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

2024-06-02

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通用10篇)

篇1: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

附件

2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2006年11月3日)

第一条 为综合评价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的整体质量,引导提升专业素质和执业水平,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提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负责组织事务所综合评价工作,并公布综合评价的有关信息。

第三条 事务所综合评价每年进行一次。

第四条 经批准设立的事务所,除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外,均可参加综合评价:

(一)未持续达到规定的设立条件;

(二)未按时履行会员义务;

(三)填报综合评价信息严重失实;

(四)因故终止;

(五)中注协认定不能参加综合评价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 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事务所,可自愿申请参加综合评价。每年3月31日前,填写《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基本情况表》(以下简称《情况表》),上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省级协会)审核。

事务所跨省级行政区设立的分所,每年3月31日前,填写《会计师事务所分所综合评价基本情况表》(以下简称《分所情况表》),上报分所所在地的省级协会审核。

事务所在所在省级行政区内设立的分所的相关数据在《情况表》内合并填报。

第六条 事务所在填报《情况表》前已合并、分立的,可以以合并、分立后的事务所参加综合评价。

合并、分立的事务所应提交工商管理部门变更登记手续的证明、相关决议、协议等证明材料。

第七条 事务所及其分所应对《情况表》、《分所情况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八条 省级协会负责审核本地区事务所填报的《情况表》和本地区分所填报的《分所情况表》,在每年的4月30日前,上报中注协。

第九条 每年5月份,中注协根据情况进行抽查。如发现填报情况严重失实,取消事务所当年及下一综合评价资格,并通报批评。

第十条 每年6月份,中注协根据事务所上报的数据,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计算并确认事务所的综合评价得分。

第十一条 每年7月份,中注协通过认定的网站和报刊,公布综合评价得分前百家的信息。

对于在公布前终止的事务所的信息,不予公布。

第十二条 对事务所的综合评价包括:总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培训完成率、行业领军人才后备人选人数(以下称领军人才人数)、处罚和惩戒情况等五项指标。

(一)总收入,是指事务所上报的、经过审计的上一会计报

表数据,不包括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成员所的收入。

(二)注册会计师人数,是指截至上一年12月31日,事务所在中注协认定的管理系统中登记的数据。

(三)培训完成率,是指截至上一年12月31日,事务所完成规定继续教育学时的注册会计师人数占本所注册会计师人数的比率。

(四)领军人才人数,是指事务所在填报《情况表》、《分所情况表》时,已通过中注协组织的测试并选拔的领军人才人数。

(五)处罚和惩戒情况,是指截至上一年12月31日的前3年,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行业惩戒的情况。

第十三条 综合评价指标中的总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培训完成率,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得分。

领军人才人数为直接加分项,每名加0.5分。

处罚和惩戒为直接减分项,按照下列不同处罚和惩戒种类减分:

(一)事务所受到暂停业务处罚及与其他处罚并处的,一次减5分;单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及以上三项或者两项处罚并处的,一次减4分;受到公开谴责的,一次减3分;受到通报批评的,一次减2分;受到训诫的,一次减1分。

(二)注册会计师受到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撤销会员资格的,减4分;受到其他行政处罚和行业惩戒的应减分值,分别按照事务所受到相应行政处罚和行业惩戒应减分值的50%计算;受到刑事处罚的,按照对事务所的最高处罚减分。

第十四条 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评价得分=总收入得分 +注册会计师人数得分+培训完成率得分+领军人才人数得分 – 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惩戒应减分值

(一)总收入得分=(某事务所总收入/上一评价前100家事务所收入平均值)×70

(二)注册会计师人数得分=(某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人数/上一评价前100家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人数平均值)×10

(三)培训完成率得分=(某事务所完成继续教育的注册会计师人数/该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人数)×20

(四)领军人才人数得分=领军人才人数×0.5(五)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惩戒应减分值=Σ[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行业惩戒的次数(人数)×相关分值]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篇2: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综合评价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的整体质量,引导提升专业素质和执业水平,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提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负责组织事务所综合评价工作,并公布综合评价的有关信息。

第三条事务所综合评价每年进行一次。

第四条经批准设立的事务所,除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外,均可参加综合评价:

(一)未持续达到规定的设立条件;

(二)未按时履行会员义务;

(三)填报综合评价信息严重失实;

(四)因故终止;

(五)中注协认定不能参加综合评价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事务所,可自愿申请参加综合评价。每年3月31日前,填写《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基本情况表》(以下简称《情况表》),上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省级协会)审核。

事务所跨省级行政区设立的分所,每年3月31日前,填写《会计师事务所分所综合评价基本情况表》(以下简称《分所情况表》),上报分所所在地的省级协会审核。

事务所在所在省级行政区内设立的分所的相关数据在《情况表》内合并填报。

第六条事务所在填报《情况表》前已合并、分立的,可以以合并、分立后的`事务所参加综合评价。

合并、分立的事务所应提交工商管理部门变更登记手续的证明、相关决议、协议等证明材料。

第七条事务所及其分所应对《情况表》、《分所情况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八条省级协会负责审核本地区事务所填报的《情况表》和本地区分所填报的《分所情况表》,在每年的4月30日前,上报中注协。

第九条每年5月份,中注协根据情况进行抽查。如发现填报情况严重失实,取消事务所当年及下一年度综合评价资格,并通报批评。

第十条每年6月份,中注协根据事务所上报的数据,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计算并确认事务所的综合评价得分。

第十一条每年7月份,中注协通过认定的网站和报刊,公布综合评价得分前百家的信息。

对于在公布前终止的事务所的信息,不予公布。

第十二条对事务所的综合评价包括:总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培训完成率、行业领军人才后备人选人数(以下称领军人才人数)、处罚和惩戒情况等五项指标。

(一)总收入,是指事务所上报的、经过审计的上一年度会计报表数据,不包括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成员所的收入。

(二)注册会计师人数,是指截至上一年12月31日,事务所在中注协认定的管理系统中登记的数据。

(三)培训完成率,是指截至上一年12月31日,事务所完成规定继续教育学时的注册会计师人数占本所注册会计师人数的比率。

(四)领军人才人数,是指事务所在填报《情况表》、《分所情况表》时,已通过中注协组织的测试并选拔的领军人才人数。

(五)处罚和惩戒情况,是指截至上一年12月31日的前3年,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行业惩戒的情况。

