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外活动

2024-05-04

美术课外活动(精选14篇)

篇1:美术课外活动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美术课外活动总结

时光流逝,转眼又一个学年过去了。本着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个性品德的目的。我们的美术课外活动小组能够顺利开放。其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使他们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为了这目标的实现,我们注重在每节课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这个学期的课外活动小组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很积极努力,在绘画水平和审美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从四方面总结了这学期美术课外活动小组的教学体会:

一、切实的学习计划

我们的课外活动小组成立初,首先决定在每个班中选拔一些有一定绘画才能的学生,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接受绘画方面的系统训练;注重培养他们在绘画上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兴趣引导他们对绘画有一定的认识和感悟。

在课外活动小组的活动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个人创意,发挥绘画特有的魅力,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

二、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本学期的活动中,我引入了想象绘画和装饰图案设计这两个比较有针对性的内容:一方面,学生对美术书中有关这类的内容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绘画的乐趣。

同时,我在教学中采用欣赏、模仿、添加、想象、创造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足的奋斗目标

有人说,美术组活动就应该以绘画为主,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和技巧。我觉得美术课外活动小组的活动应该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上,经过教师的适当指导与培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使其形成自身的特点。让他们觉得在每次活动中都很开心,都有收获。这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你课外活动小组的活动,才能真正溶入绘画的兴趣中去。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中唯一主角的现象,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本学期将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美术课外活动小组的建立是很有意义的,他为许多喜欢美术的同学深入学习美术创造了一个平台,增强了他们的美术素养,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2011年12月

篇2:美术课外活动

一、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书画训练。

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出来。本学期一开始,就积极组建兴趣小组并开始活动。

每两周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在美术室活动一次,每次都有每次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中国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传授。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兴趣,学生虽一点基础都没有,对一些基本的技法刚接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绘画水平有了进一定的提高。

二、采取各种方式表优促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提高学生们的训练积极性,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认识并投入到兴趣小组中来,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书画作品展示,让学生同其他书画爱好者切磋技法、取长补短。表现突出的同学我们给予表扬,达到表优促劣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日俱增。由于学生们的认真学习,知识技能有了进一步地提高。

三、作品效果。

部分学生能很好地运用教师教的线条,自己构图,组织画面进行小幅创作,并且师生共同创作一幅生活中的图形。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知识面不宽,我刚到本校对报名学生不了解,个别学生美术基础差,天赋较差,用笔用墨掌握不好等。在下学期的工作中,将扬长避短,继续努力,进一步搞好这项活动。

四、作品展

积极组织全校学生美术作品班级循环展览,取得良好效果。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美术课外活动总结

金城街道办事处初级中学

20xx.9.22

美术课外活动总结

一个月过去了了,回顾上个月以来美术小组的活动情况,总结了点经验,特将这一年来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这个月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与上个月相比有了明显的增多,很多学生是本学期刚刚报名参加,在以前并没有经过相应的培养训练,只是凭着好奇心、兴趣来学,其基本功并没有得到锻炼。这一部分学生与其他美术班学生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为了能做到让他们学到知识,又要满足其他学生,本学期我采用了蜡笔教学

七年级学生很爱画,体验到了绘画的乐趣。八年级学生对线条已经很熟悉,感知色彩成了他们的乐趣,在运用上明白了色彩的调和,对比色的运用等等,,但创作上趋于儿童化。。。。。。

作品上还是八年级的作品好些,,比较具有欣赏性。。。。。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书画训练,这是提高学生绘画能力的最有效的一种办法。加油!!!!!

美术课外活动总结

篇3:从美术活动课看幼儿美术教育

近年来, 幼儿美术教育改革一直在不断进行, 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幼儿美术教育思想影响, 加上教育实践者对美术教育理念的认识还欠深入, 走进幼儿园, 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美术教育沿袭着陈旧的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跟不上理论的现象普遍存在。

回顾以往的美术教育, 许多是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制定教学内容, 把美术教学定向为单一的技能训练和模仿, 过分强调标准化要求, 扼杀了幼儿的幻想和创造。很多喜爱美术活动的孩子, 在成人的盲目指导下循规蹈矩, 情绪低落, 对美术活动兴趣索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强调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改变过去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艺术教育对幼儿自身的促进作用, 改变过去使艺术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幼儿园正确的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以及在美术中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现今的幼儿园美术活动过程的现状如何?究竟何种因素影响着美术活动的开展?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采取怎样的对策?鉴于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这些问题的探讨都将有利于幼儿艺术思维的培养及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

二、研究设计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问题, 为了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状况进行更为直观、深刻的了解, 进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笔者走进桂林市某实验幼儿园中三班的一堂美术活动课, 就10名幼儿的绘画过程进行了调查。

笔者随机抽取班级里10名幼儿, 男女生各5名, 并采取时间抽样法, 在绘画课的20分钟时间内对幼儿绘画过程中的主动性、兴趣性、独立性和自我感觉这四个方面进行观察。主动性观察的是根据教师的指导语, 幼儿是否主动参与绘画活动, 分为四个维度进行记录A:由自身兴趣、愿望支配, 自动进行美术活动;B:由特定材料引发, 开始进行美术活动;C:看到别人活动, 开始美术活动;D:在成人的要求下开始美术活动。兴趣性观察的是幼儿是否对绘画的内容以及活动过程产生兴趣, 记录如下四个维度A:自动从事活动, 对美术活动灌注极大热情, 完全沉浸在活动之中, 默默无语;B:欣然从命, 愉快从事活动, 在做的过程中会自己自言自语地流露出愉悦之情;C:对美术活动迟疑不前, 活动中企图离开或张望别人做什么;D:拒绝参加美术活动。独立性观察的是幼儿是否单独完成绘画作品, 是否需要教师言语、行动指导, 按照四个维度进行记录A:自己决定活动任务, 解决问题, 拒绝别人干涉, 独立完成任务;B:主动请教他人, 考虑别人的建议, 然后自己完成任务;C:模仿他人完成自己的作品;D:接受并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作品。自我感觉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情绪的外在表现, 如愉悦、兴奋、沮丧、烦躁等, 记录如下A:自己认为很成功, 主动请别人看自己的作品, 并讲解作品的含义, 能慷慨的将作品赠人;B:对自己的作品感觉满意, 但不主动展示, 听到别人的称赞感到愉快, 希望保留作品;C:认为不太成功, 接受别人的看法, 希望将作品交给老师;D:感到沮丧, 对别人的反应无动于衷或抵触, 对作品去向不关心或毁掉作品。研究者将记录幼儿这四个方面的表现, 结合一定的辅助性的对幼儿的访谈, 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统计, 获得相对应的信息数据。

