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哈佛大学学习氛围

2024-06-06

感受哈佛大学学习氛围(共11篇)

篇1:感受哈佛大学学习氛围

感受哈佛大学学习氛围(图)

(2012-10-06 13:37:01)转载▼

感觉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在哈佛学习的一个北大女孩说,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主要课程,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

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座无虚席

日前,两张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多学生仍在学习的照片,在网上迅速传播。照片显示: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图片配文这样写道:哈佛是一种象征。人到底有怎样的发挥潜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我就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感觉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于是,哈佛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

哈佛校园里,不见华丽服饰,不见浓妆异彩,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

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她告诉人们:我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半夜2点,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园当时是灯火通明的,那是一个不夜城。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们。

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在哈佛,到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是太累了。在哈佛,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学生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忘我地在看书。你到了哈佛,你就知道中国高校的差距在哪里了。

在哈佛采访,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学生学的太苦了,但是他们明显也是乐在其中。是什么让哈佛的学生能以苦为乐呢?我的感觉到,他们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还有就是哈佛学生心中燃烧的要在未来承担重要责任的使命感。从这些学生身上,你能感到他们生命的能量在这里被迸发了出来。

在哈佛学习的一个北大女孩说,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主要课程,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晕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的飞快,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读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

那个北大女孩说,我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而且,在哈佛的作业量要求很大,她说,我们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了,上课时才能在课堂上和别人交流,贡献您的个人思想,才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否则,你是无法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的,当每个学生都投入了时间认真准备了,才可以快速推进课堂讨论的进程,而之前如果不读那么多的书,你就无法参加到课堂讨论之中。哈佛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来自学校的淘汰机制。

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约20%的学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平均占到总成绩的50%,这就要求学生均匀用力、不能放松。在哈佛不仅学生有压力,老师一样有压力。在哈佛的课堂,要求老师讲的东西都是新的。老师每年讲课的内容都要跟住前沿科学的发展变化。因此,哈佛的老师必须处在最前沿科学的研究阵地。哈佛认为,教授首先应当是个学者,能够享受挑战和创新的乐趣,而且能与他人进行有说服力的交流。

篇2:感受哈佛大学学习氛围

亲爱的同学们:

您们好!为了了解大家宿舍学习的氛围,营造更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我们

进行此次调查。希望您能够认真地完成这份问卷,衷心感谢您的配合!(如无特

殊说明,均为单选。)

您的性别: A.男B.女

您的年级:A.07B.08C.09D.10

您的院系:

1.您在宿舍里经常做什么?(多选)

A.学习B.游戏C.聊天D.上网E.休息F.搞卫生G.其他

2.您有在宿舍学习的习惯吗?

A.有(回答第3题)B.没有(回答第4题)

3.您选择在宿舍学习的原因是什么?

A.书籍携带不便B.公共学习场所太远C.宿舍环境舒适D.其它

4.您不在宿舍里学习的原因是什么?

A.宿舍里学习氛围不够浓B.课多,在教室时间较长

C.长时间养成的习惯D.其他

5.您对于现在宿舍里的学习风气满意吗?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满意D.不太满意E.很不满意

6.您使用电脑主要是用于?(多选)

A.看电影B.听音乐C.看新闻、阅读作品

D.查资料E.玩游戏F.聊QQ、MSNG.其它

7.您觉得自己可以有效控制自己使用电脑娱乐的时间吗?

A.完全可以B.基本可以C.偶尔可以D.完全不可以

8.您有因为在宿舍里玩乐过多而感到后悔吗?

A.经常有B.偶尔有C.很少有D.没有过

9.您想让宿舍里学习气氛浓厚吗?

A.想B.不想C.无所谓

10.您认为舍友在学习上给您的影响是怎样的?

A.积极的B.消极的C.无影响

11.您和您的舍友曾经有为改善宿舍学习风气做过努力或者计划吗?

A.有,效果不错B.有,不过失败了C.没有考虑过

12.您认为宿舍里学习气氛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什么?

A.宿舍里其他成员的学习态度B.相邻宿舍同学的影响

C.自己的主观能动性D.其它

13.您觉得学校对宿舍的管理对您的学习状态有影响吗?

