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词语的近义词及造句

2024-04-25

基本词语的近义词及造句(共14篇)

篇1:基本词语的近义词及造句

一、基本词语的解释

根本。 《汉书·谷永传》:“王者以民为基,民以财为本……是以明王爱养基本。”《旧唐书·魏玄同传》:“任人者诚国家之基本,百姓之安危也。” 宋 岳飞 《奏乞复襄阳札子》:“ 襄阳 六郡,地为险要,恢復中原,此为基本。” 引申为基地,凭借的条件。 《三国演义》第三四回:“ 玄德 乘着酒兴,失口答道:‘ 备 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 根本的;主要的。

二、基本词语的近义词

根基 [ gēn jī ]

底子 [ dǐ zi ]

根蒂 [ gēn dì ]

三、基本词语的造句

1、我赞成这篇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

2、他扎实的基本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他扎实的基本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经过张医生的精心医治,奶奶的病基本上痊愈了。

5、稳定的政治局面是改革开放的基本保证。

6、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7、武侠小说中,师傅总是让徒弟做一些看起来徒劳无功事,其实是让徒弟们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8、我们已经具备了发射载人飞船的基本条件。

9、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0、我国的粮食生产,基本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

11、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2、连基本情况都没弄清楚就跑到专家面前大放其词,像这样班门弄斧的行为是会惹人讥笑的。

13、归纳和演绎是两种基本的推理方法。

14、这场雨范围很广,北方旱情基本解除。

15、我们家每月除了基本生活费用,还有很多额外的开支。

16、我现在已基本掌握了烹调川菜的操作方法。

17、很多人都说现在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真是有点冤,比如我的自理能力就很强,做起事来基本不用大人操心。

18、从考试成绩来看,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补习功课不行,必须从最基本的知识补起才行。

19、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

20、基本建设是百年大计,一定要保证质量。

21、因此,博学多闻是史家最基本的素质。

22、他的引证根本站不住脚,因为他没有搞懂所引文章的基本主张,只不过断章取义地加以引用罢了。

23、中央发出号召后,一场发扬抗洪精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高潮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开展了起来。

2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基本原理。

25、从而最终形成了雅俗分野又各得其所的基本文学格局。

26、近年来,农村基本上达到了家给人足。

27、加减乘除是最基本的四则运算。

28、礼尚往来是建立友谊的最基本道理。

29、言必信,行必果,令行禁止,是我们这所学校师生言行的基本准则。

30、政府和商业基本上对教育是漠不关心的。漠不关心造句。

31、政府和商业基本上对教育是漠不关心的。

32、中文系资料室的藏书虽说不上汗牛充栋,但基本上也够用了。

33、她这篇文章基本上是平铺直叙,读起来没有一点儿吸引力。

34、改革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35、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基本国策。

篇2:基本词语的近义词及造句

基本解释

◎ 神奇 shénqí

[magic;miraculous;mystic;supernatural] 非常奇妙的

拿着这张神奇的纸就可以和我一样通行无阻

这一切初听起来过于神奇怪诞,却正反映了人民对屈原的无限怀念之情。――《长江三峡》

近义词

奇妙、奇特

反义词

腐朽

英文翻译

1.magical; mystical; miraculous; peculiar

详细解释

神妙奇特。《庄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后化为神奇,神奇后化为臭腐。” 成玄英 疏:“故情之所美者,则谓为神妙奇特。”《世说新语・方正》“卢志” 刘孝标 注引《孔氏志怪》:“华艳当时显,嘉异表神奇。”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序:“今臣窃取 魏 晋 义,用 汉 篇数,为 唐 t歌鼓吹曲十篇,纪 高祖 、 太宗 功能之神奇。” 宋 陆游 《书志》诗:“三尺粲星辰,万里静妖孽。君看此神奇,丑虏何足灭!”

相关内容

用神奇造句

这喊声有一股神奇的力量。

它的机能之完美,真是神奇。

雨后初睛,留下一股芬芳,简直太神奇了。

让我来想些办法帮你打开这个神奇的世界吧。

门一关上,公用室里的喧嚣就神奇地消失了。

这便是当代广告专家们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

在她最好的诗句里,大诗人的神奇她无不具备。

她认为雨对她的肉体会产生某种创造性的神奇效果。

“瞎胡闹?”娜塔丽说,“我正觉得有点神奇呢。”

你拥有最神奇的青春,而青春是唯一值得拥有的东西。

就目前来说,没有任何一种神奇的办法能够使他回来。

这些报导是些绝域奇谈,渲染着神奇、不可知的凶兆。

过去他本人之神奇传说,以及纳粹之不败言论,至此乃完全破灭。

让双方都致力于开发科学的神奇力量,而不是去祈求它的恐怖威力。

他想表现工业技术所具有的神奇的解放力量。当然他也想逗人开心。

(二)

在这些神奇的丛山脚下,航行的旅客有时会看见轻烟从一座村落袅袅而上。

在年轻的祭司眼里,他成了一个不朽的大人物,生来就有神奇莫测的才能。

在这些神奇的重山脚下,航行的旅客有时会看见轻烟从一座村落里袅袅而上。

回到美国后,我们经常怀念这个神奇的湖泊,它的纯净,清澈,欣欣生意的湖水。

如果你不相信那神奇的公牛包含着任何佛罗伦萨人想包含的意思,那就简直荒唐了。

他想要把某种沉重的家伙操在手里,用尽全身之力把它紧紧握住,然后神奇地升起。

就这样,我在这块沙漠里生活了十年,正因为如此,我发现了一个有神奇魔力的地方。

这个世界要不是给人游览,那么仁慈的上帝为何把它创建得那么神奇怪异,变化万千?

