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2024-05-28

陕西师大学习心得体会(通用9篇)

篇1:陕西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陕师大小学语文培训感言

丙申春末夏初之际,余有幸参加庆阳市农村骨干教师小学语文培训,甚是欣慰。四月十日午后,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踏进陕师大的校门,那一丝倦意让这迷人的校园景色推得荡然无存,那高耸挺拔的雪松和排列整齐有序的教学楼,而在那参天苍老的雪松树下,冬青已经在春风的轻拂下泛着新绿,花畦中时而随风飘来阵阵怡人的花香,放眼望去,那娇艳如滴的牡丹已绽开,红的如涂,白的入雪,红的显得富贵而娇艳,白的透着纯洁与羞涩。那七里香花,香气四溢,它那甜甜的气息沁人心脾,朵朵洁白无瑕的小花犹如点点繁星缀落在绿色的苍穹之中。陕师大不愧是西北遐迩闻名的学府,教师的摇篮,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一下仿佛回到了曾经的大学时代,顿时全身充满了一股暖暖热流。情不自禁的心里默默地说:“陕师大我终于来了!” 虽然以前也在成都参加过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但是这次小学语文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终身难忘的充电机会,因为陕师大曾经是我当年高考梦寐以求的志向,结果造化弄人,让她与那个年少的我擦肩而过,因此在这里我由衷感地感谢“美丽园丁”教育基金会及市局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自从入校以来我感到受益非浅: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精湛的理论、富有哲理的名言推动了我的心房,更新着我的理念与价值观,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教育意义,信息化的社会来临对教育提出又一次挑战,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特别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让我明确了本次培训的目标、内容,力求使自己由专业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要从重结论转变为更重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多去赞赏他们、而少去批评责罚他们,要用真爱去关心他们,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时刻留意关心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使他们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在教育过程中多给学生一片属于他们能力表现的天地,让每一个孩子都充满阳光。理解教师职业,提升自我素养。教师代表着“学生的老师”,也代表着“学生的学生”。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更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

用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心理学基础指引自己的工作。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几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同志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他们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通过说课的指导,让我更加明确上好一堂课的标准,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通过教学艺术的指导,让我从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深化,尤其是对待学生与管理班级。一些具体的事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

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动力和热情。在本次培训中,尤其是教师心理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篇2:陕西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贵州进校秦济201210.20.现阶段我们国家实施的是素质教育,而课堂教育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必须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让我们接受了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洗礼。能够参加这次培训,首先要感谢学校的领导给了我这次很难得的机会,还要感谢给我们上课的专家及辅导教师和所有工作人员,为我们精心安排的这次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强、培训计划新颖、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特别设立研讨小组,供我们随时讨论交流。通过培训,使我受益非浅,我对教育技术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教学技术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通过培训使我对优化教学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我只关心对知识的设计,而忽略了情感态度的关注,只会照搬教材的设计过程,不会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案,只会注重课堂活动,淡化了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在国培的学习中,在专家们专业科学的理论理念作指导,优秀老师的课堂实录做引领,还有辅导老师的辅导和同行们的交流互动,让我学会课改下的教学设计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情,生成资源的开发和调控,能力的培养和生成。关注学生的学情,以往的课堂机械、沉闷,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国培让我知道更要注重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更要体现学科文化素养的精髓,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捕捉生成资源,以往是遵循固定路线的教学,从不考虑生成资源,实质是一种浪费,通过国培的课堂实录,感知到课堂是向未知挺进的旅行,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或美丽的风景,如果合理利用,可以涌现出鲜活、精彩的画卷,善待意外,激活心智,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自由飞翔。培养学生能力,以往自己“重知识,轻能力”,“习题化”淡化了“生活化”让知识和实践脱节,在课堂实录中,感受到他们的教学设计注重“教学回归生活,让教学生活化,生活教学化。”课堂教学重视生活体验,把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创设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注重能力的培养,最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自己过去的教育教学方法有了重新审视,现总结如下。

一、要转换角色,改变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课程教学中的身份和地位,在新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同时要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学中,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组交流、全班交流等。

