?

2、你是通过画面中的哪些形象了解了画面的故事?

3、小组同学合作,表现出大树的故事。

四、展示.评价.延伸

1、大树对人类有什么作用?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课后活动:课后可以画一幅保护绿色的作品。教学反思:

《会变的小手套》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手法。

2、能大胆地创作,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

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难点: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

教学准备:

手套、剪刀、针线、胶水、扣子、彩色纸、丝线或丝带等装饰用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用石头、树枝让学生观察感受。想一想石头和树枝的外形分别像什么?

二、讲授新课:

1、根据导入引出课题。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可以用来创造的东西,请你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看看能发现什么可用材料?(手套)

2、观察体会手套的形象:看一看我们的手套像什么?将手套变一变,看看又像什么?将手套换个角度看看还像什么?

3、小组讨论:请小组将变好后的手套形象让其他同学认一认,说说变的是什么?如何添加:请你们想一想怎样能使变好后的形象更生动?

4、作业要求:(1)先用手套创造出新形象,再根据形象编排表演小故事。(2)根据故事用手套创造形象并进行表演。

5、学生分组作业,教师辅导。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困难。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7、总结。教学反思:

《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拆装雕塑动物等活动,学生明白了立体泥塑动物的制作要从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采用切割、揉捏等技法创作。

2、在共同探究中明白了泥塑动物的制作方法,通过参考、借鉴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3、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通过共同探究、共同创作,学生意识到要热爱生活,保护动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

难点:抓住特征表现出立体动物,作品力争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教学准备:橡皮泥或泡泡泥、泥塑作品、剪刀、小棍、牙签等材料。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咱们先到动物乐园去转转(播放视频)。动物乐园里真是太热闹了,老师把几位动物朋友请到了我们教室,猜猜他们是谁?(展示动物)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双手捏捏可爱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勤劳而又灵巧的小手捏捏小动物,创建一个动物乐园。

二、合作探究:

师:要想把动物捏好,我们要共同创四关,你们有信心吗?

1、第一关:比一比 出示羊、兔、乌龟、老虎、长颈鹿等动物的图片对比图.探究:捏制的动物与生活中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师:捏出来的小白兔与生活中的小白兔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小结:泥塑动物 造型:概括、夸张、突出特点 色彩:更加丰富、图案装饰更漂亮。

2、第二关:想一想

(1)以前我们捏过橡皮泥,你们都会哪些方法? 揉、搓、切、捏、刻„„ 今天,我要为大家展示一种新方法:“剪”把老鼠变成刺猬。还有很多方法等待我们大家去发现,大家一会儿制作时动动脑筋吧!

(2)以前我们制作过橡皮泥太阳,它与动物泥塑有什么不同?

3、第三关:赛一赛

(1)小组比赛:拆一拆泥塑动物,再装一装泥塑动物,看谁动作最快?讨论一下完成泥塑动物需要几个步骤?

27(2)老师按照学生总结出的步骤想做一个平面大象,请学生找毛病。(3)巩固知识 老师这里做了一些动物,看看你会做吗?(出示泥塑小动物)

4、第四关:做一做 说一说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动物?想突出它的什么特点?

作业要求:互帮互助捏塑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让它到大自然中自由快乐的生活。

三、交流评价 感受成功。

1、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请学生自评互评:我的动物叫什么名字,我想对它说„„

2、小结: 动物乐园真热闹,各个动物来报道。立体动物咪咪笑,造型夸张颜色好。小朋友们手真巧,捏的动物真是妙。朋友之间多友好,保护动物要记牢。大家记牢了吗? 教学反思:

《节日的装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运用美术方法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饰得更美。

2、学习描述节日不同的装饰,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的装饰,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的学习。

3、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包容多元文化,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自己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其美感。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点。难点:学习描绘节日装饰的造型、色彩。

教学过程:

一、导言:(播放国庆节欢庆节日的场景录象)这段录象是什么节日的场景?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感受(或心情)?为什么?

二、讲授:

1、(让学生将课下收集的过节时的图片或照片展示给大家,并说一说:

28(1)是在什么时候拍的?在哪拍的?为什么在那拍?

(2)描述一下自己或别人的服装,头饰,面具等。

(3)你的感受?

2、将收集到的节日的照片或图片贴在教室的展板上,学生自由参观。

(1)我们这里怎么过春节的?我们国家有好多的地方,许多不同地过春节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看录像看看他们是怎样或春节的?

(2)春节时你准备怎么打扮自己的节日?

(3)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分组。环境组,食物造型,服饰文化。

3、学生制作 分工合作,进行想象创作。教学反思:

《过春节》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所体验到“春节”的并结合自己所经历过的“春节”,来引导学生大胆创作绘画。

2、描述过春节的相关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事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的学习。

3、从不同方面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体验过春节的气氛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难点: 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前,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曲子,思考你听过这首曲子没有? 师:同学们听过之后,想到没有你在哪里听过这首曲子吗?小组讨论讨论。发表讨论结果。

二、探索新知

师:首年老师可要发问了,每年的什么时候是“春节”?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

师:欣赏过图片,那么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了,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过春节吗?知道春节指的是我国农历什么时候吗? 小组之间讨论,交流结论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小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精彩表演。

师:在刚才的小动画里你都看到了主要介绍出了春节的哪些活动?

播放课件(出示课件里主要介绍的几项活动项目)。

师:除此之外,你在小动画里还看到了什么呢?

教师播放课件(指出在课件中出示的画面,让学生更深刻理解)。

师:既然学生看到了这么多得画面,那你们想不想用手中的画笔把自己对春节最喜欢的一项活动给描绘出来呢? 学生绘画过程。

三、展示学生作品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真会用自己的眼镜善于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真是细心极了。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不仅用眼镜去“看”,更要学会用心去“体会”,用心去“看”。教学反思:

篇2: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范文

1、我们的食物

教学目标:

1、了解食物的多样化及其主要来源。

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教师课前适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方法);搜集有关食物的资料和图片(或自带一些食物)。

2、教师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常吃些什么食物呢?(生答)

看来,同学们对食物都很感兴趣,那关于食物,还有哪些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的食物”师并随机板书课题。

二、了解食物

1、我们的食物有哪些?

同学们,老师让你们记录了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现在谁能说说你吃了些什么?(生答)

教师适时把学生的卡片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总结板书:

馒头 米饭 面条 „„(面食)

白菜 豆角 西红柿„„(蔬菜)

鸡肉 鱼肉 猪肉„„(肉类)等。

大家还知道哪些不常见的食物呢?

(学生简单汇报)

从同学们的汇报中,老师看出大家很喜欢美食。是啊,因为我们的食物丰富多彩。那么,我们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

2、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

同学们,当你在尽情地品尝美味的时候,可曾想过制作它们的原料都来自于哪里吗?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简单评价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是的,我们的食物,不论是肉食、素食,还是一些新型食品,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食物。

3、我们来给食物分类。

同学们,来自大自然的食物如此丰富,大家能把这丰富的食物分类吗?

(学生根据想法简单汇报)

师:食物分类的方法很多很多,接下来每个小组就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给食物分类吧!

小组活动,学生将带来的食物、图片以及知道的食物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师:现在各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交流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同学们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发言的要点,以便与自己的交流结果相对照。

师总:通过小组交流,同学们总结出了许多分类方法。知道分类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原料的来源分,可以按营养成分分,也可以按食用方式或者产地等来分类。

三、自由活动

1、争当美食小导游。

同学们,课前我们都收集了美食资料,谁的资料丰富,谁的解说最有诱惑力,最能吸引“食客”呢?让我们争当最佳美食小导游吧!

每个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当美食小导游,绘声绘色地介绍他们的美食,其他同学当“食客”兼裁判,最后选出最佳的美食小导游。

四、回顾全课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儿不满意?你觉得其他同学做得怎样?先想一想,再说一说。

五、拓展延伸

学生这节课之后同学们想做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各种资料,调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饮食习俗,并与同学们交流调查结果。

板书设计:

1、我们的食物

馒头 米饭 面条 „„(面食)

白菜 豆角 西红柿„„(蔬菜)

鸡肉 鱼肉 猪肉„„(肉类)等。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9.12

2、我们的营养

教学目标:

1、知道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营养素。

2、能借助资料设计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借助简单的器材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活动,并做好试验记录。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善待生命,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

通过简单的检测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同时知道维持人类健康的主要营养素。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各种水果和蔬菜、馒头、饼干、花生等。并查找有关食物营养的资料。

2、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碘酒、镊子、小刀、白纸等。教学过程:

一、发现并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吃哪些食物吗?(多名学生说)对于你们喜欢吃的这些食物,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们提出问题,教师归纳: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总起来都是想研究食物中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板书课题:我们的营养)

3、让学生根据日常积累的知识和查找有关食物营养的资料说一说: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如果学生说的不全或不对,教师要及时补充和纠正)

4、师问:食物中真的有这些营养素吗?(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二、计划与组织

1、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食物:各种蔬菜和水果、馒头、饼干、花生、鸡蛋、肉等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研究教师展示的哪些食物?打算怎样研究?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交流)

3、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看看在最短的时间内,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三、事实与证据

1、教师让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到“食物超市”(材料区)选择想要研究的食物。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并把实验提示打在大屏幕上,供学生参考。

实验小提示

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

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

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气味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比如:酒精灯的使用不正确等)。

四、表达与交流

1、教师示意实验的时间到,学生们把实验物品摆放整齐。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及时纠正或补充实验结论)

3、各小组汇报完后,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实验做的很认真,也很成功。通过看、闻、尝等很多方法发现:在纸上挤压花生米和肥肉时,会留下油渍,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脂肪;在馒头和饼干上滴上2-3滴碘酒后,它们变成了蓝色,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蛋清和瘦肉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味道,说明它们里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除了这几种营养素外,食物中还含有矿物质、纤维素和维生素,关于这几种营养素的检验我们以后将继续学习。

五、总结评论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2、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都表现的不错,希望你们今后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讲究营养卫生,保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最好资本。

六、拓展延伸

课下,请同学们统计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种类,分析你每天都获得了哪些营养成分?并适当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

板书设计:

2、我们的营养

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9.13

3、饮食与健康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密切联系,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健康。

2、通过调查活动,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资料、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饮食与健康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节约粮食,不浪费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日常饮食注意科学、合理地搭配。

2、学会科学搭配自己的饮食。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外收集、整理饮食与健康方面的资料卡。

2、向父母、老师或身边的厨师、保健医生了解各种菜谱中的营养搭配技巧,设计一个一日三餐的食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碰到一件令人难过的事,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个学生(身上并无疾病)上体育课的时候,上到半节课,不知何故突然奇怪的晕倒了,你们猜猜他为什么会突然晕倒呢?

学生纷纷发言,最后一致认为他突然晕倒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缺乏锻炼,二是营养不良,教师趁机提出饮食与健康的话题,并板书课题:

3、饮食与健康

二、探究活动

1、交流饮食习惯

师:同学们,为了健康我们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是吃饭,那老师问一下你们会吃饭吗?生一定会笑着答会

师:既然都会吃,那么交流一下你们是怎么吃的,一日三餐吃了什么?

学生交流并汇报

师:现在,把你们的一日三餐的情况写在纸上,一会我们再来分析你们是不是会吃。

师出示食物结构金字塔,让学生说出金字塔给我们的信息,然后结合“资料卡”,分析自己的饮食结构,互相说说各自的饮食结构是否科学。

生再次交流讨论,并对照课本中的资料卡分析自己的饮食是否合理(有的可能缺少蔬菜或水果,也有的可能肉吃的太多等)

2、怎样搭配食物

师:接下来,我们通过收集的资料,参考食物结构金字塔,讨论怎样饮食更有益于我们的健康。因为每个人身高、体重、运动量等拜托,会产生饮食差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制定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

下面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交流,自己设计自己的一日三餐。学生设计的比较好,展示给大家看。

师再根据专家建议,向学生提供营养餐:早餐:1杯牛奶﹢1个苹果;午餐:高蛋白食物为主﹢1份水果;晚餐:少油少调味为主﹢1份水果。师并板书

三、自由活动

师:科学健康饮食中,除了膳食结构要合理以外还有什么因素影响健康?

学生猜测,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师生小结:

1、合理分配三餐;

2、荤、素搭配;

3、不挑食、不偏食;

4、不暴饮暴食。

5、要选择无毒、无污染的食物。

6、注意不要食用不洁食物以及过期食物,注意饮食卫生。

7、不要边看书边吃饭。等等

四、拓展活动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今后将怎样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饮食?请同学们回家后对家里的饮食情况作一次调查,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编辑《营养与健康报》。最后我把一首儿歌送给了同学们:

小学生,要记牢,科学饮食很重要。

一日三餐巧搭配,定时定量要做到。

五谷杂粮是主食,蔬菜水果不能少。

鸡鱼肉蛋宜适量,糖脂食物控制好。

饮食且要讲卫生,身强体健学习好。

9.19

第二单元:水里有什么

4、水变咸了

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教学重点、难点 :

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烧杯、玻璃棒、食盐、红糖、白糖、高锰酸钾、小药匙。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观察材料,科学猜想

1、(出示白开水和食盐)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杯白开水和一汤匙食盐,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食盐是白色颗粒状的固体,而白开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假如把食盐放入白开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回答:盐会不见了,水会变咸了,水位上升等)。(板书:水变咸了)

二、初步验证,产生问题

1、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猜想,想不想亲自做一做,验证我们的说法?(各小组学生亲自做实验,调制并品尝盐水,发现猜想正确,教师予以表扬,并板书:食盐——>不见了)。

2、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如“食盐是怎样到水里的?”、“还有哪些物体放到水中,也像食盐一样看不见了?”、“食盐不见了与什么有关系?”、“怎样看到一种物体到水里的过程?”等问题)。

3、大家的问题真有趣,讨论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好不好?

4、通过小组讨论,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出白糖、味精到水中也不见了,教师板书:白糖、味精。学生可以提出观察深颜色的物体在水中的变化)。

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出示高锰酸钾)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种叫做高锰酸钾的药品,请看它与食盐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出它是一种紫红色的固体粉末状颗粒)。

2、下面,我们观察把它放入水中后发生了哪些现象?(学生汇报观察结果为:高锰酸钾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烧杯中的水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在杯子底部没有沉下的高锰酸钾。)

3、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回答,如认为“高锰酸钾是均匀分散到水中的”“食盐、白糖、洗衣粉也是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等等。)

4、小结: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一样,放入水中后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溶解。(教师板书:高锰酸钾——>溶解)让我们再看一下这个溶解过程(课件出示高锰酸钾分子由大变小,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

四、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1、刚才,我们研究了高锰酸钾等物体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研究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问题,如“还有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是不是所有物体都能溶解到水中?小苏打、面粉、肥皂、石灰会不会在水中溶解?”)

