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4-06-02

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共10篇)

篇1: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信息技术为数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计算机面前由于好多知识变成动态化,可以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热爱,引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断思索与追求,使得数学以与以往不同的形态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使学生们更好地去学习、掌握好数学知识,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有效的辅助认识工具服务于数学教学,还应注意合理有效地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数学;教学;运用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资源的共享;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局限性,而且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如何把信息技术用于数学教学,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见识,有效的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需要我们各位数学教师去思考探索。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枯燥无味的传统授课方式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新知呢?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优势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每当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兴致也很高,他们被周围的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所吸引。教师要将这种兴趣及时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效果就会很明显。从而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效结合。如在讲授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利用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收集一些与地面垂直的物体图片,并选择一幅在沙漠升起狼烟的图片并要求学生用数学知识解释“大漠孤烟直”这句诗的含义,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加上设置视觉图片教学情景,巧妙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和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等角定理的逆定理》的教学,用《几何画板》先画出任意角和角,使两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再度量角 和角 的度数并求他们的和;学生发现他们互补或相等,然后让学生任意拖动其中的点 或点,使角和角的形状或位置发生改变,学生发现两个角的大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他们还是互补或相等,并且将刚才的数据列成表格,便于进一步比较与发现规律。于是学生可以猜想: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互补或相等。最后再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同样用《几何画板》连接,将两个角分割成两对内错角,通过演示,再次展示定理的发现、证明过程,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先想后做再反思

对于那些基础的、有一定挑战性、思想性,易入手却又易出错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先进行充分的思考与分析,或进行合情的推理猜想,然后再借助技术的实验进行检验评价。这种“先想后做再反思”的方式,一方面避免学生过分依赖于技术,而弱化思维的深度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体现技术使用的平衡性。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体验到思考成功的的乐趣,有利于发展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如在教授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时,利用计算机制作了Flash图象,通过移动图象使学生感受平移的动态感,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又如在教授有理数相加减法时,通过对海水的涨退潮的动态形象达到教学效果,使学生加深对有理数相加减法的理解。边想边做求深入

对于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不仅要动脑,也要动手。“边想边做”,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学会从技术的使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用技术去解决问题、检验结果,学会根据问题的发展不断地调整和延伸,从而提出新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设悬念,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一个便于学生探讨的环境,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如:“用一个平面去解正方体,得到的截面是几边形?”,对这个问题可以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随着平面的位置变化,截面的形状也不断发生变化,并在变化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截面的形状根据什么性质确定,这样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解决新问题,并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几何画板》不仅是优秀的教具,也是一种先进的学具。掌握它是掌握一项先进的学习技能,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也能帮助解决数学问题。《几何画板》能够在不断变化中保持不变的几何关系(几何定理、结论)这使得它成为一个极好的“数学实验室”,利用它可以进行数学研究,发现几何结论,这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发挥,思维能力得以锻炼,创新意识得以培养,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自主精神

辅助的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及时,有利于学生意志的培养。如在函数图象教学中,由坐标描点,若学生点击的位置不对,计算机会马上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订正,反复练习,正确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当发现有个别学生开小差时,教师就应发出警告,但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警告学生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呢?试设想下面的情景:教师在画面上调出一个气得暴跳如雷同时砸着桌子的卡通老头,大家一看都为之精神一爽,开怀大笑起来。开小差的同学也在这种幽默的气氛中意识到自已的错误。课堂气氛就这样在顷刻之间得到了改善。当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程龙]

篇2: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之间的文化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微课是一种很好的分层教学手段。是一种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一 种混合学习模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微课;分层教学;信息技术

近年来,中职学校扩招,学生生源每况愈下,再加上教育资源的 不同,且学生升学前原学校信息技术开展情况的不同,使得学生在掌 信息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微课,做 到“因此施教,分层指导”,实行分层教学。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主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将教学视 频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用于承载教师在课堂中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步骤而展开的精简的教与学的活动。

微课具有知识小,授课时间短的特点。微课只针对某个知识点、某道习题或某个学习环节进行讲解,整个微课只解决一个核心问题,让重点突出,短小精悍,有利于学习者进行碎片化学习。微课视频时间较短,一般在5分钟左右,最好不超过10分钟。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

1、面向学生实行分层

分层教学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平等机会,把教学对象由少数转向全向,把发展作为目的。针对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学习水平来决定,以引导学生充分探索和学习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发现自我探究的学习习惯;解决教育需求多样性,资源有利用,资源分享便捷等问题。随着平板、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学习已经成为泛在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微课在这一点就是更好的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手段,针对学习过程认知上存在困惑,或者学生自己看不明白的地方,制作微课进行讲解或引导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以《多媒体技术应用》中“Flash补间动画制作”一课为例,这节课的知识点难度较大,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同,把基础知识作为一个微课,如小球的滚动这一过程;然后把第二层次的微课内容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主要制作小球降落、反弹这一循环这一过程。第三层次的微课内容是本节的重点、难点。微课教学资源的分层设计将异步教学作为主要手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微课,以达到一对一的教学效果,构建出适合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框架。