(2)教学中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如何做人和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是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指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是一种激励,当学生退却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是:观察、感知、参与、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控教学方向,照顾差异,发现“火花”。师与生之间的交流,有认知的交流,有情感的交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二、教学中要明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为起点,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自主生成的过程。学生能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收集、选择、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学习的过程是自主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教师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传授。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不可一味地讲解,一味地记忆。只有这样课才能达到有效教学。

三、注重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评价好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增长,而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培训内容丰富,在学习过程中,我系统地学习、研讨了设计研究性学习、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解读、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分析、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教育价值分析等几个模块培训内容。这些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教研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培训形式灵活,本次培训过程中安排了,研讨,专家的发言和回复,同学们的发言、博文、作业使我受益匪浅。整个培训始终贯穿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通过模块化学习的设计方式,体现“任务驱动、强调活动、强调参与指导思想,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为我们不同条件下的教师培训提供了学习支持。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收获很大,使我理解了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方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日常的教学出发,选择一定的主题单元进行设计,并关注技术的支持作用;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能够结合主题单元,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理解评价的基本含义,能够运用多元化的方法,为主题单元学习中的评价要素设计相应的评价方案;理解实施单元教学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授递策略、组织策略与管理策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初步理解运用信息技术支持研究的一般过程;能够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与其他学员分享自己的培训作品,对自己经历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使我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帮助我重新认识了什么是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我的体会是,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基础,教学设计能力是教育技术能力的关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科学整合是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教育技术能力的终端是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设计,这份设计中蕴藏着教师对教学资源的科学选择与取舍,体现着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总之,通过这培训,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很多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从思想上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这必将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篇3:陕西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笔者所在的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也在学生大三第二学期的时候开设了学科教学论和教师技能培训这两门课程。前者倾向于理论阐述,“力图从理念、理论、策略、案例等层面,紧贴国际教育科学学术前沿,紧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紧贴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阐述学科教育的现实课题与未来发展,为广大教师拓展新的视野,为学科教育学丰富新的内涵,为课堂教学实践提示新的策略。”[2]后者则是站在实践的视角,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真实课堂环境,学生通过体验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感受真实课堂的氛围,为实际教学积累经验。

以本专业的“教师技能课”为例,我们的课程是这样安排的:以广东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为依托,将全书的内容按章节分给全班38位同学,各人按自己的理解准备教学,分为二十分钟的讲课与十分钟的说课,该同学完成这两项之后全班同学开始评课,主要是就其讲课中的优点与不足展开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点评。同时,该同学还要将自己的讲课课件与说课课件外加教案一同交给老师,作为评价的另一部分依据。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师技能课”存在很多亟待改善的地方。

一、“教师技能课”存在的问题

1. 课程设置不合理

第一,表现在学校对本课的时间安排上。由于本校实行的是“2+2人才培养模式”(两年的通识教育加两年的专业教育),学生在大一大二只有几门专业课程,绝大部分是公共课程,没有设置教师技能训练项目,学生在此阶段只是利用零散的机会(有些教师会安排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讲解,几乎都是大学知识)积累一些教学经验,没有科学依据,也没有教师的专业指导。大三阶段学生开始全面接触学科专业知识,学习负担一下加重,学生很难积极准备和对待技能训练。大四时学生又面临就业问题,更加无心投入,以至于我们的教师技能培训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第二,课程比重安排不合理。众所周知,课程是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师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胜任中等教育的师资”,其课程设置应该重视教育类课程和技能类课程的比重。[3]但是,我们的课程却是以学科类课程为重,对于师范类课程只安排了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学科教学论三门,而实践类课程除了大三第二学期的教师技能课之外,只剩下教育实习。“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4]这样的课程设置,从主观上极力强调学生的专业学科发展,而忽视了最基本的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殊不知,我们师范院校的学生以后大多数是要从事教师职业的,而是否胜任的最基本因素就在于教师技能。

第三,技能训练不到位。国家教委在1994年下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把教师技能分为四大类: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学设计技能、使用教学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教学研究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5]单就普通话技能和书写规范汉字这两项来讲,以本专业的学生为例,基本上没有进行过严格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学生对这两项的能力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完全建立在自我的学习上。很多学生在讲台上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站位,动作僵硬,语言缺乏生动感,虽然很多学生的教学课件做得相当精美,却不能将精美的课件与精彩的讲课融合,导致课堂有技术没艺术。

