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作文教学总结

2024-06-06

第一学期作文教学总结(共8篇)

篇1:第一学期作文教学总结

第一学期教学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已经是第二年教初三的英语了,很快从刚开始的不愿意也一路坚持到这个学期的末尾了。虽然说是第二年教初三,对初三的内容应该会更加得心应手一点,但是却比去年更难。今年的学生相比较去年而言也有一定的差别。两个班的水平相当,就一班而言,基础会稍微好些,但是后进生的数量却比较大;而二班相对就比较弱一些,但是上课的气氛却比一班要稍微活跃,两个班的口语都是我要担心的事情,中考增加了口语的测试,对这两个班来讲是个挑战。虽然存在着这么大的区别,但回顾这个学期的教学,多少也会有点收获,当然也存在着较多的遗憾。为了以后更好的教学,要及时的进行反思。首先,我要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之一对于教材的理解。毕竟已经是第二年教初三,对初三的课文内容是非常的熟悉了,比起从前会对教材进行取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的题目会删掉,不做要求的`课文则会相应的降低难度。对教材的理解也帮助我在教学过程中节省很多的时间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其次,为了切实抓好课堂教学,本学期曾多次组织本校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每次开课,所有英语教师都准时参加,而且领导也主动参加这项活动,说明学校领导对英语这一学科的重视。上完课后,学校领导及各位教师共同评课,共同探讨如何上好英语课。每一次活动都能使各位教师学到新的东西,并激励着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认真实践,不断探索。本学期的听课活动比起以前多了很多,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想法。再者,注重增优补差,狠抓教学质量。本学期的毕业班教学是重中之重,因此我凭借不怕吃苦,放弃休息的精神,利用早晚或休息时间,为后进生进行补差工作,做到把握教材和教学工作的统一,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补救,以便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达到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要求,做到全体同学共同提高。然后,不断学习,更新理念。期中考过后,我带领着英语组的全体老师学习了《浙江省英语教学建议》,并且根据里面的各项要求,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难题,谈谈自己是怎样做的,哪些做法符合,哪些做法还不太合理,并通过大家的讨论改正方法。通过此次活动,使大家的教育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得到转变,更好的更新英语学科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新型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的创新型教师。最后,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教师一定要重视反思。本学期自己也对自己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要进行每课都有一篇反思,但是反思的内容却不能过于随意,要提出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我觉得写反思跟备课一样,只要我们养成习惯在备课之前把前一课的反思先写了再备课是非常好的,这样就可以根据上一课及时调整下一个的上法。所以本学期我还是认认真真的写反思,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以后更好的教学。一个学期下来,对于两个班的学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两级分化真的太大,有些学生根本就听不懂英语。平时上课的时候,一些学生就完全放弃了学习英语,认为初三最后一年,自己混混到就可以了,这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如何提高后进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然,已经是初三最后一年了,我对于这些后进生也不敢放松,平时中午也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辅导,从最简单的开始,但是学生应该是没有把心思放到学习上,收到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这个学期一直在苦恼后进生的问题。总而言之,这一学期的工作是非常充实而有意义的,一个学期中学到了许多,也对于很多事情很困惑,希望初三的最后一个学期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篇2:第一学期作文教学总结

又忙忙碌碌的走过一个学期,真的很忙、很忙……刚开始,做一些陌生的工作还真让我有些招架不住了,不过这一挺也就过来了,该完成的完成,该做好的做好,尽我所能吧!人啊,真是逼出来的,这一完成任务了,觉得也没啥难的,天天思想斗争,挂着一脸囧像,把自己折磨的一下老了好几岁!不值得啊,不值得……

吐槽完毕,言归正传。把这学期的工作总结一下:

第一,上好每一节音乐课。这学期,我音乐组又调走一员干将,我这个组长义不容辞加大了课时量,担任四、五年级的音乐课。虽然手头上的工作已经够丰富多彩的了,但我还是很欣然的接受了任务。上课之前,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和教师用书,发现新的教材增添了更多的音乐基本知识,我校学生音乐基础较差,所以我决定把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作为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为了不让孩子们觉得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枯燥无趣,我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巧妙安排学习内容,把音乐知识要点融入歌曲学习当中,通过教授新歌的适当点拨就能掌握一些音乐基础知识,这样积少成多。音乐课的期末测评我也一改常规,每次我都会采用班级音乐会的形式来进行,以竞技的方式来为自己积分,题目都以听辨为主,内容包括听辨歌(乐)曲名字,拍号,演唱形式或演奏方式,还有背唱歌曲这一项目,因为我发现在平时的课堂上,很多孩子都以自己能最早背唱歌曲为荣,受到我的表扬。所以,我在测评时加入了此项,让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又一次提升。

第二,少先队工作坚持不懈。本学期,我们进行了新一轮大队委员的竞选,从撰写活动方案到活动布置开展都我亲力亲为,制作活动海报,发动各班推选候选人,报名汇总,设计问答题目,每个环节都凝聚着我的心血。直到竞赛当天,还要负责布置会场和控制音响。活动圆满结束,我才算是松了一口气。每天坚持的纪律卫生巡视检查,每天的值周会,还有每周的值周总结,每月的纪律、卫生优秀班的评比,每一次顺利进行都汇聚着我的付出。

第三,心理课题。一直负责学校的心理工作,这个学期参加了区里组织的几次心理活动,对心理课渐渐有所了解,并且有幸观摩了全省的心理课大赛,一共听了23节心理课,充分领略了来自全省各市区心理教师的风采。通过参加这些活动,给我校心理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第四,校本课程。课本剧小组跟我say拜拜了!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舞蹈教师,带领学校21名爱好舞蹈的孩子开始本学期的校本课程。我校的孩子家庭条件有限,很少有在外学习舞蹈、器乐等课程的孩子,都是零基础。所以,需要老师更多的付出和努力。第一节课,我先对孩子们的情况进行了解。大家都是因为喜欢舞蹈自愿报名的,但是水平却是参差不齐。有的孩子先天条件好,协调能力,接受能力,领悟能力包括乐感,节奏感都适合跳舞;可也有的孩子却一样不占,样样不在行。好吧,舞蹈演员最起码要有优雅的气质,那我们就从舞蹈基本功开始。压腿、控腰、踢腿、擦地、步法……各种练习,很枯燥,很累,但孩子却练得认真,卖力。我想,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来年的艺术节我们也会尽最大努力,展现古城风采!