三、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

主动性方面是观察与评价幼儿在发起和投入美术活动时的情况的标准, 幼儿对活动的主动性受他对这类活动的兴趣的影响, 在活动中是否有热情, 感到愉快和满足。根据数据统计的结果显示, 幼儿绘画100%是由特定材料引发, 开始进行美术活动。50%的幼儿自动从事活动, 对美术活动灌注极大热情, 完全沉浸在活动之中, 默默无语。30%的幼儿欣然从命, 愉快从事活动, 在做的过程中会自己自言自语地流露出愉悦之情。20%对美术活动迟疑不前, 活动中企图离开或张望别人做什么。影响美术活动兴趣的因素很多, 幼儿个人对美术这以类型活动是否感兴趣, 幼儿对某一项活动能否胜任, 活动是否有吸引力等, 都影响幼儿的兴趣。在独立性方面, 能自己决定活动任务, 解决问题, 拒绝别人干涉, 独立完成任务的幼儿为60%, 40%的幼儿接受并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作品。这既与幼儿的个性性格有关, 又与幼儿是否具有美术才能有关, 此外还与教师所规定完成作品的时间长度有关。绝大部分的幼儿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 并主动请别人看自己的作品, 比例高达90%, 只有10%的幼儿认为自己的作品不太成功, 但都希望将作品交给老师。

在这次美术活动课中, 笔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先出示范画, 接着用较长时间讲解画面内容、布局、画法, 然后幼儿开始模仿;巡回指导时, 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 不时地动手“完善”着幼儿的画;美术活动结束时, 老师挑出几幅画面效果好的画, 开始集体讲评、展示, 并不时表扬画得好的幼儿, 批评画得不像的幼儿。

反思上述教育行为, 我们看到美术教育是变成了一种技能在传授, 所以老师要一遍又一遍地示范讲解;教师注重的是幼儿能否画出一幅像样的画来, 教师想知道幼儿能否完成“作品”的愿望非常迫切。教师关注的是绘画的结果如何, 而不是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和参与的过程。不关注行动过程的美术活动, 一定不是好的活动。因为, 对过程的忽略, 就会散失丰富的信息和良好的教育时机, 就不能捕捉到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情感、思想、行为的细微变化, 就不可能有效地把握幼儿存在的问题和点滴的进步, 从而就难以对幼儿的发展水平作出评判, 也就难以给予幼儿及时、准确的指导。有的教师通常自身也意识到要注重活动过程,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每次绘画课都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导致教师不得不干预, 不得不采取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其实要解决这种困惑并不是没有可能, 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注意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绘画时不要给幼儿太多的束缚, 培养幼儿自信、勤于思考的习惯, 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与幼儿共同学习, 和他们一起感受美、分享创作的快乐, 对幼儿的作品给予谨慎、公平、公正的评价, 那么幼儿就会在自由、宽松的美术活动过程中逐渐喜欢美术, 并用美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美术教育也就发挥了它最大限度的作用了。

参考文献

[1]刘志红、李运萍.浅议幼儿美术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 2004, (9)

篇4:美术活动与美术教学的探索

【关键词】美术教育 兴趣 推动 参与

初中在校学生年龄常在十一二至十四五岁间,由于课程科目比小学的不断增加和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在不断丰富,动手能力在不断增强,理解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可是在美术课堂上,他们的激情和兴趣却常常在逐渐地减弱。这在我们学校是个较普遍的现象,我们作为美术教师也常常思考,怎么做才能真正的落实素质教育,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而又能让学生不以为苦不以为烦而乐在其中呢?

我认为运用尽可能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增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美术教学与美术活动相互渗透起到良好的互促作用,进而能对学校中的艺术氛围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形成更好的参与习惯。

一、美术活动对美术教学的带动作用

美术活动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设置的活动。在初级中学不断开展素质教育的环境下,美术在整体的教育框架下越来越受到更多的重视,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是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首先能够使一部分对美术有兴趣的学生能够在美术技能和美术的认识能力等方面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其次能够使本来没有特长的学生也能在关注美术活动的参与者及作品的同时能渐渐地引起一些学习的兴趣,借鉴一些别人的经验。

例如:我们开展了周六周日的美术兴趣小组,组织特别爱好美术的同学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兴趣小组开展起来以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我们采取了主要是靠学生自愿报名,再挑选一些有美术特长的学生参加。其效果是在课堂教学的练习中和学校的其他美术活动中,小组成员常常能一马当先,在所在班级中起到带头作用。这些小组成员在后来的美术课堂练习中,常能担当起“小老师”的责任,为周围的同学讲方法,做示范,往往是一个学生能带动一群学生,大家比着来做。这样的课堂气氛非常好,很活跃,也开发了一些课本里没有的内容。虽然这样的课堂总会显得非常活跃,但是那是围绕着一个内容来活跃的,总体效果还是很好的。