2、问题提出来了,那你们想怎样研究?(学生回答,可以亲自做实验。)

3、下面,老师给大家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看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哪些物体不能溶解到水中,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各小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五、汇报交流,深度探究

1、我发现大家的研究热情很高,肯定有很多发现,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学生可以回答出:小苏打、洗衣粉、肥皂等溶解于水,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等材料不溶解于水。再如:“发现有的材料溶于水,有的材料不溶于水。”、“水有溶解别的物质的性质。”、“石灰放入水中会沉淀到烧杯底部,它不能均匀分散到水中,可见石灰不溶于水”等。老师引导学生多方面汇报实验发现,并用鼓励性语言予以评价。教师板书: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不溶解)

2、在研究中,大家还有没有重大发现,让我们分享一下?(学生可能发现“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可能会出现沉淀现象”、“使用玻璃棒搅拌会加快溶解”。此时,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会怎样?”、“怎样加快溶解”让学生深度探究。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回各小组指导,学生将食盐不断放入,发现开始时食盐溶解了,后来食盐沉淀了,通过讨论可以得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由此可以想到“有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也是有限度的”。针对“怎样加快溶解”,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桌上的烧杯、温水、冷水、玻璃棒、肥皂、糖块、小锤等材料自主设计三种有对比度的实验,得出用玻璃棒搅拌、用温度高的水做实验、将可溶解的物质颗粒变小都可以加快溶解。)

六、课堂评价,问题结课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谁来评价一下,小组同学及老师的表现?你们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9.20

5、怎样加快溶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探索“怎样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2、引导学生在“哪一块食盐溶解得快”的活动中,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并认识影响物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几个因素。

3、引导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大胆设想,精心设计,并能控制实验条件,用对比法的原理进行科学的验证过程。

教学重难点:

1、经历利用对比的方法验证肥皂溶解速度变化的探究过程。

2、明确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

(小组用)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小刀、糖块、肥皂、表、食盐、汤匙、水槽等。

预习:

准备味精、肥皂块、筷子、小锤子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探索。

1、出示一杯纯净水,请一位学生上来喝一喝,说说水的味道。

2、在纯净水中加入两个糖块,马上让这位学生再喝一喝,说说现在水的味道。

3、教师设问:加了两块糖,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

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你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呢?师随机板书课题:怎样加快溶解

6、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板书:搅拌、加热(热水)、切碎、„„

二、探究哪块糖溶解得快

1、教师设问:你们提到的方法真的都能加快糖块溶解的速度吗?你有办法让人信服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

3、教师设问:如果把热水、搅拌和切碎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实验,能说明每种方法都有加快糖溶解速度的作用吗?

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再设问:要看清每种方法是否加快了溶解,加快了多少时间?你们觉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6、学生小组讨论。

7、学生交流,提出要用冷水与热水、搅拌与不搅拌、切碎与不切碎的对比方法。

8、引导学生注意对比实验中的注意点。

(1)、教师设问:比方冷水与热水的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2)、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设想。

(3)、教师再次设问:另外两个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9、在选择基础上协调成4个组做搅拌与不搅拌的比较;4个组做切碎与不切碎的比较;4个组做热水与冷水的比较。教师巡回指导。

10、各小组交流研究结果。教师谈话小结。

三、研究怎样加快食盐的溶解。

1、教师谈话:你熟悉的可以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还有什么?

2、学生说说。

3、教师谈话:现在我们用食盐来进行一场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先把它完全溶解在水。你觉得怎样才能使比赛更公正?

4、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明确需要控制食盐的数量、水的多少、开始实验的时间等因素,而加快溶解的方法可以是不同的这的重要点。

5、各小组讨论加快溶解的方案。

6、各组比赛。

7、请速度快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快的经验是什么?

8、请速度慢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四、体验与记录肥皂溶解的时间。

1、小结前面部分的活动。

2、教师谈话:以上这些加快溶解的方法是否也适合另外的物体比如肥皂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以验证?没有比刚才更简便的方法呢?

3、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学生研究表格,提出对这个本活动的注意点或建议。

5、学生推测结果,并说明理由。

6、分发肥皂片,实验。

7、交流结果。

五、生活中应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把这种方法应用在哪里了? 生讨论后答

(如:

1、妈妈洗衣服的时候,往水里倒洗衣服后,总是用手搅一搅;如果洗衣服结块了,一般倒入温水中,还把它弄碎。

2、冲咖啡的时候要用热水冲,并且一边冲还要一边等等。)

师:看来生活处处皆科学。

六、课后拓展

师:近年来,海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课后请同学们调查一下海水被污染的原因,了解生活中溶解现象带来的危害,并想出防治措施。

9.26

6、做一杯饮料

教学目标: 1.能提出制作活动的思路,能对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制作的结果进行客观的评议,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

2.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愿意合作与交流,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知道水不仅能溶解固体,还可以溶解液体、气体。教学准备:

橘子粉白糖奶粉水蜜桃粉 苹果粉 玻璃棒 小勺 小瓶盖 一杯开水 课前做个人们喜欢喝什么饮料的调查统计表

预习:

准备吸管、饮料。教学过程:

一、生活切入提出问题

师:

1、老师先调查一个问题:喜欢喝饮料的同学请举手!(生自动举手)

2、你最喜欢喝哪种饮料?为什么?(生答)

师:那你们知道大多数人喜欢喝的饮料是什么吗?请看这张调查统计表。(课件出示调查统计图表。)

师: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喜欢喝醒目和椰汁味道的较多。因为醒目和椰汁味道较好喝。那么它们的味道与什么有关系?(生猜测)

师总结:饮料中的糖、橘子粉、橘子汁、二氧化碳、香精等等,都是饮料的原料,饮料中所含有的每一种原料以及每一种原料的多少,就是饮料的配方。配方不同,味道就不一样。看来一种饮料是否好喝,与它的配方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自制一杯饮料,看谁制作得好喝。教师板书课题:

6、做一杯饮料

二、制定方案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原料,看看都有些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水

橘子粉

白糖

奶粉

水蜜桃粉 苹果粉 师:老师准备的这些可以当配料。同时还给同学们准备了制作饮料的辅助工具:干净的玻璃棒,小勺,干净的小瓶盖。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结合老师提供的配料,设计你们组的饮料配方方案,并填写在“饮料配方设计单”(课件出示)上。学生设计饮料配方。学生交流。

生答:

1、如:我们准备做橙子味的。饮料配方是:橙子、糖、水。另外,我还喜欢奶味,所以想加点奶粉。

2、如:我们组想做一杯甜牛奶的饮料,需要奶粉、白糖。

三、实施探究

师:同学们设计的配方很好,我感觉做出来的饮料口感肯定不错。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计,也可以吸取别人好的想法对自己的配方加以改进后,进行制作,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做好记录。(课件出示“制作饮料报告单),请大家看看这张报告单,今天我们使用配料的单位不是克或千克,而是瓶盖。做的时候,就需要同学们先把配料装在瓶盖中,并把使用几瓶盖的原料及时记录下来。饮料制作报告单

橘子粉

白糖

奶粉

苹果粉 水蜜桃粉 第一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第二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第三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第四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

合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我们发现:

经过()次调制的饮料才好喝。

(2)制作好了,自己先尝一尝。如果感觉不理想,可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调制,一直到满意为止,但要把每一次变化的情况纪录下来,最后还要把合计这一栏填好。

(3)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首先自己解决,如果自己不能解决,可以向同学、老师求援。

学生制作饮料,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情况。

四、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做的饮料五颜六色、很是吸引人,不知口味怎样呢?组内互相品尝一下吧!品尝之后,推选出一杯大家都满意的饮料。(学生互相品尝)

然后学生介绍自己组的饮料的特色,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将每个组所用的配料的量和所用的次数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仔细看老师在黑板上的记录,先看这边的数字,是每个小组调制饮料的次数,说明了什么?

(每一杯饮料都不是一次就调制成功的。)

师:一杯好喝的饮料需要进行反反复复的实验,才能成功。像这几杯大家感到味道比较好的饮料,就是因为使用了好的配方。好的配方,有好多就是经过几次、几十次甚至几百次、几千次的实验才得来的。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

五、拓展创新:

师:关于制作饮料,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多种配料一起放和分别放哪种形式的好喝?分别放时先放什么?各种配料之间的营养有什么影响?怎样做出的饮料对人体最有益?等等,请有兴趣的同学课下继续研究,做出更好的饮料,给你的家人、同学、老师品尝。

9.27

7、水里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水里有溶解和不溶解于水的物质

2、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初步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

3、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沉淀和过滤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4、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

2、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沉淀和过滤实验的操作规程。教学准备:

1、有关《水污染》和课本插图的课件。

2、沉淀实验:烧杯、明矾、玻璃棒。

3、过滤实验:滤纸、剪刀、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滴管。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水污染》和课本插图的课件。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水里面有什么?你知道自然界的水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的水是怎样危害人类健康的? 学生结合课件进行讨论并汇报

2、教师:水里有什么呢?(板书)自然界的水由于各种原因,混入了各种杂质,其中有不溶解于水的杂质,如泥沙、石块„„,有溶解于水中的杂质,如食盐、各种矿物质„„,还有细菌、病毒等。自然水域的水必须经过处理,除去部分或全部的杂质,才能饮用。把不干净的水变成干净的水,叫做水的净化。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学习用沉淀的方法净化水。

(1)观察:每组实验桌上有两杯混浊的水,观察水里有哪些杂质?(2)学生汇报。

(3)讲解:怎样除去水中的这些杂质?要除去水中比水重的杂质,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把水放在容器中静置一会儿,一部分杂质就会沉到水底,这种方法叫沉淀。为了加快沉淀,还可以在水中加入明矾,明矾经过溶解后能把水中一些较小的颗粒粘在一起加快沉淀。我们附近农村,由于农民都使用了自来水,一般就不用在水中加入明矾沉淀。

(4)演示沉淀实验,边示范边讲解:加入适量明矾、用玻璃棒搅拌、静置,过一会儿观察沉淀后的水有什么变化?(5)学生实验。

(6)学生观察、讨论:沉淀后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沉淀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家里的烧水壶、热水瓶等的时间用长了,壁上会有水垢,这就是水中杂质长期积淀的结果。

2、指导学生学习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

(1)讲述:沉淀能除去水中一部分杂质,但并不能完全除去不溶解的杂质。沉淀后的水还会有重量很轻的物体在水中,过滤又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2)讲解过滤操作的方法。(3)学生分组实验。

(4)观察、比较并讨论:过滤后滤纸有什么变化?过滤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

(5)小结: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

3、指导学生学习用消毒的方法净化水。

(1)讲述: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但不能除去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这就需要消毒,比如用加热的方法把水烧开,这种方法叫“煮沸”;也可以往水里加漂白粉。我们把煮沸各加消毒药品的方法统称为“消毒”,其中煮沸是又简单又可*的消毒方法。(2)总结水的净化方法。

三、自由活动

1、了解自来水厂水的生产过程,并进行饮水卫生教育。

(1)提问:你家饮用的水是归哪里的水?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2)讨论:自来水要经过几道净化处理过程?

(3)提问:自来水经过多道净化处理,能不能直接饮用?为什么?

2、探索研究:自己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

(1)教师:如果让你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你有怎样的设想,把你的意图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2)学生设计。

(3)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

四、拓展活动

教师: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淡水的使用量逐年增多,出现了淡水资源的缺乏现象,更严重的是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到河流、田野„„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请同学们课下对附近的工厂、河流进行调查。谈谈你的感想和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办法。

10.10

8、植物的身体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植物体(限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教学难点:

学生正确的分析、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教学准备:

课件、凤仙花(俗称指甲花)的挂图、凤仙花的分解图片(自制)、可供学生阅读有关植物的图书(如:《十万个为什么》)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今天我想请各位同学当个画家,请给你在课前观察的植物画个像。(学生画画)

2.展示学生作品:

问:你画的是什么植物?你都画出了这棵植物的哪些部分?

你认为一棵完整的植物要由几部分组成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面的研究活动。师板书:

8、植物的身体

二、学习新课

1.研究植物的组成

⑴讲述: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棵植物图片。(出示挂图)这是一棵完整的植物,它由几部分组成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学生讨论研究的方法:看图、查阅资料、上网、问别人等等)

指出:你们可以自由结成研究小组,在讲台上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的书籍,你们可以查看,找出答案。

⑵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寻找答案。

(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找到答案。一定要给与学生充分讨论、观察、交流、思考的时间,让同组的每一个学生达到共识。同时让各组同学思考:用什么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植物的组成部分。比如用表演的形式、用画画的形式等等。)

⑶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

(在汇报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有什么不懂的或没有听明白的问题,可以向发言同学进行提问,让他帮你解答。)

师问:我这有一些凤仙花各部分的图片,你能拼成完整的植物吗?

(学生拼图,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组成)

⑷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凤仙花,现在我请大家再来看几幅图。(用实物投影机出示课本插图)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请你们小组继续研究这些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引导学生继续研究,通过分析其他植物的组成,进而得出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5)小结: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师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

(6)问: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由这六部分组成的?你有办法来解决这道题吗?请你快速找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继续分组查阅图书资料,寻找答案。)

学生汇报答案。

讲述:由此可见,在植物世界中,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的。有的植物没有根、茎,或者不开花、不结果(如藻类植物海带、紫菜、海白菜、裙带菜等),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要学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

三、再次感受 谈体会

1、师再次展示各种各样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2、学生谈观看后的体会,认识到植物世界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3、教师出示资料:地球上的植物,目前人们已知的大约有30多万种。

4、讨论: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5、小结:认识到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感悟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四、总结评论 拓展延伸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2.课后制定一份观察计划,继续对植物进行研究。

10.11

9、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利用简单器具做根吸水的对比实验。

2.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意识到搞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

3.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按”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

带根的植物(根要多些)及相关的工具(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胶头滴管等。)

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观察各种植物的根,你们观察了吗?有什么发现?

并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答自己的发现。(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尽可能的都表达出来,教师适时引导)

二、设置疑问,大胆猜测

师:同学们课前观察的真不错,发现了这么多根的秘密,可是,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有一个问题搞不懂了,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它们都有根,植物为什么要长根呢?根对于植物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植物的根。教师随机板书。

师出示在课文《高梁情》里也看过对高梁根的描述:高梁的根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一个庞大的活物,等到暴风雨来临时,高梁就能稳稳的站在土地上。

(生可能会答:

1、我认为植物的根能使植物很牢固的生长在土地上。

2、如果植物没有根,我们就能很轻松的把地上的草、庄稼、小树拔出来,大风也会把它们吹倒,甚至吹跑。)

师:看来,植物的根确实能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土地上。板书: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师:植物的根除了固定这个作用,还有其它作用吗?它有没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活动一:引导学生设计“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的实验

师:课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实验用品,现在同学们各小组先讨论一下,这个实验该怎么做,讨论出一个最佳方案后,再进行实验。(各小组均有一棵生命旺盛的植物幼苗、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胶头滴管等。)

小组讨论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拔。)

师: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法。

小组找代表汇报。

师:为什么要用橡皮泥封起来?

(不封起来,筒内的水会蒸发,水也会减少。)

教师适当点播:

1、可用橡皮泥封起来。

2、也可用两个量筒,一个量筒里放植物,另一个量筒里不放植物,让它们的水面相平,然后看看一段时间后水面是不是相平。

3、也可把这棵植物放在量筒里,倒进一些水并在水面处作一记号,然后又滴上一层植物油,最后用棉花把植物固定住,再来观察水面的情况。)

短时间内还看不出水位的变化,那就先把你们的装置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再来看结果。

生把实验装置放在室内向阳处。(也可以放在室外,视情况而定。)

活动二:引导学生观察根

师:课前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的根,发现了不少根的秘密,现在,我们借助一些工具,再来更细致的观察一些植物的根,看谁还能发现根的其他秘密。

师介绍桌上的材料,提示学生作好观察记录。

生借助工具对各种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准备的植物有:葱、狗尾草、香菜、大豆、水草、野蒿等多种。培养皿里有:绿豆或豌豆的幼根。工具有:放大镜、直尺、镊子等。)

汇报观察结果

(发现不同植物的根形状不一样,但数量都很多。有的根还特别嫩,小根尖端有白色的绒毛。)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细致地观察了几种植物的根,发现它们的根都很多,事实上,植物的根还远不止这些,我们在挖取植物时,把很多小根都留在了土壤里,那么,一棵植物的根到底有多少呢?

投影资料卡,师进行简介。

师:这么多的根对植物体有什么意义呢?

1、可以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地上。

2、植物就会有很强的生命力。

3、就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养分„„

师:根到底能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呢?(生想起刚才的实验)去看看你们的实验吧!

生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发现水位下降了一点儿,说明根确实能吸收水分。师进一步讲解:根主要是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师并板书: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发现,植物的根对植物体来说作用可真不小!