第五,安全使命。自从接手了学校的安全工作,我的各种责任感瞬间激活,有点用“生命在工作”的感觉。我真的不是夸大其词,做了安全工作才知道,我们能每天能平平安安的上班、下班、逛街、旅游,包括吃饭睡觉,看似平常,自然的事情,需要多少安全人的辛勤工作啊!所以,我这个弱女子也逐渐变身成有担当的女汉子。接下来就是我的变身过程:开学不久,对安全工作一无所知的我接了个大任务——要整理安全档案,可知道,就是做过多年学校安全工作的资深人员也是“闻整档而色变”啊,当时我就一种五雷轰顶的感觉,瞬间弱爆。可是,我已经拍着胸脯接了任务,硬着头皮弄吧!我就一遍一遍看文件,对着文件找现有资料,再分装档案盒,资料不全的赶紧补充,有多少次,都把我自己整理的晕头转向,光一个基本资料的盒子,我就把整个学校绕了好几遍,每一个灭火器我都亲自查看,以前觉得灭火器挺重的,现在练得我一只手就能提起来,还能停在半空看好标签日期和表压,再放下来记录日期和详情。因为这样节省时间。前前后忙乎了一个多月,可算是完成了任务。学期末,有幸和局安全科领导一同进行安全考核工作,至今,走访了全区的所有幼儿园和小学,让我大开眼界,真是一次让我深入学习,迅速成长的好机会,让我这个安全负责人的工作信心倍增,我有决心做好这项工作。

时间在走,工作要做,假期将近,经过一番休整,我们还要整装待发。面对工作,我有信心,我有恒心,所以,加油!必胜!

篇3:第一学期作文教学总结

谢江峰,上海市松江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上海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普教系统第三期双名培养工程小学语文一组副主持人,松江区拔尖人才。在教学中,他努力倡导并践行“做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上学生喜欢的语文课”“上对学生有用的语文课”的“为儿童语文而教”的教育理念,追求小学语文课堂的“有趣”“有用”“有情”“有法”,参与编写《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小学写作学本》等,出版专著《相约课堂》《为儿童语文而教》。

[前端分析]

儿童诗是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着一定的分量。以上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为例,两个学期各有4首儿童诗,占课文总量的10%。儿童诗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以简洁的语言、自由的节奏描述了儿童的生活世界和所见所闻,表达了儿童独特的情感。

《雨后》全诗一共4个小节,记录了雨后的广场上一群快乐得像神仙一样的赤脚孩子。在这群孩子中,有小哥哥和小妹妹这一对兄妹,哥哥在水中玩得很是尽兴,他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一边喊着“妹,小心,滑!”一边自己却摔了一跤。尽管摔了跤,但心中的那份喜悦却是溢于言表。小妹妹小心翼翼地跟着小哥哥,但在她的心里“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短短的四个小节,19行诗,161个字,把儿童在雨后的广场上玩耍、嬉闹的场景真切地描绘了出来,同时孩童之间、兄妹之间的那种对自然的热爱及相互之间的情谊也在诗句中尽情地表现了出来。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读懂这样的儿童诗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因为除了个别的字词需要读准确之外,诗歌的内容写的就是他们的生活,反映的就是他们的情感。但是阅读这样的诗歌,如果仅仅停留在读懂层面,那这一节课上与不上都一样,因此,这一类的儿童诗在教学中更要注重把诗歌描绘的童趣真正感染到学生,要把诗歌表达的童真真正留在学生心里。

[问题提出]

儿童诗怎么教,它和一般课文的教学有什么区别?这是教师感到比较困惑和拿捏不准的问题。小学教材中的儿童诗,一般都是叙事诗,但其诗歌的特征决定了儿童诗的教学又有别于其他课文的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感。相比于教材中的其他课文,儿童诗的情感更为浓烈,其表达的意境也更加深远。因此,在儿童诗的教学中首先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感悟等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领会诗歌的情感。其次,要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学习诗歌的语言,尤其是诗歌简洁、凝练的语言风格,并进行一定的语言实践和训练,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之一。基于以上两点思考,本课的教学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四个生字:踩、溅、撅、辫,学习带儿化音的词语和句子的读法。

2.朗读诗歌,边读书边思考:雨后,广场上的孩子们有怎样的快乐?并抓住小哥哥的语言、小妹妹的动作等语言因素进行言语实践活动。

3.感受诗歌描绘的孩子们在雨后广场上的快乐之情。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借助多媒体,揭示课题

1.教师多媒体出示下雨的场景和下雨后的画面,请学生交流: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儿童诗——雨后(板书课题)。

3.教师提问:雨后的空气特别新鲜,景色也特别美丽,诗歌里是怎样写的?读一读。引导学生找到诗歌第一节中的第一、第二行: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个别读、齐读,在朗读中感受雨后的清新和美丽。