2、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

利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进行学习,并且这个过程主要是由学生的,更适合学生自身的条件,同时也减少了时间的浪费,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个体专长发展。微课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互动和开放要求 目前的课堂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利用微课可以更好地解放教师,让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时间,并且可以做到开放课堂的要求,让学生按需学习。

在当今数字科技的信息时代,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各种社 交工具 如日中天,微课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从教师的 角度来讲,微课教学正在逐渐代替传统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师 通过听课、评课的方式,教师在电子设备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 思的资源应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实际效果。如果从学生的 角度出发,学生能很好的在微课堂上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 自己合 适的方式去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习效果,还能完善学生 的学习漏洞,是对传统意义课堂的一种补充和填补。另外,“微课” 的教学方式更倾向于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能够按照不同学 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行为,给到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建议,全面培养学生的 学习态 度和学习信心[5]。因此使用微课能够更好地进行分层次教 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习成绩。

1、微课在备课中可以对学生分层,对教学

目标分层 首先,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 的学习目标。其次,学习目标的设置要有弹性,即在 每章的目标设置中,划定一 个最低发展线,要求每个层次的学生都 必须达到这一要求。例如,在 Word 插入 文本框的讲解中,在文 本框的插入、文字的输入等这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要掌握的 知识点。这是最低层次的教学目标。最后,在此基础上,层次高点的学生还可 以 继续完成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比如在文本框的修饰方面,结构 流程图的绘制方面,还可以再做进一步的发展。

2、微课在教学活 动中分层教学使传统的一对多教育变成一对一的教育。在新授课中 我一直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 “情景导入——出示目标——任务 驱 动——学生演示——评价反馈”的模式来进行授课。在多年的教学过 程中,我 制作几个小的微课程,让学生自己对照学习操作。即可以 使用暂停边看边操作,还可以一边不停的观察,直到掌握了为止。几节课下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 EXCEL 教学中—— 函数求和的这节内容时,在细节方面,比如求和第一 步要先 “定位” ——确定和放置的位置,第二步选择函数,第三部拖动选择数据,学生往往在操作练习的时候容易忽略第一步和第三部,这样就会因 为某个小小的 步骤而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类似的场景屡见不鲜。因此,老师可以根据任务的 需求,边讲解边操作,制作成微课。使 用微课这样一种动态的视频教学,加上鼠 标点击提示,配上红圈或 者辅助文字,再加上老师的语音讲解,学生不仅可以非 常直观地学习,还能随时暂停、快进、以适应自己学习的进度。利用微课的方式

轻松地再现了教师的操作细节,突破了重难点,学生就能快速地掌握 操作技能,并且有效的突破传统的一对多课堂模式,成功的从一对 多教育转变成一对一的教 育模式。

3、微课在课后作业与辅导中使 用,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分层次达到每人一 个层次,真正起到因材 施教。信息技术课上可以根据学生分层设定基础题、提高题、发展 题。基础题是所 有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鉴于信息技术课程需 要参加学业水平测试,统一要 求从基础题做起,当然基础题是所有 学生必须要做的。部分学生根据自身能力,继续提高题的推进,少 数学生进行发展题的提升。有些学生需要借助于微课或者 教师的指 导才能达到更高一个层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情况判定 出每 位学生的最近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学习进步发展如何,并给予 适当的指导。信息 技术教学利用微课进行课堂作业的分层是实现分 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尊重学生 个体差异前提下实现个性化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增强教学效果。学生借 助微课进行分层作业 时,既可以在自己的层次上得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还可以 实现组 内合作,组间资助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在竞争与团结中学习。

三、信息技术课堂上使用微课进行分层教学的意义

(一)微课分层教学 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一般都采用“讲、演、练”一刀切的课堂模式,就是教师先说明课堂任务,分解知识点,演 示操作步骤,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练习。而实施微课分层教学后,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微课进行主动、积极、创 造性的学习,教师 可以从重复的“讲、演”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可以用到 引导、启发、评价学生学习的作用中,实现最高效的混合学习,大大提高课 堂效 率。