另外,我们发现在实践练习课中当堂就评比作品,效果比课后集中收起来给评价再分发给同学们要好得多。特别是手工立体作品,同学们特别愿意参加当堂的展示与评价。于是,我们加快课堂效率,多组织小组为单位的课堂练习,完成后就在班级中展出,请同学们来评出一二三等奖,遇到非常好的作品就请制作者讲述制作过程。这样的课堂总是不安静,有时学生看到很喜欢的作品甚至会大叫一声,但是从这不安静中我们还是感受到了学生的激情和大家对这种课堂形式的认可。其实这就是把活动搬进课堂了。在课堂中安排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小活动,显然使课堂更有生气,学生也更有兴趣。

二、美术教学对美术活动的推动作用

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让学生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美术教学能普及美术知识及技能,使学生能从更高层次理解与欣赏美术活动及其作品,而且使美术活动气氛更热烈、效果更显著。

例如:我们对课堂手工练习作品进行公开展览,把一个年级每个班做的较好的手工都收集在一起,在美术教室中摆放陈列,组织学生集体来参观。我们发现参观过程中气氛很好,有的同学看得不过瘾,还想摸一摸这个是用的哪种材料?用什么方法拼接起来的?有的同学看到别的同学做的作品很喜欢,仔细看后说这个我也会做,我也可以做这样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横向学习的过程。

我们分析了学生兴趣高的原因,觉得由于这是学生的课堂练习,每个学生都做过,都知道基本过程,所以很自然就会去关注别人的作品。我们觉得这种活动形式很好。现在,我们常常举办这样的课堂练习小展示,并且在艺术月等平面作品展示中也常常从学生的课堂练习作品中择优与艺术月参展的作品一起展出。这样,学生参展的积极性与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就有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关系。

三、美术教学与美术活动互为动力,共同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及其他学习

有时候,有的老师会怕美术活动会使学生分心,影响正常课堂教学。其实,美术活动与美术教学本就是一体的,美术活动的成果也是美术教学成果的体现,美术教学的过程,可以推动美术活动的进步。只有让孩子们动起来,才能让他们更好地保持兴趣,哪怕仅仅是看展览这样的小活动,也能起到带动作用,让孩子们会各种展览品有加深认识的机会。

有人说: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充分体验到大胆表现的喜悦,随着成就感的产生,自信心也会相应地增强。越是对自己有信心的孩子对知识的接纳度便越好,并越能学习,因此在各方面都会得到均衡的发展,素质也将会更高。这就是美术学习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所能起到的最好作用,虽然它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作用不会马上就表现出来,但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篇5:美术课外活动总结

为使学生掌握绘画的相关知识,掌握绘画的基本技法,在教学中我们既注意有的放矢,同时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每节课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了解绘画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绘画的训练。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技巧。第三阶段: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激起学生创作的火花,大胆创新。

篇6:美术课外活动总结

本期活动目标是:以线描画为主,透过静物画,风景画的临摩写生训练学生的构图潜力和造型潜力。从初步的认知到动手实践使学生到达必须的技能掌握。为学生具备美术基本功打下扎实的基础。

经过一学期的线描临摹,写生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线描临摹,写生的正确方法,造型潜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再是从局部入手,而是有了从全局从整体入手的良好的绘画开端,这种整体感正是美术家与普通人的最大区别。美术组的每位成员学习用心性颇高,每次中午都能利用休息时光,坚持到位学习,有的甚至活动时光结束了还留在画室不愿意走。个别学生还在家里挤时光进行技法训练。在这种浓浓的兴趣带动下,学生技法进步很快。个性是“六一”前夕,为六一现场绘画竞赛准备了超多的创作素材,经过比赛,每位学员唱临场发挥较好,画出的作品受到了师生的好评。

篇7:美术课外活动总结[定稿]

美术课外活动总结

美术课外活动小组在校领导的重视下有了宽敞明亮的专用画室,新添置了二十套携带方便,优质的画架,为学生准备了彩色卡纸,画纸等工具材料。这一切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教师信心百倍。小组在每周星期三,星期四的中午进行活动训练。

本期活动目标是:以线描画为主,通过静物画,风景画的临摩写生训练学生的构图能力和造型能力。从初步的认知到动手实践使学生达到一定的技能掌握。为学生具备美术基本功打下扎实的基础.经过一学期的线描临摹,写生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线描临摹,写生的正确方法,造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再是从局部入手,而是有了从全局从整体入手的良好的绘画开端,这种整体感正是美术家与普通人的最大区别.美术组的每位成员学习积极性颇高,每次中午都能利用休息时间,坚持到位学习,有的甚至活动时间结束了还留在画室不愿意走.个别学生还在家里挤时间进行技法训练.在这种浓浓的兴趣带动下,学生技法进步很快.特别是“六一”前夕,为六一现场绘画竞赛准备了大量的创作素材,经过比赛,每位学员唱临场发挥较好,画出的作品受到了师生的好评.总之,美术课外活动以点带面,促进了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活跃了校园文化.

篇8:小班美术活动:魔幻泡泡

“玩泡泡”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个游戏。我试图通过吹泡泡、盖泡泡,让幼儿与魔幻泡泡来一次有趣又亲密的接触,以此获得表现事物的积极情感体验。整个活动中我以幼儿的体验感受为主,让幼儿自觉地跟着音乐情境进入到魔幻世界中,最后通过提供宣纸做成的风筝来激发幼儿的创作愿望。当幼儿看到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是富有美感的作品时,他们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泡泡水吹出泡泡,初步感知泡泡易破的特征。

2.观察泡泡,自由表达吹泡泡的发现和感受。

3.用制造出来的泡泡进行玩色游戏,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透明碗、彩色泡泡水、吸管、宣纸风筝、抹布、亮光纸做的小尾巴、背景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拇指交叉变小鸟)小鸟叽叽喳喳地召唤着我们,宝贝们,神奇的魔幻之旅开始啦!(张开双臂变蝴蝶)蝴蝶张开美丽的翅膀邀请我们一起跳舞呢;(食指开合变瓢虫)瓢虫哥哥趴在树叶上,不停地扇动着小触角;(双手叉腰变柳树)柳树姑娘弯着腰向我们鞠躬行礼;(转动拳头变露珠)调皮的小露珠咕噜噜滚落下来,一眨眼工夫就不见了。(做邀请状)宝贝们,欢迎来到魔幻王国!