第四,技能类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和基础教育实际相脱离现象较为严重。现行的技能课训练和训练场地只局限在本班内部,与中学的联系不够。学生对现阶段普通高中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和他们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态度没有一个客观真实的认识,于是就表现为大家备课时的“凭感觉”,结合自己上学的经历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所以笔者建议:我们应该与中学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特别是要加强师范生与本专业在中学的实际课堂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深入课堂,了解基础教育的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2. 课堂组织不到位

首先,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时间的控制不严格。虽然教师要求的是二十分钟的讲课十分钟的说课,但是很多学生根本不能严格遵照这个要求,要么是讲多了,要么就是几分钟了事。试想一下,在实际教学中一般课堂教学时间就是严格的45分钟(科学地讲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能讲授40分钟,以普通高中为例),这就要求我们要严格把控教学时间,要学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材安排内容过多的时候,要合理删减;教材内容太少,要敢于创新,为学生进行知识拓展。

其次,课堂纪律松散。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加之对教师技能课的不重视,导致到课率不高,没有形成严肃认真的实战演练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之下,讲课的同学无法全情投入,听课的同学也无法专注地听,最后导致大家评课的时候有时需要老师点名才会有人站起来回答,没有产生互帮互学的效果。

3. 评价体系不健全

虽然设有具体的技能训练项目———讲课、说课、评课,但是与之相应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却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我们的评课一般是在学生讲完之后展开的,在座的同学往往是以同学之间平时闲聊的语气和态度指出同学的不足或者是优点,这样的评价也都是出于同学自己的直觉经验,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更谈不上有多强的导向性、激励性,没有起到评课的最终作用。特别是说课,很多同学都是在进入大三阶段才听说这种形式,而对于其具体的说课内容、评价要求完全没有概念,经常是讲课的学生只是就教材、学生、教学流程照着课件念一遍,对于比较有价值的设计理念、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很少提及,而评课的同学也是将说课略去不评。至于教案,同学们不是很清楚教案到底有什么作用、涉及哪些内容,所以大家只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去写一份教案交给老师,至于老师是如何评价的更无从知道。

二、“教师技能课”的改进建议

1. 优化配置课程结构,完善教师技能培养体系

按照内容划分,师范生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本专业学科知识,一类是师范生知识,这里又可以分为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课程和教师技能训练及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程。立足于师范这一特殊定位,我们应该合理安排各个课程的比例,做到比例均衡、方向明确,既能保证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得专业上的发展,又能立足于师范生的定位练好教师的基本功。同时,在师范知识领域,将理论与实践合理配比,使学生“知行”结合。还要安排好技能训练的时间,最好能够保证学生每个学期都能得到一定的锻炼。编排较为严谨的学生技能训练特色课程,制定出严格的课程考核机制,使之系统化、制度化,确保有序长效地运行。

2. 加强技能培训与基础教育的联系

师范生教师技能的培训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课堂,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所以我们应该保持师范生技能培训与基础教育真实课堂的一致性,让师范生时刻了解现行基础教育发展的状况,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的需求,以便有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

3. 加强基本功训练

众所周知,教师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6]西方研究者诺尔·希勒及其同事们对大学毕业的中小学教师考核的结果表明,在达到一定的智力和认识水平之后,从事教师工作不可缺少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教学活动能力等教学技能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与其工作效果呈正相关。并提出一旦达到或超出一定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线”,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将不再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7]并且,在现阶段来看,各个学校安排的学科专业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已经很大,所以我们更加应该将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重视,将教师口语、书法、普通话培训等作为专业课程严格设立教学学时,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坚实的基本功培训。

4. 充分利用微格教学资源

微格教学是一种“讲课—观摩—分析—评价”的方法,通过录像机、磁带录音装置和实验室式的教学练习,使师范生及在职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变得可观察、分析和评价,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等进行选择性的模拟。[8]也就是使受训者处于缩小和集中的状态,在微型课堂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借助现代媒体记录课堂细节,再通过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通过调节记录视频的速度来反复讨论,分析优缺点,对不足的地方可进行多次练习,直到掌握正确的技能。[9]

运用微格教学,一方面可以纠正学生在教学技能方面的不足,为其提供自我成长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在真实教学中出现自己教学技能的缺点给学生或教师带来的压力。同时,微格教学中通过现代媒体记录下来的视频等资源,可以让学生当作自我的成长记录保存下来,这在强调评价方式由定量评价转向定性评价的今天尤其有着特殊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灵敏.关于教师教育问题的研究——教师技能训练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报告[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2 (3) :55-58.