这个地方从前防碍着疲惫的旅客的行程,现已成为冬夏两季的休假胜地,景物神奇,风景迷人。

我们要么漫步在轮船的甲板上,心头充满了神奇的感觉,要么伫立凝望着无尽的海洋,沉浸在梦幻般的冥想之中。

篇3:比喻词语的类型及特征

关键词:比喻词语,全喻式,半喻式

在现代汉语词汇中, 有一类像“熊猫”“雪花”“人参”“地球”等类型的词语。这些词语大多是通过比喻手法成词的, 所以我们称这类词语为比喻词语, 称形成比喻词语的方法为“比喻造词”, 也有人称为“比喻词” (任学良1981;李运益1992;侯友兰1997) 。下面我们先从比喻词语的类型讨论:

一、比喻词语的类型

1、一类是全喻式词语, 如:

“血汗”“矛盾”“心血”“狼狈”“鞭策”等, 都采用比喻方式构成, 用整个词来显示喻体, 从字面意义上很难看出其实际的意义。全喻式词语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如“狼狈”一词, 并不是指狼和狈这两种动物, 而是传说狈是一种兽, 前腿短, 走路时是要爬在狼背上, 不然就不能行动, 所以用“狼狈”比喻困苦或受窘的样子。在这里, 喻体出现, 即“狼”和“狈”, 词的整体为喻体。此类词语还有“后台”“矛盾”“血汗”等。

第二种是喻体通过词的本义表现出来。如“近视”有两个词义: (1) 视力缺陷的一种, 能看清近处的东西, 看不清远处的东西。 (2) 比喻目光短浅。词义 (1) 是本义, 本义中表明“近视”的主体是眼睛。将眼睛看到的现象移植到其他事物上, 即把该事物比作了眼睛, 因此眼睛为喻体。此类词语还有:“沸腾、腐朽、琢磨”等。

第三种是喻体通过词语的字面意义表示出来。这种词语没有本义, 只有比喻义。但是单从字面上也还是可以看出这个词原来指的是何物, 这便是我们说的喻体。如“鞭策”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失去本义, 但字面意义仍很明显, 指用鞭和策赶马, 因此当我们说“我们要经常鞭策自己努力工作”的时候, 就是把自己比作了马, 把马看作了喻体。此类词语还有:“酝酿、孕育”等。

2、另一类是半喻式词语。

这类词语由两个语素组成, 即喻指语素和直指语素。喻指语素在前, 直指语素在后的称为前喻式词语, 比如“人参”“瓜分”“雪白”等;喻指语素在后, 直指语素在前的称为后喻式词语, 比如“山脚”“沾光”“瀑布”等, 由于半喻式词语的复杂性, 本文将做详细论述。

(1) 前喻式词语

前喻式词语的两个语素之间, 都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即偏正关系, 一般都是喻指语素为修饰限定成分, 直指语素为中心成分。

A组:名素+名素的偏正关系名词

人参、轿车、金鱼、银幕

B组:名素+动素的偏正关系动词

瓜分、笼罩、敌视、瓦解

C组:名素+形素的偏正关系形容词

雪亮、锋利、笔直、漆黑

A组词语:从喻指的形状、色彩、功能等出发对直指进行比喻。“人参”、“烟雾”以形状进行比喻。“人参”是一种形状像人的身体的植物, 人们使用人的身体来比喻这种参, 具体造词过程形成如下:像人的身体形状一样的参→人体形状的参→人参。“金黄”“银幕”以色彩进行比喻。“金黄”黄而微红像金子的颜色, 用金子的颜色做喻体在前, “黄”为本体在后。

B组词语:以喻指所代表事物的某种动作行为方式或某种特性对本体进行比喻。由于主谓结构的词语一般也是由“名素+动素”的格式构成, 所以这一偏正式常常与主谓式相混淆。这种词的比况性很强, 有浓厚的修辞色彩。而主谓式中前面的名素和后面的动素或形素之间是一种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不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C组词语:大多是比喻颜色的, 也有一些是比喻性质的。如:“雪白”“漆黑”等是比喻颜色的, “锋利”“笔直”是比喻性质的。要注意这一类词语与主谓式词语的区分。比如“雪白”不是雪很白的意思, 其语义重心不在“雪”上, 而在“白”上, 指“像雪一样的白”, 构成形式是偏正式, 而“雪崩”则不同, 其语义重心不在“崩”上, “崩”是陈述前一语素“雪”怎么样的, 所以不可以理解成“像雪一样崩”, 而只能是主谓式。

从构成词语的语素性质上来看, 上述词语中前一语素即喻指都是名词, 后一语素即直指分别是名素 (A组) 、动素 (B组) 、形素 (C组) 。名素+名素的定名式结构组成的是名词, 名素+动素的状动式结构组成的是动词, 名素+形素的状形式结构组成的是形容词。由此可以看出前喻式词语的词性取决于直指语素的性质, 喻指与什么性质的直指语素结合就会组成什么性质的词语, 这也与偏正结构中心成分所在的位置地位相符合。

(2) 后喻式词语

后喻式词语的两个语素之间, 前一语素是本体, 后一语素是喻体。

A组:名素+名素的偏正关系名词

山脚气流车床瀑布河口

B组:动素+名素的动宾关系动词

沾光没辙吃醋跳伞越轨

C组:动素+名素的偏正关系名词

销路渡口指针出路伤口

D组:形素+名素的偏正关系名词

热浪干冰哑铃温床快门

A组词语:有的喻指语素只是比喻本体语素特征的某一部分, 如“山脚”中的“脚”只比喻山的靠近平地的部分, 并不是对整个“山”做的比喻;“路口”中的“口”也只是比喻道路会合的地方, 并不是对整条道路的比喻。有的喻体语素是对整个本体语素做的比喻, 不是对整条道路的比喻。有的喻体语素是对整个本体语素做的比喻, 如“瀑布”中的“布”, 瀑也称作瀑布, 从山壁上或河床上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 远看上去像一块悬挂着的白布。在这里用“布”来对“瀑”的全部进行比喻。

B组词语:由动素+名素构成的动宾式词语中, 本体表示的是一种动作行为, 喻体表示的是这种动作行为所关涉到的对象, 但是本体不是直接显现的, 而是通过喻体字面意义的比喻义来表现的。如“沾光”, “光”的字面意义是喻体, 比喻意义是本体, 即比喻好处。

C组词语:由动素+名素构成的偏正式词语中, 本体也没有出现, 动素修饰限定喻体, 并不是喻体所比喻的对象。这一类词语的喻体语素具有很强的同一性, 如“指针”的“针”同“表针”“时针”“秒针”的“针”具有同一性, 都是指“细长像针一样的东西”。

D组词语:由形素+名素构成的偏正式词语中, 没有出现本体, 形素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 名素是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的事物。“铃”指的是“形状像铃一样的东西”;“门”指的是“形状或作用像门的”。

二、比喻词语的特征

通过以上对比喻词语的描述和分析, 可以归纳出以下三个特征: (1) 比喻词语中大多数含有一个名词语素, 并且多为喻体。 (2) 不含名词语素的比喻词语可以通过本义或字面意义来推断出其喻体为何物。 (3) 同一喻体可以出现在前喻式词语中, 也可以出现在后喻式词语中, 并且这一喻体语素具有同一性。人们认识事物时都会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对新事物命名, 由于人类思维有类比化的倾向, 往往用相同的理据对不同的事物加以命名。这就是看到“长得像花的东西”就叫做“X花”一样, 比如“雪花、浪花、棉花、灯花、钢花、烛花”等。