A.影响很大B.影响一般C.基本无影响D.完全无影响

14.您认为改善宿舍学习风气,学校方面应该做哪些事情?我们自身应该做哪些

篇3:感受哈佛大学学习氛围

一、以校园网为主线

校园网是为学校开展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工作而建立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平台。其目的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校内计算机互连、计算机局域网互连,并通过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与因特网(INTERNET)互连,实现信息的快捷沟通和资源共享,直接服务于全校各单位和广大师生。我校校园网包括教学、科研、办公区计算机网络、教职工宿舍区计算机网络和学生宿舍区计算机网络等。校园网的建设为高等学校实现网络化多媒体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遍布校园的计算机网络,使得人人上网成为现实。

随着学校的办学层次的提高,学校的学术氛围日益浓厚,对外交流日趋频繁,各种学术活动越来越多地在学校举行。除此之外,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一些其他的活动,如运动会、人才交流活动等。由于这些应用的特殊性和灵活性,有线局域网将不能满足校园网的需求,因此很有必要使用无线局域网技术对原有的有线网络进一步扩充。近期我校网络中心已安装室内无线AP41台、室外无线AP16台,大学会堂各会议室、行政楼各会议室、新教学楼全楼已经开通无线网络,并在大学北区、中区、南区、东区、商学院校区等主要学生户外活动集中区域开通了无线网络。学生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在无线网络覆盖的地区,使用学校的相关网络资源,了解学校、学院有关学术活动动态,有选择地参加,同时在地域上脱离了只能在宿舍、机房上网的局限,在校园自习室、学生活动区都可上网学习。

二、以广播传统方式为副线

校园广播是近年来在大中学校园兴起的新型传播媒介。校园广播以其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广播节目的针对性为特点,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在丰富校园生活、普及教育知识、加强沟通联系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校目前已经建成的校园广播的频率范围在调频74MHz,学生可以选用普通的电视伴音收音机,也可以使用校园广播耳机进行收听。学校依据校园广播系统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氛围中感受无处不在的英语学习。在这种环境中听英语、说英语、看英语或亲身体验英语,直接、自然地学习英语,学生不但能逐步获得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日常交流的能力,大大提高英语学习兴趣,而且将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接收机可以在近20个小时的时段里自由选择英语听力资源,诸如四六级听力练习、英文原声电影、英文歌曲、bbc语音剪辑等,在听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以对口支援为契机

我校自2001年起先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给石河子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校以此为契机,实施“文化西援”工程,开展“名校名师讲坛”,校园学术氛围空前浓厚,学术至上,名家风范,学术讲座开展得如火如荼。“文化西援”工程是北大对口支援的文化盛宴,是弘扬学术精神的主阵地,是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项目。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大医学部主任韩启德院士,北大校长许智宏院士,北大常务副校长林建华、柯杨,原北大校长吴树青,著名学者梁柱、陆俭明、阎步克、魏英敏、曹文轩、王晓秋、胡壮麟、郭应禄、马戎、王义遒等在内的31位专家学者先后到我校开展了66场学术讲座,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语言学、伦理学、经济管理、医学、化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听讲师生多达三万余人次,营造了浓郁的学术、学习氛围。

四、充分利用本校网络资源

我校从1998年开始精品课程建设,十年来,学校投入近300万元资金入行课程建设,目前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两门,省级精品课程31门,校级精品课程14门。每一门精品课程的建设都做到了任课教师的全员参与,保证了精品课程资源在校园网内共享。

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教务处网站的网络教学平台、英语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平台、视频课程平台选择与专业或者兴趣爱好相关的课程进行网上学习。网络平台的学习解决了时间、地点的局限,学生可以不限次数地“听讲”或自学。

五、加大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

在高校发展的大环境下,图书馆仅依靠纸质文献,已无法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必须在文献资源建设上进行调整,突出电子资源的重要作用。

我校图书馆购入万方、维普、Springer LINK、SDOS等中外文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等数字资源20余种,自建了《新疆棉花植保数据库》和《石河子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我校图书馆整合电子资源,建立统一检索平台实现跨库检索电子资源整合,在图书馆主页上分别将电子资源按学科分类、按出版形式、按数据库类型等进行揭示,从而提高用户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建立统一检索平台,实现跨库检索,利用CALIS统一检索服务平台,对图书馆电子资源进行整合后,实现跨库检索。利用购买的数据库提供的整合功能,对馆藏电子资源进行整合。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不断丰富,为学生方便快捷地查阅文献资料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以往纸质期刊、论文、文献、杂志等资源在数量上的局限,导致学生不能外接出馆,用手抄或者复印相关的资料的方式相比使用电子化资源显得效率低下,同时还去除了管理上的冗繁。在电子资源的丰富前提下,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摘要: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时代已发生了明显变化, 特别是近几年各高校校园网的普及及学生拥有电脑特别是笔记本电脑的比例大幅上升的大环境下, 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及其他电子渠道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就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氛围的营造浅谈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时代,学习氛围,大学学习

参考文献

[1]郇靖.浅议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知识经济, 2009:13.

[2]巨红梅.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图书馆——选择的优势和递进.前沿, 2005.1.

