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2024-08-31

论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通用10篇)

篇1:论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中学生物论文]论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生物学科在中学教学中起起落落。人们关注的问题一直是: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人口及环境问 题要重视,生物学必须考,否则不被重视,等等。而忽视了生物学科作为中学的一门课程,如何实现其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价 值:只有当社会、学习者体会到中学生物学科开设的价值,其发展才会持久。

考试(中考、高考)能提高社会、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重视,但实质上那只是对其“分数”的重视。有了考 试,未必一定能让社会、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科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教师也未必能真正实现生物学科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价值 。事实上,生物学科的高考说取消即取消,从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即使在属高考科目的年月中,生物学科也并 没有凸现其重要的或不可替代的学科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价值。

因此,要真正让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让社会、学生真正重视中学生物学教学, 我们必须切实重视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价值的实现,这样无论考与不考、怎么考,中学生物教学一定会有稳步可 持续的发展。

一、生物学科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价值

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课程牵涉到各种价值取向。目前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已经开始对学校课程产生 了较大的影响,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者若要在价值日渐多元的社会形势下担负起课程价值整合和实现的使命,必须成为理性的 行动者。生物学科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价值可从学科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价值关系中的主体(社会需要、个体需要)和客体(生物学科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价 值属性)来分析。

就生物学科来说,社会需要体现在中学生物学科设置和生物学科教学总体要求上。目前的生物学科教学大 纲中,生物学科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社会需要尚未充分体现,主要原因是其能力目标、技能目标、德育目标等太过原则、笼 统,而知识目标过分强调系统、严密。从中学生物教学具体情况而言,生物学科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目标应放在人与自然的 开放系统中,从生物科学自身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角度,提出 体现当代社会需要的生物学科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知识、能力、技能、德育等目标。而生物学科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个体需要来自于个体 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对生物学科教材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只有当中学生物学科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诱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习得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这种内在需求才是 持久的,才能激发出无尽的学习力量。

生物学科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本身亦具备其特有的价值属性。除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外,它在唯物 观点、辩证统一观点培养,用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等方 面,有独到的价值属性。此外,由于生物科学与人及自然界的紧密联系,生物学科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在STS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以及科学教 育, 尤其是科学价值观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属性。

二、生物学科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

[1] [2] [3]

篇2:论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生物学科在中学教学中起起落落。人们关注的问题一直是: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人口及环境问 题要重视,生物学必须考,否则不被重视,等等。而忽视了生物学科作为中学的一门课程,如何实现其教育价 值:只有当社会、学习者体会到中学生物学科开设的价值,其发展才会持久。

考试(中考、高考)能提高社会、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重视,但实质上那只是对其“分数”的重视。有了考 试,未必一定能让社会、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科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教师也未必能真正实现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事实上,生物学科的高考说取消即取消,从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即使在属高考科目的年月中,生物学科也并 没有凸现其重要的或不可替代的学科教育价值。

因此,要真正让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让社会、学生真正重视中学生物学教学, 我们必须切实重视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这样无论考与不考、怎么考,中学生物教学一定会有稳步可 持续的发展。

一、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课程牵涉到各种价值取向。目前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已经开始对学校课程产生 了较大的影响,教育者若要在价值日渐多元的社会形势下担负起课程价值整合和实现的使命,必须成为理性的 行动者。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可从学科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主体(社会需要、个体需要)和客体(生物学科教育价 值属性)来分析。

就生物学科来说,社会需要体现在中学生物学科设置和生物学科教学总体要求上。目前的生物学科教学大 纲中,生物学科教育的社会需要尚未充分体现,主要原因是其能力目标、技能目标、德育目标等太过原则、笼 统,而知识目标过分强调系统、严密。从中学生物教学具体情况而言,生物学科的教育目标应放在人与自然的 开放系统中,从生物科学自身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角度,提出 体现当代社会需要的生物学科教育的知识、能力、技能、德育等目标。而生物学科教育的个体需要来自于个体 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对生物学科教材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只有当中学生物学科的教育 诱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习得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这种内在需求才是 持久的,才能激发出无尽的学习力量。

生物学科教育本身亦具备其特有的价值属性。除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外,它在唯物 观点、辩证统一观点培养,用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等方 面,有独到的价值属性。此外,由于生物科学与人及自然界的紧密联系,生物学科教育在STS教育,以及科学教 育, 尤其是科学价值观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属性。

二、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作为中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不能左右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及教学总体要求,但我们可 以通过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整合,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育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学科教育的改革实践, 在充分实现生物学科教育价值上有所作为。

(一)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

让生物课的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是生物学科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基础。一本生物教材的信 息量是有限的,且很多信息是滞后的,其知识相对也是基础的。教材不经教师精心处理,教法、教学模式不经 教师精心设计,不把教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不把运动的、变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现 象,尽可能多地直接或间接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触摸”,生物课将不是真正意义的生物课,其本身亦将缺 乏生命力。

