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采购部门年度总结报告

2024-05-27

2011年采购部门年度总结报告(共10篇)

篇1:2011年采购部门年度总结报告

2011年采购部门年度总结报告

转眼间2011年已经成为昨天。回顾过去一年,采购目标达成情况……新年伊始,现将2011年的工作情况做一个总结报告。

一、部门管理上运用系统化、标准化的思想,规范了采购部工作流程。

2011年,采购部落实了上级主管的工作规划,加强了部门管理,建立采购管理系统化、标准化,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本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完善了采购流程,根据物控相关采购申请,实行订单制作、交期确认、安排交货、跟踪交期一体化的机制,确保了流程的畅通有序。

2.完善了相关统计、记录表单,实现了采购流程的可追溯性,便于随时监控部品状态。

3.完善了加工件图纸的管理,对图号、部品变更的图纸做到了及时处理,有效避免了误加工的发生。

二、完善供应商管理体系,确保体系正常运作。

2011年初步展开并实现以下项目:

1.开发、评审、管理供应商,并维护与其关系。现已形成供应商考核评定表等等,能直观的反映供应商状况,以便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2.针对品保部门的相关记录单据、品质联络书,对须供应商改善部分进行追踪、记录,力求部品入库合格率达标。

3.明确供应商交期,并按交期长短分别控制,逐渐达成交期零延误,确保后续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2011年完成之可持续性项目。

1.继续强化供应商管理,提升供应商部品合格率。2.供应商交期再确认,降低交期延误率,实现订单交期与实际交货日期真正统一。3.继续完善图纸管理。4.设定下一年度部门目标。

四、2011年整体工作小结与2012年采购工作规划。

时光飞逝,转眼进入2012年。2012年是信念之年,时值公司蕴酿突破发展和走向规范

化、制度化管理发展之际,面对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市场的变化,采购工作任重而道远。

1.回顾过去的一年,供应商进料部品合格率未能达标。针对这一情况,2012年采购部门将根据供应商考核评定等,将采用:要求供应商改善、责任供应商再考核、替换供应商等相关措施,力求顺利实现供应商进料部品合格率达标这一目的。

2.报表进行了规范统计,直观有效地反映了供应商全年度进料部品的整体状况。在新的一年里,继续规范的报表统计,并使之更加完善。

3.为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2012年采购部门将在上级主管的带领下,展开成本降低方案,(具体内容可描述)

4.现将2012年采购部供应商考核目标初步制定如下:1 2 3 4 5 6

(附:2011年度供应商考核评定表)

报告人:

报告日期:

篇2:2011年采购部门年度总结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现在我代表采购部对部门2008年的工作状况向大家做汇报:

2011年来,和其他同事一道,本着“为公司节约每一分钱”的观念,继续坚持“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质量,最大限度为公司节约成本”的工作原则。认真履行职责,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了各项采购供应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如下:

一、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

供应工作是企业创造效益的第一道闸门,事关企业利益得失,也是容易发生问题、倍受别人关注的工作。对此,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及员工思想认识,永远牢记自己的职责,每笔业务都本着对饭店负责,对领导和职工负责的原则,通过我们的辛勤劳动来节省资金,降低成本。

二、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组织最符合饭店需求的长期供应商队伍

对供应商,我们历来强调三点:一是要提供优质的产品;二是要给最优惠的价格;三是要保证周到的售后服务。在供应商队伍中,我们不断优胜劣汰,通过比较价格、比较信誉、比较售后服务等方式,为饭店选取诚信、稳定的供应商。

三、继续围绕控制成本、采购性价格比最优的产品等方面开展工作

1、对供应的产品,始终坚持三家比价的原则。要求采购人员在充分了解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询比价格,注重沟通技巧和谈判策略。力求最大限度的控

制成本,为公司节约每一分钱。采购人员也在每一项具体工作和每一个工作细节中得到锻炼。

2、虚心听取使用部门的意见,对部门申购的部分物资,如因价格高、货源问题等原因不能及时到货的,主动与使用部门沟通,提供替代产品,保证经营需求。

3、在现有使用物品和供应商的基础上,不断开拓供应市场,寻求品质更好,价格更优的产品。如客房使用的一次性拖鞋,原供货价格为:2.40元/双,现在价格为:2.30元/双,既提供了质量更好的产品,又为饭店节约了成本。洗涤部使用的洗涤原料,经我部门多次谈判,在开业时价格的基础上,部分产品单价下调了5%-15%不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四、组织实施“阳光采购策略”——公开透明的按采购制度程序办事,在采购前、采购中、采购后的各个环节中主动接受审计及其他部门监督。如生鲜类报价,采取三步骤来执行和调控价格。

1、使用部门、财务部和采购部人员协同到市场调价;

2、经理审核,调整价格有疑议的商品,责成采购人员再次到市场复核;

3、经理随机到市场考察,最终确定价格再上报,经财务部、使用部门和各领导审批后再执行。始终坚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的态度、牢记使命、坚持原则、公正处事。

五、加强采购队伍自身建设

1、对采购人员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品德教育;

2、听取采购人员工作状况,帮助她们分析在工作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她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部门编制虽然很少,08

年一开始,根据工作需要,又将采购部主管调离,但部门克服了重重困难,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采购任务。

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计划

1、工作还不够细化。表现为部分程序化资料还没有健全,如生鲜报价虽有各询价人员的签字认可,但在上报过程中却没有反应出来,从09年开始,我部将随报价上报相关资料,增加采购报价的透明度。采买物品还较容易出现疏忽,导致少量所采买物品价格偏高或物品不符合使用部门需求。在以后的工作中,采购部将进一步加强对材料、设备信息的治理、设备信息的治理,每一次材料设备的计划、询比价格都进行复印留底,保持信息资料的完整,同时输入电脑保存,建立采购部材料、设备信息库,以便随时查阅、对比。

2、员工培训力度还不够,因缺乏实际培训,采购人员在执行采买任务的过程中,部分过程还不够规范和娴熟,影响使用部门的工作进度。我部将加大实际操作培训,反复强调采购人员的责任感,强调每个人对自己采购的材料设备负责到底,最大限度地保证对材料、设备有效追踪,进一步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更好地配合使用部门的工作。

3、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和杨总的要求,进一步增强“阳光采购策略”,从采购程序和采购步骤两方面进行规范,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做好自查和备查工作。

4、进一步建立健全供应商准入制度。本着对每一位来访的供应商负责的态度,制定《采购部供方信息表》,对每一位来访的供应商进行分类登记,确保每一个供应商资料不会流失。提高对供应商信息的把握,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信息空间。

2011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旱灾严重影响了我省的经济,而且物价飞涨,给饭店经营和采购工作都带来极大的困扰,但在杨总为首的各位领导的指挥下,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共同维护了饭店的健康发展。在2012年的工作中,我部将更虚心地向其他部门学习工作和治理经验,借鉴好的工作方法,努力学习业务理论知识,使自己的全面素质再有一个新的提高。为饭店在新的工作中再上台阶、更上一层楼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3:2011年采购部门年度总结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中按报告接收时间为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按评价状态为“市级已评价”进行统计,通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评价后上报有效报告为948份。

1.2 统计分析方法

全部报告通过全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统一录入后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描述性及对比研究方法,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对涉及器械进行分类后,对不良事件数量、品种及