第十三条综合评价指标中的总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培训完成率,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得分。

领军人才人数为直接加分项,每名加0.5分。

处罚和惩戒为直接减分项,按照下列不同处罚和惩戒种类减分:

(一)事务所受到暂停业务处罚及与其他处罚并处的,一次减5分;单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及以上三项或者两项处罚并处的,一次减4分;受到公开谴责的,一次减3分;受到通报批评的,一次减2分;受到训诫的,一次减1分。

(二)注册会计师受到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撤销会员资格的,减4分;受到其他行政处罚和行业惩戒的应减分值,分别按照事务所受到相应行政处罚和行业惩戒应减分值的50%计算;受到刑事处罚的,按照对事务所的最高处罚减分。

第十四条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评价得分=总收入得分 +注册会计师人数得分+培训完成率得分+领军人才人数得分 C 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惩戒应减分值

(一)总收入得分=(某事务所总收入/上一评价年度前100家事务所收入平均值)×70

(二)注册会计师人数得分=(某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人数/上一评价年度前100家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人数平均值)×10

(三)培训完成率得分=(某事务所完成继续教育的注册会计师人数/该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人数)×20

(四)领军人才人数得分=领军人才人数×0.5

(五)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惩戒应减分值=Σ[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行业惩戒的次数(人数)×相关分值]

篇3: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

《管理办法》主要包括:总则、归档保管与利用、权属与处置、鉴定与销毁、信息化管理、监督管理、附则等七部分。

《管理办法》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增加了审计档案的责任条款,并对事务所存续、终止时审计档案的保管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了会计师事务所分所对审计档案的管理责任。

篇4: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

为规范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奖励约束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取得实效,根据《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2013年扩大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的通知》(国农改[2013]15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2]437号)等文件精神,我部制定了《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现予印发,请各地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切实做好试点各项工作。

附件: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考核评价试行办法

财 政 部

2013年9月30日

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考核评价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扎实推动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规范各项试点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奖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考核评价遵循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自我考评与抽查考评相结合,考核结果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各试点省份对省以下试点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财政部对各试点省份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具体由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

第四条 考核评价包括以下内容:

(一)试点工作是否受到重视,工作机制是否健全,工作保障是否得力,宣传培训是否到位等;

(二)试点方案实施情况;

(三)资金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

(四)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包括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制度、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制度等;

(五)试点工作成效,主要包括农民满意程度、试点经验可推广价值等。

(六)试点工作中是否存在违规违纪等问题,包括是否加重农民负担、截留挪用资金,是否出现群众上访等。

第五条 考核评价的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文件;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印发的政策文件;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国库管理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各试点省份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

第六条 考核评价以自然年度为周期,实行自评和抽查考评相结合。除特殊情况外,每年年初各试点省份对上一年度的试点工作全面总结并进行自我考评,自评报告(连同考核评分表)于3月31日前报送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

第七条 抽查考评分为书面考评和实地考评。各试点省份对本省份的自评报告真实性负责。书面考评以各试点省份的自评报告为基础结合平时调研、宣传情况等进行评价;实地抽查以组成检查组形式赴有关省份开展检查,每年抽查比例不低于20%。

第八条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开展专家考评和农民满意度调查。专家可以从有关职能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学者中遴选,也可以委托大学、科研院所等机构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农民满意度调查。

第九条 考评的组织实施。包括制定考评方案、下发考评通知、实地检查考核、量化考评结果等环节。

第十条 考评结果的应用。坚持奖优罚劣的原则,量化考核评价结果将作为分配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的参考因素。

第十一条 考评工作的纪律要求。应坚持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的原则,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全面真实地对试点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应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注重廉洁自律。

第十二条 各试点省份应参照本暂行办法,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办法,并报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3年10月30日开始施行。

附: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考核评价量化评分表(略)

国务院关于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函〔2013〕1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人民银行、质检总局、统计局、林业局:

发展改革委关于报请审批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着力规范建设标准,着力明确管护责任,着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不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三、通过实施《规划》,到2020年,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其中,“十二五”期间建成4亿亩;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配套水、电、路设施改善,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得到加强,生态修复能力得到提升。

四、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抓紧制定本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细化配套政策,并督促县级人民政府编制实施方案,确保建设任务落实到地块。要整合资金,集中投入,连片治理,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和建后管护,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协作,不断完善相关标准和制度,做好相关规划间的衔接,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督促评价,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实现。

国 务 院

篇5: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

关于发布《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的通知

会协〔2014〕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

新修订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已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11年印发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修订)》(会协〔2011〕41 号)同时废止。附件: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2014年5月13日

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

第一条 为综合反映与评价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科学发展水平,引导事务所做强做大、做精做专,不断提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市场主体、服务公众利益的能力,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以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组织开展事务所综合评价工作,并公布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排名信息。

第三条 事务所综合评价每年进行一次。

第四条 经批准设立的事务所,除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之外,均参加综合评价:

(一)未持续达到规定的设立条件;

(二)未履行会员义务;

(三)未按时填列综合评价信息;

(四)上填列综合评价信息严重失实。

—1—

第五条 涉及合并、分立事项的事务所,于上12月31日前办结以下所有手续的,可以合并、分立后的事务所参加综合评价:

(一)签订合并分立协议,形成合并、分立相关会议决议及合伙人(股东)协议;

(二)完成主管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批准变更相关执业证书手续及变更登记手续;

(三)完成合伙人(股东)退伙(退股)、注册会计师转所手续。

第六条 参加综合评价的事务所,按照要求填写综合评价表,上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地方注协)审核。事务所跨省级行政区设立的分所,上报分所所在地地方注协审核。

第七条 为保证综合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综合评价表指标将上12月31日作为基准日。开始填报后,将以基准日的数据为准,从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中提取综合评价表所需数据。

第八条 事务所对综合评价填报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并及时更新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与综合评价相关的信息。

第九条 地方注协负责审核本地区事务所和本地区分所的填列信息。可以结合本地区当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检查工作,对本地区事务所及其分所填列信息组织审查,将审查结果上报中注协。