四、自由活动

师:植物的根还有其他用途吗?(投影:几种植物的根: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人参等)

谁能根据图中植物的根,说一说它们的用途?

(1、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都能吃。

2、人参可以做药材。

3、地瓜能做淀粉。

4、甜菜能加工糖。„„)

师:这节课你的收获多不多呢?(在课本“我的收获”栏里标出)

五、拓展活动

师:各小组把刚才根吸收水的实验装置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能发现水位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吗?

生将装置放在一起观察,发现水位下降的幅度不同。

师:水位下降幅度不同,说明什么?

(1、说明根吸收水的多少不同。

2、说明不密封的量筒里的水也在蒸发。)

师:根吸收水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课下同学们继续研究。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10.17、植物的叶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2、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教学准备:、课前,找一盆植物,浇足水,用透明塑料袋把这株植物的枝叶罩起来,把袋口扎紧,置于向阳处。、分组实验材料:盆栽植物一株、透明塑料袋、水;蚕豆、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或马铃薯的叶片任选几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碘酒。3、关于蒸腾作用的示意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那么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师板书:植物的叶

(一)二、学习新课、指导学生认识“叶有蒸腾作用”(1)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

①出示两幅挂图或幻灯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树林里跑步。

②提问:人在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 ③提问: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2)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

①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

②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3)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 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结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 学生讨论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

(4)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

①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这些植物的叶片上很容易找到气孔。)②讲述: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微镜上一样的蚕豆叶的切片。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 ? 叶面上有什么 ? ③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

④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挂图或幻灯片。

⑤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这些小孔叫做“气孔”。⑥观察:对照挂图上气孔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再观察、辨认。(5)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讲解:

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

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植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板书:叶有蒸腾作用)2 .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1)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2)出示叶的蒸腾作用示意挂图或投影片,启发学生对照图思考。(3)学生讨论回答。(4)教师讲解。

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①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

②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③可以使空气湿润。

三、应用实践

请同学们根据“叶的蒸腾作用示意图”,自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四、拓展研究

选择下面问题中的 1 — 2 个问题,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1、叶的蒸腾作用与光照时间长短是否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 2、叶的蒸腾作用与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关系 ? 有什么关系 ? 3、叶的蒸腾快慢与根吸收水多少是否有关系 ? 有什么关系 ?

10.18、植物的叶

(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的叶中含有叶绿素。、指导学生了解叶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对人与动物的意义。教学准备:、投影片或挂图:叶的内部构造;叶的光合作用。、实验器材:烧杯、小烧瓶、小木块、石棉网、三脚架、棉花、酒精(浓度为 70% 一 75 %)、绿叶、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叶具有蒸腾作用,这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叶的其它作用。师板书:

11、植物的叶

(二)二、学习新课 1、了解赫尔蒙实验

①提问:一个人从小长大需要吃很多东西,那么,一棵种子从发芽到长成一棵高大的植物也需要养料吗 ? 它需要的养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 ②讨论、汇报:

③讲述:大多数同学认为植物主要的养料是从土壤里来的。人们在很长的时间里也曾经是这样认识的。这种认识对吗 ?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在 300 年前,比利时的科学家赫尔蒙曾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我们称为“赫尔蒙实验”。④阅读并思考:赫尔蒙想通过实验证明什么 ? 实验中,他为什么要把柳树种在桶里 ? 为什么只浇雨水 ? 实验结果怎样 ?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 三种结论你认为哪个是正确的 ? ⑤汇报。

小结:赫尔蒙实验告诉我们,植物长身体所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不是从土壤里得到的。那么,这些养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 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绿叶制造的。、指导学生了解绿叶的光合作用(1)认识叶片中含有叶绿素。

①出示投影片叶挂图:叶的内部构造。②讲述:为什么植物的叶大多是绿色的呢 ? 如果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内部构造,就会发现叶中有很多的绿色颗粒,这种颗粒叫叶绿体,吁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一般是绿色的。

③分组实验:将绿叶放在酒精中煮。观察:绿叶和酒精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 思考:实验说明了什么 ? ④汇报。

讲述:植物的绿叶都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叶失去了叶绿素就不再是绿色的了。(2)了解叶的光合作用。

①讲述:叶绿体是植物制造养料的场所。那么它是怎样制造养料呢 ? ②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或看教材中的插图)。

讲述:绿叶中的每一个叶绿体就是一个小小的“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供植物生长.同时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就叫做叶的光合作用。师板书:叶的光合作用、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

(1)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 让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

①人与动物都吃些什么 ? ②人与动物都要呼吸,吸进什么气 ? 呼出什么气 ? ③人和动物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 人呼吸要的氧气又是从哪里来的 ? 假如没有绿色植物,人和动物会怎样 ? 小结:世界上只有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食物),动物和人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绿色植物制造的食物生活。同时,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的氧的含量才能保持平衡.供人和动物呼吸所用。可见,人和动物得以生存,离不开植物,为了人类的生存,我们应保护绿色植物,保护大自然。

三、应用实践、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叶的光合作用。2、提问: ①什么是叶的光合作用 ? ⑧所有的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 为什么 ? ②假如自然界只有动物而没有被物,动物能生存吗 ? 为什么 ?

四、拓展研究

调查了解植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10.25

12、植物的茎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

1、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活动准备:

1、提前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2、准备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镜、刀片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探

根吸收来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植物的茎。师随机板书

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

讨论:根吸收的水分怎样到达植物的叶、花、果实?叶制造的养料怎样到达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供它们生长? 你认为茎会有什么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如果茎确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么水分和养料走的一条道路还是两条路?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茎可能具有运输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将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植物体内的各个部分。另一种管子将叶制造养料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二、验证我们的猜想

谈话:如果自来水管断了,水就会流出来,那么切断植物的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在这颗植物上选择一嫩枝,剪下。观察嫩枝的截面上有什么? 讨论:嫩枝截面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用植物上面的一段茎推放在红水中,你观察到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会么叶子变红?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把浸泡过的茎、横切、纵切、观察。

提问:在茎的横切面上看到了什么?在茎的纵切面上又看到什么?说明茎内有什么?茎有什么作用? 小结:以上实验说明茎确实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在茎的内部确实有运输水分的管子。

三、根据自己的研究,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根据自己研究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自由活动:

叶制造的养料是通过什么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的?运输养料的细管子在什么部位? 教师出示资料卡,引导学生认识筛管,使学生知道茎里还有一条运输养料的管子,它在导管的外面。

教师小结并板书:在植物体内,茎担负运输作用。在茎内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运输根吸收的水分,另一种管子运输的叶制造的养料。

四、实践应用

在两棵小树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在捡钢丝的树皮上方会形成瘤状突起,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植物的营养是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如果破坏了树皮,叶子制造的养料向下运输的通道就被切断了,养料通不过去便积存在破坏的树皮处,形成瘤状物。)

有的小朋友爱剥小树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五、拓展活动

用塑料袋罩住一株盆栽植物的茎叶,扎紧袋口,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10.26

第四单元:空气和水的力

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进行比较;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做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意识到要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

1.热空气上升的原理。2.热空气的应用。3.热空气比冷空气要轻。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大塑料袋、蜡烛、火柴、无底铁桶、碎纸屑、剪刀、卡纸、录象 预习: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热气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展示热气球的图片)提问:认识这是什么吗 ?(热气球)讲述:这些年来热气球在航空,体育和娱乐活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国际航空联合会还组织热气球的有关比赛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五彩缤纷的热气球在空中飞)提问:刚才,在录像中,大家看到热气球可以自由上升,那在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与热气球道理一样,会上升呢?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升的事例.提问:那你能根据刚才列举的事例,猜测一下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吗?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热气球上升的原理

谈话:桌面上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实验材料,你能根据刚才的猜 想设计实验,使塑料袋升起来或使彩纸屑飞舞起来吗?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提问: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研究计划

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实验方案,组与组之间进行相互纸以及补充, 教师给与适当的指导.谈话: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提醒注意事项:1,仔细观察现象.2,及时做好记录.3,注意用火安全.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交流:那个小组愿意到台前来演示一下你们的实验过程呢? 小组展示实验.教师随机提问;袋子鼓起来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体积膨胀.)思考讨论:袋子为什么会升上去? 彩纸屑为什么会飞舞起来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研究结果.师总结并板书: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当热空气上升时,就会推动袋子上升,或使纸屑飞舞了.三、了解热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地方利用了热空气会生生的原理呢?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交流结果.四、制作热空气动力玩具

谈话:大家想亲自动手做隔热气球驱动的玩具吗?你可以参考有关的资料或老师提供的制作方法,进行你们的制作活动.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学生制作并交流,展示热驱动玩具.五、拓展活动:

课下自己试着制作一个热气球,互相比比看,看谁的飞的高,飞的时间长.11.7

14、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了解空气被压缩后有弹性和反冲力的性质及应用。教学重难点:

1.理解压缩空气有弹性和反冲的原理。2.压缩空气的应用 教学准备:

篮球:6个(其中一个气不足);气球:若干个;光盘:4个;胶带:4个;小刀:4把;注射器:5个

预习:

各种不同的充气玩具、水槽/不同形状的气球、线绳、夹子、吸管。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玩玩具吗?

师:今天我们也来玩玩具,我们不仅要比一比谁玩得有水平,还要比一比谁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多。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种玩具,如果你们认识就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好吗? 师点击屏幕依次出现玩具图片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都需要充气。)

师:这些玩具都需要充气,我们把它叫做充气玩具,充气玩具不仅给我们带来快乐,里面还隐藏着许多科学道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板书课题)

二、探究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1、探究压缩空气有弹性 玩皮球

师:拍一拍我们带来的球,你有什么发现? 生分组拍球

汇报感受:(用力越大球弹得越高。)比一比,谁的球弹得高? 师宣读比赛规则,课件显示:

(1)、两名选手单手拍球,规定次数下球弹得高者获胜。(2)、四人分组比赛,其余同学大声加油。比赛结束后

师:请获胜的同学说一下此时的感受。(获胜同学,输的同学分别说说感受。)

师:大家能帮输的同学找找原因吗?它们到底输在哪里?

(得出:他们用的球气不足,弹性差)。

师:怎样使球的弹性变好呢?(给他充气。)师生共同给球充气。

输的同学再次拍球,球的弹性很好。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说明球会弹起来是谁起主要作用?是球的外壳还是里面的空气?(里面的空气。)

师:我们身边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我们叫做压缩空气。

师板书:压缩空气 演示压缩空气实验 生自己体会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压缩空气有什么性质?(有弹性)。

2、探究反冲性质 玩气球。

师: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小小的一个问题却发现了充气玩具的一个大秘密,真是了不起。下面这幅图上,同学们在干什么?(出示书中玩气球的图画。)

用你最喜欢的方法玩气球。学生选取材料,自由的玩气球。提示玩得过程中注意解决以下问题:(1)、气球的运动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2)、气球运动的方向与气喷出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汇报展示

学生说自己的玩法。

结合自己的玩法解释以上问题。

(气球的运动与气球里喷出的气有关系,因为气球运动时有气丛气球口喷出。气球运动的方向与喷气的方向相反。)

师:向刚才那样,当气球里的气向某个方向喷出,气球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反冲。(板书:反冲)

3、总结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认为充气玩具里有什么科学?(压缩空气有弹性。反冲。)

三、生活中的应用

师: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是充气的,除了我们玩的篮球,气球,你还见到过哪些? 课件出示充气物品。学生说说为什么充气。

四、拓展创新

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玩具小气枪。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五、全课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11.8

15、小火箭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地小火箭科技作品,并能对自己制作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2、愿意合作交流;关心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了解反冲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反冲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2.制作带有创造性的小火箭科技作品。教学准备:

可乐瓶

双面胶

硬纸、白乳胶、气筒、制作小火箭的温馨小提示。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火箭的知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搜集的有关火箭的资料。

生汇报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师:火箭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 生:(根据反冲原理做成的。)

二、制作小火箭

1、师:你们想不想自制一个小火箭?(想)师把制作小火箭的材料展示出来,分发给小组。

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说一说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火箭,并把你们认为最好的一个制作方案选出来,在全班进行交流。

师:你觉得制作小火箭时,应注意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注意安全,注意小组合作„„)

2、制作火箭的种类

水火箭

气火箭

火火箭

3、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出示温馨小提示: 水火箭——在瓶中装入约四分之一的水,然后向瓶中充气,当气压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将瓶塞子鼓开,水在气体压力下喷出,从而推动小火箭升空。气火箭——在常态下将火箭扣在大可乐瓶上,使接口处保持密封良好,然后突然用力挤压可乐瓶,瓶中的气体瞬间从瓶口喷出,从而给小火箭以动力。火火箭——利用燃烧不强烈的火药(如火柴头)塞入制作的箭体,做好引线,点然后,靠火药燃烧的喷发力使火箭升空。

三、发射小火箭

1、小火箭发射比赛,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2、发射时如果出现问题,教师及时纠正。让学生看一看制作时有没有密封好接口,防止漏气;火箭各个部分的大小、轻重、长短、粗细、形状有没有搭配好等。

教师小结:影响火箭发射远近的因素有哪些。

四、评价小火箭 学生评价自己的火箭。

五、课堂总结

1、观看火箭发射后,学生谈感受。

2、教师进行科学教育。

六、课外活动

课后,请同学们改进自己的小火箭,使它更实用,飞得更高。对火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火箭的有关资料。

11.14

16、瓶“吞”鸡蛋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能对研究过程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教学重点及难点:

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教学准备:

玻璃杯、硬纸板、吸盘、火柴、熟鸡蛋、广口瓶、吸管、注射器等。预习:

调查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过程:

一、魔术表演,提出问题

师:老师带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瓶“吞”鸡蛋。板书:瓶“吞”鸡蛋。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广口瓶,一个剥了皮的煮鸡蛋,现在老师把鸡蛋放在广口瓶上,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鸡蛋大,瓶口小,鸡蛋没有掉下去。)

师:哪位同学把鸡蛋按一下,看能按下去吗?(生按,不能按下去。)师:刚才同学们用了很大的力也没把鸡蛋按下去,现在老师通过魔术表演瓶“吞”鸡蛋(指板书),让广口瓶把鸡蛋给吞下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师操作:把燃烧的纸条放进瓶里,鸡蛋就掉下去了。师:那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吗?(生一定想知道广口瓶为什么能把鸡蛋吞下去?)

师:同学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当老师把燃烧的纸条放进广口瓶内,广口瓶就把鸡蛋给吞下去了,这里面到底蕴涵着什么秘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瓶“吞”鸡蛋的秘密。——板书:的秘密

二、猜测瓶“吞”鸡蛋的秘密

师:首先让我们来猜一猜,广口瓶之所以能把鸡蛋吞下去,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师:是瓶子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生讨论后猜测(可能和空气有关)。

师:好,刚才同学们对瓶“吞”鸡蛋作出了自己的猜测,那到底是不是就像同学们说的这样:和空气有关,是空气给了鸡蛋一个力,把鸡蛋给推下去的呢?这节课,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空气是不是真的具有这种本领:能够产生一种力量。来,看看实验盘里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

(玻璃片、纸片,注射器、饮料瓶、吸盘、食盐水瓶、胶囊、吸管、小管子。)

三、制定实验操作计划

师:实验材料,老师给大家准备好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该怎样充分利用这些实验材料来玩一玩证明空气是不是具有一种力量。小组内商量商量。师:商量好了吗?哪个小组最想把你们的锦囊妙计告诉大家?

