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而勇敢地张开翅膀

2024-05-26

执着而勇敢地张开翅膀(共2篇)

篇1:执着而勇敢地张开翅膀

勇敢地张开翅膀

在女生节晚会上,她是清雅灵动的华尔兹舞者;在大学生辩论赛上,她是口若悬河的最佳辩手;在礼仪知识大赛上,她是晓古通今的礼仪达人„„她是一个温暖爱笑的人,她常说,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她就是经管学院12级国经1班的吴沙。

走进吴沙的宿舍,整齐的桌面让人耳目一新,几朵小花点缀在洁白的墙面上,简单却不失唯美,她说,那是去年参加寝室文化设计大赛的“作品”,精心装扮了好几天,不舍得取下,一直到现在都保留着。她的书桌上还放着几本名著和一盆仙人掌,她说,与热闹忙碌的活动不同,看书能给她带去心灵的慰藉,而仙人掌则是要警示自己勇敢地张开翅膀,不能惧怕失败。

第九届“争鸣杯”辩论赛最佳辩手、第五届汉语言知识大赛三等奖、第四届礼仪知识大赛三等奖、舞蹈者协会最佳舞者等等,打开她的储物箱,里面存放着许多不同比赛的荣誉证书,这些证书与其他一些杂物存放在一起,她说,在乎的不是这些荣誉,而是在比赛过程中收获的友谊和能力。在同学中间,她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她说:“爱人者,人恒爱之。只要我们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也会报以热情。”

常常有人问吴沙,她参加这么多的活动,获得这么多的荣誉,是怎么安排过来的。用吴沙自己的话来说,这个问题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说它简单是因为怎么做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回忆起自己参加过的活动,她说:“印象最深的就是礼仪知识大赛,比赛过程复杂繁琐,期间有一些同学挺进了复赛却因赛程的紧凑而选择了退出,但我既然选择了参加就不会放弃。后来,八一广场的快闪,与陌生人的拥抱并求得被抱者的祝福字条,南北区露天的才艺展示等比赛环节让我得到了不少锻炼,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褪去了大一时的青涩,现在的吴沙多了一份知性与干练。已经步入大二的她凭借自己大一的出色表现成功竞选上经管学院学生会保卫部部长,学生会的工作,将给她带去更多的挑战,面对这些,她笑着说:“我会一直努力着。”凭着这份执着,相信她能在大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摧残人生。

篇2:执着而勇敢地张开翅膀

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了解学生,了解学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当然,这一切都得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

崔峦老师曾说过:“教师应十分了解学生的愤悱之处,找到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最近起点区。”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一定要适时、适度,既不能过于浅白,让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学生难以琢磨,无从下手。一切都得基于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的思维沿一定的坡度发展,层层递进,节节拔高。

如《蜗牛的奖杯》中有句子:“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唯恐”和“生怕”的含义呢?

预案一:唯恐、生怕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不同?

预案二:蜗牛唯恐什么?又生怕什么?请小朋友们在文中找一找。

你在生活中有过“唯恐什么”、“生怕什么”的体验吗?

显而易见,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对预案一中直白的提问他们是很难回答的;而预案二中,教师回到文本中提问,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提问,学生自然就可以体会这两种不同程度的“怕”。由此可见,教师的问题设计只有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二、该放手时就放手——点拨愤悱,顺学而导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同样的问题,由学生提出来,我们会觉得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而一节课都由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就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自主学习谈何体现!而如果教师在学生愤悱之处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质疑,学生在主动提问中便能加深对知识的领悟。当然,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又或因时间关系,学生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甚至提不出问题,教师就要迅速作出调整,引导学生转换到文本中去。

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让一个学生读课题并针对课题提问题,又让另一个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去,并署上名字作为对他提出好问题的奖励。孙老师鼓励学生们说:“一个问题是一种思想,提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还要有价值。发现问题是创新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开端。”面对那满黑板问题,孙老师不温不火,不疾不徐地让学生在黑板上的问题中选一个金点子,这其实是让学生学会梳理问题,学会真正地提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抓住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带动讨论其他问题,希望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触发灵感,解决其他的问题。

在课临近结束时,孙老师又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作为高年级的学生,我们怎么学习课文呢?两点:1.自己给自己提问题,这样才能读到课文中去。2.问题提出后,先问自己,再在文中找答案,实在不会再请教别人。”

课堂就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我们更要像孙老师那样,该放手时就放手,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

三、柳暗花明又一村——适时追问,缔造精彩

周恩来总理曾指出:“任何艺术不掌握规律,不进行基本训练,不掌握技巧是不行的。”我认为,“追问”便是课堂提问的重要技巧之一。在学生对问题回答不够明确时,或为使学生回答准确、深刻而进行追问,是对学生回答和反馈信息进行指导的有效行为。

一位教师执教《放飞蜻蜓》,学生明白了:在陶行知先生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了解了蜻蜓的特点和作用,自觉自愿地要放了蜻蜓。此处,教师进行了追问:“孩子们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瞬间点燃,“不是,还有对小动物的爱。”“孩子们放飞的还有保护动物的美好愿望。”“放飞的是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理想。”此时,教师又出示了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话语。如此,学生对陶行知,对文本怎能没有更深的理解呢?

追问是抓住课堂生成的有效方法,适时的追问犹如点睛之笔,能让课堂变得丰富、智慧而灵动。教师要学会抓住有效契机进行追问,缔造更多无法预约的精彩!

四、渐入佳境共雕琢——有效提问,多元思考

在对有效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之余,我们也不得不对此进行反思。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课堂提问,对同一个问题,教师们会有不尽相同甚至相对的看法。

如教学《会走路的树》,在自由读课文后,教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对于这个提问,有的教师认为,这个问题让学生学会从文字内容进行概括,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有的教师认为,《会走路的树》对小鸟和树的形象并未特意刻画,学生要从中提炼形象,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偏难。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多元思考。

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智慧的教育者在课堂上能“引而不发跃如也”。让我们做智慧的教者,借助有效提问这对引领有效课堂的翅膀,与学生在有效的语文课堂中共享、共生、共长!

(责编 钟 岚)

上一篇:安徽省乡村振兴规划下一篇: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