二、观看魔术表演

1.教师变魔术。

师:小朋友们,魔术表演现在开始了。(教师神秘地从衣服袖口处变出吸管)

2.教师利用吸管吹出泡泡,请幼儿观察。

师:看!我变出了什么?这些泡泡像什么?

幼:像小鱼吐出来的泡泡。(像鸡蛋、像气球、像冰激凌、像圆圆的皮球、像软软的果冻、像苹果……)

师:我是怎样变出泡泡的?

幼:用吸管吹出来的。

师:我是怎样吹的呢?

幼:呼呼地吹。(向外吹、用力吹、使劲儿吹、嘴巴鼓鼓地吹……)

3.教师根据幼儿的发现,总结吹泡泡的方法。

师:两个手指轻轻握住吸管的上端,用劲向外吹,把泡泡吹得大大的、鼓鼓的、高高的,千万不能让泡泡溜到外面去哦!

三、吹泡泡

1.用吸管吹泡泡。(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向外吹,不要往里吸)

师:你吹出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幼:是红色。(是桔色、是绿色、是蓝色)

2.再次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变化,感知泡泡易破的特征)

师:看看碗里的泡泡,到哪里去了?

幼:泡泡变小了,泡泡破掉了……

师:泡泡真是个调皮的家伙,一会儿工夫就破掉不见了。

四、泡泡盖画

1.请魔法风筝帮忙留住泡泡。(教师演示盖画)

教师取出用熟宣纸做的风筝,轻轻地盖在吹起的泡泡上。泡泡随即破裂,颜料晕染在了宣纸风筝上面。

2.幼儿体验泡泡盖画。

(1)尝试:幼儿和教师一起用宣纸风筝盖在泡泡上。

(2)游戏:听音乐,找不同的颜料去吹泡泡、盖泡泡。

(3)再次体验:幼儿带着风筝绕场地飞跑,飞一会儿,吹一会儿,盖一会儿,让不同颜色的泡泡水在宣纸上晕染开来,产生特殊的效果。

3.夸夸我的魔法风筝。

师:举起你的风筝,比比谁的风筝最美丽。

幼:我的风筝五颜六色,最美丽。(我的风筝有红色、黄色、绿色,最美丽;我的风筝五彩缤纷,最最美;我的风筝像花儿一样……)

五、放飞风筝

1.给美丽的风筝装上小尾巴。

(1)师:小风筝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她希望自己能够有一条美丽的小尾巴,可以飘得更高更远!

(2)幼儿四散开来,在活动室寻找尾巴,把尾巴贴在风筝的尾部。

2.师幼一起玩风筝。

(1)师:贴上小尾巴,小风筝要展翅高飞啦!(师幼一起取下绳子,跟着音乐,让手中的风筝飞舞起来)

篇9:在游戏活动中开展美术活动

一、美术活动即游戏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中和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幼儿绘画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形式,在日常美术教学中,幼儿把绘画当成了一种游戏。让幼儿在轻松和愉悦的环境下进行美术活动游戏,可以提高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积极地完成教师交给幼儿的任务。

(一)手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手工活动《梅花》的设计可以突出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梅花的形状,之后通过教师的变魔术游戏一刀剪出梅花,幼儿可以自己动手裁剪出梅花的样子,贴在准备好的枝干上。出乎意料,大家做得都很漂亮,有些幼儿还把大的梅花贴在下面,小的梅花贴在大的梅花上,塑造出一个十分立体形状的梅花。手工游戏的目标是让幼儿在认识和观察生活中的梅花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想象,用不同的折叠形式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梅花,把传统的美术教学运用成自由活动游戏。

(二)色彩,培养孩子对颜色的认识。

春天到了,外面花开了,教师给幼儿设计了一个蝴蝶水彩对称画的活动。活动开始,先给幼儿提供各种蝴蝶的线条和水粉,由幼儿用水粉绘画出一半的蝴蝶再印到另外一半纸上,在活动中,教师充当幼儿引导者,引导孩子用多种颜色进行绘画,回忆想象自己心里的那只蝴蝶;教师也是这个活动的参与者——先给孩子示范自己心里的蝴蝶,告知幼儿对称画的绘画方式;教师也是这个活动的支持者,水粉对称画需要幼儿的动手操作,所以在个别幼儿无法独立完成作品时,可以鼓励幼儿先绘画单种颜色的蝴蝶再绘画色彩丰富的蝴蝶。整个过程通过现场色彩对称绘画的形式让幼儿感知颜色,并教授绘画方式技巧,锻炼手部小肌肉。

(三)形,培养孩子对形的认识。

画画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教师设计的线描画《月亮》,是在幼儿熟悉、知道夜晚天空中除了有月亮还有星星的情况下,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体验创造的快乐。例如给月亮穿上衣服、给月亮化妆、天空中不止有月亮还有嫦娥仙女、超人、火箭,等等。活动先用谈话的方式引入,问问孩子们夜晚天空中有些什么,它是怎么画的,然后让幼儿自己画一画。

把幼儿绘画变成一项游戏,幼儿兴趣自然而然就被激发出来,在教学中尝试用绘画技能和绘画创作让幼儿进行美术活动,幼儿既提高了绘画能力,又培养了创作力和想象力。

二、以游戏性活动欣赏美术作品

(一)亲子活动,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

纲要中提出要培养幼儿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而玩是孩子的天性,用“玩”的形式让幼儿观察和发现事物的美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教师布置大班孩子一个作业,就是让他们观察生活中的植物,然后说出感受让爸爸妈妈写在纸上附一张照片交上来,有些家长敷衍了事,有些家长则做得很仔细,带孩子去了公园,让孩子享受了游玩的乐趣,同时让孩子观察身边的植物如夹竹桃。这个活动虽然老师没有参与,但是孩子在这个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欣赏点评活动,培养孩子的语言发展。