生可能答:

1、在杯子里装满水,压上硬纸片,然后倒过来,看看纸片和水会不会掉下来。

2、用吸盘使劲在玻璃上一按,看看吸盘能不能吸在玻璃上。

3、在食盐水瓶里装满水,用橡皮塞塞住,插上吸管吸水,看能不能吸到水。

4、用注射器吸水,把活塞向外一拉,看看吸到的水会不会流下来。

5、在饮料瓶里装上矿泉水,用吸管吸一吸,体验一下是怎样吸到水的。

6、用胶囊吸手背„„

师:在玩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不要被玻璃割伤手。

2、不要把水洒在别人衣服上。

3、不要打碎器皿,防止刺伤。

4、不要把水洒在桌面上,影响其他的实验效果.5、在做吸水实验一定要用矿泉水来做,因为矿泉水比较干净、卫生。师:那这节课我们就好好玩一玩,来体验体验吧!

四、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小组长要做好分工,选出记录员、汇报员,当然这两位同学也可以当实验员,小组长过来把记录档案领回去,随时将你们的玩法和发现记录下来。生自由玩,师巡视。(约8分钟)

五、汇报交流实验成果

师:请同学们停下来,把实验成果放在桌子上,汇报一下你们的收获。(生举手,指一生上台)

1、把吸盘使劲往玻璃上一按,发现用很大的力才能把吸盘和玻璃分开。

2、杯子吸纸片,发现倒过来,纸片没有掉下来,水也没有流下来。

3、食盐水瓶吸水,发现怎么吸也吸不到水

4、瓶口没有瓶塞,一吸吸管,把吸管里的空气吸出来,水就在大气力量的作用下压入到我的口中。

5、用注射器吸水,往外拉活塞,吸到水,发现水没有流下来。

6、一捏胶囊,把里面的气体捏出来,就在大气力量的作用下,紧紧地推在皮肤上„„ 师:刚才我们汇报和演示了这么多玩法以及发现,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所有这些实验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小组内展开讨论并汇报。(共同的特点是:①都受到了大气的力量。②里面的空气都被挤出来。)

师:当物体内的空气减少或被排出以后,这个物体会很明显的受到来自大气的一个很大的作用力,这个很大的作用力,在科学上我们称为大气压力。(板书:大气压力)

师:结合着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同学们说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拿一个吸盘吸玻璃演示转换不同的角度)比如说吸盘吸玻璃,现在平放,转换角度:90度、180度、一圈,吸盘还是牢牢的吸在玻璃上,这说明方向是怎样的?(板书:大气压力是来自四面八方的。)

师:(总结)刚才,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指板书)知道了空气中存在着大气压力,而且还知道了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对于大气压力的验证,在300多年前,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了人们相信大气压力的存在,曾经设计了一个伟大的实验,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

师:总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个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那空气中为什么会存在着大气压力呢?大气压力与地面高度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看一下课本上给我们提供的资料。师:展示课本资料。(小资料)谁来读?

小资料:

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因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师:通过这则资料,让我们对大气压力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现在,同学们知道瓶“吞”鸡蛋的秘密了吧?

(是因为把点燃的纸条放进广口瓶内,因为纸团燃烧需要氧气,所以广口瓶内的空气减少,里面的大气压力减小了,鸡蛋在外面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压入广口瓶内。)师:看来瓶“吞”鸡蛋的秘密,我们确实解决了,其实,利用大气压力,不仅仅能让广口瓶“吞”鸡蛋,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利用了大气压力的原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谁能举例说明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1、抽水泵是靠地面上的大气压力把地下的水抽上来的。

2、吸管挂钩。

3、钢笔吸墨水„„)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猜想——探究——体验的过程,自己验证出了空气中存在着大气压力的结论,揭开了瓶“吞”鸡蛋的秘密,老师真为同学们的勇于探索,善于实践的学习精神感到高兴。

六、拓展与创新

师: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瓶“吐”鸡蛋,板书:瓶“吐”鸡蛋,我们知道(拿瓶子和鸡蛋),鸡蛋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广口瓶“吞”下去了,有什么办法,在保证瓶和鸡蛋都完整无损的前提下,让广口瓶把鸡蛋再吐出来呢? 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下思考,找出方法,下节课请同学们来表演小魔术瓶“吐”鸡蛋。

11.15

17、水流有力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水位高,水流的力量大;流量大,水流的力量大。

2、指导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3、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

1、指导学生认识水从高处流下来的流量比从低处流下来力量大。

2、总结使小水轮转动快的两个因素:水位高,流量大。

教学准备:

课件、水槽、铁丝、剪刀、易拉罐、水轮 预习:

搜集有关水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海浪冲击岩石、瀑布飞流直下、水电站开闸放水、漂流等情景。问:通过这段资料,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回答引入课题,师并板书:

二、探究活动

1、指导学生做水冲小水轮实验,认识水流有力量。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水流的力量有大有小。

3、指导学生发现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1)水位高低的对比实验

①强调用小孔的易拉罐水冲小水轮,使小水轮转动起来。②用小孔的易拉罐水冲小水轮,想办法使小水轮转得快。

③小组讨论: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易拉罐举得越高,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④提问:为什么易拉罐举得越高,小水轮转动得越快?(生答)⑤教师总结并板书:水位高,小水轮转动得快的结论。(2)流量大小的对比实验

①用两个不同流量的易拉罐水,在同一个高度进行冲小水轮的实验。②在小组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大孔的易拉罐水流的多,小水轮转动得快。

③讨论:为什么水流的多,小水轮就转得快?(生答)

④教师总结并板书:流量大,水的力量就大,小水轮就转得快。

4、兴趣活动,游戏比赛

(1)找两个身高不同的学生参加比赛。

(2)高个使大孔易拉罐,矮个使小孔易拉罐,同时进行冲小水轮实验。(3)学生观察:哪个小水轮转动得快?

(4)提问:为什么高个同学冲的小水轮转动得快?

(5)总结比赛结果:水位高,流量大,水流的力量就大,所以小水轮就转得快。

5、利用水力

讨论:水流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课件展示:水流的力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6、制作一个小水轮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三、拓展:

教师介绍:2002年夏季,我国利用小浪底水力枢纽工程,首次对黄河进行调水调沙实验

11.21

第五单元:热的传递

18、杯子变热了

教学目标:

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3.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4.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教学准备:

支架、酒精灯、铁丝、火柴棍、蜡(或凡士林)、课件:热传导的应用 预习:

搜集有关热传导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盛热水的杯子变热了这是为什么?你能想象热灶怎样传过来的吗? 生讨论后回答。

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二、新授:

1.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学生实验。

(1)实验器材:铁丝做的实验架、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

(2)实验步骤:

用铁丝做一个实验架。把三根火柴的尾端用凡士林(或蜡)依此在实验架的铁丝下。

点燃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在使用酒精灯的时候,让学生看一看课本上写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3)观察发生的现象。

(4)汇报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

(5)汇报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导温度较低的部分。

2.指导学生认识容易传热的物体和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学生实验。

(1)实验器材:烧杯、热水、铜丝、铝丝、木筷、竹筷、瓷勺、铁勺、塑料棒、玻璃棒等

(2)实验过程:

在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

将铜丝、铁丝、木筷„„玻璃棒等这些实验材料放入杯中。过一会儿,摸一摸这些物体露在烧杯外面的一端,说说有什么感觉。

(3)汇报实验现象:金属材料的物体变热了;非金属材料的物体不太热。

(4)总结实验结论: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金属材料容易传热,非金属材料不容易传热。

(5)小结: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是不同的。金属传导热的能力强,木头、竹子、陶瓷、塑料等非金属材料传导热的能力差。

三、巩固应用:

1.出示课件。讲解:了解热传导的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跟有用。2.谈话:下面这些物体,哪部分是容易传热的物体?哪部分是不容易传热的物体?为什么这些物体要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你还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四、课外拓展:

观察厨房里的用品,哪部分是用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哪部分是用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

11.29

19、水变热了 教学目标:

1、会做热对流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3、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教学准备:

酒精灯、烧杯、烧瓶、试管夹、三脚架、火柴、水、金鱼、湿木屑等。预习:

准备卫生香、纸条。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观察两瓶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颜色不同)另外,让学生摸一摸两个杯子的水温度如何。(一个热,一个凉)

师:是的,一瓶加了红墨水,一瓶加了蓝墨水;并且一杯热,一杯凉。如果老师将这两个瓶口相对,猜猜看,会发生怎样的现象?(这一步师注意,要把热水放上,冷水放下。)生猜测可能发生的现象。

师演示,生观察现象(没有现象发生)师:有刚才大家猜测的现象吗?(生回答)

师:如果把它们倒过来,又会怎样呢?(此时,热水在下,冷水在上。)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红色的水上升,蓝色的水下降,逐渐变成紫色的了)

二、猜想假设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测。(认为可能是一瓶是热水、一瓶是冷水的原因。)

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三、探究活动: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1、制定实验方案

师: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 有哪些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废物桶。)生熟悉材料,并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

(可以加热一杯水,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可以在水里放进一些物体,借助物体来观察。)

可以让生举例说说,放些什么好。(师提供木屑、碎纸屑、粉笔末。)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用哪一种? 学生讨论并取走所选物品。

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安全;

二、先观察木屑、纸屑在水中的现象,再观察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并把看到的现象画下来。)

3、学生动手做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4、汇报交流

①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②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

结出当烧杯里的水受热以后,水中的物体都是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的循环运动。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师指导并参与讨论。生汇报。(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师进一步解释:加热后,底部的水受热上升,周围和上面较冷的水下降,流过来补充,被加热后又上升„„就这样,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科学上把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并板书:对流热水上升就是水在传递热,通过对流,烧杯里的水温度就升高了,温度升高,水就变热了。(板书课题)利用实验认识了对流现象。下面咱们休息一会,来做个小游戏。师出示金鱼,问学生这种普通的金鱼生活在常温水还是热水里? 生回答。在日常生活中,它只能生活在常温下的水里。如果把它放入开水里会怎样?(学生猜测。)

但是今天,老师就让这条金鱼在开水中游泳,老师开始加热!要仔细观察,看谁最先发现现象。

师引导学生发现(烧得是瓶子的上端)当热水在上面,冷水在下面时,不容易形成对流,尽管瓶口的水很热,但下面的水仍旧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动。

师:回过头来想想开头的实验,哪瓶是热水?(生回答)。

再次重复开头的实验,让学生再次加深“热水上升,冷水下降,热在水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这一概念。

小结: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方式传递的。水属于液体,也就是说热在液体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四、巩固知识

让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课本中“冬天,暖气片是怎样使房间变热的?”这一问题。

五、拓展活动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很多方面都巧妙的利用了热对流。你知道有哪些? 生举例。地球周围的大气层里有没有对流现象呢?如果有,又是怎样的结果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继续研究热对流现象,看谁了解的多,好不好?

11.30

20、它们会热吗

教学目标:

1、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棉被、棉衣是否生热,并用科学的观点加以解释。

2、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他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穿凿条件改善生活。

3、了解保温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某些材料保温、散热的原因。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保温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某些材料保温、散热的原因。教学准备:

棉手套、棉花、温度计、泡沫塑料、毛皮、皮筋、实验记录单、冰袋、热水袋等。

预习:

自备毛巾、毛衣、布、丝绸。导学:

一、导入新课

冬天,穿上棉衣就会感觉暖和,这是我们都经历过的。但是穿棉衣为什么会暖和,其中的秘密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它们会生热吗》,师板书。

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为什么穿棉衣、盖棉被就暖和?

2、猜想假设:根据你的经验猜想一下,他们会生热吗?

3、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设计:怎样验证他们是否会生热?教室巡视指导(用不同的材料、保温度计的位置、手持温度计的位置)

4、学生分组实验探究,验证猜想。

(实验步骤:①

记录初始温度计的度数②分别用毛皮、海绵、棉花包住温度计的液泡,包的时候不要用手触摸温度计的液泡。用皮筋捆好。③包捆好的温度计挂起来。④分别在3、6分钟时记录读数。)

5、汇报实验结果:温度计的读数没有变化,说明他们不会生热,但能保暖。

6、师生小结:他不能生热,但是能保温。师随机板书。

三、自由活动

1、各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一样吗?

2、学生猜想

3、设计实验验证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塑料杯、纸杯、玻璃杯、金属杯等,把热水分别倒入这些杯子中,过同样的时间后,再记录水温。验证这些物品的保温性能。

4、交流实验结果。

5、回报总结:材料不同、保温性能就不同。师随机板书。

四、评价 师:在活动过程中,哪个实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你自己又有哪些收获呢?

五、拓展研究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保温,有时候更需要散热,观察人们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

12.5

21、谁热的快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温度计)对阳光下不同颜色的物体温度变化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2、通过学习,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并且通过对比实验,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2、通过对比实验的数据分析,整理,认识到充足的科学证据才能说明道理;通过交流,展示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加强科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教学准备:

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物体吸热本领不同的特性实例。预习:

木板,镜子,黑白颜色手套,各种色纸,空易拉罐,墨汁,温度计等.导学: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都知道,不同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样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更强呢?(生答)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谁热的快”。师板书:

21、谁热得快

二、新授:

(一)、我们从这些生活现象中能发现什么

1、通过书中提供的两张夏冬季穿浅色和深色衣服人群的图片,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事实,进而产生问题:为什么夏天穿浅色衣服的人多;而冬天穿深色衣服的人多?

2、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研究的思路和方案,在小组内达成共识.3、让学生说说设计的方案。

4、师总结方案(①用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一个包上黑色的纸,一个包上白色的纸。燃后倒上水,放到太阳下晒。十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两罐里水的温度。②用两只大小一样的毛线手套,其中一只是白色的,一只是黑色的。分别戴在两只手上,同时暴晒在太阳光下,过一会,两只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③„„

(二)、我们到室外去试一试

1、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自主实验活动,获得实事证据和数据.2、以“我们的猜想得到证实了吗”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对实事

依据进行初步的整理,通过表达与交流获得认知:①包黑色纸的易拉罐温度高,包白色纸的易拉罐温度低;②带黑色手套的手热,带白色手套的手不太热。

3、师生总结,得出结论:黑(深)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强,白(浅)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弱.师并随机板书:深颜色——吸热强 浅颜色——吸热弱

三、回归生活,了解应用。自由活动: 利用本节课的研究收获,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应用了物体吸热本领不同的特性。(如: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是黑色的,妈妈带的遮阳伞是银色的;冬季路面撒煤渣促进雪融化等。)

四、拓展活动、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师:物体吸热本领的大小还与什么有关?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研究一下。

12.6

22、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

2、让学生了解影响太阳热水器吸热的几个重要因素。

3、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 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影响太阳热水器吸热的几个重要因素。教学准备:

常见太阳能热水器的投影片、易拉罐筒、塑料瓶、玻璃瓶、黑纸、白纸、胶水;温度计、计时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

同学们,我们知道太阳能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今天,我们来研究太阳能热水器。揭示课题并板书:

22、太阳能热水器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布置了观察作业,你家附近有太阳能热水器吗?请你说一说,你看到的太阳能热水器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多种多样,教师应注意倾听,给予肯定)(3)师小结:(放投影片,演示各种各样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的形式很多,大小不一,有复杂的、也有简单的,各种各样的太阳能热水器都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太阳的光和热,因此,它们在结构和选用材料上,都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吸收太阳的光和热的。

2、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太阳能热水器,分析影响吸热的因素。(1)分析选用材料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①观察实验器材。问: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用什么材料呢?

②讲述实验:把三个容器(塑料罐、易拉罐、玻璃罐)在阳光下并列放好,倒同样多的水,观察在同样长的时间内它们的温度升高情况,找出其中温度升得最高的,看看是什么材料的容器。

篇3: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范文

1.知识与技能:有趣的数字学生能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与装饰。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创造美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将想象转化为表现有趣的数字。

二、教学重点

把握数字的特点与学会数字的装饰方法。

三、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趣

1.任老师很高兴见到大家, 所以打算送给大家一首歌谣, 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教师出示课件Flash)

2.你们觉得怎么样呀? (好玩、有趣)

这些数字真可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趣的数字。 (贴出课题《有趣的数字》)

(二) 欣赏

1.师:看, 这些有趣的数字, 来到了我们的教室, 我们打个招呼吧。 (出示有数字的课件)

生:8、9、6…

老师指着数字让学生一个个辨认。

小结:这些数字跟我们平时见到的相同吗? (不同)

师:哪些地方变得不同呀?