参考文献

[1]侯友兰.比喻词补议[J].汉语学习.1997, (4)

[2]张培成.关于汉语比喻词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习.2000, (4)

篇4:基本词语的近义词及造句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戏曲词语 释义模式 词义演变

一、引言

戏曲词语是现代汉语词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一种词汇类聚,是传统社会里百姓学习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不过,近年来人们却忽视了这一语言现象,始终没有人对其进行系统的考察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戏曲一词有如下定义:①我国传统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②一种文学形式,杂剧和传奇中的唱词。”对此,我们将其标注指明是戏曲词语的视为研究对象;未明确标注的未明确标注的将参照《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以及《汉语大词典》对其进行对比考察,以便提高论述的准确性。

关于戏曲词语的研究,已经有不少学者进行专书戏曲词语研究,如陆澹安《戏曲词语汇释》,董树人《<戏曲词语汇释>误释例证》,王跃《<元刊杂剧三十种>戏曲词语研究》等。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戏曲词语词义发生了变化,如雷泽兵的《由戏曲行话引出的流行词语》,孙光莹《戏曲行业语的词义演变探析》,卢甲文《戏曲词语新释》等。

2012年6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以下简称《现汉6》)在人们的期待中以崭新的面貌与读者见面了。它的问世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已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

据统计,戏曲词语在《现汉6》中共有519条,占其总数的0.93%。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对我们学习和研究现代汉语词汇有着重要的意义。现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与研讨。

二、《现汉6》戏曲词语的基本特征

(一)音节形式计量分析

音节是指人们在听觉上自然而然感觉到的语音单位。《现汉6》中戏曲词语音节分布列表如下:

表1:戏曲词语音节形式数量统计分析

音节数量(条)百分比(%)戏曲词举例

单音节417.90%白、板、倡、丑、优、旦、鼓、外、戏、眼、折、生、净、介、去

双音节34065.51%白剧、帮腔、倡优、独白、赶场、老旦、排戏、西皮、水袖、说白

三音节9718.69%梆子腔、采茶戏、对手戏、跑龙套、潜台词、压轴子、先行官、弦子戏

四音节417.90%蹦蹦儿戏、唱对台戏、河南梆子、十三道辙、一板一眼、有板有眼

从上表可以看出,戏曲词语以双音节为主,共有340条,约占总数的 65.51%; 三音节次之,共97条,约占总数的18.69%;戏曲词最多只有四个音节,共41条,约占总数的7.90%。单音节戏曲词数量也很少,共有41条,约占总数的7.90%;

值得注意的是,《现汉6》单音节戏曲词语虽然数量很少,仅有41条,但其中的“白、唱、丑、出、倒、鼓、开、曲、剧、台”等戏曲词作为语素时却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478条多音节戏曲词中以其作为语素构成的有345条,约占 48.87%,如含“戏”多音节戏曲词最多,有“扮戏、采茶戏、高甲戏、猴戏、入戏、兴化戏”等91条;含“剧”多音节戏曲词有“楚剧、川剧、侗剧、沪剧”等45条;含“台”多音节戏曲词有“草台班子、对台戏、二人台、潜台词,台步”等14条。同样作为单音节戏曲词的“倡、优、折、外”等则构词能力不强。

(二)词类计量分析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3](P6)

《现汉6》把词分为12大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1]戏曲词语的词类分布列表如下:

表2:戏曲词词类分布数量统计分析

词性数量(条)百分比(%)举例

名词37672.45%白剧、白口、白脸、班底、班主、班子、板鼓、板胡、板式、板眼、梆子腔、悲剧、悲喜剧、北曲、本戏、蹦蹦儿戏、彩旦、

动词57 10.98%帮腔、变脸、表演、唱戏、串戏、串演、打诨、打炮、大团圆、倒嗓、反串、合辙、叫板、接戏、救场、开场、开锣、配戏、

从上表可以看出,《现汉6》戏曲词词类分布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两大类上,名词占绝对优势,共376条,约占总数的72.45%;动词次之,共57条,约占总数的10.98%。

除上表所展示的名词和动词这两大词类外,《现汉6》戏曲词词类分布还有如下特点:

第一,《现汉6》中的戏曲词语还包括形容词和量词。形容词的数量有限,有“边式、当红、对工、对口、合拍、形似、神似、一板一眼、有板有眼、字正腔圆”等;量词的数量也十分有限,仅限于“出、幕、票、折”等4个。

第二,《现汉6》中除了单一词性以外,519条戏曲词中还有部分词语有多个词性,如 :“傍角儿”它既可以指为主角配戏或伴奏,词性为动词;也可以指为主角配戏或伴奏的人,词性为名词。

第三,《现汉6》中所收录的戏曲词语有一小部分没有指明其具体词性,如:“唱白脸”(~)指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白色脸谱扮演反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像这样的戏曲词语还有很多,如“插科打诨、草台班子、唱红脸、吊嗓子、二进宫、粉墨登场、逢场作戏”等。这些词语在音节分布上都是三音节或四音节,属于固定短语。

(三)义项计量分析

“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一个词拥有多少个义项是从它所出现的具体语境中概括总结出来的。”[3](P234)据此根据义项的多少,我们将《现汉6》中所收录的戏曲词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具体情况列表如下:

表3:戏曲词义项数量统计

类别数量(条)百分比(%)例词

单义词37772.64%定场白、定场诗、侗剧、对白、对手戏、二花脸、反串、反派、福州戏、

嘎调、赣剧

多义词12524.01%大戏、对工、对台戏、二进宫、二人转、高潮、跟包、过场、后台、叫板、开打、开幕

从上表可以看到,在词义义项上,《现汉6》中的戏曲词语显得既清晰又简单。其中,单义词共计377条,占总数的72.64%,具有绝对的优势,而多义词只有125条,占总数的24.01%。其中双义词100条,三义词20条。

《现汉6》中戏曲词之所以以单义词为主,看起来较为单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它的术语词性质所决定的。作为术语词,它的显著特点就是单义性,因此交际时不受语境的限制,也不会产生歧义。

三、戏曲词语在《现汉6》中的释义模式

词义是词典编纂者们所关注的焦点和核心,因为词义的释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部字典质量的高低。在《现汉6》中,有的戏曲词语只采用了一种注释方法,而有的却综合了多种方法进行注释。通过统计和综合分析,我们发现,《现汉6》的释义模式主要由以下三种方法:

(一)定义式

《现汉6》中最基本的释义方法是定义式注释法。专业术语的注释,基本上是采取这种方法,因为它具备简洁明了、概括准确精炼的优点。“定义式注释法严格遵守了‘种=种差+属的逻辑定义模式,即在释义中往往用一个偏正式的词语来阐述。”[9]在这种释义模式中,所谓的“属”便是中心词,而“种差”便是这个中心词的修饰成分。《现汉6》中的戏曲词语由于属于专业术语的一员,因此它的很大一部分在释义时都采取了这种方法,具体释义方式又分为以下几类:

1.直接定义式

《现汉6》中戏曲词语的释义采用直接定义式,即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接说明被释戏曲词语的特点。例如:

【定场白】指戏曲中角色第一次出场说的自我介绍的独白。

【打场子】跑江湖的艺人用敲锣鼓、吆喝等方式把观众找引来围成圆形的表演场地,叫做打场子。

【开口饭】旧时把以表演戏曲、曲艺等为职业叫做开口饭。

2.先定性再释义式

直接定义式,即先直接指出中心词,然后围绕中心词的特点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例如:

【花旦】戏曲中旦角的一种,扮演性格活泼或放荡泼辣的年轻女子。

【红净】戏曲中净角的一种,专演红色脸谱的人物。

【外】戏曲角色行当,扮演老年男子)。

3.先定义再举例式

有些词语直接定义后,我们并不能清楚地看到它的特点,因此便需要在后面作进一步的的阐述和说明。《现汉6》中的戏曲词语基本上是采用举例子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补充说明。例如:

【板式】戏曲唱腔的节拍形式,如京剧中的慢板、快板、二流、流水等。

【地方戏】指产生于某一地区,用当地方言演唱,具有乡土色彩的剧种,如汉剧、湘剧、川剧、越剧等。

(二)溯源式

所谓溯源式的释义方式,便是追溯词源,找出构词的原因,即该词的命名理据。在释义的过程中,它要求我们本着寻根究底的态度对其进行探究和考察,以便增加词语释义的理据性。在《现汉6》所收录的戏曲词中,这种溯源式释义方式尤为明显。例如:

【白剧】白族的主要戏曲剧种,历史悠久,流行于云南西部白族聚居区。

【桂剧】广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广西汉族说北方话的地区。

【淮剧】江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名江淮戏,流行于淮阴、盐城等地。

(三)同义互训

同义互训是我国古代传统的释义方法,即采用已经有过注释的词语作为它的同义词来进行注释说明。《现汉6》中的戏曲词语有很大一部分词语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注释。同义互训的优点便是用一个大家所熟知的、简单明了的词语去注释大家所不熟悉的事物,让读者对被注释事物有更清楚、更具体的认识。例如:

【倒板】戏曲唱腔的一种特定板式,一般作为成套唱腔的先导部分。也作导板。

【道白】戏曲中的说白。也叫念白。

四、戏曲词词义的发展演变

词的原始的最初的意义叫做本义,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词语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就会在本义的基础上直接或间接的引申出一些新的意义。词的多义是丰富词汇的一种手段,它不但丰富了词的内涵,扩大了词的适用范围,比起创造新词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经济、简便。

由上文对戏曲词语的义项分类统计,我们不难发现,从共时的角度来看,单义词在戏曲词语中占绝对优势,而从历时的角度来看,一部分戏曲单义词会发展成为多义词。根据戏曲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我们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多种引申方式在本义的基础产生新的义项;第二类是新义取代旧义,即通过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等手段产生新义”。[10]下文将从戏曲词语词义演变方式、演变结果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讨论。

(一)词义引申

词义运动变化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就是词义引申。词义引申是指从一个词的本义出发,围绕着它的基本特点产生一些与之相关的其他意义。《现汉6》中戏曲词语引申方式有以下几种:

1.类推引申

类推引申,是指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在性质、特点、功能等方面具有类似的关系,即两种事物同属一类,我们可以根据某一事物的特点推断出另一事物。如:

“帮腔”一词,本是戏曲中的一种演唱形式,台上一人主唱,多人在台后合着唱。因“在台后附和某人唱歌”这一特点,后来引申为比喻支持别人,帮他人说话。例:他看见没有人帮腔,也就不再坚持了。“唱白脸”一词,本指在戏曲中扮演反面角色,现在指在解决问题时充当令人讨厌的角色。因“白脸”这一基本特点,引申出“令人讨厌”这一语义。

2.包含引申

包含引申,是指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在词义范围上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这种方式具体表现在词义由一般到特殊或由特殊到一般的演变中。如:“唱主角”原指戏曲中的主演,现泛指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的人。“灯彩”旧时指演戏时用作舞台装饰或表演道具的花灯,现在泛指做装饰用的花灯和其他彩饰。“唱主角”和“灯彩”这两个词的词义范围都由特殊变为一般,本义都包含在引申义之中。

以上两种引申方式,类推引申是从词义演变前后的性质进行分析的,包含引申是从词义演变的范围进行分析的。

(二)词义演变的结果

1.词义的扩大

词义扩大,是词语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泛化现象,即扩大了词语的使用范围。

1)使用对象从个别发展到一般

【班底】旧时指戏班中主要演员以外的其他演员,现在泛指一个组织中的基本成员。

【班子】剧团的旧称,现在泛指为执行一定任务而成立的组织。

【开场白】指戏曲或某些文艺演出开场时引入本体的道白,也泛指文章或讲话等开始的部分。

2)表动作行为的词关系对象扩大

【捧场】原指特意到剧场去赞赏某位戏曲演员的表演,今泛指特意到场对别人的某种活动表示支持,或对别人的某种活动说赞扬的话。

【倒彩】也叫“倒好儿”,即对演员、运动员等在表演或比赛中出现差错,故意喊“好”取笑。

【出彩】旧时戏曲表演杀伤时,涂抹红色表示流血,叫出彩,也指出丑(含诙谐意)或表现出精彩来。

“班底、班子、开场白”原是戏曲行业语,适用范围仅限于与戏曲有关的组织、活动,现在则泛指一切与之相关的团体和活动;“捧场、倒彩、出彩”原是戏曲行业语中表示动作行为的词,现在这些词的使用范围明显扩大,不再仅仅局限于“戏曲”的限定。

2.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词语在使用过程中,适用范围由宽变窄,即应用对象由一般到具体,词义由一般意义变为特殊意义。如:“串戏”演戏,特指非专业演员参加专业剧团演戏。

3.词义的转移

所谓词义的转移是指由表示甲类事物的词语去表示乙类事物。

1)表名物的词其适用对象发生变化

【科班】旧时指招收儿童,培养成为戏曲演员的教学组织,现也泛指正规的教育或训练。

【老板】旧时对著名戏曲演员或组织戏班的戏曲演员的尊称,现指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