[2]钟启全.学科教学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照格申.高师专业教师技能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内蒙古民族大学师范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5) .

[4]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138.

[5]国家教委师范司.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 (试行) .

[6]乌兰.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2:25.

[7]朱新春, 等.教学工作技能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20.

[8]化得元.微格教学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 1993 (3) :86-90.

篇4:陕西师大手写通知书引关注

相对于机器印刷,毛笔手写通知书既不经济实用,也不迅速便捷,的确显得很“笨拙”。可蝇头小楷、一笔一画之间,饱含着先学对后进的深厚感情,体现着大学对每一个学生的真诚尊重,洋溢著浓浓的人文情怀,这不是效率所能度量的,也不是实用所能解释的。有人说,手写通知书是一种形式主义。殊不知,白发教授、耄耋长者十年坚持书写,自有一份仪式的庄严。在快餐化、碎片化的生活中,我们从来不缺形式,缺的是这种把形式变成仪式的耐心、敬畏和韧性。

看到老教授们翰墨隽秀,一些年轻人萌生了学习中华传统书法艺术的想法;那些“捂”着一手歪歪扭扭的钢笔字无颜示人的人们,因此有所启发;见到手写通知书的走红,一些人开始对过度依赖鼠标键盘造成的“提笔忘字”现象进行反思,有人提出大学应该加强书法、钢笔字、粉笔板书的培养……这些反思是不是很有现实针对性?一件事能够引出这么多有关文化、传统、教育方面的思考与追问,断不能武断地说它没有价值。

篇5:陕师大学习心得

灵宝市实验中学 贺艳

从教十几年,我一直在追求一种教学理念:研讨是幸福的,学习是快乐的!也努力想要形成一种教学风格:自主灵动、深入浅出……近几年,作为学习重点培养的对象,我有机会参加了各级各类的赛教活动,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对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可是总有一些困惑阻碍我继续前行。很幸运,这次有机会在陕西师范大学接受为其半月的系统培训学习,这次培训收获颇丰,下面我想围绕学习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三个关键词“幸福感”、“专业”、“阅读”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幸福感”

还记得初登讲台时,我在日记本上记了这样一句话:做幸福的老师,教幸福的学生!那时的我,怀揣美丽的梦想,走进校园,满心满眼都是孩子们可爱的笑脸。那时的理想很简单就是做一个快乐的“孩子王”!教他们知识,陪他们成长!虽然那时我对“教育”这个词的意义还理解不透,但我明白“教育”应该建立在爱孩子、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我的“梦想”就是圆孩子们的“梦想”。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不知从何时起,我渐渐感觉不到这份职业带给我的快乐了,取而代之的是疲惫、厌烦、做不完的试题、改不完的作业、孩子们不理想的成绩……我变得越来越严厉,孩子们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逐渐失去自信,脸上少了笑容,多了困惑。我眼里曾经的“天使”,再也没有了曾经的“灵气”。我明白是因为我的注意力从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转移到了孩子的成绩,我和许多同事一样一起陷入了一个“怪圈”,不能自救。多希望有双手能拉我一把,可是那只是奢望。直到“遇见”教育学博士牛文明……

***曾说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马云也说过:“影响人一辈子的是老师,没有好老师我们不可能有美好的希望。”我也曾经希望我就是我的孩子们的“美丽邂逅”。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我能发挥那怕一点点好的作用。可是,我没有坚持研究怎样做才算一个“好老师”。幽默智慧的牛文明老师今天点醒了我:教育不能仅凭爱,也需要智慧。仅仅有对教育的热爱,不一定能胜任教学任务。对一名富有爱心的教师而言,他可能得先有智慧,行医是“救命”或许是千钧一发,而“教育”将长久地影响人的一生。

