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学法制渗透点

2024-05-18

二年级数学教学法制渗透点(通用18篇)

篇1:二年级数学教学法制渗透点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2~2数学·二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 1 学科内容

二(上)/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教学要求和方法

要求:知道。

方法:案例说明,结合实际,拓展延伸。示例或说明

1、多媒体出示例题:某校二(1)班有36人,二(3)班有38人,准备合乘坐一辆准载70人的客车,行吗?

2、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后,教师指出:有的同学认为,只多了4个人,挤一挤就可以合乘一辆车了,可以吗?

3、师生共同讨论:客车超载 会有什么后果?课件出示相关资料:2009年10月28日,江山市发生翻车事故,造成11人死亡,17人受伤,其中一人伤势很重,翻的车辆准载19人,而车上坐了28人,出现了严重的超载现象。

4、教师小结:客车超载,会引起非常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相机引导,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内容),希望同学们外出时不要乘坐超载的客车,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2~2数学·二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 2 学科内容

二(下)/第六单元/ 克和千克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教学要求和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实例分析,结题点睛。示例或说明

1、在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手来掂量一克物品和一千克物品的重量。

2、当学生感受到一克物品很轻时,教师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毒品对人的危害很大。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相关内容,从小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2~2数学·二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 3 学科内容

二(下)/第八单元/ 统计/第106页/例1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教学要求和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结合实际,结题点睛。示例或说明

1、结合例1中对新入学学生体重的测量的统计,引出一年级学生入学年龄问题。

2、教师问:

(1)你们是几岁上学的?(6岁或7岁)

(2)不到六岁的小朋友能读一年级吗?

3、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明白要慢六周岁才能读一年级,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女装批发,蝴蝶铺

http:// 6S78fQSCmZ8d

篇2:二年级数学教学法制渗透点

2~2数学·二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 3

学科内容

二(下)/第八单元/统计/第106页/例1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教学要求和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结合实际,结题点睛。

示例或说明

1、结合例1中对新入学学生体重的测量的统计,引出一年级学生入学年龄问题。

2、教师问:

(1)你们是几岁上学的?(6岁或7岁)

(2)不到六岁的小朋友能读一年级吗?

篇3:二年级数学教学法制渗透点

化学教学中涉及易燃、易爆、腐蚀性、毒性等物质很多;涉及大气污染、水污染、污水处理方法、光化学污染、臭氧层破坏、重金属污染等污染事件原理分析与对策;涉及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国家法规要求, 这些教学内容无不与生活、生产中的法制紧密相连。化学教学中若能联系实际案例适时地切入法制教学, 则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二者相辅相成。

九年级新课标人教版化学教材上册共七个单元, 现将其中可以渗透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列举如下。

一、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可渗透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一条为防治大气污染,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保障人体健康,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本法。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 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六十一条对违反本法规定, 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 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直接经济损失百分之五十以下罚款, 但最高不超过五十万元;情节较重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造成重大大气污染事故, 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 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 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可渗透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第三十一条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防治水害等水事活动, 应当遵守经批准的规划;因违反规划造成江河和湖泊水域使用功能降低、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的, 应当承担治理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一条为了防治水污染, 保护和改善环境, 保障饮用水安全,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制定本法。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 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

第二十九条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第九十条违反本法规定, 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可渗透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 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 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 向大气排放粉尘、恶臭气体或者其他含有有毒物质气体的;

(二) 未经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向大气排放转炉气、电石气、电炉法黄磷尾气、有机烃类尾气的;

(三) 未采取密闭措施或者其他防护措施, 运输、装卸或者贮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的;

(四) 城市饮食服务业的经营者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 致使排放的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四十一条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 有责任排除危害, 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 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 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 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 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 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 免于承担责任。

四、第七单元, 燃料及利用, 课题1燃烧与灭火, 可渗透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条为了严格管理民用爆炸物品, 预防爆炸事故的发生, 防止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利用爆炸物品进行破坏活动, 保障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特制定本条例。