(二)微课分层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 性,增强学生的自 信心 微课分层教学,提倡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 生按自己的想法尝试操作,在操 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再借助微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技 巧,微课分层教学的实 施,避免了部分优秀学生在课堂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也 避免了一 些退后退的学生跟不上的窘境,学生都学有所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微课分层教学有利于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教师的备课,授课都是基于整个班级的 大部分人的知识水平,对于学生的发展可 能有点片面,但是我们探讨微课分层教 学后,层次不同的学生可以 从微课那得到个性化的辅导,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 在自己原有的 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进步,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 究 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在微课分层教学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四、结束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利用微课进行分层教学,是我们传统分层教 学的一个突破 与提升,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前提下,实现个性化教 学的一个有力手段。通过微 课分层教学,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根据自 身的知识水平有选择性的学习,能使每个 学生都能得到进步,是提 高我们课堂效率的有力保障。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要沿 着微课分层 教学的教学模式探讨下去,我们相信,三、“分层教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要 求,使每一层次的学生,甚至每一个体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与提高。使他们每一位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成功与自信。但对于教师而言,要充分了解教材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层备课,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使各层次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是一个具大的考验。通过分层教学,课堂上打瞌睡、摆小龙门阵的学生少了,课堂的精神面貌得到改观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信息技术课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参考文献:刘顺意

分层教学策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段君臣

篇3: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巧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学生而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枯燥无味的传统授课方式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新知呢?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优势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每当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的时候, 他们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 兴致也很高, 他们被周围的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所吸引。教师要将这种兴趣及时引到教学内容上来, 效果就会很明显。从而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效结合。如在讲授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 利用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收集一些与地面垂直的物体图片, 并选择一幅在沙漠升起狼烟的图片并要求学生用数学知识解释“大漠孤烟直”这句诗的含义, 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 加上设置视觉图片教学情景, 巧妙引入新课,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再现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 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猜想结论, 发现定理和结论,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等角定理的逆定理》的教学, 用《几何画板》先画出任意角和角, 使两角的两边分别平行, 再度量角和角的度数并求他们的和;学生发现他们互补或相等, 然后让学生任意拖动其中的点或点, 使角和角的形状或位置发生改变, 学生发现两个角的大小虽然发生了改变, 但是他们还是互补或相等, 并且将刚才的数据列成表格, 便于进一步比较与发现规律。于是学生可以猜想: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 那么这两个角互补或相等。最后再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同样用《几何画板》连接, 将两个角分割成两对内错角, 通过演示, 再次展示定理的发现、证明过程, 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3 先想后做再反思

对于那些基础的、有一定挑战性、思想性, 易入手却又易出错的问题, 可以鼓励学生先进行充分的思考与分析, 或进行合情的推理猜想, 然后再借助技术的实验进行检验评价。这种“先想后做再反思”的方式, 一方面避免学生过分依赖于技术, 而弱化思维的深度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 体现技术使用的平衡性。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体验到思考成功的的乐趣, 有利于发展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如在教授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时, 利用计算机制作了Flash图象, 通过移动图象使学生感受平移的动态感, 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又如在教授有理数相加减法时, 通过对海水的涨退潮的动态形象达到教学效果, 使学生加深对有理数相加减法的理解。

4 边想边做求深入

对于一些探究性的问题, 不仅要动脑, 也要动手。“边想边做”, 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 在这一过程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 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 学会从技术的使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会用技术去解决问题、检验结果, 学会根据问题的发展不断地调整和延伸, 从而提出新问题, 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 创设悬念,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增设疑问, 巧设悬念, 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 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一个便于学生探讨的环境, 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 如:“用一个平面去解正方体, 得到的截面是几边形?”, 对这个问题可以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 随着平面的位置变化, 截面的形状也不断发生变化, 并在变化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截面的形状根据什么性质确定, 这样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解决新问题, 并能够发现新问题, 提出新的问题。《几何画板》不仅是优秀的教具, 也是一种先进的学具。掌握它是掌握一项先进的学习技能, 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 也能帮助解决数学问题。《几何画板》能够在不断变化中保持不变的几何关系 (几何定理、结论) 这使得它成为一个极好的“数学实验室”, 利用它可以进行数学研究, 发现几何结论, 这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发挥, 思维能力得以锻炼, 创新意识得以培养, 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6 互动学习, 培养学生合作、自主精神

辅助的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及时, 有利于学生意志的培养。如在函数图象教学中, 由坐标描点, 若学生点击的位置不对, 计算机会马上提示, 鼓励学生自己订正, 反复练习, 正确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训练等, 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 当发现有个别学生开小差时, 教师就应发出警告, 但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警告学生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呢?试设想下面的情景:教师在画面上调出一个气得暴跳如雷同时砸着桌子的卡通老头, 大家一看都为之精神一爽, 开怀大笑起来。开小差的同学也在这种幽默的气氛中意识到自已的错误。课堂气氛就这样在顷刻之间得到了改善。当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 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 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数学课程整合, 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 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 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 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 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 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信息技术为数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计算机面前由于好多知识变成动态化, 可以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热爱, 引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断思索与追求, 使得数学以与以往不同的形态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使学生们更好地去学习、掌握好数学知识, 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有效的辅助认识工具服务于数学教学, 还应注意合理有效地应用。

