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公司工作社会实践报告书

2024-05-04

设计公司工作社会实践报告书(通用6篇)

篇1:设计公司工作社会实践报告书

关于设计公司工作的实践报告

夏日炎炎,烈日当头。在这样的环境中,激起了我要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这种环境中是否有能力依靠自己的能力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那么,我的社会实践活动就从我的找工作拉开了序幕。

开始我在寻找一家设计公司去实习,经过很长时间的寻找终于找到了一家很小的设计公司。在进这家小设计公司时费了很大的力气,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我们在校的学生,在经过再三说明请求下他们才同意让我在那进行实习工作。

这家设计公司属于典型的本土小公司,规模小、业务少。其公司主要有卖场设计、喷绘广告设计和墙体广告、效果图处理等几个部分业务组成。

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挺少的,它稳定在5人左右,同时服务的广告业务也很少有8家左右。公司内部设置大约也和其他同级公司相似;老板即公司总经理,负责整个公司的统筹与管理;下设业务部、制作部、设计部、以及安装部等。因为公司规模不大,内部员工可以灵活的交叉运作,我也得以参与了数个客户的.文案、创意、客服等方面的开发和交流,获得很多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以下是我的实习日记以及参与的主要客户的设计项目的工作状况。

第一天走进公司的时候,与经理进行了简单的面谈之后,并没有给我留下过多的任务,先让我熟悉一下环境,了解了一下公司的状况,包括其规模、部门、人员分工等。

很幸运,一进公司便能参与的设计项目之中,正好锻炼一下自己。由于经验不足,刚开始找不到头绪,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在开始的时候,主要还是负责一些比较琐碎的任务。还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比较完整的活动策划之中。经过两天的磨合,自己有哪些缺点和不足,便知道了一些。在校的时候由于实际锻炼的机会比较少,所以现在什么都做不好,在软件操作上还是不够熟练。而且对于客户的要求并不能立即做出反应。

通过前两天的工作实践,基本的了解了公司的设计流程。首先是客户提出要求,然后设计主任根据客户的需求程度,结合每位设计师的设计特点,合理的分配任务,尽量发挥出每位设计师的优点,让设计做到尽量让客户满意。而有的客户会盯着设计师把设计任务做完,往往这种方式基本上是按照客户的意愿做出来,设计师们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类的客户,很容易造成设计缺乏创意与创新,因为大部分的客户还是不了解设计的,他们更多地追求设计时效性,明艳、鲜亮的色调是客户的首选,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会更加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经过了琐碎的设计任务的锻炼,使我学到许多在课本中无法涉及的内容。学到了在学校所不能学到的东西,学会了怎样与客户交流,怎样揣摩客户的心理,锻炼了自己的交流能力,认识到了设计的一般流程,在这短暂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对将来进入社会做了初步的了解锻炼,可谓收获丰厚。

一段的实习打工生活过去了,通过这次打工实习,在设计方面我感觉自己有了一定的收获。这次打工实习主要是为了在今后的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增强今后的竞争力,为能在以后立足增添了一块基石。从学习中也让我更深刻的了解设计行业的个性和潜力。而作为将来的设计者其中一员,不仅要将设计的理论掌握好,更要充分的去认识市场、了解市场。作为一个设计师,要不断地开拓思路去填补设计者与管理者之间的鸿沟,让设计与市场更加融合。

总得来说在打工实习期间,很辛苦,更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也为我的人生开启了一条新的旅程,回到学校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丰富自己社会经验的同时,更向我自己的人生目的地又迈进了一步!

篇2:设计公司工作社会实践报告书

本次工作设计要求各学员结合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学生工作,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方向,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表述,内容真实、贴近学校现实工作。

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设计:

1、根据自己目前所从事工作进行分析,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方案。

2、如果我是xxx(某一特定学生工作岗位),我会怎么做,要有具体工作设想与方案。

3、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某些问题,如何以学生工作或者活动为载体进行解决

4、学校具体某一系列活动的创新性工作思路,如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思想引领、学风校风建设等

5、针对学校某项具体特色活动,进行创新性设计与改进。

二、论文要求

正文标题用宋体小二号(加粗)、小标题黑体三号(加粗)、正文四号仿宋GB2312,行间距统一为单倍行距。3000字以上 范例: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干部的领导素质和工作能力

南昌大学2011年大学生骨干培训班A组王丽坤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技术091班

(正文)

篇3:设计公司工作社会实践报告书

关键词: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历程,国家电网公司

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报的发展

虽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历程较短, 但在报告数量、内容、质量等方面近年来有了长足进步, 不少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被誉为典范, 如国家电网公司自2005年起连续5年编制社会责任报告, 中远集团社会责任报告荣登联合国全球契约COP典范榜, 成为亚洲惟一一家连续3年荣登典范COP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再是企业作秀的产物, 而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近年来,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报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参照标准不断完善。

当前, 在全球范围内, 一些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或国际机构为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制定了多种社会责任标准, 对企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如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英国社会责任研究机构发布的AA1000系列标准、联合国发布的“全球契约”等。特别是即将出台的国际标准组织制订的首个社会责任标准 (ISO26000) , 这一标准不仅能在国际上明确社会责任的范围、内容、实施原则等, 为履行社会责任提供规范和指导, 而且会对整个人类社会重视和实践社会责任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 我国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法规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特别是2010年8月4日在国资委召开的“履行社会责任, 央企在努力”会上, 国资委再度强调所有的中央企业3年内都要向社会公开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履行社会责任要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和软实力之一。这意味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离企业全面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已不再遥远。另外, 深交所2006年9月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 强调公司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鼓励公司承担道德责任和其他自愿责任, 并借鉴OECD原则强调公司不仅要对股东负责, 同时也要对利益相关者负责。上交所2008年5月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 鼓励上市公司披露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对重视社会责任承担工作。

2. 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不断增加。

《WTO经济导刊》统计表明, 我国在2009年共计发布了631份社会责任报告, 是2008年169份的3.73倍, 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数量迅速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提升、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意愿的增强。通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实现与利益相关方的良好沟通, 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主动选择。

3. 报告内容更加丰富, 报告质量逐步提升。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很大突破, 以往的报告往往只是简要介绍公司开展的各项业务, 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 而从2009年上市公司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来看, 报告的可读性强, 便于读者理解;内容体系性较强, 结构清晰, 与企业的业务紧密结合, 突出企业特点。大部分企业能从实际出发, 在开展经营活动的同时, 清醒认识到面临的一些新的挑战, 表现了持续改进的愿望。

从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结构分析来看, 大多数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都包括公司概况、高管致辞、公司理念和价值观、经营管理、社会责任实践、展望及沟通等内容。其中, 社会责任实践基本上为各个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主要内容。从对相关公司的报告纵向比较来看, 2009年度的社会责任报告质量总体高于前一年度, 更多地反映了企业自身的情况, 细化了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

二、2005~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深度比较

2010年1月27日,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2009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 国家电网公司也成为首个连续五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透视其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历程, 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成长历程。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在扉页对内容的真实性做了如下承诺: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披露是真实的、客观的、全面的和及时的, 符合公司社会责任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对利益相关方与公司关系的实质理解, 是对利益相关方所关注问题的努力回应, 是对公司运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绩效的客观反映。这也是各国社会责任报告通行的做法, 由公司首先对社会责任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作出承诺并对其负责。

