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习题

2024-05-27

中国工艺美术史习题(精选8篇)

篇1:中国工艺美术史习题

《外国工艺美术史》习题

第一章

1、古埃及金字塔所体现的设计美学思想。

2、古埃及的宗教思想对设计的影响。

第二章

1、两河流域的工艺美术思想

第三章

1、伊朗工艺美术造型中体现的伊斯兰文化。

2、古印度工艺美术与佛教的关系。

第四章

1、地中海工艺美术的特点。

第五章

1、古希腊的工艺美术特点

2、古罗马与古希腊的工艺美术的区别与联系。

3、伊斯兰教影响下的工艺美术特点。

第六章

1、分析古代日本的工艺美术与中国工艺美术的相似性。

2、基督教与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3、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七章

1、简述巴罗克风格

2、简述洛可克风格

第八章

1、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工艺美术特点。

2、古典主义绘画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篇2:中国工艺美术史习题

2. 画像砖: 画像砖始于战国盛于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隋唐之后逐渐衰落。汉画像砖是两汉时期主要装饰在古建筑物和墓壁上的一种模制、模印、雕刻和彩绘的画像砖。形制多样、图案精彩、主题丰富,深刻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

3.陵阳公样:由唐代窦师纶设计的对称形式构成的纹样,也是唐代织锦中经常采用并有特色的图案形式。因为窦师伦被封为“陵阳公”,故这些纹样被称为“陵阳公样”。

4.金字塔:埃及古王国法老的陵墓,始建于4500年前的埃及古王朝时期。因其方锥形与中国汉字“金”字相似,故称金字塔。其中间经历了一个从长方形石墓到梯形金字塔的演变过程.它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

5.雕漆:始于唐代、盛于明清。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由于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红”“剔黑”、“剔彩”及“剔犀”名目。雕漆作品具有胎薄体轻、纹饰华美、坚固耐用等特点。

6、青铜时代: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

7、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盛行于明代景泰年间。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

8、巴罗克艺术: 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它的名称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或西班牙语,意思是不圆的珠子;又一说它来自意大利语,有奇特、古怪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总的来说这个名称在当时含有贬意,是18世纪古典主义艺术理论家对于上一个世纪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

9、唐三彩: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所谓唐三彩,是指中国唐代陶器上的釉色,后来也用来泛称唐代彩陶。唐代彩陶的釉色有很多种,但主要以黄、绿、白(或绿、赭、蓝)三色为主,所以称之为“三彩”。其釉色互相渗化,加上年代久远,部分颜色发生变化并产生新色,具有较高的装饰艺术水平。但由于实用性较差,唐三彩主要用于随葬,即明器和俑。

古希腊陶瓶的几种风格及其特点。

几何风格:流行于公元前9--前8世纪,主要产地在雅典。前期以平行线条、交叉线、三角形、S形和回形纹装饰为主,后期以图案化的人物装饰为主。

东方风格:流行于公元前7世纪,主要产地在科林斯阿提卡。纹饰有棕榈纹、莲花纹、狮身人面纹、狮身鹫头像、狮头像、羊身、蛇尾等。

黑绘风格:开始于公元前7世纪末的古风时期,主要产地在以雅典为中心的阿提卡地区。在赤褐色或者黄褐色的陶壁上,用黑色做剪影式的描绘,而事物的结构以线勾方式表现,以黑和红两色为主,简单而高贵且极具装饰意味。

红绘风格:流行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产地在阿提卡地区。在黑色的陶壁上呈现红色的图像,轮廓线已经改用毛笔,线条比原来更为流畅。装饰主题以描写日常生活场景为主,具有更多的生活气息。主要器类:一是酒器和双耳瓶,二是杯、盆、钵等小型器。白地彩绘风格:流行于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的希腊各地。先在陶器上刷一层含铁成分较少的石灰水,然后上面用各色色料绘饰。先用黑色勾线,器皿烧成以后彩绘,但是颜料没经高温处理,容易脱落,一般也绘制得自由草率,器形多为香油小瓶,用来装化妆品,也有祭葬用物。

1.唐三彩的艺术特色。

答:唐三彩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首先是造型。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出土的唐三彩,从现在分类来看主要也是分为动物、器皿和人物三类,尤其以动物居多。唐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红、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

3、简述哥特式艺术特色。

答:十二至十六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以新型建筑为主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这种建筑风格,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的教堂式样,而广泛地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或簇柱,以及彩色玻璃镶嵌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意大利的米兰教堂等。

论述题

1. 中国四大名绣的艺术特色

答:苏绣: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从欣赏的角度来看,苏绣作品的主要艺术特点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绣技具有“平、齐、细、密、和、光、顺、匀”的特点。作品有“长毛猫”、“金鱼”等。

粤绣:粤绣构图丰满,繁而不乱;图案工整,富于夸张;色彩艳丽,对比强烈;针法多样,善于变化。粤绣运用“水路”的独特技法,使绣出的图案层次分明,和谐统一。粤绣针法丰富,有基础针法、辅助针法、象形针法3大类,直针、续针、捆咬针、铺针、钉针、勒针、网绣针、打子针等45种。粤绣的优秀代表作品有“百鸟朝凤”、“丹凤朝阳”、“百花篮”、“我爱小鸡”、“鹦鹉”、“晨曦”等。

蜀绣:起源于川西民间的蜀绣,由于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影响,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作品的选材丰富,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鱼虫、人物肖像等。针法包括12大类共122种,常用的针法有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沙针、盖针等,讲究“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代表作品有“芙蓉鲤鱼”、“水草鲤鱼”和“大小熊猫”。

篇3: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体验设计探究

关键词: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体验设计,现状

史论课教学模式单一、效率低下是设计类院校的一个普遍现象。问题来自史论课自身特点、学生自身状况、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师教学水平等多个方面。老师讲述式的教学模式单一是其主要方面。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作为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同样存在课率低、学习氛围差、学生成绩差等问题。这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如何针对客观的教学条件, 合理利用有利的因素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当今已进入体验经济时代, 在体验经济中, 强调的是通过客户参与、客户互动、客户创造等方式实现客户的自我价值实现和全新体验, 以消费者为中心, 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如果我们把教学当成一种产品, 把学生当成客户, 把课堂学习当成是一种消费过程, 那么, 如何吸引学生参与消费并给学生带来美好的消费体验是课程设计的关健。

一、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现状

(一)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性质的要求和教学目的。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是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核心基础理论课程。它是以工艺美术为研究对象, 科学地、系统地阐明工艺美术的基本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教学目的首先是通过学习工艺美术史, 使学生了解古代人们生活用品的审美演变和技术提高、生产发展的历史;其次是通过理论课的学习, 着力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习惯与理论思维能力;再次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增强学生们的爱国情操和提高学习者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最后是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从而“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新的工艺美术。

(二)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通常是以老师为主体讲授, 完成固定的教学大纲任务的教学模式;美术史论课练习作业一般文字理论阐述和根据某一时期中国工艺美术的特点进行创新设计两种形式;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内容一般和平时作业一样分为两个部分, 都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过程, 无论试题的科学性如何, 学生更多只是为了考试而准备, 其结果只是对分数关心而不是对自己理论应用能力作反思;另外, 对作业和试卷的评价缺少直接、有效的沟通, 从而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且单一的作业和考试形式不能正确反映学生对理论的真实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三)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环境分析。

在信息环境方面, 网络时代信息获取的便利使老师不再是学生知识来源的主体, 学生发现老师所讲内容可以轻易获取, 也因此对史论课老师作出了更高的期望。而由于史论课老师一般讲授纯史论性的内容, 从而散失了吸引力。组织环境方面,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一般每周上两节课, 时间相对较少, 而设计类的课程如技术类、软件类课程作业较多, 导致学生没有太多时间去关注和学习理论;实践教学方面, 工艺美术史的内容量很大, 一般课堂上不会有时间进行实践性的练习, 这样理论只停留在欣赏方面。