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精心设计好教学媒体的应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实物、标本、模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尤其 是电视、录像、影碟、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育媒体辅助生物教学,除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交 互性外,更明显的.是它可以让学生获得书面教材无法出现的声像信息。它可恰当地呈现大到生态系统,小到生 物分子结构的图像,也可以把复杂的或微观的生理活动、生命现象简洁地、直观地表现出来。总之,教育媒体 ,特别是现代教育媒体可以让课堂更活起来,更有生命力,更富想象力。

2.让书面教材无法承载的或是变化、发展了的有关生物科学知识,以及与生命科学有关的自然、社会知识 、材料经过精心筛选后再进入课堂。如细胞学说的创立史、哈维和血液循环理论、 克里克和沃森与DNA双螺旋 结构、达尔文和进化论、卡尔文和光合作用、关注海洋、克隆羊、DNA重组技术、保护臭氧层、无磷洗衣粉推广 、控制“白色污染”、 赤潮成因及防治等等。

3.以各种生物兴趣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到大自然、到大社会中去观察、调查、实验,从爱护一 草一木,饲养小动物到参与生物科技活动,使其体验到生物科学知识、技能之于人、自然、社会的价值。

(二)培养生物学科基本观点

生物科学中,有许多朴实而又博大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不仅对学好生物学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 能对学习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导价值。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每项生物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逐步明确、认同、确立这些基本观点。

1.唯物的观点。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生命起源的物质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 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而成的。生命的物质性――C、H、O、N、S、P等元素 组成了核酸、蛋白质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构成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命现象的物质性 ――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应激性、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等一切生命现象、生理过程均可给以物质基础上的 解释。

2.辩证统一的观点。自然界、生命、生命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 统一性――生物有明显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但一切生命均由非生物界中的普通元素组成,且与非生物界 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和生物体自身结构的统一性――这些自身结构各有其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但同 时又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这是生命科学最基本的观点之一。如叶绿 体、线粒体的结构分别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统一,脊椎动物前肢的结构与其各自特有的功能相统一,鱼的 形态结构适于水中生活,家鸽的形态结构适于飞翔生活,等等。生命活动的辩证统一――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遗传与变异,生长与衰老等,正是在这一系列的矛盾、对立中,生命及生命活动才有 了其完美的、和谐的统一。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 着生存斗争,而生存着的生物均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环境,正是这种既斗争又统一的各种复杂关系,构成了生 态系统,建立了动态平衡。

3.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组成生物的物质、生物体本身、生物界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的。 生物的组成物质是动态变化的――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使生物体每时每刻进行着新旧更换。细胞和生物个体是动 态、变化的――他们都有一个发生、成长、衰老、死亡的动态变化过程。细胞和生物个体的结构与生理、生物 和环境的关系等也是动态、变化、发展的。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是指改组已有知识、经验,从而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的思维 。其特征是具有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独特性与求异性、流畅性与变通性、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逻辑性 与非逻辑性的统一。结合这些特征及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建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 法。

1.充分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民主。课堂教学民主是师生共创的,符合“主 导主体”思想,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间的平等、互助、参与、进步的“精神民主”。它可以创设出一种民 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胆地思考、质疑和创新。根据课堂教 学民主化思想,生物学科教学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其两大主要形式,即直接式和间接式教学,开展课 堂教学改革实践:教师的直接指导可以在前,起开路带头作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学习作用,也可以 在后,发挥点拨、解惑答疑作用;教师也可以应用不明示的、非命令式、非结论式、不作详细指导的间接指导 ;教师可以讲,可以不讲,可以多讲,也可以少讲。这样,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主动思考、质疑:这 个生物学概念是否准确、完整,有无例外?这个生物学实验的设计是否科学、有什么干扰因素?该观察结果、 生命活动或生理现象如何从本质上作出规律性的解释?等等。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可以抽引出许多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具有普遍 性意义的有:发散思维法、集中思维法、逆向思维法、侧向思维法、治弱思维法、统摄思维法、组合思维法、 辩证思维法等。生物教学中,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途径很多,其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探究、分析、归纳、综 合、推断等过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我们可以在新课导入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侧向 思维等,可以在解决教材的重、难点问题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等,可 以在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治弱思维、集中思维、侧向思维等,可以在学习生命现 象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概念内涵进一步丰富及外延进一步拓宽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统摄思维 、集中思维、辩证思维等。

3.加强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生物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创造思 维的培养离不开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须十分重视课内外的观察、实验教学和实践 活动,结合教材内容和教材有关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师生共同设计、开展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平行 实验、反向实验及有关生物科技活动,让学生学习如何去有意、有效、有发现地观察,如何规范、科学、有创 造性地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学会完整科学地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发展创造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四)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科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生物学科教育在学校科学教育中,尤其是对学生进行科学 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唯科学主义的科学教育认为,科学技术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一切困难和问题,它强调征服自然,强 调把他人自然化、物化、对象化。这些偏面的观念和行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出人对自然的一味“征 服、改造、利用”,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表现出彼此的不理解、不信任、甚至自私 自利,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由此导致了某些社会问题。因此,完整的科学教育,在强调对科学知 识和科学方法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的同时,更应重视科学精神(客观精神、理性精神、实证精神等)和科学价 值观的培养。