1. 报告总体结构比较。

2005~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总体比较如右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 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的报告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社会责任内容及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渠道上, 都比前几年的报告有质的飞跃, 报告质量不断提升。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度报告首次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 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科学标准、科学内涵、科学边界、科学模式和科学意义。报告还在正文前增加了编制流程, 以利益相关方参与为核心, 围绕如何编制报告, 通过各项科学流程解决报告编制中出现的各项问题。

2. 对社会责任内涵认识逐年深入。

2005年第一次披露的报告中并没有明确划分各项社会责任, 没有对各利益相关方进行细化, 报告内容更像是公司情况的一个详细介绍。2006年的报告则对社会责任有了较为详细的划分, 但仍然没有摆脱使用一般介绍性语言罗列的缺陷。2007年与2008年的报告均对社会责任的内涵做了更为细致的划分, 社会责任模型初现并提出了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将公司的社会责任按不同利益相关者分为共同责任和特定责任。共同责任立足于服务利益相关各方, “公司要积极承担科学发展责任, 充分发挥电网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功能;切实履行安全供电责任, 始终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这也是利益相关各方的根本利益之所在。特定责任针对特定利益相关方, 通过对用户、员工、伙伴、社区等责任管理构造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发展;通过环保节约管理, 实现环境责任。同时针对电网公司的服务对象中三农是极为重要的对象, 统筹城乡发展又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命题, 因此在公司社会责任中单独列示服务三农责任。公司通过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 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2009年的社会责任报告较之以前年度更加务实, 明确了共同责任与特定责任。通过同心圆相互沟通模式, 实现服务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责任, 并以详细的数据图表阐释其内涵;同样通过同心圆沟通模式实现针对特定利益相关方的特定责任, 并进一步将环境责任从特定责任中单列出来, 充分体现了公司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整理。

3. 数据语言逐年丰富。

在报告语言上, 数据语言的使用率逐年增加, 取代了以前简单文字的描述, 增强了报告的客观性。2005年报告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的语言, 较少有数据语言, 只在“积极创造社会财富”环节运用图表形式披露了“盈利水平、经营规模及劳动生产率”相关数据情况。但在后续年度报告中, 数据语言数量逐年增加, 至2009年几乎每一专题下均有数据支撑并以比较图表的形式进行表达。例如:科技创新责任中的科技及研发投入经费、申请专利数量、获得科技奖励数量等指标;沟通合作责任中的公司总部新闻发布会次数、公司总部向政府部门报送信息的次数、调度交易信息发布次数、公司网站访问量等说明与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在对员工的发展责任上则披露了员工培训投入、各类员工年平均培训小时数。大量的数据图表简单明了, 即使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利益相关者同样能透彻理解公司有关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这一举措增强了社会责任报告的客观性, 提升了信息披露质量。

4. 与各利益相关者沟通更为通畅。

与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往往是社会责任报告是否完善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因为社会责任信息的使用者不仅只局限于所有者或投资者, 更多的是各利益相关方。随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与完善, 不论在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渠道还是沟通内容上, 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从2005年的缺乏与利益相关者沟通到2009年披露了用户参与、服务三农、员工参与、伙伴 (包括发电企业、设计施工单位、科研院所、供应商、金融机构) 参与、社区参与、环境参与等情况。沟通对象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利益相关方, 沟通渠道也多样化和畅通化, 包括信息告知、接受反馈、对话交流、共同行动等, 各利益相关方能够真正参与到公司的社会责任管理中。

三、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几点建议

1. 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标准。

从已经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看, 编制的主要依据有: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3、英国社会责任AA1000系列标准、联合国“全球契约”、国内研究机构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指南等, 而又以全球报告倡议组织 (GRI) 的可持续发展指南居多。GRI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并非是一种行为守则和业绩评价准则, 更不是制定行为的绩效标准, 只是要求企业或者组织披露正在做什么。现行的G3指南由“报告内容确定相关原则”及“报告信息质量确保原则”两个部分构成, 不仅网罗了所有报告事项, 并提出“重要性”这一关键词, 强调选择与利益相关方关系重大的项目披露才有意义。因此, 目前众多国家的企业纷纷采用这一指南作为社会责任报告的编报参考。我国证券交易所也发布了针对社会责任的有关规则, 如深交所于2006年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和上交所2008年5月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以及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等。

这些多角度和多层面的报告指南不仅提高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阐释,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纵深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中国的工业行业种类繁多, 有些行业有着明显的地域性, 各种规模的企业均大量存在, 直接套用国外标准并不一定就能提供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而深交所和上交所的指引又还不具备作为所有企业编制标准的条件。因此, 有必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标准。

2. 建立有效的利益相关方与社会责任的沟通机制。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通常包含广泛的议题, 但高质量的报告并不在于其篇幅的长短或议题的广泛, 而在于它能够使利益相关方在进行与其利益相关的决策时获得足够的信息, 而信息的有效性则取决于沟通机制的有效性。有效的社会责任沟通机制的关键是互动的良性循环系统, 只有确保企业对利益相关方正向的信息传导、逆向的信息反馈, 互动的对话交流和共同行动, 整个社会责任系统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 也必须重视社会责任在企业内部经营和外部利益相关方沟通中的重要价值。企业还应该增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充分认识到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综合管理水平, 综合利用社会责任等多种工具, 与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沟通, 增强国际化水平,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增强第三方验审, 提升报告的可信度。

在毕马威2005年的调查中, 全球250强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有第三方审验声明的比例2002年为29%, 2005年为30%;在N100样本中, 2002年为27%, 2005年为33%。根据金蜂蜜社会责任网发布的“2009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基准报告”, 样本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经过第三方验证的仅为36.5%, 而有63.5%的公司没有经过第三方认证。部分公司的报告经过有关方评价, 但只限于对报告作陈述性的总结, 并不能对报告编制依据的科学性、验审方法的标准性、验审内容的完整性作出客观的验证, 更难以保证评价的独立性。

由于第三方验审机构的合法性以及其过程的复杂性和主观因素影响使其有效性屡遭质疑, 因此获得第三方审验的报告比例一直保持缓慢增长的趋势, 所占比例总体水平仍比较低。但是, 随着利益相关方对信息真实性的期望和需求不断提高, 在利益相关方看来由第三方出具的审验报告则是提高报告可信度的最佳选择, 审验过程可以带来相关议题管理质量的提高, 由此提升报告的质量。针对我国情况而言, 可以成立类似于社会审计的独立验审机构, 由取得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或独立的社会责任验审机构来负责, 以专门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客观的验审。至于验审标准, 就目前经过验审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 主要以国际审计标准、AA1000标准、DNV标准等作为验审依据, 我国至今尚未制定与验审相关的法规。因此, 发布我国社会责任报告验审标准或准则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温素彬, 张建红, 方靖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的比较研究.管理学报, 2009;2

[2].何玉, 李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框架构建研究.财会月刊, 2010;2

篇4:设计公司工作社会实践报告书

报告较好地反映了山东电力积极推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创新和探索。国家电网公司在国内企业中率先提出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并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了覆盖各个管理层级的试点。山东电力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创先争优系列工程的实施,贯穿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把全面创先争优作为公司开展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强力引擎。公司以“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为纽带,将社会责任推进工作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这既是公司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创举,也是公司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重大创新和探索。

报告较好地反映了山东电力积极创造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优秀实践。报告以专题的形式展现了公司实施“外电入鲁”战略,成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支撑,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的典型实践。公司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创造新思维运用在“外电入鲁”工程规划、实施全过程,使得“外电入鲁”发挥出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同时,公司在开展决策、制定规划、具体实施、检查评估等各个环节,都能较好地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新思维融入到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中,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这些包括:加强智能电网技术研发应用,自主创新建成薛家岛智能充换储放一体化大型示范站,带动山东省、青岛市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深入实施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在国家电网公司率先初步建成功能较为完善的省市县一体化应急体系和预案体系,成功应对极端天气考验,圆满完成重大活动保电任务。