第十条 中注协对事务所填列信息进行抽查。如果发现填列信息不实的,责令事务所限期更正。如果发现填列信息严重失实或者故意填列不实信息的,取消事务所当综合评价资格,并通报批评。

第十一条 中注协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计算并确认事务所的综合评价得分,公布事务所综合评价得分前百家排名信息。对于在公布前终止的事务所的信息,不予公布。

第十二条 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排名指标分为:业务收入指标、综合评价其他指标、处罚和惩戒指标三大类。

(一)业务收入指标,是指事务所每年上报中注协的、经过审计的上一事务所本身业务收入,以及与事务所统一经营的其他执业机构业务收入。

(二)综合评价其他指标,是指综合评价表中除了业务收入指标、处罚和惩戒指标以外的指标。包括:基本情况、内部治理、执业质量、人力资源、国际业务、信息技术、党群共建、社会责任、受奖励情况等类指标。

(三)处罚和惩戒指标,是指最近两个内,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行业惩戒的情况。

第十三条 前百家事务所排名得分的计算公式如下:

前百家事务所排名得分=业务收入指标得分 +综合评价其他指标得分–处罚和惩戒指标应减分值。其中:

(一)业务收入指标得分=事务所本身业务收入指标得分+与事务所统一经营的其他执业机构业务收入得分

其中,事务所本身业务收入指标得分=(该事务所本身业务收入/ 上前百家事务所本身业务收入中位数)×47

与事务所统一经营的其他执业机构业务收入得分=(与该事务所统一经营的其他执业机构业务收入/与上前百家事务所统一经营的其他执业机构业务收入中位数)×3

(二)综合评价其他指标得分=(该事务所综合评价其他指标得分之和/全部候选前百家事务所综合评价其他指标得分之和的平均值)×50

(三)处罚和惩戒指标应减分值=Σ[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行业惩戒的次数(人数)×相关分值]

处罚和惩戒指标为直接减分项,按照下列不同处罚和惩戒种类减分:

1.事务所受到暂停业务处罚,及与其他处罚并处的,一次减8分;单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及以上三项或者两项处罚并处的,一次减6分;受到公开谴责的,一次减6分;受到通报批评的,一次减4分;受到训诫的,一次减2分。

2.注册会计师受到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撤销会员资格的,减5分;受到其他行政处罚和行业惩戒的应减分值,分别按照事务所受到相应行政处罚和行业惩戒应减分值的50%计算;因执业行为受到刑事处罚的,一次减8分。

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受到处罚和惩戒,处罚、惩戒决定时间不在上一内,且违规行为发生超过3年的,在综合评价中不再扣分。

第十四条 地方注协可以本办法为参照,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的综合评价办法。

篇6: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

(此件讨论定稿后,报请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档案管理局印发)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及其委托单位的合法权益,规范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的业务档案管理,促进提高执业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结合自治区行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业务档案,是指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在进行审计、验资、资产评估、会计咨询、会计服务、税务代理等工作(以下简称“业务工作”)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应建立健全、有效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以确保业务档案的安全、完整和利用。

第四条 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要明确一名负责人(法人代表或合伙人),分工负责业务档案的组织领导工作;要指定专人对本所的业务档案进行管理。业务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档案管理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继续教育培训,有条件的应取得档案管理技术职称。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应当为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工作、学习业务提供方便,对档案管理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

第五条 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的业务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新疆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新疆注协”)的监督、指导。

第二章 业务档案的管理

第六条 业务档案管理基本内容包括:按照业务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要求,对业务报告、工作底稿等业务文件材料进行收集、分类、立卷、整理、编目、归档、保管、利用、鉴定和销毁。

第七条 业务人员在业务工作结束后,必须将业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和工作底稿,按归档要求进行整理后及时向档案管理人员移交,任何人不得拒绝归档或据为己有。

第八条 业务档案的立卷程序包括组卷、拟写案卷标题、卷内文件材料排列与编号,填写业务档案案卷封皮(格式见附表一)、卷内目录(格式见附表二)和备考表(格式见附表三),及装订等工作内容。

1、组卷:按照一个委托单位一项业务,原则上组成一个案卷。对于一项业务需要组成若干册时,在每册封面上必须注明此项业务共有多少册,此册是第几册。

2、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的业务档案,以审计业务为例,卷内文件材料排列顺序如下:(1)卷内文件目录;

(2)业务约定书;

(3)业务报告(正本在前,修改稿在后),管理建议书底稿及附本,已审会计报表及附注;

(4)被委托单位说明书,被委托单位的未审计报表;

(5)工作计划;

(6)审计差异调整表及测算平衡表;

(7)业务完成后的工作总结;

(8)被委托单位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与评价记录;

(9)实施具体审计程序的记录和资料;

(10)与被委托单位、其他审计人员、专家和其他人员的会谈记录、往来函件;

(11)重要法律文件、合同、协议和会议记录的摘录或副本;

(12)与被委托单位组织机构及管理层人员结构有关的资料;

(13)与被委托单位设立有关的法律性资料,如企业设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合同、协议、章程等文件或变更文件的复制件;

(14)其他与完成业务约定事项有关的资料。

资产评估、验资等业务参考以上排列顺序进行排列。

3、卷内文件材料的页号编写:在卷内有文字记录的每页文件材料正面的右上角和背面的左上角编写页号(阿拉伯数字),空白页不编写页号。

4、业务档案的装订和移交:

(1)装订:在装订前要除去文件材料金属物,案卷装订要牢固、整齐、美观。

(2)移交:业务部门立卷完毕后应及时将业务档案交本所业务档案管理人员保管,同时办理移交手续,移交的期限由各所自定。

5、编制业务档案案卷目录:本着便于查找、方便利用的原则,结合实际,采用“分年度法”或“混年度法”,编写业务档案案卷目录。

第九条 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的业务档案采用“复式结构分类法”进行分类,其方法有:

1、按“年度——业务项目——委托单位”分类。将业务档案先按年度分开,然后每个年度下再按业务项目分开,之后每一个业务项目再按每一个委托单位分开。其中业务项目按照审计、验资、资产评估、会计咨询、会计服务、税务代理、其他等进行分项。