科学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科学价值的基本看法,即解决科学有什么用、怎么用的问题。生物学科教育中, 可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1.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生物科学的发展对人类逐步正确地了解自然、了解自己、了解生命,改善人 类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乃至献身生物科学事业的决 心和精神动力。

2.在达成认知、技能目标的同时,重视情感目标的达成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更富于爱心,关心他人 ,热爱生命,关爱自然,乐于为社会服务。

3.重视生物学科教育社会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关于价值观的社会争执、科学的伦理道 德等问题,如人口控制、安乐死、精子库、克隆羊等问题,“打虎英雄、伐木劳模”的评价问题,从而引发讨 论和价值判断。

篇3:浅谈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一) 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就生物学科来说, 社会需要体现在中学生物学科设置和生物学科教学总体要求上。目前的生物学科教学大纲中, 生物学科教育的社会需要尚未充分体现, 主要原因是其能力目标、技能目标、德育目标等太过原则、笼统, 而知识目标过分强调系统、严密。从中学生物教学具体情况而言, 生物学科的教育目标应放在人与自然的开放系统中, 从生物科学自身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以及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角度, 提出体现当代社会需要的生物学科教育的知识、能力、技能、德育等目标。而生物学科教育的个体需要来自于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对生物学科教材和教学方法, 提出了挑战。只有当中学生物学科的教育诱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 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掌握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这种内在需求才是持久的, 才能激发出无尽的学习力量。

生物学科教育本身亦具备其特有的价值属性。除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外, 它在唯物观点、辩证统一观点培养, 用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培养等方面, 有独到的价值属性。此外, 由于生物科学与人及自然界的紧密联系, 生物学科教育在STS教育以及科学教育, 尤其是科学价值观培养方面, 有其独特的价值属性。

(二) 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作为中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 不能左右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及教学总体要求, 但可以通过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整合, 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育培养的基础上, 通过生物学科教育的改革实践, 在充分实现生物学科教育价值上有所作为。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 精心设计好教学媒体的应用, 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实物、标本、模型,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尤其是电视、录像、影碟、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育媒体辅助生物教学, 除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供一定的交互性外, 更明显的是可以让学生获得书面教材无法出现的声像信息。它可恰当地呈现大到生态系统, 小到生物分子结构的图像, 也可以把复杂的或微观的生理活动、生命现象简洁地、直观地表现出来。总之, 教育媒体, 特别是现代教育媒体可以让课堂更活起来, 更有生命力, 更富想象力。

2. 让书面教材无法承载的或是变化、发展了的有关生物科学知识以及与生命科学有关的自然、社会知识经过精心筛选后再进入课堂。如细胞学说的创立史、哈维和血液循环理论、克里克和沃森与DNA双螺旋结构、达尔文和进化论、卡尔文和光合作用、关注海洋、克隆羊、DNA重组技术、保护臭氧层、无磷洗衣粉推广、控制“白色污染”、赤潮成因及防治等等。

3. 以各种生物兴趣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 让学生到大自然、到大社会中去观察、调查、实验, 从爱护一草一木, 饲养小动物到参与生物科技活动, 使其体验到生物科学知识、技能之于人、自然、社会的价值。

(三) 生物学科中的科学观点

生物科学中, 有许多朴实而又博大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不仅对学好生物学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而且能对学习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导价值。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每项生物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逐步明确、认同、确立这些基本观点。

1. 唯物的观点。

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生命起源的物质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 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而成的。生命的物质性——C、H、O、N、S、P等元素组成了核酸、蛋白质等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构成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命现象的物质性——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应激性、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等一切生命现象、生理过程均可给以物质基础上的解释。

2. 辩证统一的观点。

篇4:浅谈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 中学生物;生物课;学科教育;教育价值

考试能提高社会、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重视,但实质上那只是对其“分数”的重视。有了考试,未必一定能让社会、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科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教师也未必能真正实现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事实上,生物学科的高考说取消即取消,从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即使在属高考科目的年月中,生物学科也并没有凸现其重要的或不可替代的学科教育价值。

因此,要真正让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让社会、学生真正重视中学生物学教学,我们必须切实重视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这样无论考与不考、怎么考,中学生物教学一定会有稳步可持续的发展。

一、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课程牵涉到各种价值取向。目前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已经开始对学校课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教育者若要在价值日渐多元的社会形势下担负起课程价值整合和实现的使命,必须成为理性的行动者。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可从学科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主体(社会需要、个体需要)和客体(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属性)来分析。

就生物学科来说,社会需要体现在中学生物学科设置和生物学科教学总体要求上。目前的生物学科教学大纲中,生物学科教育的社会需要尚未充分体现,主要原因是其能力目标、技能目标、德育目标等太过原则、笼统,而知识目标过分強调系统、严密。从中学生物教学具体情况而言,生物学科的教育目标应放在人与自然的开放系统中,从生物科学自身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角度,提出体现当代社会需要的生物学科教育的知识、能力、技能、德育等目标。而生物学科教育的个体需要来自于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对生物学科教材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只有当中学生物学科的教育诱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习得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这种内在需求才是持久的,才能激发出无尽的学习力量。