2. 统计结果

2.1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基本情况

2.1.1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表数量总体情况

2011年市监测中心共收到并上报有效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948份,报告数量大幅增长,是2010年819份的1.16倍。

2.1.2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来源分布情况

报告主要集中在各区市县监测站和市管重点监测医疗机构,企业报告较少,仅为6份(见表1)。

2.1.3 报告单位情况

2011年上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948份,来自于196家基层监测单位(见表2)。

2.2 医疗器械信息情况

2.2.1 涉及医疗器械管理分类情况

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对948份报告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上报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中,涉及Ⅲ类医疗器械的报告最多,为648例,占报告总数的68.35%;Ⅱ类医疗器械报主要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告170例,占报告总数的17.93%;Ⅰ类医疗器械报告130例,占报告总数的13.72%。(见表3)。

2.2.2 按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报告数量最多的前三位医疗器械是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251例)、植入材料及人工器官(190例)、医用电子仪器设备(75例)。报告中涉及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多为输液、输血器具及管路,大多为质量问题引起的不良事件,未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报告中涉及的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多为宫内节育器,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带环妊娠、流血、腹痛等,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报告中涉及的医用电子仪器设备多为无创监护仪器、心电诊断仪器等,不良事件主要为数据不准、屏幕显示异常、无法正常操作等影响临床诊断,一般对患者不造成严重伤害(见表4)。

2.3 患者情况统计

在上报的948份报告中,男性314例,女性500例,不详134。男女比例为1:1.59,差异不大。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岁,占报告总数的21.62%,10岁以下的患者最少,仅有19例(见表5)。

2.4 其他信息统计

2.4.1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不良事件后果情况

结果显示,948份报告中,有722份报告事件后果需要内外科治疗避免机体损伤,占报告总数的76.16%,其次为事件后果为其他,危机生命的事件有1例(见表6)。

2.4.2 医疗器械实际使用场所信息统计

在上报的948份报告中,器械的实际使用场所以医疗机构为主,占了总数的90.08%(见表7)。

2.4.3 报告人类别统计情况

在948份报告中,报告人类别主要为医师和护士,占报告总数的70.36%(见表8)。

2.4.4 操作人员统计情况

统计结果可见,948份报告中,操作者大多为专业人员(见表9)。

3. 讨论

3.1 报告规范性有待提高

2011年,我市新增了3个监测站,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对于新增监测单位的报告流程及报告填写等方面都需要加强规范性。同时,根据省中心今年首次提出的报告上报标准,我市收到的报告中,有部分不符合报告标准的报告,随着报告数量的逐年增加,报表质量问题更应加强重视。

3.2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医疗器械企业监测意识

2011年市监测中心加强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沟通,对企业进行业务培训,从报告来源分析看,报告还是主要集中在使用单位,生产企业上报5份报告,但都不是企业主动监测上报的,所以,应加大对企业宣传培训力度,让企业清楚其为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保证产品安全性是第一要务。

3.3注重高风险品种的监测

分析结果显示,报告主要集中在Ⅲ类医疗器械,共上报648份,占报告总数的68.35%,但主要集中在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宫内节育器、监护仪等品种,相对单一。监测工作的目的是要减低医疗器械的使用风险,保证百姓用械安全,所以开展高风险品种重点监测工作尤为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不断加强对高风险品种的监测力度和水平,切实做到为保障百姓安全用械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4.结语

篇4:2011年采购部门年度总结报告

1.总体收入情况

从2006年至今,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情况如下:2006年为213亿,2007年为362.42亿,2008为556.56亿,2009年为799.4亿,2010年为1051.79亿,2010年总收入约是2006年总收入的5倍,年增长速度为 49.73%。

2.分类收入情况

2010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规模达到1051.79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31.97%。其中:手机出版为349.8亿,网络游戏为323.7亿,互联网广告为321.2亿,电子书为24.8亿,博客为10亿,互联网期刊为7.49亿,数字报纸(网络版)为6亿,网络动漫为6亿,在线音乐为2.8亿。手机出版、网络游戏和互联网广告在数字出版年度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3.26%、30.78%和30.54%。未来数字出版的主要方向应该是以手机等为阅读终端的移动出版。

3.对数字出版的界定和统计所作说明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目前,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彩信、彩铃、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手机游戏)等。数字出版产品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有线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和卫星网络等。该理解不仅涉及技术、内容、传播渠道,而且对其主要特征及主要产品形态都做了相关界定,使数字出版范围更加明晰,增强了概念的透明度。

二、数字出版产业模式不断创新

1.集群式发展初现端倪

在我国,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迅猛发展,根据业界的需求,各部委和地方政府批复成立了多种类型的与数字出版相关的产业基地,集群式发展已初现端倪。

2.数字出版新业态、新终端层出不穷

微博在2010年迅猛发展,让人始料不及。出版领域很多人也开始关注它潜在的营销价值,通过微博直接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感受,来获取市场动态。

2010年2月,苹果公司推出了iPad平板电脑。它不仅可以更轻松地实现iPhone的几乎所有功能,还突破了手机屏幕过小的限制,更适于浏览网站和处理日常事务,Wi-Fi和3G亦可弥补其无法接听和拨打电话的遗憾。在这种情况下,正趋于“手机化”的网站界面也开始向更干净、更友好、更直接的传统回归。

3.媒体融合发展态势明朗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单一的媒体不能满足人们在传播的速度、广度、深度,交互等方面的需要。各种媒体间业务的交叉、渗透、互动,直至融合,并逐渐发展到媒体平台及市场的交汇、相融。而更高层次的融合,将会在电信、IT界与传媒业等相关行业的各类机构大汇流的基础上出现。

此外,信息的传播途径也趋向于向一个统一的移动终端靠拢。随着3G技术的成熟,传统报业、出版业和广播电视业将加速向手机终端汇聚,手机媒体业必将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手机或将成为集成性的移动媒体终端。

4.娱乐化、碎片化内容消费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从2007到2010年,网络游戏连续4年销售收入位于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前三名,这说明数字出版的娱乐化倾向非常强。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时间被“碎片化”,伴随而来的是阅读的碎片化。碎片化阅读的快速发展,使手机作为移动终端也发展迅速起来。

三、困扰数字产业发展的一些问题

1.优质内容缺乏,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用户上传内容已造成数字出版内容泛滥,良莠不齐。在这种情况下,严重缺乏优质内容,而且优质内容也很难脱颖而出,不仅有害于数字产品品牌的创建与打造,而且也很容易导致同质化现象发生。

2.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机制尚未真正确立

现阶段,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机制(包括技术手段、授权模式和保护体系等)的建立尚不完善。现有法律适用于数字出版明显滞后。版权问题已成为阻碍数字出版发展的巨大瓶颈,缺乏可靠的版权保护机制,将阻碍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

3.人才仍是制约新闻出版业实现发展转型的关键因素

传统出版单位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特别是既懂出版又懂技术研发的人才。而在新媒体出版及制作单位中,缺乏适应数字出版要求的编辑人才。有关部门应重视并积极开展数字出版相关业务的培训,及时补充与数字出版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4.数字出版领域标准滞后

数字出版标准化对于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前我国的标准制定仍严重滞后。标准的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数字出版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5.大规模开拓中小市场的需求机制尚未激活