2、按“年度——委托单位——业务项目”分类。即先按年度分开,然后在年度下按每一个委托单位分,在每一个委托单位之下再按业务项目进行分类。业务项目分类方法同上。

3、按“委托单位——年度——业务项目”分类。即先按委托单位分类,然后再按年度分,最后在年度下再按业务项目进行分类。业务项目分类方法同上。

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可根据情况,自行选定其中一种分类方法。分类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第十条 业务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种。

永久档案是指具有长远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档案。定期档案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具有保存价值和一定查考价值的档案。

1、定期档案自报告签发之日起保存十年。

2、不再继续委托业务的单位,其档案按十年保管。

第十一条 业务档案一般应做到专室保管,必须设专柜保管,并做好防盗窃、防火、防尘、防潮、防虫、防鼠、防光、防污染,确保业务档案的安全。

第十二条 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的业务档案管理人员因工作需要发生变动时,应办理档案交接手续,由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监交。交接手续办理完毕后,移交人、接收人、监交人都要在移交表上签章。移交人必须办完移交手续后方可离开。

第十三条 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业务档案归档交接、借阅、复印登记、保密等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 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中的任何人不得对档案进行损毁、涂改、伪造和泄密。对违反规定已造成损失的人员,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五条 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因撤销、解散或其它原因而终止的,其业务档案由股东代为保管,或由所属地区档案馆根据档案价值确定接收或有偿代管。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合并的,原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的业务档案,由合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保管。

第十六条 业务档案的销毁:业务档案保管期满后,应及时进行鉴定工作,对确定没有继续保存价值的进行销毁。由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编造销毁清册,经股东大会履行法定程序后,作出销毁业务档案决议,并由法定代表人和业务档案管理人员共同在销毁清册上签字后销毁。销毁清册需注明“已销毁”字样和销毁日期。

第十七条 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的业务档案销毁决议和清册由本所长期保管,并报新疆注协备案,同时报一份有效的“销毁业务档案决议”。

第三章 业务档案的利用

第十八条 业务档案的利用是指对业务档案的借阅、查阅等。

第十九条 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的有关人员借阅业务档案要严格执行借阅制度。第二十条 法院、检察院及有关部门依法查阅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业务档案时,档案员根据所领导安排办理必要的登记手续后方可查阅。

第二十一条 因业务工作需要,并经业务委托人(客户)同意,不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之间的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可以要求查阅业务档案。

第二十二条 查阅业务档案的单位和个人未经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领导批准,不得自行复制。

第二十三条 外单位需要复制时应在复制件上注明案卷号、页号、复制无误等字样,同时加盖本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查阅档案专用章。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会计咨询、会计服务的业务档案参照本办法执行。税务代理、基建工程造价审核及今后新开展的其他业务工作形成的业务档案,按照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2年起执行。

篇7: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试行)

人发[2002]58号

关于印发《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厅(局)、审计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

现将《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在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工作中试行。试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映给我们,以便修订完善。

人事部

审计署

二○○二年六月六日

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审计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审计专业人员的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健全和完善审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从事审计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 高级审计师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办法。考试和评审是评价工作的两个环节,凡要求参加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的人员,须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考试并在同一次考试中取得双科合格成绩后,方可申请参加评审。

第四条 按照本办法取得高级审计师资格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担任高级审计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水平和能力。

第五条 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工作在人事部、审计署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审计署、人事部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下简称“全国审计考办”)负责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的考务管理和评审工作由各地人事、审计部门共同负责实施。具体职责分工,由各地协商确定。

第二章 考 试

第六条 考试采取闭卷笔答方式。考试科目为《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和《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

第七条 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分两个半天进行。各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3个小时。

第八条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参加考试:

(一)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2年;

(二)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4年;

(三)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5年;

(四)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6年;

(五)对虽不具备上述条件规定的学历、任职资格或从事审计工作年限,但审计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其破格报名条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人事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并报审计署、人事部备案。

第九条 凡符合考试报名条件的人员,由本人提出申请,单位审核同意后,携带有关证件到当地考试管理机构报名。经考试管理机构审核合格后,发给准考证。考生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人员参加考试,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第十条 考场原则上设置在省会城市。确需在其他城市设置考场的,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批准,并报全国审计考办备案。

第十一条 全国审计考办确定国家统一的合格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审计部门可根据本地区人才需求情况,确定当地当年的使用标准,并报全国审计考办备案。

第十二条 对达到国家合格标准的人员,由全国审计考办颁发高级审计师资

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3年有效;对符合当地当年使用标准的人员,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机构颁发考试成绩有效证明,该证明在本地区范围本的评聘工作中有效。

第三章 评 审

第十三条 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工作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进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厅(局)应经人事厅(局)的批准后组织成立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

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及其所属的在京单位的评审工作,原则上由审计署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统一负责。驻各地的国务院各部门所属单位和中央管理的企业的评审工作,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亦可根据情况委托审计署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代为进行。

第十四条 评审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评审工作原则上应在考试成绩公布后的3个月内完成。

第十五条 申请参加评审的人员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在有效期之内的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或有效证明;

(二)具有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所需的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的有效证明;

(三)取得中级资格以后各或任职期满综合考核“称职”以上的证明。第十六条 评审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其审计工作经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担任大中型审计项目的主审5次以上。

2、主持实施全国性行业审计或审计调查2项以上,或省级行业审计或审计调查3项以上,或地市级行业审计或审计调查4项以上。

3、担任审计署或省级以上党委、人民政府交办的专案审计项目的主审2次以上,或担任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及上级审计机关交办的专案审计项目的主审3次以上。

4、主持或承担由审计署、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审计科研课题、政策研究课题、调查研究课题1项以上(如果仅参与课题研究,其排名须在前三位),或由审计署、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所属科研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其它有关部门、地市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前述

课题2项以上。

(二)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其审计业务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担任主审的大中型审计项目中,有1项以上在省部级审计项目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或有3项以上在地市级审计项目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

2、在承担的审计或审计调查工作中,所反映的问题具有典型性或预见性,所提出的建议、意见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其中有1项以上被国务院采用,或有2项以上被审计署或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采用,或有3项以上被省级审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其它有关部门、地市级人民政府采用,或有4项以上得到被审计单位或委托单位采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3、承担有关部门交办的专案审计工作,其审计结果成为司法机关、纪检部门案件审理的重要依据。