二、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作为中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不能左右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及教学总体要求,但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整合,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育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学科教育的改革实践,在充分实现生物学科教育价值上有所作为。

1.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

让生物课的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是生物学科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基础。一本生物教材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且很多信息是滞后的,其知识相对也是基础的。教材不经教师精心处理,教法、教学模式不经教师精心设计,不把教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不把运动的、变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现象,尽可能多地直接或间接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触摸”,生物课将不是真正意义的生物课,其本身亦将缺乏生命力。

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精心设计好教学媒体的应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实物、标本、模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尤其是电视、录像、影碟、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育媒体辅助生物教学,除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交互性外,更明显的是它可以让学生获得书面教材无法出现的声像信息。它可恰当地呈现大到生态系统,小到生物分子结构的图像,也可以把复杂的或微观的生理活动、生命现象简洁地、直观地表现出来。总之,教育媒体,特别是现代教育媒体可以让课堂更活起来,更有生命力,更富想象力。

(2)让书面教材无法承载的或是变化、发展了的有关生物科学知识,以及与生命科学有关的自然、社会知识、材料经过精心筛选后再进入课堂。如细胞学说的创立史、哈维和血液循环理论、 克里克和沃森与DNA双螺旋结构、达尔文和进化论、卡尔文和光合作用、关注海洋、克隆羊、DNA重组技术、保护臭氧层、无磷洗衣粉推广、控制“白色污染”、 赤潮成因及防治等等。

(3)以各种生物兴趣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到大自然、到大社会中去观察、调查、实验,从爱护一草一木,饲养小动物到参与生物科技活动,使其体验到生物科学知识、技能之于人、自然、社会的价值。

2.培养生物学科基本观点

生物科学中,有许多朴实而又博大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不仅对学好生物学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能对学习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导价值。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每项生物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认同、确立这些基本观点。

(1)唯物的观点。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生命起源的物质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而成的。生命的物质性——C、H、O、N、S、P等元素组成了核酸、蛋白质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构成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命现象的物质性——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应激性、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等一切生命现象、生理过程均可给以物质基础上的解释。

篇5:论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一、问题的提出

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抓好生物学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提高学生(21世纪建设人才)的生物学素质,是摆在中学生 物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然而,在应试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压力仍然存在的今天,要在生物学这样一个“小科”中抓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说说容易,实 行起来会特别困难。

把生物学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纳入目标教学的轨道,依据生物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目标分类的理论和方法,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单 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使生物教学朝着既定的目标推进,使师生对整个教学过程洞察明晰,心中有底。这 样,实现目标的强烈欲望将促使生物学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步步到位。诚然,要达到这样一个理想的境界,付出的艰辛是 不言而喻的。

二、确立完整性的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目标

完整性的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

义务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生物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为本学科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求,主要包括知识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能 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三个方面。依据新大纲确立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能落到实处。

对于知识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既要摒弃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观念,又要明确知识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对学科教学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 因为没有知识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作为基础,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都没有依附,也无从谈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教 育要有所倾斜(就中学的整体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来说,自然德育是首位)。

对于能力培养,既要知道能力培养必须以知识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作为基础,更要明白培养学生的能力才是教学的最终目 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以渔”,新大纲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正是 打开生物科学殿堂的四把金锁匙。切实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必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对于政治思想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不能为了在学科教学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而喧宾夺主,更不能把生物教学异化为政治 课教学,而应该是潜移默化、自然渗透。所谓的.自然渗透不等于可以忽略思想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内容,任何知识的传授都是 在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支配下进行的,我们应该充分探讨教材内在的思想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如果说前一个目标是衡量教学内容及质量的尺度, 那么,这个目标则是教学的着眼点和归宿。与应试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相比,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面向全体学生的困难 要大,而这种困难与应试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下师生之间所形成的不正常交往不无关系。由于

篇6:论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试论档案价值的实现过程及其效果形态

档案价值的实现是个复杂、多变性的过程,具有实体、精神效果、文化效果形态.研究档案价值的.实现过程,有助于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作 者:梁秀瑜 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综合档案室,广东,湛江,524048刊 名:黑龙江史志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HIZHI年,卷(期):“”(12)分类号:G27关键词:档案价值的实现 档案潜在价值 利用者档案需求 效果形态