目前,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存在着“抓大放小”的现象。中小机构对信息和知识服务的需求意识还相当薄弱,市场启动还需要通过典型用户的示范和引导加以推动。

四、数字出版产业下一步的发展趋势

1.内容创造者、提供商将掌握定价权

从目前来看,在美国等出版发达国家中,数字产品定价权由内容提供商、创造者控制已初露苗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内容创作和生产也提出来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内容对于产业的意义将会日益突出。

2.手机出版将会快速发展

手机出版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数字出版新业态。手机阅读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较小,手机上网相对电脑上网更加休闲化和碎片化,且能够为一些上网条件差的地区和人群提供便利,手机阅读付费方式便捷,读者与创作者的互动性强,随着3G和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将极大地带动用户对手机应用的热情,因此手机出版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电子书产业日趋成熟,投资热点不断涌现

我国电子书产业发展迅猛,新产品不断涌现,技术不断成熟,阅读人群不断增多,投资热点不断形成,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子书的重要消费市场。未来几年,电子书产业市场空间和销售渠道将不断得到拓宽,电子书产业将更加健康、有序、蓬勃发展。

4.专业的内容加工企业成为重要环节

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对数字内容产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数字出版需要对内容资源进行实质性再造,做进一步加工处理。数字出版日益趋于成熟,业界对内容加工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随着未来出版业分工趋向细化,专业内容加工企业将不断涌现。

5.数字出版将飘在“云端”

篇5:采购部门年度总结

b、供应商评估流程基本上还是靠各职员的平时合作过程中对品质、货期、服务等进行简单的评估,虽评估结果相对比较客观,但不能直观的反应出问题的所在,且仓库人员及其他部门人员参基本上没有参与供应商的评估工作,目前只是采购部单一的印象概念;造成评估受到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数据收集困难、相关部门参与的程度不够、供应商改善意识迟缓及双方对服务、产品品质的认识程度的差异所致。因此对程序中所规定的规范化评估程序执行不起来。

c、询价、报价流程的实用性较差,各职员基本上以经验报价、供应商报价为基础,且两组人员报价存在差异,即利润空间幅度不靠近;采购人员的自我核价(做成本模式)能力不高,对市场原材料的价格把握不准确,也不够及时主动,加上供应商对核价的方法不原透露,所以提高核价能力速度迟缓,相关报价方法、把握原材料的主动性及时性、供方报价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

d、销售报价在一定程度上受客户限制,采购报价相对被动,财务部门无法提供相关的成本利润给到采购部门,造成采购员无法很好的控制利润空间,可能可行的办法需要调整报价的活动性,需要财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提供相关数据。

e、供应链的整合优化工作正在启动过程当中,困难相对较大,主要表现在:

(1)内部员工自身的信心不足。

(2)业务员部门与客户的沟通不足,如存在许多的无理退货,造成采购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存在分歧。

(3)部门人员参与的程度不够,平时与供应商的沟通不到位,缺乏一定的技巧。

(4)采购员平时与供应商沟通缺少灌输品质理念的方式。

后续工作需要各人员全部投入,将工作分解到每个订单当中去,逐步加强沟通管理,以引导供应商的方式,站在供应商的角度去说服供应商,提高供应商改善品质、增进服务的意识。

f、采购绩效考核缺乏模式货,对考核的关键点不清晰,没有合理的考核制度,考核标准不明确等,所以采购绩效考核有待完善,应建立一套确实可行的考核制度,以此激励先进,鞭策落后。

g、样品提供不够及时,过去的一年,提供样品没有自发自动,都是等到了季度时才根据业务方面的需要才去向供应商寻找;但对样品收集回后的工作做的比较到位,如将材料的单价,原材料、新工艺、等相关信息的共享能够及时整理成文档给相关部门学习用。

三、采购流程分析

a、仓库收、管、发货流程顺畅,完善了外发货加工流程及内部耗品的领用程序,对产品的检验要求明细化,并系统成文件,方便培训使用。并对仓库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盘点工作。

b、仓库管理制度欠佳,没有良好的奖惩制度,这不利于发挥管理的执行力,绩效考核基本上算为盲点,盘点制度无明确时间限度,但因出入库的频繁状态,也给盘点带来一定的难度。

c、7S管理成效不足,员工的认识有待加强引导,目前冶状况仍需要不断监督、督导才能起色,且有反复易常,不稳定,不够持续的现象。

d、仓库收货流程中的抽检做不到位,如:以重量类计价的回公司后没有进行过称,钮扣类也没有过称,包装广告袋类只是抽检极少部分,抽检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只对有品质问题的产品才填写品质检验单,相关产品出问题时无法追塑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e、仓库货物管理过程没有规定具体的盘点时间,对产品存放品质没有定期进行品质抽检,摆放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摆放杂乱时有发生等。

篇6:采购部门年度工作总结

8.酒店采购部年终工作总结

9.2016采购专员年终总结

篇7:2011年年度某通信人总结报告

年轮辗过沉痛和繁忙的2011年,驶向充满挑战和未知的2012年之际,回首2011年,认真总结自我,找寻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更好地促进自我提高,尤为必要。

非同寻常的一年,激发斗志,催人奋进。六月份来到公司,开始崭新的通信职业生涯,面临着行业的巨大转变和挑战,机遇和竞争并存。

作为一个通信行业的新人,正在从学校向社会、向职场转变,转变中遇到挫折是不可预计和必须面对的。2011年**月份的****考试,事实表明,我协同考试人员作弊,很惭愧。在这,向学院,向经理,向公司作出说明,很有必要。

2011年*月,我第一次参加****考试,地点在上海。那一次考前收到的消息是考试监考老师有两人,考试监考不严,对需要拿证工程师来说是一次不错的“机遇”。大学那会儿的考试,说一点都不作弊那是忽悠人的。这样的****考试或多或少和大学考试有些类似。大学那会,考试是在我有把握考过一定分数线的情况下不作弊,没把握才会作弊。*月的那次考试,交换组***(老员工)就坐在我前面,当时隐约感觉,在监考不是很严的情况下,如果拿他试卷过来抄袭下,过证的希望有七八十。但是,我没这么做,原因之一就是技术能力达不到一定水平,蒙蔽过去不行,也不是自己的风格。

时间转到**月的****考试,我没有参加考试,原因之一是设备接触也不多,理论也不够;其次是隐约觉得*****新人有些浮躁(当然也包括我)会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在里面,动荡中的不确定因素,这次就出事故了。我确实是在群里发布答案,也就是什么协议的组成部分。其次是**,那哥们儿,十月份在长沙一起干活,关系还不错,既然在群里问了问题,帮帮忙,找找答案,情理上都是说得过去的。至于后面被抓到,我也就沉默了。

总之,2011年惨痛的事实表明,技术才是硬道理,还需要更多磨砺。因这次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就此向公司高层致歉。

员工:***

篇8:2011年采购部门年度总结报告

2011年国内中央空调市场已经落下帷幕, 上半年热闹非凡, 下半年尽管受行业交货周期因素支撑, 行业总体出货量并没有出现下降, 但是整个行业明显感觉到寒意来袭。由于对未来国内经济走势不明以及对楼市日趋萧条的担忧, 各大品牌的市场操作明显趋于谨慎, 这也使得未来处于下游产业的中央空调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总的来说, 市场在上半年的表现是高歌猛进, 第3季度伊始, 受整个宏观大环境尤其是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影响, 市场初显颓势, 而进入第4季度虽然市场整体有所放量, 但市场的销量主要为前期合同销量, 当季各大品牌的签约合同明显减少。