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 起指导实践的作用, 工艺美术史论的学习也是如此。工艺美术课程的教学性质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表明, 应把学生作为主体, 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验设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课程体验设计的概念

体验设计是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而相应发展起来的, 谢佐夫 (Nathan Shedroff) 在《体验设计》 (Experience Design) 中将其定义为:它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 是企业把服务作为“舞台”, 产品作为“道具”, 环境作为“布景”, 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

课程体验设计是结合体验设计和课程教学的特点,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以课程内容为依托, 使学生在课程当中产生美好体验的设计。把课程当成是一件产品来进行体验设计, 老师是产品的设计者, 学生是产品的消费者, 最后学生参与体验的整体过程和感受成为体验设计的最终产品。结合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的特点, 要求在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体验设计时强调以下几点:

(一) 人性化、愉悦性。

以往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更关注大纲的要求, 采用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的方法, 在传播方式上也主要是结合图片讲授, 因此课堂往往过于沉闷, 效率低下。而体验设计更注重学生的感受, 注重内容的选择和传播方式的科学性, 以设计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为目的。

(二) 参与性、互动性。

改变以往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在知识传达、作业展示、等方面进行设计, 提供学生参与的可能性。突出学生参与体验的全面性和主体表现性, 强调交流方式的有效性。同时, 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互动的主体性表现将加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 丰富性。

课堂教学不同于产品销售, 它是长时间针对同一体验受众, 这要求方式方法要多样性;由于课程内容本身的广泛性和丰富性, 因此也要求体验的方式要多样化。

(四) 时效性。

课程教学有一定的时间阶段和时间长度限制, 合理设计体验的时间, 即时的作出评价, 强调体验的效果。

三、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的体验设计

(一) 教学方法的体验设计。

1. 综合教学法

综合法是从内容的多维度加强学生的体验感受。中国工艺美术是人类生活文化的一部分, 与其它文化同在一个时空中存在并相互影响。中国工艺美术史课应该展示的是一个全面生活的场景,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相关的地理、政治、哲学等人类生活的其它方面, 以能够建立一个全方位体验, 如同一部历史剧电影里所展示的那样。这里可以通过图片或视听材料加强体验效果。如讲到周代工艺美术史时, 可让学生欣赏电影《孔子》。通过讲解, 学生一方面可以大致了解那一时期的人民生活状态,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电影里的艺术设计相关内容与书本内知识的对比, 了解现代设计对传统艺术的利用和表现方法, 这样既加强了理解, 又提升了学习工艺美术史的动力。

2. 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除了对同一地域不同时期的中国工艺美术进行对比外, 还可将同一时期不同地域中国工艺美术文化作对比。通过横向的对比和纵向的对比, 把点的体验变成面的体验, 把断续的体验变成连贯的体验。因为对比需要确定相应的主题, 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强调能加强体验的可能性。如将春秋战国时代的装饰与希腊同一时期的装饰风格进行比较。在纹饰的题材、纹饰的风格方面有相似的地方和相异的地方。中西方这一时期都出了长有展翅的神兽形象, 希腊在东方样式这一时期的陶器纹饰频频出现这种翼兽, 在中国的战国时代的装饰中也发现有这类题材, 此种现象耐人寻味。那么, 为什么不同地域的人们都会有如此浪漫的想法, 它们在造型和装饰上又是如何凸显各自的美感形式的?它们对后世的艺术发展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等等。通过对比讲解欣赏, 学生会加深时空体验, 从而形成更深的记忆, 明确工艺美术发展的规律及各自的特点气质, 为以后设计形式和内涵的吸收利用做好准备。

3. 专题教学法

工艺美术内容非常广泛, 每一种类在不同时期又有相应的发展和变化, 因此把工艺美术分类进行专题讲解, 一方面可使点成线, 进行前后对比, 加强记忆和理解。如在把陶瓷工艺美术分出来专门讲解, 对陶瓷不同时期的工艺特点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专题讲解要求对某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分析, 如造型与空间的设计、装饰的线条运用等, 这种严谨的分析和学习可与其它专业课相结合、相联通, 对将来的设计运用产生直接的影响。

4. 实践教学法

中国工艺美术使用的广泛性、中国工艺美术材料的准备为现代网络多媒体提供了各项体验的可能。加之设计类院校一般有相应的实训基地, 如服装染织、服装材料、陶艺、铁艺等实训工作室。比如, 在讲到青铜及陶器造型时可安排陶艺实践课教学, 以加深学生对传统造型艺术的理解,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空间环境不一定总是教室, 可以是展示厅、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市场等, 场地选择以突出课程内容的体验效果为目的。综合地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 根据具体需要, 对环境和材料进行选择和安排, 使其成为教学的有利因素。

(二) 作业与考试的体验设计。

中国工艺美术史练习常用的方法是结合某一历史时期的中国工艺美术风格进行中国工艺美术设计。这种纸面的练习由于评价的单一性和滞后性, 几次过后便失去了吸引力。由于教学方式的设计带来课程形式多样化, 学生作业可以有多种形式, 如主题性的辩论、造型装饰的临摹和创作、作品解说等。学生作为表现的主体, 能够参与和互动, 可以清晰地展现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很好地培养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考试的形式、时间、评价方式都可以进行设计。理论测试与学生的作品展、学校演讲活动等都可成为平时成绩或试题的组成部分。作业和考试作业的评价要讲时效性, 最好是当场对学生的作业作出评价。

四、结语

体验设计的概念已在产品设计领域广为使用, 很多企业已把消费者的体验作为企业开发项目的依据。这与学校以生为本、突出学生体验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突出受众的体验是这个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的体验设计, 无论是从理论教学的目的还是理论教学的效果来讲, 把学生推到前台, 让他成为事件真正主体都将使其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变得更为主动、更为有效。当学生将来参与到实际的案例当中时, 表达的能力和求知的方法将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 1983.1.

[2]B.H.施密特等著.周兆晴编译.体验营销, 2003.1.

[3]范凯熹.设计教育方法论.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2.

篇4:中国工艺美术展览撷英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我国举办的工艺美术展览中,大量中青年艺术家崭露头角,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体现出国内工艺美术行业传统和现代观念的碰撞。

不同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好的工艺美术品更需要一个平台来展现给大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工艺美术展如春笋般涌现,这些展览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发展和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953年12月——1954年1月,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参观了展览;1972年9月——1973年1月,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朱德、李先念、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等审查预展并题词;1978年2——5月,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邓小平、李先念等观看了展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迄今已有逾越10年的发展历程,展会档次、知名度、社会影响力逐年提高,吸引了众多专业买家、收藏家和广大消费者,是工艺美术行业内公认的品牌展会。

2004年8月,在上海美术馆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展览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艺术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产业教育分会(筹)承办的“首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是工艺美术界第一次真正走进艺术殿堂。

这是一次学术性活动。在工艺美术界举办这种学术性的活动是第一次。“中国的”、“现代的”是它的展览核心。这次参与展示的作品除从事工艺美术产业的广大工艺美术工作者外,还有众多高等学府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广大工艺美术工作者进一步开阔眼界,促进交流,以推出新人新作品。

2009年1月10日,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展正式与公众见面,这是我国工艺美术作品在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的第一次集体亮相。

此次展览以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为主要邀请对象,展览旨在从学术的角度回顾和梳理60年来新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成就,向公众展示代表当代工艺美术发展水平的艺术作品。展览的举办即是中国美术馆集中展示和研究工艺美术的历史性开端,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提升工艺美术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此次展览的举办将成为中国美术馆工艺美术工作的重要开端,填补中国美术馆建馆46年来未举办过工艺美术大展的空白。

篇5: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2.仰韶文化彩陶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3.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冶炼技术的成熟。

4.出土于湖南长沙的两幅战国时期的帛画是《人物龙凤帛画》和《御龙人物帛画》。5.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气韵生动。6.北宋初年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的山水画家是李成。