4、在主持一个行业或一个大中型企业的审计工作期间,有过审计方法创新或先进经验总结,被省部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可,且相应的审计机关已决定予以推广或有材料表明已被其它单位正式采用。

5、作为主要执笔人制定过地市以上行业或一个大中型企业的审计操作规程、审计工作制度或审计发展规划,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实施。

6、主持或承担的审计科研课题、政策研究课题、调查研究课题(如果仅参与课题研究,其排名须在前三位),有独到见解或理论创新,对审计或相关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其成果经同行专家鉴定,被认为具有国内较高水平。

(三)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其审计及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经两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专家鉴定为有较高学术价值,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正式出版社出版过有统一书号(ISBN)的审计或相关专业著作,本人独立撰写5万字以上;或编写一部已正式出版的审计或相关专业教材,本人独立撰写8万字以上。对未注明作者所撰写章节的著作或教材,须由主编或出版社出具作者写作分工的证明。

2、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核心类报纸、期刊上或在有国际统一刊号(ISSN)的国外报纸、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每篇不少于2000字,下同)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

3、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非核心类报纸、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或在省级新闻出版部门认定的有内部刊号的报纸、期刊上发表4篇以上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

第十七条 审计署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需经同级的人事部门审核批准,并颁发审计署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用印的高级审计师资格证书。

国务院所属单位和中央管理的企业,应根据受委托的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的通知,由本单位人事(干部)部门审核批准,并颁发高级审计师资格证书。

第四章 评价工作组织纪律

第十八条各级考试管理机构应严格执行考试工作的组织纪律,切实做好考试命题、试卷管理、考场组织以及其它各个环节的保密工作,对泄密、舞弊行为,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十九条 评审委员会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认真执行保密和回避制度,确保评审结果公平、公正,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第二十条 参加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评审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考试、评审资格或由发证机关收回其高级审计师资格证书,三年内不得再参加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

(一)伪造、涂改证件、证明。

(二)提交虚假申报材料。

(三)其它严重违反考试和评审规定的行为。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中的“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是指会计师、经济师、统计师、工程师等。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申报条件中所规定的从事审计工作年限,其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当年年底。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中的大中型审计项目是指:县级以上政府财政收支审计、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大中型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地市以上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大中型企业审计;省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审计;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以及相应的其它经济单位审计。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中的大中型企业是指: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统计局确定的标准中地、市级以上重点企业。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均含本级。

第二十六条 军队系统的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工作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统一组织进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人事部、审计署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篇8: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

一、《办法》、《细则》出台的背景和目的

首都城市环境建设是首都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做好“四个服务”的重要前提,也是展示首都文明进步形象的重要方面。

奥运会成功举办及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大庆典活动保障任务圆满完成后,市委、市政府根据北京市社会发展形势及时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发展目标。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对城市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首都城市环境质量,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精细管理、美化市容”工作要求,同时把“全面推行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综合考评”,加强城市环境长效管理,做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简称“首都环境建设办”)依据要求,研究建立了首都城市环境考核评价体系,编制了考评办法,制定了考评实施细则。从2011年第二季度起,全面推行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综合考评。

开展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综合考评目的是通过考核评价引导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和投入的持续改善,促进城市环境建设在信息化、精细化和社会化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调动区县、部门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市环境建设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办法》规定了考评的主体、主要内容和对象

考评的主体是首都环境建设委,具体工作由首都环境建设办实施。

考评主要内容是首都“四大环境”,即:市容环境、生态环境、设施环境和秩序环境。重点考核评价各成员单位在首都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履职效率、管理效能、服务效果和创新创优等方面的情况。

考评的对象是承担城市环境管理职能的单位、部门,并通过对区县政府城市环境建设工作的考评,发现职能部门在环境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对“块”的考评促进“条”的管理,提高环境建设专业队伍服务区县、服务公众的水平。

三、《办法》明确了考评的原则、制度和方式

原则: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分区分类,循序渐进。

工作制度:综合检查、年度考评。考评的周期是年度,一年考评一次。

考评方式:采用综合考评(100分)和社会评价(100分)双百分制。其中综合考评的权重为70%,社会评价的权重为30%。通过双百分制考评,对考评对象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对其管理绩效进行综合考评和社会评价。

分层实施:城区、郊区分层实施考核评价,城六区为一个层次,十个远郊区县为一个层次。

四、考评的组织与实施

依据《办法》的规定,首都环境委建立考评联系会制度,首都环境建设办负责组织综合考评和社会评价的实施。具体对重点任务及工作保障、综合检查、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环境卫生、城市容貌、环境秩序、园林绿化、大气环境、水环境、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城市环境热线统计、市政市容志愿服务团队信息反馈等12个项目进行考评。

重点任务及工作保障考评每季度或每年组织1次。综合检查根据环境建设重点任务、季节变化,每年组织1-2次。信息化城市管理考评每季度进行一次打分,并结合全年主观评价,年终进行汇总计入城市环境建设考评。环境卫生每季度或每年组织1次考核。城市容貌专项考评按季度组织实施。环境秩序包含城管执法重点工作任务和日常执法两项内容。城管执法重点工作任务每季度组织抽查,年度考评。日常执法实行月考核、季评价、年度汇总。

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是指对城市环境建设社会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该项目按季节或季度组织实施。城市环境热线统计考评的主要内容是城市环境热线反映的环境卫生、城市容貌、环境秩序、井盖管理、线杆线缆、供热质量等方面的合理诉求和媒体反映的环境问题。该项目季度统计,年终打分。市政市容志愿服务团队信息反馈是将志愿者向市城市管理信息平台(12319)反馈的服务信息,计入对考评对象的评价,实行季度统计,年度评价。

五、考评结果及奖惩措施

《办法》规定,首都环境建设考评结果将分为优秀、良好、达标、不达标四个档次,年终根据环境建设综合考评结果,提出年度评比表彰的意见。考评的信息由首都环境建设办在政府网站、新闻媒体上公布,并报市委组织部和市政府绩效办。同时,《办法》还设置了相应指标,因违纪违法、重大责任事故和责任不落实等情况发生将降低成绩档次。