第三十三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私拿、私用、私藏、赠送、转让、转卖、转借爆破器材。严禁使用爆破器材炸鱼、炸兽。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 在生产、储存、销售、运输和使用爆炸物品中, 发生爆炸物品丢失、被盗和其他事故, 应视情节轻重, 给予纪律处分, 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第三十条违反国家规定, 非法制造、贩运、销售爆炸物品和私藏、私带、滥用、盗窃爆炸物品的, 公安机关除没收其爆炸物品外, 应视情节轻重, 属于个人的, 予以警告、罚款、拘留处罚, 或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属于单位的, 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 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八条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 危害公共安全, 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九条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 造成严重后果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五、课题2燃料的利用与开发, 可渗透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三十三条在用机动车不符合制造当时的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 不得上路行驶。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十四条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 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 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 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四十一条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 有责任排除危害, 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总之, 科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应帮助他们形成道德责任感和义务感, 知法、守法,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 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学生法制意识的增强不是某一门学科的责任和义务, 各门学科均要适时、适度地渗透, 从而形成一种合力。化学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意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较高科学素质、具有战略眼光、遵纪守法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尖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映波.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贵州省人民出版社.

篇4: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几点尝试

一、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与课文相关知识紧密结合,适时有度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如:教“赡养”一词时,教师要与“抚养”联系起来,指出“抚养”是指父母或长辈养育后代,而“赡养”则指成年子女对父母或长辈的养老行为。在学生理解词义后,教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文件中规定,父母有扶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你有要求父母教育扶养的权利,但也相应的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从而明白享受权利就要尽义务的道理。教学中,我们要明白主次轻重,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能正确把握和准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能力,一节课的主要时间要置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法制知识的渗透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见好就收,不能喧宾夺主,主次不分。这样的语文教学,使学生在接受祖国语言文字熏陶时,也受到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二、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因课而异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关环境保护、赞美大自然的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在读书中享受自然美,也应让他们明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如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要宣传环保知识,讲授相关环保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自然生态,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使湖泊消亡的悲剧不再重演。新教材课文《云雀的心愿》中,小云雀看到由于人们乱砍滥伐造成土地沙漠化、沙尘暴肆虐、洪水泛滥成灾的严重后果,告诉人们森林的重要性。

(二)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评判,做个知荣辱的人,同时也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如口语交际 “学会鼓励”中有这么一段话:张为民买了一套航模材料,回家拆开包装盒,发现有几个零件损坏,他想去退换却没有勇气。在教学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买了东西,我们就是消费者,与商家就有了合同关系,就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商家对于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这种伪劣商品完全应该找他退换,这是你的权利。商家如果不肯退换,你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可以到法院起诉他。通过讨论交流,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提高了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三、作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习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反思、议论、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栏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原因不仅是由于它们在选题方面贴近百姓生活、讲述真实生动、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而且还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个好标题。教师利用这些媒体资源可以向学生传授作文拟题技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篇5:二年级数学教学法制渗透点

4—2品德与生活·二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1 学科内容

二(上)/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第7课/秋游去·求有带什么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应用。方法:联系实际,实例分析。示例或说明

1、教师:今天同学们玩得很高兴,现在要离开公园了,在离开前看一看我们在草地上留下不应该留下的东西了吗?

2、组织讨论:怎样保护旅游点的环境?在讨论时,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篇6:四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点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10-28 06:30:05Tags:作者:佚名

-版别 册次 单元 教材点(内容或主题)渗透点

“法”的名称 可结合的具体条款

北师大版 第七册 第一单元 P2:你知道吗?“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十六条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P5:吸烟有害 《中华人民共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十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

P6:节约用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十四条 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第二单元 P22:练习三1⑴ 土地沙漠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十六条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六单元 P55:你知道吗?自然保护区

P51:练一练1 批示路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第二十五条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有下列第一项至第三项行为之一的,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有第四项至第七项行为之一的,处五十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四)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路牌、交通标志的;

P57:练一练4⑵ 七大洲中最大的那个洲有几个中国那么大 《中小学生守则》 第一条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第六单元 P94:整理与复习

1、小区垃圾清理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十六条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总复习

P 100:总复习16 耕地面积减少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气公共财产神圣有可侵犯。第八

第三单元 P39:练一练3 垃圾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十六条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北

版 第八

册 第五单元 P51: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中小学生守则》 第一条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篇7:三年级数学教学法制渗透点5

2~3数学·三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 5 学科内容

三(下)/第十单元/ 总复习/统计/第5题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和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师生互动,交流讨论。示例或说明

1、课前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如:沙尘天气会出现什么现象,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等。

2、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第一问: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并有什么感想?(学生发现这一地区的沙尘天气1995年到1999年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到2003年又呈上升趋势)

3、教师这时追问:为什么恶劣天气会呈上升趋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篇8:二年级数学教学法制渗透点