报告较好地反映了山东电力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作为第三份社会责任报告,《国家电网山电力集团公司2011年社会责任实践报告》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该报告的整体结构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要求,以意愿、行动和绩效逻辑来统领全篇,具有较好的完整性。报告尝试展现公司识别利益相关方群体的流程,并披露了每类利益相关方的覆盖范围、沟通渠道和方式以及典型沟通案例,增强了报告实质性。报告较好地体现了山东电力的综合价值创造实践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推进特点。在延伸以前报告的基础上,该报告加强了绩效可比性和阅读友好性。

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处处长李伟阳在发布会上表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社会责任实践报告迈开了国家电网公司责任根植行动的扎实步伐,实现了质的提升。这表明山东电力对企业社会责任有着深刻、科学的理解,并将企业社会责任根植于公司运营,立足自身优势,让重大的责任议题落到实处。

篇5:社会工作个案案例报告设计

案主是一个24岁女生,内向寡言。普通家庭,有父母和妹妹。经过多方的了解,案主的父母比较关注妹妹,因为妹妹学习好且即将高考,父母的重心都在妹妹身上。父母对案主平日关注比较少。案主技校毕业曾经做过收银员,社会经历比较简单。吸烟喝酒诱因是男友和周围同事的影响,案主因为男友的背叛而精神受挫,更是伤心难过而吸烟染上烟瘾。因此被强制隔离戒烟30日后,与戒烟社会工作站签订社区戒烟的帮教协议,来社区禁烟工作站报到。

(一)接案与建立关系

案主是愿意找社区社工的,并且根据协议前来社区报到。社工在帮助过程中采取了主动接近沟通的方式。这是典型的“来访者”主动来访,在理论的运用方面应比较轻松应对,对案主运用这一疗法可以作为来访者中心的经典案例。

在经过各方面了解和直接接触,对案主情况做了初步了解和预估。案主的自我概念界定比较清晰。但案主十分寡言而且不自信,在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时,鼓励她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包括消极的和积极的)上,有一定程度的障碍。案主的自我概念清晰,对自己进行这类定位:“胆小但不怕事、“单纯、易受骗”“经常感觉自己很没用”等等,含有较多的贬义色彩情感。案主长期接受到得的价值观理念,即“学习好、工作好、挣钱多,就叫有能力”“这些不行就是没出息”等,认为自己“很没有用,肯定也戒不掉烟和酒”。

事实上案主有着改变自己的倾向。案主表示“想让家人重视她、看得起她”“想让自己勇敢的站起来,不能再像现在一样了”“不想再混日子了”,从这类表述中案主表明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有较强的愿望。

治疗目标:帮助案主加强自我概念、重新定位自己;帮助案主重新找到价值感、肯定自己、重拾信心;帮助案主发现自己的潜力肯定自己的能力,并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努力改变进步。

(二)收集资料和介入

首先,根据罗杰斯的假设,社工要首先要相信案主是积极向上的,本质是善良的。要对戒烟戒酒对象尊重和接纳的开始,避免用歧视或其他消极态度对待案主。社工要相信案主能够经过引导正确认识自己,并且相信案主具有实现自我的潜能,社工要不以自己主观的行为态度明显指导案主,注意弱化自己,将主动性交给案主。社工要通过与案主的接触分析其自我概念是否歪曲,帮助其澄清自我概念,帮助其找回真正的自己,发现自己价值和真实需要。最后通过外因和内因的双重作用帮助案主自助,即实现自我的成长。

介入步骤如下:

一,建立关系(第一、二周)。让案主感受到理解和尊重。戒烟戒酒对象对自己的非健康史是介意的,由于社会大众的标签定义,使他们自己将自己在一定程度上与人隔离,也就是罗杰斯所说的防御机制产生。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平等、尊重、接纳正是在这种情境下打破

隔阂的方法。社工表明身份,以“人与人”的平等关系来接触案主。申明社工的工作宗旨、工作内容、工作原则等等。

在此阶段,社工并非强调关于“吸烟喝酒、戒烟戒酒”这一沉重话题,而是将焦点放在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上,尽力使案主消除排斥性和其他疑虑。案主非常年轻,对新事物的接受较强,由于与社工的年龄差别不大,交流障碍较少,轻松的氛围初步形成。

二,收集资料并制定目标和服务计划,引导案主澄清自我概念(第三周至第五周)。先从案主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工作、兴趣等方面入手,根据设置访谈的问题和得到的回答来初步判断案主的性格特征、行为特征、自我概念、自我实现的倾向性等。通过访谈,社工初步判断,案主十分缺乏安全感和存在感,有着比较严重的自卑。这与家庭的环境,案主将“不被看好”这种外在价值观长期内化。案主的真实自我诉求中的“我也能„„”曾经在学习上、工作上的“不如人”的不良情绪,在吸烟喝酒的体验中得到了虚幻的满足。

三,服务计划的实施,在此阶段,引导案主表达、倾诉,社工以“非指导”的原则,在真诚、同感、理解的基础上,不予评判。无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情感表达,都要接受。并且在过程中,通过技巧引导案主发现自己积极的、模糊的情感,在这时候对积极情感进行强化。比如案主提到“自己作为家中的老大,没能让父母省心,还给妹妹带来不好影响”,可以得知案主是想实现作为家中长女和姐姐的社会角色应该完成的责任,社工就肯定了其这种积极的责任感。引导案主将需要得到的肯定和认同联系到现实中来,使其得到鼓舞敢于面对困境。

在本案中,社工真诚地肯定了案主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彩妆技巧,并将其强化,鼓励案主新产生的信心。案主在这一过程中,面临了自我概念与外界影响、自我真实诉求与现实条件的冲突。社工的积极关注与肯定是案主的支持力量。在这一阶段引导案主进行新的自我整合。

四,最后,案主的自我实现过程(第十周至以后)。这一阶段,案主自身的努力和社工的实际帮助共同作用。案主经社工帮助,与父母的关系更为亲密,从父母和妹妹得到的关爱和支持变多;与邻里、亲戚的人际关系网得到修补,不再惧怕与人交往,开始参加社区活动;经过免费彩妆课程申请,案主经过接受培训,习得新的生存技能并找到感兴趣的新工作,生活和精神都有所寄托,自我认同感增强,自信心增加。并且,案主对未来有了展望,希望自己将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能够完成作为长女的责任,好好孝顺父母和照顾妹妹。在这一点上,案主进入了自我实现的新阶段。

(三)结案与评估、结案但是不能结束,还需要继续为案主服务。在过程中,案主的自我实现倾向性和社工给予的认同、尊重,使得案主很配合地接受戒酒戒烟相关环节的各项要求。并且,案主的这种自我使命感和成就感,来自于家庭、朋友等相关人员的肯定和认同。除了案主要经历必要的定期检测,社工并没有强调刻意戒酒戒烟。社工在整个过程中,对案主所需的这种整体氛