篇9: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

综 合评价指标

辅 助指标

事 务所名称

事务所和注册综合注册分

2009其中:审计领军会计师得分综合得分 所会计培训完成人才的处 名次 总收入(万收入(万师人率(%)数

从业人员人数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 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 国富浩华会计师事务所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大华会计师事务所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正信会计师事务所 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 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 中磊会计师事务所 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 中审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中准会计师事务所

中兴华富华会计师事务所 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 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 江苏苏亚金诚会计师事务所中汇会计师事务所

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北京永拓会计师事务所 上海众华沪银会计师事务所江苏天衡会计师事务所 江苏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武汉众环会计师事务所 新联谊会计师事务所 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

元)1 257843 2 237025 3 222110 4 196064 5 872056 662667 518608 502669 5322510 5167611 5108612 4131613 3875814 4006515 3473216 3105917 2061718 1921419 1985220 1528621 1398722 1234623 1447424 1326025 1242026 1155727 1072628 1326629 1236430 1174231 1095132 104573

39037

元)数 243884678 100.00165595715 100.00150726648 100.00186111866 100.00725441228 100.0049094674 100.00439081016 100.0038517705 100.0043352864 100.0039385527 100.0039706644 99.8434580620 100.0033596702 100.0035191529 100.0030422723 100.0026352464 100.0022598372 100.0016959362 100.0018656356 100.0014613400 100.0012015271 100.0010112260 100.0012660339 100.0011207172 100.006754192 100.0010974220 100.008722292 100.0012446116 100.0010738145 100.0011112132 100.008941141 100.008913174 100.007170

51100.00

数量 罚、惩戒

应减分值

6974.91 3901.21 1843.74 10766.62 144 395.64 4292.01 8260.11 12240.65 618.5 237.75 32 230.13 616 221.44 5200.99 910 188.05 24.5 185.92 221 160.29 8158.07 24.5 108.75 1107.254.5 104.21 396.2083.53479.1310 78.71578.42676.94775.79273.99173.59272.36168.98568.6366.04

6.5

63.47

量4300 6 4115 3 3706 7 3569 21 1806 10 1393 13 1419 12 99427 1176 14 1311 12 1002 13 8681061 10 86716 8518 76214 4988 53310 5888 4227 3047 2754 4028 2875 4325 2839 1371 2114 2594 1734 2696 21514

332

五洲松德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华寅会计师事务所

江苏天华大彭会计师事务所 北京红日会计师事务所 上海上会会计师事务所 北京中证天通会计师事务所 福建华兴会计师事务所 中喜会计师事务所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6523191 244 127 107 120 208 158 182 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221121263.0960.4160.3257.9556.9755.8354.6653.642 7 5 6 2 4 2 4 226225243610***3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 43 深圳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 44 北京天圆全会计师事务所 45 北京中路华会计师事务所 46 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 47 浙江德威会计师事务所

四川华信(集团)会计师事务所 49 青岛振青会计师事务所 50 中建华会计师事务所

北京中兴新世纪会计师事务所 52 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 53 天津中审联会计师事务所 54 山东天元同泰会计师事务所 55 浙江天平会计师事务所

北京中平建华浩会计师事务所 57 北京华审会计师事务所 58 山东天恒信会计师事务所 59 立信羊城会计师事务所 60 上海东华会计师事务所 61 北京兴中海会计师事务所 62 中一会计师事务所

广东中诚安泰会计师事务所 64 立信中联闽都会计师事务所 65 上海宏大东亚会计师事务所 66 祥浩会计师事务所

北京中瑞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68 浙江至诚会计师事务所 69 重庆康华会计师事务所 70 南京立信永华会计师事务所 71 上海公信中南会计师事务所 72 天津国信倚天会计师事务所 73 上海沪港金茂会计师事务所 74 北京华通鉴会计师事务所 75 中天银会计师事务所 76 北京公正会计师事务所

***039 *********632525*********************445436405*********2829273782364*********3297

3202

100.00208 100.00162 100.00231 100.00117 100.0087 100.00110 100.00158 100.00125 100.00109 100.00186 100.00174 99.43117 100.0071 100.00132 100.0073 100.00102 100.00147 100.00129 100.0086 100.00161 100.0084 100.00192 100.00119 100.00118 100.00150 100.0067 100.0077 100.0097 100.0099 100.00104 100.0078 100.00135 100.00141 100.00100

100.00112222.5129484 13 14.52

52.514 191 51.675 303 51.445 150 49.6611 248 49.331 246 49.134 143 49.064 250 49.0012 191 45.035 274 44.250 5244.188 145 44.168 158 43.933 161 42.302 189 42.001 115 41.722 5941.712 122 41.662 190 41.542 140 41.400 123 40.7311 146 40.110 182 40.031 181 39.621 110 39.569 155 39.4512 126 38.952 202 38.953 9138.382 7838.310 126 38.203 7937.510 5237.006 209 36.918 170 36.81

广东中天粤会计师事务所 湖南建业会计师事务所 北京高商万达会计师事务所 华建会计师事务所 山东大地会计师事务所 东莞市德正会计师事务所 上海迈伊兹会计师事务所 湖南安信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522314******9462 97 102 45 107 42 27 84 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36.4035.9135.8835.7835.4235.3134.1034.060 4 0 1 1 0 0 0 1001***7522江苏华星会计师事务所 浙江中兴会计师事务所 重庆谛威会计师事务所 湖南天平正大会计师事务所 河北天勤会计师事务所 山东汇德会计师事务所 上海申洲大通会计师事务所 北京中润达会计师事务所 广东中恒信会计师事务所 上海琳方会计师事务所 上海永诚会计师事务所 上海仁德会计师事务所 湖南恒基会计师事务所 江苏兴光会计师事务所

290188 348989 315090 251891 217992 370993 274394 271795 259096 227897

2530

267899 2303100 2250186741 178919 186437 197073 211092 3530111 230747 245342 172846 102447 175227 25209 172630 1676

100.002 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2 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

33.4033.3833.0932.6732.427.5 32.3332.1531.8031.5530.4930.3729.9929.72

29.5874 0 57 5 73 2 41 3 59 4 50 0 41 0 20 0 67 0 49 0

篇10: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

2013年全省会计师事务所

综合评价工作指南

一、综合评价工作的对象

2012年12月31日前经省财政厅批准设立、在我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均应参加本年度综合评价。

