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教学设计--校园安全

2024-08-28

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教学设计--校园安全(共11篇)

篇1: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教学设计--校园安全

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教学设计

认识校园

教学目标:

1、知道学校的名称、自己所在的年级,认识班里的老师。

2、了解校园各个场所的名称、功能及使用规则。

3、学会在不同场所表现的态度行为。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学校的名称、自己所在的年级,认识班里的老师。

2、了解校园各个场所的名称、功能及使用规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校名、班级、老师

师: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八年级!我是你们的班主任赵老师,这位老师是王老师,从今天开始,赵老师和王老师就要带领你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另外,从今天开始,你们有两个名字,一个是自己的姓名,另一个就是大家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学生。

--(出词语“学生”)。跟老师读“我是学生”。

师:当学生高兴吗?当了学生,说明你们能懂得更多的道理,能学到更多的本领,这是光荣的。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为我们每一位八年级的同学表示欢迎。

师:谁知道我们的学校叫什么名字呢?你们是几年级的学生呢?

--学生回答。

--出句子让学生读一读:我是西安市启智学校八年级的学生。

师:谁知道,我们的学校在什么路上?

--学生回答。(大学南路)

师:我是谁呢?这位老师姓什么呢?

--学生回答。

二、自我介绍

师:我们这个班有()个同学。大家今后要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玩耍,那就得互相认识—下。

1.示范引路。

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名,家住在哪里?(请能力强的学生作示范,教师评议)

2.介绍爱好。

同学们都有许多爱好,有的爱唱歌,有的爱跳舞,还有的爱画画。谁能把自己的爱好大声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1)连起来作介绍。

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姓名、家住在哪里、自己喜欢什么连起来讲给全班同学听。讲的时候人要站正,声音要响亮,说话要清楚,用普通话讲。(请能力强的同学先讲,教师评议)

(2)“开火车”介绍,比比哪列火车开得好。(对讲得好的学生,教师在黑板上画上☆)

三、认识校园

师:我们的学校可漂亮了,你们想不想参观一下呢?

师:在参观之前呢,赵老师要给大家提一个要求:参观的时候大家要跟着赵老师和王老师,不能自己随便乱走,而且不能随便说话,你们能做到吗?

1.教室

--认识自己的教室,是几年级,在几楼。

2.厕所

--分辨男厕所和女厕所,指导学生使用方法。

3.老师办公室

--赵老师和王老师的办公室在几楼?有事可以到办公室来找老师,进办公室前要喊报告。

4.认识各种功能教室

①电脑教室:上电脑课的时候就要来电脑教室,不能自己乱按电脑,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电脑。

②音乐训练室:上音乐课时要来音乐训练室。

③感觉统合教室:上感统课时要来感觉统合教室。

5. 认识各处室

--包括校长室、教务处、总务处、康训处等,简单说明各处室的作用。

6.花坛

--花坛里的花很漂亮,不能随便摘花,不能进入花坛里边。

7.操场及游戏区

①我们每天做操、每周一的升旗,还有上体育课都是在操场上进行。

②下课后可以到操场上玩,但要注意安全,听见上课铃声要马上回教室。

③告诉学生各种游戏器械的名称,告诉学生正确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玩一玩。

8.餐厅--每天中午放学后,中午留校的学生要在餐厅吃饭。

9.宿舍--中午吃完饭后,同学们要在宿舍睡午觉。

10.其他地方

--沿途提醒学生:走廊、楼梯间、顶楼及地下室等地方不要追逐打闹,容易发生危险。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自己是西安市启智学校八年级的学生,还认识了我们美丽的校园。从现在开始,我们大家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做一个快乐的学生。

五、巩固与延伸

在开学的头几天里,教师可以每天点一下名,让学生起立应答“到”,以帮助学生互相认识。

篇2: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教学设计--校园安全

教学目标:教会学生排队,有序文明进餐,按时午休,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排队记好前后顺序,不乱拥挤;进餐注意烫伤,按量取食,不浪费。

课时分配:3

第一节 排队

教学过程:

一、告诉学生在集会做操参观就餐等集体活动时必须排队。

二、排队的要求:按大小个排列,以最前面的同学为基准,后面的同学双手平伸前后保持一臂宽的距离,目视前面同学的后脑勺。动作要迅速,排队时不能拥挤和说话。列队行走时要保持队形。明白文体委员的口令,会各个方向的转向,齐步走跑步走,做到令行禁止。

三、操场练习,教师示范指导

四、在教室排队,走向操场、饭堂,实际演练

第二节 就餐

教学过程:

一、讲解就餐要求

1、排队进入餐厅,洗手,坐到指定的座位上。

2、按顺序领餐,不争抢不挑拣。

3、就餐时不打闹说笑,防止噎食,烫伤。

4、按量取食,不挑食,不浪费。

5、注意保持桌面地面卫生。

6、就餐完毕餐具放到指定位置。

二、到餐厅实地演练,认识自己的位置,知道领饭处,水管,垃圾桶餐具回收处。

三、就餐时现场指导。

第三节 午休

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午休的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二、告知午休的时间。

三、午休要求:

1、按时进入寝室午休,按时起床上课。

2、午休时不说笑打闹。

3、鞋子,衣物,洗漱用具摆放整齐。

4、不动寝室的电器和插头。

5、爱护公物。

6、保持卫生。

篇3: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教学设计--校园安全

关键词:团体辅导,中职新生,入学适应,设计实施

作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课程班学员, 在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入学的心理适应问题上, 在中科院大学的学习中学习了大量理论知识, 在秦皇岛职业技术学校执教工作生涯中就入学适应问题做过长期的探索和教学实践, 还专门在社会上和工作单位组织并参加过两个关于新生入学适应的培训课程。

在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高级职业中学新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和增长知识与才干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 有了自己活动的空间, 情感日益深厚、稳定, 带有闭锁性。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他们缺乏理智、易冲动, 在情感方面又很脆弱, 并且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现行教育体制的局限, 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中职学生在文化成绩、学习能力、自我管控等方面比普通高中生较弱。由于这种现状, 社会往往把中职学生看做是特殊的群体, 导致他们在心理上表现为脆弱、逆反、自卑及敏感, 行为上的表现是经常出现各种违纪行为以及厌学现象。初入校园的新生, 面临着新学习生活环境下的自我适应、学习适应、人际交往等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困扰。教师要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平稳开始校园生活, 是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重要工作。这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入学适应问题, 是普遍且严峻的问题。

一、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 师生关系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调查数据显示, 师生关系是中职学生中最不适应的方面。一方面由于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交流方式与初中不同产生不适应;另一方面,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成绩不好, 在初中时的师生关系就不和谐甚至恶劣, 导致这些学生对教师群体存在偏见, 从而影响入学后的师生关系。