篇7:论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

摘要:市场竞争是将市场结构与行为联系起来的动态过程.完全的自由竞争,其结果必然会导致特定的市场被越来越少或者越来越大的企业所支配.在少数企业实现自身效率最大化的同时,必然破坏自由、民主、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客观上要求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法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进行规制.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在一国的不同历史时期可以不完全相同,但在任何时期,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都不应该是单一的.在现阶段,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应该是在确保市场主体自由、民主、公平竞争的同时,维护整个市场的经济效率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以及最终实现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为此,必须将反垄断法的各个价值目标始终贯穿于市场竞争的基本过程,并使之在动态的`发展变化和交互作用中得以实现. 作者: 高宏贵  董小红 Author: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期 刊: 社会主义研究   PKUCSSCI Journal: SOCIALISM STUDIES 年,卷(期): , (4) 分类号: A81 关键词: 反垄断法    价值目标    自由    公平   效率    机标分类号: F04 F83 机标关键词: 反垄断法    市场竞争秩序    价值目标    市场结构    效率和公平    市场主体自由    效率最大化    自由竞争    市场行为    市场效率    时期    社会公平    企业    民主    交互作用    动态过程    公平竞争    支配    有机    维护 基金项目: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期刊论文]  社会主义研究 --2008, (4)高宏贵  董小红市场竞争是将市场结构与行为联系起来的动态过程.完全的自由竞争,其结果必然会导致特定的市场被越来越少或者越来越大的企业所支配.在少数企业实现自身效率最大化的同时,必然破坏自由、民主、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客观上要...

 

篇8:论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1 体验式学习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任何一种学习理论在学科教育中的应用, 都是基于这一理论的教育理论的价值及其成熟程度而展开的。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引入体验式学习理论, 可以从该理论的内涵、中学音乐学科的特质、两者结合的紧密程度等方面加以阐述。

首先, 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内涵来分析。体验式学习理论是教育哲学与认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与成果。其理论根基来源于教育家杜威的实用哲学、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体验本身作为学习理论的实现方式, 其价值主体是学生, 并且延续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融汇了阅读、听讲、研究、实践灯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诸多环节。在体验式学习理论价值实现的过程中, 经历了“经验感受、反思总结、实践提高”互动循环, 始终以符合新课程教改要求为尺度, 以符合学生心理认知与成长规律为标准, 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实践活动之一。由此对照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要求以“体验”为核心, 《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 (实验稿) 》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 可以肯定体验式学习理论的价值内涵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其次, 从中学音乐教育的特点来考察。在长期的技能教育与情感教育的论争之中, 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与学科属性得到厘清。中学音乐教育不只是一种技能教育, 也不是纯粹的审美教育, 它是以技能训练为基础, 以情感培育为导向, 以审美教育为旨归的全面科学的课程教育形态。在教育目的层面, 中学音乐教育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理想、道德、情操、品质的培养。在教育方式层面, 中学音乐教育以学生的艺术体验为核心, 致力于让学生感悟、理解音乐、喜爱音乐, 打牢音乐学习基础, 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和道德操守。在学科属性层面, 这是学习者在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的感受与感悟以及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与感化的双向互动过程。因此, 音乐学科的审美特点决定了音乐教学更注重学习者的体验。

最后, 从两者结合的紧密程度来论证。体验式学习是中学音乐教育的途径, 中学音乐教育的成效取决于情感体验程度。音乐教育依赖于直接经验与直觉方式的把握, 这本身属于体验式学习的运用范畴。体验式学习既是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 又是其价值实现手段。一方面, 体验式学习可以从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及其所表达的各种感情, 挖掘深刻的情感内涵, 再通过教学的过程, 经过师生的二度创作, 把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准确地表达出来, 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 只有通过音乐教学中师生的紧密合作, 才能促使学生潜在的、内隐的音乐素质及其情感目标得到充分的体现, 变成现实的情感体验。

2 体验式学习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

当前, 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着笼统谈论体验式学习方式应用的问题, 似乎体验无所不在, 只要强调了体验, 就是好的做法, 就能取得成效。事实上, 对体验式学习规律的实践探索远远超越了对该理论的现有认识。只有将体验式学习有机渗透到中学音乐教育的环节与过程之中, 将传统的学习者对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变为对音乐艺术魅力的体验, 才能真正发挥体验式学习的效果。为此, 这里尝试从“作品、歌唱、欣赏”三个环节加以探讨。

一要注重作品的体验式学习。作品是音乐艺术的固定表达样式, 承载着音乐形式美感与内涵情感。在作品的体裁、结构、调式与和声等要素中, 情感体验十分重要。体验式学习要结合音乐要素实际, 采用具象化的形式加以把握。例如, 在作品体裁的体验式学习中, 不仅要有相关知识与文化背景, 而且要区分不同作品的情感表达的方式, 以及同一作品的情感孕育、发展及张力。在作品结构的体验式学习中, 要处理好作品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遵循从大至小, 从整体到局部, 再有点到面的学习分析方式, 尽可能用完满的歌声再现作品的全貌, 使中学生情感得到升华。在作品调式的体验式学习中, 要借助作品调式、调性在色彩上给人的不同感受, 掌握一般意义上大调式作品明朗与小调式作品暗淡的特点。在作品和声的体验式学习中, 要着力感受和声具有的明暗、疏密、浓淡等不同音响效果, 控制好音乐渲染的色彩与情绪。