以上两个词语演变前后的词性都是名词,但本义和新义的性质不同,适用对象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科班”本义指戏曲教育类,现泛指一般的教育;“老板”由旧时的戏曲演员演变为现在的私营工商业者。

2)表对象行为的词其适用对象发生变化

【唱对台戏】原指两个戏班为了抢生意,同时演出同样的戏。现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来反对或搞垮对方。

【开锣】原指戏曲开演,现也泛指活动开始。

以上两个词演变前后的词性都是动词,但前者从竞争唱戏发展到一切竞争行为,而后者从戏曲开演演变为一切活动开始。

3)表形状的词其适用范围发生变化

在传统戏曲中,“有板有眼”本指戏曲中唱腔合乎节拍,现多形容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和章法。同样,“一板一眼”也发生如此变化。

此外,还有感情色彩的转移,《现汉6》中的戏曲词语大都由中性词而变为贬义词,如:“粉墨登场”原指化装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后台”原指剧场中在舞台后面供演员化装、休息的部分,演出的艺术工作属于后台范围,现比喻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傀儡”原指木偶戏里的木头人,现比喻受人操纵的人或组织。

五、戏曲词语的命名理据及其文化内涵

(一)戏曲词语的命名理据

命名理据,是指词语在最初产生时语音形式和词义之间的关系。命名理据可以简单地分成显性理据和隐性理据。[9]显性理据是指词语的语素义和构词依据有着直接的,令人一目了然的联系,而隐性理据是指从字面上已经看不出词语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在戏曲词语的命名理据上,我们主要从显性理据方面进行分析。

1.以地方作为命名理据

在戏曲词语中,我们不难发现以地方来命名的词,例如:“川剧”指的是四川地方戏曲;“滇剧”指的是云南地方戏曲;“赣剧”指的是江西地方戏曲。像这样的戏曲词还有很多,如“海南戏、河北梆子、河南梆子、淮剧、徽剧、吉剧、晋剧、吕剧、陇剧、蒙古剧、苗剧、闽剧”等。

2.以颜色作为命名理据

颜色词在戏曲词语中并不少见,如看到“黑脸”一词,我们马上能想到忠正耿直、铁面无私的包公和粗率鲁莽的张飞;“红净”是戏曲中勾画红色脸谱的人,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如“唱白脸、唱红脸、黑头、红脸、红生”等。

3.以性质作为命名理据

符合以性质理据来命名的戏曲词,它的特点能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以便区别于其他的戏曲词。如:“小戏”指小型的、角色较少而情节又十分简单的戏曲;“连台本戏”指把一部长戏分成几次来唱。

4.以类属作为命名理据

戏曲词语中,有一部分词语是以类属理据来命名的,曲牌体戏曲,如:昆曲、柳子戏、莆仙戏;板腔体戏曲,如:秦腔、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有些则是既有曲牌体又有板腔体的多声腔剧种,如:赣剧、川剧、芗剧;还有一些是从民间歌舞发展起来的地方小戏,如:南方各地的花灯戏、花鼓戏、采茶戏,北方各地的秧歌戏等。

(二)戏曲词语的文化解析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戏曲主要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组合而成,这就决定了戏曲的喜闻乐见性和浓厚的乡土气息。《现汉6》中的戏曲词语在文化内涵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地域性

中国地域广阔,这就决定了戏曲不可能只有一个统一的形式。不同的地方,其戏曲文化也各不相同。《现汉》6中有很多带有地方色彩的戏曲词语例如:“潮剧、楚剧、川剧、滇剧、、福州戏、广东戏、桂剧、海南戏、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花灯戏、花鼓戏、淮剧、黄梅戏、吉剧”等。

2.民族性

中国民族众多,由56个民族构成了中华民族这一个大家庭,而不同的民族,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例如“白剧、采茶戏、彩调、歌仔戏、汉剧、汉调、侗剧、蒙古剧、苗剧、彝剧、藏戏”等。

3.多元性

戏曲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舞蹈、武术、杂技、文学以及表演艺术等多种形式来丰富自己的内涵。例如:“花灯戏”是由民间玩耍花灯的歌舞发展而成;“表演唱”是一种带有戏剧性质和舞蹈动作的演唱形式;“变脸”是戏曲表演的一种特技。

4.时代性

戏曲词语中如“北曲”指元代流行于北方的戏曲;“传奇”指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南曲”指宋元明时流行于南方的各种曲调的统称;“南戏”指南宋初年形成于浙江温州一带的地方戏”等,这些词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六、结语

通过分析和研究《现汉6》中的戏曲词,笔者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戏曲词的音节形式上,双音节词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是单音节、三音节、四音节总数的 两倍多,这正是现代汉语词汇双音节化趋势的反映。第二,在戏曲词词类分布上,戏曲词主要集中在名词和动词两大类上,其中名词占绝对优势。第三,在戏曲词释义模式上,戏曲词语主要采用定义式、溯源式、同义互训这三种释义方式。第四,从戏曲词语词义释义上看,词义主要从类推引申和包含引申两种方式进行演变,并产生了词义的扩大、缩小或转移的结果。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归纳总结了戏曲词的显性命名理据及其文化内涵。本文研究成果期望对掌握、运用戏曲词语提供借鉴。然而,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在某些问题上考虑的也许不是很全面,希望后来者进一步分析研究,以弥补其不足。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2]中国戏曲曲艺词典[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5]孙长叙.汉语词汇[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

[6]孙良明.词义和释义[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

[7]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8]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9]王渊.《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饮食词语基本特征考察研究

[D].保定: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0]孙光莹.戏曲行业语的词义演变探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11]刘银玲.《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植物词研究[J].东京文学,

2011,(9).

[12]岳春娴.《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方言词研究[D].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3]亓恒娜.现代汉语词典佛源词语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11.

[14]陈雪.《当代汉语词典》外来词收录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13.

[15]段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词情况研究[D].山西师范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6]陈殿玺.试探词义引申的途径和方式[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1994.

[17]尹戴忠.近二十年汉语词义引申研究综述[J].湘潭师范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8]邵东波.《元刊杂剧三十种》戏曲词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11.

[19]田志平.与“场”相关联的两个戏曲词语[J].艺海,2009,

(12).