篇4:感受音乐氛围,学习写作方法

全文围绕一个中心“维也纳是音乐之都”,作者从她的地理位置写起,“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波光粼粼的多瑙河”,读这两句我们就可以知道:正是山灵水柔的自然环境,才赋予音乐以灵感,使得维也纳有了成为欧洲古典音乐摇篮的可能。接着,文章从维也纳特有的人文景观,如城市的历史、城市的装饰、市民的习惯以及歌剧院具体描述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层次清晰,角度全面,让人不得不概叹她为音乐之都。

细读段落,这种感觉更为强烈。“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这一小节,列举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五人,他们代表着世界古典音乐史的最高峰,他们在维也纳生活、谱曲、演奏,使得古典音乐这种音乐形式在他们手中日渐成熟起来,而维也纳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古典音乐的发源地。“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这一小节,更可以让人们对“音乐之都”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也用……”,城市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用音乐装饰着。尤其是“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这一小节,既是赏读训练的好材料,又是写作训练的好范例。它的段落结构与前一小节相仿,但比之又更富有诗意。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无论是欢乐还是庄严,古典音乐从时间、空间、场合上多维地渗透进维也纳人们的生活之中。值得一提的是,“更有趣的是”与上节“就连……也用……”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深一层地突出了维也纳音乐的无所不在。

篇5:大学学习、生活感受

大学,是人生的又一个起点,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阶梯。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们进入了大学,开始寻找理想的栖息地。

如果你要问我们世上最难忘的是什么?我们会毫不犹豫地说:母校!如果你要问我们世上最伟大的是什么?我们会自豪地说:母校!如果你要问我们世上最令人怀念的是什么?我们还是会说:母校!

世上感恩的事太多,我们要感谢伟大的祖国,我们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我们最该感谢的是亲爱的母校——。这一年来,我们的母校不知道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在学校里,许多学生都获得过同学的夸奖,老师的赞许,我们也同样。学校为了让我们能好好学习、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营造了安心踏实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为我们创造了许多充实自己的机会,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还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班主任也非常注重我们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育人方面,经常像朋友谈心一样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对待同胞、如何对待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谐社会以及遵守法律法规,要感谢伟大祖国对我们的关怀和帮助,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环境,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同时也千叮咛万嘱咐我们,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安全意识、交通意识,珍惜生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深深感受到祖国、社会、地区、学校对我们的关怀,提供给我们的优惠政策,培养我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今后为社会做出贡献。

初来的感觉很新鲜,也很惬意。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于是对任何事情总有使不完的热情和说不出的激动,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来时的兴奋渐渐退去,当周围的环境对于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心中不时会有些空虚以及对未来的担心。幸运的是,有一个为我们不断努力创造美好生活学习环境的母校和无时无刻关怀着我们的老师们,我们唯有通过改变自己,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的挑战,才能重拾曾经的希望,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充实,愉快。

不知不觉间,进入大学已经快一年了,初来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但时间仍如箭般的飞逝着,容不得你半点停留。半年多的大学生活,令我们感受最深的一点,便是自由。确实地,他不再像初中那样有由老师来支配自己,而把更多得时间留给自己来安排,去做你想做的事。这对自制力比较强的同学来说,无疑不是一大优势。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在学习知识和提高自我上取得了双丰收。但有些人却并不这么想,他们会随意挥霍那些宝贵的时间,去好好玩一把,整天的不见踪影。或许那时那刻他们会感觉很快乐,很刺激。但事后也许就后悔了。其实,对于大一的我们一切都不晚。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现在,趁着我们还年轻,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这样才不至于在三年后后悔。同时也给自己三年的大学生活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信每一个进入大学的学子都是怀揣着梦想和希望的,当然我们也不例外。入学上课的第一天班主任老师就让我们每个人写下了自己的理想,叫我们从那时开始就给自己制定个大学生活规划。我们写了很多,并设法一一实施,从此展开了我们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应备的基本品德。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当感恩,我们要感恩于我们的母校—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我们爱母校,她不仅给我们渊博的知识,更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放飞远大的理想,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走向无比宽阔的新天地。

在母校,我们探寻到了知识,继承到了美德,享受到了幸福,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老师,感谢友谊,感谢母校!感谢伟大祖国!