2011年, “涨价”、“整合”、“家装市场”、“寒冬来袭”等作为关键词体现了中央空调市场的不同侧面。据调研, 本年度我国中央空调总体销售额 (各品牌在全国市场的总体出货额) 约为560亿元, 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30%左右 (图表2、3) 。

总的来说, 2011年度国内中央空调市场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1国产品牌增速明显快于外资品牌

2011年, 国产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精彩非凡”, 整体增幅明显高于外资品牌, 这归结于国产品牌对市场整体把控能力的加强、二三级市场的有效开拓、渠道的精耕细作, 当然, 政府项目采购政策的倾斜也给国产品牌带来了福音。

国内2大中央空调巨头美的、格力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2大品牌相比2010年同期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40%,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了大金多年来行业第一的霸主地位。除了继续保持在多联机和单元机市场的优势以外, 美的、格力在水机和末端市场也开始发力, 其多元化且丰富的产品阵营大大提升了品牌整体的竞争能力。同时, 海尔、天加、盾安等品牌也有着非常优异的市场表现, 在欧美系品牌占据优势地位的水机市场占得了一席之地, 在末端产品市场上表现尤为突出。而在其他具备较好成长性的品牌中, 国祥、奥克斯等品牌的发展日趋良性, 销量取得突破。外资品牌在2011年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在多联机市场上, 大金的增幅尽管有所放缓, 但仍然占据着龙头老大的位置;海信日立和东芝增长速度惊人, 三菱电机和三菱重工奋起直追。在冷水机市场上, 江森自控约克当仁不让地成为老大, 并且拉开了与其他几个竞争品牌的距离。

2二三级市场增长显著

经历了前几年的市场铺垫和积累, 国内中央空调市场在区域上的发展已经趋于平衡。除了华东区域的成熟市场以外, 华南、华中、华北区域的市场都逐一成长起来。2011年, 西南、西北、东北、云贵等区域的市场增长明显。

近2年, 许多二三线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在加速, 许多品牌也加大了对二三级城市的市场开拓力度。美的、格力等国产品牌纷纷选择在一大批较有发展潜力的二三级城市建立了办事机构, 甚至在部分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设立了独立的销售公司, 将管理和销售的重心进一步下移。在市场开拓上, 外资品牌同样有先见之明, 大金、海信日立、江森自控约克等行业领先品牌早早就在二三级市场上“排兵布阵”, 抢占市场先机。2011年, 各大品牌一系列的举措表明, 二三线城市正成为中央空调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中央空调市场》杂志调研的数据显示, 全国大多数成熟二三级市场的中央空调容量相比2010年同期至少增长了40%以上, 许多千万元级的项目在二三线城市已经屡见不鲜。事实证明, 品牌销售规模已经不仅仅需要一线市场的有力支撑, 来自二三级市场的贡献更加重要。

3品牌整合出击现象频出

近几年, 品牌之间相互的整合屡见不鲜, 这一现象在2011年更是频频出现。2011年8月3日, 世界知名的空调公司开利空调与富尔达空调联姻。以开利、博世为首的多家外资企业纷纷对中国中央空调企业进行控股或者收购, 再次展现了外资品牌在资本运作方面的强势。

2011年, 原LS空调再次回归LG空调, 使LG空调成为囊括变频多联机组、离心机组、螺杆机组和溴化锂机组产品的大品牌。2011年11月, 三菱重工完成了家用、商用品牌整合, 结束了2大品牌长期“各自为战”的窘境。2012年1月8日, 三菱重工在上海发布家用空调新战略, 希望通过品牌新战略的实施, 实现家用、商用双拳出击、双线飘红的跨越式发展。

三菱重工等品牌的整合, 相信在中央空调行业不是开始, 也必定不是结束。事实上, 不光是品牌的整合, 渠道的整合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显现。不难发现, 在中央空调领域内不少声名显赫的大户经销商, 最早都经营家用空调, 后来渐渐涉足中央空调行业。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 整合各方资源, 实现利益最大化将成为品牌、渠道的一大选择。

4舒适家居市场备受推宠

2010年, 智能家居以舒适、健康、环保的理念开始在我国大中城市迅速开展起来, 一时间, 很多企业和经销商“蜂拥而至”。由于缺少主导力量的引导, 该领域目前还是“一盘散沙”, 市场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2011年, 诸多品牌和经销商对家装市场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不仅体现在品牌联合经销商在各地开设家装形象专卖店上, 针对于家装市场的终端宣传也开始遍布在大众媒体上。除了大金、海信日立、东芝、三菱重工等多联机品牌, 传统水机品牌江森自控约克、开利等也推出适合家装市场的产品, 同时, 家装设计师的交流会、沙龙、设计大赛在行业内“此起彼伏”。值得注意的是, 继连锁电器——五星控股试水智能家居成立好享家之后, 苏宁电器在2011年也正式举起进军舒适家居市场的大旗。可以预见, 未来家装市场的竞争将异常激烈。

尽管受房产调控、房地产不景气的影响, 2011年的家装市场并没有出现爆发性的增长。但不管是品牌还是经销商都在积攒能量, 等待“春天”的到来。

5原材料涨价提升行业整体价格受

持续通胀压力的影响, 2011年中央空调市场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 铜、稀土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幅度更是创下了新高。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直接抬升了中央空调整机和末端配套产品的供价。

《中央空调市场》对全国多家主流中央空调品牌相关负责人的调研结果表明, 2011年国内中央空调市场的总体价格提升了10%以上, 部分合资品牌甚至达到了15%, 其中1—6月份提价较为明显, 3季度受市场销量受阻的影响, 单季总体价格保持在1—6月份末的水平, 但是有不少品牌表示, 由于全球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持续萎靡不振, 造成了品牌利润率的下降, 因此在第4季度对价格进行了微调。显然, 2012年, 涨价还将继续。

第二节全年走势分析

2011年国内中央空调市场经历了“前热后冷”的显著变化。随着国内经济的全面复苏, 全国各地于2010年度相继启动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项目, 直接带动了2011年上半年中央空调市场保持较快的增长, 呈现出以下显著特征: (1) 各大品牌明显加大了对细分市场的开拓力度, 特别是几大主流品牌围绕高铁、地铁、机场、高档商业地产的争夺更加激烈; (2) 主流品牌在继续稳固一级市场地位的同时, 采取各种方式加大了对二三级市场的开拓力度; (3) 巨大成本压力让品牌陷入两难选择, 进入2季度后, 国内各大中央空调品牌都将提价提到议事日程。

总的来说, 上半年市场一片欣欣向荣, 增长势头喜人, 同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25%左右。进入第3季度, 市场总体增幅放缓, 而第4季度则迎来了行业普遍关注的“寒冬”, 但由于品牌前期签约的项目不少集中在年前出货, 所以整体销量并没有出现大幅下滑 (图表4) 。