篇6:设计公司工作社会实践报告书

目录

1、公司青年对共青团工作整体上比较肯定,各项活动须深化和加强。当问及“您是否愿意参加团的活动”时,表示无附加条件“积极参加”的达72,表示“没意思,不参加”的只占1。接受调查者大都认为,近年来,公司团组织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和青年工作、生活实际,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活动,发挥了生力军、突击队作用,特别是去年的大学生系列活动,展现了当代公司青年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丰富了青年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了搭建活动舞台,凝聚青年人才的良好氛围。从上述统计结果不难看出,公司各级团组织通过自身努力,赢得了大部分青年的了解、信任和支持,共青团在青年中仍然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进一步分析青年对共青团工作的了解和评价时,也发现了当前公司团的工作有许多需要改进、亟待加强的方面。在回答“近两年公司团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时,选择“各项活动力度、深度不够”的占37,选择“宣传发动不够、参与面小”的占41.5,再结合对部分问答题的解答分析,相当一部分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团的活动虽然找准了切入点,但很多工作存在着注重形式、缺乏落实、影响不够等现象;有的工作定位不准确,甚至只求一时影响或领导满意,缺乏持久性和生命力;同时,选择“活动太多太广”的仅占2,一方面说明青年员工对团组织存在着较高的期望值,认为共青团工作应该越多越好,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许多工作由于落实宣传不够,不被广大青年员工所了解和熟悉。另外,在回答“对下列12项团的活动知道其基本内容的有哪些”时,只有技术比武、青年志愿者等少数活动被70以上青年所选择,而选择创新创效、安全监督等重点活动的不足50,这

一结果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很多工作“宣传发动不够、参与面小”。

此外,调研中还发现几条相对集中的意见和建议:一是青年员工认为,团的活动针对企业的较多,而针对青年员工的较少,即服务企业的同时,服务青年不够;二是青年员工普遍认为,公司对青年员工的激励机制比较单一,以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为主,效果非常有限,而物质奖励的力度不够。近几年来,公司各党群部门评选出来的先进个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奖励标准(在增大现金奖励标准的同时还可以优先得到各种参观学习的机会等,比如每年三八红旗手的奖励金额达到了3000元/人,还可以参加公司组织的外出参观学习。)而共青团还是采用原来的奖励标准(公司青年人的最高荣誉——杰出青年和技术比武金奖获得者分别也就只有1000元/人和1500元/个的现金奖励);三是团干部反映,团员数量的不断减少,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部分共青团工作与企业其他工作在时间上有时发生冲突,也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四是青年员工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一致反映,希望公司能从政策上继续支持公司团委广泛开展丰富多彩、比较有影响力的青年大学生系列活动,为广大青年员工特别是青年大学生搭建好活动舞台,为公司凝聚青年人才营造良好的氛围,并建议公司团委将这项活动打造成为一项服务青年的品牌活动。

4、团的工作环境优中有“忧”,必须引起各级党政的足够重视。近年来,公司党委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团的组织建设、经费保障、人员编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团的工作

开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公司和社会大环境对共青团工作非常有利,无论是物力、人才、资源和活动空间上给团组织创造了良好环境,这也使得企业团组织能够紧紧围绕公司的中心工作和核心任务发挥作用。但本次调查也发现,认为本单位党政领导对共青团“非常重视”、“比较重视”、“部分工作重视”的分别占33、44.5、21,认为团组织在本单位的“地位很高”、“地位较高”的分别占21、40,认为“地位较低”的占24。充分说明广大青年员工对基层团组织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表现出比较强烈的忧虑,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在各

1、公司青年对共青团整体上比较肯定,各项活动须深化和加强。当问及“您是否愿意参加团的活动”时,表示无附加条件“积极参加”的达72,表示“没意思,不参加”的只占1。接受调查者大都认为,近年来,公司团组织围绕公司中心和青年、生活实际,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活动,发挥了生力军、突击队作用,特别是去年的大学生系列活动,展现了当代公司青年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丰富了青年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了搭建活动舞台,凝聚青年人才的良好氛围。从上述统计结果不难看出,公司各级团组织通过自身努力,赢得了大部分青年的了解、信任和支持,共青团在青年中仍然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进一步分析青年对共青团的了解和评价时,也发现了当前公司团的有许多需要改进、亟待加强的方面。在回答“近两年公司团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时,选择“各项活动力度、深度不够”的占37,选择“宣传发动不够、参与面小”的占41.5,再结合对部分问答题的解答分析,相当一部分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团的活动虽然找准了切入点,但很多存在着注重形式、缺乏落实、影响不够等现象;有的定位不准确,甚至只求一时影响或领导满意,缺乏持久性和生命力;同时,选择“活动太多太广”的仅占2,一方面说明青年员工对团组织存在着较高的期望值,认为共青团应该越多越好,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许多由于落实宣传不够,不被广大青年员工所了解和熟悉。另外,在回答“对下列12项团的活动知道其基本内容的有哪些”时,只有技术比武、青年志愿者等少数活动被70以上青年所选择,而选择创新创效、安全监督等重点活动的不足50,这一结果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

的很多“宣传发动不够、参与面小”。

此外,调研中还发现几条相对集中的意见和建议:一是青年员工认为,团的活动针对企业的较多,而针对青年员工的较少,即服务企业的同时,服务青年不够;二是青年员工普遍认为,公司对青年员工的激励机制比较单一,以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为主,效果非常有限,而物质奖励的力度不够。近几年来,公司各党群部门评选出来的先进个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奖励标准(在增大现金奖励标准的同时还可以优先得到各种参观学习的机会等,比如每年三八红旗手的奖励金额达到了3000元/人,还可以参加公司组织的外出参观学习。)而共青团还是采用原来的奖励标准(公司青年人的最高荣誉——杰出青年和技术比武金奖获得者分别也就只有1000元/人和1500元/个的现金奖励);三是团干部反映,团员数量的不断减少,影响了的正常开展,部分共青团与企业其他在时间上有时发生冲突,也影响了的开展;四是青年员工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一致反映,希望公司能从政策上继续支持公司团委广泛开展丰富多彩、比较有影响力的青年大学生系列活动,为广大青年员工特别是青年大学生搭建好活动舞台,为公司凝聚青年人才营造良好的氛围,并建议公司团委将这项活动打造成为一项服务青年的品牌活动。

4、团的环境优中有“忧”,必须引起各级党政的足够重视。近年来,公司党委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党建带团建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团的组织建设、经费保障、人员编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团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公司和社会大环境对共青团非

常有利,无论是物力、人才、资源和活动空间上给团组织创造了良好环境,这也使得企业团组织能够紧紧围绕公司的中心和核心任务发挥作用。但本次调查也发现,认为本单位党政领导对共青团“非常重视”、“比较重视”、“部分重视”的分别占33、44.5、21,认为团组织在本单位的“地位很高”、“地位较高”的分别占21、40,认为“地位较低”的占24。充分说明广大青年员工对基层团组织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表现出比较强烈的忧虑,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在各

基层团委班子建设上,特别是在选好配强团委书记问题上,一些单位根本就没有从抓好后备干部的角度去认识,抱有应付或怀疑心态,不求所为,但求所有,大体上能过去就行,选任团干时,基本不考虑学识水平、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和行业特殊性,也很少和上级团委交流,从而导致了一些单位团的水平上不去,效果出不来。二是支持不到位,在团组织开展活动时,一些单位在人、财、物上缺乏规划,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持与保障,与此同时,团干部的待遇也很难得到有力保障,随意性比较大。三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忽视了对共青团的领导,对新形势下团组织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没有认真研究,没有帮助团组织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在这些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更多的青年员工尤其是团干部表现得较为理性,认为环境对的影响不是绝对的,关键是如何适应环境,自我创造,只要团组织真正做出成绩,得到认可和肯定,领导和职工支持的力度就越大,环境就越好,进而步入良性循环。