最后对院领导提出个建议:1。能否食堂饭菜加一些营养成分。

2.能否宿舍用电时间长一些,毕竟现在大部分同学都用信息工具。

篇6:去意大利留学感受艺术殿堂氛围

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艺术特质。这片古老的土地培养了无数杰出的艺术大师,且拥有世界顶级的艺术院校……被称为“世界美术最高学府”和“写实主义大师汇集”的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意大利最高级别艺术类标志性艺术学院罗马美术学院;有着深厚历史沉淀和艺术底蕴的都灵美术学院;充满蓬勃朝气,且以服装设计专业闻名的弗洛西诺内美术学院等。

拥有20多所美术和音乐艺术类学院,具备“免学费+好学院/专业”的优势,因此意大利留学一直吸引着众多高中毕业生。然而,意大利留学不断升温,也引发了不少问题。例如“专业超报”现象,即中国学生集中选择几个学校和专业。据了解,造成这种“专业超报”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对意大利整体艺术院校了解不够深入,只关注米兰,罗马,佛罗伦萨,都灵等几个主要城市所在地或以这些地名命名的院校;二是对于名校及热门专业的盲目追捧;很多学生拥有“名校情结”,不愿意量力而行。在专业选择上,也集中在建筑、室内设计等少数专业;三是意大利使馆在发放预注册通知书时没有统计程序,使得预注册的学生数量远远高于学校实际可录取名额数量;学生在预注册时也无法得知学校的实际报名人数,所以导致有些学校名额超报严重。

篇7:感受哈佛大学学习氛围

后来,我开始学着适应,适应大学语文这门课的呼吸规律。竟发现,大学语文是这么有意思的一门课。大学语文,没有专业课那样的专业性要求,因而不会感到“鸭梨山大”;没有外语课那样要求基础和爱好,因而不会听不懂、焦躁茫然;没有思政类课(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那样虚伪,因而能更真切的认识自己„„总之,语文是一门趣味十足的课程,大学语文更是一朵绽放在众多大学课程里的“奇葩”。在大学的语文课上,我不必再苦背唐诗宋词,不必再为默写抽查而苦恼。我可以同名家进行交谈,只须通过他们的作品。我可以神游古今,可以驰骋疆场,只要我愿意。

说起语文老师,大学语文老师就像导游,途中看什么风,怎么看景,以及看风景时的心情,都由自己说了算;而高中语文老师则像领导,仗着一种莫名的威势,指挥我们“东征西讨”。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语文课确实让我收获不少,人生哲理、处世方略等自不必说,就连同一句话的解释也不同,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大学前,一直被告诉的翻译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知识”,而在大学里,听到的解释却为“温习旧的知识,并且(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同的解释,在我看来,反映出二者教育目的的区别,高中语文讲“守成”,大学语文要“创造”。老师说,大学语文要学出自己的东西!

篇8:大学读书氛围为何冷淡

中国古代形容死读书不善应用的人为两脚书橱, 但倘若书橱里连书都没了, 岂不成了空心萝卜?近日,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说, 大学生就业难源自自身素质降低, 虽然有些偏颇, 但反映的问题却有一定代表性。当代大学生确实普遍存在知识积淀不够, 读书太少的现状。网络浅阅读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经典著作的深阅读, 娱乐化、视觉思维代替了深思考、逻辑思维。十个大学生中九个半都逛论坛灌水, 但静心读过几百本经典著作的不多。

大学读书氛围冷淡, 与社会浮躁风气有关。在媒体主导、网络炒作的通俗文化影响下, 大学生的阅读取向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些情节紧张、刺激的热销书如《狼图腾》《鬼吹灯》《明朝那些事儿》等阅读率很高, 而一些专业课和社科方面的经典书却多望而却步、浅尝辄止。同学之间谈资多为哪部最新电影, 哪本热门畅销书, 有思想、有难度的经典书则难上卧谈会。

其实大学生算得上是以读书为“职业”。大学图书馆藏书甚丰, 其中不乏经典好书, 为何大学生却很少借阅, 或借了也很少看完?我想这和学校里的教学机制与就业压力有关。

现代大学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取向。教师职称、待遇均与科研成果挂钩, 与教学效果好坏关系不大。导致教师普遍轻视教学, 认不认真讲课, 严不严格管学生, 全靠自觉。有些教师因此对学生呈放任心态, 不仅平时不布置读书作业, 连考试都给划定范围, 学生不用阅读大量相关书籍, 进行深入思考也能顺利通过考试, 拿到学位。缺乏教师的引导和考试压力, 很多学生对自己要求难免放松。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难以安心读书的另一重要原因。近年来由于大学扩招、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产业结构不匹配等累积矛盾, 大学生就业前景堪忧。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但读书的功效不能立竿见影, 转化为大学生的就业砝码。满腹经纶在胸, 不如满纸证件在手。大学校园里出现经典书冷清、辅导书热闹的现象, 四六级必过红宝书、雅思托福一点通、司法考试白皮书等辅导书充斥大学校园, 经典书被迫退位让贤。

高尔基说,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养成和思考能力深浅, 关系到大学生个体修养和专业能力高低, 更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塑造的媒介。大学生少读经典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体国民素质提高。