一、注意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法制内容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着极为丰富的法制教育内容, 只要教师用心探寻, 就不难找到。例如, 中国史教材上主要有:战国时期法家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汉朝时期内法外儒的治国方法, 中华民国时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50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惨遭迫害致死, 民主法制破坏殆尽, 整个国家陷入无法无天的局面。文革结束后, 党和人民深刻认识到, 要避免文革悲剧的重演, 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这方面教材重点提到了1982年我国制定的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世界史教材上涉及的重要法律文献有:古代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颁布的《权利法案》, 拿破仑制定的《法典》, 1861年俄国的废除农奴制法令, 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政府颁布的《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933年经济危机时罗斯福新政通过的《国家工业复兴法》等。因此, 只要教师能够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 按照学科教学的规律, 结合历史课程的特点, 对学生因势利导, 就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掌握法制内容, 使历史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统一, 相互融合。

二、结合历史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法制观念

从民主法制角度看, 不管中国史还是世界史, 其也是民主与法制的进步史, 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法制建设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但也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从中外历史对比看, 我们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史, 又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跨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中间没有经历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一进程, 因此“旧中国留给我们的, 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 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美等民主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历史悠久。因此, 既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现代的法制观, 又要培养学生的国际法制意识。从正反两面的例子看, 文革时期民主法制被践踏, 堂堂国家主席也在劫难逃, 被迫害致死, 更遑论一般平民百姓。时至今日, 由于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 人民的民主权利正受到法律的全面的、深入的保障。由此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法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历史学科教材来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确立他们现代法制思想, 即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适应法制社会需要, 应该说是作为历史教师必须开拓的一个教学思想及领域。也只有从历史发展、时代需要的高度着眼, 从培养一代跨世纪合格人才着手, 才能体现出历史课法制教育蕴含的重要价植。

三、历史教学中要注意讲授历史知识与法制教育的区别

法律是一门学问, 仅仅一堂课或几堂课就知道系统的法律知识是不可能的, 我们不能把历史教学与法制教育混为一谈, 更不能把历史课上成法制课, 也不要把传授法律知识等同于法制教育。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传授历史知识, 教学中穿插一些法制内容只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当然,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讲解一些法制方面的知识也还是有必要的。但这并不是历史教学中法制教育的主要目的, 其主要目的应该是教育学生认识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教育学生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四、创新历史教学中法制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历史教学的内容本来就是过去的, 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而现在又在其中进行枯燥的法制教育, 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 历史教师必须对法制教育的形式和方法进行创新, 组织形式多样的历史活动, 如用辩论的方法、编演历史剧、讲法制故事以及多媒体课件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 历史教师还可以联系学生身边生活实际, 对学生进行现实的法制教育, 如有的家长为了赚钱而让学生辍学, 这就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是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 使学生认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空前的创举, 是面向21世纪的伟大战略工程。学生作为社会、家庭的一员, 都有责任宣传义务教育法,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同时, 抓住免费义务教育政策, 去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使学生明白, 教育的发展受经济的制约, 只有国力的增强, 才能保障我们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机会, 发奋图强,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篇9:二年级数学教学法制渗透点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熏陶;法律意识有机结合

青少年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校园内,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显然更多地依赖于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的重要基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不再仅仅着眼于知识技能的获得,而是更关注学生在学校期间人格上的塑造和培养,期待学校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接班人。不仅要有知识涵养和职业技能,更要有道德修养和法制意识。经研究发现,把法制教育内容巧妙地融入到学科教学当中是最好的办法。

学校教育由各學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活动等构成,其中各学科教育占据绝大部分学校教育时间。但仅仅依赖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外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将法制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中,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让学生在学到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法制教育。初中数学作为初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其教学过程中自然也应当渗透法制教育。但在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只重视知识和解题技能的培养,往往忽略了法制教育的有机渗透。这里要注意的是“渗透”一词,强调的是不声不响、潜移默化,以在学生无意识状态中进行为好。因为如果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有意识通过教学讲法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要达到“渗透”状态,学生才会在无意识中接受相关的法制教育内容。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有效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开发和积累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学资源,找准“渗透点”

要想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就需要平时注意多开发和积累渗透着法制教育内容的数学教学内容,并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律知识的切入点和渗透点,把法律知识自然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以备教学时灵活运用。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1节正数和负数中渗透《产品质量法》第六条、第十二条、第十四条;在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一次函数的图象中渗透《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教育法》第二十三条、第四十一条;在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5节里程碑上的数及九年级下册第二章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中都能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等。……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这些法制内容,则学生会毫无兴趣。但把法制内容融合在数学题目之中,效果就会完全不同。