设计意图:课的导入,用图片和声音让学生感受下雨的情景,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朗读中体会雨后的景色是那样迷人。

环节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学习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儿化音:水花儿、小辫儿、唇儿、裙儿(读好带儿话音的这几个词和有关的句子)。

(2)学习生字“溅”,注意字形,找一找,课文中带“三点水”的字(海、洋、滑、淋),知道这些带“三点水”的字都和“水”相关。

(3)朗读“赤脚”“踩水”“撅着小辫儿”这三个词语,填一填,说一说“赤脚的______”“踩水的______”“撅着小辫儿的______”了解课文中记叙的人物。

设计意图:要读好诗歌,首先要认读诗歌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在这一个环节,词语学习主要分三部分。一是读好带儿化音的词语。对于上海学生来说,带儿化音的词语和句子比较难读,本课中这样的词语又比较多,需要在朗读中强化。二是学习生字“溅”,让学生注意这个字是左中右结构,并找一找课文中出现的带“三点水”的字。三是朗读“赤脚”“踩水”“撅着小辫儿”这三个词语,其中的“赤”“踩”“撅”是课文中的生字,同时利用填空,引出诗歌里写到的几个人物。

环节三:朗读诗歌,感受快乐

1.赤脚的孩子

(1)读读诗歌中写“赤脚的孩子”的句子(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想象当时的场景:神仙是怎样的人?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又是怎样一幅场景?

(2)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表达训练:赤脚的孩子在水里______。在单句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下面的句式练习说一个长句子:赤脚的孩子在水里有的______,有的______,还有的______。

(3)练习朗读写“赤脚的孩子”的句子,读出“神仙”一样的快乐。

设计意图:这首诗歌先写了一群赤脚的孩子,尽管只是两行、一句话,但孩子们在雨后广场上的那种自由自在和玩耍后的喜悦尽情地流淌出来了。这样的经历相信每个孩子都经历过。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到这群孩子中去,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你会在雨后的广场上和伙伴们做些什么,然后用“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句式进行表达训练,在语言训练的同时体会了诗歌的情感。

2.踩水的小哥哥

(1)指名读第2、3两节。

(2)找出小哥哥说话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教师出示范例:他喊:“妹,小心,滑!”嘴里说:“糟糕——糟糕!”教师同时提示学生,关注小哥哥说话时的标点符号,读好这两句话。

(3)在读好小哥哥这两句话的基础上,引导读好第2和第3小节。

设计意图:朗读是体会诗歌情感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小哥哥的可爱、兴奋,以及对自己的妹妹的关心。在朗读指导中,重点指导小哥哥说的这两句话,尤其是注意小哥哥“喊着”“嘴里说”时的标点符号,让学生模仿小哥哥也来喊一喊,小哥哥的情感传递给了学生,课堂上情趣浓浓,学生学得兴味盎然。

3.撅着小辫儿的小妹妹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第4小节,一边读,一边根据诗歌说一说:

小妹妹撅着______跟着______喊着______。

她咬着提着______想着______。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第4小节,读出小妹妹的可爱、快乐。

设计意图:如果说前面几个小节的教学以教师的“导”为主,那么,本段的教学,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说,说说小妹妹是怎么做得,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

环节四:自我体验,感知主题

1.假如你也在雨后的广场上,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试着写一两句。我在雨后的广场上,______,______。

2.写后交流。

3.了解课文的作者——冰心,出示冰心的名言:“有了爱就有一切。”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孩子们的那种纯洁无暇的童心。

设计意图:我根据课后练习题的要求,让学生也来学着诗歌的样子,写几句诗,再一次让学生感受雨后一起玩耍、嬉戏的那份自在与快乐。同时,初步尝试用诗歌的形式来写一两句话。在此基础上,再读一读冰心的名言,想一想,作家所说的“爱”指什么?也许学生当时还不能完全体会,但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不失为教学的另一层要义。

[自我反思]

1.进入角色,触摸童年的心灵。这首诗歌没有难懂的词句,但所描绘的那种快乐怎样让学生读出来?在目标的定位上,我以“雨后,广场上的孩子有着怎样的快乐?”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感受到这样的情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说一说、乐一乐、喊一喊。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们笑开了,他们真正进入了角色,读出了味儿,读出了感情。只有将文本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两相融洽,课堂才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2.强化实践,触摸灵动的语言。语文课,应该留出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因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语文能力的形成只有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才逐渐形成在《雨后》这一课教学中,我重点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训练。

一抓朗读指导。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之一,读好了,学生的理解也就到位了,诗歌教学尤其要重视朗读。因此,整节课我让学生在朗读中读懂诗歌,体会情感,感受到作家笔下童年的那份快乐。比如“他(指小哥哥)喊:妹,小心,滑!”“嘴里说:‘糟糕——糟糕!’”是这首儿童诗中仅有的两句人物的语言,对理解小哥哥的活泼可爱、充满爱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三年级的孩子而言,光讲意义不大,我就用“标点符号入手,读好句子,引出整节,带出人物”这样的教学思路,训练学生根据标点读出韵味,同时指导学生“破折号用在人物说话中一般表示声音的延长”,既是朗读的指导,又是语文知识的传授,为学生所接受。

二抓课文空白点。“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如此快乐,他们会做些什么?让学生们自由畅谈,先说一个单句,“赤脚的孩子在水里——”。在单句练习完成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说一个长句,“赤脚的孩子在水里有的______,有的______,还有的______”。这样的训练,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说话有条有理,层次分明,同时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