篇4: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课堂教学 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逐渐加快,新的课程理念应运产生,教学目标有了实质性变化,新课程理念倡导三维教学目标,其中加强对学生的知识与过程的培养,这一教学目标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科学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尽量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综合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因此,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科特点,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一、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优化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数学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专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手段以其直观化、形象化、趣味性、动静结合等特点优先走进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对培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灵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中职数学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革新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目标分层处理,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技能和学科素养。

例如,在《统计》单元的教学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交通岗录像系统提供的人们路过交通岗时的视频片段,为学生创设教材情境,通过教师的方法点拨使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在安排学生进行课下调查时,让学生体验统计的方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如学生在统计国庆节人们外出时所用的交通工具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统计的表格样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更改设置,总之能够完成统计任务即可。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了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随机事件的概率等概念。课前,学生把本小组的调查统计结果制成excel表格,课上用实物展台展示给全体学生,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每个小组的调查结果。通过这一调查统计活动,学生可以自己体验统计学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培养了学生学会用统计思想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果。

二、巧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

我们知道,学生上数学课少几节课也没关系,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会兴趣倍增。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尝试了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整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传递数学信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尤其是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因此我结合教材实际,让学生走进网络教室,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为学生营造了愉悦的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很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显著。

例如,在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在黑板上画几幅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图,之后告诉学生这就是什么关系。这样教学基本上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技能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在新课程理念地指导下,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设计了flash动画课件,让学生在课件平台上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分析圆的半径与该圆的圆心到某一直线的距离的数值关系,得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思路上的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落实。

三、巧用信息技术渗透数学思想,培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数学思想是学好数学的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它是揭示数学本质、解决数学问题的知识保证。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手段渗透数学思想,可以轻松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会把数学知识进行迁移和变化,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教学时,这一章节的知识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真的很难接受,很难理解,更谈不上应用了。为此,我在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把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地引入这节课堂教学之中,课前备课时,我把需要展示的素材存到软件的素材库里,上课时从软件中调出素材,手动操作绘制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绘制的过程直观形象,学生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和分析,能够科学准确地说出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特点。电子白板及软件的应用,降低了师生笔尺作图的难度,并提高了绘图的准确性。通过绘图过程使学生深刻体会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领悟了数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多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走进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为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合理运用这些手段辅助教学,使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落实到实处,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尽早适应社会的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数学专业课程标准.

[2]杨俊华.关于中等专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辽宁师专学报,2009(2).

篇5: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加入WTO以后对中国的服装业冲击很大,因此对服装专业学生的技能、知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培养学生基本的服装设计与制作能力,还需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CAD能力。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教学的结合,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服装专业的兴趣,提高服装教学的效率,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改变学生接受式学习模式为自主式学习,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现将我个人对信息技术在服装教学中的几点看法分析如下: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被动的学习,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传统的服装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例如:在讲授服装结构制图课时,教师依据教材中的内容利用粉笔和直尺在黑板上画一步,学生用比例尺在笔记本上跟着画一步。这样的教学方法很费时,教学效果也比较低。一节课下来只能画一小部分,特别是比较繁琐的男西服的结构制图,要将它全部画完要七到八个课时。而且许多线条和标注不容易看清楚,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差,耽误时间太多,所以两年、三年的时间下来,只能裁剪、制作课本上出示的款式,没有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因此面对目前这个流行时代中出现的一些怪异款式就一筹莫展了、无从下手了。

由此可看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心理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许多缺陷。

2、训练项目单一,影响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单一的项目训练,主要表现在常用服装款式的制作上(几种单调的服装)。这与专业课的开设有关,专业课主要包括服装结构制图和服装缝制、服装色彩设计学、服装设计、时装画技法、服装样板与推挡、服装材料学等几大块课程(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关,各校的课程设置不同)。以服装制图与工艺为例,这两门课程的课时数占所有专业课总课时数的81.5%。这两门课程中主要介绍了常用服装款式的制作方法,如西裤、衬衫等,款式老不新颖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样单一的训练目标势必影响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3、老式单一的训练,使学生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

目前的服装生产,从原料投产到产品检验的整个生产过程是一个流水操作过程。每一个操作工人只承担产品生产中的1--2道工序。而学校的服装制作训练是以整件服装的制作为主,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掌握完整制作整件服装上。目前多媒体技术,已被许多发达国家的服装企业广泛应用,服装CAD/CAM系统在这些国家的普及率达到60%~70%。学生由于缺乏服装CAD及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进入企业后不能较快的适应服装企业的工作要求,从而影响其职业能力。所以我们认为职业教育理应有计划地将这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列为专业课教学内容,如开设服装CAD、运用计算机制图等专业教学,使学生能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企业后能较快的适应工业现代化。