篇9:感受纽约的体育氛围

男,1969年10月出生,江西丰城人。教授,博士。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经济与产业、体育文化与传播。目前的研究领域为体育赛事媒体服务、体育组织媒体公关、企业品牌体育营销,独著《体育文化学》曾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多次担任体育媒体顾问、策划、特约撰稿人,现开设个人体育博客(http://622008260.qzone.qq.com)。

来纽约20天,几乎每天行进或跑步在河边公园,我最深的感触有两点。

一是如此风景优美的市区河边区域,能够被作为公共的娱乐和健身场所使用,这是一种怎样的人文关怀。体育、娱乐、医疗等都属于人们的基本需求,也是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我们国内的很多地方,什么时候能生发出民生第一的理念呢?近来从新华社等媒体看到鄱阳湖的部分湖边区域被某些房地产商人开发出高档住宅,两相比较,不由得让我的心头五味杂陈。

可以肯定,这个如此大片的河边优良地带如果用于开发房地产,必然是寸土寸金,肯定是最昂贵的地产。但这里没有盖房,而是成为附近居民最惬意的娱乐和健身场所。从政府功能的角度看,不做投入,许可这个区域不被地产商人利用,规划和建设成为公园和娱乐场所,这已经是政府最大的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了。

二是大量的优质体育场馆资源,主要是由民间基金会和志愿者们运营。在公园跑步时,时常能看到标有志愿者区域的牌子,在网球场也能看到退休的老人在管理。了解后发现,这些人的劳动是没有报酬的。早晨或下午人不多的时候,我也不止一次看到开着公务车的工作人员在检查公园的娱乐场所的设备和体育设施。可以说,这个360英亩的公园是在一种悄无声息中实现和完成其管理的。一次,在河边公园网球场,发现一个会员刚刚捐献了5万美金,这对于网球协会是一个福音。而这些由会员组成的业余俱乐部,早早就将半年后的活动(包括比赛)全部安排好了,并贴在球场门口告知公众。

在我们国家,很多城市政府在大赛之后留下了大量的体育设施,但一直难以实现有效运营,我们能否借鉴点纽约的做法呢?

令我感触很深的还有几件事。

一是这里的孩子个个大胆,可以做出国内家长看了就害怕的惊险游戏。

孩子可以在器械间急速穿行而不惧怕磕碰,可以相互进行比较激烈的肢体搏斗而不担心受伤,即便是偶有受伤也哭完继续玩。可以说,这里孩子的游戏和运动尺度大大超出国内,换了在国内,别说家长看护在旁的游戏,就是体育课程中老师也不敢安排这些惊险的活动。而纽约街头时常可见踩着轮滑车上学的孩子、踏着滑板车上班的人们。

二是自发的少儿体育赛事异常活跃,特别在周末。

我在Hudson河边公园的运动场,观摩了中央公园里举行着两场小学女生参与的五人制足球比赛,她们着装整齐,还有穿制服的裁判,家长都站在场边,球场也是标准的。更令我惊异的是,公园的另一个区域,居然有一个家长领着五六个只有三四岁的孩子在进行足球比赛,两边各是紧挨着的两个像渔网一样大小的球门,孩子们玩得津津有味。

篇10:感受哈佛大学学习氛围

2013年05月12日~06月1日,我有幸参加山东省邹平县第三期中小学“名师诊教”高级研修班赴华东师范大学研修学习。本次研修以理论学习、实践考察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20天的培训时光一瞬即逝,但培训过程中所聆听的专题报告和在上海实践学校—上海市八中学听的很多学校管理层专业报告和指导老师的精彩授课使我眼界开阔,思路拓展。特别是通过聆听讲座让我感触颇深,在教师自身专业基本功和对新课程改革的操作层面上,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东西,看到了新课程存在的深厚的现实基础。它为我的角色转变和更好地开展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足够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引领。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机会。我把这种感触和感想写下来,和大家一起探索。我与大家的交流主要分以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倾听专家讲座。

一、倾听教授讲座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校园的古朴、典雅和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的质感。衣着简朴的教授,工作严谨而且理论更具有时代的前沿性,彰显智慧与谦谨(一周的报告期间,从没有教授迟到,都是提前到小报告厅上午从8:00—11:30,下午1:00—4:00中间休息时间一刻钟)。在这样一个有着绿地小河石桥大片绿树的幽美的环境中学习,我们听了六位教授的讲座,可以说每一个讲座都让我们觉得我们今次的上海学习绝无虚行,让自己重新审视和定位。

学习第一周我们主要听取了以下教授的专题讲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科研及论文发表的实用策略—— 胡东芳(博士)