三抓人物表现。小妹妹是个充满灵气的小姑娘,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尝试着读读课文,做做填空的形式,感知小妹妹当时的表现。“小妹妹撅着______,跟______,喊着______,她咬着______,提着______,想着______。”一连串有趣的训练,让学生沉浸在读书中,一边读一边寻找答案,初看起来,这个训练难度不高,似乎诗歌里都能找到,但一旦沉浸下去,学生就发现小妹妹怎么喊,她又是怎么想的,在诗歌中是无法找到的,需要自己补充,因此,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再次沉浸诗歌,沉浸到小妹妹的情感中,在感悟和体验中得到思维和语言的训练。

[专家点评]

《雨后》的教学以情感为主线,以学生的入境入情的感受体验和语言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来组织教学过程,教学特点鲜明。

1.联系生活实际,激活主体经验。在学习的开始阶段,教师即利用图片和声音让学生感受下雨的情境,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丰富在水中快乐玩耍的场面,致使文本的情境、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产生视域融合。学习者置身其中产生视界融合“入境”是基础。

2.多感官活动,多角度体会。为了让学生真切而又深入地入境入情,教学过程与语言练习有机结合,尽量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学习,多角度地进入文本,以增强学生对形象、语言、情感的感受强度。教学过程中,有直观的“看”,有充满童真的“仿”,有思想飞翔的想象,学习活动充满童趣,学习感受体会真切,入情入心。

3.突出朗读,以读带动语言实践。整堂课朗读贯穿始终,无论是在读准字音,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韵味上均下了功夫。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又侧重从语言形式和人物行为表现两方面让学生进行语言练习,通过朗读和语言练习的有机结合,学生对《雨后》的形象、情感和语言表现特色有了切实的感受与领悟。

篇4:第一学期作文教学总结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很多年前,一个人打了一口井,从深深的井底掘出黏土为自己塑像,塑像完成的那天,他不禁赞叹自己:“啊,我真的太伟大了!”

多年以后,一群饥渴的行人坐在井边,喝着清凉的井水,赞叹道:“挖这口井的人真是太伟大了!”

读上面这则故事,领会其寓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这个题目将重大的时代命题放在寓意丰富的材料中,以激活同学们的思维,激发同学们的时代使命感,引导同学们思考生命价值与个人行为,既有人文意蕴,又显思维辩证。

【写作立意】

材料中的关键词为“打井”“塑像”“伟大”“喝井水”“赞叹”,其中,“伟大”是核心。什么是真正的伟大?是用打井挖出的黏土为自己塑像来赞叹自己,还是被喝到井水的饥渴的行人赞叹?

综合材料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想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都想成就一个伟大、不朽的自己,从而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伟大不是来自自我标榜、自我吹捧,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关键看他在多大程度上被别人所需要。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写“伟大交由他人评价”“如何衡量伟大”等,是最佳立意。要注意的是,写作时须阐明评价标准。

如果写“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无心插柳柳成荫”等,则为偏题、离题作文。

【评分标准】

立意准确,写了“伟大交由他人评价”,并且强调了评价的标准,可得45~50分。文章如在思想深刻性、材料丰富性、文采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可得50分以上。

如果仅写“伟大交由他人评价”,没有强调评价标准,只能得36~44分。

偏题、离题作文得分不超过36分。

嘉兴教育学院 沈建忠

伟大交由他人评价

● 嘉兴考生

八月长安说:“让一个人变强大的最好方式就是拥有一个想要保护的人。”因此我也可以说,让一个人变成伟大的人,就是要让他为别人奉献,将伟大交由他人来评价。

拿破仑一生戎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为无数人心中的英雄,贝多芬也为他写下《第三(英雄)交响曲》。然而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贝多芬忧伤地写下“纪念逝去的英雄”,这时的拿破仑在他的心中不再伟大。拿破仑这样评价过自己:“滑铁卢一战让我失去了所有,只有《拿破仑法典》永垂不朽。”在战争失败撤退时,他讲道:“伟大与否仅在一步之遥,让后人评价去吧。”所以说,一个人的伟大并非是自吹自擂为自己塑像,或是受到加冕之类的荣耀,而是做到为别人奉献。就如同兵败如山倒的拿破仑,最终受赞颂的反而是他不畏强暴的精神与留下的不朽的法律典籍。

伟大的定义应该是为历史或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有为团体或他人奉献的精神。因此,一个人是否伟大应取决于他实现的价值。

2014年10月3日,荷兰国脚库伊特宣布退役。这是一个堪称全能的运动员,无论是踢哪一场比赛,都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为了团体荣誉,他踢过场上任何一个位置并表现出众,甚至在训练时以守门员的身份参与陪练。在巴西世界杯上荷巴一战中,他头部被重击,血洒赛场,仍绑着纱布继续比赛。由于他的敬业与奉献,球迷称之为“劳模裤子”。他自谦道:“我只是个普通球员,今后国家队需要我,我仍会第一时间赶回来。”

伟大与平凡是矛盾的,有时却可以转换。库伊特自认为平凡,却被人赞颂为“橙衣军团最伟大的球员”,正是由于他为荷兰国家队所做的杰出奉献与年复一年的努力。

伟大的人就如同中了状元却以实业救国、富强民族资产阶级工业的张謇,如同即使受压迫仍不承认错误的苏格拉底,如同用自身的经验教育全球护士的南丁格尔……更多伟大的人在生前并不被赞同,甚至被嘲讽、压迫,但后人认识到了他们的贡献并将其称为伟人,并非因为他们自我宣传伟大,而是为别人的奉献让他们的形象发光发热。

将你的伟大种在别人心里,伟大也只有他人能评价。我想,这就是伟大的真谛。

得分: 52分

点评: 文章主题“将你的伟大种在别人心里,伟大也只有他人能评价”紧扣材料,观点即标题,可谓直截了当。法国的拿破仑和荷兰国脚库伊特是文中的两大事例,前例用于阐述“伟大的定义应该是为历史或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一个人是否伟大应取决于他实现的价值”;后例用于阐述“伟大与平凡是矛盾的,有时却可以转换”,而这种转换的原因恰恰是库伊特为荷兰队所做的贡献和努力。文章思路清晰,结构简洁合理,论述分两层推进,主题集中。

射雕英雄,当传!