二、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教学的结合

1、服装教学相关多媒体

—— AutoCAD可应用于结构制图、服装排料、款式设计教学等。—— 利用Photoshop、Flash等软件进行服装设计演示; —— 利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观看服装发布会,了解其流行趋势。—— 色织物设计软件融合于服装材料教学中;

2、服装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步,特别是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发展,比如说制图,由于制图课是一门实践性教强的课程,涉及生产实践、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在教学内容增加,课程减少的压力下,为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采用模型、挂图、多媒体等辅助教学用具。这样教学过程提高了,但是学生学习的效果却达不到。原因在于

(1)枯燥乏味的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挂图、模型都是静物,使用起来有点死板;(3)满堂罐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宜接受。所以较好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起到一定的预期效果。但是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有弊,我认为有利的方面:

①抽象的知识变的具体

如在服装材料课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感觉枯燥无味,因为要介绍许多服装材料的性能与特点,找到实物演示固然好,但是很难找全。于是学生会觉得服装材料课就是讲理论,很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自然就比较差。为此,我们除了多收集服装材料设置面料卡以外,还可以利用色织物设计软件,把要讲述的服装材料用电脑中设计出来,并在电脑中呈现出模拟的效果图。学生通过电脑呈现的模拟效果图就可判断出各种服装材料的性能与特点。

②单一的知识变的丰富

目前服装专业的教材老式、单一介绍不全面,而正确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解决这样的缺憾,让学生了解目前的流行趋势。我们知道,服装是天天有变化天天有不同,每年的流行款式、色彩都有所不同,设计师设计的服装中设计师的灵感占很大的成分(生活的感悟、突发的灵感等),因此服装专业是一个充满感性与灵性的结合体,它要求学习同样具有灵性。而学生对服装专业的灵性则是在大量的感知学习并运用相关技术进行操作实践中形成的。而就目前的服装专业教材而言,内容单一,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出现唯其提供了巨大的信息量,较好的解决教材内容单一化的问题。

③复杂、繁琐的知识变简单

各类服装的排料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很少看到教师在黑板上讲解排料知识,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黑板上讲解排料的方法和变化原理实在是太麻烦了,既要画样板,又要在黑板上把样板描一遍,有时一块黑板还画不下,学生也因其抽象而感觉枯燥乏味,而且教师讲得一般是114门幅,而90门幅或到顺毛的相关内容很少讲,而使用AutoCAD软件就可以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借助AutoCAD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就能快速地实现图形的移动、复制、旋转等操作,演示各类服装的排料方法。这样的教学既直观形象,又操作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

信息技术的运用存在的弊端也不少,虽然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多媒体运用不够科学的情况下,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①、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信息量大,教师不停的点鼠标,屏幕上的内容快速的翻动,令人眼花缭乱,学生来不及作笔记,来不及理解消化所学的内容,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②、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教学信息的传输是单向而不是交互的,教与学双方不能及时交流,教学效果不能及时反馈;

③、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虽然开放了许多人的精神境界,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更多人的直接接触空间,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交换的阻隔,淡化了师生之间的个性化交流,缺乏情感教育。

④、知识和技能是靠多种感官获得的,除了视听两种感官外,亲自动手去“做”,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制图课上,教师是边讲边作图示范。单纯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讲的内容太多学生不宜接受,因此课后做作业时就有些茫然。

⑤、由于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显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不再板书标注,加之使用多媒体光线较暗,学生难以抄写课堂笔记,降低了学生的感受性,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做笔记的习惯。

⑥、对教学内容整体设计不足,一些教师选题不够充分。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而有些课程本来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可以轻松讲解,却硬要做成多媒体课件,加上音响,配上背景,结果使学生注意力分散,破坏了学习气氛影响了学习效果,反而事半功倍。

⑦、有些教师缺乏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大材小用。认为只要运用多媒体,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就可以了,甚至误认为只要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就实现了教学目标,所以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所作用,就是仅仅把教科书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再现出来。没有真正了解多媒体的用途。

篇6: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文/马 淼

摘 要:档案作为记录学校成长发展的文献资料,不仅具有参考价值,更重要的是,档案对学校的发展和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档案记录的不光是资料,更重要的是记录学校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成长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涌现。对于学校档案管理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档案管理的范围、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准确性以及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篇7: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职;网络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网络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信息环境的开放性加宽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网络的普遍使用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更有利于中职学校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中职教师的影响