二、巧妙的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融合这些法制内容的题目,提供给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比如关于速度和时间问题中汽车运行类题目时,可以在教学中渗透《交通法》告诉学生超速行驶的危害和《交通管理条例》对超速行驶的处罚等交通法制内容,学生就能从中了解和熟悉交通相关法规。又如在学习指数、对数内容时,就有关于我国人口数的一个习题,通过计算表明,我国人口按1%的年平均增长率递增,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20.54亿人的惊人数字,为使我国人口在本世纪中叶不超过16亿,就必须年增长率不超过0.45%,但是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深刻地说明了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处巧妙渗透《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土地管理法》,不仅改变了数学课的枯燥乏味,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向学生宣传了计划生育政策。

三、抓住时机净化学生心灵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抵制心灵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过轴对称现象后,让学生观察到我国国徽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找出了轴对称图象的特点,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向学生渗透了《国徽法》,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讲究“渗透”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五、教师要提高自身法制修养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与教师接触的时间最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直接的影响。要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教师得率先提高自身法制修养,树立榜样。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诚实做人,踏实生活;工作中,严格遵守《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关爱学生,不体罚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重视学生的平时教育,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细化法制教育,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0:六年级英语教学法制渗透点

3—4英语·六年级

版别:人教版PEC 渗透点1 学科内容

六(上)/unit1 How do you go there?/ 第一单元/你怎样到哪里去?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二十六条

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

第六十二条

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第六十六条

乘车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行为。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理解并应用。

方法:结题点睛,创设情境表演交流。

示例或说明

1、通过“Good to konw”(知识扩展)部分渗透,普及交通安全知识。

2、可设计教学活动“小交警”,在表演中指出同学们在出行中的错误行为,从而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内容。

3、强调交通安全直接关系着我们的生命安全,出行时要严于律己,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3—4英语·六年级

版别:人教版PEC 渗透点2 学科内容

六(上)/unit4 Haeve a pen pal / 第四单元/我有一个笔友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

第三条 公民的通信自由 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的检查、扣留邮件、汇款。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

方法:结题点睛,讨论交流。示例或说明

1、通过课文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与笔友之间的信件、电邮往来,均属受法律保护的个人隐私。

2、教师指出:为保障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我国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相机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相关内容)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3—4英语·六年级

版别:人教版PEC 渗透点3 学科内容

六(上)/unit6 The story of rain / 第六单元/雨的故事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十八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气象、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可以对已经产生、可能产生酸雨地区或者其他二氧化硫污染严重地区,经国务院批准后,划定为酸雨控制区或者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设计调查报告,拓展延伸。示例或说明

1、在教学中介绍雨的形成过程时,让学生知道并了解酸雨这一污染想现象。

2、在小组讨论: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呢?酸雨对生态环境有什么样的危害?(教师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内容)

3、课后让学生搜集资料,初步知道如何对酸雨进行控制。还可以让学生就酸雨的形成原因出一期《英语手抄报》,让大家了解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呼吁大家爱护环境。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3—4英语·六年级

版别:人教版PEC 渗透点4 学科内容

六(下)/Recycle 1 Let’s take a trip/ 复习单元/让我们来次旅行吧!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第一百零二条

公共航空运输企业不得运输拒绝接受安全检查的旅客,不得违反国家规定运输未经安全检查的行李。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承运的货物进行安全检查或者采取其他保护安全措施。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联系实际,谈论交流。示例或说明

1、通过课文“Good to konw ”(知识扩展)部分插入安全常识,让学生谈论自己关于外出旅行时曾有过的“安检”经历,强调了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来保障旅客出行安全。

2、组织活动:登机安检。

篇11:五年级英语教学法制渗透点

3—3英语·五年级

版别:人教版PEC 渗透点1 学科内容

五(上)/unit3 What’s your favourice Food ?/ 第三单元/你喜欢的食物是什么?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三条 食品安全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或初步理解。方法:实例分析,讨论交流。示例或说明

1、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带上自己喜爱的、有食品包装袋的食物、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包装袋上的安全标识。

2、让学生回忆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学生明白,虽然一些食物是我们喜爱的,但一定要在安全卫生的前提下方可食用。

3、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适时渗透: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国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3—3英语·五年级

版别:人教版PEC 渗透点2 学科内容

五(上)/unit6 In a Nature park?/ 第六单元/在自然公园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十九条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十三条

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城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结题点睛,拓展延伸。示例或说明

1、通过谈论自然公园这一主题,让学生结合身边的事例,思考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否需要规则?