7.“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理论是宋代著名文人苏轼提出的。8.白描画卷《五马图》的作者是李公麟。9.湖州竹派的开创者是文同。

10.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宋徽宗赵佶。11.米氏云山的创造者是米芾。12.元代画家王冕以画梅著称。

13.明代后期在水墨写意花卉画中最富有成就的画家是徐渭。

14.清初画坛上四位著名的和尚画家,人称“四僧”他们是:八大、石涛、髡残、弘仁。15.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陶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彩陶。16.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

17.青铜器中的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18.秦汉时代的美术中,兼有绘画与雕刻两种特点的是画像石、画像砖。

19.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画,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20.有记载的第一位有影响的画家是:曹不兴。

21.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气韵生动。22.唐代画马的名家是韩干、画牛的名家是韩滉。23.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笔法记》。24.我国唐代最享盛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是李思训。25.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的传世作品有《潇湘图》。

26.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宋徽宗赵佶。27.山水画“三远法”最早提出者是郭熙。28.“扬州八怪”中最擅画墨竹的是郑燮。

29.石器时代分为就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明显特征是打制石器。30.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31.舞蹈纹彩陶盆是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32.青铜器《四羊方尊》属于商代时期青铜器的代表。33.最能代表汉代书法成就的是隶书。

34.敦煌壁画中《九色鹿本生》的故事属于连环画式构图。

35.《女史箴图 》是宣扬宫廷妇女思想道德规范,规劝其遵循封建道德准则的作品。36.《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唐代张萱的作品。37.《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作品。

38.王冕的《墨梅图》中题诗“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9.宋代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的画家是范宽 40.“吴门四家”是指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41.明代擅长“易圆以方,易整以散”装饰手法的画家是陈洪绶。32.瓷器中的“粉彩”出现于康熙时期。33.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礼器。33.秦陵兵马俑三号坑设计的是军事指挥部。

34.首先提出“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谢赫《画品》。35.创造“秀骨清象”风格的画家是陆探微。

36.《步辇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37.《历代帝王图》是唐代阎立本的作品。38.开创我国青绿山水端绪的作品是游春图。39.“元四家”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40.《王蜀宫妓图》是唐寅的作品。41.“青藤”是明代花鸟画家徐渭。

42.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林泉高致集》。43.在苏州大型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是留园。44.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是虚谷。

42.帛画: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多作侧面立像,比例匀称,仪态肃穆;画面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和渲染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43.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曹衣出水”:曹仲达的一种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

“吴带当风”:吴道子的一种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44.元四家:

是指活动于元代晚期的文人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他们生活于元末社会**之际,生活中都有不得意的遭遇,艺术上受赵孟頫的影响,善画山水,兼工竹石,以绘画作品表现其心境和生活情趣 45.“浙派”:

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主要活动于浙江地区。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

46.白描:

白描源自于“白画”,魏晋时已有。多为粉本画样,经隋唐至宋,逐渐发展为独立的绘画样式。白描不施色彩,纯用墨线勾勒表现形象,朴素优美,在造型技巧上有很高的要求。47.谢赫六:

“六法”是:“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48.吴门四家

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徵明、唐ying、仇英四位明代画家。“吴门四家”中沈周与文徵明,是吴门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们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但除沈周、文征明有师承关系外,唐寅、仇英各有内格。因此“吴门四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四位不同风格的大家,两并非一个画派之称 49.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50.秦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色。

崇尚写实,造型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51.元代画风转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作画重视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把形似和写实放在次要位置。(2)作品追求笔墨情趣,水墨画极为盛行。

(3)把书法用笔融进绘画创作,丰富了点、线的表现力。

52.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的用途、内容和艺术手法是什么?

《马踏匈奴》石雕是霍去病墓的主题雕塑,为一尊典型的纪念碑式的雕塑。作品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借一匹威武雄健的战马来展现大汉王朝的强盛以及霍去病抗击匈奴、捍卫王朝的英雄气概这一主题。战马昂首屹立、庄重威严,充满自信和高傲,匈奴败将则蜷缩于战马胯下,一幅惊惧惶恐、狼狈不堪之相。作品造型伟岸,内涵丰富,堪称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典范。

53.花鸟画中的“徐黄异体”各有什么特点?

黄筌的风格:

(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3)画风富丽,设色鲜明。

徐熙的风格:

(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

(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54.分析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唐代画家张萱所作,张萱擅长画工笔人物,尤擅画宫廷仕女。《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了杨贵妃的三姐虢国夫人三月三游春踏青的场景。

盛唐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国力昌盛,造就了文化艺术发展的宽松环境,中国绘画艺术在这一时期也开始走向成熟。唐代仕女人物画的主要题材是“绮罗人物”,《虢国夫人游春图》恰恰是这一时代的主流题材。

从画面结构上看,构图的前疏后紧,人物排列的疏密有致,突出了虢国夫人的主人公地位,也显示了其前呼后拥的贵族气派。整幅图中只有人物、马匹没有游春背景是此画的一大特点,游春却不画春,而是诱导观者不由自主地联想以致感受春的气息,并被画中人物从容欢快的情绪所感染,这正是画家卓然超群的艺术表现能力之所在。空白的背景凸显了人物及其动态,这一手法相当于摄影中的大光圈,虚化背景以突出人物。

从画中主体来看,整个画面线条简洁富于动感,色彩艳丽鲜明,用人物的体态丰满再次表现其贵族身份和华贵气派。唐代画风在仕女画法中有“曲眉丰颊”之说,图中所有女人形象“曲眉丰颊”的风格颇为鲜明;发式的刻画也很考究,云鬓半掩,主仆分明;甚至连马匹的设计都颇见心思,虢国夫人的坐骑纤巧秀气,而护卫的马匹则粗壮彪悍,而不管是纤巧抑或粗壮,那蹄下却都颇显轻快、有力。因为是游春而非出征,虽然虢国夫人身份显赫,护卫们的动作却并不张扬,显得十分低调;虢国夫人本人的表情及动态更显出优雅内敛的欢快。

55.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

篇6:new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一)1.龙山

2.舞蹈纹彩陶盆 3.祭祀 4.阿房宫

5.人物御龙帛画 6.和林格尔 7.曹不兴 8.迁想妙得 9.本生 10.尉迟乙僧 11.徐熙 12.周文矩 13.米芾 14.赵孟頫 15.王蒙 16.沈周 17.董其昌 18.八大山人 19.石涛

20.仁颐(任伯年)

二.1,2,4,3,1 4,1,3,3,4 三.23, 14, 15, 12, 2345

1.半坡 2.司母戊 3.三层重叠 4.厚葬 5.四川 6.武氏祠 7.传神写照 8.谢赫 9.莫高窟 10.吴带当风 11.江南 12.周文矩 13.马远

14.牛毛

15.倪瓒(倪云林)16.唐寅(唐伯虎)17.王维

18.徐渭(徐文长)

• 教材课后检测题

(二)19.六分半 20.杨柳青

二.3,3,3,4,3 3,1,2,1,3 三.34, 14, 14, 123, 12

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20 分)共20题,每空一分。

1.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以仰韶文化的彩陶和 龙山 文化的黑陶最具有代表性。2.青铜礼器纹饰中最常见的动物纹饰是 饕餮纹(或兽面纹),是一种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3.我国已发现的缣帛画以战国时期楚帛画最早,以《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为代表。

4.秦代的雕塑艺术中,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证明了此期陶塑艺术的辉煌成就。

5.东晋艺术家顾恺之提出的塑造人物形象的理论观点有:“传神写照”和“迁想妙得”。6.唐代盛期吴道子创作的“莼菜条”式的波折起伏的线条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固有“吴带当风”之称。

7.明代的理论家董其昌将唐代的李思训父子推为“北宗”之祖,而将王维看作是“南宗”之祖。8.中晚唐水墨山水领域内擅于秃笔和“破墨法”的张璪在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时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观点。