在课堂中或者餐前,可以给幼儿欣赏其他幼儿的优秀作品,让孩子一起讨论你看见了什么,什么是你喜欢的,你觉得这个画好在哪里,幼儿先点评,教师再总结,通过几次的欣赏,孩子们会用色彩丰富、颜色饱满、画的很像等形容词形容这些作品。

(三)装饰教室作品,日积月累提高幼儿的兴趣。

教室里有必不可少的孩子的作品展,教师可以把幼儿的优秀作品都挂到墙上做装饰品。孩子在日积月累的熏陶,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喜欢上画画或者手工,因为美术不仅让他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还有抒发感情的机会。把自然与幼儿的作品当作一种媒介,让孩子观察发现美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游戏式美术活动需要注意的点

(一)幼儿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表演,从而得到老师、家长、朋友的关注,但是由于不是每个活动都适合每一个幼儿,总有一些是被忽视的,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幼儿,要正确引导孩子表现欲望。例如教师往往会遗忘一些相对于来说不是特别优秀的作品,倾向于表扬优秀作品,让孩子学习。可以在点评的时候,注意要点评所有好的或者不好的画。让孩子自己当美术作品的评价者。一幅作品,哪里好哪里不好,孩子们最有发言权。

(二)关注每个幼儿。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都有发展水平,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各项能力,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例如有些孩子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剪刀都不会拿,首先要训练这个孩子的动手能力而不是绘画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对于美术教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发散性思维,就没有创造力,没有想象力。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自己想象是否还有另一种回答或者表现。例如给孩子示范画线描画时,先示范几种圆的组合,然后由他们自己想象其他组合图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有的发展水平,注重全面,培养爱好。

最后,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幼儿更喜欢游戏式的教学活动,在游戏式的教学活动环境中,幼儿能充分发挥想象力,主动思考学习,并充满欢乐。

(二)孩子不是没有注意力,只是不感兴趣。在活动中,如果能设计一定的故事情节,那就更好了,孩子就完全被这个活动吸引,注意力得到了集中。

(三)在绘画技能的教授上,我们需要注意孩子的接受能力,以及是否对此感兴趣,如何让幼儿感兴趣,在活动中培养孩子对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

篇10:2015.6美术课外活动总结

美术课外活动活动总结

2014--2015第二学期

这学期,在学校领导大力的支持和班主任教师积极的组织运作

永安中学陈玉珠

下,开展了美术兴趣小组活动,通过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开展美术兴趣小组工作,及以后能做到取长补短,有所提高,特将本学期我校的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在美术兴趣小组课外活动拓展内容的安排上,我们依照学生的特点,征求学生的意见,有选择的制定学习计划,例如基础素描、漫画、刮画、彩铅画、剪纸、等等。以培训和发展美术方面的技能为主的内容,这一内容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特长训练,以期增强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例如我们学校近几年的兴趣小组课外活动中,开展了素描石膏临摹、刮画创作等,极大地丰富了课外活动的内容。

本学期兴趣活动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对美术的兴趣爱好,特将兴趣小组培训的主题设为多种形式。由于学生绘画和动手操作有一定的基础。因此:七年级的学生绘画基础比较好,动手操作能力不是很强。通过模仿绘画,剪制,训练提高了学生在绘画中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同时通过欣赏和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康良好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八年级的学生对绘画已有了一些基础,动手操作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对刮画的创作,在本学期中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丰富了作品的效果。

同时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学期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展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摆脱以往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在一学期的工作中,有些许收获、也有些许进步,当然,我在教学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不足和改进:

1.每班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不多,只有寥寥数人而已,下学期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及能力范畴之内,增加各班的人数,把兴趣小组工作推广到更多的学生。

2.兴趣小组里大多数学生作品一味的模仿抄袭,缺乏创新意识。下学期力争打破学生的一贯做法,开动其脑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力求作品更加精益求精。

我期待着通过自身的努力拼搏,把工作完成的得更完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篇11:第二学期美术课外活动总结

一、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书画训练。

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出来。本学期一开始,就积极组建兴趣小组并开始活动。

每两周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在美术室活动一次,每次都有每次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中国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传授。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兴趣,学生虽一点基础都没有,对一些基本的技法刚接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绘画水平有了进一定的提高。

二、采取各种方式表优促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提高学生们的训练积极性,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认识并投入到兴趣小组中来,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书画作品展示,让学生同其他书画爱好者切磋技法、取长补短。表现突出的同学我们给予表扬,达到表优促劣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日俱增。由于学生们的认真学习,知识技能有了进一步地提高。

三、作品效果。

部分学生能很好地运用教师教的线条,自己构图,组织画面进行小幅创作,并且师生共同创作一幅生活中的图形。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知识面不宽,我刚到本校对报名学生不了解,个别学生美术基础差,天赋较差,用笔用墨掌握不好等。在下学期的工作中,将扬长避短,继续努力,进一步搞好这项活动。

四、作品展

篇12:美术学科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2011——2012学)

这个学期的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即将结束了,现将这一学期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绘画训练。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出来。本学期一开始,每周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绘画训练二次,对学生进行素描、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部分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而绝大部分学生在以前并没有经过相应的培训,只是凭着好奇心,兴趣来学习,所以要从零开始,循序渐进。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全体学员的绘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采取各种方式表优促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学员们的训练积极性,也为了更多的学生了解认识并投入到美术兴趣小组中来,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绘画作品展示,宣传海报展示等来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激发兴趣。同时对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表扬和奖励,达到表优促劣的目的,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正因为如此学员的训练积极性与日俱增。由于学员们的刻苦训练,知识技能也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三、本学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素描(静物、石膏头像);色彩(静物、风景);速写(人物)。通过这些专业训练学生在绘画时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还通过美术鉴赏和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康良好的审美观。