5、对共青团的思考。结合调研中青年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我们

认为下一步共青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概括为“一个创新、两个加强、改善三种关系。“一个创新”即加速推进基层团建模式创新,深化推行团委委员制,把那些综合素质好,进取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青年选配到团委委员的职位上来。在职能划分上,还要改变以往以青工、组宣、学少等业务分工模式,根据公司特点,按照专业建制的方式,分设冶炼片、铁前片、轧钢片、非钢产业片、机关片等专业化委员,实行分工负责,同时对基层团支部或团总支进行优化重组,确立目标,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从根本上改变那些针对性不强,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两个加强”:一是加强团的能力建设。要全面提高团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不断打造服务青年的新型载体和平台,进一步巩固团的组织基础,完善共青团的职能体系,充分发挥共青团的职能作用,扩大团的影响力。二是加强对团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教育引导团干部用干事业的精神做好团的,消除“混日子”“过渡期”的思想,增强他们对团的热忱和信心,要在团干部中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深入基层、联系青年,了解青年的特点和需求;强化对团干部的培训,使之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以“双培”(“双培”即培养和培训)为基础,“双推”为载体不断为党的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为党的干部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真正发挥共青团的后备军作用;要加大对团干部后备力量的选拔培训力度,要有计划地将部分优秀的大学生充实到基层团组织,改变团干部“青黄不接”的现状。这些将是公司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和青年的重要方面。“改善三个关系”,即要进一步处理好服务企业与服务青年的关系,调动青年员工积极性;处理好阶段性与长期性之间的关

系,既要完成领导、公司交办的临时性任务,又要注重积累,形成品牌,抓几项家喻户晓的;处理好干多与干少的关系,既要努力围绕企业和青年需求,积极参与多干,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四处出击,事事无成。基于这些,广大青年建议公司党委及公司团委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关于加强青年和团组织建设的相关意见,以促进新时期新形势下企业青年的发展,努力为企业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青年学习成才

1、在职学习成为青年共识,付诸行动仍显不足。目前,社会发展形势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公司青年意识到,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自我,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提升素质。本次调查中,在“对参加后继续进行学习培训等有何评价”时,选择“很有必要,终身学习是大势所趋”的占89,选择“有些必要”的占9;另外,60的被调查者在回答“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何考虑”时提及学习、培训、提高素质等方面的内容。以上数据表明,渴望学习、追求成才已经成为公司青年的主流。

但同时调查也发现,公司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在学习成才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对于“每天直接用于读书学习的时间平均大约多少”,15的被调查者选择“没有”,45的被调查者选择“一小时以下”,选择“两小时以上”的仅有20;同样,对于“每年直接用于自身教育的花费大约多少”,18的被调查者选择“没有”,34的被调查者选择“100元以下”,选择“500元以上”的只有19。从不同青年群体的区别来看,选择“两小时以上”和“500元以上”的以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知识分子居多,总体上学历和文化程度越高者学习

投入越大,最需要学习的一线和基层青年反而投入少。因此说明,目前仍然需要大力引导广大青年特别是广大青工努力学习,毕竟,学习成才仅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

2、学习动机明确,岗位意识需要加强。调查显示,45的被调查者表示在职学习的主要动机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发展”,37的被调查者表示是“为了多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不到9的被调查者表示是为了“评职称或晋升职务”,表明大部分青年是立足长远、成才发展,学习的功利性似乎不明显。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青年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整体上缺乏岗位意识。在“您认为目前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或技能(限选三项)”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个人学历进修、计算机和外语等实用知识、经济管理,选中率依次为69、58、54,而选择本岗位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只有36,即使是选择了学历进修,很多人也是“学非所用”,所学专业与本职岗位无关。在另一项调查中,8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完全或基本适应岗位的需要,认为“有点困难”的只占14,但现实情况是,随着生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企业管理的日益加强,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不能完全适应岗位的需要,尤其是青年工人的整体素质偏低,工人技师的比例不足1。以上对比说明,虽然多学知识、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努力的意识值得肯定,但公司青工轻视职业水平和技能的倾向值得关注,这一点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

3、被动性学习是主流,创建学习型企业任重道远。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可以发现上述分析中关于学习投入不足、岗位意识不强等问题的原因。对于“后继续学习提高的最大障碍”,排在前三位的依次

是“没有学习时间”、“没有明确学习内容和方向”、“因自身惰性不想坚持学习”的分别占33、29、22,远远高于其它原因的选项,而对于“最需要企业提供哪些帮助”,前三位依次是“强化学习激励、考评机制以提高积极性”、“明确学习方向与任务”、“直接举办各类培训与讲座”,“提供学习时间”“提供学习经费”则比例很低。细致对比,说明学习时间投入不足的的真正原因是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学习的动力与压力,迫切需要“提高积极性”;学习岗位意识不强的真正原因是学习具有很强的盲目性;至于学习经费投入不足,根据公司近年来的职工收入情况,应该不是能力方面的问题。总之,公司青年的在职学习具有很大的被动性,迫切需要企业和团组织提供学习方面的引导和帮助,甚至直接传授知识与技能。

4、对青年学习成才的思考。根据上述调研结果,我们应该把创建学习型企业(团组织)活动作为服务青年学习成才的重要载体。对于开展学习型企业(团组织)活动应该重点做好哪些,结合调查反馈意见,我们有如下思考:一是化运行,即真正把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纳入企业各部门的日程之中,认真谋划,统筹安排,长期坚持,不走过场;二是个性化运行,紧密结合本单位生产经营和职工队伍整体状况的实际,结合职工个人的发展成才需求,制订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方案和计划,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区别对待,避免“一窝蜂”;三是制度化运行,即做好创建活动的考评检查,特别是要建立起相应的学习激励机制,坚持奖惩兑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学习感到压力、具有动力、充满活力,才能克服从众心理和盲目心态,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青年思想与政治

1、青年的政治思想主旋律是爱国主义。调查显示,总体来说,公司青年的政治态度体现了积极、成熟、健康向上的主流特征。绝大多数青年对政治非常关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感到满意,主流政治观体现得较为鲜明,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等方略完全赞同,并有较深的理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青年对爱国主义等问题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对“当前形势下,更应讲爱国主义”、“中国的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等提法表示“同意”及“完全同意”的比例都在98以上,充分说明,爱国主义在青年思想中占主导地位,已成为是公司广大青年的主流认识。

2、青年的主流价值观是实现服务社会和自我发展的结合。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组织形式、文化观念多元发展趋势的日益明显,使得广大青年个人理想和价值评判上不再具有原来的相对统一模式,而体现为更具个性化、现实性、趋利主义倾向,这是已被更大范围的社会调查所证明。在本次调查中,公司青年所表现的特征也不例外。调查显示,对“为国家和企业多做贡献”的人生态度表示“完全同意”和“比较同意”的被调查者占85.5,而对“随大流,人家怎样我怎样”和“过一天,算一天”表示赞同的分别只占6和3.5,可见,绝大多数被调查者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另外,在其它人生态度的调查中,对“按自

保持原有的思想政治优势外,还必须发挥新型企业文化的作用,用企业文化去进一步培育和强化职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去塑造

职工队伍良好的精神状态等,从而构筑起“大政工”的格局,这是当前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之一。

上述调研结果是根据本次调研问卷统计而得出的,调查的范围总体较小,难免以偏盖全,加之笔者水平有限,得出的结论定有不对、不妥之处,敬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批评指正。