至此,我似乎才明白对教学、对教育我首先得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教育是使全体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公益事业。教育的本质首先是教会学生做人。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才是第一位的。教师要让学生快乐的生活,有责任感,要引导学生在认清现实生活后仍然要热爱生活。而要做到这些,教师首先就该是积极乐观、追求向上的人。“被扣的绩效工资和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哪个重要?没有梦想的老师怎能培养出有梦想的学生呢?”这是牛博士的思考,是不是也应该是我们挣扎在一线的每位老师的思考呢?他也让我明白:教师应该具备一种平衡能力,才能在应试教育形式下解放孩子的天性。保持平和心,就会找回遗失的“幸福感”。

二、“专业”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是被专业认可的,被学校认可,被学生认可,也能被自己悦纳的。事实上,我们很难做到“四全”,在只能选出一项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专业”,因为,唯有专业才是教师尊严的源泉!

凡是专业,应该具备五个特征: 1.为公众服务并且可能成为终身的事业。2.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3.需要终身学习和培训。

4.需要做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5.需要对质量承担最后责任。

反思我们的教育者,有几个老师经常研究心理学研究我们的教育对象?知识结构升级换代,我们是否时刻保持同步?对于做研究我们的态度缺乏敬畏!也没有人因为自己的教学成绩差而主动承担责任……

眼界不够宽阔是中小学教师最大的缺点,我们离“专业”的距离还差的太远。

陕西省数学学科带头人一线教师代表王丹老师给我们谈了 “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她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分四个方面:

1、课堂教学—做实教师的专业内涵。课堂教学的标准:脑中有纲—课标。胸中有本—教材烂于胸中。目中有人—因材施教。心中有数—学生有差异,分层要求。手中有法—交给学生方法。反思自己,虽然在课堂改革方面自己已有一些成绩和经验,可按照这个标准自己还有所欠缺,对于课标的把握和研究却是不够的。

2、教师反思—夯实教师的专业技能。反思有利于教师的转变。王丹老师建议我们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教学个性、教学方法、研究名师作课特点。研究小技巧:导入艺术、结课艺术、提问艺术、板书艺术、留白艺术等。是呀,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显得更高,看得更远。站在名师的肩上才更容易成就自己。这一点我很赞同,也深有体会。记得我在参加省级、国家级赛课时,就是通过看名师的课堂视频获得灵感,收获进步。

3、阅读积累—厚实教师的专业基础。读书能够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与经典为友是成为有思想的教师的重要途径。

4、教育科研—充实教师的专业素养。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学生成绩好只是成就了学生的当下,教师写作搞科研却可能成就自己和学生的未来。

教育就是一场旅行,最好的风景一定在路上!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准!对于“专业”我想我一直未放弃追求!

三、“阅读”

从小我们都知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我们的老师教给我们的,现在我们仍然在教育学生,要重视“阅读”。可是,作为老师,这些年,我们有坚持阅读了吗?工作太忙、作业太多、学生太烦……我们总能找到各式各样的理由不再阅读,渐渐地我们甚至连自己的教参都懒得去读。

华应龙说:阅读会使教育有另一种可能!北宋欧阳修也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赵精兵教授也谈了他的观点,今后教师的培养方向就是专家加杂家,我们要通过“阅读”拓展视野,跨行跨学科,涉及各个领域的知识、内容和思维都有立体化。王丹老师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向我们说明了阅读学习的重要性。给我们培训的专家们几乎每个人都向我们推荐了专业期刊、本学科的名家学者专著、教育通识性书籍、还有微信公众号。现代科技发展之快超乎我们想象,互联网给我们的传统教学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试问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怎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读懂课程、读懂教学、读懂学生,更要试着去读懂未知的世界。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就是要把下一代带入人类优秀的精神文化当中去。汪香志教授让我们明确:课程就是一个过程,教师即课程。他的观点是:得课堂者得天下!如果教师没有足够渊博的知识,足够宽阔的视野,如何做得到站得高看得远悟得深?