在中职教学中, 教师掌握了信息技术的操作, 提高了现代教学观念。中职教师通过了解所教科目的前沿动态, 合理利用媒体进行有效教学, 大大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1.1 资源共享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职教师已经意识到原有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因此, 中职学校的学科教师想尽办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努力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 通过网络信息及时了解学科教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理念, 把多种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 使教学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同时, 中职教师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教师学习的对象、内容和工具。这样既帮助教师更新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 打破原有教学中的个体性与封闭性, 又能利用信息技术与同事、同行之间进行有效地交流和学习借鉴。信息技术使中职教师由独立工作向群体合作转变, 使资源的设计和开发更加合理与完善, 不但有效地丰富了教学资源, 也使教学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1.2 围重破难平台化

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很多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容, 有时很难具体地表达出来并精确地传递给学生, 有的中职生也很难完全接受教师对抽象知识的表述。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则能很好地融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于一体, 将抽象、枯燥的知识内容以形象直观、图像逼真的形式表现出来。中职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素材库自行下载一些素材, 或者利用媒体制作软件自行制作一些课件或微课, 把一些枯燥、难懂的知识内容利用课件(微课)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从而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另外, 中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不再局限于教室里的讲台和黑板, 中职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例如, 在网络中可通过在线测试平台或在线交流平台使中职学生得到学习与交流结果。同时, 中职教师也可借助信息技术来培养中职生的个性发展, 增强中职生的自学能力, 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中职学生产生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是学习的根本。那么, 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的大背景下,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 求知欲被激活

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让学生接触到很多新的多重感官的刺激, 而这些多重感官刺激所提供的信息量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进行单一的讲解所产生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中职生的视觉、听觉、思维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而且很容易激发中职生的学习欲望, 有效地帮助中职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在学习中, 很多中职生都存在这样一个弱点, 就是在学习中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中职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 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成直观形象的学习情景,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使中职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有针对性地学习并可促使其保持更长久的学习状态。例如, 笔者在讲民族政策时, 利用网络让学生观看一段摩梭族走婚的视频, 其优美抒情动听的音乐足可以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看完再讲民族政策, 这时的学生是完全能认真听讲并听明白国家为何对少数民族要采取一些保护政策的。

2.2 授课目标轻松拿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中职生以后的发展, 也关系到我们国家以后人才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教学和学习中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以及运动特征, 也可以对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现象和事物以多媒体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 还可以将一些抽象的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 从而有效地引发学生自主探索新鲜事物的兴趣和意识, 为中职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打下基础。例如, 在讲授“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常识一课时, 由于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 距离社会较远, 因而对宏观经济政策不易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笔者利用CAI课件设计了三组电脑动画, 用三维跷跷板来表示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状况。第一组动画显示“总供给=总需求”。跷跷板平衡, 表明宏观经济环境比较稳定。第二组动画显示“总供给<总需求”。跷跷板向需求方倾斜,>总需求”。跷跷板向供给方倾斜, 表示会出现通货紧缩。后面两种情况都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良状态, 都不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此时, 国家必须进行宏观调控,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以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重新平衡。通过边看动画边讲解, 学生对抽象的问题有了直观的认识, 不仅理解起来容易得多, 理解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中职生不仅开阔了学习的层面, 而且增加了对外界事物进行创新的机会。在逼真的教学和学习情景下, 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有效地优化了教与学的过程, 为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总之,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不但优化了教学过程, 提高了教学效果, 而且还改变了中职教师的教学模式和中职生的学习方式, 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使中职学校的教学更加多元化并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篇8: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传统中职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现在的电脑已不只是一种简单工具了, 它带来的是一种应用和一种工作方式。运用电脑对中职图书馆进行管理具有传统人工管理所无法相比的优势, 例如:检索快速、查阅便捷、信息量大、存储时间长等。能够使图书管理者从繁琐的陈旧手工管理中解放出来, 进而提高中职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 科学、高效地完成图书管理工作;并且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又是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可以说利用电脑对图书馆进行有效管理是必然趋势。但长期以来在我们使用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一) 工作效率不高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管理图书, 由于图书馆馆藏巨大, 这样导致图书的检索非常繁琐, 严重制约了图书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 图书破损严重

传统的图书借阅管理方式, 图书所接触的人员比较多, 这给图书的保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以致图书破损严重。

(三) 图书查找、更新和维护困难

在传统陈旧单一的图书管理模式下, 若图书借阅的时间一长, 就会产生很多的借阅信息和数据, 这对于图书的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不便。

二、新时期中职学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特点

随着图书馆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 图书馆管理工作也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现代化管理。我认为, 针对传统图书馆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们应当建立起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制度, 现实图书馆管理数字化、自动化和高效化。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一) 具有操作便捷、存储量大、查阅方便的特点