二要把握歌唱的体验式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歌唱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及学生的审美活动来感染与教育学生的。这样的情感体验与表达需要嗓音条件作支撑, 美好的声音诠释了对作品正确的理解。“情”“声”的和谐与辩证关系是声乐作品理解方式的关键。我们不妨将“情” (情感) 作为实现“艺”的目标的载体, 将“声” (嗓音) 作为传达“技”的水平的依托, 这样“技”“艺”冲突转化就简化为“情”“声”和谐问题。由此“以情带声”可以塑造为普遍的音乐审美评价标准, 更可以练就一种普遍的学习方法, 必须做到在丰富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 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 以情感人。

三要关注欣赏的体验式学习。欣赏教学是中学音乐教育的一大重点, 这是听觉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样式的独特学习方式。其独特性还在于一双“聆听的耳朵”, 它不是漫不经心的摆设, 也不是机械的听觉记忆, 而是富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认知心理建构过程。通常所说的情景设置与情境教学与此相类同。在教学过程中, 许多教师擅长构造音乐作品的情境, 启发学生思考, 并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投入音乐。这是值得肯定的做法。但必须防止将音乐教学情境设置机械化与形式化, 那种认为欣赏体验就是情境创设的看法, 多少有些本末倒置。因为任何忽略对学习主体内在积极性调动的方法, 都背离了欣赏体验的初衷。

3 体验式学习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实现

接着需要探讨的是体验式学习方式的运用问题。中学音乐的体验式学习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要紧扣体验式学习价值实现的过程性。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与中学音乐课堂学习过程要合而为一。其关键在于“聆听”, 教师应多让学生“听”, 在聆听中让学生体验、感受乐曲的意境和情感。这是音乐作为听觉艺术的基本要求, 也是听觉体验作为音乐学习基本条件的意义所在。必须把“听”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 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 直接与音乐交流和碰撞。当然穿插一些思辨性强的乐理知识, 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 进而慢慢感知音乐并理解音乐, 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要突出体验式学习价值实现的创造性。歌曲演唱中经常面临两个极端, 一是过于理性会阻碍演唱者通向无意识的道路, 给人以冷漠和无动于衷的感觉;二是过于感性又会使演唱中的激情泛滥, 使音乐技术控制失去本来的要求。因此, 必须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积累, 唤起他们真实的情感记忆, 这依赖于创造意识与激情的培育, 也需要理性的支持和引导。

三要提倡体验式学习价值实现的协同性。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从原生态的生活情状中去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张力。并在此基础上, 扩展学生艺术想象的空间, 将二度创作的要求转化为学生感受音乐、再现作品风格的具体行为。提倡在歌唱实践中理解作品的深刻内容, 使学生融入作品的情感世界之中, 从而增强体验式学习价值实现的协同性。

责任编辑:王青翠

摘要:从中学音乐学科特点以及中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 来科学界定体验式学习的价值, 并深入探讨其价值实现的途径, 才能将体验式学习理论与中学音乐教育有效对接整合, 发挥体验式学习的效用。

篇9:中学生物学科如何实现教育价值

关键词 生物;教育价值

一、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就生物学科来说,社会需要体现在中学生物学科设置和生物学科教学总体要求上。目前的生物学科教学大纲中,生物学科教育的社会需要尚未充分体现,主要原因是其能力目标、技能目标、德育目标等太过原则、笼统,而知识目标过分强调系统、严密。从中学生物教学具体情况而言,生物学科的教育目标应放在人与自然的开放系统中,从生物科学自身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角度,提出体现当代社会需要的生物学科教育的知识、能力、技能、德育等目标。而生物学科教育的个体需要来自于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对生物学科教材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只有当中学生物学科的教育诱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习得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这种内在需求才是持久的,才能激发出无尽的学习力量。

二、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作为中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不能左右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及教学总体要求,但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整合,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育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学科教育的改革实践,在充分实现生物学科教育价值上有所作为。

1.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

让生物课的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是生物学科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基础。一本生物教材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且很多信息是滞后的,其知识相对也是基础的。教材不经教师精心处理,教法、教学模式不经教师精心设计,不把教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不把运动的、变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现象,尽可能多地直接或间接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触摸”,生物课将不是真正意义的生物课,其本身亦将缺乏生命力。

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精心设计好教学媒体的应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实物、标本、模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尤其是电视、录像、影碟、多媒体电脑等。

(2)让书面教材无法承载的或是变化、发展了的有关生物科学知识,以及与生命科学有关的自然、社会知识、材料经过精心筛选后再进入课堂。如细胞学说的创立史、哈维和血液循环理论、 克里克和沃森与DNA双螺旋结构、达尔文和进化论、卡尔文和光合作用、关注海洋、克隆羊、DNA重组技术、保护臭氧层、无磷洗衣粉推广、控制“白色污染”、赤潮成因及防治等等。

(3)以各种生物兴趣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到大自然、到大社会中去观察、调查、实验,从爱护一草一木,饲养小动物到参与生物科技活动,使其体验到生物科学知识、技能之于人、自然、社会的价值。

2.培养生物学科基本观点

生物科学中,有许多朴实而又博大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不仅对学好生物学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能对学习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导价值。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每项生物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认同、确立这些基本观点。