● 嘉兴考生

《射雕英雄传》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引发轰动,是中国新武侠和金庸写作的划时代之作。有人说射雕指郭黄二人,英雄为成吉思汗;有人则说英雄为郭靖,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我也有自己的理解。且看书中射雕,成吉思汗力贯穿云,射雕甚是豪气;靖哥哥则是见黑雕与白雕相斗,心疼白雕,于是挽弓,一箭双雕,遂得了那伴他半生的两只白雕。

这是“射雕”,而英雄,在书将终时,成吉思汗自感老之将至,唤郭靖来论英雄,欧亚大陆的征服者便在这后生面前说着自己的功绩——破花剌子模、度中亚平原等等,这实在是一个霸主!郭靖则不言,他脑中一直想着一路过来见到的饿殍,想到版图扩大的杀伐……他将这些告诉了成吉思汗——这位史上最大疆土的开创者,在沉思与低吟“英雄……英雄……”中逝世了。

这,便是我的解。成吉思汗与曹操,都可称枭雄,因为杀伐果断;郭靖与刘备也可称英雄,因为他们“软弱”。前者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因而在罗贯中的小说中突出了曹操的奸,在京剧中也是大白脸。后者软弱,对同胞甚至敌人都不愿下杀手,成就了后世传颂之名,却落得一个与襄阳共亡,一个霸业未成便身死。

伟大,不是自己说的,是要真正给人民带来好处,如《射雕英雄传》中所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隋炀帝开大运河,算得上宏大,却不能说伟大,因他为一己烟花三月下扬州之愿而劳民伤财。更不用提明英宗为了体现自己“文成武德”玩御驾亲征,“土木堡之变”葬送了大明大半兵力,自己也被掳去。这是傻,不是伟大,为了虚名,值吗?方法还不对。

邓小平当年力排多少非议,开放了封闭的中国,可有顾自己名声地位?黄花岗五义士起义可有想过先给自己立个传?

“传二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这传若翻译为人民传颂,秦始皇的愿望就可实现了。

立自传有何用?立个雕像牌坊还要考虑后人是膜拜它还是唾弃它。

学射雕英雄,当传!

得分: 48分

篇5:第一学期教学总结

高一年级:(下发教学日志10本,收回教学日志9本)

1、高一(3)班教学日志未交。

2、高一(5)班周五第一节物理课杨雪芹老师、第三节数学课王消夏老师、第四节化学课马海玲老师因排练教师节节目,学生自习。

3、高一(6)班周二第三节物理课、第四节地理课有教师听课。

4、高一(8)班周二第四节数学课有教师听课。

5、高一(9)班周二第一节物理课有教师听课。

6、周三全校开学典礼。

7、其它良好。

高二年级:(下发教学日志10本,收回教学日志10本)

1、高二(1)班收到两份教学日志。

2、高二(2)班、高二(9)班周五董丽娥老师外出听课,地理课学生自习。

3、高二(5)班周四第三节语文课马晓琴老师听课;周六(实上周一的课)第一节历史课马东红老师请假,学生自习。

4、高二(6)班周一第三节物理课、周三第二节物理课、周四第四节物理课、周五第二节物理课邓伟老师排练教师节节目,学生自习。

5、高二(7)班教学日志记录不认真。

6、高二(8)班周四第七节、周五第二节地理课张瑞强老师排练教师节节目,学生自习。

7、其它良好。

高三年级:(下发教学日志12本,收回教学日志9本)

1、高三(10)班周二第四节英语课赵文老师去银川开会,学生自习。

2、高三(11)班周六(实上周一的课)第二节数学课有老师听课。

3、周四、周五高三年级月考。

4、高三(3)(6)(9)班教学日志未交。

5、其它良好。

篇6:第一学期教学总结

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围绕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按照教导处、教科研室的具体布置和要求,以高度责任感,强烈的紧迫感,看到我们在教学、教研方面的不足,居安思危,继续努力,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我们坚持抓学习,加强科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素质。我们数学组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学习了有关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文章,提高了全体老师的思想素质,老师团结协作,安心教学。

二.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1.为健全科组业务学习制度,我们组定期(每周一次)组织教师开展业务学习,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包括教材、教法、课本体系、考试内容、形式等)的一系列文件、文章等,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自觉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

2.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在当前形势下,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逐步学会用word写教案,形成了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热潮,其中不少老师都能用word写教案,例如:张松柏、黄钜才、黄珊、邹金陵、杨国良等老师都有相当部分的教案用电脑完成。个别的老师还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课件,例如:张松柏、陈恒周、程晓钟、方俊彪老师在学校的开放周的课就是他自己利用powerpoint制作完成的。钟晴辉老师参加了市几何画板的研讨会。尤其是付舟隆、黄钜才两位老教师也努力学习掌握电脑技术,用电脑打印出大量的资料,学科的补充练习、试卷全部用电脑打印,并整理存入电脑,逐步形成了各备课组、科组的资料库。

加强教学研究。本学年度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构件网络环境下创新性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活动。本科组承担了三个区级课题:计算机对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影响。问题解决与创新意识。黄珊、陈恒周等老师的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高、初一的老师还参加了学校“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教育”课题的子课题的研究。我们要认真实施研究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活动,力争出成果。与此同时,我们还在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等方面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形成比较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提高了我们的教科研的能力和水平。