《关于公司青年调研报告》来源于网关于公司青年调研报告。8vr 者大都认为,近年来,公司团组织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和青年工作、生活实际,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活动,发挥了生力军、突击队作用,特别是去年的大学生系列活动,展现了当代公司青年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丰富了青年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了搭建活动舞台,凝聚青年人才的良好氛围。从上述统计结果不难看出,公司各级团组织通过自身努力,赢得了大部分青年的了解、信任和支持,共青团在青年中仍然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进一步分析青年对共青团工作的了解和评价时,也发现了当前公司团的工作有许多需要改进、亟待加强的方面。在回答“近两年公司团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时,选择“各项活动力度、深度不够”的占37%,选择“宣传发动不够、参与面小”的占41.5%,再结合对部分问答题的解答分析,相当一部分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团的活动虽然找准了切入点,但很多工作存在着注重形式、缺乏落实、影响不够等现象;有的工作定位不准确,甚至只求一时影响或领导满意,缺乏持久性和生命力;同时,选择“活动太多太广”的仅占2%,一方面说明青年员工对团组织存在着较高的期望值,认为共青团工作应该越多越好,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许多工作由于落实宣传不够,不被广大青年员工所了解和熟悉。另外,在回答“对下列12项团的活动知道其基本内容的有哪些”时,只有技术比武、青年志愿者等少数活动被70%以上青年所选择,而选择创新创效、安全监督等重点活动的不足50%,这一结果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很多工作“宣传发动不够、参与面小”。

此外,调研中还发现几条相对集中的意见和建议:一是青年员工

认为,团的活动针对企业的较多,而针对青年员工的较少,即服务企业的同时,服务青年不够;二是青年员工普遍认为,公司对青年员工的激励机制比较单一,以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为主,效果非常有限,而物质奖励的力度不够。近几年来,公司各党群部门评选出来的先进个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奖励标准(在增大现金奖励标准的同时还可以优先得到各种参观学习的机会等,比如每年三八红旗手的奖励金额达到了3000元/人,还可以参加公司组织的外出参观学习。)而共青团还是采用原来的奖励标准(公司青年人的最高荣誉——杰出青年和技术比武金奖获得者分别也就只有1000元/人和1500元/个的现金奖励);三是团干部反映,团员数量的不断减少,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部分共青团工作与企业其他工作在时间上有时发生冲突,也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四是青年员工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一致反映,希望公司能从政策上继续支持公司团委广泛开展丰富多彩、比较有影响力的青年大学生系列活动,为广大青年员工特别是青年大学生搭建好活动舞台,为公司凝聚青年人才营造良好的氛围,并建议公司团委将这项活动打造成为一项服务青年的品牌活动。

4、团的工作环境优中有“忧”,必须引起各级党政的足够重视。近年来,公司党委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团的组织建设、经费保障、人员编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团的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公司和社会大环境对共青团工作非常有利,无论是物力、人才、资源和活动空间上给团组织创造了良好环境,这也使得企业团组织能够紧紧围绕公司的中

心工作和核心任务发挥作用。但本次调查也发现,认为本单位党政领导对共青团“非常重视”、“比较重视”、“部分工作重视”的分别占33%、44.5%、21%,认为团组织在本单位的“地位很高”、“地位较高”的分别占21%、40%,认为“地位较低”的占24%。充分说明广大青年员工对基层团组织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表现出比较强烈的忧虑,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在各基层团委班子建设上,特别是在选好配强团委书记问题上,一些单位根本就没有从抓好后备干部的角度去认识,抱有应付或怀疑心态,不求所为,但求所有,大体上能过去就行,选任团干时,基本不考虑学识水平、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和行业特殊性,也很少和上级团委交流,从而导致了一些单位团的工作水平上不去,效果出不来。二是支持不到位,在团组织开展活动时,一些单位在人、财、物上缺乏规划,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持与保障,与此同时,团干部的待遇也很难得到有力保障,随意性比较大。三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忽视了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对新形势下团组织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没有认真研究,没有帮助团组织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在这些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更多的青年员工尤其是团干部表现得较为理性,认为环境对工作的影响不是绝对的,关键是如何适应环境,自我创造,只要团组织真正做出成绩,得到认可和肯定,领导和职工支持的力度就越大,环境就越好,进而步入良性循环。

5、对共青团工作的思考。结合调研中青年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认为下一步共青团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概括为“一个创新、两个加强、改善三种关系。“一个创新”即加速推进基

层团建模式创新,深化推行团委委员制,把那些综合素质好,进取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青年选配到团委委员的职位上来。在职能划分上,还要改变以往以青工、组宣、学少等业务分工模式,根据公司特点,按照专业建制的方式,分设冶炼片、铁前片、轧钢片、非钢产业片、机关片等专业化委员,实行分工负责,同时对基层团支部或团总支进行优化重组,确立工作目标,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从根本上改变那些工作针对性不强,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两个加强”:一是加强团的能力建设。要全面提高团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不断打造服务青年的新型载体和平台,进一步巩固团的组织基础,完善共青团工作的职能体系,充分发挥共青团的职能作用,扩大团的影响力。二是加强对团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教育引导团干部用干事业的精神做好团的工作,消除“混日子”“过渡期”的思想,增强他们对团工作的热忱和信心,要在团干部中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联系青年,了解青年的特点和需求;强化对团干部的培训,使之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以“双培”(“双培”即培养和培训)为基础,“双推”为载体不断为党的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为党的干部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真正发挥共青团的后备军作用;要加大对团干部后备力量的选拔培训力度,要有计划地将部分优秀的大学生充实到基层团组织,改变团干部“青黄不接”的现状。这些将是公司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和青年工作的重要方面。“改善三个关系”,即要进一步处理好服务企业与服务青年的关系,调动青年员工积极性;处理好阶段性与长期性之间的关系,既要完成领导、公司交办的临时性任务,又要注重积累,形成品牌,抓几项家喻户晓的工

作;处理好干多与干少的关系,既要努力围绕企业和青年需求,积极参与多干工作,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四处出击,事事无成。基于这些,广大青年建议公司党委及公司团委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关于加强青年工作和团组织建设的相关意见,以促进新时期新形势下企业青年工作的发展,努力为企业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青年学习成才

1、在职学习成为青年共识,付诸行动仍显不足。目前,社会发展形势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公司青年意识到,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自我,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提升素质。本次调查中,在“对参加工作后继续进行学习培训等有何评价”时,选择“很有必要,终身学习是大势所趋”的占89%,选择“有些必要”的占9%;另外,60%的被调查者在回答“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何考虑”时提及学习、培训、提高素质等方面的内容。以上数据表明,渴望学习、追求成才已经成为公司青年的主流。

但同时调查也发现,公司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在学习成才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对于“每天直接用于读书学习的时间平均大约多少”,15%的被调查者选择“没有”,45%的被调查者选择“一小时以下”,选择“两小时以上”的仅有20%;同样,对于“每年直接用于自身教育的花费大约多少”,18%的被调查者选择“没有”,34%的被调查者选择“100元以下”,选择“500元以上”的只有19%。从不同青年群体的区别来看,选择“两小时以上”和“500元以上”的以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知识分子居多,总体上学历和文化程度越高者学习投入越大,最需要学习的一线和基层青年反而投入少。因此说明,目前仍然需要大力引导广大青年特别是广大青工努力学习,毕竟,学习成才仅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

2、学习动机明确,岗位意识需要加强。调查显示,45%的被调查者表示在职学习的主要动机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发展”,37%的被调查者