阅读是迅速成长、快速进步的很好途径。反思自己在进步路上为什么会遇到“瓶颈”,实际上就是读的少。我深切体会到这方面自己的不足,第一次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回想自己在准备国家级赛课的时候,曾经就因为害怕答辩这一环节压力山大。我自知自己虽然在课堂创新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可是对于很多理论知识还没有系统的学习。因此,当时在一个月的赛前准备中,我恶补了二十天的理论知识才勉强自觉能应付赛场上15分钟的答辩环节。这一点也是所有一线教师共性的问题。因此,我觉得教师想要追求自我发展,“阅读”将成为必须养成的好习惯。

通过近半月的学习,我真正的收获比能写出来的多太多,我会在未来的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内化这些收获,并继续学习,追求更大进步。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次的培训学习让我更加坚信:有梦,就有方向!有梦,就有力量!梦,要飞----锤炼!让数学语言专业而凝练 钻研!让课堂设计简约而不简单 磨砺!让点拨提升适时而灵动 超越!让自我特色在突破中鲜亮 梦,在飞----顿足,眺望

篇6:北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西乡凤岗小学 张丽娟

3月10日,感谢西乡街道办和北京师范大学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西乡街道小学语文老师赴北师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总的来说,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七天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简短而隆重的开班仪式后,首先给我们做讲座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勇博士。他给学员作了题为《五四新文学的跨文化思考》的讲座。他从现代文化的价值与特殊意义谈起,重点阐述了五四新文学、五四新文学的跨文化品格、五四新文学的背景与文化发展等三个问题,还讲述了五四新文学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的影响。课堂上,刘博士结合现、当代文学发展情况,旁征博引,字字珠玑,不时抛出问题引发学员思考。学员们认真聆听,踊跃发言,争取每一个与教授现场互动的机会,而刘博士的博学与睿智,更是让现场笑声不断、掌声不断!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心理学博士宋振韶教授的题为《如何做一名高效能教师》的专题报告上,重点讲了高效能教师的七个习惯,特别是在积极主动这个习惯方面阐述得尤其详细,在如何让孩子们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方面,给学员们打开了一扇明亮的心窗。

郑日昌教授《压力与情绪管理》的专题讲座特别有趣。他那抛砖引玉式、风趣幽默、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讲课风格让人受益非浅,回味无穷!在笑声中,我懂得从平常的工作中去体验工作的幸福和快乐。我们老师面临着来自自身、学校、家庭、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面对如此重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先学会爱自己,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的成败。作为教师要学会调试自己的心理,同时还要学会与学生沟通,用阳光般的心态积极面对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次培训活动,给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的《有效课堂从哪儿来》的专题讲座。钱教授从有效课堂的概念出发,综合了心理学、教育学各方面的知识,依次从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实施、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细致的讲解。他指出只有一个专业化的教师,经过教材、学生、方法等十个角度的精心备课,并根据学生的感知觉特点来组织课堂,最终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演讲中,钱教授亲切幽默的语言、出神入化的演示,恰到好处的互动等已然成为有效教学最生动的示范。听了他的报告,我的体会到了:教师首先应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高效的课堂需要激情。我们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有激情,没有激情的教学,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再好的教学手段也没有感染力,再好的内容也难传授给学生。教师的讲课缺乏激情,又不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分散,无精打采,比较之下,学生的学习不投入使得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也较为浅显。这就是教师不同的情感态度决定着不同的教学效果。一个富有激情,满腔热血;一个平平实实,热情一般。同一堂课效果会截然不同。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厌学情绪也越来越严重,这更需要教师用激情去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只有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才能掀动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课堂上只有教师有了激情,学生才会有活力,这样才能“激活”课堂教学。所以老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腔的热情投入教学,投入到师生交往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热情来确保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也是确保有效课堂的一大途径。再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教学过程并非是教师讲学生听,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不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种课的课堂结构很不合理,学生处于被动,消极,受压抑的境地,课堂气氛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如果我们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把自己定位在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及组织者,而不是灌输知识的机器,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作为创造活动的主体,那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能形成能力。如果我们上课时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那么,学生在这合理的课堂结构中也会变得生气勃勃,学生的智能也在“活”的教学环境中得到发展。