(二) 同伴关系

职业中学录取条件和课程专业导致学生地域差异和年龄差异较初中和高中大, 一般中职生情绪管理能力、交流能力也较差。同伴意识、班级意识较差, 不易形成知心、亲密的关系。

(三) 物理环境的改变

物理环境的改变导致生活适应问题。大多数职业学校新生是初中毕业生, 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限制, 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 自理能力都不强, 环境适应能力差, 对环境不符合自己期望的忍耐力差。

(四) 自我接纳

由于现行教育体制的局限, 大部分中职学生在文化成绩、学习能力、自我管控等方面比普通高中学生较弱, 使社会往往把中职学生看做是特殊的群体。社会舆论和客观现实导致他们自我效能感、自尊水平低, 很多学生由此产生“我比我那些上高中的同学差”“我缺乏能力”等想法, 甚至还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从而对现在的自己不能接纳。

综上所述, 中职生迫切需要切实可行的辅导以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平稳开始校园生活, 是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重要工作。

库尔特·勒温 (Kurt Lewin) 长期从事群体心理的研究, 创立了群体动力学。群体动力学最著名的实验之一是群体气氛的研究。勒温与利皮特的实验结果证明, 在群体情况中, 民主的领导方式创造的群体气氛能提高工作效率。团体动力学理论主要思想:团体不是简单的个体相加, 团体具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力量, 团体决策有动力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有两个基本的核心要素, 那就是辅导的理念与团体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既要看运用了团体的方式, 又要看是否运用辅导的理念与注重团体成员的互动。团体辅导特别适用于人际适应不良的人。如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训练、性心理困惑、学习和人际交往困难、升学与就业。

二、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选取

随机抽取秦皇岛职业技术学校一年级某班学生共28人实验组。另一个班级同样为28人作为对照组。

(二) 测量工具

“信任他人量表”“容纳他人量表”“自我接纳问卷”。

(三) 活动内容、流程

开学后每周周一下午进行一个半小时的团体活动, 为期四周, 连续四次活动。

三、结果

本研究采用协方差分析考察团体辅导对中职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经检验, 在各测量维度上, 组别和前测分数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因此可以使用协方差分析。将前测分数作为协变量, 对实施班级团体辅导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成绩进行协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实施班级团体辅导前后, 除依靠性外, 大学生的各项得分均有改善, 在可预测性 (F=5.125, P<0.05) 、依赖 (F=11.659, P<0.001) 、信任总分 (F=8.015, P<0.001) 、容纳他人 (F=5.357, P<0.05) 方面都表现出显著差异, 见下表。

在自我接纳维度上, 团辅结束后得分显著高于团辅活动前 (p<0.05) 。在自我评价维度上, 团辅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 (p<0.05) , 见下表。

在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结束后还对参加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很多同学表示“这次活动后感觉跟同学尤其是小组成员成为朋友”“我觉得自己很有价值”“在团体中很开心”等。从访谈的结果来看, 参与成员大多对本次团体辅导活动持肯定的态度, 认为团体使同学间的距离减小了, 这说明班级团体辅导对中职生入学适应有一定帮助。

本研究方差分析表明, 这说明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可以改善中职新生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接纳, 主观支持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 从而可以帮助中职新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团体班级辅导活动来促进其入学适应, 从而增进个体的身心、技能发展, 是行而有效的方式。更深层次地讨论班级辅导活动有效的原因来自于以下方面:第一, 班级团体辅导营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同时又相对宽松的情境, 使参加者在共同的交往情景中掌握交往技巧, 培养信任感, 提升价值感;第二, 班级团体辅导具有针对性, 有的放矢, 在团体的影响和指导员的引导下, 成员可以去观察、体验、分析情境, 与平时的行为进行对比和改进;第三, 成员之间在建立了关系之后, 还可以相互学习, 交换经验, 获得社交技巧, 形成积极的交往品质, 把在活动中的表现带入学习生活中。

参考文献

[1]陈顺利.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 2006.

[2]冯观富.教育心理辅导精解 (上册) [M].台湾:心理出版社, 1993.

[3]王丽萍.曲海英团体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应用及其治疗性因素探究[J].社会心理学科, 2008 (6) .

篇4:浅析大一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

关键词 大一新生 入学教育 适应性

当前高校大一新生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身心疲惫的挤过”独木桥”的。他们带着对大学美好的憧憬来到新的学校。在高中,老师一切围绕学生转,学生身边时时有老师的关心和提醒,有父母的关切和叮咛,到到了大学就不一样了。大学是以学生自己为中心,自己得为自己的生活、学习做主。陌生的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让很多大一新生无所适从,存在诸多不适应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环境的不适应。大一新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让他们形成了不同生活、风俗习惯。突然来到一陌生环境,新的管理体制,更加多元的文化体制,让他们不适应甚至焦虑起来。

第二,生活的不适应。在高中阶段,家长和老师给学生的主要任务便是学习,有部分同学虽然也上的寄宿学校。但生活的大部分还是由家长安排好了,很大一部分同学甚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同学都远离家乡、亲人。生活的种种都需要自己安排加之陌生的环境,这给大一新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第三,学习的不适应。(1)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在高中,学生在高考的这根指挥棒下被动的学习,习惯了老师教什么自己就学什么,很少去思考为什么学如何学的问题。而在大学里,大多课程需要学生自主的学,老师讲的也是一些理念和方法,很多同学变得无所适从起来。(2)学习内容的不适应。在高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明确的,并且知识点大都停留在理论阶段,实际应用相对要少一些。进入大学后,大多专业既专且深,与本学科前沿的理念接近,面对这样一些转变,很多同学无所适从、茫然不知所措起来。

第四,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现在在校大学生大多是90后,身在独生子女家庭,集万宠于一身。自我意识强,包容性差。大一新生突然挣脱父母的束缚,既有强烈的交友愿望,又不愿包容接纳别人的缺点。特别是不同地区、不同习惯、不同性格的同学生活在一起。一些大一新生产生了交往障碍。

第五,心理不适应。有的同学因环境、人际关系等不适应反映出心理不适应问题。如有的新生失落感、失宠感强烈,一经挫折和轻微的打击就会较长时间处在焦虑、自责的心境中不能自拔。特别是那些高考发挥失常的学生,对于学校、专业都容易产生失落感和不平衡感,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厌学情绪。其次,目前我国的城乡中学素质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村生源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城市学生面前会觉得自己见识浅薄,没有特长,从而心理失衡。