对比2011年度各个季度的销售数据来看, 1季度国内中央空调市场的总体容量为125亿元, 2季度总量则达到了154亿元, 相比1季度呈现出持续走高的态势, 市场加速上扬非常明显, 第3季度国内中央空调市场的销量为110亿元 (注, 本刊在年度报告调研时对该季度的数据进行了修正) , 分别比前2个季度单季销量下降了12%和28.6%;第4季度虽然由于行业滞后性特征, 受许多前期项目交货周期的刺激, 各大品牌的交货量都有明显放大, 使得当季国内中央空调市场的总体销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71亿元, 但是各大品牌的第4季度当季签约项目明显下降, 行业信心指数持续下降, 业内人士普遍对2012年度国内中央空调市场较为悲观。

第三节品牌特征分析

2011年度我国中央空调整体市场的增长取决于各大品牌的精彩表现。国内中央空调市场主流品牌的销量大多取得了不同幅度的增长, 其中国产品牌表现尤为突出, 同比增长幅度超过了30%。大金继续领跑各大品牌, 海信日立依然高速增长, 江森自控约克则领衔欧美品牌。在行业前10大品牌中, 外资品牌仍然占据着7席, 开利、麦克维尔、特灵多年来的表现非常稳定。

1中外品牌整体占有率进一步接近

2011年, 国产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让行业刮目相看。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国产品牌经历了几年的市场铺垫后, 在2011年快速发力, 整体增幅明显高于外资品牌, 其中美的和格力2大品牌的增幅更是达到了40%, 与中央空调第1品牌大金的销量基本相差无几。

市场销售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市场占有率的变化, 2011年, 国产品牌在整个国内中央空调市场中的占有率约为43.9%, 相比2010年同期进一步提升了近3%。除了美的、格力这2大巨头, 海尔、天加、盾安、远大、双良、国祥、申菱、奥克斯等国产品牌也有着非常优异的市场表现。与国产品牌的快速增长相比, 外资品牌的“步伐”显得更加稳健一些。本年度外资品牌国内市场的整体占有率为56.1%, 虽然整体占有率进一步下降, 但是各大主流品牌在2011年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 作为多年来的行业龙头老大, 大金依然把持着着行业的“头把交椅”, 但市场增幅放缓, 与其他主流品牌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而同样来自日系阵营的海信日立和东芝收获颇丰, 市场规模取得重大突破。4大欧美品牌的市场销售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 江森自控约克一枝独秀取得了超过40亿元的整体销量, 进一步拉开了与其他几大家的差距, 开利、麦克维尔2大品牌整体销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图表5) 。

2 3大阵营格局继续保持稳定

与2010年度相比, 2011年度虽然行业3大品牌阵营的整体占有率有一些微调, 但是其市场格局继续保持了整体上的稳定。国产品牌自2008年度首次问鼎第一阵营以来继续强势挺进, 整体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达到了43.9%。美的、格力、天加等销售规模再次迈上新台阶, 其他大多数国产品牌的发展也值得期待;日韩系品牌方面, 大金增幅放缓, 海信日立和东芝的销量快速增长, 三菱重工、三菱电机奋起直追, 荏原等品牌销售稳中有升。韩系品牌三星作为为数不多坚守数码多联机“战场”的品牌, 2011年销售业绩增长明显;欧美系品牌方面, 江森自控约克当仁不让地成为“老大”, 麦克维尔在2011年的市场表现回归良性, 开利和特灵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顿汉布什等品牌销售取得突破 (图表6) 。

3品牌梯队差距进一步拉大

2011年, 中央空调主流品牌以其各自精彩的表现给行业呈现出1份较为理想的答卷, 大金、美的、格力、江森自控约克、海信日立、开利、麦克维尔、特灵、海尔、天加等主流品牌的销售规模站在了行业的前列, 且进一步拉开了与大多数品牌的差距。

大金面临来自国产品牌、其他日系品牌和自身阵营部分强势扩张品牌的竞争压力, 销售增长稍显乏力, 但其在家装市场上的强势地位目前还不可代替。美的以多元化且丰富的产品阵营不断提升整体竞争能力, 其销售策略的灵活和团队战斗力的强大都成为其销售规模快速突破的关键。格力凭借核心的产品技术、稳定的销售策略、强大的渠道优势, 2011年整体销售再攀高峰。江森自控约克则以领先的技术水平、稳健的发展思路获胜, 在全国各地收获了诸多大单。值得一提的是海信日立和天加这2个品牌, “低调”地实现了销售规模的重大突破, 其中海信日立更是成功地跨入了25亿元以上的门槛, 这不得不说是品牌“厚积薄发”的结果 (图7、图8) 。

4激烈竞争加速行业洗牌进程

中央空调不同于家用空调, 品牌众多而杂乱, 集中度不高。但随着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中央空调行业也正在经历着类似家用空调一样的发展过程, 即品牌竞争不断升级, 并呈现出“强者越强, 弱者越弱”的竞争局面。

2011年, 各大品牌纷纷加大了对细分市场的开拓力度, 特别是几大主流品牌围绕高铁、地铁、机场、高档商业地产的争夺更加激烈。为了提高在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 部分品牌甚至不惜亏本争抢订单, “厮杀”程度可见一斑。不仅在细分行业上, 品牌在二三级市场上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 对渠道的争夺也日趋白热化, 在深度和广度上都狠下功夫, 经销商数量和质量2手抓。品牌在强势进军二三级市场的同时, 对家装市场的重视在2011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剧的竞争还体现在新品的推出上, 2011年, 各大品牌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的号召, 纷纷推出新品, 并围绕新品的发布会、推广会、交流会大做文章。

可以预见的是, 中央空调行业的品牌竞争将会越来越残酷, 2011年, 有个别区域性品牌已经黯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这种现象将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多次出现。事实上, 品牌整合、洗牌都是竞争带来的必然结果。

第四节大区市场总体分析

与前几年的市场表现基本相同的是, 经济成熟程度是左右国内中央空调各区域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2011年, 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代表的华东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其中江苏、浙江增长明显, 安徽飞速增长, 而上海进入“后世博”时代, 大项目锐减, 整体增幅放缓;尽管奥运周期后的北京市场增量有所放缓, 但是在山东、天津市场快速增长的影响下, 华北市场依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华南市场由于前期亚运会及大运会的建设带动了许多中央空调项目, 2011年的整体表现较为平淡;而华中、西南市场2011年的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 西北和东北市场的市场潜力则有待挖掘。总体而言, 当前国内中央空调市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区域格局 (表9、图10、11) 。

以下对华东、华北、华南、华中、西南这几个大区市场作简要分析, 西北市场和东北市场因其整体市场容量相对较小, 本次报告不做阐述。

1华东市场

2011年华东市场的整体销售额达到207亿元, 市场占有率近37%, 继续以绝对优势领跑各大区域市场。在华东市场所辖的3省1市中, 安徽市场的增长率最高, 高达80%以上, 江苏和浙江市场表现比较稳定, 上海市场与上1年度相比, 市场容量基本持平 (图12) 。