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灵活选择,诸如听录音、做游戏、演讲、表演、讨论等,采用哪些方式方法,应予以精心安排。师生互动可以用对话形式,问答形式。实践证明了,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选择好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尽量通过以上途径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只有通过教师的激情感染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身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喜悦,他们的情绪才会高昂,课堂才会有不息的激情之火,学生也才会在激情的驱动下去掌握知识。只有设计好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帮助识记,通过情景帮助理解,通过竞技强化巩固知识,我们才能真正激活课堂。只有通过我们教师对课堂的有效调控,我们才会真的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所期待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果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篇7:陕西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张局把这次学习称“望星空”,还给66名学员冠以“66颗星”的美誉。这次学习提前布置好任务,带着明确的目标学习,可见学习效果怎样?在9月18日----24日为期一周的学习中,早上爬山锻炼看景,上午和下午认真听课学习,晚间商讨学习中的问题,谈感受、写心得,甚至有的写诗作词,分享到微信群里,分组竞赛,讨论读书,综合评估检查,甚至月工作例会汇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学习氛围浓厚,既体现了团队的学习精神,同时也感到‘业务团队’集体的温暖。学习中既有理论的系统指导,又有学校的实践和参观,大家都收获满满,但也有各种困惑,有思想碰撞时的激动,带着想法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在自己试验田里试一试的激情,几天的学习我受益非浅,略谈几点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徐继存教授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即学校制度和文化及课程用鱼缸、水和鱼来比喻,鱼缸是制度,水就是学校文化,鱼即核心课程,一喻明白课程建设的条件和联系。

2、青岛市浮山路小学方露校长对学校工作的汇报,让我明白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特别是学校的管理更是要细,浮山路小学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学生辅导、家校沟通、质量检测与分析,每一个环节学校都有细致的要求,坚持检查反馈和延时追踪制度,特别是阅读文化,气氛浓郁,已经形成学校的优势,“一节一诵一廊一会”即读书节----诵经典----读书长廊和微书馆-----读书会,和语文课“一篇带多篇,多篇带整体”的读书模式,具体细致系统的要求和活动更值得我们借鉴。

3:付海伦教授通过几个问题:一、当前数学问题透视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 三、数学高效课堂的评价指标 四、当前数学高耗“低效”问题 五、如何构建新课程标准下高效课堂教学,让我们明白数学的核心思想,通过“低效”与“高效”对比,更清晰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4·孙宽宁教授的学校课程建设溯本追源中,指出学校课程开发指导思想:

新学校从基本理念入手,统筹规划,整体设计。

学校定位:高效学习,快乐生活。

课程:至简至精。

教师:教师有系统观和整体感。

教学:抓住本质,高效实施。

文化:敏学笃行。

传统学校:顺势而为,继往开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頂层设计: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具体实施:抓两头,促中间。

课程改革从理念到实践:

1>减少知识传授,引导学生探究。 2>注重内容综合,提倡学科整。 3>教学联系生活,强调学生体验。 4>倡导主动参与,关注学生兴趣。 5>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学习。6>强化发展评价,贯穿教学全程。

5、南山区西营镇的特色课程创建:依据学校的独特地理优势和师资资源优势创建了校本课程,南营小学特色课程——家乡的中药材;龙湾小学的特色课程------盆景制作与鉴赏;秦口峪小学的特色课程---------花卉的鉴赏与管理;石岭小学的特色课程-------果树欣赏与栽培;枣林小学特色课程-------山东木板大鼓介绍,这些都为为我们乡甚至是全县特色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参考。西营镇的一体化教研和一体化评价及教室走教,整合教师资源,更值得学习。

6、潘庆玉教授的报告中,文本导读,核心素养,群文阅读,贯穿始终。

7、赵勇校长的课程建设,共享生命成长中提到:体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中小学就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打基础,通过课程开发与大学专业人才培养对接。

篇8:北师大学习心得

——北师大合肥市中学语文学科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庐江县龙桥镇黄屯初中 汪选桃

时下,一谈到语文教研及专业成长,有一定教龄的职业语文教师,往往有这样两种现象:要么一直为教研而教研,走入迷宫;要么言必谈课题,流于赶潮。其实他们当中真正的收获有多少,大概只有研究的人自己才知道。语文教研及专业成长,路究竟路在何方,和不少职业语文教师一样,笔者近几年也走入迷茫之中。