篇5:基本词语的近义词及造句

基本解释

[释义]

(1) (动)观察(人的衣着、外貌)。从头到脚打量这个人。(作谓语)

(2) (动)以为;估计。我打量这些钱不够。(作谓语)

[构成]

并列式:打+量

近义词

端详、审察、端相、详察

英文翻译

1.(观察) measure with the eye; look sb. up and down; size up

详细解释

◎ 打量 dǎliang

(1) [measure with the eye;look sb. up and down]∶仔细地察看 [一个人]

两双眼睛互相打量着

(2) [think;conjecture;reckon]∶以为,料想

你打量她这点事都干不好

丈量。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以丈尺量地曰打量。” 宋 欧阳修 《论牧马草地札子》:“臣今欲乞令差去官只据见在草地,逐段先打量的实顷亩,明立封标界至。”《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何谓推排打量之法?……又去丈量尺寸,若是有N,即名隐匿田数,也要没入,这便是打量。”

(1).料想;估计。 宋 范成大 《甘雨应祈》诗之三:“h与 东江 津吏道:打量今晚涨痕来。”《红楼梦》第九十回:“那 雪雁 此时只打量 黛玉 心中一无所知了。”一本作“ 打谅 ”。 茅盾 《秋收》二:“ 阿四 !到底 多多头 干些什么,你说一打量我不知道么?”

相关内容

用打量造句

他把他浑身仔细打量了一番。

他以怀疑的眼光上下打量我。

我打量他那张信心十足的脸。

醒时我打量了一下四周。

我们迅速地互相打量了一下。

她感到他父母打量着她。

她母亲把她仔细打量了一下。

门卫打量了一下柯林斯。

她站着用沉思的目光打量他。

欧也妮声色不动地打量着父亲。

他不怀好意地打量我。

(二)

陌生人用他的眼睛打量一下文克先生的身材。

他弯腰仔细打量她时,那样子是最最考究的。

他向她弯下腰,打量着他们踱来踱去的步伐。

柯帕乌以稳定的目光把他的朋友们打量了一番。

我还从来不曾认真瞧过她,不曾仔细打量过她。

他顺便打量了一下马弗尔先生满身尘土的样子。

侯恩盯着将军细细一打量,发觉将军心神不定。

她仿佛茫然不知身在何处,犹犹豫豫向四周打量。

帕格用敏锐的眼光打量她,她并不回避他的目光。

他慈祥地向下打量着他们,并用手抚摸他们的头。

篇6:基本词语的近义词及造句

基本解释

[释义]

(动)知道得清楚。

[构成]

偏正式:熟〔悉

[例句]

熟悉情况。(作谓语)

[反义]

陌生、生疏

近义词

熟习、熟识、熟谙、谙习、熟练

反义词

生疏、陌生

英文翻译

1.know sth. or sb. well; be familiar with; have an intimate knowledge of; at home

相关内容

用熟悉造句

我对汽车业的历史还是熟悉的。

你对这辆汽车的排挡还不熟悉。

下面各节将使您熟悉这些选项。

这山谷里的一草一木我无不熟悉。

硅是周期表中最熟悉的元素之一。

这个名字肯定熟悉。

熟悉的野花芳香钻进了他的鼻孔。

今天,我们已经熟悉原子微粒了。

他露出了熟悉的撇嘴露齿的笑容。

中括号内的表达式看起来很熟悉。

我对失事舰的这个部位非常熟悉。

她不太熟悉伦敦,所以她迷了路。

篇7:基本词语的近义词及造句

基本解释

[释义]

(动)〈书〉教训。

[构成]

并列式:教+诲

[例句]

老师的谆谆教诲牢记心上。(作主语)

[同义]

教导

[同音]

教会

近义词

教导、教训、训导、训诲、教育、教化、教学、教授、熏陶、教养、哺育、训诫、指导

英文翻译

1.[书] teaching; instruction

详细解释

◎ 教诲 jiàohuì

[teaching] 教导训戒

其次教诲。――《史记・货殖列传》

谆谆教诲

教导,训诲。《书・无逸》:“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 唐 刘长卿 《别李氏女子》诗:“临歧方教诲,所贵和六姻。” 清 昭 《啸亭续录・罗中丞》:“公爱民洁己,W官时召父老至,谆谆教诲,至於涕下沾膺。”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 中国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

相关内容

用教诲造句

他向愚昧无知的人群谆谆教诲两条诫命。

我把自己的报纸也当作进行教诲的另一手段。

尊敬的老师,小女浅陋无知,承蒙您教诲有方!

他的教诲是我信仰的基础,也是我在竞选时所遵循的准则。

女儿既未领略过那株老柏树的浓荫,也从没听过白头偕老的夫妻的教诲。

我跟洪堡所以如此亲密,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乐意接受他的全部教诲。

才不枉父亲的谆谆教诲。

不爱我的人必定不遵守我的教诲。

然后,我开始想到了母亲,她对我的教诲。

长老基督教长老会中教诲教义的长老

谢谢您对我孩子的教诲。

一次的亲身经历,胜于两次的名师教诲。

漫长岁月给人的教诲远胜于几天的经历。

人们就是这样背离了基督的教诲吗?

如果你听从父母的教诲,你准会成功。

(一次的亲身经历胜过两次教诲。 )

他的行为与其教诲相符。

篇8:基本词语的近义词及造句

基本解释

[释义]

(动)颤动。

[构成]

并列式:颤+抖

[例句]

浑身颤抖。(作谓语)

[同义]

发抖、颤栗、哆嗦

近义词

哆嗦、发抖、恐惧、寒战、觳觫、惊怖、战抖、战栗、颤动、颤栗、震动

英文翻译

1.shake; tremble; quiver; twitter; shiver

详细解释

◎ 颤抖 chàndǒu

[shiver;tremble;shake] 颤动;发抖

他感到自己的心在颤抖

她紧张得连声音都在颤抖

颤动,发抖。 巴金 《秋》三:“她忽然掉过脸求助似地望着 琴 ,声音略带颤抖地问。”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在昏暗的灯光下, 道静 的脸色越发苍白,浑身不住地颤抖。”

相关内容

用颤抖造句

他有轻微的神经颤抖症。

她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

钢轨继续微微颤抖着。

他颤抖的两唇发出了一声干笑。

老人的声音一下子变得颤抖了。

她开始感到了她心中一阵颤抖。

他的眼睛布满血丝,两手颤抖。

奥格尔维颤抖地把双手举到头上。

老头憔悴的脸上,灰胡须颤抖着。

他用那颤抖的手扶着混凝土栏杆。

她对于这种安排不由得颤抖起来。

(二)