二、综合评价工作组织管理及时间安排

(一)组织管理工作。综合评价工作在省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由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省注协)牵头,会同省财政厅会计处、监督检查局,对省直事务所综合评价工作进行部署、培训,对全省事务所填报信息进行审核、综合评价并分类分级。各市注协会同当地财政部门会计管理和监督检查机构,负责本地区事务所(含我省事务所在当地设立的分所)综合评价工作的部署、培训和填报信息的审核工作。

(二)时间安排

1.省、市注协于2013年3月12日前分别将本次综合评价工作部署到相关事务所,并完成对培训工作。

2.各事务所应于2013年3月31日前,从省注协网站()登录“省级综合评价系统”(以下简称评价系统)完成综合评价信息填报。

3.各市注协应会同当地财政部门会计管理和监督检查机构,于2013年4月30日前完成本地区全部事务所填报信息的审核,并在“江苏省注协行业服务与管理平台”的综合评价系统中完成确认。省注协会同省财政厅会计管理和监督检查机构同步完成对省直事务所填报信息的审核。

4.2013年5月20日前,省注协会同省财政厅会计管理和监督检查机构对事务所填报信息进行审核。

5.综合评价结果经委员会会议审定后,由省注协向社会发布获得AAA级以上的事务所名单,并下发各地区事务所(含分所)排名。

三、填报要求

所有事务所均应在规定时间内登录评价系统填报本事务所综合评价信息,具体要求如下:

(一)各事务所应在评价系统中填报本事务所综合评价信息。

(二)设有分所的事务所,总所应分别填写本部、总分所合并数据。在省外设立分所的事务所,应将省外分所收入合并填报,其他数据不合并。

(三)在评价系统中,只需在白色空格内填写信息,灰 色空格数据由系统自动生成。

四、加强对综合评价工作的领导

开展事务所综合评价,是我省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推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0]101号)的重要措施,对综合反映与评价事务所整体发展水平,加强对事务所分级管理和分类指导,引导事务所做强做大和做精做专,促进行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市注协、各事务所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综合评价工作顺利进行。各市注协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填报指导和信息初审。各事务所要指定一位副所长以上领导具体负责该项工作,并安排专人做好信息填报工作,确保信息填报及时、准确。省注协将对填报进度较慢的地区进行督查。

市注协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地区事务所综合评价工作负总责,对填报综合评价信息不及时、不准确的地区,省注协将取消其参加年度工作评优资格。各事务所负责人应对本所综合评价工作负总责,对于填列信息严重失实或故意填列不实信息的,省注协将约谈相关事务所负责人,同时将该事务所列为行业重点监管对象。

五、综合评价信息填报说明

(一)评价报告期

本综合评价的报告期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 月31日。

(二)数据格式

1.本综合评价指标所涉及的数据为非整数时,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2.本综合评价指标所涉及的数据为比例时,按百分数填列,不加百分号,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三)具体指标填写说明 1.业务收入

该数据=事务所在评价年度财务报表反映的业务收入总额。

2.业务收入正增长率 该数据由系统自动生成。3.业务收入正增长额 该数据由系统自动生成。4.业务收入下降情况 该数据由系统自动生成。5.非审计业务收入所占比重

该处数据填写2012年度本所的年报审计和中报审计收入、专项审计收入、内部控制审计收入和验资收入。

评价年度及上一年度内新成立的事务所,不填写该数据。

6.注册会计师人数 该数据=已通过2013年任职资格检查的注册会计师总人数。

以个人名义参加并通过2013年任职资格检查的注册会计师不包含在内。

7.注册会计师年龄结构情况

该处数据填写本事务所已通过2013年任职资格检查的注册会计师中60岁以下注册会计师人数。

8.行业领军人才(后备)情况

该数据=截止评价年度的12月31日,本事务所拥有的行业领军人才(后备)人数。

行业领军人才(后备)是指经财政部、中注协选拔测试确定的领军人才。

9.高级职称人才情况

该数据=截止评价年度的12月31日,本事务所拥有的具有正高级和副高级职称的人数。

高级职称是指经省级以上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并发放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

10.国际化人才情况

该数据=截止评价年度的12月31日,本事务所拥有的具有国际资质的人数。

国际化人才,是指取得ACA、ACCA、CGA、CICA、AICPA、CPA Australia、CAA等国际资质的人才。同一人具有多项国际资质时,只计一项。11.其他执业资质人才情况

该数据=截止评价年度的12月31日,本事务所拥有的具有其他执业资质并已注册的人数。

同一人具有多项其他执业资质时,只计一项。12.硕士以上专业人才情况

该数据=截止评价年度的12月31日,本事务所拥有的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数。

同一人具有多项硕士及以上学位时,只计一项。第8、9、10、11和12项的得分合计最高50分。13.普通员工人均收入

该处数据填写评价年度内本所除股东(合伙人)以外的所有普通员工取得的实际收入总额。

取得的实际收入是指事务所以工资、奖金、福利等形式发给普通员工的有凭据可查的各项收入之和。

普通员工是指除股东(合伙人)以外的员工。14.“五险一金”缴纳情况

该处数据填写截止评价年度12月31日的员工中未办理离退休手续的员工人数和已为其缴纳“五险一金”的人数。

未全部缴纳“五险一金”的按未缴纳计算。

“五险”是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是指住房公积金。15.主任会计师(分所负责人)年龄

该处指标填写截止评价年度的12月31日,本事务所主任会计师(分所负责人)的具体年龄。

16.股东(合伙人)年龄结构

该处数据填写本事务所的 股东(合伙人)人数和60岁以下的股东(合伙人)人数。

17.第一大股东持股或最大合伙人出资比例: 该处只需点击本事务所所属类型。18.内部机构设置与岗位职责建立情况(1)后勤保障部门设置情况 该处只需点击本事务所所属类型。

这里的后勤保障部门是指为保证业务部门正常执业而成立的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

(2)业务部门、后勤保障部门人员岗位职责建立情况 该处只需点击本事务所所属类型。

19.董事会(合伙人会议)制度建立及运行情况(1)董事会(合伙人会议)制度制定情况 该处只需点击本事务所所属类型。(2)董事会(合伙人会议)制度运行情况 该处只需点击本事务所所属类型。