篇13:美术课外活动

直观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各种直观手段, 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对象的一种方法。直观法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特征相适应, 符合幼儿认识事物的规律, 因而是幼儿园艺术活动乃至所有教学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 直观教学法主要包括:演示法、示范法、范例法、和观察法。

(一) 演示法 (1)

演示法是教师向幼儿出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 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等, 向幼儿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方法。直观演示法分为实物或教具演示法和媒体演示法。

实物或教具演示法在幼儿园艺术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 特别是在学习新内容、讲授知识要点时经常用到。

1.媒体演示法 (2)

媒体演示法是教师利用现代化视听工具及相应教材等媒体, 把声、形、色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可用来演示的材料有:投影仪、图片、录像、录音机等。利用媒体教育手段, 可使形象生动、感染力强, 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展示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开阔幼儿的视野, 变抽象为具体, 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可以节约教学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可以随意停顿、重复, 能适应不同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的要求。

运用媒体演示法进行教学, 必须依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园里物质条件, 做出周密详尽的计划, 考虑好媒体使用的时间、步骤, 并把多种教学媒体灵活地加以综合开发利用。

在向幼儿进行直观演示时, 要求教师技巧娴熟、造型正确、动作清楚、程序正确、速度适中, 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向全班、小组或个别幼儿进行演示, 从而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 示范法 (3)

这种方法在幼儿园各科教学中都经常使用。是教师把美术活动过程中的难点直接操作给幼儿看, 引导幼儿进行模仿练习, 从而掌握各种技能的方法。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运用绘画或手工作品, 结合绘画或制作过程的示范, 使幼儿按正确的步骤和方法摹描出作品;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往往运用示范的方法教幼儿学唱歌、跳舞、体操动作等。

运用示范的方法, 要注意以下方面:1.必须保证示范物的准确、生动形象、富于艺术感染力, 能吸引幼儿并能适合幼儿的知识水平, 是幼儿容易感知并摸仿的;2.示范时要注意每一次出示范例应适当维持一定时间, 让幼儿有充分时间感知清楚;3.动作示范则需要适当放慢频率, 每次示范的次数要适当, 次数过少或过快, 可能使幼儿学不会;4.而示范次数太多容易引起幼儿疲劳, 使他们失去模仿的兴趣;5.教师示范应面向全体幼儿, 使每个幼儿都看得清、听得清, 同时教师应鼓励幼儿及时模仿, 对幼儿的学习做出及时反馈, 通过强调正确的示范纠正幼儿的错误。必要时, 教师可请幼儿示范, 尽量发挥幼儿的示范作用。

我们通过以下实例来分析教师应如何正确使用示范法。

例1, 小班水粉画活动中, 教师先为幼儿提供学习工具、材料, 让幼儿自由作画, 幼儿一拿到笔和水粉颜色, 就兴致勃勃地在纸上涂画, 画面上颜料随意流淌……。幼儿画好后, 教师把自己的作品与幼儿的作品同时展出来, 幼儿一下子就会发现, 老师的作品画面没有多余的颜料随意流下来, 为什么呢?这时, 教师及时的示范绘幼儿看, 在示范时, 教师故意放慢动作, 夸张地做出舔笔的动作。幼儿自己发现, 原来自己画时没把笔舔一下, 去掉多余的水分。结果, 每一个幼儿都去模仿老师的舔笔动作, 大多幼儿都学会了怎样不使画面颜料随意流淌的方法。

不难看出, 例1中, 教师使用的是启发式的方法进行示范, 让幼儿先自由画, 然后通过教师事先准备的范例让幼儿发现自己画中的问题, 又通过教师及时的示范, 让幼儿学会方法。在这个活动过程中, 教师只是重点示范了“舔笔”这个基本技能, 而不是指导幼儿如何去完成作品的全过程。

(三) 范例法 (4)

范例是指提供幼儿观察欣赏的直观教具。好的范例能引起幼儿的的情感, 激发幼儿表现的兴趣;可帮助幼儿了解感受事物的审美属性, 充实幼儿的视觉形象, 扩大幼儿视野, 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幼儿园中可使用的范例有图片、模型、玩具、画册、实物标本以及教师的绘画、手工作品等。

选择范例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 范例应富于美感。美的范例才能欣赏的价值, 才能激发幼儿丰富的情感和表现的兴趣。

其次, 范例的形象要正确、鲜明而清晰, 能反映事物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再次, 范例的表现方法应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易为幼儿所理解, 是大多数幼儿经过努力能达到的。

最后, 范例应多样化, 具有一定数量, 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事物的面貌, 以开阔幼儿视野, 启发幼儿的思路, 为其创造提供基础与依据。

(四) 观察法 (5)

它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可以锻炼幼儿各种感官, 发展大脑的机能, 提高幼儿注意、想象、思维等能力, 发展语言, 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形成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心与爱护的正确态度。教师为幼儿提供的观察材料应力求生动有趣、形象美观、简洁明了, 而且数量要充足, 并符合卫生要求, 因为幼儿在观察时, 有时还要手摸、嘴尝。其次, 在观察前, 应根据观察的目的要求, 制订计划。开始时, 向幼儿提出观察的目的, 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 在观察过程中, 要引导幼儿按整体一局部一整体的顺序观察, 启发幼儿的思维, 在观察结束后, 要进行总结, 让

摘要:面对瞬息万变的设计潮流我们理智地思考着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服装设计的道路。拥有流淌着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血液的中华民族需要让本民族的服装载满中国民族精神, 它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因此, 体现设计之民族精神、做好自己的民族教育是中国服装设计要走的道路。