2、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相关内容。

3、建设教学活动“环保小卫士”,让学生用句型“They school……”(他们应该)说出或写出环境保护的可行性建议。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3—3英语·五年级

版别:人教版PEC 渗透点3 学科内容

五(下)/unit2 My Favourice season/ 第二单元/我喜欢的季节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检举和控告。

教学方法与要求

要求:初步理解。

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延伸。实例或说明

1、在教学谈论到自己喜欢的季节时,教师可以引申到“暖冬”、“温室效应”等气候现象。

2、通过“暖冬”、“温室效应”等气候现象发生的原因分析,使学生知道大气污染影响了气候。为了防止大气污染,我国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教师可展示一些污染源(燃煤、机动车船、废气、粉尘)的图片或课件,让学生用英语简单描述这些现象和他们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3—3英语·五年级

版别:人教版PEC 渗透点4 学科内容

五(下)/unit5 Look at the Monkeys/ 第五单元/看那些猴子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第三十一条

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和理解。

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师生互动。示例或说明

1、结合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猴子是野生动物。

篇12:四年级英语教学法制渗透点3

3—2英语·四年级

版别:人教版PEC 渗透点3 学科内容

四(下)/unit5 How Much is it ?/ 第五单元/他需要多少钱?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五条

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示例或说明

1、游戏:学会购物。学生两人一组,到课堂上的模拟商店购物,在购物过程中,出现以次充好、商品破损的情况。

2、师生讨论:

(1)当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时,消费者应该怎样办?

(2)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消费者中不满意的问题?

篇1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因此, 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 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 结合实际渗透法制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下面就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三篇文章, 具体地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是怎样挖掘课文中法制教育内容, 渗透法制教育的。

一、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一则古文。这篇文言文讲的内容大致是:蔡璘, 很注重诺言和责任, 对情谊很忠厚、笃实。一位朋友将很多钱借放在他那儿没立字据, 没过多久, 这位朋友就死了。蔡璘就叫那朋友的儿子来把钱还给了他。那朋友的儿子感到惊讶没有接受, 说:“嘻嘻, 没有这件事呀, 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却不立字据的人呢?况且, 我的父亲也没有告诉过我这件事呀?”蔡璘笑着说:“字据立在心, 不是立在纸上, 你父亲以我为知己, 所以没有告诉你。”于是便用车子把钱运到朋友的家中。

这篇课文后有一道题:“‘券在心, 不在纸’你赞不赞成朋友这种做法?”这是一个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机会。我明确告诉学生, 在当今的法制社会这种做法是不行的, 还是立字据的好。我们对朋友应予以信任, 但这种信任应有一个度。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即使是生死相交的朋友, 时过境迁, 也难免会发生变化。为了金钱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事例还少吗?“立券”, 为以后免产生纠纷, 凭据在手也可避免邪念的产生。不立券, 这也是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 打官司也得要凭依据。反过来, 如果蔡璘不还亡友的钱呢?那亡友的儿子即使知道父亲借钱一事, 那他无法追回父亲的借出去的钱, 就算去打官司也无用。因此我们应增强学生的依法维权意识。

二、树立现代法制观念

《强项令》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言文讲的内容是:光武帝召任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的仆人白天杀了人, 因为躲进公主府, 官吏无法逮捕。等到公主外出的时候, 又叫这个仆人陪乘。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 他见到公主的乘车走过来, 就叫车停下来, 用刀画地不准再走, 大声责备公主的过错, 喝令仆人下车, 当场将他杀死。

公主立即回宫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大怒, 召见董宣, 要用木杖打死他。董宣叩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你想说什么?”董宣回答:“皇帝神圣明智, 使汉家天下得到复兴, 可是却放纵奴仆残害良民, 这又怎能治理国家呢?我不需用杖打, 请准我自杀!”随即用头撞柱子, 流血满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拉住董宣, 叫他给公主叩头认错。董宣就是不肯。小太监硬使他叩头, 董宣用两只手支在地上, 始终不肯低头。公主对光武帝说:“文叔当老百姓的时候, 保护逃亡的人, 官吏不敢进门抓人。现在当了皇帝, 还制服不了一个小地方官吗?”光武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当老百姓可是不二柞呵!”于是赐予董宣为“强项令”, 赏钱三十万, 董宣把它全部分给了下边官员。从此, 他打击豪强, 那些豪强没有一个不心惊胆战的。京城里称他为“卧虎”, 歌颂说:“桴鼓不鸣董少平。”