3.为促进数学组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在学校统一安排和教科培中心的指导、帮助下,积极加强对外联系,请省内外有名的专家来我校讲学和指导工作。10月6日,高中组的全体老师参加国家考试中心高考命题组数学负责人任子朝老师作的XX年高考命题分析报告。初中组还请了区教研室陈揩成老师来校分析了XX年中考全市及我校的情况,查原因,找差距,并提出了XX年的中考要求。另外,还在11月5日请了武汉市教研室数学教研组组长裴光亚老师作了《中学数学教师教学研究》。

4.积极开展以“说课”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把“如何上好一节课”的活动引向深入。各年级备课组积极开展集体备课,积极开展说课活动,其中张松柏、陈恒周老师在上公开课之前都进行了多次的说课活动,提高了上课的质量,受到了兄弟学校老师的好评。我们组初三的老师还承担了区分配的城区备课组的说课活动,我校三位初三的老师的说课打动了所有与会的老师。9月15日,我们还参加了张谨老师的说课比赛汇报,提高了全组老师的说课水平。我们组要求全体老师在每学年上一节科组内的公共课。本学期已由高二级程晓钟老师、初三的陈恒周老师、初二级邹金陵老师、黄钜才老师分别上了一堂公开课。罗朗馥、张松柏老师老师还分别承担了一节区的公开课,深受听课老师的好评。

三.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落实教学常规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我们认真贯彻执行我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做好备、教、改、导、考、析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规范备课组活动制度。各备课组定期(每周一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做到统一教学内容、进度、练习、考核。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实际,准确地确定教学的目标,适度地提高了教学起点和难度。要坚持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以备课组为单位设立资料库,如电子教案库、习题库、试题库、课件库、教学论文集锦等,从而逐步建立起科组的资料库。

在13周左右举行的“教学开放日”中,各备课组推送出一批优秀教案,优秀作业,优秀课件等,展示数学组的教育教学成果。

落实听课制度。按学校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15节。我组老师全部都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15节的听课任务,其中袁伟明老师听课28节,杨国良老师听课32节,罗朗馥听课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加强竞赛辅导,争取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本学期高三年级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有一人获得全国三等奖,其它的年级正在紧张备考明年“希望杯”全国数学竞赛。

篇7:第一学期教学总结

一、坚守规范管理,让精致成可能。

1、改革七认真工作

20xx年是教学规范品质年,为了做出品质。集团教务处成员在期初召开七认真改革工作会议,结合吴江区下发的导学案,研究二次备课要求。明确集体备课要求,让集体备课真正走进备课组,成为一种常态的研究。结合一人一课、一课三磨、错题整理等撰写教学反思,将教学与教科完美结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落实校本教研工作,制定一课三磨方案、一人一课计划、集体备课计划。让计划先行,保证各活动的有效开展。

2、尝试级部管理新模式

本学期,学校班级数大量增加,原先垂直式的管理方式很难应对,在校长室的研究下采用级部管理的模式进行。为了更好地落实级部管理工作,每周工作确定级部管理工作重点,每月召开级部总结会。及时发现问题,反馈教师。在规范、细致的管理下,本学期各级部教学常规工作有序进行。

3、推行集团轮换督导新形式

本学期,学校接受吴江区教育局责任督学的随机抽查督导工作三次,同时推行集团间的相互督导。从区教育局的责任督学,到校外社会督导,再到集团内部同行的督导,督导工作更加细化,更加深入,更有实效。在集团的相互督导中,帮助学校看见自身管理上的不足,学习他校的长处,为进一步规范办学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二、做实校本教研,用研磨提效果。

1、创新导师团带教方式

本学期集团新教师八十多名,开学初期,各学校做好师徒结对工作。导师团成员,由行政、骨干、备课组长组成。结对方式由原先的科教处统一安排责任导师转变为自主结对的方式:老教师可自主申报,新教师也可自由选择。根据申报意愿,教务处安排带教工作,让结对工作更富有人情味,想教师所想。

2、坚持团队研磨促成长。

从一人一课的备课组团队,到一课三磨的教研组团队,再到骨干团队。以团队的智慧引领着个人的成长。区优质课评比活动,不论是语文、数学、英语,还是各技能学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人的比赛背后永远是一群人的努力付出。在团队中,老师们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研磨设计、制作教具、准备课件,在团队中,不仅是一个人的成长,更是一个群体的进步,也是一种教学团队精神的铸就。

3、坚持开展教师专业素养练习。

语文、数学、英语各组继续开展学科专业素养练习,定期组织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现场素养考试,监测教师自主学习情况,鼓励老师们寻找差距,努力进取。美术组继续特聘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严少楼老师来校讲座指导,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4、专家引领学科研究中心活动。

本学期,各学科中心在专家、导师的指导下继续开展研究活动。语文学科研究中心的语文统编新教材培训;数学学科研究中心开展“新教师课堂教学环节的合理把握”研讨活动;英语学科研究中心开展“基于深度学习之英语课堂教学”“英语学科的单元整体设计研究”等研究活动;科学学科研究中心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航模培训”等活动。借助研究中心活动,给青年教师提供锻炼的舞台。

三、立足学生为本,以活动提质量

1、统整两大主题节活动

本学期初,再次规划两大主题节活动,以整合为理念,将艺术节和体育节完美融合。开展首届集团运动会,以“一带一路,共创共赢”为主题,体现国际视野。集团内五所学校分别展示“一带一路”中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以体育的纽带,展示了多元文化的融合共生,增进了学校间的交流,增强了集团的凝聚力。