生:画了颜色, 画了花纹, 变成雪人还有树了。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这些数字呀, 加了颜色、加了花纹、变了形状, 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数字。那么想知道这些有趣的数字是怎样变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 举例示范

师: (展示数字8) 瞧, 这是数字几? (8)

师:大家觉得数字8像什么呢?

生:熊猫、雪人……

师: (示范过程) 我觉得这个8呀, 长得有点像我最喜欢的雪人, 所以你们看仔细哦, 老师是怎么把数字8变成雪人的。我先给它长上两只大眼睛……

师:大功告成, 转眼之间, 8就变成了雪人, 多有趣呀, 谁能说一说, 老师是怎么变的呢? (给它画了眼睛, 涂了颜色……)

(老师找机会点拨, 加一加和变一变) 加一加就会发生变化, 还可以加什么呢?加点花纹和颜色也会变得不一样哦!

师展示把数字8进行变化的图片, (图片上数字8变成动物、变成糖葫芦、变成雪人、变成仙人掌的……) 让学生明白, 只要我展开想象, 就可以把数字变得更加有趣!

小结:要变出这些有趣可爱的数字呀, 我们可以加花纹, 涂颜色, 还可以改变外形来装扮它。

相信你们也有很多不错的创意, 我们一起动手试试吧!

五、作业点评

通过展评, 总结学习的经验。

1.以展评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2.课后拓展:试着用同样的方式来改一改字母。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方式多角度评价, 使学生的创作成果受到不同程度的肯定, 让每位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再加上拓展活动, 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 学会学以致用。

六、教学反思

《有趣的数字》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特征, 对数字进行变形, 并用绘画表现方法表现数字的特点, 使数字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篇4: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指导(二)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课标要求】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知识结构】

【典例分析】

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编写了《红军长征》剧本,他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B.遵义会议,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

D.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

点拨:此题通过设置情境,综合考查了长征的过程。学生只要牢固掌握关于长征的基础知识,问题即可迎刃而解。解答此题可以用排除法,井冈山会师后建立的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所以D项是与史实不符的一项。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B.取消“二十一条”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大会是()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这样一件文物(如右图),它是一把手枪,手枪上有两行字:“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这把枪陈列在此,是为了纪念()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开始

C.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历史

D.秋收起义

4.决定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

A.中国的特殊国情B.国民党的反共政策

C.毛泽东思想的指导D.苏俄的革命经验

5.井冈山成为人们“红色旅游”目的地之一的原因包括()

①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的地方 ②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地方 ③中国工农红军诞生的地方 ④长征开始的地方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③④

6.在一次历史课上王老师说:“我爷爷就是1928年冬天在井冈山入伍的。”请你指出王老师的爷爷当年参加的是()

A.新四军B.中国工农红军

C.八路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

7.毛泽东《长征》诗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下列红军所渡河流,按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①湘江 ②乌江 ③赤水河 ④金沙江 ⑤大渡河

A.②①④⑤③B.①⑤④③②

C.①②③④⑤D.③④⑤②①

8.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主要旅游点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遵义会议会址),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黄果树瀑布)”。你认为贵州省的“这栋房子”之所以能够成为旅游景点,主要是因为()

A.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

B.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在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在这里党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9.“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诗所反映的事件发生时,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状况是()

A.已经恢复了正确的领导,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B.已经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C.还在“左”的错误路线上徘徊

D.正同国民党进行主力大决战

二、非选择题

10.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为完成这个任务,中国的有识之士进行了不断的斗争与探索。请看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图三、图四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D 2.A 3.B 4.A 5.C 6.B 7.C 8.D 9.A

二、10.(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或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2)五四运动。反帝爱国运动或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标要求】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6)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7)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知识结构】

【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2007年4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了16家日本新闻媒体驻京记者的联合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

温家宝: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这种交往规模之大,领域之广,影响之深,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但是,在近代,中日之间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就是要吸取历史的教训;面向未来,就是要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

材料二:2008年5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展开为期5天的“暖春之旅”,以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从前首相安倍晋三访华的“破冰之旅”到中国总理温家宝访日的“融冰之旅”,再到福田首相访华的“迎春之旅”,胡锦涛主席访日的“暖春之旅”,两国关系逐渐走上了正常轨道。

材料三:2007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的标志和标语(见右图)。其标志是中国、日本的英文打头字母“C”和“J”组成的心形标识,标语是“心的期待,新的未来”。

请回答:

(1)请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温总理所说的“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和“在近代,中日之间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

(2)你认为近年来中日之间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3)结合三则材料,请你以“心的期待,新的未来”为主题,为中日学生友好交流提一个活动建议。

点拨:这是一道将时政热点和历史知识紧密结合的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为现实服务的社会功能。同时本题又将中日两国从古到今的关系纵向联系,对中日关系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查。题目的最后一问体现了期待中日关系向友好和平方向发展的导向。

参考答案:(1)中日友好交往史实:日本派遣遣唐使,鉴真东渡等。中日之间50年不幸的史实: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等。(2)“结冰”的主要原因: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如何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3)如组织团队参观学习、开展各种联谊活动等,言之有理即可。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这首歌谣形象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遭受日本侵略期间所经历的痛苦,其中的“十四年”是指()

A.日本昭和十四年B.民国十四年

C.1931年到1945年D.1937年到1951年

2.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功勋。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

A.“千古功臣”、“民族英雄”

B.“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C.“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索活动中找到一张旧报纸(见下图),他们对该报纸报道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讨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这张报纸报道的事件发生在1936年的西安

B.这张报纸报道的事件涉及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周恩来等人

C.这张报纸报道的事件和平解决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通过这张报纸的报道可以看出该报纸对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行为是支持的

4.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A.歌唱祖国B.追求理想C.抨击时弊D.抗日救亡

5.抗战期间,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忻口战役

6.李红同学在参观下列城市的著名景点时,发出了一些感叹,其中不合适的是()

A.图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B.图二: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C.图三:让我们继承红军战士艰苦奋斗的精神

D.图四: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发生在()

A.九一八事变爆发后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C.七七事变爆发后D.黄埔军校建立后

8.某媒体组织的“红色之旅”从北京出发,途经山西的平型关和山东的台儿庄等地,这是为了纪念()

A.辛亥革命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改革开放

9.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淮海战役

10.在下列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载

C.侵华日军老兵的反省材料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11.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抗日战争()

①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在作出了巨大牺牲的前提下,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下列选项不属于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是()

A.中国共产党发动和坚持的敌后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国际盟友的支持

D.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又相继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帝国主义亡华野心始终不能得逞。

材料二: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并肩抗战。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1)结合材料一写出抗击日军侵略的清军将领和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民间组织。

(2)结合材料二写出抗日战争中两例著名战役及抗战胜利的标志。

(3)结合上述材料和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14.下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某次重要会议,观察图片后回答:

(1)这是哪一次会议?

(2)小明同学在看了该图片后,为图片写了如下注解:在全国抗战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修改党章》的政治报告,指出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将面临两种前途的选择。以上表述有什么问题吗?

(3)此次会议最为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C 2.A 3.C 4.D 5.C 6.C 7.C 8.C 9.A 10.D 11.B 12.D

二、13.(1)抗击日军侵略的清军将领:邓世昌,左宝贵。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民间组织:义和团。(2)战役:平型关大捷(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抗战胜利的标志: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3)中华民族具有敢于抗击侵略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要学习先辈的爱国精神等。

篇5: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知识、线条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 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这群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小 学美术学习的基本方法,知道了课堂授课的基本程序。对于油画棒、水彩笔等绘画工具可以做到熟练运用,对于剪刀、绳子等手工工具也有一定的认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的提高,在接下来的二年级美术课堂上,应该继续坚持绘画和动手的结合教学,使得孩子在意识和动手方面继续提高。

三、教学主要措施

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学生仍然按照上学期分好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欣赏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如: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有经验的家长等。橡皮泥雕课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进行合作练习。而造型表现课、游戏式活动方式的课业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创造性的培养: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近自己生活的设计、制作能力。采取巧妙的设计提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将自己通过《花花衣》一课学到的设计知识运用到为自己家的容器“穿上花衣裳”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的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四、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流动的颜色》 第二周《染色游戏》 第三周《装饰自己的名字》 第四周《彩泥世界欢乐多》 第五周国庆节休息

第六周《奇妙的电话机》 第七周《对折剪纸》 第八周《对印的图形》

第九周《蜻蜓飞飞》 第十周《画出你的想象》 第十一周《儿歌变画》 第十二周《巧用瓶盖》

第十三周《回家的路》

第十四周《做一道拿手“菜”》 第十五周《我和马儿在一起》 第十六周《风来了》

第十七周《会转的玩具》 第十八周《电脑美术》

第十九周《指偶剧场》

第十九周《丰富多彩的玩具》

抽象

具象

技巧

第三课 装饰自己的名字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美术字。

2、能用综合材料绘画或书写自己的名字。

3、培养学生敢于大胆想象创造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名字。

2、尝试用各种材料装饰名字。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变体美术字的作品,画册、记号笔、水彩笔、油画棒、闪光材料、白纸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投影)一些明星、歌星龙飞舞凤的艺术签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感受。

生:看不懂是什么名字、龙飞凤舞有特色、……

师:告诉学生要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名字,首先要让别人看得清、认得懂你的名字,可以让学生稍加评价,对明星艺术签名的看法、评价。

2、出示课题:闪光的名字

二、发展阶段:

1、学生说说自己的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为什会取这个名字?对自己的名字有何看法

2、学生看看教材上的画画,说一说它们的名字,假如让你做、你有什么想法。

3、教师展示一些形式较为自由夸张变形的美术字作品让学生欣赏。

4、教师取班上任一学生的名字进行设计示范,学生帮老师出主意,共同设计名字。

5、设计法:

(1)笔划双勾法,后上彩色。(2)笔划用实物代替法。(3)部首实意,实物替代法

(4)给自己的名字添画背景或花边装饰。

6、学生思考:你准备用什么材料制作,运用什么方法(绘画、剪贴、撕贴)进行制作。

7、作业要求:构图饱满,形式多样,色彩鲜艳。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及时点评作业。

四、课后拓展:

将它制作成特色的胸卡,实物(例:叶子、布、泡沫等)厚实材料拼贴,让自己的名字站起来。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让学生把上节课的作业拿出来和课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讨论:找找名字设计变化的步骤要点,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学习任务。

2、出示教学范图,用欣赏的方式复习知识:(1)笔划双勾法,后上彩色。(2)笔划用实物代替法。(3)部首实意,实物替代法。

(4)给自己的名字添画背景或花边装饰。

3、欣赏另类范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创作方法(制作法): 金色材料的运用(例:彩色碎纸,闪光胶、金色鳞片、泡沫等)先将名字笔划双勾,画出名字的轮廓,再在轮廓线内涂满胶水,最后将这些材料均匀撒在上面,垫上一张干净的纸稍加按压之后,将纸竖起来,抖去未粘住部分,这样、名字就做好了。

三、布置作业:

1、根据上节课所学的设计方法,展开想象,用新学的制作方法想想创作。

2、比一比,谁做的精致,设计的新颖。

四、学生练习: 学生做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辅导、纠正。

五、小结: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设计制作巧妙的地方。板书设计

装饰自己的名字

意义

象形

装饰方法

第四课 彩泥世界欢乐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2、在创作过程中强调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教学重、难点:

1、学习橡皮泥制作方法及其运用。

2、学习橡皮泥的色彩搭配。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作品展示

老师出示“橡皮泥姐姐”作品,启发、提问学生并导入新课——“有趣的彩泥”。

师:“这个小姐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生:“橡皮泥做的。”

2、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这个“小姐姐”是老师特意用丰富多彩的橡皮泥作的,老师把她请来,除了让你们欣赏橡皮泥姐姐的美丽外,还有一个目的,是要看看你们对橡皮泥的制作知识掌握了多少,看看像橡皮泥姐姐这样贴出来的画美不美。她准备教给大家一个新的橡皮泥制作方法—橡皮泥贴画。待会橡皮泥姐姐还要给大家评评奖,同学们,你们说好不好?

二、发展阶段

1、欣赏范作

师:在我们学习制作橡皮泥贴画前先来欣赏几幅贴画作品。

出示范作,并结合课本的范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让学生了解橡皮泥贴画的材料特点,从构图、用色、造型、内容让学生了解每幅画的特色。

引导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在讨论观察中发现橡皮泥贴画的技法——压、割、戳等多种手法,以及如何使用色彩搭配,让橡皮泥贴画更丰富美丽。

2、教师示范制作并讲解贴画制作的步骤: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橡皮泥贴画《小帆船》,并归纳出贴画的步骤:(1)橡皮泥贴画的构图设计(以向日葵为例,指出构图要考虑到画面安排、作品大小。)

(2)橡皮泥贴画的色彩搭配。(3)橡皮泥贴画的造型设计。

三、布置学生作业

要求学生用橡皮泥贴画形式做出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

四、教师巡回指导,主要提示橡皮泥的制作技巧和色彩搭配,并提醒、帮助学生充实作品的内容。

五、作业评比

教师组织学生和橡皮泥姐姐一起欣赏、评价作业,评评你觉得哪幅作品比较好?为什么?说说作品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又学会了一种新的橡皮泥制作方法,做出了好多精美的橡皮泥作品,其实啊,橡皮泥的制作方法可不仅仅是这些,在平时你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去探索,你们就会觉得橡皮泥制作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世界。

七、收拾整理

布置学生收拾、整理教室卫生,美化环境。板书设计

彩泥世界欢乐多

种类 技巧 想法

第五课 奇妙的电话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泥、纸盒等材料设计、制作电话机或手机,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通过欣赏相关资料启发学生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制作与众不同的电话机。教学重、难点:

1、设计方法。

2、拓展思维。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导入课题

实验游戏 :取自然课的纸口杯与线制成的电话,请俩生表演打电话。揭示课题:喂,你好

二、讲授新课

1、设计原则

通过图片资料简介电话的有关知识;欣赏一些电话机的设计,“这些电话机给你的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设计要新颖独特。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设计电话机。”

2、师示范设计一款喇叭花电话机,生纠正,引导生认识到设计原则:造型新颖的同时要满足听、说、拨号的基本功能。

欣赏达利作品《虾形电话》、《唇形沙发》等,“是否符合新与用的设计原则。”

3、设计方法

分析作品:唇形沙发、彩色热水瓶、一个超现实的房间

问题:“它是一个沙发,它象什么?”(嘴唇)“人的嘴唇是这么大吗?”“它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设计成沙发的。”(夸张)“这一组彩色热水瓶圆圆的瓶盖、扁扁的瓶嘴、胖胖的瓶身,象什么?”(企鹅)它是运用什么方法设计的。(变形)

“它是怎么设计成一个房间的?”“想想设计师是怎样设计的。”(把人的脸通过夸张、重组的方法设计成一个特别的房间。)“设计师从哪里寻找设计资料的?他们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我们还可以把哪些东西变成我们的设计资料?我们还有其它方法吗?”引导学生认识到把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五官、字母、建筑及各种自然物,通过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设计电话机。

4、设计材料

问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表现。”指生答。

5、讨论交流

“我想设计什么样的电话机,它有什么特点。”

三、学生创作

四、展示作品

以打电话的游戏方式介绍自己的设计,交流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五、收拾整理

提醒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保持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六、课后拓展

收集有关电话机的资料。运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新颖的电话机。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复习上节课知识:电话的有关知识,设计方法和材料。

2、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一些设计电话的方法和技巧,有没有想过要专门为自己设计一款造型独特的电话呢?(有)

3、分小组讨论交流:你想设计一款什么造型的?什么功能的?