这里, 我给学生挖掘出如下几个法制内容:第一, 理解现代的“法”与“执法”和古代的“法”及“执法”不同, 从而树立现代法制观念。我们的社会是法制社会, 讲求“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 执法必严”。从湖阳公主包庇家奴的行为, 可以看出当时法制不健全, 权贵们可以忽视法律, 甚至可以草菅人命, 并且不受制裁。从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也可以看出当时法律不健全, 做法是不对的;第二, 董宣为官, 秉公办事,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可钦;第三, 杀人者必尝命, 这是历朝历代法律所规定的;第四,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任何犯罪都逃不了国家法律的制裁。

三、明白行贿受贿同罪观念

《四知》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的一则文言文, 其文章大意是:杨震受人推荐, 多次升迁, 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 路过昌邑县, 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 前来拜见杨震, 到夜里, 将怀里揣着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 你却不了解我, 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 神明知道, 你知道, 我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金子羞愧地出去了。

文中“天知, 神知, 我知, 子知”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贿赂的坚定态度。我引导学生分析出的法制内容是:当今社会, 行贿受贿同罪, 是属违法行为。“行贿和受贿的处罚是一样的, 行贿受贿情节特别严重的, 都可以没收部分或全部财产。”该条例是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对行贿受贿犯罪同等处罚的条律。杨震这种坚定的拒贿态度, 实际上就杜绝了双方的犯法行为。因此, 我们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要注意杜绝这种违法行为的发生。

篇14:二年级数学教学法制渗透点

叶圣陶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通过语文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法制观念,知道法律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教材里面的法制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从而真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法制教育。下面结合我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让语文课堂成为法制教育的主阵地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我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計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法制教育因素,把握时机,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二年级上册课文《小动物过冬》,主要讲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动物过冬的知识。在这其中我穿插了一问:“许多小朋友喜欢吃青蛙,但青蛙能端上饭桌吗?”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明白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懂得了捕杀野生动物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犯罪行为,学生的法制意识得到增强。学生从小就树立自觉遵守各种法律规章制度的思想。

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1》不仅让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我还及时引导教育学生:燕子、布谷、蜜蜂等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随意捕杀鸟类是违法的行为。这样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法制教育。

二、让口语交际教学与法制教育结合

口语交际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指引学生明辨是非,认清美丑、伸张正义,增强抵御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一年级上册《练习8》口语交际 提供了四组图,其每一组图说的是小朋友们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意思。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图上小朋友做的对不对?不对在哪里?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同时,结合教材,联系实际,顺水推舟,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法规,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应该怎样做,什么情况下不应该怎样做,什么情况下不能怎样做,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 。

一年级下册《练习4》口语交际安排的是“学会道歉”,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具体情境,在学生说道歉的话时,要求学生用上“对不起”“我不小心”“请原谅”等语句,同时还深刻地指出由于平时人们语言的冲突,如果不自制,也会发生肢体上的冲突,告诉学生从小要做个“有礼貌”的人,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法制教育素材。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我们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法制教育。

教学中,针对有目的性教育我积极开展“朗诵、表演、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等良好习惯。比如开展“诚实与信任”演讲比赛,全班同学就这个议题收集了大量素材,较全面地讲述了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决心作一个不贪便宜诚实守信的孩子。

四、在习作教学中融入法制教育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处理好这个“统一”,是语文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依据作文自身特点,可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全面的法制教育,因此,可以把作文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课堂。同时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如一年级下册《我给小树看病》,通过先动口再动笔,知道树木可以净化空气,乱砍树木是违法行为,而国家有计划地伐木则属于有目的的。伐过之后进行栽培又可以绿化祖国。

篇15: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王必琼

“法”的名称 可结合的具体条款

人 教 版 第三册 《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法律两个字保护一切。

教学重点:了解法律保护我们自己,保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北京申奥成功的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十四条 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啄木鸟给树治病的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一条 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2、3、4的乘法口诀

(种树的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特制定本法。解决问题

(森林里各种动物的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驯养繁殖、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本法各条款所提野生动物、均系指前款规定的受保护的野生动物。