一个良好的开始,可以为大一新生在未来的大学学习中提供坚实的基础。大一新生入学适应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好坏。所以对大一新生进行入学适应性教育是必要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尽快摸清大一新生的情况,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了调查才有发言权,大一新生入校都有新生档案,或者辅导员可以自制一些调查表,尽快的摸清班级新生的情况,做好分类,特别是典型学生的教育。在大一新生入校的前两周是进行入学教育的最佳时间,教育者特别是辅导员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同学中去,对问题特别严重的学生进行疏导,让学生更加信任你。当然大一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有时需要一学期,有的甚至持续到整个大学生活

第二,生活适应性教育。不要直接就把大一新生當成了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武断的认为大学生度成年人了,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其实很大一部分大一新生在生活习惯、作息时间安排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时,这部分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不仅对学生以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还对宿舍管理、班集体建立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学习适应性教育。教育学生转变学习观念,由过去的依赖型学习观向自住型学习观转变,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改变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念,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幸福快乐的人。大一新生入校之初,就应在专业的心理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心理测评,掌握学生的大致情况,对一些典型情况应及时与导师、辅导员沟通,提出指导意见。建立危机干预、心理危机排查制度。对其中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同学,以及贫困生、孤儿、单亲家庭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爱。

总之,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是一项非常艰巨工作,把这一工作做好,有利于我们后继教育工作的开展,也能为学生以后的大学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继岩.关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探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2]肖海涛.试论大学的适应和引导,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0,4

作者简介:

篇5:新生入学适应心理健康教育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首先请允许我对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叫张元粉,是咱们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非常欢迎大家在这个金秋送爽的季节来到上口一中,今天在座的有六年级和七年级的同学,虽然年级不同,但在这之前这个学校对于你们来说都是一样得陌生。今天,我们一起坐在这里,来聊一聊如何度过即将到来的初中的三年或四年的生活吧。

从小学进入中学,我们不仅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任务与内容的变化,还要面临人际关系的重新建构和新的文化环境的适应。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你是否会感到陌生与茫然,心理没有安全感,甚至产生焦虑?每个新生都将有一段调整自己原有的认识与行为的过程,这就是中学生入学适应。将中学生入学适应问题作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有助于我们尽快熟悉中学生活,缩短适应期,减少因适应不良引起的心理问题,为我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来分析初中生入学心理适应问题,看看大家的问题是不是这些呢?

1.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小学生一般都是就近入学,在家吃住,生活上许多事情由父母照顾;有些小学生甚至由家人接送上下学,由家人整理书包;进入初中后,学生一般要到离家较远的学校上学,而父母也不再接送他们上下学,生活中的事情需要自理。学校及家庭都对中学生提出独立的要求,而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面临依赖性与独立性的心理冲突。

2.人际环境的不适应 在中学这个新的环境中,同学关系更加复杂多样;面对新的陌生的同学,如何与他们相处,如何融入新的班集体,如何克服自己的孤独感,是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很棘手的问题。与小学生不同,你们不再依赖老师与父母,交友心理特别强烈,他们害怕被孤立,不合群,害怕被集体或同学的排斥。一些学生在小学是班上的佼佼者,心理上有优越感,而在初中这个新的团体中,个人的优势降低,这种落差使他们产生失落感、自卑感。

3.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初中的课程门类多,内容有深度,作业量大,老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加强,一些学生出现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不适应,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出现学习焦虑。

新生入学适应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来到这个学校,首先要先了解一下这所学校,了解这所学校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情况,学校的光荣传统,学校的名师以及历届优秀毕业生;学校的各种机构和服务设施;学校的文化建设;校纪校规和各种奖励措施;本班任课教师情况等等。还要了解学校服务设施,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文体活动中心、食堂等。其次,要准备认识新同学了。为使同学们能尽快的相互认识,使全班学生在入学后尽快互相认识与了解,增加学生对班级同学的情感,促进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可用下面的小方法试试,每位学生制作一张个人名片挂在胸前,名片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年龄、爱好等。全班学生任意走动,可以互相观看名片,并与交换名片的学生自由交谈。这个可以班级为单位由班长主持来练练。再次,也是较为重要的,就是如何掌握中学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先让大家谈谈入学感受,然后以小组形式讨论小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生活有什么不同? 讨论与交流每一门课的主要学习方法?班长在同学们讨论后做总结,为大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的知识。最后可根据个人情况

制订个人学期学习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小组交流讨论学习计划,与小组成员两人结伴订立学习计划及实施契约,并请同学帮助监督学习计划的实施。最后,大家一起建立班级目标与规范,为增加班级凝聚力,树立良好的班风做准备。如我们的班规 :(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

①小组讨论分析本班发展状况,找出满意与不满意的地方?

②各小组订立班级发展目标与规范?

③小组合作进行美术设计,将小组订立的班规制作成墙报?

④小组代表发言,介绍自己小组的合作情况及解释小组订立的班规?⑤评出最佳班规?最佳美术设计?最佳解说?

⑥大家一起整合出本班本学期的发展目标与规范?

进行到这里,相信大家对我们的学校,对你们的班级以及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不会再感到陌生了吧?人生是一次的旅行,这一次旅行又分好多阶段,你们刚刚结束了小学阶段,步入了初中阶段,对于新的旅程,充满着好奇和期盼,在这里,你们继续攀登知识的高峰,同时,也应该庆幸,接下来的青春年华,有那么多人陪你一起走,在这条路上,你不会感到孤独,你会结识更多好朋友,结下最真挚纯真的友谊。同时,还有众多的老师做你们的向导,陪伴你们一起走过这段青涩而又珍贵的时间。接下来的三年或四年,你或许会一帆风顺,或许或遭遇挫折,磕磕绊绊,无论怎样,同学们,都要微笑走下去,当你心存迷茫或忧虑时,请记得还有一个我随时准备为你排忧解难,请相信我的人格和职业素养一定会让你满意而归。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心理健康的标准,希望能在以后的日子对大家的自我心理调节有帮助: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今天就跟大家聊到这里,希望以后慢慢了解,也祝福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切顺利,微笑面对每一天。谢谢。

新 生 入 学 心 理 健 康

教育 上口 一

篇6: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教学设计--校园安全

[论文关键词]大学新生 适应性 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大学校园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中生活、学习的当代大学生当然也无法逃避内部和外界压力的冲击。从而导致大学新生在学习、生活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不适应性,本文的目的,就是客观地分析探讨大学生的各种不适应问题,进而采取正确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尽快解决这些问题,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尽快的投入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利于他们顺利地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