表示是“为了多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不到9%的被调查者表示是为了“评职称或晋升职务”,表明大部分青年是立足长远、成才发展,学习的功利性似乎不明显。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青年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整体上缺乏岗位意识。在“您认为目前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或技能(限选三项)”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个人学历进修、计算机和外语等实用知识、经济管理,选中率依次为69%、58%、54%,而选择本岗位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只有36%,即使是选择了学历进修,很多人也是“学非所用”,所学专业与本职岗位无关。在另一项调查中,8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完全或基本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认为“有点困难”的只占14%,但现实情况是,随着生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企业管理的日益加强,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不能完全适应岗位的需要,尤其是青年工人的整体素质偏低,工人技师的比例不足1%。以上对比说明,虽然多学知识、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努力的意识值得肯定,但公司青工轻视职业水平和技能的倾向值得关注,这一点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

3、被动性学习是主流,创建学习型企业任重道远。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可以发现上述分析中关于学习投入不足、岗位意识不强等问

题的原因。对于“工作后继续学习提高的最大障碍”,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没有学习时间”、“没有明确学习内容和方向”、“因自身惰性不想坚持学习”的分别占33%、29%、22%,远远高于其它原因的选项,而对于“最需要企业提供哪些帮助”,前三位依次是“强化学习激励、考评机制以提高积极性”、“明确学习方向与任务”、“直接举办各类培训与讲座”,“提供学习时间”“提供学习经费”则比例很低。细致对比,说明学习时间投入不足的的真正原因是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学习的动力与压力,迫切需要“提高积极性”;学习岗位意识不强的真正原因是学习具有很强的盲目性;至于学习经费投入不足,根据公司近年来的职工收入情况,应该不是能力方面的问题。总之,公司青年的在职学习具有很大的被动性,迫切需要企业和团组织提供学习方面的引导和帮助,甚至直接传授知识与技能。

4、对青年学习成才的思考。根据上述调研结果,我们应该把创建学习型企业(团组织)活动作为服务青年学习成才的重要载体。对于开展学习型企业(团组织)活动应该重点做好哪些工作,结合调查反馈意见,我们有如下思考:一是工作化运行,即真正把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纳入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日程之中,认真谋划,统筹安排,长期坚持,不走过场;二是个性化运行,紧密结合本单位生产经营和职工队伍整体状况的实际,结合职工个人的发展成才需求,制订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方案和计划,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区别对待,避免“一窝蜂”;三是制度化运行,即做好创建活动的考评检查,特别是要建立起相应的学习激励机制,坚持奖惩兑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学习感到压力、具有动力、充满活力,才能克服从众心理和盲目心

态,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青年思想与政治

1、青年的政治思想主旋律是爱国主义。调查显示,总体来说,公司青年的政治态度体现了积极、成熟、健康向上的主流特征。绝大多数青年对政治非常关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感到满意,主流政治观体现得较为鲜明,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等方略完全赞同,并有较深的理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青年对爱国主义等问题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对“当前形势下,更应讲爱国主义”、“中国的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等提法表示“同意”及“完全同意”的比例都在98%以上,充分说明,爱国主义在青年思想中占主导地位,已成为是公司广大青年的主流认识。

2、青年的主流价值观是实现服务社会和自我发展的结合。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组织形式、文化观念多元发展趋势的日益明显,使得广大青年个人理想和价值评判上不再具有原来的相对统一模式,而体现为更具个性化、现实性、趋利主义倾向,这是已被更大范围的社会调查所证明。在本次调查中,公司青年所表现的特征也不例外。()调查显示,对“为国家和企业多做贡献”的人生态度表示“完全同意”和“比较同意”的被调查者占85.5%,而对“随大流,人家怎样我怎样”和“过一天,算一天”表示赞同的分别只占6%和3.5%,可见,绝大多数被调查者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另外,在其它人生态度的调查中,对“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在地生活”、“努力工作多赚钱”、“努力奋斗成为有名有位的人”表示赞同的比例分别为

61%、61.5%和34%;在青年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中,“如果有可能让您重新选择职业的话”,“首先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的占54%,“首先注重收入和福利待遇”的占32%,“首先注重稳定有保障的”占9%,“说不清”的占5%,说明大多数被调查者在乐意为社会贡献的同时,也十分强调个性、务实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3、青年的团队精神十分明显。我们认为,对于广大基层青年来说,爱国主义和服务社会等,最终需落实于工作岗位上来。为此,针对青年的团队精神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对“我为自己是单位的一员感到自豪”表示赞同的占82%,对“我愿提出关于单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表示赞同的占84.5%,对“为完成工作任务,我愿经常加班”表示赞同的占72%,表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但调查也同时显示,对前两项表示反对和“无所谓”的比例要远大于后一项,表明相当一部分被调查者的团队合作更倾向于小范围的集体和个人。

4、青年的危机与竞争意识进一步增强。竞争与危机意识是企业改革、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代青年的重要心理特征,同时危机意识往往也是竞争的结果,竞争与危机意识有利于群体和个人的发展。本次调查显示,8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近年来有危机感;88%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近年来的竞争意识“明显增强”或“有些增强”,只有5%的被调查者认为“变弱。应该说,这一心理变化是与企业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相协调的。另外,调查还显示,对于“在企业改革中,您最担心什么”,5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缺乏公平竞争环境”,3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自身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竞争”,说明相对于“竞争能力”来说,大部分的被调查者更关注“竞争环境”,我们认为这一点应引起公司各级领导的重视。

5、对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在充分肯定公司青年思想政治主流的同时,也应意识到,青年中还一些非主流的东西,比如青年中普遍存在的浮躁情绪,青年对现实不满而产生的无奈及回避思想等,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模式在这些问题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我们认为,企业要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职工思想政治体系,并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到公司组织结构调整战略中去,着力解决目前的形式单

一、内容重复、“新概念、老做法”等问题。当前,除了要强化并保持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外,还必须发挥新型企业文化的作用,用企业文化去进一步培育和强化职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去塑造职工队伍良好的精神状态等,从而构筑起“大政工”的工作格局,这是当前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之一。

上述调研结果是根据本次调研问卷统计而得出的,调查的范围总体较小,难免以偏盖全,加之笔者水平有限,得出的结论定有不对、不妥之处,敬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批评指正。

的思想状况等诸多方面。调查主

要采用调查问卷、专题座谈等形式,调查范围涉及到建安、工交、事业各单位,调查共下发问卷**份,回收有效问卷**份,回收率为78%。本次调查问卷信息由专人负责统计、处理,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因此我们认为本报告中的统计数据较可靠,基本反映了公司团青工作和青年思想的真实情况。

1、公司共青团组织现状公司现有3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占公司职工总数近**%,公司团委作为先进青年的组织,担负着带领各族青年投身企业改革、发展事业的重任,主要工作对象为公司35岁以下的青年。由于企业多年不招工和改革、发展的需要,职工队伍中青工比例趋于下降,共青团队伍也逐渐萎缩。但是在团市委和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共青团组织的共同努力,公司共青团组织网络能够保持基本健全,公司团委(2个编制,设副书记、干事各1位)下设**个直属基层团委,**个直属团总支;有**个团总支、**个团支部;团的专职干部**人;团员**人,其中学生团员**人,青工团员**人,女团员**人。二oo二发展新团员**人,超龄离团**人,推优**人,团员发展入党**人。目前还有几家资产重组新成立单位的团组织建设正在进行之中。