她身体疲乏,精神沮丧,浑身在颤抖。

她认为他的恐惧和颤抖是离奇和幼稚的。

我以为他要哭了,他的声音颤颤抖抖的。

他发了一阵剧烈的颤抖,然后瘫在椅子上。

“那我就走,”我说着,浑身剧烈地颤抖着。

突然,她的奔逃以十几个颤抖的碎步结束了。

他又回忆起她怎样颤抖着,认真地听着他的话。

汤森特的头颤抖地点了几下,声调温和了许多。

他听得她提高了颤抖的音调,在感谢赞美上帝。

他双手颤抖,两眼也因为忧伤和失眠而变得通红。

她歇斯底里地抽泣着,她瘦弱的身体哭得直颤抖。

他知道自己既能催人落泪和颤抖,也能逗人发笑。

约翰从她颤抖的手中接过稿子,扶她在椅子上坐下。

篇9:基本词语的近义词及造句

基本解释

[释义]

(动)事后懊悔。

[构成]

偏正式:后〔悔

[例句]

她很后悔没有参加那次活动。(作谓语)

近义词

懊悔、悔恨、悔怨、懊恼、懊丧、怨恨、反悔、忏悔

英文翻译

1.regret; remorse; repent

详细解释

◎ 后悔 hòuhuǐ

[repent;regret] 为了过去的作为或为了没有做到的事而感到懊悔

匆忙地结婚,慢慢地后悔

事后懊悔。《诗・召南・江有汜》:“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史记・张仪列传》:“ 怀王 后悔,赦 张仪 ,厚礼之如故。” 唐 李德裕 《论救杨嗣复李珏陈夷直状》:“伏望且降使臣,就彼鞫问,待得其罪,显戮不迟,如便遣使,必O后悔。” 赵树理 《三里湾・奇怪的笔记》:“ 玉梅 见她说上气来,很后悔自己不该先提起 玉生 媳妇。”

相关内容

用后悔造句

她装出一副后悔的表情。

我为过分信任他而感到后悔。

我后悔我闲荡的太多了。

不要讲了话而后悔莫及。

我向你保证你不会后悔。

抓住机会,否则你要后悔的。

我没有做错事,一点儿不后悔。

我没有什么好后悔的。

她不听话,会后悔的。

他后悔了,觉得可能做得不对。

我第一次感到后悔,感到难过。

我很后悔做了这事。

他对罪恶感到后悔。

我竭力暗自吞咽我的后悔和憎恨。

我立刻后悔这么说。

我不会在徒然的后悔中失去时间。

草率匹配多后悔。

他马上又后悔了,而且还有些害怕。

篇10:基本词语的近义词及造句

基本解释

[释义]

(1) 本义:(形)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强调事物不模糊;多用于口语。话说得不清楚。(作补语)

(2) (形)对事物了解很透彻。头脑清楚。(作谓语)

(3) (动)了解。这件事的经过他很清楚。(作谓语)

[构成]

并列式:清+楚

[同义]

清晰、明晰

[反义]

含糊、含混、糊涂、模糊

近义词

分明、明白、明晰、清晰、明了、明确、懂得、通晓、理会、理解、了解、知道、了然、大白、清爽、显露、真切、领略、领会、显现、了了、知晓

反义词

模糊、糊涂、隐约、含糊、含混、混浊、恍惚、混沌、朦胧

英文翻译

1.(容易让人了解、辨认) clear; distinct

2.(不糊涂) clear; lucid

3.(了解) be clear about; understand

详细解释

◎ 清楚 qīngchǔ

(1) [understand]∶了解

我清楚他的历史

(2) [put in order]∶整理

你把这些乱堆乱塞,倒要我们替你清楚。――《英烈传》

◎ 清楚 qīngchǔ

(1) [clear;distinct]∶清晰;明白;有条理

言词清楚

(2) [cool and bright]∶清朗

不随红紫争妍媚,清楚精神自一家。――《醉翁谈录》

(3) [quiet and severe]∶清峻严整

道院清楚

(1).清晰;明白;有条理。 后蜀 何光远 《鉴戒录・蜀门讽》:“ 蒋O恭 本 江 淮 人,无媚世之~,有咏人之才。全 蜀 士流,莫不畏惧。初见则言词清楚,不称是非,后来则吻张皇,便分丑美。”《儒林外史》第四五回:“等我把这件事料理清楚了,来接大哥。” 夏D尊 叶圣陶 《文心》五:“ 大文 ,先把你的案头整理清楚。” 浩然 《艳阳天》第十一章:“ 马连福 说:‘分麦子的事儿不是早就说清楚了,你们怎么一个劲地穷嘀咕!’”

(2).清朗。 宋 罗烨 《醉翁谈录・烟花品藻》:“不随红紫争妍媚,清楚精神自一家。”

(3).清峻严整。 宋 林逋 《台城寺水亭》诗:“清楚曾经 晋 ,荒唐直到 隋 。”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心香》:“ 善才姐 ,你做了仙娥,消瘦甚的?俺h道院清楚,胜却人间多少。”

(4).整理。《英烈传》第六回:“只见这些和尚走来埋怨h:‘你把这些柴乱堆乱塞,到要我们替你清楚,你独自在此耍子。’”

(5).犹齐楚。清洁整齐。《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虽然女子,却只打扮如男子,衣服、鞋袜,头上头,前齐眉,后齐项,一似个小头陀,且是生得清楚,在房内茶饭针线。”《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公子看那女子,人物清楚,比门前站的,更胜几分。”

(6).了解。 吉学霈 《洛阳桥上》:“当然啦,我清楚咱们的干部不会打人,也不会骂人。”

相关内容

用清楚造句

你恐怕不清楚这个问题吧。

我还是不清楚你想要什么。

他会说,他了解得最清楚。

现在事情已经十分清楚了。

我们请莫迪小姐说清楚点。

你得弄清楚毛病出在哪里。

清楚地圈定异常是必要的。

大多数时间母亲头脑清楚。

我得坦率地把事情说清楚。

对这些短处,她心里很清楚。

命名理由稍后就会清楚。

他清楚地记得她的明眸。

他心里感到清楚平静了。

我的职责需要更清楚的说明。

白蛋白细胞的功能尚不清楚。

他对房间的布局是很清楚的。

篇11:基本词语的近义词及造句

基本解释

[释义]

(副)表示情况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

[构成]

附加式

[例句]

灯突然亮了。|他突然醒了。(作状语)

[反义]