关键词:民族根;资源;理论与实践

当今设计界的中国设计师们更愿意用具有民族思想意识等字眼来美化和高度化自己的设计作品。值得一提的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中国国家馆就是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 表现出了“东方之冠, 鼎盛中华, 天下粮仓, 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中国热”遍布世界各地, 中国的民族文化的确是中国人的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但在中国的民族设计方面, 由于发展起步较晚, 至目前为止也未形成自己独特并且系统的设计方法论。面对尚未成熟的中国民族设计, 我们的服装设计教育要寻求自己前进的方向。

1. 先有根, 再延枝

民族之心, 是根本。热爱自己的文化才能谈向外延展设计追求。作为一个服装设计者, 先是要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谈得上让自己的作品能够体现出具有民族文化的内涵。现如今有许多的现象是, 大家都喜欢运用具有中国风的民族元素来做服装设计, 并喜欢把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刺绣、脸谱、回纹等元素照搬在服装上, 这种表面化的运用是谈不上创新和美的。真正的运用是了解其文化背景和精神内质, 再经过自己的理解与重新诠释之后得出来的。

我们的服装设计教育要抓根, 根在这里扎根与此, 就需要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它的精华和糟粕, 在此之上才能使它用服装设计的形式表现出来。培养民族精神, 是内在的并非表面, 所以它需要用内质去体现我们要表达的民族设计理念, 我们表现出来的也就不仅仅是表面的现象。有了根, 我们就可以让外在的表现与多种事物相互关联去表现内在的民族情节与设计的民族韵, 来丰富我们的设计和完善本身的局限性。

2. 建立丰富的设计资源平台

丰富的设计资源对于学设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他们来说开阔的眼界和具备广阔的思维面的来源也就在于这丰富

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 使幼儿掌握系统的知识, 形成概念。

小班幼儿进行观察容易从兴趣出发, 观察时往往不能按顺序进行, 而且不能持久。这样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以饱满的情绪感染他们,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说明观察的目的, 采取有趣的游戏形式组织他们观察, 然后帮助他们按顺序地观察。

中、大班幼儿观察能力有所提高, 但其知识、经验都还不足, 抽象思维的能力差, 他们进行观察时, 不能进行较系统的分析、比较, 因此, 教师应教给他们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 分析事物的主次, 使他们的观察能逐步深入, 而且观察要与讲解结合起来。观察后, 还要组织幼儿进行总结性的谈话, 让幼儿谈谈都看到了什么, 帮助幼儿丰富、整理、巩固所获得的印象, 使之更加全面化、正确化和系统化。

例如, 大班的活动“下雨天”, 在科学认知活动中, 要让幼的设计资料。许多发达国家的服装教育制度发展已达到了成熟的模式, 他们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设计资源平台, 例如在图书馆建立完善的服装面料库, 这些服装面料集合了世界各国各时期的民族服装以及面料纹样, 学生想要了解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历史时期的服装或者其使用的服装面料都可以使用电脑储藏系统把他们统统调出来, 进行了解、探讨和研究。如此丰富、庞大的资源系统是为学生提供良好设计灵感来源和系统学习服装设计途径良好渠道。

培养民族的意识和民族的自信心, 也都是通过这种资源的发散和自我体会而来的, 通过直接的观察、触摸和了解, 使得一切的深入探讨和兴趣的产生都有了更为互动和生动的感受。或许就是这直观的、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得服装设计这个行业充满魅力和更具有怀揣民族文化的内涵。

3. 注重史论的教学

服装设计并非天马行空它有灵感来源有理论依据有思维发散。有造诣的服装设计师会对历史服装进行理解和分析。了解和掌握服装史是设计者最基本的专业素养和做设计时的理论支撑。要做好中国的民族设计教育让学生对服装历史的了如指掌是准确把握服装未来趋势的关键, 正所谓:历史创造未来。

要把握好中国服装设计的民族内涵, 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中国服装史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过程。要让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继承和更好的发扬光大, 重视史论的教学并通过好的方式来传授和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4.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学校理论化的教学方式不能兼顾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保持合作的关系, 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作并实现其超前就业计划, 这对社会以及学生本身是非常有利的。这也是把中国服装设计教育引入良好轨道的重要途径。在服装企业方面, 应该更多的给予学生信任和实践指导的机会, 以长远眼光来培养他们。当大部分企业能够以培养学生迅速成长作为自己应尽的社会义务时, 我国服装设计行业的运行机制将会进入良性循环。这样一来, 我国的服装行业要参入民族设计意识的民族自尊感就会无限增强, 服装这个行业将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

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们要建立自己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设计道路还需要走很长的时间, 但是通过社会各方的努力, 这一天总会到来的。

摘要:在幼儿的艺术活动特别是美术活动中, 由于不同幼儿在不同阶段所体现出的生理心理特征都不同, 所以美术活动的指导方法也各异, 文章主要探索的是直观教学法。

关键词:学前美术教育,幼儿美术,直观教学法

参考文献

[1]《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学科教育卷第189页, 祝士媛主编, 沈阳出版社, 1994.12

篇14:大班美术活动:小蓝

绘本《小蓝》源于澳大利亚的童书作家兼插画家盖·却普曼,她“巧妙地将人类长久以来对归属感的追寻,以及柳树图案的神秘之美结合在一起,本书不只是一个故事而已,更是一件值得代代相传、永久珍藏的艺术品”。绘本中真挚动人的故事借助精致华丽的创作,传达了一个简单诗意的叙述,特别美,孩子们跟随小蓝寻找家,跟随故事进入一个美的世界。而故事最后,那一个蓝白相间的中国瓷盘是亮点,以此为切入点,我设计了这样一节美术活动《小蓝》,意在通过活动,让孩子欣赏美丽的艺术,感受青花瓷的独特美,并且尝试创作,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活动目标:

1.阅读绘本,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对画面的想法。

2.尝试分段绘画,体味青花瓷的艺术美。

3.在读读画画中,大胆创作,体验让画笔讲故事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与绘本相匹配的PPT。

2.白色扇形纸,蓝色油性笔,白色圆形纸。

3.扇形小蓝图片人手1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1.结合PPT,故事引入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一个小女孩迷路了,她在哪儿?你发现她了吗?