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区域市场之一, 江苏地区中央空调市场成熟度是领先的, 其竞争也更为激烈。在其迅猛发展的过程中, 不仅要面临本地区市场的内部竞争, 更还有外来地域尤其是上海、浙江市场的辐射, 竞争异常激烈。2011年, 江苏中央空调市场的整体容量约为74亿元, 同比增长21.3%, 苏南、苏中和苏北市场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2011年, 受“后世博”效应的影响, 上海除了一些基础公建项目和改造项目外, 市区的大项目少之又少, 很多品牌和经销商都将目光盯向了上海外围市场。上半年, 家装“蛋糕”的不断增大成为上海中央空调市场的有力增长点。下半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低迷, 整体市场受到了消极的影响。由此, 2011年上海中央空调市场总容量基本与2010年持平, 销售量为47亿元左右。

2011年的浙江市场整体容量达69亿元, 成为继江苏后的全国第2大省份市场, 同比2010年增长32.7%。除了杭州、宁波、温州等核心城市进一步放量以外, 丽水、金华、绍兴等地也开始发力, 与此同时, 杭州、宁波下辖的县级市场呈现出可喜的市场增长空间, 尤其是义乌、慈溪等地。

2011年的安徽中央空调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同比2010年增长了88.9%, 市场容量达到17亿元, 引起广泛关注。皖南的芜湖、马鞍山等地区经济发展的迅速崛起及“皖江经济带”的腾飞给中央空调市场带来了众多的项目, 以蚌埠、阜阳、淮北为代表的皖北市场开始起步, 煤炭、化工、电厂等工业项目不断涌现。

2华北市场

2011年, 华北市场的整体销售额达到117亿元, 市场占有率约为20.9%, 与2010年在整体市场中的占有率基本持平。其中, 天津市场的整体表现最引人注目, 北京市场取得了自“后奥运”时代以来的首次大增长, 山东市场的容量进一步上升, 而山西和内蒙古因为市场基数较低, 2011年也取得了不错的增长率 (图13) 。

由于2008年奥运建设提前透支了北京中央空调市场, 特别是大型基础建设的中央空调项目, 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 北京市场在2009年、2010年的发展一直徘徊不前。2011年, 尽管受制于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但北京市场仍然交出了1份让业内满意的答卷。总体市场容量达到了40亿元的水平, 较2010年度近31亿元的销量增长了29%, 与全国市场的整体增长率基本保持同步。

2011年, 天津市场容量约为18亿元, 同比增长38.5%。滨海新区行政体制改革以后, 包括响螺湾商务区、于家堡金融商务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滨海高新区、南港工业区、空港物流加工区、临港工业区、滨海旅游区等在内的新区功能区开发建设成为了天津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众多国内外优质企业的入驻为行业带来了众多的工业项目, 使得天津中央空调工业项目发展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此外, 随着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的大量开发, 带动了多联机市场的飞速发展。

2011年, 山东中央空调市场同比增幅为34.6%, 整体容量为35亿元, 为历年之最。究其原因, 国家大力发展经济, 推进公建项目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大发展, 中大型工业项目增多。此外, 房地产市场虽然受到国家政策调控, 但由于房地产项目配套的延后性, 因此, 房地产市场项目也为山东市场容量的上升贡献了一部分力量。

河北作为以水系统产品为主的中央空调市场, 2011年整体市场容量在整个华北大区仍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 这与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2011年, 河北中央空调市场容量约为13亿元, 较2010年增长30%左右。山西和内蒙古作为华北市场的组成部分, 2011年的整体市场表现值得肯定, 尤其是太原、鄂尔多斯等城市的经济发展给中央空调市场带来了福音。

3华南市场

2011年, 整个华南中央空调市场容量达到107亿元, 市场占有率为19.1%, 同比2010年18.8%的占有率有所上升。广东由于前期亚运会及大运会的建设提前透支了很多大型中央空调项目, 2011年整体市场发展相对平淡, 福建和江西市场增长明显, 广西和海南市场开始发力 (图14) 。

由于2010年亚运会、2011年大运会的举办, 广东的广州、深圳2地的市场容量得到了提前释放, 大型项目较往年明显减少;另外, 2011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异常低迷, 对家装中央空调市场影响颇大。从区域方面来看, 由于广东一级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 二三四级市场的优势正在发挥。近2年, 随着各品牌推广力度的加大, 经济欠发达的粤西、粤北等地区的中央空调市场已经引起了普遍关注。据统计, 2011年广东中央空调市场容量达到62亿元, 同比2010年46亿元增幅依然可观。

2011年, 福建市场继续延续了2010年高增长的态势, 依然成为华南区域增长率较高的市场。近年来, “海西经济区”的建设使得福建整个中央空调市场都迸发出了活力。2011年, 以厦门为中心的闽南市场以及以福州、泉州为主的闽中北市场共同发力, 进一步提升了福建中央空调市场容量。据统计, 2011年福建市场容量为22亿元, 同比2010年增幅达到37.5%。

2011年, 江西经济蓬勃发展, 大型工程项目增多, 国家投资建设的学校、医院以及为城运会举办建设的相关场馆, 都为中央空调市场提供了增长空间。同时, 当地政府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加强, 家装市场蓬勃发展, 整体市场容量达到10亿元, 同比2010年增长了40%以上。

广西和海南地区由于市场基数较低, 也取得了不错的增长率, 其中广西市场因其地理位置毗邻广东, 受广东市场辐射影响明显, 国产品牌占有率极高。海南市场近2年涌现出不少高端房产项目, 尤其是三亚地区, 这直接带动了多联机市场的增长。

4华中市场

华中市场包括湖北、湖南和河南这3个地区, 2011年的整体容量约为50亿元, 市场占有率为8.9%, 同比2010的占有率7.9%有所增长。其中, 湖北市场的增长率最高, 超过60%, 河南市场和湖南市场的增长率都超过了40%。不难看出, 华中市场成为2011年整体市场的有力增长点 (图15) 。

受2010年下半年经济向好形势的影响, 湖北中央空调市场2011年上半年发展迅速, 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总的来说, 高档楼盘精装配套、老城区改建、政府工程新建, 使得武汉中央空调容量迅速扩张。另外, 经过几年时间的铺垫, 黄石、宜昌、襄樊等地区的中央空调市场开始发力。2011年, 湖北中央空调市场的整体容量达到18亿元。

2011年, 湖南中央空调市场总体容量约为15亿元, 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宏观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和当地一系列公建项目的稳步推进。作为“中部崛起”计划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 以长沙、株洲和湘潭为主的“长株潭”地区成为主力市场, 大量的工业、政府基础设施和铁路、轻轨的建设给中央空调市场带来了众多项目, 上亿元的大项目不断出现。

2011年, 河南GDP总量稳居中西部第1位, 公共、医疗、工业、教育等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投资建设, 中小型商业项目大幅攀升, 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带动了河南中央空调市场的大发展, 整体容量突破17亿元, 在全国市场中的占有率也有所上升。

5西南市场

近几年,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为四川、重庆等西部城市带来了活力, 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上日程, 中央空调市场容量也随之逐年递增。2011年, 西南市场整体容量达到38亿元, 占有率约为6.8%, 相比2010年的6.2%有显著提升。其中, 四川市场的增长率超过了40%, 重庆市场也取得了突破, 云贵市场有待开发 (图16) 。

2011年, 四川市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市政工程、商业地产、餐饮娱乐等项目层出不穷。同时, 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带来了诸多住宅别墅项目。除了公建项目和地产项目, 大批量工业项目的上马也给中央空调市场带来了福音, 受宏观调控和行业整体大环境的影响, 该市场第4季度的表现稍显不佳, 但整体市场容量仍达到16亿元。