(1)唯物的观点。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生命起源的物质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而成的。生命的物质性——C、H、O、N、S、P等元素组成了核酸、蛋白质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构成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命现象的物质性——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应激性、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等一切生命现象、生理过程均可给以物质基础上的解释。

(2)辩证统一的观点。自然界、生命、生命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生物有明显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但一切生命均由非生物界中的普通元素组成,且与非生物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和生物体自身结构的统一性——这些自身结构各有其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但同时又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这是生命科学最基本的观点之一。

(3)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组成生物的物质、生物体本身、生物界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的。生物的组成物质是动态变化的——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使生物体每时每刻进行着新旧更换。细胞和生物个体是动态、变化的——他们都有一个发生、成长、衰老、死亡的动态变化过程。细胞和生物个体的结构与生理、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等也是动态、变化、发展的。

3.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是指改组已有知识、经验,从而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其特征是具有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独特性与求异性、流畅性与变通性、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统一。结合这些特征及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建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充分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民主。课堂教学民主是师生共创的,符合“主导主体”思想,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间的平等、互助、参与、进步的“精神民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主动思考、质疑:这个生物学概念是否准确、完整,有无例外?这个生物学实验的设计是否科学、有什么干扰因素?该观察结果、生命活动或生理现象如何从本质上作出规律性的解释?等等。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可以抽引出许多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有:发散思维法、集中思维法、逆向思维法、侧向思维法、治弱思维法、统摄思维法、组合思维法、辩证思维法等。生物教学中,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途径很多,其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探究、分析、归纳、综合、推断等过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篇10:中学生物教学论重点

第一章

 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必修课程 地位:生物学与任何一个公民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 生物技术研发投入量加大,生物工程产业的崛起

生物学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学素养  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 中学生物学课程从组织方式上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 国家课程标准:

在我国,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国家重要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第二章

 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

1、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

2、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

3、科学是一套探究的方法

4、科学要与社会和技术相互作用  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并能够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以及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能够合理的将所学到的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 中学课程标准中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四个领域(与四个维度相对应):

1、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2、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3、科学、技术与社会

4、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三章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做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对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表现出反应,即表示产生了学习。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在教育上主张运用奖励和处罚。 代表理论

巴甫洛夫、华生为代表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概念且总结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内化的过程  建构主义的受到几个重要人物的影响:

1、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

2、维果斯基的思想: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他将个体发展分为: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

3、皮亚杰学说是当代构建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强调:

(1)同化,即新经验要获得意义要以原来的经验为基础,从而融入到原来的经验结构当中。

(2)原有经验发生顺应,新经验的进入会使原有的经验发生一定的改变,使它得到丰富、调整或改造。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强调学习者的经验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

3、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

4、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1、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2、角色的调整

3、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

4、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

5、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

建构主义对生物学教学的启示:

1、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2、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

3、教材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

4、把生物学教师的素养提高到应有的高度

5、生物学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最高目标

第四章

导入技能:

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

导入方法的类型:

直接导入 经验导入 原有知识导入 实验导入 直观导入 设疑导入

事例导入 悬念导入 故事导入  导入应用原则与要点:

1、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2、导入要具有关联性

3、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

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技能是指教师用正确的语音、语义、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问题等进行叙述和说明的行为方式。

教学语言的构成

(一)基本语言技能是在社会交际中,众人都必须具备的语言技能。它包括:

1、语音和吐字

2、音量和语速

3、语调和节奏:内容节奏:是指要讲究教学内容的布局,开头要醒目,引起兴趣和注意;中间论述要善于变化,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节奏的交替变换;结尾要有余味,激起学习新知识的渴望。

4、词汇,规范、准确、生动

5、语法

(一)特殊语言技能是在特定的交流中形成的语言技能

1、引入

2、介入

3、评核 

教学语言技能应用原则和要点

1、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

2、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

3、简明性和启发性原则 

提问技能

定义:提问是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考、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及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

类型:

1、回忆提问

2、理解提问

3、运用提问

4、分析提问

5、综合提问

6、评价提问  提问的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积极思维、主动求知

2、提问过程是揭示矛盾的过程

3、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4、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5、即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改进的信息,对学生则是参与教学,强化学习

 变化技能

定义: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使用的转换方式、所谓变化是变化对学生的刺激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度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

类型:

(一)教态的变化

1、生意的变化

2、停顿

3、目光接触

4、面部表情

5、头部动作和手势

6、身体的移动

(二)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

1、视觉通道和媒体

2、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

第五章

 教学策略: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

分类: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取向策略、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  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按小组接受任务,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分工合作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①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②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 ③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④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学会。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1、积极主动相互依赖

(1)设置的目标具有相互依赖性(2)奖励具有相互依赖性(3)资源共享(4)分担角色

2、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3、成员负起责任来

4、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

5、评价和过程监控  合作学习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1、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

2、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3、有利于增进同学间的感情

4、小组成员间达到互补

劣势:

1、小组无法综合意见

2、推卸责任的小组成员,使小组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团体的成绩

3、有些人被忽视,有些人占的分量太重

4、小组之间的竞争有时会产生摩擦等

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探究学习: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