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系统应用计算办公自动化软件, 灵活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对图书进行分门别类, 并构建科学、高效的学校图书管理系统, 这样能够方便图书的查找、借阅、储存和更新。

(二) 需要高素质的专业图书管理工作人员

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热爱他们所从事的管理工作, 熟识馆藏图书的内容, 这样才能高效地完成学校图书馆管理的各项任务。从目前全国中职学校的情况来看, 图书馆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知识不专业、知识内容老化、年龄结构偏大等现象。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 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解决图书馆管理工作发展中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图书管理者素质的提高, 及时调整和更新图书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和知识结构。如何有效提高图书管理者自身知识水平以适应新时期中职教育教学的发展, 已成为我们图书馆管理工作亟待解决、刻不容缓的问题。

三、实现中职学校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措施和策略

为适应当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我们必须进快建立起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走图书馆管理信息化之路。我们认为实现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策略:

(一) 大力提高图书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现在, 图书馆管理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是由于自动化软件的多样性, 导致图书馆管理不标准、不规范, 这些都制约了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升级和创新。我认为针对这些问题达成共识, 创建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图书馆管理自动化软件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够使我们图书馆管理更标准、更规范。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图书管理要规范, 图书管理标准要健全和有利于实施。图书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图书馆自动化建设, 必须抓好标准化、和规范化这两方面工作, 这样才能大力提高图书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二) 抓好学校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

现在图书馆信息自动化建设从总体上讲还处于由于图书处理向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 完成这个过渡的关键在于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 因此我们要加大学校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 力争图书馆管理工作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 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 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实效。

1. 利用电脑办公自动化软件辅助图书馆管理, 能够有效地对图书的借阅期限进行及时调整, 能够利用电脑进行快捷地检查、调整和删改, 这样大大提高了管理实效。

2. 利用电脑办公自动化软件辅助图书馆管理, 有利于遗漏图书的补漏增缺, 有利于保持图书的原貌, 有利于图书资料快速检索, 并且准确率很高, 这样使现行图书馆管理工作和服务水平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四) 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

一个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和最佳实践创新能力。图书管理者要是图书管理中的多面手, 要做到胜任多种工作岗位, 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对中职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要求。同时, 我们还要努力学习和借鉴先进学校的图书管理经验, 开阔视野、积极进取, 努力提高自身的图书管理水平。

篇9: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子专业;多媒体;有效利用;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

培养实用型的专业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工作重点。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电子专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要想培养出合格的电子专业人才就必须对我国电子专业的教学方式、教学重点进行改良与完善,而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是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

一、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概况

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声图并茂、由静态到动态、更加简单易懂,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电子专业课程以电子产品的设计、质量检测、以及维护修理为重点,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多需要结合实物进行教学,但是由于教学场所、环境、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进行有效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这个问题,使教学中可以通过电子设备接触到实物,使细小的电子设备通过多媒体呈现于教学中,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一)打破传统教学,注重实际应用

我国现有的电子专业课程教材以理论教学为主,抽象性比较强,且教材的革新速度快,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些理论往往不能明确表达,对于一些课本中的图片很难进行系统讲解。多媒体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直观的展现出来,把书本上的事物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现出来,可以减少教师在黑板上作图带来的误差,通过直观的讲解易于学生理解与记忆,使得教学中的理论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这对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视思维培养,理解所学知识

逻辑思维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逻辑性更强,使学生及时建立起教学内容中的联系。电子专业课程的步骤性、条理性、逻辑性非常明显,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部、分段、层层深入的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对知识有着系统的掌握,确立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培养出逻辑思维。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应用多媒体检验所学知识,全面复习所学知识,及时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解。

(三)增加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直观信息的点拨,使学生的心理上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了一种欲求而未得、欲言而不能的积极进取的心态,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自然的融入到教学场景之中。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教学思想上的突破、教学方式的变革,增加学习的动力,明显提高课堂效率。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完善

(一)从实践入手,与时俱进

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实际应用应该是教学中的重点,现有的电子专业教材的理论性比较完整,对教学具有基础性作用,但是没有指出实际应用的重点环节,缺乏针对性。例如:电子线路课程基本还是以分立元件和模拟电路为主的课程结构,几乎没有近些年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集成电路问题。是教学中应该应用多媒体,了解实际的发展状况,结合实际生产中的实例进行学习,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二)关注社会现实,注重知识迁移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多媒体应用对学生加强引导,例如:在预习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关的视频资料,所学知识的发展趋势等等,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开阔视野。对于教学重点知识老师也可以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与整体性。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实际社会需要,应该学习的重点,这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真正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提高个人素质,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永远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性条件。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广阔的平台。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面对新教材、新知识,老师应该提高自身科学文化修养,适应发展需求,多掌握先进知识,新技术。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通过媒体、杂志、报纸等关注电子行业发展需求,了解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主动参加辅导班、社会实践等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也应及时提供相关专业的培训,多提供锻炼机会,深入实际的电子岗位中去,体会社会的要求。老师掌握多媒体,应用多媒体,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完成教學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立足点应是“辅助”,而不是替代,更不是赶时髦,摆