4、学生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优秀作业点评。

5、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他评。

三、总结

大家设计巧妙,看出来同学们都是非常爱动脑筋的,希望大家今后能将自己的设计运用到生活中去,给更多的人带来方便。板书设计

奇妙的电话机

款式 颜色 作用

第六课 花花衣

教学目标:

1、用彩绘、粘贴等方法包饰一个废弃的容器,使其成为一件美化生活、环境的装饰品。

2、设计、制作过程中能够合理选用多种媒材及方法。教学重、难点:

1、色彩的对比和应用。

2、选材的使用及色彩的调配。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各种废弃的容器、包装纸、彩色纸、碎布、缎带、彩泥、颜料、画笔、胶水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导阶段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两个东西你们见过吗?(师出示两个经过加工装饰的瓶子与盒子)

师:其实这两个东西很普通,我想大家一定都看过。只是因为它穿上了一件美丽的花衣裳。现在,老师就把它的花衣裳脱下来,让你们看看它的真面目。(师动手去掉其衣裳)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做“花花衣”。

二、发展阶段

1、师问:这么漂亮的瓶子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生:将穿上花花衣的容器摆放在班级里。

做成漂流瓶,让江河大海将我们的祝福带向远方。

将穿上花花衣的瓶子串成风铃,挂在教室里,挂在校园的树上。师补充:在征得学校同意之后,我们甚至可以将校园里用来种盆景、养睡莲的大缸进行包装,让它“美丽一星期”。

2、引导学生赏析教材,并讨论、交流:

知道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吗?课本给我们提供了哪几种方法?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并就手中收集到的容器及材料,说说自己准备选用哪种方法来装饰? 生汇报

3、学生动手练习,师巡视指导。

三、收拾与整理

将装饰好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看看哪些适合单独放置,哪些适合组合在一起。然后将这些适合组合的作品用绳子等连接起来,稍加修饰后,将桌子上多余的材料收拾干净。

四、课后拓展 运用多种材料为多种容器进行包装。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复习知识:可以用哪些方法制作“花花衣”?

2、检查上节课的作业,看看谁设计制作的“花花衣”(半成品)最漂亮。

3、学生自我展示,教师检查点评独特的设计。

4、继续制作:要求学生继续完成为结束的作品。

5、作业完成,学生自评,他评,教师总结。

三、课后拓展

“花花衣”还可以穿在“谁”的身上? 板书设计

花花衣 服装设计 季节 款式

第七课 对折剪纸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拼剪纸的方法剪出钥匙若干,并用剪好的钥匙拼贴在纸上并进行添画。

2、体验设计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1、钥匙的对折剪法,如何来设计、粘贴。

2、把各种各样的钥匙组成一份装饰画。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各种各样的钥匙,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以谈话的形式):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份礼物,你们看:(各种各样的钥匙)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各种各样不同钥匙的艺术美,引起学生对设计的兴趣。

2、学生讨论交流设计与制作方法。

师:我这里一把锁缺了一把钥匙,老师请你们帮忙,来制造一把钥匙开这把锁,你们愿意帮老师这个忙吗?

3、四人小组讨论要运用什么样方法来制造钥匙。

4、老师小结:对有道理的方法都给予肯定,引导学生说出把纸对折的方法来剪出各种钥匙的图。

5、四人小组商量讨论我要设计什么钥匙(每个人设计要不同)再把钥匙组合成一份装饰画.三、学生动手剪制作钥匙

老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想像,设计出与他人不一样的钥匙。老师巡视并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

四、交流欣赏

1、全班互相欣赏每组的作品。

2、请学生来说说你最欣赏哪一组的作品,为什么?

五、收拾与整理

请同学们制作结束后将废纸扔进纸篓,将剪刀、胶水、彩色卡纸等不再使用的东西收起来,将桌子上的东西收拾整齐。

六、课后拓展

用对折的方法还可以剪出许多左右对称的物体,请学生试着剪一剪。板书设计

对折剪纸

工具

方法

技巧

第八课 对印的图形

教学目标:

1、能说出5-10件左右对称的物体。

2、能够用印的方法表现2-3幅作品。

3、了解对称图形带给人们的一般感受。教学重、难点:

1、对称图形的特点。

2、如何正确使用水彩颜料。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对称的实物、水粉颜料、调色盘、笔、水罐、抹布、作业纸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阶段

1、让同学议一议、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是对称的,对称就是以一条中心线为准、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对角对称,出示准备的实物、结合教材范例让学生看一看、议一议对称的美(平衡、均衡、整齐、稳定)。

2、组织让学生观察教材的制作过程:把作业纸对折,在对称轴的一边画、合起来,印一印,打开看象什么?让大家来试一试制作一幅对称图,再谈谈制作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对称的颜色不明、画面糊了)。讨论怎样才印的清晰(颜料浓淡要适当)。

3、小组讨论:哪些物体适合用对称方法表现。构图(一半图形的设计)、色彩的搭配?

三、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

(1)构思要印什么,先想好,纸对折、在中心线的一边,画出一半的内容。(2)调色(注意颜料少调些水,色彩要鲜艳,不要几种颜色混在一起,弄脏了画面。

(3)对印,展开,根据印出来的图案看看,想一想印出的东西像什么?(4)添画,对构图缺陷的可添画补救、形象不清用添画使其具体清晰,色彩不丰富的可添画装饰美化。

2、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巡视辅导,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保持画面的整洁,手脏了不要用抹布擦干净。引导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四、收拾与整理

将毛笔、调色盘、水罐清洗干净,用抹布将桌子擦干净。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复习上节课知识:什么是对称?举例生活中的对称物体。

2、检查学生作业,指出优点和不足。

3、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作品

1、小组进行评议,让同学谈谈其他同学的作品,你看了会什么感受,个别同学对全班小结。

2、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他评。

四、总结

大家设计巧妙,看出来同学们都是非常爱动脑筋的,希望大家今后能将自己的设计运用到生活中去,给更多的人带来方便。

五、课后拓展

将作品制成卡片送给朋友或师长。

六、板书设计

对印的图形

对印的方法 制作图像

第九课 蜻蜓飞飞

教学目标:

1、重点地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学会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蜻蜓的美。

3、掌握创作的基本方法并以蜻蜓为主题创作一幅作品。教学重、难点:

1、蜻蜓的结构及绘画方法。

2、结合不同的材料,大胆的表现画面。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蜻蜓观赏VCD、标本、有关蜻蜓的绘画作品、彩色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导入语:“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昆虫世界去认识一个朋友。”播放蜻蜓观赏VCD。

2、小朋友来说说这个朋友长着什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小朋友想不想了解这个新朋友的更多秘密啊,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蜻蜓的家吧!

4、揭示课题:蜻蜓飞飞

三、发展阶段

1、展示蜻蜓标本。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蜻蜓分为:头、胸、腹。胸部有三对足,这是昆虫特有的特征,还有两对透明的对称的大翅膀,上面有很多翅脉。头部有一对触角,还有一双复眼,占据头的大部。腹部较长,上面有很多不同的花纹。)

2、让学生自由提问,还想了解蜻蜓的哪些问题,师引导作答。并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蜻蜓生活习性,如:蜻蜓好湿、下雨天飞得很低,捕捉虫子等。

3、请小朋友一起来讨论:蜻蜓是美丽的,那你们觉得它美在哪呢?

4、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它的美呢?”并请几位同学到黑板进行现场绘画。

5、欣赏书本范图及线描的蜻蜓绘画作品,自由讨论:“看看其他小朋友跟你们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他们好在哪,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优点?”

四、作业设计

1、作业:请小朋友来为蜻蜓画一个故事,看看谁画的故事最特别,最好。

2、要求:仔细观察蜻蜓的结构,大胆发挥想象力,结合不同的材料把蜻蜓的美表现出来。

五、学生绘画,师巡视并进行辅导

六、收拾与整理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复习知识:蜻蜓分为:头、胸、腹。胸部有三对足,这是昆虫特有的特征,还有两对透明的对称的大翅膀,上面有很多翅脉。头部有一对触角,还有一双复眼,占据头的大部。腹部较长,上面有很多不同的花纹。蜻蜓生活习性,如:蜻蜓好湿、下雨天飞得很低,捕捉虫子等。

2、检查作业: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给蜻蜓画了一个什么故事。

3、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总结

展示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大家都来说说,最成功的画和还需努力的地方。(师生互议)

四、课后拓展

提倡小朋友要保护蜻蜓,因为蜻蜓是专吃害虫的益虫,所以不能随意捕捉它!板书设计

蜻蜓飞飞

出现时间 形象

第十课 画出你的想象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欣赏大师作品,要求学生会解读大师作品的创作特点及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

2、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们的表现方法及形式,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形象来塑形象。

3、引导学生尝试用各种材料表现物体形象,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作品。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摹仿大师们的表现方法及形式,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形象来塑造形象。

2、引导学生尝试用各种材料表现物体形象,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形成创造性的作品。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塑料袋、绳子等材料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阶段

1、欣赏大师作品,思考:大师的作品是用什么方法来画的?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大师的作品多用点、线、面来表示,而且颜色大多很鲜艳,对比强烈。

2、引导学生观察大师的作品,并提问:大师的作品中用了什么材料?他们画的东西你都看得懂吗?

3、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大师们所用的各种材料所表现的物体形象,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4、小结:大师用不同的材料表现画面,而且有些很抽象,看不懂。

(激发学生对新颖的表现形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发展阶段

1、小朋友,你们在画的时候可以摹仿大师的画法,加上自己大胆的想象,不一定画出很真实的东西,尽量用点、线、面和各种鲜艳的颜色。

2、作业:用你们找到的各种材料如塑料袋、旧报纸、彩色绳子等拼贴、组合,大胆创作。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收拾与整理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复习知识:大师的作品是用什么方法来画的?

2、检查作业,指出一些作业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3、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欣赏、评价

你的作品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表现的?请你向大家介绍,并说说你想象的是什么?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板书设计

画出你的想象

最喜欢的东西 内容 展现

第十一课 儿歌变画

教学目标:

1、能够为自己喜欢的儿歌配画

2、能够根据所选的儿歌内容进行配画,画面自由、大胆,色彩和谐,构图合理。

3、通过感受儿歌、给儿歌配画,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学会构图,画面主体突出,色彩和谐,画面完整。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课前让学生去收集1-3首自己熟悉的或喜欢的儿歌,请学生互相交流儿歌。出示《拔萝卜》、《小老鼠头有吃》、《小白兔白又白》着三首学生比较熟悉的儿歌配合画面,请学生根据图意说说这几幅画面的分别是什么儿歌? 揭示课题:儿歌变画

(二)发展阶段

刚才同学们很快地就能根据图画想出了每幅图所配的儿歌,那现在老师想反过来,我出一首儿歌,想一想这首儿歌的图画可以怎样画?

引导学生根据儿歌内容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

欣赏教科书上的儿歌绘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认真体会学习儿歌配画的画面构图及色彩。

学生选择自己喜爱或熟悉的儿歌进行创作。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学生选择自己喜爱或熟悉的儿歌进行创作。

(四)知识延伸与拓展

初步认识儿歌配画实际是插图的一种。图画除了可以为儿歌配画歪,还可以为什么配画?尝试为故事配画、古诗配画。

(五)教师小结,作业展示,整理学具

板书设计 儿歌变画 最喜欢的儿歌 内容 画面

第十二课 巧用瓶盖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瓶盖排列、拼贴图形。

2、能够将各种瓶盖组合起来做成1-3件玩具。

3、对用废旧材料自制玩具产生兴趣。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瓶盖进行联想并清楚制作方法。

2、启发、引导学生对各种瓶盖进行大胆设计构思,创作出有趣的玩具。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学具:各种瓶盖,纸张,剪刀等手工用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今天要把一些废旧物品变成可爱的小玩具,它就是是瓶盖。先看看你们都收集到怎样的瓶盖了?(组织学生将瓶盖摆放在桌盖上)

2、新授:

(1)请你们介绍一下收集到的瓶盖,说说它是大的还是小的,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瓶盖的颜色、纹理、材质等)

小结:虽然有这么多种,但我们发现大多数瓶盖的形状都是圆形的。(2)师:除了瓶盖,你还在我们身边发现了什么圆形的东西?(如风扇、太阳、花、水壶、小人、动物的头等)

(3)思考:这些圆形的物体或物体的部分和我们带来的瓶盖有什么关系?(可以用瓶盖把这些物体做出来)

(4)联想游戏:请同桌的小朋友把你们的瓶盖放在一起,看一看,想一想,它象什么?也可以叠在一起来,拼在一起看,一边玩一边说,比一比谁说得最多。(请学生说说想到的)

3、发展阶段:

(1)(师出示范作)老师很高兴你们能想出这么多能用瓶盖做出的玩具,我也想到了一个,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2)师演示制作过程(以小虫为例)

(3)除了制作,还需要一些材料装饰,请看看课本17页的作品,今天你要用瓶盖来做什么?还要用哪些材料?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优秀作业点品

四、作业讲评

五、收拾与整理

六、课后拓展

除了课上做的这些,你还能用瓶盖做什么?(师出示钟)请你回去想一想,做出更特别的玩具来。板书设计

巧用瓶盖

废物利用 种类 用途

第十三课 回家的路上

教学目标:

参考交通图的表达方式,绘画从学校到家的路线图。能够画出一路上有标志性的建筑、景或物。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清晰地口述出从家到学校的线路及途中的景物,能清楚地辩认方向。

2、引导学生完整地画出从家到学校的线路及路上主要景物。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小朋友,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有许多道路,每条路都有不同的名字,你知道我们学校所在的路是什么路吗?

2、新授:

(1)我们从自己住的地方来上学,你住的地方又是什么路呢?(2)平时我们上学、上街、去玩都会经过许多道路,这些路四通八达,你是怎样记得这些路的?

学生讨论回答:(路牌、两边的建筑、路口等)

师小结:对,这些有特点的标志和建筑都可以帮助我们记得各条道路,那如果你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或是有外地朋友来,可以用什么办法记得道路和地点呢?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 画地图可以让我们对身边的道路和环境记得更牢,首先你要能说出身边环境中的一些明显的重要的道路和转弯,还有比较大的建筑物,让我们从学校到家的过程画起吧。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作业要求:以学校为中心,画出往各人家的路线,出了校门往何处去,画出主要的标志性建筑和路口的景物,重点画出家与学校。

2、路线描绘清楚,内容丰富。

四、作业讲评

请学生介绍学校到家的路线图。

五、拓展

尝试画出从家到公园或亲戚家的路线图。

六、板书设计

回家的路 路程 路线 交通工具

第十四课 做一道拿手“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绘画、剪纸等美术方法表现生活中的蔬菜、菜肴,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强调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彩泥、绘画、剪纸等美术方法表现生活中的蔬菜、菜肴。

2、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各类菜的图片和一些精美的菜肴及菜名标签图片的教学课件及学生创作过程中的音乐。彩泥、绘画纸、油画棒、剪刀、彩纸、胶水。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孩子们,你们知不知道我们班最活泼,最可爱的是谁呢?(生:……)对呀!()是我们班最活泼,最可爱的?可是今天早上我看到她的时侯却发现她好象有点心事。一问才知道,原来今天是她的生日,平时是与爸爸,妈妈和朋友在家里过的,可是今天还得上学,怎么办那?说道这儿,巧了,我们今天的美术课刚好讲到《今日的菜单》[板书课题:

14、今日的菜单]何不就让我们一起为()过一个有趣的生日呢?大家说可不可以呢?[板书:一个大的问号“?”](生:可以。)呵呵,真是我的好学生。那下面老师就先带大家到菜市场去逛逛吧。

二、发展阶段

1、用课件出示图片,学生兴趣更浓。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们买些什么样的菜?(师逐步出示主食类.蔬菜类、水果类和肉蛋类的给学生观察各种菜的特点。)

2、学生建议,初步设计菜单。

师:刚才到菜市场看到了那么多的菜,我们大家一起来选择几种菜,看看我们刚选择的这些菜可以做出什么菜式来。(生:……)

师:说着说着好象都能闻到菜的香味了,但是我们在美术课堂中不能真刀切,真锅炒,你们想想我们能用什么办法将菜先设计并展现出来呢?