珍贵、濒危的水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适用渔业法的规定。(小朋友在买进植物园的门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面包房情境图、一个面包和法制教案

王必琼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5.法制教育知识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内容。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具准备:面包房情境图、一个面包和法制教育知识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课件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法制教育知识渗透点: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结合剩下面包的内容,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内容。

⑴教师问:①剩下的面包第二天还能不能吃?(不能或能,为什么?)⑵教师出示实物(面包)进行食品安全的讲解,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内容,并让学生明白:

①生产、经营、和存放的食品的场所,要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②对于所要食用的食品要在有效期前食用,不能允许任何人销售过期的食品或者没有卫生保证的食品,发现有人销售过期的食品可随时向工商行政的有关部门举报。

篇16:二年级数学教学法制渗透点

4—1品德与生活·一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3

学科内容

一(上)/第四单元/过新年/第13课/欢欢喜喜过新年·平安过年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爆竹烟花安全管理条例》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并分辨。

方法:联系实际,结题点睛。

示例或说明

1、师生课前从电视、广播、报刊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收集有关过年安全问题的资料。

2、师生共同交流:过年时,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3、结合教科书第58页的图片,指导学生:烟花爆竹是不能随意放的,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爆竹烟花安全管理条例》就给了我们具体的要求。教师出示相关内容,读给学生听。

篇17:二年级上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参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书99页例1。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握一握、搭一搭等活动,感受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5、让学生了解握手的基本礼仪,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的相关条例,让学生知道我们有尊老、爱老、敬老、养老、为老人服务的义务。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宝箱;喜羊羊、美羊羊、慢羊羊的头像;两套衣服和两条裤子的图片。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个宝箱,宝箱里有几个宝物,我们班的小朋友们想要看看是什么吗?可是宝箱被锁上了,需要小朋友们动脑才能把它打开,你们敢试一试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1、2组成的两位数。

板书:第一个锁,密码是由数字卡片1和2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大的一个。

师:请同学们自己摆一摆,可以边摆边记,看谁摆的最完整。

(生板演:用数字卡片1,2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师:同学们,用数字卡片1,2摆成12和21这两个两位数.秘密是这两数中最大的一个,那你们知道密码是多少吗?恭喜你们第一次打开了宝箱,(取出喜羊羊)你们还想要宝物吗?

(二)探索1、2、3组成的两位数。

1、师:板书:第二个锁:密码是由1、2、3这三个数字中的两个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大的一个。你们能打开第二个锁吗?从1、2、3这三张数字卡片中任选两张,能组成哪些两位数?

2、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先商量一下谁摆数字卡片,谁记数,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你们摆了那几个两位数。

生1:我们摆了13,32,21

生2:我们摆了13,12,23,31,32

生3:我们摆了13,31,23,32,12,21

3、合作探究排列

师:为什么有的摆的数多,而有的却摆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 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请每个小组进行讨论,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再按你们的方法,摆一摆,找一个人把他记下来!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操作)

4、汇报结果,说方法。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

生1:我摆出12,再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就是21,再摆23,交换后是32,最后摆13,交换后就是31,这样就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生汇报,师板书)生2:我先把数字1放在十位,再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12和13,我接着把数字2放在十位,数字1和3分别放在个位,又分别组成了21和23,最后把数字3放在十位,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了31和32,这样也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生汇报,师板书)

5、评议方法。

师:同学们都摆得很好,都动了脑筋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那么第二个锁的密码是这六个数中最大的一个,聪明的小朋友们知道这个数是谁了吗?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能一眼就看出哪一个数最大?为什么?(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第二种方法最方便、最好。)

师:要想摆得不重复又不遗漏,我们应该按一定规律和一定的顺序去摆。板书:规律 顺序

6、用最好方法再摆一摆。(学生进行第三次操作)

7、教师小结:看来,这种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再用这个数与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并且都按数的大小来排列的方法,最快最准,不容易重复,也不容易漏掉。师在黑板上演示组成过程并板书。取出第二个宝物美羊羊和慢羊羊。

(三)初步感知组合(衣服搭配和握手)

1、握手。

师:喜羊羊、美羊羊和村长慢羊羊说你们太聪明了,可为你们高兴呢,为了表示祝贺,慢羊羊、喜羊羊、美羊羊三个要互相握一次手。握手的一般顺序应该是老人、长辈、上司、女士主动伸手、客人、晚辈、下属、男士在相迎握手;握手时伸出手的人要距离另一个人约一步,上身稍向前倾,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掌心相对。握手时应伸出右手,不能用左手与人相握。带手套握手是失礼行为。师示范正确的握手礼仪。

师:你们猜一猜他们三个人一共握了几次手呢?