9.北宋中原画派的代表范宽创作的《溪山行旅图》被称为“古代山水画的优秀典范”。10.南宋四大家中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的两位艺术家是马远和夏圭。11.元初画坛“简率尚意之风”的开创者赵孟頫的山水画代表作是《鹊华秋色图》。12.王蒙最常用的由“披麻皴”演变而来的皴笔是“解索皴”和“牛毛皴”。13.明代早期画坛以崇尚南宋画院画风的“院派”和“浙派”风格为主。

14.唐寅的人物画代表作品《李端端图》嘲弄了封建等级和伦理观。

15.明末人物画大家陈洪绶的《屈子行吟图》是其为屈原的《九歌》做所的插图。16.明末肖像画流派“波臣派”的开创者是曾鲸。17.“借古以开今”、“法自我立”是清代石涛的艺术观点。

18.郑板桥不仅善画兰竹,书法中自创的“板桥体”又称为“六分半书”。19.五代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人物是董源和巨然。

20.山芮城的《永乐宫壁画》是元代民间画工创作的道教壁画作品。

二、单选题(10分)4选1 共10题,每题1分

21.原始美术具有(C)的特征。

A.综合性 B.宗教性C.混沌性D.表现性

22.《司母戊大方鼎》是(B)个时期青铜艺术的代表作。A.滥觞期 B.盛期 C.转折期 D.衰落期 23.汉代画像石艺术中,(A)的画像石艺术最常用“薄肉雕”的表现手法,并善于抓住事件发展的高潮和代表性的情节来渲染主题。

A.山东武氏祠 B.河南南阳 C.四川广汉 D.山东沂南

24.标程千古的“六法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C)提出来的中国绘画基本的美学原则。A.张彦远 B.宗炳 C.谢赫 D.王微

25.早期佛教壁画中的故事画分为三种类型,其中“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属于(A)种类型的故事画。

A.本生故事 B.佛传故事 C.因缘故事 D.神话故事

26.初唐人物画大家阎立本所画的反映汉藏关系的作品是(D)。A.本历代帝王图 B.昭陵列像图 C.职贡图 D.步辇图

27.“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北宋末年文人画家中(D)的观点。A.文同 B.郭熙 C.米芾 D.苏轼

28.两宋风俗画中真实的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方方面面的作品是(C)。

A.王居正《纺车图》 B.苏汉臣《百子嬉春图》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李嵩《货郎担图》

29.以下哪一位不属于“明四家”:(B)A.唐寅 B.蓝瑛 C.沈周 D.仇英 ,扬州八怪中以“漆书”著称的是(C)。A.郑燮 B.李鱓 C.金农 D.黄慎

三、多选题(20分)4选多

共10题 每题2分

31.仰韶彩陶晚甘肃地区的马家窑类型的又可分为哪几种类型:(ABD)A.马家窑 B.半山 C.半坡 D.马厂 32.原始先民的居住形式有:(ABCD)A.穴居 B.巢居 C.干阑式 D.木骨泥墙式

33.花鸟画领域中的“徐黄异体”体现在哪几个个方面:(ABCD)A.师承关系 B.绘画题材 C.表现技法 D.意境格调 34.“元四家”指的是:(BC)

A.赵孟頫 王蒙 B.黄公望 王蒙C.倪瓒 吴镇 D.李衎 吴镇 35.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的代表人物有(BD)A.王冕 B.徐渭C.柯九思 D.陈淳

36.以下哪些不属于清初“正统派”:(ABCD)A.弘仁 B.髡残C.朱耷 D.石涛

37.《瑞鹤图》和“瘦筋书”的作者是:(CD)A.赵昌 B.崔白 C.赵佶 D.宋徽宗 38.绮罗人物画的代表有:(AD)A.张萱 B.顾闳中 C.周文矩 D.周昉 39.佛教建筑艺术的基本形式有:(ABC)

A.石窟 B.塔C.寺庙 D.庭院

40.以下哪些艺术家是以画青绿山水著称的名家:(BCD)A.王墨 B.王希孟C.赵伯驹 D.袁江

复习题二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 《人物御龙帛画》,描绘的是巫师骑龙升天的景象,人物形象使人联想起伟大的诗人屈原。2.顾恺之提出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要求是 “传神写照”。

3.初唐人物画以 阎立本 中原画风和以尉迟乙僧为代表的西域画风为主。4.唐代绮罗人物画的代表艺术家是张萱和__周昉_。5.唐代反应汉藏关系的著名绘画作品是_《步辇图》_。6.五代南唐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是_徐熙_。

7.“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是元代画家__倪瓒_的艺术观。8.明末画家和理论家_董其昌_提出了中国画史上著名的“南北宗论”。9.人物画《九歌图·屈子行吟图》的作者是明末的_陈洪绶_。10.明清木板年画的主要产有天津的_杨柳青_和苏州的桃花坞。

11.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是现存卷轴山水画中最古老的一幅。

12.五代山水画坛出现了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几位大画家,开创了南北两种山水画风格。

13.“米点山水”的开派画家是 米芾。

14.《富春山居图》是元代山水画家 黄公望 的最著名的画作。15.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属于 风俗 画。

16.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为南宋山水画四家。

17.“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大诗人同时也是画家 苏轼 提出的艺术见解。18.“海上三任”指的是任熊、任薰、任颐。

19.扬州八怪中以善“漆书”著称的画家是 金农。

20.我国历史上不乏皇帝画家,其中最著名的是宋代的 赵佶。二.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

21.b 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青铜艺术盛期的代表器物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战国

22.东晋顾恺之表现人物善用如行云流水的 d 描法。a.兰叶 b.莼菜条 c.高古游丝 d.春蚕吐丝

23.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 a,正是原始时代“击石附石,百兽率舞”的形象反映。a.舞蹈纹彩陶盆 b.鱼纹盆 c.鹿纹盆 d.人面鱼纹盆 24.《踏歌图》是南宋山水画家 c 所作。a.刘松年 b.李唐 c.马远 d.夏珪 25.元代画家王蒙画山水常用的皴法是 b。a.斧劈皴 b.解索皴 c.披麻皴 d.豆瓣皴 26.宋代《芙蓉锦鸡图》的作者是 a。

a.赵佶 b.苏轼 c.米芾 d.李唐

27.永乐宫壁画是我国保存比较完好的表现 b 题材的壁画。a.佛教 b.道教 c.祆教 d.伊斯兰教

28.奴隶制社会常见的青铜礼器主要在__c__仪式活动中使用 a.葬礼 b.婚礼 c.祭祀 d.战争

29.“四僧”之一画家朱耷晚年作画时常用的名号是__b___ a.麓台 b.八大山人 c.石溪 d.南田 30.《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a.张择端 b.龚贤 c.李嵩 d.苏汉臣 三. 多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31.我国仰韶文化彩陶大致可以分为 a 类型、b 类型、c 类型。a.半坡 b.庙底沟 c.马家窑 d.龙山

32.我国汉代画像石(砖)多发现于 a、b、c 其中画像砖以 c 最多。a.山东 b.河南 c.四川 d.广东

33.a、b、c 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寺。

a.敦煌莫高窟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巩县石窟 34.石涛在艺术上有很深刻的见解,著有 a、b 等

a.《题画诗跋》b.《苦瓜和尚画语录》 c.《林泉高致集》 d.《笔法记》 35.佛教建筑主要有 a、b 和 d 几种类型。a.塔 b.寺庙 c.佛像 d.石窟

36.石涛的绘画美学思想有两个:_b___和 d。a.传神写照 b.有我 c.气韵生动 d.一画 37.清代扬州画派的郑板桥以描绘_a_、_b_最为著名。

a.兰 b.竹 c.仕女 d.梅

38.初唐人物画以__d_的 a 画风和以 b 为代表的 c 画风为主。a.中原 b.尉迟乙僧 c.西域 d.顾恺之

39.费丹旭的代表作有 a、c。

a.《十二金钗图册》 b.《四美图》 c.《百美图卷》 d.《阿房宫图》 40.吴镇的传世作品有a、b、c。

篇7:中国工艺美术史

1、原料不同,汽孔少,使装饰花纹清晰 4增加光泽度。不易锈蚀,陶器用粘土;瓷器用瓷土。

2、烧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具有化学的稳定性。制作

1、陶范法(泥模法)1)炼器较低,约800度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度左右。矿:得到粗铜2)制范:造型、翻范、合范3)熔铸:

3、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包括:调剂、精炼、浇铸4)装饰

2、失蜡法:是我国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商代已出现原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一种制造铜器的先进方法,也是始瓷器。瓷器成熟于东汉晚期。后经魏、晋、南北朝镂空装饰的一种最佳方法,它以蜡刻成器形和装饰,400多年的发展,形成中国陶瓷史上的第一个发展期,内外敷泥待干燥后,注入铜液,蜡液流出,原来有蜡这时期以青瓷独盛为主要特征,且历久不衰。(六朝时的地方被铜液填满,就形成了铸造物。这种铸铜方法期,我国工艺美术,已进入了瓷器时代。)唐代是中国制得的铜器表面光滑,花纹清晰,精度高。发展:商瓷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当时除南方越窑青瓷与北代主要采用饕餮纹,还有夔纹、鸟纹、象纹、鱼纹、方邢窑白瓷相互媲美,形成所谓“南青北白”的格局蝉纹、蚕纹等。一般运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表现方外,其黑釉、花釉、绞胎以及釉下彩绘也尽显风采。法,即以饕餮纹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主次效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历史时期,各地新兴窑果。图案组织多用单独纹样,并用对称式,显出威严场不断,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所谓「五大名工整的艺术气氛。此种格式,也与合模的制作技法相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适应。商代青铜器多用作祭祀或酒具。周代饕餮纹已元朝的陶瓷,总的趋势是较为衰落的。最有成就的是居于次要地位,多用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等,组青花和釉里红的创烧。当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后,不仅成二方连续形式,地纹减少或无地纹。具有质朴和韵迅速发展为明清瓷器生产的主流,同时也是营销海外律的美。周代的青铜器多用作礼器,或作为纪念性用的主要品种。红釉、蓝釉等高温颜色釉的烧制成功,品,故多出现长篇铭文,以歌颂周王美德或记对贵族也是中国制瓷工艺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明清时期景功绩赏赐,或交换、婚嫁、诉讼,以及记事祭祖一类。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中国瓷器在这个时期进入春秋战国,除以蟠螭纹为主要纹饰外,还出现了表现了一个黄金时代,其主要特征是形成了五彩缤纷的彩社会生活的新题材,如宴饮、舞乐、渔猎、攻战等。瓷世界,各种高温及低温颜色釉瓷的烧制技术,也达图案组织多用四方连续。青铜器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到相当完备的程度。特性,而向日常生活用器方面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唐三彩:准确的名字是多彩低温釉陶,是一种低温铅用为主的用品。釉的彩釉陶器。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铜灯:汉代,灯的应用已很普遍,是铜灯制作的鼎盛在器皿上构成花纹、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时期。(样式繁多、功能和美观相结合)形式可分

1、色釉装饰,所以称为唐三彩。此外也有涂蓝釉的,出盘灯有灯盘,一般和高足豆相似,但也有许多象生的土数量甚少,故较珍贵。因此,虽然称之为三彩,实盘灯,灯体常做成动物如牛、羊、朱雀、雁足以及人际上那个并不限于三种色釉。制作工序:是用经过精物等形状。(朱雀灯、雁足灯、羊形灯)

2、虹管灯炼的白粘土制胎,两次烧成的。它首先用千度左右的..............灯体有虹管,灯座盛水,燃灯时可将油烟通过虹管吸高温烧成陶胎,挂釉再用900℃左右焙烧。制作工艺:.....入灯座水中,以防止空气污染。(长信宫灯、牛灯)

3、A、制胎:根据器物的不同品种,唐三彩采用轮制、模......筒灯灯为圆筒形,有盖,中有圆孔装置铜管,下有三制和雕塑等制作方法。B、挂釉:采用了涂蜡的方法,足座,4、行灯用以行走时拿着的,灯盘附有长长的柄,先用蜡画出花纹,再挂釉彩,烧制时有蜡处釉汁扩散,以便手持,下有三足,也可以放置。

5、吊灯灯体有链形成白色斑纹。各种低温色釉在烧制时自然流淌、互.........条可以悬挂。汉代铜灯的燃料是用膏脂,也有用蜡作相浸润,形成斑驳淋漓、斑斓晕染的效果。造型的种...........

燃料的,而筒灯则用液体的油料。EG:羊形灯(西汉)类:器皿、动物、人物等。用途:多作为明器,也有河北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汉代“长信宫”鎏生活用具,也是远销海外的珍贵商品。金铜灯、汉代青铜龙首柄行灯、人形吊灯 陶瓷工艺宋代的,是工艺美术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铜炉:在汉代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品种。用途分:熏炉、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也可以说,宋代是温手炉、温酒炉。熏炉:烧香料用。炉体呈豆形,上“瓷的时代”,人们简称它为宋瓷。宋代的瓷窑遍布..

有盖,盖高而尖,雕镂呈山形,象征海上的仙山“博全国各地,创造了各种独具特色的陶瓷品种。不论在山”,因此又称 博山炉。EG:错金博山炉 陶瓷产量或艺术质量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釉...

铜镜发展1早期(包括西汉时期)此时多用平雕手法,色增多,除了传统的青瓷、白瓷和黑瓷外,还创造了镜面较平,镜边简略,或用连弧纹作装饰。种类:螭彩瓷、花釉瓷。装饰方法也是丰富多彩,有刻花、印.形镜、草叶镜、星云镜、日光镜、昭明镜等。2中期花、堆贴、绘花,以及运用树叶、剪纸贴饰等。著名..................(包括西汉末至王莽时期)这时期主要流行规矩镜(也的宋代十大名窑分别是北方的定窑、汝窑、耀州窑、.....称TLV镜或博局镜),且是在汉代流行时间最长的一钧窑、磁州窑、官窑,以及南方的景德镇窑、龙泉窑、..........

种。规矩镜:因镜纹有规则的TLV形装饰格式而得名,建窑、吉州窑。且常用四神纹作装饰,在镜边缘上有锯齿纹装饰3后!从陶瓷的釉色来看,也是丰富多彩。有定窑、景德镇期(东汉时期)此时期镜面微凸,圆纽很大,并多用的白瓷;有汝窑、耀州窑、龙泉窑的青瓷;有建窑、柿蒂纹纽座,流行、吉祥语字铭。如“长宜子孙”、吉州窑的黑瓷;有钧窑的彩瓷等。“君宜高官”、“位至三公”等。主要有: 双夔纹镜、云雷纹镜、蝙蝠纹镜、画像镜、方铭镜(神

1、定窑在今河北曲阳,古属定州。定瓷胎质坚细,釉........................兽镜)、阶段式镜(建安式镜)等。透光镜发明于西汉呈乳白色。采取覆烧的方法,因此器口无釉而涩边,.................