(生:绘画、剪纸、彩泥……)

师:对呀,大家想的办法真不错。我们就可以先用我们美术表现的形式将菜肴设计出来啊。

3、提出活动要求,做好活动的准备。(1)、明了比赛要求。师:接下来我们将要进行的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那我们现在的三个大组分别为我们的三个智囊团。我们三个智囊团之间将展开争夺,看今天哪个组想出的菜式最好,做出来的菜最丰盛、最有营养。那这组将被评为“最佳表现智囊团”。同时我们已经分好了每三个人组成一组的合作小组,我们每个合作小组之间也将进行比赛,在每个智囊团中评选出各合作小组中表现最突出的菜式为“金点子菜”,老师还准备了一些奖品将送给被评为“金点子菜”的设计者。大家有没有胜利的信心呢?(生:有——)

(2)、课件出示大师作品及一些菜名标签。

师: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完成任务,取得最后的胜利。老师特意准备了一些有名的厨师的作品给大家做做参考。请大家注意看各种菜式、盛菜用的碗叠和每样菜旁边的菜名标签。

师生互动观看大师作品。(3)、活动前讨论。

师:看了大师的作品我想大家可能心里更有把握了吧。接下来的两分钟时间将让大家讨论:a、自己这个合作小组准备用什么材料设计什么样的菜式,用怎样的碗碟盛放,并请将菜式的名称标签也放在你们的设计当中。b、注意合作小组中三个人的合理分工:一个人负责菜式设计,一个人负责碗碟的设计,另一个人则负责菜名标签的设计。

(4)、交流讨论结果。

4、动手做做看。

(1)、学生开始设计时,老师放轻音乐调剂课堂气氛。

(2)、学生制作,第一大组用彩泥捏出菜式;第二大组用绘画的办法表现菜式;第三大组的同学用剪纸的方法来创作。在学生制作的时候老师下去巡视指导。

5、作业展示与评价。

组织学生将菜肴摆在前面,请今天的小公主到台前来,大家一起为他唱起生日歌,许下心愿, 请今天的小公主选出她今天最爱吃的菜,被定为今天的”金盘菜”(1)、师:比赛时间到了,我们来看看三个智囊团的比赛结果怎样?恩…我能看到每个智囊团的孩子都是非常尽力地去做的,真是一群热心的孩子,看看你们设计的菜肴,真是色香味齐全,非常的不错。[老师将黑板上的问号换成感叹号“!”] 老师选取学生设计的任意的菜肴让学生欣赏,并问孩子设计的意图:说说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菜肴?

(2)、请学生代表来评选出自己这一组的“金点子菜式”。

(3)、评选出“最佳表现智囊团”。

三、课后拓展

师:今天大家设计的这些菜肴,我看到了是非常的喜欢。我想()肯定会非常满意并感谢大家帮了她的忙,今天老师就希望放学回家后,你们也能将今天课堂上的设计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同时帮助他们按照你们的设计,也做出可口又有营养的菜肴来。

板书设计

做一道拿手菜 最喜欢的菜 食材 做法

第十五课 我和马儿在一起

教学目标:

1、了解马儿的造型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达自己乘着马儿时的情景和感受。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的张扬。

2、以有限的知识技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感受。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绘画纸、色纸、橡皮泥、收集的马儿资料或图片。教学过程 :

(第1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马儿)

从小朋友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出,你们都很喜欢马儿,今天老师特地带来了许多马儿呢!小朋友,你们仔细看啊!马儿来了!(出示马儿)

哇!那么多马儿向我们走来了!

2、小朋友,你们发现这些马儿有什么特点?长的怎么样?

3、老师还知道,有些小朋友特别喜欢马儿。课前就已经收集了有关马儿的资料,我们请他们拿上来和大伙儿一起来分享快乐,好吗?

4、马儿非常聪明,不但会帮助人们做事,而且还会表演节目。小朋友,你们看,上面的马儿正在为我们表演精彩的节目呢!(出示图片)

二、发展阶段

1、刚才小朋友们了解了那么多马儿的知识,而且还看到了一幅幅精美的马儿图片,那么此时的你想对马儿说些什么呢?(马儿你真聪明、马儿你真能干、马儿我真想摸你的长鼻子……)

2、你们的想法五彩缤纷,让老师也深受感染!刚才,有几个小朋友说,想乘着马儿去游玩,这个想法有多有趣啊!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吧!

3、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伴着悦耳的音乐,走进了想象的世界。现在,马儿向我们走来啦!让我们赶快爬上去吧!想坐哪儿就坐哪儿,坐好了吗?我们出发啦!

我们来到了茂密的森林,趟过了清澈的小河,马儿正慢悠悠地爬上了山坡。哇!马儿带我们飞起来啦!我们飞过了乡村、飞过了城市、看到了碧绿的草原、看到了壮观的大海、越过了高山、来到了北京……

4、小朋友,刚才你们坐在马儿上,心里觉得怎么样呀?你们乘着马儿都看到些什么呢?

5、这些感觉真妙啊!小朋友,把书翻到第15课,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来表达的。要是你来做,能不能比他表达得更好,更有趣?

6、现在,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心爱的美术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刚才乘着马儿的情景,尽情得表达出来吧!(音乐)

7、想画的小朋友,只要完成构图,涂色放到下一节课去完成。

如果先画好的小朋友,可以和你最要好的小朋友交流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拿到前面来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己讲述,师生点评)(投影仪展示)

三、课后拓展

刚才小画家们把乘着马儿的感受表达的淋漓尽致。是呀,马儿是我们的好朋友,还有好多动物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呢!现在,你还想乘着什么动物去玩呢?

四、总结

1、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动物是那么的可爱!有了它们,我们的地球才这么生机勃勃;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这么多姿多彩;有了它们,小朋友们的想象才如此的丰富和有趣!

2、让我们和动物永远做好朋友吧!(音乐)

五.板书设计

第十五课 我和马儿在一起

描述马 看 摸 听

第十六课 风来了

教学目标:

1、了解春、夏、秋、冬时风的不同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风来时的情景和感受。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和联想说说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

2、如何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不同的风。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出示三面小旗,用电吹风机吹动小旗,组织学生观察旗有什么变化。

2、新授:

(1)旗在风的吹动下向什么方向飘动?一样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师:这就是风,它可以让一些东西动起来,你观察过风吹来时,有什么情景会出现吗?

学生讨论交流。

(2)师:不同季节时风的脾气和样子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自然界中景物的变化看到、听到风的样子,如树叶变黄下雪等。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3)引导学生回忆不同季节的风给人的不同感受。

(4)看书中学生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在不同的风中,人们的感觉会不同,有快乐、紧张、害怕等。

3、作业: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结合自己的想象与感受,画一幅非常有趣的关于风来了的作品,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以我为主体,使画面形成中小构图的样式。

2、人物形象要注重表现在风中的感觉,暗示春、夏、秋、冬来了,可以通过人物的表情、服饰、画面色彩等表现。

四、收拾与整理(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检查作业情况

2、学生继续作业,教师巡回指导,优秀作业点评。

3、作业展示,学生自评,他评,教师总结。

三、课后拓展

用其他材料制作一挂件挂于自己卧室窗前,让它随风飘动。板书设计 风来了

描述风 性质 形状 味道

第十七课 会转的玩具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转动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研究、发现玩具会转的原理。

2、鼓励学生制作出有创意的会转的玩具。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学具:纸盒、吸管、小瓶盖等材料及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授新课

1、导入:

让学生看书中的作品图片,相互讨论: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转动?

2、新授:

(1)、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转动?

学生回答:玩具会转动的原理:

a、外形成圆环形; b、中间有转轴。

(2)、教师拿实物,并介绍风车及陀螺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3)、看一看,找一找:在你带来的材料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风车和陀螺?其它的材料又能做出什么会转的玩具?

(4)、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并有代表回答问题。(5)、教师小结(略)。

(6)、作业要求:请用你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会转动的小玩具,并用画、剪贴等方法进行简单的装饰。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优秀作业点评

四、作业展评

1、组内自评

2、选出优秀作品进行他评

五、总结

将自己做到的玩具进行实验,比比谁的玩具转得久,转得快,转得稳。

六、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回转的玩具 摩天轮 车轮 制作

第十八课 电脑美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利用复制和粘贴的功能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意、想象并组合画面。

2、在粘贴过程中形象大小和色彩的改变。

3、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形象创作。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好学生进入电脑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并安排好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过程

1、复习一年级学过画图,游戏方法导入本课的排列、重复、变异等造型内容。

2、师打开一些电脑美术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演示电脑绘画中复制和粘贴的创作过程,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分析图中的复制和粘贴。(让学生了解用复制和粘贴就可以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

(二)发展过程:

1、详细的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与粘贴以及变化的操作方法及过程,以便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和掌握。可先让学生随意地使用一下各种工具,试着进行复制、粘贴和变化的操作,也可互相交流。

2、步骤: 打开画图程序。

(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打开工具箱的各种工具画出一个形象后上色,并打开编辑进行复制、粘贴和变化。

3、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复制、粘贴和变化制作一副有独特、有趣的作业。

4、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作和绘制。

三、作业完成后可让学生互评、互欣赏

四、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五、板书设计

第十八课 电脑美术

Crtl+c crtl+v

第十九课 指偶剧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开动脑筋,制作指偶。

2、引导学生学会一起合作,模拟舞台表演。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1、掌握指偶的基本制作方法及技巧。

2、能结合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方法完整的制作一个有特色的指偶。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学具:手工纸、双面胶、剪刀、戏台道具、彩色笔、毛线。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新知

欣赏木偶戏表演,并向学生介绍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芝麻绿豆官(木偶人物)。

学生与木偶人物交谈,发掘木偶身上最大的特点?[必须由手来操纵] 引入:小朋友想不想也做一个可以像芝麻绿豆官一样在手上操作的小玩偶啊?(生答。)

揭示课题:指偶剧院

(二)探索新知

1、尝试:介绍木偶家族的另一个成员——指偶,由各小组的组长来展示。

2、思考:小指偶跟木偶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3、讨论:各小组组长将展示的纸偶带到小组里进行讨论。A:组长将表演的感受与组员分享。B:讨论各小组不同指偶的制作方法。

4、探索: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想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材料,可以制作出更好的指偶。

5、总结:老师把小朋友的意见进行总结,并稍做示范、引导。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优秀作业点评

四、欣赏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欣赏一些不同的指偶作品,学习别人的长处。

五、收拾与整理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检查作业情况

2、复习知识

3、学生继续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交流

将作品展示到戏台上表演,看看谁做得最棒,表演得最好。(强调表演时只伸出操作指偶的指头,其他手指要收紧。)

四、师生互相交流,评选出最佳制作奖、最佳表演奖及团体协作奖

五、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爱惜作品,并进行变废为宝的环保教育。

六、板书设计

第十九课 指偶剧场

剧场:台前+幕后

指偶的制作

第二十课 丰富多彩的玩具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玩具的形状、颜色、玩法。

2、学会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并说明喜欢的理由。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玩具的形状、颜色、玩法。

教学难点:学会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并说明喜欢的理由。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学具:与教材有关的图片、VCD、投影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述:玩具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让我们更加智慧。从古代到今天,祖先留下了好多有趣的玩具。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多媒体出示课本中各种各样的玩具,教师简介它们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玩具。

学生聆听。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聆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三、课堂总结。

玩具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增加了我们的智慧,同学们离不开它们。

四、课外拓展。

做一幅“七巧板”,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试着拼出有趣的图形。

学生聆听。

五、板书设计

古代的:布老虎

第20课

丰富多彩的玩具

现代的:熊猫毛绒玩具

篇6:二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二、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三、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情趣。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歌曲表演《早上好》。

二、聆听管弦乐曲《森林水车》。教学过程:

一、歌曲表演《早上好》。

1、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三拍子8小节;二拍子8小节)

提示:感觉到有什么不同?

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悉后,可将学生分两组形成小圆圈,按课本右下角“走”的方式,边唱边走。

6、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表演。如果自己感到满意,就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一朵大红花。

二、聆听管弦乐曲《森林水车》。

1、教师不加任何引导,让学生注意听音乐。聆听后回答: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

2、教师可结合图片、幻灯片介绍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学生有直观地感受。

3、复听音乐,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画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教师不要限制学生,让学生自由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再谈一谈为什么。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歌曲《早上好》。

二、歌曲表演《小麻雀》。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早上好》。

注重让学生感受音乐,用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歌曲表演《小麻雀》。

1、听歌曲录音拍节拍,感受歌曲。

2、第二次边听录音边拍节拍,用轻声哼唱。

3、听教师范唱,小声跟唱歌词。

4、听教师弹琴,边唱边看图、做动作,用动作帮助记忆。

5、听录音,分小组编创歌词和动作。

6、将四组学生编的歌词和动作综合成四段,分段表演。

7、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小麻雀》伴奏。

让学生自行选择打击乐器。分组选择,每组选择三种乐器搭配在一起,演示给大家听,尝试搭配的效果。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 时间的歌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通过听《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唱《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二、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动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编创节奏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用耳朵去感受生活中的声音。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

二、学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教学过程:

一、聆听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

1、初听音乐,学生对音乐展开联想。

师问:听了这段音乐,你仿佛来到什么地方?好像看到了什么?你知道那些细、高、短、快的声音表现了什么?那些低、粗、长、慢的声音表现了什么?

2、复听音乐,听到相同的音乐举手表示。

你感到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学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学生听录音跟唱歌曲,边唱边用手按课本的示意线作旋律的走向动作,感受音的高低。

2、歌曲速度较快,演唱时注意节拍重音,字头要清楚,唱“哒哒”是应舌尖动作,使吐字清晰,唱时省力。

3、初步学会歌曲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听录音,编创歌曲动作,选择打击乐器。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

哪一件乐器像马铃声?哪一件乐器像马蹄声? 小马车奔跑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声音伴奏? 怎样变换力度敲击更加合适?等等。

4、分组汇报,一组学生打击乐伴奏,一组学生唱歌,共同合作完成歌曲表现。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管弦乐曲《调皮的小闹钟》。

二、歌曲表演《这是什么》。教学过程:

一、聆听管弦乐曲《调皮的小闹钟》。

1、聆听乐曲前先讲一个小故事:小闹钟有病了,不能按时叫醒他的小主人,小主人开始修这个小闹钟,他修好了,心里美滋滋的,你们听,他修好了吗?

2、听录音,学生可随着课本上的图谱用手指指点点。

3、发现小闹钟有什么特点?复听时每次都用手点出来,表示你听到了。

二、歌曲表演《这是什么》。

1、静静地听歌曲录音。

提示:歌曲中唱的是什么?为什么?听录音填画钟表。

2、听教师范唱,随歌声轻轻拍手、拍腿。

3、小声跟老师的琴声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跟着琴声填唱歌词。老师注意指导学生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清楚地咬字唱歌。

“嘀哒”要唱得整齐轻巧,“当当”相对要强,连贯。

5、分小组表演歌曲,听听他们的歌词唱得是否很清楚?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

6、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三、小结,下课 第三课 童话故事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通过听《糖果仙人舞曲》、《小天鹅舞曲》,唱《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童话色彩的音乐和歌曲,感受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二、主动参与编创动作表现歌曲,填唱名,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管弦乐曲《小天鹅舞曲》。

二、学唱歌曲《小红帽》。教学过程:

一、聆听管弦乐曲《小天鹅舞曲》。

1、初听前可结合画片或幻灯,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天鹅湖》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分辨乐曲的情绪。提示:听到音乐,你感觉小天鹅怎样跳舞?