通常,进入大学被认为是一项积极的生活事件,标志着一种全新生活的开始,但同时环境的变化必将使每位新生在心理、学习等诸多方面发生改变,给学生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就目前的在校大学生中,不适应问题在大一的新生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大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和一群陌生的同龄人生活在一起,心理上会发生强烈震荡。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新一代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在家里是父母眼中的特宝儿,在学校是老师眼中的天之骄子,他们在生活上对父母有种很强的依赖感,在心理上又有一种很强的优越感,这也是导致他们对新环境适应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入学适应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学生当前的身心健康,也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较深远影响。目前各高校学生在校人数增多,学生的个体素质存在差异,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生活等适应不良引起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

一、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具体表现

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不良,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适应问题

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由以前的家长、老师监控与指导的方式转变为自我监控与指导的方式,在这一问题上,高校的教育者们往往较少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适应指导,因此,在这方面表现出一部分大学生很难适应大学学习规律,学习上有明显的盲目性、被动性。

(二)生活自理的适应问题

当代大学生是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从小到大衣食无忧,而事实表明,大学生在脱离父母监控与服务的情况下自己安排与照顾日常生活的能力是很低的。很多新生在较长时间内不能适应和习惯独立生活,如有的大学生不善于妥善保管自己的钱物,丢三落四,生活无规律,花钱无计划,遇事不知如何处理,而一筹莫展等等。

(三)人际适应问题

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师生关系淡化,而同学互动相对频繁。大学新生一方面要适应师生关系的改变,另一方面又要在频繁互动、交流机会增多的情况下与新同学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大学生们在生活习惯、性格、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同时又缺乏人际交往的成熟经验,相互的人际适应问题就更为突出。

二、原因分析

在对3320名大学生新生的适应性调查中,共筛查出适应不良学生人数为157人,其中17人在回访后接受咨询。826名新生在学院组织的各种心理辅导和新生讲座中接受观察和回访。在对适应不良学生群体的回访和咨询过程中,发现造成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原因有多种。

(一)学习不适应的产生原因

1.现实的大学生活与理想中差距太大。由于高考发挥失利、填报志愿时对学校不了解、被调剂等原因没有进入理想的.大学,或现实中的大学学习与理想中的有差距,导致一部分同学一直都有抵触心理。虽然开学有一段时间,但始终不能接受现实,一直矛盾在理想和非理想中,一时不能接受现实。

2.缺少学习动力。没有了父母的谆谆告诫,没有了老师的监督催促。以前是被“赶”着学习,现在被放逐“草原”了却没了动力,只能原地踏步甚至退步。现在的大学新生已经没有了催他们前进的动力,总觉得闲的不行却又不想着学习,还总是担心考试会不会挂科。

3.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进入大学以前所有的目标都是围绕“考上大学而制定的,而现在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却不知所措了。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考研、考公务员率低,创业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学新生,导致他们不能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不知毕业后该往哪方面发展。

4.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由于填报志愿时对专业不了解或被调剂等原因,没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导致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不喜欢听有关课程,有时甚至逃避上课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甚至想转专业。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使得大学新生对学习产生错误的看法。

5.受“学习无用论”的影响。现在流行的“学习无用论”实际是一种对学习的错误看法。觉得毕业后找工作主要靠关系,而且应聘时主要看能力、经验和学位证在大学的学习成绩并不影响未来的发展前途。只要能拿到毕业文凭就好啦,导致好多大学新生的学习积极性偏低。

6.优越感降低。在高中时是班级甚至学校的优等生,而考上大学的都是以前的优等生,所以在大学里不能表现出自己的优越感。好多大学新生感到现在的自己学习成绩一般,丧失了对学习的激情和勇气。不能实时改变自己的心态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

(二)生活不适应的产生原因

1.生活环境转变。大约有30%的同学认为生活环境转变的太突然一时难以适应。没有了父母的唠叨,没了老师的谆谆告诫,没有了熟悉的同学,……现在终于自由了,衣食住行都得由自己打理了,但因为生活能力欠缺却感到无助了。长大了,怕父母担心自己心情不好时只能打电话倾诉或闷在心里。

2.住宿不习惯。由于现在的大学新生中以独生子女居多,以前没有和好多人一起睡的习惯,住集体宿舍使他们的睡眠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大约有17%的同学感觉对现在的住宿不习惯。床铺狭小,不同的人睡觉习惯不同,而且好多大学对大学新生的内务考核要求严格,每天都要处理宿舍卫生,……总感觉有好多事要处理,感觉住集体宿舍太累。

3.饮食不习惯。大约有16%的同学感觉对大学的饮食不习惯,这其中有好多原因。像水土不服,地域原因,饮食习惯的偏差,自己买饭无从下手等。大学中的食堂高中的不太一样,各种风味的窗口,琳琅满目的食物,不知该选择哪一种,到能自己买饭了却无从选择了。课余时间玩的时间太多,影响正常的饮食。

4.作息时间不能适应。经历了高中紧张的复习生活,度过假期轻松地愉快生活,面对大学的生活却不适应了。大学自由时间增多,课程少但每节课的时间加长了,一般2小时一大节。初到大学,空闲时间增多了,由于对学校的具体环境不了解,不知该去哪儿打发时间。致使很多同学尤其男生去网吧玩游戏,通宵等,影响正常的作息生活。

(三)人际交往不适应的产生原因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所以在大学期间要尝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无论对社会还是对自己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有48%的大学新生认为大学人际交往存在问题,很多大学新生带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期望与同学来往,但渐渐的都失去了耐心和宽容。他们在交往中发现了别人的缺点与不是,一再抱怨“大学生太自私了”、“大学生太势力了”、“大学生太难相处了”所以对人际交往渐渐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1.对别人要求太高。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有私心,但好多大学新生都戒备心太强了,因此被人误解嘲笑时承受能力太低,有时甚至不理解对方的意思加重了双方的误解。自己做不到的却要求别人做到,当别人达不到自己心中预想的结果时就会产生心理落差,开始对某个人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不再愿意与他继续交往。

2.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大学新生会因为语言障碍、舆论障碍、心理障碍等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被别人误解甚至嘲笑。这些会是他们本能的抵触误解他们的人,从而远离他们。这种错误的理解发生的多了,就会使得这些新生的心理受到严重的打击,从而导致他们不愿与人交往,越来越孤僻。

3.交际能力太低。由于以前接触的人比较少,所以好多大学新生的交际能力欠缺。这就导致好多大学新生不敢与人交往,有本能的畏惧和社会习俗的影响。怕被别人笑话,缺少勇气和信心去主动和别人交往。

4.参加活动不积极。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院系活动经常举办。但好多大学新生因为以前没有参加过,缺乏经验而不敢去参加。不敢去的人多了就更没有人去了,这就导致好多专门为大学新生举办的活动没有能够取得预想的结果。