时期。当光线照在镜面上时,镜面相对的墙上,会反常用金银或铜镶口,称为金银铜扣。早期多为素地,映出镜背的花纹影像。(其透光现象是镜面存在许多微后用刻划花或印花的方法装饰。定窑孩儿枕 小的凸凹不平的曲率差异所致,图文处镜面微凹,非

2、汝窑在河南临汝县。烧制青瓷,釉呈葱绿色或天青图文处镜面微凸。凹处光线会聚,凸处光线发散,在色。/汝窑瓷器存世量极少,极其珍贵。

3、耀州窑在映像中出现与背面图文相应的亮部和暗部,从而在墙陕西同官黄堡镇,因同官属耀州,故名。有“十里窑上形成镜背面的图文)透光镜 场”之称。瓷色青中闪黄称为姜黄色,或橄榄绿。多景泰蓝正是学名为“铜胎掐丝珐琅”。明代著名的金用刻划花和印花,装饰纹样以“把莲”和“婴戏”图属工艺,这种工艺在明代出现繁荣,尤其是在景泰年案最有特色。

4、钧窑在河南禹县神后镇,此地金代称间制作最精良,而釉料多用蓝色,故命名为“景泰钧州,因此为名。钧窑创造了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蓝”。制作过程:

1、制胎。用红铜板制作各种器形,剂,产生红釉色彩。釉中还含有磷的成分,而使釉呈圆器采用冲压,琢器或动物等则先制成模具然后成形。浑浊的乳光。

5、磁州窑窑址主要在晋冀鲁豫辖区内,2、掐丝。是把铜丝压成扁丝,根据装饰花纹,用白芨就是山西、河北、山东、河南这四省之间。装饰方法:制成糊浆,将铜丝粘在铜胎上。

3、烧焊。在胎上喷水白釉画黑花、黑釉剔白花、珍珠地、绿釉等。属北方润湿,普遍撒一层焊药,进行烧焊,使铜丝和铜胎牢民窑。

6、官窑就广义而言,是有别民窑而专为官办结。焊接后入稀硫酸液中浸泡,洗净胎上杂质。

4、点的瓷窑,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宋代的官窑瓷器具有蓝。根据装饰花纹的色彩需要,用小铁铲或玻璃管将碎裂纹开片的特色。官窑器物的釉色以粉青为上,色各色釉料釉料填在花纹轮廓里,先点地后点花。

5、烧调淡雅含蓄,颇有玉的效果。官窑青瓷和哥窑器物除蓝。点蓝完后进行烧制,点一次烧一次,精品约点蓝了获得开片这种特殊趣味外,两者还都具有“紫口铁和烧蓝反复三次以上。

6、磨光。用粗砂石、细砂石、足”的特点。官窑和哥窑瓷器由于胎腹中铁分的含量黄石及木炭等逐次打磨,使蓝料和铜丝平整。

7、镀金。过多,故瓷胎大都是稍带褐色或紫色。紫口铁足就是为增加光泽并避免生锈,最后加以镀金,使成为金碧利用釉的流动,口边只挂有极稀薄的一层釉,薄釉在辉煌的产品。装饰与加工技法:1)模印2)线刻3)口部透出略带紫色的胎骨,足部也因无釉而呈现铁色,镶嵌4)金银错5)鎏金6)焊接/鎏金:是将金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官窑和哥窑瓷器的“紫口铁足”,箔剪成碎片,放入坩埚内加热,然后以一比七的比例并成为历来鉴定官窑和哥窑器物的重要依据。

7、景德加入水银,即熔化成为液体。这种金与水银的混合物镇窑(饶州窑)古属饶州,宋真宗景德年间建镇,称称为金泥。将金泥蘸以盐、矾等物涂在铜器上,经炭景德镇。宋代景德镇创新的瓷器叫青白瓷,介于青瓷火温烤,或摩擦加工,使水银蒸发,金则固着于铜器和白瓷之间,颜色偏蓝。俗称“影青”。影青中有大上。这种方法称为鎏金,或称火镀金。窃曲纹、环带量粉盒,此外还有碗、盘、注子、瓶等。

8、龙泉窑在纹(波曲纹):重环纹、司母戊大方鼎 今浙江龙泉,是继越窑衰落之后,南移以龙泉为中心 的青瓷产地。《饮流斋说瓷》有关于龙泉窑的记载,是陶范法:始于商代的青铜器制作方法。需要经过制范、说宋代有章氏兄弟二人烧窑,章生一所烧造的有开片,熔铸、装饰等过程。制范是用泥土塑出一个模子,有称为哥窑。章生二烧制的没有开片,称为弟窑,也称装饰花纹的,还要在模片上雕刻花纹,这是外范;外章窑、龙泉窑。

9、建窑(建阳窑)南方重要的黑瓷瓷范视器物的造型有多有少;外范的中心,需要制一个窑,在福建建阳水吉镇。主要生产黑色茶盏。这与宋内范。外范和内范之间有一定空间,就是所制铜器的代盛行“斗茶”有关。建盏的釉中所含铁的成分因烧厚度,铜液便是浇注在这外范和内范之间的。这种用制火度不同,而在黑色中形成各种美丽的褐色斑纹。泥作范的方法称为陶范法。有的细丝如毛,称为“兔毫”;有的成羽状斑点,称瓷器:是用瓷土或高岭土做胎,制作成器形再经过干为“鹧鸪斑”;有的如银星密布,称为“油滴”。

10、燥处理后,在瓷器表面施一层高温釉,最后在1200℃吉州窑在江西吉安永和镇。是宋代南方最大的民窑。左右的高温中烧成的器物。釉:涂在瓷器或陶器的外以木叶和剪纸作为装饰别具一格。夹纻造像是用漆、面,可用作堵塞器物表面上的气孔,并增添陶瓷器表泥、麻布所制成脱胎之像。又名干漆像,造像时先用泥塑成形,再以麻布贴于泥模上,然后层层慢慢涂漆,城龙山镇,因而黑陶文化也称龙山文化。2.黑陶工艺

至所须厚度时,待漆干燥凝固后,再除去其中的泥土,特点:“黑、薄、光、纽”黑:指它乌黑如漆的色彩。最后在表面上贴饰装銮,即成夹纻像。犀皮又称“虎薄:指器壁很薄。(一只20厘米的高足杯,重量不足皮漆”或“波罗漆”,作法是先用石黄加入生漆调成40克,器壁厚度只有0.1或0.2厘米。所见最薄的只粘稠的漆,然后涂抹到器胎上,作成一个高低不平的有0.05~0.1cm,最厚的也不过0.3厘米)所以这种黑表面,再用右手拇指轻轻将漆推出一个个突起的小尖。陶又有“蛋壳陶”之称。光:指它具有光泽的器表。纽:待干后,再用各种对比鲜明的色漆分层涂漆,形成多是指在造型上具有鼻、耳、盖纽以及流、足、把手等层多色的漆层,最后用磨炭打磨。由于漆层的高度不适于使用的各种饰件和功能体。3.黑陶工艺:轮制和同,因而打磨后犀皮漆的外貌呈现出“表面是光滑的,封窑技术:轮制:用轮车制做陶瓷器的方法。轮车为一花纹由不同颜色的漆层构成,或像行云流水,或像松木制圆盘,盘下有立轴,轴上下有枢纽,便于圆盘旋树干上的皱纹。乍看很匀称,细看又富于变化,漫无转,操纵时拨动圆盘使之转动,利用轮车的旋转力,定律。图案天然流动,色泽灿烂,非常美观。” 用手将泥捏成所需的器型。封窑技术:是黑陶工艺的雕漆髹漆工艺之一,亦称刻漆。其工艺技法是在胎体又一重要的发展。封窑技术是在烧制过程中,将窑口上层层髹漆,少则几十层,多则百层以上,然后在漆密封而使陶土的铁元素被充分还原,这使陶器的硬度上雕刻花纹。其胎以木制居多,漆色有红、黄、绿、提高,更为坚实耐用。而且让弥漫在窑中的浓烟通过酱等。以纯朱漆所雕者叫作剔红,而用“五色漆胎”科学的熏烟渗碳原理,将烟中的碳粒渗入坯体而获得所雕者称为剔彩,还有剔黄、剔绿、剔黑等名称,都了灰色或黑色的色彩效果。4.黑陶工艺造型:常见的是根据漆层的颜色而定。此外还有用红黑色漆相间涂有鬶(gui)、斝(jia)、鬲(li)、鼎、杯、豆等。