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以及表达交流。科学探究也是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以及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探究形式:

1、发现式探究

2、推理式探究

3、实验式探究 

STS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1、学生更加积极主动

2、强调技能的应用

3、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创造力

4、学生学习态度好,学习兴趣强

5、主动寻求科学信息并加以应用。

第八章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

是指引导学生利用一定的工具、仪器、和设备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胜利功能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和研习的授课过程。

生物学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或者直接获取生物学基础知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5、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6、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

中学生物学实验的类型

1、从生物学学科特点来分:形态学实验、解剖学实验、生理学实验和分类学实验

2、从教学活动的特点分来:观察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式实验及设计和制作实验 

实验的组织方法:

1、模仿式实验

它是教师边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要领,一边师范操作过程,学生边听边看,并模仿教师的示范进行实验。这种实验组织方法适宜在初中低年级刚开始做生物学实验时采用。

2、分段实验

这种组织方法是将整个实验过程分成几段,教师讲授和演示一段,学生跟着操作和观察一段。这种实验教学类型常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实验内容较多,实验过程又较长的情况下采用。

3、学生独立实验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实验讲义独立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这种实验方式一般是在学生初步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好实验习惯后采用。

4、伴随讲授实验

这是目前常用的和研究较多的一种实验教学形式。实验过程汇总教师一遍讲授学内容,一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或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 实验教学的主要环节

一、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的基本条件。教学不仅在实验课时要稳定学生情绪,安定课堂纪律,而且应该贯穿全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以下方式组织教学:

1、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的观察、安静操作,允许学生小声交换意见

2、利用实验室的实验空间和条件,合理的进行实验分工,使每位学生都有事做

3、选择合适、新鲜和足量的实验材料,保证实验操作和观察的需要,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4、认真指导和当堂实验检查,以督促学生认真实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二、指导性谈话

指导性谈话是实验开始前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是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提出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和关键性的问题。

三、学生实验指导

学生实验指导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注意几个问题:

1、在时间的安排上要保证这一环节有尽可能多的时间

2、教师要在这一环节中注意学生操作的安全问题

3、教师要指导各小组顺利开展实验工作,及时发现有困难的小组,并给予启发或点拨

检查实验效果

绝大多数的实验课要包括检查试验效果这一环节

四、小结及清理结束

两个要点:

1、根据教学目标再次强调本次课中学生应掌握的技能或知识方面的要点

2、教师可以在学生态度、表现和纪律等方面进行小结,表扬和批评,一般小于5分钟

第十章  教育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教育评价:是指一系列的、科学的和专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鉴别、获取和提供可供教育或教学决策之用的资料、意见和价值判断。 教学评价的目的:

1、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

2、规划教学活动,调正教学进度

3、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

4、评价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 教学评价的种类:

(—)从不同角度,教学评价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

1、纸笔测验

2、实作评价

(二)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生物学教学评价可分为下列四大类:

1、配置性评价,如性向测验、综合入学检测等

2、诊断性评价,如课堂提问、平时测验等

3、形成性评价,如年段考试、七中考试等

4、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等

(三)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划分,生物学教学评价可分为校标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

1、校标参照评价,又称绝对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又称相对评价 

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依据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科特性和评价目的,采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和方法,但无论是食用什么技术和方法,都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

2、坚固多重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三领域。因此,教学评价应当坚固这三个领域的目标,不能只看重认知目标而忽略情感态度和技能目标的评价

3、采用多元方法

在教学前、中、后的不同过程中,食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才能达到不同的评价目的。

4、进行多次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改善教学和学习效果。因此,获得一个正确的评价结果或提供正确的评价反馈信息,对达到最终目的而言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5、重视反应过程

如果评价时重视学生获得答案的反应过程,不但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可以诊断其学习困难所在,并有利于针对被诊断出的困难和错误之处采取不就措施。

6、善用评价结果

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应该是促进达到教学目标,改善教学和学习效果。

实作评价的类型

1、纸笔表现

2、表人测验

3、结构化表现测验

4、仿真表现

5、样品模板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利用校内和校外的资源,开展学科专题研究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第十一章

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进程中教师的工作

1、活动准备阶段教师的工作

学生情况的分析、学习资源的分析、指导策略、优势劣势分析、做出整体规划

2、活动启动阶段教师的工作

选题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具体任务、论证学生自主设计的活动方案

3、活动实施阶段教师的工作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要做一些技术指导、注意学习时空的开放

4、活动结束阶段教师的工作

督促学生处理资料,得出恰当的结论、指导学生写出结题文章、协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交流、做出公正评价

第十二章

 行动研究法:

所谓行动研究法是教育实践者根据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依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自行解决此时此地教育实际问题,即时自行应用研究成果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成现场研究。

行动研究法的特点:

1、为行动而研究

2、在行动中研究

3、由行动者研究 

行动研究法的实施

1、计划

2、行动

3、考察

上一篇:关于约定作文初中下一篇:《五言诗》有感“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