2、做强特色社团活动

本学期初,在原有社团的基础上,重新规划社团的开展。从年级社团到校级社团,结合学生需求及教师特长进行调整。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师生双向选择的方法录取学生。结合吴江区优秀社团及优秀社团先进学校的申报工作,提出本学期的社团活动要求。改革社团活动考核方式,重过程,重体验,重积累,出成果,以考核促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盛泽实验小学万能机床社团、程开甲小学科学小行者社团获吴江区一等奖,吴绫实验小学稻米研究部落社团、绸都小学多彩泥玩社获吴江区二等奖。盛泽实验小学获苏州市小学生社团建设先进学校。

3、抓实各校比赛活动

各级各类作文大赛、整班写字比赛、金钥匙比赛、科普剧比赛、田径、跳绳踢毽、轮滑、机器人等比赛涉及各学科,确定各项比赛负责人,制定比赛训练方案,从校内选拔,到参与决赛,让更多的学生在比赛中获得成长。科普剧比赛获江苏省三等奖;英语整班写字比赛获吴江区一等奖;吴江区中小学生航空航天模型竞赛中集团内共有12位同学获一等奖;吴江区中小学“创新创意金点子”评比中集团内7位同学获一等奖;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苏州赛区)中,3位同学获创新成果类一等奖,1位同学获科幻画比赛一等奖在金钥匙比赛中,将送评省级比赛;田径获吴江区总分第一名。

有成绩但我们也要看到不足,区体质测试、五六年级区调研成绩,项目、学科之间的成绩不均衡,应总结经验,寻找对策,争取20xx年度有所突破。

四、做好培训承办,以交流促发展

1、承办各级各类培训活动,促教师新发展。

本学期承办了吴江区的语文统编教材培训活动、吴江区数学教学期初工作会议、江苏省科学优秀课评比活动、全国统编教材高段培训活动、“千课万人”组块教学专题活动、组块教学年会等。从活动筹备到开展,各条线各部门各校区通力合作,有序开展,得到了主办方的肯定。家门口的培训,给集团内各校的老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拓宽了视野,更新了理念。本学期还承担了区语文新教师培训活动,在培训的活动中,盛泽实验小学不断提升自己,同时也为吴江的教育做出积极贡献。

2、做好结对交流活动,与伙伴共成长

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与印江完全小学、天堂小学开展结对交流活动,从教育教学管理到教师教研、学生活动,多角度增进学校与学校间的了解,并通过多途径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篇8:第一学期作文教学总结

本课是上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本课教材安排的学习内容是燃烧的含义、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这些教学内容是将为人类带来文明的火作为切入口,探讨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燃烧与灭火的常识和原理,以及消防的措施。通过学习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学生可以体会到燃烧和灭火的辩证关系,树立安全用火和珍惜生命的观念。

在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学习氧气时,学生做过木炭、硫、红磷、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对燃烧现象有初步的了解,但对燃烧含义的认识还比较粗浅,对燃烧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深化和拓展。

[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通过创设金属镁燃烧引起火灾的情景,设置一个悬念:“为什么二氧化碳灭火器不能扑灭金属镁的燃烧?”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展学习活动,然后在对燃烧的含义的学习中慢慢解开这个疑问。整节课有两条线索:明线是以人类对燃烧内涵的理解过程作为时间线索;暗线是渗透并激活“两纲”教育。

时间线索:古代的燃烧生火一近代的燃烧需氧→现代的燃烧本质一未来科学展望。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既体验了化学史中燃烧理论的发展,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

“两纲”教育线索:古代陶器和冶金工艺一近代推动了一系列工业生产的发展一现代的奥运圣火和神舟九号飞船一未来科学展望。在教学中,学生既体验了科学的发展过程,也从动手实验和讨论中认识到了生命的珍贵,更从燃烧的广泛应用中感悟到了人类文明的伟大和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2.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学生理解燃烧的含义,知道物质燃烧的条件,初步学会简单的灭火方法和逃生方法;在逐步理解燃烧的含义的过程中,体验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不断完善的过程,用已学知识对化学史上的燃烧理论进行质疑、分析与判断;认识生命的重要性,形成消防安全意识,感悟大胆质疑的科学探究精神,感悟科学的进步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3.教学实录

片段一:燃烧认识历程一——燃烧生火(古代)

师:河南新乡一家生产镁块的工厂曾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仓库内大量镁块着火,工人们马上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处理,奇怪的是火势没有丝毫的减弱,结果造成大部分工人被烧伤。你认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生1:工人使用的二氧化碳灭火器过期了。

生2:镁在二氧化碳中能够燃烧。

师:大家对上述燃烧现象有很多猜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定能够找到答案。

师:其实对燃烧的本质的认识也随着人类的发展在不断深入,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等多个阶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天然火,还学会了人工取火,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古人与火的视频。

(播放视频:北京猿人用火加工狩猎工具)

师:随着火的使用,人类的居住条件和饮食条件都得到改善,人类的寿命也变长了。同时,人们开始学会用火来加工一些狩猎工具。

师:随着人们对火的逐渐认识,我们的祖先学会用火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这两种化学工艺。这是中国早期新石器时代的代表彩陶。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西周的青铜农具和秦代的青铜剑。火的使用把人类的祖先带进了古代文明。

(展示图片:古代陶器和冶金工艺)

师:虽然古人已经初步学会使用火,但并不理解“燃烧现象”,人们对火既感激又敬畏,并将火奉为神灵来膜拜。你们相信“火神”的存在吗?