5.社交心理障碍。社交的心理障碍主要有自私心理、嫉妒心理、猜疑心理、自卑心理、孤独心理。这些障碍像一堵堵墙阻挡大学新生对交际的的向往。结果是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感到压抑、沉闷,进而害怕与人交往,最终变得越来越孤独。

三、建议及对策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新形势下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学会基本的心理调适技巧,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学业发展、感情波动、求职择业、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心理困扰,使其能够在大学校园顺利完成学业,愉快生活,充满自信地步入社会,从而成为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主力军,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大学生入校后,首先能够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为适应性问题,高校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性问题调适成为心理素质教育的入门课程。

(一)将适应性教育融入第一课堂

学生在学校最多的时间是接受第一课堂教育,学习丰富多彩的专业知识。第一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培养学习技巧,提高自我认知和树立未来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在第一课堂教育中适时加入对待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对未来开展专业工作的人生观、价值观,针对所学专业进行择业就业时的准备工作和良好心态等,这些知识的及时贯入,帮助大学生安全度过择业适应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第一时间开展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入校后表现出学习困难、学习目标不明确、人际关系障碍、生活适应差、角色转变等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大学学习和生活。

(三)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的第二课堂教育帮助学生度过心理适应期

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初入大学时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应的状况,但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尽快度过。在大学生中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凝聚力、创造力和信任感;体会在实践活动中与社会初步接触,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四)积极关注特殊群体

针对大学生中的不同特殊群体开展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独生子女诚心待人、宽心待己、乐观处事、真心交友等高尚情操;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社会支持系统缺失、身体残疾等各类特殊群体,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有准确的评判和定位,不要产生自卑情绪,遇到挫折勇敢应对,以高质量的心理素质和情绪态度来面对大学生活。

(五)培养非独生子女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科学用脑、劳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调试方法和技巧,通过心理辅导、团体训练、个体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生活、情感、人际关系等现实问题。

总之,大学新生入学之初,面对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或多或少地出现各种的不适应现象,这就需要我们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尽快解决这些问题,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尽快的投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以利于大学新生顺利地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徐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湖南社会科学,

[2]胡启光.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3]王增国.大学生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4]王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5]张金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悉及教育对策[D].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5

[6]肖海扬.简议大学生适应性教育.黑龙江科技信息,

篇7:初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症

“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是指新生进入新的学校后,由于和周围环境不适应、不协调,而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出现的迷茫、困惑、痛苦的情绪状态。如何正确认识“初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症”,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摆脱“适应不良症”,意义重大。

症状初探:成绩突然“滑坡”——学习适应不良

初一新生小丽,小学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自己的努力和父母的鼓励下,小丽不负众望考上了重点初中。全家人都为她感到骄傲,小丽更是信心百倍。然而,期中考试小丽的成绩在班级只有中等水平。她很不服气,暗自发誓一定要赶上去。可是期末考试她的成绩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又退步了许多。现在,小丽经常对着书本发呆,甚至不愿意到学校读书。

“为什么小学的优等生进入中学后一落千丈?”小丽和父母不止一次这样问。其实,类似小丽的症状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忽视了小学与初中阶段的衔接,尽管很努力,却没有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思维状态,学习不得要领,事倍功半,从而导致成绩下滑,出现学习障碍。

对症下药:学习方法、思路不同,需要全新的适应练习

小学以兴趣教学和形象思维为主,一个知识点会讲多次,通过反复记忆基本上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而初中教学知识量和难度都很大,更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和思路不同,需要进行全新的适应练习。

首先,学生在初一的学习过程中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课堂上的知识有时虽然显得简单,但一定要学会找一些有难度的题目,提前学习,开拓思路,锻炼自己的思维。其次,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初中是学生锻炼头脑、学习技巧,形成方法、培养思想的最重要的时期,好的方法积累对学生高中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到了初中,大家都面临新的学习内容,要调动全部的聪明才智来解决问题,而不要轻率选择放弃。

教育反思:

由于小学阶段学科门类少,教师多采用直观教学,形象、生动,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中学阶段,由于教学内容的陡增,课程设置的变化,班级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师已经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只能难点、重点突破。有些中学教师对小学教材缺少了解、研究,因而寻找不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使学生感到知识深奥,难以理解。有些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自身教法的创新,沿用老经验授教新教材,过分强调学生自主适应初中学习,对学生“放手”太快,造成“帮扶式教学”与“自主学习”之间的突然断层。

初一的学生虽然已经步入初中,但是生理和心理上依然稚嫩。中学教师应提高衔接意识,主动研究中小学教材中的知识结构系统,教学上要多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症状初探:过去总比现在好——环境适应不良 学生小强说:初中生活太没有意思了。开学到现在已经有半个学期了,我还是找不到学习的感觉,虽然我也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如小学时好;虽然也认识了一些新的同学和朋友,可我还是觉得很孤单、无助。我怀念以前的生活,满脑子都是小学的老师和同学,常常想人要是一直长不大该多好。

小强的心声在初一新生中极具代表性。初一新生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阶段,面对新教师、新同学、新环境、新课程、新教法,心理上总有某种紧张感和好奇感,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合理的认知,例如: 还是过去好;周围没有人喜欢我;我不适应新的学习节奏;我没有别人有冲劲、有后劲等。认识水平、思维能力等也不能及时适应初中教学的要求。学生常常将现在的老师同小学中印象深刻的教师相比,总觉得“不顺眼、不习惯”,从而“拒绝”新教师,产生“恋旧”心理。

对症下药:新环境、新起点,需要增强信心和能力

学生严重的恋旧心理,往往会成为他们在新环境中学习与交往的障碍,从而降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初中生应怎样克服恋旧心理,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呢?

当个体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会感到不安甚至恐惧,这是非常正常的。中学教师应该主动帮助学生走近老师、了解老师、理解老师,这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的重要一环。班主任老师可以新学期的第一个教师节活动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相关的活动。如,举办“新老师,我了解”活动,把班级的学生按任课教师的多少平均分为几组,每组同学分别采访一位教师,事先拟定好采访的提纲,通过采访活动,了解各任课老师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业余生活,教师的教学理想、教学特长、教学风格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等等,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任课教师也可以利用班会活动和全班同学交流。这样的活动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了平等、友好和合作的氛围;学生在此过程中了解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从而尽快适应新老师的教学。

教育反思:

心理学上有“首因效应”之说。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然而,有些中学教师忽视了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甚至教了一年还不知道学生的姓名,这无形之中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人面对一个崭新的开始,往往会激起自己对未来的美好的憧憬,但同时又由于对新环境的不熟悉而充满着种种好奇与不安。因此,教师就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如果教师在第一次接触新生时,能准确地叫出他的名字,说出他的长处,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感觉到你在关注他,从而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亲切感,仿佛回到了熟悉的校园,重逢了久违的老师。