花架子。我们应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发扬传统教

学的长处,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市

场需求。中职学校电子专业课程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

用符合当前的要求,但对于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一切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出专门的职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杜燕敏:《电子专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教育

研究》,2008年第03期。

[2]刘松珍:《浅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口》,《科技

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第20期。

[3]单芝静:《实施问题教学提高电子专业的课堂效果》,《科技信息(科

学教研)》,2007年第34期。

[4]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电化教育

篇10: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无论在办公、旅游、购物、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本文结合中职学校教学,论述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为教师教学带来的诸多方便和优点。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中职教学;教学过程;人文素养

在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大家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其拥有能将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融入一体的特点,改变了传统单凋的讲听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真正让教师认识和感受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好处。

1.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运用各种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走向未知的世界――纳米》这样一类的科技文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纳米相关资料,将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形象且简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讲授《壶口瀑布》、《天山景物记》等散文游记类的文章时,为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风光片、图片、瀑布实景视频等,配以简洁的文字解说,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教师声情并茂的配文朗诵,学生在视听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帮助学生建构起对壶口瀑布、天山等景观特点的形象化认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有趣多了。

2.逻辑清晰,条理明确,抽象归为简单。

基于现在的中专生而言,由于知识功底相对非常薄弱,不善于进行考虑和思维,无论哪门文化课的课堂教学,都存在一些知识或内容比较费解,或者是难于向学生讲解的很透彻、清晰,让人听起来感觉逻辑不清,思维混乱。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把有些问题处理得非常简洁,使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些知识。

如在中专文化课教学过程上,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感到费解、无兴趣。而数学教学就是使学生逻辑思维训练的一个过程,对于学生思维的锻炼和形成有极大的益处。因此采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把抽象的东西进行分解,可以使学生对所讲难点有一个具体、清楚的认识,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例如,在讲《指数函数》的时候,函数表达式 的导出就是一个抽象过程,以往老师是从函数定义出发得出该函数式子。如果使用多媒体技术,结合生物学从一个细胞分裂着手,将分裂过程制作成有动感的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学生观看以后很直观地就明白怎么回事。

3.精简环节,拓展领域,增强知识积淀。

在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和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约束。这样不仅能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综合思维相互融合,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质量,锻炼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目前,中专生的学习环境不要仅局限于课堂上,还可以在家里或图书馆利用网络、报纸、期刊等多种媒体,凭借一些电脑应用软件、校园网、等资源,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和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科文化知识。这样以来,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和认识空间,扩大知识视野,使学生获得较大的选择自由,可以多途径地学习知识和掌握必备技能,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增强下一步踏向社会的信心和职业素养。

如在数学课上,有些教学内容是比较复杂的,那么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我们会使教学内容变的简单易行,节省了讲授时间,且使学生易于接受。比如,在教师讲授正弦型函数 图象时,利用传统方法来讲授是非常繁琐的,先分别考察三个常量对图象的影响,然后再合起来进行综合,过程复杂,学生听起来也是感到厌倦和呆滞。如果能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来讲授本节课,就非常的简单了。通过课件演示三个量、和 对函数图象的影响,然后联系学生自己所学专业,结合电子技术专业的正弦交流电知识来讲解,学生更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很容易掌握这个函数图象及实际应用。

4.巧妙创意,行动导向,培养人文素养。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课堂上,教师教会中专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多多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象什么爱国热情、道德观念、美学思想、价值观、法学观念等,这对于学生们的成长很有益处,可以促进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健康成长、成才。那么如何通过文化课的学习来培养学生们的人文情怀呢?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比如在讲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做这样一个设计:在导入新课过程中,以中国苏通大桥为例进行,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学生观看大桥的各种角度图片,使学生融入到欣赏中国桥梁的宏伟美景,体验中国桥梁建设的成就,并讲解苏通大桥创设世界四大之最,学生从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让学生体验桥梁建设的美感,在学生心中激起了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桥梁建筑的赞叹,又培养了学生的美学思想。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教师传统晦涩的单一教学模式。它在文化基础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前景,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视听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综合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必然深信,教师们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一定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玉成,张秀娟.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2

上一篇:危急的一刻小学作文下一篇:高校大学生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