3、调研对象基本情况①单位性质:建安单位126人,占64.6%;工业单位33人,占17%;科研单位10人,占5.1%;其他26人,占13.3%。②年龄:28岁及以下129人,占66.2%;29-35岁51人,占26.1%;36-45岁10人,占5.1%;46岁以上5人,占2.6%。③职务:基层党政领导10人,占5.1%;团干部61人,占31.3%;普通团员74人,占38%;普通青工50人,占25.6%。④性别:男93人,占47.7%;

女102人,占52.3%。⑤政治面貌:党员32人,占16.4%;团员128人,占65.6%;群众35人,占18%。⑥学历:高中、中专28人,占14.4%;大专111人,占57%;本科以上56人,占28.6%。⑦月收入:400元以下5人,占2.6%;400元-1000元114人,占58.5%;1000元-1500元65人,占33.3%;1500元以上11人,占5.6%。

一、青年思想基本状况从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和座谈中的反映来看,公司青年的思想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心、理解和支持改革,具有较强的忧患意识。调查显示,如在调查“你认为你的前途与企业有关吗”这一情况时,73.8的青年自认为密切相关。青工对公司所出现的必然的改革表现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公司广大青工能够自觉地把企业发展同自身利益联系在一起,行动上与企业共荣辱、同生存。首先是在思想上相当活跃,能够认清当前形势,紧跟时代步伐。公司作为**行业的“航母”,逐步确立了在市内行业领先地位,无论是用人机制还是分配机制,都具有相当大的力度。其次是在行动上把企业发展同自身利益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公司广大青工在改革浪潮的不断冲击中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和企业已在更具体更直接的意义上表现为一种鱼水关系,即所谓的“企兴我富,企衰我穷”。基于这一认识,青工在行动上大多能自觉把企业发展同自身利益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较强烈的被新时期赋予了新内容的主人翁意识。调查显示,72.3的青工关心“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前途”。在单位有困难时,只有14.4的青工会辞职或设法调离,而68%的青工则表示会继续干好本职工作,与企业同甘共苦。

2、渴盼良好的外部环境,奋斗方向渐趋务实。企业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随着公司深化改革、加速发展,大多数青工感受到了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普遍表现出一种成才的强烈愿望。在调查中,有72.8%的人感觉有强烈的危机感,70.3%的人认为自己的技术水平有待学习和提高,对于希望企业给予的奖励方式,有49.7%的人要求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基本等于发奖金和提工资人员的总和,仅有1.6%的青工选择了公开表彰形式;而且对于青年最关心的问题,关心自身发展的人员占44.1%,远高于其它项目。

3、具有积极的人生理念,行为上追求卓越。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自身的一些缺陷和固有局限的影响,青工在人生理念的变迁和发展中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重物质、轻奉献的倾向,但总体而言,其主流还是更为积极进取。首先是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如在被问及是否喜欢本职工作,有70.8的青工回答是喜欢。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

显的体现。

6、在评判青工思想主流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青工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倾向,暴露出诸多问题。

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公司青年思想和团青工作调研工作报告 青年工作调研报告

集团公司青年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公司青年人才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关注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背景:或许我们年少轻狂,一路上纵情欢歌;或许我们涉世未深,一张张青春的面庞写满向往;或许我们胸怀信念,一双双眼眸深处洋溢虔诚;我们忘记了一路颠簸的辛苦,在我们的眼里,没有小山村荒凉的景象,没有人烟稀少的孤寂感!我们拥有的是年少的轻狂,激昂的斗志和热血的情怀.还未来得及酝酿好心情,我们已踏上那片青土地。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颠簸,汽车终于把我们带到了目的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初步走访,我们了解到当地的一些主要情况。我们走家串户,走访留守儿童在家的生活、学习等情况,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学校给孩子们带去了书籍、文具及衣物等,并在校长的亲自陪同下冒雨发放到儿童手中。

实践内容:我们分别针对该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安全卫生、思想状况等方面,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开办学习辅导班等方式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了零距离接触,调查结果如下: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根据调查,留守儿童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为主,也有父母亲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留守家中。

2、由于村庄面积较大,房屋密集度小,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平日相互来访较少,直接造成留守儿童的封闭心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瑕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常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

3、留守儿童以隔代监护为主。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主,有一小部分跟近亲住在一起,还有极个别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的保护和意识。

4、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能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父母关爱不够。据调查了解,父母亲常年累月在外打工,一周、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都难得打一次电话、写一封信、寄一本学习用书,不能很好地和留守儿童维系亲情,沟通思想,鼓舞上进。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因为长期与老人住在一起,产生“隔代亲”现象,导致父母和孩子感情不深,彼此之间产生隔膜。

2、教育问题日趋明显。一是监护人教育难有实效。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护,祖辈与孙辈之间年龄相差在40岁以上,思想观念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加祖辈多数受教育的不多,甚至有文盲的,因此是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难以引导孙辈进行正常的学习。二是学 校教育无法到位。留守儿童上学的地方离家里都比较远,上下学要在路上占相当多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多,老师很少对学生进行家访。

3、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

4、监护人精力能力不够。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往往是女性或者是祖父、祖母等年纪较大的人,这部分人或者由于忙于其它的事或者由于要同时监护几个小孩或者是年龄较大而精力不够,投在留守儿童的时间和精力不多。其次,不少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比较低,他们的表达能力不够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不够了解,不能给予他们必要的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的帮助、指导,不能在学习上予以辅导。

5、从对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的态度来看,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对父母的外出表示理解,小部分对父母外出的态度是无所谓,而当他们在和父母多呆一起和家里的经济情况能变好之间选择时,绝大多数的儿童选择和父母多呆一起,少数表示无所谓。在看待父母的外出是否影响自己的性格时,一半的儿童认为有影响。

(三)措施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零距离接触,和留守儿童进行了心连心的交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努力学习,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力争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用真爱抚慰留守儿童脆弱的心,用真情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但是对于广大的留守儿童来说,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的关爱仅是一种弥补,是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一种弥补而已。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强有力的综合性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非常必要。建立起一个以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为中心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特别是加强农村的社区建设,是有效填补留守儿童内心对爱、对亲情缺失的一种方式。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1、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2、学校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3、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走进学生心灵,从心灵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驱除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

4、家长要转变观念,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多渠道寻找就业门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 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

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四)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

1、锻炼品质,历练人生,大力弘扬奉献精神。短短几天里,我们和孩子们进行了零距离的内心交流,我们将爱带进了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我们让爱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中得以传承。我们匆匆走过,收获的不止是美丽的风景。我们更多的是体验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的感动和快乐,难忘的经历是人生一笔财富。

2、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是我们此次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活动自始至终都得到父老乡亲的支持与配合。无论是队员们的吃住问题,活动的宣传,或是深入留守儿童家庭的调研,抑或是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活动,当地群众都热心的帮助我们,这是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此次活动,我们学会了如何待人处事,学会了用真诚和微笑去帮助和感谢他人。我们收获了信任,收获了果实,也收获了快乐!

3、团结、奉献精神是一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队员们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勉励的团结之心以及用真情服务社会的奉献之心与投入实践活动的热情,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富有成效的关键。

4、收获成果,再接再厉,将爱进行到底。本次活动得到了学校党委等组织单位的大力支持,正是因为有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才能让爱心的力量更加强大。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村民的感谢等等,都让我们收获感动,收获欣慰。我们坚信,爱心事业不会因为实践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我们会继续努力,将爱传承!

(五)总结:

上一篇:浅谈荣誉激励下一篇:快乐的小鸡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