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也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教师要重视了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引导正处在青春转折期的孩子,有的放矢地做好疏导工作。

篇8: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教学设计--校园安全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生入党,适应教育

18岁左右是每个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 进入大学, 个体所面临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此,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就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起点, 是整个大学生教育与管理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发展, 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位于地级市的四批二高职院校, 办学规模和条件在湖北省地方高职院校处于中上等水平。特以随州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新生入学适应情况问卷调查分析为例, 探求加强高职新生适应性教育策略。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2012年9月中旬军训期间, 笔者通过书面及网络方式, 对随州职院2012级新生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00份, 回收率100%。共设计12道问卷题,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显示如下:男生121名, 女生79名;农民家庭占64.5%, 工人家庭占23.5%, 干部家庭占0.2%, 企业主家庭占0.35%, 其他占11.55%。

2. 调查结果及简要分析

2.1 对学校的第一印象。

主要调查了新生对随州职院四个方面的第一印象。一是生活方面:主要包括住宿和饮食, 其满意度基本一致。很满意的占8%, 满意的占33%, 基本满意的占38%, 不满意的占21%。二是服务态度方面:主要针对学校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初步印象。3%表示很满意, 39%表示满意, 31%表示基本满意, 17%表示不满意。三是校园环境方面:所接触的校园环境。11%表示很满意, 33%表示满意, 39%表示基本满意, 17%表示不满意。四是精神面貌方面:主要针对学校的学习风气和氛围。9.5%表示很满意, 32.5%表示满意, 36%表示基本满意, 25%表示不满意。总体上看, 有部分新生对学校存在不好第一印象。有关部门应该深入了解相关原因, 着实解决存在问题, 抓住第一印象这个教育良机, 让更多的新生来到学校后立即产生好感, 从而安心舒心地开始大学生活。

2.2 对未来和学习的规划。

当问及学生父母 (家人) 对孩子进入随州职院读书的态度方面时, 有67%的家长表示理解且满意, 20%表示理解但不满意, 10%表示不理解但能接受, 3%的说不清楚。这说明大部分家长对学生到高职学习是支持态度, 也反映出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在提升。

提及职业生涯规划, 对此刚从高考中解放出来的大学生们并没有很深的认识。但谈到对现在所就读专业前景认识时, 只有13%的同学认为很满意, 36%满意, 27.5%基本满意, 23.5%认为无所谓。对于大学的生活规划, 52.5%的学生目标明确而且有规划, 46%的目标虽明确但还没有规划, 1.5%的表示还没有想过。因此, 教育管理者应对学生专业前景和职业规划的淡薄意识进行及时的填充指导和理念培养, 深入学生, 解答疑虑困惑, 使学生尽快适应专业学习。

当问及新生们进校后最关注的事情时, 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大学学习方法、专业定位、大学生活适应和人际交往。可见, 高职新生对学习还是有较高的热情的, 大多都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有所收获。

2.3 对学生工作与社团活动的关注。

调查显示, 只有11%的同学没有参加学生组织, 其他同学参与学生组织的情况如下:参与社团的占63%;学生会及班干部占26%。有81%的学生认为积极参与到学生组织中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 提高个人组织领导能力, 为将来职业竞争增加筹码;22%的学生认为参与学生组织可以加强人际沟通能力, 扩大交友圈, 为将来的事业培养人脉;也有6%的学生是为了可以得到老师的青睐, 以增加获得评优评先的机会。

2.4 对人际关系的适应。

学生对融洽的人际关系的认可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有66%的学生会主动和同学接触并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25%的学生交往较为被动, 同时也乐意接受友情;但也有9%的学生喜欢独来独往。在宿舍集体生活调查中, 有6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宿舍关系融洽, 对舍友们使用兄弟或姐妹之间的特别称呼。4%的学生“感觉与同学间思想差异大, 难以有效沟通”;同时有10%的学生认为关系冷淡。

3. 高职新生适应性教育及策略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并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 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指导和帮助。

3.1 加强学习适应教育, 开启专业学习之门。

调查现象表明, 部分学生填报专业志愿时有一定的盲目性, 加上长期接受教师主导教学模式, 对大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模式不太适应, 尤其是地方高职基本上招收的都是在高中期间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新生, 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甚至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所以在新生入学后, 首先要进行专业常识学习, 通过举办讲座和高年级学习经验报告会等形式, 向学生介绍各相关专业的基本情况, 包括不同专业的特色性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习方法及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情况总结等, 不仅能增加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 增强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调动其积极主动性, 而且有助于他们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 尽快主动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其次, 教师要抓好开学第一课及第一周,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腾出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并指导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让其学会自主学习, 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具备触类旁通的自学能力。介绍大学高效率学习模式的“必经之路”如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计划的制订、怎样读书、怎样利用图书馆、怎样使用工具书与查找文献资料、怎样科学用脑等。只有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成就感及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为今后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3.2 加强环境适应教育, 点亮学生第一印象。

面对眼前陌生的学习新环境, 部分新生在第一印象的基础上, 很容易形成对校园环境的不适应感。随州职院建校十年来,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高职教育体系, 凝练出“厚德、重能、创新、求特”的校训, 打造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徽、校歌、校训、校旗、楼舍、道路、景点, 以及校园文化广场, 无处不彰显出强烈的随州文化气息和职业教育色彩, 弥散于师生之中, 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集中体现在校风、班风和学风上。

为此, 该校在新生开学一个月时间内, 集中向学生展示良好的专业教学实践和生活服务条件, 设计周密的教学环节和贴心的师生交流场景, 组织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和多样的社会实践, 尤其是有针对性地组织和鼓励那些性格较孤僻、内向的学生参加进来, 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 从而让他们感知友谊的真谛、集体的温暖。同时,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并通过良好的文化环境孕育学生的集体感与荣誉感, 让多姿多彩的校园率先在学生心中竖立起一面坚定信念的精神旗帜, 从而点亮学生第一印象, 使其目标明确, 身心愉悦地投入激情四射的大学生活当中去, 迅速融入大学生活, 达到对大学的良好适应。

3.3 加强人际适应教育, 建立融洽人际关系。

首先, 适应大学学习环境需要新生与周围人和睦相处、建立密切关系。大学是以集体生活为特征的, 都是一些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各异、生活习惯不同的同学共同生活, 相互间难免会产生碰撞摩擦。尤其90后新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新的集体生活中, 或因性格不合、行为习惯不同, 或因对他人习惯不够尊重等原因, 同学之间产生隔阂情况较多。为此, 要迅速找到大学学习的益友———与周围同学建立良好关系, 尽快“定位”学习伙伴;寻求大学学习的良师———与大学老师建立良好关系, 都能对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起