学生猜好后,教师指出可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三人模拟握手,一人数握手的次数,找出答案。最后通过模拟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师:排数时用了3个数字,握手时是3个人,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交流后得出:两个数字可以交换组成2个两位数,而两个人握手不能交换,只能算一次。师:小朋友们你们说在他们三个人中谁最大呢?(村长慢羊羊)。慢羊羊是老年人,针对老年人呢,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第七条规定全社会应当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青少年组织、学校和幼儿园应当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敬老、养老的道德教育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提倡义务为老年人服务。你们记住了吗?

师总结:像摆数字这种与位置有关的我们叫它排列,像与灰太狼喜羊羊握手与位置没有关系我们叫它组合 板书:排列、组合。

2、衣服搭配。

喜羊羊和美羊羊又一次为我们班爱动脑的小朋友感到高兴。他们送给我们班孩子们两件衣服和两条裤子。那你们想一想两件衣服和两条裤子一共可以搭配成几套衣服呢?

师:打开书101页第一题,可以摆一摆,也可以连线来做一做。学生摆一摆、汇报。

问: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 请每个小组进行讨论,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生:固定上衣、固定裤子两种不同的方法,一共有4种。教师黑板演示搭配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99页第二题买一个拼音本可以怎么付款?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你有那些收获呢?

篇18: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一、在词语讲解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经常会用到一些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词语。当教师在讲解这些词语的含义时, 可以从法制视角来解释分析这些词语。例如, “以暴易暴”在词典里的意思是:“用残暴代替残暴”。当教师讲完词语意思后, 却要明白地告诉学生, 在当今的法制社会, 如果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 绝不能“以暴易暴”, 而应该拿起法律这个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只有通过合法的途径, 我们的权利和利益才能得到应有的赔偿。又如, “拾金不昧”一词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该进一步从法制视角去讲解, 如果我们拾到的是贵重物品不想返还而占为己有时, 按照现在的法律规定, 这就是盗窃行为。因此, 在教学中, 对遇到的词语教师应作最详尽、最全面的讲解。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保护环境、赞美大自然的课文。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在读中享受自然美, 又要让学生明白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如, 《美丽的小路》讲的是鸭先生门前有一条美丽的小路, 可是过了不久就不见了, 后来在兔姑娘和鹿先生的帮助下重新找回了美丽的小路。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美丽的小路”的“失”与“回”, 体会小屋前小路的变化及动物朋友的不同感受, 知道不美的行为习惯会破坏美丽的环境, 进而组织学生学习《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三、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学校即生活, 生活即学校。”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 在“口语进行交际”教学时, 也应该适时渗透法制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 在教学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时, 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去找、去说、去画”春天, 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可就在我们身边, 有些人看不到这些美, 到处乱扔垃圾、废纸、包装袋。引导学生保护环境, 从自己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这样我们的春天才会更美丽。

四、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生的作文来源于生活, 取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 收集相关资料, 善于用法律标准来明辨是非, 增强公民意识。如, 近期社会热点之一:“醉酒驾车”, 可以让学生评析并表达自己对这种现象的看法。这样, 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又巧妙地把他们的思维转移到对社会的认知上来, 让他们认识到违法对社会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同时也强化了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从而让他们认识到只有遵纪守法, 社会才得以安宁, 人们的安全才得以保障。

五、在文本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教材中的课文, 是学生最熟悉的文字材料, 也是文本教学的重要环节, 适时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法制因素, 可以直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如, 《小熊住山洞》告诉学生要保护好森林;《赵州桥》则告诉学生要保护好文物;《我多想去看看》则告诉学生要爱护我国的国旗;《掌声》则向学生渗透《残疾人的保障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则向学生渗透防洪、防沙治沙、环保方面的建设;《漂来漂去的小岛》则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在教学中, 我们要紧紧抓住文本, 结合实际, 既要从深层次上去挖掘法制教育内容, 又要巧妙地设计渗透, 力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制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 适时推荐一些有品味, 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书籍。”因此, 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含有法律知识的阅读文本。这样, 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强化了他们的法律意识。

上一篇:《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下一篇: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审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