2009年以来, 重庆市场基础建设日趋升温, 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中央空调行业迈入了繁荣期。继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 国务院2010年批准重庆设立两江新区, 可谓为重庆经济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利好的经济形势使重庆中央空调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 2011年重庆整体市场容量突破14亿元。

第五节渠道特征分析

2011年, 国内中央空调市场同比2010年取得了显著增长, 渠道上也呈现出一些新特征。首先, 渠道精耕细作的程度加深加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竞争的激烈, 品牌对于渠道的争夺和精耕细作的程度不断加强, 这一点在2011年的市场上更体现得“淋漓尽致”。总的来说, 外资品牌在渠道上的发展比较稳定, 其经销商的忠诚度也相对较高, 2011年更加侧重对渠道数量的开拓上。国产品牌因其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 在渠道开拓的深度和广度上“齐头并进”, 尤其在二三级市场的渠道上不甘示弱, 甚至走在了前头。

其次, 二三级市场的经销商在本年度逐渐崛起。随着一线城市容量的日趋饱和, 二三级城市的市场容量逐渐提升, 安徽、四川、湖北、湖南、河南、重庆等市场的增长率都超过了30%。二三级市场容量的增大直接带动了经销商的壮大。近2年, 二三线市场的工业项目蓬勃发展, 铁道、轻轨项目层出不穷, 医院等公建项目陆续扩张, 民用、家装项目开始起步且发展迅速, 这些都给经销商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再次, 大户经销商“走出去”的声音越来越多。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和市场发展的需要, 不少实力雄厚的经销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在一线城市上打拼, 除了在本地市场“游刃有余”以外, 经销商开始将触角伸向外围市场。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 也是经销商资本运作的结果。中央空调项目因其涉及金额大、回款时间长且不确定因素多, 大户经销商具备周旋的条件和资本, “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坚定。诸如江苏依斯特、上海群坛机电、浙江大度、北京明宇赢联等经销商近2年都在外围城市“攻城拔寨。

最后, 渠道多元化趋势进一步凸显。2011年, 许多经销商除了在中央空调行业继续发力之外, 开始在其他行业谋求发展, 如房地产、医疗、新能源等。特别是一线城市的经销商, 经过了早期的成长、初期的壮大, 早已完成了原始积累, 但随着该类城市市场容量的饱和, 经销商的发展面临瓶颈, 因此将部分的精力向其他产业投入, 以追求“多元化”的发展。“不在一颗树上吊死”固然是明智之举, 但多元化也有一定的风险, 毕竟“船大不好调头”也是事实。

第六节价格特征分析

2009年以来, 由于原材料的价格持续飞涨, 大多数厂家的生产、经营成本都有大幅上升, 因此涨价成为品牌不可避免的举措。事实上, 原材料成本对空调产品毛利率的影响, 从2010年就已经开始。在经过2010年的价格微调后, 2011年, 空调企业不再遮遮掩掩, 明确涨价且雷厉风行, 行业迎来“涨”声一片。

2011年, 国内CPI开始不断走高, 物价水平明显呈现上扬趋势, 人力资源成本也逐渐走高, 如工资、社会保障性费用投入加大;另外, 采用稀土电机的变频压缩机已经成为直流变频空调压缩机的核心零部件, 其中所包含的钕、镝、铽、铜等材料的价格上涨迅速, 这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压力。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直接抬升了中央空调整机和末端配套产品的供价。

为了消化成本提高带来的经营压力, 现在各大品牌空调价格的变动一方面体现为上调主流产品价格, 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各大品牌对高端和新产品的推广上, 这类产品为价格的上扬给予了一个更为合理的方式, 让市场更容易接受。2011年, 在涨价问题上, 内外资企业步调一致, 包括格力、海尔、大金、特灵等品牌都纷纷提价。

《中央空调市场》对全国多家主流中央空调品牌相关负责人的调研结果表明, 2011年, 国内中央空调市场的总体供价提升了10%以上, 部分合资品牌甚至达到了15%, 其中上半年提价较为明显。显然, 在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面前, 原材料和产能储备已经成为各大品牌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篇9:2011年采购部门年度总结报告

---采购部:****

2011年是公司稳步健康发展的一年,公司的全体员工在公司领导的英明领导下,并没有沉静在秀域以往的胜利中,而是更加理智、理性化地去思考问题,面对现实,兢兢业业地工作,为自己是一名公司的员工而把握好每一分钟,做好份内之事。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事,但对每一件事都会用心去想,用头脑去思考,用行动去做事。在公司整体良好的氛围中完成了2010年公司交给我的采购任务,保证了产品的及时供应工作。值此辞旧迎新的时节对一年来的工作做一个总结,更多地便于自己以后的工作中总结今年的经验教训,提升综合素质,找到更好的方式方法去迎接2011的到来。

采购部作为公司主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工作的好坏,购进物料的优劣,采购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司整体的经济效益。作为采购部的一员,深知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确保门店所需,购进质优价廉的物料,促进市场销售已成为我完成工作的基本准则与工作精髓。

一、采购过程中我们时时提到要确保物料质优价廉,我现在觉得做好“质优价廉”已成为我们每一个采购员的工作精髓。这个过程的操作与实践需要平时细心积累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技能才能更深入地做到“质优价廉”降低成本。在2010年里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去做的:

1、认真分析每一种原辅料的行情走势,掌握一定的市场规律,并结合实际如棉花的涨跌、各厂家生产能力的大小,并预计运输的时间等适时购买、适价购买。

2、采购工作中“比”的过程很重要。“价比三家,质比三家,服务比三家”。每一种物料的订购我们通常都会多家比较,同等的质量比价格,同等的价格比服务。“比”的过程中订价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反应出采购员办事水平的高低,一是不能订的太高,高了没有做到“价廉”,订低了别人不同意供货失去工作的意义。为此确定一个适合市场行情但供应商又不愿放弃这批业务的物料价格是最合适的。这样我们就可以选择质量好并适合我们生产的供应商家的货,更为合算更能降低采购成本。

3、购买物料时不同的行情走势下,我们都要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询价、讲价、议价达到降低成本的最终目的。

涨价时期,尤其是采购我们用量大的品种,订购时因我们用量大遇到市场面上货又不多,加上我们发出求购信息后最容易出现行情价格一路上升,形成自抬物价的恶性状况。这时我们不能再采取一贯的单纯认为量大价就低的思维去操作。并且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做到沉住气,不透露出我们急需货的信息,缓缓地订购,不让对方了解你的心理状态。可以较有效地避免行情过高过快地上涨,更好更有效地买到适中价位的货。

降价时期,我会尽量让物料保持最低库存量少购勤购。对于用量大的物料可以提前向供货商透露和灌输价位有下降,借此试探出对方的价格。本来我们没订货但可以提示对方的降价反应在别人的后面,没跟上行情变化,或者对对方讲他的价格比别人高而没购他的货,刺激对方在真正供货时能给出最理想的价格提前降点价或多降点价给我货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4、避免单纯地根据生产计划作采购。对于每一种物品要能根据生产提供的原辅料的主要耗用量,学会能基本核算出成本来。并分析不同时期购回的物料因价位不同而产生的价差有多大,成本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5、业务合作中与供应商做到“公平竞争,友情扶助,人情化沟通”。协调帮助供应商解决合作中的难题,扶持供应商走上正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多为供应商着想。能多引进一个新供应商对我们采购始终是好事。首先让他们认识到公司供应无门槛,资金好,付款急时不欠款等优势激励他们加入竞争,放心与我们合作。若他们遇到了在运输包装等方面的问题尽全力为其想办法。