8月1日至4日,作为一名有着十五年初中语文教龄的农村学校教师,笔者有幸和其他49名被合肥市教育局认定的第二批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一起,参加了北师大合肥市中学语文学科高级研修班。几天的课程研修,笔者的确获益匪浅:很多职业观念得到了更新;在交流中开阔了职业和生活视野;自身难得有了一次系统充电;愉悦了身心。。而其中收获最大的应该是8月1日上午北京101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程翔的讲座。这次讲座让笔者今后在如何继续走语文教研及专业成长之路上茅塞顿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是积累‘课堂作品’”。

纵观近几十年来那些广为人知的有成就的语文教育家,如于漪、魏书生、钱梦龙、余映潮等,他们无不立足文本,立足学生、立足课堂,走出了自己的语文专业成长及教育家之路。程翔先生的成功也是如此,他说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是积累‘课堂作品’”,值得我们每一位正在步入迷茫或歧途的职业语文教师深刻反思,努力实现自身真正的职业成长。

篇9:北师大学习心得

彭 海 锋

正宁三中 2013.8.11.赴北京师范大学培训学习

—心得体会

正宁三中

彭海锋

今年8月1日—8月10日,我有幸被学校派往参加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庆阳市中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培训学习共10天,听报告讲座共计14节,收获颇丰,各位教育专家,一线优秀班主任针对当今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当今教育的理念到方法策略,从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到到教育法律和教育安全,从教师职业倦到调适,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所阐述的教育观点风格平实、语言幽默风趣、列举了大量生动感人,切合实际的案例,见解精辟独到,令人折服,带给我一次又一次的启迪,反省和思考,以下是我在学习中的几点体会:

一、意识到了班主任角色的转换和定位的重要

以前就知道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和管理者,但却只停留在这个说法,而没有考虑如何把这个角色在自己身上定位,定位到哪个方向上,通过培训学习,深深意识到班主任应该做到。

(一)由 “个别偏爱型”走向“整体关爱型”班主任要深入班级,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关注每个学生、不要只关注优等生,应通过教育和培养,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二)由“专制型”走向“民主平等型”,改变以往传统意义上老师绝对权威,学生必须服从的不平等关系、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精神。

(三)由“限制型”走向“开放型”班主任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对学生要宽容,放手让学生去做,不要怕出错,只有在实践中锻炼,学生才会成长。

二、意识到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个学习型班主任,班主任强硬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修养与锻炼成的,从本次培训学习中,专家,一线优秀班主任广博的学科知识、经验、高尚的道德、素养让我感触深,激励,鞭策我们必须立刻加强学习,否则落伍。

(一)学习新课程下的教育理念,更新自己的观念,学习心理学,研究不同学龄段的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学生的气质类型,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新时代下的学生。

(二)平时工作中要不断反思,总结以提示自己,我们身边的班主任工作了不少,经验也不少,却从来没有去对自己工作中的经验,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以致于没有质的飞跃,所以一定要对自己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反思、总结、以使自己的管理水平有质的飞跃。

三、意识到班主任工作一定要讲述艺术性,富有特色性

新时期,独生子女增多,吃苦精神差,叛逆性强家庭德育工作不到位,所以我们绝不可以用常规的教育方法处理,班级中的各种矛盾和复杂的关系,要针对现代学生的特点和遇到的新问题采用讲究的艺术性教育方法才能达到要好的育人效果。

(一)巧妙使用表扬和批评,现代教育提倡对学生的表扬少批评,但并不是说不批评,而是说要会批评,才能使学生更快地成长进步,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把握原则,注意分寸,注意批评的时机和场合,努力让自己的表扬和批评的艺术性更讲究,尽最大限强地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进行赏识教育。

(二)忙要忙在点子上,现在学生智力不是问题,成问题的是他们的心理,平时在管级管理中,一定要加强德育教育,教学生如何做人,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平时在管理中要注意表现异常的学生,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同时处理问题时能站在学生的角度,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与方法,多组织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形成融洽的情感范围、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以活动带动班级的发展。针对平时管理中的具体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开好主题班会,解决班级中的问题,使班集体健康地发展成长。

(三)家校联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要把学生教育好,家长是我们要积极争取的一个重要力量,我们要把家长争取过来,利用每期一次或二次的家长会对家长讲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并互相了解学生在学校、家中的表现和学习情况,从而老师与家长形成合力来教育学生。

上一篇:营销人员具备的性格下一篇:品质异常处理程序1_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