逐渐

近义词

忽然、骤然、猛然、蓦地、忽地、卒然、猝然、倏忽、乍然、蓦然、陡然、顿然、遽然、倏地

反义词

逐步、逐渐

英文翻译

1.sudden; abrupt; unexpected; suddenly; abruptly; unexpectedly

详细解释

◎ 突然 tūrán

[suddenly;unexpectedly;out of the blue;abruptly] 表示发生得很急促;忽然;猝然

突然停止

(1).忽然;猝然。 汉 焦赣 《易林・谦之中孚》:“祸不成灾,突然自来。”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 鲁迅 《三闲集・吊与贺》引 燕生 文:“尤其是当这与‘思想界的权威者’正在宣战的时候,而突然得到如此的结果,多心的人也许会猜疑到权威者的反攻战略上面。”

(2).耸立貌。 唐 韩愈 《燕喜亭记》:“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

相关内容

用忽然造句

这时,她忽然哭了起来。

他的记忆力忽然恢复了。

忽然间神父又开步走了。

她双手忽然出满了皮疹。

这儿忽然有人提出一个问题来。

他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本是好友,近来忽然臭了。

他走的那条小路忽然到了尽头。

尾巴忽然掉了下来。

她忽然躲开的原因,现在明白了。

一时间他忽然变得趾高气扬起来。

他忽然擤起鼻子来。

我忽然看见隐约地闪现着的亮光。

这时忽然一个大浪向他猛扑过来。

兰塞在发布命令中忽然停了下来。

忽然,她看到一只三条腿的小桌子。

我忽然又害怕了。

忽然,从角落里传来两个人的声音。

篇12:基本词语的近义词及造句

基本解释

[释义]

(动)深思。

[构成]

偏正式:沉〔思

[例句]

他陷入沉思中。(作宾语)他是个爱沉思的人。(作定语)他沉思着说。(作状语)

近义词

深思、寻思

英文翻译

1.ponder; meditate; be lost in thought; muse; ruminate

详细解释

◎ 沉思 chénsī

[contemplate;meditate;think deeply] 深思

沉思默想

相关内容

用沉思造句

莱德先生似乎沉思了片刻。

很抱歉,打断了您的沉思。

我们不可能永远在沉思默想。

很抱歉,我打断了你的沉思。

她蹙额皱眉,陷入沉思。

他的表情转变为严肃的沉思。

加顿沉思着搅动自己的乱发。

她开始沉思默想自己的遭遇。

她站着用沉思的目光打量他。

安静些,爸爸在沉思。

这些沉思应该说可以使你平静。

我坐在那儿,一副沉思的样子。

她回过身来,沉思地望了望他。

玛丽默默地坐着,陷入了沉思。

他皱眉挤眼作沉思状。

老头儿沉思不语,看着那投镖板。

格丽卿似乎迷失在自己的沉思里。

“你陷入沉思了”她嫣然一笑说。

篇13:基本词语的近义词及造句

基本解释

[释义]

(动)非常爱好。

[构成]

偏正式:酷〔爱

[例句]

酷爱文艺。(作谓语)

[同义]

热爱

[反义]

痛恨

近义词

热爱、敬爱、深嗜、酷好

反义词

痛恨

英文翻译

1.ardently love; be very fond of

详细解释

◎ 酷爱 kù’ài

[be very fond of;be keen on;ardently love] 极其爱好;非常热爱

非常喜爱。 唐 杜荀鹤 《题汪氏茅亭》诗:“君今酷爱人间事,争得安�f老在兹。”《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z 羊角哀 �{平生酷爱读书,农业尽废。” 杨朔 《巴厘的火焰--诗岛杂记》:“酷爱自由的信念已经化成热血,流在人民的血管里。”

相关内容

用酷爱造句

没人关心我的教育,但是我自己却酷爱读书。

波来克先生可不愿意到船上去工作,他是个农夫,酷爱田地。

她是个十分漂亮的年轻妇女,并且总是生气勃勃,酷爱生活。

他一直酷爱游山,过去的假日常是在山里度过的,不过(象一个真正的福尔赛那样)登山从来不肯涉险,或者傻干。

来自福州,酷爱葫芦丝演奏。

真不知道她怎么能找到我这个酷爱猫的人。

我酷爱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

每个人都该当酷爱动物,由于它们很好吃。

他家人人酷爱中国食品。

不列颠民族酷爱运动。

(二)

证明一下他自幼就酷爱正直。

我酷爱阅读,特别是传记类的作品。

他会写故事,他是如此酷爱它

他会写故事,他是如此酷爱它. .

她和她的家人都酷爱读书。

我酷爱莎士比亚的作品。

我住不了伦敦,我酷爱郊外的环境

他酷爱堆积如山的烤马铃薯加酸奶油。

她酷爱贝多芬的乐曲

这个小女孩酷爱弹钢琴,以致于她已经坚持练习两年了。

篇14:基本词语的近义词及造句

无可奈何近义词:

百般无奈( 注释:)

迫不得已( 注释: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无可奈何( 注释: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词语解释

wú kě nài hé ㄨ@ ㄎㄜˇ ㄣㄞA ㄏㄜ@

无可奈何(o可奈何)

◎ 无可奈何 wúkě-nàihé

[helpless;have no alternative;have no way out;be utterly hopeless] 没有办法;无能为力

既已无可奈何。――《战国策・燕策》

然终无可奈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出无可奈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词语解释

wú kě nài hé ㄨ@ ㄎㄜˇ ㄣㄞA ㄏㄜ@

无可奈何(o可奈何)

亦作“ 无可柰何 ”。 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驰往,伏尸大哭,极哀。既已,无可柰何,乃遂收盛 樊於期 之首,函封之。”《史记・周本纪》:“太史 伯阳 曰:‘祸成矣,无可柰何!’”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夫智不足以知贤,无可奈何矣。”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杂乱间厕,无可奈何。” 金 元好问 《赵州学记》:“庙学之存亡,亦付之无可柰何而已。” 巴金 《探索集・怀念烈文》:“或者是 烈文 ,或者是另一个朋友无可奈何地说一声:‘走吧!’”

相关内容

用无可奈何造句

伦尼无可奈何地望着自己的手。

她两肩一垂,无可奈何地照办了。

她的表情是将信将疑而又无可奈何。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那个监犯头儿无可奈何似地摇着头。

这是枉费心机的,无可奈何的循环。

他无可奈何地插上钥匙,打开行李箱。

我无可奈何了。

编辑无可奈何,只得将文章照原稿发表。

她争执一番后,无可奈何地缴纳了罚金。

他无可奈何,只得仰天长叹“请听听!”。

“我并不了解呀”,柯林斯无可奈何地说。

绝望之余,她想出了一个无可奈何的计策。

上一篇:武保科班组建设总结下一篇:市组织人事系统“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教活动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