课题开题报告的基本组成与要求————— 胡东芳(博士)

教育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王建军(博士)

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王斌华(博士生导师)

课题研究(论文)开题—————————胡东芳(博士)

名师教学智慧与提升课堂教学质效的“五三 ”策略—金忠明(教授)

关于教师教学特色的思考————徐阿根(校长、特级教师)

课堂教学的互动生成与案例分析—————吴亚萍(博士)

教授的讲座大都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很多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他们引用来源于生活的例子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极具有说服力。我印象最深刻徐阿根校长做的报告使我深受感触,首先介绍一下这位校长:徐阿根上海市特级教师。七十年代上海体育学院本科毕业。先后任市北初级中学体育教师、教导处主任、副校长。校长,2005年7月至今任上海市新中高中校长。长期从事中学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校长,并获得全国优秀体育教师、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闸北区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他倡导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一所学校能否健康发展,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教学是关键,教师是基础。只有形成教师的教学特色,形成教师教学特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才能持久地、更加有力地推动学校办学水平,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特色化。并阐述了教学特色的基本特征: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简明扼要的总结了精华教学的三字内涵:1.“精”上课要清清楚楚的讲明白,上课行为要精练,不能总用“哼哈”的象声词,让学生的思维被打断,逻辑能力要强,与思维无关的该省的省去,不能省的要精炼。2.“变”是指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等问题,五个例题来作为载体讲述五种变化,不如用一个题目呈现效果好,省去多次理解题干的时间和精力,把注意力集中在思路和方法的提炼中。3.“独”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当堂反馈学习效果要比布置课下作业效果好,有利于及时反馈记忆学习效果,强化能力的形成。徐校长在报告期间以自己办学特色实例:引得听报告的老师忘了记录,他实行学生学习数学走班制,让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老师来学习数学,以至于尖子班的学生没有老师能任教的了,老师会的学生会,老

师不会的尖子生们也会,终于找了一个刚毕业不久的数学系研究生,教这帮学生,这个老师用了两年的时间,把初中和高中数学进行整理归纳梳理成系统的学习体系,(徐校长说的有点夸张的说尖子班的数学老师累的白发丛生),提前完成高中学习任务,并参加高考,结果考试成绩比一本线高近二十分,这个数学老师因为这帮学生的数学成绩突出被评上特级教师。还有一个例子:有个学生利用暑假专门研究数学因式分解十五六种方法,写了三十多页解析,老师上课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一般的讲解2、3种,老师很正常的问听懂了吗?这个学生还有别的方法,老师让他到黑板上讲讲,结果学生讲了几种方法以后老师听不懂了,拿了这个注解给老师看,结合注释看懂了这五六种,然后区教研活动的时候教研员知道了,再去分析研究,看懂了7、8种,让后又交到带研究生的大学教授那里,结果也没全看懂,被这个导师作为向研究生一样培养,说将来奥数一定拿金奖。结果三年高中拿了3个金奖,后来这个学生去了瑞典皇家科学院,现在留在美国了。到了中间休息的时候,邹平这老师们就围着徐阿跟校长问,现在65岁还担任2-3项上海市,区研究工作,了解到走班制教学仅限数学,物理化学因为初中研究的内容太少,时间太短不具备这种纵深的跨度,都不进行这种教学模式。

吴亚萍教授的讲座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她讲座中说到:老师们都很敬业,费时费力地精心备课,认真卖力地讲解,应该说是非常辛苦的事情。挺理解一线老师。可是透过一节节课,我们才发现,课堂到底是谁的课堂?我不太明白。老师一步步严密的推导过程到底是训练了谁的思维?引起我更大的疑问,当然是为了训练学生。然后她开始举例:

语文教学案例:(拯救白鲸的一节课,围绕一个问题)课文中描述了哪些人分别用什么方式救白鲸的? 生1:政府生2:人们生3:船员让白鲸听音乐。师:还有吗?生4:猎人。老师板书: 猎人报信

人们村民凿冰

政府飞机 破冰船

船员放音乐

根据自己的事先安排做了板书。吴教授就问听报告的:训练了谁的思维?多名学生回答聚集了全部答案,单个学生的思维是单一的,一人想了一条答案,老师的思维是完整的,把所有学生的回答按照时间顺序把拯救白鲸的四种人物和不同方式进行整合排列,形成板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始终是单一的,混乱的,老师运用资源锻炼了自己的思维,没有练学生的思维。为找齐答案而教的一节课。典型地两张皮的思维,老师和学生的思维没有汇集在一起,也就没有促进学生发展。然后吴教授又说了怎么才是训练学生思维呢?改变问问题的方式:

这一系列的叩问,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感到汗颜,因为在我们的课堂上或多或少地都存在这样的情况。为了尽快地改变这种现状,她给我们指出了发展的方向,那就是备好一类类的课,打破教材的局限,重新整合教材,注重构建知识的网络体系,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

震撼我们心灵的不仅是专家教授们精辟的分析、睿智的谈吐,更让我们永远难忘的是他们严谨、热忱的工作精神。讲座结束后他们还非常热情主动的与学员们交流互动,让我们很感动。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工作激情,深深的感到这种奉献和激情是对工作的一种情怀、一

种热爱、一种生命的价值。

第二部分:在上海市八初中实践学习。

学校特色:学雷锋作为传统项目,持续了33年,从走出校门做好事到学习和发扬公仆精神、敬业精神和钉子精神;再到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人才要求相结合;从一所行为规范相当薄弱的学校,到连续十四届获得“黄浦区文明单位”;从一所薄弱初中、到近几年中考成绩连创佳绩„„(上海的有条件的重视教育的都去私立学校,这所学校学生生源主要是农民工子女解读,最少的班到初三剩下5个人参加中考,最好成绩获得黄浦区第二名,开教研组长会,定中考目标保底第五名,出了第五名没有奖金)面对新的形势要求以及学生、教师队伍的变化,尤其是学生行为规范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学雷锋活动的内涵进行深化(首先爱自己,然后爱他人,最后提升关爱集体关爱社会)。改变了过去学习先进人物 “高高在上,难以落地”的俗套,用朴实的语言激励人,用朴实的行动鼓舞人,用平凡的事迹教育人。通过制定和完善活动的总目标和分年级目标,我们希望通过活动使自身的责任意识不断内化,使自己的行为逐渐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要求,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公民,为日后踏上工作岗位,走上社会做好精神、行为、技能等方面的准备。

在上海第八初级中学学习期间,我被该校工作实效及业绩深深震撼,我觉得要想深入了解一个学校必须从访谈该校的名师入手并突破,只有了解他们各个工作科室的具体工作,才能形成对这所学校的办学风格及理念的深入研究。基于此我先后访谈了该校的德育主任主持的———李斌(79年),现任教务主任———凌永刚(上海市著名班主任工作室———童莹莹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心理咨询师———王璐老师,一线班主任老师———郭秋娟,资深毕业班化学教师———陈伟红(上海市化学学科带头人)。该校的特色教育总结如下:

一、青春期教育(预备年级即咱们的六年级)

由于生理发育年龄的提前,家庭和学校在对孩子们教育中,多数只强调对孩子的学习和品德方面的教育,而把“青春期”教育打入禁地。一些学生对性的生理现象产生好奇和神秘感,再出现一些生理现象时产生焦虑情绪,造成紧张的心理压力。有的青少年由于缺乏成人的正确引导,常常从不正确的途径去探索,不良书刊和影视的影响,另外,有些男孩子有不良习惯,会产生追悔、自责的情绪而把正常的生理现象当作病理现象,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所有这一切,学生们又常常羞于向老师和家长询问、求救。因此,对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如果到了青春期再教育或者不进行青春期教育,将会给他们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青少年早恋、过早的性尝试、甚至造成女孩子受伤害的比率上升,因性困惑而导致的心理疾病日益增多。

上海市从十岁小学生就进行性别教育,了解生命由来,知道男女性别差异和变化,减少成长中的烦恼,学会做自己身体和生活的主人,珍惜自己的身体,体会爱的价值感悟生命意义。作为一门校本课程,并从2004年开发和2006年实施进入课堂,由预备学校心理辅导上岗证的等同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老师担任(有资质开心理诊所一小时咨询费用300元),可能老师们会困惑小学生会不会知道的太早了,很多国家教育机构共识10岁掌握性知识最合适,实践证明给小学生低年级讲生殖器就像讲手和脚一样,孩子们根本不具备那种敏感,等到十几岁或者上初中就真的敏感了。

第二方面,就是六年级进行青春期教育,等到七年级八年级步入了,形成了不健全的不健康的认识以后,就很难帮你纠正,到了九年级都发育完了再教育更完了。

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让学生了解自我、保护自我、控制自我,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学生懂得了青春期的有关内容之后,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好奇、不安和恐惧心理,做到自尊、自爱、自强的要求。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就能从根本上剔除初中阶段的恋爱问题,有效避免出现棘手的情感关系和恶性事件,对建立和谐健康的班风有积极的影响。

这是面上的共性教育,可以大大降低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的出现,在初中四年学习成长中肯定会出现个性,在需要班主任灵活的运用工作技巧来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二、学生的交往问题。