她一身美丽的蓝衣服,她的名字叫“小蓝”。小蓝迷路了!她想要回家,一直大声地喊叫,但是等了好久,都没有人来找她。

2.讲述故事,进入情境

终于有一个男孩走进了森林。“咦,你是谁?”小男孩问。“我叫小蓝,我迷路啦,我好想回家。”“我叫威尔。”小男孩说。

提问:小蓝迷路了,你们愿意和威尔一起帮她寻找家吗?

(评析:故事引入,借助美丽的画面,孩子们很快进入情境,静静地欣赏,美好的艺术探寻之旅开始啦!)

二、阅读故事,分段绘画

1.欣赏图片,尝试创作画面一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小蓝说:“我家附近有木头桥,还有阶梯通到山上。我好想念我家的山。”

教师提问:小蓝的家有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绘本内容进行创作。

教师: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做成一幅地图,再拿着地图去帮小蓝找家吧。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小盘子,大家拿出一张纸,画一画吧。

2.阅读故事,尝试创作画面二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小蓝说:“我家有一条蓝色的小河,在杨柳树下闪闪发光。我好想念我的小河。”威尔说:“我家也有一条小河,在芦苇中潺潺流过,几乎和你家一样。”他们在芦苇和小河中寻找,但是,他们找不到小女孩回家的路。

教师提问:小蓝的家附近还有什么?她想念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

幼儿创作。

3.欣赏图片,尝试创作画面三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我家有很多蓝色的树。”小蓝说,“树上有很多像球一样的苹果,我好想念我的苹果。”“我家有很多绿色的树。”威尔说,“树上开满像云朵一样的花,几乎和你家一样。”他们爬到树上,从树枝间看下去,但是,他们找不到小女孩回家的路。

教师提问:小蓝的家附近还有什么?她想念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

幼儿创作。

4.阅读故事,尝试创作画面四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小蓝说:“我家有一座花园和一座皇宫。我想念我的皇宫。”威尔说:“我家有一座果园和一栋温暖的小屋,几乎和你家一样。”他们一边捡梅子,一边在树下寻找,但是,他们找不到小女孩回家的路。

教师提问:小蓝的家附近还有什么?她想念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

幼儿创作。

5.欣赏图片,尝试创作画面五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小蓝说:“我家有爸爸和很多蓝色的鸟,我真的好想念我爸爸。”威尔说:“我家有奶奶和很多母鸡,几乎和你家一样。”他们在鸡群中寻找,并且越过门口的栅栏,还是找不到小女孩回家的路。现在,怎么办?威尔说:“你可以跟我一起回家。”

教师提问:小兰的家附近还有什么?她想念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

幼儿创作。

(评析:阅读故事,欣赏画面,分段创作,感受美好。故事很美,画面更美,孩子们的创作同样不赖。他们在不一样的画纸上展现心中的故事,他们在帮助小蓝找寻家的过程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分段创作,孩子们不知不觉进行的是一段美好的创作旅程。)

三、揭晓结局,感受惊喜。

1.欣赏图片,探寻秘密

总结:小蓝不是真正的小女孩,那她是什么呢?(有小蓝图案的瓷盘碎片。)

2.答案揭晓,感知瓷盘

原来,奶奶的橱柜上面,有一个蓝白相间的中国瓷盘。这个瓷盘缺了一小块,那是很久以前,奶奶去野餐的时候,不小心打破的。

3.小蓝找家,圆满结局

奶奶把小蓝粘回磁盘缺口的地方。威尔笑着说:“小蓝终于找到她的家了。”奶奶说:“恩,安全又圆满的家。”

4.触摸青花瓷,感受艺术美

提问:“你知道这种白底蓝花瓷盘的名字吗?”

介绍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民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只有蓝、白两种颜色。中间的盘底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画,它的周围可以有很多的图案或线条,但他们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着的。

5.完成创作,分享作品

刚才,小朋友们已经完成了5幅画,老师再把“小蓝”也发给你们,大家一起把它拼成完整的盘心,贴在白色的盘底上,注意一下粘贴的位置。

现在,大家再用有规律的图案或线条,来装饰盘边吧。

(评析:故事给了孩子一个美好的结局,也给了孩子一个美好的画面,孩子们豁然发现,自己的创作原来也可以这么奇妙。此时,介绍青花瓷,显得那么水到渠成,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美是浸透到骨子里的,孩子们此时应该能懵懂感受到,他们也会惊喜于自己的创作,因为“青花瓷”真得很美!)

四、结束活动

小蓝找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也完成了自己的青花瓷盘。现在,大家一起拿着瓷盘,把小蓝的故事讲给其他好朋友听吧。

评析:以故事开头,用故事收尾,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小蓝的故事,分享作品,相互欣赏,这一段艺术探寻之旅就这么意犹未尽……

活动反思:

初次拿到绘本,我就被里面的精致唯美的创作所震撼,我想:艺术的感染没有界限,孩子们也会喜欢上《小蓝》吧。的确,绘本给了孩子一次美好的旅行,他们在边阅读边创作的过程中,逐渐体味青花瓷的独特魅力。我独辟蹊径,给孩子准备别致的材料——一个折成扇形、可以逐渐打开成圆形的绘画纸。孩子在创作过程中,一步一步,用画笔叙述故事,用蓝色和白色激情碰撞,感受故事的意境,感知青花瓷的独特魅力。最后,他们创作完毕,画纸全部打开,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创作成果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呈现,创作体验和成功感给了他们心灵强烈的冲击。艺术活动就是要这样,让孩子在探索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得到熏陶,身心获得愉快体验。

上一篇:道路货物装卸运输流程下一篇:《首席执行官》观后感700字