3、漆,再雕花纹,花纹的斜面形成红黑相间的线纹,这酒器:有爵、斝(jia)、角、觚(gu)、觯(zhi)、壶、卣种工艺称为剔犀。(you)、罍(lei)、觥(gong)、盉(he)、彝等(1)五爵: 爵:是饮酒和温酒器。它圆腹,口部前有流,后有尾,工艺美术的概念: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口缘有两柱,左侧有一鋬(pan),三足。斝(jia):面的美术加工,也即对人们的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温酒器。其形状类似爵,有柱而无流无尾。角:是饮美化装饰欣赏品(陈设工艺美术)生活日用品:含有酒和温酒器。其形状类似爵,但无柱。觚(gu):饮酒审美意匠的生。分类:

1、途分: 生活日用品(实用工器。器形细长,底宽,细腰,成喇叭花状,造型优美。艺美术)和产、生活用品。装饰欣赏品:专供观赏的觯(zhi):饮酒器。圆腹,敞口,圈足,像一种小瓶。1工艺品,集中展示了工艺品的材质、做工技巧和造型烹饪器:鼎、鬲、甗(yan)

2、食器:簋、豆、簠(fu)、装饰等这类工艺品

2、制作: 手工制品、机器产品和盨(xu)(周代新出现的品种)窃曲纹:是前人依据《吕氏电脑产品

3、历史形态:春秋》“ 周鼎有窃曲纹,状甚长,上下皆曲”的说法定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艺美术。传统工艺美术:具有名的,其特点是呈横置的S形,两端作相反的弯曲,悠久历史、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反映中其中间有目纹,留下了从夔龙纹、鸟纹演化而来的痕国古典文化精神的工艺品。现代工艺美术:在现代工迹。//秦代/窃曲纹:是前人依据《吕氏春秋》“周鼎有业文明基础上产生的反映现代精神和生产窃曲纹,状甚长,上下皆曲”的说法定名的,其特点是需要的工艺品。

4、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社会层次分: 呈横置的S形,两端作相反的弯曲,其中间有目纹,民间工艺美术、宫廷工艺美术和文人工艺美术三类。留下了从夔龙纹、鸟纹演化而来的痕迹。

三、陶器/秦

5、材料和制作工艺分:①染织工艺②陶瓷工艺代制陶工艺具有很高艺术水平。

1、秦代砖瓦久负盛名,③金属工艺④漆器工艺⑤木工艺⑥玻璃工艺质地坚硬,有“铅砖”之称。秦瓦多装饰卷云纹

2、秦代⑦塑料工艺⑧编扎工艺⑨画绘工艺⑩剪刻工艺的陶塑十分发达,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举世闻名的⑾雕塑工艺.石器时代遗址:旧石器时代遗址:

1、早期:始皇陵兵马俑所现的大量陶俑陶马,充分反映了秦代以陕西“蓝田人”和距今约五十万年的“北京人”为陶塑工艺的卓越。

四、秦代的工艺美术,是以重实用,代表

2、中期:以距今三十万年的山西襄汾 “丁村人”富有敦厚质朴的艺术特色。器用造型洗练,一般只有为代表。

3、晚期:以距今二十万年的内蒙古“河套人”几道弦纹为饰,反映出一种质朴美。

和距今约一万七千多年的北京 “山顶洞人”为代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一般是指汉代带有图像或纹样新石器时代遗址:现在发现得已有千处以上,几乎遍的石和砖。虽然两者均以雕刻或模印图像的形式出现,及全国。

二、旧石器时代的石器:用打制的方法制成。但由于大部分作品皆由平面构成,立体感不足,且在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进行磨制的造型、构图以及线条运用上均近似绘画,人们往往以石器。按用途分类: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名绘画视之。画像石是一种特定的石质材料,主要用于称:石斧、石锛、石凿、石铲、石锄、石刀、石镰、构筑地下墓室和地上祠堂、石阙以及制作棺椁葬具。石矛、石球、石磨盘等。/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多已采它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画像砖则最早出现在战用泥条盘筑法制陶.露天平地堆烧:将陶坯置于铺在地国,秦代有了一定发展,早期主要用于装饰宫殿,西上的木柴上,并在陶坯四周架起木柴和稻草堆成锥状,汉中期以后则作为一种特殊的墓室建筑材料,一般用然后点火烧烤。/云南西双版纳所看到的烧陶方法:平于构筑墓门或嵌砌墓室,分空心砖和实心砖两种。其地露天堆烧泥质薄壳封烧:在地上铺一层木柴作窑床,鼎盛期也在东汉。画像砖制作工艺大致有三种:

一、将烘干的陶坯放在其上,四周和顶部围上柴草,外面雕刻法,即用锐利的工具在泥坯上直接刻划出图像或再用稠泥浆抹上一层,形成泥质薄壳窑。点火后,顶装饰纹样。

二、压印法,即用阴模或阳模在泥坯上压上戳几个洞作出烟口,最后烧成。仰韶文化时期的横印出各种图像或纹样,有一砖一模的,也有一砖多模穴窑///

三、陶器种类:1早期的红陶、灰陶、黑陶及彩的,前者多见于实心小砖,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大型空陶,在制作原料上没有太大的差异。红陶一般在空气心砖上。大型空心砖上连续或组合之图像、花纹,往充足的无窑或有窑中烧制,陶坯在空气中燃烧后,陶往是用相同或不同印模反覆、交替压印而成的。

三、土中的铁离子便会呈氧化态而显红色或红褐色。2灰脱模法,此方法主要用于实心画像砖的制作,即把泥陶是在窑顶封闭的窑内烧制而成,陶坯在氧气不足的直接放入阴刻或阳刻的模子中用力拍打夯实,然后翻情况下燃烧,陶土内的铁离子便会呈还原态而显灰色。倒脱模,就形成了带有凸起或凹陷画像的泥坯。用上3黑陶是在封闭的窑内,加上大量黑烟而制成的,因述三种方法制作的画像砖,其画像形式主要表现为阴为黑烟中游离的碳会渗入陶胎,使陶器变成黑色。新线刻、阳线刻、凸起平面雕、浅浮雕。石器时代的陶器品种:

(一)彩陶(时间,艺术风格特

点的不同5种类型)1半坡型(距今约7000~6000年)宋代染织工艺

1、宋锦

2、缂丝:宋代著名缂丝能手:造型:圆底盆、卷唇盆最为常见,此外还有小口尖底朱克柔、沈子蕃、吴煦。

3、刺绣:缂丝以彩色纬丝显瓶、菱形壶。装饰花纹:以宽带纹为主,有三角纹、现花纹图案的一种丝织品。在平纹木机上先装好经线,折线纹、斜线纹等几何图案。其中最具代表的是鱼纹、经线下衬有彩色设计画稿,各色纬线用小梭依花样分人面纹。表现手法:由写实到抽象,一般用直线,组块分段缂织,每种色彩的纬线均与花样中各种色彩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用曲线。2庙底沟型(距今约的经线交织,并不横贯到底,因此又叫“通经断纬”、6000~5000年)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装“通经回纬”。以彩色纬丝显现花纹图案的一种丝织饰花纹:以回旋钩连纹最有特色,其他还有鸟纹、变品。在平纹木机上先装好经线,经线下衬有彩色设计体鸟纹、花瓣纹.表现手法:直线与曲线结合,构成曲画稿,各色纬线用小梭依花样分块分段缂织,每种色边三角形。纹饰的黑白双关是其特色。3马家窑型(距彩的纬线均与花样中各种色彩处的经线交织,并不横今约5000年)造型:壶、罐、瓮、盆、钵、豆、碗等。贯到底,因此又叫“通经断纬”、“通经回纬”。其组织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有特色。艺术特色:满、内彩、结构是以本色经细、彩色纬粗、显露彩色纬线而隐藏点和螺旋纹。同时期作品:舞蹈纹彩陶盆双关法:是经纬,以纬线克经线,彩色纬线充分覆盖织物表面,彩陶工艺的一种卓越的装饰手法。双关可分为形体双因此又叫“克丝”,织物完成后的花纹与素底之间、色关和色彩双关两种。形体双关是指一种装饰组织正看与色之间有一些密布的小孔,“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是一个形,倒看也是一个形;色彩双关是指黑白两色故又叫缂丝”。朱克柔沈子蕃吴煦元代青花瓷器装饰都可构成纹样,黑色是一种花纹,白色也是一种花纹。有两种形式:一种以白色为地,蓝色为花,用青花原从黑色花纹看,是以白色为地色;从白色花纹看,是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进行绘制。另一种是青花为地,以黑色为地色。4半山型(距今约4500年)造型:主要以湛蓝青翠的地色衬托出白色的花纹。青花麟凤纹盘是直颈广肩鼓腹的彩陶罐.装饰纹样:漩涡纹和葫芦纹凤毛麟角,世之珍品 两大类,还有锯齿纹。表现手法:花纹除运用黑色外,还运用红色,产生对比变化。以曲线为主,并流行运用锯齿纹,采用开光法、多效装饰法和双关法。5马厂型(距今约4000年)造型:小口双耳罐是其典型,还有提梁壶、带流罐等。增加了盖、流、提梁、和纽,提高了器物实用功能。装饰花纹:四大圆圈纹、人形纹(蛙纹)、回纹、网格纹等。橙黄陶,黑红复彩,纹饰带齿边,线条红、黑相绕,形成大型旋涡。图案波动,彩饰浓重,这是半山类型典型器形和彩绘特征。开光法:是我国装饰艺术上常见的一种传统手法。即用一定的轮廓外形,划分出装饰面,使它成为主要部位。这种艺术手法的特点是能突出主题,增加层次。商

篇8:中国工艺美术史习题

因此, 各类文化艺术院校, 尤其是美术专业院校, 基本都设置了《中国工艺美术史》这门课程。而且, 史论课对于学生的吸引力通常交叉, 因其理论性较强, 又与现实生活有较大距离, 大多数美术专业的学生会感觉比较枯燥, 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效果往往不佳。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针对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做了一些探索, 对于如何上好《中国工艺美术史》这门课, 有一下几点思考和体会。

1) 教师要熟悉相关工艺知识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因此首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如果对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识不求甚解, 一笔带过, 老师讲得稀里糊涂, 学生听得云山雾罩, 是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譬如商代青铜器的典型装饰纹样———饕餮纹, 大部分学生连这两个字都不认识, 更不必说它的含义了, 如果不了解含义, 是很难有深刻印象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对学生解释的:饕餮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凶猛的怪物, 没有身体, 只有很大的一个头和很大的一张嘴, 非常贪吃, 见什么吃什么, 胃口好得不得了。有机会我们也可以评比一下, 看看谁能获得饕餮的称号。学生们大笑, 由此也对这两个字记忆深刻。

再譬如宋代哥窑瓷器的特点, 教材中提到了“紫口铁足”一词, 但并无相关解释。那么何为“紫口铁足”呢?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 哥窑瓷器胚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 器皿口部边缘釉薄处隐隐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 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 故有“紫口铁足”之说, 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瓷器的传统方法之一。经过这样的解释, 学生们恍然大悟, 对这一知识点也掌握得更加牢固了。

通过这一的学习和教学过程, 我深刻认识到补充相关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教师把知识钻懂吃透, 再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出来, 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留下深刻的印象。

2) 教师要使学生充分了解历史文化背景

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是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的, 一部工艺美术史就是一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发展史。它反映着时代的思想, 又直接体现着社会的生活方式。一个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所呈现出的风格, 是与这个时代的面貌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要研究某一时代的工艺美术, 就必须对该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做一定的了解。

譬如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发展变化, 教材中提到商代青铜器中的酒器所占比例非常大, 而到了西周则大大减少, 这是为什么呢?商代最后一个帝王纣, 暴虐无道, 沉溺于酒色, 商代晚期社会上也普通酗酒成风, 所以青铜酒器很多。而周朝的统治者认为, 商朝的灭亡就是因为统治者沉溺于酒中, 连上天都发怒了, 因此周朝施行了禁酒的政策。禁酒令一出, 酒器自然没有了原来那么大的需求, 因此在商代发达的酒器制造工艺, 到周时逐渐没落。经过这样的历史背景介绍, 学生们了解到酒器迅速减少的原因, 也就记住了这个知识点。

譬如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传入我国, 迅速为统治者和普通百姓所接受, 从而对工艺美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出现了许多新的装饰形式和纹样, 佛教建筑也迅速兴起, 出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盛况, 是何原因呢?通过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可以得知,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长达四百多年的分裂时期, 在这个动乱的年代, 从统治者到普通百姓, 都觉得朝不保夕, 汉代所提倡的儒学已经不能控制这个互相残杀的时代了, 人们都非常渴望找到心灵的慰藉。而佛教传入之后, 与老庄学融为一体, 主张清静无为, 深为人们接受, 因此也造就了整个时代的清雅恬淡的艺术精神。

通过对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 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把握某一时代的精神风貌, 融会贯通, 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该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

3) 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 理论与影像资料相结合

工艺美术史是一部工艺美术的演化史, 却不能理解为从低级到高级、从野蛮到文明的进化史, 因为艺术的演化不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几千年前的原始彩陶所呈现出的美感, 丝毫不逊于现代文明社会所创造出的任何艺术品, 依然可以给今人以享受和启迪, 这也是开设《中国工艺美术史》这门课程的目的。让学生在欣赏中锻炼审美能力, 增强艺术欣赏力, 从而提高艺术设计的创造力。因此教学中必须要采取多种形式, 图文并茂,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譬如宋代丝织中的缂丝工艺, 教材中的描述仅仅描述说它是一种通经断纬的丝织方法, 并且可以惟妙惟肖地摩仿出书画作品, 几可乱真、妙不可言。学生很难明白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工艺, 因此也很难记住它。经过多方搜索, 笔者终于从网络上找到一段现代缂丝工艺大师马慧娟的缂丝制作视频, 将这段视频在课堂上播放, 再配合书中的介绍, 教师的讲解, 学生看得啧啧称奇、叹为观止, 充分理解了“通经断纬”的意思, 了解了该工艺的基本制作手法和繁杂程度, 从而对于缂丝工艺品的珍贵程度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也深深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博大精深而折服。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还可以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品图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从而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譬如明代家具, 可谓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瑰宝, 是我国历代家具发展的最高峰,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它的造型简洁明快, 比例适度, 线条简括有力, 风格简洁素雅, 色彩沉稳, 落落大方, 其实用性与审美性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 其实这是与明代工艺美术追求清雅浑厚、含蓄端庄, 不强调繁丽的纹饰的艺术风格相吻合的。而到了清代, 家具制造业非常精美, 但却完全失去了和谐淡雅的感觉, 尤其是宫廷及官府用家具, 一味追求富丽华贵, 造型日益笨重, 结构日益复杂, 装饰日益繁缛而无生气。其实这样也是与清代工艺美术, 尤其是晚清时期过分追求华丽奢靡的艺术风格分不开的, 但最终却丧失了个性与情感, 审美价值反而被削弱了。当这两个时期的家具图片被放在一起时, 艺术风格上的差异更加凸显出来, 学生的感受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是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过程后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教学经历, 笔者深刻感受到我国历代工艺美术创造的伟大和艺术的光辉,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 能使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 掌握各种工艺美术的设计理法和创新规律, 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 最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的现代艺术设计。

摘要: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对研究我国历代工艺美术成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现代艺术设计也有非常有益的借鉴作用。要讲好这门课, 使学生有兴趣有收获, 授课教师必须熟悉相关工艺知识, 要使学生充分了解历史文化背景, 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使理论与影像资料相结合。

关键词:工艺美术,专业知识,历史文化,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 1985.

[2]溥安国.明清家具装饰艺术[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公式、联想、表达》的教案下一篇:考研常识:研究生保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