生:不相信,那是迷信思想。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金属镁燃烧引起火灾的情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展学习活动。通过现代的考古发现,让学生体验燃烧在人类进化历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因发明了制陶工艺和冶金工艺,领先进入了古代文明阶段,但对燃烧的理解还很浅显。

片段二:燃烧认识历程二一燃烧需氧(近代)

师:随着科学萌芽的出现,人们开始质疑用“火神”来解释燃烧现象。十七世纪末,在欧洲开始流传一种燃烧理论。当时,有一位德国医学教授认为:纸张燃烧后只剩下灰烬,是因为纸张中所含有的“燃素”跑了出来,所以才会剩下灰烬。这个燃烧理论的主要内容:可燃物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的。①可燃物燃烧时燃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②可燃物燃烧后剩下的是灰,并且灰的质量远小于可燃物的质量……

师: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理论是否科学,你们对“可燃物燃烧时会放出光和热”这个说法赞同吗?

生:赞同。

师:你们对“可燃物燃烧后剩下的是灰,并且灰的质量远小于可燃物的质量”这个说法赞同吗?请根据你们已知的实验事实进行判断。

生:不赞同,例如,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就大于镁带的质量。

师:为什么质量会增加?

生:因为有氧气参与反应。

师:你们的想法和拉瓦锡的想法是一致的,他就是运用了这样的实验事实推翻了这个理论。同时,提出了新的燃烧理论——氧化学说。

[PPT]氧化学说的要点:①物质燃烧时放出光和热;②物质在氧存在时才能燃烧;③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吸收其中的氧,燃烧后增加的重量恰等于吸收的氧。

师:我们已经做过了一些物质的燃烧实验,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然后用这些实验来判断氧化学说的内容是否科学?

[PPT]C、S、P、Mg、Fe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师:根据这些实验事实,你觉得氧化学说的内容是否科学?

生:比较科学。

师:其实,当时也有不少科学家在拉瓦锡之前就做过类似的实验,而拉瓦锡却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理性的思考,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请根据“氧化学说”的内容,尝试说说燃烧的含义。燃烧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师:我们已经对燃烧的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我们来观看一个视频,请你根据燃烧的条件来解释你所看到的现象。

(播放视频:红磷、白磷对比实验,见下图)

师:为什么铜片上白磷燃烧,而铜片上红磷和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生:因为红磷的着火点超过80℃,温度不够所以没有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有氧气,所以也没有燃烧。

师: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物质燃烧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燃素说进行质疑,鼓励学生对科学理论提出疑问。学生用已学习的实验来判断氧化学说的内容是否科学,从而体验科学进步的过程。

片段三:燃烧认识历程三——燃烧本质(现代)

师:让我们回到那场火灾,既然工人已使用了二氧化碳灭火器,为什么火灾没有被扑灭?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火灾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演示实验: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有耀眼白光,还生成黑色和白色的固体。

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你猜黑、白粉末分别可能是什么物质?

生:可能是氧化镁和碳。

师:请大家尝试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师:现在大家可以知道这场火灾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没有扑灭的原因了吧。还有其他物质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燃烧吗?

(播放视频:钠在氯气中燃烧,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师:现在你觉得拉瓦锡的氧化学说所揭示的燃烧本质有没有不妥的地方?请根据氧化学说的内容,说说你对燃烧的理解。

生: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师:只要具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称为可燃物的燃烧。那么你对燃烧条件有新的认识吗?

生:不一定要和氧气接触,只要有助燃物就可以了。

[PPT]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助燃物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让学生解释火灾的原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体验知识更新的过程,引导学生对“什么是燃烧”提出新疑问。学生通过体验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等三个不需要氧气参与的燃烧反应,重新理解燃烧的含义,从实验中寻求真理,感悟实验对化学研究的重要性。

片段四:燃烧认识历程四——科学展望(未来)

教师展示图片:神舟九号飞船升空。

师: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九号飞船带着中国人的骄傲冉冉升空。这就是神舟九号飞船所用的推进燃料的燃烧原理,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这个反应不需要氧气参与。

师:如果燃烧一旦失去控制,就会引起火灾。当火灾在可控制范围内应进行灭火处理。根据燃烧条件,你是如何理解灭火原理的?

生1:可以隔绝氧气。

生2:可以降温,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生3:必要时还可以取走可燃物。

师:桌上有一些燃烧着的蜡烛,请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这些蜡烛,并说出其灭火原理。

生1:(吹灭)降低温度。

生2:(用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生3:(将蜡烛浸入水中)既降温又隔绝了氧气。

师:如果火势难以控制,我们应如何逃生?

(播放视频:火灾逃生方法)

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断地研究燃烧、认识燃烧、应用燃烧,燃烧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可以肯定的是,今天我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但并不是一个终点。就在刚才,大家又提出了许多与燃烧有关的新疑问,我相信在将来的学习和探索中,你们一定能对燃烧和其他的科学理论有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科学发展的重任、社会进步的重任将落在你们的身上。

设计意图:通过神舟九号飞船的升空,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已掌握的世界领先技术,再次感染学生,渗透民族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学生从中体验科技在不断进步,人类进步的过程也是科学理论在不断更新的过程。

[专家点评]

《燃烧与灭火》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在初中科学中已有基本的相关教学内容,在初中化学第二单元中也已学习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有关化学原理,所以如何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螺旋式上升,是这节课需要重点突破的地方。

在处理初中化学与初中科学相关内容衔接教学时,本节课采用初中科学中已学的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来分析创设的情景,在分析中深化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等有关知识,不再是初中科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有效实现了三维目标的全面提升。

上一篇:五年级小学语文说课稿下一篇:男朋友阅读练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