6、掌握物料的主要耗用月份规律,分析行情走势,即时捕捉市场信息采取灵活多变有效的方法措施去采购,从而降低成本。握市场行情是我们做采购必须要做的工作,但更重要的是要从规律中去结合当时具体的行情实情综合分析走势,调整采购策略方法,更深一步采购到“质优价廉”的物料。

二、2011年的工作计划。

1、制定更加合理完善的采购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统筹安排好所负责的业务内容。

2、认真分析行情走势,避免过激过高进预测走势。囤货注意掌握尺度和分析风险大小。

3、时刻关注产品的价格变化。随时采取有效积极的牵制供应商的办法避免行情受人为操纵带来的经济损失。

4、稳定老供应商,发展新供应商,激烈多家竞争,扶助新供应商。更深一层做到“公平竞争,友谊合作,人情化服务”的供求体系。更深一步做到“搞好关系,搞活经济”即时解决生产过程中或供应过程中出现的分歧问题,商讨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为生产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5、虑心进取,多和其它部门同事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共同增加知识面和应对各方面事件的处理,做到知识共学,资源共享,工作共干,智能化办事的和谐氛围。

7、积极主动完成领导交待的其它工作事宜,踊跃参加公司组织的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

篇10:2011年采购部门年度总结报告

年机电管理年度

201

1蜀河兴煤业公司2011年度机电管理年度总结

2011年是我矿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公司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矿井安全管理标准化二级达标为契机,全面推行矿井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标准化二级达标工作,全面推进改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做大搏强,实现“安全,规模,效益,发展,和谐”的新阶段。

机电、运输管理是煤矿生产的重头戏,质量达标是安全生产的保障,机电、运输管理的好坏是安全高效矿井的关键。进入2011年,我们结合机电科工作实际,制定了“坚持人性化的管理,强化机电的精细化,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实现机电、运输二级达标”的战略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全科各项工作迅速展开,机电事故率大幅度下降,有效杜绝了重大机电事故的发生,并消灭了轻伤人身事故,现将机电工作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总体来说,我们一靠集团公司支持,二靠矿领导班子集体凝聚力,三是靠机电科全体员工团结拼搏,四是靠精细运作和管理,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全面实施“三到位”原则

进入2011年,我矿机电科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机电、运输管理二级达标的要求,结合本矿的工作实际和特点,积极探索和总结机电管理的新经验、新方法,在机电管理上全力推行实施“三到位”管理原则,即“认识到位,工作到位,落实到位”。

对机电管理认识到位:机电管理是煤矿生产的重头戏,质量过硬才能保证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机电科职员要认识自己的岗位,认清自己的职责,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工作到位:努力学习本岗位的专业知识,从理论中走来到实践中去,深入现场了解各种电器设备的运转,维护和修理情况,弄清各种开关设备的原理,发挥自己的所长,努力拼搏;落实到位:认真落实二级标准化达标的各项要求,落实有关机电管理制度,机电管理工程的全面实施,进一步使机电管理工作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推动了机电科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有效地促进了机电科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完成。

二、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工程,发挥人才效益,努力打造一流的机电管理队伍

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决定因素,高素质人才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源动力。我矿组建的机电科人员大都为中专以上相关专业文化程度,集团公司注重引进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效益。首先公司对全科所有的员工进行了摸底排查,了解他们的专业水平,针对他们的技术能力和工作能力,为他们建立个人档案,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给各人定位。对技术好能力强的同志及时提拔到技术岗位上;为提高机电科员工自身素质打下良好基础。

三、保运转、创达标,双管齐下

进入2011年以来,全矿、全科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在保证安全运转、搞好生产服务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机电、运输质量二级达标工作。

1、按机电标准化管理要求新建了+710m井下中央变电所安装了三台KBSG9__500 10/0.69型变压器、一台KBSG9__100型变压器以及相关配电装置;

2、在+710m水平中央水泵房新安设了三台电机功率为110KW的MD155-30×5型离心式水泵,并按标准化要求安装了两趟¢219排水管管路;

3、4701工作面的运输系统上安装了五台SGB420/40T刮板输送机,一台SG620/40T刮板输送机,DTJ650/22(27-2)下运输皮带;

4、主提升安装了2JTBP-1.6*0.9-22/24双滚筒绞车;

5、副暗斜井安装了一部RJY30型吊挂人车;主暗斜井安装了一套ZDC30—1.5型跑车防护装置;同时完成了矿井了10KV电源双回路下井安装以及各机电齐备的电缆连接工作;

6、对矿井全部电缆重新悬挂、编排,完善了机电设备牌;

7、对矿井运输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主暗斜井按运输标准化要求铺设了两趟标准22kg轨道,所有道岔全部为标准道岔。

8、完善了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标准化相关软件资料的建设,对矿井所的机电设备全部进行档案管理。相关制度、责任制、操作规程及各种安装、测试记录齐全,为以后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达标创建工作中,实施了精细化管理,大到一台设备的安装摆放,一根电缆的悬挂,一根轨道的铺设;小到一只灯具的安装,一副电缆勾的吊挂,一个固定孔的定位,都要求专人负责,对每一个电机开关,每一根电缆进行编号管理,力求做到精、细、准,不允许有丝毫的马虎。要求员工精心操作,认真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保持巷道环境卫生清洁。在环境质量标准化工作中,我们注重培养员工的“四一精神”,即一团棉纱、一只刷子、一把铲子、一把扫帚,以便随时随地,擦去设备上的灰尘,刷掉。管路上的锈迹尘迹,铲起巷道里的落煤,扫净地面上的脏污。让每位员工随时随地地都能认真工作,把质量标准化工作融入到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使该项工作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不变”中求“变”,在细微之处见精神。同时教育员工爱岗敬业,在本职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转变作风,务虚求实,质量达标,全面展开

1、机电科工作作风。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在改变管理模式的同时,我们也在努力转变我们的工作作风,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了机电科独特的工作作风。即:端正思想,以身作则,雷励风行,注重实效。

2、工作方针。制定了机电科“严、堵、恒、新”的工作方针即是:严格管理,堵塞漏洞,持之以恒,求实创新。

3、质量达标,以点带面,全面展开,稳步推进。机电科牢固树立“机电质量标准化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的思想,紧紧围绕“质量标准化”,定目标、抓落实。

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机电管理工作搭建有序、高效的平台 机电工作不是一个科室就能完成的,我们机电科质量标准化工作,得到集团公司及矿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技术、装备、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有力的保证,质量达标创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既需要自身付出最大的努力,更需要领导的支持和方方面面的协作,集团公司黄忠经理、陈玉富总工程师多次深入井下达标工作现场检查指导工作,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指导性意见,同时对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了及时的协调和解决。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鼓舞了我们的斗志,激发了我们的工作热情,从而更好地推动了达标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实现我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二级标准化而努力。

蜀河兴煤业公司机电科

上一篇:关于全面推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方案下一篇:赤壁怀古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