运行良好是指所有重大问题都由董事会(合伙人会议)讨论并形成决议,决议也得到很好贯彻。运行一般是指所有重大问题都由董事会(合伙人会议)讨论并形成决议,但决议没有得到很好贯彻。

20.业务质量控制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1)质量控制制度制定情况 该处只需点击本事务所所属类型。(2)质量控制制度执行情况 该处只需点击本事务所所属类型。

业务报告包括在评价年度内以事务所名义出具的各种报告。

21.员工薪酬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1)员工薪酬制度制定情况 该处只需点击本事务所所属类型。(2)员工薪酬相关制度执行情况 该处只需点击本事务所所属类型。22.年度工作总结情况

该处只需点击本事务所所属类型。23.信息化建设情况

(1)建立事务所网站(页)情况 该处只需点击本事务所所属类型。(2)审计软件使用情况

该处只需点击本事务所所属类型。(3)建立内部管理信息系统情况 该处只需点击本事务所所属类型。24.党建现状

(1)主任会计师(分所负责人)或其它股东(合伙人)是否担任本所党组织书记

该处只需点击本事务所所属类型。(2)股东(合伙人)中党员情况

该处数据填写截止评价年度的12月31日,股东(合伙人)中党员人数。

(3)除股东(合伙人)外的普通员工党员情况 该处数据填写截止评价年度的12月31日,除股东(合伙人)外的普通员工总人数和其中的党员人数。

25.发展党员情况

该数据=事务所在评价年度内发展的预备党员人数。26.活动开展情况(1)“三会一课”情况

该数据=事务所在评价年度内召开的“三会一课”次数。“三会一课”是指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

(2)活动情况

该数据=评价年度内,以事务所或事务所党团名义组织开展的文化建设、社会公益等活动次数。

27.共青团和青年组织建设情况 该处只需点击本事务所所属类型。28.在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情况(1)在任全国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情况 该数据=截止评价年度的12月31日,本事务所拥有的在任全国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数。

(2)在任省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情况 该数据=截止评价年度的12月31日,本事务所拥有的在任省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数。

(3)在任市、县(区)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情况

该数据=截止评价年度的12月31日,本事务所拥有的在任市、县(区)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数。

29.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情况

该数据=截止评价年度的12月31日,本事务所拥有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数。

30.事务所或主任会计师(分所负责人)因业务活动受到刑事处罚情况

该处数据应分别填2012年和之前四个年度内,31.事务所或主任会计师(分所负责人)因业务活动受到行政处罚情况

(1)主任会计师(分所负责人)被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 该处数据应分别填2012年和之前四个年度内,主任会计师(分所负责人)因业务活动被有关部门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人次。

(2)被暂停执业

该处数据应分别填2012年和之前四个年度内,事务所或主任会计师(分所负责人)因业务活动被有关部门处以暂停执业处罚的件(人)次。

(3)被警告及其他

该处数据应分别填2012年和之前四个年度内,事务所或主任会计师(分所负责人)因业务活动被有关部门处以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非法财物等行政处罚的件(人)次。

32.事务所或主任会计师(分所负责人)因业务活动受到行业惩戒情况

(1)被公开谴责

该处数据应分别填2012年和之前四个年度内,事务所或主任会计师(分所负责人)因业务活动被省注协处以公开谴责的件(人)次。

(2)被通报批评

该处数据应分别填2012年和之前四个年度内,事务所或主任会计师(分所负责人)因业务活动被省级以上注协处以通报批评的件(人)次。(3)被训诫

该处数据应分别填2012年和之前四个年度内,主任会计师(分所负责人)因业务活动被省级以上注协训诫的人次。

训诫指受到中注协或省注协的强制培训。

33.其他注册会计师因业务活动受到刑事处罚情况 该处数据应分别填2012年和之前四个年度内,本事务所除主任会计师(分所负责人)以外的其他注册会计师因业务活动受到刑事处罚的人次。

34.其他注册会计师受到行政处罚情况(1)被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

该处数据应分别填2012年和之前四个年度内,本事务所除主任会计师(分所负责人)以外的其他注册会计师因业务活动受到被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处罚的人次。

(2)被暂停执业

该处数据应分别填2012年和之前四个年度内,本事务所除主任会计师(分所负责人)以外的其他注册会计师因业务活动受到被暂停执业处罚的人次。

(3)被警告及其他

该处数据应分别填2012年和之前四个年度内,本事务所除主任会计师(分所负责人)以外的其他注册会计师因业务活动受到被警告及其他处罚的人次。

35.其他注册会计师因业务活动受到行业惩戒情况(1)被公开谴责

该处数据应分别填2012年和之前四个年度内,本事务所除主任会计师(分所负责人)以外的其他注册会计师因业务活动受到被公开谴责的人次。

(2)被通报批评

该处数据应分别填2012年和之前四个年度内,本事务所除主任会计师(分所负责人)以外的其他注册会计师因业务活动被省级以上注协处以通报批评的人次。

(3)被训诫

该处数据应分别填2012年和之前四个年度内,本事务所除主任会计师(分所负责人)以外的其他注册会计师因业务活动被省级以上注协训诫的人次。

训诫指受到中注协或省注协的强制培训。36.注册会计师未通过任职资格检查情况

该数据=本所申请参加2013年任职资格检查但未能通过的注册会计师人数。

具体指标将以省注协2013年的任职资格检查结果为准。

37.注册会计师未完成继续教育情况 该处只需点击本事务所所属类型。

38.是否按照规定提取、使用风险基金或购买职业保险: 该处只需点击本事务所所属类型。风险基金的提取按照评价年度审计收入的至少5%提取;购买的职业保险可抵扣的应提风险基金金额=评价年度负担的保险费×15。

39.年度信息及变更事项报备情况(1)未完成年度基本信息报备 该处只需点击本事务所所属类型。

具体结果将以省财政厅会计处的确认结果为准。(2)日常变更事项未备案

该指标的填写具体是:事务所在评价年度内,日常变更事项未备案件数。

上一篇:雅思写作的常用动词下一篇:工业设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23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