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生生交往、师生交往、亲子交往以及网络陌生化的交往。

师生交往。交往离不开沟通,经调查学生于老师沟通较好的约占27%这是那部分优秀学生班委,有57.7%的学生认为自己于老师沟通一般(这是那部分中游学生),有3%认为与老师沟通有困难,还有近20%的学生不会和老师沟通,总体来看师生交往质量不高,因此学生之间的很多恶性事件老师无法知晓。

究其原因:首先是一直根植于我们思想中的观念:老师是掌管学生生杀大权,早期的师生关系。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法中规定不准体罚学生,未成年人权益受保护,我们身边还不乏经常出现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很多被媒体网络曝光,甚至很多是学生用手机拍摄,在上海市八中很多学生带手机,因为离家远,父母接学生,因为交通复杂,有时候接不着学生,家长申请后学生就带手机,学校要求在校期间一律关机,如果班主任工作得不到学生认可,给你拍下来,网上一炒作,工作就丢了。虽然咱身边没出现,一旦出现后果不堪设想。上海教育很注重教师和学生平等交往原则,对学生尊重,理解,爱护他,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学生才会踩你。我就找了我了解到的他们学校比较优秀的班主任去学习学习。

所以我觉得我们工作的方向一定要朝着科学地方向发展,尊重教育规律,才能适应社会会的发展,而至于不滞后,被社会淘汰。

亲子交往。

家庭是每个人出生生活的初级群体,从小就受父母的影响和熏陶,在座的都是家长,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个性特征深受父母的影响,道德品质也是潜移默化。我们学校角度来说,必须关注家庭教育也是我们家长们必须做好的事情。我们自认为从事教育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应该能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但事实上我们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很多解决不好的问题,大多数学生的家长们应该远不如咱老师们。家庭教育是辅助我们学校搞好教育的一块很重要的阵地,我们在市八中参加周一上午的班主任例会,正好他们近期的工作就是帮助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照单(一:成为优秀家长的十个条件,二:亲子沟通七大秘法,三:父母给与孩子的五中经历,四:让孩子成功的五种语气,五:家长常用八种错误语言及斧正,六:家庭教育最怕五句话)从如何做优秀家长,如何培养孩子,以及和孩子交流沟通中注意哪些问题,科学详细的进行阐述。

篇11:我的大一感受(大学生学习指导)

不知不觉,步入大学已经三个月了,时间过得是那么匆忙,一不留神它就过去了,现在回想起这过去的几个月,我感觉很迷茫,心里面空落落的,虽然每天的生活有条不紊,每天都有事儿做,可是总觉得缺些什么…..记得高三那时候,每天疲于应对数不清的测验、考试,叫苦不迭,但每次撑不下去的时候,心里总是暗自对自己说,加油,只有努力才能进入理想的大学!那时候,大学对我来说是一个乐园,在那里我可以彻底摆脱学习的压力,可以释放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此,对于大学,我充满憧憬,并为此不断努力着!终于,我的大学梦实现了,一个假期我都很兴奋,同时也有一丝担忧,毕竟未来是未知的,对于未知事物人们往往有一种畏惧感,于是带着这种情绪我来到了北航。说实话对于北航我之前并未有太多的了解,而对于我所选的专业我也没有太多认识,到了这里,我拥有的是对一切事物的好奇与满腔的热情,我相信自己能够做的很好,我的大学也一定会很精彩。

但是,事实会那么美好吗?的确,大学生活很丰富,也很精彩,各种社团活动、讲座、学生会工作,使我的每一天都异常充实,可是在学习方面我困惑了……大学并非我所想象的是自由的天堂,相反,对于学习的考核,它比高中更加严格。全新的课程,不一样的上课方式,这让我很不习惯,尤其是课程,对于它们我感觉束手无策,高中的知识与它们脱节太大,基本上没什么关联,在上课的第一天我就遇到了尴尬,老师课堂上讲的我十有八九没听明白,而且常常走神,几节课下来几乎没什么收获,这种感觉真的很难受,与高中的预想差别太大了。不知道是不是不同省市教育水平的差别,老师讲的很多知识其他同学早已经学过,很容易便接受了,这种站在不同起跑线上的感觉让我很着急,同时太多的课外活动也同学习发生冲突,好多次为了完成部门布置的任务我连续几天没有怎么用心看书,导致各科的学习和他人差距越来越大,这让我感到很茫然,心中的热情渐渐消散,而焦虑的情绪也逐渐加重。现在,快要到期末考试了,可是我对于各科的掌握程度还是位于起步阶段,书看不懂、老师上课跟不上,这真的让我难以接受,难道我的大一就这样子灰溜溜的度过吗?我不甘心,可是却想不出好的解决方法……

上一篇:宋史文天祥传练习题阅读答案下一篇:企业维稳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