2、复听音乐,让学生扮演小天鹅即兴舞蹈。

提示:看谁的动作轻盈,和上音乐。

3、引导学生选择一两件打击乐器和着音乐敲击。

二、学唱歌曲《小红帽》。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从感受入手,多听录音或范唱。

2、在学生跟唱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指导学生边唱边表演。可以启发学生表创与课本不相同的动作表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4、启发学生根据童话故事《小红帽》改表歌词,加入情节表演,可制作道具配合表演。形成唱歌———表演——唱歌。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管弦乐曲《糖果仙人舞曲》。

二、歌曲表演《有一个人在林中》。教学过程:

一、聆听管弦乐曲《糖果仙人舞曲》。

1、初听音乐,教师可不讲剧情,让学生静静的感受音乐的梦幻色彩。

提示:在音乐中听到什么奇特的声音?请你用动作表示(指钢片琴的声音)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

2、复听音乐前,教师可讲述《胡桃夹子》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示:请你想象剧中人的形象,边听音乐边表演。

二、学唱歌曲《有一个人在林中》。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

提示:那两句是一样的?有几处是相同的?

2、反复范唱两次,让学生找出相同得旋律,唱一唱。

3、跟着老师有感情的读歌词,填唱歌词。

注意弱起的第一个音不要吃掉,并注意音准,用模唱解决。

4、学会歌曲后,分角色表演歌曲。

提示:想一想怎样表演?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第四课 跳起舞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二、能够听着鼓声走和停,锻炼自己的节奏感和内心听觉及动作的反应与控制能力。

三、能准确地、有感情的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歌曲《在北京的金山上》。

二、学唱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在北京的金山上》。

1、初听音乐,可让学生随乐曲轻轻的拍着手。

2、复听音乐时自编动作,随着音乐跳舞。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二、学唱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1、可结合介绍藏族的服饰、风俗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高兴的心情、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尤其是衬词“嚓啦羊卓拉”,用微笑的感觉去唱,既连贯,又要唱足、唱满时值。

3、尝试学跳藏舞的两个动作:踢踏步和三步一靠。大多数学生对藏舞的动作很难学做准确,重在感受和体验。

4、选编两个动作,边唱歌边舞,感受藏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气氛。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二、歌曲表演《我的家在日嘎则》。教学过程:

1、初听歌曲。

提示: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

提示:如果用动作表演,你选择哪一种?引导学生看图思考,选一种动作边听边跳。

二、歌曲表演《我的家在日嘎则》。

1、教师可结合地理知识,简单介绍日喀则。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演唱时情绪饱满,声音要轻快,不要拖拉。

3、学会歌曲后,学生自选乐器为歌曲伴奏。

双响筒、串铃和三角铁。提示:想一想三种乐器怎样敲击声音与唱歌合起来效果最好?

5、分组伴奏,看那一组合作的最好。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第五课 爱劳动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通过听《海娃的歌》、《劳动歌》,唱《不再麻烦好妈妈》、《种玉米》,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

二、能主动投入编创歌词,编创动作,填充字母谱、编创旋律等音乐实践活动。教学重点难点:用歌声来表示劳动的喜悦与欢乐。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歌曲《劳动歌》。

二、学唱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劳动歌》。

1、初听前教师可讲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引起学生听因音乐的兴趣。

听后提示:《劳动歌》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复听时,自编动作表演,可分小组设计动作,尤其对用力的表现。使学生通过动作表现、理解劳动的内容。

二、学唱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1、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感受歌曲。

2、启发学生叙述妈妈对自己的呵护、辛劳,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3、歌曲中的妈妈可以理解为其他长辈,再将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编创成新歌词演唱。

4、边唱边表演,看谁表演的最好。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歌曲《海娃的歌》。

二、歌曲表演《种玉米》。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海娃的歌》。

1、初听前可提示:是否去过海边,见过大海退潮的情景?退潮后海滩上都有什么?

你捡过贝壳、小虾吗?让学生明白“赶海”的含义。

2、初听后可提示:歌中唱出了那些内容,小海娃给你怎样的印象?

3、复听歌曲,边听动作边表演。

二、学唱歌曲《种玉米》。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变换方式感受,跟唱学会歌曲。

2、提示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但不要唱得过强,要有内在的力度,蕴含着力量。

附点要唱得清楚,连续的两个附点不要忽略;两拍的长音要唱足。

3、选几名学生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第六课 可爱的动物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通过听《鸟店》、《袋鼠》,唱《小袋鼠》、《我的小绵羊》感受音乐表现的生动鲜明的形象。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突出本课主题“可爱的动物”,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通过编创动作、歌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理解x— =x x,x = xx 的时值比例关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管弦乐曲《袋鼠》。

二、学唱歌曲《我的小绵羊》。教学过程:

一、聆听管弦乐曲《袋鼠》。

1、指导学生讨论有关袋鼠的知识,描述袋鼠敏捷的动作和机警的神态。

2、初听音乐,说一说音乐中所描述的袋鼠给你的感受。

3、复听音乐。提示学生跟着音乐作袋鼠跳的动作,用动作感受音乐。

二、编创与活动:摘果子。

这是一个明确时值比例关系的练习,以趣味化的形式出现。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x— =x x,x = xx 的时值比例关系。

提示学生观察小袋鼠口袋上有什么标记?每个小袋鼠能装几个果子。

二、学唱歌曲《我的小绵羊》。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指导学生用轻快而亲切有感情的声音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小绵羊的可爱,白白的绒毛,躲在绿绿的树丛里的情景。

2、在演唱歌曲时,注意歌中带有〉的字要唱得有力,并提示学生句尾两个音不同,唱会歌再选择合适的地方加入小动物的叫声。

3、可分小组演唱,互相评价,看那一组同学演唱的感情饱满,吐字清楚。

4、启发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边唱新歌词,可将同学们编创的歌词整理为几段,全体同学逐一演唱。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管弦乐曲《鸟店》。

二、歌曲表演《小袋鼠》。教学过程:

一、聆听管弦乐曲《鸟店》。

1、初听前教师不要讲解,让学生产生的第一印象是听来的。

提示:音乐描写了什么时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教师启发学生注意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听到后举手表示,然后复听音乐。

3、复听后让学生分组编创音乐的结尾。

提示:傍晚的鸟儿们怎样了?

4、分组表演给大家听,选一组结尾。再听音乐,把自己的结尾与音乐连接起来。

二、学唱歌曲《小袋鼠》。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根据学生的程度安排范唱和听录音感受的次数。

2、指导学生用轻快、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讨论:这首歌怎样唱才能表现小袋鼠的可爱?教师可示范,用连音、断音两种唱法分别演唱歌曲,让学生区分哪一种更好。

3、演唱时提示学生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不要唱错。“装满了”的“了”读liao。

4、学会歌曲后,学生可自编动作表演,教师鼓励学生创新和求异的意识。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第七课 小小音乐家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通过听《百鸟朝凤》、《小乐队》,唱《快乐的音乐会》、《唢呐配喇叭》,理解人与自然的主题,感受民族乐器唢呐的音色,及歌曲《小乐队》的趣味性。

二、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

三、能为歌曲编动作,用字母谱编创旋律,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民族乐器唢呐的音色。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唢呐独奏《百鸟朝凤》。

二、学唱歌曲《快乐的音乐会》。教学过程:

一、聆听唢呐独奏《百鸟朝凤》。

1、静静的细听音乐,初听后结合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认识演奏乐曲的乐器——唢呐。

提示:乐曲表现了什么景象?使你想到了什么?

2、复听时,提示学生注意唢呐模仿不同的鸟叫声,有多少种?尝试着学一学。

二、学唱歌曲《快乐的音乐会》。

1、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的旋律。

2、随着歌曲录音或范唱拍手,感受节拍。

3、提示:歌去唱出了哪些内容?描述歌中乐器的样子,如何演奏?

4、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徒手模仿乐器演奏。评价模仿演奏得是否准确。

5、跟着教师的琴声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6、按小组分段唱歌,徒手做演奏动作,在学生中展开互评,看那一组唱奏的好。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合唱《小乐队》。

二、歌曲表演《唢呐配喇叭》。教学过程:

一、聆听合唱《小乐队》。

1、初听前,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乐器图。

2、初听歌曲。

提示:歌中唱出了几种乐器?

3、复听时模仿演奏乐器。

二、歌曲表演《唢呐配喇叭》。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听录音感受旋律。

2、提示学生,歌中的“里乐啦”唱得轻快,有弹性。一字多音的字要以重音强调唱出,演唱时速度可稍慢,便于表演。

3、听着范唱或录音演唱,演唱时可将学生分成组,徒手按课本上的标记做打击乐敲击动作,边唱边做。

4、歌曲学会后,选几个学生用打击乐伴奏,一定要注意打击乐的音响效果,提示学生倾听与演唱合作的是否协调。

5、听录音自编动作表演。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第八课 幸福生活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通过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唱《同坐小竹排》、《西伦达》,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二、能主动参与听、唱、舞德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三、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伴奏,积极参加探索声音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声音,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伴奏。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二、学唱歌曲《同坐小竹排》。教学过程:

一、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1、初听前教师可借助于幻灯、图片等简介彝族同胞的有关风俗、服饰特点。然后拍着手听音乐。

提示:你感到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彝族同胞在做什么?

2、复听时,让学生以轻快的动作随着乐曲跳舞,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

二、学唱歌曲《同坐小竹排》。

1、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拍手、拍腿,看谁的反应快,能跟上歌曲的节拍。使学生的程度,教师可带着学生拍击,体验歌曲的强弱规律。

2、随着教师的歌声和琴声边唱边拍,让学生拍击准确。注意衬词要唱得连贯,结束音四拍,时值唱足。

3、指导学生分两组进行打击乐伴奏,一组前4小节,另一组后4小节,两组衔接要准确,而且要求学生注意倾听打击乐与歌声的协调.4、一部分学生唱歌、拍手,一部分学生伴奏。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合唱《歌声与微笑》。

二、歌曲表演《西伦达》。教学过程:

一、聆听合唱《歌声与微笑》。

1、初听歌曲,随着歌声拍手。

提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与《阿细跳月》相比有什么不同?

2、复听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二、编创与活动:试着做一做。

1、按课本上的图,准备纸盒、高脚杯、碗、啤酒瓶等物品。

提示:怎样让物品发出声音?一种物品能发出几种声音?能否发出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

2、分小组尝试,分组表演。

3、用发现法发现身边的物体,想办法让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学唱歌曲《西伦达》。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2、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跟唱,注意弱起的第一个字不要唱强,要强调第一拍。

3、学会歌曲便可以开始做集体舞。

4、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敲打击乐站在圈里,一组学生手拉手边走边唱歌,唱完两段歌后,由打击乐同学敲击右下角的节奏,互换位置,唱歌的同学接过打击乐,游戏继续。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第九课 美丽的动物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通过听《龟兔赛跑》,唱《金孔雀轻轻跳》、《大鹿》,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动物形象,理解本课主题——美丽的动物。

二、能采用不同的情感演唱歌曲,学习并表演傣族舞蹈动作。懂得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

三、积极与同学合作编创一定的情境,表现歌曲的内容及自己的想象。教学重点难点:能采用不同的情感演唱歌曲,学习并表演傣族舞蹈动作。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音乐童话《龟兔赛跑》。

二、学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童话《龟兔赛跑》。

1、初听前可向学生讲龟兔赛跑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讲。

2、听辨大管、单簧管的音乐,想象那个可以代表龟,那个可以代表兔?

提示:说一说龟的音乐、兔的音乐各有什么特点?

3、初听全曲。

提示:用动作表现龟和兔的故事。全体同学分角色,还有两个拉拉队。

提示:听了音乐,你喜欢龟还是喜欢兔?为什么?按小兔和龟的行走特点为沿途的节奏涂颜色,把小兔的节奏数一数有多少?龟的节奏有多少?

4、分别读一读、拍一拍龟和兔的节奏。

二、学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1、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2、可结合傣家风景及傣族小姑娘的图片导入新歌的学习。

3、学歌过程中教几个傣族舞的动作,让学生自由编创。

4、歌曲会唱后边练习打击乐的伴奏。

铃鼓的两种击法:一种用手指弹击鼓心;一种晃动铃鼓发出声音。

5、听录音敲击打击乐。教室可用手势提示学生使乐器准确加入。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歌曲表演《大鹿》。教学过程:

一、歌曲表演《大鹿》。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听唱前,可让学生听着歌曲的录音拍着手轻读歌词。

2、歌曲演唱时注意,第一部分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适当控制。第二部分力度稍强,情绪饱满,表现出团结起来力量大的精神面貌。

3、歌曲基本唱会后,便可以加入动作表演,使学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学生可以听歌曲的录音设计小兔、大鹿、猎人的动作、表情。分角色进行表演。

4、另选三组学生用打击乐设计“大森林的早晨”、“猎人的追击”“结尾”,学生可设想多种,加入打击乐的演奏,把歌曲创造成一幕丰富的音乐剧。是全体学生在歌、表演的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喜悦。

二、歌曲表演《唢呐配喇叭》。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听录音感受旋律。

2、提示学生,歌中的“里乐啦”唱得轻快,有弹性。一字多音的字要以重音强调唱出,演唱时速度可稍慢,便于表演。

3、听着范唱或录音演唱,演唱时可将学生分成组,徒手按课本上的标记做打击乐敲击动作,边唱边做。

4、歌曲学会后,选几个学生用打击乐伴奏,一定要注意打击乐的音响效果,提示学生倾听与演唱合作的是否协调。

5、听录音自编动作表演。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第十课 过新年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通过听《窗花舞》、《晚会》,唱《小拜年》、《过新年》,感受音乐所表达得过新年的热烈氛围,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积极参与编创旋律,用打击乐表现过新年的气氛、自编动作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用歌声表达得过新年的热烈氛围,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芭蕾舞剧《窗花舞》。

二、学唱歌曲《小拜年》。教学过程:

一、聆听芭蕾舞剧《窗花舞》。

1、初听音乐前,教师可简介《白毛女》剧情。

提示:乐曲的情绪势怎样的?你感到喜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会剪窗花吗?

2、复听音乐时,自编动作表演贴窗花,跳自编得窗花舞。

二、学唱歌曲《小拜年》。

1、可借用图片简介湖南人民欢度新年的风俗。

2、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学生轻轻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3、跟着老师的琴声,模唱歌曲。

4、跟着老师的琴声读歌词、填唱歌词。

5、听音乐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跳。

三、小结,下课。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管弦乐曲《晚会》。

二、歌曲表演《过新年》。教学过程:

一、聆听管弦乐曲《晚会》。

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欢乐氛围。

提示: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2、简介作曲家贺绿汀。

3、复听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做动作。

二、编创与活动:热热闹闹过新年。

1、提示学生:怎样用打击乐器创造出过新年的热烈气氛?

2、分小组编创。

3、展示每个小组的合奏效果。

二、学唱歌曲《过新年》。

1、提示学生:你是否注意到在过新年时家家门上贴的对联?你喜欢哪一幅,抄在课本上,读给同学们听。

2、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感受歌曲,模唱歌曲。

提示:“咚咚咚咚锵”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3、边听录音边徒手模仿打击乐器的动作。

提示:选择那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合适?

4、歌曲熟悉后,分小组编创伴奏。大家唱歌,选一组同学为歌声伴奏。

上一篇:上半年校本培训总结下一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执法文书规范》的修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