WENJIAOZILIAO

到促进作用。

其次, 学校要大力提倡并组织学生定期进行团体辅导学习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 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主要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动关心别人的意识。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和见解, 也要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和态度。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和成长的任务,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辅导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 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最后, 要帮助学生在新的集体中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正确定位。90后学生通常自我表现欲较强, 自我感觉较良好, 如何在新的环境中摆正心态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鼓励新生积极参与各种迎新活动, 如专家讲座、辅导员座谈会、学长交流会、社团纳新会、迎新晚会……这些活动, 新生都应当多多参加, 在活动中与院领导、老师、学长, 以及同学沟通交流, 增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及同学对学校的认识, 有效帮助新生认识新群体新环境, 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人际关系定位。

3.4 加强心理适应教育, 培育积极健康心态。

进入大学后, 新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新的环境和自身角色转变, 由此引起心理上的焦虑感、罪恶感、疲倦感、烦乱感、无聊感、无用感和行为上的不良症状, 这种现象被称为“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也有研究者把大一这段时间称为“心理间歇期”。具体表现为自我定位的摇摆、奋斗目标的迷茫、新生活方式适应困难、社交困惑等。所以学校在做好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的基础上, 还应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档案, 邀请相关专家开展以“适应大学新生活”为主题的主体讲座、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 帮助学生处理好理想的大学生活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差距所造成的心理落差, 选准参照系, 重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给自己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扬长避短, 发展自己, 学会与人相处, 调整人际关系, 合理安排时间, 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重新确立在大学的学习、奋斗目标。

总之, 高职院校大一新生适应性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三年大学生活及将来的发展, 同时新生适应性问题也是一个综合性问题, 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全方位共同努力, 针对大一新生的特点,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 平稳渡过困惑时期, 为顺利完成学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艳.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我见[J].高等函授学报, 2008 (5) .

[2]雷宇华, 严玉平, 吕雨虹, 等.大学新生适应新环境状况调查[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3) .

[3]郭淑华, 陈延娜, 姚芳, 等.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 2006 (3) .

篇9:如何做好高职新生的入学适应教育

一、确定明确的奋斗目标

学生在中学时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考上大学。这一阶段性目标一旦实现,一些学生就开始随波逐流,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究其原因,是他们没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作为教师和班主任,帮助学生迅速树立目标意识,明确高职学生的成材標准,制定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尤为重要。由于长期目标往往不是很具体,不易操作,所以,要把其进一步细化,制定出每个阶段的具体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个人奋斗目标。只有把长期目标与近期具体目标紧密相连,才能明确方向,激励学生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奋斗。

二、找准自己的定位方向

近几年,高职高专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但是,不少新生认为没有进入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甚至以高职生为耻。对此,教师一方面要教育学生积极面对现实,以健康向上的态度去迎接新生活的挑战;另一方面,应明确指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既需要有学术型、研究型的人才,也需要有一大批应用型、技术型的人才,高职生大有可为。教师可通过介绍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组织新生老生座谈会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高职教育的特点,找准自己的定位方向,增强自信心。

三、做好心理调节

培养新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做好自我心理调节,是新生入学适应的第一步。消除人际交往中的心理不适,更要从新生做起。随着生活环境、人际环境的变化,一些从小备受家长细心照顾的学生,会因不知如何安排个人的学习、料理个人的生活、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而感到措手不及,从而出现焦躁、压抑、孤独、忧郁、愤怒等心理,尤其在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更为突出。

据调查,高职新生中存在的许多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往往是由于他们各自的生活风格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所以,学生要克服人际交往中的误解和不快,首先要树立与别人平等交往的态度,即使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也不能简单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模式去做。另外,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意识,以及勇于交往、善于交往和有正确的交往动机,开阔生活空间,在积极的交往中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班主任应通过谈心、查看宿舍、指导学生掌握交往的技巧、帮助学生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等方式,及时给予指点,帮助新生做好自我心理调节。这样,新生对大学新生活的不习惯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四、合理利用课余时间

在大学期间,自学方式占有重要地位。课余留有较多的自学时间,致使绝大多数新生不知如何安排。如果不及时引导,就可能出现某些学生整日沉溺于网吧、睡懒觉、精神萎靡不振等现象。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等形式,组织大家共同探讨,总结出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的一些方式。例如,坚持晨练,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每天的学习中去,并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充分利用大学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制定一个课外阅读计划,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班级可配合组织开展读书征文、读书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促进阅读计划的进行;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加入读书协会、学生会、文学社等社团组织,提高工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五、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对新生及时适应大学生活也是非常必要的。高中阶段,学生学习是在老师的直接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的,一切听从老师的安排,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进入大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自学的时间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安排学习,需要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对此,教师应加以指导,使学生尽快地实现由被动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的转变,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在新的环境和挑战下,只要教师和班主任从各方面及时帮助指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的力量,他们就会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并为将来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10: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理论分析

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理论分析

进入大学是个体人生中一项重要的生活事件,但它同时也会使大学新生要经历自身和环境关系的`多方面改变,这种改变必然给他们带来压力和挑战,引发入学适应问题.建立和完善个人社会支持系统,并积极主动地利用其中的资源,是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有效途径.

作 者:段兴利 赵娟 DUAN Xing-li ZHAO Juan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刊 名: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YOUTH LEADERS COLLEGE 年,卷(期): 19(5) 分类号:G641 关键词:大学新生   社会化   入学适应  

篇11:大学新生入学适应团体辅导教案

(一)团体名称 携梦起航

(二)团体性质

异质的、封闭式的新生适应小组

(三)团体规模 大一各班级

(四)参加对象 小组成员为在校大一新生

(五)团体活动时间、活动地点 每周一次,2课时,每次1.5个小时左右 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团体辅导室

(六)团体目标

本团体希望刚进入大学有适应不良的大学新生提高适应能力,通过认识自我、澄清价值观、人际关系的练习提高在大学的适应力。通过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分为,引导他们认识自我,思考自己的性格、价值观、优缺点、人际关系和人生目标等内容,以及和小组其他成员的沟通、探讨,使组员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自我接纳,增强自我尊重和自信,不但深入了解自己的个性,而且学会欣赏自己的长处,勇敢面对自己的短处。

终极目标: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成长,协助参与者发展成为有良好适应力的人。过程目标:个人探索,了解自己,同时让别人认识自己。

(七)理论依据

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青年期主要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是自我统一性,同一性混乱具体表现为自我认识不全面、不客观,自我目标不明确,自我与环境适应不良,由此导致了自我认识的偏差、自卑、人际关系不良、生涯规划不明确等一系列迷失性的问题。成年早期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亲密感缺乏,以及和爱情有关的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了孤独、自我封闭,恋爱关系的适应不良。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就是要建立同一性和亲密关系,即帮助青年人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思考自身的角色和责任,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确立自己的正确位置和发展方向。

设计小组的形式、小组结构,确定组长责任时,参考了个学派的治疗理论和方法。主要采用当事人中心治疗小组的理念,充分相信组员的潜力,相信在小组中,组长的主要任务是为小组开创出一个滋润性和具有治疗功能的氛围,而组员只要得到组长起码的帮助和催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应采取的行动。因此强调为小组开创和维持一个充满着真诚、尊重和同感的气氛,以便组员内在的丰硕潜能得到发挥,导致个人的自我形象、基本态度和个人自主的行为有所改变,迈向成长。

实施过程

第一步:相见欢

目标:引发个人参与团体的兴趣;成员相互之间认识,并形成初步的凝聚力;介绍团体目标和团体契约。

研讨与练习:大风吹;团队建设;团体契约

1、每个人写胸卡,注明姓名、班级、专业。

2、热身运动大风吹

3、报数分组,从1到8,相同的数字为一组,组内同学相互认识,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参与,想出队名和口号,并做出团体的造型,每个团队在全体面前意义展示,并各成员做自我介绍。

4、组长介绍团体目的: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所以我们在这里相识,相互帮助,解决大家的适应问题,共进行四次,每周一次的团体咨询。另外参加团体的成员需要遵守团体契约,会向成员展示团体契约的内容,大家进行讨论,有什么想法和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来,在大家都认可的情况下进行改进,最后在成员自愿的情况下,签上团体契约书。

5、全体讨论对团体的期望,并由组长进行价值澄清 第二部 独特的我

目标:协助成员彼此建立信任,并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学会接纳自己和他人。

研讨与练习:松鼠大树;我的柑橘

1、热身运动:松鼠大树

2、优点轰炸:由主持人说明活动规则:一次由一个组员作为中心人物,每个组员轮流对中心人物对其优点(性格、外貌或处事方式等)或欣赏之处进行称赞,只说优点,态度要真诚,努力去发现别人的长处,不能毫无根据地吹捧,那样反而会伤害别人,被称赞的成员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知道的,哪些是未曾意识到的。要求参加者注意体验:被人称赞的感受如何?怎样用心发现他人的长处及自己的优点?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他人、同时也欣赏自己的人?小组分享讨论,组间交流,组长代表本组同学简要谈谈对本次活动的感受,也可再请几位本组同学做补充反馈,表达感受,也可以就同学们提出的焦点问题做讨论,最后主持人做总结。

3、自我画像:活动目的是通过画“自画像”,进一步认识自己,展示一个“内心的我”。并通过交流读懂你、我、他,促进彼此的理解。主持人给每个人发一张纸和一根笔,每个人用8-10分钟时间在白纸上画自画像。主持人向大家说明,每个人都通过自画像的形式向他人展示了一个自己心目中的“我”,这可能是一个公开的我,也可能是一个隐蔽的我。每一副画都包含一个秘密,一段经历。今天,我们把它展示出来,目的是与人交流,在交流中解读故事,加强全体成员更进一步的认识。本次活动不是绘画比赛,只要求大家画的内容、形式等形象地反映对自我的认识即可。画完之后小组内交流自画像的含义,同组成员可以提出疑问。主持人发现典型案例做全组分享。

第三部 同舟共济

目的 增加团体的凝聚力,使成员变得融洽。通过相互给予建议,相互帮助,了解到更有好的适应有哪些,激发积极的适应

研讨与练习:心有千千结;同舟共济;热座

1、热身练习:心有千千结

2、同舟共济:主持人说明规则:练习刚开始时,一张报纸铺在地上,代表汪洋大海中的一条船,现在需要小组成员全部站在报纸上,一个也不能少,必须同生死共命运,成员脚不能挨地,需要全部在这一条船上。成员必须想方设法,让所有成员都登船。在行动之前,成员可以进行充分的讨论。完成任务后,主持人可以把报纸减半,随着难度的增加,成员的努力也会越来越强。活动之后进行分享与讨论:活动后大家的感受如何?在活动中,你的角色是什么?你对最佳方案满意吗?你在活动中是否有成长?有哪些?

3、热座:每人一个信封,每人发若干张白纸,然后,将自己目前最困扰、最想得到帮助的问题写在纸条上,每张纸条写同样的问题,并留有足够的问题回答的空间,每张纸条上写上姓名。例如“你对我的印象如何”“怎样才能找到意中人”“我要怎样才能找到意中人”等。然后把写好的纸条发给每一位小组成员,请他们回答。每位同学拿到他人的问条时,认真思考,根据自己的经验及体会,怀着真诚助人的心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回答,没有什么对不对之分,把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真实想法写出来。回答者不用署名。信封放在小组中央地上或桌上。回答完毕,把每一个人的问题放到他的信封里。每个成员取回自己的信封,抽出回条,一一阅读。最后,全组集中,每人谈自己阅读完他人意见后的感想。由于得到多个人的帮助,丰富了个人有限的经验。

第四部分 梦想成真

目的:总结自己在团体中的收获,并相互祝福、相互鼓励 研讨与联系:突围闯关;梦想成真;真情告白

1、热身练习:突围闯关

2、墓志铭:主持人给每人发一张纸一根笔,说明活动规则:你得病即将离世了,现在要替自己写墓志铭,反映自己的一生。墓志铭将会刻在墓碑上,供人凭吊。墓志铭上除了生平、卒年外,最少还要包括以下几点:一生最大的目标、在不同年纪值得骄傲的事情,对社会、家人及其他人的贡献和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些话题不一定全包括进去,成员可以尽量用幽默以及适当的语言表达。写完后请几位成员起来喊出自己的墓志铭。

3、我的收获:团体成员写下有关团体学习的心得,并且与成员分享,回顾和总结自己的团体经验和收获。用时30分钟,每人发白纸一张、笔一根,发下去之后,领导者请成员们写下团体的感受和体会。“如我在团体中学到的三四件事情”“团体对你最有帮助的经验是什么”“怎样才能将团体中所学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等等,写完后小组成员内讨论分享,并在团体中分享。

4、真情告白:处理离别情绪,给予彼此祝福。每个人在背上别上一张白纸,请小组内其他成员每人写一句祝福的话或建议,小组内写完,可以找其他自己认为重要的团体内成员,请他们写,写完后,坐下想一想成员会给自己写什么,期待他们写什么。然后拿下来仔细看。分享读后的感想,感谢成员的真诚。

上一篇:信息心得体会下一篇:留学生落户北京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